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学院围绕“如何提高就业质量”开展“大学习,大

学生管理工作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写在电信学院第十届学生工作研讨会之际电信学院2014级启航工程活动方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信学院2014级启航工程活动方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重庆电信学院,青岛海利尔集团
扫一扫访问
我们的手机版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
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电信学院
  重庆电信学院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部代码:14369)。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其中卫星湖校区地处重庆市永川区风景秀丽的卫星湖文化旅游区;龙水湖主校区位于重庆市双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有&西湖&美誉之称的龙水湖和国家5A级风景区&&大足石刻。学校校园可使用面积1300余亩,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数字化图书馆、标准化塑胶跑道田径场、标准化学生公寓、标准化学生食堂等一应俱全。学校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达3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34.1万册,电子图书90多万册。
  学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设有信息工程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与建筑学院、旅游与体育学院,开设有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电信商务、物流管理、金融与证券、电子商务、财务管理、艺术设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等21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学校依托重庆文理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办学,得到其科技、人才和智力上的大力支持,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互聘、干部互挂、管理互动。目前,学校组建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专职教师200余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60%。
  在校企合作上,2011年至今,学校与英特尔、IBM、NEC、日立、利库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华道数据、中软国际、美联国际物流、广达电脑有限公司、英业达集团、香港电讯盈科、台湾致伸科技、重庆西永微电园等9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与香港电讯盈科等知名企业合作实施定单式培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坚强后盾,学生可以与世界500强企业零距离接触并有很大机会进入其中工作。
  建校五年来,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两个专业已获得重庆市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立项;2015年,首批6个专业顺利通过重庆市新专业评估;2016年4月,学校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2011年来,共立项重庆市级及以上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社科项目20余项,其中重庆市级重点教改项目3项;在全国省市大学生技能竞赛、创业大赛、体育竞赛等取得优异成绩,学生获奖数量和质量取得较大突破,最近,学生在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的佳绩,在全国&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重庆市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连续两年在全国美育成果展中获一等奖十余项。同时,学校就业工作逐步提高,就业率在重庆市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就业质量逐步提升。学校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2015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台湾中天电视台等四十余家媒体聚焦学校发展;重庆市委副书记张国清,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时任重庆市副市长刘伟,副市长吴刚,原市级领导甘宇平、金烈、陈之惠、肖祖修、赵海渔、李兵、陈邦国、黄立沛等和相关部门领导均到校视察指导或调研,不仅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也扩大了学校在重庆市同类民办高校中的影响力。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学校秉承&精技立业,诚信立人&的校训,坚持&校企融通,精诚共进&的办学理念和&以企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思路,走&校企联合、教产结合、工学结合、知能融合&的办学道路,引企业进校园,融专业入行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平安和谐,全校师生力争早日把学校办成中国西部知名的、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学院。
Copyright &&海利尔集团电子信息学院2015年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计划汇报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子信息学院2015年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计划汇报
&&工作总结,工作计划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 聚焦IT精英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应用型电信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历经了多少春秋
它曾一遍遍地
让我们为之骄傲 为之感动
但我们始终坚持着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电信特色院系风采
九大专业前景广 校企合作育精英
一、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肇始于1978年开办的广东石油学校炼厂仪表自动化专业,1990年10月,在仪表自动化专业和机电专业基础上组建成立广东石油化工专科学校自动化系,2000年学校升本后,自动化系于2001年12月更名为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8个本科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1个专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名牌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6年先后与中兴通讯、中科曙光公司实行校企“产教深度融合”联合培养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有教工9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共3200余人。
二、学院特色
?追求一流的学科建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和特色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华南地区唯一的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以及粤西地区高校唯一的首批省级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省石化装备安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和罗克韦尔自动化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心。
?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与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中石化湛江东兴分公司,中国电信茂名分公司、中国移动茂名分公司,广东粤能电力茂名分公司,广州东芝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追求产教深度融合。我校是“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 “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等项目的重要合作单位,其中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与中兴通讯成功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网络工程专业与中科曙光联合培养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
与中兴通讯公司
共建产教融合
与中科曙光
共建大数据中心
三、专业介绍
学院共有8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
本科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
测控技术与仪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科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卓越班/本科)
1、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具有扎实的电气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素质、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可以从事现代工业电气与仪表自动化领域的系统运行、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与经营等相关的工作,毕业5年后,达到仪表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2、培养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培养,能够在电力系统、石油化工业领域掌握较宽厚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突出的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在电力系统和石油化工企业有较多实习实践机会。
3、就业前景:可从事电力系统及石化企业的电气系统、仪表自动化等领域的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成为电力系统或石油化工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本科)
1、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具有扎实的电气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素质、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可以从事电力系统或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电气系统运行、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与经营等相关的工作,毕业5年后,达到电气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2、培养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培养,能够在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领域掌握较宽厚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突出的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在电力系统和石油化工企业有较多实习实践机会。
3、就业前景:可从事电力系统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电气工程、供配电与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系统设计、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成为电力系统或工业自动化系统的高级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
1、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具有扎实的检测与控制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素质、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可以从事现代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装备的设计与开发、应用与维护、管理与经营等相关的工作,毕业5年后,达到测控系统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2、培养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培养,能够在石油化工及其他流程自动化领域掌握较宽厚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突出的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在仪器设备制造企业、石化企业有较多实习实践机会。
3、就业前景:可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机构或其他部门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智能仪器、自动化仪表、现代测控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自动化专业介绍
1、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具有扎实的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素质、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国际化视野,可以从事现代工业控制及仪表自动化领域的系统运行、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与经营等相关的工作,毕业5年后,达到控制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2、培养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培养,能够在石油化工及其他流程自动化领域掌握较宽厚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突出的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在电力系统、石化企业有较多实习实践机会。
3、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与施工、系统运行、科技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与中兴通讯合作办学/本科)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2、培养特色:具备工科学生应有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思想修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面向对象可视化开发工具,具有较强的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掌握本专业三个方向之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3、就业前景:可从事软件的开发和实现、嵌入式应用的开发和实现、人工智能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系统集成等工作。
网络工程专业介绍
(与中科曙光合作办学/本科)
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2、培养特色: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国际知名企业网络工程师认证课程体系学习,能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网络规划及实施、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网络工程实用技术,在网络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就业前景:可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维护、安全设计和网络工程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等工作。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特色:本专业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课程、突出实践"的原则,培养适应“互联网+”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
3、就业前景:本专业以软件及硬件相结合的交叉领域为培养重点,加强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开发、以及维护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本科)
1、培养目标:培养在电子信息行业一线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应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电子与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2、培养特色:主要学习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交换、检测技术,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应用和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3、就业前景:可在企业、科研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网络、电子工程的设计、研发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与中兴通讯合作办学/本科)
1、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宽厚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严格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基本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
2、培养特色:具有较强的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光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就业前景: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部门,从事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以及在教学单位、行政部门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专科)
1、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特色: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拖动基础、自控理论、计算机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等较宽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就业前景:可从事企、事业单位电气自动化、仪表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交通运输自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维护及运行等工作。
四、办学条件
校内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场地5000多平方米,建有广东省现代通信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自动化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并分别与世界五百强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中兴通讯公司、中科曙光公司、H3C通信技术公司、中国移动茂名分公司共建了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中心、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兴通讯创新基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科曙光大数据中心、现代通信与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H3C网络实验室、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实验室。
罗克韦尔实验室
嵌入式实验室
五、美好的就业前景
我院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近五年来,我院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均为100%。学院共有110名毕业生考上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166名毕业生考上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有376名毕业生被华为、中兴、百度等国内外著名的大企业录用,有245名毕业生考取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为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我院与中国石化集团茂名分公司、湛江东兴分公司、广东粤能电力茂名分公司、中兴通讯公司、中科曙光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茂名分公司等知名企业已建立了50多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
中兴通讯公司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上)
中海油惠州炼化公司创业就业基地(下)
优秀毕业生
叶展鑫,电信学院2018届优秀毕业生,现在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邢文,电信学院2017届毕业生,成功申请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新能源发展与电力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
蔡鹏翔,电信学院2016届毕业生,现在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工作
邹东兴,电信学院2016届毕业生,现在本田生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工作,年薪20万。
陈超宇,电信学院2014届毕业生,考取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崔文权,电信学院2013届毕业生,茂名六伏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六、教学与科研平台
教学平台与资源
学院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拥有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建有广东省现代通信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自动化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并分别与世界五百强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等16个中心(基地)。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兴通讯创新基地
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科曙光大数据中心
3、现代通信与电子技术实验室
4、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
6、电子技术创新创业基地
7、自动化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8、计算机与网路技术实验室
9、广东省云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
11、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
12、石油、化工自动化技术中心
1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4、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省茂名石化工业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近几年主要科研项目
学院获各类科研项目126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及市(厅)项目65项;累计科研项目经费6800万元,获“创新强校”经费支持项目累计600多万元,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经费800多万元,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多万元。
近几年主要科研奖项
七、教授风采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现有教职工90余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46人,其中教授21人。队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等多人次。
全国劳动模范
张清华,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广东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并兼任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高校石油化工过装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化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茂名市科协副主席、茂名市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茂名市政协委员、茂南区人大代表等职,是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模糊控制、智能控制、计算机仿真、故障诊断。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各类课题20多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三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茂名市科技一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20多篇被三大索引收录。已培养博士生2人、硕士生近20人。
曾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茂名市劳模等荣誉称号。
南粤优秀教师
彭志平,工学博士,计算机应用技术教授。现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并兼任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是石油化工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省级培养对象,受聘太原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三峡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硕士生导师。
主要致力于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云计算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纵向课题10多项,企业技术攻关项目3项。在《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20多篇被三大索引收录。
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茂名市优秀教师、茂名市劳模、茂名市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南粤优秀教师
李继凯,工学硕士,副教授。现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兼任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电工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曾获河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奖、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河南省“师德标兵”称号和河南师范大学教学一等奖、南粤优秀教师奖、2018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近几年主编、出版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承担等省级科研项目6项。
文成林,工学博士。主要从事信息融合和目标跟踪、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人工智能与优化决策系统等方向研究。已主持承担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点、1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参与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20余项国家或省部级项目,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被引用2000次。出版5部学术专著,发明专利26件,软件著作权42件。
先后曾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特聘教授,浙江省优秀博士后,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河南省“555”人才一层次,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创新人才工程培养计划等荣誉称号。
现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认知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的故障诊断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和《电子与信息学报》等编委,曾经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委员或分会主席。
宋执环,工学研究生,博士。领导课题组在数据驱动的工业过程故障诊断领域从事研究,形成了一套数据驱动的工业过程鲁棒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公认的创新研究成果。近年来,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国际著名期刊论文80多篇,1篇论文连续5个月列入所载期刊最受关注论文TOP10,4篇论文分别列入所载期刊5年内被引用最多的论文TOP20;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正面引用,共被引用4000多次,其中SCI被引用近2000次;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0多名、硕士研究生50多名。
侯忠生,工学教授。原北京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系主任、二级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计划”的‘领军人才,北京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第13、14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评审专家组成员,IEEE Senior Member、IFAC Technical Committee Adaptive and Learning Systems" (TC1.2.) 、IFAC Technical Committe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C7.4)的委员,《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系统科学与数学》编委。曾是《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客座编辑,现为《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的责任客座编委。
创立并完善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理论”,该理论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现代控制理论框架,是一种全新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是国内外数据驱动控制领域最早的研究学者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是迭代学习控制和交通控制研究领域国际上有影响的学者。已主持5项主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主要工程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胡绍林,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主要从事系统安全、过程监控、态势感知、数据融合、故障诊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研究方向,主持国家科研项目10多项、参与国家重大工程30多次、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教学成果奖25项、获得各级各类优秀论文奖22篇次。
先后荣获中国航天基金奖,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香港KCWONG教育基金会博士后基金奖,原国防科工委“建功成才 青年标兵”,瑞典政府国际高级访问学者基金奖获得者,入选总装备部“双百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被评为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优秀仿真科技工作者”,被表彰为总装备部十大“学习成才标兵”。
吴兰,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10多项、获得各级各类优秀论文奖13篇次,发明国家专利和著作15项,出版2部学术专著。
先后曾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学标兵 、河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郑州市科技创新骨干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工科)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周福娜,博士研究生。原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委会委员、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已被SCI / EI数据库收录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优秀论文奖5项。长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担任Neurocomputing、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先后获“挑战杯”河南省二等奖指导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竞赛一等奖、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竞赛一等奖、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
侯彦东,研究生,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与故障诊断专业委会委员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审稿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发明专利4项,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大学骨干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河南省教育技能大赛一等奖,济南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陈震,工学硕士,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控制技术领域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智能控制系统、自动测试技术方向。近5年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20余篇。曾先后主持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等多个科研项目,并作为项目负责人与多家企业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研究。
翟明岳,教授,博士。受聘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通信教研室;授业于《通信网理论基础》、《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等课程;兴趣专注于电力线通信系统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调制和解调等;论文散见于国内外著名或不著名的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集,截至目前(雅典奥运会)约有十余篇。近几年专注于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用户用电行为和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已经开发相关软件多套并在生产单位推广应用。
张磊,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副导师,硕士导师。IEEE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黑龙江省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智能场景分析相关技术研究。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语音和音频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个人成果: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表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顶级杂志和ICIP以及ICASSP等A类会议上,并出版著作1本;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并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承担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横向联合项目。
刘美,工学博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教授,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校级培养对象,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
先后主讲《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6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负责人。指导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分别获广东省二、三等奖。曾获得教学优胜一等奖和教案评比一等奖。近几年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和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各1项、主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多篇,参编《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教材2部。获得学校第一、二届教学成果奖共4项。
主要从事现代检测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广东省基金、省科技、市基金及茂名学院重点科研项目8项,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项;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软测量技术和工业优化控制等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在《传感技术学报》、《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国家知识产权局软件著作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公开3项。
先后获得茂名市优秀教师、学校首届“师德标兵”、巾帼创新育人先进个人、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室主任、评估工作先进个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陈政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授。1980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自动化系,1997年11月至1998年6月赴德国克劳斯塔尔技术大学进修和参加科研合作。1980年2月至2001年7月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任教,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辽宁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1994年评为副教授,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晋升为教授。
陈教授一直从事电气传动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及计算机控制应用方面的专业教学、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主讲的课程有《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原理》等。1998年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主持参加完成10余项省、部级和地方厂矿的科研攻关项目,并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发表论文20余篇。
陈金鹏,工学硕士,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授。先后主讲《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多门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发电厂电气部分》主要参与人,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负责人。指导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一项,指导省大学生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著有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2部。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控制与分析、工业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及研究工作。2008年,受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委派,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机械工程学院Power Engineering 实验室访学。2010年,主持完成科技部中国-斯洛文尼亚政府间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2014年主持完成省科技支撑项目一项,主要参与和参与省级科研项目4项。在《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仪器仪表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先后获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陈珂,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教授。1986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数学系,2003年获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学位。1996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深造,2010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自然计算研究室访问研究。
1999年晋升副教授,2014年晋升教授。先后承担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等课程。主要致力于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多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等课题。在《J. Comput. Theor. Nanosci.》、《四川大学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1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获得市科技进步奖3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版权2项。
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累计获得冠军1项、季军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软件作品大赛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据挖掘竞赛获得二等奖。
孙国玺,博士,教授 。中国自动化学会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实验室仪器仪表分会理事,广东省电子学会理事,茂名市电子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教学名师。主要从事石化装备的故障诊断、剩余寿命预测和健康管理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茂名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
方波,工学硕士,教授,主讲《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等多门课程。曾主持或参与《电路》等精品课程建设,参与完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省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主要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应用研究,13.6到华南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曾先后赴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短期学术交流访问。主持完成《光伏并网系统的应用研究》等省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主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一项,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获国家专利授权5项。曾先后获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八、学子风采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才辈出,学风浓厚。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一大批学生在专业学术、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娱体育等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斐然,多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广油个性发展奖学金、广油之星等奖项,获得各项奖励及荣誉称号的学生位列学校各院系前列。
刘飞、叶展鑫
温纪乔、周容芳、蒲永杰
晨光团队、李腾飞、陈鸿辉、陈学华
IEL团队、奋斗者团队、彭庆聪
九、学生活动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度挖掘学院专业特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学术活动、文娱体育、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造了IT科技创新文化节、电信青协义务维修等多个品牌活动项目
IT科技创新文化
科技创新作品
青协义务维修
颁奖典礼暨
2018届毕业晚会
十、学科竞赛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等各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十几项,拥有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我院高度重视学生课外学术竞赛,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省、全国的科技竞赛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大赛中斩获无数奖项:如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自信 致远 慎思 笃行
来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排版编辑:Peng
审核人:林老师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