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百日咳症状两个月了一直咳,医生听诊不要紧到底是怎么了,也治疗了,药吃的没停,咳嗽慢多了过几天又严重

咳嗽持续两个月了,到底是怎么了?(高分悬赏啊)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咳嗽持续两个月了,到底是怎么了?(高分悬赏啊)
我咳嗽已经2个月了,自从元旦前夕感冒发烧39度,吃了退烧感冒药后,隔天就降温了,一周后感冒好了引发的咳嗽一直未愈,开始我连续吃了喝过两瓶急支糖浆、一盒牛黄蛇胆川贝液、两盒蛇胆川贝液,都不见效果,后再改吃平康消炎片\蒲公英消炎片和止咳药、甘草片,有时也隔三差五的吃些下火药,到现在稍有减轻(不知道是天气转暖的原因还是药物作用),但是一直没有痊愈。期间又感冒过一次,也一周就好了,但是咳嗽一直持续。
咳嗽最初严重的症状是:嗓子有东西噎着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还有清痰。现在症状是:室外见凉风时咳嗽,说话多了也咳嗽,室内穿的薄是咳嗽,饭后咳嗽,吃水果(苹果\香蕉等)时咳嗽,好像肺部有清痰要咳干净了才罢休。有时偶尔也会嗓子干痒咳嗽。
一月前看过医生给我打了四瓶吊针(周末下午半天打了四瓶,本来是要我连续打三天的,但是周一要上班没时间只打了一下午),同时,医生给我开了冬灵草一瓶和一瓶(叫白什么的)糖浆,吃完也没好。过年回家(南方)当地医生开了两天的药(阿莫西林和甘草片)等,不吃凉东西几乎不咳嗽了,于是就停药了。但是初六回到北京,又开始咳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好像是百日咳,百日咳多见于小儿,但大人也会得,百日咳病初与一般伤风感冒症状很相似,仅表现为发热、打喷嚏、咳嗽等,一般很容易被人们当做感冒,百日咳早期在临床上还是有特征的:①随着感冒症状的消退,咳嗽却逐渐加重。②咳嗽的特点是晚上重、白天轻、有阵发性咳嗽的趋势。③咳嗽常伴呕吐。④咳嗽重而体征少。⑤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及淋巴细胞明显增高。⑥有百日咳接触史。由于小时候打过疫苗,可以症状不明显,单纯得咳嗽。建议去医院做个细菌检查:鼻咽部分泌物涂片检查。
由于是咳嗽>8周,属于慢性咳嗽。所以需要看看您是否有用ACEI的药物和吸烟。如果有,请停止。
若没有用ACEI的药物和吸烟。您需要拍片排除肺结核和肺结节后,我才能给您指导。因为我高度怀疑。
如果没有问题。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需要做哮喘的相关检查,排除“咳嗽变异型哮喘”。
看去医院做肺片~别乱吃药!多吃点梨~~祝早日康复!^-^
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当呼吸道粘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
咳嗽偏方,你试试吧
1萝卜蜂蜜饮(治疗咳嗽)
用料: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温热服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呕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
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感冒咳嗽为宜。
注意事项:体弱屡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婴儿,可试用。但风热咳嗽,见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2百合蜜(专治:咳嗽)
用料:百合60克、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百合洗净晾干,与蜂蜜拌匀,入锅隔水蒸熟。
此蜜制百合可作点心让婴儿吃。
功效主治: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成分。药理试验其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孩咳嗽有止咳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蛛哮喘。与蜂蜜同用,加强其润肺止咳作用。
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咽干燥咳,特别是入秋之后的干咳,伴大便秘结更宜。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婴儿不宜选用。本法服食方便,以秋、冬季选用为宜。
3百合款冬花饮(专治:咳嗽 )
用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上料同置砂锅中煮成糖水。
饮水食百合,宜晚饭后睡前食用。
功效主治:百合润肺止咳。款冬花辛温,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作用。本品提取液可使支气管略扩张,对组织胺引起的痉挛,有解痉作用。因此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两药合用有润肺止咳、下气化痰之功效。
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秋冬咳嗽、咽喉干痛,久咳不愈。
注意事项:本饮以秋冬咳嗽,略见有痰者适宜,对支气管哮喘或痉挛性支气管炎,则药力不及,但可作辅助治疗用。
4荸荠百合羹 (专治:咳嗽 )
用料:荸荠(马蹄)30克、百合1克、雪梨l个,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雪梨洗净连皮切碎去核,百合洗净后,三者
混合加水煎煮,后加适量冰糖煮至熟烂汤稠。
温热食用。
功效主治:荸荠味甘,性微寒,能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化痰消积等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C和荸荠素等成分,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梨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百合润肺止咳。三者合用则起滋阴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
治疗痰热咳嗽,痰黄稠,咽喉不利。用于婴儿慢性气管炎见痰热症者。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咳痰清稀者不宜选用。血虚体弱的婴儿忌用。
5川贝母蒸梨(专治:咳嗽 )
用料:雪梨或鸭梨一个,川贝母6克,冰糖20克。
制法服法:将梨于柄部切开,挖空去核,将川贝母研成粉未后。装入雪梨内,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时。
将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入。
功效主治:贝母为化痰止咳良药,与雪梨、冰糖并用,则起化痰止咳,润肺养阴功效。
治疗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气短乏力。
注意事项:民间常用验方。婴儿久咳,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本方性味平和,对久咳体弱儿适用。复有外感者不宜用。本方以选用地道药材川贝母其效佳。
6醋饮 (专治:咳嗽 )
用料:白醋适量。
制法服法:将醋烧沸,放凉后备用。
每次服一小匙,慢慢咽之,日咽数次。
功效主治:醋味酸、甘,性平,有散瘀、解毒、消肿的功用。用治咽炎咳嗽,取其消除咽痒的功效。见患儿因痒而咳,遇风则甚。所谓“痒则咳,不能已矣”。
注意事项:此法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但对脾虚湿盛,有骨关节病痛者不宜。病愈即止,多食会损齿伤胃。
7核桃鸭子(专治:咳嗽 )
用料:核桃仁200克,荸荠150克,老鸭子1只、鸡肉泥100克、鸡蛋清(1只)。
制法服法:将鸭子宰杀,去内脏,洗净,用开水浸一遍,置盆内。加葱、姜、味精少许,上笼蒸熟,取出晾凉后,去骨,切成块。将核桃仁、荸荠研切成碎末状,与鸡肉泥、鸡蛋清,加少许湿粉共调成糊状。将糊淋在鸭膛上,下油锅炸酥,捞出、控油即成。
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核桃仁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补肺健肺,润肠通便,含丰富的脂肪油,多量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糖类等成分。荸荠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化痰消积。鸭肉味甘、性微凉,能补阴益血、清虚热,《医林纂要》曰:“去劳热,故治咳嗽。”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B1、B2、B5等。本膳可补肾温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治疗婴儿肾虚久咳,见咳痰清稀,喘促不宁,体弱多病,秋、冬咳喘加重。用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注意事项:本膳以补见长,适用于虚性咳嗽,若婴儿在患外感或咳嗽痰稠,或在发热期时均不宜选用。
8剑花猪肺汤(专治:咳嗽 )
用料:剑花25~30克、猪肺1具。
制法服法:将猪肺洗净,挤除泡沫,切块,起油锅,加生姜爆炒后入砂锅。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汤,调味后饮汤,猪肺可作佐餐用。剑花先用水浸至柔软,除去泥沙,与猪肺同煮1~2小时。
调味后饮汤,余者可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剑花又称霸王花,性味甘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作用,常用治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腮腺炎。配合猪肺起到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
用治秋冬肺燥于咳,口气臭秽。
注意事项:此方为民间常用食谱。主要以肺燥偏有痰火者更宜,咳痰清稀,大便溏烂婴儿不宜食用。
9南杏桑白猪肺汤 (专治:咳嗽 )
用料:南杏15~20克、桑白皮15克、猪肺1具(约250克)。
制法服法:将猪肺洗净,挤除泡沫,切块,起油锅,加生姜爆炒后人砂锅。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汤,调味后饮汤,猪肺可作佐餐用。
功效主治:猪肺味甘、性平,有补肺润燥作用。南杏味甘、性平,为宣肺润燥,止咳平喘的常用药。桑白皮性味甘寒,泻肺平喘。药理研究,其排出的多量氯化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本汤润肺止咳。
治疗肺燥干咳,口干鼻燥,少痰或无痰。
注意事项:本膳为民间常用食谱,一般入秋后服食。不但可治疗,且有预防肺燥的效果,无病婴儿也可常食
10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汤 (专治:咳嗽 )
用料:沙参50克,玉竹、莲子、百合各25克,鸡蛋1个。
制法服法:将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洗净,同鸡蛋连壳一起下锅,同炖半小时,取出鸡蛋除壳,再同炖至药物软烂。
食鸡蛋饮汤,可加糖调味。
功效主治:本汤所取中药均是润肺养阴,健脾和胃之品,特别是鸡蛋,不但食疗价值高,且能补阴除烦,益血安神,可治肺胃阴伤,失音咽痛之症,所以本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用于治气虚久咳,肺燥干咳,见咳嗽声低,痰少不利,体弱少食,口干口渴等。
注意事项:脾虚湿盛或实热痰多,身热口臭者不宜选用。
11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汤 (专治:咳嗽 )
用料:沙参50克,玉竹、莲子、百合各25克,鸡蛋1个。
制法服法:将沙参、玉竹、莲子、百合洗净,同鸡蛋连壳一起下锅,同炖半小时,取出鸡蛋除壳,再同炖至药物软烂。
食鸡蛋饮汤,可加糖调味。
功效主治:本汤所取中药均是润肺养阴,健脾和胃之品,特别是鸡蛋,不但食疗价值高,且能补阴除烦,益血安神,可治肺胃阴伤,失音咽痛之症,所以本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用于治气虚久咳,肺燥干咳,见咳嗽声低,痰少不利,体弱少食,口干口渴等。
注意事项:脾虚湿盛或实热痰多,身热口臭者不宜选用。
12丝瓜粥 (专治:咳嗽 )
用料:丝瓜500克、粳米100克、虾米15克、姜葱适量。
制法服法:丝瓜连皮洗净切块备用。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丝瓜、虾米及其他配料。
供早、晚餐食用。
功效主治:丝瓜味甘性凉,能清热此痰、凉血、解毒,含皂甙、丝瓜苦味素瓜氨酸、木聚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e等成分。
与粳米、虾米等同用,有清热和胃,化痰止咳作用。
“用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并作,或有发热烦渴,痰色黄稠,“咽喉肿痛。亦可治痈疽初起或病后热毒末清。
注意事项:因丝瓜寒滑,体弱婴儿或脾胃阳虚,常便溏腹泻者慎用。咽喉疼痛或用治痈疽诸症,则宜减去虾米。
13雪梨炖冰糖
用料:雪梨1~2个,冰糖30~60克。
制法服法:将雪梨去皮、核,与冰糖置瓷杯内,隔水炖至冰糖溶化。
食梨饮汁,晚饭后食用。
功效主治:梨子润肺清热、生津止渴,与冰糖同用,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治疗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唇干咽干。
注意事项:咳嗽有痰者不宜。脾虚痰湿者慎用
感寒咳嗽服用杏苏糕。做法:取面粉适量,经过发酵,揉制成3-5块;将杏仁15克泡去皮研压成粉,加适量红糖拌匀,撒于糕面上,再将新鲜苏叶3-5片洗净覆于糕上,置锅上蒸,熟后取食,每日1~2次。
风热咳嗽初病时可试用金银花冲鸡蛋:鸡蛋1个,打入碗内;金银花15克加水200毫升,煮沸5分钟,取其汁冲蛋,趁热1次服完。
气虚咳嗽发病时可服用胡桃人参汤:胡桃肉20克(不去皮),人参6克,生姜片3片,加水适量同煎,取汁200毫升,去姜,加冰糖少许。每日1次,睡前温服。痰多或痰中带血时勿服。
阴虚咳嗽糯米30克,杏仁10克,阿胶15克,马兜铃10克,用水先煎杏仁、马兜铃,去渣后取汁同糯米煮粥,阿胶烊化为汁,兑入粥中,加冰糖服用。
痰湿咳嗽服用苏子茯苓苡米粥:苏子15克,苡仁米60克,茯苓粉15克,煮粥每晚服食。苏子用净纱布包入,食时弃之。
--------------------------------------------------
小儿咳嗽的食疗方法
1、玉竹粥:玉竹15g鲜者加倍,粳米50g 。用法:将玉竹洗净,切碎,加水煎汤取汁去渣,用玉竹汁液煮粥(应添水煮粥)。每日早晚分2次温热服食。1周为1疗程,停1周再行第2疗程
2、百合梨糖:百合10g(鲜百合更好,用量加倍),梨1个,白糖15g。将百合洗净,梨切片。百合、梨、白糖三者混合放入碗中,蒸熟,放冷后1次顿服。1日2次。
3、花生煲冰糖:花生米100~150g,冰糖适量。将花生米洗净,加入冰糖及清水同煮熟,吃花生米饮汤,1日分3次吃完。
4、银耳羹:银耳5g,鸡蛋1个,冰糖60g,猪油适量。将银耳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待发透后,摘除杂质,洗净并分成片状,然后加适量水煮开,并用文火再煎2小时,待银耳煮烂为止。将冰糖另加水煮化,打入鸡蛋,并兑入清水少行搅匀后,入锅中煮开,并搅拌,将鸡蛋糖汁倒入银耳锅内,起锅时,加入少许猪油。
5、蔗浆粥:新鲜甘蔗若干,粳米50g。将粳米加入400ml煮成稀粥,然后将新鲜甘蔗洗净切碎,榨取汁150ml左右,加入稀粥中即可服食。每日2次,早晚服。
6、大蒜白糖汁:大蒜头15g,白糖30g。将大蒜头去皮,捣烂,加白糖和开水约500ml,浸泡5小时即可服用。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4~5天。
7、松子仁粥:松子仁20g,糯米50g,蜂蜜适量,将松子仁捣成泥状,与糯米一起加水500ml,用文火煮成稀稠粥,然后调入蜂蜜,早晚分2次温热服食。
参考资料:新华网等
咳嗽食疗方:
1.二果猪肺汤
[原料]罗汉果15克,无花果50克,猪肺1具,苦杏仁10克。
[制法]先将苦杏仁拣杂,洗净,放入温开水中泡胀,去皮尖,连同浸泡液放入碗中,备
用。将罗汉果、无花果分别拣杂,洗净,晾干或晒干,切成片,待用。将猪肺放入清水
中漂洗1小时,除杂后,切成片状,挤尽水分,放入沙锅,加清水足量(以浸没肺片为度
),大火煮沸,撇去浮沫,烹入料酒,加入杏仁,改用小火煨煮1小时,待猪肺熟烂,放
入罗汉果、无花果片,继续用小火煨煮30分钟,加精盐、味精,拌匀即成。
[吃法]早晚2次分服,或分2次服用,以淡食为宜,吃猪肺,嚼食罗汉果、无花果片,饮
[功效]养阴清肺,止咳化痰。本食疗方适用于肺癌阴虚燥咳者。
[评介]罗汉果又称“长寿果”,为我国名贵特产,因其具有特殊的清肺止咳、防癌抗衰
作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专家们的高度重视。有学者报道,在中医临床防治肿瘤的实
践中,以开水泡罗汉果当茶饮,每日1个,在治疗肺癌、喉癌、鼻咽癌等病症中,收到了
较好的清肺止咳、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利咽开音的效果。无花果干果的水提取物,经
活性碳、丙酮处理后所得活性物质有抗艾氏肉瘤的作用。国外科学家认为,无花果含有
一种防癌因子,能防止早期癌症的形成。以上二味,佐以杏仁,与猪肺煨煲成汤肴,不
仅对肺癌阴虚燥咳患者有养阴清肺、止咳化痰功效,而且可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有效
地遏制癌症,患病期间适宜经常服食。
2.鱼腥草炖雪梨
[原料]鱼腥草100克,雪梨2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新鲜雪梨洗净,晾干后,连皮切成碎小块,梨核部分可弃去,备用。将鱼腥
草拣杂,洗净,晾干后切成碎小段,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沸后用小火煎煮30分钟,
用纱布过滤,去渣,收集过滤液汁再放入沙锅,加入生梨碎小块,视需要可加适量清水
,调入白糖,用小火煨煮至梨块完全酥烂,即可食用。
[吃法]早晚2次分服,吃梨,饮汤汁。
[功效]清肺止咳,清化痰热。本食疗方适用于肺癌患者,对肺癌痰多、吐黄稠脓痰者尤
[评介]鱼腥草性味辛,寒,功专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是一味疗效明显的中草药,尤能
清肺热,中医临床为治疗痰热壅肺,咳嗽痰黄之症所常用,因能解毒消痈,亦为治疗肺
痈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用噬菌体去试验,鱼腥草有抗噬菌体作用,提示有抑癌
活性。雪梨性凉,味甘微酸,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善治热病津伤、痰热咳嗽
等症。我国古代医家推崇说:“胸中痞寒热结者可多食生梨。”上二味配伍,不仅可润
肺凉心、消痰降火,而且有较好的抑癌防癌功效,对中老年肺癌热结痰多、吐黄稠脓痰
者尤为适宜,坚持服食,有较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3.杏仁荸荠藕粉羹
[原料]苦杏仁15克,荸荠50克,藕粉50克,冰糖15克。
[制法]先将苦杏仁拣杂,放入温开水中泡胀,去皮尖,连同浸泡液放入碗中,备用。将
荸荠洗净,除去荸荠头及根须,用温开水冲一下,连皮切碎,剁成荸荠泥糊,待用。烧
锅置火上,加清水适量,放入杏仁浸泡液,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与荸荠泥糊同放入
锅中,拌和均匀,小火煨煮至沸,拌入调匀的湿藕粉及冰糖(研末),边拌边煨煮成羹
[吃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肺止咳,化痰抗癌。本食疗方适用于肺癌痰热咳嗽。
[评介]苦杏仁擅长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为临床用于痰热咳嗽之要药。据现代医学体外
实验证明,杏仁热水提取物粗制剂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的抑制率可高达70%。日本学者
认为,苦杏仁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荸荠性味甘,寒,擅长清热化痰、消积补肺,
与苦杏仁配伍,佐以有滋补止血功效的藕粉煨煮成羹,尤其适合于肺癌痰热咳嗽者服食
,不仅可增强抗癌功效,而且可清肺止咳、消积化痰,发挥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橄榄萝卜饮
[原料]青橄榄400克,白萝卜1000克。
[制法]先将青橄榄拣杂,洗净,盛入碗中,备用。将白萝卜放入清水中浸泡片刻,反复
洗净其外皮,除去白萝卜蒂头及根须,连皮剖开,切成片或切成条状,与洗净的橄榄同
放入沙锅,加水足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40分钟,加少许精盐,拌匀即成。
[吃法]当饮料,随意服食,或分数次服食,当日服完。服食时,吃萝卜、饮汤汁,并嚼
食橄榄,缓缓咽下。
[功效]清肺化痰。本食疗方适用于肺癌痰热咳嗽。
[评介]橄榄又称“青果”,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水果,有“中国橄榄”的美誉。橄榄在我
国,自古入药,性味甘酸,平,功专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开胃降气。近代
医学研究发现,青果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临床应用中,以青果为主对肺癌治疗后出现
口干心烦、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咳嗽咯血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白萝卜性味辛甘,
凉,功能化痰热、消积滞、解毒、宽中、下气。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白萝卜具有抗
癌作用。临床药膳食疗运用中也观察到,以萝卜烹调的各种菜肴,经常食用,确实有防
癌作用。橄榄与白萝卜配伍制作的饮用汤肴,其清肺化痰功效更加显著,作用温和而持
久,尤其适合中老年肺癌患者及其经治疗后并发出现的痰热咳嗽、热结痰多等症。
你好:你的肺部出现了问题,建议你到中医医院吃中药治疗会有很好的效果.
祝您:早日康复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已帮助患者:15476
已帮助患者:57961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已帮助患者:65
已帮助患者:527
已帮助患者:8635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从广泛实施百日咳菌苗免疫接种后,本病的发生率已经大为减少。百日咳的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呈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末出现深长的鸡啼样吸气性吼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用微信扫一扫【转载】小儿咳嗽中医治疗的五大要则+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治疗咳嗽的中药方+定时咳嗽非顽疾,外邪里饮两相济+久咳不愈 快用经方
我的图书馆
【转载】小儿咳嗽中医治疗的五大要则+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治疗咳嗽的中药方+定时咳嗽非顽疾,外邪里饮两相济+久咳不愈 快用经方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的五大要则作者/刘鸣冬春二季,气候变化莫测,加上空气污染严重,咳嗽患儿明显增多。很多患儿家长都会选择中医药治疗。根据多年的治疗体会,特提出以下几个原则,供同道参考。1.药宜轻清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与“肺”关系密切。中医脏腑学说认为“肺为华盖”,位居上焦。清代名医吴鞠通曾指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治疗病位在上的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应遵从“轻清”的原则,无论辨证、立法、处方,都必须注意:药以质地较轻的花、草、茎、叶为主,煎熬时间不能过长,服用以少量、频服为佳。我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去荆芥加五味子,方中麻黄、五味子用量通常为3g、5g。麻杏石甘、桑菊饮、麻辛附汤诸方均可与止嗽散同用。2.慎用辛温小儿纯阳之体,生机蓬勃。现代物质生活和取暖条件的改善,使小儿感受寒邪后由寒化热的时间大大缩短。所以,应慎用辛温之剂,通常以三剂之内为好。必须使用时,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化热苗头即须加减方剂。我常用葱白、生姜之类,一是因为安全,二是因为方便:嘱家长观察痰、涕由清变白、微黄时,葱、姜即可停用。干姜、羌、防之类辛、温(热)药用之不当往往会导致鼻衄、咽痛、便干。3.缓用寒凉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咳嗽初起,痰清、涕稀、汗少、舌润时,苦寒清热的药物不宜应用太早,以免肺气郁闭不宣,邪不外达。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很多久咳甚至长年累月咳嗽者,往往与早期应用消炎点滴(抗生素)有关。只有出现化热症状如:涕浊或黄稠,痰黄或挟血,大便干燥,舌黄质红,多汗喜凉时,方可使用芩、连、大青叶、板兰根、知母之类。特别需要强调应慎用的一味药:马兜铃。此药易致剧吐,毒性极大,不用为好。4.忌用收涩咳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在咳嗽初期或咳嗽不剧时,应忌用收涩镇咳。《章次公医案》有“痰不得出反是隐患”之嘱。必须用收敛镇咳时,可以与祛痰药同用。章次公先生谓“祛痰古称宣肺,镇咳古称肃肺”,二者一升一降,先后使用顺序不可颠倒。我临床往往将麻黄与五味子同用,桔梗与白前、紫菀相伍。初期麻、桔稍多,后期、咳剧则五味子、白前、紫菀为重。那种为了迎合家长、患儿期盼疗效妄加米壳(罂粟壳)的行为必须摒弃。早用收涩,轻者声嘶失音,重则病久难痊延为痼疾。5.饮食清淡小儿恣食不节是咳嗽痰多的诱因。患病后,除积极、正确地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少食鱼、肉等粘腻碍胃的食物,过甜、过咸均应避免。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果品中,梨、荸荠具有清肺、润燥的作用,温、燥痰少难咯者可用,并非人人皆宜。 & & &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导语:本文为好友王东海先生咳论专文。当下由于气候的关系,咳嗽患者众多,东海先生集前贤治咳之大成,总结了各种咳嗽的成因、发展变化和治疗方法,故当能给医者、患者以参考和指引。然为了安全起见,临床时尚请以医生意见为准。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王东海一、总述咳嗽有外感与内伤的区别。外感咳嗽,虽是小病,然而患这种病的人很多,且常常症状缠绵,日久不愈。近代有“百日咳”的病名,古书上也有“久咳酿成痨”的训诫。初病外感咳嗽,治疗大方向宜散宜泻。内伤咳嗽,源于内部脏器功能失调:或脾胃久虚,土弱不能生金;或诸脏阴虚,心肝等火炎刑金;或外邪流连久而伤损肺脏,致肺大虚。内伤咳久,治疗大方向宜补宜敛。外感有六淫之不同,内伤有七情之各异,咳嗽表现的具体症状多种多样,须详细分别种种不同的细节信息,不能盲目笼统地用药。外感咳嗽万物外阴内阳,人身中亦如此,内生长而外收藏。风寒等邪袭人,多从表而入人身,尤其是兼寒之阴邪,性主收敛,侵人一层渐深一层, 伤人身体,首先伤的就是肤表。而脏腑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秉行金的清肃下行功能。肤表受邪,人身体表卫外之阳已伤,故有畏寒、怕冷的自我感觉,鼻窍受影响而鼻塞(微血管冷凝充血),呼吸重浊,肺的清降功能受阻碍而咳逆气冲于上,肺调水道的功能受碍而涕出(都是肺失降令而气机逆于上的缘故)。若邪伤在足太阳经多一些则现: 畏寒怕冷,头项强痛、鼻鸣等症状;甚或有口淡气冷、面青灰等情形。这些都是风寒初袭肤表的情况。稍久,人体机能奋起抗邪,即有发热表现了。(此时之治,撤外邪为第一要务。)外邪去,不止咳而咳自止,发热自退。宜麻黄、桂枝、淡豆豉、紫苏、陈皮、羌活、防风、葱白等辛温解表。若邪属风温、凉燥 、温燥详见后面各条。内伤咳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胸疼(尤其是左胸)喉痛之咳为心咳,酌情用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咳引痛两肋,甚则不可转侧为肝咳,宜枳壳煮散去川芎加青皮、肉桂、苏子、柴胡、香附、姜汁;右腹上痛引肩背为脾咳,宜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喘急有声甚则咳血为肺咳,宜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等,加麦冬、萎蕤、细辛;腰背相引而痛为肾咳,宜都气丸加麦冬、人参;小肠咳咳而矢气,酌情用桔梗汤加人参、茯苓、陈皮、五味子;胆咳咳吐苦水,酌情用小柴胡加芦根汁;胃咳咳而欲呕,酌情用异功散加蜀椒、黄连、乌梅;大肠咳咳而遗屎,宜用补中益气汤加桔梗;膀胱咳咳而遗溺,酌情用五苓散加人参;三焦咳腹满不食,酌情用二陈汤加杏仁、厚朴。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治咳嗽,究不能离脾肺而施治,又因肾主五液,肾为生痰之本。中年人体虚者、老年人之久咳,必当责及于肾。二、病机病因与治法治则条辨1、“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此《内经》明训。立秋、处暑、白露三节气为湿土主气时。若伤于湿,湿气内合人身之脾,即时便表现出咳嗽多痰的症状,痰多而松动易出,治疗以理脾为主渗湿为佐。宜加味二陈汤: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生薏仁、杏仁、生姜等。若湿伤于脾较微或其人体质素强健,初时并无明显不适,湿气内踞于脾,酿久成痰,痰袭于肺,影响到肺的治节功能,入冬稍感风寒之气,邪由皮毛而入于肺,肺气上逆,内外合因,痰随气逆冲于上,痰嗽之病发作,其人舌苔白润,胸部痞闷不适,痰白而稀,口不渴,治宜加味二陈汤加防风、羌活、紫苏(若小青龙汤用于此,似嫌其峻烈)等。2、秋伤于燥之干咳少痰者。“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叫嗽,有声有痰叫咳嗽”。有秋伤于湿情况,而又有秋伤于燥的情况。是何缘故?这里有时令的因素(夏秋之间有段时间叫长夏),还有年份的因素,关系到年份的主运客运主气客气,不在此详述。a.若其年秋阳高照,久晴无雨,人感其邪,症状表现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苔白,舌体红,右脉数大。宜用桑杏汤加减: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薄荷、连翘、桔梗、茅根、菊花等平其温燥之邪。此治温燥初袭肺卫的大框架用药思路。b.若其时秋深天凉,西风肃杀,人感其邪,症状表现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干,唇燥、咳嗽稀痰等。(较前之温燥伤人,初起症状恶寒重,而发热轻。而各种症状较冬季伤寒要轻,唯较伤寒多出咽干唇燥的表现。)治宜杏苏散加减:杏仁、苏叶、前胡、陈皮,甘草、桔梗、茯苓、姜枣 、香豉、蒸梨等。c.秋末伤燥,不即时发作,燥气内侵于肺,肺失清肃而渐表现出干咳,少痰或无痰而咳逆。前面二条是燥邪新病,本条干咳,是燥邪久伏成病。症状表现是咳逆少痰,即有少量痰亦清粘 喉间干痒,咳甚则胸胁隐痛, 舌苔白薄而少津 当用温润辛金法加减:紫苑、百部、松子仁、款冬花、杏仁、陈皮、麦冬、玉竹、北参 、元参、 生地 、旱莲草、桑叶等。3、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或倚息咳喘不得卧,或见背受凉则咳甚,小青龙汤主之。病人患伤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的太阳表症没有得到解除,同时病人体内素有水饮,此时,内因外因相合,水碍胃气下行,逆而作干呕;水气犯肺,则咳喘,水碍阳气的气化蒸腾作用,则表现为口渴,水走入肠道则利,水蓄则小便不利而小腹满。所以必用小青龙汤之麻黄、桂枝撤外寒; 干姜、半夏,细辛去水气。表有风寒里有寒饮,用辛温燥热之药表里双解,唯阴虚火旺之人、真元亏虚、有少阴证者,皆当禁用此剂,须牢记。4、冬不寒而温,春应温而太过。此时若人有起居不慎,感受风温之邪,表现出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当用辛凉之剂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等。设若风温之邪独入肺经,只有咳嗽微发热微渴的症状表现宜用桑菊饮辛凉宣润以利肺。若感风温之邪误治失治,肺热与痰相互胶滞。症状表现为:身热烦渴,汗出而咳喘,脉数苔黄。宜用麻杏石甘汤,痰多加瓜萎、竹沥,便秘加生大黄。5、人有骤感风寒(秋凉冬寒和初春之时多见,每与天气突然降温有关,所以仲春倒寒也是),鼻塞不通,咳嗽声重,痰先清稀后浊稠,初起莫妙于用荆防败毒散,甚或九味羌活汤加减(辛温解表)及甘草、桔梗、苏叶、陈皮、小柴胡去和解之。若其人体虚,人参败毒散或补中益气汤也可酌情而用(鼻塞初起,互搓手大拇指处的手太阴肺经一线,力度适中,约80个来回搓至发热。鼻塞可立刻消失)。染病稍久即宜:苏叶、麦冬、茯苓、玄参、甘草、黄苓、天冬、款冬花、贝母、天花粉、白芥子等。不可只用辛温表散之药。每每见到人服辛温表散(治风寒的感冒药)之后,增见咽喉干燥肿痛上火等内热情况。6、风寒之邪已散而痰未清,仍症现咳嗽气逆、牵引腰腹、俯仰不利,此情形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类似肾虚水泛为痰)。“痰之标在肺,痰之本在肾”,宜大补肾水,制心火而济肺金之不足,不治痰而痰自化,宜用:熟地、麦冬、甘草、柴胡、白芍等,张景岳金水六安煎也寓有此意。7、人有咳嗽食少者,当用补母止咳汤,脾土(土生金,是肺之母)肺金两补之:白术、茯苓、人参、陈皮、甘草、苏子、半夏、桔梗、麦冬、紫苑、肉桂。8、人有咳嗽有痰,痰疑成块成粒状者,痰色黄白,需用尽气力始得咳吐而出。此脾虚已久之症,宜六君子汤加胆星、沉香及柴胡,栀子健脾兼理气。9、老年男性多见咳嗽出黄浊之痰团。因气虚不能推送,需用力久咳才能咳出,用六君子汤加减: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柴胡 白芍 栀子、白芥子。偏阴虚有火者,用化老汤:人参、白术、生地、款冬花、白芥子、白芍、地骨皮、柴胡、甘草、麦冬等。10、人有阴分素虚,容易气恼,偶犯风邪,因此而咳嗽。宜滋肝肾之阴为主,稍用散风去邪之味。方用平补汤:熟地、麦冬、甘草、白芍、柴胡、人参、苏子、茯苓、天花粉、百合、荆芥、香附、陈皮、元参等。11、人有久咳不愈,口吐白沫,气带血腥, 此是阴虚肺燥。宜峻补肺肾,用熟地、麦冬、芡实、芡肉、贝母等。12、人有久病咳嗽,吐痰色红,似血非血,盗汗淋漓,肠鸣作泄,午后发热,此病宜肝脾肺肾四脏同调:白芍、麦冬、茯苓、元参、桑叶、熟地、山茱萸、五味子、车前子、地骨皮、百合、沙参、丹皮、牛膝、破故纸、贝母等。13、人有春暖夏热时,安然无事。一遇秋凉,即咳嗽不宁,甚至气喘难卧,缘于内有郁热,气血与热力不能宜达于肤表,外邪得以趁虚袭入,宜疏其内郁之热兼撤外入之寒:当归、大黄、贝母 、天花粉、薄荷、荆芥、甘草、白术、陈皮、黄芩、神曲、桔梗、川芎、生地、款冬花等。14、人有咳嗽,面热如醉,此为阳明胃热上冲熏面。酌以生地、元参、生石膏、天花粉、麦冬、大黄清之润之利之。15、人有咳嗽,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此为阴虚火逆。宜用:生地、元参、牛膝、麦冬、白芍、阿胶等。16、人有咳嗽,气从上逆,喉中有水鸣声。须发散、下气、润燥、开痰四法兼施,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等。17、咳嗽脉沉,体内有水饮停着。宜泽漆汤:半夏、紫菀、泽漆、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等。18、咳嗽脉浮,酌用浓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生石膏、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小麦等。19、有前贤认为:仅有咳、或稍微有痰而痰极粘滞难出,缘于肺受火烁,若妄用治痰的通套之剂二陈汤,必致燥劫阴血,而转生大患。应宜甘寒凉润之药如:麦冬、竹沥、天花粉、竹叶、石斛 、知母等。20、有前贤认为:六气之邪初袭肤表而致咳嗽者,药不宜静(静药,如熟地、生地、五味子、石斛、黄芩、黄连等阴凝之药)静则使邪留连不解转生他患,所以禁用寒凉收敛之药,需遵《内经》“肺欲辛”“辛者散”之旨。外邪宜散,解散外袭之风寒热燥诸邪。若误用收敛,外邪必缠绵不去,深入为患(常见感冒发热咳嗽,不忌油腻肉荤,虽服药正确,也必定是咳嗽日久不退。所以仲圣桂枝汤条下有禁生冷,粘滑,肉荤,酒酪,臭恶等物之明训)。治内伤咳嗽者,药不宜动(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防风、姜桂、砂红等辛香燥热之阳药),动则虚火不宁,燥痒愈甚,所谓“辛走气”,“辛耗气”,“气病无多食辛”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内伤致咳,久咳体虚者,用药宜补而敛之。若误用辛味发散之药,则肺气更加怯弱,正气不支,危害同样是很大的。其中又有须变化权宜者,若是遇到体质虚弱的初感新邪而咳嗽的病人,又当用补益佐以和解于发散的方剂中;治疗内伤咳嗽,虽当以静养阴,也有须佐以干姜、肉桂、附子等补助命名(命门火衰,辛热扶阳)的情况。21、伤风寒以有咳嗽为轻。若风寒之邪,直入于内伤脏腑则不见咳嗽,为病重。所以天气变化时,小孩子最容易病发热咳嗽。因为小孩的情况,只要没有先天性不足,脏器就没有人事方面的虚损。仅仅只是脾肺功能稍微有些弱,邪伤多在肤表,病久向内引入再妨碍于肺与脾。成年人感冒六邪,多有不见发热咳嗽的,是因为身体内部有脏器方面的虚损,外邪得以直接入里了。内经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咳嗽缘于七情内伤,以不见咳嗽为轻,是因为此时病只在本脏。见咳嗽为重,多是虚火上炎,病发生转移了。22、凡咳嗽,饮凉水一二口能暂止者,是因热产生的咳嗽,酌用小柴胡汤加桔梗;喝热水而暂止咳嗽的,是冷嗽,酌用理中汤加五味子。23、人有伤风寒咳嗽未除,再受火热之邪而咳嗽声嘶哑者,为外热里寒,宜萎蕤汤加减;有人素患咳嗽,再感受风寒于外,致咳嗽声哑者,为外寒里热,宜用金沸草散去芍药加生石膏。24、有前贤认为:若是肺胀,多有动则喘满的表现;若咳嗽是因为有淤血,则胸隔间有腥闷感;因为胸廓内有水饮而造成的咳嗽,则能见到心部有怔忡之感。25a、至于俗传小方中:生姜、葱白只宜于寒,梨肉、荸荠只宜于热。半夏、天南星、陈皮燥湿痰;瓜蒌、竹沥、沙参、麦冬润化燥热之痰。必须细为分辨。b、咳嗽多有兼咽喉痛肿(咽喉病变的治疗,见下一篇拙著《咽喉病变论治》),夏枯球、牛蒡子、射干、山豆根、元参酌情而加于该用的处方中。c、至于因虫致咳嗽,其人饥饿时胸中大痛,唇上有白点如粞,咽喉或痒或痛,咳嗽不可忍。此肺中有寸白虫,必用百部熬膏,稍加槟榔、乌梅治之。26、有前贤认为各种咳嗽与时间有下列关系:五更时分咳嗽加重,胃有食积,酌情选用二陈汤(实多)或六君子汤(虚多)加枳实、黄连、姜汁等;上半日咳嗽多,多属胃中有火,宜竹叶石膏汤降泄之。午后咳嗽多,属阴虚,宜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等;黄昏咳嗽多,火浮于肺,宜都气丸(五味子、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熟地黄、山药、泽泻)降而敛之;半夜时分咳嗽重,肝血虚损,宜大滋肝血:当归、熟地黄、元参、萸肉、柏子仁、阿胶等。27、四时感伤之咳嗽。春季阳气升腾,而天气乍寒乍温。孩童及体弱者最易感染其邪,表现出身热咳嗽而烦渴。宜金沸草散或者银翘散合象贝 桑叶 沙参 前胡 桔梗 栀皮等加减。口渴加花粉 痰多加瓜蒌、竹沥等。若咳嗽口渴兼下利、苔黄、胸痞, 此温邪由肺下注大肠。大肠、腑,肺、脏,一脏一腑同属金而相表里,故宜仲圣葛根黄苓汤。夏季暑热弥漫,人感其邪,表现出身热口渴,咳逆无痰,胸闷肋痛,脉两寸有力或有头晕、汗出 、咳嗽、苔薄、白腻,宜雷丰《时病论》中的清宣金脏法:牛蒡子、川贝、马蔸铃、杏仁、瓜萎壳、桔梗、桑叶、枇杷叶,及清凉涤暑法:滑石、生甘草、青蒿、白扁豆、连翘、茯苓、通草、西瓜翠衣等。若属热致骤然咳吐鲜血,头目不清,面尘如垢,仍宗前法,酌加:黄苓、黑栀、生地、石斛、藕节、丹皮、旱莲草、人参、麦冬、竹叶、花仁、荷叶、银花等。若夏月咳而发热,酌情可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知母。若病更深一层,见烦渴引饮,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喉声不清,咳唾稠粘,色黄且浓,屡咳难出,或痰带血丝,或出血腥臭,宜萎蕤汤加减。秋初温燥,秋深清燥仍宗前第二条a与b。冬季严寒,或春秋有非时之寒,感染时令寒气不久就表现出发热咳嗽,头身痛,畏寒甚口不渴,仍宗前第五条,甚者用麻黄汤及葱白 、淡豆豉,亦有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的。备注效法的古圣前贤:张仲景,傅青主,陈士铎,何廉臣,张石顽,赵养葵,张景岳。参考引用的资料:《黄帝内经》,《张氏医通》,《辨症录》,《傅青主男科》,《普济本事方》,《验方新编》等等。处方备查?二陈汤: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小柴胡汤: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五苓散: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白术(炒)千金五味子汤:五味子、桔梗、紫菀、甘草、续断、地黄 、桑根白皮、竹茹、赤小豆。都气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白茯苓、泽泻、五味子。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麻杏石甘汤: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甘草。凉隔散:连翘、栀子、黄芩、薄荷、大黄、芒硝、甘草、淡竹叶。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炙)、人参、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 白术。人参败毒散:柴胡、甘草、 桔梗、人参、川芎、茯苓、 枳壳、 前胡、 羌活、独活。六安煎: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杏仁、白芥子。金水六安煎:当归、熟地、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清肺理脾镇咳汤【组成】杏仁12克,茯苓12克,法夏12克,陈皮12克,甘草3克,桔梗9克,前胡12克,苏梗9克,炙杷叶12克。&【功能】清肺理脾、镇咳豁痰。【主治】风寒侵肺,咳嗽气逆,口干咽痒,咳吐痰涎。&【用法】用水适量煎药,每日1剂,早、中、晚各服1次,空腹服。&【方解】本方以杏仁宣肺清天气,法夏燥脾洁地气,茯苓健脾利湿,陈皮理气化痰,甘草、桔梗利咽祛痰,前胡、苏梗疏风降气,枇杷叶清肺和胃,共奏清肺、理脾、镇咳、豁痰之功。【加减】往来寒热去苏梗,加柴胡12克;口苦加黄芩9克;胸闷加枳壳12克;气喘去柴胡加苏梗9克,厚朴12克;痰稠加海蛤粉9克,海浮石9克;久咳加紫菀12克,冬花12克。&蝉衣安嗽汤【组成】蝉衣6克,炙枇杷叶15克,桔梗6克,牛蒡子9克,前胡9克,象贝9克,紫菀9克,车前子(包)12克,车前草12克,甘草5克,黛蛤散(包)24克。&【功能】疏风清热,宣肺安嗽。【主治】风热袭肺,咳嗽痰少,咽痒,咯痰欠爽,痰白粘或黄稠,舌红脉弦数。&【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方解】方中蝉衣、桔梗、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利咽喉;炙枇杷叶、象贝、紫菀、前胡、甘草、车前子、车前草清热降气安嗽。本方中药升降同用,止中有宣,并非单纯止咳,故不使痰滞热郁,咯痰一爽,邪热痰液咯出,咳嗽即愈。其中黛蛤散可用于肝火旺之咳,。&【加减】咽痛加板蓝根、玄参;高热加鹿含草、鱼腥草、鲜芦根、冬瓜子;痰多加竹沥、半夏、橘红或清气化痰丸、竹沥达痰丸(吞);涕多加大蓟;纳呆加焦曲;大便秘结加全栝楼。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及病未愈时忌甜食、鱼腥及刺激食物。&清肺化痰汤【组成】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功能】清热化痰,降逆止咳。【主治】风温、春温、冬温温邪犯肺所致的咳喘。&【用法】加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早晚两次分服;重者,日服两剂,分四至六次服完。&【方解】本方系从《千金方》苇茎汤、《温病条辨》桑菊饮、《清太医院配方》太极丸等方化裁制成。方中以芦根、板蓝根、天竺黄三药为君。芦根性味甘寒,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并能透邪外出;板蓝根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近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其对多种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天竺黄性味甘寒,为清热化痰要药,对于痰热壅盛的喘咳尤为擅长。故用此三药为君。辅以黄芩、元参、鱼腥草清肺泻火。紫菀、杏仁、白前降逆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瘀。橘红理气化痰,甘草泻火和中。全方用药以清热化痰为主,佐以降气止咳之品,邪热清,肺气清肃,气机通畅,咳喘自宁。故适用于温邪犯肺之咳喘。随证加减得当,常获卓效。&【加减】病初起具有表证者,应根据发热情况酌加解表药,使邪以外解。如发热轻、微恶风寒、有汗,加薄荷、蝉衣、芥穗,疏风解表;如发热较重,少汗、口苦,加柴胡、葛根,发表解肌。如连日阴雨,天气潮湿,表为湿郁,热虽不甚,但肢体酸困拘热,加浮萍、桑枝,解表祛湿。如邪入气分后,高热汗出而热不解,加生石膏、知母、银花,清气透热。热痰壅肺,高热喘促,加生石膏、麻黄,清热宣肺平喘;如病人汗多或平素肝阳上亢不宜使用麻黄,加地龙、桑白皮,泻肺平喘。热邪炼液痰稠不易咯出,加桔梗、海浮石,祛痰软坚。热邪伤津,口干欲饮,加花粉、麦冬,生津润肺。如肺移热于大肠,肠腑热结,大便数日不通,加大黄、元明粉、栝楼,泻热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腑结通,热得外泄,肺热亦常随之减轻。温凉止嗽饮【组成】桑叶8克,菊花8克,麻黄5克,杏仁1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芦根12克,薄荷4克,甘草4克。&【功能】疏散风热,宣肺止咳,解表散寒。【主治】伤风感寒,咳嗽气促,头昏头痛,稍恶寒发热,或高热口渴,咽喉痒或痛,鼻塞声重,一身不适,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紧。&【用法】冷水浸泡20分钟后煎,1日1剂。&【方解】本方为辛凉辛温合剂,治疗寒温两感疗效颇佳。方中麻黄、杏仁宣肺止咳,解表散寒;桑叶、菊花清疏肺卫风热;连翘、薄荷助以散热解表;桔梗、甘草止咳利气;芦根清肺胃生津止渴。如此凉温合用,故有疏散风热、宣肺止咳、解表散寒之作用。【加减】咳稠痰加川贝母8克;呕逆加法半夏10克、枇杷叶10克;高热、口渴加石膏20克、知母10克;咽喉肿痛加板蓝根15克、牛蒡子10克;干咳痰少加玉竹15克、麦冬10克。&宣肺清解汤【组成】炙麻黄2克,杏仁10克,山豆根6克,鱼腥草15克,炙甘草10克,桔梗10克,西青果10克,车前子(布包)10克,杷叶6克。&【功能】宣通肺气,清热解表。【主治】急慢性喘息性气管炎。&【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方解】本方以治疗内热外寒、咳嗽气喘为主,系翟老多年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证用药的主要部分。《内经》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风寒之邪多从口鼻肌表侵入,而与内因结合后是逢发病,诸如素有内热,过于劳累,体力消耗等,均系五淫六气可乘之机,故清解表邪同时必须顾及内因,顾及整体。方中炙麻黄开腠发汗,清除在表之风寒,杏仁有苦泄降气、止咳平喘之功,炙甘草可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更具缓和麻黄发汗峻烈之性,三药相伍,系古方三拗汤,止咳平喘效佳。桔梗辛散苦泄,功能开宣肺气而利胸膈咽喉,且有较好的祛痰作用,其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鱼腥草是治疗气管炎的常用药物,与山豆根、西青果联合应用,可增强清热消炎解毒作用。咳嗽甚者,用车前子,其经过煎煮,一方面有清热、利水、祛痰、明目之效,另一方面与甘草配合,对呼吸道粘膜有复盖保护作用。&【加减】内热盛者,加黄芩10克清热泻火,杷叶6克清肺化痰,下气止咳;久咳者加紫菀、款冬;阴虚咳嗽者加贝母、二冬、生地等;过敏加紫草等,均可收到满意效果。清肺止咳汤【组成】沙参12克,麦冬12克,杏仁10克,生石膏15克,桔梗10克,桑叶10克,枇杷叶10克,前胡8克,枳壳8克,川贝8克,甘草3克。&【功能】清燥润肺,化痰止咳。【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燥咳尤佳)。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难咳,气逆而喘,咽干鼻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或苔黄,脉滑数或细数。&【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疗程,直至病愈为止。&【方解】本方以治疗温燥伤肺,咳嗽气喘为主。方用沙参、麦冬、生石膏甘寒生津,清热润肺;桑叶、杷叶清宣肺燥而滋阴,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杏仁、桔梗、前胡、枳壳降气化痰,用理气药以助气行顺畅,津液就不会凝聚而成痰,并能调理气机,使痰易于排出,则肺气肃降有权;川贝母润肺化痰止咳;甘草益气和中,旺土生金。诸药配伍恰当,收到止咳平喘之效。&【加减】内热盛者加入黄芩10克以清热泻火;久咳者加紫菀、款冬;体质强者生石膏用15克,小儿及胃弱者用8~10克;生石膏能清胃热生津,胃热清则肺热清,但服后觉纳呆腹痛者可去之或改用石斛。&外感久咳方【组成】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芒果核30克,黄芩12克,贯众15克,鱼腥草15克。&【功能】润肺止咳,清热燥湿化痰。【主治】外感肺系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外感咳嗽夜间为甚,痰多色黄,咯之不爽,或痰白而粘,或剧咳少痰,胸翳气急,舌淡红或微红,苔腻黄或白滑,脉滑数或濡数等久咳不愈者。&【用法】每日1剂,水煎热2次,混合取药液400毫升,分2次早晚温服,重者日服3次。儿童用量酌减。&【方解】用于治疗久咳(1周以上)肺气失宣,咳嗽难止,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所致咳嗽为主的病症。方中紫菀、款冬花、百部、白前均入肺经,药性平和,温而不燥,四药合用,功主润肺降气,化痰止咳,为治咳嗽、痰喘之良药,不论新久、虚实寒热之咳嗽均宜应用,皆可取效。药理研究表明,紫菀、白前祛痰,百部、冬花镇咳,此四味常作药对,用治咳嗽堪称合拍。芒果核为岭南中草药,性平入肺胃肝经,止咳化痰,行气散结,药理研究表明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黄芩、贯众、鱼腥草有清热燥湿祛痰之功能,可清宣肺经所蕴之痰热,三药均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润肺止咳、清热燥湿化痰之功。【加减】&临证运用注意加减化裁,兼风热者加桑叶、菊花、银花、连翘;兼风寒表证者去黄芩、贯众,加荆芥、防风、紫苏;暑湿较盛加藿香、佩兰、青蒿;兼燥热者加桑叶、薄荷、北沙参;邪热盛加生石膏、大青叶、蚤休;痰湿盛热象不明显者,去黄芩、贯众,加橘红、法夏、茯苓;痰热盛加浙贝母、海蛤壳、海浮石、栝楼皮;喉痒加薄荷、蝉蜕、僵蚕;咽喉肿痛加岗梅根、山豆根、桔梗;气喘加麻黄、苏子、旋覆花;夹瘀者加桃仁、丹参、红花等;肺胃阴津不足,加北沙参、石斛、麦冬、天花粉。武氏功劳汤【组成】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功劳叶15克,生玉竹30克,白芨片15克,天门冬10克,麦门冬10克,百部10克。&【功能】养阴清肺,增液生津。【主治】肺痨病见干咳、口燥咽干、痰中带血、五心灼热、午后潮热、颧红,骨蒸盗汗、虚烦不寐、梦多易醒、头晕目眩、男子梦遗、女子经闭等。脉象多见沉细数或虚数、舌光红无苔或舌尖红、少苔无津。&【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2次。禁忌:忌冷饮及辛辣之物并严禁烟酒。&【方解】本方根据《温病条辨》中沙参麦冬饮及家藏秘方,结合个人经验组成。方中生玉竹为补虚清热之品,补而不腻,肺燥阴虚之症用之最佳。功劳叶主要功能为退热,是治疗肺痨咳嗽之要药;南沙参止咳作用好;北沙参养阴功效佳;白芨片有补肺止咳止血之功;天冬、麦冬功用相近,同用可加强滋阴止咳之效;百部为治肺病之主药,能清肺中之虚热。本方既有滋阴润肺之功,又有止血止咳之效。【加减】五心灼热或低热不退者加地骨皮30克、天花粉10克;久咳不止者加五味子10克、制紫菀10克;痰中带血不止者加炒阿胶15克、白茅根30克:盗汗重者加生牡蛎30克、浮小麦30克、生熟地各15克。&清宁汤【组成】麦冬12克,天冬9克,白花百合30克,蜜炙桑皮9克,地骨皮9克,炒薄荷3克,炙百部9克,嫩白前9克,川贝母6克,蜜炙枇杷叶12克(去毛包),云茯苓12克,怀山药9克,生苡仁15克。&【功能】清养肺金,滋润脾土,退虚热,止虚咳,化痰热,驱微邪。【主治】虚热骨蒸,劳咳久不止,咽喉干燥不润。如阴虚的虚劳、虚热性的支气管炎。&【用法】上药13味,水浸透。水两碗,煎取1碗弱,分两次服,慢咽,勿通口服。若每日水煎不便,可用10倍剂量,煎汁3次,滤去渣滓,旺火浓缩,加白蜜或冰糖500克,缓火收膏。服时勿冲开水,用擦干小汤匙取1匙含入口中,用唾津缓缓含化咽下,每次2、3匙,日2服(便溏者勿用白蜜)。&【方解】用天冬、麦冬、百合以润燥保肺,肺润则叶不举而有肃降之权,能行治节之令。桑皮、枇杷叶降热泻肺,使虚热不升,肺气能下行为顺。百部辛、甘、微寒;白前辛、甘、微温;枇杷叶苦而性平,这三味药治久咳可以作为要药。生苡仁甘淡利水,清肺化痰,使渍入于肺之痰,能化水以下行,与川贝母、蛤壳等协同发挥化痰功用。薄荷取其引经,兼祛微邪。久咳损肺,上损最忌波及中焦,清肺为主而参以补脾之品,用白术、山药【加减】咳血者加茅根30克(去心)、生地12克;咯痰不爽者加生蛤壳30克(打碎)、冬瓜子12克;虚汗者加浮小麦12克、麻黄根6克。【 禁忌 】用药既忌温燥,则病员在生活上,至少于饮食方面须禁酒类及辛辣、海腥、香烟等刺激品,方收相互配合之效。消痈排痰汤【组成】芦根20克,生薏米15克,桃仁10克,冬瓜仁15克,苦桔梗6克,生甘草6克,败酱草30克,黄芩6克,鱼腥草30克,栝蒌20克,丹皮10克,炒栀子6克。&【功能】清肺化痰,解毒排脓。【主治】由热毒蕴结或痰热郁肺引起,咳吐脓痰,或脓血相杂,量多腥臭,或咳吐大量黄痰,包括小儿或成人肺脓肿(溃脓期)、支气管扩张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见有多量黄痰者。&【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以上药量为学龄儿童用量,成人酌情增加剂量。&【方解】本方由千金苇茎汤加味而成。苇茎汤专为肺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脓肿)而设,但肺痈热毒壅盛,原苇茎汤嫌其药力单薄,今合《济生方》桔梗汤加减出入,以加强排脓化痰之功,更加入大剂善治内痈的败酱草、鱼腥草以及凉血散瘀的丹皮,于是消痈排脓(痰)之功大增。从方药配伍看,黄芩、败酱草清肺解毒消痈为君,炒栀子、鱼腥草加强君药功能为臣,冬瓜仁、栝蒌清热化痰,芦根、桔梗、生甘草、生薏米清热排脓(痰),桃仁、丹皮凉血破瘀俱为佐,肺位最高,桔梗之性升提,引药上行,故又为使药。【加减】加减法:如发热较高加柴胡10克,双花15克,生石膏30克;如有咯血加水牛角、生地各15克,三七粉1.5克,花蕊石散0.5克(后二者冲服);如久病体虚加生黄芪20克,当归10克,百合10克。&泻白化血汤【组成】桑白皮15~20克,地骨皮10克,侧柏叶10克,紫珠10克,花蕊石15克,三七粉3克(吞服),血余炭10克,甘草5克。&【功能】清肺泻火,止血生新。【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分上、下午温服。症状较重者,每日两剂,每6小时1次。&【方解】支扩咯血的发病原理为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诚如景岳所云:“血攻之由,惟火与气耳。”方中桑白皮泻肺中邪气,除痰止嗽;地骨皮清肺中伏火,起凉血之效;侧柏叶、紫珠凉血止血,对呼吸道出血有殊效;花蕊石、三七、血余炭止血化瘀又能生新,正如张锡纯谓:“世医多谓三七为强止吐衄之药,不可轻用,非也。盖三七与花蕊石,同为止血之圣药,又同为化血之圣药,且又化瘀血而不伤新血……血余,其化瘀之力不如花蕊石、三七,而补血之功则过之,以其原为人身之血所生,而能自还原化,且煅之为炭,而又有止血之力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甘草调和诸药,生用并有泻火作用。诚然,泻白化血汤治疗支扩咯血既能清泻肺热,又能止血生新。&【加减】患者如出现风热证,伴有发热、头痛、咽痛,上方去地骨皮,加桑叶、菊花、牛蒡子各10克,以清解表邪。若兼有燥火,症见鼻干、呛咳、舌红少津、脉细数,酌加沙参、麦冬、天花粉各10克,以养阴润肺。若患者痰热较重,症见发热、痰多黄稠,酌加鱼腥草15~30克、炒黄芩10克、大贝母10克,以清化痰热。若木火刑金,症见烦躁易怒、胸胁引痛、脉弦数者,宜清肝泻肺,酌加黛蛤散15~20克(布包入煎)、炒山栀10克。大便秘结者,酌加生大黄5~10克(后下)。&泻肝清肺汤【组成】天竹子10克,浙贝母10克,黑山栀6克,黛蛤散15克(包煎),地骨皮10克,炙桑皮10克,炙百部10克,炙兜铃5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3克,鱼腥草30克。&【功能】泻肝降气火,消肺化痰热。【主治】百日咳痉咳期。&【用法】以水煎成汤液,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4次服。&【方解】百日咳即中医之顿咳,其痉咳期之咳嗽有特殊性:一旦咳起,则连声不绝,面目涨红,颈脉怒张,弯腰曲背,涕泪俱出,且有鸡鸣吼声,甚则呕吐痰食,始告平息;尤遇情绪激动,更易诱发阵咳。分析病机,为肺蕴痰热,肝火上刑,此乃“木叩金鸣”之象,治当泻肝以降气火,清肺以化痰热。不可用辛温宣剂,倘“宣”则气火越旺,痉咳更甚,火势炎剧则血络受损,易致眼部溢血,口鼻衄血。泻肝清肺汤有泻肝火、清肺热之功。清·严洁《得配本草》云:“山栀、丹皮、白芍、龙胆皆泻肝家之火”。清·黄宫绣《本草求真》云:“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郁火”。张景岳、王圣俞等医家宗亦云:“浙贝母、天竹子既能止咳,有又可清肝火”。故本方以山栀、白芍、黛蛤散、天竹子、浙贝母泻肝降火为主;配地骨皮、炙桑皮、炙兜铃、鱼腥草清肺泄热,炙百部润肺止咳;佐生甘草泻火解毒,缓和诸药苦寒之性。诸药合用,使肝火平、痰热化则肺气清,痉咳自止。&【加减】目红胁痛者,加丹皮10克、龙胆草5克,益增泻肝之力;咽红痰多者,加射干10克、葶苈子10克(包煎)清咽消痰;咳剧呕吐者,加炒竹茹10克、金沸草10克(包煎)降逆和胃;眼白溢血、鼻衄、痰中带血者,加侧柏叶15克、紫珠草15克凉血止血;小溲黄赤者,加泽泻10克引火下行;大便干结者,加全栝楼30克、火麻仁10克润肠通便。&补气化痰汤【组成】黄芪45~60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云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功能】补气平喘,止咳化痰。【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肾亏损,缠绵不愈者。&【用法】水煎服,1日1剂。&【方解】方名取义于丹溪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黄芪补气而固表,得桔梗、沙参能滋补肺虚而不粘腻,并使肺气清肃而痰化。紫菀、百合养肺而降气逆,杏仁利肺止咳,半夏、甘草化痰而和中。总之,本方是一张清肃滋养、补而不滞的方子。&【加减】咳嗽痰稀,舌苔白滑加白术12克、桂枝6克、橘红9克;咳嗽痰稠而黄,加苏子9克、前胡9克、蛤粉15克、川贝母6克;干咳无痰加枇杷叶12克、百部9克;憋轻喘重加枸杞子15克、破故纸10克、五味子9克、胡桃肉30克。有时合苓桂术甘汤以化饮或合都气丸,以纳气归肾使子母均健,从而达到治肺的目的。&补肾止咳方【组成】熟地15克,枸杞15克,山萸15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10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沙参15克,杏仁15克,川贝15克,黄芩15克,桔梗20克,茯苓15克,橘红15克,丹参15克。&【功能】补肾益气,止咳祛痰。【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慢性肺心病。表现为咳嗽,动则气短,咯泡沫痰或粘性白痰者,手足偏冷,身感畏寒,舌质淡红,薄白苔,脉细略数或滑数。&【用法】每日1剂,煎3次共400毫升,分3次空腹服用。及至症状减轻后1剂可服1日半。待咳轻痰止,可以上方制丸剂(每丸10克重)服3~6个月,以巩固疗效。&【方解】本方以熟地、枸杞、山萸、五味子、菟丝子等药味补肾尤偏补肾阳;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为益气(肺)健脾之药,乃治咳祛痰之本,同时白术、茯苓又可健脾化湿祛痰;沙参、黄芩养阴清热;杏仁、川贝、桔梗、橘红等止咳祛痰;丹参有活血化瘀之作用,对慢性咳喘而致气滞血瘀者乃必用之品,近年来应用血液流变学方法观察慢支肺气肿肺心病之临床表现确见有血液粘度之升高,佐以中医活血化瘀治后可见到血液粘度降低。综上所述,本方乃起补肾益气活血兼止咳祛痰之作用。&【加减】肢冷畏寒重者酌加补肾阳之品巴戟、桂枝;喘重者加莱菔子、葶苈子;咯黄痰时去菟丝子,酌减黄芪、党参,加双花、连翘、鱼腥草;心悸明显时加石菖蒲、枣仁;轻微浮肿时加桑白皮、车前子。气短而喘时方中加用葶苈子,一般每剂用5~8克,如剂量大时(15克以上)则易导致心悸加重,心电图出现早搏(脉结代),宜慎重。&补肾平喘汤【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炒苏子15克,地龙15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10克,灵磁石30克,乌梅肉15克,胎盘6克,桃仁10克。&【功能】补肾益肺,平喘止咳化痰。【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方解】本方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为主,意在滋补肺心肾、益气养阴。方中用太子参不用人参,以避其燥,有补肺健脾、大补元气之功;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别录》谓可“强阴益精,……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五味子酸温,入肺肾二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敛涩精之功,孙思邈称其“在上可滋源,在下则补肾”,实为肺肾双补之要药,用于虚喘尤为适宜;太子参、麦冬又有补脾胃之力,以滋气血之源,即叶天士云:“益肺药皆甘,补土母以生子”;陈皮、姜半夏理气止咳化痰,斡旋中焦;苏子降气定喘消痰;地龙活血通络,解痉止喘,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效成分有显著舒张支气管的作用;乌梅酸甘温,入肺肾二经,治久咳,可以纳肺之气,《本草经原》谓有“吸气归元”之功,故此能收肺气、纳肾气;胎盘大补元气,补而不燥,可阴阳双补,《本草经疏》称此药“大补而不燥,有返本归原之功”;磁石辛咸而平,入肺肾二经,可纳气平喘;补骨脂辛温,入肾助阳,使肾水不寒,蒸腾气化,肺水得荫,对于肾虚咳喘,历代医家均喜用之;桃仁活血行瘀,润肠通便,能使肺之脉通畅,补中有通之意。全方以补肾为主,兼顾脾胃,阴阳双补,有化痰理气、行血活血、止咳平喘、通畅脉络之效,且性味和平,补而不燥,滋而不腻,适于较长期服用。&【加减】阴虚,加生地、玄参;阳虚,加制附块、肉桂;气虚,加黄芪、白术、玉竹;血虚,加阿胶、当归;血瘀,加丹参、川芎、赤芍;心悸,加酸枣仁、生龙牡、柏子仁;浮肿,加茯苓、苡仁、车前子、葶苈子;喘甚,加洋金花、蛤蚧;咳甚,加栝楼仁、川贝母;发热,加柴胡、黄芩、生石膏、鱼腥草、银花、连翘。&四子平喘汤【组成】葶苈子12克,炙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9克,陈皮5克,沉香5克(后下),大生地12克,当归5克,紫丹参15克。&【功能】化痰止咳、纳气平喘。【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用法】文火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方解】本方取《局方》苏子降气汤方义,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化裁而来。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咳喘之因,在肺为实,实则气逆,多因痰浊壅阻;在肾为虚,虚不纳气,多因精气内虚,而致肺肾出纳失常。故咳喘之病主要在肺,又关乎肾,其治不离肺肾。又脾为生痰之源,治痰应不忘理脾。更因津血同源,治疗又当痰瘀同治,临床方能显效。本方以四子为君,苏子降气化痰平喘,白芥子温肺利隔豁痰,莱菔子利气行滞消痰,葶苈子泻肺化痰利水,四者合用共奏化痰之功。沉香、生地为臣,取沉香温肾纳气平喘,生地滋肾培本,且制诸药之燥。佐以杏仁、浙贝化痰止咳,半夏、陈皮燥湿健脾。更用当归,一则《本经》谓治咳逆上气,再则合丹参以增养血活血化瘀作用,共为使药。全方配伍,有行有补,有燥有润,降纳并施,标本兼顾。是一首治疗肺实肾虚咳喘的效方。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症见咳嗽气急、痰多稀白者均可使用。&【加减】畏寒肢冷加肉桂;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咯痰不畅加竹沥、栝楼皮。&三补汤【组成】熟地24克,山药15克,白术15克,天冬15克,半夏9克,紫菀9克,百合12克,龙牡各24克,五味子12克,枣仁15克,莲子肉12克,破故纸12克,白芍15克,沙参15克,枸杞子15克,川贝母6克,云苓12克,冬虫草9克,胡桃肉30克,磁石9克,甘草9克,人参9克(单煎兑入),鹿角胶9克(单煎兑入)。&【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心病等。&【用法】“三伏”天服用,水煎服,1日1剂,连服15~20剂。&【方解】天冬、半夏、紫菀、百合、沙参、冬虫草、川贝母养肺化痰止咳;党参、云苓、白术、山药、砂仁健脾和胃,化饮祛痰;熟地、杞果、故纸、鹿角胶、五味子、胡桃肉、磁石补肾纳气;白芍、龙骨、牡蛎、莲子肉、枣仁、甘草助心阳而敛肝阴,潜纳浮越之气,使纳气归元,而不上浮以定喘也。夏某,女,32岁 病案号:106421 &初诊:日,近3年来每年冬春犯咳嗽。本次咳嗽已发作两月。前医曾与三拗汤,杏苏散加减无效,后又以止嗽散加减二十余剂无效,再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效也不明显。近来症状:咳嗽,吐稀白痰量多,背恶寒,四肢凉,口干不思饮,胸闷,胃脘痞满,纳差,便溏。苔白滑,舌质暗,脉沉弦细。处方:麻黄9桂枝9白芍9细辛9干姜9炙甘草9五味子12半夏15茯苓12结果:上药服三剂,胸闷、吐痰减少,继服六剂,咳嗽明显减轻,再继续服两周咳平,他症也随消。分析:咳喘久病,遇某时令而发,多具宿根,或瘀或痰(饮),因虚因实,兼寒兼热,宜加细辨。本例症候除主症外,与上例相似,外邪内饮,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为小青龙汤证,因水饮内盛,酌加茯苓化饮,《伤寒论》第40条“若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我们通过这一案例,想重温一遍胡希恕先生所一再强调的外寒内饮的治疗原则,即解表化饮须同时进行,胡老在讲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和真武汤等方证时反复申明这一观点。表有寒邪,里有水饮,里有水饮停蓄,表亦不透,表证不解,里亦难和,故治须两顾。若强发其汗,勉为透表,则易激动里饮,变证百出,《伤寒论》中论述较多,水饮横肆,逆于上则呕哕晕眩,阻于中则心悸痞硬,趋于下则肠鸣泄泻,泛溢周身则疼重瞤动。如《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若舍表而攻里,单利其水,则表邪因势入里,相互胶结而难解,无异于闭门流寇,遗患无穷。如《伤寒论》第31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即因误下致表邪入里,成水热互解的结胸证。因此惟有解表、化饮兼顾,邪气始服,方可收表解里和之效。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发汗以祛邪解表,半夏、干姜、五味子,并增茯苓以化饮和里,表里两痊而咳逆自平。本案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治疗咳嗽的经验”案3
久咳不愈&快用经方——经方治疗咳嗽临床验案举隅
【发烧咳嗽、胸闷有粘痰】
患者:杨某
&年龄:30岁&
初诊日期:日
&患者自诉:本人在东北医院检查肺炎,输液八天后,随家人从东北回到河南老家,来到门诊希望继续输头孢、炎琥宁等药来继续治疗肺炎。与病人沟通,言说已输液八天,最好用中药来治疗,对身体影响小点儿,病人欣然接受。
&症状:病人东北发烧后引起咳嗽,医院DR检查确诊为肺炎,现症状咳嗽减轻,感觉咽部有少量粘痰,胸闷,右胁肋串疼难受,食欲正常,病人说心里好急躁,易发脾气,不爱帅哥爱生气。两手脉象弦细,舌苔薄白。
处方:柔肝合剂&
方组:制附片15克 柴胡15克 枳实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15克 党参15克 白术15克 干姜15克 生大黄15克 细辛10克 龙骨45克 牡蛎45克 生姜45克(切片)&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治疗效果:服完中药三剂,感觉效果特佳;12月26日再取三剂,后询问,病人诉已愈。
(河南·禄军涛医生)
【感冒咳嗽、夜间加重】
患者:张某 高二学生
年龄:16岁&
初诊日期:日
患者自诉:在学校感冒低热流涕咳嗽月余,输液一周后,还是流涕咳嗽,一直服用西药月余,因长时间服药引起胃部疼痛难受来诊。
&症状:身冷恶寒,头疼不适,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夜间咳嗽加重,胃部隐隐作痛,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脉象浮弱。
处方:小青龙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克 桂枝15克 麻黄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干姜15克 细辛15克 五味子15克
&半夏15克 生姜25克(切片)
剂量:三剂 (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饭后温服。
治疗效果:第二天她妈妈打电话说因学生上学要送药不方便,就嘱咐其一剂药分早晚两次喝,她母亲高兴地说一剂喝完,胃舒服了,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大减。后电话随访,其母说三付中药喝完病已好。
相关条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河南·禄军涛医生)
【刺激性咳嗽 浑身出虚汗】
年龄:37岁
初诊日期:日(农历腊月二十八)
主诉:刺激性咳嗽一个多月,医院诊断为变异性哮喘。经过输液、肌注、口服西药消炎、止咳等治疗,仍咳嗽,严重时整夜连续刺激性咳嗽,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病人痛苦不堪。
诊断:不停地连声咳嗽,咳的浑身出虚汗,大小便尚可,听诊两肺无啰音、无哮鸣音。两脉浮数,舌苔白腻。
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方组:桂枝45g 白芍45g 炙甘草30g 厚朴30g 杏仁15g
&生姜45g(切)大枣12枚(撕)制附片15g
剂量:2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复诊:1月27日(年三十)来诉,两剂药服完,咳嗽大减,要求再拿三剂。
治疗效果:1月31号大年初三来诊,高兴地说:“我真成你的铁杆粉丝了,大过年也得找你给我开中药,现在仅仅轻微咳嗽,再拿三剂了底。”
临床感悟:经方魅力以及神奇的疗效,真正让你拥有铁杆粉丝的永远是疗效。(河南·禄军涛医生)
【反复高烧 咳嗽黄痰】
患者:潘某&
年龄:七岁&
初诊日期:日&
症状:高烧39.5摄氏度,因家人排斥中药,吃西药退烧药后,服药即退,过2、3小时后高烧复来,反复发作,伴有咳嗽频作,痰黄而粘,食谷不香、烦躁、便秘。舌淡苔厚腻,脉浮数。
处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方组:桂枝45g 赤芍45g 炙甘草30g 生姜45g(切)大枣12个(撕)厚朴30g
剂量: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煮20分钟,去滓,分三次饭后温服。&
治疗效果:一剂服后烧退,咳嗽只有晚上睡前微咳,家属前来拿第二剂加以巩固,服药后放屁多,大便通,烧即退。(新加坡·李华蓉医生)
【小儿发热咳嗽】
患者:田某
年龄:3岁4个月
初诊日期:
主诉:发热、咳嗽2天。
现病史:平素有咳嗽史,2天前外出玩后出现发热,体温39.5°C,咳嗽,服退热药后降至38.7°C,就诊儿科测肺炎支原体总抗体(1:1280)/凝集法(MP)
&+,建议口服阿奇霉素等治疗,其母因人介绍而来治。
症见:发热、神疲(其母亲诉一发热就想睡觉),体温38.5°C(贴退热贴),咳嗽不甚,流涕,平素腹胀,有遗尿史。指纹风关色淡,舌质淡红,苔稍腻。
辨证:少阴病挟积滞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方组:麻黄10克 &熟附子10克 &细辛10克 &炙甘草10克
&厚朴10克 &杏仁10克&
剂量:2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法:用水800ml,煎取300ml,分温三次服,一小时服一次,勿用西药退热药。
结果:服药一次后,微汗出,体温38°C,服一剂后,入睡,有鼾声,晨起烧退。嘱再剂时可每三~四小时服一次。日因食多感凉来诊,问及上次,诉药后咳消热退至今身体尚可。(广东·魏文著医生)
【咳嗽痰喘】
患者:陶某
初诊日期:日
主诉:咳嗽痰喘1天
现病史:1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气喘,喉内有痰声,夜间明显,伴咳痰,痰色黄白,汗出,无发热。大便较硬。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数滑。听诊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既往史:平素体差,易发咳喘,需服酮替酚、消炎止喘等,亦间断服化痰止咳中药,需近月方愈,近几年每年常发作3、4次。
诊断:咳喘,太阳太阴合病
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方组:桂枝30g 白芍30g 炙甘草20g 大枣6枚(撕开)厚朴20g 杏仁20g
生旱半夏15g 黄芩15g(打碎)紫菀15g 干姜10g 五味子10g 枳壳10g 桔梗10g 生姜30g(切片)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水1000ml,大火煮开,再煮30分钟,取汁450ml,分三次温服。
咳喘减,听诊哮鸣音亦减,咳痰白,大便一日一次变软。舌质淡,苔腻减,脉数少力,右脉寸稍浮。守前方去黄芩加茯苓20g,三剂,服法同前。
喘消,间咳,晨起有白痰,见风吹空调有打喷嚏流涕,汗出,面白,舌质淡,苔薄腻,脉滑少力,大便可。二诊方加熟附子10g、薏苡仁30g,三剂,煎服法同前。
无咳喘,汗出减少,面白好转,舌质淡,苔薄,脉缓滑,大便正常。三诊方去薏苡仁加党参20g,三剂,煎服法同前。
诸症消,纳食眠等正常,予前方加减,3剂巩固,嘱避免冷饮等。
方组: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大枣6枚(撕开) 生姜15g 厚朴10g
杏仁10g 生旱半夏15g 茯苓15g(打碎) 枳壳10g 白术20g 党参20g 干姜10g 五味子10g 熟附子10g
剂量:三剂
煎服方法:用水1000ml,大火煮开,再煮30分钟,取汁400ml,分三次温服。
随访:再无不适。(广东·魏文著医生)
【咳嗽 流涕 咽痛】
患者:蒋某
初诊日期:日
主诉:咳嗽、流涕、痰少,两天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咳嗽、流涕、少痰、咽痛,日夜咳个不停。晚上无法入睡,家属要求输液治疗,体温正常,无口渴,饮食一般,大小便可。舌质淡、苔薄水滑。
辨证:外感寒邪,内停水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味
方药:桂枝15克 麻黄15克 干姜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5克 细辛15克 半夏15克
五味子15克制附片15克
剂量: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凉水浸泡30分钟,水开煮30分钟,分多次一天饭后热服。
禁忌:忌冷饮、辛辣、绿豆制品
二诊:日患儿服完一剂中药后,咳嗽大有好转,好了80%。家属非常欣慰,效不更方,再服一剂,巩固疗效。
临床感悟:患者这么严重的感冒咳嗽,二剂中药就好了,其两岁的弟弟,犯类似感冒咳嗽,同时服药也痊愈,以前这样的感冒咳嗽要输液3-5天才能好,经方的神奇,真不可思议。(湖南·方绍加医生)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患者:蒋某
年龄:72岁
初诊日期:日
主诉:咳嗽气喘,咳吐大量白色粘稠痰,活动后加剧。患者曾在县级医院住院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刻诊:咳嗽、气喘、咳吐白色粘稠痰量多,不能平卧,活动时加剧,畏寒,怕冷,时而汗出,平时六月热天常戴帽子,穿棉衣,手脚凉,精神饮食还可,大便溏小便多,夜尿三次,下肢肿。舌质淡,苔白水滑,脉浮而无力。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方药:桂枝30克 干姜3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30克 细辛30克 制半夏30克 五味子30克
茯苓45克 杏仁20克制附片15克
煎服方法:凉水浸泡30分钟,水开煮40分钟,分三次一天饭后热服。
剂量:五剂
禁忌:忌冷饮、辛辣、绿豆制品。
二诊:日患者经服药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咳嗽气喘减轻,能平卧,痰少了,畏寒,效不更方,原方继续吃,一天一剂。
三诊:日患者经一个多月的治疗,病情大有好转,稳定,病人高兴说:“这中药管用,只是难吃,比以前打针输液好多了,停了药也没复发,但还是畏寒、怕冷、手足凉,这个毛病没解决。
处方:真武汤加味
方药:制附片30克 白芍45克 茯苓45克 生白术30克 干姜15克 细辛15克 五味30克
生姜45克(切)
煎服方法:冷水浸泡30分钟,水开煮40分钟,分三次一天饭后热服。
剂量:五剂
禁忌:忌冷饮、辛辣、绿豆制品。
临床感悟: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前后后换了几个方,如:小青龙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加味等,通过近半年的治疗,二十多年的咳喘病顽疾好了,停药也没有复发。真心感谢恩师涂老师。感谢仲景中医文化传播平台的工作人员的临床指导。(湖南·方绍加医生)
【咳嗽白痰】
患者:安某
年龄:44岁
初诊日期:日
自诉:咳嗽三天,3天前吃咸腊肉后口干,口渴饮水管凉水数次,有因上班劳作出汗较多,下午开始咳嗽,输液一天无效,来诊加重一天有白痰,饮食大小便无异常,睡眠一般。
查:舌淡,胖大,边齿痕,苔薄白,脉沉弱。
辨:饮凉水伤脾肾阳虚所致水饮,于温脾肾,散寒化饮。
处方:真武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30克 茯苓45克 白芍45克 生姜45克 白术30克 干姜15克 五味子30克
剂量:四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以上八味,以四大碗水煮,水开后煮30分钟,剩一碗半,去滓,温服,一次服用半碗,日服三次。
效果:电话回访,咳嗽已痊愈。
按:《伤寒论》316
少阴病,二三日不己,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河南·禄军涛医生)
【支原体感染】
患者:李某 娄底人
年龄:40岁
初诊日期:日
自诉:反复咳嗽一月余,外院治疗无效。昨天在中心医院化验为支原体感染。因快过年了,患者拒绝静脉输液,要求中药治疗。
查:体温36度8,咽红,肺部有湿啰音。晨起咳嗽厉害,白天稍好,无痰。舌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支原体肺炎(风寒犯肺)
处方:真武汤加味
方组:生姜3包,白勺3包,茯苓3包,白朮2包,五味子3包,干姜1包,细辛1包,制附子1包。(由于使用的是配方颗粒只能按照原方中的比例使用剂量)
剂量:五剂
煎服方法及效果跟踪:上药一剂八味全部撕开到入玻璃杯中,加滚开水400毫升搅匀,加盖静泡20分钟,分两次温服。
效果:第一、二天暂不明显,第四天完全不咳,第五天痊愈。随访至今一直没有再咳。(湖南·艾青松医生)
&【久咳气喘】
患者:王某
年龄:83岁
初诊日期:日
自诉:咳嗽一年余,动则喘促,咳白痰,咳即汗出,夜尿两到三次,食少乏力,眠差。大便溏,一日两次。查:舌淡红,边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
辨:为肾肺阳虚以致水饮上泛,予以温阳散寒,化气行水。
处方:真武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30克 茯苓45克 白芍45克白术30克 干姜15克 五味子45克
细辛15克生姜45g(切片为药引)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以上八味,以五大碗水煮,水开后煮45分钟,剩一碗半,去渣,温服,一次服用半碗,一日服三次。
忌:生冷之物
二诊:日,己能轻度活动自理,咳嗽已大减,咳嗽也再无汗出,晚上夜尿仅一次。大便已正常,一日一次。
随即再调原方十剂。
日:病人家属特来感谢告知诸证均除,已停药。
按:《伤寒论》316
少阴病,二三日不己,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山东·刘世尊医生)
&【心悸咳嗽】
患者:某女
年龄:38岁
初诊日期:日
心悸一周来诊,每到下午2-3点最明显,心悸时就想咳嗽,口干,多梦,怕冷,乏力。有慢性鼻炎和鼻甲肥大,月经正常,食欲、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边齿痕,脉沉细。
处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制附片
方组:桂枝45g &炙甘草30g & 龙骨45g
& & 牡蛎45g &白芍45g
&制附片30g(先煎)
& &生姜45g(切) 大枣12枚(撕)
剂量: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饭后分三次温服,忌绿豆制品。
口干减轻,夜梦减少,但心悸就咳,有少量白痰,乏力,后背沉。
处方:真武汤加味
方组:茯苓45g & 白芍45g & 生姜45g(切)
& &白术30g & 制附片15g
& &细辛15g & 五味子30g
剂量: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饭后分三次温服,忌绿豆制品。
心悸消失,咳嗽除,唯感双下肢酸困乏力。
处方:补肾合剂7剂
随访:诸症消除,人精神多了。(河北 `王东波医生)
【久咳不愈】
患者:庄某
年龄:53岁
初诊日期:日
反复干咳1年多夜间加重半个月来诊。1年前因过度劳累流汗过多而致着凉感冒,曾服很多止咳感冒药无效。并在某医院拍胸片提示"支气管炎"而入住院治疗10天,好转后要求出院。现病情又复发。饮食正常,头、面部及背部出汗多,小便量少,大便比较干。薄白苔,脉沉细无力。
考虑咳嗽已久的特点应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由于肾中阴阳俱虚而致汗多。
处方:真武汤加减
方组:制附片15g 茯苓45g 生白术30g 生姜45g 生白芍45g 五味子30g
干姜15g 细辛15g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1500亳升冷水将中药浸泡30分钟,用大火煮沸,然后调小火再煮20分钟即可,去除药渣将此药量分成三次饭后温服。
嘱:忌緑豆 绿豆芽及辛辣 冰冻制品。
效果:七剂以后电话随访,已痊愈。(福建·陈阿亮医生)
【腰痛咳嗽】
患者:袁某&
性别:女 &
年龄:37岁 &
初诊日期:日
人流术后(已36天)腰痛,白带夹有红色,咳嗽,自己要求输液消炎。我给输液三天,但没效。患者感觉腰部胀痛厉害,咳嗽未减轻,当时我劝她试试中药,她同意了(当时B超提示盆腔积液)。舌红苔厚,双尺脉虚。
处方:真武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g 茯苓45g 白术30g 白芍45g 生姜45g(切)五味子15g
&细辛15g &干姜15g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饭后热服。
复诊:第二天电话回访,腰痛减轻了,咳嗽也减轻了。
治疗效果:三付药后感觉咽部还有点痒,其余症状基本都已好转,继续给予上方三剂,诸证消除。西医没法儿的时候,中医大大的好,感谢经方,感谢为经方传承付出的所有老师。(湖南·
钟风吹医生)
【胸闷干咳】
患者:曲某
年龄:43岁
初诊时间:日
干咳两个月,时有少量清痰,夜间无咳,无咽痒,刺激颈部时即有咳嗽,胸闷,饮食可,二便自调。平素怕风怕冷,易出汗,精神紧张时全身汗出,汗出而手凉。腹部不能着凉,不能坐凉地。有甲减病史5年,子宫肌瘤3年,身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舌体瘦,脉沉细。
处方:真武汤加减
组方:生姜45克 白芍45克 茯苓45克 白术30克 制附片30克 五味子45克 干姜15克
剂量:7剂 (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冷水泡透,水开煮半小时,分三次量服
干咳好转,只有在说话多时偶咳几声,无痰,汗出减少。效不更方,再用上方10剂,后继造访,病人一切正常。
相关条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歌诀: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河北·陈振须医生)
【干咳伴出汗10余年】
患者: 杨某
年龄:23岁
就诊日期:日
主诉:干咳伴出汗10余年
查体:形体消廋,神疲,面色发白;纳差,口苦;夜间咳甚,咳则汗出不止;大便时溏时干;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咳嗽● 肺阴亏耗
治法:温阳镇水,调畅气机
处方:四逆散合真武汤加味
方组:制附片15克 & 柴胡15克 & &
生枳实15克
& & & 生白芍15克 & 炙甘草15克
& 党参15克
& & & 生白术15克 & 干姜15克 &
& 茯苓15克
& & & 寇仁15克 & & 砂仁15克
& & 细辛15克
& & & 五味子15克
煎服方法:水煎,一日一剂,水开煮20分钟,分3次饭后热服。
治疗效果:日,电话回访,无咳嗽出汗症状。
感悟:仲景之经方, 精简效著,功专力宏!
条文:《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四逆散方歌】枳甘柴芍数相均,热厥能回察所因,自饮和匀方寸匕,阴阳顺接用斯神。咳加五味与干姜,五分平行为正路,下利之病照此加,辛温酸收两相顾;
悸者桂枝五分加,补养心虚为独步;小便不利加茯苓,五分此方为法度;
腹中痛者里气寒,炮附一枚加勿误;泄利下重阳郁求,薤白三升水煮具;
水用五升取三升,去薤纳散寸匕数;再煮一升有半成,分温两服法可悟。&
【真武汤方歌】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咳加五味要半升,干姜细辛一两具;小便若利恐耗津.须去茯苓肾始固;
下利去芍加干姜,二两温中能守住;若呕去附加生姜,足前须到半斤数。(湖北·张永锋医生)
【咳嗽发热不退】
患者:某男
年龄:31岁
初诊日期:日
主诉:受寒五天,鼻塞,流涕稍黄,咳嗽痰少咽痛,恶风怕冷。曾打五天点滴,用美林退热发汗,汗出不解,发热38.1度,咳嗽头痛无法入眠,晚上出汗。脉数滑,苔白腻。
诊断:外感风邪。表邪化热,束于肺部,肺失宣降,故见咳嗽、气喘、发热不退。
治法: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用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方组:生麻黄30g &蔓荆子10g &杏仁30g &炙甘草20g
剂量:一剂(水煎服)
服用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治疗效果:一剂见效热退,鼻塞、咳喘、发热,全部消失。
条文:《伤寒论》63条,“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浙江 ·薛继余医生)
【多年哮喘】
患者:王某
年龄:72岁
哮喘70年,近20年哮喘发作频繁(2岁时因出荨麻疹时没有很好的治疗留下的病根),每次发作1月不愈,哮喘气促,15年前曾患肺结核治愈,夜间加重,不能平卧,需用西药喷药稍缓解,有痰难咯,手足冷,患者总觉得低热(36.8-37摄氏度),晨起有白痰,眠差,不渴,平素无心悸,面色黄黑,消瘦,唇暗,脉紧无力。
辨证:正气虚,外感风寒,水停心下。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
方组: 制附子15g &桂枝45g &赤芍45g &杏仁20g
&干姜45g &细辛45g 制半夏45g & 五味子45g &炙甘草45g
煎服方法:以水三碗水开后小火煮25分钟,分三次,饭后温服。
治疗效果:上药一剂后,哮喘减半,三剂后哮喘止。
后续治疗:后改用金匮肾气丸巩固3个月。
一年多来,哮喘没有再大发作。(河南·王自生医生)
以上医案均由仲圣平台师友临床提供,仲景中医文化传播编辑整理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女孩听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