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课堂跟老师扔书对质,结果孩子扔书打老师扔书,老师扔书也反过来打孩子,现在孩子在家反思,很可能被学校开除,

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阴谋与谎言?你到底被忽悠了多少?
本文授权转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看点 说到“西方教育”,以前有不少人认为它就意味着“快乐”、“轻松”的教育方式,而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事实并非如此。但随之而来的批判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批斗”:认为西方的“快乐教育”其实一场骗局。作为澳大利亚中文学校的校长,Jessica认为这些观点都与事实不符。为了澄清种种误解,特别撰写此文,帮助父母们认识和了解真正的“西方教育”:它轻松吗?它公平吗?它追求的教育理念到底是什么?一起了解一下。
文丨Jessica 编辑丨黄晔
出国留学已经轰轰烈烈地流行了近二十年,不仅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甚至有很多父母举家移民,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外的教育。
然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焦虑并没有以移民为终结。相反的,很多家长在孩子接受西方式的教育几年后产生了诸如震惊、不解、失望和后悔等情绪。而所谓的西方“快乐教育”也因此屡屡被拉出来“批斗”,并如下图所示被称为“骗局”、“阴谋”、“谎言”等。
而笔者作为澳洲某中文学校的校长,在日常工作中也接触到了大量类似的想法。笔者虽然为我们不再一味地认为“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的进步而感到喜悦,但同时又为西方教育蒙受的不白之冤感到遗憾。
在这里,笔者仅以自己曾为教育系留学生和多年在国外从事教育事业的经历,为大家呈上对此现象的分析,希望能帮助每个家庭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文章将会讨论以下问题:
“西方快乐教育”是个伪命题
“快乐教育”本身就是个不完整命题
西方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
“西方快乐教育”是个伪命题
当笔者刚接触“西方快乐教育”这个题目时,就产生了莫名的怪异感。在广泛阅读了相关文章,并在中英文的搜索引擎上以“快乐教育”为关键字搜索后,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
“西方快乐教育”是个伪命题。
之所以称之为“伪命题”,就是说西方现代教育体系中并不存在以快乐或轻松命名的教学流派甚至具体教学方式。(这里的“西方教育”特指笔者所处的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教育环境,但就笔者的观察,也基本适用于其他与英美文化发展程度类似的文化体系。)
幼儿教育因其教育对象年龄和各项能力的特殊性,理应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快乐”、最“轻松”的阶段。但如果我们在维基百科上搜索幼儿教育的英文(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图)全篇没有任何地方使用“快乐”(Happy)一词。
又如澳洲国家幼儿教育大纲所示(下图),幼儿教育的三项学习愿景和五项学习成果里都不包含“快乐”一项。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行用英文搜索国外的不同教育分支,比如中小学教育、语言教育、音乐教育等。在各个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阐述中,都很少见到对“快乐”或“轻松”这类词语的直接使用。
既然如此,那西方“快乐教育”一词是怎么出现并流行起来的呢?总结下来,原因有三:
对东西方教育差别的片面理解
对于没有在国外接受过初级教育(中小学),也非国外教育从业人员的国内家长,“快乐”和“轻松”的确是东西方教育最直观的差别。
国外孩子更短的上课时间,更少的作业和考试压力,获得的更多的鼓励和表扬,都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显得更加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然而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这些表面现象,就会为西方教育蒙上一层美丽但虚假的面纱,就会期待国外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更少的时间、更轻松的方式,统一步伐地走入社会的精英阶层。
对西方教育理念的错误解读
由于东西方人文理念截然不同,且西方教育流派繁多,更新迭代频繁,再加上语言的障碍,我们很容易对西方教育理念作出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理解。
这里可以用澳洲教育里著名的“游戏教学法”(Learn through Play)打一个比方。很多人看到“游戏”一词,尤其是英文的play,就直接把它等同于孩子玩得高兴。
但是其实,孩子是否能通过游戏教学法提高能力,与玩什么游戏、怎么玩、跟谁玩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需要成人的精心策划。最重要的是,游戏教学法并不保证孩子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他也有可能遇到挑战,甚至因为挫折而不开心。
类似容易让人直接与“快乐”挂钩的西方教育关键词还包括:“兴趣”、“自信”、“成就感”等。
留学移民机构的刻意炒作
用“快乐教育”定义西方教育,与国内普遍的“压力教育”作以区分,十分能够吸引家长的眼球。
同时抓住了国内外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很多留学移民机构大力炒作国外教育的快乐、轻松,而对国外孩子同样要经历的竞争和升学压力避而不谈。这正如很多教育机构宣传的“XX天学会XXX个单词”一样,属于夸大宣传。
“快乐教育”本身就是个不完整的命题
即使去掉“西方”二字,“快乐教育”依然是一个不完整的命题,因为它没有阐明下列两个问题:
快乐是什么?
首先“快乐”本身就是一个定义很模糊的词。在中英文的字典里,都提到了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会感到快乐。著名的“棉花糖”试验证明,孩子更倾向于满足眼前的需求,年龄越低,他们相对越短视。
这个规律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国外接受教育的孩子,并不像很多人想象地那样更无条件地“热爱”学习。其实现实中,他们也会拖拉着不肯写作业,也会惧怕考试。
相比听任或强制改变孩子对短期快乐的追求,西方教育会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动力和长期坚持的毅力,帮助他们将学习融入自己的自由意愿中。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常充满了反复和挫折,与很多人对西方“快乐教育”的解读相抵触。
是谁的快乐?
同样由于孩子在心智上的不成熟性,如果只笼统地用“快乐”或者“轻松”定义一种教育方式,很容易出现家长越俎代庖的现象。
如果家长理解并支持孩子的兴趣,只是在视野的长短上与孩子产生分歧,比如热爱音乐的孩子因为一时练琴困难而产生退缩的想法,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坚持下去,即使孩子经历短暂的情绪低落,从根本上依然是以孩子的快乐为目标。
但是如果家长并不理解也不支持孩子的兴趣,认为他们感受到并想要追求的快乐不切实际,比如放弃上大学而环游世界或者成为流浪歌手,那么这时孩子接受的教育到底算合格的“快乐教育”还是让人苦恼的教育呢?
西方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
笔者在墨尔本的中文学校Real Mandarin,既招收中国孩子,也招收澳洲本地孩子,大部分的学生上私立学校,但也有很多学生来自公立学校。
但是由于笔者的中文班属于校外兴趣特长班,家长愿意送孩子来学习中文,至少表明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要求。
在这里,笔者就以老师的视角通过分析澳洲教育体系(幼儿园至高中;公立和私立学校),为大家呈现西方教育最真实的面貌。
外国孩子学习到底轻不轻松?
一如前文分析的“快乐”,“轻松”也是一个定义很模糊的词。就像人们的饭量一样,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有的孩子每天一个特长班,依然活力十足;而有的孩子一周两个特长班,全家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其实在任何国家,一个人想要走得更高、获得更大的成就,不管是金钱、地位或创造发明,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比如笔者有一个犹太裔的中文学生,他不仅中文学得很好,还学习希伯来语和两门乐器,是墨尔本少年合唱团的成员,同时年年在学校的数学竞赛中获奖。
一般人听到这种“别人家的孩子”,都会习惯地给他贴一个“聪明”的标签,再加上他的父母都是成功的专科医生,大家就更容易忽略他从小到大在学习上付出的额外努力。
可是但就中文来说,这个孩子从三岁开始,雷打不动地每周六早上八点半上中文课,从未因生病以外的原因请过假,而且作业完成率也是笔者众多学生中当之无愧最高的。
虽然如此,外国教育的确没有中国教育散发出的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压力感。但是与其说国外的孩子学习轻松,不妨说他们和家长的焦虑感更低。
而归根究底,这是因为西方教育,或者说整个社会,对所谓的“成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孩子在学习中不需要为了补自己的短板而疲于奔命,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让自己的长板更长,成为绝对优势。
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个犹太裔的孩子,虽然他的父母都是医生,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他也要做医生。这个孩子对机械工程很感兴趣,他的父母就搜集了各种各样汽车和机器人的模型让他研究。
即使是音乐、美术甚至电子游戏这样的专业,也很少被安上“不稳定”的帽子而受到家长的反对。
西方教育到底公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学题目,在这里笔者不敢妄断。不如就根据某些批判西方教育的舆论,来看西方教育是否比中国教育更“不公平”。
很多所谓揭露西方教育“骗局”的文章喜欢用中国的高考为例,证明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考试残酷,但穷人的孩子依然有机会鲤鱼跃龙门,改变自己的出身。
然而事实上,西方的高考也是以分数为录取标准(比如澳洲的VCE考试)。就算有一些老师推荐的成分存在,但绝对不会以此为主,更不会像某些影视作品描绘的那样,只要有实力人士推荐,一个人就可以随随便便地进入名校。
又有的人说,在国外想要学习好,成绩好,就只能上私立学校,并且花大量的金钱让孩子通过特长班或者家庭教师得到额外的学习机会。而国内大部分地区以公立学校为主,孩子不需额外的花费就能保证学习成绩。
这样的说法依然经不起推敲。
首先,国外的公立学校普遍存在被中国媒体妖魔化的现象。就拿笔者所在的墨尔本来说,很多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完全不输私立学校,孩子甚至要通过考试才能入学。
并且,并非所有能够帮助孩子提高竞争力的知识都需要通过特长班或家庭私教课才能获得。还是用前面提到的那个犹太孩子为例,他远超同龄人的数学成绩完全来自他爸爸自己的辅导。而他爸爸的辅导方式,就是坚持陪孩子练习口算和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超前学习。这种程度的辅导,一般数学水平的家长其实都胜任有余。
同时反观国内,虽然公立学校的绝对数量超过私立学校,但是近年来优质学区房价格的水涨船高,各种补习班的风行,都在挑战着所谓的“教育公平”。
而且在任何公立学校里,成绩优异的孩子都是少数,那剩下的绝大多数成绩普通的孩子,真的能证明国内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比国外公立学校的好吗?
西方教育真正推崇的理念是什么?
以笔者的观察而言,相较于笼统的“快乐”、“轻松”等词,西方教育真正推崇的理念有以下四点:
鼓励寻找并坚持自我。
与西方文明对个人意愿的重视一脉相承,西方的教育从小就鼓励孩子寻找并坚持自我,也就是如下图澳洲幼教大纲所谓的“身份认同感”。我们可以看到该大纲使用了很多非常具体的形容孩子感受的词,诸如“安全”、“受支持”、“独立”、“自信”等,而非泛泛的“快乐”。
就拿笔者最熟悉的幼儿园课堂来说,不管是画画、做手工,还是讲故事、做游戏,绝大部分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锻炼孩子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而非获得一个统一的成绩。
又如笔者学生很喜欢的英国绘本《我不知道我是谁》,兔子达利通过观察各种动物和一系列的事件,最终相信自己是一只兔子。国外这种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自己的童书很多,从侧面印证了西方社会鼓励孩子寻找自我的教育理念。
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
一个人做任何事都需要动力,而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可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
据各种研究数据表明,内在的学习动力比外在的学习动力更重要。内在学习动力不仅能让孩子在当下的学习过程中更专注,甚至能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持续学习和进步。
相反的,外在学习动力即使能让孩子暂时坚持学习,但是不足以让他们在学校以外自发学习。而且过分依赖外在学习动力,甚至会让本来对学习感兴趣的孩子逐渐丧失内在的学习动力。
比如笔者接触过的一些不喜欢学中文的华裔孩子,他们并非从小就反感中文,相反地,由于他们的家人会说中文,他们有很好的基础和一定的兴趣。
然而,很多孩子被送到传统的、枯燥乏味的中文学校上中文课,久而久之,他们原有的学习动力逐渐消失。虽然很多家长试图用奖励或惩罚的办法逼孩子坚持,效果也是相当的不理想。
又比如很多人追捧国内严格的基础教育,认为国内的孩子算数快、认字多,远超国外。然而,每年高考之后都会出现的扔书、烧书现象,在国外闻所未闻。
青少年对这种野蛮发泄的需要,应该可以为国内大学生沉迷游戏以及中国成年人阅读量世界倒数提供一些解释。
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虽然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西方教育同时强调对孩子抗压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培养。
很多时候,孩子的兴趣好像来得快,去得更快。但当孩子主动学了半年钢琴以后,提出“不喜欢“了,孩子是真的彻底丧失了学习兴趣,还是因为畏惧练琴的困难而想要退出,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西方教育提出老师和家长应该通过鼓励和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接受挑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克服困难并享受到成就感。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体验,能够让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积极的印象,变得更热爱学习。
重视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与中国文化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截然不同,西方教育认为家长才是唯一有权利为孩子(尤其未成年)做决定并负责的人,学校和老师只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辅导。
如果孩子需要额外的练习或者拔高,都约定俗成地由家长自己负责。这样的区别,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中国家长移民以后,对国外的学校产生了诸如管理松散、不负责任等评价。
比如笔者所在的澳洲,孩子从学前班开始学习英文拼读。虽然老师在课上会讲授字母表和拼读规律,但孩子真正的练习是通过每天带回家的分级读物完成的。阅读分级读物的过程和质量完全由家长负责,老师很少询问,也基本不会干涉。
并且并非只有便宜的公立学校会这样做,大部分的私立学校也是如此。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老师不负责任,而是代表了他们对每个家庭的尊重。因为并非每个家长都认为乘法口诀或者打网球是必备技能,只有家长才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孩子在哪方面付出额外的精力。
长久以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牵扯着每个家长的心。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产生为孩子选择更优质的教育环境的愿望是非常自然的,也应该被理解和支持。
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为语言障碍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滞后现象,以及无良商家的不是宣传炒作,家长很容易陷入对西方教育的误解。
笔者在这里要建议家长在考虑孩子留学或全家移民的时候,多做研究,不懂就问,并且全面考虑所有家庭成员是否能够适应西方教育对学习不同的定义和期待,切忌削足适履,事后悔恨。
即使孩子在海外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家长抱持着开放的心态,与老师和校方及时有效地沟通,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而家长以身作则、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孩子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K4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教师,迷茫中想辞职?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97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689分享邀请回答56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1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高考圆满结束,家长及考生做好这些事比考试本身更重要!-家长课堂-高中辅导-启达教育网
6月7日、8日进行高考,随着高考圆满结束,不少家长和考生觉得&终于解放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莘莘学子的人生大考。同学们是不是约上三五好友去耍一下?刚刚看到一则新闻大致说:&一位高考生,高考之后连玩三天三夜游戏,玩到昏迷。&虽然说高考圆满结束了,压在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了,但是你也不能盲目的去放纵。有考试就会有比较,作为考生家长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启达教育老师为你整理了高考圆满结束,家长及考生做好这些事比考试本身更重要!
不以成绩论成败
高考圆满结束了。。。
对高考生来说,这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战役的结束。这场战役是胜是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定义。大多数人认为,两周后的成绩没有达到大学录取线的就是失败,达到录取线的就是胜利。而作为家长,您应该帮孩子这么定义成败:
如果在高三这一年里,你全力以赴努力备考了,在考试期间,充分发挥了自己水平的,那么,不论结果是什么样,你都是胜利者。
相反的如果你在高三这段时间里没有全力以赴,又在考试的时候,没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状态的,那即使你考上了大学,你也算不上是胜利者。
不在等待中变焦虑
高考圆满结束了。。。
紧接下来的是等待成绩的公布。这对许多考生来说可能会是很煎熬的日子。特别是对一些性子比较急的考生,对自己考试成绩估分没底的考生,对比较容易焦虑的考生更是如此。
家长们在这段时间,就不要跟着孩子一同焦虑了。应该鼓励孩子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里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释放压力。
勿放纵 勿放弃
高考圆满结束了。。。
估计也跟往年一样,考生们在备考、高考期间的超负荷紧张状态一下子消失了,打破了原有的状态,很多考生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
扔书、放纵的喝酒、日夜网游,睡觉日夜颠倒、是考生自认为的苦学十二年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该做的事。
成绩出来后,考生会有许多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不安。所以,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考试不如意的考生还容易出现诸如:放纵、迷茫、无聊、自责、焦虑、绝望等心理状态。
一些没能达到录取线的考生,特别是一些比较内向,又把上大学当做唯一出路的考生,再或者是爱面子的考生,其中的极少部分会有自暴自弃的念头。表现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情绪低落、自怨自责。
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在接下来的暑期期间,家长自身应该正确的面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并帮助孩子做好考后的心理调整。
给考生家长的暑期安排建议!
在报志愿方面多让孩子做主
考上大学分数线的,建议在报志愿方面多下功夫。
这不仅关系到未来大学四年,甚至会影响到你一生的选择。我发现,在这件事上,过去我们中国的家长介入太深。我对我在院校教过的学生做过小调查,问过许多在校生,大学是自己选的吗?专业是自己选的吗?回答常常是父母包办决定的。好在近年有了些改善。据近日新浪教育发起 &00后的高考谁做主?&问卷调查 ,00后考生有近60%是自己做主。
这里提醒考生家长们:选择一所孩子不喜欢上的大学、不喜欢的专业是孩子人生的一大不幸。父母跟考生选择的角度不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父母的意见可作为参考,而最终还是要由考生自己来决定。因为调查显示,报志愿时,考生优先考虑兴趣,家长却把眼光放到毕业后的&钱途&上。想清楚孩子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请尊重孩子的意见!
教会孩子感恩父母和老师
在这段时间,多与孩子朋友式的谈心,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备考期间,父母和老师为考生付出了很多,可能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早日进入备考状态,苦口婆心,但因为孩子本身在这个期间倍感压力,再加上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所以有可能在备考期间跟父母、家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
那么,请趁暑假多缓和亲子关系,与孩子聊聊对未来的憧憬、跟孩子谈谈未来打算。告诉孩子,接下来的日子将与父母聚少离多了,培养孩子的一颗感恩的心。陪伴孩子去感恩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是一种感恩的成长。
现在有很多家长,在生活上给孩子照顾得太周到了,过度保护了,导致了孩子缺乏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这对未来孩子走进社会是相当不利的,只能对未来孩子的幸福指数的提升起阻碍作用。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的这个人生重要转折点上补上一节感恩的课程。
要知道感恩同时也能疗愈考生考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状况。
告诉孩子要为未来的学习或工作充电
建议孩子阅读,补上孩子备考期间缺失的一课。
这里请家长推荐给孩子们5本指引你未来做人、做事、学习的精选书:
①《零极限》通过及其简单的潜意识输入法,让你的人生充满感恩,内心平安。
②《一念之转》配合书中的作业,让你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
③《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从社会认知和自我阶层定位的角度上给予年轻人新的认识。
④《我为青春狂》从学习方法、学习理念的了解和良好自我定位的角度上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指导。
⑤《富爸爸穷爸爸》从学习、工作、赚钱的关联和区别以及对金钱认知的角度上给予年轻人莫大的帮助。
让孩子掌握一门学习工具
这里我举两个高效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图像记忆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这是需要花一些时间,通过一系列训练才能掌握的工具。我还要特别强调大家掌握一个高效学习工具,它叫: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帮助孩子预习、复习、做读书笔记、课堂笔记、做计划、理清逻辑思路、帮助记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与孩子一起学会时间管理
做好时间管理,容易让你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这会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或者工作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你的生命品质。
如果高中时代,您的孩子没有训练好这方面的话,不妨利用暑期这段时间,尝试着与孩子订一个比较切合自己实际的时间安排表、作息制度或者计划表。
这里强调的切合实际,就是能让你能够顺利实施,而不变成形同虚设,毫无意义的东西。
做好时间安排,分清轻重缓急,把事情分成:紧急而重要,不紧急却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但不重要这四种类型,并对其进行合理安排。
其实,单单做好这些,就可以大大缓解考后的放纵、迷茫、无聊、焦虑等心理状态了。
世界这么大 陪孩子去看看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见去看世界有多么重要。
其实这里说的行万里路,我的理解并不是一定要去多远的地方,而是有目的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去探究、了解、观察周遭的事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缓解考后的纠结、消沉、抑郁、迷茫或者绝望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对抑郁、绝望心理状态的人,走进大自然其实能起到很好的疗愈作用。
试想一想,一个人若整天关在家中,为考不上本一,考不上大学而纠结,又不走出去与人倾诉、沟通和放松自己,那不仅不能改善心理状态,反而会越陷越深。
A. 告诉孩子可以修第二门外语或学一样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B. 在紧张的备考期间,您的孩子可能疏于对自己身体的管理,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做好身体准备,可安排孩子进行一些锻炼身体的项目.
C. 鼓励孩子花一些时间,找一份自己喜欢的临时工作,尝试着跟社会做些接触,参加志愿者工作&&等等。
以上这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做好考后心理调适,用最轻松、最自信、最成熟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欢迎您在我们的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
微信朋友圈,不摆老资格。   7.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8.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9.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10.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
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11.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
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12.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
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13.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
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14.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5.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三、父母道:以志为根
1.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2.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
启蒙后代。   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5.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
苦,情不投
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7.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
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8.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
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9.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
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11.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12.“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
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
明白道的缘故。   13.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
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1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
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1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
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四、夫妻道:夫妻以爱为根 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2.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3.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
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4.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架(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
给对方添麻烦。   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
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5.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6.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
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
喜。   7.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8.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
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9.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
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10.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
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11.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
  12.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
  “刚”是不动性(不发脾气),“正”是合乎正理。   “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
  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13.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
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14.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还能家
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乐。   15.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
  16.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
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相互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妇,搅扰一生。 五、丈夫道:丈夫以志为根
1.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2.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3.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4.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5.男人要“ 刚 ”。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6.“刚”是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被骂也不回答、不反驳、不烦恼,如如不动,被骂也不动性
(不发脾气)才是刚。顺逆当头,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7.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
女人指挥。   9.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
  10.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11.为人丈夫,要从“三纲”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
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
倒。“纲”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12.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13.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六、妻子道:媳妇性如水,意为根,托满家 1.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2.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3.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
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4.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5.不要刚暴,不要急躁,不要罗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应助夫不累夫。   6.为人妻,自要先从“三从”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
  “三从”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
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
怨、不后悔。   “心从道理”: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
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   “性从天理”: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7.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8.女人刚暴,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
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来的小孩也不中用。   9.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10.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11.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
福气。   12.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
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
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道长久,福禄长享。
  13.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
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七、婆媳道:恩义并用,相处合道
1.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2.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
  3.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4.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
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5.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全都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
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
  6.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
管她,说话
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7.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
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8.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
后指教她,
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9.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体恤
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
母言行产生怨烦。   10.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
都要一视同仁。   11.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
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德国62条教养规则,教出自律好孩子!父母该学学!
德国人的严谨有目共睹,如此强大的民族性,从何而来?答案是:教育。对德国妈妈来说: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规矩大于宠爱,身教重于言教!62条德式教养规则,教出自律好孩子!
你最头大的教养问题,德国妈妈这样
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
→德国妈妈三「不」曲:不提醒、不帮忙、不管他!
孩子花钱如流水?
→给孩子的礼物──对帐本!多花的钱,就扣回来!教会孩子,多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
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德国妈妈的饥饿教育:不好好吃饭,就得挨饿!
小孩抢玩具,怎么办?
→先到者先得,不然都别玩!教会孩子,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孩子拖拖拉拉就是不睡?
→说定时间,绝不妥协!父母破坏规则,孩子就会轻视规则。
我的孩子恋爱了?
→德国妈妈尊重孩子的爱情,因为学习爱与被爱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10条最重要的教养铁规则
铁规则1: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铁规则2:孩子有十个缺点,父母要为其中五个负责
铁规则3:教养孩子,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铁规则4:告诉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来
铁规则5: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种子
铁规则6:学习如何争辩,是成长的第一步
铁规则7:学习爱与被爱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铁规则8:让孩子在碰撞中成长,而不是在呵护中长大
铁规则9: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铁规则10:教育孩子:社会没有绝对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62条德式教养铁规则,帮你教出自律好孩子!
1、能力大于成绩!──让孩子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规则1:孩子像花也像大树,需要呵护更要历练!死知识和活能力,都是学习!
规则2:既要学业好,更要能力强,宠物是最好的老师──教会孩子热爱生命、付出爱心和动物相处,就是一种学习。
规则3:从小能和动物相处,长大就能和他人相处,拥有柔软的心,关怀弱势,善良比金子更可贵!照顾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规则4:为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训练逻辑思辨能力,动脑筋,就能克服困难,解决难题。
规则5:从餐桌上学礼貌,随时随地机会教育,培养孩子的礼仪。
规则6:放手,是学习独立的第一堂课!自己能够完成,就不接受他人帮助。
规则7: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规则8:环保,不只是口号!就从生活做起,让孩子从小知道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环保教育,从日常生活做起。
规则9:相信孩子的感受与判断力,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2、身教重于言教!
关于亲子教育,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就无权要求孩子这样去做。
规则10:再怎麽富裕,都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人格养成:教育孩子:不必要的花费,就是浪费!几块钱也是浪费!
规则11:阅读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基础
规则12:跌倒了,自己站起来!负责的第一步──告诉孩子:这是你的责任!孩子出了问题,自己要负责。
规则13:以身作则:守规矩,从过马路做起闯红灯是小事吗?再小的事都要以身作则!父母坐得直,孩子就行得正。
规则14:一分或一秒都算迟到,德国妈妈这样教守时!迟到一分钟,也要向孩子道歉!为了孩子,父母必须学会守时。
规则15:说到做到!对孩子守信,可不是随便说说,妈妈,你说话不算话.……父母说话算数,孩子才会守信。
规则16:成为图书馆的常客──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为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
规则17:家裡瀰漫美妙音乐,是让孩子喜欢音乐最好的方式,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父母喜欢,孩子就会喜欢。
规则18:家庭气氛和谐,才能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暴力的种子。
3、尊重优于权威!── 不贬抑、不纵容,让孩子自然成长。
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许多父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不分场合地教训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害。
规则19:爱无敌!爱孩子就让他知道,我不是捡来的……妈妈爱我吗?爱要大声说出来,让孩子知道。
规则20:居高临下、大声训斥、缺乏耐心,只会让孩子充满压力,将孩子视为个体,平等对待、相互尊重。
规则21:不干涉,多鼓励,让孩子自主学习。
规则22:即使孩子犯错,也不能随便训斥,孩子也有尊严,不是孩子不成器,是教育出问题!
规则23:鼓励孩子与大人争辩。
规则24:尊重孩子的发言权,理解孩子的想法,对孩子说话时,要半蹲,眼睛相互对视。
规则25:应该给孩子的是爱,而不是伤害,爱与被爱是最可贵的能力
规则26:尊重孩子的爱情
规则27:缺少体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4、吃苦好过吃补!──适度磨难,是对孩子最好的锻炼
和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德国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强。德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难营是他们的法宝之一──让孩子参加一些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或许你会觉得这么做很残忍,德国父母却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因为,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坚强。
规则28:让孩子在碰撞中成长,而不是在呵护中长大,磨练孩子非凡的勇气和胆量,才能保护自己!
规则29:不让孩子做家事,是害而不是爱!让孩子体会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规则30: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黑暗面,学会自我保护。
规则31:德国人的饥饿教育:不好好吃饭,就得挨饿!
规则32:给孩子的成人礼:尝试一个人旅行!
规则33:孩子有十个缺点,父母要为其中五个负责,肯定孩子的优点,也别忘了检讨缺点。
规则34:让孩子多吃点苦,长大后就不会受苦。
规则35:少量的衣物能保暖,大量的衣物是负担。
5、规则大于宠爱!──宽容而不纵容,建立规则比说教更有效
如何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许多父母的做法是不断地说教,但是聪明的德国父母会为孩子立下规矩,从小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他们会和孩子协商,制订一些规则,并且要求孩子遵守这些规则。
规则36:订了规则,就要坚持下去,让孩子按照协议行事,才是关键!
规则37: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长不要帮忙。
规则38: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会遵守规则。对待孩子,有两个原则:事先约法三章,事后毫不妥协。
规则39:建立“能与不能、可以与不可以”的概念。
规则40: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规则41:父母破坏规则,孩子就会轻视规则。
规则42:礼貌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没有人会因为表现得有礼貌而出错。
6、放养优于圈养!──这个不行、那个不准,怎么教出好孩子?
在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并且必然成为一棵大树。而在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园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及主动争取表现的精神等。
规则43:教育孩子独立,不能舍不得
规则44:培养好习惯,就能培养好性格,从小教起,从小事入手。
规则45:告诉孩子,不要斤斤计较、钻牛角尖。教孩子学会原谅,宽容待人,到底谁对谁错呢?「原谅」就是解答
规则46:十分是进步,一分也是进步,孩子,你不笨,只是还没有学会而已。
规则47:鼓励和肯定是成长必需的雨露和阳光,培养自我意识,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规则48:如果孩子大声说“不”,应该为他开心,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拒绝大人的要求。
规则49:不要将谦虚与表现自我混为一谈,让孩子学会表现自我、传达热情,教孩子敢于站出来、敢于唱出来、敢于说出来。
7、自由大于限制!──给孩子独立空间,发展才会无限大
在德国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家长。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所以,德国的孩子多以自我独立发展为成长目标。而身为父母,只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即可。
规则50:看到自己孩子的特点,也要看到别人孩子的特点,切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将两个孩子的优缺点做比较,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规则51:不要把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贬低孩子,会让孩子的自信归零!不要贬低孩子,而是要鼓励孩子向他人学习。
规则52:避开父母主导的教育方式,避免比较式的教育方法,顺著个性养,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
规则53:多给孩子自由空间,学会对自己负责,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等于侵犯孩子的自由!亲近大自然,放养的孩子,眼界更开阔!
规则54:孩子要放养,不要圈养。
规则55:做决定前要思考,做决定后要负责,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让孩子自己作主,培养主见。
8、自制甚于控制!──从小建立理财观,教会孩子存到第一桶金
德国人富有,但是绝对不奢侈,所以德国每年的平均消费都不会很高,这主要得益于德国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下,德国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非常好的理财习惯:不乱花零用钱、随时去银行存钱,即便玩游戏的时候也很节省。
规则56:与其多给钱,不如学会如何用钱。
规则57:二手市集体验,让孩子学习交易常识,举办儿童旧货市集,让孩子体验买卖过程。
规则58:在游戏时浪费,现实生活中也会浪费,“你知道一枚导弹的价格是多少吗?”玩游戏也要抓机会教育!
规则59:拥有自己的帐户,存自己的零用钱,为孩子开立银行帐户,从小学会金钱规划,发红包V.S对帐本的理财观:教育孩子记帐力量大!
规则60:让孩子知道,多花的钱是属于父母的。
规则61:买东西前要想清楚,钱花完了不能再要,带孩子去银行存钱,感受储蓄的氛围,学习控制欲望,告诉孩子:花每一分钱都要考虑!告诉孩子:乱花钱是欲望的放纵!
规则62:小时候乱花钱,长大就不懂得节俭,带孩子去银行,关键不是存多少钱,而是拥有储蓄意识。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否则,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即不在饭桌上教育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
好爸爸坏爸爸的区别:好爸爸养育好孩子的100个细节
  1.别让“严”蒙蔽了父爱
  在很多家庭里,父亲太严厉了,孩子会怕,这样孩子在父亲面前就表现得很听话,父亲看到孩子这么听话,自然非常高兴。可是,在他们得意地认为自己的“严”发挥了作用时,却不知道,因为“严”,他们对孩子的爱被蒙蔽了。很多孩子可能觉得父亲不爱自己,从心底里对父亲有一种排斥感。
  何剑的父亲有一副令人敬畏的姿态,他经常双手拢在身后,微微的含着肩,侧着头,蹙着眉。每当他对何剑兄弟表示不满意时,就会做出这样的姿态。
  父亲崇尚“棍棒出孝子”,对何剑和弟弟有很高的期望值。他总是对他们的行为不满意,大到品行操守、学习成绩,小到行为举止、接人待物,从来是挑鼻子挑眼,教训不断。
  何剑最怕和父亲一起吃饭,因为饭桌上父亲经常训人。如果听到重重的放下饭碗的声音,那肯定是父亲又发现了谁的毛病,要开始训话了。如果何剑和弟弟吃饭时吧嗒嘴了,喝粥的声音太响了,把菜弄到了桌子上,都会被父亲训斥。
  至于学习上的事情,父亲管得更严。每到星期六的晚上,他就把何剑和弟弟叫道跟前,一一检查他们的作业本。弟弟的学习好,当然很坦然。而何剑却经常挨训,弟弟也跟着“陪葬”,而且一训就是一两个小时。弄得弟弟经常求何剑,“大哥,你就不能把作业写好一点吗?免得让我陪你遭罪。”何剑又羞又愧,自然作业也就一次比一次写得好了。
  父亲还经常体罚何剑和弟弟,但是即使受皮肉之苦,也比听父亲说教好,什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凿壁偷光”,什么“融四岁,能让梨”都是何剑和弟弟在挨训的时候学会的。
  挨训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何剑和弟弟因此对父亲多有怨言,总认为父亲不爱他们,他们还期盼父亲不在家,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好脱离他的管束。而母亲却总是对他们说,“父亲是为了你们好,打了你们他的心里也疼”,而何剑和弟弟却不理解。
  每当孩子犯了错误,许多父亲就忍不住指出孩子的毛病,或者发脾气,甚至打孩子。种种呵斥和叫喊,以及恐吓和侮辱性的言语都会深深伤透孩子的心。这还会使孩子不知所措,变得诚惶诚恐,因为他觉得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父亲揪出来训斥一顿。
  当孩子不能忍受父亲的严厉管教时,便会顶撞、反抗,这又导致父亲更严厉的责骂。结果不少孩子出现了逃避、对抗或离家出走的现象。因为孩子在家没有地位,没有发言权,还动不动就要受到父亲的训斥,到学校心情又不好,听不进去课,作业完成不了,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多方面的原因使一些没有自控力的孩子开始逃避现实,容易流向社会去寻找自由,开始逃课、上网、打架,甚至会接触社会不良青年走上犯罪道路。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严厉之余,还需温情
  父亲对孩子严厉一点没有什么不好,而且恰恰说明了父亲是负责任的。但是严厉不能过度,而且严厉之余还需温情,即当父亲对孩子表现出严厉的说教之后,还需给孩子说一些暖心的话,让孩子明白父亲的心情;或者当父亲的严厉伤害了孩子之后,父亲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请求孩子的谅解,让孩子感到父亲的温情。
  要想做到这一点,父亲首先要有与孩子分享情感的意识,不能总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方法二:经常关注孩子的情绪
  当你发现孩子郁郁寡欢时,当你发现情绪不对劲时,当孩子喜怒无常时,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这已经是孩子内心苦闷的外在表现,这时候你需要放低姿态,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谈心,帮助孩子排除不良情绪。
  方法三:爱之深,不要责之切
  孩子犯错的时候,爸爸会不高兴,于是很多爸爸会责骂孩子,结果使孩子在犯错之后又遭受伤害。或许很多爸爸会说:“我也是为了孩子好啊!我是爱之深,责之切!”其实爱之深,并不一定要责之切,宽容孩子的错误,抱着理解的心态指导孩子改正错误,反而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方法四:藏起教鞭,露出微笑
  暴力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会使孩子远离父亲;微笑会使父亲更有亲和力,能拉近父亲和孩子的距离。如果你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希望和孩子有融洽的亲子关系,那么请藏起教鞭,露出微笑,多给孩子一些温和的教导。
  父亲手记:
  严厉不是好的教子方法,严厉只会把深沉的父爱蒙蔽,孩子喜欢和蔼可亲的父亲,那样他们才会愿意对父亲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而这样的父亲才会被孩子真正崇敬和尊重。
  2.不要把父爱藏在沉默的背后
  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你可以在所不惜。但是爸爸们,你们会向孩子表达爱吗?你们会经常拥抱孩子,并亲吻他们的脸颊吗?你会对孩子说“孩子,我很爱你”吗?
  孟先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长,作为父亲,他很少对孩子说一声:“孩子,爸爸爱你!”
  儿子孟进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不小心摔断了胳膊,躺在病床上哭泣。孟先生见到儿子,就用命令的口气说:“好了,医生说没事了。不要哭了。”但是这句话对儿子丝毫不起作用。
  过来一会儿,孩子的妈妈来了,见儿子在哭泣,忙用双手抚摸着孩子的脸蛋,轻声说了句:“妈妈爱你,孩子,你没事的。”儿子很快停止了哭泣,露出了坚强的笑容。
  在孟进的眼里,爸爸是一个不拘言笑、不善言辞的人,平日里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所以,孟进很少主动和爸爸交谈。后来,孟进上初中后,就逐渐与父亲产生了代沟,经常话没说几句,就起冲突。而父亲总是呵斥孟进,说他不尊重长辈。这让孟进觉得父亲不爱自己,最爱自己的人是妈妈。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影响力都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说,是爸爸对孩子的爱深,还是妈妈对孩子的爱深,谁也不知道。但是孩子们却有几乎一致的答案——妈妈更爱自己。
  父亲节那天,很少有孩子当面说出自己对父亲的爱与感激。据某网站调查显示,91.5%的人从未当面对父亲说过“我爱你!”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因为自古以来,中国的父亲就不善于对孩子表达爱。他们喜欢沉默,觉得说“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多陪孩子、对孩子笑、理解孩子
  年幼的孩子认为“只要爸爸天天和我在一起,给我吃好吃的,陪我玩,就是好爸爸”;大一点的孩子需要爸爸“抱我,亲我,对我笑,说喜欢我,爱我”;再大一些的孩子,特别是进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爸爸“理解我,关心我的内心,顾及我的感受,支持我,相信我,尊重我”,这样才能满足孩子对爱的心理需求。所以,爸爸们应该多陪孩子、多对孩子笑,学会理解孩子。
  方法二:大声对孩子说:“孩子,爸爸爱你。”
  真正爱孩子,就要学会向孩子表达,大声地对孩子说:“孩子,爸爸爱你。”会使孩子感动不已。虽然说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最真切的,最简单的莫过于对孩子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句“我爱你”。这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方法三:经常对孩子表示关切
  天冷了,问问孩子冷不冷,督促孩子添衣服;天热了,让孩子注意防暑,别热着了;白天孩子去上学的时候,让孩子注意安全;傍晚孩子放学回来,让孩子讲讲学校里有趣的事。这些细微的关照都会温暖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琐事中体会到父爱。
  方法四: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对孩子进行情感培养,让孩子提高情感体验能力。同时家长还要善于捕捉孩子情绪的变化,并抓住时机与孩子进行语言和心灵的沟通。
  有时候,情感沟通并不需要靠语言,一个关爱的眼光,一个温暖的行为,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爱。比如孩子心情不好,父亲轻轻抚摸孩子的肩膀,把孩子揽到怀里,孩子的烦恼就可能消除。因为父亲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父亲是支持自己的。
  父亲手记:
  沉默并不代表“不爱”,但那不是爱的最佳方式。爱就是打开心扉,让它自由地流淌,让对方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不要让孩子去猜想你是不是关爱他,而要让孩子时时感受到你的心意,这就需要你把“爱”说出来。
  3.不要因为忙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爱
  有人说,现在的爸爸离家庭教育越来越远了,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等理由,成为爸爸们忽视教育孩子的主要借口。可是,爸爸毕竟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有必要在忙碌中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使家庭更加和谐,孩子才会更加敬爱爸爸。可惜的是,很多爸爸没有做到这一点。
  每天晚上,刘诗都要听着妈妈的故事入眠。而爸爸,在刘诗心目中总是忙忙碌碌,早出晚归,回来后总是满脸疲惫。一天,妈妈有事在忙,刘诗却吵着要听故事,妈妈只好对刘诗的爸爸说:“老公,你去给刘诗讲个故事,让她赶紧睡觉吧。”
  爸爸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又低下了头,说:“还是你去吧,我这儿还有好多公文需要审阅,没有时间。再说了,她睡觉都习惯有你,我去了她也未必愿意。”
  几天后,爸爸陪刘诗去幼儿园给开家长会,老师说到刘诗在学校里的学习表现:写作业不认真,不喜欢和小朋友玩,等等。老师希望家长能够多抽点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这让刘诗的爸爸感到惭愧,这些日子他一边忙着公司新品推广的事,一边忙着参加培训班,每天早出晚归,搞得自己忙忙碌碌,真的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
  那天回家后,爸爸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陪着刘诗一起做作业,和刘诗一起做游戏,在刘诗的脸上,爸爸看到了幸福的微笑。那天晚上,爸爸给自己定下了一条“铁的纪律”,每天下午四点半接孩子,任何会议工作应酬都不能打扰。
  一些爸爸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至于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不少父亲以“工作忙,没有时间去管他”这样的借口而忽略了。
  近年来,一些有关父亲的调查数据让人担忧,五成父亲很少陪孩子;三成父亲与家人共餐的次数每天不到一次。七成的孩子上学放学都是由妈妈或保姆来接待,五成的孩子在家大部分时间是跟妈妈或祖父母一起度过,两成左右的孩子几乎一天到晚都见不到爸爸。
  有专家呼吁,孩子缺失父爱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巨大隐患。他们希望家长无论多忙,都要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倾听他们的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陪他们玩耍,在交流中适时教育。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树立家教责任意识
  孩子是自己生的,那么就应该承担起养育的责任,不能把教育孩子、关爱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妻子。很多爸爸之所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忽略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强烈的家教责任意识。所以,爸爸们要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努力在精神世界里给孩子关爱,而不能只充当提款机的角色。
  方法二:经常关注孩子、陪伴孩子
  再忙,爸爸们都不能忽略了对孩子的爱,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只是需要你在他身边能经常地关注他、陪伴他、正确地引导他。一句简短的鼓励,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有意思的故事,都能让孩子感到快乐。与其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希望获得更多的成果,不如抽出一点工作的时间陪伴孩子、关爱孩子,这样获得的成果更大、更有长远意义。
  方法三:和孩子一起游戏
  不要以为游戏只是孩子的事情。与孩子一起“藏猫猫”,尽管孩子也许会摔跟头,但能破涕为笑。尽管蒙着双眼的大人可能会撞到墙,却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大人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身体。如果你定期带着孩子去海边、山林、公园旅游,一起划船并拍照,一起进行沙浴或采集树叶、蘑菇,一起玩扑克、下棋等,还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
  方法四:和孩子一起学习
  如果孩子要做作业,你也有工作要做,那么你不妨和孩子在一张桌子上学习,这样能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还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答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你经常这样做,与孩子一边学习一边互相监督、提问,必定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你还可以适时地给孩子一些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使孩子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
  方法五:与孩子一起干家务
  和孩子一起参加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例如擦地板时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人包一间,看谁擦得又快又干净。尽管这种劳动可能让孩子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其中的乐趣会使孩子忘记劳累,家庭和睦的气氛也会因此更加浓烈。
  父亲手记:
  教育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身为爸爸,更应该积极主动地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关心孩子、教育孩子。这样才不会导致孩子缺少父爱,才不会导致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出现问题。
  4.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当了父亲之后,很多人都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想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父亲就必须有所改变。比如,看待同一事物的时候,要蹲下来和孩子的视线保持相同的高度,这样就容易理解孩子的看法了;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也就不觉得孩子的想法荒诞无聊了。
  美国有一个名叫乔治的爸爸,他是一位棒球爱好者,当他儿子年满6岁了,他满怀希望地带儿子去棒球俱乐部看比赛,他原以为孩子会非常兴奋,没想到球员们刚刚打了几个击球练习,比赛还没有正式开始呢,儿子就吵着要回家:“我不想看了,打棒球真没劲!”乔治诧异极了,便对孩子说:“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喜欢棒球,你怎么会不喜欢呢?”
  儿子没有搭话,而是转身走出了棒球场。爸爸气急败坏地牵着他回家,途中经过一片街心公园时,孩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顿在草丛里看蚂蚁、看蚯蚓,还兴奋地告诉爸爸,他终于看到了搬运东西的工蚁!
  这件事情给了乔治很大的触动,回家后他跟妻子商量,取消了刚刚给孩子报的棒球兴趣班,并且联系了老师,拜托老师推荐儿子参加学校的自然科学探索小组。在之后的日子里,乔治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经常和儿子一起趴在地上观察小动物。
  乔治的转变不仅让我们欣喜,更会让儿子兴奋,因为有爸爸的支持和陪伴,他的童年将会增添更多乐趣。乔治的转变是因为他懂得了孩子的心,看到了孩子的童真,理解了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已经在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理解、分析身边的一切事物,如果做爸爸的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就会经常和孩子出现不协调、不一致。当爸爸真正做到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时,你就会开始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在你的眼里平淡无奇的东西,在孩子看来却是那么有趣、那么珍贵、那么神秘。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就需要和孩子有同一视角,这就需要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喜欢和爸爸去逛商场呢?因为孩子在超市里看到的都是一双双腿;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和爸爸一起坐公交车呢?因为以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全是别人的屁股。
  所以,当孩子因为这类事情表现出不听话时,你不要急着批评孩子,而应该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同一视角高度,这样才能看清楚孩子眼中的世界。
  方法二: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孩子的心情
  如果你懂得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不会和孩子发生认识上的冲突。孩子不想吃药,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就知道原因,因为药是苦的,那么你就不会强硬地逼迫孩子听话;孩子不想睡觉,想多玩一会儿,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就知道原因,因为孩子贪玩,这是他们的天性,这样你就会允许孩子多玩一会儿。只有当你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理解孩子是怎样看世界的。
  方法三: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自主选择权
  很多爸爸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不惜违背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报特长班、兴趣班,孩子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所以他们即使不愿意学,也会强迫自己学。但是他们学得并不快乐。如果你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关于孩子的事情上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力,和孩子商量着做决定,那么会使孩子感到更民主,也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爸爸的尊重。
  父亲手记:
  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和孩子产生许多默契和同感,你们之间也会因此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样的父子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
  5.孩子希望你和他是铁哥们
  在家庭里,很多爸爸总是喜欢以一种严肃的形象出现,他们经常板着面孔对孩子进行说教,希望孩子怕自己,这样自己才有权威。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有调查显示,孩子们心目中好爸爸的标准是爸爸不管多忙都陪自己,最关键的是爸爸和自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成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铁哥们。
  郭贤是一位父亲,也是某公司总裁,他的儿子10岁,他的家教观念就是不牵引更不牵绊孩子,让他自己看世界,和孩子做哥们。
  如果在慈善派对上,你看见一个小绅士落落大方地同人们交流,那你可以上去招呼他一声:郭总。如果你在北京某个胡同,看见一个男士和一群孩子兴高采烈地蹬自行车,那么很有可能就是郭贤和他儿子。
  这一对父子就像哥儿们,比如拍照时郭贤随意搭在儿子的肩上,在游泳池里和儿子一起嘻嘻哈哈地打水仗。在另外一些时候,他默默地像个父亲,作为一个总裁,每天的忙碌自是不必说,可即使这样,他也不会牺牲晚饭时间——那是他的家庭时间,和儿子一起吃过晚饭后,父子俩一起做做手工,组装玩具、拼好车模,直到十点,他把儿子哄睡着之后,再悄悄出门,留下儿子在香甜梦乡,自己继续出去工作。
  和大多数爸爸想象的不一样,有的爸爸和孩子相处时,仿佛回归了童真,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像财务报表、时间管理这一系列精确慎重的名词,他们常常冒出孩子们喜欢的幼稚言语和嘻哈表情。有位爸爸曾说,爸爸并不是老师,爸爸其实是和孩子同龄的,因为孩子降生他才当上爸爸的。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互相传递喜悦,共同感知幸福,两个人在一起才可以开发意想不到的新自我。
  想和孩子成为铁哥们,就要获得孩子的认同感,年龄不是问题,关键的是心态,如果你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童真的心,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就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当然,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建议而不是教训,让孩子看到你慈爱的一面。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不断学习,了解孩子
  爸爸们也经历过童年,但是时代不同,孩子们所思所想、所说的和所玩的都与以前不一样了。所以,爸爸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代接轨,找到孩子经常谈论的话题,了解孩子爱玩的游戏,这样才能提升与孩子沟通的基础,有条件与孩子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或者说有共同语言。
  方法二:和孩子一起“疯”
  爸爸和孩子整天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没上没下、没大没小地玩。他们之间没有一点距离感,孩子会觉得爸爸很有亲近感。在没有玩伴的时候,孩子就会找爸爸玩……
  享受过童年快乐时光的你应该明白,哥们就是交情很深的伙伴,经常在一起玩,在一起疯,在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虽然你是孩子的爸爸,但是你依然可以怀有一颗童心,和孩子一起玩耍。这样会使孩子觉得你和他没有距离感,会觉得你很有亲和力,同时你也会活得更年轻,活得无忧无虑。
  方法三:向孩子倾诉烦恼,和孩子分享快乐
  想要和孩子成为哥们,就要和孩子无话不谈,高兴的事情,或者令人烦恼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你们交谈的内容。如果你能和孩子做到顺畅地交流,那么孩子也会主动把他遇到的开心的或不开心的事情告诉你,这样就方便了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便于你及时针对孩子的问题给予引导和教育。
  方法四:积极帮助孩子释疑解惑
  父亲要学会帮助孩子化解不良情绪,使孩子有事想对您诉说,寻求帮助或精神支持。在学习和生活上,如果孩子遇到了一些困惑,父亲一定要给孩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尽量帮助孩子释疑解惑,取得孩子的信任。
  父亲手记:
  对待孩子要像对待知心朋友一样,认真倾听,平等交流。这会使你和孩子彼此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使你们之间的感情超出父子之情,因为你们是朋友,是铁哥们。
  6.每天和孩子玩10分钟
  如果你每天下班回家,都迫不及待地扔下包,躺在沙发上闭目养神,那么你应该改变一下。试着打起精神,陪孩子玩10分钟游戏,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孩子不能缺少爸爸的关注和爱护,每天陪孩子玩儿是一种情感交流,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感受父爱。
  家长郑先生是儿子的玩伴,经常在下班之后和儿子玩数学游戏。那天上楼之后,郑先生问儿子:“我们从一楼走到四楼,李叔叔从一楼走到二楼,我们走过的路程是李叔叔的几倍?”
  “两倍。”儿子想都不想便回答。
  郑先生笑着摇摇头,儿子恍然大悟,说:“哦,我知道了!一楼不用爬楼梯,我们走了三层,李叔叔只走了一层,我们走过的路程是他的3倍!”儿子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十分满意,那一天他做起数学作业都显得特别用功。
  每天郑先生都会抽时间和孩子玩数学游戏,有时孩子也会出题考他,甚至常常把他难倒:
  “8根火柴怎样拼出14个正方形?”
  “从1到100的所有偶数比所有奇数大多少?”
  郑先生思索,再思索,然后是欢声笑语充满房间。
  类似的游戏每个爸爸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是孩子表达情绪、想法和行动的工具,而爸爸的陪伴和参与能够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游戏的灵感,使孩子玩得更尽兴、更快乐。而且游戏可以对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动作等进行训练,使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在游戏中得到提升。
  生活中,很多爸爸是最忙的人,他们每天早早出门,迟迟归来,匆忙吃晚饭后就洗漱,但是这时孩子早已睡去了。爸爸不能陪孩子玩游戏,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和孩子交流的宝贵时间,失去了培养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的机会。有些爸爸经常给孩子买礼,给孩子零花钱,但这也只能安慰孩子一时。这是因为爸爸和孩子的感情交流是物质和金钱难以替代的。只有每天和孩子一起玩10分钟,孩子才会深刻体会到父爱的味道。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
  对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孩子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爸爸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孩子玩一些爸爸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爸爸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理解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你可以拿着玩具逗逗孩子,或做出诡异的表情逗孩子开心。孩子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爸爸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孩子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方法二:和孩子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如果爸爸每天能抽空和孩子一起玩玩耍,那么在玩耍的过程中就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引导和帮助,更好地调动孩子游戏的积极性。但是有些爸爸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总喜欢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孩子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孩子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孩子“学”到“知识”而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其实爸爸应该和孩子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孩子玩什么你就跟着玩,这样你会很受孩子的欢迎。
  方法三:不要违背孩子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1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看起来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孩子却乐此不彼。因此,爸爸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兴趣,也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
  方法四:充当孩子的游戏助手
  当孩子游戏的时候,他们可能提出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这时,爸爸不要不理不睬,而应尽量帮助孩子。比如,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孩子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孩子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孩子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爸爸要给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确实无能为力时,再给孩子一些帮助。这样可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方法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孩子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有助于孩子理解社会行为规则。比如,孩子玩完了,应该引导他收拾玩具,并物归原处;让孩子控制好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孩子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父亲手记: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爸爸每天和孩子玩10分钟,能够使孩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天性,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获得快乐,在玩中不断成长。同时,爸爸也能在和孩子一起玩时获得快乐的体验。
  7.欣赏孩子的玩耍能力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玩耍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玩耍的幼年是失去光彩的幼年,没有玩耍的童年是没有快乐的童年。作为父亲,应该懂得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成长对孩子是多么重要,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成长进步。
  19世纪,德国有一位普通的烧砖工,他的儿子非常调皮,喜欢玩耍,但是烧砖工从来不会严厉地管着儿子,或不让他玩。而是鼓励儿子玩,当儿子发现父亲的工地上很好玩时,父亲还夸赞儿子很有玩的头脑。于是父亲带着儿子到砖窑厂去玩。在那里,孩子在泥土中玩耍、嬉戏,在观察父亲堆砌砖瓦的劳动中,很自然地发现了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的关系,并由此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此,这个孩子痴迷数学,整日整夜在数学世界里畅游。19岁那年,这个孩子发明了“十七等分圆周法”;20岁那年,他创作了《数形奥秘》、《排列组合》等论文;30岁那年他独创了“解析几何”的理论体系,并在德国格丁根大学担任数学教授。这位烧砖工的儿子名叫高斯,他是19世纪伟大的数学家。
  当《莱茵报》记者采访高斯的时候,高斯说:“数学并不是神秘的东西,他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如果我的父亲不鼓励我玩,不带我到砖窑厂玩耍,那我不可能与数学结缘,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高斯的成长过程给了我们家长们许多启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赏识孩子的玩耍能力,鼓励孩子玩耍,让孩子经常到外面去玩,让孩子在多玩多看中扩大眼界,增长阅历,吸收广泛信息。孩子在玩中很可能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再由广泛的兴趣转化为专一的兴趣。这种转化便给孩子的成长和成功带来了契机,明智的父亲应该懂得这种契机对孩子的重要性。
  常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假若孩子没有自由玩耍的机会,孩子又怎样在发现自己的兴趣呢?其实兴趣也是源于生活,只有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孩子才能在玩耍中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进而在兴趣的引导下走向成功。玩儿不是浪费生命,而恰恰是在创造生命的价值,因为孩子是从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也即从玩中学习的。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赞扬孩子新奇的玩法
  当你发现孩子发明了新奇的玩法时,应该给孩子赞赏。这会让孩子因自己的创新而自豪,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孩子会玩得更有创造性。这是孩子玩耍能力的一种体现。
  方法二:爸爸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玩耍
  孩子的玩耍是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本能”,爸爸们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无意识的玩耍,多让孩子们听音乐、学习画画、听讲故事、模仿动物叫、学唱歌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的大脑活动量得到增加,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提高,大脑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开发。
  方法三:对孩子玩耍过程中的“不轨”行为要理解
  在玩耍中,孩子必定会出现某些“不轨”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爸爸们千万不要严厉训斥孩子,更不要对孩子动武、体罚。而应该理解孩子,对孩子进行和颜悦色、耐心的开导,并以表扬为主。
  方法四:陪孩子一起发明新的玩法
  当你有空陪孩子玩耍的时候,不要局限于以往的玩法,要和孩子一起创新玩法。最主要的是你要引导孩子,激励孩子积极思考,敢于打破常规的玩法。比如,把椅子当船,把扫把当浆,和孩子一起感受划船的欢快。
  父亲手记:
  爸爸要对孩子的玩耍能力表示肯定和赏识,让孩子知道你为他独特的玩法而高兴,这样,他才会不断创新玩法,自由自在地玩,从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不断进步。
  8.和孩子一起去冒险
  孩子天生就爱冒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未知,充满好奇,于是很自然地有了探索、冒险的行动。既然是冒险,那么可能存在危险性,所以,如果你有时间,尽量和孩子一起去冒险,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孩子有了你的陪伴会玩得更尽兴,更欢快。
  魏淘和几个同学约好了星期天去儿童游乐园。正好爸爸那天有空,于是充当了一回孩子王。
  来到游乐园,里面人上人海,工作人员拿着小喇叭,维持秩序。果不其然,“欢乐谷”正门前,人山人海。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冒险的游戏。爸爸准备带着孩子们玩了一个名叫“天地双雄”游戏,通过急速上升和下降,来体验天堑路途的惊险刺激。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跃跃欲试,爸爸却有点害怕,工作人员告诉他:玩这类惊险的游戏时,大声尖叫可以缓解紧张及害怕的情绪。当系好安全带的一刹那,平时连说话都没有大声的爸爸,尖叫声几乎压过了其他人,“二分四十秒”,安全着陆。
  一旁的孩子们对魏淘的爸爸竖起了大拇指:“叔叔,你真棒。”
  和孩子一起去冒险,对爸爸们来说也是一种心情调节,因为平日里爸爸们都早出晚归,忙着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玩这种惊险刺激的游戏,没有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更重要的是,有爸爸的陪同,孩子的勇气和胆量都会增加。孩子会觉得非常快乐和幸福。
  但是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冒险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孩子在探索一些陌生的事物时,特别是接触一些看上去有些危险的事情,家长常常面带恐惧地告诉孩子:那里不能去,太危险了;这个地方不能呆,不安全……这样下去,只会使孩子没有勇气去尝试新事物,孩子的冒险精神也被吓跑了。
  如果因为有危险,就阻止孩子去冒险,这和开车有危险就放弃开车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不能没有冒险精神,否则他们就容易墨守成规,缺乏创造精神,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明。所以,爸爸要鼓励孩子去冒险,陪孩子去冒险。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生活中,有些孩子缺乏安全常识,经常做出让家长害怕的事情。比如用铁丝触动插座,用棍子敲玻璃,这些都是很危险的行为。因此,爸爸们平时要多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防止孩子胡乱地玩,不考虑后果地去冒险。
  方法二: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安全保障
  假如你和孩子去海边玩,就要为孩子准备泳衣和救生圈,因为在海边玩冒险的游戏是有危险的;如果你和孩子去爬山,就要跟随在孩子的身后,随时为孩子提供帮助;冒险不是莽撞,不是冒失,而需要考虑孩子的安全。所以,和孩子一起去冒险的时候,要为孩子提供安全保障。
  方法三:让孩子学会适可而止
  当你和孩子一起参加冒险活动后,孩子可能会兴奋地不肯收手。比如,你和孩子去爬树,孩子可能会尽力往高处爬,这时候你应该提醒孩子:“小心一点,慢慢爬,今天就爬这么高吧,下次再往上爬吧。”相信孩子听了你这样说会适可而止的。
  父亲手记:
  和孩子一起去冒险,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也能让爸爸们体验惊险刺激的感觉。让孩子按照天性自由地成长,那么他的世界里就会充满欢笑,你的生活里也会充满阳光。
  9.扔掉自己身上的“成人主义”
  孩子心里自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十分奇特,与成人的世界是大相径庭的。如果你站在成人的立场,用固有的思维方式给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就会使孩子怯于自己去体验;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的知识渊博,不厌其烦地给孩子灌输知识,不失时机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你就限制了孩子自己积累知识的机会。所以,爸爸们必须扔掉自己身上的成人主义。
  爸爸给卡尔买了一套积木,卡尔很喜欢,于是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摆弄积木上。
  一次,小卡尔花了很长时间用木块搭了座城堡,其中有城门、城墙、房屋,还做了精致的小桥。
  正当他准备叫爸爸来看时,由于过分激动,不小心他的衣角碰了城堡一下。顿时,钟楼倒塌了,还毁掉了他精心搭建的最令他满意的小桥。顷刻间,他的杰作成了一片废墟。
  “爸爸,它毁掉了,是我不小心给毁了。多可惜!它本来那么棒……”小卡尔几乎要哭了。
  爸爸了解情况后说:“儿子,既然是你不小心,就没有理由抱怨,更不该难过。你第一次能做好,第二次一定会做得更好。为什么傻坐那儿?不如重新做一个,或许还会更好呢!”
  顿时小卡尔欢欣鼓舞。不出所料,小卡尔顺利完成了城堡的搭建,并邀请爸爸欣赏作品。爸爸看得非常吃惊,他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会做得那么完美。
  “父亲,我认为这比前面那个做得还要好些,因为我第二次搭建的时候做了不少修改,并且做得更快了。”小卡尔引以为豪地对爸爸说。
  换作有些爸爸,看到儿子精心搭建的城堡因为一个失误前功尽弃,很可能会埋怨孩子:“真没用,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眼睛长哪里去了?”但是老卡尔没有这样做,他给孩子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找回了重头再来的自信。这得益于他扔掉了成人主义,他知道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失手是难免的,所以没有挑剔、没有抱怨。最终,儿子收获了喜悦、收获了自信。
  什么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就是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了就哭?这些自然都是,可是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由天性。3岁以上的孩子就有自我意识,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天生就有一种探索世界的愿望,他们不希望被约束、被指责。在这种儿童心理的支配下,孩子们不断与世界发生碰撞,而最先遭遇到的就是他们亲爱的带有成人主义的父亲。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不要指责孩子,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
  成人主义的爸爸往往喜欢挑剔孩子的毛病,指责孩子的不足,对孩子要求过高。他们认为孩子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也不行,不懂得尊重孩子,这样就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
  如果你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你少给孩子一点指责,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
  方法二:不强求孩子像成人一样思考问题
  “成人主义”的爸爸往往要求孩子能够像成人一样思考、理解和行动,他们往往问孩子:“你怎么老是这样?你为什么不……”“你能不能……”“你应该知道……”“我告诉你这么多次了……”“你为什么老是这么孩子气?”“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他们已经忘了自己当年也是孩子。
  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严重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产生敌对情绪。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充分享受童年的乐趣,那么就必须放弃不切实际的成人主义。
  方法三:学会征询孩子的意见
  扔掉成人主义的最好表现就是尊重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试着征询孩子的意见和看法,比如经常对孩子说:“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拉近孩子的心,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了,那么孩子会竭尽全力、积极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父亲手记:
  想要扔掉自己身上的“成人主义”,爸爸们就应该这样做:尽早扔掉挑剔指责,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纯真的童年。
  10.试着做个“孩子王”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你能成为一个爱玩爱闹的爸爸,就无形中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当你们经常玩在一起时,你就和孩子们成为了亲密的朋友。那么一切沟通、交流、教育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张远的爸爸是一个充满孩子气的人,他长得和善,是个马虎人,不注重穿着。他和张远有着同一群玩伴,那些孩子喜欢和他开玩笑,互相扔小石头玩耍,还给他起了很多绰号。张远的爸爸一点都不生气,还陪小孩子一起玩得劲头十足。奶奶骂张远的爸爸是孩子头目,就这样样“孩子王”的绰号慢慢在村子里传开了。
  有一次,张远的妈妈在院子里晒了好多鲫鱼,邻居家的毛毛对张远的爸爸说:“我家的猫病了,想吃鱼。”张远的爸爸大方地说:“你随便拿吧。”谁知调皮的毛毛居然拿了一大半回去,张远的爸爸一点也不气恼,悄悄到毛毛家去寻找。等张远的妈妈下地回来,在隔壁毛毛家找到爸爸,爸爸正和毛毛蹲在厨房吃油炸鲫鱼呢!
  张远的爸爸每年出远门做生意,回家时总要买很多零食。不仅是买给张远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只要来张远家,爸爸都要给他们每人分一份,并要和孩子一起说笑话,给孩子们讲外面的故事。有时候孩子们新学会了某种游戏,总是要张远爸爸参与,而他从不推辞,但经常吃哑巴亏回来。有一次,爸爸学小孩子骑车不扶把手,结果摔到门口的小河沟里,车摔坏了不说,父亲满身污泥跑回家,到处是伤痕。还和妈妈争辩说,其实自己车技很好,只不过大意了而已。
  爱玩爱闹的父亲用爽朗的笑容吸引了孩子的亲近,虽然他也有沉重的家庭担子,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整天乐哈哈地笑,和小孩子一起玩耍、嬉闹,这种乐观爽朗的生活态度足以影响孩子,让孩子学会坚强、积极和乐观。
  作为父亲,放下自己的架子,怀有一颗童心与孩子打交道,才会更容易让孩子觉得有亲和力,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容易树立起身为父亲的威信。同时,在孩子身上,父亲也可以感受到那种童真的快乐,这也是调节疲惫的身心的一剂良药。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学会和孩子打成一片
  有空的时候经常和孩子打交道,比如看到一群孩子在一起玩,你主动走近他们,然后寻找机会加入他们的游戏;当你有好玩的或好吃的,主动分享给左邻右舍的孩子,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友好;孩子们遇到了困难,你要尽力帮助他们。这样孩子们很快就会认可你,走在路上看到你会主动跟你打招呼,有好玩的事情会告诉你。
  方法二: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
  生活中,能言善辩、总有讲不完的奇闻异事的孩子总能受到伙伴们的拥戴,因为大家都想多听几个故事,甚至不惜用零食和玩具来犒劳他。如果你多准备几个故事,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讲给孩子听,就会赢得孩子的好感。
  方法三:善于和孩子玩幽默,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幽默和玩笑总能调动交谈气氛,给人带来快乐和愉悦。如果你善于和孩子玩幽默,经常跟孩子开一些玩笑,会使孩子觉得你很有趣,于是孩子们会主动亲近你。当孩子遇到尴尬时,你的幽默可以帮他摆脱困境;当孩子获得成绩时,你的幽默能够提醒他继续努力。这样就会成为孩子的崇拜对象,成为孩子亲密无间的玩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灭剑主飞燕扔书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