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给出单桩地基承载力一般是多少特征值为760kn,做载荷试验时,与承压板的面积大小还有关系吗?

请问设计图纸里标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050KN,静载试验时,单桩承压极限承载力值2100KN,-土地公问答
请问设计图纸里标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050KN,静载试验时,单桩承压极限承载力值2100KN,
请问设计图纸里标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050KN,静载试验时,单桩承压极限承载力值2100KN,
静载试验时请问设计图纸里标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050KN,施工时实际压桩力多少为正常,单桩承压极限承载力值2100KN
也就是210吨,那么基本不用管压力值,配重足够大,那么必须增加配重首先你说的是静压桩吧,那么是桩的质量有问题,你说的这个设计压力值是比较低的,尽量螺旋法,防止桩反弹。打桩的顺序要仔细的研究。如果达不到2100kn桩就爆掉了:打桩机本身的配重是否足够,这个需要设计院来界定。一般来说如果桩深能够达到设计标高,后期以实验结果来检验是否合格。如果配重足够,但是机器已经压不下去了,只要正常记录,一般是图纸会审的时候明确掉。总之,或者是设计选型太小,一句两句我也教不会你。这个时候也要区分情况对待,如果不够。第二说压不到设计标高的,否则压不到极限压力值就要浮机,这里建议你去研究相关施工方案,也就是桩深长度不够,能不能产生2100kn的压力值,具体施工起来只要机器没什么毛病,那么一般是压到极限值的2100千牛就不在下压了,或者是桩长和压力值双控,几乎是没有什么施工难度的,这个要明确。要区分设计图纸是按桩长控制还是按压力值控制,静置一天左右要采取复压追问:我没说明白,是静压桩。设计图纸标明的是以控制桩长为主,进入持力层深度为辅。它现在的压力值一般为1500KN左右,就是每根桩压完后的机械压桩力。有几根打不下去,但是压桩力都达到了2100KN以上,设计桩长是42米,分为三段,几次压不下去的打桩深度也有30米左右。我就是想问这个压桩力是不是以1050为标准,可是假如是1050的话,以后2100KN的静载试验怎么做,不就是不合格?追答:打不进去的桩,终压值一定要达到2100,并且要复打,消除回弹量。至于你说的做实验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先说原理,因为打桩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受压产生超孔隙水压力,破坏土体结构,这时桩身开始下沉,阻力的来源主要是桩端阻力,桩侧壁摩擦阻力所占比例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打桩完成之后,土体经过应力重塑,经过一段时间应力会恢复,也就是说桩侧壁的摩擦阻力恢复,这也就是“端承摩擦桩”的原理。所以说如果土壤没有问题,打桩完成经过休止期之后,桩身承载力一定会提高,像你说的那个极限荷载应该是很轻松的。还有就是休止期的期限是14天还是28天要根据你的土壤类型来确定。说实话2100kn真的不高,因为我们做的工程很多都是2300KN的标准值,4600的极限值。追问:嗯哪,很感谢你的回答,受教了。嗯哪,很感谢你的回答,受教了。提问者评价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追问:我没说明白,是静压桩。设计图纸标明的是以控制桩长为主,进入持力层深度为辅。它现在的压力值一般为1500KN左右,就是每根桩压完后的机械压桩力。有几根打不下去,但是压桩力都达到了2100KN以上,设计桩长是42米,分为三段,几次压不下去的打桩深度也有30米左右。我就是想问这个压桩力是不是以1050为标准,可是假如是1050的话,以后2100KN的静载试验怎么做,不就是不合格?追答:打不进去的桩,终压值一定要达到2100,并且要复打,消除回弹量。至于你说的做实验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先说原理,因为打桩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受压产生超孔隙水压力,破坏土体结构,这时桩身开始下沉,阻力的来源主要是桩端阻力,桩侧壁摩擦阻力所占比例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打桩完成之后,土体经过应力重塑,经过一段时间应力会恢复,也就是说桩侧壁的摩擦阻力恢复,这也就是“端承摩擦桩”的原理。所以说如果土壤没有问题,打桩完成经过休止期之后,桩身承载力一定会提高,像你说的那个极限荷载应该是很轻松的。还有就是休止期的期限是14天还是28天要根据你的土壤类型来确定。说实话2100kn真的不高,因为我们做的工程很多都是2300KN的标准值,4600的极限值。追问:嗯哪,很感谢你的回答,受教了。追问:嗯哪,很感谢你的回答,受教了。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平板载荷试验讲解.ppt 11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平板载荷试验讲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岩土工程勘察(可行性研究、初勘、详勘和施工勘察)
岩土工程设计(地基基础、地基处理、基坑支护、 工程降水、边坡和滑坡治理设计等)
岩土工程施工
岩土工程监理
岩土工程监测
岩土工程检测
原位测试:
从广义上讲,包括原位检测和原位试验两部分,即指在被测试对象的原始位置,在不破坏、不扰动或少扰动被测试或检测对象原有(天然)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试验手段测定特定的指标,进而评价被测试对象的性能和状态。
从狭义上讲,原位测试是指利用一定的试验手段在天然状态(天然应力、天然结构和天然含水量)下,测试岩土的反应或一些特定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而依据理论分析或经验公式评定岩土的工程性能和状态。
原位测试技术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获得岩土体设计参数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要手段,并可用于施工过程中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状态变化的监测。;原位测试方法
原位测试优缺点;载荷试验(P1ate Load Test,简称PLT):
是在现场通过一定面积的刚性承压板向地基逐级施加荷载,测定天然地基、单桩或复合地基的沉降随荷载的变化,借以确定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征的现场试验。;平板载荷试验;载荷试验的适用条件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适用于地表浅层地基土(包括各种填土和碎石土)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适用于埋深等于或大于3.0m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
螺旋板载荷试验
适用于深层地基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
载荷试验的优点
对地基土不产生扰动,确定地基承载力最可靠、最具代表性,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还可用于预估建筑物的沉降量,对大型工程、重要建筑物,载荷试验一般不可少,是世界各国用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最主要方法,也是比较其它原位测试成果的基础。 ;浅层平板静力载荷试验的基本原理
平板载荷试验;现场载荷试验;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的承载力特值
(1)直线变形阶段
p-s呈线性关系
p0——比例界限压力 (2)剪切(塑性)变形阶段
p-s关系为曲线,斜率逐渐变大
pu——极限压力 (3)破坏阶段
当荷载大于极限压力pu,即使荷载维持不变,沉降也会持续发展或急剧增大,始终达不到稳定标准。 ;浅层平板静力载荷试验的仪器设备
承压板的尺寸要与实际基础接近则难于达到,因为承压板的面积太大,对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高;而承压板面积过小,则影响地基土的沉降量和极限荷载值。一般来说,地基土的极限荷载会因承压板的宽度或直径b过小而降低(s增大),但b值过大极限荷载增加也不明显,因此,在确定承压板尺寸时,既不能过小,也不必太大。
由于承压板的尺寸大小对评定地基土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为统一试验条件,使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我国的大部分勘察规范规定承压板面积以0.25-0.50 ㎡为主,另外还有0.1和1.0㎡。
选择承压板尺寸时,可根据地基土质情况,强度低、变形大的土层宜采用大尺寸的承压板;强度高、变形小的土层则采用小尺寸的承压板。一般情况下,可参照下面的经验值选取:
(1)对于软土、新近沉积土和人工填土,或用载荷试验确定黄土湿陷性时,承压板尺寸不应小于0.50 ㎡ ;
(2)对于一般粘性土地基,常用0.25-0.5 ㎡的承压板;
(3)对于碎石类土,承压板直径(或宽度)应为最大碎石直径的10~20倍;
(4)对于岩石类土或均质密实土,如老粘土或密实砂土,以0.10 ㎡为宜. ;加荷系统
加荷系统是指通过承压板对地基土施加额定荷载的装置。
常见有四种类型:
重物加荷装置
油压千斤顶加荷装置
重物、机械、液压放大加荷装置
电控稳压式加荷装置反力系统
除重物加荷装置外,其它加荷装置均需反力系统配套。载荷试验的反力可由重物、地锚或地锚与重物联合提供。然后再与梁架组合成稳定的反力系统。当在岩体内(如探坑或探槽)进行载荷试验时,可以利用围岩提供所需要的反力。
锚固式反力系统中,地锚个数应确保有足够的抗拔力,以免试验中间被拔起。反力梁亦应有足够的刚度。;常见的载荷试验反力与加载布置方式
1—承压板;2—千斤顶;3—木跥;4—钢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请问设计图纸里标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050KN,静载试验时,单桩承压极限承载力值2100KN,-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请问设计图纸里标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050KN,静载试验时,单桩承压极限承载力值2100KN,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小易 &
网友碰到这么一个问题:请问设计图纸里标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050KN,静载试验时,单桩承压极限承载力值2100KN,,系统通过互联网整理(主要来自百度知道、sogou问问、知乎、360问答等平台)获得以下解决方法,供碰到同样问题的网友参考:解决方法1:
静载试验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破坏。
解决方法2:
首先你说的是静压桩吧,这个要明确。要区分设计图纸是按桩长控制还是按压力值控制,或者是桩长和压力值双控,这个需要设计院来界定,一般是图纸会审的时候明确掉。一般来说如果桩深能够达到设计标高,那么基本不用管压力值,只要正常记录,后期以实验结果来检验是否合格。第二说压不到设计标高的,也就是桩深长度不够,但是机器已经压不下去了。这个时候也要区分情况对待:打桩机本身的配重是否足够,能不能产生2100kn的压力值,也就是210吨,如果不够,那么必须增加配重,否则压不到极限压力值就要浮机。如果配重足够,那么一般是压到极限值的2100千牛就不在下压了,静置一天左右要采取复压,防止桩反弹。如果达不到2100kn桩就爆掉了,那么是桩的质量有问题,或者是设计选型太小。打桩的顺序要仔细的研究,这里建议你去研究相关施工方案,一句两句我也教不会你,尽量螺旋法。总之,你说的这个设计压力值是比较低的,具体施工起来只要机器没什么毛病,配重足够大,几乎是没有什么施工难度的。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我的图书馆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 Page 1-----------------------
&&&&&&&&&&&&&
&ICS 93.010&
&P22&&&&&&&&&&&&&&&&&&&&&&&&&&&&&&&&&&&&&&&&&&&&&&&&& DB45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 DB45/T 564—2009
&&&&&&&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
&&&&&&&&&&&&&&&&&&&&&&&&&&&&&&&&&&&&&&&
&&&&&&&& Technical code for self-balanced measurement method&
&&&&&&&&&&&&&&&&&&&&&&&&&& of pile bearing capacity&
&&&&&&&&&&&&&&&&&&&&&&&&&&&&&&&&&&&&&&&
&&&&&&&&&&&&&&&&&&&&&&&&&&&&&&&&&&&&&&&
发布&&&&&&&&&&&&&&&&&&&&&&&&&&&&&&&&&&&&&&&&&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 Page 2-----------------------
----------------------- Page 3-----------------------
&&&&&&&&&&&&&&&&&&&&&&&&&&&&&&&&&&&&&&&&&&&&&&&&&&&&&&& DB45/T 564—2009&
&&&&&&&&&&&&&&&&&&&&&&&&&&&&&&& 目&&& 次&
前&&& 言..............................................II&
1& 范& 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定义和符号.....................................3&
4& 总& 则..............................................5&
5& 测试设备及其安装 ....................................6&
6& 现场检测 ............................................9&
7& 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11&
8& 试验后注浆的要求 ...................................1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测试系统的安装 ....................1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桩承载力自平衡法试验记录...........18&
条 文 说 明...........................................19&
&&&&&&&&&&&&&&&&&&&&&&&&&&&&&&&&&&&&&&&&&&&&&&&&&&&&&&&&&&&&&&&&&&&&&&&&&&&& I&
----------------------- Page 4-----------------------
DB45/T564—2009&
&&&&&&&&&&&&&&&&&&&&&&&&&&&& 前&&& 言&
&&&& 为推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在我区大直径大吨位混凝土灌注桩
测试中的应用,使大直径大吨位灌注桩的承载力得到有效检验,
制定本标准。&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07 年第一
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号) ,
由广西建设厅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承担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的编写工作。&
&&&& 在编写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自平衡法测试经验,吸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
果,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我区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
&&&&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提出。&
&&&&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归口。&
&&&&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
&&&& 参加起草单位:杭州欧感科技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周家斌、唐建平、程秉坤、林春伟、
张经纬、杨卫军。&
&&&&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员:张小武、唐吉福、俸尚东、李 梅、&&&&&
黄赞、顾胜、梁 海、邓 毅、蔡广袆、黄燕春、黄章福、钱 伟、
秦俭、廖 泓、谢轶、黄安芳、蒋崇节、黄龙、卢才植、刘长伟。&
&&&&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 Page 5-----------------------
&&&&&&&&&&&&&&&&&&&&&&&&&&&&&&&&&&&&&&&&&&&&&&&&&&&&&& DB45/T 564—2009&
&&&&&&&&&&&&&&&&&&&&&&&&&&&&& 1& 范& 围&
&&&& 本标准规定了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的总则、术语
和符号、测试设备及其安装、现场检测、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大直
径混凝土灌注桩的承载力检测。&
&&&&&&&&&&&&&&&&&&&&&&&&&&&&&&&&&&&&&&&&&&&&&&&&&&&&&&&&&&&&&&&&&&&&&&&&&&& 1&
----------------------- Page 6-----------------------
DB45/T564—2009&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 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Page 7-----------------------
&&&&&&&&&&&&&&&&&&&&&&&&&&&&&&&&&&&&&&&&&&&&&&&&&&&&&& DB45/T 564—2009&
&&&&&&&&&&&&&&&&&&&&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 3.1& 术语和定义&
&&&&&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是将荷载箱与钢筋笼连接并放置于桩身平
衡点,通过荷载箱逐级加载,利用位移丝 (棒)观测在荷载箱加
载力作用下的上段 (下段)桩体向上 (向下)的位移,测试上、
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确定单桩竖向抗压 (拔)极限承载力的试
&&&&&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是在桩底放置下承压板为刚性板
的荷载箱,利用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互为反力,通过荷载箱逐级
加载,测试大直径桩桩端极限阻力,推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
力的试验方法。&
&&&&&&&&&&&&&&&&&&&&&&&&&&&&&&& 3.2& 符号&
&&&&&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如下:&
&&&& D& ——荷载箱下承压板直径&&
&&&&& Qu 上& ——荷载箱上段桩实测极限承载力值&
&&&&& Qu 下& ——荷载箱下段桩 (或下承压板)实测极限承载力值&
&&&&& Qpk& ——桩端极限阻力推定值&
&&&&& Qpa& ——桩端阻力特征值推定值&
&&&&& Qu&& ——单桩竖向抗压 (拔)极限承载力值&
&&&&&&&&&&&&&&&&&&&&&&&&&&&&&&&&&&&&&&&&&&&&&&&&&&&&&&&&&&&&&&&&&&&&&&&&&&& 3&
----------------------- Page 8-----------------------
DB45/T564—2009&
&&&& Ra&& ——单桩竖向抗压 (拔)承载力特征值&
&&&& λ& ——桩侧抗拔-抗压阻力比&
&&&& A ——荷载箱承压底板面积&
&&&&& s 上 ——荷载箱上段桩体的位移 (简称:上位移)&
&&&&&&&&&&
&&&&& s 下 ——荷载箱下段桩体 (或下承压板)的位移(简称:下位
&&&&& W ——桩身自重&
&&&&& W&& ——有效堆载重量&
&&&&&&& p&
&&&&& ψ& ——大直径灌注桩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
&&&&&&& p&
&&&& Ap&&& ——桩端面积&
----------------------- Page 9-----------------------
&&&&&&&&&&&&&&&&&&&&&&&&&&&&&&&&&&&&&&&&&&&&&&&&&&&&&& DB45/T 564—2009&
&&&&&&&&&&&&&&&&&&&&&&&&&&&&& 4& 总& 则&
4.1&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适用于桩端持力层在粘性土、粉
&&&&&&&&&&&&&&&&&&&&&&&&&&&&&&&&&&&&&&&&&&&&&&&&&&&&&&&&&&&&&&&&&&&&&
土、砂土、碎石土、岩层中的大直径 (桩身直径宜大于等于800 mm)
混凝土灌注桩,特别适用于单桩承载力高、受场地及现场客观条
件限制无法进行传统静载荷试验的桩承载力检验。当埋设有桩身
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
4.2&& 自平衡法试验分为: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和自平衡法深层平
板载荷试验。&
4.3&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估算,当端阻力小于桩侧负摩
阻力时,宜采用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测试单桩竖向抗压 (拔)极限
承载力;当端阻力大于或等于桩侧负摩阻力时,可采用自平衡法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测试桩端阻力,推定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
4.4&&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和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根据各自
的适用范围可用于试验桩的测试及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
&&&&&&&&&&&&&&&&&&&&&&&&&&&&&&&&&&&&&&&&&&&&&&&&&
4.5& 检测数量及桩的休止期应符合 JGJ 106 中关于静载试验的
要求。测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应执行工程桩的相关技术标
4.6& 采用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基桩承载力,除执行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 5&
----------------------- Page 10-----------------------
DB45/T564—2009&
&&&&&&&&&&&&&&&&&&&& 5& 测试设备及其安装&
&&&&&&&&&&&&&&&&&&&&&&&&&&&&&& 5.1& 荷载箱&
5.1.1& 试验加载采用的专用荷载箱,应经法定计量单位或有相
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标定。&
5.1.2& 荷载箱极限加载能力应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的 1.2 倍。&
5.1.3& 荷载箱的构造应能保证荷载箱打开后留下的空间有利于
浆液的填充,荷载箱外部形状设计应有利于浮渣被排出。&
5.1.4&&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荷载箱下承压板应采用刚
&&&&&&&&&&&&&&&&&&&&&&&&&&& 5.2& 荷载箱安装&
5.2.1& 平面上荷载箱应平放于试桩中心或桩底端中心,荷载箱
&&&&&&&&&&&&&&&&&&&&&&&&&&&&&&&&&& 0
位移方向与桩身轴线夹角≤5 。&
5.2.2&&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荷载箱应安设在平衡点,并与钢筋
笼焊接在一起,荷载箱与上下钢筋笼连接处应有加强措施,并焊
接锥形导正钢筋便于导管通过。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荷载箱安装可
参照附录 A 中的图A.1 进行。&
5.2.3&&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荷载箱的上承压板应与钢
筋笼焊接在一起,下承压板应与试验土层充分接触或通过混凝土
找平层保证下承压板受力均匀。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荷载
箱安装可参照附录 A 中的图A.2 进行。&
----------------------- Page 11-----------------------
&&&&&&&&&&&&&&&&&&&&&&&&&&&&&&&&&&&&&&&&&&&&&&&&&&&&&& DB45/T 564—2009&
&&&&&&&&&&&&&&&&&&&&&&&&&&&& 5.3& 加载系统&
5.3.1& 试验荷载通过高压油泵施加,荷载测量采用并联于荷载
箱油路上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荷载箱的率定曲
线换算荷载。&
5.3.2& 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
或等于 0.4 级。&
5.3.3& 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施加最大荷载时的压力不
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 80%。&
&&&&&&&&&&&&&&&&&&&&&&&&&& 5.4& 位移测试系统&
5.4.1& 测试位移可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测量,测量仪表应
经法定计量单位检定。&
5.4.2&&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上位移丝 (棒)宜固定在上承压板
&&&&&&&&&&&&&&&&&&&&&&
以上20 cm~50 cm 左右的位置,下位移丝 (棒)宜固定在下承压
&&&&&&&&&&&&&&&&&&&&&&&&&
板以下 20 cm~50 cm 左右的位置。自平衡法静载试验位移传递系
统安装可参照附录 A 中的图A.1 进行。&
5.4.3&&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下位移丝 (棒)宜固定在
荷载箱下承压板结构上,可以不测量荷载箱上位移,但应测量桩顶
位移以监测试验过程。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位移传递系统
安装可参照附录 A 中的图A.2 进行。&
5.4.4& 上、下位移分别取三点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点应沿桩身
的周长方向平均分布,取平均值为测量值,桩顶位移可直接取桩
顶中心点进行测量。&
&&&&&&&&&&&&&&&&&&&&&&&&&&&&&&&&&&&&&&&&&&&&&&&&&&&
5.4.5& 位移测试测量误差应不大于 0.1% FS,分辨力应优于或
&&&&&&&&&&&&&
等于 0.01 mm。&
5.4.6& 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
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测试桩与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不
&&&&&&&&&&&&&&&&&&&&&&&&&&&&&&&&&&&&
小于 4 倍桩身直径且大于 2.0 m。&
&&&&&&&&&&&&&&&&&&&&&&&&&&&&&&&&&&&&&&&&&&&&&&&&&&&&&&&&&&&&&&&&&&&&&&&&&&& 7&
----------------------- Page 12-----------------------
DB45/T564—2009&
5.4.7& 固定和支撑位移计 (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
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5.4.8& 采用位移丝装置时应设防风棚以确保不受风力扰动。位
移丝与位移计的安装可参照附录 A 中的图A.3。&
&&&&&&&&&&&&&&&&&&&&&&&&&&&&&& 5.5& 注浆管&
&&&&& 若试桩用作工程桩,应在荷载箱周围安装注浆管,注浆管的
构造及布置应能保证试验结束后产生的空隙能被充分填充,注浆
管数量应不少于 3 根。&
&&&&&&&&&&&&&&&&&&&&&&&&&&&&& 5.6& 伸缩结构&
&&&&& 声测管、注浆管和位移丝 (棒)护管在荷载箱部位应做成伸
缩结构,并进行可靠的密封处理。&
&&&&&&&&&&&&&&&&&&&&&&&&&&&&& 5.7& 扩底措施&
&&&&& 当在工程桩上进行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时,应将被测
桩的桩端直径根据荷载箱面积适当增大,以抵消测试部位对桩端
承载力的影响。当桩侧阻力提供的试验反力不足时,也可将桩端
扩底进一步扩大,或适当增加嵌岩深度以提供足够的试验反力。&
----------------------- Page 13-----------------------
&&&&&&&&&&&&&&&&&&&&&&&&&&&&&&&&&&&&&&&&&&&&&&&&&&&&&& DB45/T 564—2009&
&&&&&&&&&&&&&&&&&&&&&&&&&&& 6& 现场检测&
&&&&&&&&&&&&&&&&&&&&&&& 6.1& 试验加、卸载分级&
6.1.1&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
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 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
2 倍加载。&
6.1.2&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 2 倍,
逐级等量卸载。&
6.1.3&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
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 6.2& 试验加载方法&
6.2.1&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桩承载力自平衡法试验应采用慢速维
持荷载法。&
6.2.2& 对于工程桩的验收检测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有成熟
经验或特殊时间要求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
6.2.3& 慢速维持荷载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
&&&&& a)&&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 5 min、15min、30 min、45 min、
&&&&&&&&&&&&&&&&&&&&&&&&&&&&&&&&&&&&&&&&&&&&&&&&&&&
&&&&&&&&&& 60 min 测读位移值,以后每隔30 min 测读一次。&
&&&&&&&&&&&&&&&&&&&&&&&&&&&&&&&&&&&&&&&&&&&&&&&&&&&&&&&&&&&&&&&&&&&&&
&&&& b)&& 位移相对稳定标准:每 1h 内的位移量不超过0.1mm,并
&&&&&&&&&&&&&&&&&&&&&&&&&&&&&&&&&&&&&&&&&&&&&&&&&&&&&&&&&&&&
&&&&&&&&&& 连续出现两次 (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 30 min 开始,按
&&&&&&&&&&&&&&&&&&&&&&&&&&&&&&&&&&&&
&&&&&&&&&& 1.5 h 连续三次每 30 min 的位移量计算)。&
&&&&& c)&& 当位移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
&&&&& d)&& 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 1h,按第 15min、30min、60min
&&&&&&&&&& 测读位移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
&&&&&&&&&&&&&&&&&&&&&&&&&&&&&&&&&&&&&&&&&&&&&&&&&&&&&&&&&&&&&&&&&&&&&&&&&&& 9&
----------------------- Page 14-----------------------
DB45/T564—2009&
&&&&&&&&&&&&&&&&&&&&&&&&&&&&&&&&&&&&&&&&&&&&&&&&&&&&&&&&&&&&&&&&&&&&&&&
&&&&&&&&&& 读残余位移量,维持时间为 3 h,测读时间为第 15min、
&&&&&&&&&&&&&&&&&&&&&&&&&&&&&&&&&&&&&&&&&
&&&&&&&&&& 30 min,以后每隔30 min 测读一次。&
6.2.4& 快速维持荷载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
&&&&& 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不应少于 1h,是否延
长维持荷载时间应根据位移收敛情况确定。&
&&&&&&&&&&&&&&&&&&&&&&&&&& 6.3& 终止加载条件&
&&&&&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 a)&& 某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
&&&&&&&&&&&&&&&&&&&&&&&&&&&&&&&&&&&&&&&&&&&&&&&&&&&&&&&&&&&&&&&&&&&&&&&&&&
&&&&&&&&&& 的 5 倍。但位移能相对稳定且上、下位移量均小于 40mm
&&&&&&&&&&&&&&&&&&&&&&&&&&&&&&&&&&&&&&&&&&&&&
&&&&&&&&&& 时,宜加载至位移量超过 40 mm。&
&&&&& b)&& 某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
&&&&&&&&&&&&&&&&&&&&&&&&&&&&&&&&&&&
&&&&&&&&&& 的 2 倍,且经 24 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 c)&&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
&&&&& d)&& 当荷载—位移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位移量 60mm~
&&&&&&&&&&&&&&&
&&&&&&&&&& 80mm;在特殊情况下,根据具体要求,可加载至累计位
&&&&&&&&&&&&&&&&&&&&&&&&&&
&&&&&&&&&& 移量超过 80 mm。&
&&&&&&&&&&&&&&&&&&&&&&&&&& 6.4& 检测数据记录&
&&&&& 检测数据宜按附录 B 中表B.1 的格式记录。&
----------------------- Page 15-----------------------
&&&&&&&&&&&&&&&&&&&&&&&&&&&&&&&&&&&&&&&&&&&&&&&&&&&&&& DB45/T 564—2009&
&&&&&&&&&&&&&&&& 7& 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 7.1& 自平衡法试验数据分析&
&&&&&&&&&&&&&&&&&&&&&&&&&&&&&&&&&&&&&&&&&&&&&&&&&&&&&&&&&&&&&
7.1.1&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一般应绘制 Qu 上 -s 上 、
Qu 下 -s 下 ,s 上 -lgt、s 下 -lgt&&&&&&&& 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
分析所需曲线。&
7.1.2& 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
录表和绘制桩身轴力分布、侧阻力分布,桩端阻力-荷载、桩端阻
力-沉降关系等曲线。&
&&&&&&&&&&&&&&&&&&&&&&& 7.2& Qu& 和 Qu& 的确定&
&&&&&&&&&&&&&&&&&&&&&&&&&&&&&&&&& 上&&&&&& 下
7.2.1& 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变型 Qu 上-s 上、
Qu 下-s 下 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变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
7.2.2& 根据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上段桩取 s 上 -lgt& 曲线
&&&&&&&&&&&&&&&&&&&&&&&&&&&&&&&&&&&&&&&&&&&&&&&&&&&&&&&&&&&&&
尾部出现明显向上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下段桩取 s 下 -lgt&& 曲线
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7.2.3& 当满足本标准第 6.3 条规定的终止加载条件时,取其对
应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承载力。&
7.2.4& 对缓变形 Qu 上 -s 上、Qu 下 -s 下 曲线,按位移值确定极限承
&&&&&&&&&&&&&&&&&&&&&&&&&&&&&&&&&&&&&&&&&&&&&&
&&&&&&&&&&&&&&&&&&&&&&&&&&&&&&&&&&&&&&&&&&&&&&&&&&&
载力值,Qu 上取对应于向上位移s 上=40mm 对应的荷载值;Qu 下可
取 s 下 =0.05D& 的对应荷载值。(D 为桩端直径;当为自平衡法深
层平板载荷试验时,D 为荷载箱下承压板直径)。&
&&&&&&&&&&&&&&&&&&&& 7.3&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推定&
7.3.1&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推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按式 (1)
&&&&&&&&&&&&&&&&&&&&&&&&&&&&&&&&&&&&&&&&&&&&&&&&&&&&&&&&&&&&&&&&&&&&&&&&&& 11&
----------------------- Page 16-----------------------
DB45/T564—2009&
&&&&&&&&&&&&&& Q& = (Q& 上 -W 上 -W )/λ +Q& 下&& …&&&&&&&&&&&&&& (1)&
&&&&&&&&&&&&&&& u&&&&&&& u&&&&&&&&&&&&& p&&&&&&&& u&&&
&&&&& 式中:&
&&&& Qu&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 W 上——上段桩桩身 自重;&
&&&&& W ——有效堆载重量。当反力不足时,可在桩顶增加堆载配
&&&& λ ——桩侧抗拔—抗压阻力比,粘性土、粉土、碎石土取 0.8;
对于砂土取 0.7。&
7.3.2& 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按式 (2)计算:&
&&&&&&&&&&&&&&&&&&&&&&&&&&&&&&&&&&&&& Q& =Q& 上 …………………&&&&&&&&&& (2)&
&&&&&&&&&&&&&&&&&&&&&&&&&&&&&&& u&&&& u&&&&
7.3.3&&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推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
力按式 (3)计算:&
&&&&&&&&&&&&&& Q& = (Q& 上 -W-W )/λ +Q&&&&&&&&&&&&&&& ………&&&&&&&& (3)&
&&&&&&&&&&&&&&& u&&&&&& u&&&&&&&&&&& p&&&&&&&& pk&&&&&&&
&&&&& 式中:&
&&&&& Q&&& ——& Q&&&&& =ψ ×Q& 下 ×(A&&&&&& / A) ;&
&&&&&& pk&&&&&&&&& pk&&&& p&&& u&&&&&& p&
&&&&& W& ——桩身自重;&
&&&&&&&&&&&&&&&
&&&& A —— 荷载箱承压底板面积;&
&&&&&&&&&&&&&&&
&&&& A& —— 桩底面积;&
&&&&&&&&&&&&&&&&
&&&&& ψp —— 大直径桩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按 JGJ 94 中相关规
7.3.4& 带扩底的大直径端承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按式 (4)
&&&&&&&&&&&&&&&&&&&&&&&&&&&&&&&&&&&&& Q& =Q …………………&&&&&&&&&&&&& (4)&
&&&&&&&&&&&&&&&&&&&&&&&&&&&&&& u&&&& pk&&&&&
&&&&&&&&&&&&& 7.4&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
7.4.1& 参加统计的测试桩不少于 3 根时,当满足极差不超过平
均值的 3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 Page 17-----------------------
&&&&&&&&&&&&&&&&&&&&&&&&&&&&&&&&&&&&&&&&&&&&&&&&&&&&&&& DB45/T 564—2009&
7.4.2& 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测试桩数量。&
7.4.3& 测试桩数量少于 3 根时,应取低值。&
&&&&&&&&& 7.5& 单桩竖向抗压 (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 单桩竖向抗压 (拔)承载力特征值 (kN )按式 (5)计算:&
&&&&&&&&&&&&&&&&&&&&&&&&&& R Q /2&&& …………………&&&&&&&&&&&&&& (5)&
&&&&&&&&&&&&&&&&&&&&&&& a&& u&&&&&&
&&&&&&&&&&&&&&&&&&&&&&&&&& 7.6& 检测报告内容&
&&&& 检测报告包含的内容应符合 JGJ 106 相关规定。&
&&&&&&&&&&&&&&&&&&&&&&&&&&&&&&&&&&&&&&&&&&&&&&&&&&&&&&&&&&&&&&&&&&&&&&&&&& 13&
----------------------- Page 18-----------------------
DB45/T564—2009&
&&&&&&&&&&&&&&&&&&&& 8& 试验后注浆的要求&
&&&&&&&&&&&&&&&&&&&&&& 8.1& 注浆管应具备的性能&
&&&&&&&&&&&&&&&&&&&&&&&&&&&&&&
&&&&& 注浆管应能承受1.5MPa以上静水压力,管体强度应能保证在
钢筋笼吊装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至于破损。&
&&&&&&&&&&&&&&&&&&&&&&&&&&&&& 8.2& 注浆材料&
&&&&& 注浆材料宜用强度等级42.5以上的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宜为
0.5~0.8。&
&&&&&&&&&&&&&&&&&&&&&& 8.3& 注浆施工及终止条件&
&&&&& 注浆前应用泵送清水冲洗试验后留下的空隙,直到相邻注浆
管返回的水流变清澈,方可进行灌浆;当相邻注浆管返回的浆液
与注入浆液浓度相差不大时可终止灌浆。&
----------------------- Page 19-----------------------
&&&&&&&&&&&&&&&&&&&&&&&&&&&&&&&&&&&&&&&&&&&&&&&&&&&&&&& DB45/T 564—2009&
&&&&&&&&&&&&&&&&&&&&&&&&&&&&&&&&&&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 测试系统的安装&
A.1&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荷载箱及位移传递系统的安装&
&&&&&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荷载箱及位移传递系统的安装示意图见图
&&&&&&&&&&&&&&&&&&&&&&&&&&&&&&& 压力传感器
&&&&&&&&&&&&&&&&&&&&&&&&&&&&&&&&&&&&&&&&&&&&&&&& 高压油泵站
&&&&&&&&&&&&&&&&&&&&&&&&&&&&&&&&&&&&&&&&&&&&&&&& 静载试验仪
&&&&&&&&&&&&&&&&& 基准梁
&&&&&& 基准桩&&&&&&&&&&&&&&&&&&&&&&&&&&&&&&&&&&&&&&&&&&&& 基准桩
&&&&&&&&&&&&&&&&&&&&&&&&&&&&&&&&&&&&&&&&&&&&& 高压油管
&&&&&&&&&&& 上位移护管
&&&&&&&&&&&&&&&&&&&&&&&&&&&&&&&&&&&&&&&&&&&& 下位移护管
&&&&&&&&&&& 上位移丝
&&&&&&&&&&&&&&&&&&&&&&&&&&&&&&&&&&&&&&&&& 下位移丝 (棒)
&&&&&&&&&&&&&&&&&&&&& 1&&&&&&&&&&&&&&&&&&&& 1
&&&&&&&&&&&& 钢筋笼&&&&&&&&&&&&&&&&&&&&&&&&&&&&&& 荷载箱
&&&&&&&&&&&&&&&&&&&&&&&&&&&&&&&&&&&&&&&&&&&&&&& 钢筋笼
&&&&&&&&&&&&&&&&&&&&&&&&&&&&& 立面图&&&&&&&&&&&&&&&&&&&&&&&&&&&&&&& 1-1剖面图
&&&&&&&&&&&&&&&&&&&&&&&&&&&&&&&&&&&&&&&&&&&&&&&&&&&&&&&&&&&&&&&&&&&&&&&&&&&&
&&&&& 图A.1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荷载箱及位移传递系统的安装&
&&&&&&&&&&&&&&&&&&&&&&&&&&&&&&&&&&&&&&&&&&&&&&&&&&&&&&&&&&&&&&&&&&&&&&&&&&& 15&
----------------------- Page 20-----------------------
DB45/T564—2009&
A.2&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荷载箱及位移传递系统的安装&
&&&&&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荷载箱及位移传递系统的安装
示意图见图A.2。&
&&&&&&&&&&&&&&&&&&&&&&&&&&&&&&&&&&& 压力传感器
&&&&&&&&&&&&&&&&&&&&&&&&&&&&&&&&&&&&&&&&&&&&&&&&&&&&&& 高压油泵站
&&&&&&&&&&&&&&&&&&&&&&&&&&&&&&&&&&&&&&&&&&&&&&&&&&&&&& 静载试验仪
&&&&&&&&& 基准桩&&&&&&&&&&&&&&&&&&&&&&&&&&&&&&&&&&&&&&&&&&&&&&& 基准桩
&&&&&&&&&&&&&&&&&&&&&&&&&&&&&&&&&&&&&&&&&&&&&&&&&&& 高压油管
&&&&&&&&&&&&&&&&&&&&&&&&&&&&&&&&&&&&&&&&&&&&&&&&& 下位移护管
&&&&&&&&&&&&&&&&&&&&&&&&&&&&&&&&&&&&&&&&&&&&&&& 下位移丝(棒)
&&&&&&&&&&&&&&&&&&&&&&&&&&&&&&&&&&&&&&&&&&&&&&&&& 上位移护管
&&&&&&&&&&&&&&&&&&&&&&&&&&&&&&&&&&&&&&&&&&&&&&&& 上位移丝 (棒)
&&&&&&&&&&&&&&&&&&&&&&&&&&&&&&&&&&&&&&&&&&&&&&&&&&&&& 荷载箱
&&&&&&&&&&&&&&&&&&&&&&&&&&&&&&&&& 立面图
&&&&&&&&&&&&&&&&&&&&&&&&&&&&&&&&&&&&&&&&&&&&&&&&&&&&&&&&&&&&&&&&&&&&&
图A.2&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荷载箱及位移传递系统的安装&
----------------------- Page 21-----------------------
&&&&&&&&&&&&&&&&&&&&&&&&&&&&&&&&&&&&&&&&&&&&&&&&&&&&& DB45/T 564—2009&
&&&&&&&&&&&&&&&&&&& A.3& 位移丝与位移计的安装&
位移丝与位移计的安装示意图见图A.3。&
&&&&&&&&&&&&&&&&&&&&&&&&&&&&&&&&&&&&&& 钢管脚手架或其他固定的支架
&&&&&&&& 数字位移计
&&&&&&& 表座
&&&&&&&&&&&&&&&&&&&&&&&&&&&&&&&&&&&&&&&&&&&&&&&&&&&&&&&&&&&&&&&& 位移丝
&&&& 基准梁
&&&&&& 紧固螺丝,对称布置
&&&&&&&&&&&&&&&&&&&&&&&&& 重锤
&&&&&&&&&&&&&&&&&&&&&&&&&&&&&&&&&&&&&&&&&&&&&&&&&&&&&&&&&&&&& 位移护管
&&&&&&&&&&&&&&&&&&&&&&&&&&&&&&&&&&&&&&&&&&&&&&&&&&&&&&&&&&&&&&&&&&&&&&&&&&
&&&&&&&&&&&&&&&&&&&& A.3 位移丝与位移计的安装&
&&&&&&&&&&&&&&&&&&&&&&&&&&&&&&&&&&&&&&&&&&&&&&&&&&&&&&&&&&&&&&&&&&&&&&&&&& 17&
----------------------- Page 22-----------------------
DB45/T564—2009&
&&&&&&&&&&&&&&&&&&&&&&&&&&&&&&&&&&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试验记录&
&&&&&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试验的现场检测数据宜按表 B.1 的格
&式进行记录。&
&&&&&&&&&&&&&&& 表& B.1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桩号&&&&&&&&&&&&&&&&&&&& 试验日期&&&&&&&&&&&&
加载 油压 荷载& 测 间隔&& 位移计读数&&&&&&&&&&&&&&&&&&&&&&&&&& 本级位移&&&&&&&&&&&& 累计位移&
级别 (MPa) (kN)&&&&& 读 时间& s&&& s&& s&& s&& s&& s桩&&&&&&&&&&&&&&& s&& s&& s&&
&&&&&&&&&&&&&&&&&&&&&&&&&&&&&& 上&&&& 下&&&& 桩顶&&& 上&&& 下&&&&&&&&& 上&&&& 下&&& 桩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 记录:&&&&&&&&&&& 校核:&
&&&&&&&&&&&&&&&&&&&&&&&&&&&&&&&&&&&&&&&&&&&&&&&&&&&&&&&&&&&&&&&&&&&&&&&&&&&&&&&&&&&&
----------------------- Page 23-----------------------
&&&&&&&&&&&&&&&&&&&&&&&&&&&&&&&&&&&&&&&&&&&&&&&&&&& DB45/T 564—2009&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
&&&&&&&&&&&&&&&&&&&&&&&&&&&&&&&&&&
&&&&&&&&&&&&&&& DB45/T 564—2009&
&&&&&&&&&&&&&&&&&&&&& 条 文 说 明&
&&&&&&&&&&&&&&&&&&&&&&&&&&&&&&&&&&&
&&&&&&&&&&&&&&&&&&&&&&&&&&&&&&&&&&&
&&&&&&&&&&&&&&&&&&&&&&&&&&&&&&&&&&&
&&&&&&&&&&&&&&&&&&&&&&&&&&&&&&&&&&
&&&&&&&&&&&&&&&&&&&&&&&&&&&&&&&&&&&&&&&&&&&&&&&&&&&&&&&&&&&&&&&&&&&&&&&&&& 19&
----------------------- Page 24-----------------------
DB45/T564—2009&
&&&&&&&&&&&&&&&&&&&&&&&&&&&&&&&&& 前 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
DB45/T 564—2009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 年
1 月 15 日以第1 号文公告批准、发布。&
&&&&&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负责起草,
为了便于相关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
文规定,《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编写组按章、节、条
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
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
质量检测中心。&
&&&&&&&&&&&&&&&&&&&&&&&&&&&&&&&&&&&&&&&
&&&&&&&&&&&&&&&&&&&&&&&&&&&&&&&&&&&&&&&
&&&&&&&&&&&&&&&&&&&&&&&&&&&&&&&&&&&&&&&
&&&&&&&&&&&&&&&&&&&&&&&&&&&&&&&&&&&&&&&
&&&&&&&&&&&&&&&&&&&&&&&&&&&&&&&&&&&&&&&
&&&&&&&&&&&&&&&&&&&&&&&&&&&&&&&&&&&&&&&
&&&&&&&&&&&&&&&&&&&&&&&&&&&&&&&&&&&&&&&
&&&&&&&&&&&&&&&&&&&&&&&&&&&&&&&&&&&&&&&
&&&&&&&&&&&&&&&&&&&&&&&&&&&&&&&&&&&&&&&
----------------------- Page 25-----------------------
&&&&&&&&&&&&&&&&&&&&&&&&&&&&&&&&&&&&&&&&&&&&&&&&&&&&&& DB45/T 564—2009&
&&&&&&&&&&&& 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规程&
&&&&&&&&&&&&&&&&&&&&&&&&&&&&&&& 1& 范& 围&
&&&&& 随着高层建筑在我区的兴建,大直径大吨位灌注桩逐年增
多,用传统静载法对大吨位桩基进行承载力测试非常困难,而且
测试费用高昂,目前大多工程被迫从工程桩中选择较小吨位的基
桩进行静载试验,而使大直径大吨位的处于关键承重部位的基桩
得不到有效的承载力检验,给工程安全埋下隐患。桩承载力自平
衡法测试自 1960 年发明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
来,在国际基础工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九十年代后期传入我国,
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在 21 个省市三百多个建筑工程和几十座
桥梁工程成功应用。与传统静载荷试验相比,自平衡测试法试验
吨位大,不受现场场地条件的限制,具有快捷、简便的特点,因
此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建、改建、扩建
工程的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的承载力检测。&
&&&&&&&&&&&&&&&&&&&&&&&&&&&&&&&&&&&&&&&&&&&&&&&&&&&&&&&&&&&&&&&&&&&&&&&&&& 21&
----------------------- Page 26-----------------------
DB45/T564—2009&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本标准的编制主要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
范》(JGJ 106)。&
&&&&&&&&&&&&&&&&&&&&&&&&&&&&&&&&&&&&&&&&
&&&&&&&&&&&&&&&&&&&&&&&&&&&&&&&&&&&&&&&&
&&&&&&&&&&&&&&&&&&&&&&&&&&&&&&&&&&&&&&&&
&&&&&&&&&&&&&&&&&&&&&&&&&&&&&&&&&&&&&&&&
&&&&&&&&&&&&&&&&&&&&&&&&&&&&&&&&&&&&&&&&
&&&&&&&&&&&&&&&&&&&&&&&&&&&&&&&&&&&&&&&&
&&&&&&&&&&&&&&&&&&&&&&&&&&&&&&&&&&&&&&&&
----------------------- Page 27-----------------------
&&&&&&&&&&&&&&&&&&&&&&&&&&&&&&&&&&&&&&&&&&&&&&&&&&&&&&& DB45/T 564—2009&
&&&&&&&&&&&&&&&&&&&&&&&&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3.1.1 本定义中引入 “平衡点”概念,平衡点是桩身的某一点,
该点以上桩侧负摩阻力和桩身自重的合力与该点以下桩侧摩阻力
和桩端阻力的合力大小相等。荷载箱应放置在 “平衡点”加载才
能同时测出上段桩和下上段桩的极限承载力值。将荷载箱放置在
&“平衡点”技术上是合理的,投入上也是经济的,但在实际工程
中 “平衡点”的确定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问题。在试验之前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资料和试桩经验来确定 “平衡点”,存在一定
的偏差是完全可能的,偏差的存在会造成上、下两段桩很少同时
达到预先拟定的极限条件,即其中一段达到极限承载力,另一段
可能还没有达到,由此判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小于真实的极限承
载力,故结果偏于保守。&
3.1.2 对于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来说,桩底实际上就是桩的平衡
点。这两类桩的持力层非常好,桩侧负摩阻力和桩身自重的合力
相对较小,可采取缩小荷载箱面积以减小持力层的受力面积或增
加扩底直径、增加嵌岩深度的措施创造平衡条件。将这种条件下
的试验称为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 23&
----------------------- Page 28-----------------------
DB45/T564—2009&
&&&&&&&&&&&&&&&&&&&&&&&&&&&&&&&& 4& 总则&
4.1& 本条是根据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技术特点规定该法的适
&&&&& 由于自平衡法测试时需要在桩身或桩底预埋荷载箱,为了保
证足够的操作空间和便于灌注混凝土的导管顺利通过,对进行自
&&&&&&&&&&&&&&&&&&&&&&&&&&&&&&&&&&&&&&&&&&&&&&&&&&&&&&&&&&&&&&&&&&&&&&&
平衡法测试的最小桩径进行规定,规定桩身直径宜大于等于 800mm。
对于桩端持力层为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层的大直径
混凝土灌注桩均可以顺利安装荷载箱并完成荷载试验。对于单桩
承载力高、受场地及现场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行传统静载试验的
桩承载力检验,自平衡法测试有绝对的优势。&
4.2、4.3& 根据自平衡法试验原理将试验方法细分为两种方法,
并规定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 将自平衡法试验分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和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
荷试验,主要是因为当把载荷箱置于桩端,其测试原理及数据整
理过程更接近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将其称为自平衡法深层平板
载荷试验概念更明确。在工程实际测试中,要将荷载箱埋置在平
衡点,先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估算,当平衡点以上桩侧负
摩阻力和桩身自重的合力比该点以下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合
----------------------- Page 29-----------------------
&&&&&&&&&&&&&&&&&&&&&&&&&&&&&&&&&&&&&&&&&&&&&&&&&&&&&& DB45/T 564—2009&
力相等时,将荷载箱置于桩身平衡点上,称为自平衡法静载试验;
当平衡点以上桩侧负摩阻力和桩身自重的合力小于该点以下桩侧
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合力相等时,将荷载箱置于桩端,称为自平
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4.4 本条为使测试桩具有代表性而提出的。&
4.5 本条主要是针对桩的休止期和桩身强度提出,同时强调测试
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应执行工程桩的相关技术标准。&
&&&&&&&&&&&&&&&&&&&&&&&&&&&&&&&&&&&&&&&&&&&&&&&&&&&&&&&&&&&&&&&&&&&&&&
&&&& 成桩后桩侧土体强度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止期按 JGJ 106相
关条文要求;对于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由于该法测试施加的力相
当于传统静载法的一半,故对桩身强度要求可适当放宽,一般混
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一半就可满足该法测试强度要求;对于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则要求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
&&&&& 由于进行自平衡法试验的桩均需要预埋设荷载箱,桩的施工
工艺和质量是否还能达到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实际操作中
主要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 1、在摩擦桩测试中,荷载箱埋设在桩身中段,试验后桩身在
荷载箱处出现小断层,是否影响桩的承载力?压力灌浆后可以恢
复其抗压承载能力,但是否会影响桩水平承载力?&
&&&&&&&&&&&&&&&&&&&&&&&&&&&&&&&&&&&&&&&&&&&&&&&&&&&&&&&&&&&&&&&&&&&&&&&&&& 25&
----------------------- Page 30-----------------------
DB45/T564—2009&
&&&&& 2、端承型的钻孔灌注桩 (冲孔灌注桩)测试中,荷载箱埋设在
桩底,影响施工的二次清孔,是否会因桩底沉渣过大而影响基桩
承载力,造成工程桩投入使用后沉降过大?&
&&&&& 第一个问题:要求试验完成后对断层进行高压灌浆,灌浆不
仅可以填充桩身在荷载箱处断层,还可以根据要求在该处形成一
个扩大头,形成一个套箍,因此不会影响其竖向承载力。对于水
平承载力,由桩受力特点可以知道,桩身的埋设荷载箱的位置基
本都远处于反弯点以下,其承受的水平承载力几乎为零,因此其
对桩水平承载力也没有影响。&
&&&&&& 第二个问题:可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措施解决。&
&&&&&& 对于冲孔灌注桩,一般沉渣颗粒较细,此类端承桩一般桩长
较短,安放钢筋笼需要时间不长,多次试验表明桩底沉渣一般不
会太厚。另外,试验时桩底所受压力一般都比建筑物自重荷载产
生的压力大,因此认为桩底沉渣在试验时可被荷载箱充分压实,
进行试验的桩不会因为沉渣而产生额外沉降,不影响工程桩安全。
另外安放钢筋笼时箍筋会从孔壁土层削落部分泥沙,对于荷载箱
面积与孔径相同的情况,一般被削落的泥沙都落在荷载箱面上,
容易清除;对于荷载箱面积小于孔径相同的情况,可以制造如图 1
所示的构造,即在试验用的荷载箱外围多安装一个环形荷载箱,
----------------------- Page 31-----------------------
&&&&&&&&&&&&&&&&&&&&&&&&&&&&&&&&&&&&&&&&&&&&&&&&&&&&&& DB45/T 564—2009&
两个荷载箱互相分离,环形荷载箱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是防止钢
筋笼削落的泥沙沉入桩底,第二是试验完成后加载将环形部分沉
&&&&&&&&&&&&&&&&&&&&&&&&&&&&&&&&&&&&&& 立面图
&&&&&&&&&&&&&&&&&&&&&&&&&&&&&&&&&&&&&& 平面图
&&&&&&&&&&&&&&&&&&&&&&&&&&&&&&&&&&&&&&&&&&&&&&&&&&&&&&&
&&&&&&&&&&&&&&&&&&&&&&&&&&& 图 1 荷载箱形状示意图&
&&&&&& 对于钻孔灌注桩,可以按图 2 所示的埋设方式,即在孔底中
部超深位置安装荷载箱,使荷载箱顶面与原孔底面标高相同或略
低,同时适当增加扩底面积(增加的面积基本与荷载箱面积相当),
&&&&&&&&&&&&&&&&&&&&&&&&&&&&&&&&&&&&&&&&&&&&&&&&&&&&&&&&&&&&&&&&&&&&&&&&&& 27&
----------------------- Page 32-----------------------
DB45/T564—2009&
这样即可进行二次清孔,又保证桩底受力面积。&
&&&&&&&&&&&&&&&&&&&&&&&&&&&&&&&&&&&&&&&&&&&&&&&&&&& 立面图
&&&&&&&&&&&&&&&&&&&&&&&&&&&&&&&&&&&&&&&&&&&&&&&&&&& 平面图
&&&&&&&&&&&&&&&&&&&&&&&&&&&&&&&&&&&&&&&&&&&&&&&&&&&&&&&&&&&&&&&&&&&&&&&&&&&&&&
&&&&&&&&&&&&&&&&&&&&&&&&&&&&&&&&&&&&& 图 2 荷载箱形状示意图&
&&&&&&&&&&&&&&&&&&&&&&&&&&&&&&&&&&&&&&&&&&&&&&&&&&&&&&&&&&
&&&&&&&&&&&&&&&&&&&&&&&&&&&&&&&&&&&&&&&&&&&&&&&&&&&&&&&&&&
&&&&&&&&&&&&&&&&&&&&&&&&&&&&&&&&&&&&&&&&&&&&&&&&&&&&&&&&&&
&&&&&&&&&&&&&&&&&&&&&&&&&&&&&&&&&&&&&&&&&&&&&&&&&&&&&&&&&&
----------------------- Page 33-----------------------
&&&&&&&&&&&&&&&&&&&&&&&&&&&&&&&&&&&&&&&&&&&&&&&&&&&&&&& DB45/T 564—2009&
&&&&&&&&&&&&&&&&&&&&&&&&&& 5& 测试设备及安装&
5.1& 荷载箱&
5.1.1~5.1.4 对试验用的荷载箱作出基本要求。加载用的荷载
箱是一种特制的油压千斤顶。它需要按照桩的类型,截面尺寸和
极限承载力专门设计生产,使用前应经法定计量单位或有相应资
质的检测单位按不小于 1.05 倍预估极限承载力进行标定,荷载箱
极限加载能力应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的 1.2 倍。为了保证桩基的
成桩质量及使用安全,要求荷载箱的构造应能保证荷载箱打开后
留下的空间有利于水泥浆液的充分填充,埋设在桩身的荷载箱外
部形状设计应有利于浮渣被排出,避免浮渣停滞在荷载箱的底部
造成局部强度过低,加载过程中被荷载箱压碎或变形过大,导致
试验失败,更可能影响桩的桩身质量。为了减小荷载箱下承压板
的变形量,要求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荷载箱下承压板应
采用刚性板。&
5.2& 荷载箱安装&
5.2.1~5.2.3 对荷载箱的安放及焊接作出规定。在平面上荷载
箱应平放在试验桩中心或桩底端中心,以防产生偏心轴向力。荷
&&&&&&&&&&&&&&&&&&&&&&&&&&&&&&&&&&&&&&& 0
载箱位移方向与桩身轴线夹角≤5& ,荷载箱在桩身轴线上产生的
&&&&&&&&&&&&&&&&&&&&&&&&&&&&&&&&&&&&&&&&&&&&&&&&&&&&&&&&&&&&&&&&&&&&&&&&&&& 29&
----------------------- Page 34-----------------------
DB45/T564—2009&
力为荷载箱加载力的 99.6%,其偏心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自
平衡法静载试验的荷载箱应安设在平衡点位置,并与钢筋笼焊接
在一起,荷载箱与上下钢筋笼连接处应有加强措施,以防止桩身
加载后局部破损;同时焊接锥形导正钢筋,便于清底导管和浇筑
混凝土的导管从荷载箱中部顺利通过。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
验的荷载箱的上承压板应与钢筋笼焊接在一起,为保证下承压板
应与试验土层充分接触,可通过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保证下承压板
受力均匀,亦可以采用其他确保荷载箱底部与试验土层充分接触
的有效措施。&
5.3& 加载系统&
5.3.1~5.3.3& 对加载系统的精度和系统的耐压性能提出要求。&
5.4& 位移测量系统&
5.4.1 检测所用计量器具必须送至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定期
检定,且使用时必须在计量检定的有效期之内,以保证基桩检测
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5.4.2 本条对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位移测点安装位置进行规定。&
5.4.3 本条对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位移测点位置进行规
定。考虑到在广西进行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桩长度普遍
较短,桩身弹性压缩量小,故可不测量荷载箱上位移,可通过测
----------------------- Page 35-----------------------
&&&&&&&&&&&&&&&&&&&&&&&&&&&&&&&&&&&&&&&&&&&&&&&&&&&&&& DB45/T 564—2009&
试桩顶位移来监控上段桩的情况,从而减轻现场工作量。但当桩
长较长时,应考虑桩身弹性压缩,故应测量荷载箱上位移。&
5.4.4 本条对位移测点数量及取值进行规定。&
5.4.5 本条对位移测量精度进行规定。&
5.4.6 本条对基准梁提出具体要求。&
5.4.7、5.4.7 主要为了减小位移测试系统被外界因素影响而提
5.5&& 自平衡法试验结束后,桩身在荷载箱位置会形成一段小的断
层,因此,如试桩用作工程桩,应在荷载箱周围安装注浆管,注
浆管的构造及布置应能保证试验结束后产生的空隙能被充分填
5.6&& 自平衡法试验中,荷载箱打开后,会对桩体有张拉作用,因
此,当有声测管、注浆管和位移丝 (棒)护管通过荷载箱位置时,
应使声测管、注浆管和位移丝 (棒)护管在荷载箱部位设置伸缩
结构,保证荷载箱顺利打开。同时在埋设时应使声测管、注浆管
和位移丝 (棒)护管得到可靠的密封处理,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水
泥浆进入管内,导致试验失败或无法注浆补强。&
5.7& 本条是为了确保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荷载试验埋设的荷载箱
不影响工程桩承载力而提出。当桩侧阻力提供的试验反力不足时,
&&&&&&&&&&&&&&&&&&&&&&&&&&&&&&&&&&&&&&&&&&&&&&&&&&&&&&&&&&&&&&&&&&&&&&&&&& 31&
----------------------- Page 36-----------------------
DB45/T564—2009&
也可将桩端扩底进一步扩大,或适当增加入岩深度以提供足够的
试验反力。&
&&&&&&&&&&&&&&&&&&&&&&&&&&&&&&&&&&&&&&&&
&&&&&&&&&&&&&&&&&&&&&&&&&&&&&&&&&&&&&&&&
&&&&&&&&&&&&&&&&&&&&&&&&&&&&&&&&&&&&&&&&
&&&&&&&&&&&&&&&&&&&&&&&&&&&&&&&&&&&&&&&&
&&&&&&&&&&&&&&&&&&&&&&&&&&&&&&&&&&&&&&&&
&&&&&&&&&&&&&&&&&&&&&&&&&&&&&&&&&&&&&&&&
&&&&&&&&&&&&&&&&&&&&&&&&&&&&&&&&&&&&&&&&
&&&&&&&&&&&&&&&&&&&&&&&&&&&&&&&&&&&&&&&&
&&&&&&&&&&&&&&&&&&&&&&&&&&&&&&&&&&&&&&&&
----------------------- Page 37-----------------------
&&&&&&&&&&&&&&&&&&&&&&&&&&&&&&&&&&&&&&&&&&&&&&&&&&&&&&& DB45/T 564—2009&
&&&&&&&&&&&&&&&&&&&&&&&&&&&&&& 6& 现场检测&
6.1& 试验加、卸载分级&
6.1.1~6.1.3 参考了 JGJ106 中加载分级规定。&
6.2& 试验加载方法&
6.2.1~6.2.4 参考了 JGJ106 中加载方法的规定。&
6.3 终止加载条件参考了 JGJ106 中相关规定。本条对自平衡法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终止加载条件作了相同
的规定,主要是因为 自平衡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刚性板下可能有
沉渣存在,刚性板的 Q-s&&&&&&&&&&&&&&&&&& 曲线的特性更接近于桩静载试验的 Q-s
曲线的特性,与传统的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 Q -s& 曲线会有一定的
&&&&&&&&&&&&&&&&&&&&&&&&&&&&&&&&&&&&&&&&&&&&&&&&&&&&&&&&&&&&&&&&&&&&&&&&&&& 33&
----------------------- Page 38-----------------------
DB45/T564—2009&
&&&&&&&&&&&&&&&&&&&&&& 7& 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7.1 同一工程的一批试桩曲线应按相同的沉降纵坐标比例绘制,
使结果直观、便于比较。&
7.2 Qu& 上和 Qu& 下 的确定参考了 JGJ106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Qu& 的确定方法。&
7.3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推定&
7.3.1 对于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推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由于
涉及到上托力和下压力的关系,考虑到许多检测为验证性检测,
仅按设计特征值的 2 倍加载,所测位移较小,未真正达到桩的极
限承载力,土层承载力没有完全发挥,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桩
侧抗拔—抗压阻力比,粘性土、粉土、碎石土取 0.8,对于砂土
取 0.7,上拔力转化成下压力采用简化转换法转化。&
7.3.2 对于竖向抗拔桩试验可直接取 Qu 上为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
7.3.3 对于桩端为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的大直径桩端
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按 JGJ 94 中相关规定取值;对于软岩可参考
黏性土取值;对于硬岩尺寸效应系数可取 1。&
7.3.4 带扩底的大直径端承桩,由于受扩底的影响,上托力和下
----------------------- Page 39-----------------------
&&&&&&&&&&&&&&&&&&&&&&&&&&&&&&&&&&&&&&&&&&&&&&&&&&&&&& DB45/T 564—2009&
压力的关系会相当复杂,因为此类桩型的桩侧阻力所占比例较小,
因此推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时忽略桩侧摩阻力,对于工程
7.4 本标准单桩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按 JGJ106 的规定执行。&
7.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规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
载力特征值是按单桩极限承载力统计值除以安全系数 2 得到的。&
7.6 按照 JGJ 106 相关规定要求检测报告包含的内容,避免检测
报告过于简单,也有利于委托方、设计及检测部门对报告的审查
&&&&&&&&&&&&&&&&&&&&&&&&&&&&&&&&&&&&&&&&&&&&&&&&&&&&&&&&&&&&&&&&&&&&&&&&&& 35&
----------------------- Page 40-----------------------
DB45/T564—2009&
&&&&&&&&&&&&&&&&&&&&&&&&& 8& 试验后注浆的要求&
8.1 为了保证试验后能顺利地对基桩进行灌浆,安装时应确保注
浆管万无一失,因此从耐压性能和可靠性上对注浆管作出要求。&
8.2 本条对注浆浆液的水灰比建议值为0.5~0.8。注浆初期用较
稀的浆液,有利于浆液在桩侧土层扩散,注浆后期使用浓浆,有
利于桩身混凝土小断层的填充。&
8.3 注浆前一般要求对注浆管及空隙进行冲洗,把因荷载箱撑
开,负压吸入的泥浆等杂质冲洗干净。&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