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小升初英语数学题)哪位大神知道怎么解

小升初数学常出的50道附加题型(附解析)
小升初数学常出的50道附加题型(附解析)
&前面的10例是较为简单的题型,后面的40例逐渐加深,让孩子把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搞清楚,时常的练一练掌握解题思路和规律,加强数学中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就能很好的应对今后更复杂的题型了!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
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15、学校组织外出参观,参加的师生一共360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6辆大客车和8辆卡车载的人数相等。都乘卡车需要几辆?都乘大客车需要几辆?
  16、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7、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18、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19、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20、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
【11】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托运玻璃250箱,每箱运费20元,可求出应付运费总钱数。根据每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0)元,就是损坏几箱。
  (20&250-4400)&(10+20)
  =600&120
  =5(箱)
  损坏了5箱。
  【12】解题思路:
  因第一中队早出发2小时比第二中队先行4&2千米,而每小时第二中队比第一中队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队追上第一中队的时间。
  4&2&(12-4)
  =4&2&8
  =1(时)
  第二中队1小时能追上第一中队。
  【13】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道,前后烧煤总数量相差()千克,是由每天相差()千克造成的,由此可求出原计划烧的天数,进而再求出这堆煤的数量。
  原计划烧煤天数:
  =5(天)
  这堆煤的重量:
  =1500&4
  =6000(千克)
  这堆煤有6000千克。
  【14】解题思路:
  小红打算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0.45
元,说明(8-5)支铅笔当作(8-5)本练习本计算,相差0.45元。由此可求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从总钱数里去掉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
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
  每本练习本比每支铅笔贵的钱数:
  0.45&(8-5)=0.45&3=0.15(元)
  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
  0.15&8=1.2(元)
  每支铅笔的价钱:
  (3.8-1.2)&(5+8)=2.6&13=0.2(元)
  也可以用方程解:
  设一枝铅笔X元,则一本练习本为 元。
  8X+5&=3.8-0.45
  64X+19-25X=30.4-3.6
  39X=7.8
  每支铅笔0.2元。
  【15】解题思路:
  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卡车的数量:
  360&[10&6&(8-6)]
  =360&[10&6&2]
  =360&30
  =12(辆)
  客车的数量:
  360&[10&6&(8-6)+10]
  =360&[30+10]
  =360&40
  =9(辆)
  可用卡车12辆,客车9辆。
  【16】解题思路:
  根据计划每天修720米,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米。根据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
  已修的天数:
  (720&3-1200)&80
  =960&80
  =12(天)
  公路全长:
  (720+80)&12+1200
  =800&12+1200
  =10800(米)
  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
  【17】解题思路:
  根据已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
  2&(12&3)=2&4=8(个)
  一个木箱装鞋的双数:
  )=(双)
  一个纸箱装鞋的双数:
  150&2&3=100(双)
  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150双
  【18】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才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个少用的沙子袋数,便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
  水泥用完的天数:
  120&(30&2-40)=120&20=6(天)
  水泥的总袋数:
  30&6=180(袋)
  沙子的总袋数:
  180&2=360(袋)
  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19】解题思路:
  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每个茶杯的价钱:
  90&(4&5+10)=3(元)
  每个保温瓶的价钱:
  3&4=12(元)
  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20】解题思路:
  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就是第二个加数的(10+1)倍。
  第一个加数:
  572&(10+1)=52
  第二个加数:
  52&10=520
  这两个加数分别是52和520。
=============================================
  21、一桶油连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9千克,桶重多少千米?
  22、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23、用一只水桶装水,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重10千克,如果把水加到原来的5倍,连桶重22千克。桶里原有水多少千克?
  24、小红和小华共有故事书36本。如果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来小红和小华各有多少本?
  25、有5桶油重量相等,如果从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则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26、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
  27、一个车间,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原有男工多少人?女工多少人?
  28、李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因逆风多用1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9、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如果甲带了一只狗与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跑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又回头向飞跑去,这样二人相遇时,狗跑了多少千米?
  30、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一共有21个,黄球和白球一共有20个,红球和白球一共有19个。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
【21】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16千克和9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9千克是半桶油和桶的重量,去掉半桶油的重量就是桶的重量。
  9-(16-9)
  =2(千克)
  桶重2千克。
  【22】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10千克与5.5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再乘以2就是原来油的重量。
  (10-5.5)&2=9(千克)
  原来有油9千克。
  【23】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桶里原有水的(5-2)倍正好是(22-10)千克,由此可求出桶里原有水的重量。
  (22-10)&(5-2)
  =4(千克)
  桶里原有水4千克。
  【24】解题思路:
  从“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这一条件,可知小红比小华多(5&2)本书,用共有的36本去掉小红比小华多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正好是小华本数的2倍。
  小华有书的本数:
  (36-5&2)&2=13(本)
  小红有书的本数:
  13+5&2=23(本)
  原来小红有23本,小华有13本。
  【25】
  由已知条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可以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
  15&5&(5-2)=25(千克)
  原来每桶油重25千克。
  【26】解题思路:
  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只锯出了(3-1)个锯口,这样就可以求出锯出每个锯口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即可以求出锯成5段所需的时间。
  9&(3-1)&(5-1)=18(分)
  锯成5段需要18分钟。
  【27】解题思路:
  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女工仍比男工少35人。这时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也就是说少的35人是女工人数的(2-1)倍。这样就可求出现在女工多少人,然后再分别求出男、女工原来各多少人。
  35&(2-1)=35(人)
  女工原有:
  35+17=52(人)
  男工原有:
  52+35=87(人)
  原有男工87人,女工52人。
  【28】解题思路:
  由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可求出两地的路程,即返回时所行的路程。由去时5小时到达和返回时多用1小时,可求出返回时所用时间。
  12&5&(5+1)=10(千米)
  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10千米。
  【29】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狗跑的时间正好是二人的相遇时间,又知狗的速度,这样就可求出狗跑了多少千米。
  18&(5+4)=2(小时)
  8&2=16(千米)
  狗跑了16千米。
  【30】解题思路:
  由条件知,(21+20+19)表示三种球总个数的2倍,由此可求出三种球的总个数,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以求出三种球各多少个。
  总个数:
  (21+20+19)&2=30(个)
  白球:30-21=9(个)
  红球:30-20=10(个)
  黄球:30-19=11(个)
  白球有9个,红球有10个,黄球有11个。
=============================================
  31、在一根粗钢管上接细钢管。如果接2根细钢管共长18米,如果接5根细钢管共长33米。一根粗钢管和一根细钢管各长多少米?
  32、水泥厂原计划12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水泥4.8吨,结果10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
  33、学校举办歌舞晚会,共有80人参加了表演。其中唱歌的有70人,跳舞的有30人,既唱歌又跳舞的有多少人?
  34、学校举办语文、数学双科竞赛,三年级一班有59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36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38人,一科也没参加的有5人。双科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35、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6、父亲今年45岁,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今年儿子多少岁?
  37、有两桶油,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如果从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两桶油就一样重,原来每桶各有多少千克油?
  38、光明小学举办数学知识竞赛,一共20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3分,不答得0分。小丽得了79分,她答对几道,答错几道,有几题没答?
  39、甲列火车长240米,每秒行20米;乙列火车长264米,每秒行16米,两车相向而行,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需要几秒?
  40、一列火车长600米,通过一条长1150米的隧道,已知火车的速度是每分700米,问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几分?
-----------------------------------------------------------------------------
【31】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33米比18米长的米数正好是3根细钢管的长度,由此可求出一根细钢管的长度,然后求一根粗钢管的长度。
  (33-18)&(5-2)=5(米)
  18-5&2=8(米)
  一根粗钢管长8米,一根细钢管长5米。
  【32】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实际10天比原计划10天多生产水泥(4.8&10)吨,而多生产的这些水泥按原计划还需用(12-10)天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原计划(12-10)天能生产水泥(4.8&10)吨。
  4.8&10&(12-10)=24(吨)
  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24吨。
  【33】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唱歌的70人中也有跳舞的,同样跳舞的30人中也有唱歌的,把两者相加,这样既唱歌又跑舞的就统计了两次,再减去参加表演的80人,就是既唱歌又跳舞的人数。
  70+30-80
  =100-80
  =20(人)
  既唱歌又跳舞的有20人。
  【34】解题思路:
  参加语文竞赛的36人中有参加数学竞赛的,同样参加数学竞赛的38人中也有参加语
文竞赛的,如果把两者加起来,那么既参加语文竞赛又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就统计了两次,所以将参加语文竞赛的人数加上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再加上一科也没参加的人数减去全班人数就是双科都参加的人数。
  36+38+5-59=20(人)
  双科都参加的有20人。
  【35】解题思路:
  由“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这一条件,可以推出4张桌子就相当于10把椅子的价钱,买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也就相当于买16把椅子共用640元。
  5&(4&2)+6=16(把)
  640&16=40(元)
  40&5&2=10O(元)
  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分别是100元、40元。
  【36】解题思路:
  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45-5)岁,儿子的年龄是(45-5)&4岁,再加上5就是今年儿子的年龄。
  (45-5)&4+5
  =15(岁)
  今年儿子15岁。
  【37】解题思路:
  “如果从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两桶油就一样重”可推出:甲桶油的重量比乙桶多(18&2)千克,又知“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可知(18&2)千克正好是乙桶油重量的(4-1)倍。
  18&2&(4-1)=12(千克)
  12&4=48(千克)
  原来甲桶有油48千克,乙桶有油12千克。
  【38】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20题全部答对得100分,答错一题将失去(5+3)分,而不答仅失去5分。小丽共失去(100-79)分。再根据(100-79)&8=2(题)……5(分),分析答对、答错和没答的题数。
  (5&20-75)&8=2(题)……5(分)
  20-2-1=17(题)
  答对17题,答错2题,有1题没答。
  【39】解题思路:
  “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两车所行的路程是两车身长之和,即(240+264)米,速度之和为(20+16)米。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就可求得所需时间。
  (240+264)&(20+16)
  =504&30
  =14(秒)
  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需要14秒。
  【40】解题思路:
  火车通过隧道是指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行的路程正好是车身与隧道长度之和。
  =2.5(分)
 火车通过隧道需2.5分。
=============================================
  4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走50米,则正好到上课时间;如果每分走60米,则离上课时间还有2分。问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有多远?
  42、有一周长6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400米,经过几分钟二人第一次相遇?
  43、有一个长方形纸板,如果只把长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8平方米;如果只把宽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12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纸板原来的面积是多少?
  44、妈妈买苹果和梨各3千克,付出20元找回7.4元。每千克苹果2.4元,每千克梨多少元?
  45、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35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46、盒子里有同样数目的黑球和白球。每次取出8个黑球和5个白球,取出几次以后,黑球没有了,白球还剩12个。一共取了几次?盒子里共有多少个球?
  47、上午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1路和2路公共汽车,1路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2路车每隔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间。
  48、父亲今年45岁,儿子今年15岁,多少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
  49、王老师有一盒铅笔,如平均分给2名同学余1支,平均分给3名同学余2支,平均分给4名同学余3支,平均分给5名同学余4支。问这盒铅笔最少有多少支?
  50、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
-----------------------------------------------------------------------------
【41】解题思路:
  在每分走50米的到校时间内按两种速度走,相差的路程是(60&2)米,又知每秒相差(60-50)米,这就可求出小明按每分50米的到校时间。
  60&2&(60-50)=12(分)
  50&12=600(米)
  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是600米。
  【42】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二人第一次相遇时,乙比甲多跑一周,即600米,又知乙每分钟比甲多跑(400-300)米,即可求第一次相遇时经过的时间。
  600&(400-300)
  =600&100
  =6(分)
  经过6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
  【43】解题思路:
  由“只把宽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12平方厘米”,可求出原来的长是:(12&2)厘米,同理原来的宽就是(8&2)厘米,求出长和宽,就能求出原来的面积。
  (12&2)&(8&2)=24(平方厘米)
  这个长方形纸板原来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44】解题思路:
  用去的钱数除以3就是1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的总钱数。从这个总钱数里去掉1千克苹果的钱数,就是每千克梨的钱数。
  (20-7.4)&3-2.4
  =12.6&3-2.4
  =4.2-2.4
  =1.8(元)
  每千克梨1.8元。
  【45】解题思路:
  由题意知,甲乙速度和是(135&3)千米,这个速度和是乙的速度的(2+1)倍。
  135&3&(2+1)=15(千米)
  15&2=30(千米)
  甲乙每小时分别行30千米、15千米。
  【46】解题思路:
  两种球的数目相等,黑球取完时,白球还剩12个,说明黑球多取了12个,而每次多取(8-5)个,可求出一共取了几次。
  12&(8-5)=4(次)
  8&4+5&4+12=64(个)
  或8&4&2=64(个)
  一共取了4次,盒子里共有64个球。
  【47】解题思路:
  1路和2路下次同时发车时,所经过的时间必须既是12分的倍数,又是18分的倍数。也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6时+36分=6时36分
  下次同时发车时间是上午6时36分。
  【48】解题思路:
  父、子年龄的差是(45-15)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时,这个差正好是儿子年龄的(11-1)倍,由此可求出儿子多少岁时,父亲是儿子年龄的11倍。又知今年儿子15岁,两个岁数的差就是所求的问题。
  (45-15)&(11-1)=3(岁)
  15-3=12(年)
  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
  【49】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可以将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平均分给2名同学、3名同学、4名同学、5名同学都少一支,因此,求出2、3、4、5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就是要求的问题。
  2、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
  60-1=59(支)
  这盒铅笔最少有59支。
  【50】解题思路:
  根据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
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要求的面积。
  (40&5)&(40&8)=40(平方米)
  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40平方米。
=============================================
学生学习资源
英语语法顺口溜&(很实用)
英语日常口语大全&——非常实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小升初数学复习题解析48题(含答案)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升初数学复习题解析48题(含答案)
一级工程师|
总评分3.2|
用知识赚钱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这是孩子小升初的数学考试题,孩子没学过,求网上的大神们帮助解下。谢谢了!_百度知道
这是孩子小升初的数学考试题,孩子没学过,求网上的大神们帮助解下。谢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确定这是小升初的数学题?那我也才考完小升初,我怎么没看到过这道题呢?
而且我怎么觉得这道题根本不可能是小学学过的
我看都看不懂
昨天在衡水考的,就是这题
这道题也是。
是这个啊!那上面那图片怎么回事
图片数学题数,所考的题都写一起了。
每题是断开的
我已在风中凌乱了!😱😱你另寻高明吧!我帮不了你1
那也谢谢你啊!
采纳率:6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小升初阶段数学学习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来源:宁波家长帮&&&作者:@秋秋mumn&&& 15:58:13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不同于低年级的小学数学,六年级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已经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多。小学六年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有: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解决这些学习问题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问题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建议:观察特例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问题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建议:&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问题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建议: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问题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建议:&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问题5:注重考试实战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建议: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老师认为,同学们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追求实效。任何考试都是考人的头脑,决不是看笔记记得是否清楚,计划制定的是否周全。计划制定好了,还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杯赛、择校提前知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您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宁波奥数网,升学路上有我们相伴。
点击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题拍照在线解答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