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UGC社区,在创建引导分区初期如何引导用户产生内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8D%%25B8%%%25E6%E4%25BA%25BA%25E8%25AE%25A1%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万喵星人计划&/a&,十万喵星人计划在两个月内没有任何推广,完全靠朋友圈自传播,并且还遭遇了微信端屏蔽的前提下,收集用户上传作品近30 万幅,PV 达 400万。这也促使&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oshow.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涂手 - 脑洞大开的涂鸦社交&/a&的诞生,那么涂手是如何刺激 UGC 进行创作的呢?&br&&br&&b&CEO 苏贝壳之前在我们 MindStore 社区的 MindTalk 栏目中以《新内容时代,如何玩转 UGC 众创文化》为题,分享了他们运营 UGC 的经验:&/b&&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e96af5ebfc864fae6e6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e96af5ebfc864fae6e6_r.jpg&&&/figure&&p&现在互联网的内容发展呈现几个趋势:&/p&&p&&b&去中心化,趋大众化,及时化、碎片化。&/b&&/p&&br&&p&从文字、照片、视频和漫画、图像这些几个不同内容形式的逐步演化、发展,能够看到这种明显的趋势。&/p&&br&&p&以文字来说,我们以前看书本,现在我们看微博,甚至推特这种碎片化的语言。照片现在人人都能拿起智能手机,能够生产属于一个专业级别的照相作品。从视频来看,现在直播,以及之前的像快手、美拍这样的平台,让视频的制作变得简单。&/p&&br&&p&所以,制作内容的权利已经分发到了更大众、更广义的层面上。从这个过程当中, 传播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可能是中心式的传播,现在我们由于互联网的连接,让这个传播变成了一个网状的结构。这也是我们通过一个线上的涂鸦事件,叫“十万喵星人计划”,发现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94df057dcdd1df9ce084b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94df057dcdd1df9ce084b_r.jpg&&&/figure&&p&网络上有特别火的图片传播现象,比如百变小胖、杜甫很忙,以及最近的友谊的小船,大家都非常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这些图片内容的制作和再传播过程中。这些内容已经不仅仅是一张图片这么简单,它代表的是一个群体、集体的这种精神意识和精神状态。&/p&&br&&p&可能每个人参与的出发点不同,但他们全部都围绕一个核心,同时在讲一件事情,所以这个现象也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内容形态,我们观察到了这一点。但是我们现在可能发现互联网上没有能够整合和包容这些图形众创文化的平台,因此我们觉得涂手可以做这样一件事情。&/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97b17ee569f96e63ed70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97b17ee569f96e63ed70_r.jpg&&&/figure&这个内容形态最大的特点,大众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消费,在传播、促进的过程中,他们会再度创造新的内容,同时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大家形成了一种集体、群体的智慧,以及群体的众创文化。这也是我们理解众创文化的核心价值。&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307fcc0bb47abdefec58de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307fcc0bb47abdefec58de_r.jpg&&&/figure&&p&涂手一直在挖掘众创文化的魅力,以及想让这种文化传播的更加远。所以很多人会问我们,为什么涂手只做黑白的线条,而不去加入彩色呢?涂鸦不是很五色斑斓的吗?为什么要限制呢?&/p&&br&&p&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目的。因为有了限定的原环境,所以大家可以不用思考,而可以专注于创作。&/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8e31c6b62d850058bfb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8e31c6b62d850058bfb_r.jpg&&&/figure&&p&解释了以上的背景之后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作为一个创意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是如何激发 UGC 的创造力的。&/p&&br&&p&我们知道创造力的发生它一定是基于某种特定的环境或者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才能产生相应的内容。&/p&&br&&p&如果把一百个人丢到广场上,想让他们创造出一些好的内容,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任何的主题,或者说没有限定任何的形式的话,他们就会不知所措的。&/p&&br&&p&换言之,你可能把人请来了,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目的指引,或相应的工具限制,人们是不会围绕一个相应的点去创造出有意思的东西的。&/p&&br&&p&因此,涂手其实踩中了一个有意思的点,我们找到了声音和文字以及照片之外,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 — 涂鸦。&/p&&br&&p&但是,我们不把它定义成画画。&/p&&br&&p&我们想让这种图形语言成为一种表达的工具和方式。&/p&&br&&p&经过这样的定义,以及只用黑白颜色线条作画的限制条件,这样反而能让这涂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现在,用户在涂手上传了接近有 200 万幅原创作品,每个人的风格不尽相同。&/p&&br&&p&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涂手只用黑白颜色作画?&/p&&br&&p&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目的,因为有了限定的原环境,所以大家可以不用思考,直接采用这种方式创作,而且创作出来的东西大家都能非常融洽地结合到一起。&/p&&br&&p&只用黑白这样一种形式也是参考像豆瓣、知乎,像我们以前看过的报纸、杂志,他们的文字其实都是统一的格式和编排的字体,以及它的字全都是黑色的,所以我们想突出这种语言表达交流感,所以才统一选用黑色。&/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296c6fc4cf02bb31e54c5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296c6fc4cf02bb31e54c5_r.jpg&&&/figure&&p&接下来我分享这“激发 UGC 创作力”的第二点,测试。&/p&&br&&p&在我们发起一个活动,或者是制作一个策划事件之前,内部的运营人员一定要经过大量的测试去验证这个策划的可行性,如果你连自己参与的积极性或者自己参与产出的内容都不好玩的话,那这个策划一定是失败的。&/p&&br&&p&所以我们的涂手的运营人员在发起话题之前,都会经过比较缜密的探讨还有测试,有时候小小的区别可以造成很大的不同,所以测试这个环节非常重要。&/p&&br&&p&在策划完了之后,我们需要一批人来启动这个策划,那所以目标人群的属性和特征就非常的重要了,就可以类比知乎之前最开始找互联网顶尖的大咖来封闭测试一样。&/p&&p&涂手最开始是找身边的设计师,或者美术专业的朋友进来一起来玩,渐渐的他们将内容带入社区之后形成自传播的效应,带来更多的他的身边的创造型的用户。&/p&&br&&p&但是一场成功的活动,仅仅是拉人还是不够的,拉人之后大家要在你的平台上留下来,并且要在这里进行创作行为,所以这个巢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会把我们的巢穴就是涂手 APP 这个平台做得尽可能的符合设计师和美术专业爱好者的审美需求,因此我们会做到非常极致的一个设计风格,也就是纯黑白。&/p&&br&&p&大家看到这种强烈的视觉风格以后,一般都会先是震惊一番,然后会慢慢地试图去了解这个社区里究竟是一批什么样的人在使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f98db506abd55df62fd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f98db506abd55df62fd_r.jpg&&&/figure&&p&刚才我们讲到三个点,一个是限定的语言环境,第二点是不停地测试,第三点是启动氛围和人群的定位。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内容的挖掘、整理和二次传播。&/p&&br&&p&因为之前我们已经拉来了精准的用户,然后让他们创造非常有意思的内容。那接下来更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把这些内容整理、包装,并且传播出去。&/p&&br&&p&用户上传上来的大量内容,其实是碎片化的,需要运营团队进行精细的梳理和编辑,并且把相同类别的内容整理成相应的更完整的内容包,然后把这个内容包再进行二次的分发,比如发到像微博、微信公众号,或者是 QQ 空间以及知乎上面去进行传播,这样可以吸引来更多的二次传播的用户来参与到你的内容中来。&/p&&br&&p&所以基于以上分享的四个关键的要点,我们涂手做了很多的活动。&/p&&br&&p&首先介绍一下涂手比较核心的功能玩法,叫“话题接图”,那涂手会在不定期地发放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脑洞话题,让用户根据这个固定的底图模板去进行第二次的创作,产生他属于自己的内容。所以这样一张图其实是官方和用户共同参与创造的一个内容。&/p&&br&&p&我发出这个“慈母刺字”的话题是想告诉大家,其实好玩的创意并不一定需要用户很高的参与门槛,在这样一个话题下,用户只需要写上几个字就能产生非常魔性的内容。所以很多时候运营的这个内容是可以分档次、分等级的,根据不同的用户门槛。&/p&&br&&p&为了让内容更方便去扩散,还有就是引起其他小伙伴的共鸣,那我们会去寻找不同的品牌方来进行合作,比如最近的滴滴快车,以及 Mono 这样的文化内容平台等合作方。&/p&&br&&p&我们会与他们合作文化品牌的 VI 形象话题,让内容的需求触达更多的平台,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媒体也能帮助我们宣传这些有意思的内容,同时他们也十分需要我们这些拥有无穷创造力的用户。因此这样一个双赢的机会能让一个好玩的内容传播得更加的广泛。&/p&&br&&p&这个案例应该是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十万喵星人计划”,这个其实是在涂手APP 诞生之前就已经在朋友圈十分火的一个项目。那我们其实是用灵感众筹这样一个创意去发起的这个 case。在短短两个月它就收集到的大概 20 多万幅喵星人作品,传播量达到 400 万次,所以这个也同时让我们非常震惊,原来猫这个主题,还有画画这个东西结合到一起可以产生这么巨大的能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dc40b2d90b3d347dcd13e7bddef5827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dc40b2d90b3d347dcd13e7bddef5827_r.jpg&&&/figure&&p&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回看一下刚才提到的激发创造力的四个点,一个是限定的原环境,二是测试,三是启动范围和人群,四是内容的挖掘和二次整理传播。&/p&&br&&p&那首先限定的原环境来说,我们用猫和涂鸦这种方式限定了创作的条件。再来测试的话,我们传出去的网页其实经过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连夜测试才最后发出去,流程已经非常的顺利了。因为我是学建筑设计出身,所以身边的朋友基本都是设计师、艺术家或者之类的,所以一旦这个东西传出去之后,我的朋友们还有亲友们其实都是帮我传递这个东西。&/p&&br&&p&刚才语音里提到了三个要点,那第四个要点,内容的挖掘整理和二次传播。这个项目收集到 40 万只喵星人,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一次性的通过互联网上图文的形式来进行展示,因此我们想到了办一个线下展览。&/p&&br&&p&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聚集了平台上的用户,我们进行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出版书籍的计划,叫“打开你的脑洞”,我们将用户的不同作品整理、分类,使他们成为像填色书,或者脑洞接图,所以这也成为的涂手非常有特色的一个部分。&/p&&br&&p&我们请到了来自中央美院的艺术总监合伙人张欣(音),他为我们筹办了一个“十万喵星人计划”大型线下展览。去年今年,我们举办了 2 次。&/p&&br&&p&这个展览由于有线上的大量的传播作为铺垫,所以在展览现场的人气非常高,几乎没有进行其他多余的宣传,两次展览都超过了万人的规模。&/p&&br&&p&指甲计划这个项目是跟一个知名的艺术家叶甫纳进行的合作。&/p&&br&&p&她把指甲作为身体上最小的展示空间,这个时候涂手其实根据他的需求,特别的引入了彩色,开了一个小的程序,来帮助这个艺术展示的实现。这个项目中色彩就成为一个主要的表现的内容了,因为它的框架已经限定了,就是这个长方形的指甲空间,因此这个项目也是我们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艺术项目,打破了涂手只有黑白两色的调调吧。&/p&&br&&p&去年年底,我们聚集平台上的用户,进行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出版计划,叫“打开你的脑洞”。我们将用户的不同作品整理、分类,使它们成为像填色书、脑洞接图,或者是创作形象这样的形式,然后整理成一本书。&/p&&br&&p&这本书出来之后,给了用户非常大的成就感,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去出版一本书非常难,流程长,耗时长。&/p&&br&&p&但是聚集大众的力量,一起做书,相对就变得容易。这过程当中,我们团队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在碎片内容的整合上。比如说将大家的作品连成一节长长的火车,这样的过程让大家具有集体创作的荣誉感。&/p&&br&&p&今年年初候,我们发起了一个“溜画行动”,也就是把大概有 50 多个用户的作品全部印在了行李箱上,把它当做一个旅行的画布,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溜了一个整圈,然后制作了视频进行传播,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强烈的认同感,并且都非常喜欢这些最后产出的这些物品。&/p&&br&&p&接下来分享涂手在制造众创文化的三把刷子。我们是这样定义这三者的关系的,首先众创社群是涂手的核心价值和发展的基础。&/p&&br&&p&基于这个社群的基础之上我们希望能够用快速的方式输出我们的众创文化,不管是通过展览还是线下的产品,还是通过一些网上的图文以及视频资料,我们希望将这些众创的理念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接受这样一种文化的创作形式。&/p&&br&&p&在随着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以及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大的状态之下,我们希望能够孵化出属于涂手的众创文化品牌,我们将非常多的图形内容进行整合、梳理,积极精细化的再开发,然后形成一个结合了互联网创意内容和实体产品的众创品牌。&/p&&br&&p&随着涂手发展,刚才说到社群是涂手的价值基础以及所有内容的生产来源,因此社群的体量以及它的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是我们十分注重的指标。&/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bce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bce_r.jpg&&&/figure&&p&那什么觉得涂手这个事情可以做到非常大呢?因为我们觉得图形是世界性的语言,不管不同的国家,或者低于或者年龄,他们都可以通过涂鸦画画这样简单的方式进行各自的沟通和交流。另外随着涂手发展,我们的客户端也在多平台上线,以前只有手机端,目前我们还开发了 Win 10 的版本,让更多的专业用户参与进来。&/p&&br&&p&其实通过奖励机制、运营手段并不一定能让用户长久的留下来,这时候就需要靠用户关系。我们观察到涂手上大量用户,会互相创作彼此的形象,甚至在一些场合下为自己的朋友画生日贺图,以及画一些群体性的合照,这是让我们非常惊讶的事情。&/p&&p&人的记忆力,图像记忆力竟然可以强到这个地步。&/p&&br&&p&基于这样一种深度的互动创作的关系,涂手的用户在平台上能够结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他们脑洞大,有爱,对人真诚。这是涂手的核心社区基调。也因为这样一种包容,有爱的群体的感觉,用户才会持续的留在平台上。从去年开始到目前,有一大半的用户是在涂手上创作了至少一年的时间。&/p&&br&&p&我们的出书计划,主要思路是分为三个模块:线上、线下以及拓展。&/p&&br&&p&我始终认为文化这样一件事情不是简单的一个产品或者是一种内容输出形态就能够完全解决掉的,我们一定要通过多维度的内容露出,还有不同的形式的刺激来让用户感知到这种文化的存在。&/p&&br&&p&因此线上我们主要以创作活动或者征集比赛这样的形式来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在线下我们主要制造年轻人喜欢的文化场所,或者线下活动,来把这种内容进行大范围的输出,让不知道涂手平台这些观众进行深入的交流。&/p&&br&&p&在拓展内容上我们会选择平台上非常有开发潜力的表情动漫形象来进行授权和输出,比如大家看到最大的这两只汪啊和虎虎,这是在涂手平台上一点一点的打磨出来的两只非常萌,非常可爱的狗和老虎的形象。&/p&&br&&p&它在微信平台的表情上,月度排名曾经达到了第 8 名的成绩。这些表情形象全都是涂手用户在平台上逐渐掌握了创作的技巧之后进行自己的一个打磨和包装,上传到了微信的表情商店,得到的更多的曝光。同时涂手会跟这些优质的形象进行签约,帮助他们来进行更多的商业拓展。&/p&&br&&p&因此涂手在源源不断的大众灵感创意以及优质的产品生产商之间搭建了一座非常有价值的桥梁。大家知道作为一个公司如果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它一定是要盈利的,那在这个点上面我们希望在输出了这么多的众创文化,聚集了这么多高质量的创作用户之后,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把内容进行变现。&/p&&br&&p&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整个生活消费产业在进行一个文化升级,中国目前不缺乏优质的生产商,缺乏的是一个优质的品牌包装和相应的文化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帮助普通的创造者,能够基于涂手这样一个创作平台和品牌,将他的碎片创造力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喜欢,甚至消费,让他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p&&br&&p&因此涂手在源源不断的大众灵感创意以及优质的产品生产商之间搭建了一座非常有价值的桥梁。&/p&&br&&p&我们基于这个理念尝试与不同的优质企业进行深度的定制合作,基本上他们的生产工艺都能够达到一件起定的这样一个特点,因此也能非常快速的输出这些,标准化地输出这些涂鸦。&/p&&br&&p&同时我们希望在这些合作之上是基于跟用户分享这个收益的前提之下,因此在未来我们的社区肯定会加入积分功能,用户在平台上随便创作一张作品,很有可能可以一件生成一个他希望得到的创作产品。&/p&&br&&p&涂手聚集了这样一个有创意的社群,产生了相应的众创文化,在文化中我们能孵化出有意思的生活品牌,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大众层面,在大众层面再进行涂手社群的一个扩充。因此这样一个整个的循环就是涂手打造的 UGC 众创内容大生态。&/p&&br&&p&最后我想分享一个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现在互联网上大多数的产品都在刺激公众的最基础的一些人性的弱点需求。&/p&&br&&p&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走向更新的时代,产生自己的文化沉淀内容,我们一定要调动起每一个人的创作积极性,我认为并不是只有 PGC 文化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真正的力量来自于互联网将每个大众连接到一起,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我们如何激发出来才是我们互联网人和产品人需要下工夫的地方,而不是去无止境无休止地满足他们最底层的一些需求。我认为这样的流量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对中国的文化生态没有任何好处。&/p&&br&&p&因此涂手希望做这样一件事情,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具有创造力,让你们都能够意识到来到这个星球上自己是可以创造和留下一些东西的。&/p&&br&&p&欢迎关注我的专栏:&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mindstore&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zhuanlan.zhihu.com/mind&/span&&span class=&invisible&&stor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发现更多大咖线上活动报道和访谈文章。&/p&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十万喵星人计划在两个月内没有任何推广,完全靠朋友圈自传播,并且还遭遇了微信端屏蔽的前提下,收集用户上传作品近30 万幅,PV 达 400万。这也促使的诞生,那么涂手是如何刺激 UGC 进行创…
&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141a1ebc895d2fc6af64a4& href=&//www.zhihu.com/people/141a1ebc895d2fc6af64a4& data-hovercard=&p$b$141a1ebc895d2fc6af64a4&&@星汉&/a&的回答很好,我也来贴一篇自己认为写的还不错的。原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huxiu.com/article/5529/1.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huxiu.com/article/5529/&/span&&span class=&invisible&&1.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内容社区要解决两件事:内容生产和发挥内容沉淀价值。&b&首先,让我们先看看内容的生产。 &/b&&br&&strong&第一个问题:&strong&谁在产生内&/strong&容?&/strong&&br&他们有多不普通?有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叫“二八原则”,但在内容社区里,2:8的比例实在是太……太大了!&br&我们把能发布内容的用户称作种子用户,我就职网站的某内容产品种子用户数和登录用户数的比例约为&strong&1:1&/strong&&strong&60&/strong&。其它网站呢?让我们看看蚂蜂窝和豆瓣。两个网站帖子ID都是按时间递增,所以可以根据不同日期间帖子ID的差值统计一个月的内容条数。如下:&br&&strong&蚂蜂窝&/strong&&br&根据8.28的帖子与9.28的帖子ID差值,可以算出蚂蜂窝上9月发帖量至多&strong&30385&/strong&。假设所有内容都是不同用户发布,作为活跃用户数达&strong&300万&/strong&的网站,蚂蜂窝上的种子用户最高比例为&strong&1:1&/strong&&strong&00&/strong&&br&&br&&strong&豆瓣&/strong&&br&同样的统计方法,豆瓣9.28到8.28号 的一个月间共有&strong&35385&/strong&篇长评(包含书影音),作为月独立访问用户数达&strong&1亿&/strong&的网站,书影音用户访问量占到42.3%(来自Alexa),所以豆瓣书影音的种子用户最高占比为……&strong&1:1195&/strong&。文艺青年其实不多嘛!&br&以上都是假设所有内容是不同用户发布下的比例,考虑到在种子用户群体中,少数活跃种子用户可能产生大部分的内容,所以写内容的人在总群体的比例会更低。&br&写到这,总结一条简单的道理:&strong&写内容的功能不是设计给每个人的。&/strong&相反,很少有人会用到。这个道理经常被忽略,当团队需要提高内容量时,产品同学们很容易的提出:“写的体验不够好”,“写的成本太高”,“写的引导不够,button不够突出”等改进意见,我认为这些都是站在让普通人来写内容的角度提出的“合理”建议(因为大多时候,产品经理自己就是个不会发内容的普通人),但这样的改进往往鲜有成效。这时PM们应该反问自己“我们是那百里挑一的人吗?我们了解他们吗?”&br&&strong&第二个问题:如何让种子用户到你的社区产生内容?&/strong&&br&呃……如果查克拉够用,产品经理们恨不得带着笔记本影分身到每个种子用户面前:“快把你脑子里那些精致的内容都写下来吧!”不过不是每个PM都九尾加身,还是让我们好好想想:为什么他们会写内容?&br&&strong&一, 内驱力&/strong&&br&有沉淀价值的内容,一定是有生产成本的,那么,用户为社区贡献内容的内心驱动力是什么?内驱力源自用户心理,并非产品赋予的,但社区的产品设计可以激发并不断强化它。一些常见能产生内驱力的用户心理如下:&br&&b&1,价值观认可&/b&&br&用户认同网站做的事,认可网站的价值观,文化和态度,认为和自己的理念彼此契合。&br&产品价值观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句空话,但对于重视想法态度,行动力强的种子用户而言,却可能是很大的激励。宣扬价值观和态度的设计在内容社区中屡见不鲜。如:百度百科首页——“让人类平等地认知世界”下厨房首页——“既然生活,就要有滋有味”&br&设计tips:传扬社区的态度&br&&b& 2,社会认同&/b&&br&寻求社会认同是一些观点型内容为主的社区中用户创作的典型驱动力。一次,跟一位写影评的用户交流中,他说他对《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评价里高于第二部。他认为蝙蝠侠归类于漫画电影,既然是漫画电影动作必不可少,这一点,他认为三比二好。他以自己的阅片量和理解,对电影进行归类梳理,自成体系。他写影评很多时候是因为某片被低估或被过度热捧,他会仗义执言,慷慨陈词。&br&有人地方就有江湖,有观点的地方就会有碰撞。有想法的“异类”有时耐不住寂寞,如果有合适的舞台,有专业的观众,他们就可能拿起自己的笔枪。&br&设计tips:内容本身有客观的评价体系,让优质内容成为显性内容;营造权威、专业的氛围&br&&b&3,自我表现&/b&&br&自我表现是经验型内容(如攻略,游记,问答等)为主的社区中用户创作的典型驱动力。这些社区的很多用户大多时候在做两件事:跟人炫耀;调整和提升自己,然后准备跟人炫耀。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优越感就是提升社区的内容发布量。&br&设计tips:彰显“自我”,让用户体现个性化;等级,称号,粉丝数等对人的,可炫耀的评价体系;树立标杆用户;重视成员间互动&br&&b&4,互惠原理&/b&&br&互惠原理指出当人接收赠与的利益时,人内心认定有义务给予反馈。互惠原理带来的亏欠感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自发而巨大的。详细描述可参见《影响力》第二章。在经验传承为主的内容社区里,如知道,旅游攻略类,互惠原理带来的亏欠感也是用户产生内容的典型驱动力。 &br&5,厄……有一部分不吐不快的心理,我只能概括为&b&倾诉欲&/b&&br&有一种表达欲望是难以抑制的,这种情况看完烂片时有,被美景震撼时有。如果你产品的目标用户经常有这样的场景,那应该说很幸运。 &br&内驱力是多元的,往往多条心理因素使然,在社区设计中可以根据内容需求不同围绕其中某些点进行强化。了解社区种子用户追求的什么并围绕着用户内驱力进行功能设计很重要。引用《筑巢引凤》里描述高黏性社区的一句话:一半是设计,一半是心理 。 &br&&br&补充一下。。和糗事百科的王总交流了下,王总的观点更准确一些。以下是王总的观点:&br&UGC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亚文化氛围的,比如MOP、糗事百科、我的前任是个极品,用户通过浏览既有的内容了解产品的亚文化,然后给予互惠心理回馈自己的内容;另一类没有文化框定,在这些产品中互惠心理不再重要,获利和自我实现是主要的回馈心理。其中获利又包括虚拟的认同感,积分,等级等;也包括实物的奖励,潜在的工作机会等。&br&&br&对社区和移动产品有兴趣的,请加微博交流,多谢。
的回答很好,我也来贴一篇自己认为写的还不错的。原文: 内容社区要解决两件事:内容生产和发挥内容沉淀价值。首先,让我们先看看内容的生产。
第一个问题:谁在产生内容? 他们有多不普通?有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叫“二八原则…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efea125a3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efea125a3a_r.jpg&&&/figure&&blockquote&&p&&strong&写在前面的话&/strong&&strong&:&/strong&当产品用户还只有几万的时候,市场推广所带来的自然流量足以带动产品的健康发展;但是当用户达到100万,甚至更多的时候,如何维持产品中的用户生态健康发展?如何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出现?如何刺激用户保持活跃度?我们需要完善的用户激励体系为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用户激励体系怎么搭建?哪些手段对我的产品用户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不同的激励手段如何取舍搭配?希望这篇文章能解答你所有的疑问。&/p&&/blockquote&&br&&p&&strong&从这篇文章中你可以收获什么?&/strong&&/p&&br&&p&我在三年前曾经写过一文&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operations/& class=&internal&&《如何做好用户运营》&/a&,笼统介绍过如何做好用户运营的方法论。当初撰文限于篇幅,没有对用户激励体系的搭建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加入创新工场之后,才发现很多团队常常问起关于如何设计用户激励体系的问题,上来就是问我等级积分怎么做?要不要做勋章?积分可以转让吗?要不要做自己的认证体系?等等。我曾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在线教育网站要如何设计用户激励系统,这里我增加了更多的案例拆解和说明,便有了此文分享给各位,期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些思路。&/p&&br&&p&如果你有如下疑问,希望阅读本篇内容能带给你一些解决思路。&/p&&p&&strong&?&/strong&如何维持产品中的用户生态健康发展?
&/p&&p&&strong&?&/strong&用户激励体系怎么搭建?&/p&&p&&strong&?&/strong&不同的激励手段如何取舍搭配?&/p&&br&&p&&strong&用户激励四步曲 没你想得那么难&/strong&&br&&/p&&br&&p&为了让用户能够按照产品“期望”的方式贡献自己的能力,诸如贡献活跃度,贡献内容,贡献评论转发,贡献交易额……我们需要组建一整套用户激励体系,刺激用户“循规蹈矩”。其中等级积分只是众多用户激励手段中的一种,对于不同的产品形态,这种激励手段并不见得有效。我们需要根据产品形态、定位的不同,解决用户需求的差异所带来的用户群体的差异,真正的用户激励落地手段上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其实用户激励体系的搭建有章可循,我总结了四步走来切入,姑且称之为“用户激励四步曲”。&/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73f7fd66de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73f7fd66ded_r.jpg&&&/figure&&br&&p&&strong&&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c29f085ad989f8cfc22fb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c29f085ad989f8cfc22fb_r.jpg&&&/figure&第一步:明确用户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strong&&/p&&br&&p&产品激励体系的搭建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表面上的目标,就是要激励用户行为,第二是其根本目标,就是维护产品的健康形态,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出现用户集体性撤离的现象;所以第一步要解决的就是明确产品想要维持健康发展,需要用户扮演什么样的角色。&/p&&br&&p&比如内容社区中,你不仅需要用户成为内容贡献者,根据2/8原则,你更需要鼓励绝大部分的用户成为内容消费者;比如游戏产品中,你不仅要鼓励部分用户成为付费用户,你还要引导剩下的大量的免费用户在游戏中持续当“路人”让付费用户虐或者体现付费用户的优越感。&/p&&br&&p&这一步其实也是产品用户分类画像的过程,需要明确在健康的产品生态中,需要几类用户构成,他们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产品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明确了不同的用户角色,那么你在构建用户激励体系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p&&br&&p&&strong&第二步:用户哪些行为应该被激励?&/strong&&/p&&br&&p&我们通过第一步描绘了用户画像,接下来我们需要基于产品核心价值出发,分析用户哪些行为是对产品有价值的,是应该被激励的;哪些用户行为是对产品有害的,应该被制止或者惩罚的。很多产品认为激励体系就是用来激励的,其实你明确了激励体系是为了维持产品健康生态,就会理解激励体系是需要赏罚分明的。&/p&&br&&p&比如在微博上,登录、互动行为、关注关系,这些都是基于微博这个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决定的一个健康的社区环境下应该被激励的用户行为,而造谣、诽谤、攻击他人,甚至不登录都是对产品形成伤害,甚至在微博的产品形态中,如果造谣行为无法得到很好的遏制和清理,是会影响到产品的生死存亡的,那么这类用户行为不仅不鼓励,还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所以微博上有禁言、封号、信用扣分等手段,对伤害产品生态的行为进行惩罚;只有明确的奖罚措施,才能做到防止劣币驱逐良币。&/p&&br&&p&&strong&第三步:什么激励方式可以刺激用户产生我们希望的行为?&/strong&&/p&&br&&p&这一步才会涉及到我们常规的勋章、积分、等级、物质奖励、用户行为约束等。在建设具体的激励方式时,我们可以参考人性来进行设计:哪些是帮助用户炫耀来满足其虚荣心的?哪些是帮助用户降低使用成本来满足其懒惰的特性的?在这一步骤中,我们会发现可用的手段很多,包括利用人性的窥探隐私、色欲、贪婪、懒惰、虚荣、傲慢等;我引用了下方图片《利用人性的营销策略》(原出处未考证),该图从人性的角度做了基本的功能分类来对应相应的人性弱点,激励的满足手段也是相同的。&/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c29f085ad989f8cfc22fb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c29f085ad989f8cfc22fb_r.jpg&&&/figure&&br&&p&我们归类一下,让实际落地的时候更有章法,产品激励手段最常见的就三种:&/p&&br&&blockquote&&p&1.精神层面的满足;&br&&/p&&p&2.物质层面的满足;&/p&&p&3.产品功能层面的分级满足。&/p&&/blockquote&&br&&p&前面两种非常好理解,比如对用户虚荣心、傲慢方面的满足就是精神层面的,很多产品在这方面的设计也非常成熟,包括积分、等级、勋章、认证等,都是满足用户炫耀的目的,是虚拟成就的表现方式;比如有奖活动、会员积分兑换、免费试用等都是物质层面的,给用户来点实打实的优惠,这是从传统行业就延续至今的一种用户(客户)激励方式;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反倒是第三种,产品功能层面的分级满足,比较少的产品运营人员会意识到这个层面的手段,或者说不知不觉也在用,但是没有意识到或者归纳到整个用户激励体系中来规划。&/p&&br&&p&举个例子,贴吧要求吧内等级达到7级就可以使用多个贴吧一键签到的功能,这部分就是通过产品设计上的分级体验,来刺激用户产生我们希望的行为(让用户保持日活和UGC内容贡献);再举一个常见的通过惩罚来保障激励体系的做法:社区产品防止用户注册马甲上来造谣、骂街,或者防止垃圾账号注册影响整体的社区环境,就会限定等级低的用户只能浏览不能发言,或者不能和其他用户互动等,这种看似是限制的手段,实则对真实用户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且有的时候刀子往往比玫瑰花更管用。&br&&br&&/p&&p&&strong&第四步: 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制定合理的激励规则&/strong&&/p&&br&&p&这个结论的得出完全来自于前面三步的分析,结合用户想要的和产品想要的,再匹配产品能给的,再根据健康的产品形态所需要的用户行为模型比例构成,来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不同的激励方式会达成不同的效果,比如勋章这类一次性的奖章激励就不适合持续性的激励,而积分和等级就比较适合;而积分和等级一般需要配套使用,等级不可消费,积分可消费,以提高激励的价值,提高激励效果。&/p&&br&&p&大家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QQ的激励体系,是一套非常完善的组合拳,其激励应用场景广泛(如多账号通用各类钻的不同特权)、各种激励手段相互辅助(如会员等级加速)、精神物质产品功能层面的多方位激励手段结合(排名靠前、下载带宽提高、理财免佣等)等等,尤其是作为熟人社交产品,QQ在产品功能分级激励的实现上可谓登峰造极:比如和等级升级挂钩的自定义头像、魔法表情、提高好友上限、建群限制等等,在刚需的产品需求上叠加产品功能分级,一边激励用户,一边商业化。&/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78e923ed494ed95e289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78e923ed494ed95e2897_r.jpg&&&/figure&&br&&br&&p&&strong&用户激励才不是一个部门的事&/strong&&/p&&br&&p&除了以上提到的激励方式,还有很多用户感知不到的隐形激励,需要产品,运营,市场,商务等多个部门合作沟通去实现。举两个实际的例子:&/p&&br&&p&例如微信。微信作为一个强需求产品,和打电话发信息一样看上去“不需要用户激励”。为了让用户用得更爽,微信跟某些地方运营商合作推出流量包,让用户使用运营商套餐的时候可以免微信流量,这就需要商务部门和运营部门共同完成,通过这个方法,就可以保持微信DAU(日活用户量)在月底不会因为流量不足而下降。&/p&&br&&p&再比如微博,作为一个社交性的媒体平台,常规用户的诉求还是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认证、等级、勋章、让红包飞等等都是用户能够感知到的激励方式。但引导用户发布信息最重要的激励方式,是让信息能够高效顺畅地到达信息获取方,能把对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对的人的feed流里面,这是最难的,但是这却恰恰是用户在微博这个产品形态上的根本需求。因此,这就需要运营部门和产品部门、数据分析部门、技术部门等共同努力解决。&/p&&br&&p&归根结底,用户激励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不仅仅是产品的工作,也不仅仅是某个运营的工作,而是整个团队在整个产品生态的定位、发展、优化、矫正、回归等每一个环节,在每一次的版本优化、功能设计、活动策划中,都能始终不忘初心,明确产品要解决什么用户需求。在构建一个正向的用户激励体系之前,我们不妨想清楚,在健康的产品形态中,用户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p&&br&&p&————————————————————————————————————&/p&&p&欢迎关注创新工场的微信公众号:chuangxin2009。&/p&&p&那里是另一个创新工场和创业者的沟通交流平台,您可以学习创业相关的法务、市场、财务、HR等各个业务领域所需的知识干货,还有机会参与到创新工场举办的创业者培训、沙龙和其他各类活动中。&/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f980ddf466ca_b.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figure&
写在前面的话:当产品用户还只有几万的时候,市场推广所带来的自然流量足以带动产品的健康发展;但是当用户达到100万,甚至更多的时候,如何维持产品中的用户生态健康发展?如何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出现?如何刺激用户保持活跃度?我们需要完善的用户激…
&p&&b&1.提前做计划。&/b&在每周日晚上规划好下一周的事,同时在每一天晚上再review第二天的计划,把他们逐一写下来,时间点、预计效果、优先级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保证在你坐在办公桌前面的时候,特别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这样做最基本的目的是保证这一天是高效的,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或计划外的情况,如老大临时加活儿、同事请求支援、给自己擦屁股救火等。遇到之后,在自己原有的计划基础上判断优先级,再决定做不做、什么时候做。比如老大的事就赶紧做,是优先级最高的,其他计划顺延。如果顺延的事太多,导致当天不可能做完,再看能否delay到第二天,毕竟还是要保证质量,不建议盲目加班。&br&&/p&&br&&p&&b&2.早到15分钟。&/b&运营人员的工作常态就像打仗一样,各种大事小事堆在面前,一排和用户聊天的窗口闪啊闪,还有几个会要开,比较容易疲惫和被动。针对这样的问题,建议提前15分钟到公司,在还没开始打仗的时候,踏踏实实的倒杯水、看看前一天的数据、回复一下遗留的邮件、浏览重要的相关新闻、重新检查当天的计划等等,这一系列的事完成后,你可以开始打仗了,身边的同事也来上班了。这时你的状态是完全准备充分,思路非常清晰,做起事也会游刃有余,所以比别人早到这15分钟,感觉像长跑比赛中你先出发了,遥遥领先。&/p&&br&&p&&b&3.学会放弃。&/b&上文也说了,运营同学普遍遇到的问题是事多事杂,但是请大家明白,运营的目标是提升产品指标,而不是干完所有的杂事。所以一般情况下,每周重点的事就那么一两个,做好了产品就有效果,个人就有业绩,这就是最重要的。回头看看那些杂事,不干会失业吗,公司会倒闭吗,所以要学会放弃。这个建议主要写给那些做事不会判断优先级且有强迫症的同学,因为他们是按照接收任务的时间顺序来做事的,而且必须做完这件事才能做下一件事否则心里不舒服,所以恶果就是已经到晚上8点的,但当天重要的事还没做。&/p&&br&&p&&b&4.给『思考』定一个deadline。&/b&运营同学需要搞出新奇有趣的事,所以经常会有脑爆和独自思考的环节,但你会发现这样的环节是最浪费时间的。脑爆一发散就不知道会扯到哪去,自己闷头想也容易大脑空白。所以无论是整体的方向,还是一句文案,都要给这个思考的环节一个deadline。我经常这么做,叫几个人停下手里的活儿,一起讨论一句重要的文案,并强调5分钟结束,到时候不管是什么就都定下来。因为我预估5分钟够了,花费更多的时间不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效果,而且这样也更容易集中大家的注意力。&/p&&br&&p&先写这四点吧,我印象里不是经常在那种口水文章中看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强烈建议亲自试试,看着挺没劲的事,效果还是不错的。&/p&&br&&br&&p&PS:&/p&&p&推荐我的公众账号,记录在运营工作中的思考,微信搜索:运营狗工作日记&/p&
1.提前做计划。在每周日晚上规划好下一周的事,同时在每一天晚上再review第二天的计划,把他们逐一写下来,时间点、预计效果、优先级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保证在你坐在办公桌前面的时候,特别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这样做最基本的目的是保证这一天是高效的,同…
&u&ugc的产出,在强关系社交和弱关系社交圈之间有所不同&/u&&br&&b&强关系社交网络&/b&:如QQ空间,朋友圈等&br&分析:偏熟人向的社交模式,重点更多的在提高用户对于社交环境的认可度&br&&blockquote&策略:1.增强内容的传达效果,通过诸如“特别关心,@好友,并提供专门的筛选分类推荐机制等,来加强用户内容的被阅读被传达的可能性,并同时给予UGC产出用户一种被重视被关注的
&br&2.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熟人向的社交,内容的表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用户可以用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各种方式来表现或者透露自己的状态,符合了用户在朋友圈晒的心理。&br&3.其实,强关系社交中用户本身就有UGC产出的动机,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这个场景理想化,易用化。&/blockquote&&b&弱关系社交网络:&/b&题主列出的基本都是弱社交的社区应用&br&分析:弱关系环境下,用户之间社交关系弱,对于内容本身的要求会更高,所谓的弱关系网络,就是指和联系不频繁的人或者完全陌生的人的关系,和频繁交流的强关系相对应。弱关系”虽然不如“强关系”那样稳定,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br&&blockquote&策略:1.群体趋同性的培养与定义,就如同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用户根据话题和喜好被分流道不同的环境中,有着类似的比较相符的世界观,那么,一群不太熟悉,却有着共同话题的人,聚在一起火热聊天的场面也就不难想象了。&br&2.用户之间的认可与被认可的模式,就如同知乎本身,大家热衷于提问与回答,很大程度上还是建立在分享知识,获得认可这样一个感觉的推动下的,人们潜意识里都会渴望表现自己,而知乎提供了大家一个平台去很优雅的产出,获得被认同感,答题者的身份被凸显了,这也是(我个人认为)比百度知道高明的地方。&br&3.抓住本质需求,弱关系链的APP不同于强关系链的APP,弱关系链APP之间的针对市场和人群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就好比辣妈帮,用户主要围绕辣妈们,而陌陌,则不只满足于辣妈这一群体,因此,要做好一个弱关系的陌生人社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应用本身受众的G点,让罗马的归罗马。只有符合了核心用户的需求,针对化的做出功能性优化,有选择性的培养社区氛围,才能够促进UGC的产出(辣妈们不会希望应用中都是聊NBA的吧?大家都在秀自己的熊孩子,辣妈们自己也会忍不住秀秀的)&br&4.官方的活动与宣传:这一点在弱关系环境下很多时候非常有用,陌生人之间彼此不够熟悉还比较拘谨的时候,官方发起一些话题性强,针对性高的活动,对于促进用户的优质产出很有作用(美拍,微视会在运营中不断的推出各种活动与比赛,秘密会设计一个问题号召大家来分享,知乎的世界杯竞猜活动等等)官方要做的就是给用户搭起一个平台,一个足够吸引人的切入点。&/blockquote&可能总结了这么多,答主还是会觉得比较抽象,那么就仔细的举个例子吧&br&小明是个羞涩的少年,听说知乎是一个大型的“交友平台”,就入坑了。(社区定位的塑造)&br&这时候他什么都不懂,没有关注没有TL,是一个被三无标签的大学生!&br&好了,那么这么一个平台对他有什么吸引所在呢?&br&他打开了发现页面,发现大家都在讨论一个关于养猫的问题(话题性)&br&他从小就喜欢猫(迎合用户喜好,增加用户粘度)&br&他发现其中一个答主回答相当精彩,受益匪浅,于是他点赞加感谢(用户初步参与到认可别人中)&br&于是他关注了这位大牛(关系的培养,让用户与应用,用户与用户间关系更紧密)&br&有一天,他怯生生的向这位大牛私信一些问题居然被回应了,他很激动(认可度,满足感)&br&慢慢的小明觉得知乎简直是勾搭大牛,勾搭妹纸的好地方。(用户对于社区环境的认可)&br&在不断受益的感激与怀揣着一些不可告人的小心思后,他开始尝试答题(用户开始参与UGC产出)&br&初期的回答不被注意,但是慢慢的开始有人点赞,小明每天不断刷新,就为了看到可爱的小红点(用户的自身产出能够获得快乐)&br&...........&br&最后,小明成了优质大V= =(核心用户的培养成功,带来更多的用户)&br&&br&这个例子也许举得不算太贴切,因为我讲的很多都是从UGC受益方出发,但是,其实这也是我想强调的,没有哪个用户在入驻一个社区初期就会有频繁的UGC,大牛也是从0粉开始的。你只有将一个小白转化成核心用户的过程做得足够优秀,让小白能够活到UGC的那一天,让用户能够在社交的需要与被需要,产出与收获中得到平衡的循环,那么,才能够营造一个优秀的社区。&br&以上,来自Pmer。^_^
ugc的产出,在强关系社交和弱关系社交圈之间有所不同 强关系社交网络:如QQ空间,朋友圈等 分析:偏熟人向的社交模式,重点更多的在提高用户对于社交环境的认可度 策略:1.增强内容的传达效果,通过诸如“特别关心,@好友,并提供专门的筛选分类推荐机制等…
节选部分,完整版地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auin.com/ugc-shequ-chanpin-yonghu-chuangzao-neiron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GC社区类产品系列2:如何让用户创造内容&/a&&br&&br&&strong&用户创造内容换个思路讲故事,把网站平台当做妹子,看用户是如何追求平台妹子的。&/strong&&br&&br&&strong&阶段一:美女吸引&/strong&&br&&br&&br&你说一个空空如也的舞池,要想让大家都HIGH起来,是先有美女还是先有帅哥呢?马云告诉我们,先有美女啊。这就是早期马云老师给我们讲过这个&strong&美女理论&/strong&。&br&&br&你说一个UGC网站屁用户都没有,我要如何忽悠一帮人过来呢?砸钱搞广告联盟推广?你网站上满是一堆垃圾用户创造的内容,一坨一坨的看了直反胃,用户被忽悠过来了,你留得住么?让优质内容去吸引用户。这是纯银大哥很早前提到的&strong&显性内容决定论&/strong&。&br&&br&用户进入知乎,擦,满是专业,靠谱的问答,而且全部都是行业大牛譬如李开复老师精辟的回答。一下子被眼前见到的震撼了。原来,在中国互联网这个国度,还真有这么一个行业精英群体的网站。爱上了没?是的,见它的第一感觉,你已经爱上了知乎。&br&&br&用户进入Lofter,我靠,好精美的摄影图片啊,专业级别啊。赞。Lofter和点点,新浪轻博客的区别一下子显现了。有摄影情节的用户,一下子找到了归宿。&br&&br&词语解释:谋略,方向层面的东西,注重结果;战术,方法层面的东西,注重过程。&br&&br&&strong&略&/strong&:先明确你的产品定位。你打动用户的核心优势和卖点,用一个点能打动足以。&br&&strong&术&/strong&:根据提炼出的核心优势和卖点进行内容信息架构,将好内容,吸引用户的内容放在用户最吸引用户的地方。&br&&br&产品定位上突出核心卖点,其他的暂不要管。说多了就是四不像。最重点在于优质内容的创造。可以采用邀请周边的朋友,圈内好友作为第一批&strong&原始用户进入&/strong&。&br&&br&创造了一部分优质内容后,去你目标用户活跃的社区、论坛、QQ群、微博、贴吧等地方忽悠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strong&种子用户进入&/strong&。&br&&br&第一批种子用户的内容质量一般较高,好好利用这些内容,将他们曝光放在网站最可见的地方主推。一旦你开始推广了,用户过来了,第一眼就被眼前美女的气质所吸引了。&br&&br&&strong&但谁会关心那些千千万万不可见的低质量内容和垃圾内容呢,这个不重要。如何处理内容,看&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auin.com/ugc-shequ-chanpin-weigui-neirong-chuli.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系列1&/a&。凸显优质内容,决定了产品气质和定位,这才是重要的。&/strong&&br&&br&&strong&阶段二:表现欲望&/strong&&br&&br&&br&看见美丽有气质的姑娘,那个男孩内心没有那么一点爱表现的欲望?赶紧按照看见的那些优质内容的标准高要求一下自己,发表内容。&br&&br&&br&人之初,性本善。在表现的这个时刻,有能力的用户是真心可以创造优质内容的,没能力的用户假装或者尽力创造优质内容,真正非法用户发低质量内容,或者发布垃圾广告。一下子用户层级显现啊。&br&&br&&strong&略&/strong&:这个阶段的用户心理是爱表现,标榜自己是优质用户创造的优质内容。&br&&strong&术&/strong&:内容发布入口易见(发布入口不能到处都有,放在公共区或者个人区,如新浪微博发微薄放在导航公共区),内容发布页易用(内容创造过程简单化,如很极端的九宫格内容模板),发布后即时易知(容易感知发布成功,如)。&br&&br&在术里提到的发布入口、发布页、发布后三个环节的产品设计很重要也很有作为。暂时提到的案例和产品形态有限,欢迎其他同学&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auin.com/ugc-shequ-chanpin-yonghu-chuangzao-neiron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告诉我&/a&。&br&&br&做好阶段一、二,才能做后面的阶段三、四。&br&详见完整版地址
节选部分,完整版地址 用户创造内容换个思路讲故事,把网站平台当做妹子,看用户是如何追求平台妹子的。 阶段一:美女吸引 你说一个空空如也的舞池,要想让大家都HIGH起来,是先有美女还是先有帅哥呢?马云告诉我们…
&p&&b&社区类产品早期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运营,更重要的是推广,引流,这一步没做好,运营的再好也是徒劳;整个产品的是否成功在于是否把握需求,没有需求或者市场原因(有了行业龙头),都很难成功。&/b&&/p&&br&&p&陌陌、百度贴吧、豆瓣小组早期成功的关键在于流量;穷游、蘑菇街、美丽说、辣妈帮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需求;小米社区、魅族论坛目的明确,功能属性太强,不能单纯的看做社区。默认您属于没有流量的情况,那么可能早期的关键是推广不是运营。&/p&&br&&p&运营层面的具体实操方式:&/p&&br&&p&&b&1、配合推广做好内容,类似于landing page&/b&,知道用户为什么而来、因什么而来,针对性的补充内容,让用户多停留几秒,你就多几分把握;&/p&&br&&p&&b&2&/b&、&b&广邀朋友,没事的时候请大家帮忙发个帖,补充一下内容,&/b&让推广引来的用户可以有内容可看。如果您单纯的想要让新来的用户在不看内容的情况下直接发帖的话,几乎是奢望;&/p&&br&&p&&b&3、运营人员多注册小号&/b&,&b&如果有用户回帖或者发帖,立即跟进,热情回应&/b&,让用户在你的社区感受到交流、分享的快乐;&/p&&br&&p&&b&4、首次引导一定要做好,&/b&鼓励用户发帖、回帖尝试(提醒语、提醒方式要注意,不要引起反感);&/p&&br&&p&&b&5、设立等级、权限机制,&/b&让用户有个短期可以在社区内实现的小目标,例如:只有三级后才可以发帖,不注册、登录无法发帖、回帖等等;&/p&&br&&p&&b&6、给与用户正向回应,&/b&用户发帖可以给积分、升级、相应权限等等;&/p&&br&&p&&b&7、建立多个回应维度,不要仅有回帖一个回应维度,这个门槛过高,杜绝了绝大多数用户,&/b&可以设置阅读数、点赞、送花、表态度(参看卢松松的博客)等等,降低回应的成本更易让用户表态,相应数据由你掌控。知乎上过千的赞同可能评论只有几个;&/p&&br&&p&&b&8、建立完善的提醒机制,这个非常重要,&/b&切身之痛,如果没有完善的提醒机制,让用户没有及时收到正向的回应,会令大批用户流失;&/p&&br&&p&&b&9、要有相应的惩罚机制,&/b&这和上面的权限、积分、等级相结合,不能让个别用户破坏社区氛围;&/p&&br&&p&&b&10、有重点的培养核心用户&/b&,不要奢望每位用户都发帖、都成为活跃用户,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有影响力的用户即可。让用户影响用户;&/p&&br&&p&&b&11、运营参与度高的话题,&/b&如猫扑、天涯举办的各种网上活动,新浪微博的话题运营,小的社区可能举办这样的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用户资源,运营的时候有目的的积累;&/p&&br&&p&&b&12、不要把自己当成社区的管理者、维护者,把自己当成服务人员。&/b&心态方正,这点很重要;&/p&&br&&p&&b&13、做好延伸阅读,让用户在阅读帖子的时候有一个其他的内容入口。&/b&这点并不适用于所有社区类app,视产品情况而定。&/p&&br&&p&推荐猫扑运营总监的两篇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36kr.com/p/21372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那些年,穷酸的运营们:猫扑产品总监聊零市场预算如何做活动&/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36kr.com/p/21268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那些年,运营犯过的错:猫扑产品总监聊用户运营环节的6个易犯错误&/a&&/p&&br&&p&回到起点,拿张纸和笔,列出如下问题:&/p&&br&&p&1、目标用户是谁?——明确运营的目标,分析群体特征,依照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运营,不要犯群体忌讳;&/p&&br&&p&2、因何而来?——明确目标用户的目的,有准备的呈现内容;&/p&&br&&p&3、发帖、回帖用户是谁?——为前期运营找突破口,分析这个群体的特征:年龄、网龄、话题等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参与度高的内容;&/p&&br&&p&4、因何发帖?——两种情况:用户而来有目的、有明确需求发帖,如知乎提问求回答;社区提供理由,发帖可以升级、赚积分等等 ;&/p&&br&&p&&b&5、运营人员在整个环节扮演什么角色?——把自己解放出来看整个全局,先不要局限在运营上面和具体事务上面,深刻理解这个产品的目标、走向,运营只不过是实现目标的一个路径,看清全局更加有利于你的定位,说不定不只有运营这一条路可以实现最终目标(这个适用于所有工作,个人经验)。&/b&&/p&&br&&p&&b&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细节问题,建议你把所有的工作全部分解,具体到执行细节,列出实现目标的所有问题一一回答,这就相当于工作的总纲了。局限于具体任务后难免忘了,写出来也可以时常查看、思考,亲身实践非常有用。&/b&&/p&
社区类产品早期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运营,更重要的是推广,引流,这一步没做好,运营的再好也是徒劳;整个产品的是否成功在于是否把握需求,没有需求或者市场原因(有了行业龙头),都很难成功。 陌陌、百度贴吧、豆瓣小组早期成功的关键在于流量;穷游、蘑菇…
&p&感谢 &a data-hash=&212a95ba2e908ab1ac8c37& href=&//www.zhihu.com/people/212a95ba2e908ab1ac8c3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小圆子& data-tip=&p$b$212a95ba2e908ab1ac8c37& data-hovercard=&p$b$212a95ba2e908ab1ac8c37&&@小圆子&/a&
的邀请。&/p&&br&&p&经常被问起『社区为什么做不起来』这样的问题,事实是做不起来才正常呢。你别看老大一直给你施加压力,其实他也不知道怎么做,不信你问问他自己有没有成功经验。国内最大的社区是百度贴吧,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运营起来的,像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这样的产品,初期根本就没有运营,就是产品搭建起来等着百度搜索导流,后来才惊呼有这么多用户了啊赶紧组建运营团队吧。&/p&&br&&p&社区的难点在于,用户会选择流向已成规模的社区,没人去不热闹的小型社区,这样就形成『马太效应』。作为初创的小规模社区,就是马太效应中『弱者』那一环。&/p&&br&&p&上面说这么多,是希望面对『社区做不起来』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全面的去看待和分析,不能一味的责怪自己不够努力或能力欠缺。因为只有认清事实,才能更好的去攻坚。所以,分析这个问题要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就是从运营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在用户运营或活动运营这种执行层面,有没有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客观因素就是非运营的问题,而是外界环境、用户需求或这件事本身带来的难以逾越的难题,说白了,就是这件事注定做不起来。&/p&&br&&br&&p&根据我的经验,列出几个导致社区必死的客观因素:&/p&&br&&p&&strong&1.用户没有互动需求&/strong&&/p&&br&&p&大环境是,国内用户的UGC能力很差,只有少数几个领域的高精尖人群才有能力产出高质内容。成功案例是豆瓣最初选择的行业的读书,对于喜欢读书的『文化人』,善于文字表达,而且书籍也有很大的评论/解读/发表感受的空间,所以做这件事的UGC就比较靠谱;对应的案例是当时的全民偷菜的开心网,看似互动量也非常高,但大多数都是转帖和投票这种轻量级的操作,里面有趣的优质内容基本上还是运营产出的,用户只是动动手指点一下鼠标而已。&/p&&br&&p&所以,建立一个社区的出发点不能是『提高用户粘性』,而是用户有这个需求。提升粘性只是社区做好之后带来的结果,并非目的。看到太多产品建立社区,目的是『工具类产品用户使用频度低粘性不够,导致DAU低,所以做个社区吧』,其实是因果颠倒了。说一个自己的创业项目做案例吧,07年和朋友一起做运动社区,用户可以在自己建立的兴趣圈子发布线下活动,其他用户可以点报名参加,活动结束后可以再回到圈子发照片和讨论。这件事没做起来,原因就是用户根本没有我上面描述的需求,用户去打羽毛球、跑步或滑雪,一般都是熟人圈子,而且联系起来通过手机或QQ就搞定了,根本不需要我们做的社区。所以,当时我拉了很多运动达人和运动团队来入驻,还策划了足球联赛,但最后这些人都成僵尸,因为没有需求。&/p&&br&&br&&p&&strong&2.无法改变用户的认知&/strong&&/p&&br&&p&你去超市买牙膏,架子上摆着佳洁士和三金两个品牌,你选哪个?你第一反应肯定佳洁士,毕竟听起来像是个牙膏,而三金好像是西瓜霜,买牙膏时选这个感觉很怪。这就是用户对品牌的固有认知,改变起来成本很高,而且不一定能成功。在互联网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百度是搜索、淘宝是买东西、网易是新闻,但其实这三家都有太多其他产品线。唐岩在各种地方多次说陌陌不是靠约炮发家的但有人信吗,猫眼电影的UGC量早超过豆瓣了但你还是觉得他卖票的,百度知道一直在说自己有很多专业的人但知乎用户就呵呵了,所以用户对产品的固有印象太难改变了。&/p&&br&&p&讲述上述观点的原因是,现在有很多APP都是工具+社区的形态,社区只是依附于主功能(工具)的模块,所以用户对于这个APP的认知肯定还是主功能。以我所在的猫眼电影为例,在电影票线上交易领域是第一,在UGC(标记评分和写影评)的数字上也是最大的,但当我们试图去做一个社区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活跃用户占比少、留存率低、内容质量不高等,我们在半年里尝试了很多运营手段都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速度,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户对猫眼的认知是用来买票的,买完就走不会留下一片云彩。当然,现在猫眼调整了产品策略,我说的都是某短时间的事。&/p&&br&&br&&p&&strong&3.急功近利看数据&/strong&&/p&&br&&p&社区最重要的是氛围,氛围是由小部分最活跃的用户决定的。从零开始做社区的时候,根据产品定位找到种子用户,再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玩起来,通过玩起来这个过程形成社区的氛围,虽然一句话概括说完了,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最担心的一种情况是,完全用数据去衡量一个新社区的运营进展,因为如果要求每周社区数据(如UV或UGC量)都有一定涨幅,肯定就没办法踏踏实实做前期积累,只能是各种做活动、搞噱头,可惜这时候地基还没打牢,所以即使可以引来用户,也很快就流失了。&/p&&br&&p&从零做社区的运营节奏特别重要,这个环节不仅需要时间,而且还很难通过数据看到明显的涨幅。比如,引入种子用户的顺序是找到用户、讲述项目、培训使用、追捧推广,在这四步的过程中必然会穿插的是『催啊催等啊等』,两个星期跟玩儿似的就过去了。别忘了这只是种子用户阶段,还要有运营模式和产品体验的试错、调整阶段,才能伺机爆发。这是个理想化的过程,算起来时间不长,但如果逼你追求数据效果,就只能花时间做活动了,如此反复会浪费很多时间。所以,既然选择做社区,就必须掌控好运营节奏,有『见效慢』的心理预期。&/p&&br&&br&&p&还有几点没写,因为都是以上3点的分支。比如,有的行业领域属性不清晰,导致人群没有归属感,这样的情况不适合做社区;再比如很多工具+社区的APP,社区都是单独的产品模块,和工具没有结合起来,导致用户理解和使用成本很高,等等。总之,社区是一个听起来很爽做起来很苦的事,做好很难。 &/p&&br&&p&PS:&/p&&p&推荐我的公众账号,记录在运营工作中的思考,微信搜索:运营狗工作日记&/p&
的邀请。 经常被问起『社区为什么做不起来』这样的问题,事实是做不起来才正常呢。你别看老大一直给你施加压力,其实他也不知道怎么做,不信你问问他自己有没有成功经验。国内最大的社区是百度贴吧,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运营起来的,像百度贴吧…
列举一下那些真的激励到我了的激励们吧:&br&1.QQ等级 不解释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3a0b51df6d00e5f5dcfa55_b.jpg& data-rawwidth=&287& data-rawheight=&2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7&&&/figure&2.微博 粉丝数目 。&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83c09b0d87_b.jpg& data-rawwidth=&284& data-rawheight=&1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4&&&/figure&3.人人的最近来访一直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330bbdd9f29ad67f7b2c_b.jpg& data-rawwidth=&298& data-rawheight=&10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8&&&/figure&4.知乎的赞同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2fab00b70ada6a246c65_b.jpg& data-rawwidth=&147& data-rawheight=&3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7&&&/figure&5.百度文库的下载量和评价系统&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d5f6e7af12b252adb1e9d_b.jpg& data-rawwidth=&781& data-rawheight=&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d5f6e7af12b252adb1e9d_r.jpg&&&/figure&6.百度知道的采纳为最佳答案的红旗和赞同&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8e33debf0dd31cb2ecd588_b.jpg& data-rawwidth=&772&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8e33debf0dd31cb2ecd588_r.jpg&&&/figure&7.豆瓣 最奇葩的地方是:&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06d2bdbebee_b.jpg& data-rawwidth=&154& data-rawheight=&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4&&&/figure&
其实激励算是运营的内容了,但是总结下来发现其实激励跟产品最初的需求是息息相关的。其中人人和微博,知乎最明显,百度的喜欢强买强卖,QQ是误打误撞,豆瓣是文艺到底!&br&
列举一下那些真的激励到我了的激励们吧: 1.QQ等级 不解释 。2.微博 粉丝数目 。 3.人人的最近来访一直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4.知乎的赞同 5.百度文库的下载量和评价系统6.百度知道的采纳为最佳答案的红旗和赞同7.豆瓣 最奇葩的地方是: 其实激励算是运营的内…
半夜被报警叫起来,顺便来答个题好了~&br&&br&我理解的用户激励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br&还是得从用户需求出发,用户真的需要等级么?做个等级做个积分做个勋章就能激励用户了?&br&&br&用户需要什么?如果是信息获取型用户,大家都明白,搜索用户要搜索更爽,听歌的要舒服,看电影的要不卡??但是大家一谈到贡献型用户就不知道怎么归类,然后就把这些归结于等级啊积分啊勋章啊任务啊或者各种表面形式上。&br&&br&贡献用户需要什么呢?你就想想你工作是为了什么呢?人活着还不是为了吃喝拉撒的物质层面还有自我实现的精神层面,所以马斯洛老师给我很好的归纳了层次,而互联网用户更倾向于后者,也就是他们需要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当然谁都喜欢物质,除非你真的有这个财力去做,ROI低了点吧~&br&&br&OK,不同的平台会倾向不一样,不会基本还是围绕着这些,早期产品社交元素并不浓,大家在网络上还是虚拟的账号,所以要激励用户贡献,这个时候虚拟的价值观就要出现了,所以虚拟的积分等级体系基本成了标配,而不要忘了这些也是基于人的,如果没有人的论坛,有个这个你care么?这些为你带来了更大的展示与反馈,所以这些本质上还是需要社交与认可从而在一个虚拟世界得以自我实现。所以在此基础上的任务、物品、勋章等等都是形式,告诉你还做什么就能升级,不同级别不同权利,都是为了去构建这样一套虚拟的价值体系,驱动人们住追级别,从而贡献。&br&然后现在社交元素就大大加强了这些,以前我只能给陌生人看,现在我的一言一行一表达都能被很多很多的人看到,所以社交激励大大增强,所以这么多人想要粉丝,你的一言得到多少转发评论你都很开心,这些不是那些形式花样,但是却是最有效的,包括我答这个无非也是希望博得大家一观赏,大家要赞同一下,我还觉得挺鼓舞下次再答答,就这么简单,所以很多社交网站都没了等级这套,因为本质问题解决了就行,当然有一些因为社交做起来困难,所以两者结合起来搞。&br&&br&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要去看用户到底想要什么,要社交就得为其提供更好的多样的反馈机制、消息提醒,以及人际关系,让他care的人来和他互动,典型的就是like、评论转发等。要得到尊重,就要加强个人的展示,个性化,以及展示给他care的人来看,典型的就是博客、等级积分形式等。自我实现就是在此基础上的价值实现,比较高层次了,很少达到,比如维基用户会把他们的地址放在名片上,也算一种虚拟世界的自我价值实现。&br&&br&其他新的形式有待基于此去想了,重要的是,用户需要什么?产品都是为此服务的。
半夜被报警叫起来,顺便来答个题好了~ 我理解的用户激励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 还是得从用户需求出发,用户真的需要等级么?做个等级做个积分做个勋章就能激励用户了? 用户需要什么?如果是信息获取型用户,大家都明白,搜索用户要搜索更爽,听歌的要舒服,…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53 人关注
2375 条内容
988 人关注
246 条内容
227 人关注
7219 人关注
1127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法创建bcd引导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