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常用肥主要包括哪些

地下滴灌研究进展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地下滴灌研究进展
&&地下滴灌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8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地下滴灌技术的优点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地下滴灌技术的优点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地下滴灌的经济效益
(1)节水增产
SDI 的节水与产量效应是在与其他灌溉系统的比较中体现的,在现有的研究报道中,SDI 的产量效应均等于或大于其他灌溉系统。中国传统的灌溉方式是地上灌溉,包括漫灌、畦灌、沟灌、喷灌和地面滴灌等等,使水分由地表逐渐下渗到作物根系,但地表的水分在下渗的过程中也进行着物理蒸发,而且地表越湿润,蒸发量越大。地下滴灌技术通过埋在地下的灌溉系统将灌溉水直接供给作物根部,地表及作物叶面均保持干燥,有效地降低了地表蒸发量,作物棵间蒸发已减小到最小,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均低于饱和含水率,可以认为没有深层渗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对西红柿、芦笋、土豆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而其灌溉用水只占普通地表灌溉用水量的50%-70%。苜蓿全生育期每公顷需滴水,与常规漫灌相比节水50%以上[33]。
由于SDI 技术直接向作物根系供水,供水时不会形成地表水,供水稳定,土壤升温快,通气性好,水、肥、热、气协调,利于作物对水分和肥料吸收利用。对许多作物而言, SDI 的产量比沟灌高。Phene 和Beale 在1976 年的研究表明:甜玉米的产量在地下滴灌下比在喷灌和沟灌下要高12%一14%,与沟灌相比西红柿的产量要高2 0%。大白菜和小胡瓜产量高 35%以上;当配以磷酸尿素,沟灌的产量增加至SDI(不供肥)的产量[34]。SDI 的产量效应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如在粉砂性土壤上进行棉花试验,以SDI 灌溉的产量较沟灌为高;但在沙质土上则产量无差异;两种土壤SDI 均节水40%左右[35]。
SDI 与喷灌的产量效应基本相同,但SDI 节水;并且喷灌耗能多,需要更多的劳力搬运、组装拆卸喷灌系统。在弗吉尼亚玉米试验显示,SDI 与喷灌的产量没有差异,但SDI 节水30%[36] [37]关于SDI 与地面滴灌(DI)在棉花上的试验研究[38],大多数结果显示, SDI 与 DI 的产量差异不大;也有研究报道SDI 产量较高,如在以色列玉蜀黍产量[39],是SDI 大于 DI。
张树森等[40]在日光温室对黄瓜进行地下滴灌技术研究结果显示: SDI 比地面滴灌、沟灌分别节水 11.9%,50.7%;增产 10.2%, 41.3%。陈仰斗等[41]研究表明,灌水量减少时, SDI 引起的减产幅度比DI 小许多。在应用上,DI 比SDI 容易遭到人为破坏,所需劳力多,当以打孔塑料管作为地下滴灌管时,SDI 的设备投入较DI 低廉许多。
综上所述,地下滴灌节水主要体现在:采用管道输水减少输水损失灌水器埋在地表以下,不会产生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减少了棵间蒸发损失在正确的安装和适宜的运行管理情况下,深层渗漏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 滴施化肥与农药,节省成本
应用 SDI 技术的优点之一就是可在作物全生育期内,适时适量地将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与微量元素)和农药精确而直接地滴施于作物根区。传统沟灌用水量大,所追施的肥料易随水下渗到土壤深层,使作物根系难以利用。但随滴灌追施的肥料,大多集中于作物根际部位,避免了肥料的淋失,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张腾福[42]报道:畦面0~60cm 土壤平均碱解氮和速效磷滴灌比沟灌含量分别高12.9%、39.8%。从沟底取土壤分析,滴灌比沟灌含量分别低15.9%、40.1%,这说明采用滴灌土壤肥料向深层和两侧淋失得少,分布在根层附近的多,被作物吸收的肥料多。Camp 等[43] (1997)对棉花SDI 试验研究发现,减少氮肥施用量仍可保持相同的产量.这不仅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并可以节省大量施肥与喷药劳力。
现有的试验研究己验证了磷素用量的节约性。当养分随水分一同灌施于作物根区时,磷素养分由于迁移性差,不易迁移出根区,可为作物根系很好吸收,因而用量较其他灌溉技术节省。在石灰性土壤里施用磷酸尿素,滴孔周围20 cm 以内可利用态磷的浓度很高;分2 次施用能延长磷的有效性[44]。Mikkelsen 等[45] (1989)研究也表明,使用SDI 系统可以将磷素直接灌施于根区,流失量明显减少,因而所需磷肥用量较其他灌溉系统少。而氮素养分灌施于根区,可以减少氨态氮的挥发损失;并且SDI 实行小定额高频次的灌溉制度,硝态氮随灌溉水渗漏至土壤深层的潜势较其他灌溉技术小,因而亦可以节约氮素用量。在棉花上的试验显示,相同产量时SDI 降低了氮素用量[46]。尽管目前还未见应用SDI技术减少钾肥用量的报道;按上理推断,有理由相信钾具有同氮、磷相同的规律性。此外,采用SDI 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从而也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使其较其他灌溉方法的农田投入低廉。
(责任编辑:烟花三笑)
中国灌溉在线QQ群(高级):1、 2、3、  &4、
------分隔线----------------------------
18:48:57 11:55:26 09:57:01 10:33:48 10:21:45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中氮行为模拟--《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7期
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中氮行为模拟
【摘要】:以土壤水分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为基础,结合灌溉施肥过程中的初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地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肥运动模拟模型,以SWM-2源代码为蓝本,模拟了新疆棉花地下滴灌施肥后土壤中氮的分布与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施肥时机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氮的分布,施肥后冲洗管道1 h,使氮的运动在剖面上呈双峰曲线,以毛管为中心,氨态氮的运动局限于20 cm以内,其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同时向下层土壤运动;与氨态氮相比,硝态氮的运动范围略有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向上运动大于向下运动。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1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建君,李久生,任理;[J];灌溉排水;2002年02期
仵峰,宰松梅,丛佩娟;[J];节水灌溉;2004年01期
李道西,罗金耀;[J];节水灌溉;2004年04期
宰松梅;王朝辉;仵峰;庞鸿宾;;[J];节水灌溉;2007年05期
李金荣;杨振放;李金玲;;[J];节水灌溉;2010年01期
冯绍元,黄冠华,王凤新,王广兴,吴海卿,刘祖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李久生,张建君,饶敏杰;[J];水利学报;2005年08期
栗岩峰;李久生;李蓓;;[J];水利学报;2007年07期
何晓宁;;[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云成;张玉龙;;[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丁晓雯;李薇;陈庆伟;;[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王克武;程明;肖长坤;王海燕;黄会玲;崔月安;杨明宇;;[J];北方园艺;2010年11期
蔡贵珍,杨金忠;[J];北京水利;2001年01期
杨琳;黄介生;李大文;黄志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李严坤;张忠学;仲爽;付尧;;[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尹飞虎;刘洪亮;谢宗铭;陈云;;[J];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张胜,张翠云,叶思源;[J];地球学报;2003年02期
郭华明,李广贺,阎非,张大奕,张旭,卢昌艾;[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1期
苏贤坤;周永波;刘旭;袁有波;;[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玉春;李久生;;[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李志新;许迪;李益农;;[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李志新;许迪;李益农;;[A];“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栗岩峰;李久生;张航;尹剑锋;;[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脱云飞;王克勤;张振伟;费良军;胡兵辉;卢炜丽;;[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伟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张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李培岭;[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王晓愚;[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脱云飞;[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孙海燕;[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王少丽;[D];清华大学;2008年
张贵龙;[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杜金龙;[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王丽艳;[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蓓蓓;[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汪玲;[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严晓燕;[D];塔里木大学;2011年
王保刚;[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张文杰;[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姚颖;[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梁锦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吴小宾;[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叶世超;[D];扬州大学;2010年
冯梦喜;[D];贵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乔丽,宫辉力,赵文吉,宫兆宁;[J];北京水利;2005年04期
付琳;[J];灌溉排水;1983年03期
郭大应,熊清瑞,谢成春,冯艳;[J];灌溉排水;2001年02期
张树森,雷勤明;[J];灌溉排水;1994年02期
吕谋超,仵峰,彭贵芳,熊明洁;[J];灌溉排水;1996年01期
仵峰,彭贵芳,吕谋超,熊明洁;[J];灌溉排水;1996年03期
石培泽,杨秀英;[J];灌溉排水;1996年04期
岳兵;[J];灌溉排水;1997年02期
胡笑涛,康绍忠,马孝义;[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年02期
狄美良,C.J.Phene
,PhD&CarlP.C[J];节水灌溉;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仵峰,宰松梅,丛佩娟;[J];节水灌溉;2004年01期
李旌胜,李光永,张琼;[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01期
仵峰,彭贵芳,吕谋超,熊明洁;[J];灌溉排水;1996年03期
戴雪迟;;[J];新疆农垦科技;2006年04期
苗成朵;[J];中国棉花;2000年12期
康才周,王理德,王键,韩森慧,唐卫东;[J];甘肃林业科技;2004年03期
孔繁宇,胡同军;[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01期
程先军,许迪,张昊;[J];节水灌溉;1999年04期
马孝义,康绍忠,王凤翔,李援农,胡笑涛,韩光;[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李道西,彭世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成霞;王振华;何新林;魏闯;杨贵森;李宁;;[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安俊波;王振华;郑旭荣;孙浩;;[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刘洪光;郑旭荣;李玉芳;;[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殷艳霞;石勇;周炜;;[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陈灏;张木兰;高爽;郅海威;;[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周华明;王官福;许文平;王世平;;[A];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王雪松;王齐;陈春城;马万红;赵进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张兰芳;朱伟;梅新敏;;[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湖泊健康与水生态修复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董银喜;曹志军;李胜利;杨敦启;;[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张聪璐;伦小文;梁宁;郑鑫;侯晓虹;;[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铁铮;[N];科技日报;2005年
铁铮;[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刘根;[N];兵团日报(汉);2002年
;[N];中国水利报;2005年
本报记者 沈 洪;[N];中国质量报;2005年
张加祥;[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万晓东;[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蔡立;[N];科技日报;2004年
许忠贤;[N];酒泉日报;2010年
山东省海阳市技术监督局
纪常松;[N];农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仵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宰松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何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王晓愚;[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彭福田;[D];山东农业大学;2001年
黄玲玲;[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王霞;[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陈新娟;[D];浙江大学;2006年
梅莉;[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陈志斌;[D];沈阳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庄千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胡笑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韦艳葵;[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王俊学;[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丛佩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刘期国;[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孟季蒙;[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李勇;[D];浙江大学;2006年
王振华;[D];石河子大学;2005年
王理德;[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滴灌施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