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3.0新时代的教育是什么

手机APP学习软件,教育3.0时代到底该怎么教?
如果将古代学校的诞生看作教育1.0时代,在个别化教育形态持续了近千年后,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社会塑造出的公立学校则标志着教育步入2.0时代。2.0时代的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分科教学、科层制管理为标志,逐渐走向标准化、系统化和统一化。之后,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HI TEACH智慧教室、翻转课堂、在线作业APP……这些科技范的智慧教育应用,正越来越多在中小学教学场景中现身,使得教育焕发新的生机,逐步迈向3.0时代。
3.0时代以教育信息化为开端,新理念、新方式、新标准兼容并蓄
传统教育中“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让一部分人对“信息化教育”始终持保留意见。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开启个性化教学,这场教育风暴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教育造成冲击。是颠覆、增效?还是简单的场景转移?众说纷纭。
回归到信息化教育的实践场景,第一个吃螃蟹的并非是国内的教育机构。早在2006年,美国费城学区和微软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以“未来学校”命名的学校,即费城未来学校。这所学校中,没有纸笔和课本,学生借助网络和电子产品开展学习。随后,类似这样的教育创新开始在美国生根发芽。
伴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深入和发展,传统的模式已无法满足教育需求。在国内,在线辅导、APP作业、APP培训软件等电子产品,逐步渗透到各地区中小学,在很多学生和老师之间展开使用。众多学校开始把教育新理念、新方式、新标准落实到教学中。以学校在选择信息化教育辅助产品学生APP作业为例,老师需要通过APP作业产品精准把握学情、科学反思教学结果,学生需要提高学习兴趣,减轻作业压力,家长希望孩子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学校仔细分析学校自身短板和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借力信息化和科技,才能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教学。
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2017年中国中小学在线作业用户洞察报告》数据显示:66.2%的学生认为在线作业提升了学习兴趣,其中34.3%的学生认为使用在线作业平台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69.7%的教师使用在线作业平台后,布置和检查作业的时间有所减少。
对于电子产品广泛运用于教学场景的现象评判中,北师大心理学学院院长刘嘉表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未来方向,教育装备使用电子产品也是大势所趋。其中以APP作业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改变,但仍有很多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例如未来混合式作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如何将线上作业和线下作业整合起来,从而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基础教育。而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石,正是来自于二三四线城市,改变它们的环境,就是改变我国未来的环境。
迈向教育新时代伴随阵痛,趣味化、个性化让教育多点温度
信息化技术在推动教育迈向3.0时代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争议,例如对学生的激励、伤害眼睛、不练字等问题,一度让家长对其产生质疑,导致很多家长对电子产品、手机APP作业这种模式感到不解。
普及信息化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不少家长担心APP作业会使孩子丢掉传统课本而依赖电子产品,或是家长不擅长使用互联网而对互联网教辅产品产生抵触情绪。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家长同样是受益者。
成都师院周教授曾表示,互联网+教育如果真是一场革命的话,那就一定有阵痛、有质疑。“曾几何时不少人痛恨网约车、痛恨网店,但革命依然会继续,互联网+教育最终不是修修补补,而是会整体提升教育生态系统。”他建议家长和社会应该正确、客观地看待在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应因为一时的误解而产生偏见。
值得关注的是,从教育部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身高体重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平均身高一年比一年矮。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过分沉重的学习压力,让孩子写功课写到三更半夜,长期作息失调、睡眠不足。陪伴、敦促孩子学习的家长们同样疲惫不堪,一度质疑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否合理。但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这一情况将大大改善。
目前,很多公立学校已经借助电子产品实现了智能化的网络作业。老师可线上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检查作业,掌握学情,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分析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和测试题目。孩子们完成作业的时间仅为10多分钟,作业之外趣味化的难点巩固、易错题的闯关挑战等学习模式极大提升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下,家长们的负担也减轻不少。
从无到有,从质疑到认可,教育本身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心存敬畏,还要具有教育的情怀。正如淘宝改变大家购物的方式,优酷、土豆改变大家观影看剧的习惯,信息化教育带给我们的改变,正如南七道所言,K12进入3.0时代,在线教育的发展还在路上。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国内教育孵化器升级进入3.0时代_商讯_产经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国内教育孵化器升级进入3.0时代
本文来源于ccwin.cn 
企业孵化器发源于美国,最早用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中国本土的企业孵化器则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20年的发展,孵化能力不断增强,并不再局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不断细分。
教育孵化器起步更晚,其早期的运作形态以各地的教育广场为代表,多体现为在规划区域内集中多业态的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优质资源教育资源,以教育复合体的形式综合满足学生、家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一站式的学习平台。早期1.0版的教育广场多以提供场地为主,依靠机构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势能,但不同机构之间横向仍未打通。
2.0版的教育广场则不再定位为&二房东&,而是通过整合服务和资源,让广场内的各类教育机构实现统一管理,以教育复合体的形式综合满足学生、家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一站式的学习平台,实现孵化器平台本身的品牌化和品质化。
以位于山东青岛的乐文汇品牌教育广场为例,广场总营业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投资超过5000万元,配备有50多间专业教室、超大多功能早教教室,以及音响剧场、录音级别隔音琴房、专业声学级别合唱排练房等一流教学设施,吸引了青岛十余家市级协会、数十家品牌教育机构入驻,涵盖声乐、器乐、美术、围棋、国象、早教、外语、跆拳道、高考、艺术托管、老年大学等各类教学项目。教育孵化器本身,也成为了可加盟、可整体复制到其他城市的独立品牌。
3.0版的教育孵化器则颠覆了教育广场面向终端客户、以提供场地、服务为主的孵化模式,直接聚焦教育产品本身。国内定位于专业素质教育研究和项目孵化平台的君学教育产业研究院,即是采用了这样的孵化模式,从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素质教育项目中筛选出精品项目进行扶持,为项目提供管理、运营、营销等全方位的运营支援,直到项目能够实现良性的独立运营。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团队直接帮助项目团队梳理出后期市场运营中所涉及到的课程衔接、产品设计、市场策划、教学培训、团队训练等售后服务流程,并整体输出到购买了项目的授权机构中,让机构顺利实现转型盈利,扶持项目获得第一批忠诚样板校。
教育孵化器进入3.0时代,关注点也从C端用户逐渐转移到项目生发本身。通过孵化优质项目,推广至B端,最终作用于C端,将成为教育孵化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编辑:yanqi)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扫码下载APP
您是个人用户,您可以认领企业号
账号密码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我同意并遵守
免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同意并遵守
第三方账号登录
Hello,新朋友
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你至少需要一个响亮的昵称
&>&&>&2017年教育部民办幼儿园最新发展细则解读 全民办学时代进入3.0时代
2017年教育部民办幼儿园最新发展细则解读 全民办学时代进入3.0时代
首发且原创
时间:02-14 12:21
阅读:23120次
来源:中青育才&CYTEDU
日,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三审正式通过,国务院发布重要文件《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民办幼儿园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这项草案的通过标志着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为中国民办幼儿园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春天!
一、社会力量办幼儿园,国务院发文鼓励:各级政府不得限制!  2017年,营利性幼儿园在中国首获官方认可,除了可以进行IPO、上市,其主管部门变更为在工商部门登记。  解读: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管辖权限,幼儿园的审批权放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二、幼儿园可以自己定价学费,具体收费标准由民办幼儿园自主确定。  实行分类收费政策,规范民办幼儿园收费。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通过市场化改革试点,逐步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办学成本以及本地公办教育保障程度、民办幼儿园发展情况等因素确定。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收费标准由民办幼儿园自主确定。政府依法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收费行为的监管。  解读:这一条,可认为是对幼儿园经营上的利好,对于存量幼儿园资产来说,提价是其未来主要业绩增量渠道,分类收费政策之后,民办幼儿园,尤其是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可实现市场价格调节机制,由民办幼儿园自主确定,故幼儿园收费可依照市场调高收费或者调低收费。  三、2017年开始,分类管理;中国幼儿园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二大类!  2017年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幼儿园的,修改幼儿园章程,履行新的登记手续,继续办学;选择登记为营利性幼儿园的,在依法依规进行财务清算、财产权属确认、缴纳相关税费等程序后,办理新的办学许可证,重新登记,继续办学。国家只是在税费优惠、用地、收费等方面,将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  解读:  1、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将不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2、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  四、扩大办学资金来源,利用幼儿园现金流发行ABS等创新金融工具将更加活跃。  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发适合民办幼儿园特点的金融产品,探索办理民办幼儿园未来经营收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提供银行贷款、信托、融资租赁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解读:对于办学的资金来源,有了更多鼓励和引导,未来ABS、融资租赁等方案,在办学上或将出现较灵活的运用,对于办学者来说,可认为是融资方面的利好;对于资本方来说,也有了更多、更正规的渠道来进行办学方面的融资。  五、政府向民办园购买服务。  迎来市场化时代,有利于民办教育企业的业务开展。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积极鼓励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  六、幼儿园的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  1、非营利性幼儿园政策解读:对幼儿园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执行与公办幼儿园相同的价格政策。在土地政策上,民办幼儿园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享受公办幼儿园同等政策,按划拨等方式供应土地。  2、营利性幼儿园政策解读:按国家按科教用地管理的政策供给土地。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协议方式供地。需要征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但其他税收优惠仍然维持。  解读:从政策来看,不管营利还是非营利,民办幼儿园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从市场准入到师资力量、教学方向、学生资助,都有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而营利与非营利的主要区别,就是看赚的钱是拿来给股东分红,还是继续投入幼儿园建设运营。部分社会资本考虑到回报问题,会考虑开办营利性幼儿园。  此外,现有民办幼儿园多数以取得“合理回报”为办学目的,并且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产。而且,现有民办幼儿园也享受了土地、税费的大量优惠。因此财务清算规则是各校关注的焦点,也是最终决定幼儿园分类的关键因素。会上,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表示,现有民办幼儿园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财务清算规则由省级政府制定,教育部鼓励各地于日前出台。
声明:本文由中青育才&CYTEDU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扫码打赏作者
关注企业号
中中青育才教育是一家新型教育科技企业,主营业务是教学前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出国留学服务服务;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
TA的其他文章
13905次阅读
14250次阅读
14328次阅读
13973次阅读
14242次阅读
24小时热文
5179次阅读
4995次阅读
4969次阅读
4958次阅读
4914次阅读
4885次阅读
4879次阅读
4842次阅读
46您已经赞过了
阅读下一篇
爱马仕四季度增长放缓 不及市场预期读书不用去学校?畅想在线教育3.0时代-钛媒体官方网站怎样面对中国教育的3.0时代
我的图书馆
怎样面对中国教育的3.0时代
随着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国学生在国际大型学业测试中屡拔头筹,欧美国家的教育部长及校长、教师络绎不绝来中国取经,这说明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学校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新成就。但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国优质生源持续不断地流向国外,2014年全国出国留学人数达46万人之多,高中及本科留学生数量更是爆炸式增长,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这一巨大的反差现象,足以引起社会的广泛思考。  培养德行:中国教育的传统  在中国的上古文明发展中,教育的使命被确立为德行的全面培育与养成。春秋末期是一个礼崩乐坏、官学失修的衰落时代,可是孔子依然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非常担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穷其一生去实践有教无类的伟大理念,其丰富教育遗产被历代教育家所传承、弘扬。孟子对他的学生公都子说:仁爱心、公义心、礼仪心和智慧心这四种善德是人人先天拥有的,只是在后天遗失了。在他看来,人人皆有成为尧舜的可能。教育的使命,便是帮助每一个人培育和修炼这些可能的善德。稍晚一些的儒学大师荀子则从反面论证说,人先天好利疾恶并有各种欲望,如果顺应这些恶性的发展就会利欲熏心、坏人当道,教育的作用在于及早地矫正这些恶性。  无论人的先天本质是善还是恶,教育在人的个性化和平等化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正如荀子所期待的那样: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成长为像大禹那样无私无畏的圣贤之人。这些古典形态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可以说代表了中国教育发展第一阶段——中国教育1.0的基本特征。  其实,这些宝贵的教育理念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在其他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也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呈现过。古希腊的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追忆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时,运用了一个著名的洞穴寓言,清晰地辨明了教育的使命在于去除愚昧、明扬德性。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知识和德行都受限于已有的社会环境,正如他寓言中生活在洞穴里的囚徒那样懵懂无知而自得其乐。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的启蒙和培养,人的德行才能逐步生长,并最终承担起启蒙和解放愚昧社会的重任。这也是美国当代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的哲学源泉。  从中国教育1.0的历史背景来看,人文主义教育的倡扬是对当时人心蒙昧、道德沦丧和教育衰落的警示和反思。这一传统对于今天至少有三层意义。一是教育的好坏与升学率、就业率等本无关联,教育的终极标准是对德行的培养。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教育管理者乃至家长及社会公众。二是教育注重的应该是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而非整齐划一的模式或标准。三是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学校本身就是教育发展的目的与使命。然而,这些优良的教育传统是如何在社会变迁中逐渐迷失的呢?现代教育受到西方功利主义冲击  反思人类的文明史可以得知,教育的堕落并非从现代才开始。在中国,对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第一波冲击是来自隋唐时期确立的、沿用了长达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它第一次系统地把人才选拔、学校教育与国家治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毫无疑问,科举制度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良多,尤其是人才的选用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开辟了教育的功利主义方向——学校沦为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一个器物性用具。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逐步被忽视、扭曲乃至丧失。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之后,教育精英主义盛行,学校渐渐沦为名利场,教育从目的到形式都逐步被功利化和狭隘化,学校的多元化使命变得单一,其结果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清初思想家颜元曾经愤而直击当时的教育病弊,批判学校为害心、害身、害国家之物,可谓一语中的。遗憾的是,这一变化在历史上积重难返,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顽疾。  然而,这还不是人文主义教育衰败的唯一原因。在西方,自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以来,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在全球迅猛扩张。为了大批量生产现代工人和农民,班级授课制、标准化课程与评估乃至义务教育体系等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广泛采用,学校教育也日臻功利和实用,并迅速被贪婪的资本主义甚至帝国主义利用,成为其全球殖民扩张的人力资源工具。现在,这一西方资本主义学校模式横扫一切生动活泼的本土教育,在全球占据着垄断性的主导地位,成为现代教育的唯一话语和标准。  功利主义的西方学校体系在近代经过日本引进中国之后,结合了中国原有的考试传统,对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构成第二波且根本性的冲击。这一波冲击的恶劣作用远远超过由科举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学校的改革曾经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举步维艰,未能在德行与功用、个性与平等之间寻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成为中国教育2.0的本质特征。  中国教育3.0:培养德行、倡导平等  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应当做到广纳百川与和而不同、特立独行却充满生机。其实,这也适合于对中国教育3.0的前瞻性构想。  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首先应该是立足于本土人文主义传统的教育模式——德行的培养应该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和教改的目的。只有把培养“好人”回归为学校的首要使命,才有可能建设真正的“好学校”。同时,中国教育3.0也应积极发扬古典人文主义的平等精神,把有教无类完完全全地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一个“好教育”不应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及先天背景以及地域或宗教等因素而使学生受到差别性的对待。  要实现以德行、平等的理念为根本使命,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就成为必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中国教育3.0应该是对此前教育的历史性超越,着力培养有心灵追求的全球公民,为人类文明的对话而非冲突发挥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只有这些人文主义精神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名副其实的贯彻,所谓的名师工程、精品课程、素质教育乃至世界一流才变得真正有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中国教育3.0的挑战并非仅仅来自课程、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要求。这些挑战实际上还来自构建一个德法兼治、和谐社会的建设需求。当“扶还是不扶”不再是一个社会悖论的时候,培养“好人”和建设“好学校”才有实践意义上的广泛可能。  伴随着全球化和本土化,中国教育3.0在未来不仅应该给世界一流教育提供一个中国的发展版本,还应把促进建设全球的德性社会作为己任,为避免冲突和战争、追求世界的永久和平以及人类的自由解放作出独特的伟大贡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军(作者系香港教育研究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教育政策所常务副所长)原标题:中国教育3.0:传统、现代与前瞻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时代的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