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产生的遗传学原理。人们应该如何收集、创造和利用更多的生物资源,并举例说明4000字

(酋长家的傻儿子)
(祂是我的好牧人)
第三方登录:周热销排行
用户评论(0)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试述生物进化机制与生物多样性产生关系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试述生物进化机制与生物多样性产生关系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自然科学论文 3000字 题目!摘要!关键字!_百度知道
自然科学论文 3000字 题目!摘要!关键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自然科学论文——遗传学论文  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  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性状或类型,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提供动力。没有变异,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就无法进化。因此,在维持物种的稳定性上,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的。然而,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积累,新的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同样也不能进化。所以,在进化方面,遗传和变异又是统一的。  理清了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现在再来看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具体来说,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遗传和变异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着多样性,同时各种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与其它生物种类加以区分。总之,没有变异,自然界就不会多姿多彩,就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没有遗传,自然界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也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 (2)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那么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人类又是怎样利用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资料:  一.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组织专家编写的《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中,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5种类型:  1.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2.无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3.间接价值;  4.选择价值;  5.消极价值。(3)  二.表一: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价值分类系统  主要价值类型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 选择价值或潜在价值 存在价值或内在价值  产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价值 服务价值  对人们提供效益的典型用途 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医药业,工业,餐饮业,消费性利用价值 旅游观光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畜力使役价值 有机物生产,维持大气平衡,物质平衡,水土保持,净化环境 潜在使用价值,潜在保留价值 确保自己或别人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某种效益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此外,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另外,生物物种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每个生物物种都包含丰富的优良基因,基因资源的挖掘可以给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一个基因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一个民族的兴衰。矮秆基因的发现导致了全世界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稻的奇迹;优质羊毛基因的育种应用直接繁荣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过去数十年来,全世界植物新品种不断推新,粮食亩产快速提高,正是得益于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贡献。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4)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的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能对当代产生最大的持续利益,而且还能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它可能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5)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诱变,基因合成,转基因等)创造出更多人类生活所需的物种,从而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产生新物种,如利用激素处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它们要么无法产生新的品种,要么把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  19世纪初,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  20年代,美国人将杂交原理运用到玉米育种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40年代,育种的手段中又增加了杂交转导,转化的技术;  5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开始发展;  70年代,中国将杂交原理应用于水稻增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只要我们作好当下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到那时,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将带给人类更多的财富!  参考资料:(1),(2),(5)百度论坛  (3)联合国环境署中相关材料  (4)中国食品产业网  (6)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库
采纳率:3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2015年与201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答案+解析
2015 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使用 2B 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 2.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和多选题混排,单选题每题 1 分;多选题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 2 分; 120 题,共计 151 分; 3.答题时间 120 分钟。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 31 题 39 分1.细胞分化发生在细胞周期哪一阶段: (单选) A.细胞分裂前期 B.细胞分裂间期 C.细胞分裂中期 D.细胞分裂末期 2.细胞骨架是由一系列结构蛋白装配而成的纤维状网架结构,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 递、细胞分裂、免疫行为、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形态维持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不属于细胞骨架的 是: (单选) A.微丝 B.微管 C.中间纤维 D.内质网 3.下列哪种细胞最适合用来研究溶酶体: (单选) A.肌肉细胞 B.神经细胞 C.具有吞噬作用的自细胞 D.细菌细胞 4.ICM(内细胞团)属于: (单选) A.人工诱导干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多能干细胞 D.化学诱导干细胞 5.下列哪种特征是癌细胞特有的: (单选) A.细胞进行频繁分裂 B.血管新生 C.基因突变 D.进行组织浸润 6.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物质,能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 配体。下列有关受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 A.一般为糖蛋白 B.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亲和性 C.通过共价键与配体结合 D.具有饱和效应 7.如果一种质膜糖蛋自是通过膜泡分泌途径来自于高尔基复合体,该蛋白寡糖链和 N 端都面向高尔基体腔 内,那么在质膜上,该糖蛋白的寡糖链和 N 端面向: (单选) A.胞外面 B.胞质面 C.寡糖链在胞夕卜面,N 端在胞质面 D.寡糖链在胞质面,N 端在胞外面 8.以下哪项描述与马达蛋白的功能不相关: (单选) A.鞭毛和纤毛的运动 B.肌肉收缩 C.蛋白质的折叠 D.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移动 9.以下脂质分子中,具有乳化作用的是: (单选) A.甘油三酯 B.棕榈酸钠 C.甘油磷脂 D.胆固醇 10.下列几种不同碱基组成比例的 DNA 分子,哪一种 DNA 分子的 Tm 值最高: (单选) A.A+T=15% B.G+C=25% C.G+C=40% D.A+T=80% E.G+C=35% 11.蛋白质组学是: (单选) A.研究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金套蛋白质 B.研究蛋白质序列以发现新的蛋白质 C.研究 DNA 与蛋白质的复合物 D.研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12.大肠杆菌 DNA 复制过程中,下列哪种酶不参加该生物学过程: (单选) A.DNA 聚合酶 B.RNA 聚合酶 C.DNA 连接酶 D.RNA 酶 E.端粒酶 13.在亲和层析中,如果使用链霉亲和素制各亲和吸附剂,则目标蛋白质需要具有: (单选) A.多聚 His 标签 B.HA 标签 C.生物素标签 D.泛素标签 14.Sanger 终止法测序中,用于使 DNA 合成反应终止的是: (单选) A.dNDP B.ddNDP C.dNTP D.ddNTP1 15.蛋白质泛素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方式,以下关于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说法,错 误的是: (单选) A.蛋白质上特定的 Lys 侧链与泛素之间形成共价连接 B.蛋白质泛素化修饰是不可逆的 C.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可调节蛋白质的降解 D.泛素是一种低分手量的蛋白质 16.染色质 DNA 的碱基可被甲基化,DNA 甲基化的作用是: (单选): A.关闭某些基因 B.可关闭某些基因,同时活化另一些基因 C.与基因表达调节无关 D.活化某些基因 17.以下四个代谢反应中,没有焦磷酸生成的反应是: (单选) A.生成 UDP-葡萄糖的反应 B.生成脂酰 CoA 的反应 C.生成精胺琥珀酸的反应 D.生成谷氨酰胺的反应 18.质粒是一种存在子微生物细胞染色体外的 DNA 分子,它们: (单选) A.大多数是双链、环状 DNA 分子 B.大多数是单链、环、状 DNA 分子 C.大多数是线性的 DNA 分子 D.大多数是线性的 RNA 分子 19.与革兰氏阴性菌相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特有的组分是: (单选) A.肽聚糖 B.脂多糖 C.蛋白质 D.磷壁酸 20.GenBank 主要收集: (单选) A.基因化学样品 B.遗传物质化学样品 C.遗传物质的序列信息 D.蛋白质的结构信息 21.高通量测序方法在下面哪种实验中没有应用: (单选) A.基因表达谱检测 B.全基因组变异检测 C.基因组甲基化检测 D.蛋白质表达检测 E.非编码 RNA 表达检测 22.用超声波处理烟草基因组 DNA 后,用下列哪一个工程酶处理可以获得平末端片段,用于后续克隆: (单 选) A.限制性内切酶 B.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 C.Klenown 片段 D.反转录酶 23.下列哪个指标能证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外源酶蛋白质: (单选) A.核酸杂交证明蛋白质表达 B.在蓝白筛选中菌落呈现蓝色 C.RT-PCR 能扩增外源基因 D.纯化目的蛋自质具有酶活性 24.革兰氏染色是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关键因素是: (多选) A.菌株培养时间 B.菌液稀释倍数 C.涂片时间 D.固定方式 E.酒精脱色时间 25.可以由 RNA 聚合酶Ⅲ转录的 RNA 包括: (多选) A.5S rRNA B.mRNA C.tRNA D.部分 miRNA 26.核仁中存在的生物成分为: (多选) A.rDNA B.28S rRNA C.16S rRNA D.RNA 聚合酶Ⅱ E.RNA 聚合酶Ⅰ 27.以下哪些蛋白质与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存在明显的诱导契合效应: (多选) A.抗体与抗原 B.氧结合蛋白与氧分子 C.己糖激酶与葡萄糖 D.蛋白激酶 A 与 cAMP 28.细胞是完美的能量转换器,能够将化学的、电磁的、机械的及渗透形式的能量有效地进行转换。下列 关于生物能量转换器的正确理解是: (多选) A.生物能量转换与蒸汽机的能量转换从本质上是相同的 B.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C.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原理) D.线粒体是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9.分子伴侣蛋自能够: (多选) A.使变性的蛋白质复性 B.消耗 ATP 以帮助新生肽链的折叠 C.与其他蛋自质结合成复合物,协助蛋白质发挥功能 D.促进蛋白质多聚体组装 E.标记变性的蛋白质以便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 30.固氮酶结构中具有不同金属离子的组合,目前发现的固氮酶类型具有: (多选)2 A.铁-铁固氮酶 B.硫-铁固氮酶 C.铜-铁固氮酶 D,钼-铁固氮酶 E.锌-铁固氮酶 31.宏基因组学(Metagenome)是大数据时代生物学向前迈出的又一大步,它直接研究检测特定环境中的所 有遗传物质。它最有可能将推动哪些领域的发展: (多选) A.消化、免疫等疾病研究 B,生物多样性调查 C.环境污染的治理 D.外星生命探索二、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6 题 45 分32.右图为蛙的一个呼吸过程,你认为正确的步骤应当是: (单选) A.1-2-3-4 B.1-2-4-3 C.1-3-2-4 D.1-3-4-1 33. 鲤鱼和蛇的鳞片对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关于其鳞片的位置 和来源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鲤鱼和蛇的鳞片均位于身体最外层,均是表皮衍生物 B.鲤鱼和蛇的鳞片均位于表皮之下,是真皮发育两来 C.鲤鱼和蛇的鳞片分别位予表皮之下和表皮之外,分别由真皮和表皮衍生而来 D.鲤鱼和蛇的鳞片分别位于表皮之外和表皮之下,分别是有表皮和真皮衍生而来 34.下列关于爬行动物排泄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单选) A.爬行动物肾脏在系统发生上属于后肾,在胚胎期不经过前肾和中肾阶段 B.爬行动物的肾脏基本结构与两栖类没有本质区别,但肾单位的数目大大增加 C.大多数爬行动物肾脏产生的尿液由输尿管送至膀胱储存,经重吸收后由尿道排出 D.大多数爬行动物排泄的含氮废物主要是尿素 35.下列有关软骨鱼循环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 A.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四部分构成 B.动脉圆锥是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能有节律地搏动 C.窦房之间、房室之间有瓣膜,可以阻止血液倒流 D.动脉圆锥前端发出 1 条腹大动脉,其向两侧发出入鳃动脉 36.决定心肌“全或无”式收缩的细胞连接方式是: (单选) A.缝隙连接 B.紧密连接 C.桥粒 D.半桥粒 37.骨骼肌可发生完全强直收缩是因为: (单选) A.动作电位时程短于肌肉收缩的收缩期 B.动作电位时程长于肌肉收缩的收缩期 C.动作电位时程长于肌肉收缩的舒张期 D.动作电位时程短于肌肉收缩的舒张期 38.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哪项相同: (单选) A.收缩压 B.外周阻力 C.每搏输出量 D.大动脉可扩张性 39.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神经元细胞膜钠泵每一个活动周期可使: (单选) A.2 个 Na+移出膜外,消耗 1 个 ATP B.2 个 K+移入膜内,消耗 1 个 ATP C.3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 2 个 K+移入膜内,消耗 1 个 ATP D.2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 3 个 K+移入膜内,不消耗 ATP 40.手术时常用温热盐水纱布压迫创面,促进生理性止血的原因是: (单选) A.降低酶促反应 B.抑制纤溶酶原激活 C.粗糙面促进凝血因子激活 D.降低凝血酶活性 41.平均动脉压是指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则其值更应接近于: (单选) A.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 B.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C.收缩压 D.舒张压 42.女性妊娠期,乳腺具备泌乳能力但并不泌乳,其原因是: (单选) A.血中催乳素水平太低 B.人胎盘生乳素水平太低3 C.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较高 D.腺垂体功能受到抑制 43.在前庭器官中,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刺激分别为: (单选) A.角加速和直线匀运运动 B.角匀速和直线匀速运动, C.角匀速和直线加速运动 D.都是直线加速运动 44.当蟾蜍离体腓肠肌标本受到适当的连续电刺激时,当刺激的时间间隔大于肌肉单收缩的收缩期,面小 于其舒张期,则肌肉发生: (单选) A.一次单收缩 B.一串单收缩 C.不完全强直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 45.产生头晕、乏力等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 A.机体对低温的代偿性反应 B.机体能量消耗过大 C.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下降 D.机体红细胞数量减少 46,睡莲种子中有外胚乳,它是由下列哪类细胞发育来的: (单选) A.珠心细胞 B.中央细胞 C.反足细胞 D.助细胞 47.秋天爬山虎的叶子逐渐变红,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样的叶片横切,可以看到栅栏组织细胞整体呈观均匀 红色,加入稀碱液处理 5 分钟,可见有些细胞变蓝了,使细胞呈现红色的是:(单选) A.液泡中的花青素 B.有色体 C.无法判断 D.细胞壁中的色素 48.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筛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 A.筛管分子与伴胞起源于同一个母细胞 B.筛管分子通过端壁上的筛板相连接 C.筛管分子的细胞壁是初生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果胶质 D.筛管分子成熟时是生活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质 49.地钱是研究苔藓植物的常用材料,雌雄异体,其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属于 XY 型,下列地钱 的哪部分细胞含有 X 和 Y 染色体: (单选) A.营养细胞 B.蒴柄细胞 C.胞芽 D.孢子 50.压力流动学说很好的解释了同化物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机制。请根据压力流动学说的内容,推断比较韧 皮部源端和库端水势、渗透势和压力势的大小: (单选) A.Ψ w,源 & Ψ w,库; Ψ s,源 & Ψ s,库; Ψ p,源 & Ψ p,库 B.Ψ w,源 & Ψ w,库; Ψ s,源 & Ψ s,库; Ψ p,源 & Ψ p,库 C.Ψ w,源 & Ψ w,库; Ψ s,源 & Ψ s,库; Ψ p,源 & Ψ p,库 D.Ψ w,源 & Ψ w,库; Ψ s,源 & Ψ s,库; Ψ p,源 & Ψ p,库 51.以下关于玉米与大豆间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 A.提高复种指数 B.玉米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大豆的二氧化碳补偿点高 C.大豆丰富的根系分泌物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D.夏季午后高温,玉米比大豆更易出现“午休现象” 52.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光周期诱导的天数不同,短的如苍耳、水稻、浮萍、油菜等完成光周期诱导,需 要的最少光周期数目为: (单选) A.1 个 B.2 个 C.4 个 D.6 个 53.在 20 摄氏度条件下,将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细胞(Ψ s=―0.732MPa)分别放入 0.1mol/L 的蔗糖溶液和 0.1mol/L NaCl 溶液中,当进出细胞的水分达到动态平衡时,用缅胞压力探针测定细胞压力势(Ψ p),推 测以下哪个结果合理:(提示:气体常数 R(0.0083L MPa/mol K)(单选) A.无法确定 B.Ψ p,蔗糖 = Ψ p,NaCI C.Ψ p,蔗糖 & Ψ p,NaCI D.Ψ p,蔗糖 & Ψ p,NaCI 54.以下关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单选) A.在苔藓和蕨类植物中存在着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受重力影响4 C.在植物的幼茎、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维管柬薄壁细胞组织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耗能过程 55.细胞膜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键数越如何?固化温度越低,抗寒性增强。 (单选) A.多 B.少 C.恒定 D.不恒定 56.玉米 vp2、vp5、vp7、vp14 突变体会发生胎萌现象,原因是在这些突变体中缺乏: (单选) A.脱落酸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 57.植物激素闻的平衡在维持和打破芽休眠中起调控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单选) A.IAA 与 GA B.CTK 与 GA C.GA 与 Eth D.ABA 与 GA 58.在植物渗透胁迫的研究中,通常使用下列哪顼模拟细胞外渗透势的变化: (单选) A.甘露醇 B.氯化钠 C.乙醇 D.二甲基亚砜 59.关于中国蝗灾爆发规律的研究发现,蝗灾的爆发频率与降水(precipitation)和气温(temperature)可能存在 关联,依据右图中给出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在以温暖、湿润为主的 12 世纪,蝗虫种群整体水平比较低 B.在 16-17 世纪,蝗虫整体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此时气温较低, 降水变化较大 C.在 19-20 世纪,蝗虫数量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D.蝗虫数量、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基本一致 60.下列有关鸟类脊椎骨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多选) A.颈椎的关节面呈马鞍形,使得颈部活动七分灵活 B.胸椎借助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 C.全部的腰椎和荐椎与其它骨骼愈合形成综荐骨 D.全部的尾椎愈合形成尾综骨 61.下列有关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多选) A.由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 B.可增加肺泡表面张力,有利于减少吸气阻力 C.可维持大小肺泡容量的稳定 D.含量不足可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62.消化液的生理作用是: (多选) A.为消化酶提供适宜的 pH 范围 B.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与血浆相近 C.保护消化道粘膜 D.促进消化道微生物繁殖 63.用红光(R)和远红光(FR)交替照射处理莴苣种子,观察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见下表。从以下实验数 据可以得出: (多选) 照射处理 黑暗 R R+FR R+FR+R R+FR+R+FR R+FR+R+FR+R R+FR+R+FR+R+FR R+FR+R+FR+R+FR+R 种子萌发处理(%) 9 98 54 100 43 99 54 98A.红光促进莴苣种子萌发 B.莴苣种子萌发需红光和远红光交替照射 C.远红光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 D.红光的促进作用可以被随后照射的远红光降低 64.下列哪些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可以被盐酸-间苯三酚染成红色: (多选)5 A.厚角组织细胞 B.根内皮层细胞 C.导管 D.筛管 65.以下哪几种方式可以缓解重金属(如铅、铝、铜等)对植物的伤害; (多选) A.施用钙肥 B.施用硅肥 C.接种根际促生细菌 D.用菌根真菌侵染 66.下列有关突触前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引起突触前膜部分的预先去极化 B.引起突触前膜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引起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D.引起突触后膜产生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幅度减小 E.弓 l 起突触后膜产生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幅度增大 67.ein2 是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缺陷的突变体,暗中萌发并生长的 ein2 幼苗的表型包括: (多选) A.子叶弯钩加剧 B.子叶弯钩减弱 C.下胚轴变短变粗 D.下胚轴变长变细 E.根变短三、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23 题 29 分68.下列什么情景下雄性狒狒报警行为频率最低: (单选) A.单独和父母在一起时 B.和弟妹在一起时 C.和自己孩子们在一起时 D.和邻居的孩子在一起时 69.东北虎在领域内气味标记行为的重要作用是: (单选) A.与狼、熊等进行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适应陌生环境 D.容易获得更多食物 70.亲代抚育对于后代生长有重要意义。下面哪项属于亲代抚育行为: (单选) A.鸟类育雏 B.猕猴相互梳理体毛 C.求偶炫耀 D.助亲帮手 71.以下属于本能行为的是: (单选) A.蜘蛛织网 B.狗听到吃饭的铃声流口水 C.鹦鹉学舌 D.黑猩猩用树枝伸到白蚁洞里掏白蚁吃 72.荒漠生态系统的形成,其决定性的生态因子是: (单选) A.温度高低 B.光照的长短 C.雨量多少 D.草食动物的多寡 73.太湖曾由于湖水污染,多次出现“水华” ,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单选) A.种群崩溃 B.种群不规则波动 C.种群衰落 D.种群的爆发 74.与酸雨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单选) A.NO B.SO2 C.KH2PO4 D.SO3 75.鸟的换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于环境的温度变化。调控鸟类换羽的是: (单选) A.光周期 B.光照强度 C.环境温度 D.动物个体大小 76.在一些多风海岛上,许多昆虫没有翅膀。导致这种无翅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 (单选) A.遗传漂变 B.人为捕猎 C.自然选择导致的保护性适应 D.以上都不对 77.推动种群和物种进化的两种动力是: (单选) A.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B.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和基因流 D.地理分化和定向选择 78.有些物种在维护群落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其消失或消弱,降会使整个群 落或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物种称之为: (单选) A.优势种 B.稀有种 C.关键种 D.冗余种 79.有一种动物,相对其他地区的同属物种,体型较大,四肢和尾巴较短,耳较小。请问这种动物最可能 来自哪个生态系统: (单选) A.热带雨林 B.北温带沙漠 C.热带草原 D.冻原 80.大陆岛屿模型中,用于预测岛屿上物种数的环境参数有: (单选) ① 岛屿面积 ② 大陆面积 ③ 陆 - 岛距离 ④ 岛 - 岛距离 ⑤ 岛屿数量6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④ 81.自疏导致的播种密度与生物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图上的典型斜率是: (单选) A.-3/2 B.-3/8 C.3/2 D.3/4 82.如果两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那么这两个群落的相似性指数: (单选) A.不相同 B.不一定相同 C.相同 D.一定相关 83 .能在深海中潜泳的一些肺呼吸动物的肋骨无胸骨附着,这可能是这类动物对下列哪种条件的适应: (单选) A.海水盐度 B.深海高压 C.深海低氧 D.光照强度 84.科学家测定了一种鱼类生活环境和血液以及尿液的渗透压,以冰点下降度为单位,结果依次是 1.85、 0.8 和 0.7,试问这种鱼类最可能是: (单选) A.鲤鱼 B.鲨鱼 C.带鱼 D.草鱼 85.在繁殖季节,雄性麇鹿会把尿喷洒在身体和地面上,并引起其他雄性或雌性个体的嗅闻行为。据此, 尿喷洒行为的作用可能是: (多选) A.除虫防暑 B.传递发情状态的信号 C.对抗捕食者 D.领地标记 86.自然种群的特征包括: (多选) A.空闯特征 B.数量特征 C.遗传特征 D.系统特征 8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生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可随生长而变化 B.生物的分布受其生态幅最窄的因子的影响最大 C.生物的分布范围完全由生态幅决定 D.当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处于最适状态下时,对其它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会变宽 88.下列现象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多选) A.雾霾现象 B.厄尔尼诺现象 C.拉尼娜现象 D.北大西洋涛动现象 89.在金丝猴行为研究的实验中,观察者选定了一群有 6 只个体的金丝猴作为观察对象,并做到个体识别。 然后,每天从 6:00 至 18:00,每小时内顺序观察猴群中每个个体,每个体观察 10 分钟,并记录全部 行为。这种取样方法包括了: (多选) A.目标取样 B.扫描取样 C.随意取样 D.点取样 90.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可能随水入京并成为北京地区鱼类入侵种的有: (多选) A.江海涸游性鱼类 B.肉食性鱼类 C.湖泊定居性鱼类 D.草食性鱼类四、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 30 题 38 分91. 如果融合产生植物合子的两个核的遗传组成被标记为 A 和 B, 在同一胚囊中的另一个受精产物被标记为 ABB,则相应花粉管的管核一定被标记为: (单选) A.A B.AB C.B D.BB E.以上都不对 92.决定果蝇性别的遗传基础是: (单选) A.X 染色体 B.SRY 基因 C.性指数 D.Y 染色体 93.如右图系谱中性状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第二 代第二个个体表现正常,其原因属于: (单选) A.表型模写 B.外显不全 C.表现度变化 D.基因互作 94.两个纯合的黑身果蝇品系杂交,F1 表现为灰身,F2 表现型为 灰身和黑身,分离比为:9:7,则该性状基因的互作方式为: (单选) A.互补作用 B.隐性上位 C.累加作用 D.显性上位 95.紫竹梅又名紫鸭跖草,是鸭跖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紫竹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4。下图是紫竹梅7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终变期是:(单选)96.若全球二氧化碳增加、气候变暖持续 100 年,请对分布在高于 4000 米高山植物的“命运”进行预测, 即 100 年后这些植物: (单选) A.不适应变化而死亡 B.分布的范围将不变 C.分布的上限将下移 D.分布的上限将上移 97.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两个先天性耳聋患者结婚所生的子女: (单选) A.全部都耳聋 B.1/4 的孩子耳聋 C.1/2 的孩子耳聋 D.患耳聋的概率与第一个孩子是否耳聋有关 98.环食指的长度是由单基因决定的从性遗传性状,且食指比环指短在男性中为显性性状,而在女性中则 为隐性性状。在一个理想群体中,男性食指比环指短所占比例为 51%,则在女性中该性状的比例为: (单选) A.9% B.49% C.51% D.91% 99.果蝇某品系的眼睛有 4 种颜色:野生型、橘色 1、橘色 2 和粉红色。以下是其真实遗传的品系之间进行 杂交的结果。 如果橘色 1×橘色 2 的 F1 杂交,F2 中野生型的比例为: (单选) F1 杂 交 野生型×橘色 1 野生型×橘色 2 橘色 1×橘色 2 橘色 2×粉红色 F1(橘色 1)(橘色 2)×粉红色 都是野生型 都是野生型 都是野生型 都是橘色 2 野生型、橘色 1、橘色 2 和粉红色各 1/4A.3/4 B.9/16 C.7/16 D.1/2 100.下图显示两对染色体(分别以深色与浅色表示)在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中的行为。根据上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A 是减数分裂中期Ⅰ的分裂相,B 是减数分裂后期Ⅱ的分裂相,C 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分裂相 B.A 是减数分裂后期Ⅰ,B 是有丝分裂,C 是减数分裂后期Ⅱ C.A 是有丝分裂中期,B 是减数分裂后期Ⅱ,C 是减数分裂后期Ⅰ 101 .果蝇的黄色体色是由一个性连锁的隐性基因控制,野生型颜色由显性的等位基因产生。在一个 Hardy-Weinberg 群体的样本中包括 1021 只野生型雄蝇、997 只野生型雌蝇和 3 只黄色雄蝇。基因库中 黄色等位基因的频率估计为: (单选) A.1.98% B.1.67% C.2.04% D.2.76% E.以上都不对 102.抗体基因中,编码抗原结合位的部分可以通过随机组合及突变产生多种多样的抗体。若某抗体基因 G 中, 有 15bp 的序列负责编码抗原结合位点, 则抗体基因 G 最多可以编码产生多少种不同的抗体? (单8 选) A.15 种 B.5 种 C.超过 10000 种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103.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它缺乏下列哪种结构: (单选) A.子叶 B.胚乳 C.果皮 D.种皮 104.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真核藻类检索表,请你判断海带应位于哪个位置: (单选) 1.光合色素包含叶绿素 b 2.生活史中没有世代交替出现 3.藻体单细胞,叶绿体杯状??????????????① 3.藻体多细胞,叶绿体螺旋带状????????????② 2.生活史中具有世代交替现象 ??????????????③ 1.光合色索不包含叶绿素 b 4.在世代交替过程中,孢子体占优势?????????④ 4.在世代交替过程中,配子体占优势?????????⑤A.② B.③ C.④ D.⑤ 105.在以下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史中出现的各种结构,染色体倍数不同于其它三个的是: (单选) A.原时体 B.原丝体 C.孢蒴 D.蒴帽 106.以你的植物学知识,下列市面上出售的蜂蜜中,最有可能为假冒伪劣的是: (单选) A.金银花蜜 B.枣花蜜 C.油菜花蜜 D.槐花蜜 107.研究发现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索(I)被认为是五味子科植物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具有保肝作用、抗氧化、 抗肿瘤和抗 HIV 活性。按照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该科植物隶属双子叶植物门下的哪个亚纲: (单选) A.木兰亚纲 B.五桠果亚纲 C.金缕梅亚纲 D.蔷薇亚纲 108.在动物分类系统中,①family ②phylum ③species ④genus 是四个不同的分类阶元,按分类阶元从高 到低的层次排列应该是: (单选)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109.感染绦虫的猪肉被称为“米粒肉” ,这些“米粒”是: (单选) A.绦虫的卵 B.六钩蚴 C.母胞蚴 D.囊尾蚴 E.毛蚴 110.下列多毛纲的哪个特征是寡毛纲所不具各的: (单选) A.体表具有刚毛 B.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 C.排泄系统大多数为后肾管,少数为原肾管,或原肾管与体腔管的结合 D.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及其后的腹神经索 111.初始全颌鱼发现于距今 4.15 亿年的地层中,属于软骨鱼的祖先盾皮鱼类,该物种被认为是软骨鱼和硬 骨鱼进化链条上的中间环节,主要因为: (单选) A.出现了颌弓 B.具有真皮来源的硬骨化颌骨 C.出现于志留纪 D.具有发达的软骨脑颅 112.在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中,疟原虫在 2 倍体时期存在于人或按蚊的哪一娄细胞或器官:(单选) A.人肝细胞中 B.人红细胞中 C.蚊子消化道壁 D.唾液腺 113.紫外线可以引起 DNA 发生哪些变化: (多选) A.缺失 B.重复 C.移码 D.形成嘧啶二聚体 114.很多人类的遗传病还没有找到致病基因,重要的原因是: (多选) A.测序准确度不够 B.家系不够大 C.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分析 D.基因组存在广泛的个体间差异 115.端粒的功能包括: (多选) A.防止染色体末端被核酸酶降解,以维护染色体的完整性 B.为线状染色体的末端复制提供基础9 C.保证染色体的准确联会配对 D.与细胞衰老有关 116.某昆虫的附肢如下图所示,可以分为三节,按其距身体的远近,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基节,中节与梢节, 基节端与身体相连。这三节中有数量不等的刚毛。现研究发现,有 a、b、C 三个基因与不同节段的发 育有关。下图显示当这三个基因发生突变的时候,这三个节段的表现型,最上排显示的是野生型。我 们可以将这个表现型看成是对应体节发育的一个阶段。根据此图,我们可以得出: (多选)A.c+影响基节的发育 B.c+影响中节的发育 C.c+与 a+的互作影响中节的发育 D.b+影响基节的发育 117.对 miRNA 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是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 RNA B.核酸酶 Dicer 将 pre-miRNA 剪切,产生约为 22 个核苷酸长度的 miRNA:miRNA 双链 C.成熟的 miRNA 结合到与其互补的 mRNA 的位点,通过碱基配对调控基因表达 D.如果 miRNA 与靶位点完全互补,这些 miRNA 的结合往往引起靶 mRNA 的降解 118.下列植物哪些结构是由初生分生组织细胞分化形成的: (多选) A.原生木质部 B.后生木质部 C.木栓形成层 D.原表皮 119.下列哪些鱼具有螺旋瓣肠: (多选) A.白斑星鲨 B.孔鳐 C.中华鲟 D.非洲肺鱼 E.黄鳝 120.涡虫目前被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系统再生研究广泛选为模式动物,主要是因为: (多选) A.涡虫可以在数天内完成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再生 B.涡虫体内有大量的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 C.涡虫在各种水体环境中均能表现出很好的再生能力 D.涡虫在各种水体环境都容易采集到2015 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标准答案(单选题每题 1 分,多选题每题 2 分。凡删除试题均给考生加相应分数)10 试题第一部分(1-31)39 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A 21 D 31 ABCD 试题第二部分(32-67 题)45 分 32 删除 42 C 52 A 62 ABC 68 D 78 C 88 BCD 91 A 101 E 111 B 33 C 43 D 53 C 63 AD 69 B 79 D 89 AB 92 C 102 C 112 C 34 B 44 C 54 B 64 BC 70 A 80 A 90 BCD 试题第四部分(91-120 题)38 分 93 B 103 C 113 ABCD 94 A 104 C 114 BC 95 A 105 C 115 ABCD112 D 12 E 22 B3 C 13 C 23 D4 B 14 D 24 AE5 删除 15 B 25 ACD6 C 16 B 26 ABE7 A 17 D 27 AC8 C 18 A 28 BCD9 删除 19 D 29 ABD10 A 20 C 30 AD35 B 45 C 55 A36 A 46 A 56 A37 A 47 A 57 D38 C 48 D 58 A39 C 49 B 59 删除40 C 50 B 60 ABC41 D 51 D 61 ACD65 66 67 ABCD ABCD BD 试题第三部分(68-80 题)29 分 71 A 81 A 72 C 82 B 73 D 83 B 74 C 84 C 75 A 85 BD 76 C 86 ABCD 77 B 87 ABD96 D 106 A 116 ABCD97 D 107 A 117 ABCD98 A 108 B 118 AB99 B 109 D 119 ABCD100 A 110 C 120 AB 2014 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姓名 注意事项:1. 2. 3. 4. 学校 考号 所有试题使用 2B 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 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和多选题混排,多选题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 纸质试卷 81 题,电子试卷 39 题,共计 l20 题,l52 分; 答题时间 120 分钟。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18 题 22 分)1. 兼性异染色质具有( )的特征。 (单选 l 分) A. 染色质始终凝集从不转录 B. 染色质松散时可以转录 C. 染色质始终凝集可以转录 D. 染色质松散时不可以转录【解析】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又称功能性异染色质,在特定细胞或在特定发育阶段呈凝缩 状态而失去功能,在另一发育阶段时又呈松散状态而恢复功能,如 X 染色质。它在松散的时候是可以转录的,所 以答案为 B。2. 亨廷顿氏(Huntington)舞蹈病是由于编码 huntingtin 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 的一种遗传疾病。 (单选 l 分) A. AGC B. GGG C. CAG D. CGA)过度重复造成【解析】 : 亨廷顿氏舞蹈症病也叫舞蹈病, 是多聚谷氨酰胺疾病的一类, 主要是家族遗传或者基因受到外部刺激 (携 带伯尔诺病毒的犬类)而发生突变。患者第四对染色体内 DNA 内的 CAG 三核甘酸重复序列过度扩张,造成脑部神 经细胞持续退化,机体细胞错误地制造一种名为“亨廷顿蛋白质”的有害物质。这些异常蛋白质积聚成块,损坏部 分脑细胞,特别是那些与肌肉控制有关的细胞,导致患者神经系统逐渐退化,神经冲动弥散,动作失调,出现不 可控制的颤搐,并能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答案:C3. 癌细胞一般具有下列哪种细胞活动特征? (单选 l 分) A. 核酸合成减弱 B. 细胞周期停滞 C. 蛋白质合成减弱D. 糖酵解显著增强【解析】 :癌细胞核酸合成增强,细胞快速分裂,虽然部分蛋白如粘连蛋白糖蛋白合成减弱但分裂相关的蛋白合 成却是离不开的,所以 ABC 不对。至于糖酵解,正常情况下 p53 蛋白可以与磷酸戊糖途径上的第一步反应的关键 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相结合,并且抑制它的活性,细胞中的葡萄糖 因此被主要用于进行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在 p53 发生突变或缺失的肿瘤细胞中, 由于 p53 的突变使它失去与 G6PD 结合的能力和对 G6PD 的抑制,细胞中利用葡萄糖的另一代谢途径即磷酸戊糖途径因此加速进行,大量消耗葡萄 糖。这一发现部分解释了自 19 世纪 20 年代末科学家所提出的 Warburg 现象(Warburg effect) 。另外,由于磷酸 戊糖途径的加速,产生大量 NAPDH 及戊糖(DNA 的组份原料) ,可以满足肿瘤细胞快速生长所需要的大量的 DNA 复制。答案:D4. 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主要区别包括 (多选 2 分) A. 是否引发炎症反应 B. 有无信号转导过程 C. 有无蛋白质的合成 D. 是否随机降解 DNA答案:AD 【解析】:细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apoptosis)也常常被称为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发育过程 存在的, 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主动的有序的死亡 体指细胞遇到内、 外环境因子刺激时, 受基因调控启动 保护措施,包括一些分子机制的诱导激活和基因编程, 种方式去除体内非必需细胞或即将发生特化的细胞。 而 生程序性死亡时就像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样, 凋亡细12or 中普遍 方式。具 的自杀 通过这 细胞发 胞散在 于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炎症反应,不遗留瘢痕。死亡的细胞碎片很快被巨噬细胞或邻近细胞清除,不影响其它细 胞的正常功能。 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 Nec)则是一种由激酶的激活而引发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 2005 年由哈佛大学医 学系细胞生物学的华裔教授袁均英先生提出,是除凋亡及坏死之外的第三种细胞死亡通路。该学说提出被认为是 细胞死亡机制理论的一个巨大突破,在学术界引起很大轰动,袁钧英教授也因此获 2005 年美国 NIH 颁发的主任 先驱奖。北生所的王晓东教授及其团队在此基础之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发现死亡受体(例如 TNFR1)的激活 最终可以诱发程序性细胞坏死,而起动细胞坏死的信号转导主要依赖于激酶 RIP1 和 RIP3 的调控。细胞坏死发生 之后, RIP1 与 RIP3 相结合并激活了 RIP3 的激酶活性, 然后 RIP3 发生自身磷酸化, 使其可以特异性的和底物 MLKL 相结合,MLKL 进而被 RIP3 磷酸化。MLKL 的磷酸化使其从单体状态向多聚体状态的转化。多聚化的 MLKL 可以结 合磷酸肌醇(phosphoinositides)和心肌磷脂(cardiolipn),从而由细胞质转移到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上;并在这 些膜结构中形成通透性孔道, 从而破坏膜的完整性, 引起细胞坏死。 他们多篇论文发表在 Cell、 Nature 与 Molecular Cell 上,其中下左图这副梵高风格的封面(我很喜欢)便是 MLKL 分子破坏细胞膜的机理,下右图为详细过程。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程序性坏死不是凋亡,也不是普通的坏死。它有着与通常的细胞坏死类似的形态学特 征,但却受到特别的死亡信号通路调控。凋亡有两条信号通路,即由细胞膜上的死亡受体介导的线粒体非依赖性 途径和由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 c 启动的线粒体依赖性途径,两条途径均需 caspase 的活化及其诱发的级联反应。 程序性坏死与凋亡是由死亡受体介导的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它不依赖于 caspase,也不需线粒体释放细胞 色素 c。两者之间也存在联系,一般情况下,细胞在 caspase 活性被抑制而不能发生凋亡的情况下会启动程序性 坏死。本题中,AD 均是凋亡与坏死的表象区别,同样也是程序坏死与程序凋亡的区别。至于信号传导与蛋白合成的选 项,与凋亡相同,程序性坏死同样具有信号传导和蛋白合成,所以本题答案为 AD。如果对该过程有兴趣的同学 可进一步参考相关文献,如百度“程序性坏死研究进展”,或 google“Necroptosis”。5. 关于胆固醇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2 分) A. 细胞质膜的内外小叶均有分布 B. 仅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外小叶 C. 胆固醇是各种生物体细胞质膜的固有成分 D. 胆固醇是细胞质膜中脂筏的基本结构组分之一【解析】:胆固醇仅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一般不超过膜脂的1/3, 胞膜中含量较少,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中不含有胆固醇,在真核13植物细 的酵母 中替代胆固醇的是麦角固醇。胆固醇是脂筏的基本成分之一,其功能是提高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调节脂双层流 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所以C选项不对,D选项对。 胆固醇分子的翻转活动是经常发生的,它们经常在两个脂质单层之间进行着快速再分布(如右图) 。故在质膜内 外均有,A 选项对 B 不对。答案为 AD。6. 以下有关光学漫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2 分) A.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能达到 1nm B. 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多数病毒 C.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能达到 0.1nm D. 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蛋白与核酸分子【解析】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 波长决定的。 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 (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 时, 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 d=0.61λ/NA; 式中 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λ――照明光线波长,单位 nm。NA ――物镜的数值孔径。例如油浸物镜 的数值孔径为 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 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 550 nm,则 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 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 0.2μm。AB 错误。答案:CD7. 溶酶体的功能包括 (多选 2 分) A. 降解由胞外环境进入胞内的物质 C. 吞噬和自噬B. 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及衰老的细胞器 D. 胞吐【解析】 :ABC 为溶酶体的常见功能。本题的争议之处在于胞吐算不算功能,溶酶体的确有胞吐作用。如铜可以 通过溶酶体的胞吐作用或 ATP 酶的铜转移作用而进入胆汁内, 胆汁中的铜也可以是肝细胞溶酶体对存在于胆汁中 铜结合蛋白分解的结果。所以严格来说 D 也是溶酶体作用,不过一般意义下把胞吐算作细胞的功能。最终本题修 改了标答,选 ABC 或 ABCD 都可以。8. 以下列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 l 分) A. 脂膜由脂双层构成,内外表面各分布一层球状蛋门质 B. 脂膜由脂双层构成,中间有一层蛋白质 C. 脂膜由脂双层构成,蛋白质以不连续的颗粒形式嵌入脂层,脂分子可以移动,蛋白质不能移动 D. 脂膜由脂双层构成,蛋白质以不连续的颗粒形式嵌入脂层,脂分子和蛋白质的均呈流动 状态【解析】 :高中内容,流动镶嵌模型,此略。答案为 D。9. 细胞中的核糖体根据定位不同可分为游离核糖体和结合核糖体,下列哪一组细胞器的蛋白质 游离核糖体合成? (单选 l 分) A. 线粒体,叶绿体,分泌泡 B. 内质网,绷胞核,高尔基体 C. 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 D. 线粒体,细胞核,叶绿体【解析】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分泌泡内蛋白由结合核糖体合成,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核由游离核糖 体合成。答案:D10. 如果线粒体内膜的不通透性被破坏,会导致以下哪种结果? (单选 l 分) A. 氢离子梯度无法形成,ATP 无法产生 B. 糖酵解无法进行 C. 三羧酸循环无法生成 ATP D. 电子传递链无法将 NADH 携带的电子传递到氧【解析】:化学渗透假说。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有同学对 C 有异议,因为 TCA 产生的是 GTP。事实上哺乳动物产 GTP,植物微生物直接产 ATP(一说除了哺乳类所有高等生物都 ATP) ,且 GTP 最终也会转化为 ATP,所以根据出 题人意图,A 选项应无异议。GTP 对蛋白合成、信号传导有特殊意义(原理不清) ,但一般情况下功能主要靠 ATP。 这与 A 碱基在化学进化中可能形成最早最简单有关。答案:A11. 内质网是细胞中的“钙库”之一,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 l 分) A. 钙离子从细胞质扩散到内质网中 B. 内质网上的钙泵将钙离子从细胞质主动运输到内质网 C. 钙离子通过内质网上的钙离子通道主动运输到内质网 D. 钙离子通过钠钾泵协同转运到内质网14 【解析】 :内质网腔中的钙离子浓度是细胞中最高的,因为内质网膜上含有主动运输钙离子的 Ca-ATP 酶, Ca2+ 是细胞内重要的离子形态信号分子, 而因此内质网在细胞信号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内钙离子泵有两 类:其一是 P 型离子泵,其原理与钠钾泵相似,每分解一个 ATP 分子,泵出 2 个 Ca2+。位于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上的钙离子泵是了解最多的一类 P 型离子泵,占肌质网膜蛋白质的 90% 。另一类叫做钠钙交换器 (Na+-Ca2+ exchanger) ,属于反向协同运输体系(antiporter) ,通过钠钙交换来转运钙离子。它的主要功能是利用 钠泵活动建立的膜两侧钠离子浓度梯度势能,将细胞内的钙离子排出细胞,以维持细胞内低的游离钙离子浓度。 例如,心肌细胞在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流入细胞的钙离子,大多数是由钠钙交换体排出细胞的,少部分由肌膜 上的钙泵排除细胞。如果用哇巴因抑制钠泵的活动,将减低钠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从而减小钠钙交换的速率, 造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关于细胞钙转运机制详细的分类与解释见第 40 题。此处 A 不对,C 里的钙通道是 内质网向外释放 Ca2+的通道,D 中的交换器主要在细胞质膜上。故答案为 B。12.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在于 (单选 l 分) A. 保证母细胞完整地一分为二 B. 保证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C. 保证母细胞的细胞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 保证母细胞的细胞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答案:B13.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 (单选 l 分) A. 癌细胞不能合成 DNA B. 癌细胞被锁定在细胞周期中的 S 期 C. 癌细胞不受细胞周期检验点的控制 D. 癌细胞始终处于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解析】:癌细胞也有细胞周期,也需要间期合成必须的物质,只不过这样的细胞周期不再有检验点限制。哪怕 是受精卵都有细胞间期,只不过比较短。所以答案为 C。本题有两个 C 选项后来作废了。14. 拟南芥叶肉细胞有 5 对染色体,下列关于拟南芥细胞染色体数目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 l 分) A. 成熟花粉粒中的营养细胞有 l0 条染色体 B. 珠被细胞有 l0 条染色体 C. 胚乳细胞 5 条染色体 D. 胚囊细胞有 l0 条染色体【解析】 :拟南芥是蓼型单孢子型胚囊。营养细胞单倍体 5 条,珠被是母体细胞 10 条,胚乳三倍体 15 条。胚囊 七细胞八核怎么算都不是 10 条。关于不同类型的胚囊发育详见第 21 题。答案:B15. 关于大肠杆菌与小鼠细胞相同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 l 分) A. 均含有环状 DNA 和线状 DNA B. 均不含有线状 DNA 和核糖体 C. 均含有环状 DNA 和核糖体 D. 均含细胞核和核糖体【解析】 :小鼠线粒体有环状 DNA 但 E.coli 没有线状 DNA;二者均有核糖体但 E.coli 没细胞核。答案:C16. 光呼吸涉及三个细胞器的相互协作,分别是 (单选 l 分) A. 叶绿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 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溶酶体 C. 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 D. 叶绿体、内质网和线粒体【解析】 :略。答案:C17. 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可以向胞外分泌可溶性色素的微生物是 (单选 l 分) A. 粘红酵母 ( Rhodotorula glutinis ) B. 黑曲霉 ( Aspergillus nige ) C. 天蓝色链霉菌 (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解析】 :这题考前刚好讲过,不过只举了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个例子,如下图所示。在这里粘红酵母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的都是类胡萝卜素类色素,脂溶性,这个最好理解;黑曲霉产黑色素,黑色素(melanin) 是 一类由细菌、真菌及动植物产生的棕黑色色素(跟香蕉变黑、皮肤变黑的黑色素是一大家子) ,具有复杂的结构, 属非均质的类多酚聚合体,通常不溶于水、酸溶液和普通有机溶剂,这个也好说。天蓝色链霉菌产可溶色素,呈 暗蓝色,成分复杂,根据碳源和其它培养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类别的色素,包括淀粉蓝素、花青糖苷、天蓝菌素、 放线紫素等等,有些水溶有些脂溶,结构就不一一放了。另外:红曲色素中 70%~80%为脂溶性色素,其它常见色 素如下文档所示。答案:C15 http://www.docin.com/p-.html18. 红曲霉是食品工业常用的菌株,其生活的细胞参与 TCA 循环的酶系存在于线粒体的 (单 选 1 分) A. 内膜 B. 基质 C. 嵴内隙 D. 膜间隙【解析】 :红曲霉属于散囊菌目,是一种子囊菌曲霉科真菌。所以 TCA 就是正常真核细胞的节奏,当然,正如部 分同学指出,其琥珀酸脱氢酶还是在内膜上的。但基于这是个单选题,所以答案选最为主要的场所 B。答案:B二、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19. 以下对根冠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 l 分) A. 根冠细胞的壁仅具中胶层和初生壁 B. 根冠中央的细胞中常含有淀粉粒 C. 根冠周围的细胞会不断死亡脱落 D. 根冠细胞持续分裂以保持根冠细胞数目大致不变(22 题 30 分)【解析】 :根冠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新细胞来自分生区。其余的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为 D。20. 筛管分子和筛胞都是输导有机物的细胞,下列哪一句描述不符合两种细胞的发育与结构特 点? (单选 l 分) A. 执行功能时是生活细胞 B. 成熟时细胞中缺乏细胞核 C. 具有来源于同一原始细胞的伴胞 D. 细胞之间通过联络索沟通【解析】:CD 都是对的。因此原来答案给的 C,后来就作废了。答案:CD(删除)21. 关于小麦雌配子体从珠心原基中的发育开始到胚囊成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 2 分) A. 孢原细胞起源于珠心表皮下方 B. 大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逐渐积累胼胝质的细胞壁 C. 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大孢子,进一步发育形成雌配子体 D. 卵细胞位于成熟胚囊的珠孔端【解析】 :同第 14 题,小麦也是蓼型(Polygonum-type,单孢子型)的胚囊。AD 选项正确很容易判断,B 选项最 终在胡适宜老先生的《被子植物胚胎学》上找到了出处:单孢子型大孢子母减数分裂前有胼胝质生成,四孢子型 则没有(见 p77-78) 。所以 ABD 选项都没有问题。C 选项中由于蓼型 3 个大孢子退化,只有一个发育成雌配子体, 所以 C 错。本题答案为 C。22. 给一个新植物物种进行命名要用双名法,双名法的书写格式是 (单选 l 分) A. 科名+属名+定名人 B. 属名+种名+定名人 C. 属名+种加词+定名人 D. 种名+属名+定名人【解析】 :这个是系统学基本功~答案是 C。部分同学是在《普通动物学》上看的,刘凌云老师把“种加词”写做“种 本名”,这可能是给大家造成困惑的原因。其实这只是翻译问题,二者一个意思,原文都是 specific epithet。答案: C23. 苔藓植物是现存最古老的陆生植物之一,限制其适应陆生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多选 2 分) A. 植物体组织分化程度不高,体内无维管组织,输导能力不强 B. 没有真根,只能靠假根或其它表皮细胞来行使吸收功能 C. 有性生殖过程必须借助于水才能完成 D. 性器官外围有不育细胞为之保护【解析】 :苔藓植物初步适应陆生生活条件的特征: (1)植物体表面具一层角质层,可以减少蒸腾。 (2)产生 了假根,具有固着作用和一定的吸收能力。 (3)大多有了一定的拟茎叶分化和一定的组织分化,即使植物直立在 陆地上,枝叶能在空中伸展,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 (4)性器官外围有不育性的细胞为之保护。 (5)合子不离开 母体,吸收母体营养发育为胚,并受到母体的保护。 (6)孢子无鞭毛而有细胞壁,能耐干燥,孢子细小,散布不 借水而借助于空气,而且孢子囊高举,产生弹丝或萌齿有助于孢子的散布。水生生活特征: (1)植物体组织分16 化程度不高,体内无维管组织,输导能力不强。 (2)没有真根,水分和无机盐常靠叶片来直接吸收。 (3)精子具 鞭毛,借水作用才能与卵结合。这些特征限制了苔藓植物向陆生生活发展,仅能生长于潮湿地方。本题为植物学 经典原题。由上可见,ABC 均是脱离不了水环境限制的表现,D 反而是适应陆生的表现。答案:ABC24. 下列有关地钱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单选 l 分) A. 地钱的营养体可以产生胞芽,胞芽成熟时脱落,并在土中萌发成为新一代的孢子体 B. 地钱的颈卵器和精子器分别产生卵和精子,受精过程必须有水的参与才能完成 C. 地钱的孢子体十分简单,仅由基足、蒴柄和孢蒴组成,必须寄生在配子体上 D. 地钱的卵在颈卵器中完成受精作用,形成胚,并进一步发育成孢子体【解析】 :地钱的胞芽来自其叶状体(配子体) ,行营养生殖,故生成的新植株仍是配子体。A 错误,其余均正确。 答案:A25. 下列有关松树花粉传播与萌发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 l 分) A. 花粉借助风的作用通过珠孔进入胚珠,在贮粉室内萌发形成花粉管并进入雌配子体 B. 花粉借助传粉滴的作用通过珠孔进入胚珠,在贮粉室内萌发形成花粉管并进入雌配子体 C. 花粉借助风的作用到达胚珠并萌发形成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胚珠和雌配子体 D. 花粉借助传粉滴的作用达胚珠并萌发形成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胚珠和雌配子体【解析】 :每年春季,当松树的雄、雌球花各自发育成熟后,花粉粒从花粉囊内逸出,带着翅膀的花粉粒很轻, 可随风飘向很远的地方。同时雌球花上的胚珠分泌出无色的传粉滴,盖住珠孔,等待花粉粒的到来。它的作用是 把落在传粉滴上的花粉粒粘住,并带进珠孔,进入贮粉室,这个过程叫传粉,花粉将在贮粉室萌发。另外请教了 一下北师大植物学的老师,松的传粉受精过程中间有两次长暂停,传粉后有一次,受精后有一次。松的秋花从传 粉到成熟大概要 10-12 个月,所以还可能有会问松树上能看到几年的球果――应该是 3 年的:前年的球果,种子 脱落,去年的球果,刚成熟,今年的球果,刚传粉。这种现象的适应意义我们都还没认有细想过,但应该是有的。 答案:B26. 研究发现,拟南芥中存在脱落酸的受体,感受脱落酸的信号。与野生型相比,缺失这类受 体功能的突变体,其可能的表型为(多选 2 分) A. 气孔运动对脱落酸更敏感 B. 气孔运动对脱落酸欠敏感 C. 更耐旱 D. 更不耐旱【解析】 :ABA 可促进气孔关闭,缺失受体,则对 ABA 欠敏感,关闭调节受阻,植物更不耐旱。答案:BD27. 营寄生生活的吸虫与自由生活的涡虫的体壁有很大的差别,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单选 l 分) A. 吸虫的体表没有纤毛,但密布细小的微绒毛 B. 吸虫的表皮层没有成杆状体细胞 C. 吸虫的表皮是一层合胞体,有一些结晶蛋白所形成的棘钳 D. 吸虫由于较少运动,环肌和纵肌退化【解析】 :吸虫为适应寄生环境,其运动机能退化,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也无一般的上皮细胞,而大部分种 类发展有具小刺(有棘,但不叫棘钳)的皮层。一些概念如下~ 微绒毛:单殖吸虫的表面大都具有短的、分散的 微绒毛。有的种类则不具微绒毛,但有浅的小窝。还有的种类则有一种十分特别的现象:虫体的某部位没有皮层, 大块大块的皮层仅松散地与表面相连,基层就是虫体的外被。所以 A 不是吸虫的共有特征。成杆状体细胞:涡虫 上皮细胞内散布有一些垂直于体表的杆状体(rhabdoid) ,它是由实质中的成杆状体细胞所形成,而后贮存于表皮 细胞之内的。当涡虫类遇到敌害或强烈刺激时,大量的杆状体由细胞内排出,杆状体到外界遇水后形成粘液。涡 虫用粘液包围起身体或用粘液攻击敌人,所以杆状体有防卫及攻击能力。有人认为杆状体与腔肠动物的刺细胞有 某种进化联系。扁形动物的上皮细胞之间有腺细胞或腺细胞的细胞体深陷于实质中,而以腺管穿过上皮细胞层开 口到体外。吸虫没有,B 对。合胞体:体壁组织吸虫成虫体表有皱褶、凸起、陷窝、体棘、感觉乳突等,其形态、 数量、 分布等因不同虫种、 不同部位而异。 体壁由体被 (tegument) 与肌肉层构成。 中间为实质组织 (parenchymal tissue) ,消化、生殖、排泄、神经系统等分布于其中,缺体腔。体被曾被认为是无活力的,只是保护作用的 “角 皮”(cuticle) 。实际上,它是具有代谢活力的合胞体(syncytium) 棘钳:棘皮动物体表具长短粗细不等的棘状突 起,称之为棘。有的棘的上端分叉呈钳状,由三块小骨片组成,能通过闭合运动清除体表的污物,又称棘钳称为17 叉棘或棘钳。C 不对。最后,吸虫仍存在肌肉层,由外环肌(circularmuscle)与内纵肌(longitudinalmuscle)组 成。总结如下图。答案:B28. 节肢动物的一大特征是具有带关节的附肢。在演化的过程中,附肢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 化。以下节肢动物的身体部位不是由附肢演化而来的是(单选 l 分) A. 小颚 B. 纺绩器 C. 中尾丝 D. 脚须【解析】 :在缨尾目和蜉蝣目中,腹部第十一腹节上一对尾须之间还有一根与尾须相似的、由末端腹节背板向后 延伸而成的细长分节的外突物,称中尾丝(caudal filiament) 。中尾丝与尾丝不同,不是附肢。其余均是,故答案 为 C。29. 两栖类具有多种多样的呼吸方式,反映了其水陆过渡的演化地位。以下不属于两栖类呼吸 方式是(单选 l 分) A. 鳃呼吸 B. 肺呼吸 C. 鼻咽腔呼吸 D. 皮肤呼吸【解析】:两栖类呼吸器官有四种,其中囊状肺为主要呼吸器官,皮肤和某些种类的口咽腔黏膜为辅助器官,而 幼体和某些成体以鳃作为呼吸器官。肺的进化顺序为无足目--有尾目---无尾目。呼吸方式为吞咽式呼吸,出现声 带发声,呼吸道短,出现内鼻孔。但C是鼻咽腔所以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爬行类的水生乌龟也发展出了具渗透性的皮肤,某些爬行动物甚至可用泄殖腔来增加气体交换的 面积(Orenstein, 2001)。即使具有这些构造,它们仍需要肺脏来完成呼吸作用。 在各个主要的爬行动物种类之间,完成肺部换气的方式并不相同。鳄鱼其实拥有和哺乳类动物相似的有肌肉横隔 膜。不同的是,鳄鱼的横隔膜将耻骨拉回(部分的骨盆,在鳄鱼中能移动) ,从而使肝下降,以腾出空间使肺能 胀大。这种横隔膜式的机制被称作“肝活塞”。乌龟还可以用肛门呼吸。如澳大利亚的费兹洛河龟,屁股那里有两 个大滑囊,能够帮助舒张泄殖腔从水中获取氧气,以此来延长它们的潜水时间。其实许多啮龟也都能用泄殖腔来 获取水中的氧气。2002 年,Toni E. Priest 和 Craig E. Franklin 在对费兹洛河龟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它把用屁股吸 氧的能力提升到了一个令龟无法企及的境界。 普通啮龟通过泄殖腔所吸收的氧气含量只占其总氧气摄入量的 4%, 而费兹洛河龟就显得有点出类拔萃了,它的泄殖腔吸氧量占总量的 41%,也就是说它获取的近一半的氧气来自于 屁股! (龟因具有厚壳的特殊生理构造,所以肺部并不像常规动物可以通过胸廓的缩放来完成呼吸操作,而是 藉由一条连接肺部与前脚的肌肉来拉动达到扩张肺部的动作,接着另一条拉动内部器官的肌肉推挤肺部,完成呼 吸作用。细心的饲主,可能曾经发现龟在睡眠时也会发生无意识的四肢抽动现象,那正是它的呼吸动作。 ) 本题 答案为 C。30. 有关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多选 2 分) A. 与胚层和体腔关系密切,真正的循环系统伴随真体腔的形成出现 B. 与呼吸形式和呼吸器官的关系密切 C. 不存在血细胞,呼吸色素位于血淋巴中 D. 没有独立的淋巴系统【解析】:A是对的不解释。 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的程度往往与动物的呼吸形式以及与呼吸器官的结构有关系。 当动物的呼吸器官 比较集中,比如具有发达的鳃呼吸的动物,它们的循环系统就相对复杂。同是节肢动物,像甲壳虫纲动物对虾的 鳃就集中在头胸部,它的循环系统也就比呼吸器官分散在全身的、用气管呼吸的昆虫复杂得多。至于有些身体微 小、 生活在水中的小型甲克动物则完全用体表呼吸, 它们的循环系统也就退化成或只有心脏没有血管, 如枝角类; 或完全消失了,如一些桡足类。无论何种方式,都是适应动物生活方式的结果,最终目的是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 所以B对。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具有吞噬并清除异物或体内衰老细胞、代谢废物,运送营养物质,修复被损坏组织 的功能,有的吞噬细胞有储存脂肪和糖原的作用。附带总结几种呼吸色素类型: 1、呼吸色素存在于血浆,不存 在于血细胞。原始海产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可能只是一种和海水相同的液体,因为溶于海水中的氧气已能满足他们18 的要求。 2、有些软体动物(血蛤) 、环节动物和昆虫血浆含血红蛋白,大部分的软体动物、甲壳类血蓝蛋白。血蓝蛋白是 一种含铜离子的蛋白质,也有与氧结合的性能,但结合能力较血红蛋白低。血蓝蛋白的血素使血液呈淡蓝色,血 蓝蛋白是无色的,和空气接触变为蓝色。一些血色素和相应的金属离子:血红蛋白、血褐蛋白、血绿蛋白三种呼 吸色素是含铁的呼吸色素;血钒蛋白是含钒的呼吸色素,血锰蛋白是含锰的呼吸色素。 3、少数软体动物的血液 中发现有红血细胞,为椭圆形,也可发生溶血现象(如魁蚶血细胞可分为 3 大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 。 大多数软体动物没有红血细胞,白血细胞分为有颗粒型和无颗粒型两种,大多数能做变性运动。血液无明显的凝 血现象、无纤维蛋白原,但血细胞有凝集现象。4、甲壳类的血细胞全是无色的白血细胞。其它具有血红素的无 脊椎动物:环纹背睾纽虫和纽虫的红细胞内存在血红蛋白,摇蚊幼虫也有。由上可见,血细胞还是各种有的 ~所 以 C 不对。脊索动物门有无真正的淋巴管,尚有争议。到无颌类,血管系统已有相当大的进化。心脏和大血管壁 的基膜外有相当厚的肌层。但是否有淋巴系统,仍不明确。不过到硬骨鱼类及更高级的动物时,微血管已与哺乳 类基本相似,内皮细胞的连接十分紧密,血管系统再不能取代淋巴管的功能,随之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淋巴系统。 所以一般认为,在硬骨鱼之后才出现独立的淋巴系统,所以说 D 也是对的。答案:ABD31. 以腺上皮为主要组成成分的器官称为腺体。在人体中,外分泌腺的腺细胞有一种常见的分 泌方式:分泌颗粒被界膜包围,释放时分泌颗粒的界膜与质膜融合,从而将分泌物排出,不 损伤腺细胞的完整性。以上描述的是(单选 2 分) 【动生】 A. 全浆分泌 B. 局部分泌 C. 融合分泌 D. 无损分泌【解析】:外分泌腺的腺细胞有几种分泌方式: 1)透出分泌:分泌物以分子的方式透出细胞膜,例如胃壁细胞 盐酸的分泌。2)局部分泌:也叫胞吐分泌。所形成的带包膜的分泌颗粒逐渐移到细胞的游离面并与质膜融合, 将内容物胞吐出去,细胞膜本身不受损伤。唾液腺和胰腺外分泌部都是此种分泌方式。3)顶浆分泌:胞质中形 成的分泌物移到游离面质膜下后,顶着质膜向外突出,最后自突出部位与细胞折离,损伤的质膜很快修复。乳腺 和汗腺细胞都为顶浆分泌。4)全浆分泌:当胞质内充满分泌物后,细胞发生死亡性变化,最后整个细胞解体, 连同分泌物一起排除,由邻近的腺细胞补充。皮脂腺细胞属于全浆分泌型。 根据以上信息,题干描述的应该是胞吐类型的局部分泌。融合分泌的概念没有找到,从字面意思来看,局部分泌 倒是有融合的过程,而其他几类分泌均没有。至于无损分泌,可以看到,透出与局部分泌都是无损的,因此答案 选 B。32. 网状组织主要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中,形成器官内部的网状支架,并具有防护功能, 它主要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单选 l 分) 【动生】 A. 外胚层 8. 中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胚层和内胚层【解析】 :网状组织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类,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答案为 B。33.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又称神经膜细胞, 是脊椎动物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施万细胞的描述中, 正确的有哪些?(多选 2 分) 【动生】 A.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包绕轴突形成髓鞘 B. 施万细胞对神经元起绝缘、支持、营养等作用 C. 在施万细胞参与形成髓鞘的神经元细胞中,动作电位在朗飞氏结处跳跃传导 D. 是一一种神经胶质细胞19 【解析】: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无突胶质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为 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胶质细胞具有支持和引导神经元的迁移,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再生,参与免疫应答,形 成髓鞘以及血脑屏障,物质代谢和营养的作用以及参与神经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的维持等作用。星形胶质细胞还 具有营养作用,协助神经元的代谢,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血管周足和突起连接毛细血管与神经元,对神经元起到运 输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的作用。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 )也叫神经膜细胞(neurolemmal cell) 是分布于脊椎动物外周神经系统中包绕轴突形 成髓鞘的胶质细胞。起绝缘、支持、营养等作用。 根据以上信息,除了 A 意外都对,答案为 BCD。34. 次生腭的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内鼻孔后移,呼吸和取食效率均获得提高。哺乳类的次生腭是由 哪几块骨的腭突所共同形成答?(单选 l 分) A. 前领骨、上颌骨、翼骨 B. 前颌骨、上颌骨、腭骨 C. 前颌骨、腭骨、翼骨 D. 上颌骨、腭骨、翼骨【解析】 :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等骨的腭突共同形成。翼骨(pterygoid bone)在副蝶骨的两侧,呈“八” 字形,前端与一组长的腭骨相关节,后端向后方与方骨相关节。这没啥好说的。 。 。答案:B35. 蛇是十分特化的一支爬行动物,下列哪个不属于其特征?(单选 l 分) A. 无四肢,无胸骨,无肩带 B. 头骨不存在颞窝,颞上弓和颞下弓全失去 C. 脊柱分区不明显,仅分化为尾椎和尾前椎,椎体均为前凹型 D. 受体形限制,成对的肺和。肾从左右排列变为前后排列【解析】:蛇是较为特化的一支爬行动物,适于以腹部擦地爬行。体呈圆筒形,无四肢和胸骨,腰带可能存在, 但一定无肩带(如蟒蛇就保留有退化的腰带和残余的后肢)。不能形成胸廓,所以可吞噬比体形大的食物,A是 其特征。 大多数现代爬行类(蜥蜴、蛇、鳄)和鸟类 窝类,头骨每侧有 2 个颞窝;但在进化过 了变异:蜥蜴类失去颞下弓,仅保留颞上 的颞上弓和颞下弓全失去, 因之也不存在 故 B 也是对的。其脊柱由多枚脊椎骨组 不明显,仅分化为尾椎及尾前椎两部分。 于前凹型,即椎体前方呈凹形,后方呈凸 前后两个椎体就构成一个关节, 身体也较 是其特征。 蛇的左肺通常退化 (蟒科特殊, 肺) ,无膀胱。因受体形的限制,成对的 殖腺,从左右相对排列而变为前后位置,因此 D 不对。综上,答案为 D。 属于双颞 程中发生 窝;蛇类 颞窝了。 成,分区 脊椎骨属 形,因此 灵活,C 有成对的 肾脏和生36. 下面关于胰岛素分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2 分) 【动生】 A. 胰高血糖素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胰岛素分泌 B. 迷走神经兴奋时分泌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减少 C. 血糖浓度是重要的因素,血糖降低时分泌增加 D. 进食后,肠黏膜分泌抑胃肽,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E. 氨基酸和血糖对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有协同作用【解析】 :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通过升高血糖便可以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迷走神经兴奋时 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同时摄入对血浆胰岛素浓度有协同刺 激作用,输注游离氨基酸可引起血浆胰岛素浓度显著升高;抑胃肽:空肠中浓度最高,在十二指肠及回肠中也有 一定量的分泌。它的生理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分泌;刺激胰岛素释放;抑制胃的蠕动和排空; 刺激小肠液的分泌;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综合以上信息,CD 说反了,故答案为 CD。37. 胃腺的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具有下列哪项生理功能?(单选 l 分) 【动生】20 A. 激活胃蛋白酶原 B. 进入十二指肠后可促进胰液的分泌 C. 中和胃酸 D. 保护胃黏膜 E. 促进维生素 B12 的吸收【解析】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一种由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与维生素 B12 结合,是 B12 肠道吸收的 必需因子。答案为 E。38. 半规管是与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器,不同动物类群半规管的数量不同,分别具有 l 个、2 个和 3 个半规 管的一组动物是(单选 l 分) A. 丈昌鱼、七鳃鳗、虎 B. 盲鳗、七鳃鳗、青蛙 C. 七鳃鳗、虎鲨、黑斑蛙 D. 鲤鱼、牛蛙、扬子鳄【解析】:盲鳗一个(后),七鳃鳗两个(前、后,无水平),从鱼开始都是三个。答案为 B。39. 关于血液中的气体运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单选 l 分) 【动生】 A、绝大多数氧气是通过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的 B、pH 值降低会引起氧气与血红蛋白亲和力降低 C、大多数二氧化碳是通过溶解于血浆中的方式运输的 D、温度升高会引起氧气与血红蛋白亲和力降低【解析】 :氧的化学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所以 A 对。BD 描述的也是正确的现象,这样氧气便能在 pH 较低、 温度较高的机体组织中释放出来。CO2 的运输中,溶解的 CO2 约占总运输量的 5%,结合的占 95%(碳酸氢盐形式 的占 88%,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占 7%) 。答案:C40. 钙离子跨过神经元细胞膜的方式包括 (多选 2 分) 【动生】 A. 初级主动转运 B. 次级主动转运(协同转运) C.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D. 离子通道型受体 E. G 蛋白耦联受体【解析】:总结一下细胞上的钙通道钙泵如下: 1. PMCA pump (plasma membrane calcium pump):Ca2+-ATP酶(质膜钙泵)――初级主动运输 PMCA 是存在于所有已知真核细胞细胞质膜上的一种P型ATPase,它具有高亲和力与低容量的特点,主要负责精 细调控Ca2+由胞内向胞外的转运,在调节胞内Ca2+稳态上起微调作用。突触体膜(SPMs)上的PMCA在维持Ca2+的低 稳态水平中有重要作用。如其功能发生改变,则可影响神经的兴奋、传导和递质释放。老龄化小鼠中神经元质膜 失去PMCA,导致脑功能衰退。另外它的作用还有参与NOS信号通路等,以下简单介绍: 2001年,Neyses 小组发 现质膜Ca2+-ATPase (plasma membrane Ca2+-ATPase,PMCA)的4b 亚型可以与nNOS 发生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中,都存在着这类PMCA4b和nNOS 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nNOS活化过程中,兴奋性氨基酸通过NMDA受体(NMDA receptor,NMDA-R)偶联的钙离子门控通道引发钙离子 内流,在胞浆中形成钙离子浓度较高的微区;nNOS通过其PDZ结构域与PSD-95及NMDA-R等形成蛋白质复合体, 在该微区中较高浓度钙离子的作用下,nNOS与钙调蛋白结合并活化,产生一氧化氮。而在nNOS的去活化过程中, 已活化的nNOS通过其PDZ结构域与质膜钙ATP酶(PMCA)发生蛋白质相互作用,继而被募集到质膜内侧;PMCA通过 转运钙离子,在胞浆中形成钙离子浓度较低的微区;钙离子浓度低于某一特定阈值后,nNOS与钙调蛋白的结合 被解除,nNOS回复为非激活状态,同时,较低的钙离子浓度解除了nNOS与PMCA的蛋白质相互作用,nNOS脱离 与质膜的拴系。通过这一机制,神经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钙信号转化为一氧化氮信号以发挥其信号分子功能, 同时可有效避免由nNOS过度活化而引起的细胞毒性。质膜Ca2+泵的调控机制: ① CaM 的激活: Ca2+↑→Ca2+-CaM→与钙泵C端结合→活化② PIP2水解的双重效应 ③ 有限水解: 胰蛋白酶切去钙泵C端的抑制肽。 ④ PKC和PKA的磷酸化 2. NCX:钠钙交换体――次级主动运输 利用Na+的电化学梯度从胞内排出Ca2+。钠钙交换是神经元、心肌或平滑肌细胞中促使Ca2+浓度迅速回落的主要机 制之一,其低亲和力与高容量在调节胞内Ca2+稳态上起主导作用。主要用于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从胞内除去大 量的Ca2+。 a) 前向型(forward mode):将钠离子转入细胞内,将钙离子转出细胞。在心肌细胞,这种功能对于舒张期钙离21 子及时排出细胞很重要 b) 反向型(reverse mode):将钙离子转入细胞内,将钠离子转出细胞。在一些病理状态下,比如缺血再灌注, 强心苷中毒时,可以导致反向钠钙交换体激活,造成细胞内钙超载。 3. Ca2+ channel:钙离子通道a) Gated by voltage: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根据钙通道传导性和对电压敏感性的不同,又进一步分为L、T、N三种亚型。不同VDC开放所需的膜电位不同, 经各亚型内流钙离子的所介导的细胞效应也有不同。 i. L型钙通道(long-lasting calcium channel)是目前最具药理学意义的一类钙通道。其激活电位为-10mV,激活需 要较强的除极;通道被激活后,开放时间长,失活慢,是细胞兴奋过程中外钙离子内流的主要途径。L型钙通道 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其是心肌和心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上与兴奋 -收缩偶联、兴奋-分泌偶联有密切关系。 ii. T型钙通道(transient calcium channel)激活电位为-70mV,激活不需要较强的除极;激活后开放持续时间短,失 活快。主要存在于心肌、神经元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参加心肌窦房结与神经元的起搏活动和重复发放,维持细 胞自律性,并与低膜电位(接近静息膜电位)时钙通道钙的跨膜运动有关,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iii. N型钙通道(neuronal calcium channel)强除极时可激活,失活速度中等。目前仅发现存在于神经组织中,主要 触发递质的释放。 iv. 此外,神经元细胞上还存在一种P-型钙通道,需要较强电压激活,失活也慢。b) Gated by ligands:配体门控钙 离子通道or离子通道型受体 配体结合于受体后激活。如:NMDA受体是Ca2+进入神经细胞的通道;ATP受体调节Ca2+通道,是Ca2+进入平滑肌 的通道。 c) Gated by the emptying of Ca2+ stores:钙池操纵的钙离子通道 在非兴奋性细胞中,钙池调控钙离子通道 (SOC)是钙离子进入细胞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当细胞内质网的钙离子排 出后,便会开启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让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细胞。而这个细胞现象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科学 家 Putney J 称之为: 填充式钙离子涌入理论(capacitative calcium influx), 也就是现在常称的钙池调控钙离子通道理 论(store-operated channels)。生理意义:调节发炎与免疫。钙离子可以经由钙池调控钙离子通道(SOC)进入细胞, 进而活化 T 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可以参与调节细胞发炎物质――白三烯素 C4(Leukotrienes C4,简称:LTC4)的分泌 与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的释放。 d) 机械操纵型Ca2+通道: 对机械牵张敏感。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感受血液压力、分泌相关因子以影响血管紧张状态有关。 4. SERCA pump: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酶 在心肌细胞钙稳态的调节中其重要作用。消耗ATP,逆浓度梯度将Ca2+由胞浆排入肌浆网内。简单说:通道Ca入, 钙泵(含交换体)Ca出;初级主动运输容量小微调,次级容量大维稳。 根据以上信息,ABCD 均是钙跨过神经元细胞膜的方式,G 蛋白耦合受体作用是传递信号,虽然它能够通过激活 下游信号开放钙离子通道,但本质上跨膜靠的还是通道而不是 G 蛋白,故本题答案为 ABCD。三、动物行为学、生态学 (17 题 22 分) 41. 草食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捕食类型,下列中表述不正确的是(单选 l 分) A. 被捕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到损害,剩余部分具有再生能力 B. 被捕食者没有能力逃脱捕食 C. 被捕食者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通路实现防卫 D. 被捕食者可以通过行为调节避免捕食【解析】 :草食是广义捕食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 1)被食者只有部分机体受损害,通常捕食者只采食植物的 某一部分,留下的部分能够再生。2)植物本身没有逃脱食草动物的能力。绿色植物没有被动物吃尽的原因: 1) 食食草动物在进化中发展了自我调节机制,防止作为其食物的植物都毁灭掉。 2)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防卫 机制。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的确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调节动物的行为实现趋避。比如上表皮类脂化合物各组分都刺 激或阻止昆虫产卵,活动和取食,影响昆虫附着,改变光的反射等等。植物上表皮类脂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这一系列结果将减少捕食者的捕食,行为调节的确是存在的~详见 Annu. Rev. Entomol., 1995.40, pl71~194。植物次22 生物质对昆虫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在植食性昆虫寄主植物的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调节 昆虫的取食、产卵、交配等行为。另外有同学指出植物有拟态昆虫虫卵防止昆虫产卵其上的现象,也是很好的例 子(抱歉我是在没找到尚老师原图的出处! ) 。不过出于普遍性情况的考虑,还是选 D 最为有把握。答案:D42. 生物多样性中物种的 Q 多样性一般包含的因素为(单选 l 分) A. 物种相对多度和丰度 B. 物种相对丰度和均匀度 C. 物种均匀度和异质性 D. 物种相对数量和丰度【解析】:Whittaker(1972)提出了以下三种多样性,并定义为: α多样性,是指同一地点或群落中种的多 由种间生态位的分异造成的,或者说它是 内部物种和种相对多度的一个统一的指 个仅具数量而无方向的特征。α多样性主 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 群落内部的多样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 β多样性,指在不同地点或群落中物种的 更替或转 换,是由于各个种对一系列生境的不同反应造成的,或者说它是物种与种相对多度沿着群落内或群落间,在一个 梯度上从一个生境到另一个生境变化的速率或范围, 它是研究群落之间的种多度关系, 属于栖息地之间的多样性。 在植被生态学中,β多样性受到较多学者的重视。 γ 多样性,是指在相距更远地点或群落中种类的不同,即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例如一个岛屿)一系列生境中种的 多样性,或者说:景观尺度的多样性。γ 多样性是用各种生境的 α 多样性和生境之间的 β 多样性结合起来表示的。 它们三者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γ=α*β,其中 α 和 β 多样性多可以用纯量来表示,而 γ 多样性不仅有大小,同时还 有方向变化,因此是一个矢量。其中 α 多样性指数包括: 1.种的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 种数目的多少; 2.种的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 或 equitability) 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个体数在各物种间分配的均 匀程度(各个种的数量比例) 在某种程度上,均匀度反映了异质性,而多度和丰度也是一个意思,所以选项中 概括得最好的是答案 B。答案:B 样性,是 反映群落 标,是一 要关注局 栖息地或43.全球气候变暖可以对动物的生理和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已知的可能产生明显的直接效应是(单选 l 分) A.影响鸟类的生殖节律 B.影响哺乳动物的共生菌的组成 C.促进动物分布区向北扩展 D.影响昆虫的生殖和发生【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了动植物种群的地理分布,种群大小的变化,物候(植物花期提前,动物的繁殖期 提前等) ,动物行为等。如全球变暖导致加拿大红松鼠的繁殖期提前,这使得它们能够更早地开始采食松果。而 由于毛虫发育过程的提前,导致大量欧洲山雀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为此,这些主要以毛虫为食的山雀可能也会 将产卵的时间相应提前。又如全球变暖会导致鸟类产卵提前,迁徙时间变化,分布扩展等。据统计分析研究表明, 中国近 20 年来共有 120 种鸟类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分布范围向北或向西扩展,种类数约占分布于中国鸟类 (1 332 种)的 9.0%,隶属于 11 目 39 科。但是由于气候变暖对于南北半球影响不同,不是都会向北扩展(中国就 有一部分向东向南扩展的) ,因此 C 选项不准确。而 A 选项虽然是正确的结论,但不符合“最明显”题这一干要素。 B 选项暂未找到支持证据。总之,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下,温度变化对昆虫影响最大。因为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 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分布区域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气候变化对于它们的影响也是最直接而显著的。全球变暖对昆虫的影响有: 1、气候变暖拓宽了昆虫的适生区域,导致昆虫地理分布扩大。2、气候变暖加快昆虫的生长发育,导致昆虫发生 期提前。3、气候变暖下物种适热性差异,导致昆虫与寄主植物同步性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遗传学综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