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就业率的气候什么人群适宜

从五方面带你了解2017年内蒙古的气候是啥样的!
  居住在内蒙古的小伙伴们对去年的天气是比较操心的,夏季气温高时期盼着降水赶紧来,多下点,到了冬天眼馋的看着朋友圈里南方的朋友打雪仗、堆雪人......终于轮到自己的城市下雪了,喜悦之情难于言表,于是我们在朋友圈里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雪后场景和雪天的心理活动。
  那么刚刚过去的2017年,内蒙古的总体气候特征到底是啥样的呢?简单概括就是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偏少或接近常年,并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高温、龙卷风、冰雹、霜冻、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具体我们从五个方面来了解内蒙古2017全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
  一、气温特征——偏高
  2017年,内蒙古冬季、春季气温显著偏高,夏季气温偏高。平均气温全区平均为6.2℃,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偏高1.1℃,比上年同期高0.6℃,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高。
  二、降水特征——偏少
  2017年,冬季降水量偏多,春、夏、秋季降水量偏少。降水量全区平均为282mm,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少36.6mm,比上年同期少77.4mm,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13少。
  三、极端气候事件——较多
  2017年全区共34站出现极端降雪事件,较上年多17站次。共21站次出现极端降水(雨)事件,其中8月3日青龙山气象站日降水量达349.7 mm,是内蒙古国家级气象站首个实测特大暴雨记录。共70站次出现极端高温事件,较上年多20站次。一共出现125站次极端气候事件,较上年多2站次。
  四、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
  较大沙尘过程出现偏晚、偏少
春季全区共出现4次较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比上年同期少2次。-6日,内蒙古出现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全区12盟市均受到影响,共有114个国家级气象站出现浮尘、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其中110站出现扬沙天气、34站出现沙尘暴天气,最小能见度仅为64m,是今年春季强度最强的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阿拉善左旗等地遭受灾害。
  夏季暴雨、冰雹、雷电灾害频发
夏季,内蒙古大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灾害,其中以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及呼伦贝尔市较为严重,特别是进入7月,内蒙古多地遭遇持续降雨,局地还出现短时强降雨或冰雹,通辽市、赤峰市地区灾情较重。
  高温天气肆虐。
5月17-20日,内蒙古大部地区出现≥30℃的高温天气,大部地区持续2天以上,其中通辽市南部、赤峰市南部、阿拉善盟西部等地持续4天。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南部、兴安盟大部、通辽市、赤峰市大部、阿拉善盟西部。7月初~7月中旬内蒙古大部地区出现了一次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其中西部偏西地区及锡林郭勒盟西北部等地持续5天以上,阿拉善盟西部持续10天以上,最长为阿拉善盟拐子湖站,达到14天。
  春夏连旱造成农牧业损失。
春季,兴安盟、赤峰市和通辽市几乎所有旗县全部受灾,部分农田无法播种,牧草难以返青。夏季全区大部地区受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影响,气象干旱持续发生并发展。
  5.8月出现罕见龙卷风
8月11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和翁牛特旗遭受龙卷风袭击,并伴有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多地出现8级以上大风,多处民房严重损害,树木被拔起,电线杆折断,部分农田及农作物损失严重。
  五、气候对农业和牧业产生的影响
  冬季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对虫卵安全越冬抑制作用减弱,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利,但对设施农业有利,大部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对增加土壤墒情极为有利。进入春季,东部地区气温偏高,风力较大,降水持续偏少,土壤耕作层墒情较差,给农作物播种造成一定影响,春玉米等旱地作物播种进度明显偏慢。夏初大部地区降水依旧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冬季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对牧区牲畜有利,子畜成活率偏高,冬季降雪偏多,缓解了部分牧区人畜饮水困难,抑制了土壤失墒。到了春季,锡林郭勒盟中部及以东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土壤失墒加剧,墒情持续下滑,致使牧草难以返青。夏季在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全区大部牧区牧草生长缓慢,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旗及陈巴尔虎旗受灾较重,全年减产严重。
  看完这些是不是对内蒙古全区的气候特征有了足够的了解呢?希望2018年的夏季降水丰富一些可以让我们的草原长的茂盛无比,冬季降雪早一点可以让我们尽情的去雪地里感受冬天的乐趣。(记者 郭惠超)
责任编辑:徐梅谈谈内蒙古气候--《气象》1977年10期
谈谈内蒙古气候
【摘要】:正 谈起内蒙古,使人们想起了一千四百多年前流传下来的一首歌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歌是少数民族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描述。内蒙古的气候怎样?人们常说“寒冷风雪大,干燥多风沙”。其实,并不完全如此。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军骥;占长林;;[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德吉;;[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罗宝信;王毓釗;林泽蓉;;[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C];1983年
李巧萍;;[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6:未来几年气候变化研究向何处去[C];2007年
吴锡浩;;[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6)[C];1985年
张会领;袁道先;覃嘉铭;张美良;王华;;[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蔡炳贵;秦小光;谭明;;[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金秀良;唐红艳;么文;;[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金秀良;唐红艳;么文;;[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班凤梅;潘根兴;谭明;;[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王新中;潘根兴;谭明;;[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王绍武 副教授朱锦红;[N];中国气象报;2003年
潘继鹏;王凤梅;[N];中国气象报;2002年
魏兴杰;[N];中国气象报;2006年
赵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张家诚;[N];中国气象报;2008年
赵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汝凤军 魏兴杰;[N];中国气象报;2006年
应宁;[N];中国气象报;2003年
章淹;[N];中国气象报;2000年
吴贤纬;[N];中国气象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克服;[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玲;[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李志飞;[D];兰州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15秒后,自动返回首页>>>> 字号: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概况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 221公里。
  [地质]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狼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灰腾梁)、贺兰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内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总面积 15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的东麓、阴山脚下和黄河岸边,有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 、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是内蒙古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全区高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53.4%,山地占 20.9%,丘陵占16.4%,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占0.8%。
  [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 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为37毫米。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l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 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 3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 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水文]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l 000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有近千个大小湖泊。全区地表水资源为671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300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扣除重复水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18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l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l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5%,人均占有水量8 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 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5%,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地表水]  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地表年径流量约291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78%;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河川径流总量的22%。由于河川径流受大气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年径流量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区水量富而有余,而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同时,河川径流年内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比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区径流量的60~80% 。历年间径流量大小不匀,相差很大。年径流量最大与最小的比值,东部林区各河流为4~12;中部各河流为6~22;西部地区各河流高达26以上。此外,从区外流入自治区境内的河川径流量有330.6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入境的平均年径流量315亿立方米,额济纳河8.4 亿立方米。
  [地下水]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平均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13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44%。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l%。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后,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56%。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大气降水、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平原多、山丘区少和内陆河流域更少的特点。自治区平原区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后的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在5.9~6.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山丘区地下水平均水资源模数的2.2~2.7倍。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只是在内陆闭合盆地的平原或沟谷洼地,地下水才比较富集。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土壤]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在9个土纲中,以钙层土分布最少。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植被] 内蒙古境内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较丰富,已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 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野生植物有2 167种(种子植物2 106种,蕨类植物61种)。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山区植物最丰富。东部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中部阴山山脉及西部贺兰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泽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区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含有少数的草甸植物与盐生植物。内蒙古境内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盐柴类和矮灌木类组成,共有种子植物1 000多种。植物种类虽不丰富,但地方特有种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
文章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官方网站
责任编辑: 老北
版权与免责声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特点
我的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特点
  内蒙古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冷季长达5个月到半年之久。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减到零下32摄氏度,夏季温热而短暂,多数地区仅有一至两个月,部分地区无夏季。最热月份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27℃之间,最高气温为36℃--43℃。气温变化剧烈,冷暖悬殊甚大。降水量受地形和海洋远近的影响,自东向西由500毫米递减为50毫米左右。蒸发量则相反,自西向东由3000毫米递减到1000毫米左右。与之相应的气候带呈带状分布,从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这里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数普遍都在2700小时以上,长时达3400小时。冬春季多风大,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光热、风能资源。 其中位于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中旗全年有风日在272天以上,为全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内蒙古地域辽阔而宽广,土壤种类较多。根据土壤属性的不同,内蒙古土壤可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全区土地带由东北向西南排列,依次为黑土地带、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目前,全区总面积中,耕地占7.32%,未利用土地13.85%,林地占16.40%,草地占59.86%,水域及沼泽地占1.43%,城镇村及工矿园地占0.84%,交通用地占0.269%。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古的气候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