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舟钢笔行书怎么写作品 钢笔行书怎么写王字怎么写

【留住家的回忆】陆维中专访——游刃于书法与书法之外
虽没有正式拜过哪一位名家为师,但确实跟很多老师学习过,受益于很多名家的指点。同时,他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订阅与书法有关的报纸杂志,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早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书法特长和兴趣取向,规划自己的书法研习道路,明确自己去哪个老师那里可以学到什么东西。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书法的精髓,也为了进一步弘扬尊师重道的优秀传统,陆维中每四年举行一次拜师仪式,通过庄重的拜师仪式确认师承关系,也通过隆重的拜师仪式彰显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礼仪。因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工作,陆维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教学法,培养了大量书法人才。
学书一途,贵在专精深,不专便无以精,不精便断难深透。与此同时,开拓视野、增广见闻、陶冶心灵、丰富生活对书家取得更高的成就也是不可或缺的。陆维中的成长经历便是这一道理的最好范例。
1963 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东海观音寺艺术总监、慈慧书院院长。著有毛笔、钢笔字帖百余种,1992 年起上海市教委指定所有中小学使用其书写的习字范本。曾多次被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授予“优秀书法导师”称号。
【陆维中为“留住家的回忆”所作书法作品】
如今的沪上书坛,可谓群星璀璨,但像陆维中先生这样,倾半生之力治楷书,并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雄强稳健的书风的书法家却寥若晨星;既长于书法,又擅于绘画的书画名家为数众多,但像陆维中先生这样既能书会画,又重视书法传承和教育的书画家兼教育家却屈指可数;既从事书法研究,又涉猎书法教育的人亦不在少数,而像陆维中先生这样身兼数职,爱好广泛,乐善好施,又通达中国传统文化且颇有生活情趣的文化名人却是凤毛麟角。
陆维中,浙江定海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六岁起随父习字,初学欧褚与“二王”,以笔墨为伍、碑帖做伴,不辍临池之志。继而遍访沪上名家,研习历朝碑版,博采众家之长,形成雄强稳健的书风。他的楷书行云流水,不见凝滞,有笔意清脱、黑白亮烈的美感。他的字在运行的过程中,显得峭劲遒苍,稳重而又自然,每一笔的功夫和气息都清晰可辨,完全是一种雄壮阳刚、风清气正的精神和体现。他的字不喜欹侧取姿,看不到妍媚与华丽之气,这就使他的字显得极其硬气。如果把他的字比作一株崖头的青松,你仿佛能看到这株青松的风骨。风骨是一个艺术家的底色,是他的气质和魂魄。所以陆维中先生的字大体上是朴拙、敦厚和硬朗的。他的字,骨骼清奇独异,苍雄浑厚,有如松柏屹立于山崖或巨石之上。一笔一画之下,颇有一种破石开木的气势,而这气势却又不离自然雅静的淡定风范。
朱文长在《续书断》中如是说:“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书为心画”,书法与人的生活、情感和个性之间一定是融会贯通的。陆维中先生笔墨之间的神韵是有着他的人生感悟的,他对书法的感悟来自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
书法对于陆老师来说是一个完整的人生、一个漫长的旅程,而这旅程的开始来自父亲的陪伴和鼓励。
受父亲爱好书法的影响,耳濡目染,陆维中从小便结缘书法。五岁半时,父亲买了一本用小楷写成的《为人民服务》,一本用欧体写成的《农业学大寨》,还有一本赵孟頫的《& 道德经 & 选字》,陆维中便用硫酸纸、圆珠笔、铅笔等简单的文具练习双钩,开始书法学习之路。
在陆维中小时候生活的社区里,亲朋邻里聚在一起时,喜欢让孩子们比一比谁写字比较好看。陆维中在大人的鼓励下,跟一位长他三四岁的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姐姐比写字。两位小朋友都写语文第一课“毛主席万岁”这五个字,那位姐姐很快就写完了,而练过双钩的陆维中则一笔一画慢慢地写完了这五个字。写完之后,作为“评委”的邻居叔叔认为陆维中写得更好,竖起大拇指称赞说:“你看!中中写得多好!”并奖励给陆维中一本在当时比较珍贵的缎面笔记本。这是陆维中得到的第一个奖品,给了他很大的鼓舞,让他对书法有了更大的热情。他至今还珍藏着这本缎面笔记本,并经常会给他的学生看以激励他们。
【青年时期的陆维中】
从上小学起,能写一手好字的陆维中的人缘就十分好,学校里的老师也对他赞赏有加,经常叫他在课上示范写字,大家都叫他“小陆老师”。当时学校经常要举办宣传活动,每次搞展览或写大字报,因书法出众而被选为校政治宣传处小干事的陆维中,总会当仁不让。虽还未曾受过正规的书法训练,但他在大量的书法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进步。1976年,他进入大同中学学习,那一年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需要写大标语、美术字的活动自然也很多,有书法一技之长的陆维中更是有了用武之地。学校里的黑板报、学校入门处的标语等,几乎都是由他来书写的。他也因此在学校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书法实践的机会,让他在书法上又上了一层楼。
书法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并且随着书法学习的深入以及书法实践的增多,他对书法的狂热程度也与日俱增,小小年纪就在书法审美上有了自己的追求。从小他就觉得字写得好看就身心舒畅,见到写得好的字就喜欢花时间欣赏和模仿一番。甚至有时走在路上,路过了牌匾上字写得特别好的商店,他一定会驻足欣赏,并不由自主地用手比画着写下来。
在书法上对陆维中影响较大、使他真正获得了书法启蒙的,是他初中三年的班主任潘水龙老师。潘老师是个书法“票友”,专攻苏东坡的书法,并且对班里包括陆维中在内的三四个字写得比较好的学生十分看重,每天除了要求他们完成学校的功课之外,还要求他们临写三张毛笔字,并且要上交给老师看。爱好书法的陆维中,练字十分上心,一有时间就静静地临帖,一有零花钱就用来买文房四宝。他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时买一刀元书纸 3 毛钱,一支毛笔 3 分钱,一锭墨 5 分钱。爱好书法的父亲自然也十分支持陆维中练字,所以专门去河南路给他买了在当时算是比较贵的一方歙砚,还给他零用钱去买书法杂志。至今陆维中还保存着从 1978 年创刊以来的所有《书法》杂志。
【陆维中与妻子合影】
那个时候陆维中热爱书法学习,但是苦于没有名家的字帖,初中三年级,才开始慢慢接触了一些传统的书法碑帖。当时市面上可以临习的书法字帖确实并不多,除了能够学习《书法》杂志中刊印的书法作品以外,陆维中主要的书法学习资料都来源于潘老师。作为书法“发烧友”的潘老师,家藏堪称丰富,为了鼓励和帮助陆维中学习书法,经常把他收藏的字帖、名作借给他临习,陆维中因此见识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也临习和研究了诸多名帖,书法功力大有长进。除了借名帖给学生参考,潘老师还经常带陆维中等几个学生去上海美术馆参观书法展览,一边观展一边给学生们讲解其中的义理。勤学善思的陆维中不仅接触到了一些传统的书法著作,从中增长了见识,进而更加钟情于书法,而且逐渐懂得了鉴别,也开始了自己的书法创作思考,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书法追求。当年还只是初中生的陆维中,就因书法获得了荣誉,这件事还被电视台专门报道过。后来到了中专,他的书法获得过全海运局第二名的好成绩。
【陆维中书法作品】
虽然更喜欢文科,但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潮流,陆维中在高中选择了理科,中专也学了理科的轮机专业。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沿海货轮上工作。海上的工作比较艰辛,容易晕船的陆维中着实没少遭罪。当时船上烧的是柴油,经常需要吊缸、清洗油水分离器,又脏又难闻。每次做这样的工作,陆维中就吐得更厉害了。就这样,他在船上晕了半年,才开始慢慢适应船上的工作与生活。有空时人家多打牌、侃大山,陆维中则静静地用随身带的文房四宝在房内临帖练字。在船上工作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又确实比较艰苦,所以大家都渴望能够早日调到陆地上工作,陆维中的母亲也劝他找机会上岸。
常言道,“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陆维中的机遇很快就来了。他在船上工作到第八个月的时候,赶上了船长每年上交工作总结的时候,船长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够好,想找人帮忙抄写一下报告。大家就推荐经常练字的陆维中。局里的领导看过他誊抄的这份工作总结后,十分赏识他,又恰好当时船舶管理处的处长缺秘书,在船长的推荐下,局里一个月内就把他调到了机关工作。因擅长书法,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受到了领导的赏识,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遇。调到机关做秘书的陆维中,从此转了行,主要从事文字工作,这样他有了更多研习书法的机会和时间。
【陆维中任机关党总支书记】
当时我们国家的万吨巨轮,每艘船上都要书写船名,要求是 4 米乘 4 米大小的汉字,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自主完成这项工作的水平,通常要请国外的公司来制作船名,需要花大约 1000 美金。“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局里主管造船的计划处领导,知道局里有陆维中这个书家,就专门找陆维中的领导问能不能请陆维中写,陆维中的领导就说:“可以写,但要适当给些报酬。”所以就给了一点“小钱”——写一个船名 500 元,300 给陆维中作报酬,另外 200 存在办公室作活动经费。当时陆维中的月工资才 300 元,写船名的工作不仅给他带来书法实践的机会,让他进一步赢得了好的名声,而且给他带来了比较实惠的经济利益。当时很多出厂的船名都是陆维中写的,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写的“中国海事”四个字。
1986 年,由于一直以来工作表现突出,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局里推荐陆维中去读大学本科。因已经转行做秘书,平日主要做文字工作,陆维中选择了华东师大中文系。
【陆维中书法作品】
在华东师范大学读本科期间,陆维中拜访了胡问遂、任政、赵冷月、高式熊、刘小晴等诸多海上书画名家。从 1995 年至 2001 年期间,他受单位领导委派,担任单位下属“振海艺术品公司”海上名家画廊总经理。这个公司主张“以企养文”,当时在上海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公司的主要工作是把当时海上知名的程十发、唐云、林曦明、曹简楼、钱行健、龚继先、乔木等诸位书画名家请来,每星期举办沙龙活动,大家聚在一起喝喝茶、谈谈书、写写字、作作画。作为活动的成果,每个月诸位名家都要上交两幅书画作品。陆维中也借此工作之便,接触到了许多书画名家,学到了很多东西。虽没有正式拜过哪一位名家为师,但确实跟很多老师学习过,受益于很多名家的指点。同时,他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订阅与书法有关的报纸杂志,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早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书法特长和兴趣取向,规划自己的书法研习道路,明确自己去哪个老师那里可以学到什么东西。
【陆维中与华师大中文系同学合影】
陆维中学书刻苦,可以说遍临百帖,熟悉很多种书写手法;他博学强识,研读过诸多传统典籍,其书法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虽所学广博,但在众多书体中他最喜欢小楷,也确实在楷书上花了更长的时间,下了更大的功夫。陆维中学习书法到现在近五十年,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小楷上,用量之大、功夫之深,比一般人学书的全部时间还要长!“功夫不负有心人”,陆维中在楷书上取得的成就也确实卓越于众人,经过多年的刻苦临习和精深钻研,他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雄强稳健的楷书风格。
现今中国的书法家,多是“学而优则教”,陆维中也不例外,但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是简简单单地在家办班授课小打小闹。早在 1986 年,陆维中就经其他老师推荐加入了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研究会,这个研究会主要是由以王若舟教授为首的大学教师组成的。大家组织起来,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青年宫三个点讲习书法,陆维中也是授课教师之一。一般是上大课,前去学习的学生众多,大家也经常在一起交流。从那个时候起,陆维中算是进入到教学的圈子里面去了,也开始和出版社合作。
1995 年,陆维中担任了黄浦区海上文化艺术学校校长。1997 年,他开设了“宝晋斋”书法工作室。他办学不同于一般学校,主要是想培养一些书法上的尖子生,所以他的收费相对不低,并且入学门槛较高。他花巨资给学生营造最舒适的学书环境,为学生准备最好的文房四宝,除了亲自授课,还经常请全国书法名家来给学生讲学,不计成本和回报地开展他的书法精英教育。
【陆维中与儿子合影】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书法的精髓,也为了进一步弘扬尊师重道的优秀传统,陆维中每四年举行一次拜师仪式,通过庄重的拜师仪式确认师承关系,也通过隆重的拜师仪式彰显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礼仪。因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工作,陆维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教学法,培养了大量书法人才。其学生中有三人获得了中国美院书法系硕士学位,三十余人成为上海市书协会员。其中,有一位学生还因书法的机缘,更换了大学专业,由原来的国际金融改为东方艺术研究,现被哈佛大学录取为研究生,攻读宗教哲学与各国文明课题。
学书一途,贵在专精深,不专便无以精,不精便断难深透。与此同时,开拓视野、增广见闻、陶冶心灵、丰富生活对书家取得更高的成就也是不可或缺的。陆游回答其子写诗的窍门时说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要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工夫”在专业之外,亦即学习专业之外的“杂七杂八”的知识。学书功夫也在书外,唯有杂方能验证生活的丰富、多样、博大,唯有杂方能培养我们面对社会的宽容、机敏和超越,也唯有杂方能让书家卓然于世人。陆维中的成长经历便是这一道理的最好范例。
除了长于书法之外,陆维中先生爱好广泛——集邮、绘画、音乐、收藏、品酒、参茶、礼佛……都是他一生所爱,他也都知其然和所以然。他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友爱同行、乐于助人。
【陆维中与玉佛寺方丈真禅合影(左二为老师刘小晴先生)】
他长期居于寺院潜心抄经,为弘扬佛教文化贡献良多;他对上海的年轻书法人热心帮助,不少青年书家希望开设书法培训班,他都给予指导帮助,甚至不吝把自己的讲义、教案复印给同行。2013 年陆维中将抄经善款 50 万元捐赠给上海书法家协会,支持书法事业发展。2014 年,上海书法界“海漂”一族希望举办一个展览,在经费不够的情况下,陆维中闻讯慷慨捐助,让这一展览活动顺利举行。常言道:“蜜蜂采百花而后酿佳蜜。”陆维中在研习众多书法书体后,能够博中有专,形成自己独特的楷书风格。其书法成就如此之高,与他以杂养书的生活和修为方式不无关系。
黑白两色、点线抽象的书法艺术,因为有了许多陆维中先生这样的学人的孜孜不倦和薪火相传,会永远在精神世界的细微之处,生生不息!
本书编委会
策 划 李明毅 傅 晓
顾 问周慧珺 邵秉仁 高式熊 王伟平 张晓明 周志高
编 委戴小京 李 静 卢新元 房芸芳 刘晓霞 时鹏寿 相海勇 陆维中 李 昊 朱银富 江 鹏 周 延
撰 稿 人吴雯婷 谢灵君 杨翼然 付 枭 陈文波 瞿子栋 刘 佳 葛琪琪 张新蕾 温 静 陈燕燕
50位被访谈书法家名录
周慧珺、邵秉仁
高式熊、王伟平、张晓明
童衍方、张淳、刘一闻
戴小京、王国贤、李静、丁申阳
韩敏、车鹏飞、邵琦
茆帆、黄仲达、陈鹏举、王复畊
陈燮君、田金生、吕颂宪、沈沪林
张信、吴寒松、田文蕙、王曦
朱银富、卢新元、朱信孚、时云波
承文浩、周建国、相海勇、唐存才
陆维中、李唯、李昊、章宏伟
翁春元、许冰雨、谭风刕、周延
张成忠、江鹏、冯磊
张恒烟、杨泽峰、吴雯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王若舟钢笔行书作品 钢笔行书王字怎么写_百度知道
王若舟钢笔行书作品 钢笔行书王字怎么写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采纳数:9960
获赞数:24443
参与团队:
是黄若舟的硬笔行书吧?如图: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笔行书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