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石墨稀稀看好吗

查看: 5295|回复: 19
石墨烯电瓶好不好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3, 积分 1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 积分
原车电瓶2年,48V20A充好放2天走不了1公里,即充满即走单人可以20公里这样,不知怎么回事,想换电瓶,有讲超威好有讲天能好,还有讲石墨烯有22A的可以多走20公里,要580块,有懂的给个建议呗。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5, 积分 1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也就那样& &换一般的可以了&&用了几个月没有明显感觉。
主题帖子积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44, 积分 9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打掰屁的,石墨硒什么时候发展到路边摊都可以做了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46, 积分 110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1 积分
石墨烯在电池的应用对电池的使用性能是有提高作用。但也要在电池的用量,配比模式等各种应用条件下达到的是多少效果,毕竟石墨烯不单单是一个材料,还有相关技术才能发挥作用。正常来讲,使用石墨烯的电池相对是要好些。包括现在的手机电池也有应用石墨烯的。
可以买应用石墨烯的电池,只要不是虚假宣传或厂家技术不行,应用石墨烯的电池相对快充,耐用,经用些。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64, 积分 2363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0 积分
石墨烯=XX梦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45, 积分 107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6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30, 积分 46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9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26, 积分 36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用了才知道!!!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56, 积分 160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0 积分
。。。。。减少铅酸污染,保护漓江生态环境。。。
石墨烯产业园1.jpg (176.7 KB, 下载次数: 0)
23:29 上传
主题帖子积分
论坛大刀手
等级14, 积分 1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 积分
石墨烯& && & 纳米& && &哈哈&&跟几百块的东西有关& &反正我不信& &信不信由你了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63, 积分 226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702 积分
重庆森林 发表于
打掰屁的,石墨硒什么时候发展到路边摊都可以做了
确实!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31, 积分 52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 积分
石墨烯的电池上市不久,容量大10%,48v20A约580元,我去年换的单人约跑60公里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44, 积分 9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 积分
真有石墨硒材料的电池,也不可能才提10%,买这个东西就是交智商税,桂林人一般喊这种人卯锅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17, 积分 17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8 积分
假的,还没那个技术,哪个厂家要是真能做出来,申请专利保护,保护期内大干特干就能出个亿万富翁。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37, 积分 70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 积分
天能的好,超威卖得多坏得更多,今天才去换了,4820的天能一组400,超威380,以旧换新,至于石墨烯,那个按 ...
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今天刚要换,超威最&#,贵的&#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25, 积分 33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3 积分
天能的好,超威卖得多坏得更多,今天才去换了,4820的天能一组400,超威380,以旧换新,至于石墨烯,那个按 ...
4820&&一组400 你还笑,贵了,360就行了。。。。。。。。。。。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59, 积分 175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7 积分
石墨烯应该还没有到投入使用阶段,刚从实验室出来很多工业没解决呢不可能随便就能换到,更不可能这个价格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29, 积分 414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2 积分
石墨烯怎么可能做得了电池&&本身就不能储电& &只是在电极中添加了石墨烯材料而已&&最近也是被华为拿出来当个噱头吹嘘了一番& &而且石墨烯这材料都是论克来计算单价& &现在被搞来做电单车电池&&忽悠大傻子么
主题帖子积分
等级27, 积分 37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5 积分
反正贵点我愿意买石墨烯的
桂林生活网()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石墨烯电池虽好 量产问题短期难解决
由于烯独特的物理性质,可以在石墨烯材料表面更快速的流动,并能更迅速地与离子结合,换言之就是能大幅度提高的充电速度。据美国纽约州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数据显示,使用石墨烯制造的电池,充放电速度是离子蓄电池的10倍。 石墨烯强度比顶级高出200倍,而且弹性高,拉伸幅度能够达到自身尺寸的20%,是目前自然界质量最轻薄、强度最高的材料。另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且具有致密的特点,连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都无法穿透。种种特点让这种材料可以被应用在许多领域,包括发光板、透明触摸、板等等。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 “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新产业革命。 石墨烯也不是样样都顶呱呱。业内人士公认,制造石墨烯的设备和技术是制约这种材料广泛普及市场的最大不利因素。因为前面咱们讲了,研究人员是采用了从石墨中将石墨烯剥离出来的方法,此后,各国的研究人员都在尝试用不同的工艺手段来制备石墨烯,但在质量、成本、生产率等方面各有优劣。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获得石墨烯材料的手段。所以这种材料的造价很高,而且短期内是无法进行量产的。 石墨烯可应用的领域广泛,物理性质特殊,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并非没有道理。造价高确实是对这种材料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但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科技发展迅速,这个难题也许用不着多久就能被解决。想想这种材料将来能为人的生活提供多少好处,研究起来也挺有动力的哈!
请把您的建议告诉我们
温馨提示:为了提升您的浏览体验,本网站不建议您用"IE"浏览器打开。如继续浏览请对您的浏览器进行升级!石墨烯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石墨烯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Graphene 氧化 石墨烯 纳米 颗粒 化学气相沉积 制备 材料 特性 强度 导电 半导体 二极管 能隙 带隙
本文作者:魏郎尔
前不久,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未来10至20年内会爆发一场技术革命,“我认为这个时代将来最大的颠覆,是石墨烯时代颠覆硅时代”,“现在芯片有极限宽度,硅的极限是七纳米,已经临近边界了,石墨是技术革命前沿”。这里提到的石墨烯,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真的能带来颠覆吗?
扫描电镜下的石墨烯,显示出其碳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结构。图片来源:Lawrence Berkley National Laboratory
石墨烯——一种只有一个原子厚的二维碳膜——的确是种令人惊讶的材料。虽然名字里带有石墨二字,:石墨烯导电性强、可弯折、机械强度好,看起来颇有未来神奇材料的风范。如果再把它的潜在用途开个清单——保护涂层,透明可弯折电子元件,超大容量电容器,等等——那简直是改变世界的发明。连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都授予了它呢!
但它诞生至今都十年了,我的透明手机在哪呢?
其实就在2012年,因石墨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和他的同事曾经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讨论石墨烯的未来,两年来的发展也基本证明了他们的预测。他认为作为一种材料,石墨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将来它也许能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在克服几个重大困难之前,这一场景还不会到来。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产业更新的巨大成本,石墨烯的好处可能不足以让它简单地取代现有的设备——它的真正前景,或许在于为它的独到特性量身定做的全新应用场合。
石墨烯到底是什么?
石墨烯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由单层原子构成的材料。碳原子之间相互连接成六角网格。铅笔里用的石墨就相当于无数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而碳纳米管就是石墨烯卷成了筒状。
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球烯之间的关系。图片来源:enago.com
由于碳原子之间化学键的特性,石墨烯很顽强:可以弯曲到很大角度而不断裂,还能抵抗很高的压力。而因为只有一层原子,电子的运动被限制在一个平面上,为它带来了全新的电学属性。石墨烯在可见光下透明,但不透气。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保护层和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
但是适合归适合,真的做出来还没那么快。
问题之一:制备方式。
许多项研究向我们展示了石墨烯的惊人特征,但有一个陷阱。这些美妙的特性对样品质量要求非常高。要想获得电学和机械性能都最佳的石墨烯样品,需要最费时费力费钱的手段:机械剥离法——用胶带粘到石墨上,手工把石墨烯剥下来。
别笑,2004年诺沃肖洛夫他们就是这么制备出石墨烯的。
诺沃肖洛夫团队捐赠给斯德哥尔摩的石墨、石墨烯和胶带。胶带上的签名“Andre Geim”就是和诺沃肖洛夫一同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图片来源:wikipedia
虽然所需的设备和技术含量看起来都很低,但问题是成功率更低,弄点儿样品做研究还可以,工业化生产?开玩笑。要论产业化,这手段毫无用途。哪怕你掌握了全世界的石墨矿,一天又能剥下来几片……
当然现在我们有了很多其他方法,能增加产量、降低成本——麻烦是这些办法的产品质量又掉下去了。我们有液相剥离法:把石墨或者类似的含碳材料放进表面张力超高的液体里,然后超声轰炸把石墨烯雪花炸下来。我们有化学气相沉积法:让含碳的气体在铜表面上冷凝,形成的石墨烯薄层再剥下来。我们还有直接生长法,在两层硅中间直接设法长出一层石墨烯来。还有化学氧化还原法,靠氧原子的插入把石墨片层分离,如此等等。方法有很多,也各自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真的能适合工业化大规模推广生产的技术。
这些办法为什么做不出高质量的石墨烯?举个例子。虽然一片石墨烯的中央部分是完美的六元环,但在边缘部分往往会被打乱,成为五元或七元环。这看起来没啥大不了的,但是化学气相沉积法产生的“一片”石墨烯并不真的是完整的、从一点上生长出来的一片。它其实是多个点同时生长产生的“多晶”,而没有办法能保证这多个点长出来的小片都能完整对齐。于是,这些畸形环不但分布在边缘,还存在于每“一片”这样做出来的石墨烯内部,成为结构弱点、容易断裂。更糟糕的是,石墨烯的这种断裂点不像多晶金属那样会自我愈合,而很可能要一直延伸下去。结果是整个石墨烯的强度要减半。材料是个麻烦的领域,想鱼与熊掌兼得不是不可能,但肯定没有那么快。
显微镜下的一块石墨烯,伪色标记。每一“色块”代表一片石墨烯“单晶”。图片来源:Cornell.edu
问题之二:电学性能。
石墨烯一个有前景的方向是显示设备——触屏,电子纸,等等。但是目前而言石墨烯和金属电极的接触点电阻很难对付。诺沃肖洛夫估计这个问题能在十年之内解决。
但是为啥我们不能干脆抛弃金属,全用石墨烯呢?这就是它在电子产品领域里最致命的问题。现代电子产品全部是建筑在半导体晶体管之上,而它有一个关键属性称为“带隙”:电子导电能带和非导电能带之间的区间。正因为有了这个区间,电流的流动才能有非对称性,电路才能有开和关两种状态——可是,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实在太好了,它没有这个带隙,只能开不能关。只有电线没有逻辑电路是毫无用途的。所以要想靠石墨烯创造未来电子产品,取代硅基的晶体管,我们必须人工植入一个带隙——但是简单植入又会使石墨烯丧失它的独特属性。目前针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的确不少:多层复合材料,添加其他元素,改变结构等等;但是诺沃肖洛夫等人认为这个问题要真正解决,还要至少十年。
问题之三:环境风险。
石墨烯产业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污染。石墨烯产业目前最成熟的产品之一可能是所谓“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它很便宜,虽不能用来做电池、可弯折触屏等高端领域,作为电子纸等用途倒是相当不错;可是这东西对人体很可能是有毒的。有毒不要紧,只要它老老实实呆在电子产品里,那就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前不久研究者刚发现它在地表水里非常稳定、极易扩散。虽然现在对它的环境影响下断言还为时太早,但这的确是个潜在问题。
所以,石墨烯的命运究竟如何?
鉴于过去几个月里学界并无新的突破性进展,近日它的这波突发性“火热”,恐怕本质上还是资本运行的炒作结果,应审慎对待。作为工业技术,石墨烯看起来还有许多未能克服的困难。诺沃肖洛夫指出,目前石墨烯的应用还是受限于材料生产,所以那些使用最低级最廉价石墨烯的产品(譬如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会最先面世,可能只需几年;但是那些依赖于高纯度石墨烯的产品可能还要数十年才能开发出来。对于它能否取代现有的产品线,诺沃肖洛夫依然心存疑虑。
另一方面,如果商业领域过度夸大其神奇之处,可能会导致石墨烯产业变成泡沫;一旦破裂,那么也许技术和工业的进展也无法拯救它。科学作者菲利普·巴尔曾经在《卫报》上撰文《不要期望石墨烯带来奇迹》,指出所有的材料都有其适用范围:钢坚硬而沉重,木头轻便但易腐,就算看似“万能”的塑料其实也是种种大相径庭的高分子各显神通。石墨烯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没有理由认为它能成为奇迹材料、改变整个世界。或者,用诺沃肖洛夫自己的话说:“石墨烯的真正潜能只有在全新的应用领域里才能充分展现:那些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一材料特性的产品,而不是用来替代现有产品里的其他材料。” 至于眼下的可打印、可折叠电子产品,可折叠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等新领域能否发挥它的潜能,就让我们平心静气拭目以待吧。(编辑:Calo)
K. S. Novoselov et al.(2012). A roadmap for graphene. Nature 490, 192–200 (11 October 2012) doi:10.1038/nature11458
Zhigong Song et al. (2013).Pseudo Hall–Petch Strength Reduction in Polycrystalline Graphene. Nano Lett., ), pp
doi: 10.1021/nl400542n
A Schinwald et al.(2012) Graphene-Based Nanoplatelets: A New Risk to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s a Consequence of Their Unusual Aerodynamic Properties. ACS Nano, 6 DOI: 10.1021/nn204229f
Lanphere Jacob D.et al.(2014) Stability and Transport of Graphene Oxide Nanoparticles i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doi:10.1089/ees..
Matthew Francis, The Graphene Age isn't (quite) here yet. Ars Tecnica, 17 October 2012
Philip Ball, Don't expect graphene to perform miracles. The Guardian, 28 December 2012
文章题图:telegraph.co.uk
果壳网相关小组
你可能感兴趣
物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话说你的扫描电镜图(第一张图)怎么是这种颜色,竟然能看到这么精细?是不是应该是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像STM拍出来的,比如这个 作者非常不专业。关于用胶带粘石墨烯那段,根本不是从石墨上粘下来那么简单,而是一小片薄石墨,两面粘胶带(还是专门用来处理样品表面的胶带,而不是最便宜的透明胶),揭开。新的表面再粘胶带,揭开。反反复复几百次,层数不断减半,才有可能得到单层。用力不好就完全破坏样品,成功率非常低。大老板Geim亲自上阵带着Novoselov撕了一年胶带,才得到单层的样品。
Andre Geim还得过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唯一一个既得过搞笑诺贝尔和真正诺贝尔奖的男人
DIY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越发觉得投资银行就是社会的寄生虫玩得一手好捧杀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75)
引用文章内容:扫描电镜下的石墨烯,显示出其碳原子组成的六边形结构话说你的扫描电镜图(第一张图)怎么是这种颜色,竟然能看到这么精细?是不是应该是原子力显微镜照片?
DIY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越发觉得投资银行就是社会的寄生虫玩得一手好捧杀
Andre Geim还得过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唯一一个既得过搞笑诺贝尔和真正诺贝尔奖的男人
物理学博士
引用 的话:话说你的扫描电镜图(第一张图)怎么是这种颜色,竟然能看到这么精细?是不是应该是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像STM拍出来的,比如这个 作者非常不专业。关于用胶带粘石墨烯那段,根本不是从石墨上粘下来那么简单,而是一小片薄石墨,两面粘胶带(还是专门用来处理样品表面的胶带,而不是最便宜的透明胶),揭开。新的表面再粘胶带,揭开。反反复复几百次,层数不断减半,才有可能得到单层。用力不好就完全破坏样品,成功率非常低。大老板Geim亲自上阵带着Novoselov撕了一年胶带,才得到单层的样品。
去年以来,协助发明人撰写了几件与石墨烯相关的发明专利,石墨烯来源就是化学氧化法,据说成本远比同重量黄金贵的多……
引用文章内容:环境风险。 石墨烯产业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污染。石墨烯产业目前最成熟的产品之一可能是所谓“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能说说这个污染到底是咋回事不。
我们大学老师就有一个研究这个,带我们课的那年刚从台湾回来,然后一年以后又去了麻省。。。
C/C复合材料也在尝试这个,哎感觉确实太难
看看英特尔的cpu到底往哪地方走~
还是先拿来做互联或者导热层比较实际。
引用 的话:话说你的扫描电镜图(第一张图)怎么是这种颜色,竟然能看到这么精细?是不是应该是原子力显微镜照片?afm没有这么高的分辨率。应该是高分辨的TEM,或者是球差。至于颜色,应该是后期上色的吧。
引用 的话:像STM拍出来的,比如这个 也可能是作者没想搞到很大一块,就从 石墨上撕下来一块梯田状阶梯状的那种“堆”,看看边缘,找找破碎的,就可能找到一两块小的。我自己动手的感觉是,特别适合实验室里老师教学生。虽然很土,也很像金庸这段“你知道什么是生死符吗?这片冰就是...”
化学气相沉积长石墨烯很靠谱的好不好,不要随便黑
华而不实,有高度没位移,中看不中用的玩意~胶带粘出一层原子,您还是找三体人传授技术去吧!
引用 的话:越发觉得投资银行就是社会的寄生虫玩得一手好捧杀完全同意,都应该送去收容教育。
引用 的话:像STM拍出来的,比如这个 层数不断减半???
金属材料学博士
引用 的话:afm没有这么高的分辨率。应该是高分辨的TEM,或者是球差。至于颜色,应该是后期上色的吧。这种图肯定不是TEM的图,STM比较靠谱。原理跟AFM几乎一样,但是精度更高。
程序员,科幻控,历史控
引用 的话:去年以来,协助发明人撰写了几件与石墨烯相关的发明专利,石墨烯来源就是化学氧化法,据说成本远比同重量黄金贵的多……不是有人用刻录机搞激光烧结嘛 我还看了youtube上的视频 做个电容挺好的
引用 的话:这种图肯定不是TEM的图,STM比较靠谱。原理跟AFM几乎一样,但是精度更高。还真是STM,没看图例默默去面壁...另外现在分辨率最高的应该是球差吧
在空气中不氧化?
要替代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制备问题,本身材料的问题(如禁带宽度为0)、以及伴随着硅芯片一系列芯片设计、生产、兼容的问题,不过确实是个很有吸引力的材料
&p&想到十三叔在武大说的,媒体工作者大都没有理工科背景,缺乏对科学最起码的了解和尊重,一想到这,果壳任重道远。
微电子专业的同学感觉要跨到材料学也挺费劲的
金属材料学博士
引用 的话:还真是STM,没看图例默默去面壁...另外现在分辨率最高的应该是球差吧不知道诶。STM不是都搞出“键”了吗。AP的分辨率一直都是原子级的,球差也是原子级,反正都看不到原子以下的东西。基本可以认为“原子级”是现在所有技术的极限了,这几个技术分辨率极限应该暂时没有太大差别才对。PS,上次听搞物理的同学讲,他们已经能控制量子井了,不知道是用什么手段观察的。
引用 的话:不知道诶。STM不是都搞出“键”了吗。AP的分辨率一直都是原子级的,球差也是原子级,反正都看不到原子以下的东西。基本可以认为“原子级”是现在所有技术的极限了,这几个技术分辨率极限应该暂时没有太大差别才...好有高科技范~~~
金属材料学博士
引用 的话:好有高科技范~~~咱这是叶公好龙,STM买不起针,AP太繁琐不想学,球差修正TEM太复杂了也不想学……也就是看看人家吹牛跟着起起哄罢了。
引用 的话:像STM拍出来的,比如这个 实际上这幅图是用TEAM,即相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这幅图来自作者赶快重新看清楚这篇文章,再改正扫描电镜的错误说法。
电子工程硕士
引用 的话:越发觉得投资银行就是社会的寄生虫玩得一手好捧杀反正人家弄到小钱钱了,这种就是要吹,不然哪来的钱,没钱搞个毛?美帝生物信息那里不是吹的上天了?哪个现在赚钱了?
N年前上化学课的时候看到这个东西 貌似叫巴克管
我也不知道- - 没想到那么多年后还没有实现应用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任需努力啊
引用文章内容:可是前不久研究者刚发现它在地表水里非常稳定、极易扩散。是不是打错字了非常稳定?
显示所有评论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16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墨稀龙头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