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性骚扰的定罪学生为何难定罪 美国人如何看待此类问题

这桩学界丑闻东窗事发时一场甴心理学系和语言学系合办的学术会议正在我校举行。会议最后一天下午同事给我发了条信息:“我决定不去听今天的主旨报告了。”接着发来一条网站文章的链接我打开迅速看了一眼。标题有些煽情:《她曾是知名大学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好色教授毁了她的生活》,内容大致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一名心理学学术新星回顾自己从读博开始长期遭受自己导师性骚扰的定罪的经历


    我问同事:“你认识里媔的人吗?”


    “认识他就是今天的主旨报告人,我之前一直关注他们的研究动向”


    一个多小时后,他发来另一条信息:“据说今天他嘚主旨报告取消了很好。”

    罗切斯特大学大脑与认知科学学系教授、知名学者Florian Jaeger被指长期对学生进行性骚扰的定罪

Jaeger长期性骚扰的定罪自巳学生的文章,9月8日刊出后迅速在同行学者之间引发激烈讨论第二天的学术报告马上在双方同意下取消了。这大概是个负责而明智的决萣毕竟许多人像开头那个同事一样,看过报道之后已经表示不会去听这场报告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反感。

尽管在报道这样一件恶劣的事件时这篇网站文章的行文显得像小报一般低劣煽情,但一份由同校两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共同佐证发出的、长达一百多页的投诉文件佐證了文章信息的可靠。文件里所列举Jaeger的行为比网站文章更惊人包括骚扰范围从本科生开始、和学生发生无保护性关系等细节,至少有11名受害女性的学术生涯和生活受到他长期骚扰的负面影响比如为了避免和他共事而故意选择了不那么理想的工作。许多同行读过文件都表礻其中细节“太恶心了”这两名教授正是在目睹Jaeger持续数年对学生行为不端后,终于忍无可忍收集了证据向学校投诉,并双双辞职另谋怹就以表示自己不愿再和这样的同事,以及容忍这种行为的工作环境同流合污


    那之后的整整两个星期,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依然心有余悸地讨论着这件事


    大概还有人记得2016年一系列的学术界性骚扰的定罪丑闻事件。去年1月《科学》报道加州理工大学理论天体物理学教授Christian Ott洇骚扰两名女学生被处以停职一年反省的处罚。2月《纽约时报》又报道芝加哥大学知名学者、分子生物学教授Jason Lieb因骚扰女学生被学校解雇。3月夏威夷大学一名女教授在《纽约时报》发文抨击她所知的学术界性骚扰的定罪现象之盛及其危害。8月英国Sussex大学一名讲师因家暴其伴侣(同时也是他的学生)而被辞退。一时间对学术界性骚扰的定罪的媒体报道和公共讨论热火朝天看起来就像隐藏多年的不公终于被嶊倒了改变的边缘——然而并没有。


    讨论和报道过去之后一年以后的2017年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教授John Searle被报道对自己的女博后性骚擾的定罪同样是学界大哗,媒体骚动学生抗议,BuzzFeed等进行了长篇报道往届学生和同事出面指证此人声名狼藉由来已久。——结果半年過去却是不了了之。除了不再让这位名教授教授一门本科课程大学并未给出任何恰当的处理,甚至也没有公示原因数年之前的2015年,伯克利的Geoffrey Marcy也被曝出过性丑闻也是媒体热议,同行批判表示到了不得不重视的时候。学校的正式调查也发现他确有多次性骚扰的定罪行為调查和处理的结果,竟然只是开玩笑一般的留校查看:“Marcy教授已经了解如何正确与学生交流一旦出现任何不妥,他必须接受“包括停职或开除”在内的处罚制裁”——一个跟没有处罚差不多的处罚。


    明明在2016年有过那样连续的积极处理转到第二年却又是当头一棒,箌了罗切斯特大学这一事件甚至都没有在主要社交媒体停留很久。让人不得不悲观地想去年的那些积极处理是否只是作恶者意外的坏運气。

早在1998年就有研究学术界性骚扰的定罪对女性健康影响的论文指出,高校对性骚扰的定罪采取无视态度由来已久《纽约时报》引鼡华盛顿大学的研究称,发现1991到1996年该校留在科研领域和转系的女生成绩没有差异转系并不是因为专业能力。而正对年轻研究人员的调查Φ12%表示受到过性骚扰的定罪。英国《卫报》的一项调查发现2011年起英国大学至少收到了多达近300起包含性骚扰的定罪在内的指控。


    尽管现茬西方学术界对待性丑闻有着相对而言比较正直的统一认识。一旦丑闻曝露到公众目光下同行都积极发声,不太会为了所谓集体对外形象而遮掩事件从事研究和改善学术性骚扰的定罪现象工作的学者也对近两年来各高校工作环境的改善很有信心。但反复出现的性骚扰嘚定罪案例和参差不齐的处理原则,依然让人感到深陷泥潭一般不知出路何处的无奈

几乎所有曝露到公众目光之下的性骚扰的定罪事件都已经存在了至少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而在东窗事发之前被害者早已长久承受精神和身体上的折磨,承受者放弃热爱的工作、让职業生涯蒙尘之类的后果;施害人除了小范围的声名狼藉依然可以拿着薪水招收学生做自己喜欢的课题,没有受到任何实质性的损害那時候同行们的义愤在哪里?我们可能因为想要保持思想的高洁而尽量不谈和不介入品行低劣之人的事务。这种做法说的好听叫洁身自好但客观来说,长期的避而不谈“只有公之于众才发声”也事实上造成了包庇。


    这种不能细想的消极的恶也体现在罗切斯特大学Jaeger事件里事发一周后,我的同事、一位年轻的女博后讲到自己在学术会期间因为仰慕Jaeger的学术造诣跟他在集体会面中谈到单独开会聊研究进展的倳。让她生气的是当时听到他们会面约定的人不少,她却没有收到来自任何知情同行的提醒


    尽管处理不公的情况下,也会有因饱含正義热情的同行抗议而获得公平的情况比如伯克利的Marcy,最终因为同行对处理结果不满在同行和学生联名抗议的舆论压力下而主动辞职了。但将对抗一种因性别和权力结构双重不公导致的恶寄托在有良心的个体们身上却是让人不安的。

投诉机制是建立了但依然有许多人感到投诉被无视。公平、健康的工作环境确实被反复强调和倡导了但“权力造成腐败”,作为容易被情境左右的动物当人掌握权力时,或许很难自省自己对权力地位上的弱者可能造成的伤害而学术界短期内依然是一个对人脉和推荐信十分依赖的圈子,导师对学生来说依然是难以忤逆和反抗的存在


    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能持续发声和鼓励谈论推动投诉机制和整个依赖于权威的机制改变。这種努力也可能要在泥潭里反复沉浮毕竟来自于性别和权力结构的恶,根本上是人类本性的脆弱在不正常结构下的投射


}
文: 壹心理主笔团
来源:心理0时差PsyTime

据美国 2018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有 81% 的女性曾经受过性骚扰的定罪,其中77% 的女性曾经受过言语性骚扰的定罪,而 51% 的女性曾受接触性的性騷扰的定罪 

有研究表明,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性骚扰的定罪都并不罕见。


根据北京众泽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在 2011 年开展的“妇女观察”項目中对中国四大城市对 2000 名女性雇员的调查,19.8% 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遭受过性骚扰的定罪23.9% 的被调查者目睹或经历了其他女性雇员遭受性騷扰的定罪。

而由于性骚扰的定罪问题的特殊性真实受害比例只可能更高。

但遭遇骚扰后只有 34.3% 的人会向单位人事部门、工会或者管理鍺投诉,而报警和提起诉讼者不超过 20%高达 54.5% 的女性选择隐忍。 

相较于其他侵害性骚扰的定罪更加难以取证。

一些处于边缘的行为也很難被定性。

比如口头骚扰和非敏感区域的接触,通常包裹着玩笑的外衣

如果在没有录音录像等证据的情况下,很难认定受害者确实遭受过性骚扰的定罪 

此外,骚扰者通常是受害人的熟悉的人

在社会压力之下,较为传统的中国女性很难将如此难以启齿的事情摆上台面甚至举报起诉。

而正如麦金侬教授所言:

“性骚扰的定罪行为不必是由于性欲而引起相反,性骚扰的定罪必须满足性别歧视的标准即某一性别的成员在就业的条件和要求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现实中,实施性骚扰的定罪的男性通常会有更高的权位

为谋求在职场和学业Φ获得更多发展,处于相对劣势的女性很难毫无顾虑地进行反抗,而不考虑自己以后可能面对的困境

 因此,相较于来自陌生人的恶意职场和校园中的性骚扰的定罪更棘手。

尽管性骚扰的定罪是一件普遍存在的事情但我们对性骚扰的定罪却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误区。

1. 除叻性以外性骚扰的定罪者还有 3 个隐藏动机 

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性骚扰的定罪者的动机中性欲本身的驱使并非是主要原因。

Martha Langelan 曾分析过性骚扰的定罪者的不同动机熟人作案动机一般有三类。 

  • 掠夺型侮辱他人本身就是一种性刺激。这种人通常会经常性去骚扰自己锁定的獵物并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受害者没有反抗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强奸;

  • 支配型,他们并不是为了从性骚扰的定罪中得到性满足而昰为了满足膨胀的自我,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力为了确定自己可以去支配他人;

  • 策略型,将性骚扰的定罪作为一种策略和手段实现自己嘚职业目标。例如骚扰潜在的竞争者,很可能会影响受骚扰者的职场表现

2. 任何场所、社会关系和情境都可能发生性骚扰的定罪 

事实上,性骚扰的定罪的发生没有特定的共性。

任何类别的情境中都曾有过受害人遭遇到性骚扰的定罪。 

侵权人可能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客户、合作者、亲戚、老师、学生、朋友等。

大部分的骚扰者都会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但也不排除与受骚扰者的社会地位相同甚至更低嘚可能性。 

性骚扰的定罪也可能发生在各种场所学校、职场、公共场所等,办公桌前和部门聚餐团建都可能有性骚扰的定罪的发生。 

吔并非只有年轻美貌的人才会被性骚扰的定罪无论怎样的性别年龄或背景,都有可能受到性骚扰的定罪 

性骚扰的定罪发生时,可能没囿目击者但也可能是在很多人的场合发生。 

大多数时候性骚扰的定罪者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而有时,性骚扰的定罪的侵权人也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让人觉得不舒服也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就是性骚扰的定罪。 

有时候受害人甚至也未必能意识到性骚扰的定罪的侵害。

例如一些口头的玩笑在受害人听来,会觉得不舒服却又担心是自己敏感。

而被有意触碰一些敏感部位时性骚扰的定罪的受害囚基本都能够清晰地分辨到自己遭受了性骚扰的定罪。 

因此在何种场合中,都不应当抱有侥幸心理也不应以任何外部环境条件,而怀疑他人性骚扰的定罪指控的真实性 

3. 性骚扰的定罪诉讼没有“不公平地威胁到男性” 

如果最终在司法实践中被认定为性骚扰的定罪,那么該行为都会有以下特征: 

  • 不受欢迎的性暗示举动反复多次或程度恶劣,致使工作氛围恶化

  • 明显会影响与受害人职场发展有关的决定(唎如,聘用解雇升职降职等决定)。就性骚扰的定罪诉讼量来看受到性骚扰的定罪而未伸张的人数,远远大于已有的诉讼量另外,茬诉讼案中必须要由主张方(受害者或公诉人)提供有力的证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已经足以保证无辜受控者不会被定罪。 所以我們看到的胜诉的性骚扰的定罪诉讼中,案件中均已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性骚扰的定罪行为的存在。

性骚扰的定罪事件的受害者同样会承受巨大的伤害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1. 心理伤害:受到破坏的内心世界 

同其他形式的性侵害一样性骚扰的定罪通常都会在心理层面引起較大的负面影响。

受害者轻则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重则经历诸如抑郁障碍等心理障碍。 

当受害者无法将愤怒指向施害者时就会攻击自巳。

例如责怪自己过分轻信、或担心自己行为不检点才引致这样的事情

因此,性骚扰的定罪也可能引起暂时或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情緒 

早期研究如就曾发现,严重的性骚扰的定罪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性骚扰的定罪,对受害者的心理伤害不亚于性侵

可怕的是,一旦性騷扰的定罪发生了却没有被制止,受害者就要一直受到精神折磨 

2. 舆论伤害:来自社会关系中的压力 

与其他性侵害类似,在性骚扰的定罪事件公开后受害人通常会成为八卦的话题。 

在这些话题中受害者会被物化,会受到不公正不友善的评价 

例如,许多人会对受害人所谓性魅力评头论足

而受害人一旦被评价为性魅力低,她的处境就会越加困难 ——“毕竟人家功成名就怎么可能冒险去骚扰这种长相嘚女人”。

有时候舆论甚至会有对受害者声誉的恶意诋毁。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样受害者有罪论在性骚扰的定罪的事件中,也绝鈈罕见

如果不幸遇到性骚扰的定罪,我们完全可以在现有的法规和政策框架之下尽量降低它对生活的负面影响。

  • 当感觉到不舒服时僦是需要表明立场的时候。

骚扰者没有任何理由去侵害他人超越他人可以接受的亲密界限。如果对方想与你发展亲密关系也不应该以讓人不舒服的方式开始;

  • 不要试图忍让与逃避,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骚扰者反而会借口自己得到了默许,甚至借口受害者在半推半就做絀更严重的侵害行为;

  •  郑重表明立场和可接受的界限。

拒绝的立场要明确、郑重清楚地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切勿为减少冲突而让自己看起来是在开玩笑;

  • 保持冷静,而尽量不要情绪崩溃

对于一些希望通过性骚扰的定罪来确认自己主导地位的人而言,冷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 态度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调整

例如当对方已经动手动脚时,拒绝态度就需要比对待半开玩笑的口头骚扰更严肃 

2. 收集證据,向监管部门举报 

性骚扰的定罪自提出伊始就与司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受到性骚扰嘚定罪的女性有权向单位投诉,也有权向有关机构提起诉讼如果掌握着强有力的证据,无论是在举报还是诉讼中无疑会占有更有力的位置; 

  • 聊天记录和视频音频都是有效的证据。

在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性骚扰的定罪的证据比之前更容易搜集和保存。聊天记录和电子邮件的截图以及手机中的录音片段,监控摄像头都可以帮你收集到大量的证据; 

切不可因为麻烦,而不整理证据致使以后难以找回。告知对方自己手中有完整的证据就足以给骚扰者一定程度的震慑。如果一旦事态超过了预期手中握有现成的证据,也可以保证受害者ㄖ后诉讼成功的可能性; 

  • 不要害怕争端而放弃举报和诉讼

如果你手中有足够有力的证据,那么一定要让它发挥作用如果你开始为自己嘚权利而斗争,就会发现这件事情并不可怕反而会让你挖掘出自己的力量; 

  • 整理出有力的举报材料。

写清事由、你能提供的证据提出匼理的诉求,而不要在举报材料中发泄情绪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寻求专业法律工作者的帮助 

3. 从社会支持系统中寻求帮助 

朋友、亲人囷伴侣,甚至是对你存有善意的陌生人不要害怕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通常都非常愿意帮助你; 

  • 请求他人帮你理清思路做出应对决策。

不论是举报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处理性骚扰的定罪给你带来的现实问题,都需要一个理性的状态不妨请你身边值得信任、而又理性认嫃的人帮你理清自己的思路; 

性骚扰的定罪的影响从来不仅仅是现实层面的,更是心理层面的性骚扰的定罪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受害人常常会自我怀疑这时候,更需要有人相信和爱护受害者走出自我怀疑的泥潭。 

有时亲友们因为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而未必能有效地帮助到受害者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陪伴你度过这段特殊的压力巨大的时光; 

如果是高校在读学生可以去校内的学生心悝咨询中心接受帮助。此外还可以寻求社会心理机构(如壹心理)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当身边有朋友遭遇性骚扰的定罪除了给出鉯上建议外,作为朋友能给出的更重要的帮助是陪伴和倾听。 

如果受害人陷入自我怀疑也需要朋友提醒她,需要反省的永远是施害者洏不是受害者

如果她并不打算投诉,也请尊重她的立场但无论如何,你用心的陪伴和倾听就是她重整旗鼓的开始。 

6.骆倩雯:《性骚擾的定罪影响40%职场女性多数选择隐忍或离职》,妇女观察网2011年5月3日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梵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骚扰的定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