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十分表示憎恨的比喻句日寇。(改为比喻句 )

05-15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1.日寇逃跑(扩句) 2.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上.(修改病句)
问题描述:
1.日寇逃跑(扩句) 2.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上.(修改病句)
问题解答:
1.落魄的日寇跌跌撞撞的向四处逃跑. 2.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的光辉形象,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上.
我来回答:
剩余:2000字
英勇的共产主义应该改成英勇的共产党员,文学水平一般就看出这一处,
你是不是漏了记字呀?应该是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上(缩句) 答案应该是形象将铭记,(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是形容定语可以不要~(永远)是时间状语可以不要~(在我们心上)是状语也可以不要~缩句有了主语和谓语就可以了~
首先说这两个句子的表面结构是一样的.“在我们心上”“在大地上”在句中都是作补语的.但这两个句子的谓语“铭刻”“弥漫”用法却是不一样的.具体说,“青烟弥漫”就是个完整句子,句意表达清楚;而“形象铭刻”不能说是完整句子,所以后面的补语应适当保留的.缩句的前提是要保持句子完整的.因此,“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
形象铭刻心上
形象铭刻在心上
形象铭刻在心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红旗.方法:把的字前面省略而使句子连贯.
光辉形象刻在心上.
1、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写:形象刻在心上.2、被植物学家称为“植物熊猫”的银杉是第四纪冰川残留下来繁衍至今的稀世珍宝.缩句:银杉是珍宝.3、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事中国最有名的花”间接引语:外公对小英说,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形象将刻在心上.貌似第二句少了一个“是”字吧,区旗是红旗
都是铭记于心的,用词不当,比如,这件事我会铭记于心的,不能说铭刻于心
形象铭刻在心上.发展表明了优越.
形象将铭刻在心上.
缩句,只要剩下主干的主谓宾就行了.主语:形象谓语:铭刻宾语:心上缩句=形象铭刻心上.其他的全是修饰,话说为毛LZ要在游戏区问这个问题啊.
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荣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最简为:形象将铭刻.【注】“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荣”作定语,删掉;“永远”作状语,删掉;“在我们心上”作补语,删掉.愿对你有所帮助!
1. 挥霍无度的儿子根本不关心父亲苦心积攒的财富.2. 一个小学生,关于科技,你不懂多少.关于建筑,你也不懂多少.3. 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我梦见200亿年前的宇宙……”
羞答答的花朵露出了迷人的笑脸,潺潺的流水悠悠地淌着.
这里的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溪水潺潺的流淌,清澈见底.
比喻句:1、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3、月光似流水一样,从天空中泻下来.4、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5、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拟人句:1、秋天又迈着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份月考试卷及答案 5400字】- 天天范文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份月考试卷及答案(5400字)
来自:www.ttfanwen.com字数:5400
双柏县鄂嘉中学上学期11月份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蹒跚(pán)
愧怍(zuò)
吊唁(yàn)
长途跋涉(b....á)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i)
C、荒谬(miù)
仄歪(z?)
阻遏(y?)
毛骨悚然(s....ǒng)
D、尴尬(g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g)
在劫难逃(ji....?)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张皇失措 B、狼藉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因地制宜 D、箱惬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B.进入20xx年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C.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D.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5、下列有关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这种写法是托物言志。
D、《西游记》这部长篇神话小说的作者是吴承恩,小说由《大
闹天宫》、《唐僧出世》、《西天取经》等三部分组成。
6、古诗文填空或根据要求写句子
(1)、气蒸云梦泽,
(2)、晴空一鹤排云上,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长歌行》
(5)、杜甫《石壕吏》中,暗示老妇被官兵抓走的诗
二、综合实践与运用(6分)
桥是平凡普通的,但它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被赋予
了更多的内涵。不光是有关它的诗句、成语、俗语,生活中还
有这样一些桥,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
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
它在我们的心中是些什么样的桥呢?
7、①你知道关于桥的诗吗?写一
②文艺作品中也不乏桥的影子,如《清明上河图》中的
神话传说《牛郎织女》中的
③生活中的桥起着联结、沟通的作用,人们从这一点出发,赋
予“桥”这个词语更丰富的内内涵。请你参照例句写出另一个
句子。(1分)
例:老师是一座桥,引导学生通向知识的殿
④荷花又名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写一句描写荷花的诗句:
三、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诗中“僵”与“卧”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在诗中有
什么作用?(3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思想?(2分)
(二)文言文阅读(11分)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10、解释划线的词:(3分)
(1)夏水襄陵(
)(2)略无阙处(
)(3)..晴初霜旦 (
) .(4)乘奔御风(
) (5)沿溯阻绝(
) (6)..素湍绿潭 (
..11、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田美池桑竹之属
D. 春冬之时
先世避秦时之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本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的三峡,为什么?(2分)
14、第②段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什么写法?作用是
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0分)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
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
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
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
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
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
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
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014千瓦,如
果我们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
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0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
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
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
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
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
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
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
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
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
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
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
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
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
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15、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2分)
16、短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什么说明方法?作者在②③两段中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7、文章第④段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再找两个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词。(3分)
18、以“节约能源、科学发展&为宣传主题,写一条为学校节约能源方面的建议。(2分)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9----23题。(10分)
寄贺年卡的人
①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就在这时,他收到一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
②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
③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④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依然充满爱。新年与你同在。”
⑤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A是谁送来的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一笔一画,横平竖直, 5
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定要找出来。
⑥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⑦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解冻了。他的心尚未死。
⑧“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人的。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
⑨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
非常清楚。B两个月前,来了一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⑩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
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19.收到一张贺年卡后,“他”为什么会感到意外?(2分)
20、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2分)
21、画线句子A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0.画线句子B中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什么?其作用是什么?(2分)
23.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道理?(2分)
第三部分 写作(40分)
24、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
(1)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2)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一、积累与运用
二、综合实践与运用(6分)
7、①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或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等
②虹桥、鹊桥③略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三、阅读理解(36分)
(一)8、诗中“僵”与“卧”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通过“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示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意志。9、表达了作者要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愿望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二)10、上、
通“缺”,中断,缺口
雪白的急流
11、C 12、略
13、先写山,再写水
14、侧面描写
烘托出三峡夏水水流速度快的特点。 (三)
15、(1)环保无污染;(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意思对即可,每占1分)
16、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通过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意思对即可)
“左右”表示不确定,去掉后就变成20%的速度增长,过于绝对,不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因为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20、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1、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②引出下文情节
①补充交待贺年卡来历 ②点题
23、不管遇到什么情况,生活依然美好,充满热情,充满爱。
第三部分 写作(40分)
第二篇:语文八年级月考试卷及答案 91000字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A)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
B.臭名昭著
C.响彻云宵
D.精疲力竭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
江阴要塞,________长江。
4.为下列一段文字所添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
A.①—— ②,③;④、⑤,⑥——
B.①—— 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
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
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
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
扮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2分)
9.“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0.“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1.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⑥
D.①/②一⑨/⑩一⑩-15
1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3.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③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⑤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⑥“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4.“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1分)
15.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分)
16.“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7.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分)
18.第⑧段中加点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4分)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9.“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分别是12
词。(2分)
20.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A、严谨
D、严厉)的搜查。
21.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
22.“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______的态度。
2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24.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三、作文(30分)
26.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
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环绕(rǎo)
悠闲(yiōu)
B.锐不可当(ruǐ)
舀水(yǎo)
C.横渡(h?nɡ)
溃退(kuì)
D.鞠躬(jū)
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制栽 赃物
C.丝绒 精彩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7.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这段话的含义。(2分)
8.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侵入伊拉克,杀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3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营业员答:“九元五角。”(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 (19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
)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他们坐在书桌前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小小的人儿,急切地回答艰难的问题: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许许多多这类问题。小脑子充满了数字,书包装满了练习簿,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是爱和盟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很久,很久直到任务了结时。??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
)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0.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3分)
12.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2
1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3分)
15.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3分)
(二)歌 声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进行在艰难的道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树木残根??还清晰地显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险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拂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合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
⑴三十多年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首歌?侵略者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屠杀的罪犯吗?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住她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⑵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⑶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声??叫人激动、颤栗的唱歌!
⑷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说明: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l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
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17.(3分)第?段中“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①
。??两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②
18.第①段文字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
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
19.“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3分)
20.文中第⑴段划横线的文字对第⑶段的描写起到了
21.(5分)从全文看,⑷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
三、写作(40分)
22.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但是就在最近几年,日本教科文组织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把它自己放在了正义的一方。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字数不少于500字。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卷(A)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憎恶(z?ng)
琐屑(xi?)
涎水(xián)
B.诘问(ji?)
惦记(diàn)
胡同(t?ng)
C.哀悼(dào)
奔丧(süng)
取缔(dì)
D.颓唐(tuí)
糟糕(züo)
骷髅(kū)
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触目伤怀(心,心中)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
B.情不能已(停止)
猝然昏厥(出乎意料)
C.情郁于中(聚集)
犹豫再三(重复三次)
D.识文断字(判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__________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②此后,我就更其___________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
③这些日子,家中____________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连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B.朱自清——《背影》——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
C.钱钟书——《围域》——小说
D.余秋雨——《信客》——小说
二、阅读(其中(一)15分,(二)15分,(三)18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选段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
8.选段中先后两次写道“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我的眼泪又来了”,这里流出的泪是(
A.伤感愧疚的泪
B.伤心悲痛的泪
C.离别忧伤的泪
D.感激动情的泪
9、选段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了“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方式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0.选段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
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
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
11.选段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____________。段末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这段文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有下面几种理解,从中选出两项正确的。(
A.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父亲”的形象。
B.这段描写说明父亲对儿子特别溺爱,不大放心。
C.“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
D.背影深刻地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特深。
E.背影反映了父子之问的深厚感情。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3分)
14.阿长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说明了什么?(2分)
1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句话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2分)
16.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4分)
17.作者可回忆的事很多,为什么要详写买《山海经》一书的事?(4分)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
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孝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
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 “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xx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
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8.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3分)
19.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2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3分)
20.“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1.“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3分)
22.“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 “孝子”的表现。(2分)
23.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24.本文与朱自清《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它们同是写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父恩难忘。(2分)
三、作文(34分)
25.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像,再写出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4分)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26.有句歌词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扩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我们每个人都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庭的成员。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30分)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卷(B)
一、语言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诘问(ji?)
孤孀(ɡū)
B、霹雳(pì)
触目伤怀(zhù)
C.琐屑(xi?)
丧事(sünɡ)
D、石堆(du?)
身体不济(jì)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长妈妈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B.我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C.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凄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恶耗通报。
D.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
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老王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深刻,表程度)
B.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颜色浓)
C.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深度)
D.对于遭受战乱,饱经不幸的伊拉克人民,我深表同情。(很,十分)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鲁迅,原名周作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散文集是《杨绛散文》。钱钟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子夜》,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D.余秋雨,是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19xx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他的名字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5、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拟人)
B.长妈妈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妈看家。(借喻)
C.一年中,父亲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排比)
D.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设问)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7、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按要求修改三处画线的语句。(3分)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改变模样;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1)第①处句子缺施动者,修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开创”一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改变模样”表述不够具体生动,宜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词正确的一组是(2分)( )
(1)我只不过替他(
)了几句,说明了事实的真相。
(2)在联合国大会上,某个超级大国为自己的假裁军真备战进行(
(3)双方的合同,写得明明白白的,我实在不愿意再( )了。
A.辩护 辩白 辩解
B、辩解 辩护 辩白
C.辩白 辩护 辩解
D、辩白 辩解 辩护
9、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4分)
二、阅读(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9题。(22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0、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2分)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2分)
12、用横线在文段中画出插叙的语句。(2分)
13、“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2分)( )
A.因为“我”不聪明
B、因为他有点“迂”
C.因为他爱子情深
D、因为外人不可信
14、“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文中两个“踌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句。(3分)
(1)“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7、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18、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A.是指我说话漂亮,父亲太迂。
B.是指父亲太迂,我完全能料理自己。
C.是指父亲说话不漂亮,我聪明能干。
D.反语,强调那时太不理解父亲,现在追悔莫及。
19、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17分)
祖传青瓷碗
①落日照着那只旧船一起一伏,芦竹映衬着这古朴的木刻般的景色。老人一动不动地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斜拉桥。他脸上毫无表情,眼角皱纹向下斜伸着。新建的独塔式斜拉桥使他孤僻的性格更加古怪了。
②大桥落成剪彩那天,是他摆渡生涯的终结。
③他不能离开他的渡口。每天傍晚都这样蹲在船上,咬着烟管斜视着不远处车来人往的大桥,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他往日的顾客。
④听到凌乱的脚步声,他知道儿子和孙女又送饭来了。儿子在镇上做临时工,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爷爷,爷爷,吃饭了。”小孙女捧着青瓷碗跑过来。这只青瓷碗也是老人心爱之物。他兄弟分家各得一只,但兄弟的已经和主人一起入了坟茔。青瓷碗厚实笨重,形体大而容量小,虽不是越州名产,但它的古朴也是别有风味的,不过老人对它的钟爱,却是因为这是祖传家珍,神圣可敬。老人历来用它吃饭,成了不容更改的规矩。而现在,渡口废弃,渡船闲下来,用这碗便成了他怀旧的一种慰藉。
他拉一下披着的黑布衫,没回过头来。
儿子一步跨上船,一边跺跺脚,好像考察一下船的适用度,一边说:“爸,你以后别再来这儿了。在家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好不好?”
老人知道儿子早在打他的主意了。这船陪他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浪涛,他靠了它立门面,翻造房屋,又靠它娶儿媳,现在儿子要用它来搞运输,搞长途贩运,他感到格外凄凉。他敌视地看了一眼儿子,一声不吭。
“爸,你快吃饭嘛,都凉了。”儿子不耐烦地说。
“爷爷,你快吃饭嘛。”小孙女用碗碰碰老人。
老人一转过身来。不料碰落了他那祖传的青瓷碗,一声沉闷的钝响,碗碎了。小孙女呆住了。老人抡起他的粗手掌,瞪圆布满红丝的眼睛,怒视他素来钟爱的小孙女。
儿子忙过来护住女儿说:“爸,碗碎了就罢了,也该换新的了。”
老人把怒气发在儿子身上,指骂着:“你这败家子,败尽家当的是你!”儿子耸耸肩,讪笑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翻屋不是拆了旧屋吗?”
老人暴怒了,喘着粗气,抖动白短髭,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来,好久才哼了一声,跳下船慢腾腾地穿过芦竹回家去了。
“爷爷生气了。”女儿泪汪汪地说。
父亲淡淡一笑,背对着晚霞,看着那郁郁青青的芦竹说:“来,我给你做吱吱管儿玩。”
20、①③段为什么反复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2分)
21、④段中说:“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你认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22、“爷爷”的思想性格特点是什么?(3分)
23、本文运用了对比、象征的手法,请举例说明。(3分)
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以《祖传青瓷碗》为题,其意图是什么?(最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
25、下列四句名言中,哪两句与《祖传青瓷碗》的旨趣最为接近(4分)(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三、写作(40分)
26、在你人生的十多年里,肯定会有无数个美好的瞬间:当你考试失利时,同学鼓励的眼神;当你生病卧床时,父母的一举一动;当你生活不如意时,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
请你以“生活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可适当议论、抒情,表现普通人的金子般的心地和博大的爱。
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A)
一、基础知识(前6题,每题3分,第7题5分,共2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河堤(tí)
惟妙惟肖(xiào)
池沼(zhǎo)
B.拱桥(gǒng)
煞风景( shü)
着眼(zhu?)
C.脂粉(zhǐ)
重峦叠嶂(zhàng)
轩榭(xi?)
D.纤细(qiün)
迥然不同(jiǒng)
气氛(f?n)
2.下列词语中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出心裁(安排取舍)
瞻前顾后(看)
B.巧妙绝伦(条理)
就地取材(靠近)
C.惟妙惟肖(相似)
因地制宜(适合)
D.任其自然(任由)
井然有序(整齐的样子)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__________东西。
②屏在许多餐厅、宾馆用得很___________ ,可是总_________不起我的诗意。
③赵州桥________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5.下列使用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一句是(
A.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B.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6.下列各句中没用比喻修辞格的一项是(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B.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7.补出下列所空缺的原诗文。(5分)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②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罗小扇扑流萤。
二、阅读(44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关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关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
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8.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一组词语应是(
9.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2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
10.选文第2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副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
“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选文第2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12.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头、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1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即使技术,更是艺术。
14.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5.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文中加点的词“约““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17.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从现象到本质
D.从主要到次要
18.这段文字介绍桥长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桥面运用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排比、比喻
C.排比、比喻、拟人
D.排比、拟人
①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②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③“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④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
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⑤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20.为什么扬州的个园取名为“个园”?(2分)
21.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概括说明扬州个园特点的一句话。(2分)
2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3.分析第四段的层次,用“ ‖”划分在原文上。(2分)
24.作者在介绍个园时,用了哪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2分)
25.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1分)
26.本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的语句主要在哪一段,请选择。(
27.第③段中“春”“夏”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作文(33分,第28题3分,第29题30分)
28.请仿照“他是一页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方框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①他是 □□□□,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②他是 □□□□,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③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
29.有人说,深圳“楼高如山,街深如谷”,面对着如山的高楼,面对着夜幕中大楼里闪亮的灯光,你想到了什么呢?栖息之地,归宿之所,温馨之家,理想之舟??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生活中都有许许多多的楼,而在楼里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故事,常常让人激动不已,令人回味无穷??
(1)请以“楼”为话题,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取某一个角度,或写自己想讲的与楼相关的故事,或写想表述的与楼相关的感受,或写想陈述的与楼相关的见解;也可用象征手法。
(2)自拟题目,如能拟出新颖、生动的题目,可适当加分。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B)
一、语言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3分)( )
A.轩榭(x?ün)
镂空(l?u)
B.笨拙(zhuō)
洨河(xiáo)
C.桥墩(dǔn)
后妃(f?i)
D.休憩(qì)
闺女(ɡu?)
2、领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4)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4、调整下面句子的顺序。(3分)
①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②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③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④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⑤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
(4)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 )
6、辨析近义词,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________而不仅是________。(技术、艺术、方法)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_______(完好、美好、完美)的图画。
(3)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________。(巧妙绝伦、匠心独运)
(4)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里,十分________(崇拜、推崇)这座桥。
7、将画线句改成与前面对偶的句子。(3分)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8、桥是放大的一条板凳——茅以升如是说。是啊,桥很简单。不过,桥又充满魅力。请写出一些有关桥的诗句。(至少两句)(4分)
二、阅读(32分)
(一)(11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9、解释下列词语。(3分)
(1)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________________关系。(1分)
11、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2、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5、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1分)
(二)(12分)
动物的弄虚作假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
③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更高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④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16、能概括全文说明内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7、动物“弄虚作假”的表现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本文说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20、本文的说明结构是(
C.分—总—分
D.总—分—总
(三)(9分)
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xx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xx年秋开始办理,到19xx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xx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中国国家地理》20xx年3月
21、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分)
(1)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
(2)从19xx年秋开始办理,到19xx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
22、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
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
C、陈列室的经过选择的精品;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
23、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2分)( )
A、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
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
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24、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
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
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
2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物南迁是国家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但并未对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带来不便,反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文物南迁的成功实现,是文物研究历史上的史无前例的大举动,当时权宜之计现在看来也不失为英明之举。
C、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反对南迁的主张是经过严密考虑的,对于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组织,周到的安排,大胆的借鉴是成功实现文物转移的有力保证。
三、写作(40分)
26、以“我心中的桥”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①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的桥,也可以设想未来的桥。
②抓住特征,多方面进行说明并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语言要准确、简明、周密、生动。 ③不少于600字。
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A)
一、基础知识(前7题,每题3分,第8题5分,共26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衰草(shuüi)
诞生(dàn)
遗骸(hái)
B.农谚(yán)
哺乳(bǔ)
潮汐(x?)
C.萌发(m?ng)
繁衍(yün)
褶皱(zh?)
D.蟾蜍(chú)
频率( píng)
劫难(ji?)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患,但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B.马路上急弛而过的汽车声 ??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C.从声舌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D.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妖亡了。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风雪载途(满,填满)
销声匿迹(隐藏)
B.充耳不闻(听,听到)
年年如是(这,这样)
C.无动于衷(折衷,调窜)
足不出户(门)
D.视而不见(看 )
激动不已(止、止住)
4.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英国自然杂志__________了爱丁堡罗斯栋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
②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________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③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_________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所不为。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也将束手无策。
D.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也必然“无动于衷”。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类物候现象反映了气候的变化和季节的推移。
②人们可以据以安排农事。
③所以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类物候现象称作“太自然的语言”。
④好比是大自然传递给人类的信息。
⑤研究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对于发展生产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③②④①⑤
D.④①⑤②③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比赛进行到第33分钟,辽宁队的李金羽在对方禁区前带球突破,被判犯规,辽宁队获得一次前场任意球。
B.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进行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
C,这种枪可不是用来伤人的,它是为了试验在太空飞行的卫星受到高速度的太空垃圾撞击后产生的影响。
D.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8.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阅读(44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晓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旱l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a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b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是
温和,春天反而寒冷。c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d如大连纬度在北
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e又如济南苹果
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时节,烟台要到立夏。f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
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
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
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轫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
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海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xx年到19xx年十年的平
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9.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4分)
10.画出②一⑤段的中心句。(3分)
11.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3分)
13.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一定比北京来得早,对吗?为什么?
14.在第③段中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3分)
15.第⑤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4分)
在19xx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
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乌臀目恐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
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要重要得多。不适应寒冷气候的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但人们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30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
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
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
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
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
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I)0万年以前,由于
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
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和其他恐龙时代繁盛的动植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
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l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
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
成为冰天雪地。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
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板块漂移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6.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要重要得多。
这个发现:
(2)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17.用自己的话说说“板块”运动与“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的关系。(4
18.根据你的理解,将最后一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板块漂移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飓风,这个名字是根据古代印第安人的雷神来命名的,意思是“风暴之神”。飓风大多
发生在西经25。以西,北纬8。到30。之间的大西洋。最早_________时,只是热带海洋上
空的一股低压带,暖空气向那里汇流聚集,不断上升。巨大的气柱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冷凝
成云和雨,从而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130亿吨级核弹爆炸的能量,当受热的空气上升越
来越快时,新的空气不断聚集在风暴中心,就这样,飓风变成速度更猛烈的风。
飓风吹到海岸时,隆隆响声一片,狂风卷起滔天巨浪,猛烈扑过来,冲走了房屋、船只、
树木,也卷走了仓皇逃生的人。洪水泛滥,陆地尽成泽国。无怪印第安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示厌恶憎恨的比喻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