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推荐几位焦作烧烤推荐近距离是聊天的女好友

您现在的位置: >
关于印发《焦作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文章来源:焦作教育局& ┆
发布日期: ┆ 访问量:0
焦作市教育局
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焦教文〔2017〕57&号
焦作市教育局&&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焦作市教育事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发改委,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事业局、发展改革规划局,各高等学校,市直各学校:
现将《焦作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焦作市教育局&&&&&&&&&&&&&&&焦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7年5月16日&&
焦作市教育事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一、发展基础…………………………………………………1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9
三、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12
四、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17
五、提升发展高等教育………………………………………19
六、加速发展教育信息化……………………………………19
七、提升特殊教育水平………………………………………22
八、推动民办教育发展………………………………………23
九、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3
十、推进语言文字工作………………………………………27
十一、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27
十二、组织领导和保障………………………………………28
焦作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和《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截止到“十二五”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80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95所、民办幼儿园508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4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2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121319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69595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7.3%;全市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3%,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
(二)义务教育。
全市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稳步提高,各类发展性指标一直在高位运行,并趋于稳定。2015年,全市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8%。2014年,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集团化办学,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等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年,全市9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三)普通高中教育。
我市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1.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截止到“十二五”末,全市拥有普通高中28所,在校生达7.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十一五”末的90.5%提升到92.04%。
2.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各县(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县(市)一中都进行了搬迁或扩建,办学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招生规模得到扩大,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中心城区普通高中通过整合和优化配置,中心城区普通高中学位数得以增加(市本级增加1473个,中站区增加175个、示范区增加1100个,市直高中增加1350个)。从“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末,焦作一中招生人数由910人增加到1490人,焦作外国语中学招生人数由600人增加到950人,焦作十二中招生人数由640人增加到860人,焦作四中招生人数由785人增加到960人。示范区由0所高中增加2所高中,学位数由0个增加到1100个。
3.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工作得到推进。孟州市于2013年秋季学期率先在全省、全市实行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4.持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精心打造高效课堂。2012年我市被授予全省“普通高中课改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5.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2014年6月,焦作一中和焦作十二中分别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首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综合创新类试点学校”和“学科特色类试点学校”。
6.教育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普通高考,我市一本上线2715人、二本上线7329人、三本上线12044人,上线率分别为12.31%、33.24%和54.62%,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8、3.77和5.5个百分点;被“985”院校录取486人,比2010年增加318人,增幅达189.3%。
&(四)职业教育。
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1.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截止到“十二五”末,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5万人,中职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
2.布局结构更加优化。29所中职学校整合为22所,高职院校达到6所。专业结构趋于合理。
3.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了一批职教重点项目,完成了市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积极推进中职学校省级品牌示范校、特色校项目建设,成功创建2所国家级示范校。
4.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截止到“十二五”末,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大赛和对口升学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5.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全市所辖六县(市)全部创建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
(五)高等教育。
各高等院校牢牢把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一决策部署,把提升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专业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抓手,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黄河交通学院(原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于2013年7月整体搬迁至我市武陟县,并于201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功升本。该校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培养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六)特殊教育。
以制定实施《焦作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收义务教育需求。支持市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建设并成功开办培智教育,切实解决了中心城区智障儿童少年就学问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
(七)民办教育。
我市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截止到“十二五”末,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共838所,在校生20.5万人,教职工1.73万人,资产总额17.1亿元。其中,民办高等学历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8400人,教职工712人,资产总额2.8亿元;民办高等非学历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2100人;民办中小学70所,在校生6.8万人,教职工6197人,资产总额10.7亿元;其他培训机构220所,在校生5.3万人;民办幼儿园508所,在园幼儿8.4万人,教职工8489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约占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17%。基本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民办教育发展体系,比“十一五”阶段扩大了规模,提高了质量。
(八)师资队伍建设。
我市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1.“五级”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以“国培计划”为引领,初步建立了省培、市培、县培、校本研修“五级”培训体系。全市共培训专业教师17万余人次(其中,农村教师达12万余人次)。从2012年开始,市本级每年投入资金150万元,启动实施市级培训“百千万工程”,共邀请500多名名师莅焦讲学,选派9600余名优秀教师外出培训,6.4万名教师在全员培训中受益,为教师近距离接触名师大师、学习经验搭建了平台。
2.名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大力加强名师、骨干教师培育培训工作。培育省市级名师326人、省市级骨干教师3011人和市级骨干班主任632人,全面实现了每个成建制农村中小学至少有一名省、市级骨干教师的目标任务。
3.师德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紧紧围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主题,广泛开展师德主题报告会、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出台了《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明确教师职业行为“十要十不要”;广泛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形成了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浓厚氛围。
(九)学校布局规划。
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模发展,考虑发挥教育、住房“两牵动”作用和中小学建设适度超前原则,依据国家中小学服务半径标准,新编《焦作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初步确定中心城区布点中小学用地131处(含民办),新增规划控制中小学教育用地162公顷,规划布点新增中小学用地34处,其中小学12处、初中6处、普通高中6处、九年一贯制学校9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处。
(十)教育信息化。
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3.66亿元,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
1.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大幅改善。741所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接入焦作教育城域网。焦作教育城域网互联网出口总带宽已达7000兆。近9000间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4万余教师和36万中小学生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完成教育部、省教育厅下达的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建设任务。师机比和生机比分别达到1:1和10:1,国家和省市基础教育资源网覆盖到全市中小学校每个班级。
2.教育管理信息化持续推进。教育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公文流转、学生信息、教职工信息、校产及考试等业务均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3.教学应用不断深入。网络教研常态化,城乡教师跨校跨区域开展网上集体备课活动达10000多次;同步课堂教学稳步开展。全市建立“1+N”模式同步课堂80个,“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活动扎实开展,辐射近200所农村薄弱学校。
4.地方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已汇聚4万余名教师贡献的近18万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并引进人教社和万方数据等社会优质资源,有效地促进了资源共建共享。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明显提升。中小学教师建立了7400多个协作组,利用博客空间或名师工作室,发布博文4.8万篇。90%以上教师均能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在2014年度教育部举办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市有14节课被评为部级优课,76节课被评为省级优课。
6.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市政府、市教育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中小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多部门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财政经费保障逐步到位,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联合下文提高生均信息技术教育费,明确使用范围和途径,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十一)语言文字工作。
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新进展。
1.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我市的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走在了全省前列。
2.普通话培训测试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市道清中学建成焦作市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并启动全市普通话水平计算机辅助测试工作,累计测试普通话6735人次。
3.语言文字系列活动成效明显。通过“普通话宣传周”&“经典诵读比赛”“汉字听写大赛”“书法进校园”和“啄木鸟行动”等语言文字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浓厚氛围。我市中小学师生在全国、全省开展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经典诵读、美文竞赛、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奖8项、省级奖20多项。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力争早日跻身全省教育第一方阵。
主要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惠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
——促进教育公平惠民。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一流水平。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
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
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在学总规模
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
&“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目标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在学总规模
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
&“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及“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目标
三、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
(一)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性发展。
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条件达标、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经济发达县(市)区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以上,全市85%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园标准。
1.优化学前教育布局。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把幼儿园列入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进行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办成公办幼儿园。
2.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县城以上城区和城市开发区、保障性住房小区、人口密集区、乡镇中心幼儿园空白点、&留守儿童集中地区以及农村新型社区幼儿园的配建补建工作。加大村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人口集中的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
3.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积极引导扶持面向大众、民办运行、收费合理、管理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增加普惠性民办园数量,提高办园质量。
4.持续实施幼儿园升级达标工程。鼓励全市各类幼儿园争创省、市级示范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河南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为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配齐设施设备,全市85%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园标准,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同时,努力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全体少年儿童享有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创建活动,力争到2018年所有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标准,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到2020年,小学学龄儿童能全部入学和基本合格毕业;初中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以上;全市小学生和初中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下。
1.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的落实。继续协调相关部门围绕“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完善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集中人力物力,着力加快工程项目进度。到2018年底,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达到“20条底线”要求,满足学校教学和生活基本需要。全面改善全市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差距,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认真做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和中心城区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按照国家、省要求,结合各县(市)区实际,主动适应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求,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依照工作程序,合理规划和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实施《焦作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3.深入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继续推动教育集团组建,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名带新”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强化对教育集团的评价、管理和激励机制,促进教育集团成员学校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改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适应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5.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服务和关爱保护。重点加强对无人监护和双亲在外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和救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进贫困地区学校校长、教师对口帮扶校内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家庭贫困农村留守儿童都有对口帮扶主体。创新关爱与教育方式,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支持、鼓励父母取得居住证的适龄儿童随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学。
(三)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
加快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围绕“夯实教学基础、面上整体提升、点上名校突破、全力争创一流”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积极创建综合创新型、学科特色型、普职融通型、国际特色型普通高中,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到2020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
1.突出提高教育质量核心主题,实现名校突破并保持常态长效。以“夯实教学基础,面上整体提升、点上名校突破、全力争创一流”为工作目标,将质量提升要求落实到学校各部门。每年升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考生人数进一步增加,名校突破常态长效机制得到落实。
2.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至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以上学校所占比例不低于65%,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学校在校生所占比达到85%左右。推动普通高中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快薄弱高中建设,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建立市域内优质学校对口帮扶薄弱学校机制,鼓励优质高中与薄弱高中通过建立联盟、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实施和管理水平。重视选修课程建设,加大走班制教学指导力度,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生涯教育”,构建适合我市普通高中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学生生涯教育体系。
3.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校首创精神,科学定位发展方向,以创新培养模式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焦作一中和焦作十二中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的示范作用,在全市建成一批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引导推动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鼓励学校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采取特殊培养方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4.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招生制度的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积极审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探索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建立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相配套的有关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四、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转型发展为宗旨,以品牌示范校、特色校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化改革、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转型发展需求,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程,为加快焦作建设,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
(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进一步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构,整合职教资源,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17所,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职普在校生比例保持大体相当。
(二)&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围绕我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改革职业院校封闭式办学模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支持黄河交通学院、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牵头,衔接高中职教育,吸纳职业院校、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组建职教集团;推动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焦作市技师学院、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开展集团化办学。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大力推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三)&加快职业教育项目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加快品牌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巩固提高孟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博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品牌示范学校和特色学校办学水平,完成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焦作护理学校等品牌示范学校和特色学校项目建设任务。推进市技师学院新校区项目建设,争取建成投入使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加强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建设,保障实训教学需求,普遍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四)&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深入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和素质能力比赛等活动,统筹常规教学和技能竞赛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坚持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建成标准化数字校园;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五、提升发展高等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产学研融合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适度扩大招生规模,鼓励支持民办高校发展,拓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名校在我市设立分校。推进高校特色发展,大力支持河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立足焦作、面向华中区域、服务本地经济的全国知名高等学府;支持黄河交通学院发展,强力推进焦作大学、焦作师专合并升本,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加快推进郑州澍青医专修武校区建设和升本工作,支持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升本工作;积极创建太极大学、世界自然大学等特色鲜明的学校。到2020年,我市本科院校达到3—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加速发展教育信息化
制定《焦作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年)》,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主要发展目标。到2020年,利用“互联网+教育”建成焦作教育云平台和教育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和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信息化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一)&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提升工程,推进“无线校园”建设,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备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接入城域网带宽达到100兆,较大规模中小学校接入带宽达到1000兆,教学点接入带宽达到10兆,具备条件的各类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二)&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与协调发展。
推动管理平台与资源平台的深入应用与协同发展,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水平。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到2020年,整合、集成已有信息系统,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实现互通和衔接。借助信息化手段,教学点开课率达到100%。实现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应用制度化:普遍应用“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省市级名师全部建立“名师课堂”或“名师工作室”。
(三)&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
通过“市场竞争+政府补贴”的机制大力培育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市场。到2020年,探索部分学校在生均公用经费中以“数字资源券”等形式列支购买资源服务费用的机制,实现农村学校免费使用各类教育资源。
(四)&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
创设适应信息时代特点的新型教学环境(如新型教室)。到2020年,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要集成网络教学、资源推送、学籍管理、学习生涯记录等功能。要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记录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
(五)&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信息素养。
拓展师生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到2020年,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六)&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教育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和开放共享,强化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技术防护,加大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能力,有效防范、控制和抵御网络安全风险。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建设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新技术和新产品全面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网络安全环境。
七、提升特殊教育水平
进一步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扩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机会,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推动特殊教育提升发展。
(一)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认真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格局,支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总量,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推进全纳教育。以区县为单位,精准施策,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设立幼儿园或学前班(部),办好学前教育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增加残疾适龄儿童入园机会。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为每一位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加适合的教育。
(二)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逐年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实现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12年免费教育。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鼓励支持特殊教育教学研究,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八、推动民办教育发展
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发挥民办教育体制机制优势,完善民办教育资本运作和投融资体制,积极拓宽民间融资渠道,鼓励多种形式发展民办教育。认真落实《焦作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办法》,督促推动县(市)区出台地方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依法管理和正确引导,推动我市民办教育向特色和品牌迈进。到2020年,我市民办学校在校生数力争达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0%。
九、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的讲话精神,努力培育我市的“四有”教师,为发展我市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到2020年,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形成对焦作教育发展的高端引领。
(一)统筹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
按照“总量控制、科学调整、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大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力度,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妥善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市直学校编制紧缺问题,实现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1.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接收流动人口子女较多学校的编制。县级教育部门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各校人员编制,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2.严格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定期组织清查,凡被挤占、挪用和截留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应立即清理,优先调整到急需编制的学校用于新教师的补充;严禁长期聘用代课人员。
(二)建立完善教师正常补充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中小学教师余缺情况进行统计,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招生数额变化、教师自然减员等情况,进一步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及时补充教师,落实有编就补政策,确保教师队伍在编制限额内保持增长。
1.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继续坚持公开招聘的方式,不得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
2.启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精心实施“特岗计划”,加大免费师范生招聘力度,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服务焦作教育。
(三)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开展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
要依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切实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专任教师。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四)实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根据《焦作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和焦作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安排,适时修订完善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和个性考核指标评价细则,进一步加强对局属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促进局属事业单位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办学效益。
(五)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市县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顶岗培训制度,要有计划地选派城镇优秀校长和校长后备人选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支教,选派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到城镇中小学挂职锻炼,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六)建立完善师德长效机制。
围绕人民满意“四有好教师”主题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严格贯彻《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构建教育、宣传、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七)建立完善培训管理机制。
精心组织国培和省培项目,深化市级和县级培训管理改革,探索建立校本研修管理体系,大力推行“研训一体化”,贴近基层实际开展有效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八)建立完善名师培育机制。
加强中原名师和河南省名师培育工作,在全市培养4名中原名师、50名省级名师、100名省级骨干教师;注重市级名师和骨干教师培育,在全市培育500名市级名师,1000名市级骨干教师,探索建立焦作市名师工作室,开展送教下乡和结对帮扶活动,形成名师成长发展梯队。
(九)建立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启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开展课程标准、高效课堂、班级管理等专题培训;加大省级标准化教师培训机构创建力度,服务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十、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十三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河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积极作为、改革创新、加强保障、狠抓落实,加快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扎实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带动全社会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好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优化城市语言文字环境。做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加强我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建设,维护测试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举办经典诵读比赛、汉字听写大赛、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系列活动。
十一、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发展和提升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面向终身学习开放共享。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依托“互联网+”发展远程教育,开发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到2020年,学习型社会基本形成。
十二、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要切实加强本部门、本单位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焦作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组织领导机构,把实施规划作为重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抓落实,并将贯彻落实规划情况以及教育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为规划实施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落实责任分工。
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分解规划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规划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积极配合、密切协作,结合实际围绕发展目标研究制定本地、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措施,并抓好组织实施。鼓励积极探索创新,创造性地做好规划贯彻实施。
(三)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和评估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发布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时总结在规划实施中的经验教训,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主动接受同级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将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调整规划的重要依据。教育督导和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适时发布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报告,并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表彰和问责。
(四)强化条件保障。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推动县(市)区全面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保障,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根据《焦作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新城区发展、老城区改造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科学推进中小学项目建设,形成“布点合理、建设达标、均衡完善、公平普惠、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就近接受基础教育的需求。
(五)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构建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机制。理顺领导管理体制,明晰政治责任要求,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动各级党组织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以及分管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问责追责,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在机关和基层学校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述评考核,逐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认真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各项规定,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章党纪党规教育和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责任担当,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意识。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正确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查纠“四风”行为,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廉洁高效教育发展环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思想建党,强化经常性教育,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规范党员党籍和组织关系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握全局、处理复杂问题、推进科学发展和领导管理学校的能力。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按照与教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管党建管业务相结合的原则,把中小学校党建纳入教育督导内容,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六)营造良好氛围。
认真做好安全、信访和综合治理工作,确保教育系统安全、和谐、稳定;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教育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及全社会真正理解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状况和信息,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共同推动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规划的科学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焦作教育局&责编:焦作教育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作福利彩票怎么申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