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里放飞缤纷梦想下联发芽下联是

有谁会想到,一个只有小学多一点文化的15岁男孩,新中国成立后,在家乡当了语文先生;有谁会想到,这个小男孩后来成为著名的特级教师,被誉为全国小语界的“常青树”;有谁会想到,这课“常青树”,在近70年的教育生涯中,发表1500多篇教学研究文章,正式出版教育专著和读物170多本。此乃世界之传奇,这个奇特的人物到底是谁呢?——题记
绍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不但是水乡、桥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而且还可以冠一个名——教育之乡。从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到王阳明的《尊经阁记》,再到清吴楚材、吴调候叔侄选编《古文观止》惠播八方,以及近现代鲁迅、蔡元培、夏丏尊等教育大家的层出不穷,这里孕育了很多教育界的核心人物,可谓群星璀璨。历史发展到当代,在古越文明的沃土中,诞生了一位基础教育的大工匠,他就是闻名遐迩的特级教师周一贯。一、藏书万卷的“容膝斋”
1936年,红军会师,鲁迅病逝,西安事变。就在这一年的上巳节,周一贯出生在绍兴城区宣花坊旧宅。兄弟姐妹中,他行四,当绍兴师爷的祖父根据《论语》“吾道一以贯之”的句子,给孙儿起名一贯,字道原。1942年,旧宅被日寇炸毁,11岁的周一贯跟随家人逃难至绍兴小皋埠村,在崇圣小学开始读书。1949年,周一贯考进绍兴越光初中,半年未及,学校停课,他辍学回家。1950年,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刚刚响过,13岁的周一贯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因为有半年初中的文化水平,他居然在部队当上了“文化教员”,为战士“扫盲”。后来,因病转业到地方,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三尺讲坛横亘在周一贯生命的原野上。为了守着学生,守着心中的希望,他把整个身心都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然而,吃了一把草,硬要挤出两杯奶,渐渐地,他感到力不从心了。捉襟见肘的他,为了拥有“一览众山小”的从容与自信,拼命地买书、读书。书多了,周一贯便企盼有一个书架,给那些贴墙而卧,饱受浊尘、蚊蝇之扰的书找个栖身之地。当时,宿舍就在学校里,校舍又多是祠堂庵庙,能有一个铺位就相当不错了。在无法奢求书房的生存环境里,他在床边的桌子上,用包上纸的砖头作柱,上搁一块木板,便是他心仪的书架了。以后,他又用废弃的木条、木板,钉了个更像样的书架,似乎就是“升级版”了。1962年,周一贯结婚了。他有了一个单人寝室和一个旧的四层书架,能把所有的书都排列起来,真是不胜欣喜。他抓紧自学,没有别的目的,只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于是,一些教育梦想的种子也悄悄地融进了书本中的字里行间,只等阳光一照耀就能发芽。然而,好景不长,“文革”开始了,他的梦想全部破灭了。一声春雷,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周一贯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变成了分管教学的钱清区校的副校长,同时,还兼任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副主编,全国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当时,在提高小学教育普及率的战斗中,如何提升以民办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素质,成为当务之急。周一贯便从抓“教材教法过关”入手,让教师懂得“教什么”和“怎么教”。他的书架可派上了大用场,翻检小学各科教材教法研究的藏书,寻找有效而又简洁、好听而又实用的讲课思路。晨曦深夜,青灯长卷,他忙碌在书架之前和案桌之上。1983年,周一贯调到绍兴县教研室任副主任。好不容易分到了一处40平方米的住房。虽然居住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一家五口挤在一起,自然不可能有独立的书房。所幸这住宅有一个朝北的凉台,他便装窗封闭,勉强放下一个书架和一张小小的写字台。椅子是放不下了,他就找了一个窄窄的包装箱,竖起来当座椅,才可以把双膝勉强塞到写字台下。他为终于有了可以独立的书房而欣喜万分!出于文人的积习,想给书房起个名。坐在包装箱上,他忽然想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话:“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室小仅能容膝易于安身足矣,于是乎,欣然命名“容膝斋”。自己书写后刻在一方木板上,挂在书架上方,真有说不出来的得意。在步入市场经济后,不免世事纷扰,人心浮躁,人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不在大小而在有无,有“容膝斋”可供目耕心织,夙兴夜寐,于愿已足,夫复何求,这应该是周一贯当时颇为得意的理由了。1996年,不傲不躁、风轻云淡的周一贯退休了,家搬到绍兴南门凤凰岛。子女长大立业了,家居人口少了,住房面积大了,“容膝斋”也变样了。凤凰岛寓所,两室一厅。客厅古朴典雅,宽敞明亮,多是古玩、花草和字画。穿过客厅,便是“容膝斋”。这里除了入户门和窗户之外,四周墙壁全是顶天立地的书橱,满满的一屋子书。从《陶行知全集》到《鲁迅全集》,从《中国教育通史》到《外国教育通史》,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从《系统论》到《信息论》,足有一万多册。周一贯的写字台摆在书房中央,正对南窗,光线恰好。南窗两侧有一副书斋联。上联是“安步当车阅世事”;下联是“清茶代酒养性情”。周一贯坐拥书城,经常在书橱中逡巡摩挲,在走动中整理思绪,换得自豪,找到愉悦。每当落日余晖消失,白天嘈杂、纷乱退却的时候,泡上一杯绿茶,慵懒地坐在藤椅上,在灯光的笼罩下,手捧一卷好书,鼻翼轻轻翕动,呼吸一口淡淡的油墨芳香,然后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让骚动的心归于沉寂,静静地沉到书中去。有人说,苍茫的天空中,鹰是最美丽的风景;有人说,广袤的旷野上,树是最美的风景;周一贯说,愚昧的人世间,书是最美的风景!书籍可以嫁接人生,阅读的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以书为友,天地长久,有“容膝斋”可供目耕心织,夫复何求?二、教师成长的“铺路石”
坊间流传一首诗歌,题目为《铺路石》:许身路径亦凌空,烈日风霜伴此生。承踩扛压迎送乐,为因大众赴前程。周一贯就是一块青年成长的“铺路石”,他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任劳任怨、承受压力、吃苦耐劳、甘心奉献他人。就拿培训教师来说吧,退休后,他以老马识途的体验,为绍兴县培养的名师多达120余名,其中已有十来人成为了特级教师或中学高级教师;为绍兴市带导结业的名师班学员也多达300余人。在培训班上,周一贯讲教育理论,讲教学方法,讲课堂改革,讲学习革命,他特有的高八度绍兴口音,如铁板叫西风,清澈,高亢,让学员通身充满了不可阻挡的力量。请看《亲近鲁迅》的作者刘发建在绍兴县第三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结业发言的片段:时光匆匆,一晃三年。从柯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原生态”的探寻,到鉴湖溯源头湖塘镇小“越派语文教学群体艺术风格”的追求,从稽东镇小“亲醇和美越派语文教学风格”的激情演绎,到马鞍镇小“本色语文”的真情追寻,从安昌镇小“儿童语文”的展评,到秋瑾小学“同课异构”的研讨,再到平水镇小“优课创作”的观摩,43位学员,51次课堂展示,我们沿着导师周老师设定的“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成长”的行走方式,一路走来,一路磨砺,走得那么踏实,走得那么稳健。在课堂中,我们明白了“识字学词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在课堂中,我们领悟了“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的真谛;在课堂里,我们张扬生命的个性,在课堂里,我们燃起超越现实的梦想。学员们说,认识周一贯,是因为文字;敬重周一贯,是因为思想。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张幼琴是周一贯的入室弟子。2009年,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工作人员来校录制她的《生本课堂》,周一贯亲自指导她上课,一遍又一遍地试教,一遍又一遍地推倒重来,就这样,她的课终于成功了。张幼琴至今仍保留着周一贯帮她修改的第一稿教案,蓝色圆珠笔一笔不苟地修改每一个字词标点,工工整整书写的修改建议,那份感动和惭愧犹在眼前。那年暑假,她终于敲开了周一贯的家门,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容膝斋”。周一贯殷殷教导,信念不变,奋进不辍,成果不断,薪火不竭,希望她能成为终身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型教师。后来,张幼琴成了“容膝斋”的常客,他们一起磨课,一起研讨,名师出高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周一贯的指导下,张幼琴很快成为了绍兴市柯桥区学科带头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一茬又一茬年轻的夫子中,涌现出众多名优校长,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的何夏寿就是“周门弟子”中的佼佼者。2000年,何校长入选绍兴市农村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每月集训一次,每次2天,共3年,导师就是周一贯。一晃,3年过去了,何校长学业优秀,周一贯给他题词:智者践行,静水深流。这8个字,令何校长紧张,兴奋,欣喜,惶恐,他百感交集,师恩绵绵,山高水长,他一辈子也忘不了师傅对他的培养。还有一件事情,何校长也忘不了。2013年9月,周一贯的夫人黄华蓉赴青海旅游,不幸发生车祸,遇难。在送别黄老师的7天之后,何校长收到了周一贯的亲笔来信,是用小楷写的,内容很短,但极为感人:“感谢您对夫人不幸的关心。今后在语文教学上,如有需要,愿尽余生相助。”这就是周一贯——语文的钟灵,教育的天使。即使遇到了天大的灾难,他依然对教育、对语文抱着一腔忠诚。半个月过去了,何校长去看望周一贯,想请他出席在浙江省浦江县举行的全国首届童话教学研讨会。何校长望着周一贯白得发干的头发,满脸的倦容,还有客厅墙上黄老师的遗像,很为难地说:“活动过几天在浦江县搞,不过,您——”“怎么吞吞吐吐的,几号?”周一贯看出了何校长的心思,急忙问道。何校长说出了具体日期,周一贯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定去!”就这样,周一贯出席了研讨会。当满头银发的周一贯用他那依然洪亮的绍兴普通话,对全场600多名老师点评何校长的童谣课时,谁也不会想到,讲台上谈笑风生的他,刚刚送走了至爱的夫人,刚刚抹干了伤心的泪水。周一贯扶掖后辈,提携后进,不论亲疏,不分远近,只要找到他,有求必应。吴琳,是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语文教研员。2005年冬天,她带着厚厚的一摞书稿,来到周一贯家,向他请教。那天,周一贯端详着书稿,不断地鼓励吴琳,赞美吴琳,建议她把这一篇篇生动的“教学评论”按“观摩课”“教改课”“研究课”“家常课”分成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前面再撰写一篇如何看这类课的理论性指导文章。周一贯还建议吴琳再难也要做,这样做了,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个文集,就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者们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一本学术著作了。说完,他还当即提笔为吴琳定了4个题目:我看观摩课:采得百花成蜜后我看教改课:江流曲似九回肠我看研究课:转益多师是汝师我看家常课:春在溪头荠菜花不但如此,周一贯还亲自为吴琳的书撰写了序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是因为那几篇理论性文章和周一贯为这本书作序,使《梅林看课堂》成为一本有价值的教学研究著作,一经问世,就被数以万计的小学语文老师和教学研究者所喜爱。周一贯的“容膝斋”有一横幅,那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寄意,春泥护花,这正是周一贯淬炼而成的人生箴言,是他最好的人生写照!三、教育写作的“专业户”
一个不喜欢写作,不擅长写作的教师是不能底气十足地站在讲台上的。周一贯不但喜欢写作,而且是教育写作的“专业户”,他把学问做到了极致,构成了他独特的生命姿态。从1981年在《辽宁教育》上发表的《谈谈谜语的教学》,到现在已发表1500多篇教学研究文章,平均每月3.4篇;从1984年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体各异·教法不同》,到现在已出版教育专著和读物170多本,平均每年4.2本。这些文章和这些书加起来,总字数超过4000万,岂一个“著作等身”了得!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数字,在中国小语界无人出其右。周一贯语文教育研究,萌芽于当代中国语文教育潮起潮落的大背景之下,形成于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育大改革大发展之中,成熟于新世纪之初语文课程新一轮改革之时。在追求“学术——学识——学说”的艰难天路上不懈求索,以实践积累、理论积淀、历史继承、西学借鉴为基础,经历了“主观经验型——客观描述型——科学解释型”的艰苦历程,终于成为一位“顶天立地”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周一贯属于刺猬型的治学风格,他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制高点上,俯瞰语文的大千世界,又抬头仰望语文的辽阔星空。在一俯一仰之中,他的学术品格,学者人格得以锤炼和淬化。《语文教学通讯》创刊40年来,周一贯在这个刊物上发表文章达40余万字。从2007年开始,连续10年撰写年度综述,每篇文稿,高屋建瓴,广征博引,洋洋万言,字字珠玑。如《2007,〈小语论坛〉的风云际会》《2008,〈小语论坛〉8大热词精彩“小语教坛”》《2009,“论坛风采”〈通讯〉年度评述》《2010,对〈通讯〉领航小语教改的年度报告》《2011,“论”在教学前沿的〈通讯〉》《2012,年终概观〈通讯〉的话题战略》《2013,话说〈通讯〉的新锐品格》《2014,〈通讯〉的年度记忆》《2015,“互联网+”时代擂响的小语鼓点》《2016,十三五“元年”语文课改新发展景观》。周一贯的年度综述就是一份刊物的年度记忆,这些文章,不仅展现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时代风云,而且还为全国小语课程与教学树立起一座“风向标”。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说:“在我初涉教坛的那一年,先生就出版了他学术生涯中的第一部专著《文体各异·教法不同》。岁月有更迭,笔耕永不辍。先生一如不老的常青藤,总是先于春天抵达春天。《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概观》《小学语文学法大全》《语文教学训练论》《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学优课论》《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儿童作文教学论》&&一部部闪现着智慧光芒的学术专著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这些著述,或追踪热点而独领风骚,或乘虚而入却独开先河,或用新视角探索老问题,或据大原理解读新概念,其研究一扫传统的局促习气,呈现一派鲲鹏展翅九万里的大千气象。”说的多好啊,王崧舟教授的评价并不为过,周一贯就是他家乡的一位教育奇才,杏坛巨擘,教改先锋。2018年2月,周一贯的《语文课堂变革的创意策略》惊艳亮相于读者面前。这本书从课程建设、生本课堂、翻转课堂、有效教学、“互联网+”、课堂统整、核心素养、汉语文等8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他近10年对语文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了语文课堂变革的有效路径和创意策略,描绘了好课的应有样态,为一线语文老师构建魅力语文课堂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和样本。特级教师白金声说:“什么是好课?好的语文课到底是什么样的?怎样把握语文好课创意的世纪脉动,开创语文教育的新时代?周一贯先生,站在教育家的高度,运用哲学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古代到现代,从课内到课外,以自身近十年的观察与思考,对这些问题做了全方位的权威性的回答。此书思想深邃,案例典型,说理生动,文笔流畅,读后令我顿开茅塞,受益匪浅。”周一贯是一个醉翁,他一辈子沉醉在小学语文的天地里,沉醉在教育写作的快乐里。每发表一篇文字,生命之河就会浪花激荡,风生水起;每出版一本专著,小语园地都会弥漫芬芳,姹紫嫣红。四、并非尾声
日。人间最美四月天。杭州。金川宾馆。由“千课万人”承办的周一贯从教65周年暨80华诞庆贺活动在这里举行。会场内,灯火辉煌,群贤毕至,高朋满座,乐曲回荡: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顶全国小语会前理事长崔峦从北京发来贺信:“周一贯先生是浙江乃至全国小语界的一面旗帜。不管教育界、语文界如何风云变幻,他总能审视现状,展望态势,保持高度的学术清醒;他总能坚守教育之“魂”,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他总能尊重语文教育的传统,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坚守语文之“根”;他总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引领语文教学的潮头,建构语文教学的新常态&&周一贯先生是一座语文教育的富矿。”周一贯在热烈的掌声中答谢:“我是一个十分平常的小学农村教师,在我的身上集中了许多的“平常”,在一个“平常”的地方,在一段“平常”的时间里,从一个“平常”的起点,以“平常”的经历做了一件“平常”的事。我今年80岁了,已不是来日方长,而是来日方短。但是如果上苍假我以健康,我必定会继续努力地做下去!”在当今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金色麦田的土埂上,立着一位老人,他既是这片麦田的守护者,也是这片麦田的耕耘者,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从未改换门庭,这位老人就是周一贯。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img/491e1e8a3bacad123cd7d86ed5288a5a.gif细雨蒙蒙助梦想发芽,下联_百度知道
细雨蒙蒙助梦想发芽,下联
细雨蒙蒙助梦想发芽,下联...
细雨蒙蒙助梦想发芽,下联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上联:细雨蒙蒙助梦想发芽;下联:微风萧萧帮愿望助长。横批:拔苗助长!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采纳数:3426
获赞数:4187
擅长:暂未定制
参与团队:
上联:细雨蒙蒙助梦想发芽,下联:美霞灿灿让雄心开花。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过年贴对联日记》_优秀作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作文一二三
作文一:《[过年写对联贴对联]写对联》18200字[过年写对联贴对联]写对联 篇一 : 写对联
今天太阳公公生病了,乌云和风就放肆的来到人间,哇呀呀~好冷呀~
但是我们不怕冷,1大早我就和外婆、三三妹妹一起去招商银行门口看路桥小学的学生写春联。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蹦蹦跳跳的,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招商银行门口。招商银行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来自路桥小学的小朋友准备写对联了,他们中最大的已经是六年级了,最小的才二年级。大家七手八脚的忙开了,他们有的在铺毛毡,有的在到墨汁,有的在准备红纸,还有的在拿砚台......活动开始了,大家把手中的毛笔握得笔直笔直的。他们每个人都写得很认真,每个字都像1个小精灵,蕴含着他们每个人的思想。他们写得真好看,写好后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排举着写好的对联成一队,哇,太漂亮了~
咦~那里有1个大记者,嘻嘻~趁这机会好好学学,我走上前去问道;“叔父,我想问问您拍他们写字的照片该怎么拍呢,”叔父爽快的答应了。叔父还教了我许多拍照片的技巧。哈哈,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呀!
哇塞~1个跟我妹妹差不多大的小妹妹,字写得好漂漂哦,我得找她要副对联学学了。正好1个姨母问我:“你有没有拿到对联,”我摇摇头说:“没有。”姨母拿来了1个袋子说:“这三幅对联送给你
们吧~”我连忙说:“谢谢姨母。”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活动结束了,
真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我也能去写对联。
中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是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最早领军人物。
陶澍从小喜爱,)诗书,聪颖过人,被人称为“神童”。在他九岁那年的除夕之夜,他看见祖父在屋里屋外点了好多盏灯,便问祖父怎么回事。他的祖父特别疼爱这个聪明的小孙子,捋着胡须,笑吟吟地说出一个联句来回答他的提问: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替乾坤增色
陶澍没想到祖父会用联句来回答他 ,而且答得还这么妙。于是,他就动开了脑筋,正好这时更鼓响了,陶澍灵感一发,马上对出下联:
新春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扬威
祖父听了孙子的联句,喜上眉梢,连声称赞 :“好句子” ,当即写下此联,命家人贴在门上,一时传为佳话。
陶澍13岁那年,有一天,一个开榨油坊的老板,上门请陶澍的父亲陶必铨写对子。不巧,陶必铨已外出,老板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榨油坊开业那天,这位老板只好请来当地几位秀才写对联。可这几位秀才搜肠刮肚,搔头挠腮,就是对不出一副好联,便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常用联来搪塞。正当老板大失所望之时,传来一个童稚的声音:“让我来试试!”看热闹的人一瞧,这人正是少年陶
大家都不相信陶澍小小年纪,能写出什么好联来。只见陶澍铺平纸,搦笔沾墨,写出一联: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这上下两句,把“榨油”二字嵌于上下联首字中,这是嵌字联中的鹤顶格,又用夸张的手法,将手工榨油夸大为“星斗”、“乾坤”,气魄不凡,使围观的人十分惊讶,如非亲眼所见,不会相信这副佳联竟出自一个少年之手。
第二天,陶澍的父亲从外面归来,路过榨油坊,看了门联以后,惊叹写联人的口气不小,正想赞叹几句,不料榨坊老板兴冲冲跑上前来,一个劲地夸赞陶先生儿子的对联写得好。陶必铨立即把话咽了下去,不但不夸,反而斥责道:”这是虚夸浮泛之词”。后来,陶澍在父亲严格教育下,终成大器。
陶澍神童之名数年内鹊起,也有人不以为然。当地刘大顺家做寿酒。四位父辈都是文秀才,而其祖父既是文秀才,又是武秀才。席间,刘大胜的叔叔令陶澍与其同席。座中有八甲刘知县,为吹嘘主人门第之盛,便出一上联:
父子五人六秀才,数世间百姓万家,刘门为盛
陶澍略一思索,即应道:
山林千载一高士,藐天下八官九品,陶氏独尊。
刘家见陶澍口气不小,且藐视朝廷官员,刘大顺的四叔紧接着
笑小儿:眼前了了,大未必佳
谁知陶澍立即应声而对:
告细叔:铁中铮铮,终须成器
一时,四座皆惊,再无人出难题来测试陶澍的才学了。
篇三 : 勤学对联
上联:懒惰厌学难成器;
下联:勤奋博学出状元。
上联:宝剑锋从磨砺出;
下联: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
下联:名振沈天风振云。
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
下联:名振周天风振云。
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
下联:名振吴天风振云。
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
下联:人历吴山心历春。
上联:懒惰厌学难成器;
下联:殷勤为人不费心。
上联:懒惰厌学难成器;
下联:清香知道不落空。
上联:业精于勤,荒于嬉;
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
上联:学如黄鹤习如鹊;
下联:勤如羽翼奋如翅。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
下联:学富五车不为多。
上联:勤耕文姿笔态云山里;
下联:学探画意诗情烟树中!
上联:学苏秦引锥刺股,饱读诗书;
下联:效祖狄闻鸡起舞,苦练本领。
上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下联: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上联: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
下联: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上联: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下联: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地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篇四 : 怎样写对联和贴对联
怎样写对联和贴对联
对联亦称“楹联”、“对子”、“门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字简炼,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言简而意赅。
对联由律诗的对仗发展而来。它既可以叙事,又可以评古论今,讽谕赞颂,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用途,所以从古至今,它一直活跃在民间。
写对联有三个规律,掌握了规律就能写对子。第一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起码每联四个字,七个字的居多,二十多字以上的应用比较少。第二是平仄相协,即平对仄,仄对平,这样读起来和谐,不会拗口。例如“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但单数字位可以不拘平仄,双数字位必须严格遵循。这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上联末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字必须是平声。汉字每个字都有四声,例如,“妈麻马骂”,就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阳是属于平声,上、去是属于仄声,仄就是“侧”,不平的意思。第三是词性相对,总的来说,是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虚词数很少,实词的字数量多。实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事,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中如果能再分细一点就更工整,例如人名对人名,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天文,颜色对颜
色,动物对动物等。至于在用字方面,凡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一般不准再用。懂得这些规律,就可以慢慢学会写对联。写对联除了对仗工整,有艺术性之外,还要注意思想性,要有教育意义。
贴对联也有规律,但较为简单。几上联都贴在进门之右边,下联贴在进门这左边。怎样区别上下联呢,辨别的办法是:末字是仄声的,是上联;末字是平声的,是下联。横批是四个字的,多属吉祥或有鼓舞意义的话,贴在门楣上,即上下联的正上方。有的对联也可以不用横批。
下面就撰写对联的方法和要求作一简单的介绍。
字数要相应
对联分上下两联,每一联的字并没有严格限制,它的长短要看挂在何处而定,一般的对联,以五字到十几字为一联为好。如贴在各家街门上的春联,多用五字联、七字联或十几字联,太长就把门框贴满了,不美观。但是在高楼大厦挂通天联,短联就不适用了。但是,切忌逞露才华,撰写数百字的骈丽文章。武汉黄鹤楼的长联,每联175字,一副对联共350字。四川青城山庙内的长联,每联197字,一副对联共394字。它们都比云南昆明大观楼所为“天下第一长联”长得多。大观楼长联共180字。这个长联的作者是孙髯,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人。他自比幼聪颖、博学,诗古文辞名重一时。他不肯应试,后来家道中落,生活颇困顿。他以撰昆明大观楼长联闻名于世。现录长联于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
神峻。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关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襄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负四围香稻、万里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长联无论思想内容,还是技巧都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以致后人多知有大观楼长联,而不知有孙髯其人。
其实,从我国上千年的联史考查,还有更长的长联。清末秀才钟耘舫,在一次集会上触怒了县官,被诬入狱。前后在押约三年,为抒心中愤懑,他在狱中写下了长达1612字的《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触景生情,想到自身遭遇,惨痛于心,于是上天宫、下地府,听说人间黑暗,表示宁肯为鱼虾、作蝼蚁,也不愿生活在这个人世。
但是,这类动辄数百字上千字的太长的对联,属于奇怪联语,是对联中的变体,不值得提倡。
当然,也有很短的对联。
1931年,9月16日夜晚,日本帝国主义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向沈阳的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猛烈进攻,同时炮轰沈阳城。日本军的突然袭击,打死打伤了东北军许多官兵和一些老百姓,当时,蒋介石下命令给东北军“绝对不抵抗”。于是,东北军不放一枪撤出了沈阳城。第二天,日本军就占领了沈阳,接着又分兵进攻东北的其他
城市。这就是震惊中“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到南京示威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去。可是,当局竟然指使军警,向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开枪冲杀,当场的打死学生三十多人,打伤一百多人。
在悼念爱国学生的追悼会上,有人挂出一副短短的一字联:
上联是个“死”字,下联是个倒写的“生”字。对联的意思是,宁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短短两个字,表达了不做亡国奴,坚决跟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爱国精神。
另外,还有无字联。
1949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面临崩溃境。南京各大学的学生们,上街游行示威,反对继续打内战。半路上,大批全副武装的军警,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大打出手,当场有两个学生被打死。这就是轰动全国的“四一事件”。
这一行为激起了南京人民的满腔怒火。几天后,南京各界代表在中央大学礼堂开了隆重的追悼会,纪念牺牲的学生。全场周围挂满了各种挽联。里面有一副挽联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没写一个字只有一些标点符号,上下联是:
,,, ,,,
! !!! ! !
虽说挽联上没写一个字,可上面的符号却个个像有千斤重!上联一连串的问号,是在向国民党政府当局发生一连串的质问:你们为什么打内战!为什么杀死爱国学生,,,……
下联的一连串的感叹号,是在显示南京人民的决心和誓言:反对内战!
不过一字联和无字联是很少用的。
节奏要分明
节奏本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是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的,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要合乎一定的规律。节拍就是乐曲中的节奏序列,每一序列包含两拍或三拍、四拍。对联是短诗,要求有音乐性,这首先表现在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即使不念不听,只是看,由于看的时候也是按照节奏进行的,如节奏调谐,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这节奏感在对联中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创作对联的一个要素,不可忽视。四字句的对联是一句两拍。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上半联两字一拍,下半联也两字一拍,必须合拍。
例二,某君座右铭联: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此联都是第一字为一拍,后三字为一拍,非常协调。
江山——如画
唱——春光如
此联仅管都是两拍,但长短、强弱各不相同,拍节错乱,就不是对联了。这一点是撰一切联语必须遵守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必须节拍谐调,长短强弱都不能错乱。
五字句的对联,一般是每句三拍。
例如,苏曼殊书普陀普济寺联: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例二,春联:
喜——国爱——兴旺
唱——稻粟——丰登
七字句的对联,一般是每句四拍:
例一,春联:
车水——马龙——农家——乐
花好——月圆——晋阳——春
例二,桂林叠彩山联:
山静——水流——开——画景
鸢飞——鱼跃——悟——天机
联语的字数没有固定数目,构成联语节奏的方法和因素又有多种,运用起来真是变化多端,但重要的是音组等长,强弱等量,繁疏急缓和谐,轻重抑扬鲜明。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住“其宗”的两两相等,
就可以组织联语了。
有些对联虽然很长,却是用许多短句组成的。四川省青城山庙的那一副和394字的对联,基本上是由四字句、五字句和七句字组成的,掌握住四言、五言、七言的节奏,也就能掌握住长联的节奏。至于一言、二言、三言的节奏,不待论列,也能掌握。三字以下的短对,应属于怪联,很少有人使用,但是由于三字句以下的短对可以构成长联,所以三字句以下短对的节奏也不能忽视的。一字句自成一拍,两字句也常是一拍,三字句的拍节却有两式,一式是前一后二,一式是前二后一,至于三字重叠者则是一字一顿。
例如,四川崇丽阁长联:
几层——楼、独撑东西峰……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例二,桂平四王亭联:
八表被光荣,知——南方,现代策源革命地
四方争响应,挞——北虏,当年起义揭竿时
对仗要工[)整
所为对仗,就是在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我国唐代兴起的律诗和绝句,是很讲究对仗的。律诗的对仗,一般用在中两联,即颔联和颈联。例如: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远,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对仗也可以多到三联,即首联、颔联和颈联对仗。也可以少到一联,即颔联不对仗,只在颈联对仗。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另有一种情况,即在首联、颈联都用对仗,而在颔联不用。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只有少数例外。
绝句可以不用对仗,如果要用,就用首联。例如: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也有两联都用对仗,不过比较少见。例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律除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以外,其余各联都用对仗。由于联联排比,所以长律又叫排律。例如:
《守睢阳诗》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紧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的律诗和绝句,是很讲究对仗的。
对仗首先要求句型相对。例如“残云归太华”是一个主谓句,这样必须找一个结构和它相当的主谓句“疏雨过中条”和它相对。
对仗还要求词性相对。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应用对仗时讲究声律,声律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从律诗的对仗用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九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副词、虚词、代词。
同类的词相为对仗。例如:《秋日赴阙潼关驿楼》的颔联中,上联“残”是形容词,“云”是名词,“归”是动词,“太华”是名词,它们分别和下联的形容词“疏”,名词“雨”,动词“过”,名词“中条”相对。
此外,专有名词跟专有名词相对。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包括的范围很广。有时律诗的对仗还注意名词内容的类别如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皿、动物、人伦、形体等。
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相同的,因为对得很工整,
所以叫工对,上面举的例子,“云”和“雨”,均属气象一小类,“太华”和“中条”均属于地理一小类,所以“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又是工对。
形式服从内容,过份地追求工整,会束缚思想,损害内容。因此,律诗的对仗,一般只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句型相同就可以了。这种对仗,和工对相比较是从宽了一些,所以叫宽对。
对联是在律诗、绝句的联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联虽然不是律诗、绝句的简化;但讲究对仗这一点是一致的。如济南千佛山的豹突泉的对联: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其中,“佛脚”对“源头”,“清泉”对“活水”,四个“飘”字对四个“冒”,“飘下”对“冒出”,“两条”对“一串”,“玉带”对“珍珠”,对仗非常工整,比较严格的对联,不但要求字数相等、句法相同,还要求词性一样。例如苏州拙政园对联: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是。清人李渔著了一本《笠翁对韵》,专讲对仗,开头是“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这样,对起来十分难。现在撰对联,能做到字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就可以
了,能作到词性相对固然好,做不到以也不必强求,因词害义总是不好的。例如:
民主主义春常在
千万人民福无穷
此联能基本相对,就不必讲究词性相对了。
字同句似,两两相对成为一联,是为了表达两个相似、相反或相连的意思。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此联的上联和下联表达的内容是相似。两句一意教师形容教条主义者。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上半联表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绝不屈服”,下半联表示要“做小孩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此联表达的意思是相连的。
《文心雕龙》提倡“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是从诗文修辞角度
讲的,实用的对联,特别是春联、婚联、寿联之类,反对比较少,硬编歌颂性的反对,实在难工。
平仄要严谨
平仄是根据传统的四声分的。传统的四声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叫平、上、去、入。
平声如“边天飞糖麻”等字;
上声如“古草老近柱是”等字;
去声如“菜树放汉世送笑”等字;
入声如“桌切白食尺百麦物”等字;
传统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差别,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差别都是字音高低升降的不同。在普通话里,古入声字分别归入了而今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了。
明白了古四声,下面就可以说平仄了。“平”就是平声。在诗词的平仄格式中,凡“平”的位置,就是选用读平声的字。“仄”就是上、去、入声。在诗词的平仄格式中,凡“仄”的位置,可以选用上、去、入三声的字。
古人写诗,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跟字音的高低升降有关。同一句话用相同的声调就有点呆板,用不同的声调才有变化,才能有节奏。诗词中平仄交替或对立,就能构成的节奏与旋律,形成诗的音乐美。因此,平仄是诗格律的重要因素。
现在,汉语没有入声字了,就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诗词用字的平仄有一定格式。例如下面这两句话的声调是:
其平仄格式是: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就平仄和诗句的联系来说,从上例可以看出,平仄在本句是交替的;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又日一个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上句和下句来说,平仄是对立的:如“沉舟”对“病树”是平平对仄仄,“侧畔”对“前头”是仄仄对平平,“千帆”对“万木”是平平对仄仄,“过”对“春”是春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古人作诗词,特别讲究平仄。对每首诗来讲,用平用仄,都要遵照不同的平仄格式要求,使字有定音,平仄交错。
在律诗中间,有两联对仗的句子。因为这两联对仗的句子没有独立性,是整首诗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平仄必须瞻前顾后,既要“对”,
又要“粘”。所谓“对”,就是下句第二字和第四字等偶位字的平仄,必须与上句偶位字的平仄相反。所谓“粘”,就是第三、五、七这三个奇位句的第二、四等偶位字的平仄,必须与第二、四、六、这三个偶位句的第二、第四等偶位字的的平仄粘连相同。例如,杜甫《春望》:
仄仄平平仄
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
城春草木深。    仄平平仄仄
感时花溅泪,    仄仄仄平平
恨别鸟惊心。    仄仄平平仄
烽火连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    仄仄平平仄
白头搔更短,    仄仄平平仄
浑欲不胜长。    这诗中间的两联对仗句,是第二联对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上联中的“时”与“溅”,为第一联中的“春”与
“木”所决定,它要求“粘”。第三联对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下联中的“书”与“万”,又要照末联第一句的“粘”。
律诗讲“粘”,给中间两联对仗句带来很大拘束。可是对联的对仗句却是独立的,上不粘天,下不粘地,不存在“粘”的一说,这样调平仄就自由多了。上半联和下半联只讲“对”就行,能做到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就是好对联。请看两面几例:
勤为摇钱树
俭是聚宝盆
喜鹊登枝盈门喜
春花烂漫大地春
宋文天祥题孟姜女庙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比较这些联语用字的平仄,可发现上半联和下半相对字的声调,有绝对相反,有大体相反的。能做到严格相反而不损害内容,固然好,做不到严格相反、作到大体相反也可以。用做律诗的方法去调联语的平仄,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难做到。
对联的句数在两句以上,要特别注意停顿处用的字的平仄,尽量做平仄相反。天文祥题孟姜女庙联‘哉’是平,“也”是仄,“怨”是仄,“贞”是平,相反相谐。
上文例举清孙髯撰写的昆明滇池大观楼联,凡停顿处,无论用顿号、逗号、分号、问号、上半联和下半联相应的字,平仄大多相反,只有“帻”、“虚”皆平,“看”、“想”皆平。一两个字例外,不影响全联的音乐性。
另外,在同一联中尽量避免出现孤平,即两仄夹一平,若出现了,其下联应以相反声补救。再则对专有名词,平仄受限略宽。除此,上联末字用仄,下联用平,特殊例外。
修辞要精美
对联的语言是极简单极优美的,这跟多种修辞手法成功地运用是分不开的。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在撰写对联时,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例如:岳飞、文天祥祠联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例如:悼杨诠联
不可说,不可说
如之何,如之何
例如:题弥勒佛联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
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
意处有甚事来由。
例如:杭州灵隐冷泉亭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例如:校园迎春绿
桃李向阳红
例如:绿柳舒眉观新岁
红桃开口笑丰年
例如: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宵,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例如:济南豹突泉联
空洞洞天,作飞飞乡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例如:郑板桥题天师洞台榭
例如:章太炎于西太后七十寿辰讽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到古长安,
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
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上半联末句把“一人有庆”倒有为“只为一个歌庆有”;下半联末句把“万寿无疆”反用为“每逢万寿祝疆无”。
例如:邓石如手书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水,彭蠡烟,湘江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宅壁
少陵计,摩诘画,左傅文,马迁文,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汇古今绝艺置我轩窗
在撰写对联的过程中,还常常一些特殊的修辞方法。下面结合实例,分别做较详细的介绍。
例如:明代户部侍郎张津任南京知府题联: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银
此联是把一的两个方面,从对民与官、廉和贪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说明为官惠民清廉的重要性,告诫属官务守清廉,不义之财莫取分文。
又如:杭州栖霞山岳庙前飞墓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此联的上联为埋葬岳飞忠骨的青山庆幸,下联替铸秦桧夫妇奸臣白铁不平。两相对照,臧忠否奸,爱憎分明。
例如:福建南安郑成功祠庙联
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
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
这副对联没有从正面叙述郑成功当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复台湾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风景”作示意,接着用“不殊”这“之异”作对面,衬托上句。下联也只说他的“盛名”妇孺皆知。这,使人读了,自然想到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
又如:清代鄂比赠曹雪芹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这也是副衬托联,全联多用反义词对,用“疏亲慢友”对“远富近贫”,用“以礼相交”对“因财而散”,而结尾用上一对反义词――“多”
与“少”,逐使一褒一贬之意十分清楚,对曹雪芹的崇高人品作了热情的赞扬。
对联中,有种代借代联很有意思,它不直说某事物,而借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它。
例如:某地项王庙联
八千子弟随流水
百二山河委大风
下联中的“大风”借代刘邦。公元前一九五年,刘邦讨伐英布叛乱后回师长安,途经故乡时,置酒沛公,与父老子弟欢饮。酒酣,系筑而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后入乐府,史称《大风歌》。此以歌代人。
又如:安徽当涂太白楼联: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
联中的“宣城”和“荆州”都是借官职代人名,即宣城大守
谢玄和荆州刺史韩朝宗。此外,联中的“先生”、“国土”也是借代李白。
再如:杭州于忠肃公祠,祀于谦,联云:
千古痛钱塘,拜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夜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霜
联中用“少保”借代岳飞和于谦,他们先后都做过“少保”这个官。
有些人在撰写对联对,有意把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以自己的口吻叙述出来,这种对联叫假称联。到杭州岳墓游览的人,都向跪着的四个铁人投以憎恶的目光,表示对一切假、恶、丑的愤恨。有人用秦桧夫妻间相互抱怨的口吻,写了一副假称联,分别挂在秦桧和他老婆身上:
呸,我纵丧心,有贤妇必不如此
啐,余虽长舌,无奸夫何至于斯
这副对联揭示了耍阴谋权术者的思想本质。
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个的的音节,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声母。两个字母相同的双声。在对联中
有人用声母相同的字对联,颇有趣味
秋露双佳菊
春风馥丽兰
这就是一副双声联。上联“佳菊”二字的声母为“ㄐ”下联“丽兰”二字的声母同为“ㄌ”。
又如:明代才子唐伯虎与祝枝山写的一联: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令姑箍
这也是一副双声联,上联“嫂扫”二安声母为“厶”,“叔束”二字
声母同为“幺”下联“姨移”二字声母为“ㄧ”,“姑箍”二字声母同为“ㄍ”。
说起此联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唐伯虎与祝枝山有一次出外郊游,见叔嫂两人在村旁山上打柴,嫂嫂扫拢柴草后呼叫叔子来捆束,唐伯虎触景生情,即作了上联。
祝枝山想了片刻也没法对,突然见村子里有位姨娘移动一破桶叫小姑娘帮箍,灵机一动,即对出了下联。
有人把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运用到对联中,能使语联含蓄
深刻,耐人寻味。相传明代宰相李贤,看中了青年士人程敏政,
打算招他为婿,于是设宴款待他。席间,李肾指着桌上的果品出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猜到李贤的用意,随口应道:
有杏不须梅
李贤见他果然才思敏捷,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了。表面上李贤似乎在说盘中的莲藕,其实,他是借用双关的修辞格:荷者,何也;藕即指偶。问程敏政凭什么得配偶。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一问一答,但不说破,一个心照不宣,一个正中下怀。一联赚得佳偶,确为趣事。
有一副嘲讽袁世凯灭亡的双关联: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联中的“六君子”、“二陈汤”,本是中药汤头名,从药物治疗上写出袁世凯的死因。而这里的“六君子”又指“筹安会君子”他们拥袁称帝,使袁做起短命的“皇帝梦”;“二陈汤”又指袁的亲信陈树藩、陈宦与汤芗铭,先是竭力捧袁,看袁行将倒台,又竭力反袁,为袁“催命”。
把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镶嵌在联语中,暗寓褒贬,这就叫镶名修辞格。镶名格式很多,可以嵌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以拆开姓名分镶首尾。
例如:灵壁县虞姬墓联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是鹤顶格,把虞姬分镶首。
例二:蔡锷赠小凤仙联
其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名珠
这是蜂腰格,将凤仙嵌在句中。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郁郁宛华梅兰芳
这是凤尾格,句尾各嵌一句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这是拆嵌格,把史可法、洪承畴的姓名拆开分嵌首属。这镶名的修辞方法比较难掌握,既要嵌名成对,又要文通意深,二者完美融合,才会产生艺术美。
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联文成对。
闲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拆“闲”为门与月,拆“思”为心与田,联缀成对,字字皆有实义。
又如:《三笑》中联
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合十、口、心三字为思,合八目尚三字为赏,然后从合成的字生发成对。各句前三字无实义,较上联差一筹。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五人共伞,小从全仗大人遮
这是借字形生义。上句是明代湖广石首县令出给杨溥的。汤溥曾任明代武英殿大学士。他早期曾求石首县令免父役,石首县令便出此上句,意思是说在他这个辖区内的当地人都归他这个外来县令管,
谁也得服从。杨溥对下句,婉转地请求庇护。这修辞格更难用,或拆或合既要切口字形,又要从字形或字义或字声推开去,发现意义。意义还必须有理趣,若只顾拆合,不管内容,就成文字游戏了,如“踢破磊桥三块石,剪开出字二重山”这就毫无审美价值。
用典就是在联语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对联用典,可使联语中凝炼警策,蓄意无穷。
秀雅之体,清亮之音
兰慧其质,柳絮其才
“柳絮其才”用《世说新语》中女诗人谢道蕴咏雪事。大雪天,谢安与子侄们论文,问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道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用柳絮描绘纷纷扬扬的大雪,很贴切。
又如:康有为挽戊戌变法死难诸君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睛看越寇飞来
此联共用六典,比干、岳飞、党锢、清谈四典,用来类比衬托,方孝儒、伍子胥两典,前典斥奸,后典赞贤。明朝燕王朱棣抢了他侄儿惠帝的皇位,方孝儒恸哭,朱棣说:“予欲效法周公辅成王耳。”方孝儒问:“成王安在?”朱棣说:“彼自焚死。”方孝儒问:“何不立成
王之子?”直问得朱棣理屈词穷。联中用此揭露慈禧于同治死后,不立同治之子,却拉来外甥光绪做皇帝,然后又把外甥软禁起来,自己独揽皇权。外甥也是子侄辈,所以问“成王安在”。伍子胥忠谏吴王,被吴逼死。伍子胥将死时说:”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联中用此表示慈禧杀害变法贤良,列强将灭亡中国,死难诸君死不瞑目,康有为的这副六典联,内容极复杂,丰富、深刻,决非直陈联语所可比拟。
用典变化多端,明目暗用,正用反用,单用合用,可各随己意,但要熟事化新,融化不涩,切忌“垛叠死人”或“掉书袋”。
这是顺读、倒读皆成诗句的修辞法。这种修辞法有许多变化:?暗回,有两变。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副对联句句可倒读,而且正读与倒读的字句内容完全相同。
又如:题龟山联
迢迢绿树江天晓;
霭霭红霞海日睛。
这副对联倒读时,字句不同内容不变。
?明回,也有两变。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这是大回转,正读、倒读字句各异,语义不同,倒读顺承正读,
内容连贯而有深化。
又如:对台联
文中戏,戏中文,看文看戏,各得雅趣;
音藏调,调藏音,听音听调,皆有奇情。
这是小回转。使用这修辞格撰对联,可造成回环反复的情
回文联大多独具匠心,构思精巧,其中不乏佳作,如:
马子山骑山子马
钱衡水盗水衡钱
“山子”是马名,相传是周穆王八骏之一。后人把“山子”作良马的相称。“水衡”是官名,负责保管皇室财物及铸钱。“水衡钱”指皇室储藏之钱。这副回文联,虽然只有十四个字,但都用典冷僻,真可谓挖空心思了。
?回文谐音对
在有些回文联中,顺读和倒读,谐音不同,意思明确,称为回文谐音联。
书上荷花和尚书
书临汉帖翰林书
细细品之,此联无论顺读倒读,读音不变,平仄谐调,或音同
字异,或义异字同,变化有致,回文谐音兼备,较之一般回文联难度更大。说起此联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一位翰林到寺庙游玩,见庙里挂一幅荷花,墨色淋漓,笔法挺健,特别是那亭亭玉立的荷杆,一笔写就,尤见功力。翰林连声叫绝,问老僧是何人所作,意欲求之。老僧说:“乃贫僧所画,我出一上联,大人若能对得,当以此书相赠。”和尚上联是:
画上荷花和尚画
翰林一时没有对上,只得悻悻而归,回到府内,仍在苦思,忽然他看见每日临摹的字帖,心中一亮,便作出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又如,有人写了这样一联:
包里精盐经理包
图间泰山太监图
这幅对联,无论是左边顺读,还是从右边倒读,都是同一个谐音,饶有趣味。
对联中,有一种用汉字重叠出现的修辞方法来制作的对联,称为叠字联。这种对联有利于表现主题,读后令人遐思。
例如:浙江绍兴戏台联
盛盛盛盛盛盛盛
行行行行行行行
此联如何读呢?细细品味,上联二、四、七三个“盛”字念作“胜”
音,其余念作“成”音;下联“行”字既可念成“形”音,也可念作“杭”音。现将“杭”音读如上法,即成了台下人声鼎沸的嘈杂声。
又如:苏州纲师园对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短叠,叠字的音与义都相同,叠词连用,纤巧柔媚,似状景,似抒情,又似写情人在花香鸟语中谈情说爱,确乎有南国风采。
再如:温州江心寺长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是长叠、利用了汉字的一字多义、同音假借的特点。加点的朝读彳幺’,作“朝见”解。其他的朝读幺,作“早晨”解。加点的长读出尤,同涨。描写瓯江江心孤屿景色,云彩时集时散,潮水忽涨忽落,万千气象,似来朝争拜佛。
在对联中还有一种首尾同字联。
菜籽榨油油炒菜
棉花织布布包棉
此联上联开头是“菜”字,最后一字也是“菜”字,并巧用了顶针格,顺理成章,十分自然。下联开头是“棉”字最后一字也是“棉”字合乎逻辑,语意连贯,颇有趣味。
1936年的一天,张恩浩去通海县秀山游玩,恰巧下起细雨来,
他即到风仪亭中避雨,目睹秀山雨色,得一联句“秀山轻雨青山秀”,但思良久,却不得下联。他回去告诉父亲,却被父亲斥责了一顿。他父亲有迷信意识,说难对无偶,写对者非要短命不可,于是在昆明某报上征联,但一直没有征得。1946年秋,张恩浩到了一趟香港,得了一句“香港和风阖港香”,可作下联,但他父亲不满意。后来他父亲去世了,张恩浩怀着哀思到秀山“涌金寺”漫步,无意间看到“香山古柏阁”的匾额,触机而构思,终于作出了“香柏鼓风古柏香”的下联。可见,首尾同字联制作难度之大。
还有一种首尾重复词的对联。
例如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奇联:
署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此联上联首尾重复“暑鼠”两字,下联首尾重复“饥鸡”两字,并各用三组同音词,相映成趣,颇为别致。至于这副对联的由来,据说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从前有一个秀才,一天傍晚在屋檐下乘凉,躺在竹床上,仰面看见一只老鼠从屋梁上跑过,顿时想出一句上联“暑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再想下联,一时无着。
有一天,秀才经过一个晒稻谷的场地,看见几只鸡在吃稻谷,又听到远处一个妇女呼叫在谷场附近玩的儿童赶鸡。儿童拣起石子一投,鸡就吓跑了。秀才见状,灵感一来,即对出了“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的下联。
河南郑州南关大街老城门下,有一座古老的熊耳桥,桥上尊尊石熊实在可爱。有一副对联云:
熊耳桥,熊耳桥,熊耳桥头对对石熊耳;
燕子岭,燕子岭,燕子岭上只只土燕子。
这也是一副首尾重复联。上联巧用顶针,句句连环,“熊耳”首尾衔联,实为奇特。下联以“燕子岭”对“熊耳桥”,“只只土燕子”对“对对石熊耳”,也很贴切,工稳有趣。
又如,明代皇帝朱元璋与一位和尚对答的一联,也是首尾重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再如:襄阳隆中武侯祠联
三顾堂前盖冠如云,古今几许行三顾
武侯祠里人流似水,多少深思效武侯
此联上联首尾重复“三顾”二字,下联首尾重复“武侯”二字,这对烘托意境,表达感情产生了积极作用。
此种对联又演变出一种首尾两字同旁对。
相传明代天顺年间进士李东阳,小时候有神童之称,他六岁时曾被皇帝召见,因宫门门槛太高,小东阳不易跨过。皇帝见后笑道:“书生脚短。”东阳答道:“天子门高。”进宫后,皇帝指着桌上的东西出了一联,东阳不经思索,脱口而出,对出下联,皇帝听了大为赞许。他们作的对联是这样的:
螃蟹一身鱼鳞
蜘蛛满腹丝纶
细读此联很有趣味。皇帝指物出联,首尾都有两字同旁,确属难对。而小东阳依例对句,脱口而出,首尾也有两字同旁,对仗工整,不愧为才思敏捷的神童。
状物、拟声
有些对联,寥寥数语,便把所为的事物形状描绘出来,生动形象,就像看到一样。这种对联,人们称之为“状物联”。
棕树剥皮成光棍
花椒开口见黑心
相传古时候,有位穷书生上京应试,路上遇到强盗抢劫,饥寒交迫,只得乞讨。到了一户财主门前,那财主见他这种穷相,即出一上联云:“棕树剥皮成光棍。”秀才知道财主有意讽刺他,对下联道:“花椒开口见黑心”,生动形象地写出财主的黑心肠。
据说,1916年袁世凯称帝,其亲信陈宦督理四川军务,令川民举办庆典。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这是一副拟声联。“当庆”、“情狂”都是四川的哀乐声。这副对联,巧妙地表达人们对袁世凯的蔑视。
类似这样的对联还有这样一副:
普天同庆,庆得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
所说1928年庆祝双十节,成都街上敲锣打鼓,刘师亮对当局不满,写了这联。此联表面像在庆祝,实际上是以民间乐器声响,来表达诅咒和轻蔑。
一般地说,上下两联的字不要重复,两联的意思也不能完全一样。有的对联为了修辞的需要,个别字在上下两联的同一位置重复,这是例外。
横批要贴切
有的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批。横批就是贴在上下联中间上面的横联。一般是四个字。好的横批具有总结或补充对联的作用,它与对联浑然一体,使意境更加深远和优美。因此,横批一定要与上下联紧密联系。比如:上下联是:“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上下联是:“遍地牛羊六畜旺,满山花果四季香”,横批是“春光明媚”。
所以,横批是全联的总结或者提示,应该是点睛之笔,不要随便就写上一个。应该仔细琢磨对联的内容,配上恰当的横批。
作文二:《贴对联日记》2100字贴对联日记一:贴对联日记(439字)
2月20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做年夜饭。看到家人忙碌的身影,我自告奋勇地对爸爸说:“我来帮忙贴对联吧”。爸爸怀疑地问:“你能行吗?”我拍拍胸脯说:“我能行!”
于是,我把公公早就准备好的浆糊拿来,又让爸爸拿来对联。爸爸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抹布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地抹了抹,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说我抹得太多了,说只要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因为对联太大,爸爸怕我把对联弄破,让我去贴“福”字。
按着爸爸教我的方法,我小心翼翼地在“福”字背面的边上点了几下浆糊,然后把它贴到门上,一不小心,我把“福”字贴倒了。心想爸爸一定会骂我的。爸爸看到了,不仅没骂我,反而表扬我贴的好。“福倒、福倒、福到了,好哇。”爸爸高兴地说。哦,我懂了,把“福”倒过来就是福到嘛。
看着那张不平整的“福”字,我想: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贴对联日记二:贴对联日记(481字)
2月15日星期六阴
今天,我非常非常高兴。为什么高兴呢?因为今天是腊月廿九,明天是大年三十。
今天,我家洗澡,找新衣服,收拾家。这时,我跑到爸爸面前说:“爸爸,要贴对联了吧!”“走,我们现在就贴。”爸爸说。
我拿出对联。上联是:平安好运全家福。下联是:富贵吉祥满门财。横批是:合家欢乐。
对联上还有小福字。我是爸爸的小助手。一开门,四只手上去一起把旧对联撕烂了。爸爸把上联贴上去,正要剪,我已经剪了。就这样,我们忙了半天,上下联已经工工整整地贴好了。
“小虎我来贴!爸爸,上下联都是你贴的,我要贴小虎!”我争着说。小老虎在左手,胶带、剪刀在右手,我弄正小老虎,慢慢地贴着……五六分过了,小老虎贴好了。我看了贴好的对联、倒福、小老虎,真高兴呀!为了庆贺贴好对联,我们要响炮。
我兴致勃勃地把香点燃,将一个烟花点燃,彩烟花四处喷散,一会儿绿色,一会儿红色。火柴炮被爸爸一点,扔出窗外爆炸了……
我吃完饭,脑子里一直回想贴对联片段,还想着明天过年的事儿。
贴对联日记三:贴对联日记(295字)
1月27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天气虽然有点冷,但阳光很灿烂,大街上的人来来往往,马上就要过新年了,人们还在忙着购物呢!我们家也忙的不亦乐乎,爷爷和奶奶准备好了过年的食物,蒸好了馒头,煮好了猪头,还有年糕,鸡冻、香肠,满满的一小屋好吃的,真是过大年啊!
今天我们要贴对联了,奶奶打好浆糊,我找出自己亲手写的对联和福字,心里有点兴奋,因为我写的对联也能贴在墙上了。妈妈负责往对联上刷浆糊,我和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往墙上贴,一会的功夫就贴好了,家里立刻有了一番新年的气象。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又来到了姥姥家,看到老爷也要准备贴对联,我们就一起帮忙,一会儿老爷家的对联也贴好了。
春节前的忙碌都是幸福的!
贴对联日记四:贴对联日记(364字)
2月16日 星期六 阴
明天就是春节了。下午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爸爸让我帮他贴对联,我爽快地答应了。
爸爸让我把对联拿到院子里,他自己端来了浆糊。妈妈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爸爸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我一看这么好玩,就说:“妈妈,我来抹浆糊吧”妈妈说:“好啊!”我担心粘不牢,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拿起对联,浆糊不停地往下掉,对联也变得不听爸爸的话了,乱粘,有的地方还被扯烂了。贴出来的对联,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平整,很难看。妈妈说:“浆糊抹得太多了,只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在妈妈指点下,我没有涂太多的浆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笤帚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扫开,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很快贴好了对联。
看着那张不平整的对联,我想: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贴对联日记五:贴对联日记(579字)
2月16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为是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要开车回乡下奶奶家过年了,可以见到爷爷奶奶了。
刚进村里,就看到家家户户红红的灯笼飞上了屋檐,大门穿上了红衣,很有节日气氛。
我刚下车,看到爷爷奶奶家没贴对联,奶奶说:“就等你们回来贴对联,挂灯笼呢,我赶快拿出对联。妈妈说:“对联要分上下联的。于是妈妈拿起来看看,我也跟着看,上联是:平安好运全家福。下联是:富贵吉祥满门财。横批是:合家欢乐。
我是爸爸的小助手。爸爸把剪好的胶带粘在我的胳膊上,再往上,往左,正了……。在这样的声音中就这样,我们忙了半天,对联已经工工整整地贴好了。奶奶还让爸爸和伯伯在大门上贴了门神,厨房贴了灶火爷,院子里贴了土地爷。真有意思,这些原来都是在《西游记》中见过的神话人物。
“小兔我来贴!爸爸,上下联都是你贴的,我要贴小兔!”我争着说。我弄正小兔,慢慢地贴着,活波可爱的小兔好像也在给我们拜年,我看了贴好的对联、倒福、小兔,门神……很高兴,爷爷又摆出了祖宗像,摆放了许多水果和糕点,让我们点香祭拜并磕头。贴完对联天色已黑,为了庆贺贴好对联,我们要响炮。
爸爸把香点燃,噼噼啪啪……。的大地红,震耳欲聋,又将一个烟花点燃,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彩色烟花喷散高空,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非常壮观。
这次在乡下过年很开心,也让我知道了许多风俗习惯,这些在我们城里是看不到的。
作文三:《[优秀作文]过年贴对联》1200字“老爸,你说,它们谁长得比较像上联?”我用手掌托住脑袋,胳膊抵在桌子上,盯着眼前的那一对红艳艳的春联,有些郁闷地问。
说出来真够丢人的,家里的春联向来是爷爷贴的。今年临近春节,爷爷让叔叔给“劫”去了,搞得我家的春联至今还未“上榜”。
“嗯……”爸爸用手托住下巴,盯着对联,沉吟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看来是快要有答案了,我有些着急了:“嗯什么啊,快说啊……”
他煞有其事地说:“老爸我在想,这时候是你表现的机会了……”
“啊!”我脑子有点短路。愣了几秒钟后,我怯怯地问:“你不会是想要考我吧?”
“明摆着啊,你都上初三了,不会连个春联也看不明白吧?”
“好啊,激将法!”我撇撇嘴,“都说三十六计里,就这招是最要命的,还真……”我小声嘀咕着。
“就这个‘春风得意年年好’吧!我看好它!”我信心十足。
“哦?何以见得?”老爸盯着我指定的“上联”,声调提高了几分。
“爷爷教的那些平仄我是不懂啦!不过‘春风得意年年好’和‘锦绣前程步步高’这一对,谁看也知道要选前者啦!我都上初三了,对‘语感’这东西就是拿它没辙地准!”我故作轻松地盯着老爸,一板一眼地说着。
沉默,长久的沉默……我不禁紧张了起来,会不会错了啊?
爸爸终于抬起头来,郑重其事地说:“以我当你老爸十几年的经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他干咳了几声,停顿了一下,故意卖个关子,然后明显提高了声调,慢条斯理地说:“英雄所见略同!”
啊……我还以为是什么深入、精辟的分析呢,原来是想着怎么盗版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那些小品!好吧,我服了!
我们拿着春联一起走出大门。大门旁那两条已经发黄的石柱上面贴着的春联虽然依旧完好,但是早已褪了那层鲜艳的红,衬着暗红色的老宅门,给人一种沧桑感。我忍不住把手覆在上面,对爸爸说:“别把旧对联撕掉,就这样覆盖着贴上去,可以吗?”
见爸爸没反应,我转过头去看他,只见他对着两个大门柱,摆出那堪称经典的沉思姿势看了一会儿,然后转向我,一本正经地说:“我突然忘记上联要贴哪一边了……”
真无语了,竟然还是这么无辜的表情……我忍住想酸他几句的冲动,抓起他手中的那条上联,二话不说就爬上右边的椅子,学着爷爷的样子,先刷上一层糨糊,再调整好角度,从上而下抚平上联,又迅速地接过他递来的下联,挪了椅子后直接贴到左边的石柱上。然后,又走远看了看,很满意地走到他身旁,郑重地对他说:“以我当您女儿十几年的经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您:就这样贴,准没错!您负责善后啊,把那什么什么的收拾干净。我得去研究一下当年您那高中毕业证书是不是造假来的……”说完,潇洒地进屋玩电脑去了。
妈妈叫吃午饭了,我走出房间,忽然听到爸爸在客厅打电话:“老罗啊,是我。新年好啊!给你说啊,今年我家的春联是我女儿贴的,我本以为他们这些孩子把那点传统的东西都给丢了呢!没想到啊,还行还行……”哦,原来如此,看来老爸用心良苦啊。
作文四:《过年贴对联的起源》2900字过年贴对联的起源
什么叫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过年贴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
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新年贴门神、春联的传说
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茶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茶、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瘤,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写上了字数较多、又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
贴春联。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成为中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趣闻:笑话春联
纪晓岚是清代学者、文学家。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告了他个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有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说得乾隆也笑了。
五字春联:
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六畜猪为首;一年春占先。
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生财猪拱户;致富燕迎春。
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亥来四季美;猪献满身肥。
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
守家劳玉狗;致富有金豕。
守家夸玉犬;致富赞金猪。
在圈常安卧;入禅不待招。
阳春臻六顺;猪岁报三多。
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
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
虽属生肖后;却居六畜先。
看猪大似象;视漏贵如金。
春新猪似象;世盛国腾龙。
春丽花如锦;猪肥粮似山。
养猪能致富;放鹤可延年。
养猪能致富;有志莫忧贫。
猪为六畜首;农乃百业基。
猪为六畜首;梅占百花魁。
猪是农家宝;龙为中国根。
猪大能如象;肥多可胜金。
猪是家中宝;肥是地里金。
猪肥家业盛;人好寿春长。
猪肥家业旺;春好福源长。
猪肥粮茂盛;民富国昌隆。
猪年春意闹;龙舞国威扬。
猪拱门如意;鸡鸣岁吉祥。
猪拱财源旺;龙腾国运昌。
猪崽一窝乐;山花四季香。
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吉庆有余
惠风和畅 发家致富 日度小康
猪年大吉 万事遂心 利国利民
一往无前 四海皆春 普天同庆
八字以上春联
迎新春应赞猪为宝;辞旧岁莫忘犬看家。
昨夕犬年欢歌迎大地;今朝猪岁新景满神州。
盘瓠神将上天去报喜;天蓬元师下界来除灾。
骏马金鞍跨上康庄路;肥猪元宝迎来大丰年。
红梅点点,盘瓠傲霜随岁去;丽日融融,天蓬报喜伴春来。
盘瓠将军,奉命辞岁报功去;天蓬元帅,领旨迎春送宝来。
作文五:《过年贴福字贴对联作文精选》2100字精品文档
过年贴福字贴对联作文精选
导语:贴对联还有很多讲究,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对联、雅称楹联、楹贴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联语。它是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客观事物,表达人们的思想情趣和爱憎等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是从诗词演化而来的,比诗词更精炼,更工整,因此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过年贴福字贴对联作文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过年贴福字贴对联作文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门前都要贴对联,门上都要贴福字,这象征着来年红红火火发大财,春节的愉快。
贴对联还有很多讲究,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对联、雅称楹联、楹贴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联语。它是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客观事物,表达人们的思想情趣和爱憎等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是从诗词演化而来的,比诗词更精炼,更工整,因此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可是福字呢?贴在门上更有深刻的含义,而且福要倒写,倒贴,家家户户都是讨个好口气,希望来年福到财旺,这就是“倒”福的含义,因此每年春节到来时,家家户户房门和大门上都要贴上一个福子呢?
通过贴对联和福字,更证明了我们中国春节有着悠久
1 / 4
的文化历史,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使祖国的历史文化之花,永远开得美丽灿烂,也希望人们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强,早日实现小康水平,让“倒福”不落空。
过年贴福字贴对联作文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做年夜饭。看到家人忙碌的身影,我自告奋勇地对爸爸说:我来帮忙贴对联吧。爸爸怀疑地问:你能行吗?我拍拍胸脯说:我能行!
于是,我把公公早就准备好的浆糊拿来,又让爸爸拿来对联。爸爸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抹布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地抹了抹,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说我抹得太多了,说只要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因为对联太大,爸爸怕我把对联弄破,让我去贴福字。
按着爸爸教我的方法,我小心翼翼地在福字背面的边上点了几下浆糊,然后把它贴到门上,一不小心,我把福字贴倒了。心想爸爸一定会骂我的。爸爸看到了,不仅没骂我,反而表扬我贴的好。福倒、福倒、福到了,好哇。爸爸高兴地说。哦,我懂了,把福倒过来就是福到嘛。
看着那张不平整的福字,我想: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2 / 4
过年贴福字贴对联作文    今天是大年三十,按我国传统习惯,在这一天每家每户要贴春联,挂灯笼。今天上午我和我的姐姐、爸爸一起贴春联。
我问姐姐为什么要贴对联。姐姐说:“好把我告诉你这就叫‘辞旧迎新’。对了那个是上联,那个是下联?”我摇了摇头,姐姐说:“快去问爸爸,她肯定知道。”我让姐姐走下梯子,我就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读声四声的是上联,读二声的是下联。”我很快找到了上下联,上联是“好年好景好财运”、下联是“福地福家福盈门”、横联是“万事如意”,最后我们在门中间贴了个大大的“福”字。等爸爸贴好后,我发现爸爸把那个大福字贴倒。我大声叫起来:“爸爸,爸爸!你把那个福字贴倒了。”爸爸笑着说:“是呀,福是到了。”我不解的问:“为什么这么贴呀?”爸爸说是取两个字的谐音,所以人们在贴福字的时候总是把这个字倒着贴,祈求福到。这里边还有个故事呢?听到这里我迫不及待的想听这个故事。追着爸爸讲春联的故事。贴完春联后,爸爸给我讲起来这个“福”字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过去有户人家,家里穷,读不起书,不识字,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他也请教先生给他写春联,先生知道他不识字,怕他把春联贴倒了,就给他写了个大大的福字,谁知道,他真的给把福字贴倒了。来他家玩耍的小孩子发现了,就大声的说:“大爷,福倒了。”结果大爷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他
3 / 4
家的福字,他呵呵的说:“福到了好啊。”后来广为流传,就演变成现在的习俗了,流传了下来。讲完这个故事,爸爸还给我讲了贴春联的一些知识。
贴春联让我学到了好多很多的知识,也感到了新联换旧符的快乐,我觉得这次贴春联很有意义,真高兴!
4 / 4
作文六:《贴对联日记100字》18600字寒假趣事之贴春联
王**  南湖镇王家官庄小学六年级
要说起过新年,那这贴春联可真是件头等大事儿。今天是年三十,爱睡懒觉的我却早早被爸爸从被窝里拉出来了,您千万别问为什么,嗨,这不是贴春联嘛~
昨天晚上我爸爸可是一宿没睡啊,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了一桌子对联,我家的、爷爷家的还有小叔家的,我爸可不嫌麻烦,因为他喜欢写,爸爸说,人最幸福的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起床之后爸爸叫我先把爷爷和小叔家的对联给送过去,其实不用说我也知道,因为这是很多年的惯例了。
回来之后妈妈已经熬好了贴春联用的浆糊,爸爸也搬来了梯子,看来万事俱备,只欠我这个东风了。我找来刷子,铺好对联,把浆糊均匀的抹在对联上,然后递给爸爸,爸爸稳稳当当的贴好了一张,站在梯子上自我炫耀:“呵呵,咱写的字就是漂亮~”妈妈笑着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哈哈我当然举手赞同妈妈。
谈笑间我又刷好了第二张对联,递给爸爸时天突然刮起了一阵小风,对联在我手里跳起了新疆舞,“噗”的一声,我想
这怎么回事,抬头一看,哈哈哈,谁看了都会笑弯腰的,那张对联紧紧地贴在爸爸脸上啦~爸爸急的手忙脚乱,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站在梯子上呢,妈妈听到笑声也从屋里跑出来,她看到之后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最后还是我上去小心的撕下爸爸脸上的红对联,您还别说,粘得确实很结实~
一个小小的对联,竟给我家带来如此的快乐。一张红纸,几个墨字,便构成了历史悠久的对联,其中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望着那鲜艳的春联,刚劲的书法,我的思绪也随之渲染,竟用意象在眼前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泼墨山水画来~篇二:《寒假日记200字大全》
《寒假日记200字大全》
今天开始放暑假了。暑假到了,但是暑假要干什么呢,觉得是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或许本来就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暑假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
在孩子们的眼里,社会总是充满着真善美,生活是甜蜜而多彩的。在大人们的眼中,社会是有两面性的,既有真善美,又有假丑恶,生活具有酸甜苦辣。为何大人与孩子的思想有那么大的差别?结论只有一个:这是成熟与稚嫩最根本的区别。
大千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大人们的阅历丰富,
决定了他们看东西比较全面。而孩子要走向成熟,就必定需要经历一些事情。有人说:“生活是一个大练兵场,是磨砺人的舞台。”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每个人将会遇到开心的事情与悲哀的事情。悲哀的事情会使人承受巨大痛苦,开心的事物会让人拥有美好的心情。如果整日面对悲事,人容易丧失信心进而自暴自弃、颓废沉沦;而整日面对喜事,人又会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正如植物不能缺少阳光与雨水一样,人的经历中不能缺少快乐和悲  伤。
前天下雪了。
鹅毛大雪飞啊飞啊,我看着窗外的景色,顿时感到好兴奋——“我又可以玩雪了~”我想这种心情与想法一定会在每个小孩的心中产生。
可是我又想想,又发出了另一种感慨??
雨和雪都是水变成的,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们总是更喜欢雪呢,我想雪与水象征2个事物,虽然它们的类型相同,但是它们的立场与角度不同,所以导致人对只不同的感受与感情。
比如雨和雪都是一句希望别人上进的话,雨呢,而是一句批评的话,雪呢,而是一句赞扬的话。这2句话都可以使人上进,但是人们愿意接纳赞扬的话,不太喜欢批评的话。这
就是之间的差异。
下面我们就用雨和雪本身来说明。雨呢大多人都讨厌,因为它可以使热闹浑身湿透,虽然雪也可以,但是雪用了另一中方法:变成的固体。这就是雪的巧妙之处,当然,这也是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忙完了一个学期,刚开始停下来还有点不太适应。在平时学习时,每天都和大家相处在一起,虽然我们也会调皮,但离开他们太久,心里还是惦念着他们 回家已经有好几天了,在这几天里,我也在想这个寒假我将如何度过了,是向往年那样呆在家里看电视,或是到同学家里串串门子还是做点其他的。
但一想起这些,就想起了刚放假时校长给我们布置的寒假作业,可能在别人看来很奇怪吧,校长怎么还会布置寒假作业,其实校长是让我们在寒假里多看书,多学习,为来期做好准备。其实这样也挺好的,让我们以后的工作制定目标,为了将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现在每天在家里看看书,练练字,也感觉自己的寒假生活挺充实的
4今天放晴了,看着这样的好天气心里特别高兴,同时还有就是今天是我们初中同学相聚的日子。
早上,吃完早餐我早早地就从家里出发了,朝着我们的母校走去。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终于来到了我们的母校。
一走进校园,以前的景象历历在目,顿时心底涌上了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发现我们的母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沿着林荫小道,我来到了我们聚会的地点——以前读书的教室,这时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到了,我加快脚步,大声地喊着她们的名字,这时自然有一番问候了,而且每个人脸上的惊喜之情都表露无疑。
接下来在大家的笑声中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在一片问候声后我们朝着老师的家走去。我们的班主任依然如当年一样,说话特别幽默,风趣。在接下去的时间就是大家聚餐,娱乐??
自从读书以来,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几乎我的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把字写好,要求我们练字。那时虽然听老师说,但并未坚持下来,只是偶尔练一练,现在看着自己的字还真的有点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把字练好。正好今年放寒假时学校校长给我们布置寒假作业,我想就利用寒假时间来练一练字吧.
但是坚持三天后,每天练两页,到了第四天,心就有点痒了,想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一下子字也不会写好的,但另
一个声音又在耳边想起,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呀。最后经过矛盾的争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尤其是当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就拿出纸和笔,安静的练起字来,结果什么
烦心事都没了。现在练字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如里哪天不练倒觉得好像还有一件事情没完成。
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的字有了一定的进步,今后我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5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