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封辞职信与老板矛盾!即是老板也是师父!

邮寄辞职信时EMS,备注填写辞职信可以吗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邮寄辞职信时EMS,备注填写辞职信可以吗
&&邮寄辞职信时EMS,备注填写辞职信可以吗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
我的图书馆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
本书以一封辞职信《我的辞职报告:10万年薪留不住我的心》为开头,以管理小说的形式,着力探讨了以下问题: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好员工?什么样领导才是好领导?到底该如何凝聚力量?如何高效运营?如何建立一个高水准的企业机制和公司文化?到底把企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组织?真正理想的组织又是什么样子?
书评这本书和《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作一个比较,可以发现,《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主题是变革,《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的主题是主动,而《一封辞职信》的主题是“热爱”——这本书书名上看讲的是辞职故事,实质上倡导的是员工要好好干工作,要“恩爱领导,亲爱同事,珍爱员工,忠爱组织,热爱事业”。
动画片式的管理学新作
——简评新书《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  文 姜菁  一本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书  一本让人领悟管理要旨的书  一本向往成就型组织的人们必读的书  一本让人在轻松阅读中受益的书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曾在企业界广泛“传唱”,书中提出的学习型企业的概念也由此广泛传播,启人心智。其“续集”第六项修炼——《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在2004年新春也徐徐揭开了面纱,而书中倡导的成就型组织的蓝图更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不过,这本新书的作者却不是西方世界的管理学者,而是地地道道的我们中国本土的一名管理学研究者——王义昌。审视承前启后的两本图书,如果说《第五项修炼》主要针对西方国家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炼的设想,体现了思辨逻辑的西方现代文明的智慧,那么,《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则可以说针对我们中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炼的对策,不仅体现了最新的管理研究成果,更闪烁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打开《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犹如走进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在赏云看花的旅程中,不断有新的东西——一串串管理学的“珍珠”呈现在眼前。  那是一串串散发出中国大地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管理学的珍珠。  这些珍珠,由“景”、“纲”、“亲”、“行”、“省”、“恩”六大亮点贯穿起来。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景”讲的主要是组织理想的内容,如愿景、使命、目标、价值和信念,特别是提供了组织愿景的具体塑造方法;"纲"讲的是实现价值、遵循自然、专业、诚信、价值观等组织建设和发展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亲”的核心内容是同志之亲,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到“亲”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我们的一些企业“同志之亲”被忽略的缺撼;“行”所表达的是如何使企业计划高效地实现,即计划的执行,其中的亮点是“新三从四德”的提出;“省”包含三个意思:省己、省人、省事情,核心内容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而其武器则是“民主生活会”这样一个有点“古老”的已经被人们忽视的组织成员沟通和自省的方式;“恩”的内容说通俗一点就是奉献与回报。  这几年,有关管理学的专著在我国市场上可谓层出不穷,有从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生产的;有让人读来耳目一新的,也有内容好看不好用的。与笔者过去看过的同类专著相比,“第六项修炼”有三个有意思的特点,我把它概括为“三新”——视角新、构架新、观点新。  视角新。本书以“一封辞职信”为引子,从管理者咕咕和他手下的员工嘟嘟在管理实践中观念和思想碰撞的现实,进入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好员工?什么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对员工已经足够好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不满意?到底该如何凝聚力量?到底该如何建设高水准的企业机制和公司文化?真正理想的组织是个什么样子等问题的探索。探索的结果正如外企业太和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宋杨所言:如果说当前心态失衡是组织成员的最大问题,那么方向迷失则可以说是组织建设的最大问题。而《一封求职信》倡导的“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可以说恰恰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观点新。作者认为,从抽象分析的角度看,组织的发展、建设和成就,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依赖两个人——领导和下属。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两个人身上。以前我们常说的管理主要指上对下而言,而今天,管理的概念更加立体化,包括下对上的管理、横和纵的管理。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管理的责任,那就是管理企业、管理自己、管理别人(上级和下级)。嘟嘟的一封辞职信,其实就是对其上级咕咕的管理,而这种管理十分必要也十分有益。  构架新。本书的结构和叙述体式独具匠心,是笔者十分欣赏的。本书通篇讲的是管理学的道理,但不是采用通常的理论论述形式,也非近来较流行的案例分析方法,而是引进了散文和文学作品的编排格式,颇有“奶酪”轻松活泼的韵味,管理学枯燥的理论被溶入轻松的叙述中,在字里行间生长着哲理。所以我说它是一部面对成人的管理学的“动画片”,看着不累,看着有趣,看着有益。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一个管理学外行的粗浅感觉,而用友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文京对本书的评价可谓专业,他认为,《一封求职信》为我们勾画出企业领导和员工进行修炼的思路和方法,这本书是一个大胆的思路和探索,希望能够对我国的企业管理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带动我国企业掀起新一轮的学习热潮。  其实,普通读者也会读懂其中的道理。如果学生将其拿来作管理学的“科普”教材,那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作者为我国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期刊《职业》杂志的资深编辑、记者,业界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评论家)
管理的最高境界
htt——让雇主和雇员均富有成就  文 丁 锋   1912年,美国工程师泰勒(Taylor)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宣告了管理学的诞生。今天,当我们再次研读《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时候,和王义昌先生在《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后记中所感受的一样,深切地体会到这本书的要旨其实是通过改善管理建立一个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共同发展的组织。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让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共同发展,却至今依然是我们企业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的重大任务。   2004年2月2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04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围绕“管理创新与企业持续成长”这个主题,总结了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经验,探讨新时期如何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步伐,与会者的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黔贵女士《把握企管新趋势,探索管理创新的途径》的讲话更引起了作者的共鸣。   “当今国际管理的最新趋势之一是以人为本,其含义是从满足人在生存、相互关心、成长方面的需求出发,调动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发展兼顾员工发展,通过制订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等方式,以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双赢”的格局,并认为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 这是蒋黔贵女士演讲时的原话。   蒋黔贵女士关于“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的观点,让人更深切地体会到《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这部图书中提出的“成就型组织”的非凡意义。“工作和活动均富有成效,雇主和雇员均富有成就”这样的以人为本的成就型组织,难道不正是蒋黔贵女士所说的管理的最高境界吗?   2003年底,我国首次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作出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人才竞争已成为最具有全局影响力的竞争”等一系列科学判断。但对于企业来讲,目前最需要的是拿出具体实施办法和可行措施,实现“人才强企”。据中国企业联合会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前,企业大都已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的企业制订了人力资源规划并能与其经营战略相结合,并能按规划正常实施;的企业在员工培训与再教育上设有专门机构并且有定期的培训计划;的企业有明文发布的奖惩制度,并能按制度正常执行。但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大多数企业还做不到,的企业根本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雇主和雇员关系问题的困境,造就了近100年前管理学的诞生。近100年后,雇主和雇员和谐发展共同成就又被认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这些都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又说明让雇主和雇员均富有成就的成就型组织之路任重而道远。  行胜于言。我们的企业工作者开始行动了吗?   (作者为企业管理图书资深编辑和策划人)&
把“爱”带入组织
——简评《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  文 徐鸿贵  继2003年《把信送给加西亚》热销60万册之后,企业管理出版社又瞄准“信”类图书作文章,《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成为该社2004年中国图书市场主打书。  和《把信送给加西亚》倡导的“忠诚、足智多谋,积极主动”一脉相承,《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不仅强调高层管理者要求员工积极主动、努力工作的想法,也考虑到了让高层管理者深入了解到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渴望、想法和需求。对于中低层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什么?最高层的领导者也许自认为很清楚,事实上可能存在着重大的偏差。举个例子,一个员工提出辞职,领导可能简单地认为是这名员工嫌工资少,在报酬方面贪得无厌,而组织又不可能满足,而事实上,正如《一封辞职信》开头的故事,给十万年薪也要辞职——绝大多数员工并不是财迷,在金钱之外,他们有更深入的需求。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一书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这本书让领导者倾听到了员工们内心深处的心声——这种心声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呼喊,这种呼喊也许员工们从来不敢在领导面前表达,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并影响着他们的每一个工作日,每一项工作和活动。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一书的第二个可贵之处,是这本书能让一般的员工真正理解他们的上司,理解领导者的艰辛、付出和伟大,从而发自内心地让他们对上司“感恩戴德”。“感恩戴德”这个词也许让人感到有点不舒服,但要想把一个单位建设好,确实需要员工对领导者“感恩戴德”,没有这种“感恩戴德”的精神,除了金钱还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员工不可能真心真意义无反顾跟随着领导工作、付出和奉献。  “领导和员工,启动个人修炼;雇主和雇员,实现共同成就。”《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一书的第三个可贵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让员工和管理者一起共同修炼的思路和方法,而且“景”、 “纲”、 “亲”、 “行”、 “省”、 “恩”是继第五项修炼之后,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提出的一套完整的修炼的方法。每一个企业的员工和领导,可以说也包括政府等各种组织的员工和领导,只要启动个人修炼,那么,对于组织和组织成员来说,就能走向共同成就。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一书的第四个可贵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成就型组织。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概念,伟大的概念创造伟大的时代,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影响了一代中国人,而成就型组织的概念必将以更大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未来的中国和世界。——毕竟,它不仅是作者的理想的组织和组织的理想,可以说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理想的组织和组织的理想。  如果把《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这本书和《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作一个比较,可以发现,《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主题是变革,《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的主题是主动,而《一封辞职信》的主题是“热爱”——这本书书名上看讲的是辞职故事,实质上倡导的是员工要好好干工作,要“恩爱领导,亲爱同事,珍爱员工,忠爱组织,热爱事业”。《一封辞职信》这本书和《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加西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契合了时代的主题和组织对日益丧失的主动、热爱、适应的需要。与《第五项修炼》一书相比,引用王文京先生的看法,就是《一封辞职信》倡导的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思想,不仅更适合中国国情,也更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当今“洋图书”大举进攻中国本土图书市场的情况下,《一封辞职信》这部完全由中国人自己本土原创的管理小说,在思想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方面可以说完全达到了大举进军中国的“洋图书”的水平,这部图书的出版,可以说代表了中国本土原创管理小说和经管类畅销图书当前的最高境界,相信更多的中国本土原创的高水平管理著作的推出,会像彩电市场的变化一样,在不远的将来彻底改变经管类洋图书独霸中国市场的局面。  人们有理由对这本书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就像一位出版家所说:真正的好书不需要做任何广告,也会成为畅销书,它会被人们口口相传,不仅因为真正的美大家都会共同感受,更因为真正的思想会让人们共同震撼。  (作者为资深企业管理图书策划人)&
让“爱”与管理交融
——简评新书《一封辞职信》  文王爱丽  作者认为,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这本书所内涵和倡导的“爱”—— “恩爱领导、亲爱同事、珍爱员工、忠爱组织、热爱事业”的思想,对当今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管理者、任何一个员工来说,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我的奶酪,有谁动过?”;“三国么,请盛水来煮”; “罗文,请把信送给加西亚”……,这到底是怎么了,似乎一夜之间,关于大管理类的书籍……不再束之雅阁,开始走下神坛;不再玄莫高深,开始浅显通俗……。《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简称《一封辞职信》),这部由中国人自己倾力打造的最新管理小说把时下轰轰烈烈的管理科普化运动推向高潮。  《一封辞职信》这本书以“爱”—— “恩爱领导、亲爱同事、珍爱员工、忠爱组织、热爱事业”为主题,以组织和组织成员均富有成就为中心,以员工嘟嘟和老板咕咕之间的故事为线索,以管理学家的回信和手稿为核心内容,在让读者感动的同时,引出了人们对成就型组织和六项修炼,即“景”、 “纲”、 “亲”、 “行”、 “省”、 “恩”的领悟和再思考。是的,当这些“散落在现代管理研究和传统管理思想宝库中的美丽的珍珠” 有幸被作者再度拾起的时候,它就已经突破了它的原有意义,而被赋以了新时代的气息、大智慧的光环。  读《一封辞职信》,感受组织与个人间的恩、景、亲,你会在合上书本后的闪闪泪光中走进看似高深的管理胜境,体会深刻的管理学思想,领悟到颇富哲理的管理学真谛。这真可谓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即以平实、朴素的话语道出深奥的大道理,且句句通俗易懂、字字深入浅出。  读《一封辞职信》,你会在咕咕、嘟嘟的对话中,体味到阅读给你带来的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快乐,作者正是通过以时下流行语为主人公冠名的方式,为此类管理小说“蒙”上了一层诙谐与幽默。  读《一封辞职信》,你不仅能够擷取管理学思想的点点火花,还会在中外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使自己的个人伦理道德得以真正的修炼。诸如:“吾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在这里,你得到的将不仅是先贤的教诲,还有个人修养的提高。  读《一封辞职信》,你会享受到听故事的乐趣。一个个经作者精心选粹的鲜活的、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会在助你理解的同时,也给你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  新、深、奇、谐,是这部图书给人的一个明显感受。而这本书内涵和倡导的将“爱”与管理交融,我认为又是它最大的特色和价值之一。毕竟,太多太多的人们在实践当中或实施着或感受着管理的“无情无义”、 “冷若冰霜”,而这本书倡导的“爱”“亲”、 “恩”等思想让管理和管理者走向人性化——没有这一点,所有的以人为本的高调可以说都是谎言。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管理者和员工一般总还是站在一个对立面,总还是以“对手”、 “敌人”的面目出现的。这给领导者、给员工、给组织事实上带来了无尽的伤害。而这本书倡导的理想的组织--成就型组织的思想,内涵和倡导的“爱——恩爱领导,亲爱同事,珍爱员工,忠爱组织,热爱事业”的思想,对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管理者、任何一个员工来说,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这本书在给人精彩享受的同时,也让自己略略有点遗憾。笔者也是一个管理研究爱好者,觉得作者如果能在成就型组织和六项修炼理论方面进一步深入阐发,甚至和学习型组织等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也许会让更多学术界的朋友们更加一饱胃口。  但毕竟瑕不掩玉,《一封辞职信》体现了作者的尝试和努力,作为一本献给所有正在和准备推进成就型组织建设的人们的新书,相信它会对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今时代,在我们中国图书市场特别是经管类图书市场上,可以说“洋货”盛行,虽然感觉那些图书也不错,但总觉得很多内容不适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更有许多完全忽略了中华传统的管理智慧和思想,让作为中国人的自己每每叹息,《一封辞职信》作为一部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本土原创的“管理小说”,相信能让所有关心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人们感到振奋。笔者也真切地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能有更多的像《一封辞职信》这样的本土原创的优秀管理类书籍问世!&&
给每一个求职者
网友 Zhendong  (注:本文为网友Zhendong读罢《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有感其主人公--大学毕业生嘟嘟的心路和行为历程,在麦克阿瑟--《父亲的祈祷文》基础上改写而成)  你必须怀抱梦想  在挫折的时候  能够自励又能够励人  你必须足够勇敢  在害怕的时候  能够自持仍能持人  你必须足够坚强  在脆弱的时候  能够自助仍能助人  作一个胜不骄  败不馁的人  能坐而言,又能起而行  潜心认识这个浩瀚的世界  入睡前反省自己  了解重大的差别就在于细节  相信罪恶报应  又始终心怀感恩  对给予你顺利和苦难的人和一切走向成就  你要学习在风暴中站起来  你要学习为失败者加把劲  你要心地纯洁,目光远大  有能力展望未来  但不忘记过去  在领导别人之前先学会自治  懂得真正的领袖不仅是设计师、牧师和教师,  还是仆人  要有充分的幽默感  决不拒人千里之远  但内心经常保持严肃  你要懂得恭敬  时刻记住  真正的伟大是单纯  真正的智慧是兼容  真正的力量是谦和&&
同事之亲,可能吗?
——《一封辞职信》图书中章节《亲》读后  网友 songzihe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大力倡导"同志之亲",希望每一个组织中领导和员工、同事和同事之间都能够建立一种"亲"的关系。读罢动容之余,不禁想问,作者倡导的"同志之亲",有可能存在吗?  (1)还是先从一个前提说起,即首先你无法和所有的人"亲",这跟每一个人的性格、教育、经历等相关,就是恩爱夫妻还有矛盾呢。  (2)假定公司或部门有20个人,你可以把你亲近的人划一圈子A(10个就很多了),则另外的就是B了,现在要说你这个A是很不可靠的。如有个领导在A中,则A中的人在提升、工资、奖金等都会收益,B中的人肯定不愿意,他们会尽可能的破坏A;反之,如果领导在B中,则更不愿意A这么一大帮人随时可能挑战他的权威,所以他们还是会尽可能的破坏A(他一般不会想主动加入A的);  (3)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贡献是很难有统一标准衡量的,你和你哥们同时进单位,干的工作又差不多,甚至你觉得你比他干的好,他提升了,要来"管"你,你还亲的起来吗?他处于位置(或工作)的需要,也不能表现的太亲的;  (4)总的说,单位中使大家不亲的因素要比亲的因素多得多,从概率上讲,一个单位中所有人都亲(或互为对头)是小概率事件,几乎为零。考虑到太多使大家不亲的因素,就是大部分人相互亲近也不可能!  (5)即使大家有很强的共同的愿景,那对大家的要求也只是为了这个目标,在处理事务上共同合作,发挥自己所长,相互之间亲不亲可以暂时不管,也就是所谓的"对事不对人"吧。(企业要能做到"对事不对人",那就很了不起了,我原单位的领导,一位理工博士,经常爱拽一拽什么"第五项修炼","对事不对人",实际上他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对事又对人"!)
我们这一代就象一只被绳子牵住的蚂蚱
——有感于《一封辞职信》中嘟嘟和我们的命运  网友 oap  嘟嘟,你又何必辞职呢?  我们应该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我们。社会就这样,我们难道要逆社会而行? 我们应该面对现实,而不是躲避现实。我们躲避得了吗?  我们需要生存。  一味的辞职,或是逃避,我们能保证以后肯定能碰上如自己所愿的吗?  我们只能首先立足,才能求发展。发展了,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实行。  我们只有坐到那个位置了,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可我们坐不到那位置,要想做到,除非我们适应了一切,包括那些我们不想适应的。  我们做到了那个位置,也很难成功,除非我们习惯了,包括那些我们看不习惯的。  怎么办?躲避不是办法,面对也不是办法。改变吗?  我无力改变现状,更不想改变自己。  我也没办法。  我们这一代就象一只被绳子牵住的蚂蚱,有飞的能力,却没有飞的空间。不愿就这么束缚着,想飞,飞了,又飞不远,疼了、累了,再走走,烦了、厌倦了,再飞。飞飞走走,走走飞飞。老了,死了,回头看看,还在原来的三分天地里转悠。  ——可能绳子早已腐烂、断了。可我们为什么飞不远呢,因为我在一塌糊涂里说了,我也没办法,所以我也就没办法了。&&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有感  网友 Mosy  看了《一封辞职信》这本书,觉得书中的CEO咕咕确实有问题。但和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相比,却可以说小巫见大巫。面对相当一部分领导的无能和"站着茅厕不拉屎"的情况,嘟嘟和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随大流了。  另一个主人公嘟嘟虽然充满豪情,又有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基础或是积累,像嘟嘟这样的再有抱负的大学毕业生,也只能从"小兵"做起 ,这也许是天经地义,元帅也总是从小兵作起的呀,问题是  (1)"一将成名万兵枯",我们怎样真正走上"元帅"的岗位而不是之前枯掉?  (2)有没有一个捷径,一朝成为元帅(在没有基础、背景的情况下)?  这两个问题是很多年轻人,包括我,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古人的一种说法"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看来好像是某个不得志书生的牢骚或是暴发户的狂言,也可能是经历磨难之后的感慨。但是抛开其中的消极成分,用现代的眼光也可以这样看待这种说法:  命:天生的条件,有人学音乐一点就通,有人五音不全,也就是"天赋"。  运:事物的相互作用,有人买彩票几十年中过¥5,有人买了一次就得了¥五百万,也就是"偶然性"。  风水:生存的环境,对大多数来说,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应该会多一些。  积德:家族积累的财富。刘备积德,刘禅受益,三国时代的英雄早就会运用现代保险学的原理。老爸赚钱儿子花,不知道应该说是"命"呢还是"积德",或者兼而有之。  读书:个人的奋斗,广义的"读书"并不是学文,而是包括了理工农医技艺文史政法的学习。  到这里,还是觉得上面的说法太消极了,毕竟命是已经注定,运不可强求,风水有限,积德也只是少数人可以享受。  如果觉得你的命运风水积德综合起来很好,那么我在此向你道贺。  如果你的命运风水积德看来不行,那么,我们可以做同路的朋友,像这本书中的风光又可怜的主人公嘟嘟一起,奋斗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平平安安走一路,勤勤恳恳过一生,上为一国之盛,中为一家之欢,下为一己之乐。  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你真的有本领做元帅,那么放手做吧;如果做不成元帅,那么安安心心做一个小兵。将帅振臂一呼聚千军之力,兵卒浊酒半壶咏万民之歌。所以,对于(1),元帅是人生美好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反正将帅和兵卒迟早都是要枯的,到时元帅亏得反而多。  至于(2)的捷径,上面说的命运积德当然就是捷径了,可惜你大概与我一样没有吧。但是我们风水好,互联网、大学就是我们的风水。如果再加上奋斗,那么即使不能翻云覆雨,退求其次养家糊口也可以啊。我也喜欢捷径,也在寻找捷径,但是在找到捷径之前我还是会脚踏实地地工作,而不要像嘟嘟那样浮躁。不要害怕没有机会,机会总是有的,怕的是机会来到面前,我们却没有能力去留住它,这才是最痛苦的事情。综合的建议:留心机会的出现,同时不断完善自己。  另外,捷径似乎也不一定是好事吧。干电池能使灯泡发光,因为灯泡有电阻。如果用一根导线把干电池的两端直接连起来,应该够捷径了,可是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祖国,请别为我哭泣!
——《一封辞职信》和当前台海局势有感  网友 Mitchela Cowtiger  看了《一封辞职信》,我更热爱工作。  我是一名工人,我亲爱的祖国,你将千斤重的钢铁扛在我的肩上,你将大山一样的任务放在我的心头。同时,你也给了我莫大的信任,无数的兄弟同志与我一起战斗在基层第一线。我的汗水流不尽,我的激情用不完,我高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站在高高的锅炉旁,站在富饶的煤矿里,站在无边的油井上,站在宽大的马路边,我们团结,我们友爱,我们一起拼搏,我们一起奋斗,我们共同为建设而努力,我无处不在,我精于我的工作,我忠于我的职责。    但是,台湾闹独立了,我是不是应该写一封辞职信?我是不是应该成为一名战士?  看了《一封辞职信》,我更热爱生意。  我是一名商人,多年的风吹雨打,多年的商场周旋,已让我无比地坚强。一位伟大的老人画了一个圈,给了我目标,给了我明路,让我得心应手,放开手脚任意打拼。改革的春风吹过一代又一代。我感激我的祖国,感激她给了我自由发挥的场地。我热爱我的祖国,就如同我热爱我的职业。我热爱我的祖国,就如同热爱我的轿车。我热爱我的祖国,就如同热爱我的别墅。我热爱我的祖国,就如同热爱我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换来的财富。  但是,台湾闹独立了,我是不是应该写一封辞职信?我是不是应该成为一名战士?  看了《一封辞职信》,我更热爱病人。  我是一名护士,我陶醉于白衣天使的称谓。我每天都要面对死神,但我从不后退。病房的伤残病痛与哭叫声深深地刺着我的心。我站在抗"非典"第一线,用自己的生命去与死神抗衡,将一个个边临绝望的人从死神的手中拖回。我不求报酬,我不求奖励,我只求在每一个需要我的病人身边,有我不愧于"白衣天使"的笑脸。在残酷无情的沙场上,我曾留下我不灭的脚印。在雷雨分飞的街头,我曾留下我纤纤的身影。我伟大的祖国,面对非典,你可曾看见我双瞳焦虑的眼神,你可曾看见我额头滴滴的汗水.你可曾看见我心中阵阵的心寒。我热爱你们对我的爱称,我热爱你们给我的那份济世救人的责任。  但是,台湾闹独立了,我是不是应该写一封辞职信?我是不是应该成为一名战士?  看了《一封辞职信》,我更热爱事业。  我是一名干部,繁重的工作让我疲惫不堪,但我毫无怨言,我清正,我廉洁,我忠诚于我的岗位,就如同我忠诚于我的祖国,我感谢我有这么一个机会。我遇到过很多困难与挫折,但我从不逃避,从不躲闪。我愤怒那少数的蛀虫破坏了我的名誉,玷污了我的清白。批不完的文件与开不完的会议不让我抽出时间去将这些蛀虫消灭。我好忙,我好累,但我一如既往。每天有无数的巨资从我的手中滑过,每天都有无数的红包从我眼前流过,我也曾倍受诱惑,我也曾大乱阵脚,我曾为经济的拮据而烦恼,我曾为儿女的学费而心焦,我本可一夜暴富,因为我手上有无数的资金,但我不曾犯错,我不曾违背于我的人民。我热爱我的祖国就如同热爱我的亲人,她们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  但是,台湾闹独立了,我是不是应该写一封辞职信?我是不是应该成为一名战士?  看了《一封辞职信》,我更热爱奉献。  我是一名教师,我教书育人,将我的毕生所学,教与国家的未来。我桃李天下,我博古通今,我用知识弥补精神的缺陷,我用文化传播做人的道理。每天,有无数的学生向我问好;每天,有无数尊敬的目光投向我。每个教师节,我会收到无数的卡片。每个春节,我会收到无数的拜年电话。我乐此不疲,我享受着教书育人后的这份难得而真诚的问候。学生的玩皮也会让我暗自生气,改不完的作业也会让我疲倦,但我从不离弃。我忠情于站在讲台上那份崇高的感觉。"臭老九"的称号并没有让我气馁,十年动乱对我的迫害并没有让我失望。我是一名教师,我深爱着这份工作。  但是,台湾闹独立了,我是不是应该写一封辞职信?我是不是应该成为一名战士?  看了《一封辞职信》,我更热爱劳动。  我是一个农民,我深爱着我的土地。我深深陶醉于春天播种的希望,秋天收获的喜悦。我是一个淳朴的农民,我的所有是来得如此地艰辛。你给了我自由,给了我土地,给了我当家作主的权利。我走在田间小道上,看着我亲手播种的稻麦,独享着心中的那份无法用言语描述欣慰。七亿块土地是你给我的恩赐,七亿块麦田是你为我播下的幸福,让我逃离那衣不裹体,食不填腹的痛苦年代。细细的微风轻轻地滑过我的脸庞,我痴迷那金光闪闪的稻谷,迷恋那绿意葱葱的麦田。我感谢我的国家,我爱她就如同深爱着我的土地。  但是,台湾闹独立了,我是不是也应该写一封辞职信?我是不是应该成为一名战士?  看了《一封辞职信》,我更热爱学习。  我是一名学生,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十多年的求学生涯让我逐渐成熟。大学的校园是那么的宁静和神圣。我在绿树下吟诗写作。在喻园中高声朗读,在深夜艰苦奋战CS。我自视清高,我目空一切,我不可一世,我激情高昂,但我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祖国的使馆被炸,我站在抗议人群的最前面。西北大辱国事件,我冲在愤怒人群的最前面。殴打小日本鬼子,我打在人群的最前面。神五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我激动在人群的最前面。我充满活力,我充满信心,我充满激情,我痛恨罪恶的小日本鬼子,我讨厌霸道的美国强盗,我无奈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民,我辱骂卑鄙无耻的台独份子,我用微词短语表达我心中对日本狗族的巨大痛恨,我用三言两语代表我心中对卖国小人的深恶痛绝。我深爱着我善良的祖国,我深爱着我美丽的校园,我的课程安排精而不厌,我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感谢我的祖国给了我求知的机会,感谢我的党给了我一展才华的舞台。我求知似渴,我幸福并安逸地生活在你的庇佑下。我庆幸自己没有经历那残酷而动荡不安的年代,我幻想自己也能拥有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桂花树下悦耳的书声阵阵,小路上学子的脚步匆匆,勤奋与激情在我的校园永不停息。  但是,台湾闹独立了,我是不是也应该像工人、干部、护士他们那样写一封辞职信(退学)信?我是不是应该成为一名战士?  看了《一封辞职信》,我更热爱和平。  我是一名战士,手中的钢枪是我的情感,头上的国徽是我灵魂。先辈曾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洒下他们满腔的热血,留下他们不倒的身躯。英雄的江山是如此的壮观,烈士的天空是如此的灿烂。无数次战场上的胜利让我无上光荣。英雄的身影时刻地敲打我的思想,烈士的双眼火辣地刺着我的心灵。我绝不能容忍英雄留下的土地被无情地分裂,我绝不能坐视祖国的主权遭到野蛮的侵犯。我们的战机在无边的蓝天自由地翱翔,守护着我们用鲜血换来的每一片白云。我们的舰艇在宽广的大海警惕地遨游,守护我们用生命换来的每一滴海水。我站在高高的珠穆郎玛峰脚下,刺骨般的寒风不能让我退却,因为鲜红的国旗温暖着我的心。我站在西北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刀割般的风沙不曾让我倒下,因为头上的国徽鼓舞着我的心。我站在南国海疆烈日炎炎的珊蝴岛上,火辣的太阳不曾让我低头,因为悦耳的国歌清凉着我的心。我热爱我手中的钢枪,我热爱真诚的战友,我热爱那远方捎来的情意绵绵的问候。  但是,台湾闹独立了,我是不是应该写一封请战信?我是不是应该成为一名烈士?  如果愤怒的战火起来了,请相信我!  我是一把尖刀,当我毫不留情地插入敌人的身体内,而导致我不再锋利的时候:领导,请别为我哭泣!  我是一枚导弹,当我果断无情地落到敌人的阵地上,而玉石惧焚不再存在的时候:同事,请别为我哭泣!  我是一架飞机,当我不顾一切飞到敌人的阵地上空,而奋勇杀敌壮烈牺牲的时候:朋友,请别为我哭泣!  我是宝岛台湾,当你为了祖国统一和国家主权而不得不向我开火,无数的炮弹落到我的身上,彻底消灭一切分裂份子,让我遍体连伤地回到你的怀抱的时候:祖国,请别为我哭泣!&&
序—:什么书才算好书?
这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  书的内容是写现代企业管理的,再说得具体点,不仅是以企业员工、普通管理者为读者对象的书,更是一本以CEO为读者对象的书。这类书,这些年来在书市和书店里不算少。有宏篇巨著,有译作,有系列丛书,有分门别类的各种读本,让人目不暇接,不知道当看哪本是好,也不知道应该先看哪本,后看哪本,以至让人无所适从。正像眼下谈营养、谈养生,各种书刊,各种宣传工具,有的这样讲,有的又那样讲,弄得读者听者一日三餐,不知道怎样择善而从。当今信息年代,加之现代科技,各种信息又多又快,书籍也越来越多。13亿人口的大国,可以说谁都知道挣钱,谁都想当大款,谁都想当CEO。但CEO不是人人都能当了的,也不是当了就能做得好的。因此首先需要知识,需要学习,只有先学习如何当CEO,才能当好CEO。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多出版现代企业管理的书。  过去,政治类书籍太多,有人有看法,现在,经济管理的书多了起来,这叫与时俱进,无可非议。可是有不少这方面的书,要不太长太厚,半个月一个月读不完,或者没时间去看;要不理论色彩太重,让从事实际企业运作的人看不明白,也记不住;要不,与经济管理实践对不上号,读者不想看,看了也用不上;要不书的内容构思不新颖,一马平川,讲的又不是他们习惯了的语言,看不下去。因此,我身边不少企业界朋友谈及此事,都希望把书的读者定位再具体一点,书的厚度再薄一点,语言再通俗一点,让他们一口气能读完她。  因此概括出,什么才叫一本好书?答案是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就是好书。  10年前,社会上就流传一个说法,叫做看报看标题,看书看书皮。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有些书报办得不好,调动不了读者的胃口;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看中了一个好标题,一个好书名,才有兴趣往下看。假如又能吸引读者看了一段又一段,看了一章又一章,欲罢不能,欲停不止,这就叫一口气读完。这样的书肯定是不错的书。  拿上述的感受来对照,《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就有些意思。当作者把书稿拿给我的时候,仅一个书名就吸引了我。10年前,我自己辞职,弃官从商,弃文从商,也算成了一个小老板。之后自己又有不少员工辞职的事情。多年的经商和管理实践,教训多于经验,总想成功总不能成功。想到此,就有读下去的要求。但此类书我过去看过不少,没有几本能让我读完。我不知道王义昌先生这本书能否读下去,我断定读不下去。  结果是我错了。我在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她,花了近10个小时。  吸引我的有这么几点:一是书的谋篇,先是辞职信,再是一部手稿,然后一反常态,先写第六项修炼之六,再是一二三四五,一步一步引着你往书里走,真有点曲径通幽的感觉;二是主人公,一个咕咕,一个嘟嘟,既像网虫的名字,又像动画片里的人物,要知道,动画片是中老年人都喜欢看的,而且两个人的表演象东北二人转,看似单调其实不单调;三是通俗,一部实际上专业的管理著作,读起来倒像是一部小说,而这样一部“小说”却能让人体会到许多深刻的管理学思想;四是哲理,将东方传统文化背景与国际上的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观点既现代又传统,讲现代不丢传统,讲传统又有创新,很能为当代中国企业界所接受;五是语言,虽说不上很漂亮,但读起来有味道,不讨嫌;六是不长,一本书稿不到6万字,不费太长的时间就读完了。  不管学业好坏,我也是读了20多年书的人,虽不能说博览群书,但能说看了不少。当我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衷心希望新闻出版界,能够多推出类似《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这样让读者能一口气读完的作品来。  原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  戴松成  2003年6月28日&&
序二:我们该如何修炼?
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伦理道德的“修炼”、“学习”、“修养”是十分重视的,孔子就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名言被世代传诵,即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学习和对他人的教育。虽然,具体学习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发展和调整,然而对于“修炼”、“学习”、“修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被一代一代完整地传了下来。  在大学毕业后的20年间,我一直都在不停地修炼,也始终鼓励我们用友公司的同仁一起修炼,以把用友公司这个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我不太欣赏类似宗教式的企业文化,我认为用友公司发展的目标非常严谨,但是不太强调个人的魅力,我重视的是企业发展目标、员工的专业发展机会、工作氛围以及合适的薪酬待遇,这些方面都做了就会取得成就,就会有优秀人才追随。因此,《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强调雇员积极参与管理,雇主深度关爱员工,倡导新时期的雇主和雇员共同发展和修炼,及时化解劳资矛盾,不断促进关系和谐,最终缔造一个美好的组织生活方式——一种理想的组织——成就型组织的思想,在当前特别值得提倡和弘扬。  彼得·圣吉先生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在国外十分流行,在我国也很有影响,《第五项修炼》正是针对西方国家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我认为,在我们中国这个崇尚道德的社会,在今天我国市场经济确立的初期,很有必要提出我们倡导的符合中国企业情况的修炼内容,《一封辞职信》一书正是力图针对当前的需要,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景”、“纲”、“亲”、“行”、“省”、“恩”六项修炼,可以说这六项修炼不仅闪烁着我国许多传统美德的光辉,而且体现了许多最新管理思想的精华,不仅可以发现不少国外著名企业的经验归纳,还可以看到我们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最新动向。难怪我们公司的一些年轻员工阅读了该书的初稿后,觉得书中的事情好象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动我国企业新一轮的学习热潮。  二  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所说的是他自己修炼的过程,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天生的“圣人”。这也是对企业界某些浮躁现象的警示。  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修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企业界同仁是要担负发展中国经济,使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经营管理之中的耐心修炼。  去年,我同一位日本企业家共进晚餐,他问我经营企业的秘诀是什么,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说,我是“按常识办事”的,他十分惊奇并表示出共鸣。其实“按常识办事”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老老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偷奸耍滑,不要做事总是想走捷径,我想这是不容易的,需要刻苦修炼的。  我十分欣赏我国古代“无为而治”的思想境界,我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将“情、理、法”三者有机结合。作为企业负责人一定要“以德为先”,从“修己”即自我修炼做起,而以“安人”即良好的企业管理和理想化的社会管理,及最终的世界大同为归宿。管理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使企业的员工在道德威望的影响下,自然达到管理的良好状态。  感谢王义昌先生倾力所著的《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为我们勾画出我国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进行修炼的思路和方法,也很高兴地发现自己的很多管理感悟能在这部新书中得到肯定和印证,这本新书是一个大胆的思考和探索,衷心希望能够对我国的企业管理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文京  2003年6月于北京&&
序一  序二  一封辞职信  管理学家的书房  管理学家的回信  感动  一部手稿  恩——第六项修炼之六  共鸣  景——第六项修炼之一  豁然开朗  纲——第六项修炼之二  迷惑  亲——第六项修炼之三  湿润  行——第六项修炼之四  向牛学习  省——第六项修炼之五  振奋  成就型组织的蓝图  泪光  尾声:四年以后  后记&
一封辞职信
咕咕来到办公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作为这个高新技术企业的CEO,他看起来其实一点也不起眼。个子低,眼睛小,身体瘦,说话也有点结巴。虽然年龄并不算大,但却很显老。正因为如此,虽然他有自信,但看到公司里年轻的美眉和帅哥,心灵深处总有一点自惭形秽,他甚至觉得他们其实更显得有领导的魅力。当然,这种感觉只是一闪而过,他从没有向别人提起过。毕竟,他们都是他的下属,而且对他深深地爱戴。  嘟嘟敲门进来。  嘟嘟是公司里唯一的一个硕士,毕业于一所最著名的大学。嘟嘟的工资是全公司里最高的,比咕咕的还高。嘟嘟说话并不多,但一说起来,速度很快,有时让大家反应不过来。嘟嘟属于那种才华横溢又帅的那一种人,公司里的女孩子都喜欢和他在一起,甚至在周末时会主动邀请他共进晚餐。咕咕听到后也会有那么一点点酸溜溜的感觉。但他真心为嘟嘟感到骄傲。虽然有时候觉得嘟嘟不谦虚,但客户那里出了再疑难的问题,好像嘟嘟都能三下五除二轻易解决,有几个客户还为咕咕能聘用到嘟嘟这样的人才对他表示羡慕。  咕咕感到嘟嘟今天表情有点怪异,还没来得及问,嘟嘟递给他一封信说:“老板,我,我很抱歉,我想离开公司。”  咕咕好像没听明白,又好像一下子变懵了。  嘟嘟的在辞职信还有一个标题——《我的辞职报告:10万年薪留不住我的心》。嘟嘟说这封信原是他的一个名叫Coben的网友辞职时交给老板的。但奇怪的是未曾谋面的Coben竟然和自己的经历和感想几乎一模一样,致使嘟嘟他只需做一些简单的调整即可完全代表他自己的想法。在正文中,嘟嘟写道:  两年间,我跳槽九次,从作WAP开发到作网管,最短11天,最长是这次。那时我找不准究竟要干什么,跳槽是我获取新知识的手段,跳槽使我心浮气躁。  来到这个新环境,开始感觉还不错,真是想好好干下去。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很久没在一个公司干过这么长时间。我原来有很多项目,本想拉到公司来做。但是公司很多事情和你的行为让我感到失望。我以为,跟随一个英明果断、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打工,我才有发展和前(钱)途。  在国企、外企、私企干了这么久,我非常了解Boss之辛苦,Boss也很难,所以我有利益上的不满很少说。当我无法忍受的时候,就辞职。但我觉得有些事情不得不说给你听(我不说没有人会说给你,这也是我要辞职的一个原因):  1.作为老总,有些琐碎之事,你不该过问。老总就应该做一些比较大、有水平的事情,整天盯着下边的员工毕竟让人不舒服。例如,哪台计算机给谁使用,怎么又迟到早退啦,关于报销之类的事等等。小事虽小,却使老总形象毁于一旦。  我从没有见过老总亲力亲为计算每个员工的年薪,并亲自发到每个员工的手中。——这也太平易近人了吧?  2.纠偏过正。办公开支是应该节省,网是不能无限制地上,车是不能随便地打,话费是不能随便地报,出差费用是不能太高……但是不要太过,否则员工会怨声载道的。  3.要讲公平。迟到扣钱,那么加班呢?工作要讲效率,而不能光看工作时间,能不能完成工作要看自觉性,何必非要上下班打卡呢?准时上班我却打瞌睡,有个屁用!比如你自己,迟到多少回了,能说你上班没努力吗?  你给我上保险,我很高兴,但这件事情你干得没水平。为什么每个人的待遇不一样,有的人上,有的人却没有(也许我是不知好歹)?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你怎么能够留住人心呢?这种小把戏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司行为。  4.说话要算数。我来的时候,阿毛明确说过:今年年薪按照一年算。但阿毛走了,也无据可循,你记得不记得我就更不知道了。我来公司已经卖了力气,交给我的工作我都完成了,而且×××的项目我已给公司赚回了我的年薪,而且今年会有更多的项目(但你也许认为很小)。公司网络和布线方面没什么利润,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居然年终没有双薪和奖励,而且扣钱,这使我决定走人。  5.你认为自己是领导你就代表组织,你代表组织就代表正确,你代表正确我们就必须听你的话惟命是从,公司管理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公司管理得一塌糊涂,全凭一个人说了算,狭隘的官僚心理在作怪,典型的小农经济思维方式。  6.我比较喜欢自由的工作,没有束缚,喜欢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公司不适合我。  我与那个城市通过喝酒、请三陪、揣钱做生意的工作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用户太至上,尊严何在?)基本无法沟通,我不想再去那个城市做项目,因此我在公司无用武之地。  九个月来,我像个打杂的,一会儿去那儿十几天(本来也就需要一两天),一会儿去这个电话局做本来无法完成的调试(不可完成的任务),或对用户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谎话,做了很多没有意义和受累不讨好的工作,也没学着什么东西(倒是敲了几万字的方案)。浪费了不少时间,却没有完成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所做的工作与我来公司预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想你至今也不知道我擅长的是什么,我喜欢什么工作、厌恶什么工作。  7.公司像个小作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安全感,大家在一起有混的感觉。无论公司以前怎么辉煌,至少现在公司缺少大气。而且我们拿项目靠的不是技术实力。换句话说,公司舍得在搞关系上挥金如土,而在技术上却一毛不拔,一年了,没有任何技术资金投入。这也许就是作技术的与商人的区别。  8.不要以为给我年薪10万我就满意,老@除了溜须拍马就那点本事竟然在公司混了二年而且为什么只比我少一万?  9. 部门互相封闭,信息互不公开,大家只扫自己门前雪,气氛太沉闷。  10.公司问题太多,不写了,你也不一定爱看。  总之,今次,我之所以在公司工作了不足一年便提出辞职,是因为公司给我的发展空间有限。而且自己表现出的能力,老板不懂得欣赏。干部家长制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员工低三下四做牛做马的习气我看不惯。如果你说我年薪10万跳槽是没有道德,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人才受折磨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是真正的不道德。我多年跳槽的准则是:既然老板不给自己机会,自己也不会给老板机会——辞职走人。  10万年薪,你也许能够找到比我好的职员,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仅仅靠这10万年薪就可以留住一个员工的心。本来现在就是一个双向选择、互炒鱿鱼的时代,少了谁公司都照样运转。我对公司实心实意,公司也要对得起我。  我辞职对公司不会有任何影响,高手有的是,祝愿公司兴旺发达!
管理学家的书房
看过辞职信后,咕咕已经记不起来怎么与嘟嘟交流了。嘟嘟走后,咕咕感到很疲惫、很沮丧。他关上门,吩咐谁也不要打扰他。  躺在沙发上,咕咕一支烟接着一支烟抽。  他并不喜欢抽烟,平常只是没办法的时候陪一下客户。但今天却觉得只有抽烟能让他放松一下。在烟雾缭绕之中,一些往事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吃个鸡蛋都很困难。艰苦的日子,使他从来不怕吃苦,工作起来拚命干。10年前,靠着朋友们的帮助,他创办了一个小服装厂,由于生意出奇地好,他积累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5年前,由于服装厂生意越来越难做,他决定转行,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创办了这家属于自己的IT公司。对待公司的员工,他真的觉得自己问心无愧,现在比一比其他的那么多的各方面都不规范的私有和国有公司,他的公司可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个IT公司刚刚创办的时候,由于他没有相关的行业经验,公司管理也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最好,特别是他觉得新公司人员素质比从前服装厂的人员素质大大提升了,但奇怪的是员工却好像变得比从前更加难于管理了,虽然他想尽了办法改善管理但管理始终也没有明显改善,后来听说不远的那个城市,有一位管理学家,这位管理学家声名虽然并不显赫,但却被认为绝对出色,而且他不仅对人和善,又总能对身陷管理困境的人们指点迷津。  于是,一天上午,他鼓起勇气专程去拜访那位管理学家。一到管理学家的办公室兼书房,他就被四周尽是一架架一排排图书的场景所感染,但管理学家刚好不在,在咕咕非常遗憾准备离开的时候,管理学家的秘书告诉他,办公室兼书房的一切包括所有的管理学图书、复印机、打印机、计算机、纯净水等等均无偿对充满困惑的远道而来的来访者开放,如果来访者愿意,他们可以享用这里的一切,当然务必做到保持安静、不能抽烟,确保阅读图书时能够物归原位,使用计算机和上网时能够保证不删除和改动文件。  时间还早,咕咕决定留下来。一方面可以等待管理学家,另一方面这里有这么多管理学的书籍,简直是个难得的专业图书馆,又不用付费,有什么理由不尽情享用呢?就这样,从上午到下午,从下午到晚上,他把那里管理学方面的图书特别是教科书贪婪地翻了一本又一本,最后却发现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全是些所谓的计划、组织、管理、控制等等。咕咕最终大失所望,觉得所谓管理学和管理学家们也不过如此,婆婆妈妈的管理教科书上尽是些婆婆妈妈的家庭主妇式的管理理论。  离开之后回到自己的公司,垂头丧气之余,咕咕忍不住给那个未曾谋面的管理学家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在简单描述了自己的困境之后,咕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管理学和管理学家们的无能、嘲笑和鄙夷。  咕咕发泄一通本来只是将自己的愤懑一吐为快,但没想到很快收到了那个管理学家的回信。回信的大意是对咕咕的批评长久以来他也深有同感,事实上他和他管理学界的伙伴们正在全力对传统的管理学进行全面的反思、批判和重建,不远的将来管理学将很可能会焕然一新。关于咕咕面临的困境,那位管理学家说有一本新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也许有用,不妨一读。  咕咕找到《第五项修炼》的书,一读之下,的确让他很有启发。之后他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公司彻底改造成为一个高境界的学习型组织。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终于站稳了脚跟,公司人员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嘟嘟有些偏激,这是他早就知道的。然而……,咕咕再次拿起嘟嘟的辞职信看起来,禁不住越看越生气:“你嘟嘟懂得什么叫管理?一年到头了,不由我亲自给大家发放年薪又由谁?各种费用的控制在业界可以说已经很宽松了!打卡让你不自由,但上班不打卡行吗?又有哪一家单位上班不打卡?今年没有双薪是因为IT业今年有困难,从前哪一年没有双薪?公司总不能没有一点束缚吧?否则要什么制度!公司实行薪酬保密你是怎么知道别人工资的?我确定员工工资还需要征求你的意见吗?公司里的事情我不作主谁来作主?刚毕业就只想当领导不干具体活,我到现在还亲自处理很多具体业务呢……”  咕咕满腔怒火:“哼,我平日待你嘟嘟不薄,几乎有求必应,工资定得比我还高,我还准备进一步考虑对你进行提升,你……你竟然是这样一个狭隘的人!看我如何收拾你!”  咕咕自言自语:“狭隘、自私,现在的年轻人学历越来越高了,素质怎么越来越低了?一定给嘟嘟颜色瞧瞧,要么扣住档案不放,要么想法给个处分,否则自己这点面子何在,以后自己还怎么当领导,还怎么管理公司?”  打定了注意,咕咕顿时轻松了许多。&&
管理学家的回信
过了许久,咕咕又觉得嘟嘟辞职信里所说的,似乎也没有全错。  到底怎么回事?  经济发展了,钱怎么越来越难赚了?  对员工已经“足够”好了,为什么他们又总是“不识抬举”?  员工水平越来越高了,为什么又越来越难管理了?  工资奖金增加了,为什么员工的士气反而降低了?  创业时很亲近,为什么组织发展起来了大家却又变得疏远了?  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增加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怎么反而降低了?  “唉”,他最后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到底该如何创造利润?到底该如何凝聚力量?到底该如何高效运营?到底该如何建设一个高水准的企业机制和公司文化?到底把企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  不知什么时候,他昏昏沉沉进入梦乡。醒来的时候,他觉得好受一些,但先前的困境依然没有答案。他觉得先前的那个管理学家也许会给他提供帮助,何不再发个电子邮件,将自己的苦恼告诉他?  第二天,咕咕一打开信箱,便赫然发现了那个管理学家的回信。  在信中,管理学家说他很快就要出版一部新著——《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相信对他改善组织管理能够有所帮助。回信的最后是管理学家建议在处理嘟嘟的事情之前,不妨读一下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未名作者的文章——《误会、钉子、等待和宽容》:  1. 误会  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个年轻人结婚,他的太太后来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因为忙于生计,许多时候不能照看孩子,就特地把家里的狼狗进行训练。那狼狗聪明听话,很快能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有一天,他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后来因遇大雪,他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匆匆忙忙赶到了家。狗立刻叫起声来迎接主人。当他打开房门,发现竟然到处是血,连床上也是血,孩子却不见了,而狗就在旁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的狼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他大怒之下,拿起刀把狗劈死了。  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他抱起孩子,发现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后腿上的肉没有了,而不远处竟有一只死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  这真是可悲的误会。  误会往往在人不了解、不理智,未能多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又极为冲动的情况下发生。误会一旦开始,就会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由此,又会使误会越陷越深,最终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动物狗所发生的误会,尚且有如此可怕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2. 钉子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为别人开启一扇窗,也能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3. 等待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大家一致认为。  四个月过去了,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者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中表现保守的他,简直象换了一个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后致辞:相信大家对我新上任后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些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这个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4、宽容  这是一个关于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的故事。  他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了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快点回家来,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过了几天后,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一样,要去喜欢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爱那些造成我们不便或不快的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和那些不如我们聪明、美丽或健康的人保持距离。然而感谢上苍,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她)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  今晚在你入睡之前,请向自己默默祈祷,鼓起勇气和力量去接纳他人,不论他们是怎样不如我们的人。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种东西叫友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但你却知道它总是给我们带来特殊的礼物。你也会了解友情是世界给我们最珍贵的赠予。朋友就像稀奇的宝物,他带来欢笑,激励我们成功,他们的心房永远为我们敞开。  自读毕此文后,就告诉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们。把这段文章,以及包括后面内容的整本书转送给所有你认为是朋友的人,如果这段文章、这本书又被人送回来,你将知道你拥有了一辈子的朋友。&
咕咕一字一句看完了这封回信。  “也许,在对嘟嘟有所决定或判断之前,我应该先想想这是否是一个误会;然后再考虑是否一定要钉下这个钉子。即使可以的话,看来也应且慢下手”,咕咕忽然又想起了一句话:“对别人宽大,就是对自己宽大。”  外面的阳光射进来,他感觉今天的阳光竟然变得也如此五彩斑斓、温暖美好,一股深深的感动好像从身体的深处涌起来。  他忍不住再次把回信打开,一句一句地读起来。  第二遍读完,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他已经基本上明白了,虽然很多地方仍有待他进一步去揣摩。  关闭电子邮件的时候,咕咕忽然涌起一股冲动——他决定再次到那个书房去。他已经开始更加佩服管理学家的智慧,而且那本《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也许已经出版了呢!  咕咕太渴望管理学界的智者能给他以新的启迪。
终于再次来到了管理学家的书房。  这个屋子是他很熟悉的。  桌子、书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凳子等好像一点也没有改变,只是书架上的书好像更多了。  咕咕曾在这里度过了整整一天,那一本本的“道理正确得完美却等于没说”的管理学教科书虽然让它想起来就感到心绪难平,甚至也降低了他对阅读所抱有的美好情感,但他还是喜欢读书的,特别是当他进入一部好书所描绘的世界中去时,他无论如何都会暂时忘掉难受的一切。况且,他读过的一些书,譬如《因特网经营》、《第五项修炼》、《生存——6500万年前人类和动物的对话》、《最好的礼物——职业健康的体操和管理》等等,的确能给他带入一个从未有过的美妙的崭新的阅读世界,虽然个别图书有的地方读起来有些费劲。  《第六项修炼——成就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这本书在不在?  问问秘书,秘书也说不清楚,于是他走向书架,开始寻找目标。  翻了好半天,仍然没有找到。  当咕咕感到疲倦又有一些失望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在书桌上,放着一部手稿。那是什么?  咕咕一把拿起来。  手稿很薄,标题是《恩——第六项修炼之六》。  他轻轻地翻开……&
关于愿景的话题现在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了。对个人来说,愿景就是个人在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愿景必须是共同的。共同的愿景就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愿景的概念并不神秘。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贫穷、没有失业、人人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其实就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共同愿景。“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革命年代里,共产党员们秉持这样的坚定信念,为了实现愿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使得世界上从无到有出现了苏联、中国以及东欧的一系列崭新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这就是愿景的力量。  今天的我们很少需要为愿景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了。但好像愿景在我们的工作中也逐渐失踪了。而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有没有共同的愿景,或者说愿景能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实在是组织的领导者领导水平的分水岭。而这种领导水平差异的结果,必然是组织间差距的关键原因。  为什么有如此的结果?  因为有没有共同愿景对于员工的行为来说,具有表面微小实际却十分重大的差别。员工的奉献精神——人类任何组织崇尚的普遍美德,便与组织的共同愿景息息相关。而如果没有共同愿景,那么奉献的行为不仅不会产生,连真正遵从的行为也不可能。在《第五项修炼》中,彼得·圣吉博士精微地分析了奉献、投入、遵从之间的区别,他引用基佛的话“投入是一种选择成为某个事物一部分的过程”,“奉献是形容一种境界,不仅只是投入,而且心中觉得必须为愿景的实现负完全责任”,进而认为没有共同愿景的组织往往只会导致员工对上级对组织的被动式的遵从,而决不会导致对组织的真诚奉献。  共同愿景的建立虽然并不容易,但也有规律可循。集成式、凝炼式、影响式就是建立共同愿景的三个途径。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那些有相同个人愿景的人组成一个集体,在集体中再进一步实现共同愿景的构建,这就是集成式。许多协会和团体共同愿景的建立属于这种类型。招聘新员工时,不仅看素质和能力,同时强调个人发展及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的匹配性,也可以看作是通过集成式路径建立组织共同愿景的方式。  凝炼式则是把大家心灵深处的共同的意象挖掘出来,并进行凝炼,进一步构建共同愿景。这一路径的特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适用于那些组织成员同质性很强又积极面向未来的组织。  影响式建立共同愿景的途径讲的主要是从个人愿景建立共同愿景。从个人愿景建立共同愿景,并不意味着一定从组织最高首领的个人愿景到组织的共同愿景。也可以借助于前辈,还可以借助于外部。但通常情况下,基于一个组织的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愿景的构建常见的情况确实一般是从决策核心层的人发起的。特别是那些希望构建共同愿景,而从前没有共同愿景或不注重共同愿景构建的组织,更是这样。  建立共同愿景不能靠命令,不能靠规定,只能靠周而复始的沟通和分享。必须认识到,不断的强势宣传推动也是可取的方式,但任何强迫和勉强性的举措可能都会适得其反。建立共同愿景不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回答,也不是一种形式性的东西,而是必须由组织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全过程、全方位、全方法、全面地将共同愿景贯彻落实在生产经营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建立共同愿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它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细致的工作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愿景”还必须得到“使命”的支持。愿景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要创造什么,它往往是一种相对宏观和抽象,又需要长期的奋斗才能接近或实现的目标,如共产主义。而使命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创造和实现。所以使命既可以说是实现愿景的关键步骤或手段,又可以说是组织实现愿景的现实的总目标、富有挑战性而且明确的基本任务,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使命也是组织成立的目的和存在的原因。  使命对于愿景来说格外重要,没有使命支持的愿景往往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人类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工厂、银行、商店、学校、医院、研究所、慈善机构、政府、军队、政党、社团等等。各个组织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每种组织的独特价值也确实不应该有高下之分的。然而,当前社会中仍然有普遍看重政府、事业单位而轻视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倾向。但认真想一想,社会的习惯看法确实很不对头。企业这种组织的价值还是更特殊一些。企业在所有组织中实在是最伟大的组织。  人类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生存是最基本的。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如果所有社会成员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都不能满足,那么教育、科学研究、宏观管理、政治活动、军事建设等等也无法支持和保证。最贫穷的人也需要医院保证健康,这当然也不错,但贫穷实在是健康和生命的最大障碍、最大杀手。不仅如此,贫穷同样是社会道德沦丧的一个重要原因。《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讲的就是衣服食物充足即生活没有忧虑后,人才能讲究礼义廉耻。  而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使命都是创造财富,消灭贫穷,不断增进人类福祉。  这样想来,企业的使命是何等重大而尊贵。  所以,成功的企业,即便是一时失败的企业也同样应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企业的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在这样一个最伟大的组织中工作、学习和生活,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幸福的事情吗?而给大家创造这种幸福的企业的投资者和创办人,不更值得我们心怀感激,而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去表达这种感激吗?秉持企业和自己的活动是为了增进人类幸福,自信产品和售后服务给客户创造不断完美的价值,以这样的想法去发展生产推销产品,努力说服顾客不要错过,我们的工作不更有快乐、意义并且走向成功吗?  我们处在一个英雄的时代。人类自古又崇尚英雄。也许每个人内心身处都渴望在组织金字塔的顶峰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遗憾的是一个组织的最高首脑只应该有一位,其他领导人的数目也很少。大多数组织成员注定也许一生都处在极为普通的岗位上从事平凡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组织没有让他感受到他工作的价值,或者他自己岗位和工作的意义,原有的理想和斗志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磨灭。  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的工作不能清晰地紧密连结,是大多数组织不能成为成就型组织的一个症结,也是许多组织虽然薪酬福利工作条件看起来都很不错,却士气低落甚至有更多抱怨的原因。组织只有让员工充分了解组织创建的原因、组织的梦想、组织的传统、组织的战略和计划等,才会将员工的力量加以凝聚;而员工只有对组织存在的价值和对本岗位、本职工作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只有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觉得有意义,并满怀希望,才会产生拼命工作的意愿,才会提高自己和组织的生产力。  时传祥是一位普通的掏粪工人,“身背粪桶手推车,走街串巷掏厕所”几乎是他一生的工作。而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他之所以能全身心而又创造性地投身于普通的环卫事业,决不是因为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也不是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而是因为在他工作的过程中,社会认可了他工作的价值,他自己也从内心深处彻底认识了掏粪工作“虽然一人脏,却换万家净”的价值,认识到了平凡踏实的一生更是真正的英雄。  造就组织中的时传祥,员工负有义务,组织更有责任。  现实生活中,组织成员有了共同的愿景,也明确了共同的使命和各项具体目标,这样的情况下组织的运营效果应该让人满意了吧?确实,如果真的进行了愿景、使命、目标等建设工作,组织的面貌一定是气象一新的。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组织的士气和效率依然不能令领导和组织成员满意。人们也苦于无法知道真正的原因。其实症结就在于组织成员没有打心底里热爱自己的工作,或者说领导者忽略了自身一个至关重大的职责——让下属清晰地认识和体会到自己岗位、工作的乐趣,以及岗位和工作的意义——对于愿景、使命、其他部门、其他员工、顾客、企业价值实现等等的意义,以及人和企业生存的意义。&&
一个企业的总经理,拼命工作,自然是追求企业和个人能够赚钱。但如果他的认识只是仅仅限于赚钱而不是同时去追求更高的价值和利益,肯定也不会赢得员工的诚心追随和社会的鼎力支持。他必须认识到,企业所承担的生产和经营任务,并不直接是为自身服务的,是为顾客、社会和人类的福祉服务的,这样看来,它所担负的生产和经营工作,不仅仅是赚钱,而是有着更为崇高的使命和价值。  正是因为有着崇高的追求,所以企业设计了自己的愿景。组织的愿景描绘了一个组织发展所要实现的蓝图,这个蓝图凝聚了组织的领导者和员工的伟大理想。企业的领导人在这个理想的实现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我就是国家的总理”、“我代表全国人民、代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总理来经营这个企业”——企业的领导人有了这样的信念,他就会更加感到工作的特别意义和自己所负的责任,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涌起更大的勇气。  企业的一个普通员工,工作也许再平凡不过,但他秉持“在我工作的范围内,我就是总经理”的信念,彻底激发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深刻领悟本身岗位和工作的意义,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和改进工作,自身和公司事业也必然会焕然一新。  松下幸之助先生回忆往事,提到过一位名叫坂口的先生。坂口先生从前有一次力荐松下买下他所服务的企业下属的一家工厂重新整顿。松下为他的热诚所打动,决定买下来,但同时提出了一个条件:坂口先生加盟松下公司,并担任这家工厂的经营者。坂口先生却一口回绝:“松下先生,这是不行的,因为我现在是我服务的信托公司的社长,要我辞去不干是不行的。”松下很奇怪地问道,你的身份不是社员吗,怎么会是社长。坂口先生答道:“我的身份当然是社员,但我一向都是以社长的心情去做每件事。社长是不能跳槽的。”  每当想到这个故事,就让人觉得坂口先生的话非常了不起,也总会从他的精神和气魄中受到鼓舞。  在日常的工作中,领导者再热心、再拼命工作,如果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事业当然仍难以推动。所以,必须设法使每个人都自认在职责范围内自己就是最高领导人,都自认为是公司的栋梁,并勇于承担起不断完善本职工作的责任。&
htt读完了《景——第六项修炼之一》,咕咕想起共同愿景这个词儿在《第五项修炼》中也提到过,但当时对如何在组织中实现仍感到无从下手,实施的时候效果因而也不明显,现在好像心目中明显清楚了一些。  而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关于价值和信念的内容。特别是“企业在所有组织中实在是最伟大的组织”、“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使命都是创造财富,消灭贫穷,不断增进人类福祉”、“企业的使命是何等重大而尊贵”、“我代表全国人民、代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总理来经营这个企业”这些话深深地震动他的澎湃的胸膛。这些思想的火花在他创办和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就像是天上的流星,他总能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但却总是不能捕捉到,只是到了今天,他才如此清晰明白。  而有一件从前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现在也好像知道了原因。从创办企业开始,它就立志使每一位进入公司的员工为自己的公司骄傲,因此公司成立半年有了一定的收入之后,就大幅度提升了全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随着公司的发展,在工资奖金方面的增长公司也从来没有“抠门”过,员工的薪水目前整体上远远高于传统行业,即使今年遇到困难但在同行业中也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但奇怪的是随着工资奖金的增长,员工的抱怨好像也在相应增长。不只一次,他觉得公司的士气远远不如最初的时候。不只是他,几个公司的老员工也很怀念当初他们一起创业的时候,那半年,工作很苦,收入也不高,但大家的兴致却很高,也没有多少牢骚。咕咕曾经为此深深苦恼,除了有时感叹“员工素质越来越低,好员工越来越难找”外,他毫无对策,因为连自己也觉得员工素质变低不应该是正确的原因啊。他现在明白了,当初待遇虽然低,但大家工作的成就感高,现在的待遇虽然提升了,但组织的梦想、组织的传统、组织的战略和计划等等常常因为业务繁忙而没有与员工特别是新员工们进行彻底的沟通,只分配员工工作任务,而没有清晰地让他们体会工作的乐趣、了解本职工作的意义。  咕咕看看大家,发现大家都面带一种豁然开朗后的微笑,他脸上也忍不住露出微笑。  “快点往下翻”,大家要求着。  嘟嘟点击鼠标,进入了下一章:《纲——第六项修炼之二》
钱这个字眼,很多接受传统教育的中国人通常没有多少好感,他们甚至有“钱是人类社会万恶之源”这样的极端说法。赚钱这个词很多时候也往往让我们中国人感到罪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除“轻商”的历史传统影响之外,关键是因为没有普遍认识到“赚钱是促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重大责任和贡献”这一赚钱的真义。  松下幸之助先生认为:“利益是大家工作的盈余表现,这盈余应普及社会的每一角落,变成繁荣的基础。假如大多数人从事无益的工作,即所谓没有赚钱,那么,社会立即闹穷。正因为大家做事赚钱,故有税金可收,亦可作为互助的来源。所以,赚钱是整个社会繁荣不可缺乏的义务和责任。”“公司没有利润,是因为它对社会贡献太少,确保适当利润,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倘若做赚不到钱的工作,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做,也没有必要做,做了也没有意义。吃了什么也不剩的生活,连天上飞的小鸟也能过这种日子。”“钱不是平白就可以赚到的,想赚一百元,必定要有净值一百元以上的东西付给对方……赚钱这件事,不是可以说具有服务的成分吗?”“衣食足,知荣辱”,松下幸之助先生不仅认为企业应该赚钱,还认为贫穷是一种罪恶。  既然在守法和道德的前提下,贫穷是一种罪恶,赚钱是一种神圣的事业,是一种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途径,而且赚的钱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赚的钱越少,对社会的贡献越小,那么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企业对员工就不得不进行各种严格的要求,员工也应努力遵守各种要求并全力支持企业赚钱。  在企业界,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今年企业没有利润,行情确实太糟,我们确实太背了。”把失败归因于外,常常是我们的习惯。而且外部的原因的确常常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但我们对待所出现的问题必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态度,那就是“不谈客观谈主观,不谈别人谈自己。”即使在外界环境不好的时候,企业也不应该亏损,因为企业完全应该在之前考虑到相关的情况并做出安排。在环境有利的时候,企业不仅应该有利润,更应该赚更多的钱。  事实上,企业赚到的钱其实并不全是股东所有。一部分要回报给全体员工,一部分要回报给供应商,一部分要通过研发和生产质更优价更廉的产品和服务而回报给消费者,一部分要通过税收的形式回报给政府、社会和全体人民,剩下的很小一小部分才回报给了因创办企业而投资并承担风险的人——股东。即使股东因为投资有方而获得了很多财富,譬如有了一个亿人民币的资产。仔细想一想,这一个亿的资产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属于这个股东消费的呢?  萧伯纳在他的墓志铭上写道:“我早就知道,我无论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会发生。”这句幽默的大实话,揭示的正是生命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人再富有,死后不是一分钱也带不走而所有的钱不是还得送给别人?即使在生前这样一个短暂的过程里,也是“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而已。他当然可以买很多别墅买很多汽车,但他的钱不就由此又回归社会了吗?虽然对自己拥有的企业具有法律上的支配权,从法律意义上,企业也归他私有,但企业有很多职工,他们对企业和工作也都有或多或少的支配和影响,他们包括他们的家人也都从企业中获得报酬和生命的意义,而且因为这个企业本质上是因为有了社会的需求才存在的,所以,私人企业看起来好像归私人所有,其实只是为了管理的方便,形式上由法律界定了一个拥有者,本质上的确是归全体社会成员共有。  我们国家现在有所谓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说法,认为除了三资企业之外,不是国有,就是民营。这实际上是一个大大的误区。哪一个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来经营呢?哪一个国有企业不同样都是民营呢?因此,所有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而所有的企业,即使那些由私人投资兴办的民营企业,他们的原材料从市场上、从其他国民的劳动中来,企业内的劳动也同样由国民提供,生产的产品又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国民,虽然为了管理的方便在形式上由法律规定说是私人企业,但实质上难道不同样可以说是国有企业吗?而国有企业又因为属于全体国民而不可说也是“民有、私有”吗?仁人志士靠自己的积蓄而不靠花费纳税人的钱投资兴办企业,企业成功后还能给政府缴税,还能扩大社会的就业机会,他们不更值得社会的尊重吗?  雇佣童工、强迫劳动、不提供安全保障、对职工残酷压榨和剥削,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甚至在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被允许。但我们中国人对有钱人、投资者好像有一种自古以来的天然的痛恨,对利润好象有一种天然的鄙薄。这些对我们国家的创业环境和经济发展极为不利。把握了赚钱和利润是造福社会的途径和回报这一真义,我们对雇佣、资本、劳动等就会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如果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进一步领悟其中的道理,以此作为出发点,便能相互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造就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  价值实现要求利润,但决不是唯利是图。它建立在认识价值、创造价值、沟通价值的基础之上。企业面对客户,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为他们带来真正的利益?员工面对企业,我的工作是否真的能为企业贡献力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即使遇到能赚钱的情况,也应该放弃。  实现价值表面上是赚钱,实质上是珍惜心血和汗水。任何产品和服务,无不凝聚了各位员工辛勤劳动的结晶,其中凝聚的不仅是智慧,还有汗水和心血。实现价值,就是不要使大家的付出付之东流。一个家电企业的员工买电视机时如果不买本企业的产品而去买别的企业的产品,销售人员如果对自身企业的产品也颇有微辞,研发人员对辛辛苦苦研发的成果能否创造效益无动于衷,财务人员对代理商处的应收帐款并不十分关切……尽管可能有具体的充分的理由,但这些都是不珍惜自己和大家劳动的表现,决不能原谅。一位成功的销售人员曾经总结自己的工作是“跑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道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我想他肯定对实现价值的本质有深刻的体会。连自己和他人心血也不知道珍惜的人,如何能够实现心血的价值呢?
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类总是在不断追寻,他们到底在追寻什么?  这真的很难回答。  但是每个人既然都有所追求,那么就应该遵循一定的法则。“尽人事,听天命”就是一项法则,其核心是遵循自然。老子《道德经》就有关于遵循自然的说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话很抽象,对我们来说,遵循自然就是做事情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法则就是客观世界的定律。它不仅仅包括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也应该包括人类社会长期自然而然形成的道德和社会的法理,当然还应该包括人性的基本规律。  违背道德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不遵循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譬如沙漠化、温室效应、物种濒危、气候恶化、污染加剧、灾害增加等等,这些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很多时候追求超速增长,事实上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事倍而功半,就是因为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讲的是人们必须顺应环境变化这一自然之理,及时变革,与时俱进,否则一味因循守旧,必然导致挫折和淘汰的命运。相关的不遵循自然之道做事情而受到挫折的例子很多。相比之下,因为对人性问题缺乏把握,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当中造成纷扰的更是常见。  人性到底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也许最伟大的哲学家们也会有不同的回答。根据作者的经验,最主要的有四个:  第一是人有智慧,人有想法。  相传上帝造完人类以及万物以后,让他们在地球上按各自的方式去生活,上帝只是用慈祥以及欣慰的目光注视着一切。  忽一天,人跑来寻找上帝。  “你有什么事啊!我的孩子。”看着满脸委屈的人上帝问道。  “这太不公平了!”人叫喊着回答,“你看,我跑不过马、兔子他们,也没有大象、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单的给老板的一封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