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公文的标题形式形式一句话概括写:使用普通话

公文写作与处理 主要参考书: 1. 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办发〔2012〕14 号)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国家标 准(GB/T ) 。2012 年 6 月 29 日发布,7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此标准是对国标《国 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的修订。 3. 范瑞雪等《新编应用文写作》 ,经济科学出版社,最近版。 第一章 绪 论 一、基础概念 1. 文件与公文 文件(Document)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类为满足处理事务的需要,而直接形 成并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系统的信息记录。 公文 (Official Document) 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 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件。 2. 应用文与党政机关公文 应用文(Practical Writing) ,文艺文的并列 概念,是指以实际应用为目的, 如实地反映客观 事物与真实的思想情感,并按照一定惯用格式写 成的文章。 党政公文 文艺文 文章 应用文 公务文书 专用文书 通用文书 应用文书私人文书 党政机关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 体式的公务性应用文书,是传达贯彻党政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 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党政机关公文是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照使用的公务文书,亦称“通用公文” 。其 特点: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由法定作者按照法定程序制发 (3)具有法定的执行效力(合法性) (4)具有规范的文体、结构、格式 3. 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 公文写作是指相关责任人根据任务要求,按照 相关规范创制形成公文文稿的过程。公文写作是公 文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特点包括政策性、规范 性、创作性。 公文处理是指包括制发、传递、办理公文,处 置办毕公文等环节的工作过程。包括收发、传送、 登记、分类、清理、用印、签注、监控、安全维护 …….等) 。 二、课程特点 1. 直接应用性。 (体现在信息搜集、加工处理、 文字表达、计算机使用的基本能力) 2. 知识体系综合性。包含行政管理、公共政策、 信息管理、语言文学、应用写作等相关知识 3. 实践性。公文写作与管理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必须要经过和实践训练。勤写多练是必要环节 4. 发展性。一是学科体系并不完备,二是与国 家政治-行政体制变化、公共政策变化联系紧密, 三是高科技的发展,电子政务提出新要求。 思考题(一) 1. 2. 3. 4. 第二章 如何深入理解“公文”这一概念 如何能够学好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文的合法性如何体现? 如何应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公文写作与处理提出的挑战?文章的构成要素 文章构成要素的分析,是进一步认识文章写作规 律的必要途径。掌握构成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写作: 第一,按照文章构成规律完成文章初稿; 第二,按照文章构成规律修改文章初稿; 第三,按照文章构成规律检查他人写的文章。 因此,本章对于写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的内容 构成要素:材料、主题 形式 构成要素:结构、语言 第一节 材料 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 (一)材料的含义: 作者搜集或写入文章的一 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包括人物、事件、景 物、情境、数据、例证、名言语录等。 与材料相关的概念: 素材:为创作所搜集的原始材料,特点为凌乱、 不完整。 题材: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领域; 构成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资料:写作过程中用来参考和引用的各种材料。 (二)材料的作用: (1) 形成观点的基础和观点的支撑 (2) 表现主题的载体,内容的体现,使文章“言之有物” (3) 安排结构的依据写作目的搜集材料研读材料概括成文章主题形成并支撑观点 安排文章结构(材料如何使用) 动笔撰写 使用材料 形成初稿二、材料的摄取 (一)从生活中摄取:文学创作 观察生活:发现 抓住特征 感受: 真切 独特 观察带有客观性,感受带有主观性 (二)图书音像资料中采集:应用写作 文献摘抄: 卡片 活页 读书笔记: 摘要式 札记 网上资料搜集:下载存入一个文件 (三)信息调查研究 普查、抽样调查(问卷、访谈) 、案例调查、 三、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一)选择: 1. 最能表现主题(与主题无关要舍弃) 2. 真实(确有其事,确有出处) 3. 典型(个别能说明一般) 4. 新颖(他人未使用过;旧材料新用) (二)使用: 1. 顺序贴切(从表现主题出发) 2. 详略得当(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 3. 与观点要统一,材料要表现出观点 【例文】 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都富起来。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吧!森林 中有许多树,森林数目的绿化程度与气候密切相关。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就是生长在森林 中的一棵树。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一部分树木也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大片的森林才能 改变气候。所以,应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思考题: 1. 分析例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及其二者的关系。 2. 如何修改例文,举一个恰当的例子 第二节 主题 一、概念 主题是文章的内容要素之一,作者所要表达的中 心内容与思想倾向 。 记叙文或文学作品:主题 议论文:中心论点或基本论点 说明文:中心意思 行政公文:主旨 课题:研究讨论的主要问题 论题:文章论证对象,或要证明的观点 标题:文章全文或部分名称(全文的旗帜、眼睛) 王夫之:“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二、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一)主题的提炼 1. 以材料为基础进行思考 2. 抓住瞬间灵感 3.多思达到新的发现: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 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 语也,方可用之” 。提炼主题是灵感过程。多思考必 然导致发现: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 (晏 殊) 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柳 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 主题提炼与形成过程: 搜集掌握资料,研究资料,形成观点 例外:他人授意主题 5. 提炼主题注意几点: (1)选择好表现主题的角度 《六国论》 “鉴前世之兴衰” 题材相同,主题各异 苏洵:非兵不利,弊在土地赂秦 苏轼:隳名城,杀豪杰,不养士 苏辙:背盟败约,自乡屠灭 李桢:非仁义 (2)追求深度,达到本质规律的认识,主题就是本质认识 (3)推陈出新,与他人不雷同 (二)主题的要求 1. 正确 符合国家政策、符合主流价值观 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 2. 鲜明 明确阐释观点、不模糊、模棱两可 3. 深刻 非流于表面 所谓:“ 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具无。” 4. 集中:整篇文章“一意到底” 三、主题与标题 郭沫若:题,额头;目,眼睛 主题与标题的关系: 1. 标题直接揭示主题《转变政府职能是新时期的重大任务》2. 标题间接揭示主题《为什么要转变政府职能》 , 《谁是发展的绊脚石》3. 标题引导读者理解主题《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农民工权益问题研究》4. 标题不反映主题,只说明问题形式《读书杂记》 《杂感》【例文】 在主题的提炼过程中,有时会“瞬间完成” 。契诃夫曾说: “平时注意观察人,观察 生活……那么后来在什么地方散步,例如在雅加达岸边,脑子里的发条 突然咔的一响,一篇 小说就此准备好了。 ”这种情况也符合写作的一般规律。构思过程中,作者一旦发现了经验 材料中的意义,就犹如茫茫的夜色中燃起了一致火炬,它照亮了作者的思维进程。 思考题: 1. 如何提炼主题,发表你的见解 2. 从不同关系角度,给这段话分别加个标题 【例文】 严格来说, 契诃夫不是在 “写” 小说, 或者像我们通常所说的编小说, 他是在 “流” 小说。 他无需编故事, 甚至也不要构思, 他的故事在空中四处荡漾。 他能从任何角度开篇, 又能从任何章节断流,但都是天衣无缝,都是自然胶合。人物不请自来,情节随手拈来。仿 佛只要拿起笔, 就像拧开了水龙头, 小说便如水源源流出…… 契诃夫之所以能随意地 “流” 小说,在于它独特的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 去追寻,文字就会像音符那样流动,从而汇成动人的小说。 第三节 结构 一、结构的含义与作用 1. 含义: 结构,一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即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和文体特点,按照事 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联系,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而形成的文章内部构造;二是指文章谋篇、 布局的思考过程。 2. 作用 组织材料,表现主题,使文章“言之有序”。 材料:使文章“言之有物”,解决“写什么”问题; 主题:使文章“言之有理”,解决“原因”问题; 结构:使文章“言之有序”,解决“怎样写”问题。 难点:如何通过结构体现材料与主题、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结构的原则与要求 (一 )原则 1.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内在联系,反映事物的因果关系,来龙去脉, 以及相互联系的内在逻辑性。 (1)记叙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 结构形式: 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2)议论文:分析问题、阐明事理 结构形式: 绪论―本论―结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服从于表达主题的需要 层次段落划分 过渡照应安排 满足主题需要 开头结尾设计 刘勰《文心雕龙? 附会》 :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 以附辞会议,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 ,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 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3. 适应不同的文体(体裁)特点 (二 )要求:不能违反逻辑 1. 严谨,细密周延,无懈可击。 “匠心经营,天衣无缝” 2. 自然,布局顺理成章, “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3. 完整,开头结尾,线索连贯,过渡照应,首尾圆合 4. 统一 (1)布局形式一贯到底 (2)全文统一在文章结构下 三、结构的基本内容 (一)层次与段落:有同有异 1. 层次 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与次序,即文章内容展开的步骤,是谋篇布局的主要环节。 层次表现客观事物发展的阶段或矛盾的各个侧面。 层次着眼于文章思想内容的划分。 层次亦称:意义段 结构段 部分 (1)记叙文的层次划分: A、时间顺序,B、空间变换,C、纵横交叉 D、作者的认识与感情发展变化 (2)议论文 A、总----分------总 绪论、本论、结论 B、本论部分 分述: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横纵结合 (3)说明文 整体―部分 外貌―内里 形式―功能 2. 段落 (1)概念: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代表作者思路发展的一个步骤,亦称“自然段” ,文中 形式上的特点是“换行” 、 “空格” 。 段落与层次的区别: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层次一 般大于段落,几段合成一个层次。特殊情况下,一个段落也可以一个层次。 (2)段落划分原则: A. 注意段落的单一性与完整性 单一:一段一个意思, 完整:多段都围绕主题 B. 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之为各段,合则为全篇” C. 长短适度、均匀得当,讲求形式的美感 (二)过渡与照应:层次、段落、前后的自然连接 1. 过渡 :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作用是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 需要过渡的情况: (1)由总到分: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由分到总: “综上所述,……” (2)由叙述转到议论 “……。以上数据(案例)明显体现出以下特征。第一,……” 由议论转到叙述 “……。以上道理可以借助以下事实证明。……” (3)倒叙、插叙与正叙的转换 (4)内容转换 常见的过渡方式 (1)关联词语过渡:多放在段落开头 因此、总之、但是、然而、可见 (2)句子过渡:用于层次或段落间,称“过渡句” (3)段落过渡:用于层次或段落间,称“过渡段” 2. 照应: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 包括: (1)首尾照应 (2)前后照应 (3)行文与标题照应 (三)开头与结尾 (元)乔梦符:“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明)谢榛:“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1. 开头:起笔 俗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 高尔基:“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与 的,平常得很久地去寻找它。”开头的方法:(1)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接揭示主题。 特点:易懂、平实。 (2)形象化手法 :铺垫 抒情 写景 故事叙述 名言 警句 诗词 开头应注意: A. 服从主题,与下文自然连接 B. 力求新颖 C. 言简意赅,凝炼明快 D. 适应文体特点 文艺文、一般应用文、行政公文、学术性论文 2. 结尾:收笔 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结构的重要环节之一。 俗曰: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描龙画凤,难在点睛。 林纾《春觉斋论文》 : 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 结尾的一般方式:意尽言止,或 言有尽而意无穷 A. 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B. 展示未来,鼓舞斗志 C. 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D. 提出问题,继续探索 【例文】 茅盾《白杨礼赞》开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 直挺秀颀的) ,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文章的结构因素 2. 你认为文章如何开头和结尾最好 第四节 语言 一、语言的意义:表情达意 (一)语言与写作 语言是写作的工具。 作者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词汇积累、造句能力,语法熟练,都决定写作水平。 老舍曰:“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 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是怎样的好呢?”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像追求真 理一样去追求语言。” 写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叙事:生动活泼、曲折多姿 写景:绘声绘色、如临其境 抒情:笔墨酣畅、淋漓尽致 议论:鞭辟入里、口服心服 说明:真实无误、准确明白 途径:勤学苦练,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形成自我语言风格。 正如《荀子.劝学》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 成德,圣心备焉。 (二)语言与思想 1. 语言明确源于思想清晰 2. 语言深刻源于思想认识的深度 3. 语言生动源于思想新颖独特 二、语言素养与语言风格 (一)语言素养:字、词、句的表达水平 刘勰《文心雕龙? 章句》 :夫人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如何提高语言素养: 1. 用词准确 认真辨析字词的音、形、义,准确用词,避免错别字词,避免生造字词。词音形义的把 握以权威性词典为准,多练习,精益求精。 工具书: 《辞源》 《辞海》 《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字典》 2. 造句通顺 (1)合乎语法要求 句子成分要完备 单句:(状语) ,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 宾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 ) (历史悠久的)南开大学(正在)进行(着) (一场 深刻的) (教育)改革。状语结构 : 在……下, 目前,根据……, 复句: 以……为依据, 为了……,联合复句(并列、等立、承接、递进、选择)政府既有行政决策职能,也有政策执行职能。 不是官员为民众做主,而是民众自己做主,官员是民众的公仆。 县政府发现这项政策出现了失误,于是马上进行纠正。 行政执法机构不仅进行了内部整顿,而且调整了外部关系。 我们不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就是在社会发展中被淘汰。 偏正复句(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目的) A. 虽然采取了紧急措施,但是情况对于我们仍然很不利。 B. 因为采取了紧急措施,所以我们控制了局面,转危为安。 C. 只有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才能控制局面,转危为安。 D. 假如(如果、若)不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整个局面将不堪设想。 E. 为了控制整个局面,必须马上采取紧急措施。 (2)合乎逻辑要求 A. B. C. D. E. 1. 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连一丝微风也没有,只见树梢在轻轻地摆动,天上飘着几朵 白云。 2. 写文章时,有些句子不知道该怎样形容好,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 3. 当地农民在夺得今年棉花好收成的基础上,不断掀起采棉、售棉的高潮。 4. 我们已基本上全部完成任务,只剩一些扫尾工作。 5. 我们应该大力进行资源整合,这样生产质量才能上去。 (3)表意准确,避免歧义 A. 袒护孩子的妈妈。 B. 小王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决定戒烟。 C. 新来的院长的助理是一位“海归” 。 D. 我看见李明与王峰走出了大门,他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E. 这是一个学生的成绩表。 F. 调研结果可以表明,我校与师大的部分学生对此持否定意见。 3. 语言生动 使人产生美感,勃发一种情趣,以强烈的艺术魅力来吸引读者去深刻领会文章的内 容。 (1)根据文体要求,使用新颖、形象的词语: 杜甫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恰当运用修辞 *A. 比喻 明喻:像……一样 暗喻: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再修饰被代替的本体。“天下乌鸦一般黑”,“凡是猫儿 都喜腥” B. 比拟(拟人、拟物) C. 夸张(夸大、夸小) *D. 借代: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不再修饰被代替的本体。 “道路旁站着一队红领巾” *E. 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F. 对偶:对对子(正对、反对、串对)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生意兴隆通四海,官场失意下监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用功数载,金榜题名 * G. 对比H. 衬托: (正衬、反衬) I. 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J. 反问: 无疑而问,只问不答 K. 反语 L. 双关 M. 顶针 N.反复:重复用以强调某种观点 O.移觉 4. 文字简练(精确) 古代比喻、双关的精彩例子: (唐)朱庆馀(敬宗宝历二年进士,826 年)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悄声问夫胥: 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张籍(德宗贞元十五年进士,799 年)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二)语言风格 作者在写作实践中长时期锻炼形成的特有的语言表现方式, 体现着作者的语言个性。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鲁迅 《捣鬼心传》 : “捣鬼有术, 也有效, 然而有限, 所以以此成大事者, 古来无有。 ” 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做到 “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圆润明密,言如贯珠”。 三、运用语言的技巧 (一)含蓄 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使读者通过想象能够见到“图外之象”,听到“弦外之音”。 方法: 1. 运用修辞:比喻、反语、双关等。 王蒙《春之声》 :事实就像宇宙,就像地球、华山和黄河,水和土,氢和氧,钛和铀。 既不像想象那样温柔,也不像想象那样冷酷。 (比喻手法,含蓄地说出:事实是客观的。 ) 2. 运用高度精确的语言,意到即止。 鲁迅的杂文基本上都有这一特点。 (二)幽默 1. 巧妙对照:用于讽刺性议论文 2. 漫画手法:抓住事物特征,简单勾勒 3. 使用反语:用于批判性论文 (三)通感 亦称移觉。以此一感觉去形象具体地描摹彼一特定感觉的手法。 作用:将一些不易把握的抽象事物,变成可感的具体形象,使读者易于接受。 “听了他的这一番话,小王心中真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搅合在一起,真不知是一股什么滋味。 ”四、公文语体与修辞的主要特点 ( 一) 公文语体的特点 公文语体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于处理公务的语言形式,是应用文 语言中的重要部分。 1. 准确平实 (1)准确表达发文依据 (2)准确反映客观实际 (3)严格遵守语法规范 (4)严格符合逻辑要求 (5)坚持明白易懂原则 2. 简练 (1)简短表达 (2)简明表达,简明:要点,少废话 3. 庄重:严肃正规 (1)使用严肃的书面语言,不用口语、方言、行业语言 (2)使用含义明确限定的词语,注意语义单一,避免歧义 (3)使用专用词语,赋予公文严谨庄重的特色 4. 得体:明确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 (1)根据收发文者的相互关系选用适当的语气和词语 (2)语言表达与文种相适应,符合行文规范 (二)公文语言的组织技巧 1. 表意清晰 2. 合乎事理 3. 搭配合理 4. 成分完整 5. 语序妥当 (三)公文修辞的特点 1.消极修辞(政策性公文) 是指以实现语言表达的准确、缜密、明了、畅达、简洁为标准,强调语言的朴素 美, 排斥修辞美; 一般不追求形象的描述和感情的抒发, 以便突出体现公文表达准确、 严谨、 简明、庄重的效果。 2. 积极修辞(沟通性公文) 是指主动使用修辞手段强化语言表达效果。 A. 使用较多的修辞格:引用、比喻、借代、对比、排比等;B. 少用:比拟、对偶、 设问、反复;C. 严禁使用:夸张、反语、双关等。 五、模糊语言 1. 概念 模糊语言是指语义核心清楚,但语义边界不明的部分引起语义边界模糊,所以称为 模糊语言。 “较为…” , “基本上…”,“大致说来…” 2. 作用 (1)重视与强调 (2)表意严谨,不出纰漏 (3)释义机动灵活 3. 使用条件 (1)表达内容复杂,不能准确表述 (2)情况特殊,不需要准确具体表述 思考练习举例: (一)歧义句 1.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2. 小王回到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在那聊天。 3. 董事长看到老王非常高兴,赶快拉他坐下。 4. 一进办公室,就看见几个学校的领导都在这。 5. 我第一次见她,不过八、九岁,如今长大了。 6. 学校已发来通知,要他九月十日前去报道。 7. 三个报社的记者到校采访,同学们积极应答。 8. 本月下旬举办国际金融年会,受到了领导表扬。 (二)病句 1. 这种笼统而模糊的概念, 是造成后来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一再失误的原因。 (判断失误) 2. 我心想, 医学对我虽是十足的外行, 但我的同学只是胸闷, 干嘛开这么多检查呀! (主 宾倒置) 3. 这本书凡我读了会动情的地方, 她读了也一准掉泪。 我就觉得我们的心灵是相通。 (表 意完整) 4. 这个经验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大学教师的重视。 (词语搭配) 5. 半夜里突然下起了一场狂风暴雨。 6. 这是他随机选择的数据是多少?(句式杂糅) (三)修辞 1.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 突然从海底传来一声轰响,右前方的海面上冲起几十米高的水柱,像宝塔一样兀立 在海面上。 5. 古人云:泰山“岩岩” 。注解: “岩岩” ,积石貌。趋势如此。从泰山顶望去,满山石 头有的像莲花瓣, 有的像大象头, 有的像老人, 有的像卧龙, 有的错落成桥, 有的兀立如柱, 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乎乎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思考练习(二) 1. 文章的构成要素及其不同特征 2. 如何有效地收集材料 3. 如何从材料中提炼主题 4. 如何更好地安排文章的结构 5. 公务应用文的语言特征 6. 公文中模糊语言的特征与重要作用 7. 如何更好地使用修辞 Interval 第三章 表达方式与文章修改 第一节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写作的基本技能,修改是完成文章写作的必要环节。因此,掌握表达方 式与文章修改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的五种基本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应用文(公务文书)常用的三种表达方式: 叙述、议论、说明 一、叙述 (一)叙述的含义与作用 1. 叙述的含义: 作者对人物或事物所做诉说和交代。叙述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原因、结果。 2. 叙述的作用 (1)全面概括地介绍人物的经历与事迹,交代说明的对象 (2)记述事件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原因结果揭示事件全貌和本质 (3)通过事实材料为议论说理提供论据。按照论点的要求, “定向”叙述 (二)叙述的人称 1. 第一人称:作者以当事人或目击人的身份出现, 以“我”或“我们”的口吻叙述。 优点:易于直接抒发情感和发表议论,使人倍感亲切,便于沟通。 局限:视角是主观的。 (1)不能超出“我”的视域 (2)不能直接叙述别人的心理 (3)不能直接介绍自己的某些情况(肖像或某些性格) 2. 第三人称 作者以事物局外人的身份出现,用“他”或“他们”的口吻叙述。 优点:视角是客观的,能在超出自我视角的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内反映事物。 局限:不能直接抒情达意 3. 第二人称的争论 (1)认为没有“第二人称” (2)认为有的观点: “第二人称”就是要用“你”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可以想 象成面前对着一个人(拟人) ,你对他(她)倾诉心中的情绪。 (第二人称叙述,还是第一人称?) 你是一个安静的小孩,从不和其他的小朋友嬉戏,也从不一个人玩玩具,只是静静 的坐着,似乎周围对于你来说很陌生,即使你一直住在这儿..... 记得一年前的同学聚会, 你如果当时在场的话, 肯定会和我形影不离。 你会劝阻我, 不会让我喝醉, 因为你对我有许多话还没有说。 你肯定明白, 正因为你不在场, 我才喝醉了…. (三)叙述的方式 1. 顺叙: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2.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来叙述,然后再从头叙述。亦称 “倒插笔” 。 3. 插叙(追叙、补叙、逆叙) 在一段叙述过程中,中断原来的顺叙,插入另一段 叙述,插入叙述结束后,在继续原来的顺叙。 插入的叙述: 追叙:追忆过去的片段。 补叙:对上文加以解释,对下文进行一些交代。 逆叙:逆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叙述。 4. 平叙: 太奇)交叉叙述两件或更多件同时发上的事物。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 。 (蒙5. 概叙:粗线条的叙述 6. 散叙(意识流) 以作者的意识流动为线索, 成放射性的叙述。 以联想、 闪念、 梦幻、 独白、 臆语为手段, 将所要表达的事物任意组合。(四)叙述的要求 1. 基本要求 (1)线索分明、交代清楚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起伏曲折、力戒平淡 2. 公文中运用记叙表达方法的要求 (1)记叙要素齐全 (2)以概叙为主 (3)以顺叙为主 二、描写 (一)含义与作用 描写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写作对象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作用:使读者具体细致地掌握写作对象 1. 表现人物的外貌、言谈、举止、心理。 2. 表现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与环境 3. 表现事物的状态与特点 (二)描写对象 1. 人物:肖像、心理、行动、语言 2. 环境:自然风景、社会环境 3. 场面:特定时间、地点内人物活动的画面 (三)描写的手法 1. 白描:抓住特征,简单勾勒 2. 工笔:细致刻画 3. 移情:将感情倾注于某景物、人物,从某景物、人物的描写中,抒发自己的感情。 4. 虚实:虚实对比描写 5. 形神:外在与内涵相互体现的描写 6. 映衬:写他物以衬托主要对象。 (四)描写的要求 1. 目的明确 2. 特点突出 3. 生动可感 4. 不适合公务性应用文 三、议论 (一)含义与作用 作者通过逻辑推理和事实材料,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达到明辨是非、阐明事理的 目的。 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的作用: 1. 在议论文中,议论是说道理的主要方式,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的思维方式 来阐明事理。 2. 在记叙文中,用来评价人物和事物,升华情感和深化主题。 (夹叙夹议) 3. 在其他应用文体中,点明主题。 (二)种类: 立论:以论证正面观点为主的议论(包括一定的驳论在内) 驳论:以反驳反面观点为主的议论(包括一定的立论在内) (三)立论的方法: 1. 例证法 列举事实(具体事例、概括的事例、统计数据等) ,证明论点 2. 分析法(讲道理) 通过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进行立论 3. 引证法 引用经典著作、明言、公理 4. 对比法 以对立事物的相互比照来证明论点 纵比:过去与当前 横比:对立的事物 5. 类比法 比较两种事物的相似或形同特征 6. 归纳法 从个别到一般 7. 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 (四)驳论的方法: 1. 反驳论点 2. 反驳论据 3. 反驳论证 (五)议论的要求 1. 基本要求 (1)论点正确、鲜明 (2)论据充实、可靠 (3) 论证合乎逻辑 2. 公文中的运用要求 (1)议论处于从属地位 (2)重在就事论理 (3)说理切忌主观武断 四、抒情 (一)含义与特点 作者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表现任务或事物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情感及其变化, 以此 打动读者的这样一种表达方式。 特点: 1. 作者抒发自己的情感,具有主观感受性 2.调动读者的情感,引起共鸣感染力强 3. 议论文、说明文等强调理性的文中,使用不普遍。 4. 公务性应用文书中基本不用。 (二)抒情的方式 1. 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中直接倾吐自己的情感 2. 间接抒情 作者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修辞等方式进行抒情 (1)即事缘情(叙述抒情) 将情感融化在叙事中 (2)寓情于景(描写抒情) 将情感融化在所描景色中 高尔基《海燕》 (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唐)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双关修辞,寓情于景) (3)寓情于理(议论抒情) 奥斯特洛夫斯基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柯察金(议论还是抒情?)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这宝贵的一生该如何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不会因为碌碌无为、 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 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 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 应当赶紧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中断 生命。 (三)抒情的要求 1. 真挚自然 白居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庄子: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虽悲不哀,强怒虽严不威,强亲虽笑不和。 ” 因此,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不会动人。 2. 情趣健康 情调或朴实,或高雅,都要健康、向上。 3. 生动具体 4. 服从主题和文体的需要(文体需要就采用 ,文体不需要就不要采用抒情表达方式) 五、说明 (一)含义与作用 含义:用简明的文字将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功用等加以解说和阐释。 作用: 1. 说明手法是说明文的基本表现方式。 2. 在记叙文和议论文(包括行政公文和法规性事务文书)中,用于解释专业性较强的 知识和需要阐释的概念。 3. 在科技论著中,用于下定义、解说名词、诠释原理等。 (二)说明的方法 1. 定义与诠释 (1)定义:用简明扼要的文字,通过揭示概念内涵而明确概念的说明方法。 逻辑公式:类 、属 、种 被定义者= 种差+临近属概念 文学是(指以) 语言(为手段)的艺术。 A. 找出被定义者的临近属概念 被定义者:文学 属概念:艺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临近属概念:艺术 B. 找出被定义者的种差 种差:同一属概念下的几个同级种概念内涵上的差别。 属概念艺术中,与文学同级的种概念有音乐、舞蹈、绘画等。它们与文学在内涵上的差 别是工具、手段的差别。文学以语言为工具,为手段。 C. 将被定义者和“种差+属”组成的定义项联结起来,构成最后定义 (2)诠释 对事物概念、性质、特点、功能、原理等进行详细解释。 珍珠是一种高级装饰品。作项链、作首饰、作窗帘,极为秀丽美观。 珍珠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珍珠是名贵药材,清热解毒,强身健体,安心养神,医治眼病,堪称药中之良剂。 定义与诠释的区别: 定义“是”两边的语句可以互换 诠释“是” 两边的语句不可以互换 2. 分类与分解 (1)分类:根据事物的属性异同分成类别,然后逐类说明。 大学:文科校、理工科校、师范院校、艺术院校 政府:中央、地方(省、市、县、乡) (2)分解:将事物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逐一加以说明,达到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大学:教务、总务(后勤) 、行政、学工等系统 (广义)政府:立法、司法检察、行政 (狭义)政府:办公、 (部委)局、处、科 3. 举例与引用 (1)举例:以个别事物为例,说明抽象和复杂的道理 (2)引用:引证有关资料作为依据,说明需要了解的对象 蝎子很早就供药用,主治惊风、抽搐、疮毒等症。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 “今入药 有全用者,谓之全蝎;有用尾者,谓之蝎梢,其力尤紧。 ”又说: “药去足焙用。 ”现在经过 医学界的研究,蝎子的这种功用已经被证实了。 4. 比较与比喻 比较:用熟悉的事物和陌生的事物相比,对需要了解的对象达到由此及彼的理解。 《神奇的激光》 激光是一种最亮的光。它比太阳光亮一百亿倍以上。这个数有多大呢?咱们来算一算: 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六千度,比它大一百亿倍,就要在六千的后面再加上十个“0” ,也就是 六十万亿倍。太阳与激光相比,好比是一盏小电灯,激光好比是正午的太阳。 比喻:用熟悉的事物比喻不常见或不易懂的事物或道理 5. 数字与图表 数字说明:运用数字解说事物的属性与特征。 为了增强直观性,配以图片和表格 来说明事物的属性与特征。 例如: 维生素 C 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成分。水果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很高。比如: 一公斤葡萄含有维生素 C 四十毫克,一公斤柿子含有维生素 C 一百六十毫克,柑桔含三百 毫克,荔枝含三百六十毫克,一公斤山楂含八百九十毫克,而一公斤枣含量竟高达 三 千八百至六千毫克。 表:水果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水果名称 葡萄 柿子 柑桔 荔枝 山楂 枣 维 C 含量(毫克)/每公斤 40 160 300 360 890
资料来源:柯纪《漫话水果》 (注意:表头在上,图头在下) (三)说明的要求 1. 说明对象要明确 2. 表达客观,莫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志 3.内容科学,不要估计、演绎或想象 4. 文字准确,定义、概念、数字要准确无误。 第二节 文章修改 一、修改的意义 修改是写作的重要环节,文章只有通过多次修改,才能不断趋于成熟与完善。 卡尔? 马克思 列夫? 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仅开头就修改过 12 次。 曹雪芹《红楼梦》 “披阅十 载,增删五次” 。 杜鹏程《保卫延安》 1 万字报告文学 60 多万字长篇小说 17 万字 40 万字 30 万字。 九易其稿。 因此:放手写作,不怕修改, 重视修改,学会修改。 二、修改的范围 凡是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有不妥之处,就都要修改。 (一)内容方面 首先从内容因素入手检查观点是否正确、 深刻。 材料是否适当、 典型, 与主题是否统一。 1. 观点不明确、不深刻,主题一般化, 2. 材料陈旧、平淡,不典型 不能有力说明观点或表现主题 3. 概念模糊,内容杂乱,判断不准确,推理论证不合逻辑 4. 引文不当,或曲解原意,或与主题无关 小问题小改,大问题大改;修改不能解决问题,就必须重写。 (二)形式方面 1. 结构不严谨,不完整,散乱 2. 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有不当之处 3.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不合文体要求 4. 字、词、句运用不当,语法修辞上有不妥之处 5.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三、修改的具体内容 1. 完善主题 2. 增删材料 3. 调整结构 4. 锤炼语言 5. 检查文面 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 四、修改的方法和符号 (一)方法: 1. 冷却法 2. 诵读法 3. 求助法 (二)修改符号 第三节 公文的审美特征 公务应用文的基本特征是应用性,即实用。 但实用并不排斥美。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将有助于其应用性能的发挥。 服装、建筑的外在美,紧密联系着其内在应用性功能的发辉。 公务应用文章也是如此。文章之美可由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来表现。 一、内容之美 应用文的创作主体(作者)与接受主体(读者)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就公务文书 (行政公文)来说,目的就是规范社会,管理社会,使社会有序地运行和发展。这一点与人 类最起码的审美理想完全一致: 整齐、匀称、平衡、明确等。 人类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去设计社会,也必然体现在应用性文章上。 内容健康、庄重、规范、和谐、整洁、文明、有序。 《将军与士兵》 华美的勋章上缀满花纹, 那是士兵身上斑斑血痕; 高耸的记功碑刻满颂文, 那是勇敢的士兵用白骨写成。 勋章佩在将军的胸上, 功碑显示将军的名望; 而士兵的白骨,腐烂在泥中, 早已被人遗忘。 二、形式之美 (一)规整的结构 有头有尾、段落清楚、衔接过渡自然 (二)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整肃的文面 文面整齐、标识严肃 1. 行款格式 2. 标点符号 3. 字迹 4. 整洁 思考练习(三) 1. 简述文章的表达方式 2. 公文表达方式的特征 3. 公文表达中,叙述方式的作用 4. 文章中,议论的作用、种类及方法 5. 说明的方法 6. 公文中,能否使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7. 文章修改的意义与方法 8. 如何从审美角度评价一篇文章 Interval 第四章 党政公文概述党政公文是公务性应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规定的党政机关公务性 文书。 作为党政管理人员, 熟练、 准确地掌握党政公文的写作是做好本职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2012 年 4 月 16 日,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12〕14 号印发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 该《条例》分总则、公文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 管理、附则 8 章 42 条,自 201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1996 年 5 月 3 日中共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 2000 年 8 月 24 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第一节 概说 《周易?系辞》 :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 古往今来,公文载体发生很大变化(甲骨―金文―缣帛―纸张―电子文书),但是公文在 表达政府意图、传布决策、联系公务、记录政事的书面工具作用方面,古今具有一脉相承的 关系。 二、党政公文的特点 1.法定的权威性: 写作主体的法定性,内容要依法制定 2.政治性与政策性 3.时效性 4.严格的规范性 三、党政公文的作用 1.领导指导作用 2.联系沟通作用 3.宣传教育作用 4.准绳规范作用 5.记录凭证作用第二节党政公文的文体与分类 一、文体的演变 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党政公文分类体现着其内在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从 1987 年到 2012 年,党务公文和行政公文,先分后合,最后合成党 政公文,文体上也发生很大变化。 这也体现我国政治行政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1987 年: 行政公文 10 类 15 种(二)公文分类 1.按来源分类 收文,发文;内部公文,对外公文; 2.按行文方向分类 上行 下行 平行文 普发文 3.按总体功能分类 指挥性 知照性 报请性 商洽性 规制性(规范性、法规性) 条例 规定 办法 第三节 党政公文的格式 格式即公文的规格样式,包括公文的构成要素、各要素在文面上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 用纸要求、印装规格等。 参照政策文件: (1)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办发〔2012〕14 号) (2)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 ) 与世界接轨公文标准: 1. 国际标准 A4 纸型 (210mm*297mm), 2. 左侧装订, 3. 版心(图文区) 156mm*225mm 4. 张贴公文用纸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公文整体结构: 版头、主体、版记 (一)版头(眉首)部分 1. 份号 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 6 位 3 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 密级和保密期限 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 3 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 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例】 津政办发【2006】61 号 津人社局发【2013】31 号 国办发【2005】4 号注意: (1)命令、公告一般只标文件序号(机关或机关首长当届编列的流水号,下一届再从头编 号) (2)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二)主体部分 1. 标题 一般用 2 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 回行时, 要做到词意完整, 排列对称, 长短适宜, 间距恰当, 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拟制公文标题时要注意: A.事由必须准确概括出公文的主要内容 B.语言简洁、明了 C.正确使用文种 D.标题结尾不加标点、本身不加书名号《》 E.标题中引用 《法规、规章》名称用书名号, 例如: 规定、办法、 章程、条例、 规程、公约、守则2. 主送机关 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行文的主要对象;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也称“台 头” 。 主送机关名称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 后标全角冒号。 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 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 至版记,标注方法见 4.。 注意:公报、决议、命令 、决定、公告、通告、会议纪要,及其他普发、周知性文件 可以不写主送机关。 007 机密★一年 特急 #%#&#&#&#文件 **发[ 2014] 66 号 签发人:*** ★ 关于#####的通知 主送机关: 正文开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能“此页无正文”) 特此通知 附件:1.《。 。 。 。 。 。 》 2.《。 。 。 。 。 。 》 (发文机关名称) (印章) 2014 年 4 月 1 日 (附注)抄 送:%¥#, $*&, &¥&。 (印发机关名称) &年&月&日印发 天津市*****局关于#####的通知 @@@[2014]8 号 主送机关: 正文开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此通知 附件:1.《。 。 。 。 。 。 》 2.《。 。 。 。 。 。 》 (发文机关名称)(印章) 2014 年 4 月 1 日 六、公文的拟写要求 1. 合法。如果提出新政策,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2. 情况属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 确,篇幅力求简短。 3. 准确使用文种。 根据行文目的、 发文机关职权、 发文机关与主送机关的关系来确定文种。 4. 紧急公文,要体现出原因。 5. 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 引用公文格式: 根据《标题》 ( 发文字号)文件精神,?? 引用外文要注明中文含义。 6. 结构层次序数 一、 (一) 、1、 (1) 、第一 7. 计量单位: 法定的计量单位8. 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要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 式,要在第一次出现时著名准确的中文译名。 9. 数字 必须使用汉字书写数字的地方: (1)部分结构层次序数, (2)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中作为词素的数字。 其他地方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思考练习(四) 1. 党政公文的特点与分类 2. 公文的结构因素及撰写格式 3. 公文的拟写要求 4. 公文专用词语举例分析 第五章 党政公文常用文体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批复 函 知 通知,即系统内向明确的对象告知性公文通一、通知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其源可上溯到古代的“谕”、 “谕告”。 本意为告知于人, 使之知晓, 可以上对下, 也可用于平级之间。例如:汉代刘邦《入关告谕》 。 当代在历次公文修订中, 通知一直出于处于正式公文的地位, 是使用频率最高、 应用范围最广的文种。 公文性通知: 国家正式文件 日常应用性通知:单位内部使用的一般文件。 特点: 1. 使用广泛, 2.行文灵活 二、通知的分类 (一)批转、转发性通知 (二)指示性通知 (三)告知性通知(会议通知等) (四)任免通知 三、通知的撰写 (一)标题 1.准确使用“批转”、“转发”,分清通知的类别 2.避免重复使用“关于……的”结构 3.如果被批转或转发的文件是几个机关的联合行文, 则用“主办机关等关于……的联合通知” 方式来缩短标题。 4.发布法规或印发文件的通知,标题:三要素 关于颁布(发布、实施、印发)+《文件名》的+通知 例如: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 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 意见的通知 省略了: (1)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商务部、工商总局 (2) “关于……的”结构 (3)被转发文件名称未用《书名号》 (二)主送机关:下行文 下级机关 (三)正文 1. 批转、转发性通知: 批转、转发的态度 交待转发依据 提出要求 2. 指示性通知: 摆情况、谈问题、提出问题处理原则或具体明确的要求 指示性通知的正文,即“指示意见”一般要求简短 【例】现将《关于……》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贯彻执行。 如果有需要, 还要写明贯彻执行的意义与目的, 然后用 “现通知如下” 、 “特作如下通知” 、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望按照以下通知精神执行”等,然后用“: ” 。 通知的事项:一般分条叙述,清楚、准确,便于理解执行。 结尾:写明要求“以上通知,望认真贯彻执行” 、 “特此通知,望认真研究执行”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正文中如果执行要求提得很具体,并单独列出来,以上结语也可不写。 正文多用祈使句,配以说明语句,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正文右下方为成文日期并加盖印章 3. 告知性通知 写清告知事项 例: 会议通知内容(分条列项) (1)开会的原由、根据或目的 (2)会议主题与议程 (3)与会人员条件、名额 (4)会议时间(会期) 、地点 (5)应备材料、费用 (6)报到时间地点 (7)联系人、联系方式 4. 任免通知 不介绍原因,只写清任免结果。 【例文】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1997]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 认真贯彻落实。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工商税制改革的各项规定,增高强国家财 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抓 好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国家税务总局要加强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指导和 检查;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共同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特此通知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三日(印章)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国发[1982]34 号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 国务院同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提出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计 62 处) , 现予公布。望各地根据《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并逐步建立科学记录档案。同时,还应 督促有关县、市人民政府,做好所辖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印章) 通 报一、特点 通报,即系统内宣传周知性公文。 起源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通令” 。国民政府经常使用“通令嘉奖” 。 新中国刚建立时, “通报”与“通知”通用,1951 年,政务院将其列为正式文种。 特点: 1. 宣传性 3. 典型性 二、分类2. 教育性(一)内容性质分类 1. 表彰性通报(向下级明确表彰的先进单位或个人及其先进事迹与思想,明确发扬什 么精神,以此来指导工作。 ) 2. 批评性通报(向下级明确批评的单位、个人及其错误与问题,明确反对、借鉴什么, 以此来警戒教育。 ) 3. 情况性通报(传达重要工作情况,以此指导工作) (二)内容含量分类 1. 综合性通报 2. 专题性通报 (三)写作形式分类 1. 直述式通报 2. 转述式通报 三、通报的撰写 (一)标题:三要素齐全 1.事由要概括主要事件或情况,表明态度。 例: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江苏省吴江县红星玻璃钢制品有限公 司擅自制作和出售国徽问题的通报 2.系列情况通报可用“第 X 号” 3.转述式通报标题上不出现“批转”或“转发”字样 4. 标题中若省略了发文机关,落款处必须补齐 (二)主送机关 1.本系统下属单位名称 2.普遍发行的可省略主送机关 (三)正文 1.直述式:发文机关直接发出,内容单一,第一手材料 运用叙述的方式表达,主要是概叙、顺叙。 (1)主要事实或情况 (2)分析和决定 运用议论方式表达。由事入理,切中要义,突出宣传教育性。 (3)号召或要求 简短有力 2. 转述式:转发已有的成文或内容较多的成文,一般为间接的第二手材料;写清转述事 件,表明态度,通报目的即可。然后加附件转发已有的成文 四、通知、通报文种辨析 二者都有告知功能,沟通情况、传达信息这是一致的。但 (一)行文目的不同 通报:使人了解某一情况或事件,从而受到教育; 通知:使人了解工作要求和如 何做。 (二)表达方式不同 通报:叙述、议论; 通知:说明,不需叙述、议论 (三)所提要求不同 通报:针对本系统实际提出要求,可繁可简,比较原则; 通知:要求比较具体,且有 指挥性和强制性。 【例文】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江苏省吴江县红星玻璃钢厂 擅自制作和出售国徽的通报 国办发[19xx]x 号 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据反映,江苏省吴江县红星玻璃钢厂 19xx 年元月向各地发函称:本厂采用玻璃钢材料 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自去年生产直径为 67 公分的国徽以来,已有 25 个省、市、自治 区数百个单位订货。还根据一些单位的需要,试生产了直径一米的国徽,欢迎订货等等。 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国徽的制作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前中央人民 政府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都曾规定, 县以上人民政府悬挂的国徽由中央人民政府、 国务院 统一制发,并对悬挂国徽的机关和各级政府悬挂的国徽尺寸作了具体规定。 江苏省吴江县红星玻璃钢厂未经授权,自定规格,擅自制作和出售国徽是错误的,请江 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立即制止,对于已出售和制出的不符合规格的国徽应当全部销毁。 请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认真检查一下本地区有无类似情况, 一经发现, 应立即纠正。 特此通报 一九 XX 年 X 月 X 日(印章) 报 告 报告,即系统内向上级或有关人员报知情况的公文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 书 上书 (秦)李斯《谏逐客书》 秦: 改“书”为“奏” 汉: 疏、状 魏晋六朝:启、牒、 宋: 申状 清、民国:呈、 呈文、呈状 包含了报告和请示的两方面内容 新中国: “报告、请示”分分合合,逐步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用途明确的陈述性公文。 适用范围: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工作建议、答复上级的询问 性质:典型的上行文 特点: 1.陈述性(少加议论和评价) 2.事后行文(与请示文体的区别) 3.不要求上级批复 二、报告的分类: 1.工作报告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 2002 年上半年工作报告》 特点:综合性 内容:完成的工作、工作的经验体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情况报告: 内容:针对某一方面问题、某一偶发事件 特点:单一性、 专题性 《铁道部关于 193 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的报告》 3.答复报告: 下级机关回答上级机关的询问所写的报告 4.报送报告: 下级机关向上级报送文件或物件时,随文随物所写的报告 沙河县供销社 关于报送 2012 年会计报表的报告 正文:一句话 现将我县《2012 年会计报表》一套一式两份上报你处,请审查。 三、报告的撰写 (一)标题:事由要准确地概括出报告的主要内容 (1)专题性报告:事由一定要具体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 胶南市第三棉花加工厂特大火灾事故 检查处理情况的报告 (2)综合性报告: 事由部分可以宽泛 沙河县财政局 关于 2012 年工作的报告 (二)主送机关: 1.一个主送机关 2.需要的,抄送(抄报)其他有关上级机 (三)正文 1. 工作报告 开头:交待工作背景、基本情况 主体:工作的基本做法、主要经验、存在问题有重点地报告 结尾:习惯性结束用语 特此报告,请审阅 落款: (发文日期、印章) 【例】天津 X 局 2012 年上半年工作报告 2.情况报告 书写的逻辑结构顺序: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损失、善后处理过程、发生的原因、吸 取的教训、责任人的处理意见、改进措施等。 例: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国务院文件办理情况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关于 193 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 的报告 3.答复报告 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特点是简明扼要、有条理,问什么答什么。 4.报送报告 随报送文件、物件所开出的说明性公文。特点是只说明报送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 一般情况下就一句话。 【例】 常山县供销社关于 报送 2012 年会计报表的报告 县地税局: 现将我县《2012 年会计报表》一套一式两份报你处,请审查。 专此报告 附件: 《常山县供销社 2012 年会计报表》 2012 年 X 月 X 日(印章) 报告撰写要求: (1)实事求是、不能作假 (2)敢于承担责任 (3)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国务院文件办理情况的报告 文办字【1982】4 号 国务院办公厅: 我 省 自 1978 年 开 始 , 由 省 府 办 公 厅 批 办 国 务 院 文 件 ( 原 由 省 委 办 公 厅 批 办)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亲自过问,具体指导。?? ????????????????????? ????????????。 二 、 总 结 经 验 , 确 定 专 人 负 责 办 理 国 务 院 文 件。???????????????????????????????。 三、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文件办理制度。? ????????????????????? ???????????。 (一) 文件分发。??????。 (二) 文件批办。??????。 (三) 文件翻印。??????。 (四) 文件催办。??????。 (五) 文件清退。??????。 几年来,由于??,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效。 ????????????????????? ???????????。 虽然??????,但是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 题。????????? ????????????????????? ?????????????。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研究解决。 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印章)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请 示 一、请示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请示,即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的上行公文。 况:现实中需要请示的情1.上级明确规定必须请示后才能办理的事务 2. 对上级精神、现行方针政策、法律法令、规章制度不太了解,或是有疑问、有不同 理解,需要上级机关明确答复 3. 对新情况新问题,处理意见分歧,无法统一, 无章可循 4. 事情重大,为防止失误,需上级审核 5. 经济、物质上(人、财、物)需上级调拨支持 6. 下级拟制的批转性文件,需上级批转下达 请示的特点: 1. 期复性。结束用语“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请审核批准) ” 2. 单一性 一文一事 二、请示的分类: 1. 要求批准型请示 【例】 关于材料、物资盘亏处理办法的请示 山东省税务局关于胶南市天龙啤酒厂 要求免税问题的请示 长春市林业局关于森林资源数据管理 微机组网所需经费的请示 2. 解决疑问型请示 沙河市地税局 关于糯米纸适应税目、税率的请示 三、请示的撰写 (一)标题 1.准确说出请示事项 2.严禁与报告混用 (二)主送机关 1.主送一个机关 其他部门抄送 2.一般情况下, 不能越级请示 特殊情况下,必须越级请示, 要抄送被越过的直接上级 (三)正文 1.请示缘由 要充分 2.请示事项 要明确 包括情况、 意见两方面 3.请示结尾 “妥否,请批复” “是否妥当,请指示” “当否,请批示” 注意: 不能用命令语言、要挟语言 四、请示、报告文种辨析 1、性质要求不同 请示: 领导必须批复 报告:不要求批复 是否回复二者不同 2、 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事前行文 报告:事后行文 事前、事中、事后都可行文 3、行文语气不同 请示:谦和 商量 尊重 报告:陈述语气“特此报告,请审阅” 长春市林业局关于森林资源数据管理 微机组网所需经费的请示 长林字【1998】8 号 省林业厅: 根据林业部和省林业厅的部署,我市从 1995 年以来,自筹资金 148.6 万,初步建立、 健全了市、区县、乡镇三级森林资源档案。为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的管理水平,我局 拟实行微机联网管理。 目前,我市已有七个新建办公楼的区县林业局配备了微机用房,另八个区县也作出了 相应安排。2000 年内可望实现全市森林资源数据微机组网。为此,我市约需资金 75 万元, 其中我市节支开源能自筹 45 万元,尚缺额 30 万元。恳请省林业厅拨付 30 万元,以扶持我 局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微机组网工作。 以上意见妥否,请批复。 一九九八年二月八日(印章) 批 复 一、批复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批复”由唐代的“批”演化而来。唐代称“批”或“批答”。唐玄宗李隆基设置“翰林待诏”之 职, 专司四方臣子奏疏的“批答”之事。 “批答”专用与帝王之言, “批”则用于上下级官署之间。 宋元明清、 民国、 甚至解放区都曾沿用。 1951 年,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 废止了“批”和“批答”, 建立了“批复”, 作为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的指挥性公文, 沿用至今。 适用范围: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属于被动的下行文。 特点: 1.针对性 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予以明确答复。答复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询问或请求批准 的事项,不能用批复。 2.指示性 批复代表领导机关的职权和意图, 对下级具有指示性。 批复意见反映着上级机关的行政 决策、具有行政约束力。请示未经上级批复,绝不能办理,否则将会受到行政处罚。制作批 复是一件严肃的工作。 批复与批示的异同: 1.指挥性、下行文,二者一致。 2.针对的文种不同。批复就针对请示; 批示可针对报告、计划、总结、调查报 告、简报等多种文体。 3.主送机关不同。批复主送上报请示的单位,可抄送其他有关单位;批示可一起主送来 文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 4.写法不同。批复是一篇公文,批示有可能就一句话,写在来文首页的角上。 注意:文字较多且重要的批示也可形成一篇公文。 【例】 国务院就铁道部关于 193 次旅客快车 发生重大颠覆事故报告的批示 国发[1982]X 号 5.批复是正式的行政公文, 批示不是正式的行政公文。 二、批复的分类: (一)批准型批复 (二)否定型批复 (三)解答型批复 三、批复的撰写 (一)标题 1.标明态度 【例】 关于不同意购买进口复印机的批复 司法部关于不宜办理“安乐死”公证事项的批复 2.事由部分可与请示事由相同 【例】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不)同意在韩国仁川 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批复 【来文】 (山东省外经贸委关于在韩国仁川 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请示) 3. 避免错误: (1)标题中用介词“对”引出被批复文件的名称 【例】 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山东省外经贸委 关于在韩国仁川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 请示的批复 (2)标题中用介词“对”引出被批复文件的文号 【例】 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外贸字[2005]9 号 文件的批复 (二)主送机关:一个 一文一事 (三)正文: 1. 引语: 批复的原因与依据 “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2. 批复事项 具体的批复意见。对请示事项作出明确答复 注意: (1)体现政策性与可行性 (2)态度明朗,答复具体确切 (3)口气肯定,不能模棱两可 3.结束语 “特此批复”、“此复” (不加标点)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一方当事人在国内居住另一方当事人在国外居住 的涉外民事案件上诉期应如何确定的批复 法(研)复[1985]34 号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对你院四月二十八日请示的问题,我们意见如下: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 九十八条、第一百八十五条及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 (批复依据 )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外民 事诉讼案件中,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一方当事人, 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的 上诉期为十五日; 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另一方当事人, 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 判决的上诉期为六十日。 十五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一方当事人没有上诉的,不得上诉。但是由 于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另一方当事人的上诉期限未满, 本案的第一审人民法院 的判决还不能发生法律效力。 只有上诉期均已届满而双方当事人没有上诉时, 第一审人民法 院的判决才具有法律效力。 此复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一日(印章) 函 函,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信息沟通的公文。 一、函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一) 函的原意:包含、容纳。后引申为盛放器物的盒子、书信的封套。古代 的“移、关、牒、解、咨”等,与今天的“函”性质相近。函作为正式公文名称,始于 1921 年 北洋政府的《公文程式条例》 。 1949 年, 《华北人民政府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草案) 》 ,将“函”与“公函”列为一 类。1951 年,政务院颁布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函分为“公函”和“便函” 。同级或不 相隶属机关用“公函” , “介绍、商洽、询问、催办”等事用“便函” 。 目前,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统称为“函” 。 (二) 函的适用范围:不相隶属机关 1.商洽工作 2.询问与答复问题 3.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三)函的特点: 1.平行性,不具有指挥作用 2.多用性。商洽工作、征求意见、联系调动、催办事项、请求批准、答复请求、沟通信 息等。 3.行文灵活 二、函的分类 1.来函(去函) : 商洽函 询问函 申请函 告知函 2.复函 3.错误认识 (1)区分来函与去函 来函与去函是一回事,只是发函人不同。 (2)区分公函与便函 函是正式行政公文 便函是公务书信,不是行政公文。 三、函的撰写 (一)来函(去函) 1.去函原因(适当) 2.去函事项(明确) 3.结束语 (得体) 结束语例子: (1)商洽、询问函:期复性用语 请予函复 请研究函复 望予函告 请复函告之 (2)申请函:征询性期复用语 可否,请函复 可否,请予审批 (3)告知函: 特此函达,盼复 特此函告 (二)复函: 1.复函缘由 2.复函事项 3.结束语 特此函复 特此函答 专此回复 (三)注意事项 1.平等相待,以诚相商,相互尊重 2.开门见山,目的明确 3.推断对方心理,注意表达技巧 【例】 河北省唐山市统计局 关于随班代培统计人员的函 统函字[1984]4 号 辽宁省大连市统计局: 得悉贵局将于近期举办统计工作人员讲习班, 系统地培训统计工作人员, 特此去函 与贵局协商恳请代培一事。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下达后,我们曾打算集训我 市统计工作人员,但由于我们的力量不足,未能办成。现在贵局决定举办讲习班,我们拟派 十名统计工作人员(市两名,每县一名)随班学习,请贵局代培。如蒙同意,将是对我市统 计工作的有力支持。代培所需费用,我们将按贵局要求如数拨付。 望予函复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五日(印章) 思考练习(五) 1. 通知标题的撰写要求 2. 通知与通报的辨析 3. 请示与报告的辨析 4. 批复与批示的辨析 5. 函的作用 Interval 第六章 其他党政公文文体 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是应该熟练掌握的普通党政机关常用的文种。 除这些之外, (15 种党政公文以内的)其他文种由于制发权限、使用范围限制等原 因,虽能见到,但不常用。从系统学习的角度来讲,也应该熟练掌握。 文种: 公报 决议 公告 通告 纪要 命令 决定 议案 意见 公 报 (一)含义、功用和性质 “公报” ,是“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的公文文体。 公报是周知性公文, 往往在报刊、 广播、 电视上发布, 被看作是党或政府正式发布的 “官 方”的报道。它的作用是能将党或政府以及人民团体的重大事件或决定事项,迅速广泛地传 递到国内外。 (二)种类 1.会议公报,报道会议或会谈情况,有单发的,也有会谈联发的。 2.事项公报,报道重大事件、事项。 (三)格式和写法 1.标题。会议公报往往以会名加文种构成标题;事项公报则与一般公文相同,以发文 单位、内容、文种组成。有时可省略为《公报》或《新闻公报》 ,即只留文种。 2.正文。会议公报要写会议全称、时间、地点、出席者列席者主持者参加者、主要议 题、方针政策人事事务方面的决定、会议的号召要求等。事项公报,基本是工作、进度、事 实、数据的总结,如人口普查结果、国民经济阶段情况或专题情况等。 3.其他。日期,放在标题下、正文前,加括弧。落款,因标题包含了会名或发文单位、 可以省略。重要较长的会议公报可在标题下、正文前加提要。 4.注意事项。日期、地点、人数、事实、数据必须绝对确切可靠,中心议题要突出, 语言要简明、概括、朴实、庄重、得体。 决 议 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 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 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 的重要指导性公文。 决议的特点: (1)权威性。决议是经过党的会议讨论通过才能生效并由党的领导机关发布的,是党 的领导机关意志的反映。决议的内容事关重要决策事项,一经公布,全党、全国上下都必须 坚决执行。 (2)指导性。决议表述的观点和对事项的评价都具有指导意义。 决议的分类 1. 公布性决议,是为公布某种法规、提案而写作的决议; 2. 批准性决议,系为肯定或否定某种议案或结论的文件; 3. 阐述性决议是对某些重大结论的具体内容加以展开阐述的文件。 决议的撰写(包括首部和正文两部分) 1.首部 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 (1)标题。决议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或会议名称) 、事由和文种 构成;另一种是事由和文种构成。 (2)成文时间。即决议正式通过的日期。一般放在标题下,在小括号内注明会议名 称及通过时间,也可只写年月日。 2.正文 包括决议根据缘由、决议事项和结语三部分 (1)决议缘由:一般简要说明有关会议审议决议涉及事项的情况,陈述作出决议的原 因、根据、背景、目的或意义。 (2)决议事项:写明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或会议对有关文件、事项作出的评价、决 定,或对有关工作做出的部署安排和要求、措施。 (3)结语:一般紧扣决议事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号召和执行要求。有的决议可不 单列这部分。 公 告 (一)历史渊源 古代的“告谕”、“榜”、“告示”等,用于昭告天下,宣布事项,使臣民周知。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曾使用“公布”、“示”两种公文。 建国后,“公告”也曾用来宣布需要周知、遵守和办理的事项。 1993 年, 《办法》重新规定了“公告”的适用范围。 (二)作用与特点 作用: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特点:郑重性、公开性 1.公布性文种,无阅读范围限制,更无密级,也无强制性。 2.由国家领导机关制发,一般企事业单位不得随便使用。 (三)分类 1.行政公告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及其代言人) 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 (国务院、 全国人大、新华通讯社) 2.专业公告 政府职能部门依法(法令、法规、法定程序)宣布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 (四)公告的写法 公告由标题、正文、落款、成文时间构成 1.标题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2)发文机关+文种 2.正文:篇幅简短,内容较少的公告,一般采用一段式;内容复杂,可分两个层次,一 为发布公告的根据,二为公告具体事项。自然结尾,可写“特此公告”,也可不写。语气庄重 平和。 3.正文右下方为印章和成文日期。 中共中央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关于宋庆龄副委员长病情的公告 第1号 宋庆龄副委员长患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经多方治疗,未见好转。曾多次出 现发热、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五月十四日晚,突发寒战高热,热度达摄氏四十点 二度,伴有严重心力衰竭。目前病情危急,正在积极抢救治疗。 (印章) (印章) (印章)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五日 通 告 (一)历史渊源: 通告与公告一样,同出于古代的“告谕”、“榜”、“告示”等,用于昭告天下,宣布事项, 使臣民周知。但是,辛亥革命前,历代公文中均无“通告”文种。 1921 年,中共开始使用通告宣传公布党的方针政策,公布内部情况,使之成为最早的 党务文件。 建国后,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一般事件需 要在一定范围内,对人民或机关团体通告、周知时,用‘通告’”。之后又经过多次调整,现今 成为法定的公文文种。 (二)作用与特点 用来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 内容要符合政策法规,内容明确,易懂。 通告的内容比公告要广泛,重要性程度比公告低,即可有周知性、行止性,也可有办 理性;告知的范围一般限于国内某一群体;发布机关级别也比公告低,一般限于某一职能部 门(公安部、市政府、工商局、海事局等) 。 通告的文字书写同样要准确庄重,此外,比公告更有强制力和严肃性;公布形式多种 多样,一般为张贴或媒体发布;通告落款一般署发文机关名称,还可署负责人姓名。 (三)通告的写法 由标题、正文、落款、成文时间构成 1.标题(1)令行禁止类:三要素 (2)周知类:发文机关名称+文种 2.正文:发文原因、通告事项、结语 “依据……有关规定”,或概述事实“近年来……”,然后,“为了…… ……,特通告如下”,由此 引出通告事项。事项可根据容量大小,可采用总述或分项说明。文字要详尽、具体、明确。 少用术语,便于领会和遵守。最后为简短的要求和希望。 结语:特此通告 或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正文右下方为发文日期和印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已于 1999 年 7 月 22 日认定法轮大法研究会及其操纵的法轮功 组织为非法组织,决定于与取缔。据此,特通告如下: 一、禁止任何人在任何场所悬挂、张贴宣扬法轮大法(法轮功)的条幅、图像、徽记 和其他标识。 二、禁止任何人在任何场合散发宣扬法轮大法(法轮功)的书刊、音像制品和其他宣 传品。 三、禁止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聚众进行“会功” 、 “弘法”等宣扬法轮大法(法轮功)的 的活动。 四、禁止以静坐、上访等方式举行维护、宣扬法轮大法(法轮功)的集会、游行、示 威活动。 五、禁止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或者以其他方式煽动扰乱社会秩序。 六、禁止任何人组织、串联、指挥对抗政府有关决定的活动。 违反上述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 理处罚。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公安部印章)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纪要(会议纪要) (一)渊源 原始社会末期的“谟”,是最早的会议记录是文书。但在以后的皇权专制统治下,这类文 书很少使用。现代政治制度产生后,会议记录一直在使用。有时也冠以“会议纪要”。 1987 年 2 月国务院办公厅,1989 年 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先后将会议纪要定为正式的 行政和党务公文文种。依靠“通知”来转发或批转。 会议记录:非法定文种,单纯的纪实性、凭证性 会议纪要:法定文种 既有纪实性,又有指导性,具有行政约束力和行政行为的规范性。 (二)作用 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既反映情况,沟通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也要指导行动,规范思想认识。 除少数学术会议、座谈会纪要之外,一般都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 某些重要的会议纪要,经领导机关批转后,其约束力和规范性往往超出与会单位。 (三)特点: 条理化、要点化、功能多样化 会议记录:有言必录, 会议纪要:根据会议记录整理要点,提炼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会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的内容,一般不写入会议纪要。 (四)分类 1.领导办公会议纪要 2.工作会议纪要 3.讨论会纪要 4.重要会议的重大议定事项,可以采用“决定”文种 5.无主要精神的一般会议的传达,可采用“通知”文种 (五)写作要求 1.忠实于会议事实,不能随意增减或更改,更不能借题发挥。 2.充分体现“要”点,行文条理化、理论化(提升) ,既可综述,也可分条列项。 3.语言简洁、清晰,用语得当。 上行文:“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会议考虑……” 下行文:“会议要求……”、 “会议号召……”, “会议强调……” 注意:专用语要适当使用 “会议认为……” “会议讨论了……” “会议考虑……” (六)会议纪要的写法 1.标题:会议名称+纪要 (可不使用发文字号) 2.正文: (1)基本情况:会议的自然情况,即时间、地点、主持人(写出姓名、职务) 、议题, 出席人、列席人(只写范围与人数)等。 【例】“ XX 年 X 月 X 日下午,XXX 支持召开 XX 会议。XXX 等出席了会议, XXX 等列席了会 议。现将会议讨论决定的主要事项纪要如下。” (2)主要内容(会议精神) 、 会议议定事项 一般分三个部分来写: 首先用“会议听取了……”或“会议讨论了……”等,来交代会议议题。 再用“会议认为……”或“会议指出……”引出会议议题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精神。 最后用“会议强调……并通过了……(相关决议) ”等语,表示会议的议定事项。 注意: 纪要的主体部分,必须明确会议宗旨,突出会议中心,要善于归纳整理,使复杂问题 条理化,使具体问题理论化。 如有必要,议定事项可单列自然段。 (3)结尾:自然结尾 3.落款:成文日期 可不加印章 命令(令) (一)概念理解 源于古代的“命”、“令”、“诏”、“誓” 命:本意就是命令,用于宣告、任免、告诫、封 赏、誓师等国家公务活动。秦统 一后,改“命”为“制”。 令:与“命”本意一样,曾在战国时使用,秦后改为“诏”。 新中国建立后,“命令”合称,成为一种新的公文文种。为了使其标题在语法上合符 规范、在语音上错落有致,一般说来,当标题三要素(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齐备时 用“命令”;当某一要素省略时用“令”。 (二)作用 依法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三)类别 1.公布令:颁布法律、依法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后附法律、条例、规定、制度、办法 等) 。 2. 行政令:宣布施行重大行政措施和强制性行政规定。 (没有后附文件) 3. 嘉奖令: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没有后附文件。 4. 戒严令、特赦令:公布特殊事项。 (四)特点 1. 行政公文的最高级形式 2. 严格的专门格式 (1)发文机关必须全称 (2)令号(文件序号)为“第 X 号”形式,自发第 1 号令开始,不受年度限制。 (3)正文简短 (4)正文之下空一行标识签发人职务和亲笔名章,再空一行标识成文日期。 【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513 号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已经 2007 年 12 月 7 日国 务院第 198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 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国务院决定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如下修改:将第二条修改为: “全 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 1 天(1 月 1 日) ; (二)春节,放假 3 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 (三)清明节,放假 1 天(农历清明当日) ; (四)劳动节,放假 1 天(5 月 1 日) ; (五)端午节,放假 1 天(农历端午当日) ; (六)中秋节,放假 1 天(农历中秋当日) ; (七)国庆节,放假 3 天(10 月 1 日、2 日、3 日) 。 ” 此外,对个别条文的文字作了修改。本决定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订,重新公布。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949 年 12 月 23 日政务院发布 根据 1999 年 9 月 18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 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 2007 年 12 月 14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 1 天(1 月 1 日) ; (二)春节,放假 3 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 (三)清明节,放假 1 天(农历清明当日) ; (四)劳动节,放假 1 天(5 月 1 日) ; (五)端午节,放假 1 天(农历端午当日) ; (六)中秋节,放假 1 天(农历中秋当日) ; (七)国庆节,放假 3 天(10 月 1 日、2 日、3 日) 。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 月 8 日) ,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 月 4 日) ,14 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 月 1 日) ,不满 14 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 1 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 月 1 日) ,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 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 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 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决定 “决定”是历史较短的文种,古代没有。 1931 年 11 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的《苏维埃地方政府的暂行组织条例》中, 第一次将其列为正式公文。从 1951 年起,陆续发布的国家公文处理办法中, “决定”一直是 法定文种,沿续至今。 一、作用: 1. 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2. 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 3. 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二、特点: 指挥性 知照性 三、 分类: 1. 指挥性决定 确定方针政策、进行政策交代或政策指引。 2. 知照性决定 宣告、知照,让下级知晓上级的重大安排,或告知群众将采取的重大措施。 【例文? 指挥性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关于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 发文字号(略) 经查,法轮大法研究会未经依法登记,并进行非法活动,宣扬迷信邪说,蒙骗群 众,挑动制造事端,破坏社会稳定。据此,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认 定法轮大法研究会及其操纵的法轮功组织为非法组织,决定予以取缔。 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二日(印章) 【例文? 知照性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关于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9]1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 是国家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 也是实 现社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为此,国务院决定,自 1999 年 10 月 1 日起,在全国建立 和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 一、公民身份号码按照 GB1《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由 18 数 字组成:前 6 位为行政区划代码,第 7 至 14 位为出生日期码,第 15 至 17 位顺序码,第 18 位为校验码。 二、 公民身份号码是国家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便定的惟一的、 终身不变的身份 代码,……。公安部负责公民身份号码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公民身份号码的编制和推 广应用工作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六日(印章) 议案 议案与报告、请示、意见等内容相似,渊源同出一辙。 1993 年之前,议案不是国家正式公文,但在政府中一直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使 用频率越来越高。 1993 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第一次将议案定为正式公文。标志我国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发展,体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作用: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 特点: (1)专用性 (2)法定性 (3) 一文一事 (4) 用词准确,庄重严肃 种类: (1)法律与地方性法规案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草案) 》的议案 (2)重大事项案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 (3)机构设置或机构变动案 关于提请审议修改后的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 (4)批准条约案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领事条约》的议案 (5)人事任免案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 免去 XXX 等两位同志职务的议案 【议案例文】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草案) 》的议案 国函【1992】63 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为了调整海上运输当事人、船舶当事人之间横向财产、经济关系,促进我国海上运 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 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国务院法制局会同交通部等部门经 过广泛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修改,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草案) 》 。这个草案,已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提请审议。 国务院总理 李鹏 一九九二年六月七日 意见 (一)演变过程 古代臣下向君王建言议事的 书、奏、疏、状、启 君王昭告天下的谕、训以上都类似于现在的 “意见” 文种的作用。 但是体现出一种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没有今天的平等协商的成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意见作为公文文种开始兴起,在机关内频繁使用,但没有定 为国家正式公文。并用通知来转发。 1993 年,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着重强调不能将“意见”代替“指 示” 。 199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一次将意见确定为 正式的党务公文文种。 2000 年,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也将意见列为正式公文文种,同 时取消了“指示” 。符合现实工作的需要。 (二)作用与特点 1. 作用: 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对上级政策进行具体化理解,横向之间沟通协调。 2. 特点: (1)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 上行、下行、平行均可 (2)内容多样化 (3)使用广泛 (三)类别及处理原则 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 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国办函[2001]1 号 对意见文种进行以下分类: 1. 建议性意见:上行文(按照请示性公文处理程序和要求办理。所提意见如涉及 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应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行文; 如有分歧, 主办部门出面协商; 如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主办部门可列明各方理由,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有关部门会签后, 报请上级机关决定;上级机关应给予答复。 ) 2. 指导性意见:下行文(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要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 的,下级可参照执行, ) 3. 评估性意见: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 业务职能部门或专业机构就某项专门工作、业务工作经过调查、研究或鉴定、评审 后,将商定的鉴定、评审结果写成意见作为决策参考依据。 【例如】 关于 XX 地区开发山湖旅游区的 可行性评估意见 (四)意见写作要求 语言得体,既要严肃决断,又要平和简明,少用指令性语言,多用指导性(下行) 、 期请性语言(上行) ,体现商量、尊重的态度(平行) 。 【意见例文】 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财政部 关于调整五个军工总公司所属院校管理体制的 实施意见 军工教字[1999]2 号 根据 《国务院关于调整五个军工总公司所属院校管理体制的决定》 (国发[1999]3 号) , 对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 司、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以下简称五公司) 所属的 25 所普通高等院校、 34 所成人高等院校、 98 所中等专业学校、232 所技工学校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这一决定,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 一九九九年 x 月 x 日 【意见例文】 中共中央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 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 (1998 年 11 月 21 日) 按照党的十五大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 (中发 [1998]11 号)的部署,今明两年要集中一段时间,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文形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