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去朝鲜有发展机会升高三了,有个机会可以去更好的地方读书,但是费用高,而且我也非常舍不得这里,我该不该去呢

高考报名: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因种种原因现在不在学校读书,但是我的学业水平测试通过了,而且我高三也报_百度知道
高考报名: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因种种原因现在不在学校读书,但是我的学业水平测试通过了,而且我高三也报
名了,现在有学籍在学校,请问我可以参加高考报名吗,就和普通学生一样高考而不是成人高考可以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有学籍,又通过学业水平测试,高三也报名了,肯定能正常高中毕业。而且2012年你还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你虽不在学校上学,但你跟在校上学的同学一样,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正常报名参加高考。
采纳率:74%
来自团队:
学籍在就可以,考试时直接回去考就成了
谢谢了,这我就放心了
问题已经解决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攀登技术的高峰,我与大家共勉!
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
心灵的栅栏  人与月亮的距离并不遥远,因为人与人心灵间的距离更为遥远。  ——王尔德    当玛格丽特的丈夫杰瑞因脑瘤去世后,她变得异常愤怒,生活太不公平,她憎恨孤独。孀居3年,她的脸变得紧绷绷的。  一天,玛格丽特在小镇拥挤的路上开车,忽然发现一幢她喜欢的房子周围竖起一道新的栅栏。那房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颜色变白,有很大的门廊,过去一直隐藏在路后面。如今马路扩展,街口竖起了红绿灯,小镇已颇有些城市味,只是这座漂亮房子前的大院已被蚕食得所剩无几了。  可院子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上面绽开着鲜艳的花朵。玛格丽特注意到一个系着围裙、身材瘦小的女人,清扫着枯叶,侍弄鲜花,修剪草坪。  每次玛格丽特经过那房子,总要看看迅速竖立起来的栅栏。一位年老的木匠还搭建了一个玫瑰花格架和一个凉亭,并漆成雪白色,与房子很相称。  一天,玛格丽特在路边停下车,长久地凝视着栅栏。木匠高超的手艺令她几乎流泪。玛格丽特实在不忍离去,索性熄了火,走上前去,抚摸栅栏。它们还散发着油漆味。玛格丽特看见那女人正试图开动一台割草机。  “喂!你好!”玛格丽特喊道,一边挥着手。  “嘿,亲爱的!”那女人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  “我在看你的栅栏。真是太美了。”  那女人微笑道:“来门廊上坐一会吧,我告诉你栅栏的故事。”  她们走上后门台阶,那女人打开栅栏门,玛格丽特不由得欣喜万分,她终于来到这美丽房子的门廊,喝着冰茶,周围是不同寻常又赏心悦目的栅栏。  “这栅栏其实不是为我设的。”那女人直率地说道,“我独自一人生活,可有许多人到这里来,他们喜欢看到真正漂亮的东西,有些人见到这栅栏后便向我挥手,几个像你这样的人甚至走进来,坐在门廊上与我聊天。”  “可面前这条路加宽后,这儿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你难道不介意?”  “变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铸造个性的因素,亲爱的。当你不喜欢的事情发生后,你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痛苦愤懑,要么振奋前进。”  当玛格丽特起身离开时,她说:“任何时候都欢迎你来做客,请别把栅栏门关上,这样看上去很友善。”  玛格丽特把门半掩住,然后启动车子。她内心深处有种新的感受,她没法用语言表达,只是感到,在她那颗愤懑之心的四周,一道坚硬的围墙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整洁雪白的栅栏。她也打算把自家的栅栏门开着,对任何准备走近她的人表示出友善和欢迎。生命的平分  人间的真情是融化一切困难的烈焰,面对真情谁也无法抗拒。  ——亨利    男孩迪克与他的妹妹琼相依为命。父母早逝,琼是迪克惟一的亲人。所以迪克爱琼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迪克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迪克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迪克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迪克开始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迪克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手术完毕后,迪克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少时间?”  医生正想笑迪克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迪克的勇敢震撼了:在迪克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迪克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迪克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迪克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迪克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深深的体谅  善良的宽广胸怀可以使人们忘记一切世俗的恩怨,而仅剩下对他人的关心。  ——沃尔特    康娜的弟弟杰恩斯是初出茅庐的画家,居住在西班牙的马约尔加岛。那是康娜母亲到西班牙看望弟弟要返回美国那天发生的事情。  一大早,母亲和弟弟气喘吁吁地把两个大旅行箱从那座具有200年历史的古老公寓的4楼搬下来,他们把旅行箱放在几乎无人通过的路边,坐在箱子上等出租车。  马约尔加岛不是大城市,出租车不会经常往来,当然也无法通过电话叫车,只能在路边等着。谁也不知道出租车何时能来。  康娜的弟弟因为已在岛上住了3年,很了解这种情况,所以显得坦然自在。马约尔加岛的生活与华盛顿快节奏的生活截然不同。  大约过了20分钟,从相反车道过来一辆出租车,杰恩斯立即起身招手,但他看到车内有乘客时就放下手,出租车缓缓地驶去。  然而,那辆车驶了30米左右就停住了,那位乘客下车了。  “噢,真幸运,那人在这里下车呀。”  从车内走出的是一位看起来颇有修养的老绅士。杰恩斯对这个偶然感到很高兴,并迅速把旅行箱装进车的后背箱。  坐进车后,杰恩斯告诉司机。“去机场。”并说,“我们真幸运,谢谢你。”  司机耸了耸肩膀说:“要谢,你们就谢那位老先生吧,他是特意为你们而提前下车的。”  杰恩斯和母亲不解其意,于是司机又解释道:“那位老先生本想去更远的地方,但是看到你们后就说:‘我在这里下车,让那两位乘客上车吧。这么早拿着旅行箱站在路边,一定是去机场乘飞机的。如果是这样,肯定有时间限制。我反正没什么急事,我在这里下车,等下一辆出租车。’所以你们要谢就谢那位老先生吧。”  杰恩斯很吃惊,他恳请司机绕道去找那位老先生。当车经过老先生身边时,杰恩斯从车窗大声向那位悠然地站在路边的老先生道谢。老人微笑着说:“祝你们旅途愉快。”  后来杰恩斯在给康娜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对他人的体谅与那位老先生相比,程度完全不同。我即使体谅他人,自己在心里也会想:能做到这点就不错了……自己随意决定体谅他人的限度,我为自己感到羞耻。我现在真想成为像那位老先生那样的人,成为那种不经意之中就流露出对他人深深体谅的人。”街对面的真心  没有什么东西比爱更能治疗那些伴随灾难而来的痛苦。  ——惠特曼    当那个漂亮迷人的女人拄着一根盲杖小心翼翼地上车时,全车的乘客都对她报以同情的目光。她把车钱付给司机,摸索着走到司机留给她的座位,然后坐下来,将公文包放在膝盖上,那根白色的棍子就靠在她的腿边。  她是34岁的苏珊,一年前由于一次医疗上的误诊,她在突然之间失去了视力,从此被抛入黑暗、愤怒、沮丧和对自己的怜悯之中。  阴云笼罩着苏珊曾经乐观的心灵。每一天,她都在痛苦沮丧与疲惫不堪中度过,而她惟一所依靠的就是她的丈夫——马克。  马克是一位空军军官,他深深地爱着苏珊。当看到失明令苏珊那么沮丧与痛苦时,他便决心帮助妻子鼓起勇气与信心去开始新的生活。马克的军旅生涯曾训练他如何面对任何困难,但是他知道这一次却是最为困难的一场“战斗”。  最终,苏珊感到自己可以回去上班了。可她该如何到那儿去呢?她过去是乘公交车,但现在害怕一个人去。她还是如此脆弱,失明引起的怨恨还没有从心中消除。这个时候提这些,她会怎么想?  正如马克所预料的那样,苏珊害怕再搭公交车。  “我是个瞎子!”她愤怒地说,“我怎么知道自己到了哪儿?我想你是嫌我累赘了,想扔下我不管了!”  苏珊的这番话让马克的心都要碎了,但他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他向苏珊保证每个早晨和晚上都会陪她一块乘车,接送她,直到她完全能够应付为止。  事情就按照马克所说的那样开始了。接下来的整整两个星期,马克身穿制服,每天都同苏珊一起搭车。  每天早上他们一起出发,把她送到地方以后,马克再乘出租车去自己的办公室。终于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苏珊离家前,伸出胳膊搂住马克——她的同伴、她的丈夫、她最好的朋友。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为马克的忠诚、耐心,以及对她的挚爱而深深感动。她对他说再见,之后——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第一次各自走各自的。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每一天苏珊都很顺利,她以前从没感到这样好过。她成功了!她终于可以自己去上班了!  星期五早上,苏珊像往常一样坐车去上班,当她付车费时,司机说:“孩子,我好羡慕你。”  司机的话让苏珊感到纳闷,于是她反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司机说:“你知道吗?过去几天,每个早上,在你下车时,都有一个穿一身军装、长得很帅的小伙子站在拐角对面的街上注视着你,在确定你安全地穿过街道并走进办公室以后,他会向你的方向抛一个飞吻,然后才转身离开。你真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共同的信赖  真正的信赖只存在于互相了解,并愿为对方不惜付出一切的人之间。  ——托马斯    心理学教授恩科带着一群学生做实验。他先让同学们面朝他站成两排横队,然后,命令后一排的同学做好救助准备,待他喊了“开始”之后,前一排同学就往后一排相对位置的同学身上倒,他说:“前面的同学别有顾虑,要尽力往后倒。好,开始!”  前排的同学们嘻嘻哈哈地笑着,按照恩科教授的指令,身子一点点向后倾斜,但是,大家明显地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肯把好端端的自我撂倒到后面那个人的身上;后排的同学本来已经拉开了架势,预备扮演一回救人危难的英雄角色,但是,由于前面送过来的重量太轻,他们也只好扫兴地用手轻触了一下别人的衣服就算完事。  可是,这里面有个例外——一位男生在听到恩科教授的指令之后,紧紧地闭上了双眼,十分真实地向后面倒去。他的搭档是一位小巧玲珑的女生。当她感到他毫不掺假地倒过来时,先是微微一怔,接着就倾尽全力去抱住他。看得出,她有些力不自胜,但却倔强地抿了唇,誓死也要撑起他……她成功了。  恩科教授笑着去握他和她的手。告诉大家说:“他俩是这次实验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人。这位男生为大家表演了‘信赖’——信赖是什么呢?信赖就是真诚地抽干心里的每一丝猜疑和顾忌,连眼睛都让它暂时歇息,百分之百地交出自己。这名女生为大家表演的则是‘值得信赖’——值得信赖其实是信赖催开的一朵花,如果信赖的春风吝于吹送,那么,这朵花就有可能遗憾地夭折在花苞之中,永远也休想获取绽放的权利;当然,如果信赖的春风吹得温暖,吹得和谐欢畅,那么,被信赖的人就被注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就像你们看到的那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女生可以扶起一个虎背熊腰的男生,一只充满了爱意的手可以托举起一个美丽多彩的世界。同学们,值得信赖是幸福的,而信赖他人是高尚的。让我们先试着做高尚的人,然后再去做幸福的人吧。”同情的施舍  世界上的诸物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以上帝的眼光来看待他人。  ——史提尔    汉斯昂着头,大步地走着。他没带遮阳伞,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汉斯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从于任何人和事。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却从未指望得到旁人的任何恩惠,追求的只是一辈子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汉斯正走着,一个黄包车夫来到他身边。车夫摇着铃铛,问道:“先生,你要车吗?”汉斯转过头去,发现那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目光里似乎包含着贪婪的神情。  “只有那些没人性的家伙才会以人力车代步。”这是汉斯坚定不移的观点。他用那粗布缝制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道:“不,不,我不要。”一面继续走自己的路。  黄包车夫拉着车子跟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摇铃。突然间,汉斯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也许拉车是这个穷汉惟一的生存手段。汉斯是个有学问的人,许多概念——平等、穷苦人、上帝、劳动分配、农村的赤贫、工业、封建主义等等,片刻之间都闪进了他的脑海。他又一次回头看了看那黄包车夫——天哪,他是那样面黄肌瘦!汉斯心里顿时对他生出了怜悯之情。  黄包车夫摇着铃铛,又招呼汉斯道:“来吧,先生!我送您,您要去哪里?”  “去百老汇。你要多少钱?”  “6美分。”  “好吧,你跟我来!”汉斯继续步行。  “请上车,先生。”  “跟我走吧!”汉斯加快了脚步。  拉黄包车的人跟在他后面小跑。时不时地,汉斯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  到了百老汇,汉斯从衣兜里掏出6美分递给黄包车夫,说:“拿去吧!”  “可您根本没坐车呀。”  “我从不坐黄包车。我认为这是一种犯罪。”  “啊?可您一开始就该告诉我!”车夫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的神情。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拉着车子走开了。  “把这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  “可我不是乞丐!”黄包车夫拉着车,消失在街的拐角处。永恒的百合  爱如夏日之热烈,爱如春花之灿烂,爱如高山之肃穆,爱如夜星之永恒。  ——毛姆    平静的加利福尼亚海湾褪去了先前的浮躁和凶猛,海面上波澜不惊,这异常沉寂的氛围给人一种无比的压抑之情。只是水面上漂浮着的许多白色的花朵,才给这沉寂压抑的环境带来了些许亮色和温暖。这些天来,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海边上撒落花朵,他们什么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望着这些圣洁的百合花发呆。人群中有一位身材高挑,长着碧眼金发的女郎,她美丽而忧伤的眼睛中满蓄着泪水。她是“雅典娜”号沉船上22位幸存者中的两位女性之一。  她的名字叫玛丽·琏,来自意大利,她非常喜欢美国,是个典型的美国通。她是独自一人去加州游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玛丽·琏吓坏了。她平生头一次乘船在大海上游玩,根本不知道怎么穿救生衣。面对茫茫无边的大海和汹涌澎湃的巨浪,玛丽·琏吓懵了,泪水止不住地从她美丽的面庞上滑落下来。这时有两位美国男子走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玛丽·琏看到轮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立即清楚了事情的严重性。她手足无措地向人群跑去,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了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经过数小时的挣扎,“雅典娜”号终于湮没在巨浪滔天的大海中,海水也一下子把船舱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头颅、手脚等各种手段,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第一个逃出船舱的是玛丽·琏——男人们再一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  出了船舱后,玛丽·琏也只能在大海中任凭狂涛巨浪的摆布。突然,她看见一条橡皮救生筏,上面已经坐着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爬上救生筏。此时一个巨浪扑来,一名男子被卷到了玛丽·琏的身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把她推上了救生筏,而当玛丽·琏向这位男子伸手时,他却被巨浪卷入了海底,再也找不到一点痕迹……  玛丽·琏被惊呆了,那位老人更是热泪四溅……筏子依然在怒涛之巅摇荡,玛丽·琏放声痛哭起来,老人抚摩着她的头说:“孩子,不要怕!无论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你一定要努力活下去,而我已经一大把年纪了。”玛丽·琏止住了哭声,这时,海面上已有了一丝亮色。猛然间,一个巨浪将筏子打翻,玛丽·琏死死抓住筏绳,而那位老人转眼间就消失在大海的深渊之中。  玛丽·琏已自顾不及,她不会游泳,但曾经看过自救的电影,于是她用两根指头塞住鼻孔,拼命地用嘴吸气,以防海水灌进鼻子把自己呛死。过了很久,玛丽·琏发现自己和筏子已靠近了海岸,岸边的波涛也异常凶猛,有人想拉她但没能拉住,她被反弹离开了海岸。危急中,她赶忙解开筏绳,一阵海浪扑来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棉衣包住了她,她终于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幸运地活了下来,可是与她同舟共济的280位同胞却永远地消逝在大海的深渊之中!错误的弥补  不要为过错感到尴尬了,了解错误能带来最好的教训,这是最好的自我教育方法之一。  ——托夫勒    卡特参加过一个人际关系培养的训练班,其间有过一次独特的经历。  教师要求他们列出过去自己曾感到羞愧、负疚、缺憾和悔恨的事情。一周后他请大家大声宣读自己所列的清单。这看起来有涉隐私,但确实有勇敢之人自告奋勇地宣读。听了别人的陈述,卡特的清单越发长起来,3周之后竟达101条之多。之后老师建议他们想法弥补缺憾,向别人真诚道歉,采取行动来纠正自己的过失。  卡特对此举能够增进他的人际关系深表疑惑,相反却认为这只能使彼此更加疏远。  一周后,卡特身旁的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讲了如下这个故事:  我在列出清单时,想起高中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我在内华达州的一个小镇长大。镇上有个我们小孩子们都讨厌的官员。有天晚上,我和两个伙伴决定要捉弄这个叫布朗的官员一番。喝了几瓶啤酒,找到一罐红颜料,我们爬到镇子中央高高的水塔上,在上面用鲜红的颜料写道:“布朗是头大狗熊”。  第二天,镇上的人们起来后都看到了我们的“大作”。两小时后,布朗把我们3个人弄到他的办公室。我的伙伴们承认了错误而我却撒谎抵赖、蒙混过关。  这事都快过去20年了。今天布朗的名字出现在我的清单上。我不知道他是否仍在人世。上个周末,我向内华达州的家乡打电话查问,果然有个叫罗杰·布朗的先生。我于是给他打电话。铃声响了几下后,我听到:“喂,你好。”我问:“你就是那个叫布朗的官员?”那边沉默了一下,“是的。”“那好,我是吉米·考金斯,我想告诉你那事我也有份。”又是沉默。“我早就知道。”他嚷道。我们于是大笑,谈得很愉快。他最后说:“吉米,我一直为你感到不安,因为你的伙伴们都已消除了心病,而你这么多年却一直挂在心上。我应该感谢你打来电话……这是为你着想。”  吉米鼓励卡特化解他清单上应该弥补的101件事情。  这费了卡特两年的时间,但这却成了他以后从事矛盾调解工作的起点和动力。不论冲突纠纷多么严重,卡特一直记着摒弃前嫌,化解冲突,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人生第一课  尊重是人生必须学会的第一个原则,只有会尊重他人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罗兰德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真爱的选择  人的一生总是在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事物,但有些东西不能光依靠选择,例如爱。  ——贝林斯    几十年的独身生活使奥里森厌倦了,他决定娶一个妻子。  奥里森来到一所位于市中心的婚姻介绍所。一位身穿浅蓝色制服的年轻门卫在门口迎接奥里森,向他深深地鞠了躬,并把奥里森领进了屋。  在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位穿戴雅致的女士,她老练地说:“现在,请您到隔壁的房间去,那里有许多门,每一个门上都写着您所需要的对象的资料,供您选择。亲爱的先生,您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  奥里森谢过了她,向隔壁的房间走去。  里面的房间里有两个门,第一个门上写着“终生的伴侣”,另一个门上写的是“至死不变心”。奥里森忌讳那个“死”字,于是便迈进了第一个门。接着,又看见两个门,左边写着“美丽、年轻的姑娘”,右面则是“富有经验、成熟的妇女和寡妇们”。  你们当然可想而知,左边的那扇门更能吸引他的心。可是,进去以后,又有两个门。上面分别写的是“苗条、标准的身材”和“略微肥胖、体型稍有缺陷者”。用不着多想,苗条的姑娘更中奥里森的意。  奥里森感到自己好像进了一个庞大的分检器,在被不断地筛选着。下面分别看到的是他未来的伴侣操持家务的能力,一个门上是“爱织毛衣、会做衣服、擅长烹调”,另一个门上则是“爱打扑克、喜欢旅游、需要保姆”。当然爱织毛衣的姑娘又赢得了奥里森的心。  他推开了把手,岂料又遇到两个门。这一次,令人高兴的是,“爱情”介绍所把各位候选人的内在品质也都分了类,两个门分别介绍了她们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状态:“忠诚、多情、缺乏经验”和“有天才、具有高度的智力”。  奥里森确信,他自己的才能已能够应付全家的生活,于是,便迈进了第一个房间。里面,右侧的门上写着“疼爱自己的丈夫”,左侧写的是“需要丈夫随时陪伴她”。当然奥里森需要一个疼爱他的妻子。下面的两个门对奥里森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抉择:上面分别写的是“有遗产,生活富裕,有一幢漂亮的住宅”和“凭工资吃饭”。  理所当然,奥里森选择了前者。  奥里森推开了那扇门,天啊……已经上了马路啦!那位身穿浅蓝色制服的门卫向奥里森走来。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彬彬有礼地递给他一个玫瑰色的信封。奥里森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您已经‘挑花了眼’。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前,应当客观地认识自己。”距离的美丽  距离是一种美,不善于把握适当的距离是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的。  ——歌德    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是一对相互爱慕而又从来未见过面的恋人。梅克夫人是一位酷爱音乐、有一群儿女的富孀,她在柴可夫斯基最孤独、最失落的时候,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援助,而且在心灵上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她使柴可夫斯基在音乐殿堂里一步步走向顶峰。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悲怆交响曲》都是为这位夫人而作。  他们从未见过面的原因并非他们二人相距遥远,相反他们的居住地有时仅一片草地之隔。他们之所以永不见面,是因为他们怕心中的那种朦胧的美和爱,在一见面后被某种太现实、太物质化的东西所代替。  不过,不可避免的相见也发生过。那是一个夏天,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本来已安排了他们的日程:一个外出,另一个一定留在家里。但是有一次,他们终于在计算上出了差错,两个人同时都出来了,他们的马车沿着大街渐渐靠近。当两驾马车相互擦过的时候,柴可夫斯基无意中抬起头,看到了梅克夫人的眼睛。他们彼此凝视了好几秒钟,柴可夫斯基一言不发地欠了欠身子,梅克夫人也同样回欠了一下,就命令马车夫继续赶路了。柴可夫斯一回到家就写了一封信给梅克夫人:“原谅我的粗心大意吧!维拉蕾托夫娜!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  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是他们最亲密的一次接触。心中的枷锁  人与人的信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彼此间可以不保留任何秘密。  ——克罗克    星期日的那一天,大卫的儿子与同学去玩,大卫一个人来到儿子的房间,发现儿子的书桌上很乱,就走过去想整理一下。此时,大卫突然灵机一动,就打开儿子的抽屉,发现了一个蓝色的日记本。  儿子的日记本第一页上写道:“自打我上初中以后,我的心里十分的空虚与孤独,父母除了关心我在学校的表现外,就是把我关在屋里学习,每天当我伏在桌前,永不停地写那永远做不完的该死的作业时,我特别地痛苦,我多么想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能有时间到外面去打打篮球,去轻松地活动一下啊……”  读完儿子的日记,大卫内心感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他原以为自己的心灵与儿子贴得很近,可万万没有料到儿子并没有把大卫当作朋友。  傍晚,儿子回到家里,又关上房门独处,用晚餐的时候,儿子突然问:“爸,你俩谁动我的东西了?”  大卫假装糊涂地说:“没有啊。”见大卫的态度如此坚定,儿子什么也没说,就满脸不悦地走开了。  过了两天以后,乘着儿子不在家,大卫又偷偷溜进他的房间,企图从日记里洞察他内心的秘密,令大卫惊讶的是,抽屉上不知何时安了一把锁,顿时,大卫的大脑一片空白,大卫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晚上,儿子回到家后,大卫鼓足勇气对儿子说:“儿子,爸爸犯了一个错误,你能原谅我吗?”  儿子沉思片刻说:“不就是偷看日记的事嘛,我不想再谈这件事。”  “如果你原谅爸爸,就请你打开锁,别把爸爸当贼似的。”  儿子气呼呼地对大卫说:“这是钥匙,交给你,这回你满意了吧?”  若干天以后,当大卫无意中再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时,一心想走进儿子内心世界的大卫,又鬼使神差般地欲看儿子的日记,大卫惊讶地发现,儿子的抽屉虽然没有上锁,可那日记本不知何时已无影无踪了。  有一天儿子突然对大卫说:“老爸,你是不是很失落?”  “这话怎讲?”  “因为我把日记扔了,并发誓,不会再写日记了。”  大卫惊愕地醒悟到:儿子心里有了一把锁。耳环  家庭的爱是一种温馨的爱,这种爱总在成员之间游弋。  ——休谟    当时苏珊娜10岁,母亲34岁。苏珊娜想的是海边有幢房子,母亲想的是钻石耳环。苏珊娜憧憬家里仆人如云,手托银盘,以巧克力、奶油糖、冰淇淋侍候他们。母亲并不知道怎样放胆做大梦。她想的是一副每只大约有半克拉钻石的小耳环。  母亲的梦先实现了。第二年她生日,父亲就买了耳环给她。父亲是警察局督察,身材魁梧,人很聪明。苏珊娜记得他不喜欢别的男人对母亲多望一眼。  只有盛装外出,母亲才戴上那副耳环。家境不宽裕的时候,她说只要有耳环,不必添新装。不大景气的那几年,情况很坏。他们虽然还不至于挨饿,可是市政府发给父亲的薪水,其中一部分是债券。耳环没有了,苏珊娜好久都不知道。耳环原来被母亲当了。  苏珊娜长大以后,母亲给苏珊娜看一张当票,说总要赎回来的。她担心忘记去付利息。有一年,她果然忘掉,耳环就此没有了。  母亲倒没有抱怨。就戴着那些一夹就行的耳环,是便宜货。苏珊娜也就忘记母亲的梦想了。他们兄妹三人都结了婚,生了孩子。岁月催人,日历一张张撕掉,好像落在草坪上的枯叶一样。  这时苏珊娜想起母亲的梦想,不觉整整过了42年。母亲已经76岁了,瘦瘦小小的,无复当年丰采。她说手杖是她最好的伴侣,走到哪儿都少不了。有时孙子重孙的名字也会弄错。  四年前,苏珊娜把两老接到海滨去,苏珊娜的房子在沙丘上,不很大,是幢小房子,就在防波堤后面。没有仆役,咖啡罐里倒有奶油糖,母亲说:“地方不错。真挺不错。”  苏珊娜送母亲一只小丝绒盒子。她手颤抖抖地接了,笑自己紧张。  “约翰,”她喊爸爸,“来帮个忙,我手笨。”  爸爸打开盒子,告诉她耳环很漂亮。“真漂亮。”他说。  母亲吻苏珊娜,摩挲她的头发。她本来就喜欢哭。她把耳环戴好,说:“你们看看,我样子怎么样?”  他们说:“真漂亮。”但母亲自己看不见。她已经瞎了。爱的一课  人们必须明白生存的意义:生命是快乐而非痛苦。  ——柏拉图    拉丽莱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处于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这件事发生时,拉丽莱正带着老家人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17岁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他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拉丽莱到警察局要求和青年见面,“孩子,”她说时,青年扭过头去,不理她,拉丽莱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吗?”  拉丽莱反复地说了好几次,青年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黑人?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拉丽莱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肤色是黑人,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事情。”  男孩冷笑道:“哼,当然啦!你想我会相信这一套?”  “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警察局,但也别无去处。  拉丽莱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对男孩却关怀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了。  为了让他培植些有用的东西,拉丽莱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拉丽莱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吹奏自娱,拉丽莱听了也很愉快,赞道:“除了你还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拉丽莱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在求学那4年,他继续在茶室园内种菜,也帮拉丽莱做点零活。  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夜校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现在,我已想念别人不能做只有我才能做的事情了。”乔治对拉丽莱说。  “你瞧,对吧?”拉丽莱说,“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拉丽莱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即使像我们这样,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了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花店的传统  让爱流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更美丽。  ——海德格尔    这是一个两口之家,母亲莎娜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经营着那些美丽的文字和自己的心情,女儿丽达16岁,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不幸患有风湿性心脏病。  高二那年的春天,丽达忽然提出要利用课余时间到街上为行人画像,说是为了检验自己的素描水平。莎娜自然不同意,没料到丽达更倔强,索性拎了小凳子,背起画板,一甩门走了。  天色已经昏暗了,丽达才回来,满脸的汗水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匆匆地扒了几口饭便睡了。夜里,莎娜听到丽达的呻吟声,心便紧紧的。于是,在这座城市的街头,便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十六七岁的娇弱的女孩手持画具,坐在小凳上期待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一位40多岁的母亲低着头,却高高地为女儿撑着一把遮阳挡雨的伞,母女二人的前面放着那个小纸板。  一个星期后,小储藏罐只装了5.5美元,而丽达却病倒了,且再也没能醒过来。  不久,母亲节到了。满街的鲜花与灿烂的笑脸,如同炭火一样地烧着莎娜的眼。莎娜逃也似地冲回了家,抱着丽达的照片嚎啕起来。  黄昏时分,门铃响了。进来的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她手拿一大束芳香的康乃馨。莎娜愣了,问女孩是不是走错了门,女孩甜甜地笑着,把鲜花送进莎娜怀里,说了句“节日快乐”就轻轻为莎娜掩上了门。  岁月如梭,又一个母亲节到了,莎娜惆怅地想:再也不会有鲜花了,丽达在另一个世界里飞翔呢!  黄昏时,门铃又“叮铃铃”响起来,又是一束鲜花,又是一声祝福,不同的是送花的人换成了一个男孩。  以后的许多年,母亲节那天,莎娜都会收到鲜花和问候,那份芳香滋润了莎娜孤寂的光阴,莎娜渐渐地从哀伤中挣脱出来,又恢复了以往的开朗和自信。  但是,莎娜却不知道,自从丽达拿着那微薄的用画像挣来的5.5美元,在一家花店为莎娜订花以后,母亲节送花给她已经成了这家花店的传统,虽然花店几易其主,传统却没有改变。一份最好的礼物  爱经常会让人们的心灵发生颤动,因为我们太缺乏爱了。  ——汉姆生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  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美元?”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  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  “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节礼物,他不用花一美元!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节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美金中的爱  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用金钱来买卖的,但还有一些东西是永远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拉罗什富科    一位父亲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儿子问。  “什么问题?”  “爸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1小时赚多少钱?”儿子哀求着。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1小时赚20美元。”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地辛苦劳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儿子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大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你睡了吗?”  “爸爸,还没。我还醒着。”儿子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爸,谢谢你。”儿子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说。  “因为这之前还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爱你的亲人  爱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因为爱是人类延续的一大原因。  ——贝特曼    一个非洲裔美籍家庭,他们的父亲去世了,家人们从父亲的人寿保险中获得了一万美元。  母亲认为这笔遗产是个大好机会,可以让全家搬离哈林贫民区,住进乡间一栋有园子可种花的房子。  聪明的女儿则想利用这笔钱去实现念医学院的梦想。  然而大儿子提出一个难以拒绝的要求。他希望获得这笔钱,好让他和“朋友”一起开创事业。他告诉家人,这笔钱可以使他功成名就,并让家人生活好转。他答应只要取得这笔钱,他将补偿家人多年来忍受的贫困。  母亲虽感到不妥,还是把钱交给了儿子。她承认他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他配获得这笔钱的使用权。  然而,他的“朋友”很快带着钱逃之夭夭。失望的儿子只好带着坏消息,告诉家人未来的理想已被偷窃,美好生活的梦想也成为过去。  妹妹用各种难听的话讥讽他,用每一个想得出来的字眼来责骂他。她对兄长生出无限的鄙视。  当她骂得差不多时,母亲插嘴说:“我曾教你要爱他。”  女儿说:“爱他?他已没有可爱之处。”  母亲回答:“总有可爱之处。你若不学会这一点,就什么也学不会。你为他掉过眼泪吗?我不是说为了一家人失去了那笔钱,而是为他,为他所经历的一切及他的遭遇。孩子,你想什么时候最应该去爱人:当他们把事情做好,让人感到舒畅的时候?若是那样,你还没有学会,因为那还不是时候。不,应当在他们最消沉,不再信任自己,受尽环境折磨的时候。孩子,衡量别人时,要用中肯的态度,要明白他走过了多少高山低谷,才成为这样的人。”天堂的玫瑰&  在人类一切感情中,只有一种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这就是爱。  ──靳凡    罗丝最喜欢红玫瑰,她的名字也是玫瑰的意思。每一年,丈夫都会送给她一些玫瑰花,花上系着漂亮的丝带。这一年,她丈夫去世了,玫瑰花依然送到了她的门前,卡片上仍然像从前一样写着:“做我的妻子吧!”  她丈夫年年给她送花,每一次他都写着这样的话:“对你的爱今朝更胜往年,时光流转爱你越来越多。”她想,今年的玫瑰一定是丈夫提前预定的。以后再也不会有玫瑰花了。一想到这些,罗丝禁不住泪如泉涌。  她心爱的丈夫并不知道自己会如此逝去。他总是喜欢把事情提前安排妥当,以往即使再忙的时候,凡事仍能从容办好。  罗丝修剪了玫瑰,把花插进一只很特别的花瓶里,花瓶旁摆放着丈夫满面笑容的遗像,她在丈夫心爱的椅子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伴着玫瑰花,痴望着他的相片,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一年过去了,失去了丈夫的日子使她觉得十分难熬,孤独和寂寞占据了她的生命。让她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情人节前夕,门铃响了,有人送来了玫瑰花。  她把花拿进来,心中非常惊讶。是谁在恶作剧,为什么要惹她痛苦?于是她打电话给花店。  店主向她解释说:“我知道您的丈夫一年前去世了,也知道您会打电话来询问究竟。您今天收到的花,是您丈夫提前预购的。您丈夫总是提前做好计划,万无一失。他预付了货款,委托我们每年送花给您。去年他还写了一张特别的小卡片,嘱咐说如果他不在了,卡片就在第二年送给你。”  她谢过店主,挂上了电话,泪水涌流而下。手指不住地颤抖着,慢慢地打开了附在玫瑰花上的卡片。  卡片里是一张他写给她的便条。她静静地看着:“你好吗,我的妻子?我知道我已经去世一年了,我希望挺过一年的你没有受太多的苦。我知道你一定很孤单,很痛苦。我们的爱曾使生活里的一切如此美好,我爱你千言万语说不尽,你是完美的妻子,是我的朋友和情人,让我心满意足。时光只过去了一年,请不要悲伤,我要你即使是流泪的时候也是幸福的,这就是为什么玫瑰花将会年年送来给你。当你收到玫瑰的时候,想想所有的快乐吧,我们曾经是多么幸福啊。我的妻子,你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啊。请……珍惜生命,追寻幸福吧。我知道那不容易,但是你一定要想想办法。玫瑰花每年都会如期而至,除非你不再应门,花店才会停止送花。那一天,花店的伙计会上门来访5次,以防你只是出门去了。但是,访问过5次之后,他就可以确认:这些花该送到另一处我指示给他的地方——我们重逢相聚的地方。”沉重的背袋  爱情是现实的,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上。  ——恩格斯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一人带着杰克和妹妹住在沃夫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当时,杰克和妹妹都小,记不得爸爸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不过,妈妈总是给他们讲起爸爸。  他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杰克从未见她流过泪。晚上,妈妈一封接一封地给前线的爸爸写信。爸爸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灰色的信封,信封上盖着式样各异的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邮戳。每当妈妈接到爸爸的信时,总是一边读,一边随口讲给杰克和妹妹听。  有一次听妈妈说,爸爸负伤住到了野战医院,伤好后不能回前线打仗,就调到了军需机关。这样,爸爸很快就有希望回趟家,还一定会给他们背一袋子好吃的东西。  杰克和妹妹猜想,那袋子里装的是大块大块美味的腌猪肉,在当时,那可是他们最高的奢望。于是,每个晚上睡觉前,他们都盼着父亲背回满满的一袋子又酥又香的腌猪肉来。  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把身上的背袋往墙角一放,就过来拥抱他们。袋子比他们设想的还满。他们缠住爸爸不放,和他在一起的快乐无穷无尽。爸爸浑身上下是烟草味和朗姆酒味,他把杰克和妹妹抱在膝上,没完没了地逗他们。  后来,只有墙角的那只又大又满的背袋吸引他们的注意——里面装着神奇诱人的美味,最好吃的当然是腌猪肉。想着想着,杰克的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杰克和妹妹没有睡着,妈妈进屋时,他俩假装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妈妈站住了,盯着那个袋子,好像她也终于忍不住了,弯下腰,吃力地搬起背袋——背袋装得太实了——把东西全倒在桌子上。  看着眼前的景象,杰克和妹妹不禁惊呆了。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桌子上堆的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信封上是邮件检查机关和战地邮局的红邮戳。这些信他们太熟悉了。  信,信,从这个大背袋里倒出来的全是信,摆满了整整一个桌子,还差点往下掉。  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他们面前哭了。起初,她小声地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水顺着指缝往下流。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随之便放声大哭起来。  爸爸进来了,看到妈妈对着那个空背袋哭成这个样子,他的心里也难过起来。妈妈就这样一直哭着,始终不让爸爸挨近她。平凡的真爱  真正的爱常常隐藏在平凡的地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爱。  ——唐纳    玛丽莲不止一次想像过他们的银婚典礼:在一个用鲜花装饰着的白色帐篷里,有一个6人管弦乐队;几百个客人拥挤在帐篷内外,丈夫和她交换着钻石手镯;乐队奏起乐曲,他俩摇摇摆摆地跳着舞;然后,爬上游船,打开香槟酒,泪水涟涟的儿女们在码头上向他们挥手……  而实际情况呢?孩子们把两个汉堡包和几个热狗扔在烤架上,扔得乱七八糟的食品等着他们去收拾,桌子上是他们互赠的礼物:一件看起来什么人都能穿的浴衣,一瓶带喷嘴的淋浴剂。  25年了。玛丽莲时时感到,她和丈夫几乎成了一个人:思想、经历、观点和处理事情的办法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有时玛丽莲会奇怪,在这25年间,她究竟都为他做了些什么,而他又做了什么,让他们互相不能割舍?他不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只是偶尔和不多的好友一起散散步、钓钓鱼;她也不是一个脾气温顺的女人,每一个或者两个星期中都要有一把把蔬菜扔到他身上,怒气冲冲地告诉他,她不喜欢总吃同样的食品。现在,她第一次想到,他是否知道她有什么烦恼,是否想过什么办法为她解忧?  丈夫从烤架上拿起最后一个汉堡包,问玛丽莲想不想吃。  “你知道,理查德给莉丝买了一枚贵重的钻戒,她给他买了一件长毛皮大衣。”玛丽莲说。  “住在这么热的地方,毛皮大衣有什么用?”他笑着回答。  他开始收拾东西。玛丽莲看着他。  他们一起经历了2次经济危机,3次流产,住过5所房子,养育了3个孩子,用过9辆汽车,有23件家具,度过7次旅行假期,换过12种工作,共有19个银行存折和3张信用卡。  玛丽莲给他剪头发,掖好过33488次右边的衬衣领子;玛丽莲每次怀孕时,他就给玛丽莲洗脚;有18675次在玛丽莲用完车后,他把车子停到它该停的地方。  他们共用牙膏、橱柜,共有账单和亲戚,同时,他们也相互分享友情和信任……难道这就是他们在一起生活了25年的一切?  丈夫走过来,对玛丽莲说:“我给你准备了一件礼物。”  “什么?”玛丽莲惊喜地问。  “闭上你的眼睛。”  当玛丽莲睁开眼睛时,只见他捧着一棵养在泡菜坛子里的椰菜花。  “我一直偷偷地养着它,叫孩子们看见,就该把它毁了。”他乐滋滋地说,“我知道你喜欢椰菜花。”克服障碍的力量  爱是驱使我们前进的最伟大的动力,爱是指引我们行动的最成功的力量。  ——果戈理    德克萨斯州有位单身妈妈艾丽,带着一个一岁大的女儿安妮,住在一所公寓的五楼。  妈妈艾丽依照德州传统的方式教育女儿,教导女儿过着规律的生活。而小安妮也乖巧地听从母亲的教导,凡事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十分讨人喜欢。  小安妮每天很有规律地在早上十点钟起床,而艾丽则利用早上女儿还未起床的这段时间,上菜市场买菜,处理一些琐事。  这一天,艾丽和往常一样,上午九点钟左右,从市场回来,到了居住的公寓附近,遇上邻居太太,便站在路边闲聊了几句。却不料,一向规矩的小安妮,今天不知怎的,竟然提早起床,在家中四处找不着妈妈,遂自行爬到窗台往下看。  正在和人聊天的艾丽,不经意地抬头看了看自己的五楼公寓,居然看到了小安妮趴在窗台上向她挥手。艾丽一看之下,大惊失色,慌忙地向安妮做手势,叫她不要乱动,生怕小安妮一不留神,失足跌下来。  而在窗边的小安妮见到妈妈的手势,误以为妈妈要她下去,一向乖巧的她,登时就从窗台上爬了出来。仓皇的艾丽见到安妮从五层楼的高处坠落,想也不想,立即抛下手中所有的物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用跑百米的惊人速度,奔向安妮坠落的地方。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由五楼坠落的小安妮,被及时赶到的艾丽,伸出双手接了个正着。安妮还不知自己刚刚从鬼门关绕了一圈回来,直望着妈妈傻笑。  这个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他们来到出事的现场,用和小安妮同等重量的物体,从五楼丢下,再请日本当时百米赛跑的全国纪录保持人,从艾丽当时站立的地点开始跑,试图接住坠下的物体。但试验的结果,往往选手跑不了两三步,实验物体便已坠地,更不要说去接住它了。  专家们也请当事人艾丽试着跑了几回,结果当然比选手的表现更加差劲,根本不可能再次接住五楼坠下的实验物。因此,专家们得到一个结论,除非将坠下的试验物体,换成原先的安妮,否则,绝对不可能来得及接住的。问题是,艾丽当然不肯再来一次。毕竟小安妮是单身艾丽仅有的一切。没有上锁的门  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没有母爱那样无私,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高贵的真爱。  ——罗兰德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一个小女孩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制。  她离开了家,决心要做世界名人。可不久,在经历多次挫折打击后,她日渐沉沦,最终走上街头,开始出卖肉体。  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这期间,母女从没有任何联系。可当母亲听说女儿的下落后,就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她每到一个收容所,都哀求道:“请让我把这幅画挂在这儿,行吗?”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几个月后,这个女孩子懒洋洋地晃进一家收容所,那儿,等着她的是一份免费午餐。她排着队,心不在焉,双眼漫无目的地从告示栏里随意扫过。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那会是我的母亲吗?”  她挤出人群,上前观看。不错!那就是她的母亲,底下有行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她站在那里,泣不成声。这会是真的吗?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但她不顾一切地向家奔去。当她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  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终于她敲响了门,奇怪!门自己开了,怎么没锁?不好!一定是有贼闯了进来。记挂着母亲的安危,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正安然地睡觉。  她把母亲摇醒,喊道:“是我!是我!女儿回来了!”  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干眼泪,果真是女儿。母女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女儿问:“门怎么没有锁?我还以为有贼闯了进来。”  母亲柔柔地说:“自打你离家后,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过锁。”真正的帮助  希望是引导人生的路标,没有希望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因为他已在人生之路上迷失了自我。  ——巴法利    一次8.2级的地震几乎铲平了美国的小石镇,在不到4分钟的短短时间里,3万多人因此丧生!  在一阵破坏与混乱之中,有位父亲将他的妻子安全地安置好了以后,跑到他儿子就读的学校,然而他迎面所见的,却是被夷为平地的校园。  看到这令人伤心的一幕,他想起了曾经对儿子做出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至此,父亲热泪满眶。面对看起来是如此绝望的瓦砾堆,父亲的脑中仍记着他对儿子的诺言。  他开始努力回想儿子每天早上上学的必经之路,终于记起儿子的教室应该就在那幢建筑物边上,他跑到那儿,开始在碎石瓦砾中挖掘搜寻儿子的下落。  当父亲正在挖掘时,其他悲伤的学生家长赶到现场,悲伤欲绝地叫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女儿呀!”有些好意的家长试着把这位父亲劝离现场,告诉他“一切都太迟了!”“无济于事的。”“算了吧!”等等。  面对这种劝告,这位父亲只是一一回答他们:“你们要帮助我吗?”然后继续进行挖掘工作,一瓦一砾地寻找他的儿子。  不久,消防队队长出现了,也试着把这位父亲劝走,对他说:“火灾频传,处处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你留在这里太危险了,这边的事我们会处理,你快点回家吧!”  而父亲却仍然回答着:“你们要帮助我吗?”  警察也赶到现场,同样让父亲离开。这位父亲依旧回答:“你们要帮助我吗?”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帮助他。  只为了要知道亲爱的儿子是生是死,父亲独自一人鼓起勇气,继续进行他的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挖掘的工作持续了38小时之后,父亲推开了块大石头,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尖叫着:“阿曼!”他听到回音:“爸爸吗?是我,爸爸,我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说,如果你活着,你会来救我。如果我获救时,他们也获救了。你答应过我的:‘不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会在我身边’,你做到了,爸爸!”  “你那里的情况怎样?”父亲问。  “我们有33个,其中只有14个活着。爸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天谢地,你在这儿。教室倒塌时,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洞,救了我们。”  “快出来吧!儿子!”  “不,爸爸,让其他小朋友先出去吧!因为我知道你会接我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都会在我身边!”把敌人也要当人  爱你的仇敌吧,就像爱你的兄弟,因为爱可以溶解一切仇恨。  ——梭罗    1944年冬天,苏军已经把德军赶出了国门,成百万的德国兵被俘虏。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当德国兵从街道走过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寇杀死了。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  妇女们怀着满腔仇恨,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把一双双勤劳的手攥成了拳头。士兵和警察们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走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两条腿勉强支撑着的俘虏的衣袋里。看着她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她开口说话了:“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他们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是跟所有别的人,跟‘我们’和‘自己’一样具有共同外形、共同人性的人。”  于是,整个气氛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这些人已经不是敌人了,这些人已经是人了……归来的浪子  真正能感动人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  ——培根    他们一行共6人,3个小伙子,3个姑娘,正动身去佛罗里达州的某海滨胜地度假。他们的纸袋里装着三明治和酒,在34号街他们搭上了长途汽车。纽约城阴冷的春天在他们身后悄然隐去。现在,他们渴望着金色的沙滩和滚滚的海浪。  车过新泽西时,他们发现车上有个叫温葛的人像被“定身法”定住似地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在几天漫长的旅途中,年轻人的热情终于感染了温葛,他开始痛苦地、缓缓地对他们说起了自己的生平。这4年他一直在纽约坐牢,而现在他正要回家去。  “您有妻子吗?”  “不知道。”  “怎么会不知道?”大家都吃了一惊。  “唉。怎么给您说呢。我在牢里写信给妻子,对她说:玛莎,如果你不能等我,我是理解你的。我说我将离家很久。要是她无法忍受,要是孩子们经常问为什么没有了爸爸——那会刺痛她的心的。那么,你可以将我忘却而另找一个丈夫。真的,她算得上是个好女人,我告诉她不用给我回信,什么都不用,而她后来也的确没给我写回信。三年半了一直音讯全无。”  “现在你在回家的路上——她也不知道吗?”  “是这么回事。”他难为情地说,“上星期,当我确知我将提前出狱时,我写信告诉她:如果她已改嫁,我能原谅她,不过要是她还是独身一人,要是她还不厌弃我,那她应该让我知道。我们一直住在布朗斯威克镇,就在贾克逊村的前一站。一进镇,就可以看到一株大橡树。我告诉她:假如她要我回家,就可以在树上挂一条黄手绢,假如她不愿我回去,那她完全可以忘记此事,见不到黄手绢,我将自奔前程——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呀,原来是这么回事!”年轻人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温葛拿出他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照片给他们看。距布朗斯威克镇只有20公里了,年轻人赶忙坐到右边靠窗的座位上,等待那一棵大橡树扑入眼帘。而温葛心怯,他不敢再向窗外观望。他重新板起一张木然的脸,似乎正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  突然,晴天一声霹雳——青年们一下子都站起身,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一个个欢喜若狂,手舞足蹈。  只有温葛不知所措,呆若木鸡。  大橡树上挂满了黄手绢,20条,30条,也许有几百条吧——好像微风中飘扬着一面面欢迎他的旗帜。在年轻人的呼喊声中,老囚犯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身,向车门走去,他迈出了回家的步子,腰杆挺得直直的。化雪之爱  爱情啊!你是一位残酷的女神,因为你经常会使人发疯。  ——惠特曼    在落基山脉普利斯特里山谷附近,年轻英俊的橄榄球运动员卡罗吻着他心爱的未婚妻贝蒂,贝蒂含羞地依偎在卡罗胸前,什么也没说,她早已沉醉在诗一般甜蜜浪漫的幻想中了。卡罗和贝蒂情意绵绵了一会儿,然后开始滑雪。但是很快两个人就迷了路,闯入一块也许从来就没有人到过的雪域。  这已是迷路的第二天。一阵凛冽的寒风推搡着贝蒂单薄的身躯,卡罗赶忙扶住她。他把贝蒂抱到附近一个积雪半掩的山洞里,用从雪野上拾来的为数不多的树枝为贝蒂燃起了一堆生命之火,然后卡罗转身去外面弄吃的。但他两手空空地回来,在这样一个寒冷荒芜的地方,哪儿来的食物呢?  就这样,两人在饥寒交迫的痛苦中熬了一日,贝蒂已变得极度虚弱。第三天上午,仍不肯放弃希望的卡罗又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山洞,他脸色苍白,脚步踉跄,左臂不见了,只剩下血淋淋的残缺的袖管。贝蒂搂着心爱的恋人哭着询问,原来卡罗的胳膊被一只觅食的棕熊残忍地咬掉了。  贝蒂再也不奢望能够走出雪谷,两人紧紧依偎在一起,带着泪水也带着战栗的微笑,尽情享受着临别这个世界前的最后的温存。  夜幕降临了,贝蒂沉沉入睡,次日早晨醒来时,却发现火堆上放着一块烤肉。  “我夜里逮到了一只冻僵的野兔。”卡罗神情疲惫地说。  贝蒂于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卡罗却没有吃,他说早已吃饱了。贝蒂于是留了将近一半烧得漆黑的烤肉,准备在两人最需要的时候吃。然而,卡罗因为昨日失血过多,加上这几天体力消耗太大,终于倒在了落基山的雪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贝蒂是在卡罗去世后的第五天下午被搜索小组救出的。那时,她已两眼呆滞,形容枯槁。在萨斯卡通红十字医院的病房里,当一个教授想了解贝蒂何以在满地冰雪的绝境里坚持了这么久时,贝蒂说:“是爱,还有这个!”她拿出了她保存下来的一小半截烤肉。  “这是人的肉啊!”教授凝视了一会儿那截烤肉后大叫,“这是人的左臂!”  贝蒂的脸色霎时苍白无比,她又想起了落基山上晶莹的雪,想起了男友卡罗痛苦的微笑和血淋淋的臂膀。她似乎看见了卡罗在锋锐的岩石上自戕的惨烈场面,她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贝蒂把卡罗送给她的那枚订婚的蓝宝石戒指紧紧地捂在胸口,然后失声痛哭起来……  贝蒂后来嫁给了辛普森堡一个很富有的商人,不过两年后就离了婚。那富商不喜欢贝蒂,原因是她半夜老做噩梦,并且喃喃呼唤着卡罗的名字。吻  伴侣间的心是相通的,爱无法被任何困境隔断。  ——海明威    拉丽是护士。每天值班查病房时都会看到凯特和查尔斯夫妇二人坐在那里,腿上放着一个大大的相册,好像在追忆往事。  凯特和查尔斯形影不离,人们知道查尔斯是个坚强的人,能挺得住。可凯特却只有依靠查尔斯才能生存。  “如果先去世的是查尔斯,那凯特会怎么样呢?”人们常谈论这个问题。  晚上就寝前,拉丽总是要给病人们送去晚上服用的药。每次凯特都是穿着睡衣和拖鞋坐在椅子上等拉丽。每次都是拉丽和查尔斯看着她把药吃下。然后,查尔斯便小心翼翼地把她从椅子上扶到床上,再给她掖好被子,关掉床上灯,接着他温柔地弯下身去,两人轻轻地吻着。尔后,查尔斯轻轻地拍拍凯特的脸蛋,两人便会心地相视而笑。接着,查尔斯把凯特床边的栏杆升起,随后他便转过身去吃他自己的药。  当拉丽走到走廊时,总能听到查尔斯说:“晚安,凯特!”凯特也用同样的声调说:“晚安,查尔斯!”  拉丽休了两天班,回来上班时,听到的第一个消息是:“查尔斯昨天早上去世了,心脏病。”  人们对凯特特殊照顾了一段时间,让她在房间里吃饭,大家轮流用各种特殊的方式照料她。后来,她逐渐地又恢复了正常。每当人们经过她房间时,总会看到凯特坐在椅子上,腿上放着那个大相册,神情悲伤地瞅着相册中的查尔斯。  就寝的时候是凯特一天中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尽管已答应了她的要求,让她搬到查尔斯的床上;尽管又常常和她在一起聊天、说笑,夜里也给她掖被子,可依然驱赶不走凯特的悲伤、寂寞与孤独。  有一次,拉丽看着她睡了一小时后才走,可当拉丽又经过她的房间时,却发现她依然睁着双眼,凝视着天花板。  几个星期过去了,情况仍没有好转。她像是烦躁,又很害怕。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凯特夜里的情绪要比白天坏呢?  后来,有天晚上,拉丽又来到了凯特的房间。只见她像往常一样,木呆呆地大睁着双眼。拉丽冲动地问她:“凯特,你是怀念你那晚安前的吻?”说着拉丽俯下身去,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吻了一下。  拉丽的这一吻像是打开了阻塞凯特感情洪流的闸门,滚滚泪水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抓住拉丽的手,呜咽着说:“查尔斯总是这样吻我的。我真想他啊!这么多年,他一直是在祝福晚安前这样吻我的。”她停了停,擦了擦眼泪又说:“没有他的吻,我就睡不着啊。”自傲的父亲  一切伟大皆源于劳动,它是创造这个美丽世界最主要的动力,社会的强大与美丽均来自于劳动。  ——布鲁克    安迪不是那种偷听别人闲聊的人,但有一天深夜,当安迪走过自家院子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干着偷听的事。  安迪的妻子正跟坐在厨房地板上的最小的儿子及他的同学们说话,安迪静静地走上来,在门的遮掩下在外面听起来。  妻子似乎已听到孩子们都自夸他们爸爸的工作。诸如他们都是高官显宦之类,可是当他们问安迪的儿子鲍勃,父亲有什么样的好职业时,鲍勃好像有点不自然地低声咕哝道:“他是个与工作斗争的人。”  安迪细心的妻子一直等到其他孩子离开,才把他们的小儿子叫进屋里来。她说道:“我有事情要告诉你,儿子。”说着并吻他有酒窝的双颊。  “你说你父亲只是个与工作斗争的人,你说的是正确的。但在所有的商店、商场、汽车行业里,繁重的工作使我们每天竭尽全力。正是普通的与工作斗争的人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当你看到一座新房子建起来的时候,你应该记住这一点,我的儿子!”  “高级官员拥有优雅的办公桌和整洁的环境。他们计划宏伟项目……签订契约,但是把他们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是那些普通的与工作斗争的人!应记住这一点,我的儿子!”  “如果所有的老板离开他们的办公桌停止工作一年,工厂机构仍能够高效率运转。如果像你爸爸那样的人不上班,工厂就运转不起来了。正是普遍的与工作斗争的人来完成伟大的工作!”  当安迪跨过门槛的时候,安迪强忍住眼泪并清了一下喉咙。  安迪的小儿子从地板上跳起来,高兴得眼里都放出了自豪的光芒。  他拥抱着安迪说:“嘿,爸爸,我真为是您的儿子而感到自豪……因为您是完成伟大事业的特殊人中的一员。”希望的插种  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心中的希望,没有希望的人就看不到生活的远方。  ——吉恩    小时候,克奇尔每年夏天都要随父母去内布拉斯加的爷爷那里。  克奇尔记忆中的爷爷是佝偻着身子,瘸了腿的老人。听爸爸说,爷爷年轻时很英俊,很能干,他做过教师,26岁时就当选为州议员了,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患了病——严重的中风。  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声,脆脆的鸟鸣,使克奇尔流连忘返。  “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克奇尔兴致勃勃地说出了他的愿望。  “那你想种什么呢?”爷爷笑了。  “种西瓜。”&  “唔,”爷爷棕色的眼睛快活地眨了眨,“那么让我们赶快播种吧!”  克奇尔从邻居玛丽姑姑家要来了五粒黑色的瓜籽,取来了锄头。在一橡树下,爷爷和克奇尔翻松了泥土,然后把西瓜籽撒下去。做完这一切,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  当时克奇尔并不懂“等待”是怎么回事。那个下午,克奇尔不知跑了多么趟——去看看他的西瓜地,也不知为此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谁知,直到傍晚,西瓜苗却连影子也没有。  晚餐桌上,克奇尔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  第二天早晨,克奇尔一醒来就往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他笑呢!克奇尔兴奋极了——他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  稍大些,克奇尔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尽管这样,克奇尔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那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中适时播下的一颗希望的种子。  如今,克奇尔已有了自己的孩子,事业上也有所成就。而克奇尔觉得自己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是爷爷为他在橡树底下播的种子长成的——爷爷本来可以告诉他,在内布拉斯加州种不了西瓜,8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而且树荫下边也不宜种瓜……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克奇尔实地体验了“希望”与“成功”的滋味。放轻松点  幽默是一种缓解紧张状况的轻松剂,知道运用它的人可以将事情变得简单一些、快乐一些。  ——法朗士    多年以前,吕朋特在一所晚期病人收容所报名参加了一项训练计划,准备为这类病人服务。  他去探望一位76岁、结肠癌已扩散全身的老先生。他名叫罗艾,看起来像具骷髅,但棕色的眼睛仍然明亮。第一次见面时他开玩笑说:“好极了,终于有个人头顶秃得像我一样了。我们一定能谈得来。”  不过,探望他几次之后,他就开始抱怨吕朋特的“态度”,说吕朋特从不在他讲笑话后发笑。那倒是真的。吕朋特自小就觉察到人生有时是冷酷、痛苦、变幻无定的,他很难放松心情,甚至很难相信他应该放松心情。因此,他大部分时间是躲在一个虚假的笑容后面度过的。  一天下午,罗艾和吕朋特单独在一起。吕朋特扶罗艾入洗澡间回来时,发现罗艾疼痛得苦着脸。“医生很快就会来,”他设法分散他的心情,“你想我帮你脱掉这些‘米老鼠’睡衣裤,换上一套比较庄重的吗?”  “我喜欢这些睡衣裤,”他低声说,“米老鼠提醒我,让我知道我还能笑一笑。那要比医生做的任何事情都更好。也许你应该找一套上面有‘傻狗古飞’的睡衣来穿。”罗艾哈哈大笑,吕朋特没有笑。  “年轻人,”他继续说,“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令人生气的人。我相信你是好人,但如果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是想帮助别人,这样子是不行的。”  这使吕朋特既生气又伤心,而且,老实说,是有点害怕。那次交谈以后,他停止帮助罗艾,并且敷衍了事地完成了那个训练计划。在结业那天,他得知罗艾去世了。他去世前托人带给他一个纸袋。纸袋里是一件印了迪斯尼“傻狗古飞”笑脸的圆领运动衫。附在运动衫上的便条是:你一觉得心情沉重,请立刻穿上这件运动衫。换句话说,随时随地穿上它。落款是罗艾。  吕朋特终于哈哈大笑了。在那一刻,他终于体会到罗艾一直在设法告诉他一件事:幽默不只是偶尔开个玩笑而已,它是基本的求生工具,也是他生活中急切需要的工具。大家都需要多点笑,少点担忧,不要把自己的不如意事,甚至是痛苦事,看得那么严重。幽默可以消除家庭里的紧张或业务上的危机,可以令人躺在医院病床上时好过些,可以使人站在拥挤的电梯里或付款柜台前的长龙里时不觉得难受。  过去这些年里,吕朋特见过许多人利用幽默来帮助自己面对艰难困苦的境况,这些人一部分是他的朋友,一部分是和他在业务上有来往的人或收容所里的晚期病人。他们使用的技巧是任何人都能学会的。让歌声永不停止  幸福来自快乐的交流和心灵的融洽,生活中越简单的事物越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与满足。  ——贝卡    丹碧丝正在认真地听7岁的女儿罗莎弹风琴。女儿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弹着“神秘的曲子”。丹碧丝想,她最终是能够辨认出熟悉的旋律的。但是,弹了足足3遍之后,她转过身来神情茫然。  “是《杨基歌》呀。”丹碧丝惊讶不已地说。  “《杨基歌》?我从来没听过。”  丹碧丝在惊讶的同时至少有点发窘。她想:“我的孩子怎么会没有听“杨基歌”和其他熟悉的曲子就长大了?我们家里六兄妹哪个不会这些曲子?”现在她有了答案。这些天来她一直在观察附近有多少人在唱歌,结果是没人唱歌。  她最早的记忆是,妈妈一边摇着婴儿,一边哼着摇篮曲。她妈妈说她自己不是唱歌的料,但她深沉、婉转的女中音对丹碧丝她们一直是一种安慰。每次她陪着发烧的孩子或是抱着做噩梦的还未到上学年龄的小儿挨到天明时,往日的歌声便萦绕心头。那歌词就像是梦的碎片,闪现又离去,然后被爱的哼唱紧握在一起。  如今,年轻的母亲惯于到婴儿用品商店买摇篮曲磁带。孩子哭闹时,他们就打开高科技音响设备放一曲——孩子们听到的是动听的陌生人的声音。其实,年轻的父母应该自己学会这些歌,扔掉那些立体声,在午夜时分把自己的催眠歌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由于父亲在军队工作,丹碧丝她们经常搬家。丹碧丝还能回忆起奔走在炎热南方的漫长旅途:听见父亲唱《早晨的卡罗来纳》,她们便一齐加入合唱,用最大的声音唱。  唱歌是她们测量里程的一种方式,《共和国战斗歌》能一直伴随她们跨入另一州界;唱歌也是她们了解父母的一种方式,她们由此知道了在她们出世之前父母是怎样恋爱、怎样生活的。  前些日子她们去旅行时,女儿们都戴着袖珍立体声耳机。她们沉浸在个人的小世界里。她忍不住想,至少在这儿、在汽车里,女儿们听到她母亲歌词不全的声音会感到高兴。不错,她的歌是走调的,但歌声能传给下一代。那些高级耳机剥夺了每个孩子应该从儿时带到成年的宝藏。  丹碧丝的父亲70岁时,兄弟姐妹和孩子们在周末聚会庆祝。她姐姐玛丽请了一位通晓所有老曲子的班卓琴师。在秋日的阳光下,她们唱了一天,歌声又回到她们身边,仿佛又听到她父亲在唱。周末快完时,最小的孩子也学着歌加入了合唱。  她们伴着聚会的歌声驱车回家,一路上那些优美的老曲子在她心里翻腾。真该死,她想,为什么不在车里唱歌而用收音机取而代之呢?为什么没在做饭时多唱几首歌而用收音机取而代之呢?回到家,她要把墙上的立体声音响拆除,饭前唱歌,围着钢琴唱歌,洗浴时也要唱歌,不再使用那些窃走她们声音、她们灵魂的防水收音机。  “妈妈,”后座上传来一个声音,突然打破了她思考时的沉默,“你唱错了。”她转过身对罗莎笑笑,这孩子过去还未听过《杨基歌》。  “我们再来好好唱一遍,”她说,“提醒我别把歌词唱错了。”永不放弃  要坚持下去,情况总会好转;人生到处是转机,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里根    某个夏日里,克莱恩·沃森在山间砍伐灌木,几个钟头之后,他决定停下来吃午餐,于是在一根木头上坐下,取出三明治来吃,并不时地观赏四周有粗犷之美的风景。两道湍急的溪流汇成一方清澈的深潭,然后伴随着雷鸣般声音奔下葱郁的峡谷。  他认为这种诗情画意本来是再美不过的了——要不是一只蜜蜂开始锲而不舍地围绕着他嗡嗡地飞。那是一种随处可见、喜欢骚扰游人的蜜蜂。他想也没想,一下就把它赶走了。  但蜜蜂毫不罢休,又飞了回来,继续嗡嗡嗡地骚扰他。他不耐烦了,一巴掌把这东西拍到地上,用靴子猛地把它踏进沙里去。  不一会儿,他脚下的沙松开来,把他吓一跳,那折磨他的小东西竟然拼命地扑着两翅钻了出来!这回他可决不让它逃生,他站起来,使出他全部的力量,把它碾到沙里去。  沃森再次坐下享受午餐。几分钟之后,他注意到脚旁的地上微有异动。一只受了伤但还活着的蜜蜂,竟又微弱地从沙里钻出来。  它居然没死,令他十分迷惑,于是俯下身子,看看它究竟伤到什么程度。看来它右面的翅膀仍相当完好,但左翅已被皱褶得像个小纸团。然而那蜜蜂仍慢慢地扇动翅膀,好像在估量自己的伤势,同时开始清除胸部和腹部的沙粒。  然后蜜蜂把注意力集中在摩平弯折的左翅膀上。每摩一次,就把翅膀振动一番,好像要试试看能不能起飞。这只伤残得无可挽救的东西竟以为自己还可以再飞!  沃森趴在地上,要把蜜蜂那徒劳无功的尝试看个仔细。经过更真切的观察,证实这只蜜蜂已经完了——它肯定完了。他是个经验丰富的飞机师,对于翼很有研究。  不过蜜蜂不理会他那优越的知识。它的体力似在增加,修补的速度也在加快。那薄纱般不能自如活动的弯折的左翅,这时已近乎挺直了。  最后蜜蜂觉得相当有把握可以来一次试飞了。它发出很响的嗡嗡声,振翼使身体离开地面——不过飞出沙面才七八厘米就坠落到沙堆上,猛打了一个滚。它再一次疯狂地摩平、屈伸翅膀。  蜜蜂又升空了,这一次升高了15厘米才跌落到另一个沙堆上。它的翅膀显然已能飞行了,只是还不能控制飞行方向。它像机师那样,慢慢地琢磨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试行调整,但每次都失败了。可是那只蜜蜂每次坠地后都积极再试,拼命要纠正新发现的结构缺点。  蜜蜂又一次起飞,这次终于飞越了沙面,直朝一个树桩冲过去。险些要撞上时,蜜蜂放慢前进速度,打了个回转,飞到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慢慢飘行,似乎在欣赏自己的湖中倒影。  蜜蜂在他眼前消失了,他才发觉自己一直跪在地上。  他继续跪了一段时间。我觉得我赢了  人生就像一场赛跑,强者永不言败;对强者来说可以失败一次,但不是永远失败。  ——汉生    比特丝曾经是她那个街区跑得最快的,甚至超过所有的男孩子,这真把他们气得要命。那时候,比特丝的哥哥常用各种各样的赌注引那些男孩子们来和比特丝赛跑,他们总是说:  “嗨,跑就跑,不就是跟个女孩子比吗?”  他们自以为胜比特丝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却不料比特丝每次都把他们赢了,这可把那些男孩子们气坏了!只有一次,杰克在比特丝的跑道上扔了个什么东西,把她绊倒,比特丝才没赢。但那毕竟不公平。也许因为比特丝是个女孩子的缘故吧,便认为女孩子什么都不及男孩子,然而他们就想不到,有些事女孩子会比男孩子干得更出色。  不过一跑起来,比特丝就什么也不想了,比赛、得胜,都抛到了脑后。比特丝只是听着脚板踏在地面上的声音,把步子迈得大大的……比特丝还听到自己喘气的声音,就连什么时候脸开始泛红也能觉察出来。  然而,这一切都是事故发生以前的事了。  现在,比特丝不能跑了,再也不能跑了。地面上传来比特丝轮椅下轮胎的摩擦声。有时候一想起这,比特丝的心都碎了。有时如果一个人在屋里,比特丝甚至会放声大哭。  有时事情很怪,即使想哭也哭不出来,比特丝只是心里气恼,恨不能找个人打他一顿。这时,比特丝要么对着母亲大喊大叫,要么把枕头扔得四处都是,要么跟谁也不说话。  比特丝想,这不公平!为什么她的朋友们能到处跑,而她就只能在轮椅里过一辈子呢?再说,比特丝还是个跑得最快的人。或者,总可以说,比特丝曾经是个跑得最快的人。  但你知道什么最叫比特丝受不了吗?就是那些不认识比特丝的人,看到比特丝便说起她来,就像她不在旁边似的。他们说比特丝倒霉,说比特丝有病,说比特丝可怜,一边还摇着脑袋。更有甚者,还在比特丝面前说,好像她什么都不明白似的。  比特丝就爱和她的朋友们在一起!他们推着比特丝的轮椅在街上跑,就像开着摩托车一样。他们笑啊,变着法儿地闹啊。大人们说他们是捣乱分子、小捣蛋鬼。可比特丝宁愿让人家叫她小捣蛋鬼,也不愿让人叫她“可怜的病孩子”!  比特丝再也不能跑了,这让比特丝极为生气。看到别的孩子们赛跑而自己却不能,真是感到无比地难受。可比特丝不能总是为这事哭呀。比特丝不是病得不行,也不是没用的!  爸爸劝比特丝,要比特丝勇敢起来,尽管不能跑了,但还可以试着找些其他擅长的事做做。一开始比特丝听不进这些,比特丝总想叫他走开,别理她。  可后来,比特丝就开始下起国际象棋来。一天晚上,比特丝头一次赢了爸爸。以前,像下棋之类的事比特丝从不想玩,觉得只有女孩子气的人才玩那玩意儿。可现在比特丝认为下棋挺不错。既然比特丝已经下得不错,爸爸就说,他们那儿时常举办象棋比赛,或许她可以参加。  在出事前,对好多事情比特丝都能干得很好。对这,比特丝也从不曾多想。但对下棋就不同了,比特丝真得多想、多练、多下功夫。事实上,有好多事过去对比特丝来说很简单,而现在却都要多多练习才行。  有时,虽然有些事做起来比以前更困难了,例如穿衣服,但这样反而更好。比特丝这样想,这和赛跑中赢了汤米一样棒。不,兴许更棒!赢汤米是件容易的事,比特丝甚至不必费大力气,但是能自己穿衣服,这却比赢汤米费事得多,甚至可以说还要难上几十倍!比特丝下了很大的功夫,终于自己穿上了衣服,完全靠自己。  即便这不是一场比赛,比特丝还是觉得自己赢了。滑铁卢裁纸刀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产生的畏惧心理,以及再也没有勇气面对下一次挑战。  ——毕勒    那一天,里奥教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滑铁卢镇,参观名叫狮子丘的名胜,那狮子丘是纪念1815年战役而建的,英国威灵顿公爵指挥英国、普鲁士联军,击败了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彻底终结了拿破仑的政治生涯。此后拿破仑被放逐到比第一次流放更遥远的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并在那岛上悒悒而终。  狮子丘旁边有个纪念馆,馆内绘有此次战役拿破仑惨败的环形壁画,作者为法国画家路易·杜墨兰。  里奥问同游的法国朋友瓦尼克:“你在这地方是不是多少有些不自在?”  他耸耸肩反问:“为什么?”  里奥说:“这杜墨兰也怪,这么投入地画本国英雄失败的情景,他就没一点心理障碍?”  瓦尼克说:“人们应该而且必须能够接受失败的事实。在巴黎蜡像馆,有拿破仑被囚圣赫勒拿岛的场面,看着比这个更惊心动魄,回巴黎我带你去欣赏。”  说着他们进入纪念品商店,只见到处是拿破仑的形象,有一种圆币形的铜制裁纸刀,那圆币一面是拿破仑戎装侧面像,还铸出他的名字。  瓦尼克建议里奥买些拿破仑像的裁纸刀,回去送朋友。里奥说:“在这地方应该买有威灵顿像的裁纸刀。”可是他找了半天竟没有。  在巴黎,关于拿破仑的文物很多,在有着镏金圆拱顶的伤残军人荣誉院里,拿破仑的大理石棺尤其令人过目难忘。一面铸着拿破仑像一面铸着巴黎铁塔等标志性建筑的圆币头铜制裁纸刀,大批量生产出来,陈列在几乎每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和摊铺上,销售很火。书店有无数关于拿破仑的旧书新著,而关于拿破仑的电影戏剧,累计下来数字惊人,其中不乏从批评嘲讽角度来表现他的。后来瓦尼克果然带里奥去了蜡像馆,放逐中的拿破仑面对小窗外的茫茫大海,一脸的绝望,塑像者刻意用英雄末路的惨相来刺激参观者的神经。  英国的评论协会和伦敦大学文学院邀里奥去讲文学课,他去购买从巴黎穿过海底隧道直达伦敦的高速火车票,这才知道伦敦的那个终点站特意取名为滑铁卢站。这条隧道快线既是法、英两国合造,怎么到头来那么别有用心地给英国一头的车站取那么个名字?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法国人怎么到头来竟容忍了这一命名?里奥请教瓦尼克,瓦尼克心平气和地说:“那有什么关系?失败过就是失败过。要容许人家总提醒着你失败过。”背后的一只眼睛  我们要谦虚地征求他人的意见,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让他人的意见左右我们的意志。  ——杰斐逊    一名文学系的学生米兰对小说非常着迷,立志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一次,他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作家皮普批评。因为作家皮普正患眼疾,米兰便将作品读给皮普听,读到最后一个字,米兰停顿下来。看作家双目微闭,神态悠然似乎仍沉浸在他刚才朗读的小说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当下轻咳一声,皮普问:“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  这一问,煽起米兰无比激情,他立刻灵感喷发,马上回答说:“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将小说的情节一步步延展,自觉语不能罢。  到达一个段落,皮普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勾魂摄魄,叫人欲罢不能!米兰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米兰的思绪。  电话找皮普有急事。皮普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米兰问。  皮普莞尔:“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该停则止,看来,你还没能把握情节脉络,尤其是缺少决断。”  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绵延逶迤,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别说打动,像如此繁冗拖沓,岂不让读者心生厌恶?  米兰追悔莫及,认为自己过于受外界左右,难以把握作品,恐怕不是当作家的料。于是不再痴迷于小说。  很久以后,米兰遇到另一位作家米歇尔,他羞愧地谈及往事,谁知米歇尔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迅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强盛,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会脱颖而出。”  米兰又后悔了,怎么当初自己就没好好考虑那位有眼疾作家的话呢?怎么没想到别人的话也只是一面之词,一家之论,并非绝对正确的评判呢?怎么就没能客观对待此事呢?于是又重操旧业,写起小说来。有此为鉴,他不再轻信旁言,凡事认真考虑,终于在小说界争得了一席之地。生活的方式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来干涉这种自由的意志。  ——南希    看见她带来的医疗转介单时,这位医师并没有太大的兴奋或注意,只是例行地安排应有的住院检查和固定会谈罢了。  会谈是固定时间的,每星期二的下午3点到3点50分。她走进医师的办公室,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还有高耸的书架围起来的严肃和崇高,她几乎不敢稍多浏览,就羞涩地低下了头。  就像她的医疗记录上描述的:害羞,极端内向,交谈困难,有严重自闭倾向,怀疑有幻想或妄想。  虽然她低低垂下头了,但还是可以看见稍胖的双颊上带有明显的雀斑。这位新见面的医师开口了,问起她迁居以后是否适应困难。她摇着低垂的头,麻雀一般细微的声音,简单地回答:“没有。”  后来的日子里,这位医师才发现对她而言,原来书写的表达远比交谈容易多了。他要求她开始随意写写,随意在任何方便的纸上写下任何她想表达的文字。  她的笔画很纤细,几乎是畏缩地挤在一起的。任何人阅读时都要稍稍费力,才能清楚识别其中的意思。尤其她的用词,十分敏锐,可以说表达能力太抽象了,也可以说是十分诗意。  后来医师慢慢了解了她的成长过程。原来她是在一个道德严谨的村落长大,在那里,也许是生活艰苦的缘故,每一个人都显得十分地强悍而有生命力。  她却恰恰相反,从小在家里就是极端畏缩,甚至宁可被嘲笑也不敢轻易出门。父亲经常在她面前叹气,担心日后可能的遭遇,或总是唠叨,直接就说这个孩子怎会这么的不正常。  以后她也没有改变过甚至更为严重起来,她陆陆续续接受了一些治疗,直到最后她住进了这家精神病院。  医院里摆设着一些过期的杂志,是社会上善心人士捐赠的。这些杂志有的是教人如何烹饪裁缝,如何成为淑女的;有的谈一些好莱坞影星歌星的幸福生活;有的则是写一些深奥的诗词或小说。她自己有些喜欢,在医院里又茫然而无聊,索性就提笔投稿了。  没想到那些在家里、在学校或在医院里,总是被视为不知所云的文字,竟然在一流的文学杂志刊出了。  医院的医师有些尴尬,赶快取消了一些较有侵犯性的治疗方法,开始竖起耳朵听她的谈话,仔细分辩是否错过了任何的暗喻或象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去朝鲜有发展机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