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时间数字毛带给人民的都是灾难42,24,会有灾难发生吗?

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发展水平和灾害具体差异
时间: 1:46:30
地理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目第一章录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2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2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8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9 第一章 单元检测..................................................................................................... 24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 31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31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37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42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 48 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 54 第二章 单元检测(一)......................................................................................... 57 第二章 单元检测(二)......................................................................................... 63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 70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检测与防御............................................................................. 70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78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79 第三节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84 第三章 单元检测..................................................................................................... 89选修 5 综合测试一: .......................................... 95 选修 5 综合测试二: ......................................... 106 选修 5 知识系统 ............................................. 1111&&&&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 通过案例 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学习重点、难点】1.自然灾害的影响 2.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 3.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课前探究】定义:由于 列事件[来 自然灾害 造成伤亡、财产 损失、 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自 然 灾 害作为诱因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形成条件[来源:学_科_网] 作为承受灾害的 圈 孕育灾害的环境 圈 圈 圈 灾情 环境 自然灾害系统 致灾 受灾体2&&&&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 孕灾环境 灾情大小的影响因子伤害;心理和伤害自 然 灾 害 的 影 响人员伤亡 个人对灾害的 应急反应不同脆弱群体: [来源:Z.xx.k.Com] 不易受灾害损害群体 经济损失:财产损毁财产损失 [来源:学|科|网] 经济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方 面等的损失 [来源:Zxxk.Com] 具有 和 隐蔽性 自然资源 与环境破坏 具有 (可再生、非可再生) 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的危害 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发展水平和灾害具体差异【课堂探究】1、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2、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哪些条件呢? 3、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的自然异变发生在哪些地方呢?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 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4、读课本 P2~P3 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3&&&&5、请大家看课本第二个大标题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谈谈灾害给人类带来 哪些方面的影响? 6、同一种自然灾害,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 7、根据图 1.8,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 防灾、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8、致灾因子都是纯粹的自然作用,这种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目前人类虽然难以 改变致灾因子,面对自然灾害,我们人类怎样才能减少灾害损失?【分层次训练】A 级(基础) : 1、下列现象能演化为自然灾害的是( A.南极洲发生强度很大的雪崩 C.川藏公路上出现山崩 2、关于致灾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B.煤矿矿井发生塌顶事件 D.火车出轨造成多人死亡 )A.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环境 B.地震、火山喷发、台风、干旱、生物病虫害都属于致灾因子 C.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D.地球各圈层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3、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 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 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 4、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 A.人体伤残、死亡的生理伤害 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 C.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的损失 D.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造成的财产损失 5、火星上的火山喷发是( ) A. 自然灾害 B 级(中等) : 1781 年冰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解 1/5;1815 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 9.2 万人死亡;1985 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4))B.环境问题C.自然异变D.致灾因子&&&&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 2.3 万人死亡。据此回答 1-3 题。 1. 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 D.不属于自然异变 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 A.哥伦比亚的火山 B.印尼的火山 C.台湾的火山 D.日本的火山 3. 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4.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2006 年 2 月 2 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 爆炸,造成 23 名矿工遇难,53 人一 氧化碳中毒。 B.2006 年 1 月 31 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 14 人死亡 C.2005 年 11 月 26 日,江西九江发生 5。7 级地震,至 27 日已死亡 13 人 D.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来源:学+科+网 Z+X+X+K] C 级(拓展) :1、 (2006 年高考广东卷)从表 1 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 来 ( ) 表1 指标 灾害数量/次 死亡人数/万人 受影响人数/万人 灾害损失/亿美元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答 2~4 题。 2.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A .气象灾害 ) C. 生物灾害 )5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70 年代 .4 1310 80 年代 .5 2040 90 年代 .6 02 年
25 6550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 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据此回B.水文灾害D. 地质灾害3.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损失D.环境受到污染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004 年月 12 月 29 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 2004 年 12 月 26 日零时 9 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 8.9 级地震,至发消息时,至少 造成 8 万人死亡。据此回答 4-6 题。 4.苏门答腊岛附近 (东六区)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时间为( ) A.26 日 2 时 9 分 C.25 日零时 9 分 A.近日点附近 A.桥梁、厂矿 B.25 日 22 时 9 分 D.26 日 23 时 9 分 B.远日点附近 C.春分点附近 D.秋分点附近5.当地震发生时,地球位于运行轨道的( )[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 6.下列属于地震灾害受灾体的是( ) B.沉损船只 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 194 7-1970 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 自然灾害 死亡人数[来 源 : 学 科 网 ZXXK] (1)写出孕育表中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火山爆发、地 震 灾 , 。 。 (3)热带风暴迁居死亡人数最多 的原因是什么?[来源:Zxxk.Com] 。 8.读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热带风暴 ,水 火山爆发 0.72 万 地震 15.1 万[来源: 学科网] 水灾[来源:学 科网] 17.3 万[来源: 学*科*网] 74.5 万 热带风暴 7.阅读下表,回答有关问题:(2) 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影响的主要 因素是什么?孕灾环境[来源:Z&xx&k.Com]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6&&&&(1)孕灾环境是由 、 (3)灾情的大小通常以 如 (4)由图可见, 必要条件; 情大小的因素是 灾情的形成是该三因素 、 、、、 共同组成的环境。 变化 。 等。[来源:学科网] 是自然灾害发生的 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分条件;影响灾 和 , 的损失为衡量标准,(2)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损害的 和 、的结果。[来源:Z#xx#k.Com]7&&&&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学习目标】1.列举自然灾害 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 然特征。【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理解各种地 质灾害的危害 3. 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课前探究】定义: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震中距: 等震线: 烈度: 力的释放。地几个基本概念地震 质定义:是表示地震释放 的等级。 一次地震只有 个震级 震级 最先提出的是 分类标准 级发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级发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定义: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 和 一次地震有 个烈度 震级 震源深度 影响因素 震中距 地质构造 地面建筑物 [来源:学科网 ZXXK] 易发区:板块与 的交界处 分布 地震带 地震带8灾烈度害&&&&地震带[来源 定义:是山地斜面坡上不稳定的 ,在 作用下沿着一定滑 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地质灾 害岩体 形成条件 地势 植被 滑坡 山地丘陵区 多发区 工程建设 的地区 滑坡体的 影响强度的因素 滑坡体的 危害 定义:是山区沟谷中的由 、 量 、 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 地形 形成条件 具有丰富的 短时间内有大量 危害 定义 :是 洪水 分类 涝渍 发生条件:以 定义:是 发生条件:在 洪涝 从气候看:中低纬度等引发的,含有大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 而泛滥的现象 为主要补给的河流 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排水不畅的水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文 分布地区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多发 从地形看: 低湿洼地易发生 灾 风暴潮害9&&&&定义:指由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发生地区:在或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相互影响的地区[来源:Z。xx。k.Com] 发生季节: 季节 风暴潮 台风风暴潮 影响地区:台风影响的 特点:来势 ,速度 、 强度 、破坏力 [来源:学+科+ 网 Z+X+X+K] 分类 发生季节: 季节 发生地区: 沿海地区,以欧洲 沿岸、美国 、我国 沿 海为多 温带风暴潮 特点: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农作物病害: 、 、棉花枯萎病、 分类 森林病害: 、松疱锈病、 、泡桐丛枝病 等造成的不 良环境使作物的抗病力降低 病害 发病原因 外来 入侵 危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死亡,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 [来源:Z_xx_k.Com] 常见的: 、黏虫、水稻螟、棉铃虫 农作物虫害 危害最大的:蝗虫 [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常见:松材线虫、 、杨树蛀干害虫、泡桐 大袋蛾 虫害和鼠害 森林虫害 最具危险性的: 鼠害:重灾区—— 、 及森林危害 发生季节: 季节 有害生物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 成因 适宜繁殖的 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物灾害10&&&&世界主要 主要灾害带自然灾害带的概念:全球自然灾害地空 间上的 分布现象 主要灾害: 全球 75℅的 , 80℅以 上的 ,2/3 的 、 以及 环太平洋沿岸 自然灾害带 损失严重的原因: 、经济发 达 主要灾害带 主要灾害: 灾害, 害, 山地 北纬 20 度——50 度之间环球自然灾害带 灾害严重的原因: 地势高差 , 地形 灾害, 灾【课堂探究】第一课时:气象灾害 1、读教材图 1.10“热带气旋(台风)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2)台风的结构有哪三部分组成? (3) 为什么天气预报中说 “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而不说 , “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 台风眼中心的天气特征如何?其原因是什么? 2、干旱和和旱灾是不是一回事吗? 3、影响寒潮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课时:地质灾害 1、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有几个烈度?为什么? 2、读教材图 1.13“地震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1)地震发生在哪里?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 (2)图中等震线指的是什么?它是同心圆吗? (3)地震如何分类? 3、读教材图 1.1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灾害带”,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火山和地震在分布山有何关系?为什么? 4、读教材图 1.15“滑坡示意图”和图 1.16“滑坡”,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滑坡? (2)引起滑坡的条件有哪些? (3)滑坡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5、读教材图 1.17“泥石流示意”和图 1.18“泥石流”,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泥石流? (2)引起泥石流的条件有哪些? (3)泥石流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为什么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呢? 第三课时:水文灾害、生物灾害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读教材图 1.21“风暴潮景观”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我国沿海多发生风暴潮灾害? (2)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在时间上有何区别?各有哪些特点? 2、洪水和涝渍两种洪涝灾害有何区别? 3、海啸就是风暴潮吗?12&&&&4、分析虫害、鼠害大规模发生的原因。 5、读图 1.27,在下表中填写亚洲、非洲、北美洲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及其主要分布 国家,比较各大洲自然灾害特点。 大洲名称 亚洲 欧洲 非 洲 自然灾害特点[来源:学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来源:学科网]【分层次训练】A 级(基础) : 1、影响我国夏秋季东南沿海灾害性天气成因的是( ) A.气旋 A.副极地低压 A.地震 B.反气旋 B.反气旋 B.风暴潮 C.锋面气旋 C.气旋 ) D.泥石流 C.干旱 D.冷锋 D.赤道低压 2、形成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 3、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气象灾害的是(4、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 ④断层越 发育,破坏越大 A. ①② A.震源深浅 A.陡峻的沟谷山坡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A.地势起伏大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5、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B.释放能量多少 6、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B.平原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137、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C.植被覆盖较差D.短时内有大量水流 B.月球产生的天体引潮力 D.大气运动产生的风能8、形成风暴潮的动力因素是( ) A.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C.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能量9、有关生物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虫害的发生只与受灾区的环境有关 B.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有松毛虫、松材线虫等 C.蝗灾的发生与洪涝有密切关系 D.鼠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10、环太平洋地震灾害集中的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②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山地地质灾害 ③沿海地带多水文灾害 A. ①② B. ③④ ④暴雨集中,滑坡时有发生 C. ②④ D. ①③ )11、 “旱极而蝗”的记载主要说明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 不同灾害持续时间不同 B.自然灾害的链发现象 C.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D.自然灾害的地域性 B 级(中等) :1、 (2006 年高考北京卷)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 (1) 完成 ~ (3)题。(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 B.25° C.20° )) D.15°(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 B.② ) C.③D.④(3)图示四个区域中(14&&&&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D.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2、 (2005 年高考,广东卷)2004 年 12 月 26 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 遭受巨大灾难。回答(1)-(2)题。 (1)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 A.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2)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措施是( A.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C.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2010 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 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 图 1,完成下题。 (10 年海南卷地理) 3、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 些空域 A.雷暴频发 C.有大量可燃气体 C 级(拓展) : 1、(2005 年高考,全国卷Ⅰ)根据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 托火山于 1853 年 8 月 26 日从水深 305 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 36000 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 拔 813 米。 (1)填空: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米。图中 A 城市 名称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国家)的首都。 (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B .严重缺氧 D.火山灰浓度大 ) B.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D.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 B.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D.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15&&&&(3)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2、 (10 年江苏卷地理第 5-6 题)2010 年 1 月,海地发生 7.3 级地震,几十万人 遇难; 同年 2 月.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 3 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 .两次大地震()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 B.终年光照充足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16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C.雨热同期(2) .图中 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3、 (10 年上海卷地理)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1)—(3)题。 材料 1:2010 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 闸、地点和震级.[来源:学&科&网] 材料 2:2010 年 2 月 27 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 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 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 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 3: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 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压 拆除。材料 4: 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Km) 首都距震中距 离(Km) 海地 智利 2010 年 1 月 12 日 2010 年 2 月 27 日 7.3 级 8.8 级 10 60 16 320 伤亡约 55 万 死亡近千人 伤亡情况(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袁。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图中所示地震发生地的数码17&&&&(1)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 板块、 的主要特点是 因。 [来源:Z.xx.k.Com]板块、板块的交界处。从材料 1 和材料 2 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 。(2)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18&&&&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 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习重点、难点】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灾情。[来源:学.科. 2. 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课前探究】1、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增加[来源:学修建水库#科#网]减轻[来源:学。科。网]人类建设生态 环境生态系统良 性循环减少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减少2、人类活动导致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来源:学§科§网]过量开采地下水人 类 超 强度 地 开 发[来源:学§科§网]利用自然资源、 破坏 生态环境环境更不稳定破坏森林和草场 植被19&&&&影响地表环境的人 类 活 动 影 响 自 然 灾 害[来源:学*科*网 Z*X*X*K]正面影响 人口 负面影响 影响受灾体的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观【课堂探究】1、读教材图 1.32“自然灾害随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社会抗灾能力极弱,为什么损失不大? (2)工业社会为什么灾情严重? (3)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在增加,为什么? 2、修建水库是如何引发地震的? 3、为什么说人是最脆弱、最活跃的受灾体? 4、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分层次训练】A 级(基础) : 1.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②加大了洪涝威胁 ③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④引发海水入侵 ⑤引发土壤盐碱化 ⑥海岸侵蚀加剧 A.①②③④⑥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 ①②③④⑤⑥ )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20C.②③④⑥D. ①④⑥&&&&C. 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社会和 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 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 B.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 C.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 D.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 B 级(中等) : 当地时间 8 日 8 点 50 分(北京时间 8 日 11 点 50 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 7.6 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 坦共造成 53182 人死亡,75146 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 50 亿美元。据此完成 1-2 题 1.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 作用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 3-4 题。 地区 亚洲 干旱 主要 灾害 种类 洪水 沙漠化 台风 龙卷风 酸雨 水土流失 雪灾 欧洲 非洲 干旱 洪水[来 源:Z+xx+k.Com] 沙漠化 蝗灾 北美洲 干旱 洪水 飓风 龙卷风[来 水土流失 酸雨 干旱 洪水 干旱 土壤盐碱化 生物灾害 南美洲 大洋洲 )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2.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源:Z.xx.k.Com] 水土流失21&&&&3.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A.台风、洪水、沙漠化 C. 干旱、 洪水、 蝗灾)B.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D. 热带气旋、 干旱、 水土流失、 洪水和龙卷风[来源:Z#xx# )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4.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 O℃ 富 C 级(拓展) :200 4 年 12 月 26 日 8 时 58 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西北近海(东 六区)发生里氏 8.5 级强烈地震并引起海啸,高达近 10 米的巨浪袭击印尼、斯里兰 卡、印度、泰国等国沿海地区,这次罕见的灾难在印尼总共造成至少 18 万人死亡, 许多人被卷入大海,尸骨无存。 1.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区时约为( A. 26 日 10 时 58 分 C. 25 日 6 时 58 分 A.① C.③ A.波浪 B.潮汐 B.② D.④ ) C.洋流 D.风浪 ) ②沿海人口密度大 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B.①③ B.洪涝灾害 C.②④ C.地质灾害 D.③④ )[来源:学。科。 D.水文灾害 B. 26 日 6 时 58 分 D. 25 日 8 时 58 分 ) )2.该地震发生时,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右图中的 (3.海啸是属于海水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属于( 4.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①人口老龄化 ③多河流入海口 A.①② A.气象灾害5.此次东南亚、南亚地区和北印度洋海域发生的海难事故属于(2004 年 8 月 16 日,第 14 号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 164 人死亡,24 人失 踪,受灾人口达 1299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181.28 亿元,据此回答 6~7 题 6.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①强风 A.①② ②风暴潮 B.③④ ③特大暴雨 ④海啸 D.②③④ ) C.①②③ )7.关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A .只有直接损失,没有间接损失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22&&&&8.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 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 题: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干旱 洪涝[来源:Zxxk.Com] 风暴潮 冰雹与低温 森林火灾 崩塌、滑坡、泥石流 风沙和沙漠化[来源:学#科 粮食损失(亿千克) 200—250 100 2.5 —5 15—25 / 2.5—5 2.5—5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 150—200 150—200 50—60 20—30 50—100 20—30 20—30(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因。(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2004 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 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 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 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来源:学科网23&&&&第一章 单元检测(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火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因子、承受灾 害的客体三者共同的作用。据此完成 2~4 题。 2. 孕灾环境包括( A.① ) C.②③④ ) C.①③ ) ②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③ D.②④ D.①②③④ ①大气圈 ②岩石圈 ③水圈 ④生物圈 B.②③ 3.下列属于致灾因子的是( ①洪水 ②山 崩 A.①② B.③④ ) ③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 ④城市 ②印度洋地震海啸③地球表层 ④自然环境4.导致灾情、构成自然灾害的是(①致灾因子作用于受灾体并造成危害和不利影响 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山洪暴发冲毁桥梁 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 D.②④下图为“不同自然灾害持续时间对比图”,读图,完成 5~6 题。5.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自然灾害依次是( A.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 B.火山喷发、台风、泥石流、洪涝 C.滑坡、寒潮、风暴潮、洪涝 D.泥石流、地震、飓风、干旱)6.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24&&&&形成多种自然灾害。下列灾害链表达错误的是( A.寒潮→低温→霜冻)B.台风→风暴潮→洪水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据此完成 7~8 题。7.下列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现象的是( A.松花江 B.密西西比河) D.尼罗河C.莱茵河 )8.泥石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的泥、砂、石块等碎屑物质与水混合而形成的流动现 象。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泥石流多发的是( A.日本 B.蒙古 ) C.荷兰 D.新疆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下图),完成 9~10 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 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线 C.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 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10.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 D.植被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读“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图”(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越高, 发生地质灾害的可 能性越大),完成 11~12 题。 )25&&&&11.图中反映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A.地震、滑坡 C.台风、泥石流 A.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C.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B.滑坡、泥石流 D.地震、台风 ) B.台风路径处多山地丘陵 D.台风路径处植被破 坏严重12.图中台风路径处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读“海平面升高及某国土地变化示意图”(下图),完成 13~14 题。13.A 国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升高 C.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14.关于 M、N 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B.M 河有凌汛现象,N 河没有 C.两条河流的含沙量都很大)B.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D.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A.M 河源头区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N 河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D.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26&&&&地区 主要 灾害 种类下表为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据此完成 15~16 题。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干旱、 洪水、 干旱、 洪水、 干旱、 洪水、 干旱、土壤 沙漠化、水 飓风、龙卷 干旱、 洪水、 酸雨、雪灾 沙漠化、蝗 盐碱化、生 土流失、台 风、水土流 水土流失 灾 物灾害 风、龙卷风 失、酸雨 ) A.草场面积广阔,牧畜多 C.冬季气候寒冷,1 月均温低于 0 ℃ A.自然资源过度开发 C.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过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 B.工业化程度高 D.纬度跨度大,农业灾害类型多15.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16.欧洲和北美洲存在同一项农业灾害,显示出下列何种地理特征(生物入侵,又称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为偶然机会进入某一适宜其生 存和繁 殖的地区。其种群数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据此完成 17~18 题。 17.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只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 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 A.该地区气候暖湿,适宜其生存 C.一只黄花在该地区没有天敌制约 要原因是( ) 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 ) 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 D.一只黄花在新环境发生了变异18.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暴发,而在北方水域却未形成生态灾难,其主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27&&&&烈度 震级 3 4 5 6 7 8深度 5(km) 5 6.5 8 9.5 11 12 10(km) 4 5.5 7 8.5 10 11.5 15(km) 3.5 5 6.5 8 9.5 11 ) 20(km) 3 4.5 6 7.5 9 10.519.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关系是( A.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 B.烈度与震源深度呈正相关,与震级呈负相关 C.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D.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20.图中 A 地位于震中,震源深度为 100 千米,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 8 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 那么位于图中 B 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约多长时间有震 感( ) B.40 秒 C.50 秒 D.60 秒 A.30 秒二、综合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9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31.0° N,103.4° E)发生 了 8.0 级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的灾害。另外,5 月 13 日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 材料二:四川盆地西部地质构造分布图(甲图)。 材料三: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乙图)。甲乙28&&&&(1)阅读材料,试分析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成因。 (2)分析地震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在同一次自然灾害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2.(11 分)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灾害类型 气象类灾害 地质类灾害 生物类灾害 各大洲统计 197 5~2001 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11.9 19.0 27.1 10.0 4.3 0.9 3.7 7.8 2.7 0.9 6.7 1.2 3.1 0.5 0.2 19.5 23.9 38.0 13.2 15.4 各类型统计 72.3 16.0 11.7 100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亚洲发生次数在各大洲中居首位的灾害类型是什么?世界上发生频次最高的 灾害类型是什么?(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 析原 因。(3)非洲的生物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23.(8 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 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 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 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右面甲图和乙图都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并29&&&&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1)简析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 (2)2007 年 3 月 3~5 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前后,乙图中②海湾出现了 38 年 以来的最强风暴潮,给沿海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试分析此次风暴潮势力特别强大 的主要原因,并比较山东省与辽宁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及原因。(3)受风暴潮影响较大的部门有()①海洋运输 ②海水养殖 ③风力发电 ④海上石油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4.(12 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同一次地震中,东、西两坡相比,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是______坡,试分析原 因。 (2)东、西两坡在暴 雨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______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 成怎样的后果? (4)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图中西侧的森林将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 变化?(5)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图示地区应怎样做才能够“缩小”灾情?30&&&&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灾害点位的含义,分析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的表现和特 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 灾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国 6 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 类。【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 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课前探究】一、 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 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 (2)我国处在 板块和 的交汇处;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3)我国 2/3 的面积是 (4)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 我国频繁的 灾害。2、灾害特征: (1) 灾种多, 、干旱、洪涝、台风、 危害最为严重。(2)灾次频发,强度大。 3、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填下表):31&&&&灾害种类 旱灾 洪涝 地震 滑坡、泥石流 低温冷害 台风 二、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原因: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 2、成灾人口: 北、集中多发区状况。 、河南、河一线东南部多,西部少,主要集中在 、和江西等省。、湖北、安徽、3、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异:东部地区 气候、地形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农业部门畜牧业经营方式32&&&&主要灾种 风险灾情表现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填表格)灾害带 影响地区 灾害种类 危害海洋灾害带东南沿海灾害带东部灾害带西北灾害带青藏高原灾害带中部灾害带【课堂探究】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3、我国因灾死亡牲畜比较多的省区有哪些?33&&&&4.概括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的特点,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5、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分层次训练】A 级(基础) : 1.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 世纪全球 54 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 8 起,这 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 C. 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 )2.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是①地震②干旱③洪涝④台风⑤风暴潮⑥火山⑦寒潮⑧泥石流 A.①②③④⑦ C.①②③④⑧ B. 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⑦⑧ ( )3.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主要是因为 A.气候类型多样 C.地域辽阔、幅员广大B.地形复杂多 D.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 )4.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 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B.东部距离海洋近 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 )5.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沿岸地区 C.东北平原及四川盆地 6.我国自然灾害点位主要集中在( A.东部 B.西部 C.西北部 ) D.西南部B.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34&&&&7.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点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B.台湾省——地震多发 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8.形成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①国土面积广大 ②人口纵多③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A.①②③④⑤灾害灾次频发 C.①③④⑤ ) C.东部灾害带 D.中部灾害带 ) D.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9.海南岛和台湾岛属于我国的( A.海洋灾害带B.东南沿海灾害带10.西部牧业灾害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更重的灾情是因为西部地区( ①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 ③自然灾害种类多样 A.①② B.②③ ②经营粗放,靠天养畜④农业受灾体脆弱 C.③④ D.②④ )11.青藏高原灾害带的主要灾种有( A.地震、霜冻、干旱、滑坡 C.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 B 级(中等):B.旱灾、病虫害、沙尘暴、泥石流 D.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 20 世纪后 50 年的特 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统计,根据表格判断 1~3 题。 年代 重大自然灾害 20 次数 经济损失(亿 美元,折算为 1998 年水平) 9 9 9 &&&&1.关于 20 世纪后 50 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 B.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 C.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A.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D.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发达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 济损失减少 2.20 世纪后 50 年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大的是( A.暴雨造成的水灾 C.全球变暖造成的干旱 B.台风形成的风暴潮 D.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震 ) )3.关于 20 世纪后 50 年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机率②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展快,气象灾害对这类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因此增 大 ③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增多,诱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有时会诱发地质灾害 A.①②③ C.①③④ C 级(拓展): 1.(10 年福建)图 15 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 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1)指出图中 A 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7 分)(2)简述 B 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8 分)36&&&&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学习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 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课前探究】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多发区主要分布于 二、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1)四个地震多发区: (2)一个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特 点: (1)灾情总体特征——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的震源 、烈度 。 三、 滑坡、 泥石流灾害[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Z*xx*k.Com][来源:Z_xx_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___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 受 、地质构造 、上层岩性相对 、 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来源:学科网 ZXXK] 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 冰雪 融 。 性和 性。37地区,特别是高原、高原以及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和。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来源:学&科&网 Z&X&X&K]重轻 ,经济损失却有 趋势。(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 (2)滑坡:表现出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 4、地域上的总特点:&&&&四、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 ④人为因素,如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 强烈,多 ,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 ;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 、久雨天气,极易发生 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课堂探究】1. 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 板块和 板块的挤压碰撞。 板块与 板 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 2. 唐山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 ①与 ②与 人为因素主要有: ③与 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④与建筑物的 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⑤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3.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来源:学。科。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 势; 地震的预测、 建筑物的加固、 人的 4.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5.我国泥石流和滑坡主要分布地区。[来源:学,科,网 Z,X,X,K]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 和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 较多,又是 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 、 季风与 物质集中分布地区, 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 加强, 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来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6.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相关性。38&&&&【分层次训练】A 级(基础) : 1.李同学为撰写有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到网络查资料,他发现下 表所列国家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 表中哪些国家位于环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 )代号 国家① 冰岛② 伊朗③ 土耳 其④ 墨西 哥C.④⑧⑤ 美国⑥ 印度⑦ 印尼⑧ 新西 兰⑨ 中国⑩ 日本A.①②B.③⑩D.⑥⑦2.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 年 11 月 8 时 49 分 38.6 秒,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 5.7 级地震, 截至 26 日 11 时 55 分,九江县死亡 6 人,伤 247 人,倒房 8000 余间,损房 2.9 万余 间……瑞昌死亡 6 人,受伤 130 余人,倒房 500 余间……湖北有 2 人死亡…… 材料二:江西九江地震示意图(1)地震发生时,九江、南昌、长沙震感较轻的是______,主震震级_______(填 “相同”或“不同”) (2)这次地震从成因上说属于______地震,从震级和破坏程度来说,属于______ 地震. (3)在教室里当地震发生时,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A.听说地震,夺路逃命 B.遵守纪律,坚持上课39)&&&&C.下楼不及,纵身跳楼 A.飓风 B 级(中等): B.地震D.双手抱头,有序撤离 ) D.滑坡 C.火山(4)下列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 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 1~4 题。纬 度① ② ⑤ ③ ④图 2经度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 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 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3.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 ①和④ C. ③和⑤ A. ① C 级(拓展): 1.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 11 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 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0B.②和③ D.④和⑤ B.② C.④ D.⑤4.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唐家山堰塞湖的形成片口乡青片乡小坝乡 开坪 桂溪乡 陈家坝乡 禹里乡 坝底乡 墩上乡 漩坪乡 通口镇 擂鼓镇百什乡图 例 极重灾区 重灾区 河流0 5 10 20Km马槽乡(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分) (7(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分) (82.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 8 所示。为防止滚石、 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 H 进行了加固,还在 L 坡面上打入“岩锚” 。以固定表层岩 层。2010 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 200 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 的原因。(10 分)41&&&&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学习目标】1.根据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游 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分布特点,阐述中国水文灾害灾情的特点。【学习重点、难点】重点:①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特点。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 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课前探究】一、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③ (1)暴雨成因: (2)发生时间:与 年的 (3)分布: 3.我国洪水类型比较(填表) 类型 暴雨 洪水 洪水来源 主要有台 风、锋面 等带来的 暴雨 融雪 洪水 由积雪融 水和冰川 融水形成 的洪水 冰凌 洪水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 内 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 其次 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42②,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 。,高原山地少;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 。[来源:学+科+网]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来源:学.科.网 Z.X.X.K]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 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 4—9 月,自南向北推移。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 区。月,自南向北推移。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4.雨涝 (1)分布: (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 [来源:学科网 ZXXK] 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 , 。[来源:学.科. 5、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来源:学科网 ZXXK]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 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来源:学科网] [来源:Zxxk.Com] 滥伐森林 陡坡开垦 泥沙 堆积 加重 洪灾 6、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围湖造田下游低洼地 过度开发 二、风暴潮灾害——我 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 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 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 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 2、危害地区: 广泛发生在 3、类型: 湾到 风暴潮和 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 风暴潮 月,以 和 月和 。 月最集中。 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 严重。 4、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1.灾害链:暴雨 洪涝 风暴潮 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来源:Zxxk.Com]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 1)自然 原因[来源:Zxxk.Com] ① ②43&&&&③ ④ (2)人为原因 ① ② ③ 3.1998 年洪涝灾害的发生原因【课堂探究】1.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2.1998 年洪涝灾害的发生原因 (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分层次训练】A 级(基础) : 1.我国温带风暴潮发生的季节是( A.冬季和春季 B.春季和秋季 ) D.秋季和冬季 ) C.夏季和秋季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③ -4 题。 3.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 )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B.①③⑤⑦⑧ B.②③④ C.①②④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D.①④⑤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 3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44D.②③④⑦⑧4.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来源:学科网]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 拦蓄洪水; 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 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来 5.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6.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1998 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D.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 ,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的扼制起 了重要作用 7.下列做法不利于避免或减轻洪水造成损失的是( 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C.黄河下游加固江防大堤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 B.修筑河堤 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 B.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D.三江平原恢复和重建沼泽湿地 ) B.美化环境,吸烟滞尘 D.减弱噪音,调节气候 ( )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 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是(9.下列哪项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A.加强流域内的用水管理 C.加强全流域内的绿化 ( )10.一般来说,发生下列条件中的哪些情况,长江流域会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 ①上游与 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 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 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中下游湖泊众多 A.①②③ B 级(中等): (10 年江苏卷)2010 年 3、4 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 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 1~2 题。 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来源:学科网 ZXXK]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5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来源:学*科*网 Z*X*X*K]B.雨季降水形成洪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材料一:2003 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 1—4 倍, 出现自 1991 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 年 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 1 亿亩,淮 河干流断流长达 120 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2)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C 级(拓展): 1.(2008 年山东卷)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图 12 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分) (6(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4 分)2.表 6 为 2007 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 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 分)并分析其原因。 分) (2 (246&&&&(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6 分)3.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 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 年我国风暴 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92.24 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2 分)(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8 分)4.(10 年海南卷)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 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10 分)47&&&&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学习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 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 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学习重点、难点】重点: (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课前探究】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 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 (3)长江地区 (4)华南地区 。 严重,有“ ”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 月份雨带北移,受 旱。 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 、 、 和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来源:学&科&网]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 .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 长江中下游及 (2)旱灾和涝灾在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 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 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 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48流域、流域、流域等地区 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来源:学科网]&&&&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 每年 月至次年。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 全国 自然灾害损失的 15%--20%,其中沿海月[来源:学科网] 月和 月,前者更强。 季节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即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1)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 秦岭和南岭等,山体 剧;山体 游地区和 5.影响地区:除 发生频次高, 南方主要表现为 1.概念:沙尘暴是 和 (2)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 地区甚至 、 地区最多, (3) 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 冷空气堆积,灾害加 相对温暖,灾害减弱。[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 。 的上界, 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次之,再次为 等。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 的天气现象。 卷入空 流域,华南最少。 等; ; 。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 ①沙尘暴发生 时间: ②沙尘暴产 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 地面的 区的热力条件。2.发生与防治[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 和局部地——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 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 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49&&&&【课堂探究】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2. 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多发区的自然、社会条件,理解其成因。3.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4. ① 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受灾,但却没有成灾,原因是什么? ② 区别台风和旱灾、洪水的灾情报告有什么不同? ③ 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5. 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 6. 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7. 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分层次训练】A 级(基础) : 从 2006 年 4 月16日夜间开始,受蒙古气旋南部偏西风的影响,我国内蒙古地 区中西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和华北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浮尘天气。这是自20 03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最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其中5次是强沙尘暴。据此 回答 1—4 题: 1.沙尘暴属于( A.气象灾害 ) B.海洋灾害 C.地质灾害 ) D.天文灾害2.本次浮尘天气大都出现在夜间,原因是( A.风力较大,沙尘容易吹起 B.夜间湿气大,沙尘容易被吸附在地面附近 C.建筑工地大都在夜间施工,导致浮尘扩散D.夜间上升气流少,主要是下沉气流,使沙尘从高空降落50&&&&3.吸入沙尘量过多容易引起肺部疾病,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最大。主要原因是( A.儿童抵抗能力差 B.儿童个子矮,吸进去的都是大颗粒的扬尘 C.沙尘对成年人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儿童影响非常强烈 D.儿童贪玩,在野外停留的时间长,吸入的浮沉多 4.浮尘天气期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以吹散尘土 ②沙尘天气人们要尽量减少出行 ③城市建 筑工地也要注意提前做好防风降尘工作 ④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驱散浮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05 年 4 月 28~30 日, 华 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 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 (API) 增高, 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读图, 回答 5~ 6 题。 5. 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 气旋、冷锋 C. 反气旋、暖锋 A. ①②③ B 级(中等): 2006 年第一号热带风暴 “珍珠” 5 月 9 日 20 时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以东 550 于 千米左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形成, 15 日 2 时进一步加强为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 风力有 12 级(45 米/秒)。强台风“珍珠”经我国南海北上,18 日凌晨 2 时 15 分左 右在广东省饶平到澄海之间登陆。进入福建省境内后逐渐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受台风 影响的各地政府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紧急转移人口一百多 万。据此回答 1—3 题:51)B. 气旋、暖锋 D. 反气旋、冷锋 ) C. ③②① D. ②③①6.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 B. ②①③&&&&1.上图为台风中心经过我国东沙群岛的某气象站时测量到的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则 台风中心接近该气象站的时间为( A.5 时 C.17 时 B.11 时 D.21 时 ) 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孟买正是烈日当空 )2.当台风于 5 月 18 日凌晨 2 时 15 分左右在广东省登陆时( A.处于 18 日的范围大约相当于全球的四分之三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属于西半球 现的现象是( )3.从 5 月 14 日到 18 日,广东、福建等地受一股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可能出 A.形成强劲的东北风,将迫使台风向左偏转 B.加剧南方的干燥 C.华南地区上空的冷空气有助于削弱强热带风暴的势力 D.形成大量的对流雨 (10 年浙江选修)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 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 状。图 1 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 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 2 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 1、图 2,完成下列问题。[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纬度25°N 20°N 15°N 10°N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经度138°E 134°E 130°E 126°E 11 月120° 台 湾 25°台风中心 20°(34 (16 次) 次) 次) (40 (52 (53 次) 次) (13 (14 次) 次)图1图2130° 52&&&&4. 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__。(3 分) A.5—6 月 B. 6—8 月 C. 8—10 月 D.10—11 月 5.图 2 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力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 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___ 。(3 分) A.5—6 月 B. 6—7 月 C .9—10 月 D.10—11 月 6.图 2 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4 分)C 级(拓展): 1.(10 年山东)图 14 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 图。读图回答问题。115° E00B50
′N0A20 0海 洋图 例河 流200等高线/米 图 14台风路径(1)台风过境 A 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 分)(2)该台风在 A、B 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 B 地预防这些次生灾 害的工程措施。 分) (653&&&&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学习目标】1.中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洪涝和旱灾对农业的危害,我国农业灾情的原因【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2.知道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 因和人为原因。 3.知道严格控制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性。 难点: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 原因和人为原因【课前探究】一. 农作物病虫害 农作物病虫害 分布 灾情[来源:Z|xx|k.Com] 二、森林病虫害三、鼠害 分布 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 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四、生物入侵 本区农业特点 [来源 :学_科 _ 网] [来源 :学_科 _ 网] 常见害鼠【课堂探究】1.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知道有害生物入侵的严重危害,了解采取措施严防有害生物 进入国门的重要意义。54&&&&【分层次训练】A 级(基础) : 1.我国下列地区中,森林鼠灾危害最严重的是( A.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 C.东北东部、华北中部、西北 A.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C.东北、西南天然林 A.现代农业并没有把灭蝗作为一项常规任务来抓 B.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不断提高 C.全球变暖的影响 D.蝗灾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古今相差不大 4.为了搞好灭鼠工作,我们应该( A.保护猫头鹰、鹰等鼠类的天敌 B.使用“毒鼠强”等化学药品灭鼠 C.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对鼠害可以听之任之 D.禁止药物灭鼠 K] 2004 年春, 世界一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 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御对策: 疫情发生地 3km 内家禽全部扑杀;3-5km 内强制免疫;10km 内活禽市场必须关闭。读 我国某 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判断 5~7 题。 ) ) B.东北东部、华北大部、西北 D.东北中部、华北北部、西北 ) B.沿海防护林 D.西北、东北防护林 )2. 受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森林鼠害有 加重趋势,严重威胁着(3.蝗灾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这是因为(5.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 A.1:100000) B.1/2000055&&&&C.1:300000 A.①③⑤ C.③④⑤ 7.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造成人口年龄结构严重老化 B.传染疾病,影响人 口素质 C.造成区域环境容量增加D.1/60000 ) B.③⑤ D.①② )6.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必须强制免疫的是(D.制约第一产业发展,不影响第三产业发展 B 级(中等): 1.目前,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是依靠农药。那么,你在洗菜或吃水果时应如何消 除残留的农药?2.你认为在防治生物灾害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更好?56&&&&第二章 单元检测(一)(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据此完成 1~4 题。 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⑤陆地面积大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2.季风环流控制导致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②多山的地貌 ) 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③强烈的地壳活动①火山 ②旱涝 ③地震 ④台风 ⑤风暴潮 ⑥泥石流、滑坡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我国东南沿海灾害点位多,西北内陆灾害点位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A.东南沿海防灾意识强,西北内陆减灾能力强 B.东南沿海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内陆人少地多,生态环境脆弱 C.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内陆受灾体少 D.东南沿海为季风气候,西北内陆为大陆性气候 4.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年代 项目 受灾人口(万 /年) 受灾农田(万 公顷/年) 20 世纪 50 年 代 242 18.1[来源: 学科网] ) A.华北平原——旱 灾多发 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D.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 20 世纪 70 年 代 859 53.7 20 世纪 80 年 代 1 226 82.0 20 世纪 90 年 代 1 590 89.1 ) 读 20 世纪 50~90 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 5~6 题。 20 世纪 60 年 代 743 43.9 )5.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 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 B.海啸、风暴潮、干旱 )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台风、洪涝、暴雨 6.广东省受灾损失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A.寒潮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D.季风环流改变57&&&&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 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 7~11 题。7.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8.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与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9.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10.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发生在水圈中的自然灾害有( A.干旱与台风 B.洪水与风暴潮 C.泥石流与寒潮 D.寒潮与台风 )1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 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读下图,完成 12~14 题。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注:图例中数字代表的灾害类型:①冻融、 冰川为主 ②崩塌、 滑坡、 泥石流为主 ③ 沙漠化为主 ④黄土塌陷、水土流 失为主 ⑤岩溶、塌陷为主58&&&&12.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②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③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④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13.下列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①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③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⑤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④加剧的主要原 因 14.图中灾害②和灾害⑤的成因相同的一项是( ) A.石灰岩地貌 B.断裂发育 C.地形崎岖 D.多暴雨且集中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 级 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 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 级表示发生 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据此完成 15~17 题。15.2010 年 5 月 28 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A.粤、桂、滇 B.滇、川、赣 C.浙、湘、鄂 D.川、陕、鄂)16.造成 2010 年 5 月 28 日与 2010 年 8 月 23 日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 ) C.雨带分布 D.植被状况 ) D.12 月至次年 5 月 A.地壳活动 B.地形状况17.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这些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A.4~9 月 B.10 月至次年 3 月 C.6~11 月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 7.6 级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左 右,这是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据此完成 18~20 题。 18.此次地震属于( ) C.深源地震 )59A.浅源地震 B.中源地震 19.台湾岛多地震的原因是(D.都不是&&&&A.处在太平洋板块上B.处在印度洋板块上 )C.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D.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0.此次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是( 弱 ⑤有几个震级和烈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二、综合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2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某区域图。 ①震源浅,震级大 ②人口密度大 ③建筑物密集且抗震系数小 ④人们的防震意识(1)图中“///////”表示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位于我 国哪一灾害带上? (2)试分析该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3)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害种类南北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级阶梯上的重要灾害种类有________,其危害表现为________。 22.(12 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A)中国农作物年均受灾、成灾面积图(B)60&&&&(1)从 A 图可以看出,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 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形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 B 图可以看出,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 A、B 两图说 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双选)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 A.大量减少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情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 林,恢复植被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能 23.(9 分)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 频发的自然原因。(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 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________、 ________ 等。 (4)我国西南地区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试分析其原因。(5)右上图是“某区域主要铁路分布图”,图中五条铁路线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影响较大的有( A.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61B.①②③④&&&&24.(11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07 年 1 月 17 日,民政部副部长在答记者问中指出:“2010 年中国自然灾害 严重。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 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 3 186 人,紧急转移安臵 1 384. 5 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 41 091.3 千公顷,其中绝 收面积 5 408.9 千公顷;倒塌房屋 193.3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2 528.1 亿元。浙 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与近年相比,2010 年自然灾害是 1998 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与 1999 年以来相比,2010 年因灾死亡人 数、直接经济损失为 8 年来的最大值,紧急转移安臵人数仅小于 2010 年,因灾倒塌 房屋仅次于 2003 年和 2010 年。”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 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62&&&&第二章 单元检测(二)(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完成 1~4 题。1. 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年是( A.1954 年、1999 年 B.1989 年、1999 年 C.1954 年、1983 年 2.这两次水灾都是(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⑤东部临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D.1967 年、1971 年 )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A.集中性暴雨所致 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3.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④位于季风气候区4. 长江流域东部沿海一带, 除了洪涝灾害外, 还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有 ( ①台风 ②风暴潮 ③寒潮 ④地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003 年 8 月 24 日至 10 月 5 日,陕西全省连降暴雨,造成渭河流域 50 多年来最 为严重的洪水灾害。但有专家指出,今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约 700 立方米,仅相 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2003 年 10 月 3 日晚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 把当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据此完成 5~6 题。 5.“把当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的原 因有( 了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③三门峡水库蓄水水位过高,加重了上游泥沙淤积 ④汛期三门峡水库调度失误,没 有发挥较好的防洪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3)①三门峡水库修建后导致渭河部分河段成为悬河 ②三门峡水库防洪能力过低,加重&&&&6.从气象方面分析,造成渭河流域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A.2003 年夏季风强盛 B.2003 年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 C.当地气温持续偏高,多对流雨)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使梅雨期延长[来源:学*科*网] 读下图,完成 7~10 题。7.该时段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内蒙古中部 C.华北西部 D.华北东部 8.该地区沙尘暴次数多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A.植树造林 B.过度开垦 )))C.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不当9.沙尘暴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A.产生呼吸系统疾病 B.损坏面部神经系统 C.使人体骨骼疼痛 D.造成甲状腺肿大 10.下列因素中,与沙尘暴形成无关的是( A.大风 B.地面沙尘物质 C.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D.森林火灾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 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 成 11~12 题。 )64&&&&1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 具备的“身份”是( A.台风、洪涝 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台风 D.干旱、洪涝 12.甲地受该气 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 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在 1 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十几个被老鼠掏 空的洞。被鼠类危害过的草地变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甚至 沙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 4 600 米以上,作为地表生态屏障的草皮,原本 就是在冻土地带勉强成活,而现在一只青海田鼠一年就要吃掉 60 千克的鲜草。如不 及时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区的生态 链条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据此完成 13~15 题。 13.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A.过度放牧 B.滥捕鼠、兔的天敌,使老鹰、沙狐等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鼠类生活环境改善 D.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表 14.危害该自然保护区的鼠类属于( ) )A.喜湿鼠 B.耐旱鼠 C.耐寒鼠 D.喜温鼠 15.关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 B.土壤为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土和高山寒漠土三种地带性土壤 C.目前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 2 000 平方千米 16.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65&&&&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 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 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 17.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 18.下列不是我国干旱多发原因的是(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土壤保水性能差 19.2007 年 2 月 28 日凌晨 1 时 55 分左右,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 5806 次列车遭 遇特大沙尘暴,11 节车厢被狂风掀翻,共有 4 人死亡,30 多人受伤。这次天气过程 ( ) ②是极地大陆气团推进造成的快行冷 ①是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典型暖锋天气过程 ) )锋天气过程 ③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没有雨雪 ④因当地空气干燥而没有雨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判断该植 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二、综合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21.(9 分)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的材料,完成下 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材料二: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66&&&&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 2 000 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 214 次。 1931 年、1954 年和 1998 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众多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1998 年与 1954 年相比,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 1954 年,但洪水水位高 于 1954 年。 (1)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除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水灾害严重外,我国的________平原、东北平原、 ________盆地及珠江流域也常遭受洪水威胁。 (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说明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 分)2010 年 5 月 14 日 8 时,该年第一号强热带风暴“珍珠”加强成为台风, 下图是“气旋位置及路径图”,结合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当台风中心处在 B 处时,汕头吹________风,海口吹________风;当台风中心处在 C 处时,汕头吹________风。 (2)从大气运动形式看台风是___________ _______。 (3)从“珍珠”路径图看,我国受其影响最大的两个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 (4)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5 月 29 日发布的台风“珍珠”防御工作评估结果显示,今 年第一号台风“珍珠”共造成 30 人死亡,5 人失踪,共导致 1.45 万间房屋倒塌,直 接经济损失 85.5 亿元。试简要评价台风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67&&&&(5)简述防御台风的主要具体措施。23.(9 分)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了我国部分地区两种水文灾害严重的地区,一种是洪涝,另一种最有可能 是________。 (2)图中 A 处对农作物危害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该处历史上虫神 庙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 B 处常见害鼠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区鼠类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4.(10 分)2010 年岁末,一部以禽流感为主题的 K 铃制造倾情奉献贺岁大戏《我不想 说我是鸡》,用一种幽默的形式向人们传达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信息。天真无邪的童 声将一只被厄运困扰的小鸡拟人化,用她那咿呀的歌声唱出了动物们对灾难的无奈和 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立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全球候鸟迁徙路径图”,完成下列问 题。68&&&&(1)禽流感属于自然灾害中的________灾害,这种灾害还有哪些?(至少列举两种)(2)禽流感是全球热门话题之一。若在局部地区发生了新型禽流感,科学家担心会蔓延 到全球。据图分析科学家担心的理由,以及目前防止蔓延的措施。(3)东南亚是最早发现新型禽流感感染的地区,有报道认为禽流感病毒的扩散与当地生 产方式和开发有关。写出东南亚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这一地区禽流感病毒扩 散的原因。69&&&&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检测与防御【学习目标】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 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 2.基于遥感和 GIS 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 性和应用前景。 3.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说明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谁走的太近都是灾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