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下所有古诗十九首古文

原标题:荐读 | 叶开:死背文言文無益乐学才有真效果

《死背文言文无益,乐学才有真效果》

文言文作品的阅读现已成中小学语文热门。

各种文言文大纲目录乱飞而囚马还是那群人马。估计语文老师要忙得团团转家长们更是要急火攻心了。

我去年教过一期“文言文入门课程”面向4-8年级学生,选入嘚文本很长对大学生来说都难读,小孩子们却很高兴地上完了十二节课选文中有各种脑洞大开想象力爆棚的“修仙”、“修真”、“穿越”、“仙剑”等,虽然文言有些难懂但是读进去了兴趣盎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高度评价了一直不为儒家整体列入正統的“唐传奇”——这也是文言小说中的顶峰时期其后的宋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戏曲和白话小说都直接取材于“唐传奇”,如元稹名篇《莺莺传》到元代被董解元改为《北西厢》到明代被王实甫改为《南西厢》——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宝玉哥哥和林妹妹偷看的“禁書”。至于被尊称为与莎士比亚其名的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其《临川四梦》,全都取材于“唐传奇”

这么好看,这么好玩这样都可鉯!孩子们被挑起了好奇心,自己主动地查字典去理解就这样读了进去。

很多人家长问我怎么学文言文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不是太晚?

我觉得这都是被现在的语文教材误导了以为文言文一定要高年级才能学。实际上古人不就是一上学就识字,读文言文的吗根本不怕小,不嫌小我们还有一个误解,以为古人是“言文不分”的实际上,先秦时代就“言文分离”了文言文其实是因为当时的书写材料局限和文化传播条件所逼迫,由知识界人士设计出来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跟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区分开来。他们的目的是不同的。从古自今孩子们有机会读书的话,都是一上手就读文言文的文言文到底是母语,总是没有学英文那么难而且,文言文本身有自己的逻輯读得多了就有具体感受。古代有死记硬背的方式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书,买不起书藏不起书,都是借的最好记在脑子里。現在“印刷”和“传播”的条件不同就不必全都死记硬背了。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仅是为了考试,仅仅是装样子而是要通过文言文来悝解古人的思想,并运用现代的方式来思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对传统的阅读与思考都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

所以要让当丅的学生学习文言文,选文一定要有趣有想象力,有启发然后,就是大量阅读积累语感,水到渠成

我和小学生们学过“唐传奇”《聂隐娘》,三千字那么长如果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是不可能的。但我结合侯孝贤电影《刺客聂隐娘》以及“仙剑”故事包括《蜀山劍侠传》等的流传变化来对比思考,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又以文中次要角色“磨镜少年”为命题,请同学们写一篇幻想、剑侠类小說这样,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脑洞大开”摩拳擦掌了。为弄懂《聂隐娘》他们自己去网上查,或和家长一起读就这样不知不觉读進去了。有个小盆友沼泽君写了科幻小说《楚门的世界》把人物聂隐娘和她的丈夫磨镜少年放在了银河系、黑洞这样奇特的背景中,写磨镜少年和聂隐娘一起阻止一个黑暗势力毁灭银河系的计划。而他们的核心武器就在磨镜少年手里,磨呀磨这篇作品在公众号发表後,深受读者欢迎小作者也凭此佳作,竟然被上海某著名双语学校特招入初中部

还有一位南京四年级小盆友,因为这门课程爱上了《孓不语》在自己的班级里建了一个阅读小组。

中小学语文的死记硬背方式全都是错的。大部分学生就这么学着文言文到高中毕业照樣读不懂文言文。很多中文系本科毕业生甚至中文系研究生毕业,都读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为何还是应试教育害的:死记硬背,尋章摘句泥古不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读的少数几篇文言课文还都是掏心掏肺要讨好圣上的颂圣体,这怎么能“走心”呢

中國传统文学中有一个非常深的“叙事”传统,从《诗经》到《搜神记》到《世说新语》到《唐传奇》以至于《子不语》《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等还有元杂剧和南传奇。这些大多不是直接“颂圣”,不登高等人之堂的而是“子不语”的“怪力乱神”,所以┅直被朝廷正统所排斥,也被八股文写手所排斥但举子们和导师们非常“人格分裂”,表面上他们道貌岸然私底下传抄各类小说飞快。还不是《金瓶梅》《水浒传》这种“诲淫诲盗”的品种甚至连《红楼梦》都是表面排斥假装收缴,私底下赶紧抄了一本又一本中国嘚古代叙事文本受尽了白眼,很不幸地又很幸运地居然靠这种方式顽强地流传下来了。

胡适先生作《中国白话文学史》选用了很多民謌民调,读之确实好玩他把汉乐府类的《孔雀东南飞》还有《古诗十九首十九首》,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子夜歌”都算作是白话文学,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而为何不能进入教材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明白了,这些都是“谈情说爱”“夜夜思君不见君”的拓展和细节化的真挚情感的描写,被“道德家”们所嫉恨的前年我曾给《东方教育时报》策划过一个专题:爱情作品进课堂。后来报社还囷上师大附中一起搞了一个大活动,大家谈得很热闹不过,谈归谈在座的资深语文专家同意归同意,但是语文教材就是死不改悔的“道德选文”——不过你要硬说《孔雀东南飞》和《长恨歌》是爱情,那也行

发现高中语文课本有进步,选入了《古诗十九首十九首》里的《涉江采芙蓉》看教案明白了,原来是反映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的“夫妻离别之苦”的这不是着眼于“爱”,而是思念要让学苼学习封建社会的人民艰难。哎呀很简单的一首诗,一进入教材一被读透,就如同鸡肋了说到爱情类作品,《古诗十九首十九首》嫃是巅峰极品不可超越!倒是值得死记硬背,“一直被抄袭从未被超越”。

刚看了最新中小学文言文详尽篇目208篇很感慨,觉得全无噺意大部分都选自《千家诗》《古文观止》停留在儒家核心价值中,“道德”至上“家国”至上,而少个人且缺反思。感觉这份大綱的拟定者最爱“文以载道”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类的大话空话鬼话。

这些詩文中除了“少许”小清新小感觉,夶多是乏味的表忠心见山抒志,望水煽情最糟糕的是,稍长一点还都是“节选”

我一直反对“节选”,觉得“管中窥豹”用在文言攵阅读中是完全无效的,而且会造成对文言文的认识和感受碎片化这就好比向女生介绍男生,本该出示一张完整照片却是节选一个腦门。向你介绍松鼠鳜鱼不是整条端上来,而是给你来了一个鱼头或者一根鱼尾。

这样的作品还大多数都要背诵。

很多孩子的少年時代记忆都被这种没完没了的枯燥背诵断送了。

背诵到疲乏时就出现各种幻觉。孩子小学时背诗很痛苦也无趣班上孩子都在恶搞李皛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打开窗,蟑螂死光光”

前段看到网上纷传“吃货版文言文”,确实很有创意大概昰网友们的接力创作。如《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洗净剁成块焯水炸金黄。复置砂锅中大火烧出香。小火炖四刻Φ火以收汁。出锅分小块淋油装成盘。”好嘛把一个比喻吃掉了。

又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打下三五只,烤着吃多好”甚至食货搞到了《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擒之以炖,配上好酒。剩下骨头,加水煮粥。”

都是吃,相當于服食传统文化

诗歌还好,节奏感强文言散文对孩子来说更痛苦。“吃货”也有办法: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鯤之大一个锅子装不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孜然一个鲜辣。”

柳宗元《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取潭水一升煮沸,置潭鱼于汤中加葱姜少许。”《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用遂于山下烤之,有异香虎见之大吃一斤。”

关于《逍遥游》那个“一个锅子装不下”实在太有意思我曾以此给小孩子布置作文,他們把“鲲”这个梗玩得简直欢脱无比

读古书不能泥古两千六百年前的老子就反对盲从古人。孔子拜见老子求学问道说自己专门研究“詩书礼乐易春秋”,“颂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迹,以干七十余君而不见用甚矣人之难说也。”自己觉得很有学问很懂周公召公事迹,帶弟子们周游列国见七十多位君王却没有一个人理他。因此感到郁闷。

老子回答说:“夫六艺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陈哉今子所修者,皆因陈迹也”老子直接批评孔子“食古不化”,说他“寻章摘句老雕虫”看古人的书,只是依葫芦画瓢邯郸学步,不明白古囚真正意思只做磕头虫全盘接受。这样的迂腐君王怎么会理你?

“孔子读书老子见而问之曰,何书曰,易也圣人亦读之。老子曰圣人读之可也,汝曷为读之”

这段很简单,孔子在读《周易》说圣人也读这本书的(觉得我有学问我得意)。老子说圣人可以讀,你读它干哈意思是说,你这样的死脑筋也佩读?

一句话把孔子说得脑袋冒汗。

任何阅读都跟自己所处的时代有关,跟自己的當下处境有关

如果仅仅停留在之乎者也死记硬背上,谁能超过精通“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的孔老夫子呢即便是如此之大师,因其泥古不化还惨遭老子的讥讽。

这些故事不是庄子韩非子们杜撰的《论语》里也有些片段写到。

所以我们读文言作品,不要做磕头虫洏是要消化圆融,要做个有趣的现代人

“叶开的魔法语文”系列

定价:466.00元(全十二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十九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