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知乎,是如何一步步毁掉自己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 选修课.刚开始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的;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作文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应考和实用固然重要,立德和修身则尤为关键.钱理群教授的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可喜的是,功利的教育模式、实用至上的处世之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写作时,如果脱离“教育”这一话题,把重心放在“学习要拓宽渠道,开阔视野”“年轻一代要加强自身修养”或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上,可判为二等以下.立意参考:①回归教育育人的本真;&②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③让教育变得更纯粹;④少一些实用和短视,多一些担当与长远.⑤教育不能脱离现实,要尊重教育的实用价值;解答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只能是社会的一个投影.要说中国的教育畸形,那根本原因不在教育,而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整个社会的畸形反应在教育上,才有了教育的畸形.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仅仅依靠教育本身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整个社会改变了,才有可能彻底改变这种畸形的局面.&&&&&& 曾几何时,读书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读书改变命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过去,确实有这样的先例,贫困人家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学而优则仕吗!通过读书,一步步的走向仕途,成为上层人士.也曾有过莘莘学子,通过高考,脱离了土地的束缚,成为城里人.这些都激励着国人努力读书,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最近这些年,社会的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好像一夜之间,天朝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拼爹”时代.你有才吗?有才也不行!你必须有一个好爹,才能够一步步的向上爬,才能够获得好的岗位,才有好的机遇.如果没有好爹,哪怕你付出的比官二代、富二代更多的努力,你也就是一个屌丝!于是乎,知识贬值了,你知识再多,也抵不过一个好爹!&&&&&& 那么没有好爹的平民百姓,还能怎么办?只能是处处以生计为第一了,与生计无关的必然退居二线了.没有办法,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这么势利!虽然说知识不能完全改变命运,可普通老百姓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与知识了.万一能够改变那?和官二代、富二代不同,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和金钱,早早的就把孩子送出国去镀金,哪怕在国外混不下去,回国还是海龟那!老百姓不行,温饱才解决,送孩子去国外读书只能是梦想.官二代、富二代可以不为将来的工作担忧,因为他们的一代早就给他们安排好了,只要按部就班的向前走就行了.可百姓的孩子不行啊!谁都靠不上,只能靠自己努力拼搏!他们不这样将来等待他们的就是失业,就是没有饭吃!&&&&&& 不是我们不想学,而是生活逼迫了我们.点评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B.乳二世C.雨泽下注D.而后乃今将图南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生非异也&&&&&&&&&&&②蛟龙生焉B.①骐骥一跃&&&&&&&&&&&&&&&②用心一也C.①蚓无爪牙之利&&&&&&&&&&&②金就砺则利D.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神明自得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不忍杀之,以赐公B.怵然为戒&&&&&&&&&&&&&&&&我何渡为C.手之所触,肩之所倚&&&&&&&汉军围之数重D.若非吾故人乎?&&&&&&&&&&吾为若德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12.“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或第三人称代词。对下面各句中这种用法的“相”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时相遣归&&&&&②会不相从许③还必相迎取&&&&&④好自相扶将⑤嬉戏莫相忘&&&&&⑥誓不相隔卿⑦誓天不相负&&&&⑧蹑履相逢迎⑨怅然遥相望&&&&⑩不得便相许。A.①③⑤/②④⑦⑩/⑥⑧⑨B.①⑤/②③⑥⑦⑩/④⑧⑨C.①⑤/②④⑥⑧⑩/③⑦⑨D.①②⑥/③⑦⑨/④⑤⑧⑩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19.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是戏剧的灵魂陈彦&&&&&&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快捷显现。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昭示了这一点。(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戏剧这种文艺样式,故事是其核心,这既体现在中国历史名剧上,也同样体现在那些优秀的外国戏曲上。B.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不但文本粗糙,而且只注重包装,忽视对戏剧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C.戏剧演出团队应统一在文学的旗帜之下,无论导演,还是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都是文学的创作者。D.文学艺术都以动人为前提,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A.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B.布景道具在舞台上是不能忽视的,哪怕是一棵小草,都可能有其特定的作用,如果包装不适度,就会损害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C.戏剧舞台上,所有的演员、工作人员都要为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而努力。D.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文学基础要扎实,否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完全暴露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快捷、直白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B.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坏了留白,忽视了人们思考的时间。C.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辅助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D.戏剧文学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因为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都是这样的。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真正的阅读也许并不在于你读的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而在于你从书中读到的内容是否能在生活中形成有用的养分.B.“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C.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D.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论证了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16.从表达方式看,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B.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C.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D.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我通过熟人,买了一辆限价车.(熟人买了一辆车.)B.我们班同学们全部过了本科线,送给了班主任一个大大的惊喜.(同学们给了班主任一个惊喜.)C.在上学期,&扎西放学后一直在教室里努力学习.(扎西一直努力学习.)D.在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理念已经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当今社会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小编最近文章
风闻·24小时最热
网友推荐最新闻
Copyright (C) 2018 观察者
沪ICP备号 互联网信息许可证:牛津学霸:我是怎样读书的
晨曦中的牛津
上海12年级学生翁雨晴
就是我们理想中博雅教育下的孩子
不仅因为她考上了
对阅读和思考要求极高的牛津文科
更因为她的胸怀,格局和博爱
雨晴出生后
妈妈就一直在思考
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教育
做一个平凡的人
但拥有不平凡的梦想
这是妈妈想鼓励孩子要过的人生
在妈妈影响下
雨晴从小开始了
她从未上过奥数班
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惊人
高中更是进入了学术学术阅读和写作
考上牛津后
博雅小学堂邀请雨晴做分享
她第一时间就决定
要把所得捐献出去
她引用北大一女生的话说
我实在没有理由不向前走
我实在没有理由仅为自己而向前走
博雅小学堂一直希望培养
有同理心、有思考力的
完整的人,自由的人
一个愿意服务世界改变世界的人
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就是我们希望中博雅教育下的孩子
家庭教育之道到底是什么
在拼奥数的随大流时代
如何及怎样对孩子进行个性化教育
道下的术又是什么
雨晴是如何开展课外阅读
又是如何进行学术阅读
家庭教育对她的影响是什么
学校教育又是如何塑造了她
申请英美名校时怎么甄选
牛津面试又有怎样的奇遇
一起来听听雨晴和妈妈
8节音频课程的分享吧
分享人1 翁雨晴
即将入读牛津本科历史与经济专业
1. 我的阅读之路
2. 学习方法总结
3. 牛津面试经历
4. 英美名校申请
5. 牛津文科攻略
分享人2 釜薪 (雨晴妈妈)
比较文学博士 华东政法大学外院讲师
1. 我的家庭教育观
2. 对现行英语教育的反思
3. 学习英语最佳途径
考上牛津只是结果,而魔鬼都藏在细节之中。
下面是《博雅学霸的牛津之路》课程的第1讲音频及原文,一起来听听雨晴关于阅读的分享。
《博雅学霸的牛津之路》第1讲试听
我是怎样通过阅读一路读进牛津的
文 | 翁雨晴
这个题目我想了很久。我从不同的书里得到不同的启示,但是阅读本身对我有什么影响?后来,我才忽然意识到,阅读是我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才是阅读对我最大意义。
为什么是阅读
人认识这个世界,无非有这几种途径:一是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二是你身边的人对你的转述;第三种,就是阅读;第四种是影音产品这类途径。不能说阅读比其他几种更重要,但阅读的确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不可或缺的认识世界的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二, 你可以阅读的文本,它们的时间跨度非常长。而你亲身经历的事情无非也就是几十年,听身边人的转述也是一样。影音产品是近一百年才发展起来的。而文字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当你阅读的时候,你可以读到非常非常多的东西。这是其他三种方式都无法带给你的。
第三, 文字所能表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而又独特的。同样一个东西,你用文字来表达,和你用影音、或者你说话来表达,表达出来的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现在在读一些英文的学术著作。英文有许多从句。当我看到那些一句话可以写一整段的人,我就会非常地佩服,也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文字可以表达这么复杂、这么精微的观点,这是其他三种认识世界的途径所无法做到的事情。
拿我自己来说吧,这些年来,通过阅读,我认识了很多很多。比如说读《1984》、《美丽新世界》,这是两本非常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通过它们,我认识到了一些现代性的问题。
《美丽新世界》
比如《美丽新世界》里面讲到,当人类社会发展到非常高级的阶段时,大家就不生孩子了,生育都是由一个公司来控制的。公司用试管婴儿把人造出来,然后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来控制这个人将要成长为什么样子,以此来划分阶级。这种科技的应用非常可怕。
《美丽新世界》里也描写了消费主义,里面讲,东西用坏了拿去修理,这是一种罪恶。你必须要不断地消费,才能保持这个世界的运转。在这里面,我看到这有可能是我们这个世界发展的趋势。
我还读过一本书,叫作《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这本书是一位美国人写的,有自传的性质。作者本人就是一位经济杀手。那么经济杀手是一种什么人呢?他们可能是看起来像银行家,像顾问,但他们其实是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到世界各国游说。
游说什么呢?作者他自己就在印度尼西亚干过一件事情,他对当时印尼的经济做出了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预期——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而他用他做出的预期,说服了印尼当时的统治者建立了他们并不需要的水电站。那么这笔钱从哪里来呢?是由美国来借给你。这样一来,就让这些国家深深陷入了美国的债务,进而控制他们的资源。
通过阅读这些书,我了解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当然,阅读的范围不仅限于书,也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还有新闻。我觉得阅读这些,对于认识这个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我觉得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阅读成为孩子认识世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阅读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娱乐。在现在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娱乐方式,打游戏啊,看电影啊,阅读是不可能竞争过它们的。你如果把阅读作为一种学习任务,也是不好的,因为这样子孩子对阅读不会产生兴趣。
所以我觉得,你必须要把阅读当作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这样当他遇到问题,他会主动想到去看书来寻找答案,即使看书不是那么好玩的一件事情。
应当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
不过说了这么半天,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我也没有一套很完善的理论。因为毕竟我还小嘛。我可以跟大家讲讲我的故事,也就是我妈妈小时候是怎样培养我的阅读兴趣的。
我记得我读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不算那些童话,是《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精选》。其中比较长的两篇,是《野性的呼唤》和《白牙》。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这些故事。可能她觉得这是关于动物的故事,小孩子比较好接受吧。我妈妈是自己读过这两本书的,所以她对故事非常熟悉。
《野性的呼唤》
她当然没有一上来,就把书扔给我,直接让我去读杰克·伦敦那些非常深沉、甚至有些晦涩的文字。她是先把故事讲给我听,讲饥荒中狼群怎么生存,母狼怎么和山猫殊死搏斗,后来狼变成狗以后,它又是怎样一步步消除对主人的戒心。
这些故事在我听来非常有意思。一遍故事讲完之后,妈妈就把书拿来,一字一句带着我读。这时候我已经听过一遍故事了,所以对有点儿艰深的文字不是那么反感,因为我知道它里面是有一个好玩的故事的。所以我就硬着头皮跟着我妈读——其实也不算硬着头皮来读,因为当时还感觉挺享受的。
妈妈这样带着我把书读了一遍后,我就开始自己又读了一遍。正是从这本书开始,阅读真正变成了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我到处带着杰克·伦敦的这本书。后来有一次,我在机场把这本书给弄丢了,当时我哇哇大哭,然后还去买了一本一模一样的。
就是因为妈妈在我小时候做过的这件事情,我觉得书就是我的伴侣,是我不可或缺的东西。我觉得故事实在太有意思了。当然小时候对书的印象是很直观的,只是觉得有趣而已,还没有特别深入的思考。
当然,我也不是说家长为了唤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一定要通过讲故事,而是要找到一些合适的方法,去让孩子感兴趣。我小时候是对故事感兴趣,但是有一些男孩子,他们最开始读的书,就是百科全书。他们会因为在百科全书里看到飞机、动物,还有武器,而感到非常地兴奋。所以并不一定要通过故事。这种方法是因人而异的。
不能仅仅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上面谈到的培养兴趣,是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就是通过阅读,汲取知识。你不能仅仅把读书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这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可能也不会长久。
我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明朝那些事儿》,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这一套书当时很火嘛,我就拿来读了,当时非常喜欢,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也记住了很多历史知识。我可以背出明朝从头到尾17个皇帝,还有历朝历代的名臣,一些江湖闻人的故事。当时我就觉得,读书不仅有趣,还很有用。因为我知道这么多的东西,我有时候还可以跟别人炫耀炫耀。所以,这是对我来讲的第二个阶段。
接下来,就比较难了。
阅读的第三个阶段,是处理已知信息,我觉得这就是我现在所处的一个阶段,就是你在读书的时候要开始思考,并且是批判性的思考。这个我们后面会讲。
阅读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我觉得最难的一个阶段,就是发展自己的观点。我现在也没有办法做到。我读书的时候会努力地去思考,去想这个作者说的是对还是不对。但是我没有办法很有逻辑、很清晰地去反驳一些我感觉并不同意的观点。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能一直让自己处于第三阶段,就已经非常好了。第四阶段,可能只有大师才能达到吧。
有些阅读是需要烧脑的
有人可能会问,阅读有什么方法吗?我想说的是,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果你读这些东西,纯粹是为了休闲娱乐,那你就单纯地享受就好。就像我小时候读金庸、四大名著,还有各种小说、诗词什么的,我都是不求甚解的。因为我觉得读这些东西就是为了享受,又何必去较真呢?当然,如果你是研究文学的,你读这些肯定要较真。对我来说,这只是放松的一种方式。
还有一些书,是需要烧脑的,比如一些学术书籍。像我最近在读的汉娜·阿伦特写的《极权主义起源》,这样的书就需要高度的批判性的思考。
《极权主义的起源》
如何思考,这也是我现在想讲的一个重点。其实,我对批判性思考最早的接触,来源于历史课。我们的历史课要求我们阅读第一手资料,然后分析它们。第一手资料,就是说你要研究的那段历史时期的人所写的材料。比如我们研究德国统一,老师就给你看一段铁血宰相俾斯麦写的东西。
那么我们在阅读中是怎么分析的?首先,要分析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动机;然后,要拿这个作者写的东西和其他作者写的进行比较,比较他们有什么异同。如果这些作者说的话中蕴含了一些观点,就要看他是用什么样的证据来支持这些观点,然后是他的证据有什么局限性。
因为分析第一手资料是我们历史课的必考项目,所以当时读了非常多的材料,读到吐,分析到吐。我当时就想这些人写这么多东西干嘛呀,让我们考试这么累。但是由此,我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我无论读什么东西,也会走一遍过程,想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写,想想他们跟其他人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想想他们用了什么样的证据。
马克斯·韦伯
我刚才提到,我最近在读《极权主义起源》这本书。汉娜·阿伦特在书里提到“官僚”,写他们为了扩张而扩张,并且视自己是历史洪流的一部分。我读完汉娜·阿伦特对官僚的解释,我又看到了马克斯·韦伯对官僚的解释。跟前者相比,很不一样。韦伯的重点,放在官僚的效率上,他认为官僚的特征是,给他一个任务、一个问题,他就会试图用最高的效率去解决这个问题。
看下来,我感觉,马克斯·韦伯和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官僚,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概念。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为什么汉娜·阿伦特提起“官僚”,语气似乎是贬义,而马克斯·韦伯略带一些褒义。
我就去分析他们的时代背景。原来韦伯分析的是工业革命的时代,而汉娜·阿伦特分析的是帝国主义的时代。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他们的个人经历,对于他们的学术作品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然后我又想,在我们这个时代,官僚是怎样的呢,跟他们所描述的应该有很大区别吧。
这就是我说的批判性思考。如果不经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我可能就直接被汉娜·阿伦特的论证所折服,认为官僚就是她所说的那个样子的。但是经历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我就会认识的更加全面,更加透彻。
不仅仅读学术书籍的时候是这样,读新闻也是这样。我一开始说了,阅读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那么新闻是跟你密切相关的,读新闻也是认识世界的途径。所以在读新闻的时候,更需要你的批判性思考。因为对我们来说,新闻也就是第一手资料。
我的推荐书单
有一类书籍,就是比较通俗的学术书籍。它们不像是我刚才提到的《极权主义起源》,是写给学术圈里的人看的。这些书是由学术大咖写的,但是是写给大众看的。比如我最近读到一本《存在主义咖啡馆》,是讲存在主义的,但是是以传记的形式讲述存在主义的。对于一般人来说很好接受。我之前还读过的一本讲抗日战争的书,是一位牛津的教授写的,也非常通俗易懂。所以我会推荐大家多去看这种书。因为它们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
如果说要推荐什么书的话,我第一推荐的还是国学,因为做一个中国人,读一读国学,是立身之本,也是陶冶情操。现在我马上就要出国了,我非常庆幸我曾经读过一些国学,像儒家经典,《诗经》、《楚辞》这些。如果不是这些书,我可能已经被完全被西化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些国学,因为它是我们身份认同感的来源,也可以解释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的一些观念。
我还推荐一些反乌托邦小说,包括我之前提到的《1984》《美丽新世界》,还有一本叫做《记忆传授人》的小说(The Giver)。这是一本比较适合少儿阅读的小说。还有《动物农场》,也是一本比较浅显的反乌托邦小说。
《记忆传授人》
我之所以推荐这些书,是因为它们能够触发我们对这个社会组织架构的一些思考。这种乌托邦的设置,往往会抛出一些最基本、最深刻、最极端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被我们忽略了。但其实它们只是一直被掩盖着,而永远不会消失。
所以,好好读书,多了解世界,了解历史,了解政治,了解人性,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
博雅学霸的牛津之路
——翁雨晴和妈妈的共学经历
音频课程8讲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中国第一家儿童微电台:博雅小学堂
中国第一家儿童微电台:博雅小学堂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致利己主义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