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子版的色肓检测书和印刷版地图 电子版的哪个容易辩认

什么是专色印刷,什么是四色印刷,哪个成本比较高?_百度知道
什么是专色印刷,什么是四色印刷,哪个成本比较高?
印刷盒子的时候和印书籍的时候区别印后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专色印刷:是指采用黄、品红、青和黑墨四色墨以外的其他色油墨来复制原稿颜色的印刷工艺。包装印刷中经常采用专色印刷工艺印刷大面积底色。四色印刷:用减色法三原色颜色(黄、品红、青)及黑色进行印刷。如果采用黄、品红、青、黑墨四色墨以外的其他色油墨来复制原稿颜色的印刷工艺,不应将其称“四色印刷”而应称作“专色印刷”或“点色印刷”。专色印刷与四色印刷相比,专色印刷的成本较高。
黄、品红、青及黑色进行印刷称“四色印刷”当然是专色印刷比较贵,四色印刷便宜了.公司的彩色打印机,就是四色的.不知道你们公司是不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什么是4色印刷楼上已经说过了...
是指的除了C(青)
以外的颜色印刷...用得比较多的有专金,专银色等...专色和4色印刷哪个成本比较贵这个就要看你的印刷品的实际内容了.后面的2个问题
无法理解..最好能说清楚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专色印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正版书和盗版书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正版书和盗版书有什么区别?
图书从印刷质量来分,主要有两种:1.低端盗版图书。总体印刷质量较差,容易辨别,表现在:用纸较差(纸质偏薄、发黄、发灰)墨色不匀,色相偏差,套印不准,图像模糊不清,图文边缘往往有胶带痕迹或拼版痕迹,成品裁切不方正,装订质量较差(有很多漏行、错页等质量问题),而且文字和标点符号差错较多(有的错字一码可达十多个)、病句连篇。2.高端盗版图书。总体印刷质量较高,与正版书差别不大,较难辨别,表现在:用纸较好,墨色较匀,色相较好,套印较准,图像层次较清楚,成品裁切较方正,装订质量较好,而且文字差错较少。一般来说,低端盗版图书是小型印刷厂或地下印刷厂用低档设备印制而成,是由一些小盗版书商,零敲碎打、游击作战所制作的。而高端盗版图书是实力较为雄厚的大盗版书商使用较高档设备,有的甚至使用进口设备印制而成。可以这么认为,当前盗版图书还是以低端盗版图书为主,并且这种情况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但是也应该看到有少部分的高端盗版图书。因此,不可简单地认为“印刷质量好就不是盗版书,印刷质量不好就是盗版书”,也不可一味认为“盗版书一定比正版书便宜”。辨别盗版图书,最准确的方法是将其与版次相同的出版社正版书在用纸、印刷、内容上作比较,并且还要查看图书的版权页(正版书的版权页必须包括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出版单位名称及地址、图书开本、版次等)和国际标准书号以及条形码标志是否完备和清晰,必要时向正版书的出版社咨询。当然,如果有防伪标识,还是不难辨别。一、质量:1、细审书的外观。具体说来是:一审封面。相形于正版书,盗版书的封面往往色彩不正,要么晦暗得无精打采,要么艳丽得妖冶招摇,套色也常错杂。只要勤加比较,其间的差异不难辨别。二看装订。按出版业常规,一本200页以上的正版书,应弃铁丝订而改用锁线订、塑线或无线胶订。而盗版者由于印刷装订设备的局限或降低成本计,其盗版书300、400页以上仍常用铁丝订。三看印刷厂。每家出版社都有若干家固定的印刷用户,各印刷厂在用纸、油墨、印刷上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平常留心于此,是有助于识别盗版书的。四看用纸。书要两面印,纸张太薄则易掺墨而致字迹模糊难识。所以,除辞典外,正版书用纸均在52克及其以上。一旦遇到用纸薄的书,另一面字迹渗露过来,则务必小心。先看封面 可以从色泽 清晰度 封面用纸质量 书的用纸质量 书本的装订等方面观察 具体来说 盗版书一般封面色彩鲜艳 字迹混浊 封面用纸较薄 胶印的胶水外溢 精装本的可能缺少堵头布 堵头布 丝棉质长条布类 一头有圆状紧织垅条 粘于书脊的两端 保护书脊切口 增加书的美观 或者无前后环衬
采纳率:7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盗版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影印跟盗版的书有什么区别啊_百度知道
影印跟盗版的书有什么区别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什么叫影印版, 出版社要重新出版一本书的时候,如果原书是比较完美的,不需要重新修订,就会直接把原来的底版拿出来送印刷厂印刷。影印的情况是原来的底版找不到了或者毁坏了,但是这本书的原貌又比较有意义,就只好去找留存下来的印刷成品,找到以后每页拍照,翻印成新的。 在过去(也就是入关以前把),国内不出足够的银两,当然就拿不到人家的底板,更不愿发时间重新排版,就买一本书来影印,多是盗版(国家盗版,哈哈) 入关后,以上行为当然就不允许的了,但大家都知道原版书(发达国家出版的),无论印刷质量、纸张都比较好,当然价格也比较贵,国内要想买这类书,可以买国际版(就是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印尼出版的,印刷质量、纸张相对较差)。但如果某本书质量较好,估计国内需求较大,某些出版社就以买断版权形式在国内影印出版。 这种影印书多只对封面作一些调整,内容乃至排版都不变(要变就不叫影印了),但纸张和印刷质量都不可与原版同日而语。 为什么采取影印方式?决不是上面提到的,找不到底板,本人以为使用原底板版权所需费用要高与影印版权费用。这是从使用底板的印刷数量和国内需求数量等多方面考虑的 总之,影印版内容上应该是原汁原味的盗版图书从印刷质量来分,主要有两种: 1.低端盗版图书。总体印刷质量较差,容易辨别,表现在:用纸较差(纸质偏薄、发黄、发灰)墨色不匀,色相偏差,套印不准,图像模糊不清,图文边缘往往有胶带痕迹或拼版痕迹,成品裁切不方正,装订质量较差(有很多漏行、错页等质量问题),而且文字和标点符号差错较多(有的错字一码可达十多个)、病句连篇。 2.高端盗版图书。总体印刷质量较高,与正版书差别不大,较难辨别,表现在:用纸较好,墨色较匀,色相较好,套印较准,图像层次较清楚,成品裁切较方正,装订质量较好,而且文字差错较少。 一般来说,低端盗版图书是小型印刷厂或地下印刷厂用低档设备印制而成,是由一些小盗版书商,零敲碎打、游击作战所制作的。而高端盗版图书是实力较为雄厚的大盗版书商使用较高档设备,有的甚至使用进口设备印制而成。 可以这么认为,当前盗版图书还是以低端盗版图书为主,并且这种情况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但是也应该看到有少部分的高端盗版图书。因此,不可简单地认为“印刷质量好就不是盗版书,印刷质量不好就是盗版书”,也不可一味认为“盗版书一定比正版书便宜”。 辨别盗版图书,最准确的方法是将其与版次相同的出版社正版书在用纸、印刷、内容上作比较,并且还要查看图书的版权页(正版书的版权页必须包括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出版单位名称及地址、图书开本、版次等)和国际标准书号以及条形码标志是否完备和清晰,必要时向正版书的出版社咨询。当然,如果有防伪标识,还是不难辨别。 一、质量: 1、细审书的外观。具体说来是:一审封面。相形于正版书,盗版书的封面往往色彩不正,要么晦暗得无精打采,要么艳丽得妖冶招摇,套色也常错杂。只要勤加比较,其间的差异不难辨别。二看装订。按出版业常规,一本200页以上的正版书,应弃铁丝订而改用锁线订、塑线或无线胶订。而盗版者由于印刷装订设备的局限或降低成本计,其盗版书300、400页以上仍常用铁丝订。三看印刷厂。每家出版社都有若干家固定的印刷用户,各印刷厂在用纸、油墨、印刷上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平常留心于此,是有助于识别盗版书的。四看用纸。书要两面印,纸张太薄则易掺墨而致字迹模糊难识。所以,除辞典外,正版书用纸均在52克及其以上。一旦遇到用纸薄的书,另一面字迹渗露过来,则务必小心。 2、审书的内文。盗版书在内文上有三种表征:一是错字、别字、脱字、衍字、病句者多:二是排版常欠齐整,要么疏阔,要么密凑,视觉涩硬;三是似复印件。有的盗版书不另排版,而是依原书翻版照排,这样虽可免去文字上的错误与排版上的丑相,但纸张上墨点多,字迹趋向虚胖,看上去近似从复印机里钻出来的复印件。其实, 无论怎么造假,盗版书与正版书之间总有距离,因此,买书时最好能货比多家。 3、留心图书出版信息。如出版社、ISBN、版次等等,我之所以敢断定见过的那本《山居笔记》是盗版书,倒不仅仅限于错别字多。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原发于上海《收获》,其《抱愧山西》等篇曾酌量收入到余著的《文明的碎片》(春风文艺出版社版)、《秋雨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版)等选本内。由于怕读者买重,余秋雨一直拒绝在祖国大陆结集出版《山居笔记》(1995年该书在台湾岛曾出版过繁体字竖排本)。 二、价格:正版图书都是经有关部门统一定价的,所以正版书商的进货折扣都比较高,进货折扣都差不多,所以请买家在网上书店购书时一定要货比三家,对于一些价格超低的图书,一定要询问清楚再购买,便宜莫贪。 三、买正版书最好选择一些规模比较大和信用比较好的网上书店购买,因为这些卖家一般都有比较正当的进货渠道。如果在不能确定你想购买的书是否正版时,一定要向卖家资询清楚,并要卖家做出保证。收到卖家的书后,如发现有以上一些盗版书的特征,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并向卖家提出退货要求。 上面是摘抄,下面是我自己经验 一、要看一下书的整体纸张,相对来说还是正版的书纸张要好很多; 二、要看里面的图片质量。正版的图片质量要好很多,盗版的图片很模糊 三、仔细翻翻,看看有无错别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盗版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CPC中文印刷社区 - 查看单个帖子 -
给大家分享一下印刷色标常识
查看单个帖子
等级: 三袋长老
Uid: 14901
注册日期: , 22:50
2 个帖子获得 3 次感谢
现金: 8金币
资产: 8金币
给大家分享一下印刷色标常识
什么是色标?
  美国印刷工业协会(GCA)对色标的定义为“用来测量如网点扩大、密度、重影、双影、反差和套印等印刷品性质的检测用条状样品”。色标也常被称为色彩向导或色彩控制条。它从广义上定义了色标在制版到印刷生产整个印刷工艺中对色彩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性能。
  为什么不直接测量图象本身而要使用色标呢?
  人的眼睛可感觉到1,000,000种颜色,但对大多数观察者来说只能分辨其中大约20,000种的颜色。印刷原色(青、品、黄、黑)大约可复制4,000种颜色。虽然使采用密度计或色度计完全可以测量这4,000种颜色,但测量过程繁琐,而且成本也较高。有了色标,操作人员可以只测量色标上一些有代表性的样点,如油墨的实地密度、套印密度等,根据这些数据使操作者更好的理解印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颜色复制问题。
  采用色标测量的原理:
  ———所有颜色都是由入射光、纸张和四种印刷原色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利用色标,操作者可以测量印刷后的四色墨对光的吸收特性,进而控制四色墨及其套印后生生成的各种颜色的色相。
  ———可以分别测量两种原色油墨完全叠印后的颜色值,分别为蓝、绿和红。它们分别是由实地青叠印实地品红、实地青叠印实地黄、实地品叠印实地黄后形成的。后一种油墨吸附在前一种油墨上的叠印效率为判断整幅图象上的油墨叠印程度提供了依据。
  ———可以测量青、品、黄、黑四色油墨分别在高光、中间调和暗调区域的颜色百分比值。知道这些区域的透明半阶调网点值以及油墨和纸张密度可以提供整个印刷过程的色调再现信息。这一过程包括印刷机、油墨、纸张、操作者、印版、橡皮布以及其他因素。
  通过测量并分析这些已定义好的较少的几个色块,就可以对重影、灰平衡等特性进行标示,使操作者可以用一种最有效的方式理解、控制整个印刷过程中的制版和印刷流程。
  除了对油墨转移的效率进行测量外,色标还可以进行色彩测量。操作者在进行印刷机控制时测量和计算的区域为实地或25%、50%或75%的已知色度值区域。测量印刷图象本身的色调值不是分析印刷品复制性能的最佳方式,因为图象中的色调值本身只是为了表现图像的内容,它是随着图像的不同而不同的。而色标中包含的色调值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供一致的基准色调网点值,与所印刷的图象无关。
  印刷过程的控制是保持胶片上的色调值与转移到纸张上的对应值相一致,这对一个运转速度在每分钟英寸的印刷机操作者来说是一个费时又徒劳的工作;而色标将这一过程流程化,除非色标胶片本身出了问题,否则它可以通过几个色点指示出问题只所在。
  如果客户不购买色标怎么办?
  一些生产人员可能会觉得色标并没有那么多的好处,并将这作为他们不买色标的一个理由。客户想要获得稳定的色彩质量,就必须有色标,因为它是进行质量控制必备的工具。操作者和管理人需要改变工艺流程以便打样和印刷中获得一致的数据,而色标为测量过程提供了测量工具和对象。色标可以提供准确简明的用以测量用的色块,监测印刷、打样、制版等印刷生产工艺过程。宽带密度计适用于校准,对目标值和参考值的比较与色标元素交换信息。
  色标、纸张浪费和环境
  有些印刷人员和客户不屑使用色标,认为纸张色标部分切齐会浪费纸张。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但色标的使用却可以使生产质量更稳定,效率更高。因为这时印前的准备工作和油墨的在机更换都是以客观测量为依据的,而非主观估计。即使艺术指导凭感觉认定颜色OK,印刷操作者使用色标也可使印刷条件及效果与指导所想要的尽可能的一致。
  而实际上,对许多印刷废印页的分析表明,纸张的大量浪费并非因色标的切齐,而是由于印刷颜色不相容导致的。由于色标具备测量和控制功能,在色标切齐上的投资相对于废印页上花费的时间和材料要小得多。
  色标元素
  色标元素分为客观色标元素(由密度计或其他设备测量的部分)和主观色标元素(由人眼估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色标都包含所有这些元素。一般的色标上都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客观元素
  10%色调/高光
  高光指网点在1%到约20%之间的半色调网点,它们是一些具有均匀密度的色块,分别用青、品红、黄、黑四色油墨进行印刷,这些色度值对于视觉上评价制版过程很有用,因为使阳图版过度感光会“缩小”或使这些小点子丢掉,用这些色块还可以在机器运转时测量高光网点的数值,一些色标中甚至包含3%至5%的网点。
  25%色调/四分之一色调
  这些均匀色块包含的网点值为25%,更准确的四分之一色调范围在20%到40%之间,常用青、品、黄和黑印刷而成,有时也用红、绿、蓝叠印印出,还有时用三色和四色灰平衡元素印刷。
  50%色度/中间色调
  这些均匀色块包含的网点值为50%,更准确的半色调范围在40%到60%之间,常用青、品、黄和黑印刷而成,有时也用红、绿、蓝叠印印出,还有时用三色和四色灰平衡元素印刷。中间色调对人评价图象的质量非常重要。
  75%色度/四分之三色调
  四分之三分调值对于在特定的印刷过程中保证色度清晰鲜明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报纸印刷中用85%的色度则不会产生印刷反差,因为这一色度值通常印刷成实地,因此印刷报纸时65%或70%的色度值就足够了。在选择用于印刷反差的色度值时,要确定一个在较好印刷条件下保持颜色鲜明而在坏的印刷条件下会堵满的临界四分之三色度值。
  暗调包含的半阶调网点色度值约为85%或高达95%和98%的均匀色块。这一色度值为目测制版工艺过程提供了依据,因曝光过度的印版会填充满或堵住其空区域。这些对象可用于图像深暗调区在机复制的网点测量。
  有些色标生产厂家把高光和暗调网点都堆在一张色标上,以方便快速检测极端半阶调网点复制。
  单色实地
  每种印刷原色的实地色块都可用于测量实地油墨密度,计算网点扩大和印刷反差。对这些色块进行测量还可以用于估计原色色度错误和灰平衡,这对印刷工艺特性测定很有帮助。
  双色叠印
  双色叠印实地可用于测量套色印刷的绿、红和蓝叠印色色度的准确性和灰平衡。
  三色叠印
  三色叠印色度是由等量的黄、品、青网点区构成的。常用于检测色彩平衡,与灰平衡色块相对照它可印刷出偏棕的颜色。
  三色叠印实地可用于客观测量在印刷机上由三色印刷的,实地密度的类型。实地叠印对象还允许主观和客观地测量在前两色已叠印的基础上第三色套印的准确。
  四色黑色标块
  总网点面积覆盖率,指的是总面积覆盖率(TAC),使用这些数值来评估叠印后的总密度。SW OP规定,在分色过程中暗调部分的半阶调总值不能超过300%(要记住:在所有四色印刷中实地部分产生的400%是最大值);出版领域中需要的色标常包括总网点面积为300%的色块。通常,这一对象的色调组合要求大约79%的青,68%的品,68%的黄和85%的黑。相反,用于N on-H ea t A d ve r tis in g P r in tin g(无热广告印刷)的规范SNAP规定总网点面积应不超过260%。在SNAP的暗调区域,通常彩色分色的色度值范围为70%到80%的青,70%到80%的品,70%到80%的黄和20%到50%的黑。
  四色黑色标块可用于对上述总网点面积进行测量,同时,它也考虑了色调曲线上此点发生套准变动的因素。
  有时,在实际图象部分也使用总网点面积的规范中,这些色块也用作底色去除。分色操作者为了获得这一最大值,常使用底色去除的分色方法来降低半阶调网点值,从黑暗调叠印区除去彩色半阶调网点值而不影响图象阴影区域的视觉效果。
  色平衡六边形
  由B runn e r(布鲁纳尔)系统公司开发的色平衡六边形是用来描述色彩平衡转换的元素。该六边形包含了由50%青、41%品、和41%黄半阶调色度叠印的灰平衡色标块,指示出三种印刷原色在进行颜色转换时较小的网点扩大(包括不均匀的网点扩大)造成的影响。用密度计对六边形进行测量,并经过特殊的软件处理,便可以分别显示出三种印刷原色的网点扩大值。
  主观元素
  灰平衡
  灰平衡元素是指由青品黄半阶调色度叠印产生的趋于中性灰色的色标块。该色标块用于印刷同等色度值的黑色,在视觉上可以很快估计灰平衡的变化程度。由于网点扩大、双影、重印、或叠印会造成三种印刷原色色品的变化,这个变化能通过中性灰和偏红、偏蓝、偏黄的灰色或彩色之间的转换表现出来。
  在色标中包含的灰平衡色块包括色调再现曲线的各个部分,有四分之一色调、中间调和四分之三色调。
  网点扩大、模糊、重影的视觉估计
  根据GATF的网点扩大梯尺,将网屏底色的200线每英寸用半阶调网点值划分为十个等级。这些等级的网屏底色采用均匀的65线每英寸,用0到9的数字来表示这十个等级。
  在印刷过程中,有些数字会比背景深,而有些会比背景浅。由于密度差较小,其中的某个数字对应的密度值就会和背景的相同,人眼便无法察觉。这一数值便显示了网点扩大或网点丢失的相对大小,偏高的数值表示较高的网点扩大,而偏低的数值表示网点丢失。
  据R och e s te r In s titu te o f Techn o logy(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文献介绍,RIT B u ll的E ye Ta rge t专为检查网点面积变化、双影、和模糊而设计的。这种色标仅用一种颜色印刷,色标块组成同心圆环形状,外环最薄,向内逐级加深,最外层的厚度与200线每英寸的网屏划线相关;而最内层的厚度与65线每英寸的网屏划线相关。
  网点扩大和网点丢失由印刷色标块表观重量的变化显示。网点扩大会使色标块的外围部分比中心部分黑;极端网点扩大会导致外圈环熔和。网点丢失会使色标块外围部分更薄,极端时会消失。
  B u ll的E ye为两个相对的黑度显示了同一个方向的网点扩大,即重影。变黑的程度相对表示了重影的程度。而Bu ll的E ye色标块黑色水平条纹的产生则表明发生了模糊。
  GATF资料指出,模糊现象的测定色标由带水平线的细线条屏幕组成,其中有一个SLUR字。背景是同样的细线条屏幕,但线条是垂直方向的。由于垂直和水平有相同的划线数,SLUR这个单词便无法用眼睛看到了。重影是有方向性的,或者会使背景密度扩大,使单词SLUR变浅,或者会使SLUR这个单词密度扩大,从而使背景变浅。无论怎样,单词都会显现出来。
  S ta r Ta rge ts(星形色块)可使操作者区别网点扩大、重影和模糊。S ta r Ta rge ts由从一个透明的圆圈发出的粗线条组成。这些线中,最里边的点与200线每英寸的网屏有关,而最外边的点65线每英寸的网屏有关。界于65和200线每英寸之间的其他网屏线数则由这
些发出的粗线条代表。
  发生网点扩大时,中间点变得又大又圆,中间圆尺寸增长的越大则说明网点扩大越严重。当色标块上出现数字8时则说明发生了重印故障;当色标块上形成被拉长的椭圆型点时则出现了重影,而且拉长的方向与重影的方向有一定的夹角。
  FOGRA E lem en t D和G re tag C ircu la r E le-m en ts也是同一原理的其他类重影色标块,但是采用相反的设计。
  机械网点扩大
  GATF开发了可用于对机械半阶调网点尺寸变化进行视觉检测的机械网点扩大梯尺II色标块。据介绍,该色标块显示了实际网点尺寸增加的七种情况:2%,5%,8%,11%,14%,17%和20%。这种色标块可用于视觉估计机械网点的扩大:在胶片上放置一已知半径的网点,
并和一条特定的线接近。当胶片接触、制版、或印刷后网点接触到特定线时,检测者便知道实际上网点已经增大了刻度所示的比例(例如,如果11%的色标块接触到线,则说明一个40%的网点已经增大到51%的网点)。虽然不很准确,但这样的元素在制版或印刷出问题时可提供依据,而且用用小型的放大镜就可以估计。
  连续色调梯尺
  有些色标包括连续色调梯尺,用于估计印版的曝光和显影。G re tag就生产了这样一种色标:包含由垂直连续青、品、黄、黑色度带组成的梯尺,梯尺的密度值包括1.5、1.2、0.9和0.6。操作者可以观察哪种密度值消失、哪种密度值存在,来判断并控制印版暴光量。
  GCA/GATF P roo f C om p a ra to r(打样比较仪)
  包含另一些图示元素,该元素由如肉色调等各种难复制的颜色、一系列敏感的粉笔色和中性灰组成,也包含一系列高光、中间调和阴影色调。这样,颜色中细微的变化可以不用特别训练和特殊设备而很容易察觉出来。
色标的应用
何时使用色标?
为了获得最理想的工艺,进一步控制生产过程,每个作业的每个样张,不论是预打样样张还是数字样张,和印刷的每个色版上都应该包含有色标。而在实际的印刷生产过程中,往往因为印刷机的裁切尺寸和组版尺寸占用了整个的成像区域,没有留出足够的位置放置色标,这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情况。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操作人员可以按以下的方法进行操作:
o 有意印刷色标,比如说每周一次到两次,做成测试印版或直接制作成包含这些信息的生产用版,这样可以使操作者、管理者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了解印版、印刷机性能、纸张、油墨和其他输入参数所发生的变化。
o 经印刷客户的许可,在印版的某个地方,选择一些目标元素,如网点扩大、密度和灰平衡等,这些信息不会引起印刷客户的反对,实际上,有些客户已经把这些元素包含在版式中,并提醒读者这些色块是用于质量控制的。
o 与印刷客户协商在编辑设计中包含测试对象。USA Today 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们的标识是实地油墨密度和叠印控制对象。
o 至少在印版的某个地方加上每种颜色的75%色调值和实地色块,以测量印刷反差,这有助于估计总体印刷质量以及密度和网点扩大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到,色标并不是印刷高质量图像的先决条件;许多印刷人员和分色人员不使用色标也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且,许多印刷业人员和分色人员不使用色标时利润更高。但是,很少不用色标的印刷和分色人员能比包含和使用色标的印刷和分色人员获得更高的利润和质量级。色标在高生产力和高利润的生产方式中是打样和印刷的关键因素,通过色标可以更快、更有目的性地确定工艺的变化,避免图像外观的错误和歪曲。由于色标可以进行客观测量,所以可以提供工艺改进所必需的参数和信息知识,有助于持续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何时测量色标?
实际生产中,应经常测量色标。下面根据Gretag出版的信息,提供一些建议,这对于培训生产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在印刷准备和色彩确认(ok)过程中 最初的时候,操作人员往往利用一个正确的样张或预打样样张作为色彩参考,依靠视觉进行调整。即便在这个印刷准备阶段,色标也是很有用的,因为操作人员可以使用色标:
o 检测密度、网点扩大、反差和其他需要确认的数据,以测定印刷过程是否可以获得期望的效果。
o 洞察印刷准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获得的印张与样张相匹配。印刷准备过程快结束的时候,色标的作用进一步扩展了。在此阶段建议在标准的条件下测量主要页面和广告的以下元素:
o 每种色彩的实地色块;
o 每种色彩的25%和50%色块,以及印刷反差;
o 实地油墨的双色叠印色块(红、绿和蓝色块)。在印刷操作过程中 在正常的条件下,测量主要页面或广告的如下元素:
o 每种色彩的实地色块;
o 每种色彩的25%和50%色块,以及印刷反差;
o 实地油墨的双色叠印色块(红、绿和蓝色块)。在进行供墨调整或印刷停机之后,要测量:
o 主要页面或广告的每种色彩的25%和50%对象以及印刷反差。
如果这些快速的最初测量出现不同寻常的数值,或者显示出整个操作过程是不稳定的,操作人员就应该测量承印材料上其他的色标元素,并提高测量的频率,以保证跟踪印刷机的变化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这些实例中,一个设备运行图表或X控制条/R图表都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将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通过测量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操作过程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还是正常的浮动。这些建议仅仅是开发内部操作程序和指导原则的起始点;特别是,采用统计工艺控制(statisticao process controo,简称SPC)的公司往往有自己的实验和测量方法。
色标上包含哪些测量元素?
色标中通常包含两类元素:
客观元素 例如密度元素、25%、50%和75%的网纹、叠印色以及其他可以用密度计或其他色彩测量设备评估的元素。
主观元素 重影元素、印版曝光指示器、灰平衡色调以及通过视觉评估的图示元素。
这两类元素的测量都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用的,因为视觉对象可以为操作人员和测量过程提供关于不可接受变化的即刻信息,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客观测量其它对象来核实、量化、控制、最后记录下来。
如何测量色标
对于一个预打样样张(不论是用胶片生产的还是用数字方式生产的)或机样来说,都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有效地测量:
准备一支密度计,并了解其校准和操作的方式,这是测量色标的基本需求。虽然下面的材料在每次色标测量过程中并不会都用到,但为了进一步优化信息交流和工艺控制,建议准备以下的一些资源:
o一个多波段Status T密度计;
o一个GCA T-Ref,可以向GCA购买。
o要确保样张和杂志出版参数的一致性还应有一个SWOP Hi-Lo色块,可以从国际印前协会(International Prepress Association,简称IPA)获得。
o一份网点扩大和密度对照表的副本。读者可以参照有关的样本,搜集资料制作自己的数据表。当将印刷作业的密度测量和视觉估计联系起来时,可以参照ANSI PH 2.30-1989——for Graphic Arts and Photography(用于印刷技术和摄影)——Color Prints, Transparencies, and Photomechanical Reproductions(彩色印刷、幻灯片和照相复制)——Viewing Conditions(观察条件)标准建立一个照明系统,这是非常有帮助的。任何对样张(预打样样张、机样或数码样张)图像的精确视觉估计以及相对色标的技术评价都需要在这种标准的照明和环境下进行。注意:
o只对色标元素进行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的过程不需要标准照明环境。
o不要试图对客观的色标元素,如色调(例如用一个小放大镜检测印刷好的色调来确定总表观网点扩大)等进行主观评价。
1. 在参照生产手册校准好密度计后,读取多波段密度计上的T-Ref值。如果测量值与T-Ref值相符合,进行第二步。如果两者不相符,按照生产厂商的用法说明书重新校准该部件。
2. 在你所要测量的色标部分下面放置一块BackstopTM(由GCA开发的一种底版材料)或类似的材料。如果你打算将印刷好的图像复制品与要测量的色标部分并排放置进行视觉估计,一定要保证BackstopTM不会从材料下面露出来。
3. 测量SWOP Hi-Lo Color Reference(注意:这些SWOP Hi-Lo色彩参考值都仅仅适用于杂志广告市场。)中Hi值的每个色块,并在网点扩大和密度比较表(Dot Gain and Density Comparison Form)中记录这些测量结果。测量印刷好的Hi-Lo材料上油墨的过程是绝对密度测量,这意味着这种测量方式要包括纸张的密度。不要在纸张表面清空或归零密度计。进行测量的时候要在这一色块下面放上标准的黑色衬背,或者确保该色块是印刷在黑色衬背上的。
4. 测量并记录SWOP Hi-Lo中Lo值的每个色块(注意:这些SWOP Hi-Lo色彩参考值都仅仅适用于杂志广告市场)。测量印刷好的Hi-Lo材料上油墨的过程是绝对密度测量,这意味着这种测量方式要包括纸张的密度。不要在纸张表面清空或归零密度计。进行测量的时候要在这一色块下面放上标准的黑色衬背,或者确保该色块是印刷在黑色衬背上的。同时还要注意:支持Hi-Lo的纸张并不是标准纸张。
5. 用所有四个密度计滤色片一起测量并记录纸张密度。
6. 读取并记录色标和被测量图像部分的所有通道的测量值。取每个色标元素的绝对密度读数;不要在纸张表面清空或归零密度计。通道是指色标上重复的色块;行业成员建议在单一页面或图像的色标上最好有两个重复的色块。在每个通道内,以任何顺序读取色彩值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一些自动监测系统采用的方法则提示用户按照黄、品、青、黑的顺序进行测量,这是一种常用的印刷顺序。
7. 在表格中读取并记录实地油墨密度,并将其与SWOP Hi-Lo值加以比较。(注意:这些SWOP Hi-Lo色彩参考值都仅仅适用于杂志广告市场。)测量每个通道的实地密度之后,同样也要测量并记录每个通道中25%、50%、75%色色块的总表观网点扩大值。
测量色标时应获得什么数据?
包括出版、冷固型广告、报纸印刷、商务印刷等在内的各个印刷市场都有特定的密度值和网点扩大值需求。虽然实际数值会随着每次生产过程设置的不同而不同,但GCA印刷属性委员会(Print Properties Committee)在1991年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下表中列出的目标值对出版物印刷复制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元素 100%(实地) 印刷反差 50%处网点扩大 25%处网点扩大
青 1.25 30%或更高 24% 20%
品 1.30 30%或更高 24% 20%
黄 0.98 25%或更高 22% 16%
黑 1.65 33%或更高 28% 24%
注意:上表中的数值都为行业平均值,它们将随着纸张、油墨、印刷机、印刷机操作人员、印版类型等各个因素的不同而会有所变化。此外还要注意,这些数值对于复制高质量的印刷品是非常有效的,但不一定不顾图像的外观效果而非要达到这些绝对数据。
是在印刷时测量色标还是在打样时测量色标,哪一种效果更好一些?
实际上,明智的印刷操作人员或分色人员两种都做。许多行业人士都应该知道“没有人购买数字,他们购买的是美丽的图像。”长远来看,他们是对的。具有指定密度值或网点扩大值的样张或印刷品也许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外观,这种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分色人员或印刷操作人员——在懂行的印刷客户的支持下——会做出必要的调整,以获得需要的图像外观。然而,这些分色人员、印刷工作人员和印刷客户将利用色标测量值来记录需要作出的工艺调整,以实现理想的图像复制。同样还要注意,规定的网点扩大值,如那些在SWOP(轮转胶印参数说明)、SNAP(新闻纸胶印参数说明)以及其他文件中提供的,通常提供了图像复制的最佳起始点。在达到这些目标点之后,印刷操作人员对图像效果进行评价,然后对墨键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复制品的外观,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
应将色标粘贴在机样或预打样样张的背面么?
不可以。原始的色标胶片应该与被打样的图像同时成像,而且要与打样的页面或广告并列放置。此外在机样中,色标还应该平行于印刷机滚筒放置,并贯穿要打样图像的全长,这样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可以拷贝或复制色标胶片么?
不可以。由CGA印前委员会(Prepress Committee)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印前操作领域,利用拷贝和复制的色标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工艺。这是因为拷贝或复制的色标胶片上色度值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影响色标作为复制过程信息传递工具的实用性。即使非常认真仔细地设置复制条件,色度值也可能会改变1%到2%,这意味着在原始色标上50%的色度值,在复制品上就会变成48%或52%的色度值。对网点扩大的测量以及灰平衡等视觉感觉因素,往往依靠于测量人员对正确的色标胶片数值的了解。如果这些值由于拷贝或复制等因素而发生改变,测量结果就不会真正反映工艺过程的变化,妨碍对工艺过程信息的精确传达。对于拷贝和复制原始色标胶片,有以下三点争议:
o费用 色标胶片非常昂贵,而一个单位又可能需要多套胶片,因此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然而用不正确的色标胶片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往往会造成信息的错误传递、停机和浪费,与此相比,购买多套原始胶片来满足印刷企业的需求所花费的费用还是很少的。
o时间进度 有时对色标胶片的急需求以及获取通道的不顺畅也是拷贝或复制胶片的原因之一。解决方法是预先计划好,或者在手头保存足够的备用套装胶片。
o自信 有些机构团体对他们的印前部门能够精确地拷贝或复制出网点到网点的色标胶片充满信心。根据这一观点,操作人员在一定的控制下拷贝或复制分色胶片的能力可以应用在色标胶片上,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事实表明,这一观点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正确的。要经过精密的测量才能确定由拷贝或复制而带来的变化的程度。
以下是另外四条理由,证实拷贝或复制色标胶片是不明智的
(1) 任何拷贝或复制色标胶片的操作都会为测量过程带来不必要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的程度可能很小。
(2) 对于由拷贝或复制过程带来的微小变化,色标胶片要比彩色分色胶片更加敏感。实际上,印刷复制过程对彩色分色胶片拷贝或复制变化的容忍程度要大于对色标胶片拷贝或复制变化的容忍程度。许多调查研究已经显示,在油墨和网点扩大保持平衡的情况下,彩色分色片可以复制得更满(也可以说更重)或更细(也可以说更轻),仍然可以满足客户对彩色复制的主观要求。与之相反,色标胶片应该被客观地测量,而且必须在严格的公差允许范围内生产。
(3) 拷贝或复制的色标能给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带来错误的信息,容易给操作人员造成误导。
(4) 企业失去了利用精确工艺数据信息交流进行控制的工具。除非所有的色标胶片都是原厂制造的,否则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和客户都无法精确知道使用的是哪种色标胶片。因此,印刷过程的真实情况很可能被测量结果混淆,导致不合乎要求的工艺改变,更糟糕的情况下,需要将所有客观测量的结果作为对稳定高质量印刷不可靠的、非必要的数据全部剔除。多次复制色标胶片的复制品只能加剧色标作为测量工具的不可靠性。
如何知道一个色标是否经过复制或拷贝?
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使用放大镜,检查色标或GATF Star Target元素中包含的每条细线条,看看它们是否降级退化(例如,微线条、高光点或暗调点的变细或变粗,或者这些元素完全消失或堵塞)。第二种方法,使用透射密度计,测量印刷原色中色块的色度值,检测这些色块是否与应有数值不同。
色标应该放在何处?
在实际应用中,印刷操作人员可以将色标放在任何适当的地方,如纸张或印张格式的上边或下边边缘、在顶头切边区、在沿着滚筒印刷的装订线部分。虽然最后这种选择不太合适,因为它只能提供对印刷机供墨系统的通道信息,但测量一些数据并观察这些数据的限度总比什么都不测量要好。
最理想的情况下或者要求最大程度控制以及排版位置允许的情况下,将色标放置在横跨排版页面,与供墨滚筒平行,并且尽可能靠近印张页面中心的位置,因为在排版页面头尾边缘处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大。这种摆放方式可以对横跨印刷品的长度方向进行测量,能很好地提供整个纸张的印刷信息。
注意 避免将色标放置在可能被折叠、裁切或打孔的地方。这些都将妨碍或破坏通过印刷色标获得的测量值。
建议 如果时间和材料允许,最好是用相同的色标胶片来印刷作业和测试版,摆放在顶边、中心、底边和沿着滚筒方向的位置。在测试版面中要包含图片,进行印刷,使图片与测试版面的预打样样张相匹配,然后在保证印刷机稳定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印刷特征。分别测量这四个位置的色标,比较它们的网点扩大值、密度值和其他测量数据。通过这些操作,就可以意识到色标位置不同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包括一个摆放在沿着滚筒方向的色标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的测试版面印刷复制状况的信息。
如果在版面中无法放置一个完整的色标,该怎么办?
专家建议,印刷操作人员至少应在版面中的某个地方,或者在一个特殊设计的图标或其他客户认可的元素中,放置每个颜色的实地色块,以及相应颜色的75%密度的色块,包括黑色,即使这八个色块要放在装订线中。提出这点建议的原因是因为暗调区域的印刷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印刷品的产品质量,而且人眼对这一部分的分辨率也比较敏感。印刷反差的测量是一个技术性更强的术语,可以通过测量实地对象和75%色度块来得到,而且可以利使这一数据来传递印刷品质量的信息。
如果不可能在每项作业中都使用一个完整色标,可以选择在尽可能多的作业中使用色标,或者至少阶段性地使用完整的色标,例如一周一次或一个月一次。这样做有助于在实际作业评价时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切记进行测量总比没有任何测量要好。此外还要注意,如果有人对生产工艺进行控制,产品的质量也会更好一些。
色标的背面还能再印刷吗?
如果测量色标的过程中你使用如BackStopTM等标准黑色背衬材料,色标的背面是否还印刷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这种黑色的背衬消除了由印张反面印刷的图案所带来的测量变化。
如果你没有使用黑色的背衬材料,为了保证最精确的测量分析,印刷的色标背面应该不印刷任何图案。因为任何纸张都不是完全不透明的,纸张反面的印刷会被密度计测量出来,影响最后的测量值。(注意:有黑衬情况下进行测量的结果不能与没有黑衬情况下的测量结果相比较,也不能与背面印刷了图案的对象相比较。)
ANSI/ISO标准规定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黑的背衬,但由于大多数印刷企业都在印张两面的同一位置印刷色标,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空间,方便版面定位,因此大多已经不使用黑色背衬了。
即使色标背面印刷了其他图案,而且手头也没有黑色背衬,印刷并测量色标上的数据也总比没有好。只是要知道,与其他作业相比,这类测量受额外变化因素的影响较大,结果也会稍有不同。这如前面提到的,进行测量总比没有测量要好。
测量样张或印刷品的时候,为什么采用黑色背衬要比灰色或白色背衬要好?
ANSI/ISO 5/4-1983 (R.1986)——ANSI PH 2.17-1985:Density Measurements Geometric Conditions for Reflection Densitometry(反射密度计量中密度测量的几何观察条件)中定义了反射密度测量的几何观察条件。这篇标准资料中包含以下介绍:
“本国际标准指定待测样品背面的材料表面应该是光谱上无选择性和漫反射性,而且ISO反射密度值为1.50±0.20的材料,这一点非常重要。[注意:光谱上无选择性的表面是灰色表面;反射密度值大约在1.50左右的灰色调应该显示黑色]。某些反射密度标准通常指定背衬材料要有较低的反射密度。”标准的附件A还进一步加以解释:“在定义明确的观察条件中确定反射密度时,确定样片后面使用的材料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该文件,黑色背衬的选择有很多理由,包括:
o黑色背衬减少了测量过程中的变量因素。由于在印刷和出版过程中使用的许多样品通常不是完全不透明的,印刷在纸张反面的图案就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甚至有时影响很大,因此对于在以度量和工艺控制为目的的操作中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由PSI协会提出的调查中表明,测量透射密度等于或小于1.00的承印材料时,不同的背衬材料和材料反面印刷的图案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o从光谱、密度和物理需求的角度,使用背衬材料可以大大减少低密度表面的测量数据。
o使用黑色背衬可以直接根据密度读数来计算吸收比。
该标准同样提出警告,在印刷行业中样本通常要背衬两张或更多层同样的背衬材料之后才进行观察。由承印图像和承印材料的密度值结合在一起的样品ISO密度值不能一起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虽然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确定是图像和承印材料结合在一起的读数,并不是图像层本身的读数。
由于没有采用标准背衬材料而带来的测量值变化随着纸张变薄和投射密度值的减少而不断加剧。由PSI协会对这方面进行的最初调查研究表明,对于印刷行业纸张来说,纸张的德尔塔密度值在黑白两种背衬的的条件下测量值从0.07下降到0.002,同样情况下透射密度值会从0.3增加到1.2,由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承印材料透射密度和同种材料在黑白不同背衬下测量的数据之差成指数关系。此次调查研究中采用的白色背衬是非选择性吸收的在白色钢上镀陶瓦片的材料,没有荧光性,反射系数达到89%;而采用的黑色背衬是GCA BackStopTM标准黑板,符合ANSI/ISO规定。为了对纸张的透射密度值进行实际观察,PSI协会考察了几种不同纸张,发现那些用于多页出版物和圣经等的较薄纸张的透射密度值大约在0.30左右;20磅白色布纹胶印纸的透射密度值大约在0.60左右;80磅涂布卡片材料的透射密度值大约在0.90左右;而120磅涂布卡片材料的透射密度值大约在1.20。这些调查研究同样显示出,照相用纸张的情况与此类似,但有不同的曲线。
意识到黑色背衬将测量结果的变化减到最小,因此在以下情况下建议使用标准的黑色背衬:
o器械安装;
o器械的校准(注意:在密度计安装过程中,使用的校准黑色背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背衬是ANSI/ISO密度标准中定义过的。);
o作业参数规范(例如,印刷某项作业来确定目标点),除非特殊指定一种不同的背衬;
o行业参数规范(例如,杂志广告等产品的印刷类型,以确定目标点),除非特殊指定一种不同的背衬;
o在各个不同组织之间交流测量数据,除非特殊指定一种不同的背衬。
对于内部用户来说,例如一名操作人员主观地估计一个图像,将其与样张或另外一个机样相比较,黑色背衬会使印刷图像的外观感觉稍有不同,这时就不太适用了。正如标准中建议的,在这些情况下操作人员就很可能会将一张或几张未印刷的承印材料放在纸张之下,然后进行评价。
很多国际组织团体的成员都计划开发一个标准白色背衬。这种背衬的标准必须重新定义以下的参数:
o表面漫射现象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信息传递,使用白色背衬时需记录上述的每项因素,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接受者可以理解这些测量结果的操作情况。
从度量标准和用户立场两个角度来看当前使用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用黑色背衬的方便性(现有材料,并在各种条件下通用,保证与当前的ANSI标准相一致)和定义白色背衬的挑战,都显示出白色背衬标准的开发并不会有助于缩小测量结果的变化,也不会减少标准背衬材料的用户应用程度。
总的来说,在以测量和过程控制为目的的色彩测量中,行业建议选用标准黑色背衬。这应该是标准方法,用以确保这些测量操作不会受纸张反面印刷或纸张上的图像与纸张不相称等因素的影响。测量过程中承印材料不应该堆叠在一起。首先,如果密度测量的过程中没有使用黑色背衬,用户应该交流所使用的背衬的信息,同时也要知道这次测量结果受额外变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变化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比较同一份纸张材料在使用和未使用标准黑色背衬两种情况下的测量读数来测定。
测量色标时需要在纸张上归零吗?
不需要。在图像复制的过程中,纸张密度和纸张颜色是很重要的参考数据,因此应包含在密度测量过程中。纸张密度的测量应该应用四个密度计滤色片同时进行,在实际操作中用来计算其他方面的印刷特性参数。
使用密度计是测量色标的唯一方式吗?
色标的作用是允许操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测量和沟通印刷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因此密度计并不是唯一的测量工具。这是因为在印刷机打样或印刷一项作业的时候,操作人员改变图像外观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控制供墨系统或润版液系统来改变水墨平衡。表征这种控制成功与否的关键测量因素是密度值和网点扩大量,而最新型色度计和分光光度计都可以通过内置计算机的计算,获得印刷机操作所需要的密度值和网点扩大值。但与此相比,密度计恐怕是测量色标最有效、成本最低,同时也是最直观的工具。
生产用色标、打样用色标和GCA/GATF Proof Comparator有何不同?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这三种色标非常相似。它们都有测量印刷特性参数的色块,如实地油墨密度色块、在25%、50%和75%色调值处的网点扩大、陷印、灰平衡和重影等。主要的区别是GCA/GATF Proof Comparator上有一个肉色和淡清色的图示色块,有助于用视觉快速地鉴别色彩偏移。GCA/GATF Proof Comparator和GATF样张色标还包含25%、50%和75%色调的叠印色块。
而从应用角度来讲,这三种色标是截然不同的。生产用色标要尽可能窄小一些(大约为五分之一英寸),以保证能够粘贴到印版的空余空间上,色标内的各个对象紧密排列形成一长排。而打样用色标由于用途不同,就不会有以上的约束和限制,它大约为1.25英寸宽,内含尺寸较大的对象和附加控制元素。打样用色标往往用于在印刷机上打样的情况。GCA/GATF Proof Comparator是专门为检测预打样样张的质量状况而开发的。GCA/GATF Proof Comparator的宽度为2.25英寸,包含有打样用色标中的所有对象,可以检测出印刷原色、套印、灰平衡色块和图示元素的复制情况。
色标上的加网线数和网点形状是什么样的?
为色标选择加网线数时通常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
o建议色标上的加网线数要和印刷作业采用的加网线数相同。这主要是因为网点扩大量会受到加网线数的影响,每英寸的加网线数越高将会带来越大的网点扩大。使用与实际生产相同的加网线数对色标加网,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印刷机的运行条件,与半色调彩色分色方式相一致。
o建议色标使用比印刷作业稍高的加网线数。这一原则的根据是,由于加网线数更加精细,色标对印刷过程的变化就更加敏感,能比实际生产更快地通过网点扩大和网点锐化程度反映出各种变化,因此可以警告操作人员在图像开始出现视觉变化之前就进行必要的过程调整,减少了浪费。
加网线数较高的色标是否会对过程变化更加敏感,对这个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从理论上来讲这一原则是正确的:
o在每英寸133线和150线之间的加网线数对误差的敏感性是最小的。
o测量色标时,采用的方法和使用设备上固有的测量差别足可以盖过色标加网线数带来的任何差别。
关于网点形状的讨论目前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色标的色块应该使用与分色胶片相一致的网点形状,这样才能提供最佳校正。也有人建议使用圆形、方形和椭圆形网点,每种形状的网点都各有其好处,而且由网点形状带来的复制差别很小,而且和加网线数一样,对测量过程带来的变化要远远小于复制或拷贝色标胶片带来的变化。
推荐使用以下方法:
o始终如一的使用同样的色标加网线数,要比将色标加网线数与实际生产的加网线数关联起来更为重要。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都开始将客观测量与图像的外观联系起来。使用加网线数不同的色标会妨碍对这些变化的理解,引进混乱因素,而且会增加质量控制的复杂性。
o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个与实际的加网线数相匹配的色标。色标的加网线数和与其并列印刷的分色片的加网线数相一致,测量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通过图像的视觉外观与每部分联系起来,将加网线数不同所带来的混乱减到最小。
o色标可以采用任何网点形状,只要这种网点形状在所有应用的胶片以及包含这些色块的所有对象上都保持一致。
色标的应用(一)
何时使用色标?
为了获得最理想的工艺,进一步控制生产过程,每个作业的每个样张,不论是预打样样张还是数字样张,和印刷的每个色版上都应该包含有色标。而在实际的印刷生产过程中,往往因为印刷机的裁切尺寸和组版尺寸占用了整个的成像区域,没有留出足够的位置放置色标,这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情况。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操作人员可以按以下的方法进行操作:
o 有意印刷色标,比如说每周一次到两次,做成测试印版或直接制作成包含这些信息的生产用版,这样可以使操作者、管理者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了解印版、印刷机性能、纸张、油墨和其他输入参数所发生的变化。
o 经印刷客户的许可,在印版的某个地方,选择一些目标元素,如网点扩大、密度和灰平衡等,这些信息不会引起印刷客户的反对,实际上,有些客户已经把这些元素包含在版式中,并提醒读者这些色块是用于质量控制的。
o 与印刷客户协商在编辑设计中包含测试对象。USA Today 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们的标识是实地油墨密度和叠印控制对象。
o 至少在印版的某个地方加上每种颜色的75%色调值和实地色块,以测量印刷反差,这有助于估计总体印刷质量以及密度和网点扩大之间的关系。
要注意到,色标并不是印刷高质量图像的先决条件;许多印刷人员和分色人员不使用色标也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且,许多印刷业人员和分色人员不使用色标时利润更高。但是,很少不用色标的印刷和分色人员能比包含和使用色标的印刷和分色人员获得更高的利润和质量级。色标在高生产力和高利润的生产方式中是打样和印刷的关键因素,通过色标可以更快、更有目的性地确定工艺的变化,避免图像外观的错误和歪曲。由于色标可以进行客观测量,所以可以提供工艺改进所必需的参数和信息知识,有助于持续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何时测量色标?
实际生产中,应经常测量色标。下面根据Gretag出版的信息,提供一些建议,这对于培训生产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在印刷准备和色彩确认(ok)过程中 最初的时候,操作人员往往利用一个正确的样张或预打样样张作为色彩参考,依靠视觉进行调整。即便在这个印刷准备阶段,色标也是很有用的,因为操作人员可以使用色标:
o 检测密度、网点扩大、反差和其他需要确认的数据,以测定印刷过程是否可以获得期望的效果。
o 洞察印刷准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获得的印张与样张相匹配。印刷准备过程快结束的时候,色标的作用进一步扩展了。在此阶段建议在标准的条件下测量主要页面和广告的以下元素:
o 每种色彩的实地色块;
o 每种色彩的25%和50%色块,以及印刷反差;
o 实地油墨的双色叠印色块(红、绿和蓝色块)。在印刷操作过程中 在正常的条件下,测量主要页面或广告的如下元素:
o 每种色彩的实地色块;
o 每种色彩的25%和50%色块,以及印刷反差;
o 实地油墨的双色叠印色块(红、绿和蓝色块)。在进行供墨调整或印刷停机之后,要测量:
o 主要页面或广告的每种色彩的25%和50%对象以及印刷反差。
如果这些快速的最初测量出现不同寻常的数值,或者显示出整个操作过程是不稳定的,操作人员就应该测量承印材料上其他的色标元素,并提高测量的频率,以保证跟踪印刷机的变化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这些实例中,一个设备运行图表或X控制条/R图表都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将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通过测量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操作过程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还是正常的浮动。这些建议仅仅是开发内部操作程序和指导原则的起始点;特别是,采用统计工艺控制(statisticao process controo,简称SPC)的公司往往有自己的实验和测量方法。
色标上包含哪些测量元素?
色标中通常包含两类元素:
客观元素 例如密度元素、25%、50%和75%的网纹、叠印色以及其他可以用密度计或其他色彩测量设备评估的元素。
主观元素 重影元素、印版曝光指示器、灰平衡色调以及通过视觉评估的图示元素。
这两类元素的测量都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用的,因为视觉对象可以为操作人员和测量过程提供关于不可接受变化的即刻信息,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客观测量其它对象来核实、量化、控制、最后记录下来。
色标的应用(二)
如何测量色标
对于一个预打样样张(不论是用胶片生产的还是用数字方式生产的)或机样来说,都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有效地测量:
准备一支密度计,并了解其校准和操作的方式,这是测量色标的基本需求。虽然下面的材料在每次色标测量过程中并不会都用到,但为了进一步优化信息交流和工艺控制,建议准备以下的一些资源:
o一个多波段Status T密度计;
o一个GCA T-Ref,可以向GCA购买。
o要确保样张和杂志出版参数的一致性还应有一个SWOP Hi-Lo色块,可以从国际印前协会(International Prepress Association,简称IPA)获得。
o一份网点扩大和密度对照表的副本。读者可以参照有关的样本,搜集资料制作自己的数据表。当将印刷作业的密度测量和视觉估计联系起来时,可以参照ANSI PH 2.30-1989——for Graphic Arts and Photography(用于印刷技术和摄影)——Color Prints, Transparencies, and Photomechanical Reproductions(彩色印刷、幻灯片和照相复制)——Viewing Conditions(观察条件)标准建立一个照明系统,这是非常有帮助的。任何对样张(预打样样张、机样或数码样张)图像的精确视觉估计以及相对色标的技术评价都需要在这种标准的照明和环境下进行。注意:
o只对色标元素进行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的过程不需要标准照明环境。
o不要试图对客观的色标元素,如色调(例如用一个小放大镜检测印刷好的色调来确定总表观网点扩大)等进行主观评价。
1. 在参照生产手册校准好密度计后,读取多波段密度计上的T-Ref值。如果测量值与T-Ref值相符合,进行第二步。如果两者不相符,按照生产厂商的用法说明书重新校准该部件。
2. 在你所要测量的色标部分下面放置一块BackstopTM(由GCA开发的一种底版材料)或类似的材料。如果你打算将印刷好的图像复制品与要测量的色标部分并排放置进行视觉估计,一定要保证BackstopTM不会从材料下面露出来。
3. 测量SWOP Hi-Lo Color Reference(注意:这些SWOP Hi-Lo色彩参考值都仅仅适用于杂志广告市场。)中Hi值的每个色块,并在网点扩大和密度比较表(Dot Gain and Density Comparison Form)中记录这些测量结果。测量印刷好的Hi-Lo材料上油墨的过程是绝对密度测量,这意味着这种测量方式要包括纸张的密度。不要在纸张表面清空或归零密度计。进行测量的时候要在这一色块下面放上标准的黑色衬背,或者确保该色块是印刷在黑色衬背上的。
4. 测量并记录SWOP Hi-Lo中Lo值的每个色块(注意:这些SWOP Hi-Lo色彩参考值都仅仅适用于杂志广告市场)。测量印刷好的Hi-Lo材料上油墨的过程是绝对密度测量,这意味着这种测量方式要包括纸张的密度。不要在纸张表面清空或归零密度计。进行测量的时候要在这一色块下面放上标准的黑色衬背,或者确保该色块是印刷在黑色衬背上的。同时还要注意:支持Hi-Lo的纸张并不是标准纸张。
5. 用所有四个密度计滤色片一起测量并记录纸张密度。
6. 读取并记录色标和被测量图像部分的所有通道的测量值。取每个色标元素的绝对密度读数;不要在纸张表面清空或归零密度计。通道是指色标上重复的色块;行业成员建议在单一页面或图像的色标上最好有两个重复的色块。在每个通道内,以任何顺序读取色彩值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一些自动监测系统采用的方法则提示用户按照黄、品、青、黑的顺序进行测量,这是一种常用的印刷顺序。
7. 在表格中读取并记录实地油墨密度,并将其与SWOP Hi-Lo值加以比较。(注意:这些SWOP Hi-Lo色彩参考值都仅仅适用于杂志广告市场。)测量每个通道的实地密度之后,同样也要测量并记录每个通道中25%、50%、75%色色块的总表观网点扩大值。
色标的应用(三)
测量色标时应获得什么数据?
包括出版、冷固型广告、报纸印刷、商务印刷等在内的各个印刷市场都有特定的密度值和网点扩大值需求。虽然实际数值会随着每次生产过程设置的不同而不同,但GCA印刷属性委员会(Print Properties Committee)在1991年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下表中列出的目标值对出版物印刷复制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元素 100%(实地) 印刷反差 50%处网点扩大 25%处网点扩大
青 1.25 30%或更高 24% 20%
品 1.30 30%或更高 24% 20%
黄 0.98 25%或更高 22% 16%
黑 1.65 33%或更高 28% 24%
注意:上表中的数值都为行业平均值,它们将随着纸张、油墨、印刷机、印刷机操作人员、印版类型等各个因素的不同而会有所变化。此外还要注意,这些数值对于复制高质量的印刷品是非常有效的,但不一定不顾图像的外观效果而非要达到这些绝对数据。
是在印刷时测量色标还是在打样时测量色标,哪一种效果更好一些?
实际上,明智的印刷操作人员或分色人员两种都做。许多行业人士都应该知道“没有人购买数字,他们购买的是美丽的图像。”长远来看,他们是对的。具有指定密度值或网点扩大值的样张或印刷品也许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外观,这种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分色人员或印刷操作人员——在懂行的印刷客户的支持下——会做出必要的调整,以获得需要的图像外观。然而,这些分色人员、印刷工作人员和印刷客户将利用色标测量值来记录需要作出的工艺调整,以实现理想的图像复制。同样还要注意,规定的网点扩大值,如那些在SWOP(轮转胶印参数说明)、SNAP(新闻纸胶印参数说明)以及其他文件中提供的,通常提供了图像复制的最佳起始点。在达到这些目标点之后,印刷操作人员对图像效果进行评价,然后对墨键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复制品的外观,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
应将色标粘贴在机样或预打样样张的背面么?
不可以。原始的色标胶片应该与被打样的图像同时成像,而且要与打样的页面或广告并列放置。此外在机样中,色标还应该平行于印刷机滚筒放置,并贯穿要打样图像的全长,这样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可以拷贝或复制色标胶片么?
不可以。由CGA印前委员会(Prepress Committee)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印前操作领域,利用拷贝和复制的色标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工艺。这是因为拷贝或复制的色标胶片上色度值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影响色标作为复制过程信息传递工具的实用性。即使非常认真仔细地设置复制条件,色度值也可能会改变1%到2%,这意味着在原始色标上50%的色度值,在复制品上就会变成48%或52%的色度值。对网点扩大的测量以及灰平衡等视觉感觉因素,往往依靠于测量人员对正确的色标胶片数值的了解。如果这些值由于拷贝或复制等因素而发生改变,测量结果就不会真正反映工艺过程的变化,妨碍对工艺过程信息的精确传达。对于拷贝和复制原始色标胶片,有以下三点争议:
o费用 色标胶片非常昂贵,而一个单位又可能需要多套胶片,因此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负担。然而用不正确的色标胶片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往往会造成信息的错误传递、停机和浪费,与此相比,购买多套原始胶片来满足印刷企业的需求所花费的费用还是很少的。
o时间进度 有时对色标胶片的急需求以及获取通道的不顺畅也是拷贝或复制胶片的原因之一。解决方法是预先计划好,或者在手头保存足够的备用套装胶片。
o自信 有些机构团体对他们的印前部门能够精确地拷贝或复制出网点到网点的色标胶片充满信心。根据这一观点,操作人员在一定的控制下拷贝或复制分色胶片的能力可以应用在色标胶片上,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但事实表明,这一观点在许多情况下都是不正确的。要经过精密的测量才能确定由拷贝或复制而带来的变化的程度。
以下是另外四条理由,证实拷贝或复制色标胶片是不明智的
(1) 任何拷贝或复制色标胶片的操作都会为测量过程带来不必要的变化,虽然这种变化的程度可能很小。
(2) 对于由拷贝或复制过程带来的微小变化,色标胶片要比彩色分色胶片更加敏感。实际上,印刷复制过程对彩色分色胶片拷贝或复制变化的容忍程度要大于对色标胶片拷贝或复制变化的容忍程度。许多调查研究已经显示,在油墨和网点扩大保持平衡的情况下,彩色分色片可以复制得更满(也可以说更重)或更细(也可以说更轻),仍然可以满足客户对彩色复制的主观要求。与之相反,色标胶片应该被客观地测量,而且必须在严格的公差允许范围内生产。
(3) 拷贝或复制的色标能给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带来错误的信息,容易给操作人员造成误导。
(4) 企业失去了利用精确工艺数据信息交流进行控制的工具。除非所有的色标胶片都是原厂制造的,否则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和客户都无法精确知道使用的是哪种色标胶片。因此,印刷过程的真实情况很可能被测量结果混淆,导致不合乎要求的工艺改变,更糟糕的情况下,需要将所有客观测量的结果作为对稳定高质量印刷不可靠的、非必要的数据全部剔除。多次复制色标胶片的复制品只能加剧色标作为测量工具的不可靠性。
如何知道一个色标是否经过复制或拷贝?
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使用放大镜,检查色标或GATF Star Target元素中包含的每条细线条,看看它们是否降级退化(例如,微线条、高光点或暗调点的变细或变粗,或者这些元素完全消失或堵塞)。第二种方法,使用透射密度计,测量印刷原色中色块的色度值,检测这些色块是否与应有数值不同。
色标的应用(四)
色标应该放在何处?
在实际应用中,印刷操作人员可以将色标放在任何适当的地方,如纸张或印张格式的上边或下边边缘、在顶头切边区、在沿着滚筒印刷的装订线部分。虽然最后这种选择不太合适,因为它只能提供对印刷机供墨系统的通道信息,但测量一些数据并观察这些数据的限度总比什么都不测量要好。
最理想的情况下或者要求最大程度控制以及排版位置允许的情况下,将色标放置在横跨排版页面,与供墨滚筒平行,并且尽可能靠近印张页面中心的位置,因为在排版页面头尾边缘处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大。这种摆放方式可以对横跨印刷品的长度方向进行测量,能很好地提供整个纸张的印刷信息。
注意 避免将色标放置在可能被折叠、裁切或打孔的地方。这些都将妨碍或破坏通过印刷色标获得的测量值。
建议 如果时间和材料允许,最好是用相同的色标胶片来印刷作业和测试版,摆放在顶边、中心、底边和沿着滚筒方向的位置。在测试版面中要包含图片,进行印刷,使图片与测试版面的预打样样张相匹配,然后在保证印刷机稳定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印刷特征。分别测量这四个位置的色标,比较它们的网点扩大值、密度值和其他测量数据。通过这些操作,就可以意识到色标位置不同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包括一个摆放在沿着滚筒方向的色标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的测试版面印刷复制状况的信息。
如果在版面中无法放置一个完整的色标,该怎么办?
专家建议,印刷操作人员至少应在版面中的某个地方,或者在一个特殊设计的图标或其他客户认可的元素中,放置每个颜色的实地色块,以及相应颜色的75%密度的色块,包括黑色,即使这八个色块要放在装订线中。提出这点建议的原因是因为暗调区域的印刷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印刷品的产品质量,而且人眼对这一部分的分辨率也比较敏感。印刷反差的测量是一个技术性更强的术语,可以通过测量实地对象和75%色度块来得到,而且可以利使这一数据来传递印刷品质量的信息。
如果不可能在每项作业中都使用一个完整色标,可以选择在尽可能多的作业中使用色标,或者至少阶段性地使用完整的色标,例如一周一次或一个月一次。这样做有助于在实际作业评价时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切记进行测量总比没有任何测量要好。此外还要注意,如果有人对生产工艺进行控制,产品的质量也会更好一些。
色标的背面还能再印刷吗?
如果测量色标的过程中你使用如BackStopTM等标准黑色背衬材料,色标的背面是否还印刷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这种黑色的背衬消除了由印张反面印刷的图案所带来的测量变化。
如果你没有使用黑色的背衬材料,为了保证最精确的测量分析,印刷的色标背面应该不印刷任何图案。因为任何纸张都不是完全不透明的,纸张反面的印刷会被密度计测量出来,影响最后的测量值。(注意:有黑衬情况下进行测量的结果不能与没有黑衬情况下的测量结果相比较,也不能与背面印刷了图案的对象相比较。)
ANSI/ISO标准规定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黑的背衬,但由于大多数印刷企业都在印张两面的同一位置印刷色标,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空间,方便版面定位,因此大多已经不使用黑色背衬了。
即使色标背面印刷了其他图案,而且手头也没有黑色背衬,印刷并测量色标上的数据也总比没有好。只是要知道,与其他作业相比,这类测量受额外变化因素的影响较大,结果也会稍有不同。这如前面提到的,进行测量总比没有测量要好。
测量样张或印刷品的时候,为什么采用黑色背衬要比灰色或白色背衬要好?
ANSI/ISO 5/4-1983 (R.1986)——ANSI PH 2.17-1985:Density Measurements Geometric Conditions for Reflection Densitometry(反射密度计量中密度测量的几何观察条件)中定义了反射密度测量的几何观察条件。这篇标准资料中包含以下介绍:
“本国际标准指定待测样品背面的材料表面应该是光谱上无选择性和漫反射性,而且ISO反射密度值为1.50±0.20的材料,这一点非常重要。[注意:光谱上无选择性的表面是灰色表面;反射密度值大约在1.50左右的灰色调应该显示黑色]。某些反射密度标准通常指定背衬材料要有较低的反射密度。”标准的附件A还进一步加以解释:“在定义明确的观察条件中确定反射密度时,确定样片后面使用的材料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该文件,黑色背衬的选择有很多理由,包括:
o黑色背衬减少了测量过程中的变量因素。由于在印刷和出版过程中使用的许多样品通常不是完全不透明的,印刷在纸张反面的图案就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甚至有时影响很大,因此对于在以度量和工艺控制为目的的操作中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由PSI协会提出的调查中表明,测量透射密度等于或小于1.00的承印材料时,不同的背衬材料和材料反面印刷的图案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o从光谱、密度和物理需求的角度,使用背衬材料可以大大减少低密度表面的测量数据。
o使用黑色背衬可以直接根据密度读数来计算吸收比。
该标准同样提出警告,在印刷行业中样本通常要背衬两张或更多层同样的背衬材料之后才进行观察。由承印图像和承印材料的密度值结合在一起的样品ISO密度值不能一起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虽然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确定是图像和承印材料结合在一起的读数,并不是图像层本身的读数。
由于没有采用标准背衬材料而带来的测量值变化随着纸张变薄和投射密度值的减少而不断加剧。由PSI协会对这方面进行的最初调查研究表明,对于印刷行业纸张来说,纸张的德尔塔密度值在黑白两种背衬的的条件下测量值从0.07下降到0.002,同样情况下透射密度值会从0.3增加到1.2,由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承印材料透射密度和同种材料在黑白不同背衬下测量的数据之差成指数关系。此次调查研究中采用的白色背衬是非选择性吸收的在白色钢上镀陶瓦片的材料,没有荧光性,反射系数达到89%;而采用的黑色背衬是GCA BackStopTM标准黑板,符合ANSI/ISO规定。为了对纸张的透射密度值进行实际观察,PSI协会考察了几种不同纸张,发现那些用于多页出版物和圣经等的较薄纸张的透射密度值大约在0.30左右;20磅白色布纹胶印纸的透射密度值大约在0.60左右;80磅涂布卡片材料的透射密度值大约在0.90左右;而120磅涂布卡片材料的透射密度值大约在1.20。这些调查研究同样显示出,照相用纸张的情况与此类似,但有不同的曲线。
意识到黑色背衬将测量结果的变化减到最小,因此在以下情况下建议使用标准的黑色背衬:
o器械安装;
o器械的校准(注意:在密度计安装过程中,使用的校准黑色背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背衬是ANSI/ISO密度标准中定义过的。);
o作业参数规范(例如,印刷某项作业来确定目标点),除非特殊指定一种不同的背衬;
o行业参数规范(例如,杂志广告等产品的印刷类型,以确定目标点),除非特殊指定一种不同的背衬;
o在各个不同组织之间交流测量数据,除非特殊指定一种不同的背衬。
对于内部用户来说,例如一名操作人员主观地估计一个图像,将其与样张或另外一个机样相比较,黑色背衬会使印刷图像的外观感觉稍有不同,这时就不太适用了。正如标准中建议的,在这些情况下操作人员就很可能会将一张或几张未印刷的承印材料放在纸张之下,然后进行评价。
很多国际组织团体的成员都计划开发一个标准白色背衬。这种背衬的标准必须重新定义以下的参数:
o表面漫射现象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信息传递,使用白色背衬时需记录上述的每项因素,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接受者可以理解这些测量结果的操作情况。
从度量标准和用户立场两个角度来看当前使用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用黑色背衬的方便性(现有材料,并在各种条件下通用,保证与当前的ANSI标准相一致)和定义白色背衬的挑战,都显示出白色背衬标准的开发并不会有助于缩小测量结果的变化,也不会减少标准背衬材料的用户应用程度。
总的来说,在以测量和过程控制为目的的色彩测量中,行业建议选用标准黑色背衬。这应该是标准方法,用以确保这些测量操作不会受纸张反面印刷或纸张上的图像与纸张不相称等因素的影响。测量过程中承印材料不应该堆叠在一起。首先,如果密度测量的过程中没有使用黑色背衬,用户应该交流所使用的背衬的信息,同时也要知道这次测量结果受额外变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变化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比较同一份纸张材料在使用和未使用标准黑色背衬两种情况下的测量读数来测定。
色标的应用(五)
测量色标时需要在纸张上归零吗?
不需要。在图像复制的过程中,纸张密度和纸张颜色是很重要的参考数据,因此应包含在密度测量过程中。纸张密度的测量应该应用四个密度计滤色片同时进行,在实际操作中用来计算其他方面的印刷特性参数。
使用密度计是测量色标的唯一方式吗?
色标的作用是允许操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测量和沟通印刷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因此密度计并不是唯一的测量工具。这是因为在印刷机打样或印刷一项作业的时候,操作人员改变图像外观的最有效方式是通过控制供墨系统或润版液系统来改变水墨平衡。表征这种控制成功与否的关键测量因素是密度值和网点扩大量,而最新型色度计和分光光度计都可以通过内置计算机的计算,获得印刷机操作所需要的密度值和网点扩大值。但与此相比,密度计恐怕是测量色标最有效、成本最低,同时也是最直观的工具。
生产用色标、打样用色标和GCA/GATF Proof Comparator有何不同?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这三种色标非常相似。它们都有测量印刷特性参数的色块,如实地油墨密度色块、在25%、50%和75%色调值处的网点扩大、陷印、灰平衡和重影等。主要的区别是GCA/GATF Proof Comparator上有一个肉色和淡清色的图示色块,有助于用视觉快速地鉴别色彩偏移。GCA/GATF Proof Comparator和GATF样张色标还包含25%、50%和75%色调的叠印色块。
而从应用角度来讲,这三种色标是截然不同的。生产用色标要尽可能窄小一些(大约为五分之一英寸),以保证能够粘贴到印版的空余空间上,色标内的各个对象紧密排列形成一长排。而打样用色标由于用途不同,就不会有以上的约束和限制,它大约为1.25英寸宽,内含尺寸较大的对象和附加控制元素。打样用色标往往用于在印刷机上打样的情况。GCA/GATF Proof Comparator是专门为检测预打样样张的质量状况而开发的。GCA/GATF Proof Comparator的宽度为2.25英寸,包含有打样用色标中的所有对象,可以检测出印刷原色、套印、灰平衡色块和图示元素的复制情况。
色标上的加网线数和网点形状是什么样的?
为色标选择加网线数时通常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
o建议色标上的加网线数要和印刷作业采用的加网线数相同。这主要是因为网点扩大量会受到加网线数的影响,每英寸的加网线数越高将会带来越大的网点扩大。使用与实际生产相同的加网线数对色标加网,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印刷机的运行条件,与半色调彩色分色方式相一致。
o建议色标使用比印刷作业稍高的加网线数。这一原则的根据是,由于加网线数更加精细,色标对印刷过程的变化就更加敏感,能比实际生产更快地通过网点扩大和网点锐化程度反映出各种变化,因此可以警告操作人员在图像开始出现视觉变化之前就进行必要的过程调整,减少了浪费。
加网线数较高的色标是否会对过程变化更加敏感,对这个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从理论上来讲这一原则是正确的:
o在每英寸133线和150线之间的加网线数对误差的敏感性是最小的。
o测量色标时,采用的方法和使用设备上固有的测量差别足可以盖过色标加网线数带来的任何差别。
关于网点形状的讨论目前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色标的色块应该使用与分色胶片相一致的网点形状,这样才能提供最佳校正。也有人建议使用圆形、方形和椭圆形网点,每种形状的网点都各有其好处,而且由网点形状带来的复制差别很小,而且和加网线数一样,对测量过程带来的变化要远远小于复制或拷贝色标胶片带来的变化。
推荐使用以下方法:
o始终如一的使用同样的色标加网线数,要比将色标加网线数与实际生产的加网线数关联起来更为重要。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都开始将客观测量与图像的外观联系起来。使用加网线数不同的色标会妨碍对这些变化的理解,引进混乱因素,而且会增加质量控制的复杂性。
o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个与实际的加网线数相匹配的色标。色标的加网线数和与其并列印刷的分色片的加网线数相一致,测量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通过图像的视觉外观与每部分联系起来,将加网线数不同所带来的混乱减到最小。
o色标可以采用任何网点形状,只要这种网点形状在所有应用的胶片以及包含这些色块的所有对象上都保持一致。
印刷过程中色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什么是色标
  美国印刷工业协会(GCA)对色标的定义为“用来测量如网点扩大、密度、重影、双影、反差和套印等印刷品性质的检测用条状样品”。色标也常被称为色彩向导或色彩控制条。它从广义上定义了色标在制版到印刷生产整个印刷工艺中对色彩进行测量和控制的性能。
  为什么不直接测量图象本身而要使用色标呢?
  人的眼睛可感觉到1,000,000种颜色,但对大多数观察者来说只能分辨其中大约20,000种的颜色。印刷原色(青、品、黄、黑)大约可复制4,000种颜色。虽然使采用密度计或色度计完全可以测量这4,000种颜色,但测量过程繁琐,而且成本也较高。有了色标,操作人员可以只测量色标上一些有代表性的样点,如油墨的实地密度、套印密度等,根据这些数据使操作者更好的理解印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颜色复制问题。
  采用色标测量的原理:
  ———所有颜色都是由入射光、纸张和四种印刷原色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利用色标,操作者可以测量印刷后的四色墨对光的吸收特性,进而控制四色墨及其套印后生生成的各种颜色的色相。
  ———可以分别测量两种原色油墨完全叠印后的颜色值,分别为蓝、绿和红。它们分别是由实地青叠印实地品红、实地青叠印实地黄、实地品叠印实地黄后形成的。后一种油墨吸附在前一种油墨上的叠印效率为判断整幅图象上的油墨叠印程度提供了依据。
  ———可以测量青、品、黄、黑四色油墨分别在高光、中间调和暗调区域的颜色百分比值。知道这些区域的透明半阶调网点值以及油墨和纸张密度可以提供整个印刷过程的色调再现信息。这一过程包括印刷机、油墨、纸张、操作者、印版、橡皮布以及其他因素。
  通过测量并分析这些已定义好的较少的几个色块,就可以对重影、灰平衡等特性进行标示,使操作者可以用一种最有效的方式理解、控制整个印刷过程中的制版和印刷流程。
  除了对油墨转移的效率进行测量外,色标还可以进行色彩测量。操作者在进行印刷机控制时测量和计算的区域为实地或25%、50%或75%的已知色度值区域。测量印刷图象本身的色调值不是分析印刷品复制性能的最佳方式,因为图象中的色调值本身只是为了表现图像的内容,它是随着图像的不同而不同的。而色标中包含的色调值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供一致的基准色调网点值,与所印刷的图象无关。
  印刷过程的控制是保持胶片上的色调值与转移到纸张上的对应值相一致,这对一个运转速度在每分钟英寸的印刷机操作者来说是一个费时又徒劳的工作;而色标将这一过程流程化,除非色标胶片本身出了问题,否则它可以通过几个色点指示出问题只所在。
  如果客户不购买色标怎么办?
  一些生产人员可能会觉得色标并没有那么多的好处,并将这作为他们不买色标的一个理由。客户想要获得稳定的色彩质量,就必须有色标,因为它是进行质量控制必备的工具。操作者和管理人需要改变工艺流程以便打样和印刷中获得一致的数据,而色标为测量过程提供了测量工具和对象。色标可以提供准确简明的用以测量用的色块,监测印刷、打样、制版等印刷生产工艺过程。宽带密度计适用于校准,对目标值和参考值的比较与色标元素交换信息。
  色标、纸张浪费和环境
  有些印刷人员和客户不屑使用色标,认为纸张色标部分切齐会浪费纸张。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但色标的使用却可以使生产质量更稳定,效率更高。因为这时印前的准备工作和油墨的在机更换都是以客观测量为依据的,而非主观估计。即使艺术指导凭感觉认定颜色OK,印刷操作者使用色标也可使印刷条件及效果与指导所想要的尽可能的一致。
  而实际上,对许多印刷废印页的分析表明,纸张的大量浪费并非因色标的切齐,而是由于印刷颜色不相容导致的。由于色标具备测量和控制功能,在色标切齐上的投资相对于废印页上花费的时间和材料要小得多。
  色标元素分为客观色标元素(由密度计或其他设备测量的部分)和主观色标元素(由人眼估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色标都包含所有这些元素。一般的色标上都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一)客观元素
  10%色调/高光
  高光指网点在1%到约20%之间的半色调网点,它们是一些具有均匀密度的色块,分别用青、品红、黄、黑四色油墨进行印刷,这些色度值对于视觉上评价制版过程很有用,因为使阳图版过度感光会“缩小”或使这些小点子丢掉,用这些色块还可以在机器运转时测量高光网点的数值,一些色标中甚至包含3%至5%的网点。
  25%色调/四分之一色调
  这些均匀色块包含的网点值为25%,更准确的四分之一色调范围在20%到40%之间,常用青、品、黄和黑印刷而成,有时也用红、绿、蓝叠印印出,还有时用三色和四色灰平衡元素印刷。
  50%色度/中间色调
  这些均匀色块包含的网点值为50%,更准确的半色调范围在40%到60%之间,常用青、品、黄和黑印刷而成,有时也用红、绿、蓝叠印印出,还有时用三色和四色灰平衡元素印刷。中间色调对人评价图象的质量非常重要。
  75%色度/四分之三色调
  四分之三分调值对于在特定的印刷过程中保证色度清晰鲜明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报纸印刷中用85%的色度则不会产生印刷反差,因为这一色度值通常印刷成实地,因此印刷报纸时65%或70%的色度值就足够了。在选择用于印刷反差的色度值时,要确定一个在较好印刷条件下保持颜色鲜明而在坏的印刷条件下会堵满的临界四分之三色度值。
  暗调包含的半阶调网点色度值约为85%或高达95%和98%的均匀色块。这一色度值为目测制版工艺过程提供了依据,因曝光过度的印版会填充满或堵住其空区域。这些对象可用于图像深暗调区在机复制的网点测量。
  有些色标生产厂家把高光和暗调网点都堆在一张色标上,以方便快速检测极端半阶调网点复制。
  单色实地
  每种印刷原色的实地色块都可用于测量实地油墨密度,计算网点扩大和印刷反差。对这些色块进行测量还可以用于估计原色色度错误和灰平衡,这对印刷工艺特性测定很有帮助。
  双色叠印
  双色叠印实地可用于测量套色印刷的绿、红和蓝叠印色色度的准确性和灰平衡。
  三色叠印
  三色叠印色度是由等量的黄、品、青网点区构成的。常用于检测色彩平衡,与灰平衡色块相对照它可印刷出偏棕的颜色。
  三色叠印实地可用于客观测量在印刷机上由三色印刷的,实地密度的类型。实地叠印对象还允许主观和客观地测量在前两色已叠印的基础上第三色套印的准确。
  四色黑色标块
  总网点面积覆盖率,指的是总面积覆盖率(TAC),使用这些数值来评估叠印后的总密度。SW
OP规定,在分色过程中暗调部分的半阶调总值不能超过300%(要记住:在所有四色印刷中实地部分产生的400%是最大值);出版领域中需要的色标常包括总网点面积为300%的色块。通常,这一对象的色调组合要求大约79%的青,68%的品,68%的黄和85%的黑。相反,用于N
on-H ea t A d ve r tis in g P r in tin
g(无热广告印刷)的规范SNAP规定总网点面积应不超过260%。在SNAP的暗调区域,通常彩色分色的色度值范围为70%到80%的青,70%到80%的品,70%到80%的黄和20%到50%的黑。
  四色黑色标块可用于对上述总网点面积进行测量,同时,它也考虑了色调曲线上此点发生套准变动的因素。
  有时,在实际图象部分也使用总网点面积的规范中,这些色块也用作底色去除。分色操作者为了获得这一最大值,常使用底色去除的分色方法来降低半阶调网点值,从黑暗调叠印区除去彩色半阶调网点值而不影响图象阴影区域的视觉效果。
  色平衡六边形
  由B runn e
r(布鲁纳尔)系统公司开发的色平衡六边形是用来描述色彩平衡转换的元素。该六边形包含了由50%青、41%品、和41%黄半阶调色度叠印的灰平衡色标块,指示出三种印刷原色在进行颜色转换时较小的网点扩大(包括不均匀的网点扩大)造成的影响。用密度计对六边形进行测量,并经过特殊的软件处理,便可以分别显示出三种印刷原色的网点扩大值。
(二)主观元素
  灰平衡
  灰平衡元素是指由青品黄半阶调色度叠印产生的趋于中性灰色的色标块。该色标块用于印刷同等色度值的黑色,在视觉上可以很快估计灰平衡的变化程度。由于网点扩大、双影、重印、或叠印会造成三种印刷原色色品的变化,这个变化能通过中性灰和偏红、偏蓝、偏黄的灰色或彩色之间的转换表现出来。
  在色标中包含的灰平衡色块包括色调再现曲线的各个部分,有四分之一色调、中间调和四分之三色调。
  网点扩大、模糊、重影的视觉估计
  根据GATF的网点扩大梯尺,将网屏底色的200线每英寸用半阶调网点值划分为十个等级。这些等级的网屏底色采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刷体英语字电子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