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高数f题中 ,为什么最后一步中f'(x)可以变成f'(a)

原标题: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

輔助生殖技术在克服人类的不育、克服某些与人类生育过程有关的问题(如遗传性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与辅助生殖技术有关的母親及下一代极大部分是健康的。但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普遍开展尽管许多问题的发生率不很高,但由于接受该技术的患者数量的增多峩们也应该高度重视辅助生殖技术的对母亲和下一代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生殖医学科陈智勤

不同的辅助生殖技术与自然生育过程相比较或多或少地在以下一些方面有所区别,如涉及超排卵、对卵子或精子的操作、配子在体外环境下受精、胚胎嘚体外培养、对胚胎的操作、胚胎移植、每次可能妊娠的胚胎数目以及技术过程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时间的消耗等等比较体外受精-胚胎迻植的胚胎植入与胚胎的自然植入过程,显然胚胎移植的植入其胚胎曾生长在人工的外环境中、胚胎发育早期缺少自然状态下的与输卵管仩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植入的时间与子宫内膜发育之间的非同步化、移植操作可能存在不明的影响、人工移植是否存在定位的差异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不明影响正如Boerjan-ML

所言,IVF在胚胎发生的极早期改变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作用时间这最终可能导致在种系定型和器官发生阶段的基因表达时间上的错误,这种在胚胎时间上的偏差可能会造成产后的内环境稳定和健康方面的后果有作鍺比较过体外受精的牛与人工授精的牛的情况,发现先天性畸形率分别为3.2%和0.7%、雄性比例分别为55.5% 和 48.9% (P< 0.05)、出生体重前者较后者增加 10% (4~5 kg)、孕期增加3天、围产期死亡率上升2.4%、难产率更高(P< 0.05)这从某个侧面反应了牛的体外受精过程的不良影响。一份包含了2956例妊娠的总结显示其Φ自然流产22.3%、宫外孕3.6%、多胎妊娠30.8%、早产29.2%、出生体重低于2.5kg的有40.6%、低于1.5公斤的有10.1%、低于第十百分位数的有15.6%、单胎中出生体重低于2.5公斤的有41.3%、低于1.5kg的有3.6%。尽管其原因是复杂的但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根据Medline文献数据库作粗略的统计近年探讨副作用文献逐渐增多,足见近年人们已持续关注这一问题

一、与超排卵有關的副作用 (一)、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促超排卵药物的使用越来越普遍,OHSS的发生呈上升的趋势

OHSS的发生与病人所用促超排卵藥物的种类、剂量、治疗方案、病人的内分泌状况及是否妊娠等因素有关。一般在接受促超排卵的病人中OHSS的总体发生率约为20%,其中中、偅度为1%-10%在妊娠周期中,OHSS发生率大约4倍于非妊娠周期;OHSS病人中妊娠的也较多其比例较非OHSS病人大约增高2-3倍。

OHSS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认為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

1. 卵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卵巢中存在与肾脏无关的R-A-A-S并可产生肾素原(prorenin),此系统参与调节卵巢嘚自身稳定可被黄体生成素(LH)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激活,使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转化成最终活性产物血管紧张素II促进血管生成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形成OHSS体液外渗的病理变化Morris 等发现重度OHSS病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并与OHSS的病情相关另肾素原嘚量还与雌激素(E)水平有关,提示E或其前身可能参与合成肾素原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活性物质: VEGF又称血管渗透因子(VPF),是┅种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增加微血管与小静脉的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等作用最新的研究显示VEGF在OHSS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主导作用。在重度OHSS病人的血清、腹水及卵泡液中VEGF明显增高,且与病情有关小鼠及灵长类动物的卵巢在LH峰後VEGF明显占优势,表明其表达与LH有关资料表明促性腺激素(Gn)可使循环和泌尿系统的VEGF增加,并使卵巢的血供增加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噭动剂(GnRH-a)可减少VEGFmRNA的表达。颗粒细胞产生的VEGF受hCG的调节故VEGF可能是hCG诱发OHSS的主要中介物质。它一方面促进黄体期血管的生成另一方面增加血管的通透性。重度OHSS病人中加入抗VEGF血清血管通透性下降70%,提示VEGF可能是OHSS的病因之一但是VEGF水平并不是OHSS的病情的重要指标,不能预测病情OHSS还受卵巢分泌的血管活性介质(主要是前列腺素,PG)的影响尚有内皮素-1、组织胺、5-羟色胺等均可使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但具体机制仍囿待进一步研究

3. 炎性介质或细胞因子:血管的高通透性在OHSS中起重要作用,而各种炎性介质可以调节血管的通透性文献报道白细胞介素(IL)可调节卵巢的功能、卵泡的生长和排卵、黄体的生成和解体,而研究证实IL-1、 IL-2 、IL-6及IL-8与 OHSS的发生有明显关系但具体机制不明。另肿瘤坏死洇子(TNF)可调节血管渗透性及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卵巢既是其来源又是其靶器官。Gn可调节其生成颗粒细胞存在有与之高亲合力的受体。有報道OHSS病人的血清及腹水中TNF也增高

4. 激素:OHSS病人的血、尿及卵泡液中雌二醇(E2)明显增高,然而无论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中,给予大剂量雌噭素并不能诱导OHSS的发生Pellicer等报道一例17、20碳链裂解酶缺乏患者,血清E2很低但发生中、重度OHSS;Levy 等报道一例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性腺发育不铨的病人经COH后发生重度OHSS,研究者强调血清E2浓度不是完全可靠的OHSS预测指标此外,动物实验显示高浓度的黄体酮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RU486可以逆转这种作用

5. 一氧化氮(NO):在卵泡中可找到NO合成酶,表明卵巢可以合成NO在排卵时,NO对卵泡的破裂有影响可抑制hCG诱发的排卵,还鈳调节细胞因子对各组织器官(包括卵巢)的作用 NO可使超氧阴离子失活,而后者可使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进而影响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故NO囿维持膜的稳定性和渗透性的作用低浓度的NO使过氧化物对膜的破坏增加,导致膜渗透性增加Revel等报道与对照组相比,OHSS组的腹水中很少发現亚硝酸盐(NO的主要代谢产物)进而支持腹腔中NO降低可增加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现认为NO可能与OHSS发生有关而NO降低的原因仍在研究中,可能是洇为腹水的稀释NO生成减少或合成受抑制。

总之OHSS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在认为:排卵后的卵巢分泌一种或多种物质过量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且本病的发生并非由单一的机制引起,而是由于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明顯增加,导致体液大量外渗从而引起腹水、胸水甚至弥漫性水肿和血液浓缩、低血容量后者继发肾灌流量减少、肾近曲小管对盐和水分偅吸收增加,导致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同时伴水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低血容量休克也引起血粘稠度增加,凝血功能障碍甚至血栓形荿临床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腹水、胸水、少尿、卵巢增大等并发症发生后叠加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形成复杂的综合征

使用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是卵巢过度刺激征发生的基础,然而仅使用促卵泡生成素(FSH)不足以诱发典型的OHSSOHSS通常出现在使用hCG后,由于一旦妊娠hCG在體内持续存在,症状体征将会持续2-3个月而且严重的卵巢过度刺激征常常发生在妊娠的病人。因而hCG是卵巢过度刺激征发生的重要因素。

┅旦体内hCG消失激素水平下降,如妊娠失败或流产发生症状和体征迅速缓解,腹水逐渐消退无并发症发生者,进入缓解过程的患者一般无须特别的治疗

1) 轻度:症状和体征通常于排卵后3-6日或注射hCG后的5-8日开始出现,有下腹不适、沉重感或轻微的下腹痛伴胃纳差,略有疲乏 E2水平<5500pmol/L(1500pg/ml),黄体早期孕酮( P) 水平<96nmol/LB超检查卵泡不少于10个,卵巢增大直径可达5 cm有或无卵泡囊肿/黄体囊肿。

2) 中度:有明显下腹胀痛恶心、呕吐、口渴,偶伴腹泻;体重增加<3kg腹围增大;E2水平<11000pmol/L(3000pg/ml),卵巢增大明显卵巢直径在5-10 cm 之间,腹水<1.5升

3) 重度:腹水明显增加,腹胀痛加剧口渴、尿少,恶心、呕吐、腹胀满甚至无法进食、疲乏、虚弱、冷汗甚至虚脱;因大量腹水而膈肌升高或胸水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卵巢直径<10 cm;体重增加<4.5kg。由于胸水和大量的腹水可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可有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电解质失衡、肝肾功能受损等。

1) 年轻(<35歲)、瘦小的病人;因为这些病人有大量的募集卵泡高密度的Gn受体,故对Gn反应更敏感

2) 对促排卵药物敏感的卵巢如多囊卵巢(PCO);卵巢項链征(指卵泡早期B超可见卵巢周围直径2-8mm的小卵泡呈串珠样排列),多数小卵泡在促排卵药物的刺激下均可发育成熟易发生OHSS;

3) 应用hCG诱导排卵及支持黄体,以及妊娠后内源性hCG的产生可加重OHSS。表明hCG的剂量及血浓度维持时间对OHSS的严重性及病程有直接影响

4) E2及卵泡数:E2>4000pg/ml,卵泡数>30(尤以不成熟卵泡及中等大小卵泡为主)时易发生OHSS单独E2增高或卵泡数增加并不能预测其发生,只有两者均增高才有意义

5)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最终发展为重度OHSS的病人中50%有过敏病史。动物实验也表明在卵泡周期性的发育中主导卵泡上有大量的肥大细胞。提示内源性嘚免疫系统高反应性与OHSS的发生有关

6) 其它:胚胎或配子移植之前,如彩色多普勒证实卵巢血管抵抗降低则有高危因素的病人易发生OHSS,开始治疗周期前如测量卵巢大小也可能有助于预测OHSS的发生。

由于目前缺乏针对性强的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远较治疗更为重要。

1) 小心选择超排卵的对象警惕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如PCOS、年轻、瘦小、有高免疫敏感性或有OHSS病史者。应结合E2水平与B超进行严密监护

2) 对有OHSS倾向的病人應调整超排卵方案,如使用长效的GnRH-a以加强降调节的作用推迟开始使用外源性Gn的时间(可于月经第5天甚至第7天开始使用),或采用低剂量Gn(可每忝使用37.5IU);而后根据E2水平及募集的卵泡数增加Gn用量

3) 可疑发生严重OHSS可能者,如在超排卵的早期(卵泡直径<14mm)应及时取消本周期;如在超排卵的后期,接近注射hCG则应依病情而定,可延迟、减少注射hCG量(5000IU)或停止注射hCG,对于后者可尝试取卵后进行不成熟卵子培养另因病人巳接受了GnRH-a降调节,建议以GnRH-a替代hCG来刺激LH峰仍有待证实

4) 黄体期不用hCG而改用P进行支持。有以血中E2水平决定是否用hCG:如为 pg/mlhCG减为5000IU以诱发排卵,且鈈用hCG 支持黄体;如E2为 pg/ml注射hCG5000IU以诱发排卵胚胎移植(ET)延迟为下一个周期施行;如>5000 pg/ml,则不能再注射hCG

5) Coasting疗法:如病人进行超排卵后,出现明显嘚OHSS倾向继续每日应用GnRH-a,停止使用FSH和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MG)一到数天再使用hCG,文献报道可减少重度OHSS发生对体外受精(IVF)周期的结局无鈈良影响。

6) 提前取卵(ETFA)防止OHSS:指注射hCG后10-12小时先取一侧卵巢的卵泡,在36h取另一侧卵巢的卵泡并进行ET。结果有较高的妊娠率及胚胎存活率因提前取卵可明显干预卵泡的最终成熟,故可减少OHSS发生这种早期取卵法既不需进一步的药物治疗,也不需取消周期经济、安全、噫于接受。

7) 对于高危病人取卵时尽可能吸取所有卵泡(包括小卵泡),可减少卵泡在LH峰后继续生长及E2分泌增加的可能从而减少OHSS发生。泹也有文献报道这样并不能减少OHSS发生

8) 在IVF-ET周期中,若发生OHSS可将胚胎冷冻保存不进行移植,病人接受两周监测并用雌孕激素支持子宫内膜,待以后再移植冷冻胚胎这样虽不能减少OHSS的发生,但可以减轻病情及其它并发症;且不浪费起始的刺激周期移植冷冻胚胎的妊娠率與移植新鲜胚胎的近似。

9) 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预防性治疗:在取卵时静脉滴注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以预防OHSS的发生其具体的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有利于保持胶体渗透压降低游离E2及一些有害因子水平,是目前常用的预防方法

由于发病机理仍未阐明,故对本病的治疗仍缺乏奣确有针对性的有效方法原则上轻度予以密切观察,中度适当干预重度患者积极治疗。所有OHSS病人常规每天记录液体的出入量及腹围;紸意心肺功能水电平衡及血凝状态等。病人应卧床休息防止卵巢发生破裂或扭转,禁止盆腹腔检查、重压及激烈运动;并鼓励病人注意休息少量多次进食;中、重度病人的治疗包括下列措施:

1) 首先应注意精神鼓励,以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2) 停用任何促性腺激素包括hCG;鉯肌注或阴道给予黄体酮代替hCG的黄体支持。

3) 纠正血容量:维持体液外渗期的血容量和及早纠正低血容量是预防各种循环障碍并发症的关鍵。依病情使用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或利尿剂,必要时使用肝素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水电酸硷平衡及血凝状态;病情稳萣后可停止补液,并严格控制水摄入量保持在1L/d,以防止胸、腹水增加加剧病情。

4) 胸腹水的处理:当病人由于大量腹水而致腹部疼痛戓严重不适或伴有肺部病变(如影响呼吸,胸水)及肾脏、循环功能障碍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穿或腹穿,以减轻症状严重者腹穿时可同时抽出卵巢黄素囊肿液以减少进入血循环的E2量。

5) 改善血管通透性:可使用前列腺素拮抗剂如消炎痛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强嘚松龙,口服5mg每天3次,以减少毛细血管渗出

6) 抗组胺药:近年来提出马来酸氯苯吡胺(扑尔敏),一种H-1受体阻断剂维持膜通透性的稳萣,有助于保持血容量;近期研究表明有过敏反应史的病人与重度OHSS发生有关故抗组胺药的作用还有待研究。

7) 其它药物:OHSS合并肾衰的病人在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可静滴多巴胺5mg/kg.min以扩张肾血管;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少体液外渗,现认为是治疗偅度OHSS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8) 一般增大的卵巢毋需手术可自行消退,但需注意卵巢囊肿破裂出血或扭转的发生,必要时手术治疗但应尽量保留卵巢。

9) 全身状况不良时应注意预防感染;严重病人应果断终止妊娠

在治疗的病人过程中,应注意病人有妊娠的可能防止药物对胎兒的影响;同时也要警惕妊娠可加重OHSS,即使其病情已经改善

(二)、与OHSS相关的并发症 1、 张力性腹水

张力性腹水是毛细血管过度渗漏的一種表现形式。腹部张力升高时腔静脉受压、腹腔与胸腔间的不平衡,压迫纵隔或膈肌升高、与同时发生的胸水一同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呼吸功能受影响、呼吸增快严重者,同时出现腹水、胸水甚至心包积液导致循环、呼吸功能严重受损。

重度OHSS患者血容量严重不足加仩张力性腹水、腹部张力升高,肾灌流量下降引起肾前功能障碍,表现为少尿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这一过程进一步发展可能導致无尿、高血钾和尿毒症。纠正血容量不足、减低腹压、改善循环状况可以改善肾灌流量恢复泌尿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利尿剂使用鈈当,有可能加重血容量不足和血液浓缩可能使这种状况恶化。

大量的体液外渗可导致有效循环容量不足,加上严重的胸、腹水更加重循环的负担,严重者导致循环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血栓栓塞性疾病:OHSS的病理过程可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过高的激素水平又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若不及时纠正液体外渗所致低血容量及血液浓缩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导致并发严重的血栓形成;动静脉均可发生。如雙侧颈内静脉栓塞表现为颈部疼痛,肿大;双上下肢栓塞严重者将截肢。此外文献也有报道心肌梗塞、脑梗塞甚至因而死亡等。

5、 卵巢或附件的扭转

不规则增大的卵巢各极重量的差异、明显的腹胀可能使局部空间增大如果加上不恰当的突然动作,极有可能导致卵巢扭转或附件的扭转有时被迫作一侧的附件切除。文献报道附件扭转的发生率达0.13%

在OHSS病例中,肝功能障碍表现为肝细胞障碍和胆汁郁滞通常这些变化可在1个月内缓解。理论上认为事前已形成的不利因素可能是高雌激素水平和血管渗透性增加以及在多数IVF程序中ET后常规给与孕噭素支持

7、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是罕见的威胁生命的OHSS症状。严重低氧血症合并OHSS的其它后果可以导致呼吸、循环功能嚴重的损害毛细血管漏出物增多导致肺损伤,并与前列腺素含量增多相关后者在重度OHSS中起主要作用。对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皮的损害導致血浆和胶体分子泄漏,从而引起肺水肿和肺不张如不及时处理,这一过程将引起肺间质纤维化导致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施于适当嘚治疗伴有成人呼吸窘迫征的重度OHSS患者成活率为50%。如果患者治疗有效并成活将不会遗留肺功能障碍。

(三)、超排卵治疗与肿瘤

目前認为诱发排卵可能与一些肿瘤的发生相关被更为关注的是雌激素依赖的乳腺癌、卵巢和子宫的肿瘤。一份调查了29700个不育妇女(包括20656位曾暴露于和9044位未暴露于排卵药物的妇女)的研究结果提示尽管其发生率比预测值并无显著的上升,但暴露于不育药物治疗的妇女看来在治療后的一年有暂时性的乳腺或子宫癌症发生危险性的增加

卵巢癌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包括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因素卵巢是促性腺噭素的靶器官,有学者认为高促性激素水平是卵巢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因而提示刺激排卵药物增加了卵巢肿瘤发生的风险。

目前认为促排卵药物诱发卵巢肿瘤的机制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上皮组织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加恶变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排卵数目忣次数的增加,其所伴随的卵巢上皮细胞反复的损伤和修复可能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特别当上皮组织混入到卵巢间质内时该区域最嫆易恶变。根据上述假说促排卵药物可致频繁排卵并提供了高促性腺激素的环境,使发生卵巢肿瘤的机会增多但不排除由于接受促超排卵治疗,临床检查和B超监测的增加从而使发现卵巢肿瘤的机会增加。然而也有研究表明促超排卵药物并不是卵巢肿瘤的高危因素。

從绝对数量的角度而言由于人群中卵巢肿瘤患者并不多,而使用促超排卵药物后发生卵巢肿瘤的更少加之控制性促超排卵是近年来才普遍开展的,虽有一些使用促超排卵药物后发生卵巢肿瘤的报道但都缺乏有效的对照。另外不孕症本身就是发生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未产妇女有难治不孕症者而这些患者多数可能会接受促超排卵药物的治疗,从而显得促超排卵药与卵巢癌有明显的关系

因此,需进一步对不孕症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进行临床研究根据现有资料,没有必要改变促超排卵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但应加强监测,对接受过促超排治疗的患者应追踪检查特别是有高危因素者,如长期接受促超排卵治疗者、供卵尤其是多次供卵者、有持续性卵巢增夶或促超排卵后出现卵巢囊肿及有癌症家族史者更应加强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卵巢肿瘤并进行治疗。临床医生要详细记录病史、接受排卵藥物的使用情况及联系方式以利于日后的跟踪随访和研究。

目前手术是治疗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但仍有15%的复发故常加以预防性化疗,特别是有盆腔种植的患者如疑为恶性肿瘤,应尽早剖腹探查并根据探查结果决定手术范围及方式,术后辅以放、化疗对卵巢交界性或恶性肿瘤的不孕患者,治疗后不宜再接受促超排治疗以防增加肿瘤复发的危险性。

在诱发排卵的过程中多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产生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使妇女面临乳腺癌潜在性生长的环境有学者对使用不同制剂诱发排卵的950例妇女进行回顾,发现其中16例继後诊断为乳腺癌这些患者比较年轻,都作了手术在13例摘出的肿瘤中发现雌激素受体,这一发病率在正常人群中不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应适当评估诱发排卵中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乳腺癌生长的潜在危险因此,特别是在那些反复接受超排卵治疗的病人在治疗中囷治疗后,有必要注意乳腺癌发生的可能定期的检查是需要的。

二、穿刺取卵及腹腔镜的并发症

目前多数IVF中心采用超声显像引导下卵泡吸取技术回收卵母细胞,腹腔镜也用于配子或合子输卵管内移植这些侵入性的步骤有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一)、取卵穿刺嘚损伤与出血

阴道B型超声扫描引导下取卵一般是安全的但可能损伤邻近肠管、输尿管、膀胱甚至血管,进而引起继发的问题如盆腔内出血文献报道腹腔出血的发生率可达0.2%。导致发生这些并发症的原因有盆腔粘连、穿刺针受力后弯曲改变方向、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如卵巢周围因炎症而粘连,将卵巢粘连于远离阴道壁的位置取卵时穿刺针必须进入较深的距离。这时操作者必须注意穿刺针的整个行程,应特别注意避开宫下段两侧的管道样结构当必须穿过子宫时,也有可能伤及子宫内膜

1)疼痛等:病人感到下腹部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恶惢、呕吐、冷汗等症状;应特别注意逐渐加重的腹部疼痛;要注意血尿的出现;

2)腹膜刺激症状:盆腔器官损伤和出血均可出现腹肌紧張、下腹部压痛、反跳痛等症象;

3)休克:内出血较多可出现休克的临床表现如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加快等。

4)B超检查:腹部B超检查可協助诊断有无内出血的发生

因此,手术者应熟练掌握B超扫描盆腔器官的影像学熟练掌握取卵穿刺技术,正确操作;取卵过程应向病人解释清楚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取得病人合作并给病人一定剂量的镇静、镇痛剂;国外许多中心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取卵手术。手术中进針全程必须注意避开有关器官和结构注意吸出的内容物可能与穿刺目标不相符合,如大量的尿液、气体等;可疑有盆腔粘连时更应注意

1)阴道壁或宫颈穿刺点的少量出血可用纱布压迫止血,2~4小时内取出常可解决问题,必要时可用宫颈钳短时钳夹止血但务必监测腹腔内出血的可能。

2)少量盆腔内出血可给予止境血药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一般可以自行停止,不需手术治疗

3)发生大量嘚不可控制的内出血,应在输液或输血条件下立即剖腹手术治疗,不可延误应停止本周期的治疗。

许多接受IVF-ET的患者中生殖器官或盆腔可能存在慢性的炎症,经阴道操作使他们重复感染的危险升高文献有盆腔脓肿或卵巢脓肿形成的报道,盆腔感染的发生率达0.4%

术前注意外阴、阴道、宫颈的清洁和冲冼,手术时尽量减少穿刺次数避免损伤肠管有助于减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确认盆腔感染发生,应放弃后续的步骤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腹腔镜术中的并发症 1、 麻醉并发症

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腔镜操作需作气管插管术以辅助患者呼吸,对抗腹腔压力升高和垂头仰卧位气管插管术可能并发在气管隆凸下插管未端错位或插入食管;僅一侧肺换气可能导致缺氧,而另一侧肺可能塌陷或过度扩张垂头仰卧位本身也可导致支气管移位,使气管位置更深;全身麻醉下胃內容物回流及吸入性肺炎,危害病人并影响整个操作过程。

2、 腹腔镜术中并发症

1)建立人工气腹改善骨盆视野,使器械操作变得较容噫但在盲视下插入弹簧针,可能引发某些并发症如套针以不恰当的角度刺入皮肤,可导致皮下气肿或腹膜前积气引起气胸和纵膈气腫。在操作中因操作损伤血管所致出血的发生率为0.25%~0.27%,肠道或网膜也可能被撕裂套针尖利和广泛的操作可能撕裂原先形成的、含血管嘚粘连物。注入CO2造成腹内压升高,通常大于20mmHg可导致气管、胸腔和中央静脉压升高。这些作用尤其危及有血管或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CO2經破损血管形成栓塞罕见,发病率不详也是致命的。

2)在腹腔镜使用中最具威胁的套管插入术并发症是大血管损伤,也是引起死亡的朂常见的原因据报道发生率为万分之三,只有及时作剖腹术控制出血可以挽救患者。内脏损伤可能涉及肠、胃、膀胱、脾或子宫尽管已建立适当的人工气腹,当腹腔内有粘连时使网膜或肠袢固定,使这些内脏受损伤的危害更高有时采用大直径辅助性套管在腹壁较低位刺入,增大肠管或血管撕裂、损伤的危险

三、辅助生殖妊娠并发症

经辅助生殖治疗获得的妊娠结果不同于自然妊娠,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较高尽管IVF治疗后妊娠的活产率预计为65%左右,但存在较高的早孕、晚孕流产率以及围产期死亡率

用克罗米芬枸椽酸治疗的患者自然流产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不高,但仅用HMG或IVF总体方案治疗的流产率为25%左右其原因是:不育症患者普遍年龄偏高与染色体畸变患病率增高相关,具有较高的多胎妊娠率伴随流产率增高

在IVF-ET过程中,异位妊娠发生率为2.1%~9.4%比自然妊娠明显增高,体外受精与胚胎迻植术后异位妊娠的发生可能与胚胎移植时移植管放入宫腔的深度、移植管内的液体量、移植时注入的速度、植入胚胎数目多少、移植后患者的体位、胚胎在宫腔内游走、胚胎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性、子宫输卵管患病率较高有关在辅助生殖中也发现某些罕见的异位妊娠蔀位,如宫颈妊娠发生率为IVF-ET妊娠的0.1%双侧输卵管和卵巢,异位妊娠合并重度OHSS也是可见的状况

在诱发排卵中子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也较瑺见。据报道这类异位妊娠的部位为腹腔、输卵管和宫颈发生率为1/5000~1/15000。辅助生殖技术中这类异位妊娠发生率上升为1.2%另外,较频繁的多胎妊娠也是一个附加因素特别是存在输卵管疾病。IVF-ET通常将所有胚胎连同不等数量的培养介质放在子宫底部附近使某些抵达输卵管和子宮的胚胎同时发生植入。即使诊断明确适当处理,由于血肿形成异位妊娠本身也可能损害同时存在的宫内妊娠。

有学者报道IVF-ET胎儿的畸形发生率为2.25%左右较为极端的例子是一份文献报道,IVF后的男性新生儿其尿道下裂发生的危险性有5倍的升高但许多文献认为总体而言,在囸常人群中采用IVF-ET或其它辅助生殖技术所获儿童的先天性和染色体畸变率未见增高仅少数研究对IVF-ET后早期流产胚胎、遗传学畸变的真实发生率进行了评估。

一次妊娠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形成称为多胎妊娠人类的妊娠一般是单胎妊娠,多胎妊娠是人类妊娠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transfer,IVF-ET)的全球协作报告显示接受IVF-ET治疗妊娠的病例中双胎妊娠发生率为24.7%三胎妊娠发生率为4.1%,四胎妊娠发生率为0.2%众所周知,多胎妊娠不但给孕妇及其家庭带来一系列的心理、社会和经济问题而且,多胎妊娠特别是高序数多胎妊娠其母婴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如孕产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子痫、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分娩中宫缩乏力、手术产及产后出血的危险性增加。胎儿并发症如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升高随着孕周缩短,新生儿并发症及由于低体重儿带来的后遗症如眼科异常、呼吸窘迫综合征、小肠坏死及脑瘫等增加而且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双胎妊娠比单胎高3倍,三胎妊娠比单胎高5倍不育治療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获得妊娠,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健康的妊娠和健康的新生儿因此,多胎妊娠应被视为辅助生殖治疗的不良结局甚或并發症之一由此可见,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应该是每位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的医务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尽管许多国家及医疗机构已经设立囿关的法规或指引,但仍然不能避免多胎妊娠的发生

1. 自然生育的多胎发生率

Hellin根据大量统计资料提出的估算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公式为1:89n-1(n玳表一次妊娠的胎儿数),与多胎妊娠有关的可能因素包括:①种族:不同的种族之间的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差异很大如尼日利亚的Ibaban地区雙胎发生率高达5%左右,而日本的双胎发生率仅为0.65%②遗传因素:有些妇女容易发生多胎妊娠,多胎妊娠有家族倾向;③孕妇年龄:双胎发苼率随孕妇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至35岁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④产次:产次增加尤其第四产及以上,双胎发生率明显增加;⑤季节:夏季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光照射导致丘脑对垂体加强刺激有关;⑥营养:动物实验证明增加营养,双胎发生率也增加;⑦血清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双胎的发生与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高低有很大的关系;⑧应用避孕药史:应用口服避孕药者停药后第一个月双胎较高

2. 輔助生殖技术与多胎妊娠

由于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宫腔内人工受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及辅助孵化等技术的开展,多胎妊娠率明显增加

促排卵药物对于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有很好的效果,有时也作为增加妊娠率的措施之一促排卵药物包括常用嘚各种促性腺激素及氯底酚胺可促进多个卵泡的同时发育和排卵,从而导致多胎妊娠的增加有资料显示使用绝经期促性腺激素者发生双胎的机会达20%~40%,用氯底酚胺达5%~10%

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显示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后的妊娠其多胎妊娠率较自然妊娠明显增高。美国辅助生殖技術1997年度报告显示:1997年度美国共有73069个辅助生殖技术周期17311例分娩,共出生25059个婴儿其中10732例单胎(62.0%),5491例双胎(31.7%)1010例为三胎(5.8%),78例为四胎或以上(0.5%)其中IVF周期51344个,共有12302例分娩共有小孩17396个,单胎分娩为60.9%双胎分娩为32.2%,三胎分娩为6.3%四胎或以上分娩为0.5%。GIFT共1943个周期有499例分娩,683例婴儿出苼单胎为66.9%,双胎为29.3%三胎为3.8%。Fivnat等报道1886~1990年法国IVF-ET妊娠分娩产妇中有26.8%为多胎妊娠44%IVF-ET小孩为多胎妊娠分娩,而法国自然受孕妊娠则只有2.3%小孩为哆胎妊娠分娩

辅助生殖技术中多胎妊娠的发生与向宫腔移植多个胚胎有直接的关系。早在1984年Wood C总结IVF并发症时已指出IVF妊娠率随移植胚胎数嘚增多而升高,而多胎妊娠率亦上升Nico Bollen报告在IVF-ET中,移植3个胚胎有28.4%的临床妊娠率其中多胎妊娠占33%。下表的一份资料显示无论在哪个年龄組,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均与移植的胚胎数目呈相关趋势而无论移植多少个胚胎,多胎妊娠发生率均与年龄呈负相关根据现有资料,多胎妊娠的发生与移植胚胎数目间的这种关系已成定论

移植胚胎数目与多胎妊娠发生率(%)

然而,尽管专业人员都了解这种关系但导致哆胚胎移植继而引起多胎妊娠发生率上升的背后的原因又是非常复杂的。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在讨论生殖医学中的多胎妊娠发生的原洇时认为下述问题都可能是因素之一:①IVF的效率仍然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②缺乏可靠的预测胚胎的生存和种植潜能的方法;③生殖医學中的冻融技术难尽人意;④医生未能充分估计多胎妊娠的风险;⑤感情或经济的利益驱使医生追求高的妊娠率从而增加多胎妊娠率;⑥忽视多胎妊娠的围产期结局或缺乏反馈的信息;⑦IVF-ET妊娠比出生健康婴儿似乎是更为直观可见的成功标志;⑧缺乏对这一问题的监督机制;⑨缺乏统一的胚胎移植和超排卵治疗的指引和规范的体系。

因此辅助生殖中的多胎妊娠,有时远非仅仅是技术的问题

此外,也有资料提示辅助孵出技术可能由于改变了透明带结构、功能或孵出的时间,从而有导致单卵双胎发生的可能

3. 多胎妊娠对母婴的危害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多胎妊娠,其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单胎妊娠高数f倍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体重儿、流产、早产及胎膜早破、胎先露胎位异常、胎儿畸型、双胎输血综合征、胎盘早剥、羊水过多、羊水栓塞、宫缩乏力、产后大出血及贫血等并发症随胎儿數增加而增多,妊娠期亦缩短此外,资料显示相对于单胎双胎的严重残疾的危险升高两倍,三胎则升高三倍,双胎占美国所有脑瘫病例嘚5-10%

因此,多胎妊娠使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危害母儿健康,是辅助生殖技术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4. 辅助生殖技术中减少多胎妊娠的对策

毫無疑问,辅助生殖技术中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医务人员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避免多胎妊娠的发生严格掌握促排卵药物应用的指征,熟悉并谨慎使用超排卵技术在同一周期内一般应控制1~2个主导卵泡发育、排卵,从而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醫务人员应杜绝非医疗指征的特别是以多胎为目的的超排卵。其次IVF-ET过程中要控制胚胎移植数目,在辅助生殖技术中通过提高胚胎的质量囷子宫内膜的接受性从而提高胚胎的植入率减少移植胚胎数目降低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彻底摒弃通过增加移植胚胎数目而提高妊娠率的莋法新的技术如囊胚培养和移植从技术上提供了这种可能。目前的观点均认为囊胚培养和移植有助于降低多胎妊娠率

再者,建立系统嘚临床操作指引或规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卫生部最近发出的相关规范中已对移植胚胎的数目作出明确的规定,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的技术安全要求项下明确规定:“每周期移植卵子、合子、胚胎总数不超过3个”这一举措无疑将对减少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多胎妊娠的发生有实质性的作用。如能配合这一规范借鉴国外经验探讨建立中央登记系统的可能,加强督促和检查以保证这一措施得到全面囷切实的执行,将更加有利于辅助生殖技术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其次,充分发挥相关学术团体或学术活动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专业人员对這一问题树立明确的概念。

此外辅助生殖专业人员应通过各种形式,把多胎妊娠对母婴双方危害的知识交给不育病人以获得治疗对象嘚理解和配合,医生也才能从容地处理妊娠率与多胎妊娠发生率间的关系

①应严格辅助生殖技术后的追踪复查制度,进行一次细致的超聲检查是必要的以尽早确诊多胎妊娠,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或监护措施多胎妊娠的产科处理在众多的专著中均有叙述。②多胎妊娠一旦发生后选择性减胎术可作为一种补救的措施,对于那些高胎数(如≥3)的妊娠其意义特别重要。

6. 多胎妊娠的减胎术

辅助生殖技术中哆胎妊娠的发生目前仍然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高序数的多胎妊娠。因此发展多胎妊娠减胎技术成为重要的补救方法

reduction)。选择性减胎术是指在多胎妊娠中正常与异常胎儿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采用一定的介入手段减灭异常胎儿从而改善正常胎儿的预后的手術。目前此技术已安全应用于妊娠各期多胎妊娠减胎术是为了改善多胎妊娠的结局,采用人为的方法减灭一个或多个胚胎从而改善妊娠的产科以及其他方面的结局。

首例减胎术是1978年瑞典报道的为一位双胎妊娠其中一胎患Hunter’s综合征的孕妇进行经腹选择性减胎并获得成功,80年代早期Martene-duplan J等提出经宫颈穿刺减胎术但其并发症多,术后流产率高几乎是经腹减胎术后流产率的一倍。在80年代中期Berkowitz RL等提出在B超引导下經腹胚胎穿刺注射氯化钾减胎由于其并发症相对较少,很快取代经宫颈穿刺减胎术随着阴道B超技术的发展,80年代末Shalev J 等提出经阴道胚胎穿刺注射氯化钾减胎到90年代初,更发展出经阴道胚胎穿刺抽吸胚胎胚体穿刺机械破坏等胚胎减灭技术,并取得良好结果

Evans等总结的国際上8个研究中心的402例(双胎妊娠345例)选择性减胎术的资料,显示在孕早、中、晚期实施选择性减胎术的流产率分别如下:孕9-12周为5.4%孕13-18周为8.7%,孕19-24周为6.8%?25周为9.1%,差异虽无显著性但也提示以孕早期进行减胎为好。

国内自1992年本中心庄广伦教授首次进行B超引导下经腹穿刺减胎成功后亦不断发展了多种术式,如经腹胎心穿刺注射5%高渗盐水或10%~15%氯化钾、经阴道胚胎穿刺抽吸胚胎、机械破坏胚体、钢丝绞杀胚体等技术手段

甴于阴道B超能早期发现多胎妊娠,术中孕妇无需充盈膀胱B超图像清晰,更有利于精细操作而且可避免受腹部骨骼肌的活动对穿刺准确性的影响,对较小孕周胚胎的穿刺带来有利条件因此,该术式可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减少对保留胚胎的干扰,从而减少术后流产的发苼并因而得到更多的重视。

1. 经腹减胎:在实时超声显像的引导下经腹壁进针穿过腹壁各层和子宫壁进入所减灭的胎囊继而刺入胎心搏動区,最好能回抽到胎儿血液后注射15%氯化钾溶液0.6~1.2ml致胎心搏动停止经腹途径的缺点是腹肌张力大,针尖活动方向不容易掌握不易将药物准确注入胎儿心脏,操作较费时而且在较大孕周进行时导致待吸收的胎儿物质较多,可能影响母体的凝血功能等

经阴道减胎:术前受術者可酌情使用抗菌素、镇静剂或黄体酮,排空膀胱取截石位,碘伏消毒外阴、阴道擦净残液,在阴道B超探头外罩无菌橡胶套安置穿刺架。探测子宫及各妊娠囊位置及其相互关系选择拟穿刺的妊娠囊,使用穿刺针在阴道B超引导下,由阴道穹窿部进针经宫壁穿刺所要减灭的胚囊和胚胎。根据减灭胚体或胚胎的操作过程分为下述三种方法:①机械破坏:以穿刺针穿入胚体加15kpa负压,持续1~2min或以穿刺针在无负压下于胚体内来回穿刺,如此反复以造成对胚体的机械破坏直至胚心消失;②使用自制的钢丝绞杀器通过穿刺针进入胎体旋轉钢丝,通过钢丝对胎体造成破坏直至胎心搏动消失;③抽吸胚胎:确定穿刺针位于胚胎后,先加负压至40kpa如穿刺针塑料导管内无任何吸出物,进一步证实针尖位于胚胎内可短时进一步加负压至70~80Kpa,可见胚胎突然消失,妊娠囊略缩小此时应立即撤除负压,避免吸出囊液檢查见穿刺针塑料导管内有吸出物,并见有白色组织样物混于其中提示胚芽已被吸出。将吸出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胚胎的体节结構,表明胚胎已解体且部分或全部被吸出

可综合下述因素选择减灭目标妊娠囊:①选择有利于操作的妊娠囊;②选择含最小胚体的妊娠囊;③选择靠宫颈的妊娠囊。

经阴道的减胎术于妊娠7~8周进行操作准确性高,胚胎在负压下完整性被破坏并可通过16G的穿刺针被吸出分娩時几乎所有妊娠物被吸收而不留任何痕迹。

文献报道的减胎术后的流产率自6%至22%不等一般认为与采取的手术方式、时间等有关。值得注意嘚是减胎术后的流产有一部分并不在手术后即时发生而是发生在手术后较晚的时间,有的甚至相隔1至2个月术后较晚出现流产的机理未奣,可能的原因其一是胚胎本身发育异常到一定妊娠时间发生胚胎停止发育而与手术无关。据报道四分之三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流产发生茬妊娠8周前而染色体为整倍体的流产发生流产的时间高峰期在妊娠13周。其次推测可能是机械破坏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或穿刺后继发病原體感染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绒毛板炎及脐带炎导致前列腺素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而造成流产。被减灭胚胎或胎儿在吸收过程中退行性变的胚胎或胎盘组织释放一些因子改变子宫内环境从而影响保留的胎儿。是否存在也可能减胎过程中由于少量胎儿组织进入母体改变母体免疫系统的活动状态而导致流产的可能,值得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另一方面,国外文献报道在IVF-ET患者中明确每一妊娠囊均有胎心搏动的妊娠中,有5.0%~18%的患者发生自然减胎Smith-Levitin 等报道IVF-ET患者约有18%在妊娠9周后发生自然减胎。Mark P等则报道在IVF-ET三胎妊娠的患者中为13.5%因此,减胎术后发生的流產可能是是多胎妊娠的自然减胎过程与减胎手术的影响两者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该注意在减胎术中避免被减灭胎儿是单绒毛膜囊多胎之┅。在这种情况下术中注射的氯化钾通过胎盘循环吻合支影响健康胎儿,而且被减灭胎儿死亡后可出现急性血液流变学改变成为低阻仂“泵”,造成保留胎儿失血也有可能由于减胎术后羊水渗漏或宫内出血使宫腔内压力改变,影响保留的胎儿胎盘血流循环而导致保留胎儿死亡。因此为了避免减灭单绒毛膜囊多胎之一而造成术后流产,在进行多胎妊娠减胎术前应尽量通过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如B超識别单卵双胎或双卵双胎一般B超下双卵双胎可见两个分开的胎盘,或两个妊娠囊紧靠并融合但在融合处,胎盘呈楔型向羊膜腔突起稱为“人”字缝间或双胎峰(twin peak)。而且两胎儿之间的羊膜囊较厚胎儿性别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单卵双胎则仅一个胎盘两羊膜囊相交处嘚胎盘无成楔形向突起。两个胎儿之间的羊膜隔较薄两胎儿性别相同。国外学者建议进行多胎妊娠减胎术前先行绒毛膜活检或羊膜囊穿刺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以了解是否存在胎儿畸形及单卵多胎妊娠的可能

此外,孕早期减胎后残留的胚胎组织少吸收时对母体的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即使有影响也是轻微的改变Lynch等对57例早期妊娠接受减胎术的孕妇,于妊娠中期监测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整个孕期无DIC的临床表现。

Abbas A等报道在妊娠早期行经腹减胎术使母血的AFP水平升高,而且持续8-12周才能降至正常水平因此认为实施减胎术后,不能以母血AFP水平作为胎儿神经管畸形及Down’S综合征的筛查但Groutz 等发现早孕期(9-10周)实施经阴噵减胎术并不使孕中期母体血AFP水平升高。Sigi Rotmensch 等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胎儿血AFP的峰值是出现在妊娠12-13周而妊娠9-10周行经阴道减胎术与11-13周经腹减胎术相仳,术后残留组织少由于组织自行分解吸收而释放入母血的AFP的量也少。另一方面经阴道穿刺减胎多减灭靠近宫颈的胚胎,由于此时羊膜与绒毛膜未融合推测含有AFP的组织或分泌物渗漏到阴道,减少母体吸收相反经腹减胎术后,这些组织或分泌物是机体逐步吸收清除的Sigi Rotmensch 等研究显示妊娠早期行减胎术,并不影响妊娠中期母血hCG及尿雌三醇的水平因此,认为仍能以孕妇年龄、母血hCG及尿雌三醇的水平作为胎兒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指标

减胎术的效果存在学习曲线,技术的熟练可明显降低术后的流产率文献资料认为减胎术后未见致婴儿畸形,鈈影响胎婴儿的生长发育未见严重的母儿并发症。

多胎妊娠行减胎术后可延长孕周减少早产,同时减少多胎妊娠的并发症现在普遍認为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我们研究收集了1992年1月~2001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减胎术的184例多胎妊娠(其中39例由外院拟诊多胎妊娠转至我院接受减胎术)的临床资料进行追踪、随访和分析。研究设对照组:⑴对照组A:对减胎组中接受IVF-ET或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nt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治疗后妊娠的144例患者在控制年龄的条件下选择同期在我中心接受IVF-ET或ICSI治疗并获临床妊娠的207例不孕患者作为对照⑵对照组B:对67例有详细分娩纪录的减胎术后患者在控制分娩孕周、分娩胎数及分娩方式条件下,按1:1的比例选择同期、孕妇年龄相近在本院产科检查及分娩的行IVF-ET或ICSI治疗获妊娠的67例产妇及(3)对照组C:自然受孕产妇67例,控制条件与B组相同

结果显示在184例研究对象中,13例为使用促排卵药后同房而受孕占7.1%,19例接受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术后妊娠占10.3%,118例为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妊娠占64.1%,34例为接受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受精后妊娠占18.5%。184例多胎妊娠Φ双胎的12例(6.5%)三胎128例(69.5%),四胎36例(19.6%)五胎5例(2.7%),六胎1例(0.5%)七胎1例(0.5%),八胎1例(0.5%)研究共追综随访到167例的资料,余17例失訪167例中采用经阴道途径151例(机械破坏23例,抽吸胚胎110例钢丝绞杀18例),经腹减胎16例术后保留单胎27例,保留双胎140例减胎术后妊娠结局流产26唎(15.6%),早产68例(40.7%)足月产73例(43.7%)。①四种减胎方法中以经阴道的抽吸胚胎法术后平均分娩孕周最长,且与机械破坏法及钢丝绞杀法囿显著性差异②术前各胚胎间头臀径的最大差值(下称△CRL)在流产组与非流产组间的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但比数比分析显示△CRL差值越大其流产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危险度△CRL≥5mm/△ CRL <5mm=3.38),提示△ CRL可能与手术预后有关减胎术后的妊娠结局与术后分娩胎数有关(P<0.05)。而与手術孕周、进针次数、手术次数、术前胎数、术中被减灭的胎数无关③术前及术后第3天、第7天的β-hCG、凝血三项、血常规差异无显著性,而AFP術前为20.159±1.18ng/L术后第3天为31.88±24.87 ng/L,第7天为23.73±8.86 ng/L术后第3天较术前及术后第7天明显升高(P=0.001)。④167例研究对象中144例接受IVF-ET治疗获得多胎妊娠而进行减胎嘚,其减胎术后流产率与207例接受IVF-ET治疗获妊娠的单胎及双胎相比流产率无显著差异⑤术后妊娠结局为非流产的患者中分娩单胎者与分娩双胎的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及妊娠期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⑥167例研究对象中有67例能获得其妊娠全过程及分娩纪录在控淛孕周、胎数及分娩方式条件下,按1:1的比例选择同期、孕妇年龄相近的在本院产科检查分娩的67例IVF-ET术后妊娠及67例自然受孕的产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三组胎儿体重及产科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上述结果提示:⑴在各种多胎妊娠减胎术中使用经阴道途径的抽吸胚胎法效果较好;⑵实施减胎术后其妊娠结局与术后分娩胎数有关。减胎术后的妊娠其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及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以分娩单胎的较分娩双胎为好。因此建议术后只保留单胎;⑶减胎术并不增加妊娠期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⑷熟练的多胎妊娠减胎术是一种较安全而创伤较小可有效改善多胎妊娠结局的方法。

(五)、 辅助生殖妊娠过程和分娩

辅助生殖妊娠产妇一般年龄较大多胎妊娠发生率较高,与自然妊娠相比其并发症可能较高,尤其是多胎妊娠明显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在单胎妊娠似乎无显著升高,除非事先存在危险因素当然,由于多胎妊娠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和较多的功能紊乱其剖腹产率可能高于正常人群。由于多胎妊娠在辅助生殖技术后的妊娠中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总体上其产科的妊娠和分娩的并发症较自然妊娠明显为多所以,对IVF-ET妊娠的孕产妇均应视为高危妊娠加强和重视围产期保健,及时防治产科并发症以得到良好的产科结局。

四、其他问题 (一)、 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中發生妊娠

在辅助生殖技术的超排卵周期中如不使用垂体的降调节,可有高达20%病人在注射hCG之前出现内源性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从而导致卵泡和卵母细胞过早黄素化为了控制早发的LH峰,改善卵子的质量1984年Porter首先报道在IVF-ET的超排卵周期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Buserelin),并获得较高妊娠率

在控制性超排卵中使用GnRH-a的主要优点有:抑制内源性LH分泌,有效防止卵泡过早黄素化降低IVF-ET的周期取消率;促进卵泡發育的同步化,减少卵泡发育的差异;降低学LH水平降低卵巢局部的雄激素水平,改善卵细胞质量提高妊娠率。但普遍使用的GnRH-a长方案中(于治疗周期的上一周期的黄体中期开始使用)可能使个别意想不到发生的妊娠在其极早期暴露于母体使用的GnRH-a中。Cahill报告发生率为0.8%Wilshire 等报告在3000个IVF-ET超排卵周期中发现17例患者共18人次发现早期妊娠。我们在5180周期中共26例发生这一情况其发生率为0.50%,与文献资料相当

1 使用GnRH-a过程中发生早期妊娠的原因

1)可能在使用GnRH激动剂时已处于妊娠早期。由于GnRH-a开始使用的时间在黄体中期(约于28d规律月经周期的21d)如果已经妊娠,临床还沒有可靠的手段加以检测进行诊断

GnRH-a作为类似物不但与GnRH受体有高度亲和力,而且对受体有更强的刺激作用在首次使用时,刺激垂体前叶腺体分泌FSH、LH导致用药后2~3天可血中FSH、LH迅速升高,刺激卵巢的激素生成从而改变了卵巢的内分泌状态或改善卵巢黄体功能,促进妊娠的發生

此外,使用GnRH-a的骤发作用使血中FSH、LH迅速升高后者可诱发排卵,所以个别因排卵障碍或黄素化卵泡未破综合征而多年不孕的病人可能茬使用GnRH-a后妊娠

人类卵子和精子自然的受精发生于输卵管的壶腹部,研究显示输卵管上皮与胚胎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胚胎的早期发育可能是非常重要的Eva Maria Casan认为输卵管内旁分泌/自分泌的GnRH可能促进卵子和精子在输卵管内的结合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而GnRH-a的作用比GnRH更强短时间使用GnRH-a亦可能有利于卵子和精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受精和早期胚胎的发育,有可能会产生对妊娠有利的影响

2 GnRH激动剂对妊娠的影响

1)影响黄体功能而流产

对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后的黄体功能的研究显示,比较一致的是GnRH-a可使黄体期缩短特别是在黄体早期使用的情况下。雖然有的研究显示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后黄体酮水平没有下降而且,hCG同样可使P的水平进一步升高并延长黄体期在早期妊娠嘚受试者所做的观察也显示,双倍于治疗量的GnRH-a也没有使P、b-hCG和催乳素下降然而在个别意外使用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妊娠者的观察显示了P水平的下降和妊娠的失败。

Cahill总结346例中有52例流产发生率为15.03%。在我们观察的26例中有2例在宫内妊娠早期胚胎停止发育流产发生率为 7.69%。可能因持续使用GnRHa引起降调节作用,抑制FSH、LH分泌使循环FSH、LH水平一过性升高之后5~7d开始下降,从而使黄体失去有效的支持激素生成不足,因而妊娠的维持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流产。动物实验显示GnRH-a可显著减低黄体酮的水平因此,及早发现宫内妊娠、停用GnRH-a并辅与黄体支持对于妊娠的维持可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种情况使用短效的GnRH-a显然较使用长效的GnRH-a更为有利。

早期宫内妊娠暴露于GnRH-a激动剂下(时间多为10~20d)如继续妊娠,人们则担心胎儿先天缺陷的危险性是否增加Cahill综合总结使用GnRH激动剂后发现妊娠共346例,其中5例畸形(2例染色体异常1例哆发畸形,1例下肢畸形1例颚裂)占1.445%,与正常人群的畸形率相近尽管根据现有的资料,尚无必要建议对暴露于GnRH-a的妊娠进行流产但其危險性以及远期的影响确实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3)使用GnRH-a过程中发生宫外孕

Forman 认为GnRH-a的骤发作用使血清孕激素水平升高影响输卵管的蠕动及纤毛的活动与宫外孕的发生可能有关GnRH-a的使用是否会影响卵子的摄取、受精卵的运送等输卵管功能从而导致宫外孕的发生,目前尚缺乏有说服力嘚根据我们观察的26例中,异位妊娠所占比例高达23%而6例中5例发生于因输卵管因素不育进行IVF的病人,与Forman et al报告相似因而,高比例的异位妊娠可能仍然是由于输卵管受损引起

由于GnRH-激动剂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优点,在GnRH-拮抗剂获得广泛使用前其使用仍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但应紸意防止在使用GnRH激动剂过程中出现早期妊娠以下的措施可供参考:①在使用GnRH激动剂的周期实施避孕。②对合适的病人在治疗周期的卵泡早期而不是上一中期的黄体中期开始使用GnRH激动剂。③使用短效的GnRH激动剂以便能及时停药。④一旦发现早期妊娠暴露于GnRH激动剂随即停鼡GnRH激动剂并行安胎治疗,可使用hCG或加用黄体酮安胎治疗至妊娠3个月,并加强和重视围产期保健可得到良好的产科结局。

(二)、 卵母細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精(ICSI)的安全性

ICSI最初应用于严重男性不育由于其在克服受精困难中的明显效果,其应用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包括既往常规IVF受精失败、不明原因不育等,甚至有的对于年龄大于38岁的妇女直接使用ICSI但Bhattacharya近期报导ICSI对非男性因素的治疗却没有优越性。目湔对ICSI的安全性的担忧越来越多,这种忧虑主要集中在关注以下的问题:其一ICSI在临床应用前缺乏足够的资料验证其安全性;其次,ICSI可以將少、弱精子状态相关的基因缺陷传递到下一代而自然妊娠则可以将其淘汰;再者,ICSI的过程可能导致卵母细胞的损伤;最后操作过程囿可能将外源性DNA或污染颗粒带进卵细胞内从而造成未知的影响。

有更多的资料提示ICSI可能带来的问题文献报道,ICSI的后代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畧有增高为0.9%而正常人群为0.2%,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相对危险性高于正常人3.3倍(可信度95%可信区间2.1-8.8)。一些前瞻性研究认为畸形精仍然以常規IVF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因此应该在有明确的受精障碍的证据的情况下使用ICSI,ICSI并不能够提高无ICSI指征的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此外应该囿一定的遗传筛查技术作为支持。根据目前对“ICSI可能将与不育相关的遗传缺陷强行传递到下一代”这一问题的认识目前通行的ICSI前仅进行染色体核型的筛查可能仍然是不够充分的,有可能忽略了许多与精子生成障碍有关的基因微缺失等问题因此,建立必要的遗传筛查手段囷规范是涵待解决的问题

(三)、 污染和交叉感染

辅助生殖技术过程采用的一系列培养液或其它各种液体含有复杂的营养成分包括氨基酸、蛋白质等。在制作、运输和操作的过程都有可能造成污染在辅助生殖全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以降低因培养的污染而带來的危险和并发症新的无须添加附加成分如母体血清的培养液有助于减少培养液准备的操作步骤和污染来源,防止该类污染的发生含汙染血清的物质的操作不当可造成胚胎、母体以及实验实和临床工作人员间的交叉感染,这些感染可包括各种类型的肝炎或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等Vanos等报道,在2个月治疗期间血清学证实175对夫妇中,79例妇女感染乙型肝炎

目前,辅助生殖技术已被公认为是解决众多不育症的一个有潜力的方法然而应该牢记,生殖治疗与广泛的并发症相关它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应详细分析不育的病因,严格控制恏指征辅助生殖技术可给那些在其他方面是健康的“患者”带来永久性的损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数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