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科学学的理解与大脑的观后感

《教育与脑神经科学》读后感——把教育的视野引向人脑
把教育的视野引向人脑
□王勇(河南教师读书会A005号会员)
几年前曾看过央视《走进科学》栏目的一个案例: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孤僻,冲动,易怒,不合群,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在学校只要和同学发生了冲突,不是掀桌子就是摔板凳,还动手打人;在家也是摔摔打打。老师、家长的规劝教育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后来这个孩子只能离开学校由父母看管,问题持续几年得不到解决,父母痛苦万分。后来在一次医学检查中,医生发现这个孩子的脑部有一个组织十分巨大,压迫了其脑部神经,于是对其进行切除手术。手术后奇迹发生,这个孩子以前的症状完全消失,和正常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那时我就在想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常识,我们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为决定人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对一些“问题学生”,往往会从非智力因素去分析,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兴趣等,多采用批评教育、谈心等手段去解决问题,却常常收效甚微。我想,我们教育的视野太狭窄了,很少关注到孩子脑部的问题。
今年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节目,更是加深了我的这种认识。节目中具有超强能力的奇人,除了本身具有某种天赋之外,后天对大脑有针对性的练习更是功不可没。我强烈意识到,针对大脑发展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教育行为,是我们教师应该觉醒的一个行为。
这是在这种需求中,我读到了《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一书。这本书正是从对人脑的运作机制研究出发,探索我们的教育活动如何与人脑契合。这本书极像是一个科普读物,信息丰富,又留给我们很多探索的空间。
书中有很多很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机会之窗——也就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如同例证中说到幼儿2岁前从未接受视觉刺激,就会终身失明;12岁前从未听到别人谈话,很可能一辈子学不到任何一种语言。大脑在某个阶段的发育是需要与之匹配的外界刺激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学校教育时常会碰到一些感统失调的孩子,比如总记不住字形,数学逻辑运算困难,运动不协调等等,究其根源往往与成长过程中的某项教育缺失有关,这给我们做父母和做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提醒。
再比如舒缓大脑的策略。这是一个看似熟悉而又不太受到关注的话题。恰如书中所言,某些压力可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可高压必须降至最低程度时,大脑才可能进行认知学习。当课堂的氛围是温馨可人时,高效率的学习才会发生。反观我们日常的教学,关注自己怎么讲仍似乎很重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却没有重视到一个高度。厌学,疲倦,某科学习没兴趣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有经验的教师却恰恰会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以达到高效。我曾听到一个学生评价他的数学老师,说他的数学老师几乎每五分钟就会让学生“笑”一次,他很喜欢上数学课,而数学学科,恰恰是他前些年最头疼的一个学科。台湾《爱。上课》一书作者,热血教师阿伦,正是把“上课好好玩”这种想法发挥到了极致,把营造人脑学习最舒适的氛围作为出发点,才取得教育的巨大成功。而《教育与脑神经学》书中介绍的一些减压的方法,更是我们老师应该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去积极的传授给学生的。
对于男性之脑和女性之脑的阐述,对我们教学的启示多多。女孩的言语技能的发展会优于男性,女性的视觉记忆会早于男孩,但男孩的视觉空间记忆会优于女孩,男孩的动觉学习也似乎更优于女生……这些基于性别的研究既呈现了差异,又提供了很多针对差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比如教师要明白,无论自己讲的有多么清楚明白,也务必提供书面的说明或解释,因为书面语言的呈现要比口述效果更好。动手操作要确保女生的参与。还有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比如女生分组,按偶数分组要比按奇数分组的女生在小组表现更为出色……这些细致入微的研究应用到教学中,真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个人在完成任务时被打断,需要多花50%的时间来完成任务,而且多犯50%的错误;运动能增加通过脑部及全身的血液流量,还能触发脑中释放一种对神经系统最有益的化学物质,多开展身体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规范不等于压制……本书中处处有可以让我们立刻借用和引起思考的段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吧!
(作者单位:河南省实验中学思达外国语小学,本文刊登在日《教育时报》)
如何将最新脑神经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精选美国此领域八位权威专家的精彩篇章
领略西方教育科学之最前沿
图书详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4c8c50102e2xg.html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爱我所爱???投稿:39粉丝:205分享--dynmicweibozoneqqbaidu将视频贴到博客或论坛视频地址复制嵌入代码复制微信扫一扫分享收藏0硬币--稍后看马克一下~用手机看转移阵地~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手机下视频请使用扫码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看过该视频的还喜欢正在加载...miniOFF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分享给朋友:
扫描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给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通过代码可以让这个视频在其它地方上播放!
复制FLASH代码
复制HTML代码
复制页面地址
使用公开课APP下载视频
扫描二维码 手机继续看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还可分享给您的好友。
没有公开课客户端?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text]吉尔伯特泰勒所拥有的研究机会不是每一位脑科学家都所希望拥有的:她有严重中风,并且观察到她大脑的功能--运动,语言,自我意识-一个接一个关闭。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故事。[/text]
[headImg]http://img6.cache.netease.com/video//0883774.jpg[/headImg]
[doc]http://cimg3.163.com/edu/open/ted/Neuroscience/TLG_Module_1_Chinese.pdf[/doc]
[text]神经学家维兰努亚·拉玛钱德朗(Vilayanur Ramachandran)在这篇演讲中通过三个惊人的幻觉的案例,告诉我们大脑损伤可以揭示大脑组织和心智之间的联系。(绝大部分的中文翻译来自科学松鼠会网站红猪早已完成的翻译) 。 (翻译 Ken Zheng, 审译 Wang Qian)[/text]
[headImg]http://img2.cache.netease.com/video//126cdd4.jpg[/headImg]
[doc]http://cimg3.163.com/edu/open/ted/Neuroscience/TLG_Module_2_Chinese.pdf[/doc]
[text]奥利弗·萨克斯是一位神经学家和作家。他将带我们认识邦纳症候群,也就是视力受损的人产生鲜明幻觉。他用温馨的细节描述了病人的经历,并以这样的叙述让我们了解这种鲜少被报道的现象背后的生理原理。 (翻译 Chuner Guo, 审译 Wang Qian)[/text]
[headImg]http://img5.cache.netease.com/video//4511818.jpg[/headImg]
[doc]http://cimg3.163.com/edu/open/ted/Neuroscience/TLG_Module_3_Chinese.pdf[/doc]
[text]神经学家Vilayanur Ramachandran为我们勾勒出镜像神经元的惊人作用。这是一项近期的发现。这些神经元允许我们学会复杂的社会行为,这其中包括着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行为。 (翻译 Chaoran Yu, 审译 Zachary Lin Zhao)[/text]
[headImg]http://img1.cache.netease.com/video//4914551.jpg[/headImg]
[doc]http://cimg3.163.com/edu/open/ted/Neuroscience/TLG_Module_4_Chinese.pdf[/doc]
[text]Sebastian Seung 正在绘制一组宏大的大脑模型,着重凸显各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他称之为“连接体”。它和我们的基因组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能够解开它的奥秘,那么我们就开辟了研究大脑与思维的新途径。 (翻译 Lili Liang, 审译 Xiaoqiao Xie)[/text]
[headImg]http://img6.cache.netease.com/video//56d7208.jpg[/headImg]
[doc]http://cimg3.163.com/edu/open/ted/Neuroscience/TLG_Module_5_Chinese.pdf[/doc]
[第6课]即时扫描大脑的技术
[text]神经科学家和发明家Christopher deCharms展示一种新的方式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大脑活动-思想,情感,痛苦-当它正在发生时。换句话说,你可以看到你的感受。 (翻译 Tom Lin, 审译 Zachary Lin Zhao)[/text]
[head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video//0394ed6.jpg[/headImg]
[doc]http://cimg3.163.com/edu/open/ted/Neuroscience/TLG_Module_6_Chinese.pdf[/doc]
[text]艾德·博伊登展示了他如何用植入性光纤选择性地激活或冻结某一部分神经,那就是将感光性蛋白质基因植入脑细胞。通过这种史无前例的控制技术,他用来治疗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某些程度失明的老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人造神经。会议主持人Juan Enriquez将开展简短的提问与回答。 (翻译 Ralph Jin, 审译 Jessica Jiang)[/text]
[headImg]http://img5.cache.netease.com/video//3105cfa.jpg[/headImg]
[doc]http://cimg3.163.com/edu/open/ted/Neuroscience/TLG_Module_7_Chinese.pdf[/doc]
[text]感知别人的动机,信仰,感受到别人的爱和冷漠是我们人类所具有的天赋。但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在这,丽蓓卡.萨克斯和我们分享她的实验结果,揭开大脑是如何去思考别人的想法---还有他们的判断行为。 (翻译 Ricky Lee, 审译 zhangb bin)[/text]
[head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video//5119111.jpg[/headImg]
[doc]http://cimg3.163.com/edu/open/ted/Neuroscience/TLG_Module_8_Chinese.pdf[/doc]
讲师:多人
授课语言:英文
类型:TED 医学
[text]神经科学家和发明家Christopher deCharms展示一种新的方式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大脑活动-思想,情感,痛苦-当它正在发生时。换句话说,你可以看到你的感受。 (翻译 Tom Lin, 审译 Zachary Lin Zhao)[/text]
[head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video//0394ed6.jpg[/headImg]
[doc]http://cimg3.163.com/edu/open/ted/Neuroscience/TLG_Module_6_Chinese.pdf[/doc]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小韩同学的日志
做一个大脑的“变革者”——读《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有感
热5已有 336 次阅读&
&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交流的主题是《做一个大脑的“变革者”》。题目的灵感来源于封面折页上的一句话:“本质上,教师是‘大脑的变革者’。对大脑如何学习越能了若指掌,就越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突出的成绩。”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大脑的“变革者”呢?
刚表态过的朋友 ()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牢记这5点,你将更具竞争力!
真实的美国学生,可能努力到令你怀疑人生
教育部通知:教师注意!2018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这些新变化!
教育孩子的路上,您不愿与老师并肩,又能相信谁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
语文、作文、板报等APP
客户端二维码
手机浏览器打开查字典
1、直接输入 m.chazidian.com
2、扫描二维码,用手机
访问查字典手机版
神经科学:理解与使用大脑
本课程共8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知神经科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