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中毕业是几月几号几月几号

1975年,我初中毕业。那个时候,初中升高中是“推荐制”,按公社下拨的名额比例由大队革委会推荐。推荐的条件是看学生的家庭出身和政治表现。在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会被人为划定一个“政治符号”,称为家庭成分,成分高(地、富、反、坏、右)的孩子大多会被拒之门外,而家庭出身好(贫、下、中农)的孩子会被优先考虑。

我家成分是工商业者(仅次于富农),因为我有个姐姐,已经被推荐升入高中,加上成分不好,所以轮到我就有了麻烦,未能被大队革委会推荐上高中。我身体单薄,个子不高,我父母便千方百计托关系找门路,最终在学校开学半个月之后以“备替生”的身份进入东北塘高中。所谓“备替生”,就是有被推荐的贫下中农的子女自愿放弃升学机会后留出了名额。同时以“备替生”名义升入高中的还有两位女生:尤亚敏和季晓红。

那时高中学制为两年。64个人挤在一间教室里,明显感到拥挤。我们东北塘中学77届共有两个班。两年后的7月,我们这一届“学工学农学军”的高中生正式毕业。

就在我们毕业之后几个月的10月12日,广播里传来好消息《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国家正式恢复高考。1977年12月,高考大门重新打开,在这个冬天里,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毕业40周年后回母校回忆青春岁月

那一年,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是在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仓促上阵的。从1966年至1977年,绝大多数城镇户口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只能“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农村户口的则回乡务农。国家一决定恢复高考,有资格报考的人蜂拥而至,甚至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一块来挤“独木桥”,来跨越这道“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分水岭”。于是乎,考生的年龄和文化以及反映在答卷上的水平都参差不齐。

由于那时大多数的大中专院校都在逐渐恢复招生中,招生规模很小,由此导致录取率极低,记得本科、专科连同中专在内仅为3.5%,所以真正被录取的人并不多。77年高考,整个东北塘公社也就寥寥几个人。这些人,无疑是幸运的。包括我本人,经过几年的努力,考取了无锡轻工业学院。

正是由于恢复了高考,知识改变了整个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写在高中毕业40周年之际。照片均拍摄自东北塘中学)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黑龙江1977年的高中毕业证的模版

※大学类:(大专、本科,研究生、自考、成考)的毕业证可以上学信网。

查询网址:.cn(教育部唯一指定)毕业证书查询-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中专技校毕业证书查询,可以到省级提供的官方地址查询,也可以向当地教育局、学校提供查询鉴定

目前开通地区(点击可以进入查询)

目前已经开通网上查询中专技校的省市如下:

}

2017年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在浙江青田调研工作。图片为华侨企业家、摄影家干学雄授权发表。

万立骏,1957年7月生,辽宁大连人,日本归侨,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现任中国侨联主席,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侨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4年5月,《中华儿女》曾这样描述万立骏给外界留下的印象:一副眼镜,谦和的微笑,睿智而儒雅。报道还称,万立骏出生在辽宁省新金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回到农村,瘦弱的身体挑起近200斤的重担,一走就是几公里,不到一年就被评为可以挣一等工分的社员。

繁重的劳作之余,万立骏渴求知识,仍挤出时间学习和提高自己。他在乡村小学教过书,在新金县双塔公社做过几年报道员和广播站编辑,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高考恢复,万立骏的人生也迎来重大转折。他顺利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中华儿女》还介绍,工厂的条件比较艰苦,万立骏一边抓工作,一边也不放松学习。

东北的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下班后暖气就停止供应了,万立骏学习到夜深人静后,靠着两床厚厚的棉被和一台电炉子度过寒冬,又成为了工厂的一名夜间义务“值班员”。此后,万立骏又考回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材料学家和晶体学家郭可信院士,从事透射电镜和材料表面离子镀膜技术的研究。1987年硕士毕业后,他进入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材料工艺研究所担任讲师。

作为一名技术性人才,万立骏深感中国在某些研究领域和国际水平的差距。1992年,他带着妻儿远赴日本仙台,在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电化学和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的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万立骏获得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进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任研究员。他还在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为表面分子化学大泽研究室建立电化学STM研究小组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随后又调入东北大学任助理教授。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日本,万立骏心系祖国。他曾这样问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1998年,万立骏入选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一员。回国后,万立骏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内外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中华儿女》报道称,万立骏刚回国时,每月的工资和补贴加在一起只有3000多元,且他的夫人没有工作。

克服种种困难后,他的简历增加了一连串的成就和荣誉: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应邀担任多家化学和材料领域顶尖学术杂志的编委或顾问编委,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等;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引用超过1万次。2009年,万立骏当选中科院院士。2015年3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17年3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万立骏说: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至今无怨无悔。回国10多年,国家给予我的荣誉和肯定远远比我付出的要多,有时自己感到心里不安,唯有加倍努力,才是对祖国和对党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我本人最大的收获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尽绵薄之力,感到既幸福又快乐,也是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和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毕业是几月几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