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是那里

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城市化年代,到底哪里才是故乡城市化年代,到底哪里才是故乡哪里才是故乡每个人都有出生地,最直观的故乡,应该是出生地吗?我的儿子在他外婆那里出生,三个月后就搬到深圳。如果我们不提起,他是不是会记得他在妈妈出生并且生活过的地方出生,在外婆的倾心爱护下开启了生命的“第一个百日”?当我们从户政科拿到户口本时,那个出生地变成了“籍贯”。他大概是不会记得的,他吮吸的第一口生命之源是清江水,或者说是他母亲的乳汁,因为那乳汁也是清江水的精华。但是我却记得很清楚,儿子第一次含着他母亲的乳汁哪从眼角流下的泪珠。虽然我的母亲常常跟小不点说“这里是你爸爸的家乡,也是你的家乡”,但是多年以后,他也只能从“户口簿”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吧!父母的故乡,算是我们的故乡吗?我有一个朋友,一直跟父母住在城里。突然有一天,他说:“回到故乡,一切都好!”我一直以为他就是本地人。原来他父母退休后,就一直吵着要回故乡。他风尘仆仆地把父母送回故乡后,两老精神矍铄,走垄串巷,寻找那些物是人非的痕迹,乐此不疲不亦乐乎。回来后,他说:“所谓落叶归根,就是我明白了我原来还是有家乡的。”多年后,他父母相继去世,他把父母葬在村庄的山冈上,按照二老的遗愿,墓碑就写着地名和姓名,还写着立碑者的姓名,只不过,立碑者姓名的前头也写着那个地名。我的外公有一个胞弟,很小的时候就随着“国民政府”跑到台湾去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历经各种繁琐的手续,举家回了一次“老家”,也是唯一的一次。我记得他去祭祖、去扫墓、去种树、捐钱建学校,最后带着他父母的遗像还有一坛子从坟堆里捧来的泥土回去。我记得他曾拉着外公的手,泪眼汪汪地说:“父母生于此、活于此、死于此、葬于此,此地即吾乡。”也许很多人少小离开,乡音已改;漂泊在外,奋斗不止;那里早已了无牵挂,“物非人非事事休”;终有一天,他停下来了,安了家。他叹了一口气:终于停了下来,从此他有了家,从此,后代有了乡。家乡和故乡“你是哪里人?”这也许是在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人们之间开启聊天模式后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对于80年代前出生的人来说,家乡的概念是很明确的,他们也许是连接农村和城市过程中故事最多的一部分人;对于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家乡的概念也是不用思考,他们的童年还是有明显的家乡痕迹,逢年过节还是要纠结一番要不要回去;对于90年到00年间出生的人来说,他们的父母辈还是有家乡的,大事小事还是会跟着父母一起回去的......家乡,是回得去的。我曾与我的学生在写作课上讨论这样一个话题,“你的家乡是哪?你的故乡在哪?”我曾以为他们很多人会茫然不知。但是我却忽略了:情感和文化是感染力,流在血液里的细胞密码。且看:张粲璨:故乡承载的是回忆,而非血缘。但我仍向往那种“凡我醉处皆非他乡”的洒脱,那种无牵无挂,孑然一身孤独流浪的自由。我热爱远方,也热爱这里。刘卓鑫:我和妹妹边走边挑着贝壳比着谁的更漂亮,在我弯下腰的时候,她偷偷地将小螃蟹放在我身上,我追着她,把海草系在她头发上,嘻嘻哈哈地度过了。夕阳把它的光芒射向海面,微风仨起,细浪跳跃,金色的光芒倾泻在沙滩上。鸣笛声再次响起,意味着下午的玩耍已经结束。林家栋:无论你在异国他乡,还是在天涯海角,期待你回来的人在哪,你的故乡就在哪。马若晴:我心中自己的故乡是自己度过童年的那个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才是你所深深眷念着的地方,是留下了最纯洁的回忆的地方,也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会从你心里消散的地方。吴虹雨:故乡,是不是一群人、一只狗、一件事,或者,只是一种情感?我们说故乡聊故乡谈故乡,可真正在意的不是那个飞机场上的目的地,而是那一种文化和乡情。谭小蕙:那茫茫的大西北,有个清秀而美丽的地方。那儿的每一方土,都蕴藏着一个少女的灵魂。卓沛彤:似乎只要听到故乡这个词,耳朵仿佛听见了老井吱吱呀呀的声音,眼睛仿佛看到了篱笆半人高青石板蜿蜒几米长的景色。故乡,是那种地上的泥土直接暴露在空中的地方,是那种二十四节气仍用得上的地方,是那种放了学就可以跳进小河摸虾捉鱼的地方。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故乡就是家,就是有父母的地方。李畅宇:“女儿,以后,不要给我立墓碑。等你定居成家后,把我的骨灰撒在你家附近吧。”我没有回答,只是望着她被故乡的悲情洒满眼底的双眸。故乡,是有亲人陪伴的思念吧。饶育嘉:坐在摇椅上的老人,身上没了年轻的光芒,只有对家的向往。可突然有一天,我回家时,那把摇椅不见了,坐在上面的老人不见了,迎接我的,只有陌生的房间,和不留一丝过往的痕迹。我陌然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心下只剩一股莫名的悲凉。都不在了呢,哪里是故乡?陈容若:见证成长,令人骄傲,无限怀念的地方,即是故乡。张雅菲:如今,我来到了人潮拥挤,车水马龙的大城市,过着忙碌的生活,我常常认为自己离故乡太远了。但或许哪一天,我去到了异国他乡,这儿便成了我的故乡。陆冠旭:故乡,对于父母那一辈或许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但是他们心中的故乡永远不会变。张皓然:这些高楼大厦将那些我小时候常在上面奔跑的小路抹去了,那些工人们将我常在下面玩的大树砍去了,看到这些我不禁想问,我的故乡去哪了?毛晨羊:在我心中,故乡更是一种情怀,而不是一个明确的地点。它或许是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家里陪伴我成长的亲人,也可能是一整个中国。要说这种情怀,我找到了他的替代物——炊烟。烟并不是一种好闻的气味,但嗅着它总能激发我血脉里对故乡的情怀。想起那农村在灶底下加柴火的场景,想起清晨路边早餐铺子上的炉火,想起洞洞的煤炭一点点消失……炊烟的味道完全不同于香烟,香烟只能呛人,炊烟却有故乡的情丝,然而因都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力军,在城管的监视中泯灭。我的故乡倒影在那渺渺的炊烟里。傅建翔:故乡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是充满细细回忆的地方。有柴垛,有谷堆,有黄牛,那里怕一砖一瓦都写着贫穷和落后,你对故乡的执著也不会改变一丝一毫。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根。有人说那梦中的呢喃,那童年的乐趣,那反复的念叨,是故乡。你最想回到的过程,是故乡。孙英鹏:当你每天工作到深夜,身心疲惫,是什么让你坚持下去的呢?正是故乡。因为你愿意留下来,而不愿意被迫离开。杨凡:故乡,这个看似亲切却对我们这代人很生疏的词,似乎变成了逢年过节走一趟,平时置之不理的那个地方。或者生你养你,你却极少回去的那个地方。河流的故乡是大海,鸟儿的故乡是树林,那我们的故乡是哪里?古翊莹:包子蒸好了,咬一口,里面的汤汁就浸满了嘴巴,带着蟹黄的香味。半透明的包子更似一座小巧的宝塔,,馅心是猪肉和蟹肉混合而成的,很是鲜美,吃得满嘴流汤汁,外婆一边用纸巾擦着我的嘴,一边又加了一个到我碗里。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心里也美滋滋的。彭雨涵:故乡这个词往往是伴着童年的,故乡不是指定的地方,也没有指定的人物在其中,而是在脑海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游历:后来,瓦房拆了,换成了座座高楼;松枝枯了,长成了人工林与茶园;夕阳落了,多多灰云遮盖;那个老人……我也爷爷已去世,只留下了那伫立山野的孤坟,凝望着远方。环望四周,哪里是我的故乡呢?黄晓睿:我正要提步回家,倏地一瞬,风轻轻地从后面环住我的背。风一直都在,它在看不见的地方,推着我,向前走,它从未消失。陈祉锜: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不知有多少人的家乡消失在尘土飞扬中。家乡是父母,童年还有回忆的地方。有它们在,那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根。家乡变成了故乡,故乡化成了心中的一抹印记。张赫:在故乡的山顶我能眺望远方的另一座山,在草地我与朋友们追寻着小动物,在花生地上我与亲人们共同摘取花生……故乡所给我的乐趣无穷无尽。还有那寒冷的冬天里充满红色和鞭炮时的春节,还有净澈天空中的阑干星斗。哪里是故乡?那里是生命和梦开始的地方。刘雨佳:我喜欢每天晚饭后跟外婆去逛田埂,逛邻居,听外婆讲种菜,养花的要素,听外婆说做面条的绝技,听外婆与邻居之间纠纷,喜感。听着听着,醒来我已在床上,外婆的呼吸声在我耳畔有规律地点缀,梦里花落知多少,耳畔呼吸陪你数。故乡在哪里?故乡就是外婆在的地方。吴钇萱:故乡,哪里是故乡?故乡,便是你心中挥之不去的回忆,心房中愿为它留一块位置的圣地。文学里的故乡,一直都那么美好。不分年龄,不分年代。或许也因为有文学。我曾数次猜想:他们应该有家乡,他们的家乡成了一些片段,那些片段跟父母有关、跟爷爷奶奶有关、跟外公外婆有关、跟一些童年的伙伴有关......我曾想孩子应该不会有故乡,因为年岁的缘故,他们不曾有“回不去的是故乡”这种体验......原来,孩子们知道,故乡是回不去的,至少,很难。我们该留下点什么给他们,这样他无论走多远,即使迷了路,都会记得回来。我常常会想起家乡,因为我的母亲和父亲还在那里,因为一起长大的伙伴还在那里;我常常想回去,带着儿子去我童年的那条小河,去我少时的那座山冈;我闲暇也会回去家乡,那里的星星和月亮照亮家门。时隔多年,当“物是人非事事休”,我终于回到故乡,这时你才发现,你怀念的不是故乡,而是你的童年。爱人有些醋意,“刚而立之年,且不急装深沉,附文雅。你的家乡有什么好的?”城里的女人对家乡的概念不会那么深刻,我笑着说:万里来游情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南香。试问岭南应不好,亦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的家乡在哪里
说课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的家乡在哪里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你的家乡是哪里?】妈妈们都进来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想家吗?
来自妈妈帮社区:
我是四川的,在外面好几年了,应为生活种种压力,一年能回家一次就不错了。
我也是四川的,宝妈是四川哪里的
浙江的,在上海生活22年了,入了上海户口,嫁给上海老公。不想家,我觉得上海就是我的家了。对生活满意!
我家是江西南昌的我老公家是湖南的,我还好公婆在老家我爸妈和我们在一起
老乡 我和我老公都是江西的
老乡 我和我老公都是江西的
嗯,那你是哪的啊?现在有宝宝了吗?
土生土长在上海。其实人生短暂,我宁愿留在自己的家乡,每个星期能看到自己的父母,和他们一起吃饭!让宝宝和他们玩玩,多好!就算这样,我还嫌陪他们的时间不够多呢!? 我不希望将来后悔,所以能陪父母尽量配,等我儿子六个月能坐起来了,会经常带他去看外公外婆的!
我云南的,老公江西的,
本地人!!!不过还是要两面跑,礼拜五晚上回我家,礼拜天吃好晚饭回老公家,每星期如此!
我老家是河南的,嫁到了江苏,现在在上海工作,也经常会想爸妈,尤其是现在有了儿子以后,儿子今年放江苏给婆婆带了,每次打电话给我爸妈,他们都会问我儿子怎么样,他们特别喜欢我儿子,特别的想他,因为太远不能经常见面,每年就回去一次,不能让他们经常看看外孙,这点我觉得特别愧疚,
我家江苏徐州,宝宝十一天了,现在妈妈在这里陪我,周五就要回去了&心里好难过&虽然在这里定居了,但是远离了自己的父母亲人,现在的心情已经和当初远离家乡求学工作时不一样了,爸妈年龄慢慢大了,好想能陪在父母身边
我的家乡是盐城,我爱我的家乡~
我很想家,来上海都快6年了,有时候晚上做梦还梦到自己心爱的外婆和外公!在这里我认识我的老公,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在上海买房一起生活,现在在这里也有感情~
老家现在就是我在上海,其他都在家里,而且老家这几年发展很好~
到现在为止每年不管怎么样,我和老公都回我家过年,我老公也是很愿意来盐城过年,这里的过年的年味最足~有事情的话一年会回去好几回,毕竟盐城里上海也很近,坐车也就3到4个小时的样子~
当初学校招聘直接面试上海的单位,那时很向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然后面试成功就到上海工作了。。。
老家安徽砀山,老公一个地方的,虽然没学历在上海也创建了一片天,我喜欢上海,有时回老家了,还有点不习惯
我家是安徽的 现在怀孕三个月非常想回家,可惜一个月左右见红现在回不去,
我云南的,老公江西的,
你云南那里的啊?我也是云南的西双版纳的。老公上海人!
我云南西双版纳的,老公是上海人。说实话很想老家的。我们那是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的原始森林地区,气候也很好。可是为了老公,我什么都放弃来了这边。不过觉得值得。因为老公很疼爱我。
上海的~~~~~~~~~~婆家和我娘家开车5分钟。。。。。。。。。。。
我老家是河南的,嫁到了江苏,现在在上海工作,也经常会想爸妈,尤其是现在有了儿子以后,儿子今年放江苏给婆婆带了,每次打电话给我爸妈,他们都会问我儿子怎么样,他们特别喜欢我儿子,特别的想他,因为太远不能经常见面,每年就回去一次,不能让他们经常看看外孙,这点我觉得特别愧疚,
宝妈跟我一样,河南的,老公江苏滴
你云南那里的啊?我也是云南的西双版纳的。老公上海人!
呵呵我是昭通的,你在上海哪里?异地他乡还习惯吗?
谈起这个话题我就想哭。我是河南人,嫁给上海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差点嫁到国外,妈妈不同意。后来遇到我婆婆,给我介绍她儿子做男朋友,也是我人生的唯一一次恋爱,现在有了个七个月大的儿子,2010年结婚爸妈来上海,2011第一次怀孕,胎停流产妈妈来看我,2011年11月再次怀孕至今未回过家,现在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更体会到妈妈的艰辛。三年来只陪我妈妈一个礼拜,我是真的不孝...
我的家乡是盐城,我爱我的家乡~
我很想家,来上海都快6年了,有时候晚上做梦还梦到自己心爱的外婆和外公!在这里我认识我的老公,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在上海买房一起生活,现在在这里也有感情~
老家现在就是我在上海,其他都在家里,而且老家这几年发展很好~
到现在为止每年不管怎么样,我和老公都回我家过年,我老公也是很愿意来盐城过年,这里的过年的年味最足~有事情的话一年会回去好几回,毕竟盐城里上海也很近,坐车也就3到4个小时的样子~
当初学校招聘直接面试上海的单位,那时很向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然后面试成功就到上海工作了。。。
我是海安的,认识下
你云南那里的啊?我也是云南的西双版纳的。老公上海人!
菠萝蜜菠萝蜜,爱死了
妈妈帮百科热门内容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微专题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 1000多个人的家乡,哪里才是你的故乡?
文章来源:果麦文化
家乡是赵雷歌词里阴雨的小城,
把手揣进裤兜,
和恋人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门口,
直到左右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的眷念。
是宋冬野心心念念的安和桥,
“你回家,我在等你呢”,
有人等待的温暖与守候。
也是李志歌中一杯长岛下肚,
转身跳进西湖,
却再也找不到九六年回忆的惆怅。
你的家乡在哪里?是绿田油油的村庄,还是乡村二级公路上扬起的黄沙?
它或许是你心心念念要离开,离开了又会想念的地方。
有人说,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上大学以后,只有在寒暑假才能回一趟家,没有了朝夕相处的时间,只留下短暂的冬,和夏。
张佳玮曾说过地域与性格的关系:
地域不仅潜移默化着性格,而且在悄然告诉你,“这样的性格就是对的,这样也可以过哟”。故乡雕琢了人,也培养了人的判断标准和价值观,所以多多少少,总还是会跟着人走。
一直以为离开了家乡,似乎就与它再无瓜葛,后来才发现,我们离开了故乡,似乎也带走了一部分故乡,那一部分融化在乡音里,性格中,和味蕾上。
明明知道发音不对,还是倔强地坚持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边音鼻音。
你的水土不服、胃口不好只有一种解药——家乡。
对于很多人来说,家乡是一个原点,你从家乡开始,在此后几十年的人生中划出自己的横轴和纵轴。不管你是选择待在家乡还是像候鸟一样迁往别的城市,嫌弃也好自豪也罢,我们带着这块出厂设置的“烙印”在世上生生不息。
2014 宁波象山
到了嫌弃那浓浓的鱼腥味,离开了又会想念这种独特的味道。
2016年 内蒙古
家乡就像热腾腾的马奶酒,你吃过其他的东西也许味道更好,其他东西能承载你的理想,那碗热腾腾的马奶酒却是无力时,受伤时,最渴望想吃到的那一碗。
2016年2月,四川凉山。
我是2009年9月乘火车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然后毕业工作。家乡是我的根,是我一辈子抹不掉的印记,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回到家乡总会得到治愈。它困难深重,它又积极乐观,所以可以为药。这张照片是春节正月初二,我们一家人在山上为先祖清理墓地,农村人的墓总是散乱在山间原野,不如城里墓碑排列成组。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亲人,再看看先祖的坟墓,然后了悟,人生在世,光阴苦短,需对得起自己才好。
2017年,太原。
家乡是歌词里的并州路,我沿着并州路一直往南走~拍摄于今年夏天,前几天回家里看爸妈,家乡气候适宜,有亲人有朋友也有可选择的工作,但还是想要先去往大城市,因为那里有更自由的空间和未知的人生。我爱家乡,所以,我更要逃往远方,这样,我每次回来的时候,都是爱着她的。
2016年 家门口。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是傍晚,晚霞美得一塌糊涂,然而这里却是我一直以来想要逃离的地方。最近在实习,有半年多没回去了,甚至可能在接下来的下半年里也没办法回去,这时我才发现,没有哪一刻,我如此的眷念着故乡。人们总说,从此故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可是我好像,连故乡的冬夏都没能抓住。
我的家乡在东北,一个小小的矿上。2014年高考后离开家,很少再回去了。现在矿上黄了,年轻人能离开都离开了,这里只剩下了一些老人和孩子。曾经这里辉煌过,现在,只是一个可以回忆的老城。家乡,对我意味着一个心心想念但却不会回去的地方。
@金鱼啦啦啦
2016,桂林。
家乡就是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童年时光。照片中是记忆中曾经在漫天大雪中趴在亲人背上走过的大桥,现在有了高铁,老的铁路桥已经不走客车了 偶尔还能看见货车轰隆而过。
2002年,衡阳。
高考之后,离家之前的最后一个夏天。家乡是抹不去的记忆,是夏日田间大汗淋漓之后,甜滋滋的西瓜。
单位三八妇女节活动 上海。
生长在这座城市,没有离开过。日新月异的更替变化,早就已经没了从前的样子。只依稀记得小时候的弄堂,一个弄堂就是一个故事,小情侣间的亲昵,葱油饼和豆花飘的香气,小孩儿们的嬉闹,还有妈妈喊我回家吃饭的呼唤……很多东西只能追忆而无法回味。城市里钢筋水泥的建筑越来越多,人和人之间也越来越冷漠,时常灰蒙蒙的天气给人的心里多了层阴霾。这个家不再有家的感觉。其实,我们人生在世不都是客旅,是寄居的吗?如果这样想,那么当我们活着就好好活,到走的那一天也不会因为太过眷恋而无法割舍。
摄于2016年,潮州。
2010年离开的家。家,似乎就是一个永远在身后等你回去的地方,无论你在哪,用多快的速度疾走、奔跑,心里装了多少繁琐待处理的杂事,只要回到家,就可以将外面的一切包括自己,暂时放下,于是你听得到风的声音,看得到草的颜色,闻得到阳光的味道。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正在享受着这样一种"慢慢"的状态。
2015年,四川绵阳。
作为一个还在北方读书的学生,离家是二月底,曾经以为我是在追逐自己的诗意和远方,后来发现我一直被困在那座住着家人的小城里。家乡对我而言,是童年,和哥哥弟弟的百玩不厌的游戏,是房后烟囱的带着饭香的青烟,是泥田里插秧,院坝里乘凉,是百家饭的味道,是回不去但是最怀念的时光。
照片里的这间房子里曾经住着对我特别好的亲人,后来也许是因为生活,也许是外面世界的不一样的诱惑,他们离开,一年两年到现在快十年了吧,房后已经塌了,曾经用来晒粮食的院坝长满了一人高的杂草,枯,荣,没有人再知道。
2015年,安徽。
去年离开家乡,到外面读大学,家乡对我来说就像是吃饭一样自然,离开家乡再远,它依旧会在哪里等着所有离家的人,它知道,走的再远,我们始终会回来的。那是我第一次和那么多好朋友去爬山,山很高,下雪天地也很滑,我们并没有爬到最高层,有失望,但很高兴,自从毕业以后就没有这样一起出去爬山的经历了,不是嫌累,就是没时间,所以我很珍惜这张照片,很珍惜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日子。
2017年,芜湖。
高中就离开家乡。家乡对我而言,是一个心灵的归宿。在城市逗留的时间已经差不多和故乡的记忆等长,但一有机会回去,看见熟悉的山水、蓝天和稻田,那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这张图片是我今年五月份在家乡拍的,从小虽生在农村,但没种过地。这次有闲暇去舅舅家,正好帮忙干了一点农活。某一个瞬间,我抬头看了一眼远方的天空,突然想起日本动漫《岁月的童话》,感觉自己彼时和妙子的心境颇为相似,于是随手拍下这张照片。不久前外公外婆双双离世,真可谓物是人非。
2017年春,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镇马家店村。我的家乡是一个被松花江“江岔子”环抱的岛村,虽然江面不宽,但是江水很深,一年中有10个月无论村民出行还是运粮运货都要靠这艘“航母”摆渡。家乡对我来说是一艘平稳的大船,更是一个温馨宁静的港湾。听说市政府马上要给家乡修桥了,那么下次我回家乡就方便了,可我一定会怀念那艘在我心中像航母一样,载过童年和少年的船。
家乡是思念的味道,是过年时酸菜鱼的味道,更是消毒水的味道。因为在外读书,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小时候每次遇到什么伤心的开心的事都会打电话回家,和家人分享;以前回家的时候,桌上一定会有爸爸做的酸菜鱼。近几年奶奶身体不好,每次过年回家总是要陪她去输液。
初春的重庆久违的阳光,广阳岛的上面就是铜锣峡,阳光渐渐被收进了峡谷里。哪一年这里没有相似的景?哪一年身边还会有一样的朋友?一切都随着一场考试渐行渐远如同这长江水不再复回。
日于我家门前。
高中毕业远赴他乡读书,一走就是七年,家乡之于我就是家长,我的父亲母亲,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唯有过年的时候方能一聚,其乐足矣。而这张照片是舅爷去世,邻居和母亲一起在做第二天去吊丧时要穿的白鞋,老家将这种女红称之为“揍活”。
2017年,摄于杭州。
初夏的晚上,风很凉,树很静。晚饭后,我与母亲,外婆走在农村小道上,一路闲话家常。我不经意抬头,没看见星星,惊讶于农村装上的路灯竟扮起了月亮模样。是啊,没错的,脚下的路已是平坦的水泥路。
2016秋国庆,山西省乡宁县一小村庄。
硕士生涯的最后一秋。秋收的下午 ,北风呼啸着已盖过了东风,母亲收拾完碗筷出去,我贴在温暖的炕上听着灶台里火苗窜动的声音几乎就要睡着;隔壁屋里小侄子咿咿呀呀说着听不懂的话,充耳不闻奶奶催促吃饭的声音;风推着门帘一遍遍拂过屋门,有猫咪在叫了,我想象它蜷在我脚边发出呼噜声的样子,可又突然想起它不像当年它的妈妈,它怕大半年才回来一次的我 ;墙上的钟表还在义不容辞地推进时间,第二天就又要离开;于是翻身起来逗了逗这小东西,然后挥镰去往金黄田野。顺便拍得此照。
新疆且末,离家。
家乡对我老说是归属,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回去的地方,站在故乡我不会孤独,不会害怕,也不会不知所措,回来了就会无比平静。这张照片是我离开家前一天在乡下舅舅家附近拍的,是我非常喜欢的白杨树,新疆到处都能看见这样的白杨,长在道路两旁,往上看是白杨树的尖尖和蓝成校服衬衫的天空,我喜欢走在照片里这条道路,张开手触摸风,夏天的风就像是法兰绒,又像是妈妈的乳房,我拥抱它们就像是拥抱家乡,我把白杨树记住,就像是把故乡记住了。
家乡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承载着我太多错综复杂的感情,我既盼望着离开那个小地方,又期望着能够早点回到那个小地方。家乡就是我的味蕾,任何酸甜苦辣都记录着。这张照片,每次看到都会触碰我的内心,从小看着这个池塘,看着里面的天空倒影,生活或许就是这样,波澜过后,终会平静、安宁。
2017,广东潮汕的海边小镇~我的家乡。
这是最后一次要离开家之前拍的。那个遥远的海边小镇,有软软的床,暖暖的汤,还有那个每天询问我想吃什么的老母亲。
2017年5月,湖南永州。
今年上半年离开这个被称作家乡的村庄,最后一次回望,像小时候家里的那些年长者一样,成年后踏着那条贫穷破旧的青石板路,去往一个曾经只能在地图上被指向的大道。老人留在这里固执的守着一份习惯,送走一代又一代人。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存放在等待当中,以至于当我回忆起家乡,只剩下这一双双带着皱纹和期盼的眼睛,老人孤独的等待和年轻人对未来的渴望相连,成为逃离家乡的最后一个节点,照片中的老人在家乡随处可见,或许家乡于我而言,就是还有这样的一些期盼在等待着你归去吧。
印象中初中开始就寒暑假才回家乡,这张图里有我的小学,幼儿园,还有最爱的大池塘,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里玩,隔着池塘和小伙伴对放烟花。家乡大概是内心最柔软的羁绊吧,但是今年大一暑假回家,在路上竟然被狗吼了!!大哥,我是自己人呐!!!
拍摄于2016年,浙江金华永康,我家门口。
家乡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还真没有深刻思考过。我其实并不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严格来说出生地算作家乡的话,我家乡应该在宁夏银川,只是我一出生,便回到了这个“家乡”。离开它最久的时间,便是去外地上大学,以及在2013年骑行拉萨时离开一个月,所以可以说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2013年九月份骑行回来,踏进村子,看到家的那一刻,感觉分外温暖,前一个月出生入死的疲惫,都可以融化。这张照片就是我家门前的景,每天可见,很多人都说漂亮,白墙黑瓦,典型的江南水乡。但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习惯了它的美,并不以为然,又也许是我见过它更美的时候,所以并不觉得现在的它很美。曾经的它,对面有一排石榴树,有棵老垂柳,烟雨朦胧的时候,特别美,犹记得小时候有个外国人来我家,看到门前景,忍不住惊叹。还有,照片里老房子后面,有一幢新房子高高矗立,很不协调,新生的事物总是会替代旧事物,这也是家乡的缩影,老人们的逝去,年轻人的离开,老房子的倒塌,新房子的建立。我们无法去阻挡这些改变,只是希望过程会和谐一些,因为毕竟,未来总是美好。
2017年,四川泸州家门口的街道。
家乡的天很蓝,月亮也比别的地方圆。每天都走在街道上感受着从小到大的生活气息,不变的永远是家的味道。
2013年,江苏,家里边都是泥土地,适合长沙瓤西瓜,非常甜,甜中带着一股清香,不同于外面的西瓜,爷爷身体不好,但我闹着要吃瓜,他去摘,那天刚好下雨,路滑,他突然滑倒,倒在泥坑里,腿摔断了,但还乐呵呵对我说,孩子,瓜摘来了,你快吃吧。当时我是一边哭一边吃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瓜,后来爷爷去世了,我去外地上学,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瓜了。
2017年六月,湖北黄石。
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每年寒暑假都会回到农村,一年年看着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到现在凑不足二十人,伴着一栋栋土房松垮的轰隆声,所有的一切离我远去,似乎只有我还遗留在过去。旧宅里翻飞出野藤条,物是人非大抵如此。
2016年 宁国
从小居住在这个小城,这座山城很小,却也很干净,它有着我最熟悉的风景和记忆,去年高中毕业离开小城去南昌读大学,虽然寒暑假都能回来,虽然每一条街道我都走过,但总感觉我已经不属于这里,我已经哪里都不属于了。
2017年7月 香港
家鄉是一眼望到卻難以抵達的終點離開家鄉揚帆遠行 希望再歸來時依然是少年
日,柘城。上次端午节回家的时候拍下的照片,而那次回去距离我倒数第二次回家已过去十个月。家乡意味着,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吧。拍完这张照片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千里之外的苟且,万里之外的苟且,以及你目所不及的苟且。
一个人每天会掉下大约60多根头发,手指甲每天生长0.1毫米。
城市的新陈代谢每天都在进行。
一个小店的撤离,另一个小店的入驻。
一栋老楼被推倒,另一座大厦飞速生长。
陌生、怅然若失的,是记忆里的和现实中不重合的部分。
卜音说:“在历史的灾难流放之中,也许,心灵最渴望的并不是过去或真实的家乡,而是这个‘空间’,这个跟朋友、同伴共同经历的空间。”
卜音认为,“集体回忆应该是一个容许被众人探索的游乐场,而不是少数人怀缅过去的坟墓。”
我们其实并不讨厌城市的变化,
对家乡更新的感情大概更像,
许久不见面的老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和别人的合照,
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新买的衣服,
也不认识她身边的那个人。
但是你知道照片中的她更漂亮了,
褪去了一身粗糙和鲁莽,
虽然和你原来认识的样子不大一样了,
还是默默在下面点了个赞。
#留言互动#
你国庆节(中秋)回家了吗?没有回家的你又在做些什么呢?
欢迎底部留言与小喇叭分享我们尚未归家的故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家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