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肾虚证慢性病能治好吗

从小消瘦,面色黝黑,慢性病缠身,西医中医都没治好,请问我该怎么调养和治疗?急盼大神们回复。。 - 知乎183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分享邀请回答zysj.com.cn,偏凉的都不要吃了(大部分的蔬菜水果都偏凉),凉水不要喝,饮料不要喝。还有,多吃【主食】(米、面,其实粥最好消化),肉、菜可以没有。多睡简单,问题在吃比较复杂。首先,消化吸收是对脾胃很有压力的一件事儿(否则就没有食困一说了),对五脏六腑机能都不足者尤其如此。吃多了是非常伤脾胃的,因此首先必须强调少吃,以该吃下顿的时候感觉饿为度,以没有不良反应(比如肚子痛)为度。你可能有点食欲偏旺,但是我觉得你就算吃下去以后胃没反应,但肠不可能没反应。其实我也是胃从来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吃多了就会肚子痛(小肠那边)。其次是吃什么。上面也说了,偏凉的就不要吃了。蔬菜水果大都偏凉,但是也有例外。多吃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东西,最佳选择还是粥。可以试试天天就喝粥(单纯大米可能味道差点,加点小米味道好些,注意熬的时间长点,比如一个小时),吃点咸菜什么的——对,你没有看错,虽然看起来是难民的食谱,但是没办法,这可能是既让脾胃有点事干,又压力最小的东西了。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重点,就是仔细留意身体反应。我的话,像苹果菠菜什么的吃了以后都会腹泻的。仔细留意,外加参考一些资料就能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我觉得,如果你天天就喝粥或者再吃点土豆什么的不偏寒凉的东西,只要没吃多,是不可能还腹泻的。人体是可以自我修复的,只要脾胃不累着正常运转,不再腹泻,多休息,总会好的。下面开始说药。用药的作用是辅助机体更快的回到正轨,用药得当恢复得会快一些,但是用药不恰当的话也会有些反作用,得谨慎使用。本人完全是自己研究的,没执照。如按此回答中的内容用药产生问题,本人概不负责。思路上,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把这两者补好是关键。补肾要药熟地黄很好,可惜脾胃虚弱者无福消受。我用过补骨脂和菟丝子,管用,我印象中菟丝子味道似乎好点。另外附子虽然有毒,但是温肾驱寒还是它最管用,不得不用,但是得谨慎。脾胃方面,温中散寒得用干姜,这个倒是没毒比较安全。八成气虚,得用人参(红参)。然后常规的补脾药白术、甘草。这四个合起来就是理中汤(丸)。脾肾之外,肝也很重要。主要是得疏肝气(柴胡、桂枝)、补肝血(当归,也可化淤血),如果偏热还得用白芍凉血。这个得根据情况试试看。除了气滞血瘀,痰也是可能有的。常用药有竹沥、皂荚。嘴唇紫黑,估计心脏也好不到哪去。准备龙眼肉(桂圆肉)和生脉饮(人参还是党参自己试试看),感觉不大好的时候嗑吧。感觉要感冒的时候,干姜、苏叶、红糖泡水。如果能下得去手的话,刺液门,敢刺多深刺多深吧。感冒起来以后,那就比较复杂了,用药确实有风险,也可以就多休息,慢慢就好了。想用药的话,得看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的伤寒论,要是能对上号,经方还是管用的。想系统了解中医的话,《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其实也就差不多了,《中药学》里面常用药材其实也差不多齐了,《方剂学》常用方剂应该也齐了……总之书不嫌多,都是可以看的。不过想用好,却并不容易……38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十天内免登录
>>肝郁肾虚严重么?怎么治疗症状是什么?
肝郁肾虚严重么?怎么治疗症状是什么?
当时年龄:
主要症状:脱发
精神压力大发病时间: 近一年化验检查结果:
肝郁肾虚腰痛临床表现为腰部酸痛 右腰兼有肿胀 时有牵连右髀部及右小腿后缘酸胀 晚上尤甚.伴右胁及胃脘胀满 胸闷不适 时有嗳气 心烦易躁 头前额及两侧胀痛 以右侧 (太阳穴处 )为重 部分患者可出现后脑胀痛不适 时有眩晕 纳差 舌边尖红苔薄黄 脉弦细滑或而弦细数. 中医名词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本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见瘿瘤或见瘰疬或见胁下症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苔薄白脉弦或涩病情轻重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
肝郁肾虚腰痛临床表现为腰部酸痛 右腰兼有肿胀 时有牵连右髀部及右小腿后缘酸胀 晚上尤甚.伴右胁及胃脘胀满 胸闷不适 时有嗳气 心烦易躁 头前额及两侧胀痛 以右侧 (太阳穴处 )为重 部分患者可出现后脑胀痛不适 时有眩晕 纳差 舌边尖红苔薄黄 脉弦细滑或而弦细数. 中医名词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本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见瘿瘤或见瘰疬或见胁下症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苔薄白脉弦或涩病情轻重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
肝郁肾虚腰痛临床表现为腰部酸痛 右腰兼有肿胀 时有牵连右髀部及右小腿后缘酸胀 晚上尤甚.伴右胁及胃脘胀满 胸闷不适 时有嗳气 心烦易躁 头前额及两侧胀痛 以右侧 (太阳穴处 )为重 部分患者可出现后脑胀痛不适 时有眩晕 纳差 舌边尖红苔薄黄 脉弦细滑或而弦细数.
焦虑、暴躁、自我压力过大而无法及时有效的宣泄都会引发肝郁不舒而一旦出现了这个问题必然会导致睡眠不足、精神方面的紧张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会大量的调用肾气以及劳心(伤心血)这就是所谓肾虚的一个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对症施治了
有了餐要及时治疗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肝郁肾虚腰痛临床表现为腰部酸痛 右腰兼有肿胀 时有牵连右髀部及右小腿后缘酸胀 晚上尤甚.伴右胁及胃脘胀满 胸闷不适 时有嗳气 心烦易躁 头前额及两侧胀痛 以右侧 (太阳穴处 )为重 部分患者可出现后脑胀痛不适 时有眩晕 纳差 舌边尖红苔薄黄 脉弦细滑或而弦细数.
焦虑、暴躁、自我压力过大而无法及时有效的宣泄都会引发肝郁不舒而一旦出现了这个问题必然会导致睡眠不足、精神方面的紧张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会大量的调用肾气以及劳心(伤心血)这就是所谓肾虚的一个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对症施治了
有了餐要及时治疗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相关问答
加入宝宝同龄圈,与宝妈宝爸交流孕育话题
没有合适您的话题?加入同龄圈与千万妈妈交流吧!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妈妈关注的知识
宝妈们看的最多的问题
孕育周刊(每一周适合您的孕育知识)
0-1岁是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每周都有不同的变化和需求。新手父母只有学习和掌握 该阶段的养育知识,才能更好的陪伴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
问答难题榜,是高手就来挑战!
网友帮助了他人
用合作号登录:
5分钟测评,了解宝宝的测全面的发展情况
已有400万摇篮妈妈为宝宝做过测评
宝宝生日: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59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653;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67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肝郁肾虚严重么?怎么治疗症状是什么?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微信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论坛→ 肾虚多种慢性病
肾虚多种慢性病
男 | 22个月
悬赏5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的地红霉素肠溶片抗生素和金蛤蚧片,复方五加皮口服液,前列泰,衍宗五味子,等中医院配的中药,现在在服乌灵胶囊和蛤蚧,还是没用。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看了这么多都没希望了,有时候想等死,没好的医生帮我一下的,我是浙江省湖州南浔人,能帮助我治疗好我的病&&我会十分感谢他的,我愿出2万块人民币给医生作为感谢!希望有医生帮我,我已经没办法了没路走了。可以直接联系我手机电话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淄博市临淄区中医院&& 医师
擅长: 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对一些疑难的杂症有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16岁的时候开始手淫,今年22岁&手淫6年了每天3次,现在头晕气短眼睛酸痛全身难受,时不时要恶心呕吐虚脱,现在非常消瘦&&&&&&指导意见:&&&&&&首先你要戒除手淫,你长期手淫已经引起了前列腺发炎,至于前列腺你可以服用前列通片,至于你的“腰部和膀胱&关元等地方都酸痛,现在胃&肠道都有反气和闷胀。”确实是由于长期手淫肾精耗伤引起的还是中药治疗较好,有意可以联系我&&&&&&
您好医生,您可以留个电话联系方式吗?可以说的清楚点。
擅长: 脑血栓,冠心病,前列腺炎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的症状反应身体损伤很重,所以不是短时间可以恢复的,已经影响了心脾肾的功能。&&&&&&指导意见:&&&&&&现在首先要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营养的吸收。要规律饮食。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调节。
疾病百科| 肾虚
挂号科室:中医科
温馨提示: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肾虚的症状: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为“寒”的症状,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群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
常见症状:腰膝酸软、乏力、气短、懒言、畏寒肢冷、早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19.9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10.2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适用于12岁以上患者,用于治疗下列敏感菌引起的轻...
参考价格:¥10
补肾健脑,养心安神。本品适用于神经衰弱的心肾不交...
参考价格:¥46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医者佛的得了慢性病,怎么办+疾病都能靠医生治好吗?——治病还需靠自己
得了慢性病,怎么办
慢性病就是不容易治愈的,会反复发作的病,甚至于成了疑难病症。大到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的病变、肾的病变,以及各种癌症等,小到鼻炎、咽炎、皮肤病等等。每一个人放眼周围的亲朋好友,都会有人患上这些疾病。这些病最困扰的是没有根治的方法。一开始吃药,就永远不能停,从此就成为医院里长期的病人。而且,越是不容易治愈的病,治疗的药物、方法就越多,患者多数不知如何选择,听医生的,听广告的,听病友的,各种药物、治疗方法都在用,治病的效果忽好忽坏,最终多数人还是死在各种慢性病上。其实,有一个概念要明确,所谓的疑难病,其实是一个诊断标准。如果按中医来看,则不离乎阴阳五行、六经气化。因此,积极寻求中医治疗是明智之举。
慢性病真的是不能根治吗?从我的观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慢性病不过是不同程度的阳气不足的症状而已,只要能使阳气从下降趋势反转成上升趋势,所有的慢性病都有机会痊愈,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断根”。既然不同的慢性病只是不同程度的阳气亏虚,因此,治疗的方法也就大同小异。只要能提升阳气,打通阻塞的经络,就可以去除各种疾病了。
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看,如何应对慢性病。
方法不对,长期应用西医,未看过中医
人们对西药的依赖可谓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处处消炎,处处止痛,老人小孩都可以自己开药,岂不知暂时的安定会给健康埋下多大的隐患,这也就是各种慢性病产生的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心脏病、高血压、癌症、糖尿病、关节炎、肾炎……大有渐渐蔓延之势。
西医治病,是对症治疗,以病用药。中医治疗,对证治疗,辨证处方。两者理论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病人不妨看过西医之后,也来看看中医,也许有不错的效果呢。
中医认为,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多数慢性病是由于以前各种原因,把邪气引入三阴所引起的。原因包括:或误用滥用了抗生素,或滥用了激素,或误用寒凉药,或本属体虚邪气直入阴分。原因不等,但都关乎正气与邪气的交争。正胜则邪退,病可去;正虚则邪恋而疾病缠绵。其治疗法则,不外乎扶正祛邪,以调和机体的阴阳平衡。按照这个思路处方用药,中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越是大病久病,越容易治疗,其理也都在于此。
临床上用中医治大病时,经常要参考西医的知识。比如对于各类肿瘤,西医病理解剖见瘤体内都有积液腐渣蓄滞的现象,中医因此而重用消水逐痰法,效果会显著提高。
中医学之所以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它自身的学术体系,也在于它对其他学科中的长处能自觉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真正的中医应把对中医有用的西医知识中医化,而不是用西医的理论来妄加验证中医的科学性。
往往误用大量西药
举个例子,比如病人被诊断患有高血压,医生建议马上服药,并说将终生服药。但高血压病没有特效药,服药就如同只把敌人赶跑了,并没有消灭它,过了一会,它还会回来,你再去赶,它再跑,如此反复,带来的后果是人体的正气亏虚。高血压的本质是阻滞,因为体内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阻滞,气血不能正常上下流通了,于是身体上半部分出血了气血不足,为了自救,机体自动收缩血管以提高供氧量。但西药只是去对抗收缩的血管,而没有治疗其本质。结果,只要机体还有一点正气,就会继续对抗西药对血管的扩张。久而久之,病人身体因此而拖垮,更别说手脚冰冷、没有阴茎的晨搏反应、没有性生活了。这就是目前治疗慢性病中的普遍现象。治疗的思路应该是扶助肾阳以治本,而不是拼命降压以治标。
其他各种慢性病莫不如此,机体不足的阳气在努力地对抗西药的作用,这样久而久之,正气被耗光了,疾病也加重了。一个普通的疾病终于被治成了顽固性疾病。
遇到这样的疾病,我的方法是先停服西药。只用200克炙甘草,水煎服,日一剂,先服一两天,把西药的毒素中和一部分,再开始考虑辨证论治。
换个角度治病
现在的各种慢性病治疗措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手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滥用,由此不仅仅是切除了机体组织,而且导致了更多的慢性病的产生。
比如,各种慢性扁桃体炎、咽炎,这种病当前非常常见。如何治疗呢?要么是长期大量地含服西瓜霜含片,或者用清凉含片,当时是有些舒服,然后,第二天又不舒服了,于是继续使用,如此反复,病越来越重,面色越来越青,小病成了大病。于是医生建议手术切除扁桃腺,认为没有了扁桃腺,也就不会再发炎了。再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囊肿等等,也都是同样被不负责任的手术切除了事。但是,真正切除这些病变之后,我们的身体就彻底康复了吗?结果,并不是乐观的。
我们往往只注意疾病的本身,并没有认真思考一下,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病症,这些肌瘤、囊肿?是病变的组织本身,还是另有原因。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慢性病来说,没有单纯的一个脏或一个腑的病变。如慢性扁桃体炎、咽炎,那是因为肾中的阳气不足,不能制约浮火(阴火)。这些火有来自于过食辛辣、烘烤、油炸,也有来源于肝郁产生的内火,还有是潜伏于体内三阴层次的邪气郁而化热产生的。于是阴火上炎,顺足少阴肾经扰动咽喉部位,引起所谓的炎症。其本质还在于少阴肾阳的不足。什么导致肾阳不足呢?当前之病证,以阳虚者为多见。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滥用抗生素,激素,过于兴奋运动社会交往以及生冷食物冷饮等,均伤真阳。并且现在的人的生活方式多不科学,人们喜欢夜里读书、交友、工作、喝酒,去迪吧、卡拉OK厅等等,都极大地耗伤了阳气。因此多表现为阳虚之证。我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在耗费生命,是不尊重自己的生命的表现。
对于各种囊肿、肌瘤来说,其病变实质也归结于元气的亏虚。小儿在青春期元气开始自然生发,迫使邪气外出而表现为许多症状,如感冒、发烧、发斑、上火等,现代医学理论不明原因,没有及时为患者补充元气,反而使用西医消炎清热以及激素类等药物对元气进行销伐,再误服中医寒凉之品,致使寒邪直入脏腑,久郁则阻滞经络,气血痰浊瘀阻,产生囊肿、肌瘤。所以,囊肿、肌瘤的根源在于人体真元受损,其治疗也该从强壮脾肾(先后天之本)功能入手,扶阳祛邪为治疗原则。不论如何扶阳,实际上就是通过袪除寒邪、恢复正气的方法,消除潜伏的邪气。临床上,应用附子配人参,黄芪,党参是非常多见的。抑制脏腑功能的寒邪被袪除,营卫调和,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元气自然恢复。岂有不愈之理?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以往对慢性病的治疗重点是放在怎样对付病邪上,而没积极去扶助阳气。任何治疗在借助外在的医疗手段治病的同时,必需依赖自身的阳气。否则,往往难以取效。治肿瘤、肌瘤、囊肿如此,其它痼疾,亦依此类推而治之。
再如,慢性哮喘和肺气肿,其本质在于肾阳不足以及寒邪内伏,因此不要执着于痰是病根的旧识而拼命化痰。用温阳祛寒,再兼清热解毒之法,配合辨证用药,即可取得可喜疗效。
另外,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疑难病如口腔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肾炎、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病、男女生殖系统顽固性炎症、癌症、皮肤顽疾及性功能障碍等病,其病因中普遍存在着外邪侵入,并内伏于三阴的病史,结合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胃炎、癌症、痛风及西药毒副作用所致诸病,从固本祛邪入手,一方面固护脾肾先后天之本,一方面开太阳、通阳明,以祛邪外出,能取得良效。
另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肌肉痿缩类疾病,传统一直应用补肝肾、强筋骨的治法,但效果不理想。如果考虑到阳主阴从的道理,从温运发汗以祛毒通经,则云雾顿开,效果明显。
注意:对于任何一种慢性病,一定要停服激素类药物,否则极难恢复。因为服中药是为了扶阳气,以恢复阴精,而吃激素是在抽取阳气。(但服用中药期间,使用少许激素临时缓解一下症状也是可以的,比如暂时吃饭困难或无法行动者。停用激素时要逐渐地减量,慢慢地停下来。因为激素非常霸道,身体根本不能适应它的存在。)
中医认为肾是和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脏器,肾强,则性能力强,肾弱,则性能力差。同时,性行为也是最容易造成肾损伤的行为,性生活过度频繁,首先受损害的是肾精。这个损伤非常大,射精出来的精液其实都相当于骨髓,但是西医说是水。但那不是普通的水,是肾水,是生命的根本。而肾又是全身健康关系最为重要的器官,肾的职能是藏精,五脏六腑的精气皆源于肾,肾脏一旦亏损,则五脏六腑、气血阴阳都要受到影响,致使百病丛生。
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精化气,气化神。如果没有精,神气也就没有了来源,所以精神体力都会感到虚弱。临床经常可以看到纵欲无度的人,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肌肉松弛,头发干枯,双目无神,腰肢酸痛,双足乏力,夏天怕热,冬天畏寒,精神疲乏,小便频数等等未老先衰的症状,这些都是肾精受损的缘故。所以自古以来,中医十分重视保养肾脏,而保养肾脏首要的是注重房事的种种戒忌。房事不宜过度频繁、戒除手淫等恶习等等非常重要。
得了慢性病,也就是说肾精已经开始亏虚了。此时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养精蓄锐,慢慢地把肾精养回来。吃药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不能挥霍肾精,每日吃饭摄取营养就够了。肾精是什么?就是人的生命潜力。而过度的性生活就会消耗肾精,直接导致机体的生命能力下降,原有的疾病就不容易康复。所以说,过度性生活就会导致生命力就是从你的手下一点一点流走,从此老病不愈,新病又起,以致于不治。而养精蓄锐,厚积薄发,自然不会造成对肾精的伤害,慢性病才有可能康复。所以说治疗慢性病,关键还在于病人的自我保养肾精。
也许有病人会问,什么是肾虚呢?我有肾虚吗?这里提供一个自测的方法:
1、将少许尿液倒入一杯清水中,如果水仍很清净,表示身体健康;如果变得混浊或有油质浮于水面,绝大多数是肾虚。2、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夜尿在1次以上。3、小便无力,滴滴答答,淋漓不尽。4、早晨起床,眼睛浮肿。5、不提重物,走到三楼就两腿无力。6、坐在椅子上看电视,超过两个小时就感到腰酸。7、在厨房做饭,站立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就感到两腿发软。8、总想闭目养神,不愿思考问题,注意力不集中。9、洗头时,头发大量脱落。10、总感到有困意,却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又睡睡醒醒。以上若同时出现3种情况,就很可能是肾虚。那么,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保养肾精。夫妻分房睡觉是一个比较好的养病的方法。
临床上我遇到不少慢性病患者,保养肾精好的,往往服药效果明显。而不知持养的,则可能因此元气大虚,病情恶化。其实,历代皇帝为什么不能长寿,与不知保养肾精有极大的关系。现在不少人服用催情剂,也就是俗称的春药,比如象伟哥等,都是此类药物。这是耗伤肾精的最愚蠢作法,应当慎用!
慢性病往往邪在三阴,阳气不足,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如能得到正确的治疗,阳气渐渐充足,邪气慢慢得退,则病情自会越来越轻。此时,就有一个如何看待阳气恢复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发热的问题。
我们知道,死人是不会发热的,为什么?因为它没有阳气,一派纯阴。而活人为什么会发热呢?因为活人有阳气,有生命活力。那么,从中医理论来看,什么是发热?
所谓发热,不过是阳气与阴邪相争的反应。阳气要恢复领地,阴邪要泛滥于体内,邪正交争,正不能祛邪于外,邪也不能更进于体内,此时就会出现发热。当此之时,邪正交争于肌肤,或现高热,或现低热,都是正邪交争的表现。
如何治疗发热?中医治疗发热有几个方法。一则解表发汗,让肌肤打开通道,通过汗法,把邪气驱散于外。对于表邪这招最有效,往往汗出热退,自然身凉。多用于感冒发烧、脊背怕冷、寒性关节炎、鼻炎、急性肾炎以及急性腰腿痛等,用药得当,可有“一剂知,两剂已”的神奇效果。这是正气尚不虚,可以直接祛邪于外。临床上常见的不少急性外感病都可以这样治疗。
二则正气已虚,不能自动驱邪于外。此时需要扶正祛邪,即先培育机体的阳气,让阳气去祛除入体的邪气。目前,由于社会活动的多样化、饮食的结构变化以及生存的压力,多数病人为阴寒性体质,也就是阳气不足的体质,因此,其慢性病也多表现为阳气不足,病多属三阴病。此时如果发热,往往是正气无力祛邪于外,邪正交争于内,表现为低烧,甚至于数日数月持续不退。对于这样的发烧,单纯开表祛邪是没有太大效果的,而且过度开表反而会伤正。因此,扶助阳气以祛邪于外才是治疗三阴病发热的正确方法。比如高血压、肿瘤、重症肌无力、中风等等邪重正虚诸病,都可能出现低热不退的情况。此时的扶正显得非常重要,而不要一味地光知道苦寒清热。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大家再来看各种慢性病的治疗,也许就会隐约地感觉出一个道理来。就是如果能让病人发烧,也许是件好事。事实上,三阴病的发烧往往是阳气从内欲祛邪于外的转机,也就是说,此时的发烧是彻底治愈疾病的关键时刻。既然阳气与阴邪打了起来了,你是去扶助正气,保家卫国呢,还是戕害正气,助纣为虐呢?前者就是用扶阳法,扶正以退热,后者就是用寒凉法,清热以退热。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奈何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一见发热就发慌,马上各种抗生素挂水吊针,吃各种清火消炎药,说是有炎症云云。结果可想而知。
更有小儿发热而误治的大量病例。病本来不重,也许就是个简单的外感,结果治来治去,治成了月月发烧,天天挂水,面色青暗、饮食不爽、骨瘦皮糙的结果来,此时也就成了慢性病了。如果小儿又发热了,为人父母者是不是会有所觉悟呢。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扶阳退烧还是挂水退烧,是不是有点数了呢?
恢复健康的五个方法
正如我在健康理念一文中所说的,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必定是很简单的。坚持以下五个方法,可以帮助你祛除每个慢性病。
、子时睡觉。每天要求晚上点前入睡,早晨时起床。每天至少保持午夜点以前累计有八个小时睡眠。晚上点是子时,也就是胆所主的时间。《黄帝内经》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就是说,全身五脏六腑都要由胆来说了算。如果胆气通畅了,五脏六腑的气机自然都能通畅。气通则百病不生。并且,这样做对于患有脂肪肝和胆结石的病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什么是胆气不调的症状呢?现实生活中每每见到不少人年龄不大,但眼眶下或者眼外周出现不少黄褐斑,或者老年斑,甚至脸色很暗,这都是阳气不足,少阳不能升清降浊,则瘀毒该降不降,集于面部(少阳经)的缘故。还有人经常不明原因地疲乏,提不起精神来,总想躺着,这也是少阳经气不畅通的表现。(现代医学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少阳主木,主春,主升发。阴邪内侵,阳气不能正常升发,就容易表现为衰老的症状。再如痛经、高血压、高血脂、乳腺病、痤疮、卵巢囊肿、头痛、失眠、甲状腺病等,都存在着少阳气机郁滞的病因。而顺畅胆气是调理少阳经气、促进人体阳升阴降的重要环节。当然,顺畅少阳的同时,还需要扶肾阳以治本。
子时一阳升,这个时间里,胆气要升,最好的养胆方法就是休息,然后一阳才能自然地升发。也就是说,我们要养胆之升,不要触动它,惊扰它。如何去做呢?睡觉,在子时之前入睡是最好的养胆子时的方法。而半夜喝酒,半夜去卡拉,我认为是在耗费生命,是不尊重自己的生命的表现。大家觉得这个可能不直观。好,我们看看自己的食指。这个手指是由木气升发所主的。大凡木气升发不利的人,比如经常睡觉很晚,超过点钟的,这个手指大多伸不直,特别是第一指节的位置。观察一下,是不是这样?这表示木气伤了,也就是每天阳的循环周期在起动时出现了问题了。久了,就会损伤生命,这是毫无疑问的。再如,得过黄疸型肝炎的病人,在食指的根部大多会有一个小圆点一样的黄色的皮下改变。这个记忆是木气损伤所形成的。但木气慢慢地修复好了,这个记忆也就慢慢地消失了。
子时睡觉养胆,可以促进人体气血生发。有了足够的阳气之后,不但能改善人体的肥胖状态,还能使皮肤的新陈代谢加快,皮肤会愈来愈光滑,肤色也会愈来愈健康。阳气够了,皮肤就会现出血色,脸上自然会呈现白里透红的气色。同时嘴唇也会出现自然的红润,女士们不需化妆也自然明艳光彩。阳气提升之后,脑部的供血会增加,会使人更聪明,反应更快。无论读书或工作,都会更得心应手。
、不生气。生气是慢性病最主要的根源之一。和多数的疾病一样,长期生气会在人的身上留下痕迹。长期火爆脾气,经常处于发怒状态的人,多数会造成秃顶。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发脾气时,气会往上冲,直冲头顶,所以会造成头顶发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秃顶。
所谓的生气并不单指发出来的脾气,有些闷在心里的生气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闷气会形成气在胸腹腔中横逆的气滞。妇女的小叶增生和乳癌很可能都是生闷气的结果。
中医的五行理论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气太盛时会伤脾,导致腹痛,这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成因。生气会造成肝热,相反的肝热也会让人很容易生气。从中医的观点,怒伤肝,肝伤了更容易发怒,两者会互为因果而形成恶性循环。
、谨养节气。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气机变动,产生二十四节气变化,人亦感之而阳气易于受损。因此,在节气日子如果能注意保养正气,则不易生病。所谓养节气就是顺应天地,是真正的法于自然。
对于农历月来说,这里有个节与气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个讲养生的比较重要的问题,一定要搞明白。节与气的日子,都是自然界的气在变化比较明显的日子。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应该如何呢?应该非常小心谨慎地将养我们的阳气,使阳气自然地跟随自然之气的变化。这样才是合于自然的道理。如何做呢?
具体方法就是在节气变换的那一天里,注意以下几条,以使人身之气顺应天地自然气机的变化,从而避邪扶正。
()清淡饮食。节气日子里不要吃肥肉、腥臭、油腻类的东西,最好能吃些素食,或多吃些水果,多喝些水。要戒酒。少吃饭或者不吃饭,让身体自己清理里面的废物。
()戒房事。节气日子里,千万不可有房事。此时天地气机变动,如果耗损真精,则易于致邪入内。
()不可劳累。节气日子里,可以适当活动,但不要劳累,或者辛苦工作,不可生气,也不可以思虑过度,或者烦恼过度。注意早睡。这样神静了下来,养了下来,人体阳气得以自然地跟随着天道以行。
()坐禅、气功以养正。如果要练功,节气的日子最好不过。这样可以静心安神,顺应天地自然之气机,从而防病无灾。
慢性病患者,谨养节气非常重要。很多正气不足的病人都可能在节气变动时病情出现反复或者恶化。因为人体正气亏虚了,就不能随自然气机变化而变化,出现提前或者滞后。天地间的能量非常大,一个人的气场很小很小,人不可能胜天,只能顺应天地之气以将养五脏。如果逆了天地,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因此,如果顺应自然规律以保持健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4、睡前洗热水脚,擦涌泉穴。唐朝医仙孙思邈提出了“足下宜暖”的见解,认为“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并总结出了洗脚的诸多好处: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却;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保持水温,不断地加热水,至少浸泡15分钟。然后擦干脚,双手掌心相对搓至发热,用小鱼际上下擦足底涌泉穴1~2分钟,左手搓右脚,右手搓左脚,以透热为度。
冬天用热水泡泡脚,可以助眠。古人说“饭后百步走,睡前一盆汤。”苏东坡也有两句诗:“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今人则有:“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之说。每晚临睡前用很热的水洗脚、泡脚可以养心明目、降低血压、解除疲劳、改善睡眠。泡脚以身体感觉微微出汗为度。
脚底是人身之根。中医认为,足部为足三阴经之起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点。经络穴位起着沟通表里内外,调节十二经气血阴阳的作用。热水泡脚能补肾益脑。脚心一热,肾水就能得到补充。肾水充盈,则可生髓,对大脑很有好处。
涌泉为肾经起始穴。肾中真阳是人身生命之本,不可不养。由于今人过多地用寒凉药、寒凉饮食、过于劳累消耗、晚睡等,都损伤了肾中真阳,导致阴火上炎,这也是高血压、头晕、头痛、痤疮、咽喉炎、扁桃体炎、心肌炎、糖尿病、顽固性失眠症等的主要原因。谚云:“要想一身轻,搓脚摩腹揉会阴。”搓脚心涌泉穴可以补肾阳,清阴火,对于恢复病情有极大的帮助。并且,也可以治疗。
5、灸关元、足三里。
艾灸疗法借助艾条的药力与火的热力给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穴位走窜经络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可以温散寒邪、通经活络、回阳固脱、消瘀散结。灸疗不但可以治疗疾病,在疾病的预防、人体体质的增强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种慢性病患者自灸穴位,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达到增强体质、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灸关元穴可壮元气,温肾固本,补气扶阳,这是补了先天之本。灸足三里具有理脾胃,调营血,补虚损的作用,是补了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之本旺则正气盛,各种慢性病自然可以康复。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黄帝内经》、《千金方》亦记载有灸关元、足三里以强身的作用。宋代医家张杲有一句名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经常让足三里穴有灸癍可以保健不病。日本人把足三里,称为强壮穴、长寿穴。据说日本有一个长寿家族,人均年龄在百岁以上,其长寿秘决就是每农历月初八天灸足三里穴。
注意:一定要用癍痕灸,即用艾柱在皮肤上灸,不能只用艾条悬灸,那样效果就差得多了。艾灸的时间不限,什么时候都可以。灸后最好不要马上冷水洗澡。
以上这套方法并不需要花钱买特别的健康食品,也不需要长期运动的毅力,是一种最简单的养生方法。只要将这五件事经常铭记在心,能够完全依照我们的方法生活。做到了这五件事,阳气必定是经常处于上升的趋势,疾病将一天一天远离。长寿、健康、长保青春是必然的结果。
这套方法有一个好处,不需要任何准备,就可以立即实施,只要试行一个月,立即会发现身体的改变,可能精神或体力好些了,也可能体重略微增加,但人却精瘦些了。是非常快速见效的一种方法。有些头发略白的人,试上一个月,就能发现白发停止增加了,三个月后白发开始减少了。有些体力很差,经常很容易疲倦,到医院又查不出什么毛病的人,在试行了这套方法三、四个月后,体检时就可能出现血糖升高的类似糖尿病症状,这些都是好转的现象。
了解了以上五条保健方法,配合正确的中医治疗,各种慢性病都一样可以治愈。就算不能严格遵守这个生活方法,只要能接受这个观点,长期的坚持,生活习惯自然会慢慢改正,至少不会再任意透支肾中真阳了。肾阳足了,病邪就开始退去。病去如抽丝,只要天天抽,总有抽完的那一天。
怎么知道自己的病好转了
所谓病好转,不外乎正气足了,邪气少了两个方面。而邪气的祛除是由正气的强弱所决定的。因此,简单地分析一下自己身上的阳气充足状态就行了。如何分析呢?对照《何为阳虚》一节就非常方便。或者是参考《判断自己是否健康的八大标准》一节,也可以判断自己的健康程度。
看看经过治疗后,以前自己有的症状是不是减少了,消失了。以此作为自己判断阳气充足的依据,也给自己一个继续接受中医治疗的理由和信心。
最后要强调的是: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也需要病家的耐心坚持和对医家信任的坚定。因为病难而医生无章可循,要理解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会有不断摸索和修正的过程;因为病久根深,故疗程上自然需要假以时日方能慢慢化解。病家的信心和耐心也是解除顽病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病好以后,要记住:改变以前的错误的生活、饮食、工作习惯,这样可以预防以后再患同样的疾病。一分付出,必有一分收获。并且,要用你自己的康复过程以及这些健康的观点去影响家人、朋友,让大家都健康起来。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人是不容易生病的。所以,让家人与朋友们健康起来,自己才能保持真正的健康。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自然之道,为人即是为己。
- 得了慢性病,怎么办?——之五_医者佛_新浪博客
疾病都能靠医生治好吗?——治病还需靠自己
经常有病人说,董博,我有病,你帮我治吧。甚至于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的身上,似乎我可以完全治好他的病。事实上,我不能,我根本就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我既不是神仙,也不是佛,我只是一位掌握了一点临床技术的中医而已。再者,我只有菲薄的一己之力,怎么可能帮助天下成千上万的病患。此其一。
另外,医学不是万能的,治病不能全靠医学。当前的医学只能治愈一部分病,有相当一部分疾病医学是没有办法治愈的。此其二。
那生病了怎么办呢?我的观点是:治病的关键在自己。也就是说求医不如求己。现在流行一本书叫《求医不如求己》,说的是如何自我保健以养生祛病的方法。但对于求己,我认为不仅如此,还有其他内容需要补充。曾经在临床上我反复地劝说一些大病重病患者,要多从自己身上想办法治病。在此我把求己的观点展开,认真地解释一下为什么治疗要靠自己。
在开始我的观点之前,我们先学习一下民间中医三七生先生的一篇关于疾病分类的精辟论述。也许了解了疾病的不同分类之后,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医学的能力,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治病要求自己。原文如下:
“三七生告诸病家:疾病五种类型,敬请认清归属。治病求本,方不致误。依理而行,不入歧途。病因不同,深浅各异。详分类型,认清归属:
一、身病:饮食劳倦伤其内,六气感冒袭其外,并误药所伤,跌打所致,通属身病。可以草药、针灸、按摩、气功等种种自然疗法治疗,更重要的还在于治后的养。
二、心病:此为情志不和所致,喜怒哀乐发而不中节,因情志失和导致气血逆乱:怒则气升而不降,喜则气散而不收,悲则气消而不振,思则气结而不行,恐则气下而不升。通属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当拨阴取阳,明其君火,则自然阴霾四散,杲日当空矣。此病可以药物为辅,关键还在情志调节,不可本末倒置。
三、性病:性指秉性,王善人所谓怒、恨、怨、恼、烦是也。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秉性一动,必然五脏受伤。当认己不是,找人好处,方能舒解结滞。要在拨阴取阳,化五脏阴性为阳性,则自然百逆全顺,诸境无扰,病魔无所着处。此非药力可解,非化性不足以拔根。
四、业病:业病为恶业感召,有宿业,有现业,果报尚未成熟,可行善积德补过,修行忏悔消业。业力退却,诸病自消。非药可医。
五、果病:此为宿世业果成熟所感,修行忏悔但可减轻,不能消除。当以慧眼观察,知为果报,自做自受,自然不怨天尤人,畏因不复更造,受尽自脱。此更非医药可解。”
- 疾病都能靠医生治好吗?——治病还需靠自己_医者佛_新浪博客
我们都知道,医学是用来治病的。但病有不同的种类,并非所有的病都可以找医生。可以说,医学能治的病十分地有限。我们可以看看诸亲朋好友,看看每天的新闻报道,有多少病是医学能解决的,又有多少病是医学无能为力的。我们周围总是会有熟人去世,总是会有一些不该发生的车祸、灾难、死亡等等。这些医学能解决吗?不能,完全不能。
谁都不想失去健康,谁都不想失去生命,我们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百年的寿命。如果完全指望医学,你相信可能吗?既然医学帮不上忙,那谁可以帮忙?谁可以让我们健康,让我们长寿呢?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求己。不但保健要求己,治病亦要求己,长寿更要求己。
大家可能会疑惑,我也不是医生,我能为自己做什么?相信执这个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请大家再看一遍上面三七生先生的论述,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我想自然就会慢慢地明白过来的。
如何求己呢?我在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一下,归为以下四点。
一则避风寒,慎劳累,调饮食,养正气。这是常规的养生之道,这样做已经可以预防不少疾病了。我们平时谈养生,谈保健,比较重视的主要就在这个层面上。这个层面做好了,我们基本上可以不生病了,生病了也会慢慢地康复。这是最基础的养生保健法,也是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方法。
二则调情志,多开心,忌五情内伤。这是从内部防病的方法。当前因为五情过激所导致的疾病特别多。比如肿瘤,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等大病几乎都与心理有关,甚至五情过激是相当关键的致病因素。我曾诊过不少因长期郁闷而导致的癌症,也就是一点生活中的小事,但病人就是想不开,久之,气滞血瘀痰浊凝聚,发为肿块。因此,我建议各位病患放下名利心,能把心病解决了,相信您就会重新找回快乐与健康。
三则性理疗病。这个层次比五情所伤更深入,是关乎人的禀性的。禀性近恶,则邪气必凑。禀性近善,则阳气自昌。我们常说什么样的禀性决定其什么样的人生。其实,不仅如此,禀性更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与疾病。禀性本善,则所见皆是光明,所感皆是快乐;禀性本恶,则所见皆是烦恼怨恨,所感皆是悲苦无奈。如此久之,必会在健康上表现出来。根本是除恶扬善,化性治病。要在多看别人的优点,努力找自己的不是。需知吃亏是福,勿贪便宜。读者宜其多自悟,必能明了其理。可以参考王凤仪老善人的资料,对于理解禀性的善恶极有帮助。
四则修德行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善不可不积,德不可不修。《周易》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人有句话:“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印光大师曾说过:历观古往今来大圣大贤之生,皆其祖父积德所致,大富大贵亦然。其子孙生于富贵,只知享福造业,忘其祖父一番栽培。从兹丧祖德以荡祖业,任其贫贱。此举世富贵人之通病。明了此理,则诸恶勿做,诸善奉行,必有好报。病家更该守此道理,如能收心养性,信佛吃斋,久之则必有不药而愈之喜。我认为,珍惜生命,吃素信佛之人必是行善积德之人,亦必是有福报之人。
凡诸苦痛,切莫怨天尤人。一方面要积极通过医生治疗,一方面要知道以上的道理,重视养生、修身、行善、积德。再强调一遍:病不是光凭医生就能完全治好的,治愈的关键就在自己身上。医不治病,病当自治。所以说,只有求己才能真正帮助自己治病,帮助自己健康,帮助自己长寿。若大众皆诸善奉行,诸恶不作,则善缘广播,阳气温运,阴淫自散,何灾之有!如此才是治本之道。再者,和谐社会,需要奉善而抑恶。需知邪恶永远不能和谐,只有善缘方能自在。
一般人认为,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天下所有人的病都治愈。但我认为不仅如此,医学的至境是让天下人不病。只有不生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用药用针,用刀用剪,都是执着于疾病本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如果能教授百姓不生病的妙法,则何需医疗手段存在。这个不生病的智慧就是求己。
愿天下有病之人因此篇而结善缘,从此走上康复之路。亦愿无病之人珍惜健康的机会,勤养生,多行善,广积德,以求福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性肝郁肾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