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本漂亮的书。汉译英在线翻译是什么

汉译英口译质量如何评估
汤永恒按:以前的学生问了以下两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以下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特贴于此,希望对学习口译的朋友有所帮助。
问1.一篇材料应该练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过关?
学生:我比较倾向于细化。常常巴不得把一篇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背景知识弄明白,把所有的词汇都列出来,甚至还会对比较难的文章进行翻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会心安。但这样一来,进度就会非常慢。而且一篇翻译过的文章应该就不再适合同传练习了,因为我已经知道讲者的内容,没有新鲜感了。有人认为可先同传一遍,听自己的录音,然后再对文本进行交传。但是有时吃得太透不被鼓励。我现在的搭档非常非常刻苦,这对我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这位同学似乎更注重于练习时间的长度与材料的篇数,而对准确度要求不太高。在这个程度的把握上,我有些不知所措。
汤的理解:
1.没有任何一点疑问了才算过关,也就是100%吃透。这样要求看似不合理,实际是必须的,尽管有难度。试想:真正的口译现场千变万化的、无法预测讲话具体内容和讨论边界,各种知识永远不够用。是不是?所以平时练习应该做到都搞透,自己上网、搭档互助、请教老师(注意:知识面的东西,像海洋,往往老师也不能当面给你答案,所以要在实在无法获得答案的情况下再请教老师,并给老师解答的时间,比如给其发邮件,老师解决问题的经验丰富,他或她也可以请教其同事好友,或查阅相关网络或资料,最终也许能给你解答。总之不要过于难为老师!我认为,应该尽最大努力搞透,长此以往才有可能保证口译现场游刃有余。)
2.不要怕这样做太慢。太急躁和浮躁的话,只会适得其反。3.建议是先同传一遍,听自己的录音,然后再对文本进行交传。这句话不是太明白。
4.我觉得可以这样来安排:
第一遍:听原文录音练脱稿同传(最好能对同传表现进行录音)
第二遍:听原文录音,同时记口译笔记(自己大致感觉一下,3-10句一停均可,甚至可以整篇不停一气呵成记完笔记,这完全要根据录音材料难度和自己水平层次才灵活决定)并交传。这样两遍下来,应该对原文录音有了个整体把握和感受,同传时和交传时大致正确率,心里是大致有数的,也客观地反映出了自己的同传交传水平(尽管交传是在同传之后才进行的,但是也基本反映了交传水平)
第三遍:精读一遍原文文本后(往往是10分钟左右即可,取决于材料长度,查出生词短语、对于不好处理的句子相关节点处提前写好译文什么的),然后立即戴上耳机听录音做带稿同传。(最好录音)
第四遍:(1)对照原文文本、听第三遍的带稿同传录音,找出错漏予以改进;(2)然后听第一遍的脱稿同传表现录音,找出错漏予以改进;(3)最后听第二遍时的交传录音,找出错漏予以改进。
综上,第一遍练习脱稿同传;第二遍练习交传;第三遍精读十分钟原文文本后练习带稿同传或曰同传视译;第四遍:看原文文本,听带稿同传录音、脱稿同传录音和交传录音。
注:整个语言难点和制约理解的知识盲点如果在第三遍的十分钟准备时间内无法解决的话,那只有再多花时间去解决了。
问2:如果练习中译英?
假如没有一个英语为母语的口译高手来衡量我的汉英中译文,我应该怎么办?请问,您对此有什么建议呢,如选择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练习,如何评估译文质量?
汤的理解:
1.对于中国人做好汉译英口译确实是很难的,因为涉及到用我们的外语即英语迅速表达各种复杂的观点(需要口译的内容往往有相当深度)。尤其在同传时,不光要迅速表达,更加牵扯到语序调整等等挑战。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要求同传是将外语译成母语,毕竟只要我们听懂了外语原文,我们口译时可以非常自如地操纵我们的母语进行信息的传达,并且出来的母语都是地道的语言。同时,这可能也解释了一种极其有趣的现象:至今,图书市场上,好像尚未发现任何一本叫《汉英视译》(汉英视译搞明白了,基本上也知道脱稿同传时的处理方法了)的教程。《英汉视译》教程大概两年前已经出版,尽管这本书的每章后面Exercises的答案全部是错误的。
2.谈到汉译英口译如何练习,应该怎样去译?如何评估译文的好坏?可分两种情况来看:汉译英交传和汉译英同传。
3.汉译英交传:首先要有一定的笔译基础,如果一篇材料笔译都做不出来,怎么可能口译出来。还有,交传的处理方式在很多情况下,与笔译的处理方式是一样,尽管有时候对于过长的句子口译时断句频率要高于笔译。其次,任何所谓理论上的译法,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所谓理论来源于时间,反过来有指导实践。我建议,可以仔细研究参考国家领导人译员的现场口译活动中的口译变现,正好多是汉译英交传。比如:锁定在总理每年的新闻发布会口译员的交传表现,他们的译法不是随意的,因为他们背后还有好多外语专家的支撑,他们对很多说法的译法甚至句式使用的习惯都是长期形成的,比较可靠,尽管有些学者说他们译文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也不影响我们去学习人家的优点,但也不是盲信,发现错误或不足,自己学习时加以调整即可。如果愿意花时间,可以将最近一年的原文和译文,整理好打印出来。自己可以先翻译,然好找不足。最后,汉语到底如何翻译成英语,归根结底不是如何翻译的问题,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外语水平和语言悟性的问题。举个不知是否是否恰当的例子:林语堂曾写过一本英文书:
他的一位好友要把该书译成中文,便将书名译成了《生活的重要性》,林语堂表示不妥,说中文名应为《生活的艺术》,林可说是双语人了,而且其英文作品畅销海外,就差得诺奖了,他在定的时候,心里表达的就是生活的艺术,根本没想过什么生活的重要性什么的。翻译的最高境界不是翻译,不是技巧,是“化”,是“通”。这说起来太玄了,我也说不清楚,只是一种心里的感觉。难道翻译真靠悟性吗?!
4.汉译英同传的译法,实在不是一个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问题,涉及到不同的汉语句式怎么来断句,然后衔接下去的问题,以后再交流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将寄给你一本书.(汉译英)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i wiil send/post you a book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文档分类:
《快速通关:汉译英分册
(新版)》工具类书籍.pdf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快速通关:汉译英分册
(新版)》工具类书籍.pdf
文档介绍:
关于翻译标准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翻译的不同认识
和在标准掌握上的不同侧重,但基本意思是相去不远的。在此,我
们针对本书对象以及汉译英的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
第一节翻译的一般标准:忠实、通顺
世纪年代初,为了解决当时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无通
用教材的问题,教育部委托洛阳外国语学院编写了《英汉翻译教
程》(张培基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出版),委托西安
外国语学院编写了《汉英翻译教程》(吕瑞昌等编,陕西人民出版
社, 年出版)。在前一本书中,编者将前人的有关论述概括为
“忠实、通顺”四个字,作为翻译的一般标准,后一本书则采用了鲁
迅的“信、顺”二字,意思和前者是一样的。作为对翻译的一个最基
本、最起码的要求“,忠实”首先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即
尽可能不增不减、完整而准确地把原文的内容表达出来,同时也指
忠实于原文的风格,即尽可能使译文在风格上也保持原文的本来
面目“;通顺”是指译文的语言要明白晓畅,符合规范,通顺易懂。
翻译的这个一般标准并不是任意提出的,而是由翻译的本质所
决定的。翻译可以说是一种信息的语际转换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
文化交流活动。不管怎样去认识它,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把一种语言
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完整无误地表达出来,以便让使用后一
种语言的人接受到同样的信息。这个目的达到了,翻译就是成功
的,反之就是失败的。由此可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必然是翻
译的基本标准。不讲忠实,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了。由于存
在着文化差异,要把原文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一点不走样地百分之
百地传达过来,并且让译文读者完全接受,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但是,尽最大努力使传达的信息尽量完整、尽量准确,对翻译来说,
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做到的。
同样,由于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对方接受信息,如果因为译文
语言生涩或者文理不通,对方看不懂译文是什么意思或者把意思
理解错了,翻译也是失败的。所以“,通顺”作为对译文语言最起码
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忠实”与“通顺”有时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二者之间是一种
相互依存的关系“: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到忠实;
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通顺也失去了作用,使译
文成为编纂、杜撰或乱译。”好的翻译往往是既忠实又通顺的,
也就是在两者之间形成了某种最佳的协调或平衡状态,而学习翻
译,说到底就是学习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求达
到这种协调或平衡。
第二节关于“信达雅”
对翻译略有所知的人,多半都知道我国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
的“信达雅”三个字,翻译界也有不少人至今仍然以此为翻译的一
般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它高度概括,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
严复认为“,修辞立诚”“、辞达而已”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这三条道理是“文章正轨”,因此也应成为对翻译的要求,而“信达
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第页。
雅”正与之相应。另一方面,作为经验之谈,这三个字也正是他本
人对译事之难所发出的感慨:能忠实传达原意(信)已经很不容易
了,可如果忠实而不通顺,不能为读者所理解(达),那么译了也是
白译,和没有翻译一样,所以“,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此外,出于当
时社会上层的行文习惯,严复还认为译文应用“汉以前字法句法”,
“求其尔雅”,以便进入封建士大夫的阅读视野。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达雅”三字中合理的部分经受住了历史
的考验,而其中的“雅”字,由于翻译的性质、作用和接受者等因素
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严复当初的考虑作为对翻译的一般性要求
显然已经不适用了。为此,后来者对“雅”字作了多种处理:
一种是把它解释为正确处理译文的风格,使之与原文风格相
协调,以保持原作的艺术价值;
另一种是把它改为“切(”或“贴”)字,成为“信达切(贴)”,指译
文在风格上也要与原文一致,使之贴切、妥当;
第三种做法是干脆把它去掉,只剩下“信、达”两个字作为翻译
标准,理由是:既然讲“信”,当然也就包含了译文在风格上也要忠
实于原文这个意思。我们前面介绍的“忠实、通顺”这个广为接受
的一般性标准,就是以这种认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第三节汉译英在标准掌握上的特点
既然是翻译,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要按“忠实、通顺”
这个基本标准来要求译文,而且也都要正确地把握翻译的尺度:既
不能硬译、死译,造成生硬、难懂;也不能乱译、胡译,把原文的意思
说得走了样。但是,与英译汉相比,汉译英还是有一些不同特点
的。比如在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上:
汉译英无疑是对英语表达能力实实在在的检验从文
字基本功到意思组织(汉译英与英文写作有相通之处,在这一点上
尤为明显);
汉译英也是对汉语理解能力的检验(主要体现在: 对汉
语行文的逻辑分析能力; 对词语含意的准确体会; 对文体风格
差别的敏感程度)。
一个人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在很多方面是对各种语言都通用
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善于组织思想、善于清楚、准确地表达
自己意思的人,学习英语写作也会感到比较轻松,能很快跨越不同
语言间思维方式上的某些差异,理解应该怎样说才能使文章读起
来思路清晰、上下文连贯,并且符合情理。另一方面,也只有平时
多读英文原作,才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知道什
么样的英文表达叫做流畅、通顺,知道怎么写才符合平易、简洁的
当代英语通用文风(。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上面所谈的这些和汉译英在标准掌握上的特点有密切的关
一般来说,在确保意思转达无误的前提下,汉译英特别重视译
文的“顺”,即特别强调译文语言的“通顺”和“地道(符合英语习
惯)”。之所以如此,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对以汉语为母语者来说,要把英语这样一种外国语写得
“通顺”“、地道”显然很不容易,相比较而言,写得“正确(”即不出大
错)还是不难做到的;
由于英、汉语表达习惯不同,如果把汉语原文的表达方式
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英文中去,译出来的文字往往会使英语读者感
到生硬难懂、拐弯抹角或者华而不实,严重影响译文的可读性,破
坏译文的效果。因此,汉译英中常包含一个“梳理”“、调整”甚至
“消肿”的过程,而如何使译文摆脱那些生硬、累赘的东西,使之流
畅可读,也就成为汉译英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参见第四章第三
所有这些,形成了汉译英特别注重译文“通顺”这个现实。有
人甚至把它称为一项“不平等条约”,因为相比之下,英译汉中对汉
语译文的“通顺”“、地道”是有点太不讲究了“:汉译英时足够注意
否定‘汉语式英语’,而英译汉时则充分放手制造‘英语式汉语’(即
‘欧化汉语’)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为读者扫清语言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件大小:3.94 MB
下载次数:汉译英1、课桌上有一本书2、杯子里有些水3、教室里有一些学生4、书包里有两块橡皮_百度知道
汉译英1、课桌上有一本书2、杯子里有些水3、教室里有一些学生4、书包里有两块橡皮
我有更好的答案
汉译英1、课桌上有一本书2、杯子里有些水3、教室里有一些学生4、书包里有两块橡皮1,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2, some water in the cup 3, there are som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4, there are two bags of rubber
采纳率:9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汉译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书简介:/汉译英教程第二版
  作/译者: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ISBN:4 [十位:]
  页数:533 重约:0.480KG
  定价:¥27.90
  旧书普通用户价:¥11.20 为您节省:¥16.70
  旧书VIP用户价:¥10.00 为您节省:¥17.90
  团购优惠价:¥9.50
内容提要:/汉译英教程第二版
  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而翻译能力则是上述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教材从汉译英的视角。在词语、句子、篇章及其背后的文化思维的层面阐述了翻译中的困难和因应之道。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说理透彻,文字顺畅。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融翻译技巧和翻译欣赏于一体。内容充实,编排合理,是一本面向高校学生的汉英翻译教材。
  该系列教材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图书目录:/汉译英教程第二版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翻译的含义、定义和种类
  第二节 翻译的标准
  第三节 译者的条件
  第四节 可译性问题
  第五节 翻译方法
  第六节 理解与翻译
  第七节 我国翻译简史
  第八节 翻译与外语教学
  第二章 汉英语言对比
  第一节 汉英语序对比
  第二节 汉英句型对比
  第三节 思维方式与语言形态对比
  第三章 词语的翻译
  第一节 词语的意义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
  第三节 词类转译
  第四节 词语省译
  第五节 词语增译
  第六节 词语的虚实... [显示全部]
文章节选:/汉译英教程第二版
  第二章 汉英语言对比
  第一节 汉英语序对比
  所谓语序,是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即句子结构成分的线性排列规则。它体现词语(符号)之间的关系,是言内意义在句法层的突出表现。句子的成分一般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若加以改变,则意义不通,或者意义大不一样;或者,即使基本意思不变,但表达的重点和效果也会不同。例如,“校医”与“医校”、“学科”与“科学”、“人情”与“情人”、“背后”与“后背”、“形成”与“成形”等,其含义是不同的;“实现”与“现实”不仅词义不同,而且词... [显示全部]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54:24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译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