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计算例题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doc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张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生产单位产品对i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N个部门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可用A表示,它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和产品间的技术联系。直接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模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系数。
计算的附表1的各部门直接消耗系数如下表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 0...11 0..006227
工业 0...823 0..267805
建筑业 0......015045
货运邮电业 0......025496
商业饮食业 0......039291
非物质生产部门 0......094918
0.000191各单位的建筑业,0.0137个单位的货运邮电业和0.022个单位的商业饮食业、0.0214个单位的非物质生产。其它关系如上。从中可以看出,各产业直接消耗的产品中较多的是由工业部门提供的,而工业部门直接消耗本部门的产品比消耗其它部门的产品多,说明个产业对工业的依赖性都很大,工业已经成为该省的支柱产业。
2,完全消耗系数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货运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非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 ...744 0..086009
工业 0.51 0...790881
建筑业 0..038 0..018697
货运邮电业 0...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北京市产业关联度分析
  提要 基于2007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通过产业关联度相关指标,研究北京市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并确定北京市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先行产业和基础产业,应予以大力发展,实现经济“起飞”,从而为明确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供依据。 中国论文网 /2/view-405943.htm  关键词: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产业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份,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产业的发展,应及时调整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正确选择和建设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是经济成长中实现经济“起飞”的基本条件,在经济增长的任何阶段,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的飞速发展都是经济向前飞跃的决定性因素。可见,对产业关联度分析的重要性,本文通过产业关联度相关指标分析北京市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并确定北京市的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从而为明确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供依据。      一、理论综述      产业关联度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投入产出法。从历史上看,产业关联理论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魁奈的著名“经济表”和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就已经包含了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思想萌芽。莱昂?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更为深入地触及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20世纪二十年代初,前苏联中央统计局已经编制了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1936年俄裔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研制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与方法,研制更为完善的投入产出表。二次世界大战后,投入产出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管理的实践中去。里昂惕夫作为产业关联理论的杰出贡献者,其创立的投入产出法有效地揭示了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量化比例关系,人们将产业关联理论称为投入产出理论,成为多种学科领域不可缺少的分析模型。      二、产业关联度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      产业关联度分析基本工具是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若经济体分为n个产业部门,Xi表示第i个产业的总产出,xij表示第j个产业生产必须使用i产业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需求,Yi为经济体系对第i个产业的最终需求,最终需求大致分为三部分,即消费部分、投资部分、出口部分。投入产出的平衡关系如式:   ■xij+Yi=Xi(i=1,2,…,n)(1)   式(1)反映了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流向。   根据投入产出表,反映各种产业生产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各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存在一固定比例,如下:   aij=xij/qj(i,j=1,2,…,n)(2)   这一比例是直接消耗系数,它是指某部门每生产一单位产出对有关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把式(2)带入式(1)经过矩阵变化得到X=(I-A)-1Y,其中(I-A)-1是“列昂节夫逆矩阵”也称为“投入产出逆矩阵”。“列昂节夫逆矩阵”可以用来计算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赫希曼把产业关联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前关联。前向关联是指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发生的关联,可以用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后向关联是指通过自身的需求与其他部门产生的关联,可以用影响力度系数来衡量后向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力系数计算公式为:   ?姿i=n■j=1,2,….,n(3)   其中,bij是完全需求系数即列昂节夫逆矩阵中的相应元素,也即bij=(I-A)-1,当系数大于1(小于1)时表示该部门的影响力超过(低于)各部门的平均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大的辐射能力,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它们对整个经济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啄i=n■i=1,2……,n(4)   其中,bij同式(3),当感应度系数大于1(小于1)时表示该部门的被影响程度超过(低于)各部门的平均水平。感应度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们对整个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就北京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的42部门分别计算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做进一步分析。      三、实证分析      1、各部门影响力、感应度分析。根据2007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排序得到表1。(表1)根据表1可知,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产业部门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23个部门,它们的影响力超过各部门的平均水平。这些部门生产水平滞后时,要优先发展这些产业,可以起到带动其他部门的作用,但当这些部门生产能力出现过剩时,则必须加以调控,而且主要是加工制造业,它们是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当这些产业影响力系数越大,表明该产业的后向关联性越强。例如,北京市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379364,也就是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的需求推动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38%。影响力系数小于1的部门大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少数农业和第二产业的少数部门,这些部门对其他部门的辐射力较小。第三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比较低的原因是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本身,还依赖于生产和生活对他们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这些服务部门的需求增长也会带动其发展。   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部门包括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4个部门。这些部门的感应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水平。这些产业一般是基础(制约)产业,感应度系数越大,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大,表明这些产业的前向关联性越强。例如,北京市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感应度系数为2.83342,也就是说,社会最终产品均增加一个单位时,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增长速度是其他部门的2.83倍。一些传统的“基础性”产业如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为2.839,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表明这些产业对社会经济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和制约作用。当这些产业的生产水平滞后时,就会形成瓶颈。当经济增长过快时,社会对这些部门的需求过大,容易导致这些部门供求不平衡。当经济过冷时,这些部门也会首先受到冲击,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要保持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优先考虑瓶颈产业,给予适当倾斜。从而有效地缓解部门的供需矛盾。   2、各部门交叉关联度分析。根据表1可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的部门如表2所示。(表2)   以上8个部门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些部门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都比较强,即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和较强的制约作用。这些产业是“双高”产业,是北京市的重点产业。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是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他们的附加值一般比较高,产业链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应重点扶持,要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进,促进技术进步。但教育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小于1,说明教育业对经济的推动和制约作用较小,该产业的产业链比较短。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也比较低,表示科学研究事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弱,进一步说明在生产过程中科技研发的投入还不够。      四、结论      通过2007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产业关联度相关指标研究可知,现阶段北京市的主导产业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8个部门。其中,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要重点发展,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加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金融业等新兴部门的发展。加大教育业和科研的投入,加强科学研究事业及教育业对经济的推动和制约作用,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松兰,刘栋.产业关联度分析模型及其理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5.5.   [2]刘旭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甘肃省产业关联度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0.5.   [3]杨晓林.从产业关联度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J].理论研究,2006.5.   [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杨灿,周国富.国民经济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6]北京市统计局.2007北京市投入产出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
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投入产出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费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为此,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并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1936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6年8月)上发表了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1941年他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内容。1951年该书在增加了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一些论文后再版。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础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了方法在西方产生也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1929年爆发的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这一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一方面,在三十年代中期出现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特别是财政干预,进行投资,人为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以减少失业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理论,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依据。另一方面,促使一些经济学家在原来的数理经济基础上,利用数学和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经济预测,以便找到医治资本主义痼疾的药方。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投入产出分析和经济计量学。当时列昂惕夫曾认为“今天的经济学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理论高度集中而没有事实,另一方面,事实堆集如山而没有理论”,而投入产出分析是把经济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把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结合起来研究经济问题。按列昂惕夫自己的描述,投入产出分析是“用新古典学派的全部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经验研究”(参见W.
列昂惕夫《投入产出经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年里,经过经济学家的研究和辛勤探索,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由静态扩展到动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都在定期编制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
为了介绍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我们首先给出用字母表示的投入产出简化表。见表1
表1:&&&&&&&&&&& 投入产出简化表
邮编:314001
建议使用IE5.5 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今日访问:33 总访问: 256208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入产出表计算例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