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是什么:春节去哪儿

【网络媒体走转改】龚定军: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尽一己之力_暖心故事_贵阳网
更多资讯就在贵阳头条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龚定军: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尽一己之力
来源:贵阳网&&
龚定军的人生信条是: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尽一己之力。
  见到龚定军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诚、善良、淳朴、充满激情。
  早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龚定军就只身前往灾区抗震救灾。
  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龚定军从电视上看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
  9月8日,龚定军在向团市委请示奔赴灾区救援得到同意后,第一时间带着3万多元的药品、医疗器材只身赶往灾区参与救援。
  地震后的彝良县城一片狼藉,到处都能看见倒塌的房屋、遇难的群众。到达灾区后,作为医生的龚定军被安排在中国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营部负责医疗救助工作,他凭借自己的专长在灾区救治了上百个伤员。每救治一名伤员,龚定军都会细心地检查,确保伤员得到最佳治疗,他总是想以最精湛的医术为伤员减轻病痛。
  日,云南鲁甸发生6.8级地震,龚定军再一次奔赴一线参与救援。
  因重感冒引起支气管炎复发的龚定军,8月3日还在毕节康复医院住院。在看到云南鲁甸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他再一次按捺不住了,不顾医生的劝说,也没等医院开具出院证明,就拉着被子、药品连夜赶赴灾区了。
  曾参与中国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救援,有丰富经验的龚定军主动加入搜救队参与救援,仅一天时间,龚定军就挖出9具遗体,每挖出一具,他都泪湿双眼。在救援现场,龚定军向受灾人民捐助了1万多元的善款,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抚慰灾民受伤的心。在救援的第五天,龚定军返回毕节,同妻子一道为灾区人民购置了1万多元的生活用品。
  走进龚定军家时,一大摞红色本子,引起笔者注意,翻开一看,原来是龚定军在医学方面获得的专利证书。
  谈到如今在医学方面的硕果,龚定军有着无限的感慨,“如今我在医学方面会获得那么好的成绩,全靠自己对医学的热爱和机缘的巧合。”
  他回忆道,自己对医学感兴趣,完全是由于有一次上街去拔牙时看到奇形怪状的牙齿后才产生的。他请求为他拔牙的牙医收他为徒,但牙医不肯。无奈之下,他就自己买了几本关于牙科方面的书籍,日夜琢磨,过了不久,他就开始按照医学书上的法子给周边的老年人以及来岔河镇赶集的人们拔坏牙、装假牙。
  三年的时间,他搜集和查阅了大量中药资料,并向一些老中医请教,深入研究各种中药材的性能功效。他一边虚心学习,一边总结经验。渐渐地,他掌握了对医治有关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许多药物。另外,认识龚定军的人一旦遇上伤痛等疾患,常常上门找他帮忙,乐于助人的他也不推辞。久而久之,他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上门求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人们都称他为“中药怪才”。
  在不断的学习中,龚定军研制出一种治疗骨折方面的中医药——速效接骨的药物组合物。这种药只要是在伤后的24小时内及时用上,最迟7天内就完全治愈。
  日,龚定军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他的发明专利。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公告,龚定军发明的“速效接骨的药物组合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之后,龚定军发明的治疗胃部、肺部等的一些中药相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至今他已拥有53项专利。
  2015年4月,龚定军还将2个价值千万元的医学成果专利无偿赠送给春晖行动,“发明专利是为了弥补医学界的空白,中医博大精深,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里,就有‘中医无绝症’之说。作为一名普通医生,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疑难杂症患者能够恢复健康,幸福生活。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民间医生,无论看到谁有困难,龚定军都会伸出援助之手。通过龚定军搭建“爱心桥”,许多困难群众都感受到了温暖。
  龚定军的皂角树基地在岔河镇。一进入皂角树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荫,皂角树苗已有一人高,成片的皂角树经过龚定军的精心照料,长势很好。
  2012年,长期从事中药材研究的龚定军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皂角树的药用价值后,触发了他种植皂角树的想法。念头萌动,说干就干。他先后到四川、河南、安徽、河北等地对皂角树的种植进行考察。随后他带着1.2万株皂角树苗回到家乡开始试种。其间,他受到许多村民的冷眼,尽管闲言碎语不断,但经过他不断的努力,皂角树开始有了市场。了解了皂角树的市场前景后,村民们也纷纷把闲置的土地拿出来种植。
  如今,他种植的皂角树已从20亩扩大到1000亩,栽种范围已从岔河镇辐射到田坝桥、鸭池以及金沙县等。他还牵头成立了2个农村专业种植合作社。他想用自己的力量为父老乡亲做点事,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改变家乡的面貌。
  今年2月,他自己还掏钱带着村里的10多个人前往黔西考察,让他们实地去看,详细了解皂角树的价值。考察回来后,更多村民主动种植皂角树。
  回报家乡,感恩家乡是龚定军的目的,带动村民种植皂角树,他用行动在支持家乡的发展,改变家乡的面貌,引领村民发家致富。
  龚定军,一位充满爱心的民间医生,他向我们诠释了爱的真谛,他是正能量的传递者,在人生舞台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着自己的执着、激情,实现了人生华丽的转变,书写了人生最美的篇章。
责任编辑:韦苏玲
贵州依托大数据,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省、市、县、乡四 ...贵州大胆先行先试,集全省之力发展大数据,打造大数据全 ...5月13日记者从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获悉,...记者5月13日从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2018数博会...经过一年的筹备,2018数博会推出以“领先科技成果”、“ ...
新华社/路透  5月6日,工作人员在法国戛纳悬挂一张第71...前几天,一波第12届FIRST影展新闻发布会预热的视觉冲击,...近年来,随着偶像产业的不断成熟以及付费意识的兴起,国 ...“春天的花开了,老师我想你,你的恩泽如绵绵细雨滋润我 ...近期,一档名为“WISDOM in CHINA”的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
↑5月7日,重庆队球员谢洪儒(中)与河北承德队球员付腾 ...前曼联主帅弗格森5日突发脑溢血,被送往曼彻斯特一家医院...中国队当天派出的是队长马龙、此前发挥稳定的许昕和世界 ...↑5月6日,中国选手武建岗、张浩然、李科汶、陈静乐(从 ...2018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重庆九龙坡站的比赛6日晚落幕。...
4月8日下午,贵州首家专业艺术学校禾田夕艺术学校正式成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
贵州,“数谷”掀起大数据革新浪潮,贵阳,亮出“中国数谷”新名片。经过四年的砥砺奋斗,贵州大数据各类业态加快集 ...[]
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1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信。希望各位代表围绕 ...[]网络媒体走转改:不同代人的“春节记忆”
来源:光明网
  【网络媒体走转改】  光明网讯( 高雅)置年货、贴春联、放鞭炮、压岁钱……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一个阖家欢乐的日子。近年来,“年味变淡”似乎成为很多人对于春节的“共识”。“抢红包”、“被逼婚”甚至成为不少年轻人贴给春节的标签。春节的本质是什么?年味儿都去哪儿了?在春节法定假日结束的当口,光明网采访了四位不同年龄层的普通民众,听他们分享自己的春节记忆,聆听不同代人眼中的春节真意。  “30、40后”:无风俗,不年味儿  “现在太冷清了”,说起春节,刘宣光和祝菊美不约而同地感叹。在这对30、40后夫妻的眼中,春节意味着“喜庆”,意味着“热热闹闹”。年过八旬的刘宣光依然保持着每年过年穿新衣的习惯,祝菊美会戏谑他“一把年纪还臭美”。但在刘宣光看来,春节代表着辞旧迎新。据介绍,早年间只有在过年时各家才有条件裁剪新衣,穿新衣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带有“万象更新”之意。  “红灯、对联、请神”是老夫妻印象中的新年。那时候,农村年三十下午就会开始祭岁,把所有年货都排在厅桌上。初三到初六,人们会抬着关羽塑像游村,象征着驱魔辟邪,和谐正气,鱼龙队会舞到各家各户,讨个彩头。而县里则会举办灯谜会,大人领着孩子沿街追着看彩车游行,也是热闹非凡。“现在的年轻人,不是睡懒觉就是搓麻将”,祝菊美摇摇头,传统风俗近年来淡了不少,手写春联、灯谜、舞狮之类的民间文艺渐渐消泯,连扫房子、守岁、拜年等习俗也不太受到重视,“有点可惜”。  “50后”:“团团圆圆”就是春节  陈雨是一位50后退休教师,在她看来,春节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年三十全家坐在大厅围着火炉聊天守岁,其乐融融”。她回忆说,闽北春节有两大风俗习惯,长辈们要在年三十给晚辈压岁钱,由于经济状况,这些钱在年后都会被父母收回;初二的时候晚辈们则要去拜年,长辈会好吃好喝地招待。“三十晚上灶台是不断火的,提前把初一早上的饭煮好。初一起大早开门报竹,饭后到庙里烧香拜佛,所以初一给佛拜年,初二才是给长辈拜年”。  “每到过年,小孩子是最激动的。常常掰着手指头倒数”,她笑言,那时候父母会早早准备年货并藏好,过年才能吃,“我们会时不时把新衣拿出来看看,偷偷穿,跟小伙伴们炫耀。”  “当时最羡慕的职业是营业员”,据她介绍,小时候城区年货供应有限,每家得拿着户口本排队领供应票,每户只有一只鸡,人均半斤猪,还有人均一份的桔子、豆腐等票。购货时得排很长的队,“营业员不用排队,而且能买到更多年货。”  对于春节手机抢红包,陈雨觉得其实是一种“有趣的互动方式”,是“压岁钱”的另一种延伸和表达,“钱不是重点,发的比抢的多呢,哈哈。”  “80后”:春晚无关节目,关乎情怀  “今年的春晚你觉得怎么样?”柳洁反问。在她看来,每年备受吐槽的春晚其实看的并不是节目,而是一种记忆和情怀。  她说,春晚已经成为了春节一个重要的标志,从小到大,她家每年都会跟着春晚一起跨年,她自称比较喜欢语言类的节目,对歌舞类不太热衷,“很多时候其实也并不是每一个节目都认真看了,一家人开着电视吃吃聊聊,就有一种过年的氛围。”  节前,“六小龄童上春晚”的话题一度吵得沸沸扬扬,有网友甚至表示,六小龄童哪怕拿着金箍棒到台上走一圈也乐意看。在柳洁看来,上不上春晚的话题其实没必要争执,节目组有自己的考虑和安排。但六小龄童确实是一代人的回忆,“是小时候的偶像”。  “90后”:抢红包?其实我们也没那么爱  “放鞭炮啊!”说到春节记忆,陈君恺脱口而出。“红包有什么好抢的?五福我都没集。”  “摔炮、火箭炮……”陈君恺对儿时“春节玩具”如数家珍。小时候和小伙伴到家门前的空地上玩鞭炮是他最怀念的时光。那时候鞭炮的种类并不多,但即使是最简易的摔炮,虽然被炸伤过,还出过不少糗事,但“小男孩”时的他们仍乐此不疲。  “面对面的互动,比网上的抢红包好玩很多”,作为接触新新事物最前线之一的“90后”,君恺对抢红包的兴趣并不持久,“1块钱发10个,一次抢个一分一毛的,其实没多大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加上一些城市出于消防和环保等方面考虑而禁鞭,君恺说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玩过鞭炮了,而当年的小伙伴也都散到了各地,即使是过年也很难得再聚到一起。
相关搜索:..【网络媒体走转改】一家人在一起 在哪都可以快乐过年_金羊网新闻_网易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一家人在一起 在哪都可以快乐过年_金羊网新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一家人在一起 在哪都可以快乐过年_金羊网新闻)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念的转变,过年团聚的方式也丰富起来。让亲戚来大城市一起过年顺便结伴旅游、分居家庭里能够动身的家庭成员到其余成员的工作城市团聚、到女方老家过年……无论团聚的地点放在哪里,只要家人都在一起,那就是一个美满的团圆年。
老家亲戚来花城过大年
满满两箱特产都是爱
名字:冯小姐
职业:文字工作者
家乡:湖北宜昌
春节迁徙图:广州——宜昌——香港——澳门——珠海——广州
新年心愿:有钱没钱,家人团聚健康平安
1月8日晚21时31分,广州至宜昌东的K4378次列车,满载1000多名旅客缓缓从广州火车站一站台开出,一路向北驶去。这是今年广铁春运开行的首趟临客列车,也是我每年做梦都想上的列车。
往年春运,这是最难买的火车票,没有之一。今年终于可以不再关心火车票啦,直奔机场去接从老家来的家人。因为错峰机票超级便宜,有一种占便宜的窃喜。
姑姑早早就问要带什么特产来广州过年,我说什么都不要。结果还是她赢了,满满两箱子重如石头。从机场折腾到家,双手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一进门立即开箱,哭笑不得。
一箱子红通通的,老家的脐橙,一个两个三个;一箱子黑乎乎的,腊鱼腊肉腊鸡,一块两块三块……
我这里买不到吗?“味道不一样啊。”老妈没有正眼看一眼,轻描淡写一句话,女汉子已泪眼模糊。
家里开始热闹了,新的烦恼驾到。陈家祠、沙面、黄埔军校…广州那么大,到底去哪里走走?要让一岁小孩和六十岁老人都满意,臣妾表示很难做到啊!那就从满足小孩开始,广州动物园走起来!
不能放鞭炮、没有烟花秀、没有亲戚串门,过年岂不是很冷清?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怎么能错过大广州的独特风景呢?越秀花市传统,荔湾水上花市惊艳,天河花市大气…年前三天排满了,舒了一口气,又开始担心年后。世界那么大,我们要去哪?
“既然到了广州就去香港澳门转一转吧。”当东道主的就怕没意见,有人有想法必须有掌声啊。
查酒店、查景点…做攻略本就不是个简单事。迪士尼、太平山顶、海洋公园…
有个师兄是旅游达人,有个师姐是香港通,打开微信咨询了一圈。一预算,这开销比回家过年不会少啊。
按下订单那一刻,默默地看了一眼银行卡余额。嗯,过完年努力赚钱。
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可以快乐过年。
分居家庭等过年在广州一家团聚
人物:朱先生一家四口
职业:自营小商铺
家乡:江苏扬州
春节迁徙图:留守广州,接扬州的亲人来穗过年
新年心愿:分居两地的家人都能够平安健康
又一个春节来临。我又盼来了的我的大女儿和我爸妈。
在广州讨生活十几年,我几乎都没有回家过过年。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爸妈领着我女儿,像候鸟一样,从北往南,和我们团聚。
要说想不想我爸妈和我大女儿,想,肯定想,无论谁问我,我都会毫不迟疑地大声回答。不然,我们两夫妻也不会一有机会就回去扬州看他们。你看,我的小儿子会说的话不多,但从家里到火车站这一路上,嘴里就不断嚷嚷着要姐姐。
这几天天气不好,冷风嗖嗖,毛毛雨也是一阵接一阵地下。我们两夫妻带着儿子,提早了一个小时就来到火车站西广场。不光是小儿子想早点见到姐姐和姐姐一起玩,我们两夫妻也是心急如焚,想快点接到他们,然后赶紧带他们回家。
我们其实也不想两地分居。可是啊,我们平时做生意真的太忙,把女儿留在身边上学不太现实,接送上学和辅导功课我们都很难在工作以外兼顾好。你看,过年的时候,也恰好是生意忙的时候,我们两夫妻完全走不开,我们连老家都回不了,只好辛苦我的老爹娘带着我女儿走南闯北。
我家两个老人家身体也不适合坐飞机,我们做子女的,只能想尽办法买火车卧铺票。尽管这次给他们买到的是600多元一张的软卧票,但要老人家挤春运,路途还要足足26个小时,我们心里也还是很过意不去。
至于我们家在广州团圆后有什么节目安排,我还真没想好。花街未必去逛,因为广州人民太热情,现场太拥挤,带着小朋友逛有点累。总之,一家人在一起就很幸福了,干什么事情都是很开心的。
好爸爸领着三朵金花去岳父家过年
人物:谢先生和三个女儿
职业:货车司机
家乡:湖南郴州
春节迁徙图:湖南郴州——广州——广西玉林——湖南郴州
新年心愿:希望能买到一辆自己的车,从此不用挤春运
今年,是我第一次独自带着三个女儿回岳父家过年。
女儿都大了,双胞胎已经十岁,小女儿也七岁了,都乖巧听话。所以我一个人带三个,也不算个事。
今年是我们家第一次集体去广西过年,听说我的老丈人和丈母娘早早地就盼望着了。我老婆今年也早早地就自己先回去广西老家,帮父母打点过年要准备的杂事。都说女儿贴心,我看我老婆就是个例子。
要说今年春运的票好不好买?经过我们那里的火车很多,所以买票一直都不难。我很容易就买到了4个座位,每张票才50多元。中午12时30分,我们上了火车,晚上5时30分就到了广州。一路上也不挤,有座位坐,摇摇晃晃,打个瞌睡就到了广州。我们会在朋友家休息一晚,养精蓄锐,第二天再开车去广西。
回湖南的回程票,我还真没打算买,就计划着蹭朋友的车回去。虽然人情上欠了很多,但应该不成问题的。所以,我的心愿就是今年要买到一辆属于我们自己家里的车。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再挤春运了。想啥时候带上全家老小去广西,都能马上动身。
我最头疼的就是还没有买见面礼给我老丈人。现在物质条件那么好,要买什么东西没有啊。我和我的三个小棉袄商量了一晚上,都想不到要给他们买什么。所以,我们把这个购物计划带到了广州,希望能在广州淘到些小城市买不到的好东西,带回家也有面子。你看,我们四个人都没什么行李,几个女儿随身背着的小包只是放着衣服和假期作业。
总之,我们这一路都很轻松,希望过一个轻松快乐的团圆年。
(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冯艳丹)编辑:邬嘉宏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一家人在一起 在哪都可以快乐过年_金羊网新闻)
本文来源:金羊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寄语:脱贫致富路上的中国梦
新华网北京2月2日电(记者郭丹 雷东瑞)新春临近,也许,你在为去哪个国家度假发愁,也许你在为买哪件新衣纠结。可你也许不知,在全国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贵州省截止2015年年底还有493万人口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人民币。
2016年1月,由全国60余家媒体记者组成的“脱贫攻坚看贵州 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小组走访贵州5个市州、了解当地贫困面貌、了解政府如何“精准扶贫“、了解村民如何脱贫致富。
5天,3000多公里的行程,一路走来,最难忘是那一双双勤劳的双手、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那一颗颗坚定不移脱贫致富的决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要过年了,那一个个在脱贫致富路上努力拼搏着的身影,你们还好吗?2016新春,你有怎样的心愿和梦想?
关注贵州、关注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你的梦想,也是我们共同的脱贫致富中国梦。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村苗族王建豪兄弟二人(摄影:雷东瑞)
2010年以前,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村石漠化严重,村民文化程度低,年人均收入仅为3000元左右。2014年初,王建豪小朋友的爸爸通过“寄养模式”肉牛养殖扶贫项目免费借养了20头母牛开始养殖,生活有了大变化、有了新动力。
【王建豪: 2016我的新春梦想】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垭关村张永常。(摄影:雷东瑞)
2年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垭关村张永常家里一直靠种玉米生活。孩子多,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家里只够吃饱肚子。2015年7月,张永常依靠“一市五金多套餐”的问需式精准扶贫政策,申请贴息贷款,买了母牛进行养殖,生活有了新希望。
【张永常: 2016我的新春梦想】村里的养羊基地能用我们家种的草作饲料,这样在养牛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一笔收入。
贵州六盘水市盘县两河街道办岩脚村个体户吉成旭在自家开设的轧面条厂。(摄影:雷东瑞)
以前,贵州六盘水市盘县两河街道办岩脚村大多是低矮瓦房稀泥路,村民们守着几亩耕地过日子。近年来,岩脚村结合哒啦仙谷休闲观光示范园区的打造,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个体户吉成旭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吉成旭: 2016我的新春梦想】将自家开设的轧面条厂再扩大些。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
【网络媒体走转改】时间都去哪儿了? 三十年全家福凝固家庭记忆
  过年,大家伙的微信朋友圈也热闹了起来,各地风土人情,各种美景美食。而南通如皋市民余慧发的一条朋友圈,却是引发了“集体追忆”。原来,她把家中30多年来的全家福整理出来,“晒”在了朋友圈。
  余慧,出生于1973年,在江苏如皋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21年,是一名资深记者。她告诉我们,自己前段时间整理老照片时,突然有感而发,就把它们做成了电子相册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顿时引起了轰动。
  余慧说:“每年我们家都有拍全家福的传统,我老公比较喜欢摄影,我比较喜欢记录。我就发现这一年一年的,孩子的变化特别大,每一年都有变化,长高了,老人也一天一天的开始变老。但是还好,我们家老人的身体都很健康,我就想把这样的一种比较幸福的状态把它记录下来。”
  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余慧说,这些照片都记录了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余慧看着一张张全家福,告诉记者说:“这是我十岁的时候拍的,我们家的第一张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张全家福,那时候我爸爸我妈妈都很年轻。这是我结婚以后,到这个新的家庭里面拍的第一张全家福。这个是后来我们自己买了第一台数码相机,也就是我们刚刚搬到这个新家来,请我们家的亲戚帮我们拍的一张全家福,这时候我儿子已经三周岁了。”
  十岁成年、结婚成家、宝宝出生、乔迁新居,距离余慧拍第一张全家福,已经过去了30年,一张张甜蜜的笑脸,定格在了每张照片里。时间都去哪儿了?三十年的全家福,凝固了全家人心底最温馨的记忆。
  余慧说:“这30年的时光我觉得过得挺快的,时间在孩子的成长中、在孩子的欢笑中、在老人的皱纹里、在岁月的长河里,时间就在这里。”
  2017年的春节即将过去,余慧的全家福还会继续拍下去,她说,跟亲人一起团聚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回忆。
  一张张全家福,一个个幸福的笑容,串起了30年的时间记忆。这是一种平凡又伟大的幸福。
责任编辑:周学磊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转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