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军事指挥方面有点才能但成绩不好怎么才能读本科应该适合干什么工作?

关于陈毅的军事指挥能力
我的图书馆
关于陈毅的军事指挥能力
    一  陈毅确实不是专业军事干部,1927年他以革命的激情担任南昌起义队伍的团政治指导员。  陈毅出生于1901年,26岁的非军事干部,除非极特殊的天分,不可能会打仗。  据说,林彪对于陈毅的到来有些嘲讽:不会打仗。  和陈毅相类似的李先念也曾经被余天云嘲讽。  陈毅是中共党内比较多才多艺的人,比如下棋、比如写诗,那一样都不外行,但那一样都不是顶尖。  陈毅是聪明人,是一个涉猎领域比较广的聪明人。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于分散,必然受影响。  参加南昌起义,说明陈毅认识到军事斗争的重要性。在南昌起义部队大溃散的时期,陈毅坚决不肯离开队伍。  陈毅认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枪杆子而不是上街喊口号。  陈毅的这种思想决定了他一定要认真学习军事。  陈毅不可能有接受正规军事教育的机会,只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陈毅在革命军中,长期是政工干部,到了1932年前后,才开始担任军区领导人。  无论红军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专职的军区领导人大多是军事二把刀,野战军领导才是顶尖军事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高岗、华东的张云逸和晋冀鲁豫的滕代远都是资历很深、地位很高、能力很强的人,但论到打仗,确实弱一些。  陈毅在江西军区,兼任政委。  公平讲,红军时期的陈毅,军事指挥能力进步非常的快,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军事干部,但和彭德怀、林彪等人相比,确实有太大的差距。  业余运动员和职业选手是有差距的。  陈毅和彭德怀、林彪的差距,不是高屋建瓴的全面统筹,而是具体的军事斗争。  比如,让毛泽东和陈毅指挥一个营进攻阵地都有些困难,对于这些政工出身的干部来讲,具体军事素质确实弱一些:怎样充分使用火力?在什么时候发起冲锋?  主力红军长征后,陈毅在南方游击,“像野兽一样的生活”。游击队时期,每一个人的都必须是战士,都必须能够独立生存,否则只能是死亡。  不适合游击的瞿秋白就死亡了。  坦白说,不管一个人是否会打仗,只要能够挺过三年游击战争而不死,他一定是合格的战士。  坊间有人评价黄埔军校:他的课堂是战场。  黄埔初建,学生还没有毕业就上了战场,蒋介石都险些阵亡,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血雨腥风,只要活下来都是人精。  三年游击战争之后,无论项英还是陈毅,其实都已经是军事干部,都能够指挥打仗,至于他们是能够胜任一个连长还是团长,这个是另外一回事情。  抗战爆发,新四军初建,干部非常的短缺,很多长征干部回流担任领导,陈毅担任了一支队的司令员,并且不兼政委。  从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开始,到整个抗战结束,陈毅始终是军事干部正职而且不兼政委。这说明,陈毅已经是中共党内公认的非常能打的干部。  但是,相比较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等人,陈毅确实有太多的偏好,这说明他的思维太活跃,这种太活跃的思维影响他的军事指挥能力的进步。  据林彪说:他一直非常重视政治。  我认为,这话很实在。  就林彪的内心而言,他非常关心政治,但战争时期的林彪更加关心军事指挥,所以,他约束自己的一切爱好,只管打仗。  如果林彪和陈毅智力相当,如果其他条件相当,陈毅当然不是林彪的对手,因为他精力过于分散。  举一个例子。  陈毅的成名在黄桥,陈毅在黄桥的成名是成功统一战线。  黄桥的一线指挥是粟裕。  黄桥打仗,既需要统战,也需要一线指挥。陈毅不能既搞统战,也搞一线指挥——人的精力不允许。  这样一来,黄桥大战锻炼了陈毅的外交能力,也锻炼了粟裕的指挥能力。  假如,假如周恩来、叶剑英也领导黄桥大战,因为这两位是专职统战干部,陈毅肯定窝在一线指挥的岗位上。  工作的分工,固然与天分有关,但也与偶然因素相关。  黄桥之战,是陈毅在抗战时期指挥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反而锻炼了粟裕。  在这之后,陈毅虽然地位进步很大,但能够接受大兵团作战锻炼的机会反而不多。  相较而言,陈毅去延安后,粟裕反而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还有一个巨大的事例。平津战役开打后,聂荣臻认为可以和平解决北平问题。林彪拒绝了。  于是,聂荣臻获得这一巨勋。  聂荣臻不如林彪会打仗,这个几乎是事实。但是,就指挥平津战役而言,聂荣臻的贡献实际更大。和平解决北平,实际牵扯到和平解决绥远的董其武兵团。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让聂荣臻指挥平津战役,应该不弱于林彪。  如果让陈毅指挥平津战役,就他那个统战能力,弄好了兵不血刃也能解决天津。  但是,如果让陈毅或者聂荣臻去指挥华野开打杜聿明,那就麻烦,因为他们不长于直接指挥几十万人阵地战和运动战。  我们知道,对于彭德怀在朝鲜战场的粗线条指挥,一直有非议。  但是,朝鲜战场不同于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过于狭小的战场和过于密集的军队,过于机械化的美军和艰难的后勤保障,战争必须服从政治的苦恼,这一大坨限制,要求朝鲜战争必须是残酷的牺牲和硬杠。  让陈毅、聂荣臻去朝鲜,发挥不出他们统战能力,至于刘伯承,就过于心慈手软,彭德怀这种敢于牺牲的狠人反而比较适合。  解放战争开局,因为战争对象变成比较不能打的国军,抗战时期的游击战退居次要位置,运动战和大兵团作战成为最重要的作战方式。  这一巨大的变化,让极多的抗战时期临时顶岗的政工干部遇到了大麻烦:罗荣桓、黄克诚很快就只能政工,至于聂荣臻,让傅作义打的鸡飞狗跳。  能够游击的项英当然能打仗,但在皖南被围,其弱于大兵团指挥的能力就暴露无遗。  如果让叶挺指挥十几个人打游击,他很可能不是项英的对手,让叶挺拉队伍建立根据地,那就太难为人了——不带这样开玩笑的。  如果叶挺不死于黑茶山,让他指挥兵团正规战,是否中共第一,这个不好说,但估计一定是最高层次。
  二  毛泽东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说的非常有道理,但这个道理有一个前提:必须能够接触战争实际。  比如,让中共十帅和十将一起学习指挥海军打仗或者指挥空军打仗,这样才能看出他们指挥战争的天分——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  但是,中共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为战争对象的不同,需要不同的作战指挥技能。  抗战时期,共军能够一次性消灭日军一千人就是巨大的战绩。彭德怀百团大战的结果证明,以当时共军落后的武器和落后的训练,和日军硬杠,结果只能是死光光。  在黄桥,新四军可以一次性消灭一万多国军。  请问:抗战时期,国共双方谁能以少胜多消灭日军一万人?  所以,抗战时期,共军断乎不可硬杠,游击是最佳选择。  游击,对于指战员自身的单兵素质要求很高——必须能跑——但对于战略区领导的军事统筹能力的要求很低。  中共在抗战时期,贡献最大的当然是聂荣臻和罗荣桓,都以弱小力量发展了庞大的战略区,都担任了军区司令员。  但在解放战争时期,罗荣桓仅仅担任政委,聂荣臻虽然军区司令员,但非常不长于大兵团。  1949年,四野南下,因为罗荣桓的病,林彪邀请聂荣臻担任政委。聂荣臻拒绝后,邓子恢担任了第二政委。  从邓子恢担任政委来看,各大野战军政委的军事指挥能力都远远不及司令员。  习仲勋、邓小平、罗荣桓当然不如彭德怀、刘伯承和林彪能打。  最难评价的是华野和三野,他的三个最高的领导人陈毅、粟裕、谭震林表现非常特别。  淮海时期的谭震林指挥了多个纵队打仗。到了渡江战役,谭震林和粟裕、刘伯承三人各自独立指挥一个集团作战。  独立指挥两个兵团几十万人打仗,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谭震林可以胜任,虽然弱于粟裕。  陈毅当然更加可以。  陈毅是解放战争后期,四大野战军中唯一一个军政一肩挑的干部。  在解放战争时期,凡是不能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资深领导人,贺龙、张云逸、张鼎丞、李先念、聂荣臻都没有担任野战军军事正职。  陈毅是唯一的例外,他确实被赶出了野战军,然后又回到了野战军。  这种孤例说明,陈毅在解放战争初期,确实没有完成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工作,独立指挥大层面的战役,他确实弱于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和徐向前。  陈毅最大的失败是1946年的泗县。这一仗败得的非常的苦,参谋长宋时轮也被赶去当纵队司令员,而且是十纵。  泗县战役后,陈毅被迫道歉,然后丢失了战役指挥权。  在这之前,陈毅和粟裕就战役方向发生了激烈争论。我坚决认为,陈毅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解放战争初期的陈毅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弱于直接的一线指挥,或者说,他还没有获得指挥几万人进攻一个城市的战役实践。  陈毅认为,宋时轮可以替代粟裕在黄桥的那个角色。  麻烦来了,宋时轮也没有独立指挥几万人打仗的实践。从后来的发展看,宋时轮更长于打阻击而不是进攻。  陈毅和粟裕合兵后,打了很多胜仗,比如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也打了很多败仗,比如南麻。胜仗的功劳怎样界定?败仗的责任谁来承担?  1948年,毛泽东将陈毅赶去中原,其实就是对粟裕的欣赏。  我很少读到陈毅在中原时期的诗篇。波澜壮阔的淮海时期,我们也极少看到陈毅的诗篇。  不写诗篇,说明什么呢?说明陈毅认识到集中精力工作的重要性。  1948年11月,刘伯承单独出击平汉路,陈毅、邓小平率领中原野战军主力成功攻克开封、郑州,然后挑了宿县。  对于陈毅在淮海战役前期的表现,我认为应该用完美来评价。  在没有刘伯承的岁月里,陈毅完全可以独立指挥一个野战军。  反过来,粟裕独立指挥华野时期,经常对抗毛泽东的命令,尤其不能按时汇报工作,惹起毛泽东对于单纯军事干部的忌惮。  1949年,陈毅回流三野继续一肩挑,实际已经沦落为粟裕下级(山东兵团政委)的谭震林也获得第一副政委的职衔,大体和粟裕相当。  我曾经也是比较粉丝粟裕的,不过,多年后发现,粟裕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战将,甚至于是一个顶尖的战将,或者是中共第一战将。  但是,粟裕把控全局的能力相对要弱,弱到只能是大将之首。  在陈毅去了上海后,粟裕金门惨败。金门的海岛特点,也许可以为粟裕辩护,但,三野在金门战役中暴露了太多指挥的失误,这个只能是粟裕承担。  文革时期,毛泽东委托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宏观思考中苏屯兵百万的大政方针。  陈毅牵头提出联合美国对抗苏联。  四帅这一思路,深刻影响中国将近二十年,为邓小平改革开放提供了国际环境的战略支持。  文革时期,粟裕较得毛泽东器重,但毛泽东没有将战略思考这种宏观问题交给粟裕,也没有交给肖劲光。  陈毅和粟裕的区别,是典型的将帅差别。  很多人将粟裕不能成为元帅归之为偶然性,这是不对的。  能打和不能打,不能绝对标准,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从整体看,陈毅更长于宏观把握方向而略弱于具体指挥。  在中共十帅中,陈毅和叶剑英是文治最突出的两位,也是经历多次党内残酷斗争而不死的两位,也是在生命的后期继续贡献的两位,也是去世时备享哀荣的两个。  这个不容易。  扯了半天,到底陈毅和粟裕谁更能打?看战役的层次和要求。  粟裕适合比较单纯的战役指挥,陈毅更能把控全局。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不眠飞行)
(Leonicolea)
(闻声起舞)
第三方登录:有哪些军事指挥方面的书籍?_百度知道
有哪些军事指挥方面的书籍?
我是一个高中生,将来立志考军校,做一名将军。我想现在学习指挥学,希望各位网友能推荐一下这方面的书籍,最好有多一点的现代军事思想和战争方向的内容!浅显易懂,适合我这种初学者...
我是一个高中生,将来立志考军校,做一名将军。我想现在学习指挥学,希望各位网友能推荐一下这方面的书籍,最好有多一点的现代军事思想和战争方向的内容!浅显易懂,适合我这种初学者!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强力推荐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以及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教材 军事实际上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军事战略思想、军事历史、武器装备、军事组织的沿革、当代军队状况等。建议从以下的方面来了解军事1.读军事书籍。
军事历史如许多战争的历史经过古今中外都可以涉及。
武器装备方面,可以看一些主要武器装备设计制造原理以及主要性能介绍的书籍。还有介绍最新军事科技的书籍。
介绍军事战略军事指挥军事思想的书籍,一些兵法也可以看。
介绍军事制度的演变的书籍,可以和军事历史的书籍结合来看,例如历史和当代的军事制度2.看军事杂志和报纸
主要是内容是当代军事的发展和当前的军情,国内有现代舰船/兵器航空/舰船/兵器知识,环球军事等军事杂志及一些报纸。3.从网络了解军事知识
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网络中有很多信息,军事内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网络中的军事信息量大几乎无所不包是一个综合的平台,同时网络上的军事信息更新速度快也吸引人从中获取知识。4.其他方面 包括电视电影广播等传媒,以及自己的生活交往中都可以了解军事知识。
总的来说,看军事书籍能够建立好的基础,看杂志能够紧更时代步伐,从网络可以快速便捷的了解军事。在生活中只要有心也可以了解军事。
上面的都是我自己的个人总结,自己关注军事也差不多有八年了。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最后给一个我最经常上的一个军事网站。也算是国内比较著名的网站,他的军事论坛是全国访问量最大的。中华网军事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书店很多的,但如果你有此志,可努力学习知识,不然高考通不过,一切都将是空谈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陈明仁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强啊
四平战役陈明仁用何计挫败林彪 并因此被蒋介石免职核心提示:从南京来的一些国民党要员,看到这么好的黄豆被用来修工事,也觉得过分。国民党辽北省主席、陈诚的江浙同乡刘翰东,乘机告发陈明仁“纵兵抢粮”。陈诚素与陈明仁不睦,正愁没有机会,于是当日便请求蒋介石查办陈明仁。蒋介石念其有功,将陈明仁撤职,但未查办,后调往*河蟹*任中将参军的闲职。真是成也黄豆,败也黄豆。&陈明仁 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马详林,原题:*河蟹*眼中比林彪还厉害的人是谁?,节选四平之战,军人的鲜血染红了陈明仁的顶戴。陈明仁颇为荣耀了一阵子。四平解围后,蒋介石亲自在南京*河蟹*召见陈明仁夫妇,第一句话就是:“有功之将,殊堪嘉奖,不愧为黄埔楷模。”并对手下感慨到:“四平大捷,陈司令创造了人间奇迹,不愧为难得将才!”并请他们夫妇游了玄武湖。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的国民党军,也像打了一针兴奋剂,将陈明仁吹的神乎其神,甚至陈明仁在四平构筑的工事,也成了一条令国民党军群起效仿的“陈明仁防线”。有的说,陈明仁在防御四平的时候,利用在东北天寒地冻的天气,叫士兵在工事上浇水,三九天工事很快就冻住了,子弹打不进去,炮弹也炸不开,林彪也无可奈何。这种说法明显不成立,因为四平攻坚战发生在夏天。军中更传出了陈明仁“撒豆成兵”的神话。“撒豆成兵”原是民间对隋唐时期的传奇人物李靖用兵的一种传说,近似巫术之流,何时陈明仁学会了妖法?原来,东北盛产大豆,籽粒饱满,个个滚圆。眼见林彪兵临城下,陈明仁心生一计,准备了很多麻袋的大豆,待民主联军攻城时,他命令士兵把大豆倒在街道上,让冲锋的民主联军战士踩在大豆上滑倒,从而遭受到重大伤亡。这种说法也颇有疑点。首先,这种方法受地形的限制比较大,地面必须光滑,地上的黄豆才能发挥作用;而当时四平炮火连天,街道上遍地瓦砾,当街撒黄豆,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其次,两军进行的是巷战,兵力呈胶着状态,且不云事先撒黄豆会滑倒自己人,而且也势必会被对方发现。“撒豆成兵”确有其事,只不过作用不像国民党吹嘘的那样罢了。那是在民主联军向四平市中心水塔发起进攻的时候。水塔是城里的制高点,陈明仁自然派精兵把守。民主联军也动用了一个主力团的兵力。攻占水塔,过街天桥是必经之路。在天桥上,守军预先堆放了两大麻袋黄豆,拴麻袋口的绳子由水塔里的人控制着,随时可以拉开。进攻的民主联军起初并没有把这两麻袋黄豆当事,这样的麻袋见得多了,在四平的街垒中到处都是。怎料在冲锋的途中,接近过街天桥得时候,水塔内的守军突然同时拉开了拴麻袋的绳子,数百斤黄豆从麻袋奔涌而出,顺着桥面立刻铺满了街道,冲锋的战士踩在上面,站不住,一个个都猝不及防地摔了下去,就连手中的武器也摔得老远。此时,水塔的守军轻重机枪、冲锋枪乘机突然开火,冲锋者立刻倒下一大片,街道上的黄豆被鲜血浸,民主联军的攻势受挫。陈诚指挥东北的战局之后,就是根据四平防御工事情况,提出“重点坚强工事主义”。直到1949年5月,蒋介石亲临上海布置淞沪战役时,上海的防御工事仍然可以看出摹仿四平的痕迹:阵地前沿遍布地雷、铁丝网、拒马、鹿砦;阵地与阵地间有盖沟、交通;由钢筋水泥筑成主堡,主堡之间有地道相通;主要工事里储满了粮草弹药。但此时国民党大势已去,四平的好戏未再上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陈明仁能功善守,声誉茂隆,因此也遭到不少人的嫉妒。四平战役不久,蒋介石的亲信陈诚组织参观团到四平阵地视察,参观团的美国顾问看到阵地上不少工事是用美国的面粉、大米垒成,当场提出抗议。从南京来的一些国民党要员,看到这么好的黄豆被用来修工事,也觉得过分。国民党辽北省主席、陈诚的江浙同乡刘翰东,乘机告发陈明仁“纵兵抢粮”。陈诚素与陈明仁不睦,正愁没有机会,于是当日便请求蒋介石查办陈明仁。蒋介石念其有功,将陈明仁撤职,但未查办,后调往*河蟹*任中将参军的闲职。真是成也黄豆,败也黄豆。陈明仁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由于作战勇敢,本来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后来蒋介石认为他性情刚强,飞扬跋扈,不好驾驭,故不予重用,在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一直在第71军任副军长和军长,直到固守四平街有功,才晋升第7兵团司令官。由于陈明仁的资格较老,加上敢做敢为,团以上的军官多为他亲自提拔,下属认为跟着他不会吃亏。陈明仁治军比较严格,他选择军官的条件比较简单实用:一要不怕死,二要未结婚,三要熟读兵书操典,四要枪法好,因此他的部下作战顽强,较有战斗力。可惜在蒋介石手下不得其用。(《*河蟹*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马详林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街上就该多讨论一些像这样有营养的话题给我们涨涨知识
所以说校长和陈诚是共谍
引用2楼 @ 发表的:
所以说校长和陈诚是共谍
引用1楼 @ 发表的:
街上就该多讨论一些像这样有营养的话题给我们涨涨知识
陈明仁对家乡的感情很深。他先后在老家创办了5所小学,对穷苦孩子一律免收学费;筹设施药局,聘医生为农民看病,穷人免费。1947年,因守四平时用美援粮食做工事,被素有嫌隙的陈诚告了御状,他受到蒋介石“撤职查办”,回到家乡后,他决定将田产捐献给地方,只给妻子儿女留下一部分。起义后,他将房子和车子全都交了公。村里的老百姓是从心里爱戴他,直到现在村民仍很崇敬他。1950年4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陈明仁为临时省政府主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陈明仁秣马厉兵,曾要求率部入朝参加抗美战争,保家卫国。*河蟹*中央、*河蟹*给予他和起义部队以充分的信任,下达了第二十一兵团投入剿匪战斗的命令。1950年底,他奉命指挥第二十一兵团进军广西山区剿匪,担负桂南小瑶山及周围地区的作战任务。经过5个月艰巨战斗,歼匪3万余人,缴枪3万余支,胜利地完成了剿匪任务。由于作战英勇,保境安民,功勋卓著,陈明仁和第二十一兵团受到*河蟹*和*河蟹*的赞扬。1952年3月,第二十一兵团部奉*河蟹*之命,改为水利工程部队司令部,并抽调两个师改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由唐天际率领两万指战员参加荆江分洪工程施工,为国家建设创立新功。1952年人民解放军全军整编,兵团领导机构大部撤销,第二十一兵团改编为第五十五军。上级有意调陈明仁到大军区任职,但他自愿担任第五十五军军长,1953年2月率军由广西桂林移防广东湛江。陈明仁率军驻防湛江沿海十多年,治军有方,威信很高。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陈毅等领导人多次到湛江视察工作,给予他很多好评。1958年初夏,粤西、桂南开始进行国防工程施工,按苏联专家提出的一线防御思想进行设计。陈明仁根据长期战争实践经验和中国现代化国防建设的要求,对苏联专家的意见表示异议,坚持应该搞纵深工事、梯次防御。实践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1961年冬天,蒋介石阴谋反/攻/大陆,沿海防御工程要求确保桂林的安全,在蒙山县设点防御。陈明仁在抗日战争中曾在广西作战,熟悉地形,他提出防守桂林必守荔浦,因为荔浦是广西交通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荔浦设点可以堵住入侵之敌。他在国防建设中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显示了将军的智慧和风范。
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陈明仁
陈明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明仁心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感情高涨。他感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于是积极要求参与对日作战。1938年春从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后,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很赏识他,把他分到军政部当中将部附,作为点验主任负责点验湘、赣、浙三省国民党军部队。6月担任陆军第二预备师中将师长。该师编练不久,战斗力本来很差,经他加紧训练后,于1938年7月奉命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九江防御战。面对中国军队连续丧师失地的奇耻大辱,陈明仁决心在九江之战中,为民族雪耻,为国家立功。他召集排长以上军官开会作动员,富有鼓动力地发出号召:“日本侵略者毁我中华,践踏河山,我们岂能坐视?我们要为党国争气,与九江共存亡!”平时,他抓紧部队训练,穿着士兵服和草鞋,亲自为部队做劈刺、射击、投弹的示范,使全师官兵敬服。他要求部下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不打无准备之仗。
1938年7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凭借海陆空军的优势,加强对九江的攻击,飞机轰炸,军舰炮击,掩护登陆部队向九江沿岸阵地轮番冲击。陈明仁率预二师抓紧构筑工事,居高临下,同日军展开生死搏斗。激战之中,预二师6000将士,伤亡2000多人,仍坚守阵地。九江之战,国民党军有8个师在战斗中被打垮了,惟第二预备师作战受到蒋介石的嘉奖。但由于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倾轧,英勇作战的预二师却被撤销了番号。经过他多次据理力争,上级才新成立一个预二师,交由他率领开赴湖南,参加对长沙地区的警备任务。
1939年冬,陈明仁奉命率部参加广西桂南会战。11月中旬,日军第五师团等部从广西钦州湾登陆,24日攻陷南宁,进击柳州、桂林,企图切断湘桂黔交通线,扼杀中国军队的后援线。杜聿明的第五军及两广部队,集结在昆仑关一带阻击日军北进,激战多日,各有伤亡。12月,全军急从广东调第十八师团等部增援,蒋介石也从内地调兵驰援。陈明仁奉命率预二师从衡阳、株洲分乘火车赶赴桂林,再急行军开往昆仑关战场。
陈明仁率预二师进入阵地后,迅速确定作战方案,命令两位湘籍团长洪行、戴坚从左翼和正面攻击日军一个联队固守的324高地。他亲率官兵连续作战,亮出战刀和刺刀,同日本兵肉搏,付出血的代价,终于杀得日军尸横遍野,夺取了324高地,为中国军队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制高点。日军恼羞成怒,增援一个联队,动用飞机助战,并凭借迫击炮、机枪火力进行反扑。陈明仁因势利导,改变打法,组织小型突击队,与日军近战争夺,反复拼杀。预二师的防线曾被日军突破,师指挥所危急,他以输送营官兵充当战斗部队增援,带领部属甩手榴弹,猛轰蜂拥上来的日军,终于扭转危局。陈明仁身先士卒,在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指挥官兵同日军进行生死搏斗,为中国军队夺取昆仑关战役的大胜做出了贡献。
血战缅甸
为支援英国盟军在缅甸抗击日军的攻势,
陈明仁
陈明仁
1942年3月至9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陈明仁任副军长的第七十一军及预二师奉命准备加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开赴滇缅区参战。后因战局情况发生变化,陈明仁此次未能率部入缅甸作战。1943年,盟军为提高中国远征军的装备水准和作战能力,提供了大批美式武器,并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高级军事训练班。陈明仁率领首批受训军官参训。回国后,他被任命为驻滇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参与主持远征军基层军官的训练工作,为参加大反攻做准备,加强军官教育和部队的技战术训练。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先后对侵占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部的日军展开反攻作战。陈明仁所在的第七十一军编入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奉命在滇西反攻,以打通滇缅公路。1944年9月陈明仁率部参加了滇西中缅边境的松山、龙陵、回龙山诸战役,越战越勇。在松山攻坚战中,他督率部队拼死作战,并严惩了动摇军心的第八十七师师长,有力地振奋军心士气,给予日军以重创,被晋升为第七十一军军长。晋升军长之后,他对日作战更加勇敢顽强,奋力承担棘手的作战任务。位于怒江西岸滇缅公路上的龙陵城,战略地位十分显要。他奉命率第七十一军主攻龙陵。在盟军航空兵炮火掩护下,在友邻部队配合下,经过轮番苦战,歼日第五十六、第二师各一部,于11月6日攻克龙陵城。
1945年1月,国民党军第二〇〇师、第九师会攻回龙山,激战一个星期,仍未能奏效。司令长官卫立煌、集团军总司令黄杰急如星火,敦请陈明仁统一指挥各攻击部队进行回龙山攻击战。陈明仁当着美国联络官的面立下军令状:三天攻下回龙山。他针对日军崇尚武士道、机械地顽固死守的特点,命令第七十一军各部队实行包围作战,以各个击破敌阵、消灭守军。首先,他调集全军火炮和盟军助战的飞机、大炮,以密集的火力歼灭日军有生力量,重挫其锐气,然后鞭策担任主攻的第八十八师将士奋勇攻坚,在预定时间内拿下了回龙山,把军旗插上主峰。中国军队奏捷滇缅边境。盟军指挥官,称赞陈明仁不愧为中国军队的名将。
缅甸方面战事结束,中国远征军实现在中国畹町和缅甸芒友会师。随后,他挥军云贵高原,进军广西,反攻湘桂,收复柳州、桂林。不久,便迎来了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第七十一军一路兼程,进至无锡,接受日军渡边师团的投降。受降后,他的军部移驻上海闸北,奉命担任南京、上海的卫戍任务。
1941年冬,蒋介石到云南昆明,路过壁鸡关时,公路两边许多士兵正在修筑工事,蒋介石停车下来,看见干活的士兵的服装十分破旧,有的棉衣还露出棉花,就问:“这是谁的部队!”有人答:“陈明仁的部队。”蒋介石很不高兴,让人通知陈明仁来见他。陈明仁在前线接到电话,匆匆赶到昆明,直接去见蒋介石。一见面,蒋介石开口就说:“子良,你这个师长没当好呀!”陈明仁不知就里,反问:“我怎么没当好?”蒋介石说:“你的部队衣服破破烂烂,像个什么样子!给盟国人员看见,有伤军容!”“衣服两年一发,可是只穿一个月就破了,而且去年发给我们的还是旧的,你发什么,我们就穿什么。”陈明仁回答。
蒋介石没有想到陈明仁会如此争辩,他大声嚷道:“你竟敢这样顶撞我,我马上把你关起来。”陈明仁毫不退让,说:“我犯了什么罪?莫说关起来!就是杀头我也不怕!”一边说,一边将中将领章撕下来往蒋介石的桌前一丢说:“这个中将我不当了,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吧!”蒋介石气得脸色发白。[3]
陈明仁引起*河蟹*重点关注的是回龙山战役。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调集主力围攻滇缅公路上的重镇——畹町的回龙山,打几次都打不下来。战区指挥官卫立煌急调陈明仁率71军参战。陈明仁到回龙山,仔细研究了对手的情况。他的有效指挥,使战斗进展顺利。经过一番血战,全歼了日军侵入滇西的部队。美军观察人员称:指挥官是难得的将才!中外媒体纷纷报道,陈明仁声名大震。远在延安的*河蟹*了解了回龙山战役之后,称其为“战术杰作”。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河蟹*曾致电东北战场的指挥官林彪,对陈明仁不可轻敌,应多研究回龙山战例。[3]
日,程潜、陈明仁领衔,37名将领联名发出起义通电,宣布湖南正式脱离国民党广州政府。8月下旬,*河蟹*中央和*河蟹*电邀程潜、陈明仁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日,*河蟹*邀请程潜、陈明仁等同游天坛公园。陈明仁虽久经沙场,毕竟是第一次和*河蟹*见面,不免有些拘谨。陈毅把陈明仁推到*河蟹*跟前,随着摄影师按动快门,历史永久地记下了这一幕。*河蟹*对陈明仁说:“后天,也就是21日,我们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人物都有,唯独还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来了,代表性就都全了。”
听了*河蟹*的这几句话,陈明仁百感交集,既感激*河蟹*对他的信任,又惭愧自己在起义前曾犹豫不决,顾虑重重,拖延了时间,于是赶忙主动检讨说:“起义前自己认识不足,蒋介石和李宗仁派黄杰和邓文仪到长沙去拉拢我,我同事劝我把他们扣起来,我不但没扣,还把他们放走了。更不应该的是还把已经扣起来的忠于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毛健钧也放走了,错过了机会。”*河蟹*说:“革命不分先后,不要勉强人家嘛。你那种搞法是可以理解的,不要怕人家讲闲话。”
战将陈明仁轶事
战将陈明仁轶事
几天后,*河蟹*还特意宴请陈明仁,问陈明仁:“你今后打算干什么?从政还是从军?”陈明仁回答:“我是个军人,还想在军事上为国家尽力,不过我那个部队还是国民党,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吧。”*河蟹*说:“从今以后,解放军有饭吃,你也有饭吃;解放军有衣穿,你也有衣穿。一视同仁,绝不会有半点亏待你的。”这句话把共产党和*河蟹*本人对这位原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态度,最明确不过地表达出来了。
事后,陈明仁曾无限感慨地对儿子说:“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卖命大半生,难听到他一句诚恳亲切的话,毛主席与我首次相见,却如此平易近人,宽厚仁慈,真有天地之别啊!”[3]
人物评价编辑
“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河蟹*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 ——*河蟹*、朱德评价程潜、陈明仁起义
中国远征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作战中。陈明仁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能战之将”,舆论称其“不愧中国名将,难得之将才。”
“是员悍将,是头狮子”——四平攻坚战后东北民主联军将领评价陈明仁
“创造了人世间的奇迹,不愧为难得将才”——蒋介石评陈明仁
“林彪打仗不如你”——*河蟹*对四平攻坚战中双方将领(林与陈)的评价[6]
指挥官是难得的将才,不愧为中国的名将。——抗战盟军指挥官和美军观察员评价
奈何凯申是共谍。
引用6楼 @ 发表的:
奈何凯申是共谍。
郑洞国也是忠良抗日名将
我的祖父郑洞国
日08:44文史参考口述、供图
[导读]*河蟹*问:“你吸不吸烟?”祖父说吸,*河蟹*的烟就在茶几上,祖父拿出一根就要点。*河蟹*站起来,拿着火柴给他点烟。这一刻祖父确确实实感到共产党和国民党不大一样,毛主席和蒋校长不大一样
我的祖父郑洞国后半生幸亏跟着共产党
蒋介石夫妇出席开罗会议后,在印度蓝姆珈与蒙巴顿将军郑洞国等合影,
我的祖父郑洞国后半生幸亏跟着共产党
郑洞国 (年)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
抗战中参加过长城古北口战役、平汉路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鄂西战役。
1943年春,郑洞国参加中国远征军担任新1军军长,参加收复缅北要地密*河蟹*攻坚战。
参与东北内战,1948年底,在长春兵败解甲。
1954年起,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自1979年起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郑洞国出身黄埔一期,曾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他在抗战中声名显赫,却在内战中成为败军之将。1948年10月,正值盛年的郑洞国在东北名城长春被迫放下武器,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党国大业”也很快土崩瓦解。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走,他自己也不清楚。
郑洞国如何度过自己的下半生?一个春秋鼎盛的将军脱下军装又能做些什么呢?本刊记者专访了郑洞国的长孙、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先生。
长春:最黑暗的岁月
1948年的东北战场,早已不是国民党的天下。1月,精锐的新五军被全歼;2月,解放军再战辽阳和鞍山;3月,林彪集中兵力打下四平,切断了长春和沈阳之间的联系。3月25日,祖父“临危受命”,来到了被解放军重重包围的长春。在之后的半年里,长春没有经历致命的战火,却遭受了比战火更痛苦的煎熬——饥饿。
长春究竟死了多少人,各方均有统计。但难有统一的权威数据。无论按照哪一方的估计,因饥饿而死的长春市民都不下十万。
祖父很少跟我们提及长春围困,那是他一生最痛苦的一段时光,他自己讲:“我看着天上的太阳,都觉得没有光芒。”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长春的东北师大读书时,吉林省的领导几次通过民革告知我,希望我能动员祖父回吉林看看,他不去。几十年来,当年长春惨绝人寰的场景常常出现在他的睡梦中,那样一个让他对长春人民满怀愧疚的地方,他回去怎么面对呢?
祖父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又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算得上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解放战争中,像洛阳、济南这些名城都是他打下来的,如果这样一个人,在长春能够临阵起义,对国民党阵营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辽沈战役前,西柏坡的*河蟹*会上,几位常委曾经讨论过:“最好是动员郑洞国起义。”会上朱德说:“郑洞国这个人政治上不坏。”周恩来也讲:“这个人我还了解,属于比较老实,本分的人。”*河蟹*最后决定“想办法争取他起义”,还叫周恩来以老师的名义给祖父写了封信。
可惜当时长春城内已是一片混乱,周恩来以老师身份写的那封信,祖父并没有看到。但是我想,即便他看到了,以他当时对蒋介石的忠心,大概也不会投降的。而且叫新七军起义也很难做到,新七军的军官大多是黄埔出身,受蒋介石影响很深。仗已经实在没有办法打了,部属们就只好瞒着他与解放军接洽放下武器,祖父由此勉强算投诚了。
祖父曾回忆,当他放下武器,很沮丧地随着部队出城时,迎面开过来一辆美式吉普车,车上坐着的是与他对阵数月的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和政委肖华。肖华看到祖父走来,立即命令停车,下车走过来跟我祖父握手,问候了一番,然后再坐车离去。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对他这个败军之将并没有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这个细节使沮丧到极点的祖父心情略好了一丝。
晚上,在长春郊区四家子解放军的兵团司令部,肖劲光和肖华请祖父吃饭,也是客客气气的,好像与他认识很久了,其实以前他们并不认识。席间,心情极坏的祖父只顾低头喝酒,不肯讲话。酒过数巡才抬起头说:“我在国民党那里搞了二十几年,现在失败了,当然听凭处置;至于部下官兵,如有愿意回家的,希望能让他们回去。”当时,心如死灰的祖父只想当一个老百姓,并且生硬地提出:“不广播、不登报、不参加公开宴会。”随后,他离开长春这座伤心之城,到哈尔滨思考人生去了。
思想转弯儿,接受共产党领导
在哈尔滨,祖父每天都通过报纸关注全国局势的变化。开始,一拿起报纸他就心烦,他当时的思想还有意无意地站在国民党那边儿,看到自己的阵营一败再败,心情可想而知。可是后来他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祖父开始有时间认真读书,读*河蟹*的书,也读马列的书,还有普列汉诺夫的著作。这些书至今还在家里保存着,翻开这些已经发黄的书籍,可以看到祖父当年用红色铅笔所画下的重点。
他们这一批黄埔出身的国民党人,别看位高权重,手握重兵,但内心却是非常痛苦、凄凉。一个人奋斗了半生,最后是这样一个结局,他心里能高兴吗?但他又不能不接受这个现实。
他投身革命,初衷是因为爱国,希望这个国家能够复兴,而他的痛苦也是从这儿来的,觉得国民党搞来搞去,不但没有救国,反而穷途末路。
在思想转变的过程中,还有一道坎儿,祖父一直过不去,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忠孝节义”思想。1950年8月,祖父因身体不适到上海就医,途经北京时,肖劲光、肖华两位将军请他吃饭,希望他参与到解放台湾的工作中。祖父沉吟再三,最后还是谢绝了。两岸统一是他愿意看到的,可让他自己去拿着武器跟从前的长官、袍泽厮杀,按照他的一贯道德和操守,又不愿这么做。
不过,在面对美国人的时候,祖父便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在北京期间,周恩来邀请祖父吃饭,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由于祖父在抗战时曾与美军联合作战,对美军的作战特点比较了解,周恩来就问他对美军的看法。祖父很明确地说:“美国人打仗主要靠武器装备,打不了硬仗。”还举了几个实战的例子说明。他讲到美军依赖空中补给,与美国人共同作战时,美国兵行军走累了就先丢弃武器弹药,然后是衣服,到达目的地时就只剩一条短裤,活像一只大毛猴,逗得周恩来大笑。
到了上海之后,他慢慢观察,发现还是共产党有办法。1945年,抗争刚刚胜利时,祖父是第三方面军副总司令,负责接收南京和上海。他亲眼看到上海物价飞涨,流氓阿飞横行,社会乌烟瘴气。50年代初,进入上海才一两年,共产党就把上海治理得非常好,这对祖父的思想冲击很大。一方面他对自己过去从事的事业感到悲哀,另一方面,又在共产党身上看到了希望,这个希望符合他年轻时候的理想。
1952年,祖父应周恩来之邀,从上海迁居北京。迁居可不止是简单的搬家,那就表示接受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决定。
*河蟹*亲自给郑洞国点烟
来到北京,祖父被安排到水利部当参事,那时候一月挣八十块钱。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前,*河蟹*提议祖父担任国防军事委员会委员,按级别是九级干部,工资是二百七十多元,还配有专车。困难时期,很多民主人士都提出不要专车了,工资要求减几等,后来减到二百四十五。一直到他晚年,一直都是二百四十五块,这在计划经济时期,应当是很高的生活待遇了。
一天,祖父收到*河蟹*请他到家中吃饭的请柬。去毛主席家做客,那是一种什么心情?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紧张。祖父这个人一生并不趋炎附势,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提拔他当侍从室侍卫长,负责保卫领袖安全,这是一个在别人看来天大的美差,可是祖父却坚辞不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受不了校长的咆哮。这次到*河蟹*家吃饭,祖父也有些战战兢兢。
*河蟹*很了解祖父的心理。祖父一进屋,*河蟹*就从沙发上站起来,迎到门口,用湖南话讲:“郑洞国,你这个名字好响亮啊”,大家就笑,贺龙,叶剑英他们也在旁边笑。
坐下来以后,*河蟹*问:“你吸不吸烟?”祖父说吸,*河蟹*的烟就在茶几上,祖父拿出一根就要点。*河蟹*又从沙发站起来,拿着火柴给他点烟。这个细节,也不是*河蟹*有意的,他跟谁都这样。但祖父却是百感交集,他能想象蒋介石会给谁点烟吗?祖父在蒋介石面前,那真的是一点都不能含糊,毕恭毕敬。这一刻祖父确确实实感到毛主席和蒋校长不大一样。
祖父曾在家里学过毛选,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他没什么基础,学起来有难度。他想求教,就问*河蟹*:“您的马列主义是怎么学的?”*河蟹*告诉他:“当初做工人运动时,开始工人都不理我,我整天在铁道上转来转去,心里特别痛苦,也着急。后来明白了,脸还是娃娃脸,身上还是学生装,所以工人跟你有距离。一个人只有把架子放下来,思想转变了,立场才能转变。”*河蟹*在宴席上的这些话,影响了祖父,从此他开始真正改变立场。
赋闲生活会朋友养花养鸡
五十年代,祖父不过五十几岁,从前他是那么叱咤风云,而今忽然闲散下来,面对这样巨大的反差,他很平静,而且他给自己调适得非常好。虽然不必按点上班,但平常事情也不少,他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包括民革的、政协的,还有些对台工作,只是不坐班而已。祖父这个人生活很有规律,直到晚年,鞋子都跟他在军队时一样,绝对不会东一只、西一只。几点起床,几点就寝,都像是上了闹钟。我妈就开玩笑说:“爸,你的生活就跟钟摆一样。”
他从来没有觉得寂寞,五六十年代跟朋友们打打桥牌。他的朋友挺多,比如张治中将军的女儿张素我,还有她的先生周嘉彬是我们家里的常客,几乎每个礼拜都来。我记得周嘉彬每次来都骑着摩托车,那个时候北京摩托没有几台,一听胡同口“突突突”响,就知道他们两口子来了。杜聿明也老到我家来打牌。杜聿明老两口打牌还耍赖。祖父说:“他是自己的老长官,老朋友,所以不好意思纠正”,可杜聿明女儿杜致礼就在一边说:“爸,你不能耍赖。” 后来年纪大了也打不动了。
他喜欢养花,60年代我家住花园村,就在西郊那边,挨着华侨公寓。我们家里的蟹爪莲养得好,全楼的人都请祖父教他们怎么养。他养文竹,剪接得非常漂亮。在花园村之前,我们家住在东四礼士胡同,祖父给我小姑姑买了四只小鸡,小鸡是很难养活的,他四只都养活了,一公三母。公鸡长得特别大,小姑姑一出来,它就追着咬。祖父喜欢鉴赏字画,他一生收集了很多,名贵的都捐给国家了。后来他自己买了一些,那时齐白石的画也就是三四十块钱,以他的工资,还能买得起。
“反右”“文革”中基本风平浪静
1957年,全国开始了“反右”运动,民革的陈铭枢和龙云等被打成*河蟹*,祖父倒安然无恙。“大鸣大放”时,中央统战部来了两位处长,希望祖父给共产党提提意见。他说没有什么意见,非要说,我也只能说共产党好。这倒不是他不敢提意见,主要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可说。首先,他在1956年之前,没有参加过什么实际工作,他所看到的就是社会上的轰轰烈烈的建设,至于共产党在具体工作上的一些缺点、问题,他并没有看到。他跟我讲过,原来一天两本《大内参》觉得看不过来,就退了。每天只看《参考消息》和《人民日报》,所以不大了解社会上的问题。其次,他这个人一生都是非常谨慎,自己没有考虑好的事情不会轻易去讲,有点儿街谈巷议,他觉得不是我看到的事情不能随便讲,因此“反右”对于祖父来说“风平浪静”。
1957年,他和张治中、邵力子等,一同前往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国民党战犯管理所,看望曾经同在一个战壕里的旧友。祖父看到杜聿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与杜聿明一别十年,真是恍如隔世。十年前指挥数十万大军的杜聿明,躬腰跛腿、满面病容。如今却是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1966年“文革”爆发,听祖父讲,那时候*河蟹*乱搜家,根本就是无法无天了,只要觉得谁家有事就抄家,没人敢管,他们一切行为都是合法的。不过,*河蟹*只到过我们家一次,还非常客气,只说“郑先生,我们到你家看看”,看了一下也没有破坏,就收走两把军用水果刀。
祖父跟刘少奇、贺龙都算同乡,尤其是贺老总,他的老家湖南桑植县与祖父老家湖南石门县相邻,所以有时见面,贺龙老是说:“洞国,你到我家去坐坐。”祖父心想人家是元帅,公务繁忙,怎好打扰?可在“文革”时有人要他揭发贺老总,他坚决不干。祖父这个人从来不找事,可他有他的底线,毫不含糊。
张学思(张学良之弟),当时是海军副参谋长,海军*河蟹*派到我家跟我祖父谈,让我祖父揭发张学思是“隐藏在党内,军内的大叛徒,大内奸”。祖父想这从何来?有什么根据呢?*河蟹*派就“启发”他,说“当时国共在东北内战,三人调停小组时,张学思曾密谋向国民党投诚?”其实就是叫祖父指出,共产党方面派到东北军调小组负责人之一的张学思是“内奸”。祖父想了想说不大可能。那边就继续“启发”,说“我们现在有确凿的事实,而且张学思本人也不否认这个事。你的年纪大了,而且隔了几十年了,再好好想想。”祖父说再想想。之后这些人不断来,来了好多次。祖父后来跟他们讲,这个事如果有的话我应当知道。当时,他在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是副司令长官,而且是管作战的,杜聿明生病,他两度代替指挥,这么大的事他能不知道吗?最后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我祖父讲:“对不起,我实在想不起来,不能随便冤枉好人。” 一直还算客气的*河蟹*派这下急了,就拍桌子说:“你不老实,你没有冤枉好人,难道是我们冤枉好人了吗?”祖父一看这些人翻脸了,出于自尊他冷冷地说:“你们冤枉没冤枉好人我不知道,但是我不能冤枉好人,对不起,我累了。”自己就到卧室休息去了。当时这样的举动,就准备着第二天坐牢吧,幸好后来也没事。
为老兵们尽一点力
“文革”结束后不久,全国政协就开始恢复工作,1979年,祖父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当时他已经年近八旬,仍积极建言献策。八十年代,要求落实政策的原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老兵特别多,当时我妈管家,每个礼拜都有几个来求助的老兵。这些老兵没吃没喝,来了以后就住家里,走时还得拿点儿衣服、拿点儿钱。更多的老兵*河蟹*写信,祖父得开一个证明,说明他的历史情况。那时我们家每个月光买邮票的钱就是六七十块。后来,民革中央机关说这个钱是为了工作,可以由公家支出,但祖父就是要自己出。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老人家的一贯想法,觉得给国家减轻点儿负担,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很痛苦,“这些人原来跟着我,抗战也抗战了,内战也打了,最后也跟着我投诚了,还是受到一些不公正对待。”虽然不是他的责任,但是人家确确实实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现在有困难,所以就用自己的力量帮这些人做点儿事,聊表寸心。
祖父这个人是那代人的缩影。把他放在那个时代去看待,我觉得很多事就看清楚了。他早年投考黄埔军校,为的是救国救民,跟随蒋介石在国民党阵营里干了二十多年,不能说不努力,可还是惨败。最后,当年的对手把自己的理想给实现了,觉得挺好。他曾经很庆幸地跟我说:“这后半生幸亏跟着共产党。”这与他当年的政治志向基本一致,精神上有了归宿。日凌晨,祖父走完了八十八年的漫漫人生道路。临终前他说:“我现在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只可惜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将来国家统一了,国民革命就算彻底成功了。”返回腾讯网首页>>
陈明仁
陈明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日发生了著名的“中山舰”事件,蒋介石借此事件,大肆搜捕共产党员,还对身在黄埔的周恩来下了逐客令。无奈之下,周恩来只好辞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并被迫离开黄埔。
临走那天,阴雨绵绵,黄埔师生都因为忌惮蒋介石的淫威而不敢送行(黄埔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则是因为不能暴露身份)。正当周恩来登上船只,怀着沉重的心情回望黄埔岛时,突然看见岸边急匆匆跑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胡宗南。
只见胡宗南跑到岸边,大喊:“周老师,你千万要保重!”然后就双膝跪地,向着周恩来所乘的小船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看到这一幕的周恩来,也很感动,对他喊道:“宗南同学,你也保重!”
事后蒋介石也听说了这件事,特意招来胡宗南问道:“怎么,听说你去送周恩来了?还给人家下跪了?”胡宗南也实话实说:“不管他是什么主义,反正他也是我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个道理我还是知道的。”蒋介石见胡宗南如此耿直,也毫无办法,训斥了几句,就让他回去了。
都看了这个了,再好好去看看四打四平的战役历史资料不好么?不比光看这种演义评书类的野史好得多。
lz说的这个四平战役是第三次四平战役,这一仗,陈明仁的弟弟陈明信都被活捉,全城的阵地五分之四都被东野占领,唯独剩下晓明中学附近陈明仁的核心阵地没有被占领,然而东野撤军了,陈明仁侥幸守住四平。
这次四平战役,东野原本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攻占东北的中小城市进一步孤立诸如长春、吉林这样的大城市,并且在运动战中消灭国民党的有生力量。
具体到战役部署上,采用的是TG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由李天佑指挥东野1纵、辽吉纵队等部队围城,林彪亲自指挥2、3、4、6纵,独立1234师,骑兵1、2师等打援。
陈明仁的部队,林彪原以为就只有之前在靠山屯、怀德、大林子地区被打残了的71军,大约1万人左右,但是未料到陈明仁将国民党政府官员、警察、铁路警察、兵站、保安队和还乡团编入部队,整个部队人数达到了约4万人。
战役过程中,林彪忽视了由本溪向西方向即中长路西侧过来的郑洞国指挥的53军,在这个方向上2纵兵力不足,3纵4纵即无法侧击由中长路过来的国民党军93军,又无法全力阻击由开原以东过来的国民党新6军,使得国民党军迂回到2纵的左侧,加上对四平守军人数估计不足,未能在预计时间内取得预计的战果,但是战至23日四平守军已经无力发起反击了,只能死守了。
此时由于国民党援军行动迟缓,23日才占领开原,林彪的战役决心起了变化,决定重点由“围点”变为“打援”这就与整个战略目标和开始时的战术目标发生冲突,战术目的不甚明确,兵力调动出线空档,失去战机,在“围点”和“打援”这两个战术目标上举棋不定,分散兵力,最后导致整个战役失败。
第三次四平之战,林彪若是重点围城,则有可能在国民党援军来到前攻下四平,集中兵力打击援军,重点若是打援,则不至于攻城部队最后两面受敌而撤退。
引用10楼 @ 发表的:
都看了这个了,再好好去看看四打四平的战役历史资料不好么?不比光看这种演义评书类的野史好得多。
lz说的这个四平战役是第三次四平战役,这一仗,陈明仁的弟弟陈明信都被活捉,全城的阵地五分之四都被东野占领,唯独剩下晓明中学附近陈明仁的核心阵地没有被占领,然而东野撤军了,陈明仁侥幸守住四平。
这次四平战役,东野原本的战略目标是通过攻占东北的中小城市进一步孤立诸如长春、吉林这样的大城市,并且在运动战中消灭国民党的有生力量。
具体到战役部署上,采用的是TG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由李天佑指挥东野1纵、辽吉纵队等部队围城,林彪亲自指挥2、3、4、6纵,独立1234师,骑兵1、2师等打援。
陈明仁的部队,林彪原以为就只有之前在靠山屯、怀德、大林子地区被打残了的71军,大约1万人左右,但是未料到陈明仁将国民党政府官员、警察、铁路警察、兵站、保安队和还乡团编入部队,整个部队人数达到了约4万人。
战役过程中,林彪忽视了由本溪向西方向即中长路西侧过来的郑洞国指挥的53军,在这个方向上2纵兵力不足,3纵4纵即无法侧击由中长路过来的国民党军93军,又无法全力阻击由开原以东过来的国民党新6军,使得国民党军迂回到2纵的左侧,加上对四平守军人数估计不足,未能在预计时间内取得预计的战果,但是战至23日四平守军已经无力发起反击了,只能死守了。
此时由于国民党援军行动迟缓,23日才占领开原,林彪的战役决心起了变化,决定重点由“围点”变为“打援”这就与整个战略目标和开始时的战术目标发生冲突,战术目的不甚明确,兵力调动出线空档,失去战机,在“围点”和“打援”这两个战术目标上举棋不定,分散兵力,最后导致整个战役失败。
第三次四平之战,林彪若是重点围城,则有可能在国民党援军来到前攻下四平,集中兵力打击援军,重点若是打援,则不至于攻城部队最后两面受敌而撤退。
就是说,三虎还是没打赢啊
这人没人吹,因为他后来公然通电反蒋,然后投共了。不是红军出身,共粉没人吹;没转进台湾,果粉也没人吹。
讽刺的是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军,跟了蒋介石几十年才混个少将,跟了共产党五年就成开国上将了。老蒋用人真的拙计。
引用11楼 @ 发表的:
就是说,三虎还是没打赢啊
林彪为数不多的几次败仗,犯了首鼠两端的大忌,要么围点,要么打援,结果围点围到最后抽掉兵力去打援,点没拔下来,打援兵力又不足,在可以展开兵力的战场上逐次投入兵力犯了添油的大忌。
国民党这仗打的只能说抱着头没被打死,真正获得什么有利的战术战略态势那是一点也无。
引用12楼 @ 发表的:
这人没人吹,因为他后来公然通电反蒋,然后投共了。不是红军出身,共粉没人吹;没转进台湾,果粉也没人吹。
讽刺的是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军,跟了蒋介石几十年才混个少将,跟了共产党五年就成开国上将了。老蒋用人真的拙计。
黄埔一期的,国民党那边最后是中将,但是他31年就是副师长兼旅长了,他在中央军中没有自己的势力又不入土木系等派系,属于没啥势力的军官,尽管能打仗,但是始终无人相助。
引用0楼 @ 发表的:
四平战役陈明仁用何计挫败林彪 并因此被蒋介石免职
核心提示:从南京来的一些国民党要员,看到这么好的黄豆被用来修工事,也觉得过分。国民党辽北省主席、陈诚的江浙同乡刘翰东,乘机告发陈明仁“纵兵抢粮”。陈诚素与陈明仁不睦,正愁没有机会,于是当日便请求蒋介石查办陈明仁。蒋介石念其有功,将陈明仁撤职,但未查办,后调往*河蟹*任中将参军的闲职。真是成也黄豆,败也黄豆。&
陈明仁 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马详林,原题:*河蟹*眼中比林彪还厉害的人是谁?,节选
四平之战,军人的鲜血染红了陈明仁的顶戴。陈明仁颇为荣耀了一阵子。
四平解围后,蒋介石亲自在南京*河蟹*召见陈明仁夫妇,第一句话就是:“有功之将,殊堪嘉奖,不愧为黄埔楷模。”并对手下感慨到:“四平大捷,陈司令创造了人间奇迹,不愧为难得将才!”并请他们夫妇游了玄武湖。
在战场上屡战屡败的国民党军,也像打了一针兴奋剂,将陈明仁吹的神乎其神,甚至陈明仁在四平构筑的工事,也成了一条令国民党军群起效仿的“陈明仁防线”。
有的说,陈明仁在防御四平的时候,利用在东北天寒地冻的天气,叫士兵在工事上浇水,三九天工事很快就冻住了,子弹打不进去,炮弹也炸不开,林彪也无可奈何。这种说法明显不成立,因为四平攻坚战发生在夏天。
军中更传出了陈明仁“撒豆成兵”的神话。“撒豆成兵”原是民间对隋唐时期的传奇人物李靖用兵的一种传说,近似巫术之流,何时陈明仁学会了妖法?
原来,东北盛产大豆,籽粒饱满,个个滚圆。眼见林彪兵临城下,陈明仁心生一计,准备了很多麻袋的大豆,待民主联军攻城时,他命令士兵把大豆倒在街道上,让冲锋的民主联军战士踩在大豆上滑倒,从而遭受到重大伤亡。
这种说法也颇有疑点。首先,这种方法受地形的限制比较大,地面必须光滑,地上的黄豆才能发挥作用;而当时四平炮火连天,街道上遍地瓦砾,当街撒黄豆,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其次,两军进行的是巷战,兵力呈胶着状态,且不云事先撒黄豆会滑倒自己人,而且也势必会被对方发现。
“撒豆成兵”确有其事,只不过作用不像国民党吹嘘的那样罢了。
那是在民主联军向四平市中心水塔发起进攻的时候。水塔是城里的制高点,陈明仁自然派精兵把守。民主联军也动用了一个主力团的兵力。攻占水塔,过街天桥是必经之路。在天桥上,守军预先堆放了两大麻袋黄豆,拴麻袋口的绳子由水塔里的人控制着,随时可以拉开。
进攻的民主联军起初并没有把这两麻袋黄豆当事,这样的麻袋见得多了,在四平的街垒中到处都是。怎料在冲锋的途中,接近过街天桥得时候,水塔内的守军突然同时拉开了拴麻袋的绳子,数百斤黄豆从麻袋奔涌而出,顺着桥面立刻铺满了街道,冲锋的战士踩在上面,站不住,一个个都猝不及防地摔了下去,就连手中的武器也摔得老远。
此时,水塔的守军轻重机枪、冲锋枪乘机突然开火,冲锋者立刻倒下一大片,街道上的黄豆被鲜血浸泡,民主联军的攻势受挫。
陈诚指挥东北的战局之后,就是根据四平防御工事情况,提出“重点坚强工事主义”。直到1949年5月,蒋介石亲临上海布置淞沪战役时,上海的防御工事仍然可以看出摹仿四平的痕迹:阵地前沿遍布地雷、铁丝网、拒马、鹿砦;阵地与阵地间有盖沟、交通;由钢筋水泥筑成主堡,主堡之间有地道相通;主要工事里储满了粮草弹药。
但此时国民党大势已去,四平的好戏未再上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陈明仁能功善守,声誉茂隆,因此也遭到不少人的嫉妒。四平战役不久,蒋介石的亲信陈诚组织参观团到四平阵地视察,参观团的美国顾问看到阵地上不少工事是用美国的面粉、大米垒成,当场提出抗议。从南京来的一些国民党要员,看到这么好的黄豆被用来修工事,也觉得过分。国民党辽北省主席、陈诚的江浙同乡刘翰东,乘机告发陈明仁“纵兵抢粮”。陈诚素与陈明仁不睦,正愁没有机会,于是当日便请求蒋介石查办陈明仁。蒋介石念其有功,将陈明仁撤职,但未查办,后调往*河蟹*任中将参军的闲职。真是成也黄豆,败也黄豆。陈明仁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由于作战勇敢,本来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后来蒋介石认为他性情刚强,飞扬跋扈,不好驾驭,故不予重用,在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一直在第71军任副军长和军长,直到固守四平街有功,才晋升第7兵团司令官。由于陈明仁的资格较老,加上敢做敢为,团以上的军官多为他亲自提拔,下属认为跟着他不会吃亏。陈明仁治军比较严格,他选择军官的条件比较简单实用:一要不怕死,二要未结婚,三要熟读兵书操典,四要枪法好,因此他的部下作战顽强,较有战斗力。可惜在蒋介石手下不得其用。(《*河蟹*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马详林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陈明仁在广西威信很大,在40年左右出生的人,都知道他是悍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06人参加团购599.00元&1390.00元
126人参加团购99.00元&199.00元
742人参加团购98.00元&329.00元
389人参加团购529.00元&1290.00元
1097人参加团购78.00元&199.00元
561人参加团购79.00元&269.00元
649人参加团购338.00元&929.00元
456人参加团购265.00元&499.00元
691人参加团购549.00元&899.00元
1039人参加团购499.00元&1099.00元
334人参加团购318.00元&849.00元
2075人参加团购759.00元&129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学习成绩不好怎么才能督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