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研究抗日军政大学关于思政方面的书籍籍或者资料汇编?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苏振华在抗日军政大学的烽火岁月
  日,开国上将苏振华病逝。2月15日,邓小平在苏振华追悼大会上亲致悼词,其中有这么一句:“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培养了大批干部。”苏振华任平原分局党校校长是1944年5月的事。当时,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平原分局,苏振华担任军区副政委兼平原分局党校校长,时间一年左右。而他与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的渊源,则要早得多,也久得多…… 中国论文网 /1/view-314849.htm     从农家少年到红大一期生,成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苏振华,原名苏七生,日出生于湖南平江县三墩戴家铺一个雇农家庭。1928年7月,他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6月,成为红三军团战士,改名苏振华;同年1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红军后,苏振华很快由班长、排长、连政委成长为团职指挥员,历任红五师十三团政委、红四师十二团政委等职。   日,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旧庙堂前红旗招展,歌声嘹亮,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第一期开学典礼在这里举行。红大分3个科,第一科大都是红军师、团以上干部,有林彪、罗荣桓、罗瑞卿、苏振华、刘亚楼、张爱萍、彭雪枫、杨成武、谭政、王平、黄永胜等38人,他们平均年龄27岁,平均每人身上有3处伤疤。时年24岁的苏振华,能够置身这个群体,可见他在红军中的地位。   7月3日,国民党军第八十六师高双成部袭击瓦窑堡,红大被迫移驻陕北的保安县(今志丹县)。好几百号人初来乍到,如何落脚生根?罗瑞卿带着苏振华等学员东奔西跑,终于在城外的山坡上找到几十个一直没人居住的石洞。于是,这些石洞成了红大新的校舍。   为了克服教材、课堂和校舍的困难,红大做了艰苦的努力。缺乏教材,就由有实践经验的学员、教员共同座谈讨论自己编写;没有课堂,山峪、场院就是自然课堂;学生没有坐凳,拣起破砖砌个台子便是坐凳。   苏振华出身农家,吃苦受累习以为常,他说:“雪山、草地、腊子口,穿着草鞋照样走,这点困难怕什么!”他文化程度低,因而对学习抓得很紧。没有笔墨纸,他就和大家用子弹壳或木棒做蘸水笔,熏烟作墨,桦树皮做纸。1936年10月底至12月中旬,毛泽东为红大第一科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苏振华仔细领会,大大提高了军事理论修养。除了听课,他就是刻苦自学:石洞里很暗,他便走到洞外枣树下看书,看书累了就和战友们漫谈讨论。对苏振华等艰苦学习的作风,毛泽东非常赞赏。一天,毛泽东来到学员中,诙谐地说:“你们这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你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炼。什么时候下山呢?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这既是对苏振华等学员的表扬,也是对他们的鼓励。最终,苏振华以惊人的毅力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努力学习完成了规定的政治理论和军事课程,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邓小平也欣赏不已,说:“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由于毛泽东是红大的兼职教员,经常为红大讲课,苏振华生前曾激动地说:“我是毛主席的学生,这是真正的师生关系!”       “我们是政治大队,讲不讲政治,就看我们挖窑洞带不带劲”      历来说,“红大无二期,抗大无一期。”1937年1月,林彪、罗瑞卿奉命把红大迁到延安创办第二期。因学校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原来计划的红大第二期自然而然被称为抗大第二期。   抗大第二期设大学部和附属步兵学校两大部分,大学部共有14个队,前后共招收学员1362人,苏振华任第五队队长。   这一期,抗大办学条件同样艰苦,苏振华带领第五队近百名学员同困难展开了斗争:没有课堂,他就把学员们带到山峪、场院等“自然课堂”;学员没有坐凳,他就组织大家拣起破砖砌小台子当坐凳;没有桌台,他率先垂范,坐下来把两个膝盖一拢,为大家示范听课记笔记的“最好桌台”。   卢沟桥事变后,抗大第二期1000多名学员立即奔赴前线,其中就有苏振华管理教育出来的近百名学员。   8月1日,抗大第三期开学,这一期共招生1272人。全校编为3个大队,第二大队为政治大队,苏振华任大队长。   这一期开学不久,党中央要求抗大腾出部分校舍给陕北公学。抗大原本就不宽裕的校舍更不宽裕了,校领导决定开挖窑洞,建筑新校舍。1937年10月、11月,苏振华领导第二大队参加了这一艰苦工作。他在动员时说:“我们是政治大队,讲不讲政治,就看我们挖窑洞带不带劲。”在修建校舍的劳动中,第二大队与全校师生一起半个月就挖成新窑洞175孔,修筑了长达3000多米的“抗大公路”。   1937年10月上旬,抗大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中心任务是深入开展反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斗争,进一步团结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苏振华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领导第二大队学员深入学习党中央政策、文件,揭批张国焘错误路线对革命的危害,并“让队里的红四方面军学员现身说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使第二大队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大队”。      与胡耀邦发起“斯达汉诺夫运动”的革命竞赛      抗大第四期的新生,于日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这一期共招收学员5562人,先后共编为8个大队43个队。苏振华任第一大队大队长,胡耀邦任政委。   由于这一期学员人数一下子比第三期增加了4倍多,抗大校舍根本容纳不下,只好采取分散办学的方式,除第二、三、四、八4个大队驻延安附近外,苏振华、胡耀邦率第一大队驻瓦窑堡,第五大队驻庆阳镇,第六大队驻洛川县,第七大队驻蟠龙镇。   当时,第一大队队部共有4人,苏振华、胡耀邦、文书孟庆珍,还有一名警卫员。大队部共有3间房子,胡耀邦和苏振华住两头,孟庆珍和警卫员住中间。苏振华、胡耀邦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第四期开学不久,苏振华和胡耀邦就决定:学习苏联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斯达汉诺夫,是苏联顿巴斯的一位年轻矿工。日夜,他在一班工作时间内,用风镐采掘了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此后苏联在全国范围兴起学习斯达汉诺夫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运动,史称“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经验,结合抗大的具体情况,领导第一大队发起了“斯达汉诺夫运动”的革命竞赛运动。“这次革命竞赛运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全大队教职学员的革命积极性,克服了一些同志的拖拉、懒散作风,对于推动教学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罗瑞卿副校长得知后,十分重视,立即率校机关工作组前往第一大队深入调查研究,并很快在全校推广第一大队开展革命竞赛活动的经验。”   1938年6月,借鉴第一大队的成功经验,抗大全校开展了迎“七七”抗战一周年“创造抗战突击队员”的革命竞赛运动。大队与大队之间,队与队之间,区队与区队之间,班与班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挑战与应战。       “不愧在红三军团呆过,有彭大将军的气概,关键时刻能够横刀立马”      日,抗大总校(1938年12月起,因抗大第一、第二分校等相继成立,校址在延安的抗大称为抗大总校)第五期正式开学。
  由于党中央的重视及全党全军的大力支持,抗大总校第五期在困难的条件下仍招收了4962名学员,编为5个大队41个队。苏振华任第一大队大队长,王赤军任政治处主任。   这时,第一大队继续驻在瓦窑堡。1939年1月,设在瓦窑堡的国民党安定县政府,在县长、“磨擦专家”田杰生阴谋策划下,非法抓捕、绑劫中共驻瓦窑堡的安定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和几名工作人员,挑起严重的磨擦事件。苏振华、王赤军领导第一大队奋起抗争,“坚持党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方针和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与田杰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与陕甘宁边区警备队联合行动,做好反击战斗的准备,并举行示威游行,通过报纸公开揭露田杰生的罪行。同时,以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兼河防司令萧劲光的名义通电国民党当局,提出强烈抗议,终于迫使田杰生释放了我方人员,取得斗争的胜利。”毛泽东闻报,欣慰地说:“苏振华不愧在红三军团呆过,有彭大将军的气概,关键时刻能够横刀立马!”       “苏振华的第一团,确实有第一团的样子”      1939年6月,党中央作出《关于抗大陕公本校等迁到晋东南的决定》,抗大总校立即行动起来。为便于行动,抗大总校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后改称青年纵队),罗瑞卿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奔赴敌后的4个学员大队改称团:第一团由苏振华任团长,王赤军任政治处主任。   日清晨,延安下起了小雨。延安党政军机关干部和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女子大学、抗大第三分校及当地群众万余人聚集在延安机场冒雨敲锣打鼓、挥舞彩旗欢送抗大东进的队伍。此刻,延安机场上空的掌声、欢呼声和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震撼山河的东进乐章,激励着每一位抗日志士的心,身在队伍中的苏振华也心潮澎湃。   7月中旬,八路军第五纵队抵达延川、延长一带,发现汾河涨水无法徒涉,且日伪军正在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一情况,罗瑞卿当即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决定改变原定行军计划,确定先开赴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尔后再待机向晋东南挺进。   8月上旬,第五纵队兵分3个梯队相继从延川、延长一带出发向北挺进,苏振华率第一团和兄弟部队一道,经清涧、绥德、米脂、葭县(今为佳县)抵达盘堂渡口后,分批乘船渡过黄河,到达黄河东岸山西兴县黑峪口。在兴县地区稍事休整后,第一团等部在八路军部队护送下,继续向东疾进,顺利通过敌人同蒲路封锁线,翻越五台山南端的系舟山,进入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军区部队的掩护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援下,第一团等部又经过几天强行军,终于在九十月间相继到达河北灵寿县陈庄一带,彻底粉碎了日军妄图在途中消灭抗大的企图,胜利地完成了向敌后进军第一阶段的任务。   这次历时两个半月的“小长征”,第一团等部途经陕西、山西、河北3省25个县,先后渡过黄河天险,徒涉水流湍急的滹沱河,翻越吕梁山、云中山、太行山,穿过据点林立的敌占区,突破日伪军严密设置的封锁线,行程2500余里,苏振华功不可没。   苏振华、王赤军等根据纵队首长的指示和政治部的具体部署,在行军中充分利用各种间隙,开展生动活泼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他们以红军老干部为骨干,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为大家作报告、讲演、讲故事,组织大家读书看报,分小组座谈讨论,使大家及时了解国内外局势,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从而更加坚定了学员深入敌后办学、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苏振华还十分注意行军中的文化生活,使大家在没有敌情顾虑之时,驱除疲劳,保持乐观的革命情绪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此外,苏振华还充分利用行军这个大课堂,让学员结合实际进行站岗、侦察、宿营、战斗队形等课目的训练,使学员增加军事知识,培养适应战斗环境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行军途中,他始终发扬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在团里成立宣传队,各连成立宣传组,并发动每一个成员沿途进行宣传活动。部队所到之处,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帮助驻地群众担水劈柴,清扫庭院,借东西按时归还,损坏东西照价赔偿,深得群众的爱戴与支持。他特别强调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体弱的同志背东西,搀扶掉队的同志追赶队伍,粮食不够时,许多党员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食物让给别人。   1939年九十月,抗大总校抵达陈庄后,由于晋东南还处在日伪军“扫荡”之中,抗大总校只好暂缓前往。总校领导决定利用在晋察冀边区待机之时,对前段行军中的工作做一次检查总结,并对在华北敌后办学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期间,苏振华做了一件改变八路军文艺老战士严金萱一生命运的好事。曾任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和上海儿童音乐学会会长的严金萱,提起苏振华就感激不已:1939年10月,抗大总校出发到晋察冀边区,我们是抗大总校一大队的,大队长是苏振华。我爱唱歌,能唱能演,我在抗大就唱歌、跳舞、演戏,演小放牛,当年人们称我“金嗓子”;苏振华对我特好,把我推荐到晋察冀三分区政治部冲锋剧社。   1940年2月上旬,晋东南地区已基本上粉碎了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局势比较稳定。抗大总校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当即从陈庄一带出发,向南徒涉正结着薄冰的滹沱河。2月13日夜,苏振华率第一团在河北井径县境内越过正太铁路封锁线,尔后绕道山西和顺县境的奉落、青城、松烟,再经辽县(今左权县)的拐儿镇、芹泉、麻田、桐峪,于2月26日抵达山西武乡县的洪水、蟠龙镇一带。至此,抗大总校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挺进晋东南的任务。总结从延安到晋东南的曲折历程,罗瑞卿评价:“苏振华的第一团,确实有第一团的样子!”   1940年6月,苏振华调离抗大,至此他整整在抗大学习、工作了4年。日,抗大5周年受表彰的教职学员名单公布,表彰“四周年后离校干部”,表彰“在本校工作很久,成绩显著,值得特别提出表扬的”,名列第一的就是苏振华!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成功加入购物车
艺术品藏品
&沈阳市大专院校红代会编印
&沈阳市大专院校红代会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沈阳市大专院校红代会编印
沈阳市大专院校红代会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八品品相描述
请选择所在地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扫码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 “+”,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商品分类:
品相描述:八品
书脊、封面上下角均有破损,照片页及前几页有掉角、卷角,略有渍迹,内封有拉伤,封底及后十余页的边缘略有受潮痕迹(不翘),其它如图。
艺术品收藏邢洚和华藻是怎样进江淮大学的--《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文集》2011年
邢洚和华藻是怎样进江淮大学的
【摘要】:正1942年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一次创办了一所综合性大学——江淮大学,吸收上海各大学120余名师生到根据地内办学。这所大学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很短,从创办到解散,一共不到两年。因此它远没有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影响那样大,在一般的党史书籍中也很难找到关于江淮大学的资料。但是在当时的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它所产生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能吸引那么多的知识分子到解放
【分类号】:K82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忠效;;[A];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文集[C];2011年
洪犁;;[A];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文集[C];2011年
编写组;;[A];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文集[C];2011年
;[A];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文集[C];2011年
冯宋彻;;[A];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文集[C];2011年
;[A];新四军江淮大学纪念文集[C];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抗日军政大学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抗日军政大学
&&知识分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有人认为,林彪做抗大校长,是坐冷板凳,变相解除军权。这实在是个误解。我们不妨简单的了解一下抗大的历史,以澄清一下相关的认识。    ===     天涯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n)”。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关于天涯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服务与建议 | 招纳英才 | 友情网站     天涯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n)”。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关于天涯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服务与建议 | 招纳英才 | 友情网站 天涯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n)”。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关于天涯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服务与建议 | 招纳英才 | 友情网站 天涯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天涯虚拟社区(www.tianya.cn)”。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关于天涯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服务与建议 | 招纳英才 | 友情网站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抗日军政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军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2 建制  
* 3 一分校  
* 4 二分校  
* 5 三分校  
* 6 四分校  
* 7 五分校  
* 8 六分校  
* 9 七分校  
* 10 八分校  
* 11 历任校长  
* 12 校歌    [编辑] 历史    日,抗日军政大学前身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保安建立。主要干部由毛泽东从红一方面军抽调,包括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训练部长刘亚楼,校务部长杨至成。副校长刘伯承不久调任援西军司令员,并没有负责抗大工作。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    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迁入延安。抗大一期和抗大二期的学制都只有半年左右,这些毕业生很快就成为新组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骨干。    1939年,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5000人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太行根据地)。在陕北留下抗大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大的根据地都组建了抗大分校,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校长。这种做法隐含了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大搞分校建设进行对垒的意味,国共双方都在积极扩充军校,准备军事干部。    1945年10月,抗大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迁往东北,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 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编辑] 建制    抗大总校有十四个大队。大队长是团级干部。    [编辑] 一分校    1939年2月,抗大一分校在晋东南的故县成立。校长何长工、副校长周纯全。 1940年1月,迁至山东沂蒙山区。 1941年与滨海师范合并改为滨海建国学院。 即现在的临沂师范学院。    [编辑] 二分校    1938年12月,抗大二分校在晋察冀建立。后更名为华北军政大学,即现在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编辑] 三分校    抗大三分校建立于延安,许光达任三分校校长。1941年12月,改为延安军事学院,院长是徐向前。 三分校的俄文队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之一。    [编辑] 四分校    1940年3月,抗大四分校在豫皖苏边区的永城成立。 前身是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后曾改名为雪枫军政大学、华中雪枫大学、华东军政大学、第三高级步兵学校。1952年2月,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即现在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编辑] 五分校    1940年底,抗日大五分校在江苏盐城地区成立。又叫抗大华中总分校。    [编辑] 六分校    1940年,抗大六分校在山西武乡成立。 1943年结束。后在六分校基础上组建抗大太行大队,后扩建为抗大太行分校,1945年10月,抗大太行分校并入晋冀鲁豫军政大学。    [编辑] 七分校    1941年7月,抗大七分校在山西兴县成立。校长彭绍辉。后于1943年迁往甘肃庆阳东华池。    [编辑] 八分校    1941年5月,抗大八分校在皖东的天长境内建立。    [编辑] 历任校长    
* 林彪  
  红军大学     
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改编红军学校的命令》,“以原有高级班上级班,改为红军大学校”,这一富有远见的决定,开创了人民军队办大学的先河,被毛泽东誉为“红埔军校”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由此诞生。    
据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历史学教授季云飞介绍,红军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学府,第一任校长是何长工。这位曾留学法国、在井冈山被毛泽东称为“长工师傅”的红军名将到任后,带领学员仅用3个月,就在瑞金西郊沙洲坝镇建起了被外界称作“山林军事学堂”的红军大学校园。    
红军大学创建之初,专职教员仅有16名,设有高级指挥科、上级政治科、指挥科、参谋科、后勤科,附设教导队、高射队、测绘队。学员直接从红军中招收历经战火考验的师团级干部。    
“在红大学习期间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子、板凳,石头就是板凳,自己的膝盖就是桌子,学文化没纸笔,就用木棍在铺平的沙子上写字。”一位老红军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除学习外,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打球、下棋……邓颖超大姐还给我们上‘生理卫生’课,使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土包子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红军大学的每个学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过着战士的生活。学员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进行操练和演习。面对蒋介石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在根据地物质十分匮乏的条件下,学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季云飞教授介绍说,红军大学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前方与后方结合。教学中,既采用苏联红军的军事和政治条例,也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出发,总结红军作战经验,教授学员如何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为紧密联系战斗实际,红军大学派学员到前线随部队参战,有时前线指挥军官牺牲了,就由红大学员暂时代理职务,直至接替者到任后再返校继续学习。尽管条件艰苦,但为更好地开展教学,红大坚持办了《革命与战争》、《红色战场》等刊物,经常刊登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红军高级将领的文章。从创建至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大学共招收3期学员,培养了一批英才,如彭雪枫、宋任穷、程子华、韦国清、邓华、周子昆等,许多人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将。    
1934年10月,红军大学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1937年1月,红军大学迁入延安,成为后来赫赫有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烽火硝烟铸铁骨,革命熔炉育英才。今天当我们将历史的镜头聚焦红军大学,似乎又感受到了当年红大学员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满腔豪情,以及留给后人的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求学精神。
  日 抗日红军大学成立   【字号 大 中 小】【论坛】【打印】【关闭】  罗瑞卿
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教育长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抗大”的前身)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创立。林彪任校长,毛泽东兼任政治委员,罗瑞卿任教育长。是日,第一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领导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这期学员编为3个科,共1063人。其中,有一个“将军科”。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但沿途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红军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人,而且军队干部也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6月21日,国民党第八十六师高双成部突袭瓦窑堡,红大即随中央机关撤出瓦窑堡,迁至保安县城。在保安县城,红大召收第一批学员。他们全部来自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分为3个科,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科。      第一科有学员38人,他们在1955年我军初次授衔时,最低军衔是中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杨成武、刘亚楼、张爱萍、苏振华等人。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将军科”。据统计,第一科学员平均年龄27岁,人均有伤疤3处。如果把蒋介石对这些大名鼎鼎的学员悬赏金额加在一起,总数竟超过200万银元之巨。      (人民网资料)
  日 抗日红军大学易名抗日军政大学   10:07:44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浏览次数:20     【字号 大 中 小】
E-mail推荐:
         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兼任“抗大”教委主席和政委,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      毛泽东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提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抗大”的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的干部为主,并招收全国各地到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每期学习期限为4-8个月。学习内容重点是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抗日战争的游击战略和军事常识等。
   国防大学80周年校庆:将星从这里升起  日 09:48:47  来源:光明日报      
200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迎来建校80周年。    
打开记忆的窗户,追寻人民军队院校发展的足迹——    
从1927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龙江书院创办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官教导队,到组建红军大学,从1936年6月,中共中央创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到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  学  ,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各战略区相继成立军政大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军事学院、政治学院、高等军事学院,到198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将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国防大学每迈出一步,都与辉煌的历史相连。    
今天的国防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以新的世界眼光,新的战略视野,冷静思考并科学谋划在新的征程上如何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井冈山见证:建军大计,立校龙江    
80年前,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挥师井冈山后,在11月的一天,来到井冈山下蜿蜒的龙江之畔,举行了军官教导队成立暨开学典礼。教导队所在地名叫龙江书院。    
毛泽东为什么在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一个多月就要创办军官教导队?推翻黑暗统治,夺取全国政权,必须有一支武装力量。“有军必有校,治军先治校。”这个问题,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和谈话里可以清晰地得到答案。    
第一期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学员,由边界各县选派的工农分子和部队中的优秀班长骨干参加。翻阅那些已经泛黄的珍贵历史资料,在学习期间,学员每天“三操两讲一点名”,既学政治,又学军事。政治学习以阶级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为主课;军事学习以军事基本要领、战术训练为主。这些学习内容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很强的操作性。    
毛泽东经常亲自给学员们讲课,指导学员进行军事训练,指示学员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一边学习,一边做群众工作。同时,教导队还派学员到古城、新城、茅坪进行社会调查,经过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学员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00多名学员回到各地后,发挥革命种子和酵母作用,对发展工农武装割据起了很大作用。    
红军军官教导队和不久后创办的红军大学,出色地完成了那个时代赋予的为建立、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培养骨干的历史使命,1.4万余名干部骨干中有不少能征善战之将,造就了刘伯承、叶剑英、何长工等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教育家。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并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并重、前方与后方相结合的军校教育方针,为人民军队院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直到现在还闪烁着光辉。    
宝塔山见证: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这首歌曲至今仍回响在全军许多院校隆重集会和重大庆典之时,听到这歌声,就能让人热血沸腾!    
70多年前,这歌声,曾回响在宝塔山下,延水河畔;曾回响在一批批从国统区奔向延安的热血青年的心里!    
70多年后,一批批来自国防大学的军师职指挥员,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列队抗大纪念馆前,引吭高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这歌声回应历史,亮彻寰宇,伴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潮流响遏行云!    
这些红大抗大的子孙,不是来学习那些有限的知识,他们是来汲取无限的精神营养的。    
1936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办个高些的大的红军学校,否则将来无干部。没有大批干部是不行的。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将会犯罪。我们有责任引导同志们看得远,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日,中共中央创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日,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泽东亲自制定了抗大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并亲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    
在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的宝塔山,不仅是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更是荣誉、精神、文化的载体。    
在当年抗大驻地的山坡上,几十个大小不一的石洞,被抗大师生因陋就简地改造成了教舍。大的石洞做教室,茅草编成门帘,在石壁上凿出黑板,桌椅讲台均用石头制作而成。小的石洞做宿舍,洞里的石炕简单修补后铺上杂草或木板就当床铺,两三人一个石洞、四五人一个石洞不等,还在洞与洞之间修筑了“红军路”。    
毛泽东在看望抗大学员时诙谐地说:“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你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炼。什么时候下山呢?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临别时还亲切勉励学员要安心学习,迎接和促进抗日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    
一批批战将从延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抗日战场。罗瑞卿曾自豪地说:“抗大抗大,越抗越大!”毛泽东曾自豪地评价道:“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抗战胜利后,抗大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残酷战争条件下的9年办学过程中,抗大共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发展、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面这篇文章,连林彪的名字都没有提,实在是狗屁胡说。
  为研究抗大成立的政治背景,        中国gcd历史大事年表()  节选    1935年    1.15-1.17
遵义会议召开。    5月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8.1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发表》。    8.20
中.共zy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    10.19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11.13
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12.9
“一二九”运动爆发。    12.17
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    1936年    3月下旬
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等问题。    4.9
周恩来与张学良举行联合抗日救国会谈。    8.25
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书。    10.22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1.10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    12.7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组成,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任副主席。    12.12
西安事变。    1937年    1月中旬
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    2月-6月中旬
多次举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    3.23-3.3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着重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    4.15
中.共.中.央发出《告全党同志书》。    5.2-5.14
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7月-8月
毛.泽.东发表《实践论》和《矛盾论》。    7.7
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7.8
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7.17
国共两党代表在庐山举行会谈。    8.1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    8.25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8.23-8.25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举行扩大会议。    9.25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共.产.党参加政府问题的决定草案》。    10月
南方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毛。泽。东你算什么东西!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    发表时间: 18:11:44  来源:中华网 编辑:王恒    许世友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少年时他因家贫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年寺学习武术,练就一身超人本领。在红军突破嘉陵江后的一次战斗中,身为军长的许世友的亲自参加敢死队,手提一把鬼头大刀冲向敌阵,左砍右杀,砍下36名敌军脑壳。为此,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高度评价:军长参加敢死队,史无前例。      将军的传奇太多太多,但是,1937年4月在红军大学(后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至今一直鲜为人知。    
  毛泽东大怒:给我把许世友抓起来!      1936年10上旬,红二、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于六盘山会宁。会宁胜利大会师,标志着红军结束了千难万险的长征,宣告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彻底破产,同时,也奠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      这时,身为红四方面军师长的许世友,接到军。委的入学通知,要他到红军大学二期集训,并参加清算张国焘罪行的斗争。      红军大学由林彪任校长,许世友在二科当学员,陈赓为队长。学员大多是军、师两级的军政干部,极少数为团级干部,年龄大多在25~30岁上下。许世友在学员队里应该算是老大哥了。      在清算张国焘罪行的过程中,红一、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学员产生了尖锐矛盾,特别在传达西路军失败的通报大会上,许世友当众大哭,因为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哭得像个泪人一样。这时,红一、二方面军的学员借“思想帮助”为名,认为许世友和红四方面军学员同情张国焘,认识、揭露张国焘罪行不够,举起了路线斗争的“棍子”,直指红四方面军学员。为此,双方感情严重对立,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从上述史料,简单总结几点    1 从历史渊源看,只有从抗日红军大学(日)开始,毛才开始真正拥有自己的系统的军事政治人才培训学校。此前的红军大学,其性质更多侧重军事教育,而没有参杂个人因素。红军大学资料我没有多找,但是显然不是毛系班底。何长工是留法的,看来跟共产国际,周恩来等当时的中央的关系更密切。    2 抗日红军大学成立于西北局势初定的1936年,可以说,到这个时候,毛对红军前途心里应该开始有底。张学良跟周恩来开始会谈后,毛开始迫不及待的培植个人的干部。从这点也说明,毛深刻体会到党内需要铁板一块的重要性。    此时,虽然元党,中,央的一般书生,如博古,张闻天等已经跟毛结成一定程度的同盟,但张国焘的实力仍然很大。毛在党内仍然不是一言九鼎。    在共产国际方面,王明等人在苏联遥控中共,说话的分量也很重。对毛的党内地位也构成极大的威胁。    
  我们从党史年表这么一个很粗略的东西,都可以看出,对于张国焘,四方面军的整理工作,其实跟抗大建立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的军事势力,历来在重视军事的同时,也重视其思想工作。    湘军时代,曾国藩很大程度上是靠个人的私人关系在组织这支汉人为主的军队。后来湘军虽然功成身退,但是湘系人马在中国政治生态上仍有举足轻重地位。    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也都有自己的派系,所以后来居然搞出一个东南互保。    李鸿章的淮系更不用说。直接开启近代军阀林立的滥觞。    袁世凯时代,就刻意把北洋的陆军培植成私家军队。北洋军往往只知袁宫保,不知有大清。    孙中山建立黄埔,这个学校的最重要的地方其实不是军事,而是政治。要给军官洗脑,让他们忠于孙中山的政治理念。正是在黄埔,孙文主义学会跟共的组织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思想和政治斗争。这也是后来发生军事斗争的导火线。    搞农运讲习所的毛,当然对国民党这套做法心领神会。通过这种洗脑学校(类似于传销培训),人往往会发生极大的思想变化,脱胎换骨。    
  毛在党内,本来只是地方诸侯,跟张国焘,合龙,邓小平等性质类似。但是由于国民党陈立夫中统的强力打击,原在上海的中央,被迫迁到了其中的一个根据地。当时共产国际,中央总。书。记向忠发等的建议,最后,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都到了江西苏区。从而使得毛原来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毛一生中最郁闷的一段时间,正是在瑞金苏区。由于一帮子中央大员,海外留学生,苏共红人到达江西,毛本身的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甚至受到了上述几位的严重排挤。
  后来毛的局面改观,是由于蒋介石的围剿。在江西的围剿,使得中央几个书生的军事素质得到暴露。红军当时面临的最大政治其实就是军事。而毛的军事路线,确实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    可以说,正是由于蒋的围剿,使得毛在瑞金苏区起死回生,获得了第二次政治生命。如果蒋围而不剿,说不定毛及共的弱点会很快败露,自生自灭。所以蒋当时剿的太急。其实只需对鄂豫皖这块武汉,南京之间的心腹大患剿灭即可,对于江西,湖南这块地方,只需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围而不剿。则能保持政治上(国内抗日呼声)的主动。    蒋介石的另一个巨大错误是对于大城市里面的媒体,学校缺乏强有力的镇压。如果此时通过戡乱时期特别条款,合法的把学校,媒体完全管起来,那么就不会出现所谓白区工作了。    扯远了。
  从现在的史料看,长征途中,毛是否完全掌握军事指挥权,实在是可疑问的事情。如果不是林彪,彭德怀等跟他私人的渊源,可能他一点指挥权都没有。遵义会议的性质,不过是在国民党的大举围剿面前,各派系达成的一种均衡或妥协。说毛那时就成了领袖,实在是无稽之谈。    长征途中,张国焘由于人多马壮,当然对狼狈不堪的江西苏区(中央)产生一定的蔑视心理。这种情况,更加推动毛跟几位书生,海外留学生达成联盟,共同对抗的联盟的组成。张由于无法跟几位书生,留学生亲密接触,故让几位误解他的野心。经过毛的恐吓,挑拨,几位书生当然转而依靠毛。    但是一直到延安,都不可小视张国焘。     1936年  12.7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组成,毛.泽.东任主席,  周.恩.来、张国焘任副主席。    这说明毛尽管凭借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坐上了军委老大的位置,但是书生海龟派,张派仍然在牵制他。    真正张实力的衰落,就开始于红军抗大的成立。抗大成立,也开启了延安整风的先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红军抗大的重要性。其对毛而言,不亚于黄埔军校之于蒋!!
  红军西路军历史真相 澄清始末  www.XINHUANET.com  日 11:12:04  来源:党史文苑      
李庆英    
绵延两千里的河西走廊里,湮埋着半个多世纪以前一段惨烈悲壮的红军西路军历史。很长一个时期里,西路军问题一度是党史和军史研究中的一个&禁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由于事件参与者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干预,并得到了邓小平的坚定支持,使得研究这段历史的环境逐渐改善,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逐步得到澄清,并渐为学界和公众所接受。回顾这段历程,个中的曲折和种种鲜为人知的内幕,令人深思和感叹:认识和接受历史真相有时真的很不容易啊!    
《毛泽东选集》对西路军问题的&定论&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2.18万人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经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对于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蒋介石指使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围追&兜剿 &。西路军广大干部战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但由于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员、物资的补充,孤军作战,虽然毙伤俘敌约2.5万余人,但在敌众我寡的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最终失败。就在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之际,延安的政治形势发生变化,中共中央准备着手清算时任中革军委主席团成员、红军总政委、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错误。1937年3月,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深入揭发和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并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指出张国焘的错误是战争中的右倾机会主义,其内容是退却路线、军阀主义和反党行为的综合。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毛泽东在1937年12月接见西路军所剩部分领导人时说:&红西路军的失败,主要是张国焘机会主义错误的结果。他不执行中央的正确路线,他惧怕国民党反动力量,又害怕日本帝国主义,不经过中央,将队伍偷偷地调过黄河,企图到西北去求得安全,搞块地盘称王称霸,好向中央闹独立。这种错误的路线,是注定要失败的。&    
其实,毛泽东的这种观点,早在一年前就已提出。他在1936年12月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 '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的破产。&1951年出版的经毛泽东本人审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针对这段文字的注释为:&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对西路军问题所持的基本看法:其一,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最后破产的产物。其二,组织西路军渡黄河西进,是&张国焘命令&的。由于195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对西路军作了如此权威的&定论&,所以,此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涉及西路军问题的著述中,其基本的调子和说法,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是来自或抄自1951年出版的《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及其中的一条注释。   
  上面我转贴的这一段,说明,1936年,在周恩来跟张学良会谈,红军,东北,西北军取得一定默契,红军获得喘息之机后,毛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全面的转向巩固自己的党内地位。    西路军事件其实跟抗大一样,都是毛巩固自己党内地位的重要举措。    上面资料中,wiki的资料里面很明确的写“     日,抗日军政大学前身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保安建立。主要干部由毛泽东从红一方面军抽调,包括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训练部长刘亚楼,校务部长杨至成。副校长刘伯承不久调任援西军司令员,并没有负责抗大工作。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    我对这段话的解读,  “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这句话说明林彪才是毛嫡系中的嫡系,心腹里面的心腹。    不管是从人事还是从目标来看,红军抗日大学,跟苏区时期的红军大学,实际已经是脱胎换骨。  毛泽东首先通过林彪的这一人事举措,将抗大的骨架搭起来。这个骨架其实就是他本人的嫡系人马。四方面军的一个都没有。  看这段,    “第一科有学员38人,他们在1955年我军初次授衔时,最低军衔是中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杨成武、刘亚楼、张爱萍、苏振华等人。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将军科”。    通过这个学校,显然可以进一步的通过这些嫡系来扩张自己的军事,政治干部。当然这只是功能之一。    功能之二就是,全面瓦解张国焘的军事势力。
  张国焘这段时间在做什么,我没有查他的回忆录,希望有人指教。但是从许世友事件可以看出,抗大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批判张国焘。    毛泽东是36年6月成立的抗大,1936年10月,会宁会师后,四方面军的部分干部马上接到了抗大学习的通知。另一方面,西路军开始出征新疆。这两件事说明毛对整个解决张国焘问题,显然是有时间表的。从6月到10月,毛的嫡系完全控制了抗大的主导权,四方面军一部到河西走廊送死,另一部到抗大洗脑。张国焘已经是岌岌可危!    待到西路军覆灭之后,毛更有了充分的理由来整顿张国焘的所谓错误军事路线了!    所以“1937年3月,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深入揭发和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并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指出张国焘的错误是战争中的右倾机会主义,其内容是退却路线、军阀主义和反党行为的综合。”    所以,才有“1937年4月在红军大学(后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许世友拳打毛泽东事件”!!    可以说,解决张国焘问题,从1936年10月开始,到1937年3月,达到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抗大,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现在来看看毛泽东跟林家的关系。    林毛初见,是在江西,林当时对军人训话,强调我们有自己的地盘,也可以坐天下。这种思想跟毛可以说十分符合。加上林彪在江西苏区不俗的军事表现,使得林成为毛的重要培养对象。    尽管林在长征途中,对毛有过微词,显然毛对此并不认为有多大问题,毛林关系实际上一直很好。    考察毛林关系,还要看到张浩的作用。张浩,即林彪堂兄林育英,此时也是中共高级干部,而且,张浩在中共内部斗争中,对毛泽东作了强有力的支持!    下面调阅一下张浩的个人简历,    1924年5月初,林育英前往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次年7月,他又化名“林春山”回到国内,参与领导上海的工人运动。      1930年4月,中央派林育英去东北筹组满洲省委。5月,满洲省临时省委成立,林育英为省委书记。11月9日,由于叛徒告密,林育英被日军逮捕。日军严刑逼供,将他手脚捆绑起来用棍子撬开他的嘴,往肚里灌水,直到灌不进为止,然后在他的肚子上踩杠,冷水和着血从鼻子、嘴里往外流。数九寒冬,敌人把林育英衣服扒光,用皮鞭抽打,然后再将血肉模糊的他丢到缸里。即使这样,林育英也没有吐出一个字。1932年1月,林育英费尽周折终于出狱,可他的身体已受到严重伤害,以至造成他的过早病逝。      次年1月,林育英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当时,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早已失去电讯联系,为了尽快与中共中央建立联系,共产国际指派林育英回国与中共中央接上关系。于是,他化名张浩,与在苏联受训的赵玉珍踏上了艰难的归国旅程。他们由外蒙入境,逢山越山,遇河涉水,忍饥受饿,风餐露宿,历时一个多月,穿过茫茫无际的沙漠,终于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林育英的归国,使中共中央又与共产国际恢复了联系。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八一宣言》,从而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时,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仍拒不执行中央的北上进军路线,中央做了很多耐心的说服工作都不能奏效。于是,毛泽东和张闻天便让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帮助张国焘更改主张,走到正确的路线上来。于是,林育英频频给四方面军拍去电报,希望一、四方面军消除分歧,共同统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他在给张国焘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对中央的原则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张国焘读了这份电报后,开始震惊了,他可不敢再一意孤行,率部南下,背负着“违背共产国际”的罪名,只得同意中央的北上路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3个师,即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林彪为一一五师师长,林育英为一二九师政委。毛泽东不无调侃地对他们说:“假如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这三个师都由你们林家包了。”林育英对刚刚组建的一二九师作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他在白区工作时潜伏下来的多种疾病,已使他难以担当艰苦的军旅工作了。师长刘伯承看到他发病时的痛苦情形,心里极为难受,只得向中央如实报告,请求让林育英去延安治疗,另派一同志前来接替政委一职。1938年春,林育英被调回中央,接替他担任一二九师政委的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林育英虽然回到延安养病,但仍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创办了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和延安工人学校。1941年8月,林育英的病情恶化,被立即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抢救。次年3月6日,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当日下午,中央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次日,《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中共中央委员张浩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消息。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林育英守灵。毛泽东为林育英题写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3月9日,在林育英下葬时,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徐特立等亲自把林育英的棺柩抬到安葬地,毛泽东还为他的墓碑题写“张浩同志之墓”。    
  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    林育英是位真正的铁汉,比刘少奇,博一播,彭真等人的政治气节要强的多。虽然后者往往八面玲珑,游刃有余,但真正能够赢得别人尊敬的还是前者。    在对张国焘的斗争中,林对毛(一方面军真正的灵魂人物)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张林彪,张浩,毛泽东在延安的照片。从中,读者不难发现这三人在当时的亲如兄弟的战略联盟关系。(注意张站在正中间,身高略高于毛东,也说明毛此时在党内还不是后来那样的权威地位!)  http://tuku.history.china.com/history/html//232174.htm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1936年4月,周恩来跟张学良和谈后,实际上,毛泽东已经对中国的前途有所估计,而他本人的打算,就是在延安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这后面还有诸多的精彩动作,此处不能谈了。    但是从抗大的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体会毛的政治水平。确实张国焘等人是很难比拟的。而周恩来等人也不得不心悦诚服,接受毛的领导。    显然,我们也看出,毛对林彪的全面培养也自此开始。林的军事能力已经基本成熟,毛通过抗大,来培养林的全面能力。林在抗战期间,不仅创造了平型关的战绩,取得了中共应有的宣传效果(打仗获得令名后马上转入积极发展自己),而且在抗战后期,作为跟国民党谈判的正式代表,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党内的声望和地位。    同期,作为毛嫡系的小平,也摆脱了广西失败当逃兵,江西罢官老婆改嫁等政治,人生上的厄运,开始进入了人生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共七大的中委名单,颇能说明毛时代即将全面展开的许多信息,不妨让我们看看这些中国共产党的真正牛人们,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54年6月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分别于1950年6月、1954年2月、1955年4月、1955年10月、1956年8月—9月在北京召开。    
一、中央委员44人(按得票数排序):    
毛泽东(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元帅、第二届至四届人大委员长)、刘少奇(第一届人大委员长、第二届国家主席)、任弼时(五大书记之一)、林伯渠(第一届人大副委员长)、林彪(元帅、中央副主席)、董必武(代理国家主席)、陈云(副总理、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中顾委主任)、徐向前(元帅)、关向应(46年病逝)、陈潭秋(1943年已被害)、高岗(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自杀)、李富春(副总理)、饶漱石(1955年被开除党籍)李立三、罗荣桓(元帅)、康生(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彭真(六届人大委员长)、王若飞(1946年飞机遇难)、张云逸(大将)、贺龙(元帅)、陈毅(元帅)、周恩来(总理、第一届政协主席)、刘伯承(元帅)、郑位三、张闻天(前总书记)、蔡畅(人大副委员长)、邓小平(总书记、副总理、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中顾委主任)、陆定一(中宣部部长、副总理)、曾山、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彭德怀(元帅)、邓子恢(副总理)、吴玉章、林枫(人大副委员长)、滕代远(全国政协副主席)、张鼎丞(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大副委员长)、李先念(第三任国家主席)、徐特立、谭震林(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中顾委常务副主任)、陈绍禹、秦邦宪。    
评注:七届中央委员与早期中共相比发生了巨变。毛泽东树立了绝对权威地位。前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已逝世,张国焘叛变,李立三、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等人成了摆设,周恩来的选票也非常难堪。后来的十大元帅全部进入中央委员行列,苏联控制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需要,也是毛泽东获得统治地位的基石。    
二、中央候补委员33人:    
廖承志(人大副委员长)、王稼祥、陈伯达(政治局常委)、黄克诚(大将)、王首道(政协副主席)、黎玉、邓颖超(六届政协主席)、陈少敏、刘晓、谭政(大将)、程子华(政协副主席)、刘长胜、粟裕(大将)、王震(副总理、国家副主席)、宋任穷(中组部部长、中顾委副主任)、张际春、云泽(即乌兰夫,国家副主席)、赵振声、王维舟、万毅、古大存、曾镜冰、陈郁、马明方、吕正操(政协副主席)、罗瑞卿(大将)、刘子久、张宗逊、陈赓(大将)、王从吾、习仲勋(副总理)、肖劲光(大将)、刘澜涛(政协副主席)。  
三、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    
四、中央书记处书记: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陈毅、聂荣臻、贺龙、徐向前、刘伯承、林彪、叶剑英    
六、二中全会后的变化    
三中全会增补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黄克诚为中央委员,撤销黎玉、刘子久的候补中央委员。    
四中全会全会揭露和批判了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    
五中全会补选了林彪、邓小平为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七中全会决定递补王首道、邓颖超、陈少敏为第七届中央委员。  
  http://www.hyncjd.com/ncdx/dx5/dx16/.html    在上面无意中发现了林彪在七大上的讲话。林彪在七大中委选举中得票排名第5,在军事将领中处于仅次于朱德的位置。这显然是在毛泽东培养下,林彪个人才华凸现,意气风发的一个时期。    林彪在七大上还有一个现在鲜为人知的军事讲话,更加说明早在1945年,林彪就确立了他在军事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朱德是象征性的总司令)。后来他主政东北,完全不是偶然的。(与同期的邓小平相比,显然他的威信要高得多。要知道这还是林彪负伤在苏联呆了若干年之后的选举结果)    ========    林彪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47
更新时间: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四五年五月)    林彪      毛主席的报告我都同意。毛主席的报告是总结了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奋斗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且是一种结合的典型,做出全党全中国人民奋斗的方针。毫无疑问,这个报告将成为全党全中国人民奋斗的旗帜,具有重大的号召作用,组织的作用,推动群众斗争的作用。同时对于党内也是一个团结的武器,教育的武器。我今天只想在毛主席的报告中间抓住关于群众工作的关键:群众观点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想讲一讲。我也不能全面地讲这个问题,毛主席已经很精采地讲了这个问题。我不讲关于群众工作的方法问题,而是讲一讲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讲我在学习中间对这个问题是怎样了解的。我想把我所认识到的讲一讲,作为大家研究的参考,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示。      这个问题对于全党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军事干部更重要。    
    林彪在七大上还有一个现在鲜为人知的军事讲话,更加说明早在1945年,林彪就确立了他在军事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朱德是象征性的总司令)。后来他主政东北,完全不是偶然的。(与同期的邓小平相比,显然他的威信要高得多。要知道这还是林彪负伤在苏联呆了若干年之后的选举结果)    =======    我看错了,林彪是从军事侧面讲群众观点。这说明林此时已经不是纯粹的干技术活的军事将领,而是一个政治,军事方面均趋于成熟的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了。
  到此,本文告一段落,衷心希望得到对党史有研究的大家指教!
  好贴    前两天,我经好朋友推荐在w
w. 7 3 8 7 3 8
C () M这个网站买了这款最便宜价格的机子,今天已经收到。刚开始我也是有点担心,因为我是第一次在网上购买东西的.可是我在网上看见好多网友都在那里买过.连我的好朋友也有在那里买过.所以我就放心的去买了这款;机子收到的时候我就立刻拿到这款的客户中心检测的确是行货,质量的确很好.带有全国联保,正规发票,配件都全部齐全。而且他们每天都公布EMS发货单号让客户查询。需要的朋友不妨也看看!
  讨论    购 机 必 读, o︻|▅▆▇◤ 有 发 货 凭 证 的 公 司,这 点 我 觉 得 这 个 网 站[b]W W W。738738。C OM[/b]做 得 还 真 好,因 为 他 们 每 天 实 时 公 布 EMS 号,前 天 购 买 的 诺 基 亚 N93i,今 天 收 到 了,所 以 借 此 机 会 向 大 家 推 荐一下!  手机充值卡5折优惠,赶快抢购吧!     
  西路军之败的确是借刀杀人之招    林去军政大学难道没有惩戒之意吗?毕竟他大了老毛不愿打的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论类书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