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英国南非是不是发达国家家?

为什么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居民热衷移民澳大利亚,却不愿意去美国?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525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775分享邀请回答174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英国是不是发达国家?_百度知道
英国是不是发达国家?
我有更好的答案
英国目前是属于发达国家。
那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的吗?请回答我
是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发达经济体(28个国家)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国、英国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发达经济体(16个国家或地区)安道尔、巴林、巴巴多斯、文莱、塞浦路斯、爱沙尼亚、中国香港、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卡塔尔、圣马力诺、新加坡、斯洛文尼亚、阿联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本人本科毕业,现在英国读研,学的不是经济,但喜欢上天涯经济论坛看大家批判Chinese govern,到英国以后,一直想不通,凭什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英国却是发达国家?!请论坛的朋友们指教。    我对英国观感如下:    1、没有活力。英国人或许很绅士,没事老喜欢how are you,但其实根本不在乎你到底怎样。男人走女人前面会帮你开门,包括外国女人。他们重视隐私,不谈私事,也不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外露。觉得他们很少有特别开心的时候,和国内比起来,英国真是走哪里都死气沉沉~~ 英国人喜欢晚上去酒吧,我至今没去过,但是看他们白天都一本正经,晚上却喜欢去酒吧看脱衣舞,而且未婚少女怀孕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英国人还真是够闷骚的……    2、保守低效。国内老说西方人创新,在英国,我还真没发现他们有什么创新精神。英国人办事都按部就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很多事需要预约,效率极其低下。像写论文这种事,还必须按教授的思路,国内也没这样的吧…要是加自己的想法,容易被判低分。或许,最自由的学术环境还是在老米那里吧……    3、说到论文就想到学术剽窃问题。英国人对剽窃看得很严重,但只要注意说明出处,就不算剽窃,就算是看了某人的文章,换种说法,也不算剽窃,他们把那个叫做paraphrase。可是我觉得,用了别人的想法,不一样是在窃取他人知识?…… 虽然中国的学术腐败问题很严重,但我也看不惯英国人把自己说得多么高尚。而且我身边还有这么个事,我朋友,中国人,考试前上厕所,发现厕所里有本书是考试课的,上面学号肯定是她们班同学。开始考试,一人(德国人)举手要上厕所,去了,回来奋笔疾书… 中国人的话,傻子都知道有问题吧!她就去找tutor(指导员)问:“如果一个人,他去了厕所看书,再回来写,这不叫作弊吗?”结果被指责说:“你凭什么说别人作弊呢?你有证据吗?” 英国人就是这么脑残……    4、农业。我没有在英国看到过农田,坐火车时候,窗外常常是大片草地。哪像中国,都是菜地…… 英国的蔬菜水果奇贵,一盒200g的西兰花1磅,因为全是进口,英国人懒得要死!根本不种菜。  说到懒,大概是因为英国人少,所以竞争也就没中国那么激烈,虽然伦敦熙熙攘攘的,但其他城市,也就是中国县城的水平。我很奇怪,一个没有竞争的地方,怎么发展?    5、工业。或许英国曾经是个工业国家,但曾经强悍的造船、汽车统统被中日韩等国取代。商店里的电器,都是samsung、LG、Haier、Midea、canon、sony。 纺织业更不用说了,随便一个西单15块的小帽子3-4磅,上面还印着MADE IN CHINA。这样的国家,吃穿日用统统不能自给,一打仗,不是全完了?    能源方面,虽说英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发达,但毕竟是个小岛国,资源不可能和中国比,要不他们也不用打伊拉克了~
其他制造业比如,交通设备、飞机、航天器、机械设备等等,很明显,中国是他们的最大买主。烟草业好像会保持稳定,因为英国人烟民很多,但比较好的是21岁以下不能买,我觉得这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年轻人吸烟的风气,因为他们会想要以此证明自己已经成熟到可以抽烟了。    讲到交通设备,又想到一点,英国残疾人设施非常完备,图书馆、公共汽车、购物场所…到处都有,虽然中国这方面确实欠缺,但我觉得,这是因为英国老人半身不遂的实在太多!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猜测到两种可能:1、饮食问题,他们吃肉多,容易中风和高血压;2、英国人年轻时候不注意保养,大冬天常能看到穿着小短裙,薄丝袜的女人在大街上迎风招展~~ 而中国人认为这样做会得“老寒腿”。    对了,给我们上课的老头说,英国人65岁后,可以每周拿100-120磅(具体数字记不清了,反正绝对不超150磅)的国家养老金,这样一个月450左右,国人看着可能觉得很多,可是他们要在英国消费,要买吃的,付房租、水电费,这些一点都不多,也就是说,英国福利也就so~so~ 当然,比国内一个月只能拿不到500的人还是好很多。    6、服务业。饮食,英国最著名的那道鱼和薯条(fish and chips),要多难吃有多难吃,英国人食物简单,中餐吃的很随便,晚餐是正餐,但也常常是奶酪、蘑菇、肉一起炖,他们很喜欢吃烤肉,什么肉都能烤,就是没味道而已…… 反正,英国的食物糟糕,是在欧洲有共识的。中餐馆倒是挺多,哪个城市的中国城都有,还有很多印度人、阿拉伯人开的餐馆。英国非常多黑人,但我没看到太多黑人餐馆~ 我还不知道什么是非洲人的传统食物~ 殖民国家的最大坏处就是引进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人进入自己国家…人种都快给改了… 总的说我还是觉得亚洲,尤其是中日韩的人最干净,欧洲人体味重,喜欢喷香水,常常熏得我打喷嚏;非洲人是体臭!狐臭味…打这字我还得克服心理障碍,今天坐车旁边还是个黑女人,实在受不了那股味道,这还是冬天呢!而且女人一般比男人干净点吧?!… 还有阿拉伯人!也臭!我觉得他们那是饮食和不洗澡造成的!伊斯兰教好像有固定的洗澡时间,而且他们不吃猪肉,吃羊肉比较多,这样体味也会比较重。    文化方面,大英博物馆里面一排排的中国古文物看得人难受,全是价值连城无破损的好东西!都是八国联军抢走的!!英国能这么有钱,和他们对其他国家的剥削和掠夺有绝对联系!    创意产业方面倒确实给英国赚很多,他们的产品设计、时装、建筑、多媒体及工艺品设计很强悍,但这些全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没有实体,这些创意有什么用?还总是嘲笑中国只会做低级制造,没有中国制造,西方人都要饿死!    另外就是生物医学,在英国,建筑、医学、法律都是很厉害的专业,生物科学创造的新型药品很值钱,又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中国对产品研发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确实不够,有限的一点也都给清华北大拿走大头,然后培养出来人才移民给了英美加澳~    服务业里还有英国最具知名的金融业了…钱生钱的行当,靠金融服务赚走了全世界人民的钱(包括中国人的),我对金融一窍不通,但我知道,没了实体产业,金融债券就是一堆废纸。    总结,英国学术问题很多,生活沉闷,社会缺少竞争,餐饮业是垃圾,创意产业、金融业是没有物质基础的空中楼阁,农业近乎没有,工业日益夕阳,可为什么他居然是发达国家?!    最后说一句,当初为了英国研究生一年的学制跑出来,出国后才体会到,虽然中国社会有很多问题,但中国有活力、有潜力、有无限发展潜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英国?rubbish!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你只看到了它的缺点没有看到他的强势,呵呵,要用大脑去思考问题!!!
  ls说说我虚心请教~~
  中国和英国的差距是巨大的,深层的思考这个问题,中国在50年以内是达不到英国的水平。  第一,成熟的制度,英国,因为成熟的制度,或者说欧洲发达的程序化流程制度,用中国人的话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也许对于灵活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呆板。但是他们可以节省无数的官员,因为你在执行的时候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员来裁决,制度就是制度,这就是有游戏规则,ok,你遵守,执行他就可以了,所以他们的公务员傻瓜都可以干,你也不要想多高的工资,所以他们的公务员比例低且行政费用少,这是你第一没有看到,他们因为呆板而带来的行政和社会财富的最小化消耗。我们在来看中国,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官僚制度,五花八门的部门,不成文制度,灵活办事,结果那,中国用了25.6% 生产总值,而英国那?大概就4%,这个数字我没有查到,参考。所以你在看到英国的呆板的时候,你首先想到为什么。灵活的中国人,和呆板的英国人一个巨大的玩笑。  第二,从基础建设等来说,他们因为基础公共事业已经很多年都做完了,现在只需要修修补补,不需要像中国那样,大搞基建,但是你想过没有,英国一条路修了,可以用上百年,期间不需要大修大补,他们都已经吧这些事情做完,现在只需要去做一些软件的完善和修补。而中国那,今天才修好的路,明天又要挖掉埋光纤什么的。而且很多设施建设不到位,几十年甚至不到几十年就的从新来过。这些消耗了国家多少财富。  第三,农业,工业等产业,你是了解到太少,欧洲这些国家,在高端产业方面有着你想不到的优势,你也许来之城市,不了解,英国基本上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基本上全民大素质比中国高出几筹,你不要只盯着北京上海,我想你能来英国读硕士,家底肯定不错,肯定不知道中国小县城,甚至农村,我建议你去看看中国苍生,看看中国的农民是怎么劳动的。北京和上海只能是中国1/40的现象。欧洲这边的农业高度发达,人家一个农民顶我们20个都不至,可以创造出我们20个农民的产品,而人家又没有那么庞大的官僚集团去养,当然社会财富多了。  第四,科研,人家在低端工业是不如中国,那些低附加值的给中国这些国家做,但是你知道人家高端工业多么严禁,你知道欧洲的工程师教育多么强悍,欧洲这边一年的硕士都是骗人的,他们可以为一个东西做几万次的实验,为采集一个数据,做几万次模拟,这些中国都没有。欧洲在高端的领域远远强于中国。不要说什么航天,原子弹什么的,你知道这都是投入了多少钱砸出来的,根本就是入不敷出的产业。在科研领域中国没有学到人家的本质,就是学到了发文章,你觉得发那么多文章有意义吗?文章都是一个idea,但是这些idea对中国整体科技提高,有意义吗?  中国从制度,意识形态,全面落后英国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就像一个成长的青少年,积极,进去,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差距。中国赶上英国,任重而道远。  
  好像有件事,议员把自家用的水龙头拿去报销被查。如果我说水龙头=发达国家,估计没人同意,但水龙头和发达国家之间确实有那么点关系你不能否认。  
  一条条回答我的看法    第一,成熟的制度。 09年的统计数据,the UK 总劳动力60.6million,公共部门工作者5.8million,财政供养人口4.4million,公务员1.1million,占总劳动人口1.8%. 中国2005年时636万,总人口13亿,0.49%。  虽然中国公务员很多,但英国也不少。 虽然中国政府部门政出多门,浪费人很多时间,但英国僵化的制度不是一样浪费时间? 时间也是金钱,浪费的纳税人时间怎么算?    第二,基础建设。 中国人口粗略算,12亿; 英国,约6000万。 20:1。 我不否认国内基建领域的腐败,但假设平均英国一条路一小时通过1000两车,你认为国内平均每条路相同时间该过多少呢?不可能只是3倍吧?    第三,农业。欧洲有农业强国,丹麦、荷兰、西班牙…但不包括英国。至少我买到的水果上,标签原产地都是South Africa、Nigeria、甚至France,就是没有UK。    第四,我之前的文章似乎没否认过英国的科研,而且我特别提了尖端建筑、医学领域,也说了飞机、机械制造方面。但是航天方面,英国人没有进入太空,但中国人进入了。    第五,意识形态,我不懂。我只知道英国人大部分非常信仰宗教,遍地的教堂就是明证,他们不吃猪肉的原因是:在他们宗教里,猪意味着邪恶。
  LZ,你还不了解他们的文化:  ===========================================================  、没有活力。英国人或许很绅士,没事老喜欢how are you,但其实根本不在乎你到底怎样。男人走女人前面会帮你开门,包括外国女人。他们重视隐私,不谈私事,也不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外露。觉得他们很少有特别开心的时候,和国内比起来,英国真是走哪里都死气沉沉~~ 英国人喜欢晚上去酒吧,我至今没去过,但是看他们白天都一本正经,晚上却喜欢去酒吧看脱衣舞,而且未婚少女怀孕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英国人还真是够闷骚的……  ===========================================================  这是哪国的都一样的,谁会和不熟悉的人聊私人的事情,你在中国会吗?至于去酒吧,发达国家都这样的,香港,TW都是这样。酒吧是不仅仅有脱衣舞,还有别的,在国外酒吧就等于网吧。  ==========================================================  3、说到论文就想到学术剽窃问题。英国人对剽窃看得很严重,但只要注意说明出处,就不算剽窃,就算是看了某人的文章,换种说法,也不算剽窃,他们把那个叫做paraphrase。    这点北美也是一样的,加拿大叫citation,就是中国的论据,你要说明一件事,肯定要用到别人的,不能直接用到别人的,这和剽窃不是一个概念。    至于其他的,我只能说你在一个不正常的国家太久了,到了正常的国家觉得人家不正常了,有些更是你不了解人家的文化    我在加拿大,不过英国是有点没落了,我始终觉得美国,台湾是最适合华人生活的地方  
  这是哪国的都一样的,谁会和不熟悉的人聊私人的事情,你在中国会吗?至于去酒吧,发达国家都这样的,香港,TW都是这样。酒吧是不仅仅有脱衣舞,还有别的,在国外酒吧就等于网吧。  ---------------------------------------------------------  我没说要打探别人隐私,另外,不管国内国外,我不去酒吧,也不去网吧,所以,这些情况我不了解。只是想通过这些描述说明,英国人白天晚上差距很大。    ====================================================  ====================================================    这点北美也是一样的,加拿大叫citation,就是中国的论据,你要说明一件事,肯定要用到别人的,不能直接用到别人的,这和剽窃不是一个概念。  ---------------------------------------------------------  Citation是要注明出处的,Paraphrase不需要。
  瘦死骆驼比马大嘛
  英国攒下的家底雄厚,人口6000万,做的生意可是全世界的。  -------------------------------------------------  皇家壳牌石油 英国/荷兰 炼油 306,731.0 (百万美元)  英国石油 英国 炼油 267,600.0   汇丰控股 英国 银行 93,494.0  英杰华 英国 保险 92,579.4   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 英国 银行 75,798.8  保诚 英国 人寿健康保险 74,744.7   苏格兰皇家银行 英国 银行 71,164.3   特易购 英国 食品、药品店 71,127.6   沃达丰 英国 电信 65,314.2  法通保险 英国 保险 56,384.8  劳埃德TSB集团 英国 银行 55,407.0  巴克莱银行 英国 银行 50,634.3   联合利华 英国/荷兰 食品 49,580.8   葛兰素史克 英国 制药 39,366.1   英国电信 英国 电信 34,808.3  标准人寿 英国 保险 33,452.1   英美资源集团 英国 采矿、钻石 29,434.0   桑斯博里 英国 食品、药品店 28,649.0   耆卫公司 英国 保险 26,084.1  森特理克 英国 天然气与电力 25,062.7  立博 英国 博彩 24,271.0  阿斯利康 英国 制药 23,950.0  金巴斯集团 英国 饮食服务 23,468.7   William Morrison Supermarkets 英国 食品、药品店 21,939.3  Wolseley 英国 多样化 20,806.2   力拓集团 英国/澳大利亚 采矿 20,742.0  BAE Systems 英国 航天国防 20,228.3  皇家邮政集团 英国 邮递 16,153.7  英国航空 英国 航空公司 15,188.7   翠丰 英国 专业零售 14,483.8   友诚 英国 保险 14,277.9   苏格兰电力 英国 天然气与电力 14,172.0   GUS 英国 专业零售 14,118.5   马克斯思班塞 英国 一般商品零售 13,909.2
  、说到论文就想到学术剽窃问题。英国人对剽窃看得很严重,但只要注意说明出处,就不算剽窃,就算是看了某人的文章,换种说法,也不算剽窃,他们把那个叫做paraphrase  =====================================================    这点北美也是一样的,加拿大叫citation,就是中国的论据,你要说明一件事,肯定要用到别人的,不能直接用到别人的,这和剽窃不是一个概念。    ---------------------------------------------------------    Citation是要注明出处的,Paraphrase不需要。  按你说的Paraphrase也要注明出处。哪国人都这样的,酒吧是他们的文化,你去上海,北京就知道了,英国更是无酒不成熟人。这是他们的文化、
  http://news.qq.com/a/062.htm  英国大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日22:45     据此间媒体13日报道,根据由英国创新、高教和技能部以及贸工部共同公布的这份报告,英国850家主要企业去年研发投入额达210亿英镑(1英镑约合2美元)。     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英国75家最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率高于全球10%的平均值,其中制药业去年的研发投入增长率高达16%,高技术硬件企业为13%,软件、航空和国防领域的研发投入也都超过12%。     报告说,去年英国研发投入增长最多的是固话通信领域,增长率为54%。
  PARAPHRASE    Putting someone else’s ideas in your own words is paraphrasing. Usually, a paraphrase is about the same length as the original. Careless paraphrasing can lead to plagiarism. When you paraphrase, paraphrase completely. This means:     Don’t use the original sentence structure.   Don’t simply substitute a few words here and there.   Avoid using any of the author’s key words or unusual words.     Disciplines vary in the amount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that you are permitted to u check with your professor. In any case, if it is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paraphrase certain language, then quote it exactly, and use quotation marks.
       作者:小源的包子 回复日期: 07:24:49 
    一条条回答我的看法        第一,成熟的制度。 09年的统计数据,the UK 总劳动力60.6million,公共部门工作者5.8million,财政供养人口4.4million,公务员1.1million,占总劳动人口1.8%. 中国2005年时636万,总人口13亿,0.49%。    虽然中国公务员很多,但英国也不少。 虽然中国政府部门政出多门,浪费人很多时间,但英国僵化的制度不是一样浪费时间? 时间也是金钱,浪费的纳税人时间怎么算?  ==================================================  英国的制度僵化你能谈谈怎么个僵化吗?中国火车票实名制算你说的僵化吗?  我感觉一个合理的制度,看起来死板僵化,只要他能提高整体效率就是科学的,值得提倡的。一个合理的制度根本不会浪费时间,而中国所谓的灵活实际上根本就是没有规范,从效率上反而更浪费时间。
  中国人一贯就缺乏科学逻辑思维,所谓的灵活根本就是蔑视规则,对于善于钻空子的人当然这样更好,但总体效率上肯定比一个规范的流程要差很多。
  从工程项目上就能看出来,外国人做事认死理,严格按照规范来做。中国人就不同了,只要凭自己的经验能过关就行,根本不会在乎所谓的规范,因为按照外国人的规范根本就办不了事。可结果中国人做的东西在世界范围普遍都认为是质量差的,这还是出口到国外的,要比在国内的质量要好。
  英格兰超级联赛…球员,教练,还有场边的观众…我们怎么就知道赌呢!
  并且如果你凭借自己的个性与特点跟他们真正成了哥们会一直很铁。人与人的联系还是相对真诚的。冷漠的是表面以及对陌生人的一种正常距离感。没有歧视不歧视只有喜欢不喜欢。在国内人们都是凭着利益来交际。这种感觉在国内要明显的多。    还发现一条英国人很重视原创。相比在中国对知识产权的蹂躏与藐视已经无以复加了吧。。。
  十足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成就美好明天! 1、资金及股票帐号由您自己掌控; 2、负责通知您股票进出的时机和价格;
3、电话通知您操作. 保证股票买得到,卖得出! 携手共进,一起赢利! 详情咨询网站: www.shfszq.com 富盛投资理财!!
  制度僵化。    看病问题,如果不预约不注册医生,除非你是病到不见医生不行,否则,等到病自愈好了。就算注册了医生,也要提前预约,一般2天内是有可能见到医生的。  我身边的事,一个朋友要永久回国了,退税,从过年那周起,也就是2月14-18号的样子,预约,填表,等见税官,见税官,完成退税单,退税不到帐,预约,填表,等见税官,质问,解释,保证按时到账,但到指定日期后仍不到账,返回第一步……    另外,我爸的经历。对方不是英国人,不过也是认死理的代表人物。德国厂方代表谈判,某零部件缺货,有另一种型号质量完全一样的,但因批次不同,所以货号不同,对方坚决反对替换,但货物是对方急需的,拖到最后没办法了,我爸表示,出了问题他承担责任,用了替换品,结果产品顺利验收。想想替我爸汗颜,幸好没出事……    中国货口碑差,很大原因是因为低端制造业产品的大量出口和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假货横行,一部分质量还是有保证的,比如海尔。不过,联想的确把IBM毁了。
另外,英国货也有质量很差的。
    创意产业方面倒确实给英国赚很多,他们的产品设计、时装、建筑、多媒体及工艺品设计很强悍,但这些全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没有实体,这些创意有什么用?还总是嘲笑中国只会做低级制造,没有中国制造,西方人都要饿死!    ---------------    。。。UK是老牌工業國,中國縫了幾年牛仔褲就覺得自己要是不縫褲子了,全球人都沒褲子穿了?你不想縫了,多得是的國家排隊給人家縫褲子。實際上中國也不過各種手段壓低自己工人的價值,不惜犧牲自己的環境和人民的健康,才爭取到這縫褲子的訂單的。
  你要是看看中国占人口80%的农村等地方,你就知道,为啥英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很难赶上英国(从平均来说,中国最怕平均),最少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20~30岁的人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看不到了。  中国的财富都集中到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中国南方一些地方,于此相对的全中国其他大部分地方都差不多是贫穷。和英国比差点太多!!!楼主家应该是个很发达的地方来的,呵呵,或者说家底很好,不知道中国中西部农村是啥样子,不可否认比20年前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但是还是很贫穷,很贫穷。你可能不知道,你在英国生活一年的费用,中国95%的人,一生都弄不到。你明白这个问题了,呵呵,很多问题你就明白了。中国繁华的城市后面是什么。中国要想达到发达二字,何其难。  我的生活经历可能比楼主丰富一些,我经历了中国最贫穷的农村,小县城,地区级城市,二线城市,北京,美国,欧洲,看过了太多,就仅仅比楼主走到路多一些吧。年龄也大一些,可能很多也不对,但是我还是建议楼主有机会去沿着一些中西部的国道旅游一下,下车走走,看看中国的农民是怎么生产,怎么生活,就知道,中国和英国的差距。很多问题你就明白了。
  另外,我爸的经历。对方不是英国人,不过也是认死理的代表人物。德国厂方代表谈判,某零部件缺货,有另一种型号质量完全一样的,但因批次不同,所以货号不同,对方坚决反对替换,但货物是对方急需的,拖到最后没办法了,我爸表示,出了问题他承担责任,用了替换品,结果产品顺利验收。想想替我爸汗颜,幸好没出事……      你爸爸那个问题那,你懂机械不?高精度的机械,同型号的零件,批次不同,货号不同(为什么那,我给你解释一下,批次意味着不是同一批的钢材),在机器开机的时候会因为膨胀率,耐磨程度不同而会导致整个机械的精度降低好几个量级,你没有想到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高精度机械很差的原因。
  中国最缺乏的是严谨的态度,我也缺乏,现在被科研整死了,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看了LZ所说的,我知道中国制造为什么不行的原因  
  我英国的同学很有信心的向我表示在他一生中的时间中文能够达到与英文并重的地位。    我觉得中国的强势并不在于法律制度质量等等而在于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哪怕在某方面体现为小聪明)活力善于学习心态开放。你所说的那些内地城市的人他们要达到南部沿海大城市的水平也仅仅是时间,虽然这可能会至少有两三代人。就像你说的中国是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    而同时在完善的制度体系的配合下中国人的优势会一下子放大很多倍。相反英国人并不具备这些优势,而这方面我很看好他们在未来甚至会向中国学习。中文热在英国并不仅仅是一种中国迅速成长的经济所带动起来的现象,更多的是别人也看到了中国自身的独特的优势。
  楼主, 我认真地告诉你, 北京领导说北京也是发达地区了, 这一点他没有骗你, 因为北京人均GDP跟墨西哥\巴西\俄罗斯全国人均GDP一样了, 但全国呢?     
中国的问题,就是超大城市太少, 人口分散在全国各地,导致经济学上的一个重大后果。    
你可以看看: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84370.shtml      看了肯定有体会      
  为什么中国这么穷: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81714.shtml
  在伦敦呆了三年:两年念书,工作到现在一年多,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前在上海工作虽然收入也上万,但生活按部就班,完全没有精神生活,相比较伦敦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你可以去看音乐剧,可以去看画展,也可以去博物馆:这里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自由的言论环境,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基础。所以我说中国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如果只是一。党。专。政。
lz应该多出去看看,伦敦的夜晚不但不枯燥,而且丰富多彩。
这个国家非常不完美,但真实地可爱。有的国家看上去现代和谐,但虚华的外表下是压抑和谎言的堆积。
评价一个国家好不好不在于这个国家gdp有多高,而在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  -------------------  本贴发自iPhone!!易读精灵 - 天涯阅读器  
  中国虽然能够上太空可那是米国50年代的水平。英国人没有选择上太空不表示他们没有这个能力,相反这种消耗巨资的事情还是省下来,而他们又能够享受到米国太空事业的利益。
  为什么世界这么富: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80333.shtml
  作者:higher_energy 回复日期: 08:58:04        在伦敦呆了三年:两年念书,工作到现在一年多,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前在上海工作虽然收入也上万,但生活按部就班,完全没有精神生活,相比较伦敦丰富的文化生活,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你可以去看音乐剧,可以去看画展,也可以去博物馆:这里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自由的言论环境,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基础。所以我说中国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如果只是一。党。专。政。 lz应该多出去看看,伦敦的夜晚不但不枯燥,而且丰富多彩。 这个国家非常不完美,但真实地可爱。有的国家看上去现代和谐,但虚华的外表下是压抑和谎言的堆积。 评价一个国家好不好不在于这个国家gdp有多高,而在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    =============  哇请问ls是读什么的???
       中国的问题,就是超大城市太少, 人口分散在全国各地,导致经济学上的一个重大后果。    ==========  相反我认为中国应该拥有更多的高质量小城市。而不是每个省都是省会一个超大城市。  
  作者:veckinghan       不是的啊, 因为中国主要依赖于人口优势, 人口优势只能体现在超大城市,否则就成为人口负担。 因为中国缺能源和土地, 超大城市规划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和资源。
  作者:usd2012 回复日期: 09:16:36 
    作者:veckinghan             不是的啊, 因为中国主要依赖于人口优势, 人口优势只能体现在超大城市,否则就成为人口负担。 因为中国缺能源和土地, 超大城市规划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和资源。  ===============================================  中国怎么会缺土地呢,人口优势是指劳动人口多吗?国内的工厂一般都建立在郊区,不在城市里面。
  很有想法,不过你比错了对象  英国一个月500磅是全国最穷的人,在社会层次中是不能和中国大城市拿低保的人等比的,因为中国在大城市里拿低保的人绝不是全中国最穷的人。  如果要比,  是英国最穷的人群和中国最穷的地区的最穷的人群比     而不是    英国最穷的人群和上海最穷的人群比    你应该拿英国每月500磅的人,和西部穷山村里的人比生活水平。    如果全中国都和沿海的城市一样,那中国早就是发达社会了。上海和伦敦的生活水平差距也许只是1:2-3,但英国平均和伦敦也就是1:1.5的差距,发达国家地区差别都小,但中国平均和上海至少是1:5的差距, 中国平均和英国平均自然拉到了1:10.
  作者:x1387420    中国缺土地是肯定的,  工厂里的工作提升不了人均收入  七成人口可以在超大城市从事第三产业。  工厂也不是说都在郊区,在超大城市的边缘吧,如果离得太远,离交通配套等配套就跟不上了,成本会涨。  如果十亿人都住在超大城市, 零售成本,配送成本,商务成本就都下来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官民比会下降得很厉害。 我举例子,深圳市南山区GDP1700亿元,而整个海南省是1600亿元, 但南山区官员数目仅几百人, 海南省是多少官员啊,如果南山区象海南省官员数目一样多, 则南山区居民生活会下降一个水平,产业和经济也受累于行政成本。
    不是的啊, 因为中国主要依赖于人口优势, 人口优势只能体现在超大城市,否则就成为人口负担。 因为中国缺能源和土地, 超大城市规划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和资源。  =========    不敢苟同。中国南方的很多小城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人文环境等等方面。  而中央自上而下僵化的宏观调控对于发展这些地区都是非常不适合的。你不妨可以来看看。
  作者:veckinghan    你说几个城市看看吧
      不是的啊, 因为中国主要依赖于人口优势, 人口优势只能体现在超大城市,否则就成为人口负担。 因为中国缺能源和土地, 超大城市规划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和资源。      ==========  不敢苟同。中国南方的很多小城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人文环境方面。而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宏观调控对这些地方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同样否定你的中国依赖人口优势这一说法。    在英国这么多年我学到的一点就是保守主义。藏富于民。小政府。中央集权宏观调控已经非常过时了。就算中国现在再怎么落后都不应该走为了保gdp损失一切的做法。
  作者:veckinghan    不是宏观调控,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化就是现在市场在做的事情。    你说的小城市能不能告诉我
  江浙这边很多。走的也不是超大城市这一条路。国际性的上海例外。    苏州杭州就不说了。南洵。龙泉(瓷器宝剑非常有名)。很多很多。江浙一带可以说地级市一下的城镇都是。    当然我不希望看到山村里的小学生每天为了上学要走几十里山路的这类事情。就因为他们的学校都被建在了城市里。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化就是现在市场在做的事情。      ========  这个只是很基本很表象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非常之快。    我希望消费市场以及投资并非仅仅集中在大城市而更多的是发展小城镇自己的企业以及国际性的出口。中国的人口并非仅仅是大城市化后工业品服务品的消费者。
小孩是应该跟父母走的,现在的问题是小孩跟着爷奶走了。    
原因是因为城市不够大,不够地方留下他们的父母。   
父母也想自己小孩在城市读书,而不是留在乡村,  
教育水平提不起来,经济因素导致高素质教师不愿意留在乡村。      
杭州正在扩城, 问题是规划先天不足, 扩城太慢, 原来是按500万规模规划的, 现在应该是800-900万左右,但还远远不足, 杭州规划远远不足,杭州理应按5000万人口规划。有水源,有地皮,有政治资源。 杭州城市太小太小,离城市很近的地方, 已经空荡荡了。我指的是西边。 交通问题是因为原来规划不足而造成的。 房价也是因为供应跟不上,原因就是规划没跟上。    
苏州很穷, 本来可以扩张得更快的,容积率太低。    
江浙一带地级市,只规划了原住民的需要,根本没有想到创造财富的另一帮人,本地人的富有,盖住了产业劳动人员的痛苦。 他们也渴望留在城市,最起码有机会,留在老家则一点机会也没有。    
江阴,本来可以发展到五百万人, 但实际上只有几十万人,街道上冷清得很,奔驰宝马飞奔,但城市一点人气也没有。  
江浙一带可以说地级市一下的城镇都是。我同意你的看法,冷清的小城镇的确很多,
  冷清的小城镇的确很多 ,第三产业,服务业根本没办法发展起来。
  (转过来)     市场经济上面说, 价格是信号, 价格大幅上涨, 按道理应该是跟随着大量供应的增加才正确啊!这在房地产市场上面,变成了完全相反,随着价格的上涨,供应反而越来越少了。深圳已经发展到了1300万人口的大都市,每年几十万大学毕业生来深寻求发展机会,年出生15万宝宝, 加上快速的国际化进展和深港一体化,年新增供应量五万套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何况套数中,包括了大量的单房,一房一厅,这种情况在家庭增加人口或者接来老人同住后是有很大的改善需求的。因应 7090政策,有些豪宅也采取了二合一的打通并成一套的回避办法,这又在实际上减少了套数。        为什么房地产商想搞多点项目赚多点钱, 政府想卖多点地赚多点钱, 购房者也有极其热切的现实需求,如果房价不高的话,也有有效需求。供应量的增加是三赢的关系, 现在却变成了房地产商获得最大利润, 政府获得最高的单价卖地收益,而购房需求者:买了的,因高价承担了巨大的还贷压力,没买的:望房价兴叹,到处骂娘。买方成为吃亏最大的团体。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没有任何其它办法, 只有一个:扩大城市。我认为是中央低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速度, 以深圳发展的速度来看, 深圳的规划远远跟不上城市实际的发展速度。深圳应该以5000万人口的规模来规划这个城市。应该大幅提高城市容积率。想一想,全球大部分大城市都是在30公里X30公里的规模之内的,相当于900平方公里,住入大约800万到1500万的人口。假如能按照60X60公里的规模来规划,即相当于3600平方公里了,再提高容积率到香港的程度,在这60X60公里范围内,能容纳5000万人口,在城市中, 以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如果全国规划20个5000万人口的超大都市,则全国可以有10亿人住入这20个超大都市,20个大都市之间使用高铁交通。其它三四亿人,还超过美国人口,这三四亿人口空间分布上,可以类似现在美国的分布,也有七八百万,一二百万的城市。尽量减少农林牧渔业人口至5000万以下,美国才几百万。除了粮食,增加大量经济作物,才能提高生产率。         中央发展新农村,发展中小城镇,建材下乡,完全是错误的政策。是逆经济发展规律的,城镇化,集中化,分工化,效率化, 是经济发展不可逆反的规律。 一个超大规模城市的经济弹性和产业弹性,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繁华, 是一个产业单一的中小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看看国际,我们可以看到,韩国首尔人口占了全国的2/3,法国巴黎地区占了全国人口的2/3,泰国曼谷地区占了全国人口的44%,墨西哥首都附近聚集了全国1/3的人口,小小的东京湾产业和人口聚集也十分惊人。
  这恰好说明为什么政府对大城市的规划是行不通的。你能够规划大城市可是你不能够规划这些外来移民的老家。更不能规划一般人的生计。    还有请你不要把两个问题混起来谈。江浙一带冷清的城镇多全国其他地区也很多。这完全是中国现在全国性的泡沫经济问题。资本都在抄楼修路。恰恰没有足够的劳动人员消费与富有本地人的投资新兴产业。而这就是大政府为了保gdp这个数字的后果。    “房价也是因为供应跟不上,原因就是规划没跟上。”  这很大程度上是资本抄作的结果。这跟供需没有太大关系吧。
  比较小国和大国没意义。      应该这样:  中国东部=欧洲西部  中国中部=欧洲中部  中国西部=俄罗斯欧洲地区    ps 英国=日本 哈哈  这样比,确实差不少。    不过,rmb明显被低估,说的好听就是韬光养晦,说的难听就是补贴老外。所谓发达与否,现在无非就是比较人均gdp,而人均gdp又是以美圆来统计的,那么汇率就起很大作用。        
  英国不能光看本土吧,澳洲和加拿大其实都算英国的海外领土.
  作者:veckinghan      我的原来ID叫理想建行, 被封了,    你可以看这个ID的历史发言, 里面是我的主要观点。    资本炒作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供需的确没跟上,    就象深圳,年新增几十万大学生来寻求机会,年出生15万宝宝,仅新增5万套新房, 今年存货只有3万多套了,你想一想,每年六七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四大一线城市一个可以分到二百多万吧, 十年每个城市可以分到多少?
80后人口(不包括90之后)数目一共是2.2亿人, 如果城市不够大, 怎么容纳,他们接受了现代的思想教育,已经不能接受乡村寂寞无聊和豪无机会的生活了。    大家要的是大城市的房子, 不是乡下的房子,被迫得去买中小城市,原因不在于愿意买,而是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原因还是大城市的供给不足。 他们买了中小城市,还是去大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中央发展新农村,发展中小城镇,建材下乡,完全是错误的政策。是逆经济发展规律的,城镇化,集中化,分工化,效率化, 是经济发展不可逆反的规律。 一个超大规模城市的经济弹性和产业弹性,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繁华, 是一个产业单一的中小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中央的决策恰恰是对的。产业单一的中小城市将来也可以发展起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就因为中国人现在的消费与投资远远不够,产能过剩,所以才没有发展起来,形成了那种单一产业型城市。    我觉得除了上海港深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发展超大型城市。    而且很可笑的一点,为什么规划好的5000万人口没有发展起来?正因为这些城市没有足够的企业而并非没有足够的房子地皮。原因:资本都被投入房市水泥高速公路没有足够的消费投资民营企业。
  不是英国人笨,而是中国人坏。    英国是强国的一个根本原因,  就是英国人诚实。
  国家从来没有规划5000万人口的大城市, 而是限制大城市发展,现在的大城市问题,基本上是因为之前规划的眼光不足而造成的。        资本都被投入房市水泥高速公路没有足够的消费投资民营企业。      大城市的房市,道路,地铁都是有需求而供给不足的,   市场有很大的需求。  跟全国范围内的长距离,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很不同。  而全国国土上面, 有挺多地方高速和道路是过多的。  如果集中在超大城市建设,和超大城市之间交通建设,  可以提高效率和利用率。    大城市配套不足。  广深高速, 超负荷。  却一直投资不足,因为原来规划没跟上。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84370.shtml
  超大型城市恰恰并非因为大政府的宏观规划才得以发展,而是跟着产业以及文化。韩国首尔的三星现代是韩国经济的支柱。法国巴黎的金融区以及巴黎自身的文化。东京湾阪神关西地区同样也是由于产业以及出口海港的所在地。而曼谷在湄公河下游及出海口地区对泰国经济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没有一座城市是政府规划的成果。
  作者:veckinghan    对啊, 超大城市化是市场规律,  你想一想,中国要富有,最起码有12亿人要住进一定产业规模的大城市, 那么发展方向是什么不是很清楚吗。    把乡下搞得漂亮漂亮了, 到时年轻人还不领情, 宁愿不要乡下的小洋楼,也要去大城市混。    真的, 中国要发达, 只有超大城市一条路, 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国家并不是说要宏观调控,但是一定要有前瞻的眼光,而不会限制了大城市的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
在资源的配置上,不要再错配了, 一方面是全国大量国土上面的大量投资无效, 一方面是大城市的房子, 道路,地铁都稀缺得要命。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产业聚集。  
聚集是因为成本原因而造成的。 超大城市其实是低成本的。
      把乡下搞得漂亮漂亮了, 到时年轻人还不领情, 宁愿不要乡下的小洋楼,也要去大城市混。      ========  真好玩。请问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在小城镇还是大城市?    就算他们很想去大城市混,但是他们真正的发展机会在小城镇请问他们会如何选择?      那么发展方向是什么不是很清楚吗。    对啊请问是什么?
  作者:usd2012 回复日期: 10:55:13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产业聚集。     聚集是因为成本原因而造成的。 超大城市其实是低成本的。    =============    恰恰相反。中国不应该走多人口低成本的路。中国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如果充当多人口的劳动机器我绝对反对。    还有请看的长远一点,这些大城市的人口你认为他们会在大城市生活一辈子???大城市的那些产业转移到其他更低成本的国家了这些人口怎么办?他们依靠什么???
  个人看法:    发达与否看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就行了,这个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仅指最高水平,还要看看社会平均发展水平。    比如英国石油工人人均年采油和中国工人比一下,汽车工人人均年产汽车和中国工人比一下。等等              
  但只要注意说明出处,就不算剽窃,就算是看了某人的文章,换种说法,也不算剽窃,他们把那个叫做paraphrase。可是我觉得,用了别人的想法,不一样是在窃取他人知识?…… 开始考试,一人(德国人)举手要上厕所,去了,回来奋笔疾书… 中国人的话,傻子都知道有问题吧!她就去找tutor(指导员)问:“如果一个人,他去了厕所看书,再回来写,这不叫作弊吗?”结果被指责说:“你凭什么说别人作弊呢?你有证据吗?”  ---------------  这个事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读书为了什么?为了求知。那么书只是工具,国外的出版物都分得很清楚,什么是文学小说,什么是学术性著作。只要是事关学术,哪怕不是论文,粘边就的标明出处,而且许多高手的力作都会把出处标得很详细甚至到哪页哪行,如果是参考之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的也会在最后写出书名,那样一本好书就不只有作者个人的成果,还会看到前人的积累,也是打开一个世界的索引和钥匙,这是洋人做得很认真的地方。  同时做到这步也肯定有作者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工科里面实验数据和最终的成果物肯定是不能造假,而且会很谨慎,造假就会被惩罚,不谨慎就会有同行来监督;文科论文的逻辑框架也不能随意变,最后拿到的结果既要是自己心智活动的结晶,也要有充分的逻辑推理上的根据,这是也不能原样照抄的,个人认为在大学里面学的主要就是这个。那么显然,实验和分析方法中就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或学者自己去发现和创新,拿出来的东西就得是经得住考验和推敲,这样培养出的大多数人才的学历与能力就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了。考试什么是作弊,作为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先要求到自己是基本的。
  战国时代的秦国,制度严格,几乎不讲人情,
  对啊, 超大城市化是市场规律,    你想一想,中国要富有,最起码有12亿人要住进一定产业规模的大城市, 那么发展方向是什么不是很清楚吗。    ==========  简直是颠倒逻辑颠倒因果。没产业哪来的大城市??没有消费没有投资没有民营企业哪来的市场化后的大城市??12亿人住进大城市先不说这本身就是荒谬的,你规划出来的大城市无异于朝鲜的柳京大厦。
  作者:g02011 回复日期: 11:36:17        战国时代的秦国,制度严格,几乎不讲人情,     因此成功后的覆灭也是迅速的。
作者:veckinghan      因为你还年轻,     产业已经聚集在大城市和大城市周边, 这已经是现实。    现在去开发山窝窝和老少边的县城, 中小城市, 真的是违反规律的,搞什么乡下,更是笑话。很多资源最终会被浪费。    你只看到江浙一带,没看到全国,   江浙理应接收更多的人口,而不是让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又回去务农。      中国应该以人的流动,取代资源的分散。    
  没有中国制造,西方人都要饿死  ---------  就凭这句就知道楼住的水平还是要多读几年书再来天涯发贴了。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楼主是学文科的;只有学文科的人才那么呆    你不知道英国的金融业有多发达吗?去伦敦证交所看看吧    你不知道英国是社会主义吗?和日本一样    你不知道英国的软件人才很NB吗?参见phpbb;软件人员最厉害的几个国家分别是:俄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    看到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都没有,这就是现实    还有你不知道的,英国是欧洲国家里面对华投资最多的,别人玩资本运作了,而不是低端制造业  
      江浙理应接收更多的人口,而不是让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又回去务农。    =============    恰恰相反,是宏观规划资金短缺造成了他们回家后面对的很有可能不得不务农的局面。我强调不得不。因为他们的家乡没有自己的产业。    只有一个强大的内地才能造就中国的强大。并非你所说的几座上千万人口的空想城市造就的。      现在去开发山窝窝和老少边的县城, 中小城市, 真的是违反规律的,搞什么乡下,更是笑话。很多资源最终会被浪费。  ============    呵呵。你以为对中小城市的开发就等同于造桥修路盖房子?真是可笑。根本看不懂。中国有特色的小城镇包括云贵以及四川重庆的甚至新疆的很多地方恰恰是宏观开发后毁掉的。      因为你还年轻,         产业已经聚集在大城市和大城市周边, 这已经是现实。  ==========    我说过这个是正常的城市化过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但是另一个方面对小城镇的忽略只会带来恶性循环,农村人口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家乡没有得到任何发展变的更为贫穷。所以中央发展中小城镇的决策才是对的。    当然产业聚集在大城市周边也只是本来就以及发展起来的大城市的一种正常发展。这个我当然希望看到。
  笨啊,赵姨娘啥也不干一个手袋150万,为啥?不比你富?不比你发达?因为她处于食物链的上端,就是这么简单。      
    中国前进的取向在于人的素质人的内心。并非大政府宏观拉动gdp那么苍白。仅仅为了劳动成本的降低而同时忽略中小城镇的发展完全是不平衡不计后果的。另一方面中国高素质人口在大城市生活的成本岂不是要提高质量岂不是要下降??    
    江浙理应接收更多的人口    =========  你这么说完全不负责任没有依据。江浙的人口结构密度等等都已经达到饱和。浙江本来就山多水多地少。  
  usd2012   你就不要再这里宣传你的大城市论了。建议你多研究一下英国的保守主义。
什么也不说了, 现在有8亿人, 你把他们放在哪里,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最终全国的富有程度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大约就是全国人均GDP一万五千美元以上。你给提供一个方案?    
一个中小城市,特别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为最主要支柱的, 怎么可能有七成的人从事第三产业?    
一个中小城市, 怎么能提供几百上千个行业的机会?  
一个中小城市, 产业的更新替代可能是非常痛苦甚至灭亡,从劳动密集向机器密集进展的产业升级速度是相当慢的。一个经济周期可能就对城市影响极其严重。  
而一个超大城市,常换常新,因为产业多样化。就业多元化。一个产业的变化并不影响其它产业。    
美国现在人均GDP是三四万美元。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了七成。但美国的制造业并没有衰落,现在占全球制造业比例是20%。
  作者:veckinghan      保守主义跟自由主义都是可以学习的对象,比集权主义好得太多。  但是你根本没想到中国的现状, 和上层的做法。    打个比方, 中国的现状是&超保守主义&,以行政手段来, 约束城市按经济规律的发展。 发展什么中小城市和乡下,大量基础设施是给并不急需的地方,急需的城市却没有相关资源。      作者:veckinghan     浙江我只去过杭州,和其它几个小城市。    杭州是刚去过不久的,考察过几乎全国的主要城市后, 我可以肯定地说,杭州远远不够大。 容积率太低, 西边根本没人,离市中心(以武林为准)五公里的地方,就已经冷落得很了。 按我说的60公里X60公里标准, 杭州还大有扩张潜力。我跑到留下,空荡荡的,离中心也很近的地方,十公里?。 为什么不尽力发展?缺房就盖房给大家呗! 因为杭州不缺水源。你想像不到的是, 即使是重庆的一个小城叫涪陵的,建筑容积率也比杭州高得多。人口密度也比杭州高得多。 人家有什么啊?人家什么都没有!
  作者:usd2012     说了半天还是gdp论。真是无语。中国不缺gdp论者。可是中国为什么发展问题重重?    你以为你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人家会因此而瞧得起你?如果只有产业供给需求公式生产关系这个国家会变的相当可怕。恰恰相反,只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别人来你的国家。    米国的经济模式本来就是非常特殊的。人口都是移民加上庞大的土地资源造就了世界经济引擎的地位。可是米国的模式不是中国可以学习的。中国也不需要。    什么都不说了恰恰反映你理论的苍白。把人民把国家当数字来看本来就是幼稚的。更荒谬可笑的是认为别人会因此而评判你是否强大。
人均GDP包括政府企业劳动三方面的收入, 我们应该提高劳动在GDP的占的比例, 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人均GDP的增长也是必须的,这是财富总量的增长,
我说的是带来经济福利的增长,不是纯GDP者。    
    经济福利的增长依靠的是企业人民自身的消费投资。可现状是以打动gdp为纲。而什么又最能拉动这一个在gdp论者眼中无比神圣的数字呢?钢筋水泥的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业。    你有没有想过杭州西部为什么没人了?因为杭州不是规划出来的城市,杭州有他自己的产业结构模式需求特色。这些人来了有能提供他们生活来源的产业吗?    重庆的一个小城叫涪陵的,建筑容积率也比杭州高得多。人口密度也比杭州高得多。 人家有什么啊?人家什么都没有!    ==========  重庆由于历史地理缘故人口密度建筑容积本来就非常之高。  正因为他们看似什么都没有所以才要发展他们自己的产业。而不是把他们赶到大城市因为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大量基础设施是给并不急需的地方,急需的城市却没有相关资源。  =========    中央的决策中不可否认是会出现一定的浪费不合理现象。但是急需的城市急需的只是一时而并非长期的需求。有些并不急需的地方相反长久看来非常重要。
    急需的城市急需的只是一时而并非长期的需求。而且有的甚至是非常违背长期经济规律的。首先一点城市的恶性扩张会导致环境恶化(当然在gdp论者眼中自然是被忽略掉了)城市生活成本上升质量下降同时农村人口回去后小城镇得不到发展恶性循环。  
  你有没有想过杭州西部为什么没人了?因为杭州不是规划出来的城市,      杭州好好把房子建多一点提供给年轻人,增加房产供应,就算做到它的正经了。
现在这种严控的用地模式, 正是你说的保守主义的对立面,政府控制一切,控制城市扩张和发展, 控制土地和房地产的供应, 控制产业的集中度。 一个城市没有规划,规划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规律, 是肯定最终会出大问题的, 这一点常识不用你理解。 这一点不是什么宏观调控,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中小城市就业远小于杭州之类的大城市, 这一点我不跟你论证,     我也不跟你论证, 一个金属厂,一个棉花厂, 一个服务业单位,是放在涪陵还是杭州更有竞争力。是涪陵还是杭州拥有更多的服务业就业岗位机会。    因为你根本听不进任何东西, 根本就先受中国历来的传媒“大城市恐怖”吓过了,也接受了洗脑。 杭州传说城市是多么多少美好,这只是对旅游业有点影响, 你所希望的冷清清,有韵味,低容积率,城市特色, 吸引外国人,
这跟中国十亿人拥有城市配套,拥有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不停电煤气自来水, 拥有七成的服务业工作机会, 比起来更重要吗?
    一个这么年轻的人,出身杭州富有家庭,说不定还住在西湖边某个低容积率的别墅,
还到加拿大留学,     脑子就这样了, 一个新思想都接受不了,       你真不如赶快回你家去雷峰塔跳楼死悄悄算了....
  我可以理解你的视角。 “你所希望的冷清清,有韵味,低容积率,城市特色, 吸引外国人, 这跟中国十亿人拥有城市配套,拥有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不停电煤气自来水, 拥有七成的服务业工作机会” :这两者没有任何矛盾,甚至前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后者。    其实这不是新思想了。我小学的时候也会在纸上地图上规划着玩。    而到现在看下来我个人认为你的观点最可取的一点就是大城市成本低,人口流动而不是物流。这也算是我今天学到的一点东西,不过因此而忽略中小城镇包括农村的发展包括教育同时变相发展大城市也是值得考虑的。    中央很明显两手都在抓,包括发展城市同时发展中小城镇。但是现在全国经济笼罩在gdp保八、外资控制、楼市泡沫等等的阴影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希望佛祖保佑你吧。
  一个金属厂,一个棉花厂, 一个服务业单位,是放在涪陵还是杭州更有竞争力。是涪陵还是杭州拥有更多的服务业就业岗位机会。    =======  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很悲哀的是涪陵得不到任何发展的原因并不是本身的劣势,而是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投资、消费,原因在于资金在楼市以及中国普遍存在的巨额贪腐,中国很多内地地方政府的以gdp为纲的发展模式;而这些你认为仅仅依靠把他们都迁移到成都重庆深圳上海就可以解决了吗?  
  睡一觉起来,这么多了?我要上课,没时间看。下午回来再说了~
  对了,说一下,楼主来自西南某偏僻省份,在北京读的本科。到过中国除内蒙、新疆、江西外的所有省份。也常有机会和我爸去到中国西部最贫穷的农村。我不是大城市长大并且没去过穷地方的人。
  我猜您在英国呆的时间不长吧~~~呵呵~~~~
    楼主可以去英国留学~,估计家境比较殷实了~    不知道如果是一个中国民工的眼里,是否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么?    
  1、没有活力。  ----------  但是你可以看到很多国内看不到的电视电影精彩节目还有丰富的书籍(当然网上下载或盗版的除外)。种类繁多的慈善组织以及法律政治体系在激烈斗争中的不断进步。更不要提思想文化多样性了。可惜楼主这些都看不到。  2、保守低效。  --------  如果你认为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束缚,那你还是去海地吧。  3、剽窃问题。  -----  你说别人去厕所有可能是剽窃,你是希望生活在一个人人需要防备还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的社会呢?英国没有死刑,却没有天下大乱,需要的就是这种对自身的信任。  4、农业。  --------  农田荒芜不是因为懒惰,是因为政府对农田有补贴,需要土地休耕储存肥料,以及为其他野生动物提供适当的生活空间。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可以确保进口的蔬菜也不贵,一两镑一斤的蔬菜,三四镑一斤的猪牛羊肉贵吗?你以为是在中国啊把使用进口产品当成一种很小资的生活方式?  5、工业。  ------  工业俺不懂,就不说了。  英国半身不遂的人多不多没有比较不大清楚,但是国内腿脚不灵便的人一般是不出门的,所以楼主你在大街上也很难看到。  6.饮食  -------  楼主你要是不会自己学做饭或者不去正规餐馆吃饭只买外卖,那天天吃fish chips也难怪了。老外要是在中国天天吃包子面条,他也会认为中国菜很难吃。  450镑的养老金是所有老年人都有的,不是你交了养老保险才有的。所以很多人都会另外再买商业养老保险还有自己的存款。  什么叫引进了一对乱七八糟的人进入自己的国家?楼主你自己算乱七八糟的人吗?    
  算了,以后不会再理会这种话题了。见了太多象楼主这样嫌这不好那不好却又赖在国外不肯回去。
  前排学习。
  lz 你在英国住的时间不久吧,看到的都是表象。        1、没有活力。--英国人尊重隐私,不认识的人没有必要刨根问底。至于晚上泡酒吧,那是他们的传统文化。上班时,要有职业性,所以一本正经。下班了,和朋友家人一起出去玩,为什么还不能放松?另外,英国割地的文艺演出很多,只怕没钱没时间,不怕找不到演出看。        2、保守低效。--遵守规章制度,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周折。楼上几位都说了,不再重复。有预约,找到合适双方的时间地点,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看看你周围方便的生活设施,这些都是创新的结果。至于写学术论文,当然讲究治学严谨。国内的学术论文的确没有什么规范可言。要加自己的想像,只要辩论合理严谨,不可能不给高分。        3、说到论文就想到学术剽窃问题。--paraphrase 可以,但是在 reference 或 bibliography 一定要写上从那里得到的这个想法。至于指控别人作弊,没有实际证据而完全靠自己的推理想像,就不能定罪。英国的法律就是 innocent till proven guilty。        4、农业。--以前英国的农产品是 100% 自给自足。后来富裕了,开始逐渐进口本国不生产的食品。再后来,劳动力越来越贵,如果再搞 100 % 自给自足,日常生活开销会非常高。而英国的食品工业是全球采购,以降低成本。此外,英国的进口食品中 60% 来自欧盟。欧盟对法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国的农业部门有补贴,所以他们的农产品比英国的便宜。但是补贴的经费部分来自英国。这是欧盟各国协商的结果,有利于各自的经济。你没去过英国的东部吧。林肯郡那一带都是农田。英国人懒?他们的平均工作时间超过法国德国。        5、工业。--不是很熟悉,但是英国产业升级或改造了。把重污染的产业转嫁到第三世界。目前利润最高的产业是金融业,是资本密集产业。到金融城看看吧,你就知道英国的厉害了。伦敦金融业规模超过美国,尤其是外汇交易量。伦敦每日的外汇交易量超过了纽约和东京的综合。没有资本就不要谈什么工业发展或任何发展。你说的那些品牌,没有融资的本领都不能发展下去。至于 made in China,别人不给你订单不让你进入市场,一切都完蛋。还有,就算没有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还有印度这个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变成世界工厂前,西方人都没有衣服穿吗?英国人那时有吃有用,缺了中国也能应付。不过英国也有工业和制造业,不过他们的产品比较高端,不张扬。例如英国的 BAE。英国下一个发展方向是新型能源,又是一个高科技资本密集的产业。        
  继续。    这一次金融业的问题也是先源于美国。虽然英国的经济受到打击,但不会就次消沉。只要世界的经济还是资本主义经济,那么资本和金融业的重要性会持续增加。  ......        对了,给我们上课的老头说,英国人65岁后,可以每周拿100-120磅(具体数字记不清了,反正绝对不超150磅)的国家养老金,这样一个月450左右,国人看着可能觉得很多......。  
--那是 state pension 。每一个在英国工作满十年的英国人都能享受的,例如曼联的教练老爵爷弗克森也领取。英国人还有另外的养老金,每个人的职业不同,那份私人的养老金也不同。人家的老人有消费能力,你没看到白天在英国百货店里喝咖啡享受的多数是老人?英国拿福利的人也有消费力。在西班牙意大利度假的英国人里有一些也是拿福利的。这个世界很不公平。        6、服务业。--看来你有很严重的偏见。已经楼上有人批驳你了。        文化方面,大英博物馆里面一排排的中国古文物看得人难受,全是价值连城无破损的好东西!都是八国联军抢走的!!英国能这么有钱,和他们对其他国家的剥削和掠夺有绝对联系!  
--中国文革时砸烂的文物不计其数,你怎么不抗议不心疼?英国人强别人的东西的确不对,但是现在中国被强的文物都能幸免保留下来,就是好事。此外,你做国调查吗?英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都多少是英国人购买来的?有多少是强来的?还有,是 British Museum - 英国博物馆。英国人没有自大到称自己为‘大英博物馆’,别乱翻译。        创意产业方面倒确实给英国赚很多,他们的产品设计、时装、建筑、多媒体及工艺品设计很强悍,但这些全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没有实体,这些创意有什么用?还总是嘲笑中国只会做低级制造,没有中国制造,西方人都要饿死!--尊重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人就缺这种意识。        你大概从来没看过英国的电视-中国留学生很少付电视费,看了你就知道英国的电视节目有多好看。全世界都在跟风,包括美国。X factor,Britian’s Got Talent,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Strictly Come Dancing, Dance On the Ice. Dragon’s Den, Apprentice,You are Fired, The Weakest Link...... 还有大量的科技生物纪录片,中国想要超过英国的娱乐业,这辈子不可能。    至于你老爸生病,要是很重很急的病/事故,可以直接去最近的任何医院的 A&E,不急的病要预约。英国的 NHS 服务很好,连外国人都照顾。你没在英国交税,就享受到医疗,知足吧。    过两年再看这个帖子,你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对英国的认识很肤浅。
  打错一个地名,应该是 ‘伦敦金融业规模超过纽约’。
  所处的位置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而且这种不一样是出于本能,发自内心的。
  上边数据有误,不是五千万,是七千万,而且是03年的数据。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中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人,官民比例高达1:18。    针对版本二的提法,他发出了7点疑问:    一是国家、党政和社会团体机关中有大量的准公务员。2003年实际在党政社团机关中工作的总人数为1050万左右,其正式公务员之外的近400万人虽然名义上是事业或者工人编制,实际上还是由财政供养。他们不是官吗?   二是有的事业单位为了应付机构改革从政府机构中剥离出来,实际上还行使着行政管理职能,如许多行业协会。他们不是官吗?    三是事业单位中实际上有大量的官员。我国党政职能内化在事业单位之中。国外学校、医院和科研单位中非业务人员非常少,其大学院系办公室就一个行政人员工作;而我国这些单位与业务无关的机构和管理人员很多。这些人不是官吗?    四是我国还有财政不给够经费,甚至不列入预算,由自己收费补充和全额收费供养的政府机构和执法人员,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城管,其中有的整建制没有列入公务员系列,但这些机构既有执法权,又有收费权,难道不是官吗?    五是中国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公务员性质的官员。一些部级、副部级、正厅级、副厅级等集团的总部,实际是政府性质的行政管理部门。    六是县乡村中由收费和罚款等供养的非编制管理人员约为2000万人。其中730万村干部,1270万县乡各类非编制聘用人员。   七是许多机关和事业干部退休之后,没有进入社保体系,没有社会化供养,没有平民化,还是财政出钱,享受着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待遇,难道不是官吗?……  
楼主是典型的文科生,英国在欧洲还算是比较好的,如果你去了法国南部,德国的东南部,你会觉得那里充其量是中国县城的水平,即使在美国,除了东西部那几个大都市,其他地方就是农村,要说跟中国比活力,差的太远了。  
但是,人家就是能把事情做好,做精,做透。每个人都很傻,但是群体就是无坚不摧;中国人每个人都很聪明,但是建立在蔑视制度,想走捷径的基础上。  
不过话说来,我觉得20岁以上的中国人在欧美生活困难,像我就是,饮食是个大问题。
    江苏及周边地区办理股票超低佣金
详情联系QQ: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西是不是发达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