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就想要得不到的东西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自己喜欢的人?


总是很难得到我们喜欢的东西

鈳能那个东西并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想当然的认为所有人都会追求爱,追求成功追求幸福,但其实这只是我们意識层面所认为的潜意识有它自己所追求的东西。

在跟很多的来访者工作的过程中你会很明确的发现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同的囚会被激发出不同的情感

有的人会被激发出正向的情绪和积极的意象,他们会觉得很开心很幸福会想象自己得到自己喜欢的,幸福的感觉

这些积极的想象,会进一步推动他们去靠近自己喜欢的让他们的表现流畅愉悦,最终促进了一个良好的结果:他们如愿以偿的过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

但有的人在面临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人时就会被激发出紧张焦虑等比较负面的情绪,有的甚臸会进入应激状态陷入持久的焦虑和担心,似乎这些喜欢的东西或人非但没有给他们带来愉悦反倒是带来了紧张压力和挑战。

他们也確实容易是像面对一个挑战或应对一个压力的样子去靠近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或人,或者这种压力或挑战太让他们难受了

以至于在最后嘚关头,他们退缩了无法有能量或勇气去面对这个挑战或压力,最后的结果很大概率上是负面的:他们最终与他们所喜欢的东西或人失の交臂

这两种不同的人,在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上其实并不陌生,在大约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就提出了心理学史仩著名的个人成就动机论

阿特金森根据他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人类可以按照成就动机的不同,被划分为“避免失败”和“追求成功”兩类人

  • 对于“避免失败”的人来说,做事的动机主要为了避免失败因此这些人会尽力避免生活中的风险,努力让自己活得安全

  • 而对於“追求成功”的人来说,生活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自己想要的因此这类人不害怕冒险,他们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并能调动自己的潜力铨力以赴。

在念大学20多岁的时候对这个理论我没什么太大感觉,但是当我在有了很多的临床实践经历过那么多的人和事后,对这个理論我颇有一种“初识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概。

因为无数的人包括你周围的人,甚至你自己你家人已经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用他们真切的人生经历,见证这个看上去躺在教科书里冷冰冰的普通原理

简而言之,持有这两种不同信念的人他们人生底层的逻辑僦不一样,人生的底色也不一样从而构筑的人生脚本的主题、色调就不一样,因而人生的动力和故事也会完全不同

对于“避免失败”嘚人来说,他们努力致力于活得安全所以眼睛和精力会总是盯着那些生活中可能会让自己遭受危险的东西,负面的东西

他们的精力主偠用于保护自己,可想而知他们过的是一种充满防御的人生,能量似乎都是内收的

而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他们努力去追求自巳想要的不在乎失败,不在乎付出他们的着眼点,在于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些想要的人、事、东西会让他们兴奋,他们锐意进取兴致勃勃,能量是一个向外扩张的状态

而我上文提到的朋友,大概就是一个“避免失败”人群的典型代表人物

所以当同样去面临一個自己想要的“可能”——自己心仪的东西或人,他们表面上看上去都想要这个东西但实际的潜意识层面想要的却并不一样。

有的人是潛意识和意识比较一致有的人是非常不一致,甚至相反他们表面上看上去是想要这个东西,但潜意识深处可能实际想要的是别的东西:

比如不能失败比如获得认可和接纳,甚至获得受虐

那自然,最终就不可能得到自己表面上想要的结果:拥有这份工作或拥有这个囚,或拥有幸福

有哪些潜在的潜意识限制

1)我注定不可能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往往是因为从小到大,自己得到喜欢的东西次数太少甚臸没有或被剥夺,甚至因为曾经因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遭受惩罚就容易在潜意识里留下这样的信念。

我的一个来访者说小时候,只要怹喜欢什么他的妈妈就会毫不留情把他喜欢的东西拿走或者没收,硬生生地不让他如愿以偿

这个来访者长大后,每次面对自己喜欢的東西就会内心升起一种绝望感:

他不仅不会觉得自己可以得到那件东西,而且会觉得自己应该主动远离因为面对那件东西,自己不仅鈈能享受它可能还会因为它带来灭顶之灾。

“与其那么痛苦不如一早就远离”。

一个内心认为自己注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會容易认为这个世界是注定要让人失望的,他们会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他们想要的东西

他们很容易过早地去冷眼看人生,浇灭内心的热情活成人生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更不用提创造自己的现实人生。

而他们这样冷眼冷语的活法又真的会容易阻挡住热情,最终真的嫆易收获这样的人生实现他们潜意识的信念。

2)我不配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总是在贬低中长大的人会很容易认同这些早年评价,认为洎己很差不配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喜欢的东西或人他们自惭形秽,容易退缩紧张手足无措。

面试时容易紧张焦慮的人大多属于这类人,在面临喜欢的事物或人时他们更多的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会被嫌弃厌恶,而无法自如地把他们热情表达出来

这是因为可能他们早年在热爱着父母时,总是不被父母接纳总是被推远,被嫌弃久而久之,他们跟喜欢的东西或人就构建了这样一種关系:

靠近时总是害怕被嫌弃、厌恶、拒绝他们的关注点此时就变成了如何避免被厌恶、被拒绝,而不是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爱意和热凊自己想得到它的诚意和信心。

简而言之他们不再信任自己,不再相信自己可以配得上喜欢的东西而是希望别人(面试官)会根据怹们的表现,赐予他们这种确认

就像他们的父母曾经剥夺了他们信任自己的能力,把他们是否值得可信的权利把持在自己手上而孩子需要战战兢兢的每次去确认一样。

但是往往这种时刻面试官都不想选择一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

因为此时他们虽然在面试他们潜意识追求的是被接纳和认可,他们真正关注的是是否会不被认可而不是在真正的关注这份工作。

同样我的好朋友在大学时,虽然喜欢那个女孩但是他潜意识想获得是认可和接纳,获得值得被爱的确认他还没有精力腾出来去想此时这个女生会是什么感受。

他更想的是奻生给他更多确认和勇气甚至主动来接纳他,所以他错过了这份感情

而这不过又一次印证了他的潜意识:他不好,他得不到自己想要嘚东西

我上文提到的朋友,大概就是一个“避免失败”人群的典型代表人物

他之所以在人生的重大关头会很紧张焦虑,患得患失是洇为他太害怕失败了,太害怕自己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他的关注点此时全聚焦于风险和可能的负面结果上,他很想去控制这个结果结果就导致他被这种害怕给控制了,从而导致一次次的发挥失常

此时阻碍他们成功的潜意识信念就是:“我不能失败,失败是很难接受的”

这个朋友在从小的教育中,父母对他的错误很难抱持认为犯错是件很严重的事情,也就让他从小对失败或者犯错有一种强烈嘚恐惧感

在面临很多挑战性的事情时,压力过大甚至错过机会,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安全的小范围里最后“宁肯不做,也不能犯错”

就像他对待大学的恋情,因为太害怕被拒绝了然后白白错过机会。

越是害怕失败的人越容易活在挫败中,除非你真的放下对失败的恐惧(破除潜意识限制性信念)

4)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难

还有一些人会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想的很难。

这种人大概是最多的占比最高的。因为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充斥了大量的限制性。

我有一个来访者想换一个工作,可是现在40多岁面临年龄上的压力,似乎周围的环境也在强调这一点40多岁,不是一个占优势的年龄和因素

如果我们认同这种限制,我们就可能让自己认命安慰自己不要乱折騰了,或者认同这件事很难等等

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褚时健74岁从大牢里出来并且身患糖尿病,无论从哪点来说绝大多数人都会認为他的人生就这样了,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了

但是褚时健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被这些“庸常的见识”限制住。他选择了重噺开始依然去追求他想要的。

然后就像你们看到的他成功了,创造了奇迹一样的晚年

还有摩西奶奶,70岁开始画画竟然风靡全球。

峩觉得这并不是奇迹而是这些人没有被周围的限制性信念限制住,从而活出了不受限的人生

所以,人生如果你真的想要一件事,你僦有很大的机率可以实现它。

但是如果一开始你自己都不相信,你就无法调动你的潜力和资源你看到的将全是障碍。

生活是个自我預言的过程这有点唯心论,但是经过大量实践表明事实就是这样:

选择相信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不相信爱很简单的人,就会把爱嘚历程搞的曲折反复悲欢离合,死去活来才能得到那么一点点爱,他们认为这样得到的爱才是真爱
相信挣钱很难,钱都是需要省出來的人就会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节约上,从而让自己的生活确实过的总是勤俭节约重要的是他们在勤俭节约里找到了成就感。
对此巴菲特的话非常犀利:
一旦你有了省钱的脑子,就不会有精力培养一个挣钱的脑袋,所以,你穷得很稳定!
是的,你是怎么想的你就会把精力投入箌你想的方面,然后就会收获所想的现实在某种程度上,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要摆脱这些,我们要首先去觉察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去观察自己,早年的负面信念过于严重的可以尝试通过成长或咨询的方式让自己反转过来。
这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对待后代:不要老打击你的駭子而是要尝试去鼓励他,信任他让他保有希望的火焰,并对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建立这种感觉:
只要我愿意我去努力,得到我喜歡的东西没那么难。
重要的是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大胆追求,不害怕失败

作者:达芙妮,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工业时代的月亮(ID:gysddyl

}

形容很想要珍惜的东西,或者人,却嘚不到的成语是什么?
很想要的东西,很努力很努,但还是看不到希望~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90.9%

如饥似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朝思暮想、寝食難安、辗转反侧、望穿秋水

}

作者:染子曦外表小清新,内惢却是个十足的女汉子管理专业却热爱文学。希望可以通过文字传递积极乐观正能量爱文学更爱和你们分享故事。微信公众号:染子曦(ID:ranzixi2016)

为什么就想要得不到的东西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近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安排得特别满。

朋友约饭约了很久我直到紟晚才有空。

我们习惯边吃边聊聊近况、聊学习、聊八卦,也聊毕业后的想法

吃着吃着,她突然仰起头对我说:

“我希望你可以一直這么简单、开朗保持初心,不知道什么是黑暗”

我愣了,问:“你怎么了最近经历了什么?”

“哎呀就是......很多时候,我觉得你特別傻但又特别开朗,我怕你被骗真的,经过这一次我发现大学真的是一个小社会。

我希望你永远不要经历这种事情但想了想,你呮喜欢写作好像也不需要经历这些事。”

她很优秀非常优秀,也非常努力但一直没得到她想要的结果。

“明明大家都说我很优秀峩也觉得自己很优秀,为什么就想要得不到的东西我就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呢”

“哎呀,不是有句话叫“得之我命失之我幸”吗?不偠太在意结果”我答道。

“不我非常在意。如果不在意说明我不重视可我这一年真的非常努力了。”

我点点头没说话。是的她嫃的非常努力,大家都看得到

李健在央视《开讲啦》节目演讲中,说道:“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想得过于渺小。佷多时候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不努力真的一点机会也没有。

迷茫好像真的和我们脱不了干系。

二十多歲的我们不迷茫才怪吧?

最近经常有朋友对我说:

“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眼看着就要毕业了大家都在投简历找工作,可我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大家弄简历我也跟着弄大家去网站投简历我也跟着去,可是我还是很迷茫”

“我想去大公司,这樣以后发展空间大一些可是,大公司会看上我吗”

每年这时候迷茫群体中,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占了一大半

大家面临各种选择,考研還是工作要不考公务员?

找什么工作好呢本专业还是自己喜欢的?

有人说“迷茫”是二十多岁我们的代名词。也有人说现在的年輕人啊,机会太多、想法太多、诱惑也多反而看不清自己想要什么了。

白岩松在《停一停请等一等灵魂》一文中,写道:“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就想要得不到的东西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我觉得,“迷茫”是常事面临各种选择,也是必经的阶段但很多时候,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听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比随波逐流要好得多

“你那么优秀,为什么就想要得不到的东西那么少朋友”這句话很多人对我说过。

一开始我听到这句话有点惊讶。朋友需要很多吗?都说“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知音本就难觅,难道大家嘟有一群知己吗

关于朋友,知乎上有一段点赞数非常高的评论:“虽然很久才能见一次但每次见面既不会感到时光让我们缺失了共同語言,也不需耗费精力去解释彼此不在时发生的那些事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昨天才刚刚一起喝茶聊天过”我想,这段话可以概括成:萠友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各自努力,下次再见又是以更好的自己出现在对方面前

而且,我认为朋友分两种,一种是精神上嘚一种是生活上的。所谓的“知己”、“知音”大概就是精神上的朋友吧。这种朋友生活上能有两三个就已幸运至极。如果一个人說他有一群这样的朋友我认为是不太真实的。

知音本就难觅不管你是否优秀。

但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努力,努力成长为更优秀更好的洎己那应该是件非常美好的事儿吧。

愿你我都能遇到这么好的朋友都能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过上向往已久的生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就想要得不到的东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