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c和tlc在15nm mlc寿命不如tlc上差距多大

SSD科学研究 篇二:高性能TLC和MLC的区别究竟多大?浦科特M8seY vs M8peY 512GB实测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SSD科学研究 篇二:高性能TLC和MLC的区别究竟多大?浦科特M8seY vs M8peY 512GB实测
高性能TLC和MLC的区别究竟多大?M8seY 512GB vs M8peY 512GB实测前言浦科特一直特别喜欢使用MARVELL的主控,从M2P、M3P、M5P、M6P、M8PE这些旗舰产品上都能看到MV主控,不过搭配的都是TOSHIBA的MLC颗粒,前一次发布的旗舰M8PE系列是MV1093的NVME主控+东芝15NM MLC闪存,这一次发布的M8SE仍然是MV1093的NVME主控,但是闪存搭配的是东芝的15NM SHP TLC闪存。以上是M8SE系列的官方参数标称。第一章、开箱包装晒三观内包装开盒开盖附件很简单,一个半高挡板,一颗挡板固定螺丝和说明书M8seY 512GB SSD本体,这个造型设计获得德国iFDesign设计大奖前端的这个子弹形状的蓝色LOGO区域看起来极其的高大上,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发光的。整体散热片采用流线型设计M8seY 512GB SSD本体背面M8seY 512GB SSD的铭牌标识顶部是M8seY的颜值区域,具有一个通电闪光的PLEXTOR LOGO和一排蓝色呼吸灯条第二章、拆解那么准备好工具进行拆解背面五颗螺丝一下,散热片基板自然分离M8seY的厚重散热片M.2转PCIEX4的桥接卡,注意看桥接卡的顶部一排是发光的LED管,而M8seY的灯效就来自与它们。这个M2的SSD就是M8seGN的原型了,为了看清楚IC的印刷字体我在IC表面刷了硅脂。正面背面很明显,单面设计主控:MARVELL 88SS1093-BTB2闪存:TOSHIBA TH58TFT1WHLBAEG 两颗东芝15NM SHP TLC,单颗256GB容量,4PLANE,16CE/Die,BGA272封装。其实所谓SHP就是Super High Performance超高效能的意思,TOSHIBA 普通256GB MLC TLC是132-4Plane的闪存,而HP SHP MLC TLC是272-4Plane的闪存,读写效能更高,以前是TOSHIBA生产给自己品牌产品上使用不外流,后来因为合作深度原因开放一部分供应给合作商公司,浦科特就是其中之一。缓存:SEC K4E8E324EBEGCF三星LP DDR3 MB第三章、测试平台搭建测试系统主板:超微C7Z270-PG处理器:酷睿i7-7700K @ 4.8 GHzDRAM:GSKILL TRIDEN Z DDR4 GBX2图形:英特尔高清显卡HD630/华硕GTX1080 FOUNDER EDITION电源:V850机壳:酷冷至尊V20:酷冷至尊T400系统盘:威刚SX950 SATA 240GB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X64M8seY VS&M8peY外形对比M8seY VS&M8peY光效对比第四章、官标验证1、官标参数在出厂性能验证这块,我们先要看清楚厂家的测试标准是基于CrystalDiskMark这个测试软件的,那么官方标称是:持续读取UP TO 2450MB/S持续写入UP TO 1000MB/S以上测试基于CrystalDiskMark随机读取UP TO 210000IOPS随机写入UP TO 175000IOPS以上测试基于CrystalDiskMark QD32这里的“高达”可以理解成“UP TO”也就是最高的意思!2、为什么要选择CrystalDiskMark而不选择AS SSD BENCHMARK我觉得根本无需多费口舌说这两个软件之间算法的优劣,我只放4张图来给大家看下:不谈算法和软件的设计优劣,仅从是否关闭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这一点上面,厂家是不愿意去做出解释的。一般的解释是这样的:“关闭写入缓冲区刷新意味着除非缓存写满,否则不会刷入硬盘,事实上很多数据是反复改写的,如果不刷入硬盘,改写就全部发生在内存上,这样很多本来要写入硬盘的数据就不用写入硬盘了,开启该选项等于减少了磁盘的写入。家用磁盘的瓶颈主要的突发的写入,持续写入是很少的,所以开启该选项家用情况下并没有必要,而且风险很大。”但是大家都在打勾这个选项,那么万一断电丢了数据谁负责,这个是个敏感问题,所以厂家一般选择不谈这个问题,既不推荐也不抵制。那么CrystalDiskMark去测试的话,无论你打勾与否,M8seY最终测试结果都不会有什么差异。选择AS SSD BENCHMARK就意味着M8seY的测试结果是冰火两重天,要去解释这差异巨大的结果,厂家就必须去面对是否关闭WINDOWS写入高速缓存缓冲区刷新这个问题,所以即使不谈技术,不谈公式,仅从安全性的营销策略而言,官标是肯定倾向于CrystalDiskMark的。那么现在我就拿第一张图来验证官标参数持续读取UP TO 2480MB/S持续写入UP TO 984MB/S以上测试基于CrystalDiskMark随机读取UP TO 863.4MB/S随机写入UP TO 678.8MB/S以上测试基于CrystalDiskMark QD32看完是不是有点问题,官标的随机读写是IOPS单位的,那么要把MB/S转换为IOPS有三种方法1、鼠标停留在首先要明白CrystalDiskMark4K QD32的数值上,会浮现IOPS2、保存测试结果文档,导出后可以查看到IOPS数值3、根据这个公式:IOPS= (MB/S / KB per IO) X 1024来换算因为这个随机读写是基于4KB标准的,CrystalDiskMark QD32是基于1 threads标准的,所以随机读取UP TO 863.4MB/S=(863.4/4)x.3IOPS随机写入UP TO 678.8MB/S=(678.8/4)x.8IOPS这么一算,几乎我们实测是完全达标官方参数的了,除了持续写入略微的偏低了一丁点而已,而其他三项都是超标发挥的。第五章、温度测试以及SMART信息具体的SMART信息CDI已经能够识别出来了,在M8seY空载的时候42度附近。而在我去跑混合读写测试的时候,稳定可以稳定在50度附近。可以说这个温度表现是令人非常满意的第六章、IOMETER 4K/8K/16K/32K/64K/128K/256K/512K随机读写趋势变化M8seY 512GB 的测试数据块大小代表大部分的民用和企业级负载,从测试来看,M8SEY 512GB随机读写的趋势上升非常的标准,中途没有任何异常的速度掉落。从QD1-QD32阶梯式上升无死坑,从512K到4K的速度阶梯式上升无死坑,说明固件优化到位,系统的稳定性良好。第七章、TLC的测试结果特性测试软件:CrystalDiskMark目的:CrystalDiskMark对于民用SSD的一种大众化的测试软件,往往对导购和推广有直接推动作用!特点是可以选择较大的数据块模型测试,我选择1G/8G/16G/32G大小进行测试。可以发现8G数据块以内差异较小,到了16G和32G数据块测试,写入开始降低,但是读取变化较为稳定,说明即使是TLC的情况下,M8seY的FW算法对于TLC大数据块下先天写入衰减的可控性是有的。第八章、MLC和TLC最明显的测试区别测试软件:AS SSD BENCHMARK目的:由于该测试为民用最广泛的评估方式,所以该软件评分对于消费者有着非常直接的判定以及导购作用。由于M8seY是MARVELL 88SS1093主控加TOSHIBA 15NM SHP TLC闪存,所以由于TLC的特性,我在测试1G数据库的同时,使用3G5G10G数据块大小来进行测试,对比效能衰减程度!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即使10G数据块下,M8SEY也没有发生跳崖方式的写入衰减,除了持续写入还有4K-64THRD发生降速之外,4K读取也发生部分的降速情况。M8peY 512GB因为是同方案的TOSHIBA 15NM MLC方案,所以用1G/3G/5G/10G大小的数据库去压测,结果差异极小!第九章、四角测试四角测试包含4K的随机读写和128K的持续读写,能体现一个SSD的基本素质,我加入了INTEL 750 U2 1.2TB、INTEL 750 U2 400GB、INTEL 600P 512GB、三星SM951 512GB、三星960EVO 500GB、浦科特M8peY 512GB这几个盘我以前实测过的数据作为对比,进行四角测试来评估M8seY 512GB的基本素质如何,一般来说QD1-8比较能代表民用应用的深度,而QD16以及以上比较接近企业级应用负载的深度。4K随机写测试中,这个场子几乎就是INTEL 750的主场,不得不承认U2的散热设计确实比M.2有很强的优势,而960EVO和M8peY的战争在QD1-2还是三星略胜,过了QD2 被M8peY超越,QD16之后,M8peY已经赶上了INTEL 750的速度阵营,M8seY始终是在和INTEL 600P和SM951胶着,但是对比这两个对手,M8seY还是全程胜出。4K随机读测试中,M8seY 512GB明显在QD1-8做为非常努力的优化,努力保持和M8peY 512GB相同的水平,但是QD1-8之后差距逐渐拉开,可以明显感觉到M8seY 512GB的民用化路线的意图非常的简单和直接。在这个领域,QD1-4基本就是960EVO和M8seY、M8peY领先,而QD4之后的深度又变成了INTEL 750和M8peY的制霸。128K持续写入测试中,960EVO在大数据写入下,SLC CACHE被曝的TLC闪存速度一路下落,而M8peY和INTEL 750 1.2TB保持一致的平稳写入趋势,而这里SM951 512GB压制全场的同时,M8seY是成绩垫底的,比INTEL 600P的128K持续写入还要偏低一点点。128K持续读取测试中,INTEL 750阵营出现了老梗QD2死结,QD1-2一直是960EVO领跑,M8peY第二,QD2-128这个深度,M8seY和打了鸡血一样,一路飙升甚至超越了本家大哥M8peY,仅次于960EVO。从四角测试来看,M8seY明显是一块读取取向类型的SSD,而其FW固件的读取表现确实优化得非常到位,仅次于960EVO了,写入表现则 表现出TLC的特性,和INTEL 600P一路携手相随,没办法,这就是TLC特性使然。第十章、离散度测试刚拿到SSD的时候通常是全新开盒状态(FOB),在FOB状态下,盘没有运行过持续的负载,最初的测试会看到很高的数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简单认为是查克拉暴走状态。通过secure erase命令,让SSD恢复到FOB开盒状态,使得盘在预处理和性能测量前达到一个稳固态。稳态指在待测的负载上获得最终平衡水平的性能,在连续使用后才会达到。可以简单认为是查克拉正常状态,要达到稳定态需要预处理这个过程,其中分为负载无关和负载相关两种预处理方式,而负载无关的预处理预处理一般常用的方法是:用128K QD32的持续写入2倍SSD容量,写入之后所有的LBA和OP空间都做了映射,填满数据。我直接写入20分钟,这已经远远超过了1TB的写入量。IOMETER记录下的散点图,最初的一段查克拉暴走状态结束之后,逐渐向稳定态靠拢,于是出现了后半段的谱图,但是无论前一段还是后一段,都仍属于比较稳定的持续写入状态,可以发现的M8peY是全程压制M8seY的,本身写入就不是TLC强项,虽然速度不高,但是从散点来看,M8seY的散点密集而稳定,几乎跑出一条线,不像M8peY的散点振幅那么大。4K QD32深度的随机写入测试主要是判定SSD写入稳定性的一个考量,图中可以看到M8seY&IOPS从17万一路掉到最低谷7000以上,前一段可以理解为SLC CACHE的轨迹,后一段数据掉落在7000IOPS附近比较稳定一条线,写入和M8peY还是没得比,不过散点仍属密集稳定。第十一章、混合读写前端WEB负载模版前端WEB服务器指负责生成页面视图的服务器,一般需要能应付前面响应的大量IO,相对而言后端负责业务处理的服务器,相对地需要大量的运算CPU和内存,对IO响应要求不高,如果直接让后端也处理IO效能不好,所以前端负责缓冲着请求,然后向后端再请求服务,后端处理完响应后再响应返回,分开处理。随机模式4K QD32,读80%写20%,运行15分钟流媒体播放服务器负载模版流媒体播放服务器很容易理解,主要架构包括:内容管理,服务器支持,访问控制,举个例子:乐视、爱奇艺都有类似的开发项目持续模式64K QD128,读90%写10%,测试15分钟企业级混合读写负载测试主要测试在复杂的随机或者持续混合读写的负载中,SSD能否保持稳定高效的表现,曲线平稳如何,振幅大小如何,有无异常速度掉落。除了最初的一段是SLC CACHE的无敌暴走状态的掉落轨迹,爆掉SLC CACHE的两款SSD均跑出几乎直线出来,速度非常稳健,无任何异常速度掉落,无0 IOPS出现,但是由于TLC和MLC的先天写入性能差异,可以看到这种混合读写,M8seY还是被M8peY完爆的。总结其实各位可以看到我从始至终使用的测试软件不超过四种,都是简单耳熟能详的通路软件,那么其实SSD评测里也许会出现很多很多软件,其实大部分都是用来相互印证结论的,设定不同的读写规则,定义不同的脚本,生成不同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用处是判定这个SSD的速度和稳定的状态如何?其实我不太喜欢用很小众的测试软件去证明结论民用级别的SSD性能如何如何(企业级SSD除外),一是理解起来困难,二是消费者自己买了SSD回家测试复现这个测试结果的难度较高,比如LINUX下的FIO。1、M8seY 512GB的FW设计上面非常取巧得讨好了民用的QD1-8阶段的读写,强化了读取,弱化了QD8之后的企业级应用深度的表现力,一心集中在读的速度放大方面,某些测试环节已经超越了同容量的M8peY,高压下的稳定性非常好,虽然高压力下的混合读写或者单纯写入的时候即使IOPS远低于M8peY,但是依然表现出非常稳健的速度输出,东芝的15NM SHP(超高性能)TLC的特供闪存功不可没。2、M8seY 512GB的颜值方面比上一代产品做出了一些改良,加入了一些新的流线型设计元素,从品牌LED LOGO和蓝色呼吸灯条针对电竞周边的灯光效果还是非常耀眼的。3、M8seY 512GB的温度控制的较为出色,待机43,高压读写50度这样的水平得益于固件上针对性的取舍和新设计的流线型散热片的效能,这显然比M8peY 512GB 60多的待机,70多的满载要低了十几度。4、要说游戏体验和感受上面,其实读取比写入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体验更为明显,加上民用的游戏的读写深度也就QD1-8那么点,要玩玩游戏,你是感受不到M8seY和M8peY的区别的,只有在企业级的高强度混合负载的时候,这两个盘的差距才会被体现出来。5、但是我也得说一句,再好的TLC盘,如果价格不合适也是枉然,电竞的配色概念显然还是挡不住性价比的大潮,M8seY可能需要一个较为合适的价格定位才能如鱼得水的切入市场,这一点浦科特面临着闪迪当年的ULTRA II系列一样的局面,而大众可能一边叫着TLC赶快降价,一边偷偷的把钱扔进了MLC的怀抱里,M8pe这样的货若有特价促销将依然是购买者更为关注的产品。&&&&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46)
文中提到的商品
京造100%蚕丝空调被
京造 头层水牛皮席三件套 折叠真皮空调软牛皮凉席(含牛皮枕套)
Under Armour 安德玛 多款运动内衣
【轻众测】素士负离子速干电吹风 H3
莱克魔洁 立式手持无线吸尘器M85 Plus
【轻众测】京造 JZYZL-32C002 32CM轻量不粘无烟炒锅
【轻众测】京造JZLITE声波电动牙刷
一加手机 6
Oral B/欧乐B iBrush 9000 Plus 3D声波蓝牙智能电动牙刷
阿思翠 Lyra classic经典版高解析平头耳塞
ICOMON沃莱 i90 蓝牙智能体脂秤
坚果 R1 次世代旗舰手机
Erno Laszlo奥伦纳素水滢清爽面膜4组
PRiSMA普利索 LiTE镜片 防蓝光护目镜
【轻众测】KACO BALANCE博雅钢笔+ PURE书源 中性笔 套装
华为平板M5 Pro
惠普 星系列14微边框轻薄本
德施曼小嘀T86云智能锁
赞254评论135
赞176评论159
赞78评论112
赞830评论293
赞828评论417
赞1161评论808
赞361评论196
赞392评论21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我看很多人都说TLC的使用寿命劣于MLC,所以TLC不好?不能买?_百度知道
我看很多人都说TLC的使用寿命劣于MLC,所以TLC不好?不能买?
我说的是固态SSD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no。这是你的误解!由于TLC颗粒的主要优势是成本较低,所以许多主流固态硬盘都生产TLC的固态硬盘。而比起MLC的固态,TLC价格上也有一定优势。我查过,TLC颗粒理论寿命为1000PE,理论寿命确实比不上MLC。所以很多人担心TLC寿命短,很多人不敢买,甚至认为在读写次数上MLC更“长寿”。后来我查了一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中关村进行了一项长达3个月的试验,测试的就是TLC的耐久度。到第四阶段为止已经写入200TB数据,厉害吧。在测试中所使用的所有SSD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因为我不是做广告只是引用,所有就不给出传送门了。就给出文章名字吧《TLC SSD耐久第四阶段200TB写入报告出炉》由此可见,TLC在写入次数上实际上并不低。我们一般的用户根本无需考虑TLC颗粒固态硬盘寿命问题,可以放心使用。。
至少日常使用,我们玩游戏安装系统啥的绝对没问题
我先去看看
采纳率:84%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片】TLC到底行不行?PK一下MLC试试吧!【固态硬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7,968贴子:
TLC到底行不行?PK一下MLC试试吧!收藏
一直以来,本人对采用TLC颗粒的SSD持怀疑态度。不过今年以来,随着nm制程的进步和TLC SSD成本的逐步降低,TLC产品开始大量上市,同时,MLC产品的份额开始逐步降低。科技产品的“进步”并不以人的意志或喜好而转移,当年LCD显示器取代CRT显示器就是如此,尽管CRT拥有更好的色彩显示效果,然而LCD拥有体积、功耗、成本等优势,于是,CRT被LCD取而代之。同样,MLC相比TLC拥有高P/E值、高性能等优势,然而TLC只需要价格足够低,就足以让很多屌丝放弃MLC转而转投TLC的怀抱。而且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好多品牌已经将TLC SSD的P/E值从不足1000提升到了2000左右,再加上SLC Cache技术的应用,TLC无论P/E值还是性能,都在逐步拉近和MLC的距离。终于,本人也按捺不住,入手金士顿 UV400 240G一枚,主要看上其牌子比较大,坑爹的可能性就小。同时,为了对比一下TLC和MLC的差距,加入了之前购买的镁光MX200 250G来一番性能对比。先看价格,金士顿 UV400 240G某东价为419元,镁光MX200 250G某东价为629元,可以看出,TLC相对MLC还是有很大的价格优势的。再看外观,两款产品的外壳都为金属材质,UV400为银灰色磨砂表面,MX200为银色拉丝表面。
A1000 SSD支持NVME技术 2.M.2接口,PC2E3.0X2 带宽高达2000MB/s,64层 3DNAND存储芯片金士顿超级品牌日,下单享3期免息
背面,两款产品都很简洁。经查资料得知,UV400采用Marvell 88SS1074主控、东芝15nm TLC闪存颗粒,MX200采用Marvell 88SS9189主控、镁光16nm IMFT MLC。
两款产品都采用标准SATA3.0接口,厚度为7mm。
下面开始测试,测试平台如下:
测试平台图片如下:
特写一张。
两款SSD的S.M.A.R.T信息。
AS SSD Benchmark测试,可以看出,尽管UV400总分略低于MX200,但两款产品的性能其实是非常接近的,无论是持续读写还是4K读写,两款产品的差距都很小。
CrystalDiskMark测试,两款产品依然非常接近。
TxBENCH测试,两款产品依然非常接近。
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结果也和前面差不多。
PCMark7测试,5205分对5512分,依然非常接近。
再来个游戏测试,用秒表记录GTA5载入游戏的时间,可以看出,采用TLC颗粒的UV400反倒比采用MLC的MX200还快。
总结: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采用TLC的UV400性能和采用MLC的MX200差距并不是很大,考虑到两者之间有200多的价格差,这点性能差距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不过尽管UV400的表现很惊艳,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TLC SSD都有这么强悍的性能,下面再谈一些对TLC SSD的认识吧:1.随着技术的进步,TLC颗粒SSD已今非昔比,无论性能还是耐久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不过在选购TLC SSD时,还是要选大牌,远离山寨,莫贪便宜才能避免被坑。2.目前人们对TLC的担心主要集中在P/E值较低上,目前有一些媒体网站已经对数款TLC产品进行长期的老化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优秀的TLC产品的P/E值能够达到2000多,这还是比较不错的。3.使用SLC Cache的TLC SSD,当SLC Cache写满后,写入速度掉的比较厉害,不过好在一般家用用到持续写入的几率比较低,所以这一点也不是不能忍。当然,土豪可以无视,直接买贵的就好。
强烈的感受到金士顿的广告气息
測試一下,20g/10g的速度啊
金士顿好,快买
金士顿固态目前为止都是:呵呵
TLC寿命只有MLC一半不到
强行吹牛逼……
轻度使用还是不错的,当年的v300大号u盘对比普通硬盘提升也很明显
路过路过看看热闹,我还是更钟意mlc
好像快要摆脱大号U盘了
登录百度帐号Tlc 和 Mlc的ssd寿命差别有多大_百度知道
Tlc 和 Mlc的ssd寿命差别有多大
我有更好的答案
寿命(年)=( 实际容量(GB) × P/E寿命)/(每天写入容量(GB/天) × 365(天))tlc一般是1000P/EMLC大概3000P/E大概有3倍的差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需要通过验证再能继续浏览 3秒后开始验证
丨 粤ICP备号-10 丨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
(C) Joyslin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lc mlc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