我很哪些兴趣班将来有用人文,将来干啥事可以?!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古希腊思想 高考模拟材料专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古希腊思想 高考模拟材料专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麻烦大神看看这段土耳其行程路线是否合理?需要怎么修改?我个人偏爱小镇风光,人文景观,异国风情,所以对海滩度假区没什么兴趣,我取消了部分热门海滨城市和历史遗址,设计了下面的路线,看了一下感觉硬伤很多,而且我对土耳其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和交通都非常不明白,求各位大神帮忙修改一下吧。我上一次旅行就是因为路线不合理导致玩的很辛苦,花费也很多。——————————————D1:伊城一天游D2:伊城一天游D3:伊城一天游,下午6点伊城坐飞机到格雷姆D4:格雷姆一天游D5:格雷姆一天游D6:早上8点格雷姆坐飞机到安塔利亚,下午逛逛城区D7:早上8点安塔利亚飞机到伊兹密尔,10点左右马上坐大巴到棉花堡D8:早上棉花堡大巴到伊兹密尔,然后大巴到阿拉恰特,下午逛城区D9:早上阿拉恰特大巴回伊兹密尔,伊兹密尔坐飞机回伊城D10:回家——————————————对于博德鲁姆,费特希耶和番红花城我非常纠结,特别是番红花城和博德鲁姆,这两个地方其实蛮合我口味的,挺喜欢的两个小城,但是特意去一趟实在太麻烦了,都隔得很远,坐车时间花太多了。难得来一趟,不去就太浪费了,去的话不知道该在哪一天加进去?时间太紧迫了。
因为你总共只有10天时间,所以你的行程中伊斯坦布尔留的天数太多,如果你对海滩度假不感兴趣,那没有必要去博得卢姆,而且博得卢姆比较商业,当地人当时不推荐我去玩。你从安塔利亚先去伊兹密尔,然后再从伊兹密尔去棉花堡,是因为你想少坐一次大巴吗?不然应该先去安塔利亚,再去棉花堡,然后可以去下塞尔丘克的以弗所,再去伊兹密尔。而且伊兹密尔不好玩,真心不推荐特地去玩,直接从伊兹密尔转机回伊斯坦布尔即可。阿拉恰特也是看北部爱琴海的,不过建筑蓝白小屋很有希腊风格。费特西耶主要是去玩滑翔伞的,如果不去玩滑翔伞,也就是看海景,可不必去。如果你对滑翔伞感兴趣可以去玩,个人觉得滑翔伞很好玩,比热气球好玩,非常值得去。不过你的天数决定了你阿拉恰特和费特西耶只能二选一。具体看你对哪个感兴趣。根据你的天数和爱好,我给你大致规划下:D1:到达伊斯坦布尔,看具体到达时间,如果到达早的话可以去金角湾看日落。如果住在新城区可以逛独立大街,晚上很热闹,还可以看有轨电车。D2: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地下水宫,老皇宫要是来不及可不去。然后坐晚上的航班去卡帕,只需飞一个小时,尽量有晚上的时间赶路,节省时间。格雷梅有两个机场,内夫谢希尔和开塞利。内夫谢希尔近一点。如果选择亚洲机场出发得提前去,会堵车,大约要坐两个小时多一点才能到机场。当晚的格雷梅最好让酒店定个接机,不然很远没有车。接机费用:内夫谢希尔20里拉/人,开塞利25里拉/人。如果在酒店订了热气球项目可以和酒店商量让酒店送个免费接机。热气球提前和酒店邮件预定,然后到了酒店再付欧元。D3:格雷梅最好预留两天,热气球要看天气,万一下雨。我们当时去就是第一天下雨取消了,第二天才飞的。去格雷梅就是为了坐热气球的,不能留遗憾。热气球有三大公司royal、butterfly、kapadokya。butterfly的价格最贵,165欧;royal家150欧;kapadokya家130-140欧。除非两天都预定,不然如果第一天取消了,是会直接退钱,然后第二天的人员满了就不能顺延到第二天。我们当时定的royal由于取消退款,第二天就订不到了,后来在酒店定的SARAY,是家小公司,就两个热气球,120欧。事实证明很好,所以全屏个人运气,也没有小公司就不安全的说法。我们当时的起飞的地点比较远,但这样反而热气球不会碰到一起,还适合拍远处很多的热气球。坐完热气球回来先去镇子上买好第二天晚上去棉花堡的票,最早是19:30的,大概早上5点左右到棉花堡。我买的是蓝白相间一朵云公司的,大巴上会确认到棉花堡,然后到了喊下车,有专门的小车接到棉花堡镇上。因为大巴上还有人是到代尼兹利。红绿线不建议跟团,推荐租车,自动档140里拉/天,很方便,格雷梅的路很好开,国内驾照登记下就可以。 提前买好去安塔利亚的夜巴票,当然你如果不想坐夜巴,想坐飞机去也可以。D4: 白天逛格雷梅,可以买小礼物,寄明信片啥的。格雷梅是全程最便宜的。D5:到达安塔利亚,逛古城,安塔利亚住一晚。D6:早上坐大巴前往费特西耶,玩滑翔伞,当然你如果不想这么赶,也对滑翔伞不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从安塔利亚前往棉花堡,费特西耶不去。D7:坐大巴去棉花堡,然后夜宿棉花堡。D8:坐大巴前往塞尔丘克,然后坐当地小巴费用几里拉,5分钟车程到以弗所,最多三小时可以参观好。然后坐火车直达伊兹密尔机场,约一个小时火车可到机场,转机回伊斯坦布尔。D9:伊斯坦布尔,可以去王子群岛,就是花样姐姐里面去的那个。王子群岛一共有四个岛组成,推荐玩第三、四岛。不过如果在第三个岛下船,想去第四个岛是需要重新买票的。第三个岛比较安静,第四个岛比较热闹。D10:可以逛逛大巴扎啥的,不过不推荐在里面购物,比较贵,都是游客去买,如果周日会休息,要看好时间去。如果航班时间比较早就不推荐去了,必经那里人多比较杂,最近伊斯坦布尔也不太平,就住的附近买买特产即可,然后回国。
其实我觉得你可以在伊斯坦布尔先玩一天,然后最后有时间再回伊斯坦布尔,这样你的时间就不那么紧了
你这个行程已经挺紧的了哦,我还想说不如棉花堡和阿拉恰特选其一,本来伊兹密尔去棉花堡也要花挺多时间的。10天太少了,时间不够也只能等下次了吧。要不就伊斯坦布尔缩减一天,看看加上费特希耶还是番红花镇的哪一个。不过要去番红花镇还挺麻烦的哦,需要坐好久的大巴。所以我建议还是就现在这个路线吧,或者删减棉花堡,从安塔利亚过去费特希耶,再从费特希耶过去伊兹密尔。或者就棉花堡照旧,删掉伊兹密尔的行程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购买土耳其国内的机票,如果没有购买,调整行程,你这个行程中会涉及两次从伊斯坦布尔机场进入市区。并且头尾都有入住伊斯坦布尔,这样两次进城非常浪费时间。而且你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删除一次进城,为保险起见,入伊斯坦布尔城区,放在行程的最末尾。你在飞抵伊斯坦布尔欧洲机场后,直接飞格雷梅。因为不知道你国内出发到达土耳其的时间,我假设你前面一天已经到达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欧洲机场。修改的行程如下:1.(假设前一晚已经到达伊斯坦布尔欧洲机场)机场直接飞格雷梅。半夜是没有国内航班的,所以如果你是深夜到的,请在机场熬到早晨,坐最早的航班去格雷梅。如果很巧你是前一天的傍晚到的,那当天还有航班,请连夜赶去格雷梅。可以飞到内夫谢希尔或者开塞利,距离格雷梅分别是40分钟和60分钟车程,接机价格是20里拉和25里拉/每位。到达格雷梅后,开始行程。当天可以安排红线游览,应该是赶不上一日游的时间了,那选择自己步行或者包车。可以找酒店谈包车的价格。自己走的话,走不了太多太远,但露天博物馆是可以走到的。2.早上热气球。然后开始一天的绿线游,今天可以报一日游,有向导讲解。格雷梅就安排这两天的时间,就游览来说,已经够了,热气球就看你运气了,天气情况谁也不好预测。如果再多留一天,你会发现,你可能无事可做。比较令人尴尬的是,如果天气情况不好,由于整个行程中,你可能会预定酒店,想要调整行程,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了。不过这个是现实,旅行中不可能事事如人意的。3.你想节约时间的,我建议你转场去安塔利亚不要坐飞机,直接格雷梅坐晚上的夜巴士,大概9个小时可以到。格雷格飞安塔利亚是需要在伊斯坦布尔的,所以耗时会非常长。夏季时的旺季偶尔会有直飞的。所以建议你晚上坐大巴至安塔利亚。安塔利亚这个以前的罗马港口城市,应该符合你的定位,老城、地中海风情、人文景观、欧洲风格。如果对于周边古迹没有兴趣的,那就在古城转。足够你转一天的。不确定你们的身体状况,对于夜车是否可以适应。所以到达的上午,可以合理安排休息,从下午开始游玩。4.上午安塔利亚再玩半天,下午坐车赶往棉花堡(大概4小时车程)。住棉花堡。5.游玩棉花堡景区,下午三点左右坐车去塞尔丘克(车程约3小时),住塞尔丘克。塞尔丘克本身是一个充满奥斯曼帝国气息的小城,也符合你的要求。6.上午游览以弗所景区,这是一个历史遗迹,但比较有名气,历史悠久到公元前。建议花三个小时参观一下。所见的就是公元前的某一罗马古城,部分遗迹保存的非常好。下午去阿拉恰特小镇,由于没有直接到的巴士,我建议可以包车,这样只需要2个多小时。到了后,直接开始游览这个希腊风情的小镇。小镇非常小,但没有旅行团,本国游客反而比较多,晚上特别热闹。不过不要在此购物,特别贵。7.上午是小镇最安静的时刻,趁着游客还在睡觉,你可以逛一下没有人的小镇。这个小镇一定也是符合你的定位的。希腊风、异国情调、特色建筑。中午前往伊兹密尔机场,飞伊斯坦布尔。飞行时间一小时。到达后,可以直接前往乘坐博斯普鲁斯海峡游船,开启伊斯坦布尔游。8-9。
伊斯坦布尔2日游,可以安排的地方有:1)
蓝色清真寺、索菲亚大教堂、地下水宫、托普卡帕宫、伊斯兰考古博物馆。2)
大巴扎、香料市场、耶尼清真寺、土耳其浴等等。10.行程结束,回国以上行程,充分考虑了你的兴趣爱好,并兼顾了土耳其的特色。行程中的安塔利亚、塞尔丘克、阿拉恰特都是古城或者风情小镇,估计会符合你的定位。重新给你排了行程后,你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而且也不是太赶。但愿我的建议可以帮到你,祝你旅行愉快!并注意安全。
登录后回答
出境游千人群
旅游折扣 拼车捡人人文就是让你知道生活里要有趣味
我的图书馆
人文就是让你知道生活里要有趣味
如琢如磨&古人云:人之于文学,犹玉之于琢磨。求知的过程充满艰辛和乐趣,但如果读了一些书就觉得自己知识无穷,而成为嘲笑别人的砝码,只能说明读得书还不够多。读的书越多,人就越谦卑,知道世界之大,知识之广,于是虚怀若谷,继续前行。名家摘读人文教育——当下自化文/傅佩荣 图/韩国画家 Jungho Lee本文选自《用智慧重建心灵》,有删节什么是人文?人文的特色是“当下自化”,“化”这个字最重要,它代表什么?代表把我们当下的困境及烦恼都化解。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让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得其乐。能做到这一步就是人文教育的成功。那么,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呢?1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别首先,一个人要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何在。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兴趣。我们先谈与日常生活比较有关系的。譬如喝酒,很多人都有机会喝酒,这几年台湾的红酒文化也很盛行,要学会判断这是哪里的酒,这酒是哪个年份的。我在荷兰教书期间,有一天看到一个人上电视节目品酒,他的鼻子上居然戴着鼻套。平常我们只看到马和牛装鼻套,现在居然有人也装上鼻套。主持人介绍说,要请他开始品酒,并且解释他的鼻子为什么要装鼻套,因为他的鼻子保险一百万美金,也就是说,他的鼻子如果被人打坏了,或受到什么伤害,甚至摔跤摔破了皮,保险公司就要赔他一百万美金!他品酒的时候,酒杯拿起来摇一摇,一闻就知道那是哪一年份的酒,哪一地区生产的葡萄,那一年下过多少次雨,然后采收之后,放在什么样的橡木桶里面,又放了多久,这些都可以一一说出来。所以,邀请这样的人来品酒,如果他说哪一种酒最好,应该是当年第一名的,大家都没有话讲。再讲一个品酒的故事,那是英国哲学家戴维·休谟所说的。有两兄弟都是品酒高手,因为家族有这种传统,从小受训练怎么品酒。这两兄弟有一次参加宴会,主人知道他们很能品酒,就打开一桶陈年老酒让他们品尝,看这酒水平如何。哥哥喝一口,就说这个酒不错,但是里面怎么会有皮带的味道?实在太离谱了。接着,再请弟弟来试。弟弟喝一口,就说这个酒不错,但是里面有铁锈的味道。这一次大家笑得更厉害了,酒里面怎么会有铁锈呢?实在太荒唐了。结果,等到这桶酒喝完的时候,一看桶底,里面果真有一条皮带,上面的铁环还生锈了。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比起前面所说的还要更神奇。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有个人叫做荀勖,荀勖有一次在晋武帝的宴席上,以竹笋配白饭吃,他忽然对同桌的客人说:“这饭是拿用过的木头烧成的。”饭是怎么烧成的?古时候都用锅子,底下的木柴是旧的还是新的,跟饭的味道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就嘲笑他,但同时也偷偷派人去打听,一查之下发现真是旧车轮用过之后当木柴烧。这个功夫比外国人厉害吧!他隔着一个锅子居然也能知道是什么木柴烧成的饭。我们现在不可能会有这样的人了。试问:你这个饭是“大同”牌电饭锅烧的吗?每一种电饭锅烧成的饭是不是不太一样呢?这个我不太知道,要问专家了,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专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专家只不过比别人多知道一点点而已,但这一点点就是功力所在。2培养生活的趣味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对哪一方面特别有兴趣,就要努力比别人多知道一点点,这一点点有时候要靠恒心。任何事情、嗜好、兴趣都可以变成生活上的一种趣味,人文就是让你知道生活里要有趣味。趣味代表活泼的力量,因为人的生命很枯燥,整天就是从早上到晚上,就是一天日夜循环交替,一年就是四季,春夏秋冬轮流上场,一生多么枯燥。朋友见面的时候,看到的是“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大家见面要说什么话,你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了。尤其是父母最不容易跟小孩相处,很多家长到了小孩读初中的时候,就跟我抱怨,说:“我儿子一回家,我还没讲话,他就叫我闭嘴。”我说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你要说什么嘛!妈妈说的话还有什么营养呢?你要说的话小孩子早都知道了,所以你不必说了。我们谈到差异性的时候,强调人不能没有嗜好,不能没有兴趣。我现在讲一则“痴祖闲阮”的故事。有两个人很喜欢搜集东西,一个人叫祖约,搜集各种钱币;另外一个人叫阮孚,搜集各种木屐。当时有品评人物的风气,大家就在猜测他们两人谁比较潇洒。搜集是可以,太执著的话就变成好像是恋物癖一样,自己的生命受到局限了。有一个人晚上去拜访祖约。听到客人来访,他赶快把钱收起来,因为很多人有好东西都不愿跟别人分享,要把它藏起来,但是来不及藏好,有两个竹箱子就放在身体后面遮住,客人同他聊天的时候,他就移动身体挡一挡,怕被客人发现箱子,神色有点尴尬。后来这事传出去了,说他居然有这样的表现。再看另一人,叫做阮孚,他搜集的是木屐。客人晚上去他家的时候,看见他正在吹火给木屐上蜡,他知道客人到了,就一面上蜡,一面说着:“不知道一辈子可以穿到几双木屐呀!”这种表现很有水平。你搜集东西,但是你也知道,人生拥有许多,不一定可以享受许多。搜集了一房间木屐,真正要全部穿一遍的话,试问你有几只脚?像阮孚一样,要问一生能穿几双木屐,话说得多么潇洒,让别人知道他一方面很执著,另一方面也能放得开。他们这些人都各有嗜好,但是问题在于是否执著。在这里面可以体验到对人生的一种态度。3美感是无目的的目的性谈到人文的时候,会提到美感。一个人要孕生美感,基本上必须有一种心态,叫做无目的的目的性。美感必须没有目的。你做一件事有目的的话,这件事就变成手段,达到目的之后这件事情怎么做的,并不是很重要。但是什么是无目的?无目的就是你必须无关心,但是又必须有兴趣。你没有兴趣的话,根本不会去欣赏,但是你有兴趣又很容易变成很关心,就会受到一种束缚。所以你要养成一种态度,一方面无关心,无关心代表不在乎得失,另一方面又有点儿兴趣,否则你为什么专门去看木屐呢?另外一个人专门看钱币呢?这表示他有他的兴趣,他的兴趣不会变成他的束缚,这叫做无关心而有兴趣,这样才可能走向无目的的目的性。欣赏一幅画,不是为了得到这幅画,也不是为了了解这幅画在画什么。了解是求知,得到是欲望,也不是因为这幅画上有一个苹果使我肚子很饥饿。不是的,我根本没有任何目的,但是看到这幅画又觉得这幅画恰到好处,浑然天成,好像合乎某种目的。在人生的过程里,偶尔会碰到某些情况,觉得非常适宜、惬意,在那一时间、地点没有什么烦恼。庄子说,一个人忘记自己有腰,就代表皮带很舒适;忘记自己有脚,就代表鞋子很合适。每一个人可以从这里面去思考,活在世界上怎么让自己感到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觉得在此时此地随遇而安,自由自在。但是以学习来说,我们还要通过某些功夫的累积,对某些艺术的类别能够深入去欣赏,这才是正途。比如说我们学习欣赏音乐,即使完全不懂音乐,也可以通过某些音乐而觉得开心,但是有很多伟大的心灵杰作就无法接触了。我不是说一个人一定要正式学音乐,我只是说费一点心思让自己静下来,读一点简单的导论,引导自己进入某种音乐、乐派的领域,然后在欣赏的时候,就等于打开了一扇窗,从此以后听到这一类音乐就不会觉得有隔阂。如此才可以走向我们在人文教育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4丰富你的生命经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能不能变得丰富而活泼,就看他审美的品位能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知道人文方面的困难在哪里,它需要生活经验的配合,假设你现在还在读中学,你感觉不到很多人文的内涵,到了读大学,接受人文教育,你也不见得可以消化,因为你还缺少实际的生活经验,对于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的体会还差得很远,所以在这方面来说的话,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台大外文系一位退休教授,公开提出一个警告,她说读外文系的学生是很可怜的,因为他们的离婚率特别高,自杀率也特别高。我当时听了很惊讶,怎么这样讲呢?为什么?她说因为外文系的学生十八九岁的时候就要接触世界文学。各位知道什么叫世界文学?人间所有最悲惨的故事就是世界文学的内容。你让这些年轻的孩子十八九岁就读各种悲惨的故事,读完毕业之后,生命就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就是“惆怅”啊!我们常常引述:“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中文系似乎比较好一点,因为我们自己懂中文,在中文世界里面有白话文,有历代的各种文学,读外文系就不一样了,你对于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学世界没有什么时间接触,你把他们的文学名著念下来之后,都是悲惨的故事,像《悲惨世界》、《基度山恩仇记》等,我们只随意举一些,你看了之后就觉得,碰到这么惨的遭遇,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但是一个人到了中年之后,如果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世界文学,那就谈不上人生的觉悟,这也是很大的遗憾。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去接触,正好可以对照我们自己的生命经验,增加它的深度,提升它的高度。为什么到了中年看电影特别容易受感动?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虽然没有那么悲惨,但是可以延伸去想像。延伸想像之后,你不用实际遭遇到这样的事情,但是可以感受到这样的事情所带来的震撼,这在审美经验里面很重要。生命之丰富不一定要自己去遭遇,可以通过艺术欣赏而得到,如此不会有相同的压力。没有压力但是有丰富内涵,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所以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要看一些好的电影,读一些好的文学、好的诗词呢?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生命经验来对照,对照生命经验之后,使我活在当下这个世界,而所有的可能性都得到伸展的机会。譬如,我这一生的工作是教书,我现在可以看到二十年后自己是什么样子,因为我看到前辈退休后是什么样子。在座很多人同我一样,一辈子做什么行业,退休后的状况自己都知道。看到自己的孩子,就知道将来他会怎么样,而自己老了之后什么处境,现在也知道。这样一来,我的生命就固定了,固定了之后就显得很单调很乏味。看电影、看小说的意义何在?意义在于给你新的可能性。你不用实际去改变生命,但是你可以通过电影及小说去体验、去感受不同生命里面丰富的内容,把它引进到自己的生命里,让自己的生命产生一种动力,一种活泼的动力。所以,人文方面的教育为什么重要?因为它绵延贯穿整个一生,并且重视个人的差异,它同人格教育可以互补,人格与人文配合起来的话,生活里面有严肃的一面,也有轻松的一面,可以搭配起来形成一种节奏。这是第二步,叫做人文教育。琢磨先生哲学&| 阅读&| &音乐&&| &电影&&| &旅行&&| &脱口秀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长按上方加入我们,一起披荆斩棘。Copyright by Mr. Thinker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孩子应多点人文素养(转载)
龙应台:从小多读文史哲,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少年商学院&
文 | 龙应台
学院君说:人文素养越来越成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自耶鲁和哈佛等名校的教育家皆认为:孩子从小应当学会“脚踏两只船”——既具备科学素养,更需有人文素养。那么,人文素养到底是什么呢?正值暑假“留白时间”,今天我们分享一篇旧文,著名华人作家龙应台先生当年在台湾大学法学系的演讲,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另外下学期向注重孩子人文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的8-11岁孩子推荐美式阅读思辨课《百万阅读俱乐部文史哲系列》(点击查看)。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让人顿悟“美”
在台湾,我大概一年只做一次演讲。今天来跟法学院的同学谈谈人文素养的必要。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
先谈谈文学,指的是最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广义的美学。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禁书。没有读过鲁迅的请举一下手?(约有一半人举手)
鲁迅的短篇《药》写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
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
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
文学,使你“看见”。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层次。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
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哲学——迷宫中望见星光
让人学会发问
哲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
欧洲有一种迷宫,是用树篱围成的,非常复杂,你进去了就走不出来。不久前,我还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在巴黎迪士尼乐园里走那么一个迷宫,进去之后,足足有半个小时出不来,但是两个孩子倒是有一种奇怪的动物本能,不知怎么的就出去了,站在高处看着妈妈在里头转,就是转不出去。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当然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何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尤其是“解严”后的台湾,价值颠倒混乱,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历史的迷宫里,每一条路都不知最后通向哪里。
就我个人体认而言,哲学就是,我在绿色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晚上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从迷宫里抬头望上看,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哲学,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如果你认识了星座,你就有可能走出迷宫,不为眼前障碍所惑,哲学就是你望着星空所发出来的天问。
掌有权力的人,和我们一样在迷宫里头行走,但是权力很容易使他以为自己有能力选择自己的路,而且还要带领群众往前走,而事实上,他可能既不知道他站在什么方位,也不知道这个方位在大格局里有什么意义;他既不清楚来的走的是哪条路,也搞不明白前面的路往哪里去;他既未发觉自己深处迷宫中,更没发觉,头上就有纵横的星图。
这样的人,要来领导我们的社会,实在令人害怕。其实,所谓走出思想的迷宫,走出历史的迷宫,在西方的历史里头,已经有特定的名词,譬如说,“启蒙”,十八世纪的启蒙。所谓启蒙,不过就是在绿色的迷宫里头,发觉星空的存在,发出天问,思索出路、走出去。对于我,这就是启蒙。
所以,如果说文学使我们看见水里白杨树倒影,那么哲学,使我们能藉着星光的照亮,摸索着走出迷宫。
历史——沙漠玫瑰的开放
使人的眼界升级
我把史学放在最后。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以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烂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玻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枯萎的、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
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针叶型,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团枯干的草,用一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
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松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
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
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色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这一把杂草,你们干嘛呀?”我楞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对于历史我是一个非常愚笨的、非常晚熟的学生。四十岁之后,才发觉自己的不足。写“野火”的时候,我只看孤立的现象,就是说,沙漠玫瑰放在这里,很丑,我要改变你,因为我要一朵真正芬芳的玫瑰。
四十岁之后,发现了历史,知道了沙漠玫瑰一路是怎么过来的,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批评,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件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横的跟纵的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这个事情批判。
了解这一点之后,对这个社会的教育系统和传播媒体所给你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你发现,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从小就认为所谓西方文化就是开放的、民主的、讲究个人价值反抗权威的文化,都说西方是自由主义的文化。用自己的脑子去研究一下欧洲史以后,你就大吃一惊:哪有这回事啊?西方文艺复兴之前是一回事,文艺复兴之后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前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后又是一回事。
然后你也相信过“中国两千年专制”——你用自己的脑子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就发现,咦,这也是一个半真半假的陈述。
中国是专制的吗?朱元璋之前的中国,跟朱元璋之后的中国不是一回事的;雍正乾隆之前的中国,跟雍正乾隆之后的中国又不是一回事的。那么你说“中国两千年专制”,指的是那一段呢?
这样的一个斩钉截铁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呢?自己进入历史之后,你纳闷:为什么这个社会给了你那么多半真半假的“真理”,而且不告诉你这些是半真半假的东西?
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成熟的、参考系比较广阔的眼光。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前人走过的路,但是对于过去的路有所认识,至少是一个追求。重读原典使我对自己变得苛刻起来。
有一个大陆作家在欧洲某个国家的餐厅吃饭,一群朋友高高兴兴地吃饭,喝了酒,拍拍屁股就走了。离开餐馆很远了,服务生追出来说:“对不起,你们忘了付帐。”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大大地赞美欧洲人民族性多么的淳厚,没有人怀疑他们是故意白吃的。要是在咱们中国的话,吃饭忘了付钱人家可能要拿着菜刀出来追你的。
我写了篇文章带点反驳的意思,就是说,对不起,这可不是民族性、道德水平或文化差异的问题。这恐怕根本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说如果作家去的欧洲正好是二次大战后粮食严重不足的德国,德国待者恐怕也要拿着菜刀追出来的。这不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体制结构的问题。
写了那篇文章之後,我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很有见解。好了,有一天重读原典的时候,翻到一个畅销作家两千多年前写的文章,让我差点从椅子上一跤摔下来。我发现,我的“了不起”的见解,人家两千年前就写过了,而且写得比我还好——韩非子的《五蠹篇》。
韩非子要解释的是:我们中国人老是赞美尧舜禅让是一个多么道德高尚的一个事情,但是尧舜“王天下”的时候,他们住的是茅屋,他们穿的是粗布衣服,他们吃的东西也很差,也就是说,他们的享受跟最低级的人的享受是差不多的。然后,禹当国王的时候,他的劳苦跟“臣虏之劳”也差不多。
所以,尧舜禹做政治领导人的时候,他们的待遇跟享受和最底层的老百姓差别不大,“以是言之”,那个时候他们很容易禅让,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能享受的东西很少,放弃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今之县令”——在今天的体制里,仅只是一个县令,跟老百姓比起来,他享受的权力非常大。用二十世纪的语言来说,他有种种“官本位”所赋以的特权,他有终身俸、住房优惠、出国考察金、医疗保险……因为权力带来的利益太大了,而且整个家族都要享受这个好处,谁肯让呢?
“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也”,原因不是道德,不是文化,不是民族性,是什么呢?“薄厚之实异也”,实际利益,经济问题,体制结构,造成今天完全不一样的行为。
看了韩非子的《五蠹篇》之后,我在想,算了,两千年之后,你还在写一样的东西,而且自以为见解独到。你,太可笑,太不懂自己的位置了。
这种衡量自己的“苛刻”,我认为其实应该是一个基本条件。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前人走过的路,但是对于过去的路有所认识,至少是一个追求。
讲到这里我想起艾略特很有名的一篇文学评论,谈个人才气与传统,强调的也是:每一个个人创作成就必须放在文学谱系里去评断才有意义。谱系,就是历史。
文学、哲学跟史学。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那么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下哪项不是医学人文需要做的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