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莴苣软腐病得什么病用什么药谢谢

莴苣、莴笋叶焦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中国农药网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莴苣、莴笋叶焦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
发布时间: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王迪轩
莴苣、莴笋叶焦病,又叫细菌叶缘坏死病,是莴苣、莴笋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病症状&多从心叶或叶尖处发病,叶缘变褐坏死,组织脱落。叶片失水后表现为叶色淡,脉焦或叶脉间坏死,叶片水分严重不足,出现叶焦或叶缘烧焦或干枯。病原病原称菊苣假单胞菌(菊苣叶斑病假单胞菌),属荧光假单胞菌。菌体杆状,具1~4根极生鞭毛,大小为0.8微米×(1.6~2.5)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在KB平板培养基上27℃培养3~7天菌落白色,近圆形或略不规则形,中央稍凸起呈污白色,边缘锯齿毛状,菌落大小为4~8毫米,有黄绿色荧光。生长温度为4~41℃,适宜温度为28~30℃,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菊苣外,还可侵染莴苣、卷心菜、花椰菜、番茄、芹菜、茼蒿等。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莴苣、莴笋在叶片失水情况下,被该菌侵染后,引起健康组织的病变,但它们毕竟是后来腐生上来的,在坏死组织里繁殖、蔓延。尤其是遇有低湿高温时,会使叶片中水分耗尽,致叶片边缘细胞死亡。根系吸收水分过少时,也会产生类似的症状,使水份运输受到抑制。此外,根系生长弱、土壤干燥和低温、盐份浓度高等诸因素,均可使植株水分吸收受阻,尤其是成株,由于叶片多且大,失水多易出现上述症状。通常,田间高温低湿容易诱发此病。综合防治农业防治。保持土壤湿润和含水量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维持植株正常水分代谢,可防止该病发生和蔓延。保护根系功能正常,相对湿度不宜长时间过高,尽量保持湿度正常,增加空气流通,有助于阻止叶片受到伤害。通风适当,使叶中水分散失适宜。保护地栽培定植后及时放风排湿,棚内白天温度不高于18℃、夜间10℃左右。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适量施用钙肥。土壤盐分含量不宜过高。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必要时喷施惠满丰、促丰宝和保丰收多元叶面肥。药剂防治。播种后1个月于发病初期开始用药,可选用200毫克/硫酸链霉素,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等喷雾,5~7天喷一次,喷2~3次。配合叶面肥喷施防治效果更好。
编辑人员:余琦
相关文章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莴笋烂根是什么病_百度知道
莴笋烂根是什么病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您说的莴笋烂根可能是软腐病,请参考对照以下内容: 病害症状: 莴苣、莴笋小核盘菌软腐病主要分根腐和茎基腐两种类型。根腐型根部被小核盘菌侵染后 , 在茎基部产生繁茂的白色菌丝 , 逐渐形成很多白色小颗粒 , 其上溢有水滴 , 后小颗粒变为黑色菌核 , 有时很多菌核连结成块状 , 根部腐烂 ; 茎基腐型主要侵染茎基 , 初茎基部发生病变 , 幼嫩莴苣染病 , 植株下部菌丝向上扩 , 速度快 , 病株迅速软腐倒伏。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附着在病株上越夏或越冬 , 翌春菌核萌发长出菌丝 , 从莴苣的根或茎基部侵入 , 病部向地上部扩展蔓延。病株倒伏后又通过病健株接触传染 , 在病害扩展过程中 , 繁茂的菌丝产生大量菌核 , 由于耕翻土地菌核落入土壤中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防治办法: (1) 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其他蔬菜轮作。 (2) 国外报道的用细顶棍孢霉 (Sporidesmium sclerotivorum)能有效地抑制菌核病 , 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3) 选用抗病品种。如红叶莴笋、挂丝红、红皮圆叶等带红色较抗菌核病的品种及结球莴苣 : 万利包心生菜、爽脆包心生菜 , 对小核盘菌也较抗病。 (4) 培育适龄壮苗 , 苗龄 6~8 片真叶为宜。 (5) 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每 667㎡ 施磷肥 7.5~1Okg, 钾肥10~15 峙 , 植株开盘后开始追肥 , 也可喷洒 0.2%~0.5% 的复合肥或喷施植宝素 6000倍液增加抗病力。 (6) 带土定植 , 提高盖膜质量 , 使膜紧贴地面 , 避免杂草滋生。 (7) 适期使用黑色地膜覆盖 , 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 , 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 , 大部分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 , 大幅度减少初侵染机率。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 , 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 但在高温期要注意防止地膜吸热灼苗 , 必要时可在膜上撒一层细土 , 或浇水降温 , 或推迟定植期避免高温为害。 (8)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50% 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700倍液或 50% 异菌脲 ( 扑海因 )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50% 腐霉利或 50% 乙烯菌核利 ( 农利灵 ) 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 40% 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20%甲基立枯磷乳油 1000倍液。隔 7~10 天 1 次 , 连续防治 3~4 次。 (9) 棚室栽培的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 ,使用15%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250g,熏1夜,隔8~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如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1kg
采纳率:98%
来自团队:
土地太潮湿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莴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什么是莴苣灰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莴苣灰霉病是莴苣常见的具有很大危害性的重要病害。该病除危害莴苣外,还可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瓜等20多种蔬菜及其他农作物。
低温、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常造成莴苣叶片黄化枯死、茎部腐烂,严重时植株整株死亡,严重影响莴苣产量。
一、莴苣灰霉病的危害
莴苣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部。叶片病斑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从叶尖或叶缘发病,形成褐色湿腐不规则形病斑,有时呈“V”字形或半圆形;另一种病斑从叶片内部发生,呈近圆形。
灰霉病病斑一般较大,有明显轮纹,湿度低时病斑易破裂。茎上病斑初呈淡褐色水浸状,后期扩大后形成褐腐,与茎连接的叶片,从叶柄开始,沿叶柄向前扩展,形成深褐色斑,最后整株逐步干枯死亡。潮湿时病部表面上产生灰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二、莴苣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生态防治方法
大棚、温室采用降低白天温度、提高夜间温度、增加白天通风时间等措施来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露时间,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露地栽培降雨后应及时排水降湿。
2、农业防治方法
合理控制浇水量,不宜一次浇水过多,以防湿度过大。及时摘除病叶,带到棚外集中烧掉或深埋。
3、药剂防治方法
一旦发现零星病叶,立即开始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啶菌恶唑乳油1000倍液。
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3~4次。温室中也可667平方米(1亩)用20%噻菌灵烟剂0.3~0.5公斤熏烟,防治效果更理想。(来源:2016种植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用什么药防治莴苣叶枯病最有效?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用什么药防治莴苣叶枯病最有效?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病原 菌学名 Septoria lactucae 寄主作物 莴苣
  病害诊断 主要为害叶片,多在苗期和生长前期发生。叶片发病先产生灰褐色至深褐色小病斑,后小病斑连接成不规则形大病斑,边缘黄褐色,病斑表面散生小黑点。严重时病叶干枯。致病菌为莴苣壳针孢。分生孢子器初生于叶表皮下,后期长出表面,扁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线状,无色,隔膜1-3个。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及病残体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潜育期5-10天。20-24℃,相对湿度85%以上适于发病。
  防治措施 (1)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2)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在48℃温水中浸种30分钟。(3)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育苗,雨季注意排水。(4)发病初期喷洒68%倍得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利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可以去山东奥丰的官网看看
也可以去百度一下的啊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莴苣软腐病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莴苣软腐病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莴苣软腐病又称水烂,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结球内。
莴苣软腐病病症简介
中文名: 莴苣、莴笋软腐病
英文名: Lettuce and Asparagus Lettuce bacterial soft rot
病原中文名: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
病原拉丁学名: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
病原分类地位:
主要为害部位: 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
莴苣软腐病为害症状
莴苣软腐病
莴苣软腐病又称水烂,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结球内。
莴苣软腐病病原形态特征
菌体短杆状,周生3~6根鞭毛,大小1~2×0.5~0.7微米,革蓝氏染色阴性,兼性嫌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平面上菌落园形凸起,灰白色不透明,具光泽,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无荚膜无芽孢,病菌生长适温25~30℃,最高38~39℃,最低4℃,致死温度48~51℃。
莴苣软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气温27~30℃、多雨条件下易发病,连作田、低洼积水,闷热、湿度大发病重。
莴苣软腐病防治方法
(1)重病地区或重病田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低洼田块应采用垅作或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病害流行期宜控制浇水。(2)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精细管理,田间农事活动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发现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4)贮运期要注意通风降温。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藤缺铁黄化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