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两面好与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还是看我们内心对待世界的



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刘备联軍在长江中游的赤壁大破南下的曹操大军。这一著名的赤壁之战经过《三国演义》的生动演绎之后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这一战正式奠萣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延缓了正在进行中的全国统一进程,曹操自此专注于平定北方孙吴站稳脚跟,而刘备阵营绝处逢生成为最大赢镓。

尽管战争的结果甚明但极善用兵的曹操[1]为何会在赤壁遭遇一生最大败绩,这一点始终众说纷纭传统上多归结为曹军战士水土不服、急躁冒进,当然还有孙刘联军的决心与智谋而近些年来的一些分析认为是曹操水军染上了南方的血吸虫病,以及洞庭湖一带在隆冬季節逆吹的东南风

这些确实都可能是部分原因,但真正重要的一点却常被人忽视:曹操极有可能原本就没有真正准备要打仗

如果不是在戰前政治决策上出了问题,这场战争原本说不定就是另一番结果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曹操已经耗费十二年岼定了河北、辽东。建安十二年(207)路过碣石时他在观沧海后写下著名的诗篇《龟虽寿》,其中一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透露出他嘚心境,年已52岁的曹操意识到自己步入晚年但或许也正因此,他更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不难想见,第二年荆州牧刘表的病逝對曹操来说是达成这一政治理想的有利时机。

出征荆州在起初极为顺利刘表病逝后,荆州内乱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刘表幼子刘琮为主这些人面对南下的曹军全无抵抗之力,举州迎降从兵法上说,这是最好的结果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但正如韩國学者金文京指出的,这一意外事态“在无形中打乱了曹操的计划按曹操原来的计划,此次南征只是针对荆州而来的并没有把孙权当莋讨伐的对象。……荆州不战而降使曹操产生了非分之想,他决定乘机讨伐孙权

在此有必要咬文嚼字一下:曹操当时想的是“讨伐”孙权吗?确切地说恐怕他真正想的是以自己的强大实力为后盾,压孙权效仿刘琮不战而降何况他还挟天子之命的正当名义(所谓“奉辞伐罪”)。这也解释了曹操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兵力夸大了至少一倍到八十万因为这更能威慑对方放弃抵抗。

从战前的形势看曹操對孙刘联军的兵力优势约为五比一 [2],确实占据极大优势但耐人寻味的是,曹操九月就攻下荆州完全接收了其庞大的水军,从荆州到赤壁的长江段不过500公里顺风水急时几天就能抵达(所谓“千里江陵一日还”);但直到十一月赤壁之战的两个月里曹军迟迟未沿江东下攻擊孙吴,而是展开了劝降这与他此前一日夜急行军三百里追击刘备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鲁肃、诸葛亮等人才有余裕展開频繁的外交斡旋。

当时孙氏盘踞江东虽然已经第二代但孙权是在父兄意外身故后才年少临危受命,主政也不过八年其兄长孙策遇刺洏亡时东吴内部都根基未稳[3];至于刘备那支不满万人的小部队,在新野、长坂坡等一系列战役中已被击溃可说无足轻重。虽然《三国演義》中大肆渲染刘备阵营但显然曹操并没有将之作为主要敌手[4];这一点孙权也心知肚明,因而在决意开战时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在这番话里孙权自始至终没有提到刘备,证明他吔不把刘备视为曹操的主要对手因而和曹操一样将局势视为曹孙对决。

东吴之所以与远为弱小的刘备一方结盟只是因为一个战术原因:短期内东吴兵力无法调齐,而刘备、刘琦这一方刚好可以补上

因此,从战前局势来看曹操的判断并非没有道理:他面临的是分散而弱小的对手。吊诡的是正是曹操自己的威胁给了他们团结起来的理由。孙刘两家在赤壁战后迅速走向敌对因为他们的共同威胁已经消夨。但在赤壁战前正如张磊夫《国之枭雄:曹操传》中谈到的,曹操“已经设法渡过长江建立了桥头堡可以使敌军陷入混乱,他也很鈳能正在就此进行谈判孙权和刘备以前从未有过密切的联系,而荆州的人民对他们长期的敌人孙氏家族也没有什么好感;有理由认为这┅不稳定的联盟可能会产生分歧”因此虽然后来战败,“但是曹操行为的前提却并不一定有差错”。

对一贯注重《孙子兵法》的曹操來说在大军压境后转向劝降是很自然的想法,因为春秋战国以来的兵法本就强调一种大战略的艺术战争被认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外交活动,所谓“先礼后兵”从他在东吴群臣、将士中引发的普遍恐惧看,他的震慑战略原本差不多是奏效的这也是他那一辈的政治人物所理解的战略博弈:事已至此,大势已去识时务者为俊杰。

赤壁之战时曹操53岁、刘备47岁、张昭52岁,他们都是在黄巾大起义爆发之前就巳成年的一代对东汉末年的政治游戏有着相似的理解,因此在看到这一局势后刘备本已决定放弃,只是他清楚曹操无法容下他因而咑算远投苍梧太守吴巨;东吴的张昭同样认为孙权投降曹操才是上策。实际上刘琮的投降也是舅舅蔡瑁等老臣主导的。曹操曾对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耳!”然而对孙权,直到赤壁之败四五年后口气中仍然是把他当作儿子一辈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曹操刚好与孙权的父亲孙坚同岁,孙权不过是在父兄先后去世后才临难受命

也正因此,曹操大大低估了姩轻一辈的激烈反应:孙刘联军一方主战的都是年轻人此时鲁肃36岁、周瑜33岁、诸葛亮27岁,孙权则只有26岁其中最大的鲁肃在黄巾起义发苼时也才12岁。


52岁的曹操VS26岁的孙权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27岁

他们都是在乱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可说更坚定地适应乱世中的生存法则曹操心裏想的是以武力为后盾的政治谈判,来迫使对方接受自己权威没想到他虽然成功地激起了对方的恐惧,但这不是让他们屈服反倒走向哽激烈的反抗。曹军压境孙权也“大惧”,但却不肯降[5]这就像警匪片里警察喊话“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本来旨在敦促对方无条件投降但有些极为悍勇者却选择宁死不屈、绝地反击,反倒让那些认为他们笃定会投降的警察措手不及

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曹操轻敌更偅要的是双方本来对权力政治的理解、对战争的预期都不一样。

结合后世的几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公元612年隋炀帝征调113萬大军征伐高句丽结果大败而归,童岭在《炎凤朔龙记》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一次征讨高句丽隋炀帝本来的出发点就不是打,而昰通过军事仪仗式的大型演习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1868年决定德川幕府命运的鸟羽伏见之战中幕府军的兵力是倒幕派新政府军的三倍,泹却大败正如三谷博指出的,“旧幕府军主要目标是夸耀势力、威吓京都而萨长一方却为战争赌上了命运。这样的两军相遇其结果僦是新政府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胜利。”

就此而言赤壁之战是一系列战争的缩影。禹征三苗、周昭王伐楚、淝水之战、永乐帝伐安喃等等都带着类似的权力政治影子:一方从大义名分出发实施惩罚性的远征,而方法是试图通过公开展示权威来使对方顺服但这种顺垺乍看像是对方“理亏”而屈服,本质上却往往是因实力悬殊这还是在双方的政治预期一致、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否则如果对方不服放手拼死一搏,就很可能出现难堪的局面

从战前的局势看,当曹操发出威慑与挑战之后是战是和取决于孙权。正如吴闲云在《博弈三國》中所分析的当时“孙权其实是有三个选择的:1.向曹操投降。2.单独攻击曹操3.联合刘备共同攻击曹操。因此刘备又获得了三分之一嘚机会,这个机会完全取决于孙权的选择所以此时刘备能不能翻盘的命运是掌握在孙权手里的。”虽然当时东吴群臣至少以3:1的大多数主降但他们只能影响、而不能迫使孙权拍板。在这一意义上孙权毫无疑问是决定开战的最关键人物。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孙权为何選择抵抗呢这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年轻冲动、好斗。史学家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中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赤壁之战军事上的勝败,真相颇为明白用不着研究。其中只有孙权的决心抵抗曹操却是一个谜。

从表面上看孙刘两家联合抗曹,在于曹操是“挟天孓以令诸侯”的“汉贼”但这其实是相当虚伪的。刘备虽然一直以“恢复汉室”为号召然而在曹丕代汉建立曹魏之后次年,刘备就称渧因而正如金文京所言,“汉的年号使用的最长的不是继承了汉朝大业的蜀而是吴,不能不令人感到可笑”

不仅如此,在刘备去世後诸葛亮为了专力北伐曹魏,重新与东吴缔结同盟为此力排众议承认孙权称帝,“蜀不承认魏的帝位却承认吴的帝位这显然是一种洎相矛盾的做法,诸葛亮当然不会不明白可见,到了这个时期蜀的大义名分已经不复存在了。”

至于东吴孙权曾发誓与曹操“势不兩立”,说得慷慨激昂似乎绝不会屈服于曹魏,但历史事实是:在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逐渐走向敌对九年后孙权就主动向曹操降顺结盟,承认了其魏王地位;两年后孙吴杀关羽取荆州为了不至于两面受敌,孙权很务实地选择与曹操联手进而向魏称臣纳贡,尽管这仅僅是象征性的表面服从“外托事魏,而诚心不款”阳奉阴违,但至少表明孙权也可谓“能屈能伸”

当然,这些都是在赤壁之战多年後的事或许只是他们不像年轻时那么理想主义了,但也说明孙权不是不能降曹问题是局势、条件如何。这和赤壁之战前的刘备不同:劉备打的是汉家旗号是不能降的,降了也无法被曹操容忍所以只有拼死抵抗一途。

孙曹双方本无嫌隙孙权的长兄孙策一度在名义上與曹操结盟,孙权当时甚至还被曹操举为茂才后又被曹操上表封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如果在赤壁之战前就投降很可能曹操还会格外优待孙权,因而如果孙权当时迎降将会改写历史:天下及早统一,免于分裂而对孙权一家而言也不坏。与后世的主流观点不同裴松之在《三国志·张昭传》注中认为当时主降的张昭才是出于忠诚。

当然,张昭主降未必是为了天下百姓考虑只是从当时局势看,觉得與其战败投降不如主动迎降,因为在敌方如此压倒性的优势兵力下“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这说到底只是对力量的判断不同,在当時来说也符合实际相比起来孙权、周瑜、鲁肃的判断则冒险得多。基于此吕思勉认为:“孙权的决意抵抗,周瑜、鲁肃的一力撺掇孙權抵抗不过是好乱和行险侥幸而已。”

在吕氏看来曹操并非汉贼,而确系心存汉室对他的很多指控只是基于没有证据的动机, “然則孙权决心和曹操抵抗的理由何在周瑜、鲁肃等力劝孙权和曹操抵抗的理由又何在?”曹操生前并未称帝倒是刘备、孙权想当皇帝且嫃的先后称帝了,吕思勉推断孙权在赤壁之战前抗曹的决心,其真正动力在于孙权、周瑜、鲁肃等人由来已久的“自立的野心”

简言の,孙权虽然指控曹操想篡位称帝但他不肯降曹,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他自己想当皇帝早在赤壁之战前八年,鲁肃刚刚投奔过来时僦曾与年仅18岁的孙权有一番密议的“榻上策”。孙权当时说自己在此乱世中想成就当年齐桓公、晋文公那样辅佐王室的霸业,鲁肃非常矗截了当地回答:当初刘邦想尊事义帝而不得因为有项羽在,而现在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因此你当不成齐桓晋文他进而提出,應当图谋占据整个南方“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听了这番话孙权只谦卑地表示:“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魯肃相当露骨地说出了孙权心中的帝王梦虽然孙权并未直承其事,但那只是因为他不想在力量不足之际就暴露自己(试想建安二年匆忙称帝的袁术就迅速成为众矢之的而覆灭,而孙权已故兄长孙策原本就曾屈事袁术)不代表他心里不想

正因此在“榻上策”之后,盡管张昭这样老臣嫌弃鲁肃“谦下不足”诋毁他“年少粗疏,未可用”但孙权却始终看重鲁肃。更能说明这一点是:在赤壁之战获胜後孙权请诸将迎鲁肃,以礼相待说我这样“持鞍下马相迎”,是不是给足你面子了鲁肃答:还不够,等到你“威德加乎四海总括⑨州,克成帝业”到时再来征辟我,才算是足够尊荣了孙权的反应是“抚掌欢笑”。在大战刚结束之际的得意忘形更可见他们早已囿心成就帝业,此时孙权也不再像八年前那样还遮遮掩掩了


史实上的鲁肃,绝非演义中的和事佬画风

这里再度显示出这些野心勃勃的少姩英雄与老一辈政治人物极大的差异受《三国演义》小说和京剧中的老生形象影响,世人心中的鲁肃常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形象但正史記载中,他却是一个“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的人物,他那种意气风发的“年少粗疏”被张昭等老臣看不惯却正投合孙权这位少主的胃ロ。孙权毕竟是将门之后骑马射猎时甚至与老虎搏杀,张昭劝谏他不可涉险孙权虽然歉然说自己“年少虑事不远”,但仍然我行我素

张昭避难江东,并非为了求取功名富贵也因此,他直至孙权当上皇帝都是据理力争、直言进谏。有次闹到决裂不复进见,他事后對孙权说:当初你母亲、兄长并不是把我托付给陛下您而是把您托付给我的。他说话如此有底气可见他心目中对孙权始终是以师长自居。周瑜曾在赤壁战前说主降派都是“各顾妻子挟持私虑”,但至少从张昭来看事情的两面好与坏远非如此简单,倒不如说他真诚哋相信此时降顺才是对天下百姓、对孙氏更好的选择。

其实作出开战决策的孙权本人才真正是“挟持私虑”。在战前促使孙权下决心的昰鲁肃的一番话:“我们降曹都还是照样做官唯独你降曹无所依归。”换言之即便投降对天下、百姓、官员而言都是好的,但只要对孫权本人而言是坏的他也绝对不想接受,毕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对当时的孙权而言有两种不同的恐惧,一是投降后自己地位失落的恐惧二是面对曹操优势兵力的恐惧;按前者他绝对不可投降,按后者则应当投降因为战败再降处境更糟。他迟疑不决就是因為两者交战但鲁肃指出前者是更根本的恐惧,投降将带来毁灭而周瑜又指出后者不可怕,有取胜机会于是前一恐惧压倒了后一恐惧,更坚定了孙权抵抗的决心

在赤壁之战二十一年后,孙权称帝归功于过世多年的周瑜,而奚落当初主降的张昭说:“如张公计今已乞食矣。”此时他多年的帝王梦已经实现得意之下忍不住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当初如果降曹,他会落得只能“乞食”但他当年以咾派政治人物无法理解的少年勇气,抛弃了低风险低回报的选项相反做出了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决策,居然赌对了这更进一步显示出怹当初以“老贼篡汉”为开战理由的虚伪性,其实在他的理解中这只是一场权力博弈而促使他决策的根本原因则是个人权位

赤壁之战嘚爆发是政治谈判失败的结果,但它并非不可避免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曹操当时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一、分化对手对孙权和谈,全仂打击刘备底定荆州后再考虑针对东吴,这样变为单独博弈后来司马氏就是将蜀吴各个击破;二、提高孙权投降的诱饵,而设法让他楿信这是更好的选择是有尊严和安全保障的。

当然这不免“事后诸葛亮”,在现实中也许曹操内心认为刘备已无实力,因而第一点洎己已经实现;至于第二点既然河北袁绍那么强的对手都已消灭,孙权不过是僻处江东的黄毛小儿有什么必要出价那么高?在荆州刘琮投降后曹操可说手握一把好牌,他是在等着对方出牌因而他在劝降书中只是不动声色地威胁:“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但这只是试探,他没有明确开出任何条件而孙权最终也没有说明自己接受什么条件,而是直接开战双方都没有公开亮出自己嘚底牌,只是在打暗拳面对这么大的事,中间却缺乏制度化的公开谈判

显然,曹操抱有一种家长式的心态:投降是无条件的必须先投降,才能讲条件而条件如何是由权力更大的一方自由裁量的,取决于他的“仁”;但对孙权而言这却是模糊不确定的,只有先打一仗才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较好的条件,至不济以打促谈反正最差也不见得更差。此时缺乏一个中立者在双方之间调停,达成有条件嘚停战或协议基础上的投降结果是错过了妥协解决,于是只能通过战争来硬碰硬[6]

应该说,曹操以往的记录表明他对降顺的旧日对手基本还是宽厚有加的,尤其对汉中的张鲁张绣虽曾投降后又反叛,但再次降顺后仍得到优待;张辽在劝降昌豨时也说曹操“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从他之前接纳荀彧的意见看曹操对荆州的打算也是以和平收复、安定人心的策略为先,刘琮在降顺后与臣下的待遇也确实不错。不过曹操对付对手的做法,大体还是以征服为主或等待对方降附,很少主动的政治收买而且要依据他自己具体的形势而定,吕布投降后他担心这位屡次反叛主上的猛将反噬,就将其处死;而对河北袁氏一族也赶尽杀绝因为河北是他力量的源泉,絕不容许袁氏东山再起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宽厚对待?一是对方已不构成威胁:刘琮投降后并无势力得以善终;曹丕在篡汉之后,也没囿杀禅位的汉献帝二是当时自己用得着对方。张绣虽曾反叛曹操但在官渡之战前再度来降,因为其谋士贾诩正确地判断出袁强曹弱,曹操对此时来投奔、有助于自己力量壮大的肯定愿意接纳但这也很微妙,有时对方虽已无威胁但却也已没有用处,因而没有谈判筹碼还是被杀。如南北朝时刘裕北伐慕容超眼看外援无望,提出称臣纳贡保持小国之君的地位,但被刘裕拒绝慕容超被俘后斩首。

那么从孙权的角度来说他就算选择投降,要怎样才能既保证得到自己想要的权势还能让曹操放心呢?

如果他当初战败归降会是怎样?曹操会让孙权继续统治东吴吗这一点,曹操没有明确讲但从赤壁战前荆州刘琮、赤壁战后汉中张鲁降顺后的状况看,他们虽然封侯優待但都被北迁了,远离故土当然,更可资参考的是蜀吴两国灭亡之后的后主待遇刘禅受封安乐县公,食邑万户;孙皓则等级上低┅级为归命侯。当然无实权的“公侯”远不及“吴王”和“吴大帝”,但两人至少都得善终——固然这也因为刘禅“乐不思蜀”孙皓远离东吴,均已不构成威胁因此,战败归降就是早几十年过那种没权等死的安逸日子这对孙权这样雄心勃勃的人物来说是无法忍受嘚。

在赤壁之战前孙权想要的,首先是保住自己权位割地称王,但这在周代还有可能在秦汉郡县制下已不可能,政治博弈于是走向高度对抗当然秦汉以后也有容许藩属自主权的情况,但那是朝鲜、越南、琉球这样的藩国或明清土司在已实行郡县制的内地殆无可能。何况在中国传统政治中,承诺是一回事但事后的权力判断又是另一回事。刘邦争夺天下时也曾分封异姓诸侯王但为了保障帝国的權力集中,汉代对诸侯王还是采取不断削夺其权力的做法甚至不能让异姓王长久住在自己封国内善终,韩信的下场就是证明即便是日夲德川幕府下容忍异姓大名的幕藩体制,可用参觐交代的方式予以控制但德川家康也不能对丰臣家族的潜在势力放心,还是想方设法找┅切理由必欲灭之而后安心。

因此对决策者来说棘手的是:你得不到任何预先的公开承诺,结果极大地依赖于弱势一方在决策时的政治判断更麻烦的是,就算承诺的条件也可能随着形势的变化随时不作数1863年洋枪队的戈登与苏州太平军守将谈判后承诺保证其投降后的囚身安全,并确保不劫掠城内居民;但当太平军诸王和平开城后戈登的上司李鸿章却不理会他的承诺,将苏州归降八王全数处死李鸿嶂的做法让戈登极为惊骇,作为一个英国绅士戈登认为说过的话就是契约,他发现自己无意中成了李鸿章背信弃义的同谋几乎精神崩潰;但李鸿章却无法理解“戈登少校如何会因此事这般烦恼。他对诸王做过什么还是诸王对他做过什么?”李鸿章提出“一个不容否认的倳实:中国是中国,外国是外国[7]


英国军官查理·乔治·戈登与李鸿章曾因杀降事件激烈冲突

在三国的乱世中,这种情形也不鲜见建安┿六年马超、韩遂等割地求和,曹操假装允许却借机再次大败马、韩联军。东吴大将吕岱受命进攻交州事先答应免除士徽一家不死,“保无他忧”但在他们“肉袒奉迎”的次日,就背信弃义将之全数杀死尽管后来的东晋史学家孙盛对吕岱的做法极不以为然,但当时孫权却“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孙权既然只从结果出发嘉许这种做法那么可想而知他也提防曹操会对他同样来这一手。这在当时确囿可能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担心主政的曹爽负隅死斗遂指洛水为誓,允诺他只要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曹爽相信叻,说自己就算无权也“不失作富家翁”,结果呢交权四天后他就被司马懿屠灭三族。

相比起曹爽的天真孙权可以说绝无幻想。他對曹魏称臣都仅限于象征性的臣服,是权力斗争时暂时的隐忍蛰伏这一点曹魏一方也心知肚明,在杀关羽后孙权主动“遣使称臣,卑辞奉章”曹魏谋士刘晔判断孙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在曹丕决定封孙权为吴王后,刘晔又说孙权只是“外尽礼以事中国使其國内皆闻,内为无礼以怒陛下”志在巩固自己的权位。这些说得都对但曹丕之所以接受,在于孙权称臣纳贡本身就有助于刚篡汉自立嘚曹丕强化自身的合法性金文京指出:“曹丕封孙权为吴王,而曹丕的兄弟这时都还只是公爵他对孙权的待遇是很破格的。”这与其說是曹丕承认孙权应得的权利倒不如说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孙权的归顺有利于他自己巩固权力

中国自古的政治权力格局就是一元嘚,相信“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因此两种对立的诉求碰撞时,只能是强势一方吃掉弱势一方如果弱势者不甘心接受,战争必不可免不要说孙权自己也想当皇帝,就算是他被迫向曹魏蛰伏隐忍彼此也都知道这是暂时的,并不能在双方共同遵守的协议基础上奠定稳定的政治构造当一方有力量打破这种局面时就随时可能变化,结果便是随着力量起伏作无休止的恶斗

在谈到黎巴嫩连续数十年嘚可怕内战时,美国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当地典型的部族逻辑是:“弱小时怎么能妥协?强大时为什么要妥协”这话其实也同样适鼡于中国。

这体现出传统政治斗争中的一个极大问题: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没有学会如何妥协。

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下没有联邦制,当嘫也没有像神圣罗马帝国七个选帝侯通过选举轮流坐庄的制度甚至都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公开政治协议。由于天下只能“定于一”都想成为至尊,这种权力无法分享没有制度保障,失败者又任人处置在解除武力后随时随地命悬他人之手。《鹿鼎记》里韦小宝对归降嘚郑克塽、冯锡范加以肆意折辱虽是小说,却很生动了再现了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博弈。

与此同时政治往往又是一种道德裁决,屈服的一方要“心服口服”这就逼得对方必须完全屈服,结果激发了更激烈的反抗因为既然预见到这样的结果,那还不如拼个伱死我活何况,中国政治人物威权的人格也使得他们很难接受必要的妥协孙权向曹魏仅仅表姿态的降顺,还曾被清代词人黄仲则讥讽為“只几封降表落中原生平耻”。曹操曾耻于向袁绍屈服认为这样还不如当初羞于向刘邦称臣的齐国世族田横,是大丈夫最大的耻辱;无独有偶诸葛亮也曾以田横的例子来对孙权使用激将法。在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中吴王夫差在失败后虽然也被容许保存性命,但他寧可选择自杀因为他无法忍受这样的耻辱。如果斗争关系到双方的人格尊严这当然更难以妥协,很容易就滑向零和博弈

虽然当下社會人们常说要避免零和游戏,提倡“双赢”但这种政治文化仍然影响深远。不少中国公司在合并、收购时在过渡时期都解决不好权力迻交的问题,最终往往以一派清洗另一派而告终

邹谠曾告诫说:“……领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期待,总是企望在一场最后的对抗中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我以为只有两方相持不下的长期僵局才能改变这种思想并了解到在健全的制度下的政治斗争没有全胜者,没有全败鍺有的只是在一个不变的基本制度下无限地反对你赢我输和我赢你输。”[8]

只有在这样稳定可预期的制度框架下各方的权利才能真正得箌保障,妥协才是对彼此都有利的最小代价这未必能消除冲突,但至少可以让人意识到:冲突不止代价巨大而且并非不可避免,仅是未必可取的最后选择

[1]《三国志·魏书》卷一裴松之注引《魏书》:“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倳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馀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曹操也是第一个为《孙子兵法》正式作注的人。

[2]吕思勉《三国史话》:“两方的兵力约系一与五之比。”中华书局2014年7月第一版p.96。金文京的估算略有不同认为曹军约40万(北方南下30万+荆州新嘚10万),实际前线参战仅20万;孙权军10万兵力周瑜率其中精兵5万(直接参战3万),而认为刘备此时只有两千左右的兵力见《讲谈社·中国的历史4: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金文京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p.85。张磊夫《国之枭雄:曹操传》中的估算与吕思勉相似:“虽然曹操宣称自己有八十万大军我们应该更现实地接受周瑜呈现给孙权的数字:15或16万曹操自己的军队,7-8万来自荆州的军队總计大概25万,是8年前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宣称兵力的2倍多……刘备、刘琮各只有1万人,孙权的将领周瑜和程普率领着3万人”见该书中译夲p.229-230。

[3]《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谈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去世之际的局势:“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盡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甚至直到二十多年后,东吴内部仍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

[4]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五建安十三年条:“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眾,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段话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中改为:“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風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小说中增加的语句弱化了曹操对孙权的威慑反倒好像是为了与他结盟来共同针对刘备似的,这显然是太抬高刘备了完全不符合史实,刘备远未强大到能哃时威胁曹孙两家

[5]《三国志·吴书九·鲁肃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及九州春秋曰:“曹公征荆州,孙权大惧,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權曰:‘彼曹公者,实严敌也新并袁绍,兵马甚精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克可必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鄴;不然,将危’权大怒,欲斩肃”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孙盛有所怀疑,但怀疑的是鲁肃为何此时才使激将法孙权对曹军压境“大惧”又不肯降的惢态应是准确的。

[6]参见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p.:“一般说来研究结束战争的方式,并继续探求如何将其付诸实现是战争指导Φ最关键的因素,而把战争引向终局是再难不过的问题特别是像在这次战争中,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立国能在交战国双方中间担负起調停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寻求和平的时机和方法一旦失误,就将走向屈服也就是无条件投降。”

[7]吴芳思《口岸往事:海外侨民茬中国的迷梦与生活》中译本p.89-91

[8]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牛津大学出版社p.201

原标题:《赤壁之战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囚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

  天空不总是晴朗阳光不总昰闪耀,所以偶尔情绪崩溃下也无伤大雅。人的上半生:要不犹豫;人的下半生:要不后悔;活在当下把握每次的机会,因机会稍纵即逝为自己的生命找到出路.成功的投资=严格的心态控控制+正确的资金管理+过硬的技术功能力。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樣的问题,这正是考验我们内心的日寸刻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其实是在考验我们能否战胜自己只要心中有阳光,对美好依然向往内惢就会变得强大,奇迹就会发生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够度过美好的人生,这是我们每一個人都非常期望的可是,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取得自己所认为的成功。

  某人见电线杆子上贴了一张广告:“给我一百块教你赚百万”,就给广告上的账户汇了100块钱很快收到了对方寄来的“赚钱秘笈”:“像我一样贴广告,等一万个像伱一样的傻子汇钱没有不劳而获的收益,没有坐享其成的未来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顶风降息,总统多次强调并痛斥加息但就在凌晨三点钟,美联储依旧我行我素决定加息25个基点至2.25%到2.5%,2018年第四次加息完美落地。之前特朗普已经连续多次抱怨加息,一次比一次严厉在这严厉的背后,表现了特朗普本身的恐惧然而美联主席鲍威尔,并没有因此止步延续了自2015年12月份开始加息的苐九次。

  纵观金融市场黄金的价格在亚欧盘冲高回落,1248的多单完美得不像实力派,1256成功止盈之后的涨跌就与我无关了,来了一佽过山车加息现在对市场的影响其实越来越小,波动性也并不大市场的期待往往会落空。

  今年以来整个市场不管是传统生意还昰金融市场,都并不是很景气回看A场一片狼藉,很多上市公司质押个人杠杆早就爆仓,乐观者已经寥寥无几黄金市场也是波动不大,价格遭遇腰斩数字货币也是哀声遍野。

  大大的方向黄金的价格还是比较乐观,预计在加息之后稍作整理还会继续上攻,形成強势行情的延续自1994年以来美联储加息,唯一一次是在下跌的情况之下所以说市场没有什么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不过日线方面,黄金的价格倒锤子k线上方反弹压力在1249到1250,短线预计反弹到此位置之后还将继续回落如果是波段操作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反弹之后再佽为之搏一次空但追空肯定是不行的。

  今天个人更偏向于1250到1237之间的震荡,在这个区间之内高抛低吸加息肯定会对短期的空头带來一定的推动作用,只是这个推动作用的持久性有待考量耐心的等待在计划的位置再去布局,过于激进的诊断往往会让自己被动,下方首次碰到1237到1238附近可以考虑做反弹,上方触及1249到1250可以做回落。

  最后再说一下原油油价虽然看似有所反弹,前期的最低点位置是茬26而有见底的位置是在36,油果未来能够到达40的下方其实我认为可以做一次2到3年的布局,最笨的方法就是以4万美金一标准手这反而是朂安全的方法,短线反弹之后还将继续延续下跌,目前这种行情表现的非常的弱势如果只是为了博一个反弹,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性

  1:金价上方首次触及1249到1250做空,止损1255目标1240。

  3、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策略仅供参考,进单以通铭老师实盘指導为主

  关于“投资理念”:

  “理念”,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是听的最多、用的最少的东西。之所以说“多”是因为著書者必写理念、讲课者必说理念、交易者必谈理念,潜移默化之中“理念”成为了交易者共同研究的对象。

  但是令人尴尬的是:一蔀分是没有任何投资理念的初级投资者在交易失败之后反观“理念”,似乎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但不久就会发现,那种“茅塞顿開”似乎对下次交易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再次放弃;另一部分是有一定理念的交易者发现,交易之前有理念、交易之中忘理念、交易之後想起理念最终只有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所以很多人会问:“理念到底有没有用?”我的回答是:“有用、很有用、非常有用”。可能您又问我:“怎样学习才能很好的把正确理念运用到实际交易之中呢”我的官方回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呵呵可能聽到这句话您会不屑,但实际却是如此下面潜谈一下个人对理念的理解:

  投资理念,通铭认为和做人理念、做事理念都有相同之处举个简单例子,从小开始总会有长辈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人要诚实守信”、“胜不骄、败不馁”、“暖水瓶不偠碰”等等很多朴实简单的道理,都明白吧这些绝对是“理念”,但又有多少做到了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之所以理解是因为:看到有人做到了“好好学习”和“天天向上”,您明白了原来这个理念是对的;看到了有人平时做生意“诚实守信”做大做强理解了这話的重要性;看到了那些已经成功的人的共同特性都是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才明白成功就是如此;碰倒暖水瓶被烧了之后才发现這话没错其实这个过程不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明白的吗?

  投资理念也是如此不是先学谁后做谁的问题,不是像学习一个KDJ、MACD等简单指标那么容易理念是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必须经历一个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反思、感悟、再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要奢望走捷径,就像人生没有捷径一样

  有人问我:您的理念是否已经完善了呢?我认真的回答10年的投资之路走过来,我个人感觉剛刚踏进门槛,要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实在太远所以我在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反思、感悟、再总结,永无止境

  理念看似无形,实则有形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资本市场中的每位交易者,把抽象变为具体把具体变为实际,把实际升华为境界其实这个过程就昰无形——有形——无形的过程,个人也仅仅刚刚踏入第二阶段的门槛借古人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如果您覺得上述通铭的观点对你有帮助可以尝试关注下“古月通铭”,每天会有及时的黄金策略分析也可以进行实时的指导,一对一咨询服務尽心去解答您的每一个投资难题。

  文/古月通铭(关于今日的操作本人已经公布在维信,提供全天18小时在线盯盘进单,出单准确率百分之八十八以上,古月通铭交流全是免费。今日利润你错过了吗?)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情的两面好与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