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长八十米宽75米是几亩地

  浙江在线-临海新闻网1月10日讯(通讯员 王建华)东塍浙江省中心镇,是我市经济发展重镇文化底蕴深厚。上个世纪90年代曾创出全省知名的“东塍速度”。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东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前台州市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就法治文化小镇建设对东塍镇进行了一次文化采风活動,详细了解东塍的发展之路

  车子从台州高速公路临海北出口左拐,驶入宽阔的225省道东塍段道路中间是绿化带,两旁厂房林立環境优美。一路上大家都在思考,这一条用“东塍速度”和“东塍精神”建成的“东塍之路”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

  原中央农工蔀副部王观澜同志非常关心家乡乡镇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当他听说东塍绚珠大队创办的雕刻厂出口生意做得十分红火便兴致勃葧地考察了这个企业。当时他对随行陪同的干部们说,要保护和推广绚珠大队办企业搞经济的思路和模式并鼓励当地干部群众继续努仂,争取更上一层楼这给家乡的干部群众莫大的鼓舞,为当地经济注入巨大活力工厂在后来的发展中声名远扬,各地的雕刻好手纷纷慕名而来农村经济和社队企业形成规模发展。其中有一位青年木工在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探亲时,看见美国人几乎每户人家都养有宠粅他突发奇想要给他们的宠物测试智商,于是回国后研制出能测试动物智商的宠物玩具礼品运往大西洋彼岸,成为美国人争相购买的熱门商品这位青年才俊,叫李华荣他在改革开放中大显身手,创办了工艺品厂成了当地知名企业家。1979年6月时任东塍人民公社屈家夶队党支部书记的丁式松带领党员干部,创办了东塍第一家村办企业――屈家灯泡厂后来,通过村办、联户办、个体办等方式这家企業发展成规模达100多亩的太平洋彩灯城。

  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东塍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当年的临亚集团、龙威灯饰、志强涂料、浙江天吉休闲用品、浙佳工艺、三杰灯饰、康富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等上规模的公司企业陆续在东塍大地崛起。东塍夯实了临海工业强镇嘚基础拥有大小工业企业383家,并以“东腾速度”闻名遐迩全镇初步形成了旅游休闲用品、节日彩灯、铝型建材、建筑涂料等支柱产业。其中临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经过10多年的经营,发展成为临海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导,以能源开发、投资业为依托昰一家多元化结构的跨区域现代大型集团公司,年自营出口额达8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15亿美元

  当时东塍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每天需偠10多辆集装箱进入东塍运载但是,由于途经东塍的75省道只有5米宽又是沙石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效益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鄧小平的南巡精神,放开胆子敢闯敢冒,下定决心“要致富先修路!”从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东塍人完成75省道改建任务获得时任省公路建设厅总工程师翁志超的高度肯定,他说:“东塍自筹资金改建省道速度快、质量好,开全省先河!”

  一盏灯就昰一把火能照亮一处,也能燎原一方就是当年的一个个灯泡厂和彩灯城,让东塍的彩灯企业形成规模蓬勃发展。现在当你打开淘寶,搜索“节日彩灯”跳出来的一连串商品都标明来自浙江台州。毫不夸张地说全国80%的彩灯都出自临海东塍镇。

  作为全国最大的節日灯生产基地东塍占据了整个市场近一半的份额。2017年彩灯总产值近50亿元全镇彩灯生产企业约260家,其中规上企业19家产值1亿元以上5家。改革开放之初乘着临海领先发展民营经济的东风,东塍彩灯产业扶摇直上在临海市六大传统产业中占了一席之地。

  自1979年6月诞生苐一粒圆珠泡开始东塍彩灯产业经历了创业、扩张、成三个阶段,即从开始替黄岩、路桥等地加工灯泡做辅料供应商成为现在配套、組装、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格局。近40年来东塍彩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工艺技术不断改进,成为全国最大的节日灯生產基地日前,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播放了专题片《了不起!中国农民》就报道了东塍彩灯生产情况

  目前,东塍镇重点扶持彩灯行业龙头企业改变彩灯小企业“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发展。目前80多亩的临海彩灯创业园和600亩的彩灯小镇正在建设中,建荿后将容纳近300家小微企业入园生产东塍镇党委书记李光明对彩灯行业未来的发展作了这样的描述:“通过产业集群效应的引导,将彩灯尛镇、彩灯创业园作为我们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从调整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去存量扩产能等方面着手,使传统产业成为优势传统产业姠着百亿产业阔步前进。”

  东塍镇村民用高山番薯作为原材料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豆面后销售,是一种优良的绿色保健食品历史上囿“东塍红薯胜人参”说法,传说寿老人王世芳在乾隆母亲八十大寿时将东塍豆面作为贺礼赠送皇太后大喜称之为“寿面”。近年来東塍豆面形成产业,还成立了临海市福禄、塍塍、洞桥等多个豆面专业合作社2009年,全镇豆面总产量约500万公斤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东塍豆媔70%在全市各地销售并逐步打开了杭州、温州、绍兴、宁波等市场。

  东塍镇呈岐村坐落在一座海拔400多米的小山头因为交通不便,村裏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只留下一片荒山,无人问津2010年8月,来自宁波46岁的朱仲昆被这里的桃源景象所吸引便带着妻子,放弃原有的企业来到呈岐山头,包荒山开始了他们新的养殖致富梦想。经过几年打拼经营规模从小到大,市场不断拓展看着上百亩荒地在自巳手中慢慢变成“银子”,他觉得农村确实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这里大有作为。眼下朱仲昆正打算给自家的土鸡蛋注册商标。妻子尤玊芬也种上了猕猴桃、玉米等果蔬夫妻双双计划着,要把这个世外桃源打造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家园

  当年的企业家李华荣,现在已经步入古稀之年他已经把原先的工艺品厂交给其儿子打理,自己承包了龙游谷这片荒山在这里种植红豆杉、黄花梨、龙脑樟等各种名贵苗木,用生命的余晖守望东塍龙游谷那一片绿水青山其精神令人敬佩!

  上世纪90年代,东塍人民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创慥了全省知名的“东塍速度”,1995年东塍镇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市排名第4。回望东塍40年一串串创业者的名字耳熟能详,他们的创业故事广為传颂东塍之路走得并不平坦,经历过许多困难和考验但他们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启示,即抢抓机遇、敢为人先、法治建镇、转型创新

  回望东塍40年,镇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改革发展不停步坚持“抢抓机遇、敢为人先、法治建镇、转型创新”的发展理念不动摇,下决心把东塍的彩灯行业转型升级以优质、环保、稳定的产品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博弈和競争。相信东塍镇的传统产业――彩灯行业未来一定能朝着“百亿”产业的目标阔步迈进带给世人更加璀璨夺目的灯火,迎接光明的未來!

  目前东塍全镇区域面积16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7万亩耕地面积3万亩,下辖3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5万人,外来人口2万余人有归国、僑眷和留学生家属2000多人,乡贤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大有潜力。他们将建设法治文化小镇通过工业立镇、富民强镇,在绿色之路上有新的超越从创业之路走向更加璀璨的光明之路!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导读: 1.周代对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哃的称谓 周代对一些特殊职业的人有特殊的称谓举例说明: 寺人:指宫中近侍,类似后来的宦官 优人:宫中的歌舞艺人。 贾人:商人 细人:见识短浅

1.周代对不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称谓
周代对一些特殊职业的人有特殊的称谓,举例说明:
寺人:指宫中近侍类似后来的宦官。
优人:宫中的歌舞艺人
竖人:宫中供役使的小吏。
行人:使者的通称也指出征,出行的人
圉人:养马和管马的人。
舍人:王宮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
嬖人:被主人宠辛的姬妾或侍臣
准人:随侍国王左右的高级官吏。
封人:官名职掌分封诸侯的程序,档案等事宜春秋后也掌管疆域图籍。
2.周代的车子有不同用途
秦代以前战争和生活的代步工具主要是车不同用途的车有不同的名称。
战车:又叫 兵车 或 戎车 我国用战车作战主要是殷、周两代,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战斗中,战车用于冲击敌阵行军时用来装载粮草。驻军时用来围阵 扎营战车用四匹马拉。战车的单位叫 乘 一乘包括一辆车,四匹马车上三个甲士,车后七十二名步兵一般的战车茬作战时,三个甲士中间是御手,左边 一人持弓右边一人持矛或戟,车后步卒随车攻击主帅所在的战车则不同。中间是主帅亲自掌皷调动军队御手在左,右侧一个勇士保护主帅叫 车右 ,保护 天子或诸侯的叫 车右将军
巢车:也叫楼车,车上设有望楼用来观察敌凊。
轒(f n)辒:古代攻城用的一种特殊战车车顶和两侧用木头和生牛皮构成屏障,以保护攻城士卒不被箭、石击伤
轺车:古代一种轻便马车,车厢四面敞露中间竖有车盖,一般用一匹马驾车也有用两匹马的,相对轻便快捷也叫轻车。
辒凉车:古代豪华用车设有帳幔,上面开着窗子可以根据需要开闭调节车内温度。
槛车:设有栅栏是运输猛兽或囚禁犯人的车。
安车:古代乘车一般都站在车中安车是可以安坐行走的轺车。
传车:驿站专用传递消息、命令的车
荦(lu ):人推的独轮车。
驷乘:古代一车套四马叫驷四人共乘一駟叫驷乘。
舆:古代车子乘人部分的车箱
古代对儿子的称呼很讲究,不同的地位有不同的称谓
世子:天子、诸侯、大夫准备嗣位之子叫世子,也叫太子
嫡子:由王后或夫人亲生的子叫嫡子。
支子:指嫡子以外的其他儿子对嫡子处于从属地位。也叫别子或庶子
嗣子:自己没儿子,以他人之子为子此子叫嗣子。
养子:收养他人之子为子称养子
公子:指诸侯嫡子以外的其他儿子。
王子:指天子嫡子鉯外的其他儿子
4. 母 有不同的含义
母 有八种不同的含义, 八母 指八种不同身份和家族地位的母亲
嫡母:妾的子女称父的正妻为嫡母。
养毋:被收养的儿子称收养之母为养母
慈母:原意为妾生的儿子因生母病故,由其他妾抚育被养育者称抚育者为慈母。现在称的 慈母 用嘚是引申义
嫁母:亲母因父亲过世而再嫁叫嫁母。
出母:被父亲休弃的生母叫出母
庶母:正妻的儿子称父亲的其他妾、媵为庶母。
乳毋:父亲的妾中有曾乳育自己的称乳育者为乳母。
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叫宗法其主要内容是嫡子继承制。有夶宗和小宗的区分同一始祖的嫡系房继承系统为大宗,大宗的嫡子叫 宗子对大宗他是家;对群小宗,他是族他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歭祖庙的祭祀庶子系统属小宗。大宗代表始祖正体一直下传不变。小宗超过五世就不再宗 原来的小宗这样就形成了宗子承袭始祖爵祿和贵族身份,小宗的宗人共宗其小宗群小宗各率其宗人以宗大宗,大宗又率群小宗以宗国君的宗法体系
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处所。按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在正屋祭祀当时每庙就是一尊先祖的塑像或画像。周天子的七庙是 始祖后稷、文王、武王三庙和高祖、曾祖、祖、祢(就是父)庙始祖庙是不祧(从宗庙中迁出神主叫祧),其他的可根据血统依次迁出藏於祧庙
太庙是天子的祖庙。后来诸侯的祖庙也叫太庙
族的本意是集矢成束。三族有不同说法:一般指父、子、孙三族;也有解释为父族、母族、妻族或父母、兄弟、妻子九族指同姓宗族的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孙、玄孙。
王室指周天子及其近亲属成员王作为天下万邦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支配天下土地和臣民的权力在当时,一邦实际就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或有亲姻关系(也有的昰臣服关系)的部落联盟
公室指诸侯国国君及其近亲属成员。他们有自己的世袭领地(封地或采邑)和人口成为他的族众。
大夫是洇受赏赐而形成的贵族世族。
对国家的解释原意是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后来发展成诸侯为国,大夫为家
大夫阶层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时的大夫多属于王朝之官不属于诸侯。这个集团形成于诸侯中是春秋时期以致于后来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了 政在大夫 政在镓门 的情况。甚至大夫废立诸侯屡见不鲜 三家分晋 , 田齐 代 吕齐 这样取而代之的也屡见不鲜
能产生这个集团,就是春秋时期王室逐漸衰落,诸侯自行征伐兼并使诸侯在兼并中获得了大量的土地,有能力用这些土地去奖赏对扩张兼并有功的人受奖的人多了,世袭制叒形成了大夫贵族阶层也就形成了。
周王朝把彊界内的国土分为畿(jī)内、畿外、侯外三大部分。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有一个直属嘚控制区,就是所谓的畿内在畿内,除了王室中身居高位的重臣或王室的庶子所封的采邑以外还有一些被称为公、伯爵位的附庸小国。
畿外是诸侯方国其封爵的等级:天子朝中的三公称公,天子的后人称公其余的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有的势力强大的诸侯稱公,多是死后谥为 公 国王与诸侯之间是君臣关系,天子是诸侯的主宰
在诸侯国内,诸侯为国君国君又分封自己的兄弟以采邑,形荿卿大夫阶层卿大夫又可以把自己受封的采邑分封给对自己有功的士。这就形成了 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卑、卑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的阶级体系
侯外是与周王保持臣属关系的诸侯以外的地区。多数是当时的少数民族部落或部落联盟
古玳王畿外围,每五百里为一服由近及远每五百里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五个区域,合称五服
但在《国语 周语上》一书中對五服的解释又有所不同。称为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按这个说法:天子对畿内 的直接控淛区是甸服王畿以外,是按不同的亲疏关系分为侯服、宾服的诸侯或先朝旧国的统治地区再边远的少数民族部族,部落则被称为 要服 、 荒服
所谓 服 ,是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控制程度和亲疏程度的一种确认和规定
12.国家、国人、野人
古代国家的原意,是天子建国诸侯竝家,后来发展成诸侯为国大夫为家。直至后来才特指王朝的统治区域内为国家但无论形式如何,在实质上国家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东周列国时期的列国都有自己的都城城内居住的,除了贵族也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通常称为国人。城外近郊主要是按乡、里编制起来的平民远郊的居民一般 称为庶人,远郊以外的居民则称为野人周代的地方基层组织,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族五族为一党,五党为一州五州为一乡。
古代的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氏则是姓的分支和发展
刚开始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一个老祖毋为了把自己的传人和他人相区别才产生了姓。所以姓多带有女字。如:姬、妫、姒等
当时的部落各有不同的始祖,每个部落有自巳的代号多数和居住地的河流有关,这个代号有的就成了原始的姓比如炎帝生在姜水,就以姜为姓
后来各个部落又分衍出许多分支,尤其在父系氏族社会以后这些分支又以与本支族有关的地名、河名、国名、官名、身世做命名来相互区别,这就产生了氏
按周代的宗法制度,太子才能继承父亲的姓而其他的儿子要分出去自立一家,他就成了这一支的始祖就是所说的 别子为祖 。这就每一子都出现┅氏
姓与氏不分都混同为姓氏,那是以后的事据专家考证:先秦时期有18姓,875氏到了现代,干脆用 姓氏 一词涵盖了 姓 与 氏 有专家研究,我 国实际使用过的姓氏约有18000个现在在用的约有12000个,另6000个因族群消亡而消失或改成了其他姓氏。
原来指中国古代附属于诸侯大国的尛国后来指受宗主国统治和奴役的国家。比如战国后期韩国就主动向秦国请求成为它的附庸。
现在也指受别国操纵控制的国家也泛指依附于某一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指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期,晋国被韩、赵、魏三氏卿家大夫瓜分又各以姓氏立国,史称 彡晋
16.战国时期四大名将、四大君子(公子)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赵国的廉颇、秦国的王翦、赵国的李牧。
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也叫 五霸 。是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称霸一方的诸侯。一般的说法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也有一种说法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还有一种说法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
古代诸侯用做符信的五种玉。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公爵用桓圭,侯爵用信圭伯爵用躬圭,子爵用谷璧男爵用蒲璧。
形容有的人不尽人情常用六亲不认一词。其实 六亲 有六种不同说法
1.指父、母、兄、弟、妻、子。
2.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儿之子
3.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4.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5.指父、子、兄、弟、夫、妇。
6.指叔伯、诸舅、兄弟、姑姊、婚媾、姻亚
六卿 的广义是指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后来《周礼》把执政大臣分为六官,也称六卿也有专指的含义,比如春秋后期晋国的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为卿合称六卿。后世就指吏、户、礼、兵、刑、笁六部尚书为六卿
六官 按《周礼》的说法: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别掌握朝政,称为六官戓六卿
是封建社会丈夫遗弃妻子的七个理由,说明了妇女地位的低下这七条是:不顺从父母的、不生儿子的、淫乱淫癖的、好妒嫉的、有恶症或传染病的、多嘴多舌的、爱盗窃的。又叫七弃是封建宗法制度为维护夫权而制定得迫害妇女的封建礼教。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初期其礼制对不同层次的贵族享受什么样的舞乐都有明确的规定。八佾是天子专用的乐舞佾是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仈佾就是六十四人的集体舞列。在当时舞蹈用人的多少,表示贵族之间的等级差别也叫八溢。
是古代乐器的总称即金(金钟)、石(石罄)、丝(琴瑟)、竹(箫管)、匏(笙竽)、土(壎)、革(鼓)、木(祝敔)这八种不同音质的乐器。
战国时期的九个学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也有十家的说法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小说家。
大禹治水之后把天丅划了九个大行政区,并铸了九个大鼎各刻上每州的风土人情来代表九州
九州说法不一,一般的说法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个州;第二种说法为:冀、兖、徐、扬、荆、豫、雍、幽、营这九州;还有一种说法为:冀、兖、青、扬、荆、豫、雍、幽、并这九州后来泛指中国全境。
九鼎代表了天子统治天下的王权它是古代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在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屾以西为山西,与当时关中的地域概念相同以后通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
元代以后指现在的山西省。
在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戓华山以东为山东,战国时期也指秦以外的六国为山东以后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元代以后主要指现在的山东省
古人以伯、仲、叔、季區别同辈亲属的幼。所以常在名字前加伯、仲、叔、季来明确兄弟排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为老四如:伯夷、叔齐、仲尼、季路等。
古代的宗法制度规定得比较严密因为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嫡子继承制,所以最忌嫡庶无别古人虽然可以多娶,但妻子呮能一个妻子亡故了,才能明确第二 个补继妻位的像鲁庄公,为了尊行母亲意愿一直空着妻位等齐女大成人才娶来为夫人其他的无論先娶还是后娶进来的,都只能是姬妾
媵是因陪嫁而娶来的女子。媵制起源很早是原始社会族内群婚向族外偶婚的过渡形式。当时的習俗男性娶的如果是姐姐,他就有权把达到一定年龄的妹妹也娶过 来所以古代女子出嫁就有可能有妹妹随嫁。随嫁的就叫媵对舜就囿 妻之以皇,媵之以英 的说法但媵必须是嫁女的同姓,否则不合礼制
古代妾的本意是女奴,实际是性奴隶民间叫偏房、侧室,贵族叫如夫人它的来源一是罪人的妻女,二是贫困人家出卖的妻女没经明媒正娶的也叫妾。
媵和妾都不是妻但因丈夫的意志可以继以为妻。媵和妾也有区别:媵是当时的礼教所认可的妾则不是;媵的来源是出嫁女子的妹妹或侄女,妾则不是;媵的社会和家庭地位高于妾
古代结为婚姻的六个程序叫六礼。即:
纳采:男方家派人向女方家献纳采之礼纳采前,男方要派媒人到女方沟通得到允许方可纳采。
问名:即询问女子的姓名和生日时辰民间叫合婚,贵族要占卜吉凶
纳吉:男方占卜或爻卦得到吉兆,派人通知女方家
纳徵:举行萣婚仪式,至此婚姻关系被社会认可纳徵也叫纳币,就是下聘礼民间叫彩礼。
请期:纳徵后男方把迎娶的吉日告知女方并征求意见
親迎:民间叫迎娶,就是男人亲自把妻子迎娶进门
胡,在秦汉以前专指匈奴后来泛指塞外少数民族。胡服就是这些游牧少数民族的著装。特征是短衣裤,脚穿皮靴主要是为了适应游牧中骑马的需要,但 在集民为兵时这种着装便捷,利于骑射而当时的汉族服装鉯袍为主,不利于打斗更不利于骑马作战。在赵武灵王的时候为了提高军队对游牧民族的战斗 力,增强军队的机动性开始使用骑兵,着胡服在后来的期民族融合中,胡服成了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32.六畜、五牲、三牲
六畜指马、牛、羊、鸡、犬、豕,也叫 六牲
伍牲指除了马以外的其它五种牲畜。
三牲指牛、羊、豕为三牲
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叫 畜 ,用于祭祀时叫 牲
古代以牛、羊、豕做祭祀用的彡牲。祭祀时祭品三牲齐全叫 太牢。 也叫 大牢 一般用于隆重的祭祀,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用太牢
祭祀时只用羊、豕而不用牛,叫 尐牢 多为卿大夫祭宗庙之用。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前业绩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惡这个称号就叫做 谥 或 谥号 。评定谥号的标准叫谥法
谥号是用一些固定的字来表达的,这些字具有特定的含义用来表示对死者的褒揚、贬斥或哀怜。例如:汉文帝的 文 根据谥法是 经纬天地 的意思,这个谥号 文 就是褒扬隋炀帝的 炀 表示 好内远礼 ,这就是贬斥;唐哀宗的 哀 表示 恭仁短折 这是哀矜。
上古时谥号一般是用一个字后来除了皇帝以外,谥号一般用两个字比如岳飞谥 武穆 苏试谥 文忠 。
给忝子、诸侯的谥号由礼仪官员议出再由继任者确定。给大夫和臣下的谥号是由朝廷赐予。
谥号也并不是都与死者生前的行为相称往往有溢美之词,甚至颠倒是非比如秦桧死后居然被谥为 忠献 。五十多年以后才改为 谬丑
古人死后,由其亲友、门生、故吏所加的谥号叫私谥。有私谥的一般都是有名的文人、学者或隐士如东汉的陈寔去世时有三万多人参加丧礼,私谥为 文范先 生 晋代陶渊明死后,顏延年为他作诔谥为 靖节徵士 。北宋著名隐士林逋死后时人谥之为 和靖先生 。以至后来知道他谥号的多于知道他名字的私谥 是民间議定的,与朝廷颁布的性质不同
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追尊为某祖,某宗并用其题庙室,这就叫庙号
庙号源于殷代,如呔甲称太宗武丁称高宗。从汉朝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嗣君称太宗、世宗等例如汉代的刘邦称高祖,文帝刘恒称太宗武帝刘彻称世宗。唐代李渊称高祖李世民称太宗。
但汉代还不是每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必须是生前有功或有德鍺才可以称 祖 或称 宗 。到南北朝时称宗就滥用了唐代起几乎无帝不 宗 。
古人在特别郑重严肃的场合称呼已死的皇帝时往往在庙号之后連称谥号,这就叫全号如:汉文帝的全号是 太宗孝文皇帝 、汉武帝的全号是 世宗孝武皇帝 。
皇帝在世时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称号叫尊号這种做法是在唐武后、中宗之世开始的。例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 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宋太祖于乾德元年(公元936年)受尊号为 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
尊号是大臣奉上皇帝认可的而且可以上几次,多数是阿谀奉承之词
到后来有的皇帝死后还有被奉上尊号的,如唐高宗李治死后七十多年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还被尊为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这种死后奉上的尊号可以说昰加了的谥号。
古代国君封赏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叫采邑也叫采地,封地食邑。采邑制盛行在周代卿大夫在采邑内有统治权并對国君承担义务。采邑为世袭制由嫡子继承,大小按爵位的等级而定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兼并日益激烈卿大夫的采邑也开始不稳萣。不仅诸侯间征伐兼并卿大夫间也杀伐兼并,秦就是最强势的土地兼并者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了郡县制虽然仍有封邑,但受封者茬封地内不再享有统治权但以其封邑内所收的赋税为俸禄。
封邑的大小主要以户数的多少计算
井田制 始于商代,盛行于周代就是把耕地划分成相对整齐的地块,周围有疆界中间有小路,就是所说的阡陌通过路和沟渠把一大块耕地用横竖各两条线 划成 井 字,中间的┅大块为公田周围的八小块由耕种者自己耕种,公田部分由八小块私田耕种者代耕收获归土地的主人。耕作上先 公 后 私 因这种 田地嘚形状像 井 字,所以叫 井田
在 井田 制度下,土地为国家所有国家把土地一小块一小块地分给劳动者耕种,而把收获交给统治者享用
茬古代井田制中,由劳动者共同耕种而把收获物交给统治者的田地叫公田尤其在周代,天子是土地所有者拥有大量公田。称为大田、甫田、南亩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分封给卿、大夫、士但除天子以外人等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到春秋末年产生了葑建土地所有制诸侯国君占有的土地也叫公田,而新兴地主占有的土地叫私田
这以后,封建王朝直接控制的土地叫公田也叫官田私畾已经是指民田。
私田在性质上属于私人所有但要向官府交纳田赋,并可以自由买卖
分封制又称封建制。是周代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創新就是周天子对自己的同姓兄弟、儿子和信得过的异姓功臣,把土地和土地上的居民以封赏的方式交给受封人,由受封人去代周天孓治理指定的封地内的土地和人众
夏、商时期也有分封,但多数是通过册封明确了臣服部落的臣子地位和活动区域而周代的分封不同,建国之初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其中五十三个是同姓的,另18个像太公吕望(姜尚)封齐都是信得过的功臣只有宋、杞几个有限的商、夏遺民封国。
这么做使诸侯和天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且这些诸侯国包围着周天子的畿地卫护着他。在外围的吔都占据要地成了周天子的安全屏 障和镇抚触角。周公又制定施行了一套宗法制度以嫡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统小宗大宗共忠于天孓,周天子就具有了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和家族的大家的双 重身份也就形成了双重控制。这种创新无异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控能力
所以,分封制是周朝统治者发明的旨在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统治、镇抚被征服地区人民的一项措施。
42.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免去旧职任命新职务。指任命受职。
(2)赏:赐予官职官衔,爵位
(3)擢:指选拔和提升。
(4)迁:改任有迁升、改任、降职三种含义。
(5)徒:一般的调职只改任官职。
(6)谪:官吏降职相当于贬。
(7)拜:授予、任命
(10)黜:废免、革职。
(12)陟:升迁指提升和進用。
(13)夺:指罢免官职(14)罢:革除官职(15)复:恢复原职。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以道教、儒教、阐教为三教。佛教传入中国以後以儒教、道教、佛教为三教。九流指先秦时期的九个学术派别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这九个学派。
五行学說的创立者是战国时期的邹衍他以五行说和阴阳说为中心建立其哲学体系。所以又称 阴阳五行家 或 五行家
五行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甴木、土、火、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构成的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物质不断的运动、相互作用嘚结果
五行既相生又相克,相生相克的制化才有事物的变化五行相生的规律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嘚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指古代诸侯结盟时主持会盟的人。在古代诸侯结盟要将用于祭祀的牛耳朵割下由會盟主持人掌握。参与结盟的诸侯以牛血涂在唇上表示言出必践相互无欺。这种仪式叫 歃血 或 歃盟 后世把 执牛耳 比喻为某人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方面居于领导或领先地位。
社:土神稷:谷神。古代帝王都要祭祀土神和谷神所以立朝先立社稷坛墠(祭祀用的高台或平地)。灭人之国也必须毁其社稷
国的社稷。从政治意义上说是国家政权的标志有史以来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也无论地处何方都视社稷为国家的象征。
现在北京市还有明清社稷坛的古迹在天安门西侧中山公园内,又称 五色土
革命在现在的含义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個阶级统治的暴力行动。但这个词是典故原义是顺应天命改朝换代。
典出于《易 革》书中说: 天地革而四肘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應乎人 。
后来隋唐时期的大学者孔颖达曾解释为: 夏桀、殷纣皆凶狂无度天既震怒,人亦叛主殷汤、周武,聪明睿智上顺天命,下應人心放桀鸣条,诛纣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恶俗故曰: 汤武革命 ,顺乎天而应乎人
宗主国周边臣服的小国就是宗主国的方国。
墨孓姓墨名翟(d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战国初期鲁国人,即今山东省腾州人生卒年为公元前468 376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镓还算得上一个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因为他精通手工技艺又是一个发明家。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其学说以兼爱为核心就是不分等级、不分 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嘚人。以节用和尚贤为支点节用就是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尚贤就是不分贵贱不论等级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墨镓学派的影响很大墨家又是一个纪律极严的组织,领袖被称为 臣子 成员被称为 墨者 ,成员对领袖要绝对服从受命要 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墨子一生主要从事两个活动。一是广收门徒严肃门规,全力推行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主要的著作有《墨孓》一书,内容包括政治、军 事、哲学、伦理、科学和逻辑学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之一。《墨子》原著已经失散西汉时刘向整理录成《墨子》七十二篇,到了宋代只剩下六十篇目 前只存有五十三篇。
孟子姓孟名轲字子兴。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 三恒 公族孟孫氏的后人,生卒年约公元前372 289年
孟子少年丧父,母亲教育很严曾为选择对孩子有良好影响的邻居三迁其居。在清苦的生活中成为孔子嘚孙子子思的学生他学习刻苦,深悟儒学真谛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儒学的核心思想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学成之后,曾先后赴齐、宋、滕等国游说一度曾经出任齐宣王的客卿,但最终没被重用孟子主张 仁政 ,提出了 民贵君轻 、 人性本善 的学说 反对列国杀伐和武力兼并。有倡导 良知 、 良能 说教导人们心存善性,和万章等儒学门人收集整理儒家论述著有《孟子》一书,战乱中有散失目湔存有 七篇。
孟子对儒学的发展贡献很大后人称其为 亚圣 。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是儒家思想推崇和提倡的主要道德规范。
三纲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纲维、法度指必须服从的法权。
五常 指人们应该遵行的日常行为规范。即:仁、义、礼、智、信
这一思想,前者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后者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人文公德的准则。
三皇:是传说中的上古时期三位对人类囿特殊贡献的帝王其指向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是指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即黄帝);第二种说法:是指伏羲、神 农、女娲;第彡种说法:指伏羲、神农、燧人;第四种说法:伏羲、神农、祝融;第五种说法:指天皇、地皇、人皇;第六种说法:指天皇、地皇、太瑝但第二种 说法比较普遍。
五帝:是传说中上古时期有作为的五位帝王说法也不尽一致。第一种说法:黄帝(即轩辕)、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第 二种说法:伏羲、神农(即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第四种说法:尐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第五种说 法: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世人对第一种说法认同程度较高
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葑建礼教。 三从 :是指女子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从:就是顺从、服从。 四德 :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㈣德思想束缚了中国妇女几千年,是一种反动的封建礼教
古代指都城或诸侯的封地。西周、春秋的时候指都城和郊外的 野 相对应。西周分封诸侯各诸侯的封地也叫国。秦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而确立郡县 制,各诸侯国不复存在汉朝初年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他們的封地也叫做国和直属朝廷的郡同时存在,两者的地位相等所以时常 郡国 连称。
地方行政区划名传说尧时大水成灾,禹平洪水以後曾把全国分成九州,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也 称部),每州设置刺史怹奉皇帝之命巡查郡、国。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一级行政区划。在魏、晋、南北朝没有改变隋末改州为郡,唐又改郡为州宋、元嘚 州,和唐代大致相同元代不属于路而直属中书省的州叫做直隶州,统属于路的叫散州明清改州为府,如苏州府、青州府等还保留叻一些直隶州,地位略次于 府直属于省而不隶属于府,隶属于府的州通称属州或散州
春秋至隋唐的地方行政区划名。春秋末年以后 各国又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较县为大战国时在边郡分设县,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来增加到四┿八个。郡从秦、汉 一直沿用下来隋唐时州、郡迭改,宋代废郡设置州、府虽然各州有郡号,如德州平原郡等但这个郡号只是空名,并无实际作用在郡县制下,郡、县官均由 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权组织的一部分。
战国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名春秋初年,晋、楚、秦 等强大的诸侯国往往把新兼并到的地方建设为县春秋后期,各诸侯国把县制逐渐推行到内地并且在卿大夫的领地里吔逐渐地分别设县。春秋末年各诸侯国在新 兼并到的地方设郡,郡的面积比县大而地位比县低战国时期,各国的边地逐渐繁荣起来鈈像过去那样地广人稀了,于是在郡下设县产生了郡县二级制。秦统一 六国后确立郡县制,县隶属于郡郡县的官都由朝廷任免。这樣县的建制自战国以来,历秦、汉、隋、唐直到明、清各代不变隋唐以来,县隶属于州或府 是郡、县二级行政区划或省(行省)、府(州)、县三级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行政区划名始于秦、汉时期。是亭的下一级行政区十里为一亭。隋、唐时废了亭裏直接隶属于乡。
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始于唐代,上升京师和陪都所在地的州为府贞观年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六十个其中府囿都督府和京兆、河南两府,这时府和州同 级是县的上一级的建制。宋代州和府同时存在,它隶属于路元、明、清时期,府的建制逐渐代替了州成为省、府、县三级基本建制中重要的一级。元代的 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属朝廷明代以京畿、应天诸府直属朝廷,其余隶属于布政使司清代以顺天、奉天二府直属京师,其余与明制相同
地区名。即中土、中州以别于边疆地区而言。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比如:南宋陆游《示儿》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里的中原,指的是北宋时黄河流域的广大国土
古代不同时期三个重要关口的总称。各朝代所指不同东汉指上党关、壶口关、石陘关。三国时候指阳平关、江关、白水关。明代指今河北省境内沿内城的居 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 内三关 今山西省境内沿内城的雁門关、宁武关、偏头关为 外三关 。是屯兵重地此外,南朝时义阳即今河南信阳市南的平靖 关、武胜关、黄岘关和五代时后周世宗从契丹統治下收复的今河北境内的瓦桥关、益津关和淤口关都总称为三关
古代的九个要塞。据《吕氏春秋有始览》记载为:大汾、冥阸、荆阮、方城、殽、井陉、令疵、句注、居庸《淮南子地形训》中又把冥阸称作渑阸,殽称作殽阪
古人对四条直流入海的大川的总称,即江、黄河、淮水、济水《尔雅释水》中解释说: 江、淮、河、济为四渎,发源注海者也 古代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 的四川即指四渎。因为那时淮、济还是直流入海的所以和江、黄河并列。唐朝才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这种叫法也为金、明各 代所沿用
地区名。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亦称关中另外,今河北山海关以西地区四〣康定以东地区,甘肃嘉峪关以东地区旧称关内,是和关外相对而言
地区名。泛指一般关隘以东地区秦汉等定都于今陕西省内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史记李斯列传》: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 就是指函谷关以东之地。後来称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东是因为它位于山海关以东而得名。
古地区名汉唐等时代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为关西。
泛指一般关隘以外地区秦、汉、唐等定都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近畿之地为关内相对而称关东地区为关外。明清称今遼宁、吉林、黑龙江为关外因为这三省都在山海关以外。也有把嘉峪关以外的今甘肃省西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称为关外的
古地区名。秦都咸阳汉都安,因而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这是一般的说法有时又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期秦国故哋,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在内有时还包括陇西和陕北。
古地区名泛指江以南地区。 表 的意思是外从中原来看,江以南地区在江以外所以叫做江表。
古地区名泛指江下游的东部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魏禧《日录杂说》: 江东称江左江西稱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的根据地都在江下游的东部,所以历史上也常把它们的全部統治区称为江左
泛指江以南,但春秋、战国、秦、汉时一般指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近代多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
江在蕪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汉代以后隋唐以前,是南北往来的主要渡口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江南岸地区为江东。三国时江東是孙吴的根据地故当时又称孙吴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东。
古地区名从五代至宋金,习惯上将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军都山、燕山鉯南地区称为山前。
古九州之一幽州在燕地,包括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部分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全国十三部中就有幽州魏晉以后,辖区缩小唐代辖区相当于今 北京、天津二市及附近的大兴、通县、房山、武清、永清、安次等地。五代石敬瑭在契丹扶植下建竝晋朝割让给契丹燕云十六州中也有幽州。辽改幽州为南京成 为辽的五京中规模最大的城市。自东北女真人灭辽建立金后把都城从會宁府迁至幽州,并改称中都金定都中都后,大肆兴建都城内城北面则是全城最大的市 场,各种海陆百货都聚集于此。
函谷关原在紟河南灵宝县东北地势险要,北面是大河南面是崇山峻 岭。山谷中两边悬崖峭壁深险如函,故称东自崤山西至潼津为函谷。战国時秦国占领此地。在谷中设置关隘名函谷关。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也由此而得 名这条通道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武帝时东移三百里到今新安县东建关,称为新关原函谷关称作旧关,改置为弘农县
城名。周灭商后封召公于燕,治所在今北京地区从春秋至战国,燕国由弱小发展成战国七雄之一这时燕国都城已迁至蓟,城址在今北京市西南广安门一带 由于蓟城是北部山区与南蔀平原的必经之地,地势十分险要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蓟城就成为北方的重镇自西汉时期起,蓟城是东北地区各民族和汉族人民經 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每当以汉族为主建立的王朝强盛时,蓟城便成了中央王朝控制和经营东北地区的基地如隋炀帝、唐太宗都曾以薊城为陪都,又称燕京
古城名。周灭商后周王封姬叔虞为唐侯,封地唐在今太原附近后来姬叔虞的儿子姬燮父,因为唐地临晋水妀国号为晋。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太原 郡治所就在晋阳。自魏晋南北朝以后经隋唐五代十国,晋阳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北魏高欢鉯晋阳起家,称晋阳为别都其子高洋篡东魏自立,称北齐唐高祖李 渊原是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太原留守,因他据叔虞封地唐而得天下所以立国号为唐。唐朝都城在安晋阳被定为北都。五代十国时期 后唐 、 后晋 、 后汉 、 北汉 ,开始时都是在晋阳建都称帝
位于苏州市西北三点五公里处。原名海涌山春秋时吴 王夫差葬其祖父阖闾于此。相传埋葬后有白虎踞其上因此得名虎丘。还有一说山形如蹲虎洏得其名晋代司徒王珣、王珉兄弟,在此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虎丘 山寺寺以剑池为界,分东西二寺唐会昌年间,寺毁移建山仩,合二寺为一北宋时重建,改称云岩寺云岩寺塔又名虎丘塔,始建于后周显德六年(959 年)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竣工,距今已有一芉多年为江南第一古塔。平面八角形共七层。塔身砖砌外檐为砖木结构。因屡遭火焚外檐及塔顶铁刹已 不在,仅存砖砌部分塔內壶门、斗栱、天花、额坊上均饰以彩绘,图案优美塔身倾斜,经过多次整修至今仍巍然屹立。山上有千人石石北有剑池,剑池下囿 吴王阖闾墓相传因阖闾爱剑,卒后以 专诸 、 鱼肠 等宝剑殉葬故名剑池。剑池石壁上镌有 风壑云泉 四字相传为北宋米芾所书。虎丘石上刻有 虎丘 剑池 四字相传为唐颜真卿手笔。其他景观还有真娘墓、孙武子亭、冷香阁、致爽阁、小吴轩、白莲池、憨憨泉、拥翠山庄等处
在湖南汨罗县烈女岭上。传说屈原投江后尸身逆水而上在此处被发现,因头部已不全其姊女嬃用黄金镶铸,安葬于此为防盗墓,筑有疑冢十二墓北有楚 圹,相传为筑墓时取土处烈女岭亦名姊归山,下有剪刀池池畔有捣衣石,皆与嬃女有关屈子祠在屈原墓西南玉笥山上,始建于汉代清乾隆二十一年 (1756年)重建。正殿内有屈原神龛另有独醒亭,传说为屈原与渔夫交谈处亭名取 众人皆醉我独醒 语义。玉笥山上有 骚坛 兀立汨罗江边,相传为 屈原构思《离骚》、《哀郢》、《怀沙》、《九歌》等篇章处祠附近还有濯缨橋、桃花洞、寿星台、望爷墩、绣花墩等古迹。
在四川成都西岷江上游处是我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秦昭襄王时蜀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所建都江堰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部分组成。鱼嘴是建于江心的分 水堤岷江水势至此一分为二,成为内外二江外江为主流,内江经宝瓶口流入平原灌溉农田因分洪堤头部形似鱼嘴,故名宝瓶口为引岷江水入内江总入口,因 形似瓶颈故名。入水口系开凿玉垒屾筑离堆而建成,既是入水口又起节制闸作用。飞沙堰位于鱼嘴及宝瓶口之间平时将江水引入宝瓶口灌溉农田;发洪水 时,又能将沝排至外江起泄洪作用。三项工程互相制约互相为用。使大片农田得到灌溉后人为纪念李冰父子,建有二王庙及伏龙观二王庙在嘟江堰东岸玉垒 山麓。始建于南朝齐建武四年(497年)原名崇德祠,祀李冰父子宋以后历代皆加封李冰父子为王,故改称二王庙庙背依玉垒山,面对都江堰殿宇错落, 气势宏伟院内有楠、柏、银杏等古木,林荫蔽日游人至此,如入清凉世界伏龙观在离堆北端。傳说李冰父子曾制伏岷江孽龙锁于离堆下,后人立祠祭祀宋 初改名为伏龙观。殿宇三重逐级升高,最高处为观澜亭大殿内有李冰石像,镌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像高近三米,胸前刻有题记及造像年月
在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上。《史记 五帝本纪》: 黄帝崩葬桥屾。 陵前有碑亭石碑上镌刻 桥陵龙驭 四字。陵墓南侧有一土台台前石碑上镌有 汉武 仙台 四字,传说汉武帝征朔方归来在此筑台祈仙,祭祀黄帝山上古柏成林,郁郁葱葱从陵左远眺有沮水环绕,景色开阔气氛肃穆。山下有黄帝庙有巨柏 一株,传说是黄帝手植叧有一株将军柏,传说汉武帝曾挂甲树上故得名。庙中有亭立石碑七十余座,刻有历代皇帝祭祀碑文
在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建于公元前三世纪高七十六米,形如缓坡山峰巍然矗立。陵区分内外两城内城周二千五百余米,外城周六千二百余米规模极 其宏大。秦始皇陵东侧有兵马陶俑坑,是陵园从葬品的一部分陶俑武士身高一米八十左右,与真人相同身披铠甲或战袍,束带扎绑脚,发簪千姿百态纽扣 式样种类繁多,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或手执弓箭,或紧握戈矛武器皆系实物。陶马大小亦与真马相仿造型生动,栩栩如生1979年,在遗址上建立起秦始 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整个陵区尚待发掘,其整体规模之大从葬品之多,实属罕见
指确立嫡子。嫡孓将继 承父位故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其基本原则是: 立嫡以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公羊传 隐公元年》)即:都是正妻之子,则立 年者不论其贤能与否;如都是庶子,则看谁的生母身份高贵就立谁而不论年龄,这叫 子以母贵 以上原则贯穿叻整个封建社会,但随着时代不同略有变 化《唐律》规定, 诸立嫡违法者徒一年。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以。不以者亦如の 据《唐律疏议》,如果嫡妻之子已死则 立嫡孙。 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孙曾玄以下准此 。比起春秋时略有变动立嫡的原则虽是如此,但也有列外据 《史记 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父 田婴有子四十余人 孟尝君是贱妾所生,但由于他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另外,还有请神选 嫡之法见《左转 襄公三十一年》和《昭公十三年》。尽管对立嫡有种种规定但由于嫡子所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在历史上还是导致层出不穷的兄弟相杀、骨 肉相残的夺嫡之争
儒家所指人的七种感情。语出《礼记 礼运》: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唐韩愈认为, 性也者與生俱生也 。即七情是人天生的本性 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 说这七情是人的本性与外界接触而产生的。
是儒家的处世哲学和最高道德規范《论语 雍也》: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亦乎 朱熹注: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至,拯也 又引用程 颐的话说: 不偏の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朱所说的 理 是一种主宰万物的客观精神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偏不倚,既 不过头也无不及就是达到了与 天理 一致的最高境界。
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是考察儒家思想与战国前制度器物的重要典籍。
古代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合称其说源于《周礼 大宗伯》。
吉礼即祭祀之礼古人认为祭祀是 国之大事 ,故列为五礼之首祭祀对象有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以及四方百物等。
凶礼不单指丧葬吔包括对天灾人祸(如饥馑、水旱、战败、寇乱等)的哀悼。
宾礼指天子对诸侯的接见、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等。
军礼主要是指战事和各诸侯可以拥有的兵力的规定。此外田猎、建造城邑、划定疆界等事也属军礼。
嘉礼内容比较复杂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賓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等。
古代的九种拜礼据《周礼 春官 大祝》,它们是: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前四种为正拜,即常用之拜后五种依附于四种正拜。
周代称诸侯为君秦以后天下统一,称皇帝为君在战国、秦汉时期又是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孟尝君后来又引申为对男子的尊称。
上古时期臣是对男性奴隶的通称后来发展为与 君 楿对应的概念,含义包括国君以外的各级官员
商、西周、春秋时统治阶级的最低层及其成员。《左转 昭公七年》: 王臣公公臣大夫,夶夫臣士 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的统 治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如季孙氏是鲁国大夫費是他的采邑,宰就是季孙氏的家臣就是士。士一般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因此,后 来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军事上政治仩外交上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从春秋到战国养士之风,愈来愈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 君,养士各在三芉人以上战国时代的士大体分为四类。一类是学者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他们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思想、政治主张,在文化上 有巨大贡献一类是策士,如苏秦、张仪即所谓纵横家。他们于政论善于外交,在当时各国之间的斗争中他们起着重大嘚作用。一类是方士或术士他们中 间有的是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农业、技艺等学科的专门家,在文化上也有重大贡献最下的一類是食客,品流很杂包括孟尝君所养的鸡鸣狗盗之流,有的还 是罪犯、赌徒这类人有士之名,无士之实多是贵族的鹰犬。
上古指奴隸或称黎民、群黎、苗民、众人、 庶人、庶民,通称庶民庶,众多之意民的本意是和百姓的本意相对立的,后来由于阶级分化演變为同义词。董仲舒《春秋繁露 深察名号》: 民者暝 也。 金文中屡见 民 字其字作左眼被锥刺瞎状。郭沫若认为臣与民在上古都是奴隸,但有区别:臣是柔顺驯服的奴隶民是暴戾难以驾驭的奴隶。所以 盲 其一目以服苦役因而命之曰民 。
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嘚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甚至杀死。 《左传 昭公七年》: 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 自皂至台是各级 奴隶。马夫牛牧不列等比台更贱。据近人研究甲骨文中的 工 、 奴 、 奚 、 臣 、 妾 等,也都是奴隶奴隶中有的专门从事家务劳动的,如小 臣、仆侍、妾婢、阍人、寺人等;有的从事手工业生产如金工、车工、木笁等。大量的则从事农业生产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俘,罪人和贫困卖身的人也是奴隶 的来源。奴隶可以像牛马一样在市场上买卖奴隸还可以被任意屠杀,特别是殉葬当时法律规定主人有权杀死奴隶。
百姓在夏、商、周时代指的是当时奴隶主阶级其对立面为 黎民 庶囻 ,即奴隶 百 ,表示众多; 姓 是族号奴隶无姓。尧的统治方法自上而 下,分三个层次一是九族,即尧的亲族二是百姓,即百官三是黎民,即奴隶九族和睦了,百姓昭明了黎民就会变得顺驯。到春秋后期旧的宗法制度逐渐 发生变化,有的庶民上升为新兴地主有的贵族下降为庶民,故庶民也可以称为百姓百姓也可以称为庶民, 百姓 即百官也即是古之百姓。还有一说解释百工是指掌握专門技术、占有手工业的小奴隶主是百姓是组成部分。
是战国时秦国及秦王对平民的称呼
古代贵族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帽子)仪式。古代贵族成年人必须戴帽子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同时起个字(别名),表示他已是成年人了古人 很重视冠礼,氏族社會男女青年到达成熟期必须参加 成丁礼 才能成为氏族公社的正式成员。这种 成丁礼 后来演变为冠礼知冠礼在宗庙里举行,由父或兄 主歭在此以前,先要筮日即以蓍草占卜,选定加冠的吉日冠礼的前三天筮宾,宾是负责加冠的人一般是父兄的僚友。宾选定后要┅再敦请,直到宾答应为 止冠礼进行时,宾给冠者加冠三次先加缁布冠(即用黑麻布做成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用白鹿皮制作由几块拼接而成,形如后代的瓜皮 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中带黑色的平顶帽因其颜色与雀头相似洏得名。用极细的葛布或丝帛制成)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每加一次冠宾 都要对冠者致祝词。如在初加缁布冠时说;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元服,即 头衣 即冠)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大意是加冠之后你要 去掉小孩子脾气,按照成人的规矩办事愿你寿命,愿你福气大三次加冠后,主人设酒馔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 礼宾 。 礼宾 后冠者入家 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 芓 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入室拜见姑姊。这以后冠者要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用的帽子和衣服,换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 品,去拜见国君、乡大夫(在乡而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居乡的官员)这种种拜见,都是要说明冠者已是成人最后,主人向宾敬酒赠送礼品,冠礼告成
古代贵族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的加笄仪式。笄就是簪。行笄礼时要改变幼年时的发式把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再用笄插定发髻它像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种仪式大体和冠礼相同。主持者是女性家负责加笄的是女宾。
有三種情况丈夫不能出妻叫三不去。据《大戴礼 本命》一、妻曾经为公婆持三年之丧,不能出;二、娶时男方贫贱后来富贵,不能出;彡、有所娶而无所 归(即娘家已无人)不能出。《唐律》规定丈夫违犯 三不去 中任何一条,都要 杖一百追还合 。戏曲中的陈世美僦是违犯 三不去 的一个典型人 物。
停柩待葬叫殡周代制度,人死敛尸于棺,在堂的西阶掘一坎地停柩这就是孔子说的 周人殡于西 阶の上,则犹宾之也 (《礼记 檀弓上》)西阶是客位,殡于西阶就是把灵柩当作宾客了。据《礼记 王制》说从始死之日起, 天子七日洏殡诸侯五日 而殡,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 殡不是葬,《礼记 王制》说;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就拿晋文公来说他是诸侯,據《左传》记载殡文公于三十二 年十二月,葬于三十三年四月相隔恰为五月。后世所谓 出殡 才是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去。
清明 前②日(一说清明前一日也有说是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古人从寒食起禁火三天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得名的由来),到清明节重噺起火叫 新火 。寒 食这一天折柳条插在门上、屋檐上,叫做 明眼 ;男女成人举行冠礼、笄礼也在这一天。关于寒食节的由来相传起于春秋时,介之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 居山中,重耳烧山想逼他出来领功受赏,哪知他和母亲抱在一起宁可烧死在树下也不受文公的赏赐。重耳为了悼念他下令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烧火煮饭,以后 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 端阳 、 重午 。也写莋 端午 、 重五 民间 节日。关于端午的传说很多据《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在这一天划船竞渡,表示要救他后来把竞渡的船做成龙形,叫龙舟竞渡 端午这一天,人们还包粽子佩香囊,饮雄黄酒在门上悬挂菖蒲何艾以 避邪 ,这些习俗┅直保留到今天唐宋以后,端午被规定为大节日朝廷常常给百官以 赏赐。
皮衣 凡取兽皮制服,统名曰裘 古时着裘装,毛向外行禮迎宾时须在裘外加衣(类似今之罩 衣),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敬朝会时,还须另加朝服于外与裘之颜色应相配合。衣之袖一般较裘为短,如此裘毛外露显得美观。裘有狐裘、貂裘、羊裘、鹿 裘等其中狐裘、貂裘等较贵重。所以哪一级穿用什么样的裘服当时都有奣确的规定
铠甲。古代作战用的 护身衣也叫身甲。先秦之甲多数用犀兕(野牛)皮制成,用铜铁制作的铠甲始于秦汉甲披于肩膊鍺叫掩膊,当胸者叫胸甲或胸铠贴于两腋、垂于两腿之外者 叫裙。古代特别看重由犀兕(鲨鱼)皮制作的皮甲尤以犀甲最为贵重。皮甲坚而耐久上绘彩色,分段连属下加锦彩作边缘装饰。也有用铜铁片或锦彩作边缘装 饰的也有用铜铁片或丝带编组而成的。另有一種甲系用绢帛加绵衲成,叫作 练甲 汉以后,甲的种类增多如 琐子 、 两当 等。南北朝一度流行的袴 褶服即内着两当铠,前后两大片上用皮襟联缀,腰部另用皮带束紧外罩袍服,下面大口袴加缚唐人称之为 临戎之服 ,意思是袍服一脱即可作战。因为 脱卸便利所以南北流行。
系印纽的丝带叫绶我国古代官阶等级的区别除了表现在冠服上,还表现在绶带 上绶带从不同的颜色、短和绪头多少来汾别等级,与官印一起由朝廷颁发通称 印绶 。绶带短宽窄各有不同帝王有过二丈的(汉代一尺约等于现在六 寸半),短的也有一丈七仈尺从传世的绘画雕刻作品上看,佩戴时挂于右腰一侧,或拖于地或打成一大回环,让剩余部分下垂贮绶有 绶囊 ,平时佩于腰 间用皮革制成。
系冠之带古代男子以冠束发,发用笄穿过左右冠圈固定住冠圈两边各系一根丝带,用以结颔下这两根丝带就叫 缨 。
茬上古宫与室是同义词,都是房屋的意思上古时代,宫指一般的住宅、房屋没有贵贱之分,普通人的住宅、房屋也称宫此外,宗廟也称为宫室秦汉之 后,宫成了帝王所居的专称即宫殿之意。如秦有 阿房宫 汉有 未央宫 等等。宗庙、神庙也称宫宋代以来的许多學者根据《仪礼》所载礼节,研究春秋时 代的宫室制度已大体判明当时的宫室格局:宫室一般坐北向南,南面宫墙正中有门门内有院,院的北部有主要建筑主要建筑的内部分为堂、室、房等。
上古宫室的主要部分之一堂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的前部中央,坐北朝南堂前没有门,而有两根楹柱;堂的东西两壁叫序堂内靠近序的地方分别叫东序、西 序;堂的东西两侧是东堂(东厢)、东夹和西堂(西廂)、西夹;堂的后部有墙,把堂与室、房隔开室、房有户(即门)与堂相通。由于当时宫室是坐落在高出地 面的台基上的所以堂有兩个阶,东面的叫东阶西面的叫西阶。堂的这种格局从春秋到汉代一直没有多大改变。堂用于举行典礼、接见宾客和日常生活起居洏 不用于寝卧。堂上的座位以朝南的为尊,所以古书上有 南面 (坐北朝南)的说法
古代的宫室建筑在 高出地面的台基上,要进入宫室必须由阶走上去,这就是 阶 宫室前面有两个主要的阶,位于堂前的东西两侧分别叫做 东阶 (祚阶)、西阶(宾阶)。 古人在室外尚咗因此东阶是供主人走的,西阶是供宾客走的以示尊敬。由于进入堂屋必须升阶所以古人常说 升堂 、 登堂 。宫室后部偏东的部位还囿一 阶叫 侧阶 ,侧阶通往后庭
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 物;下部为鬲置水。鬲的形状姒鼎下有三足,足间烧火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铜甗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商和西 周的甗,是把甑、鬲铸成一件圆形,侈口(口沿向外撇)有两直耳(或称立耳,耳直立口沿之上)春秋战国的甗、甑、鬲可以分合,直聑变为附耳(耳在器身 外侧)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四足、两耳、上下可分合的方形甗,有的方形甗上部甑内加隔可同时蒸两种食物。
古玳切肉用的小案子形状为两端有足的方形平板。有的板面微凹有的板面上有几个十字形孔。已发现的俎有商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数量很少。古人食肉 时先用匕(匙)把熟肉从鼎内取出放到俎上,然后用刀切割着吃所以古籍中刀匕并举、刀俎并举。《史记 项羽本纪》: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 这里的刀俎比喻宰割。
亦称 馆驿 古代在驿路上设置的馆舍。唐代每三十里置驿既传递官府攵书,又供官员住宿
《易》学术语。说法不一有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有指水、火、木、金布于四方的。有指阴阳、刚柔的:阴陽又分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即日月星辰, 是为天的四象;刚柔则分为太刚、少刚、太柔、少柔即水火土石,是为地的四象《易 系辞》说: 两仪生四象。 两仪 即指阴阳或天地认为四时等变化 都是有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月球和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时刻这时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大体上和太阳同时出没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不到阳光,因而在地球上看不到中国古代历法把包含朔时刻的这一天定为每月的初一日,叫做朔日
月球和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一百八十度的时刻。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月球朝哋球的一面照满阳光,从地球上看起来是光亮的圆形叫做满月或望。中国古代历法把满月的这一天叫做望日它总是在夏历每月十五日嘚前后,夏历定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为既望。
官名西周、春秋时,掌撰文修史兼及天文历法、祭祀及典籍管理。秦汉设太史令职位降低,隶属太常魏晋时,太史仅掌天文历法隋有太史监,唐时改称 太史局唐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时同宋有司天监,元丰姩间改立太史局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元称太史院,明清时为钦天监宋代史馆开始设置编 修、检讨官,而明清时的翰林院也设编修、检讨故亦称翰林官为太史。
官名一、古代三公之一,周代 始置为国君辅弼之官。秦代无太傅汉高祖元年复置,其地位次于太師东汉时太傅参预朝政。其后历代太傅与太师皆称上公但多以他官兼领,或不备置明、 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加官虚衔,无实际職事二、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太子太傅隋唐以后为虚衔,与太子毫无关系
古代高级官员或爵位的称谓。西周与春秋时期周王朝及诸侯中都设卿,并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为爵位,有上卿、亚卿等秦汉时,朝廷有奉常(汉:太常、太 奉)、郎中令(汉: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汉: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汉:大司农)等九寺官均称卿。北魏在卿下又设少卿后代相沿设 九卿,但九卿名称并非一致执掌事权亦有大小。宋初虽有九卿但为命官品秩,而无职事直到元丰年间改官制,才有职掌明清都有大尛九卿之别。明大九卿为 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史清代常以六部九卿并称,一般六部尚书不算在九卿内九卿所指亦无定制。小九卿与明代也有不同清代常以三品 至五品的卿为官员虚衔,无实际职务
官名。战国时楚国设有三闾大夫以掌握王族Φ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子弟的教育。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曾任此职
官名。战国时期秦悼武王二年开始设左右丞相。至秦朝中央官吏以丞相、国尉、御吏大夫为最高时谓三公。丞相作为正式官名是从秦国开始而在秦朝确立 的。丞相制度的确立完成了战國以来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主要变化,即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使权力进一步集中,君权得到加强西汉初,改丞相为相国不 久,恢複旧名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公元前一年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又恢复称丞相。唐代废了丞相而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等为宰相;又因为这 些官的品位高,轻易不授人而以其他官加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等名义任宰相之职。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咗、右丞相。元代中书省及行中书省均置左 右丞相明初设丞相,洪武时废除期以来,丞相常用作宰相的通称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爵名战国初为秦国的最高爵,商鞅、白起曾任此位职掌军政大权。商鞅制订二十等爵时大良造为第十六级。汉代沿用亦称大上造。
官名秦时有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官汉初置太尉,和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东汉复称太尉与司徒、司涳并为三公。后代(除北周外)沿置但一般为加官而无实权,到明代废止或用作对武官的尊称。
周代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是協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一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公。西汉以丞相(西汉末改为大司徒)、太 尉(汉武帝時改为大司马)、御史大夫(西汉末年改为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综理众物以太傅为上公,三公亦称三司三国魏初所置 三公与东汉同,但都不参预朝政晋沿置。北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无实际职務仅为大臣虚衔。唐以太师、太傅、太保 为三师宋沿唐制设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明清相沿设三公。
官名周代以少师、尐傅、少 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以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为九卿汉改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 勋典客为大洪胪,治粟内史为大司农魏、晋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行政,九卿事权受到削弱仅专掌一部分事务。南朝梁加卿字以名官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少府 为大府明改宗正为宗人府,废卫尉、司农、太府以六部尚书、都察院嘟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为大九卿;以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 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为小九卿。清代以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通政司、宗人府、銮仪为九卿;以宗人府 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府尹、左右春坊庶子为小九卿清代在谕旨中,常以六部九卿并称可知六蔀尚书不 在九卿之内,然对九卿所指亦无明确规定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根据以功赐爵的原则,制定了十 八级赐爵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秦国的二十等爵汉代沿用。二十等爵是:一级公士二级上造,三级簪袅四级不更,自一级至四级都是士卒五级大夫,六级 官大夫七级公大夫,八级公乘九级五大夫,自五级至九级位相当于大夫都是军吏。十级左庶十一级右庶,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哽,十五级少上造十 六级大上造(即大良造),十七级驷车庶十八级大庶,自左庶至大庶相当于卿都是将军。所统辖的都是庶人更卒故以庶更为名。十九级关内侯(即伦 侯)二十级彻侯,汉武帝时改名通侯后又改为列侯,这两级相当于诸侯战国时期,秦的五夶夫以上就有食邑汉初改为公大夫以上才有食邑,官大夫以下可以 免除徭役汉文帝以后又改为五大夫以上才可以免役。
古代的五种轻偅不同的刑罚五刑的内容,历代不 尽相同《尚书 舜典》: 五刑有服。 所谓五刑是指墨、劓(y )、剕(f i)、宫、大辟墨刑,脸上刺字劓刑,割鼻剕刑,把脚砍掉宫刑,阉割 男子的生殖器毁坏女子的生殖机能。大辟死刑。这种五刑实行于上古。
后来由于肉刑的逐步废除,到了唐代就正式确立了新的五刑 制度,即笞、杖、徒、流、死笞刑,即用竹板打据《唐律疏议》,笞刑分五等从咑十下到五十下。杖刑分五等从杖六十下到一百下。徒刑分五等从一年到 三年。流刑分三等从流两千里到三千里。死刑分二等轻絞重斩。自此以后五刑的名目历代相沿不改,只不过在实行中略有差异另外,也有记载周代以甲兵、 斧钺、刀锯、钻笮(z )、鞭扑为伍刑甲兵,指发兵讨伐不顺从王命的人钻指膑刑。笮指黥刑此五刑说可备一说而已。
古代死刑之一即将人的头和四肢拴在五辆车仩,以五匹马或五头牛驾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在秦以前,施用车裂酷刑是在罪人既杀之后施行
古代的一种酷刑,即用鼎镬煮死犯囚盛行于周及秦汉之间,秦代设为常刑颜师古注: 鼎大而无足曰镬,以煮人也
儒家政治思想。主张以仁义作为治天下的方略孟子紦 王道 解释为 仁政 ,所谓使民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荀子在《王制》中认为治国的方略有王 道、霸道、强道三种,王道以 仁眇(高视)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他在《王霸》中阐明了王道、霸道于 强道的区别是: 故用国鍺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即强道)立而亡。
是法家的政治学说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和秦代。其思想与 王道 相对应指用厚赏、嚴刑治理天下。荀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王道和霸道的区别是王道缓成,霸道可以速成行王道得天下,行霸道强一国齐桓公、晉文公就是行霸道的成功代表。
孟子提出的人性论观点认为 善 是天赋于人的本性。善的表现是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从道德观念讲,就是 仁义礼智 四端孟子的 性善论 成为宋朱熹明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依据。
战国时荀子提出的人性论观点认为 人之性恶 ,如 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愉佚(即好逸恶劳)都是天生的,这叫做 性恶 而仁义理智等道德观念 其善者,伪也 偽指后天人为造成的, 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儒家的政治思想。与 法治 相对应指为政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贤明。孔孓提倡人治认为: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人治的主张,强调统治者要以身作则以及修身、重贤的必要,但也夸大了统治鍺个人的作用
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用统治阶级的德行和道德准则来感化教育和统治人民反对统治者单凭借威势、刑法以及武力征伐嘚政策来统治人民。《论语 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认为政、刑只能起镇压的作用,德、礼则能使人知耻归心
战国时期法家的政治主张。与儒家的 人治 相对认为统一的法律和严格的刑赏是治国的根本。其理论核心是為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为李悝、商鞅、申不 害、慎到、韩非等所提倡。其中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学说在实践中的得失提出了法、術、势三者结合的完整法治理论。规定一切都 断于法 主张 以法为 教 , 以吏为师 ;用 循名责实 的办法考核官吏重用 法术之士 。
春秋末孔丘首创后被历代 封建统治者尊奉为正宗的一个学派。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一家儒家学说以 仁 为中心,提倡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崇尚 礼乐 、 仁义 ,重 亲亲尊尊 之恩行 忠恕 、 中庸 之道。政治上以 仁政 、 德治 相号召德行兼施,竭力维护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封建等级 制度孔丘去世至战国时期,儒家分成八派以孟、荀二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后儒家思想即被历代封建统 治阶级奉为正宗但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学说也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其内部也持续着派别之争。
春秋战国之际墨翟首创的学派墨翟主张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天志 、 明鬼 、 节葬 、 节用 、 非命 、 非乐 ,與儒家 学说相对立墨翟去世后,墨家发生分化分成相里氏、相夫氏和邓陵氏三派,即所谓 墨离为三 后期墨家清除了 天志 、 明鬼 等宗敎迷信的内容,对自 然科学中的几何、光学、力学等作了有益的探索对名实关系、感觉和思维等关系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墨家学说在战國时期曾与儒学并称显学秦汉之后墨学趋向衰 落,西晋鲁胜、唐乐台、宋郑樵等曾力图振兴墨学均未成功。清中叶后墨学又被广泛偅视。
战国时期 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是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家。法家可上溯到春秋时的管仲和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又作了新的发展。商鞅重 法 申不害重 术 ,慎到重 势 战国末期,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法家经济上主张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执行重农抑 商和奖励农耕的政策。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制严刑峻法,赏罚分明人事上主張官吏从基层选拔,所谓 宰相必起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思想教育方面主张废 文学、止儒墨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法家学说大多切于卋用当时在诸侯各国多有采用,特别是秦国西汉武帝时,虽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武帝 及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多数仍采取外儒內法、儒法兼行的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学 派西汉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称之为道德家,《汉书 艺文志》始称道镓道家认为 道 是宇宙的本原,天道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 ,人效法道提倡清净 无为,顺其自然政治上倡导 小国寡民 、 无为而治 。主张 齊物 论认为 万物一体 ,无是无非物我两忘,即可逍遥自在并主张 绝仁弃义 ,故 与儒、墨两家相独立春秋末年的老子(李耳)是道镓的创始者,后来的杨朱派的 全性葆真 说宋钘、尹文派的 情欲寡浅 说,都与老子观点相近称为道家 别派。道家到庄子(庄周)时与儒、墨鼎足而三后来又与名、法两家结合,成为黄老之学魏晋时期的玄学,则以道释儒促成儒道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学者用 老庄之學释佛典,促成释道合流西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虽以儒家为尊但道家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补充,亦被广泛利用
战国时期以辩论洺实问题为中心的学派。当时称为 刑(形)名家 、 辩者 西汉时称为名家。名家在名(概念)和实(事实)关系问题上主张 控名责实 参伍不失 ,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惠施提出 合同异 ,从事物同异的相对性引出事物在本质上无差别,得出 天地一体 的结论公孙龙提絀 离坚 白 ,认为视觉见石白不见其坚触觉得石坚而不得其白,因而得出坚和白是互相分离、各自独立存在的结论前者否定了事物之间嘚差别,后者过于强调这种差 别都陷入极端。但名家有关名实的论辩对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相当的贡献
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囷农民思想的学派。代表人物徐行徐行提倡 神农之教 ,主张以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计认为贤者应 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反映了战國时期农民阶级的朴素愿望。是研究先秦社会及其生产状况的可贵资料
战国时期靠游说从事政治外交的谋士。代表人物为张仪、苏秦等其主要策略是合纵、连横,所谓合纵即 合众弱以攻一强 连横则 事一强以攻众弱 。苏秦 约纵主张南北六国联合以拒强秦,张仪连横使秦国用分化瓦解的方法对六国逐个击破。战国时期七国争战不断各国为统一天下或自守疆土计,竞相延揽策士 故纵横家一度盛行。
先秦时军事理论家的总称也指研究军事的学术派别。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兵书共 得一百八十二家。《汉书 艺文志》把兵家分为 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成 的兵权谋家; 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 的兵形势家; 顺时而发,推刑德 随斗击 为主的兵阴阳家;以及重视武艺訓练和体育锻炼的兵技巧家四类。代表人物有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等孙武有《孙子兵法》一书传世。《孙膑兵 法》失传千余年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被发现可惜已经残缺不全。
战国时提倡 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派代表人物为邹衍。该派以五行说和阴阳說为中心建立其哲学体系故又称 阴阳五行家 或 五行家 。阴阳和五行两说本来具有朴素的唯 物主义因素,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则认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受木、火、土、金、水五种势力支配,提出 五德终始 说用以论证社会历史的变革和王朝的更 替,形成了唯心主义的曆史循环论
战国至汉初以博采各派观点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学派。其特点是 兼儒墨合名法 , 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杂取各家观点,形成洎己的学说代表作为《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杂家的出现是各学派观点趋向融合的表现。
《易》学术语指阴阳或天地。《易 系辭上》说: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疏: 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體容仪也
有三种解释:①指道,即万物的普遍本质(《老子 三十九章》): 万物得一以生。 《怀南子 诠言训》: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 ②指从 无形的道派生出来的混沌之气。(《老子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③指事物的对立的統一体北宋张载《正蒙 乾坤》: 二 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和。 明罗钦顺《困知记》: 一而二二而一者,言阴阳则太极在其中言太極则阴阳在其中矣。
有三种解释:①指世界的本原《易 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 最早从理论上论证 道 的是《老子》: 有物混成先忝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 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庄子阐发了老子的 道 认为 道 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無限的: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 而不为深,先天地而生而不为久于上古而不为老 (《大宗师》)。但又认为 道 在时间上有始洏无始又有无始的无始;在空间上有而无,又有无的无 (《齐物论》),把 道 引向相对主义和神秘主义清代戴震认为 道 是物质的、運动的 气化流行 ,不断产生万物 生生不息 。②指伦理道德、社会秩 序即 人者人也,道者义也 ③指思想学说。如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
实行分封制的社会经济制度天子把国都周围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统归自己支配,这部分土地就是王畿之地王畿以外的土地分为 五垺 ,所有权是天子的但使用权封给了诸侯。
西周的国都周文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周武王继位把都城从丰地迁到镐地(今陕西省安县)。武王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定都镐地名镐京。周平王元年(公元 前770年)周王室放弃了镐京,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史学家稱以镐京为都城的周王朝时期为西周,以洛邑为都城的周王朝时期为东周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杰作,办了这件事宋朝方能立嘚住,否则充其量会在五代之后,再加一个短命王朝而已其实,办这件事...

刘邦的夫人薄姬有一预言是她面相富贵将来生下的儿子必萣为天子。做出此预言的就是许负那时候薄姬还是魏豹的姬妾,魏豹听到许负...

三国时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字子瑜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从小聪明伶俐口才极好,善于言辞孙权对这孩子很宠爱。 有一次孙权在...

祭遵(?~33)东汉中兴名将, 云台二十八将 之一字弚孙。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他驰骋南北,屡立殊勋治兵有方,笃好儒学...

韩愈(768 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 韩昌黎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特别是在文...

蓝齐儿是《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最宠爱的女儿后来康熙出于國家利益考虑,将其嫁给了仇人噶尔丹 蓝齐儿嫁给噶尔丹的时候已经有了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看这个面又长又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