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礞古方可以有效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症吗?

古礞古方只有齐老师那里有吗?_百度知道
古礞古方只有齐老师那里有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的,我就是古礞古方调理好的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中医讲究夏病冬治、冬病夏治,而且药方跟一个人的体质非常有关,只有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治疗强迫症的药方主要如下:
  清肝化痰膏
  水煎药:天门冬100克、清半夏100克、赤茯苓100克、胆南星100克、玄参100克、金礞石100克、钩藤100克、炒栀子100克、石菖蒲100克、莲子心60克、黄芩150克、黄连60克、炒白术150克、淡豆豉100克。
  成膏药:龟板胶100克、鹿角胶100克。
  调味药:荆花蜜100克、鲜姜汁100毫升、羚羊角粉15克。
  制作方法:将水煎药煮2次,每次煎出300毫升药液;同时将龟板胶和鹿角胶一起加入200毫升水中,放入蒸锅蒸熟烊化;然后,将水煎药液同烊化胶混合搅匀,上火熬煮15分钟,放温后,再加入羚羊角粉15克、荆花蜜100克、姜汁100毫升,和匀,装入洁净干燥的器皿之中,存放于冰箱。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用药加减原则:面色晦暗、舌质紫暗、心烦不安者,加桃仁、红花、归尾;烦渴、口干、大量饮水者,加生石膏、知母;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者,加陈皮、干姜、瓦楞子;小便短赤者,加通草、车前子、草河车。
  服用方法:温水兑服,一次2匙(约10毫升/匙),头两周早、晚饭后各1次,第3至4周内,于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至6周。
  功效:清肝泻火,健脾化痰,适合肝火扰神,脾虚生痰的强迫症患者。
  注意事项:本方无特殊注意事项。
  所以对于强迫症患者,在进行西药治疗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还可以找一位专业的老中医鉴别下自己的体质,看看是否适合以上的药方加以辅助治疗。
专家视频解读
当季高发疾病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
长按上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右上角的“相册”扫码,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强迫症,焦虑,脏躁,神经官能症---程宇宏整理
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 & 1、 疏肝以和情& & 疏肝法是临床治疗情志病证最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肝具有调节包括情志在内的机体各项功能的作用,而各种情志的变化亦可反过来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因此通过调节肝疏泄气机的作用就能调和异常的情志变化。究肝失疏泄之因有虚实两端,虚者因肝肾之阴血亏虚,实者因气机不畅,临床表现亦不外乎疏泄太过或不及两个方面,故治疗上虚者以滋补阴血为主,实者以疏导气机为主,太过者则抑之,不及者则扶之。滋补肝肾阴血的常用方剂有四物汤、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肝气逆者如柴胡疏肝散,气火上逆者如龙胆泻肝汤,肝气郁者如逍遥散、四磨汤、半夏厚朴汤等,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辨证加减 & & & & & & &&& & &病案1 女,36岁,因头晕、头痛五年就诊。自述因惊恐致头晕时发时止,发则头昏胀痛。无目眩,每于春季或生气后加重,时胸闷,善太息,易惊恐,舌红苔薄白,脉弦弱。诊为肝气不舒,治以疏肝解郁,方以逍遥散加减。& & &【处方】:当归9 g,炒白芍9 g,柴胡6 g,薄荷6 g,川芎9 g,人参10g,炒白术9 g,香附9 g,陈皮9 g,砂仁9 g,甘草3 g。经加减服用9剂而诸症尽除。& & &按:《内经》云:肝气虚则恐。这句话包涵两层意思,一指肝虚则本身易生恐情,二指肝虚则恐而情易伤。本案患者之病虽由惊恐所致,然此患者正值壮年,肾气尚强,故无明显的肾伤征象,但是肝肾同源,子又以肝为先天,因经血之故而肝血易不足,不足则易伤,故惊恐之情志导致了肝气不舒,升发不及。病每于春季加重是因春为肝所主之时,春肝宜升为健,欲升而不能,故病重。经用药物滋补肝阴血之体,助肝气升发之用,则气机条达,诸症自愈。 & & & & && & &病案2 女。59岁。主诉“烦燥欲死三年”。精神卫生部门诊为强迫症、焦虑症。病初因生气惊吓所致。现悲观厌世,躁动不安,心跳动欲出,感觉饥饿但吞咽困难,咽中如有物阻,每日下午5时左右出汗1 h,五心烦热,恶梦,面赤头昏。舌红苔薄白干,脉弦细数。诊为肝旺心弱。施以疏肝养心,化痰安神之法,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治疗。& &【处方】:生白芍9 g,柴胡6 g,川芎9 g,枳壳6 g,姜半夏6 g,陈皮9 g,远志(炙)6 g,夜交藤12 g,代赭石12 g,郁金9 g,当归9 g,砂仁9 g,甘草3 gJ石菖蒲3 g。& &6剂后觉咽部畅通,饮食无碍,心中稍安,但五心烦热及汗出如前,遂上方去姜、半夏、陈皮,加人生龟板12 g,生地黄9 g,五味子9 g,加减调理1个月,烦躁基本消失,余症亦除。& &【评按】:本患者之病因情志而起,怒伤肝,惊伤心,气滞痰凝、气火伤阴等病理变化随之而起,病证复杂,祛痰养阴不能并用,故采取分化瓦解之法,但治疗过程中总以疏肝养心为主旨。二、调心以安情& & &心为五藏六腑之大主,主调控情志,心伤则情难自控,故临床可运用调养心神法治疗情志病证。本法适用于情志伤及于心,致喜怒悲恐不得自制,兼见心慌,或胸闷胸痛等症,治疗时或益气,或养血,或祛痰,或活血,或安神,总之,以使心安而情和为最终目的。如《金匮》之甘麦大枣汤即为养心血、安心神之经典方剂,善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之证。& & &病案3 女,3岁。主诉:身易强直2年余。患儿之母自述怀孕期间曾因公婆离婚之事受到精神刺激。患儿自出生后6~7月开始发作上述症状,性情易急躁哭闹,难以哄劝,稍大后每次发作结束常自觉羞愧。现每晚发作强直,似角弓反张样,发时呼之不应,但无口吐白沫,无怪叫声,情志刺激则加重,痰多,常咳嗽,眠差,纳少,面黄,舌淡苔白,脉数弱。& &【诊断】为痰扰心窍。& &【治法】健脾化痰,养心以安神。& &【处方】:当归5 g,丹参4 g,炙远志4 g,人参6 g,炒白术5 g,胆南星4 g,陈皮5 g,砂仁5 g,郁金5g,甘草3 g。& & 服上方2剂后,身强直未再发作,惟于哭闹时稍身体后挺,后半夜眠不实,不咳,但嚼中有痰,纳食好转,舌红苔白厚,脉数弱。上方去白术,加茯苓4 g、生龟板6 g,陈皮减量至4 g。随后又加减服用4剂,患儿强直之症已不再发,性情亦大为改善。& & &【评按】:患尼在母腹时曾受情志刺激,致稚嫩心神受损,又其母为家人思虑过度,气结生痰,母婴同气,亦影响至胎儿。最终导致孩子出生后痰闭心窍,痰郁化热,痰热内=扰,故烦躁哭闹。正如《内经》所云:诸躁越,皆属于火。治以化痰养心则情志自和;水液成痰,无以化阴,筋失所养,加之火大生风,故伴发身强直。经又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故二诊时加人生龟板养阴以柔肝,如是则筋自舒。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温燥之品不宜久用,故去白术,减陈皮。& & 病案4 女,76岁,因常大笑不能自控就诊,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常有一过性意识丧失,常无故大笑不止,日发作数次,笑后全身乏力疲倦,腹中胀闷,有时又急躁易怒,虽自知但无法控制,苦不堪言,舌红苔黄厚,脉弦涩而沉,拟用益气活血通络之法,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25 g,当归尾9 g,牡丹皮6 g,郁金9 g,人参10 g,炒白术9 g,鸡血藤6g,明天麻9 g,生龙骨12 g,地龙9 g,砂仁9 g,甘草3g。& & 服上药3剂后,虽仍时欲笑,但时间缩短,且可勉强控制。又3剂后,情绪渐平,继续服药以善其后。& &【评按】:本例患者年老体弱,气血俱亏,阴血亏虚,虚阳上越则易怒;气虚血阻于络,阻于四肢脉络则发肢体不利,甚则痿废,阻于心脉则心包代心受邪。《灵枢·经脉》日:“是动则病……喜笑不休。”喜则耗气,故每当笑后则无力,气虚不运则腹胀。故治以补气为主,兼以养血通络,平肝潜阳,又血郁而化热,故又加牡丹皮、郁金以解血中郁热,如是标本兼治,心神得安而情和。三、调理脾胃以安情& & 人之情志活动与中焦脾胃有密切关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 一是中焦所化生之气血,是情志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是中焦脾胃的升降斡旋,对于情志之气的正常运行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因而调治脾胃,使其升降相因,枢纽和利,是临床治疗情志疾病的重要手段。结合以上病例可以看出先生治疗情志病之法亦每每配以调理中焦气机之药物。&四、交通心肾法& & 心居阳中之阳,肾位阴中之阴,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主,二者阴阳相济,对于全身的各项功能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肾相交代表了机体阴阳、气机的升降协调,各种情志活动亦代表了不同的气机状态,是脏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故而心肾相交是情志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如《中国医药汇海》说:”人之所以由感觉而生情志者,神主之也。神生于肾中精气,上归于心。阴精内含,阳精外护,是以光明朗润,烛照万物,及感触万物,发生七情。”因而I临床之心肾不交证,常出现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如烦躁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梦遗梦交、健忘等,此时交通心肾可获良效。常用方剂为【黄连阿胶汤】加减。辩证治疗焦虑症&(1)肝气不舒,肝气郁结。头目眩切口苦,胸闷气短善太息,失眠易惊,两胁不舒,紧张急躁,舌质暗苔黄,脉弦。黄芩15g,茯苓15g,白芍15g,柴胡15g,姜半夏10g,人参12g,合欢花20g,玫瑰花10g,厚朴花10g,生龙牡(先下)各2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2)心神失养,气血不足。心烦梦多,失眠多虑,胆小惶恐,气短心悸,舌质淡少苔,脉细弦涩。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30g,炙黄芪30g,刺五加25g,红景天20g,阿胶10g,大枣30g,炙甘草15g,浮小麦30g,黄精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3)阴虚火旺,水火不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惊恐易怒,失眠多梦,口干盗汗,舌质干红裂纹无苔,脉细数。熟地20g,山萸肉15g,丹皮12g,淮山15g,茯苓10g,泽泻10g,黄连10g,阿胶10g,生地15g,白芍12g,龟板胶15g,百合25g,莲子25g,酸枣仁20g,生龙牡(先下)各2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4)痰气郁结,脾失健运。头晕头痛,烦躁怕事,腹胀胁痛,痰鸣或口吐涎沫,健忘疲乏,舌质淡苔滑润而腻,脉弦而迟。法半夏15,橘红15,陈皮15,茯苓20,甘草10,胆南星15,白术20,厚朴12,竹茹15,醋香附15,青皮12,佛手12,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验方&菖蒲15克 &茯苓15克 &醋白芍15克 &醋青皮15克 醋郁金15克 &醋香附15克 &姜栀子15克 &姜半夏15克 胆南星6克 &化橘红15克 &海浮石15克 &川贝母15克 广木香12克 &枣仁15克 &灯芯 朱砂为引,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都非常有效!&情志疾病,心肝为主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有狂躁型和抑郁型。狂躁型精神分裂症,中医属狂症范畴,《临证指南》曰:“狂由大惊,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则痰涌,心窍为之闭塞。”先生以为:此症当为郁怒伤肝,气失疏泄,郁而化火,津液被熬,结成痰火,扰乱心神,导致发狂。由于痰火上扰,心窍被蒙,故见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由于肝胆火旺,痰火壅盛,可见怒目直视,盛气凌人,甚则骂詈不避亲疏,由于热盛津液被灼,故多见便干,舌红,脉数。处方则以甘麦大枣汤为基础,养心安神,化痰解郁;生铁落饮以镇心降火,百合、知母清热润燥;狂躁征象严重者,常加用龙胆草、黑山栀、生大黄等直折肝火。如治一患者,男性,47岁。18年前因受刺激而致精神失常,意识不清,狂躁不安,暴怒毁物,时或哭笑,时或打人骂人,夜不能寐,大便干结,7日1行。曾住某精神病院治疗,服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症情时有反复。近因家中琐事刺激,诸证又现,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数。证属肝郁化火,痰浊内蒙,扰乱心神,情志逆乱。治宜泻火化痰,养心安神。处方:炙甘草9g 淮小麦30g大枣9g 菖蒲9g 炙远志4.5g 丹参30g 龙胆草9g 黑山栀12g 生大黄9g(后下) 知母15g 生南星20g。服药7剂,精神渐趋正常,原方增减再服1月,并自行减量和停用西药,各症消失而告康复,后改用养血安神中药调理。1年后因精神刺激稍有反复,但程度明显减轻,再用原方调治l周即愈。抑郁型精神分裂症属于中医之“癫症”范畴。《证治汇补》云:“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俗呼为心风,此志愿高而不遂所欲者多有之。”先生认为本证与《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脏躁症”颇相似,多因心脾素亏,思虑劳倦过度,通过骤受惊恐等因素而诱发,导致心胆俱虚,肝阳上扰,痰浊内蒙,窍络不利。处方常以甘麦大枣汤养心润燥,甘以缓急,菖蒲、远志、丹参豁痰宣窍,安神解郁,再以生南星、铁落等镇惊平肝安神。如治一女性,39岁。1985年春季因精神刺激而致神思恍惚、表情淡漠、不言不语、脾气急躁,恐惧幻听。外院精神科诊断为“抑郁型精神分裂症”,予以氯氮平、奋乃静等治疗,症情曾一度缓解。就诊前因骤受惊恐,上症又现,且经行腹痛,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骤受惊恐,心胆俱虚,冲任失调。治宜镇惊安神,调和冲任。处方:炙甘草9g 淮小麦30g 大枣9g 丹参30g 菖蒲9g 炙远志4.5g 知母l5g 百合l5g 生铁落60g 肉苁蓉12g 益母草12g 生南星15g。上药连服半月,精神渐趋正常,后又续服1月余,症情未再反复,经临腹痛也瘥。随访1年余,精神正常。2、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患者多数见有情绪急躁易怒,恐惧焦虑,恶梦纷扰、眩晕泛恶,胸闷胁痛诸症。此乃心神不安,肝火亢盛之象。先生多用甘麦大枣甘缓之品,先缓其急,百合知母汤合麦冬以润其燥,龙胆草、川大黄以泻其火,待症状得以控制后再转入以治本为主。用党参、黄芪、炙甘草、五味子、淮小麦、大枣、白术等益气养心宁神,生地、川芎、丹参、麦冬、枸杞子、旱莲草、石决明养阴清肝潜阳,选用首乌、桑椹、苁蓉、蜂蜜等补益肝肾,柔和润燥之品,以润肠通便。中医辩证治疗强迫症经验方&(1)痰扰胆郁型:恐惧多疑,多梦易惊,头昏呆滞,情绪低沉,胸闷口苦,幻想不已,舌淡苔腻,脉弦滑。配方组成:法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5g,柏子仁15g,竹茹15g,枳实12g,白术15g,黄连10g,茯神20g,菖蒲18g,远志15g,郁金15g,酸枣仁25g,合欢花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2)湿热阻滞型:烦躁易怒,联想不断,胁肋胀满,情绪躁动,穷思竭虑,喜怒无常,面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配方组成:黄芩10g,栀子10g,龙胆10g,茯苓15g,泽泻15g,生地15g,胆南星15g,柴胡12g,白术15g,甘草5g,玫瑰花10g,绿萼梅10g,生龙牡各(先下)30g,磁石(先下)30g,珍珠母(先下)25g,石决明(先下)2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3)气血郁滞型:多疑善虑,情绪抑郁,恶梦纷扰,两胁窜痛,遇怒尤甚,嗳气泛酸,烦躁易怒,舌黯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涩。配方组成:柴胡12g,赤芍15g,当归12g,白术15g,茯苓15g,合欢花20g,玫瑰花12g,甘松12g,郁金15g,牡丹皮10g,栀子10g,酸枣仁30g,刺五加20g,甘草5g,灵芝15g,丹参20g,醋香附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4)心神失养型:心悸心慌,胸闷不舒,精神紧张,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配方组成:当归15g,生地20g,天冬10g,麦冬10g,玄参15g,丹参15g,西洋参8g,五味子15g,酸枣仁25g,柏子仁15g,刺五加20g,茯神20g,远志15g,桔梗10g,黄连6g,莲子心6g,菖蒲15g,磁石(先下)30g,龙齿(先下)3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本病的发生多与体质衰弱和情志失调有关,在治疗上需要调和脏腑,培本祛邪,更需要调护其情志,打开其心结,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国医大师—颜德馨经验荟萃—从痰瘀郁论治情志病& & & &探病源 立论多宗痰瘀郁& & & &探病位 重在心肝兼胆腑& & & &论治法 调气活血养心神& & & &颜师撷《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 以疏解肝胆郁热,益气养心敛神。若取化瘀法效欠佳时,改用本方常有较为满意的疗效。方中有柴胡、黄苓、桂枝、茯苓、半夏、大黄、铅丹、姜枣、龙骨、牡蛎、人参等12味药物组成。其中柴、苓、大黄解肝胆郁热,参枣、龙牡、铅丹益气、敛神、镇惊,桂枝、半夏、生姜化痰利湿。因铅丹有毒,且对肠胃道有刺激,常以镇逆气、除痰涎,通躁结生代赭石代之,临床上凡属肝胆郁热,痰气内扰之情志病,包括不寐、脏躁、痛证、癫狂,及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只要辨证准确,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见痰内扰,神不守舍,可用黄连温胆汤清心祛痰。礞石滚痰丸泄热涤痰,白金丸解郁化痰。如痰火较盛,心烦易怒,舌红脉数,可用除痰降火汤,此方即温加珍珠母、夜交藤、山栀、龙胆草,疗效亦佳。& & & &颜师在情志病的运用中常用疏肝化瘀或清热化瘀之法,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四逆散疏肝理气,加桔梗使气机上升,牛膝导血瘀下泄,,适合于一切气滞血瘀造成的痛证,尤对肝郁日久,经疏肝法无效者投之每能奏功。如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久之凝滞脑气,神明受忧而出现烦扰不安,夜不能寐,甚至彻底夜不寐可服之,并加磁朱丸吞服,且磁朱丸能通络安神,故对女性经闭者有通经之功,效果更佳。如因瘀而成癫狂者,出现语无伦次,不避亲疏,神志失常用癫狂梦醒汤,行气祛瘀醒神,也可用桃核承气汤,泄热逐痰宁心。古时有以桃花治愈癫狂的记载,因桃花利宿水痰饮积滞,治风狂。& & & &颜师常喜归脾汤加入黄连一味苦寒入心,屡试屡验,如因脏液枯燥而发为脏躁者,又取甘麦大枣汤、百合汤等养心液,安心神。此外情志病的调摄也很重要。颜师常谓,此病全在病者移情易性,疾病痊愈虽离不开药物的作用,但怡悦心志,开怀静养的精神调摄更是康复的关键。正如叶天士所云:“用药乃片时之效,欲得久安,以怡悦心志为要旨耳”。诚哉斯言。焦虑症中医辨证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经常存在无明确对象的焦虑,包括紧张,害怕,过分担心。伴交感神经功能活动过度表现,口干,出汗,心悸,尿频尿急,与运动不安。同时合并睡眠障碍,抑郁,疲劳,强迫,恐惧及人格障碍。惊恐障碍:突然感到突如其来莫名的惊恐,常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惊恐不安,甚至奔走惊叫,四处呼救,常伴胸闷心悸,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四肢麻木。(1)心脾两虚型:多思虑,心悸乏力,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面色无华,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人参10g,黄芪20g,白术12g,炙甘草10g,龙眼肉15g,酸枣仁30g,当归15g,远志15g,茯神30g,木香8g,菖蒲15g,莲子心6g,合欢皮15g,夜交藤20g,五味子15g,刺五加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2)肝郁脾虚型:胸胁胀满,情绪低落,胸闷失眠,难以入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暗淡苔厚腻,脉弦细。柴胡12g,郁金15g,当归12g,白芍15g,茯苓15g,党参20g,炒栀子10g,白术15g,薄荷10g(后下),合欢花15g,玫瑰花10g,菖蒲15g,酸枣仁30g,龙齿(先下)30g,刺五加2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3)心胆两虚型:心悸胆怯,善惊易怒,精神恍惚,情绪不宁,坐卧不安,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党参25g,茯苓15g,茯神30g,远志15g,菖蒲20g,郁金15g,合欢花20g,龙眼肉15g,制首乌15g,酸枣仁30g,龙齿(先下)30g,生龙牡各3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4)肝肾阴虚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多疑惊悸,失眠多梦,口苦尿赤,烦躁易怒,舌红少苔或薄黄,脉细数。百合15g,生熟地各15g,知母12g,枣皮15g,丹皮12g,淮山药15g,茯苓12g,泽泻10g,醋柴胡12g,黄柏10g,酸枣仁30g,龟板(先下)30g,鳖甲(先下)30g,珍珠母(先下)30g,磁石(先下)30g,五味子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5)痰热内扰型: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夜寐多梦,性急多语,头痛头晕,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黄连10g,法半夏12g,竹茹12g,枳实15g,陈皮10g,胆南星15g,茯苓15g,黄芩10g,栀子10g,天竺黄10g,全瓜蒌20g,龙胆10g,蜜远志15g,酸枣仁30g,珍珠母(先下)30g,石决明(先下)30g,磁石(先下)30g,郁金15g,菖蒲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6)血瘀阻滞型:心悸怔忡,夜寐不安,烦躁多疑,胸闷不舒,头痛心痛如刺,眼圈暗黑,口唇紫暗,舌黯红有瘀斑,脉弦涩。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生地20g,丹参25g,当归12g,川芎15g,醋柴胡15g,醋香附15g,菖蒲15g,酸枣仁30g,合欢皮20g,刺五加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本病累及心,肝胆,脾,肾,需要辨证明确,调和各脏腑功能的协调性。张志浩辨证治疗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 & 2.1思虑过度引起的胆怯心悸&& & 证见:时常自觉心悸,惊惕不宁,易惊善恐而不能自制,夜寐不佳,时有惊梦而醒。舌质淡,脉虚弦。这类患者大多由于心思过重,琐事缠扰所致。久不能自解,暗耗气血,伤于本神,神不守舍,故而以惊怯不宁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当以补养心气,安神镇惊为主。方药选择:归脾汤加琥珀、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龙齿。夜不寐者,酌加朱砂;口干心烦,舌暗红或舌红无苔,加女贞子、沙苑子、麦冬。&& & 2.2肝气郁结引起的忧郁不解&& & 证见:素性内向,忧愁而不能以言词外泄,常常多愁善感,或悲泣不已,或烦闷自语,胸中满痞。舌淡或淡红,脉弦。患此证者以女性为多数。多因情绪低沉压抑,气结于心胸而不能上通下达,脏腑机能缺乏活泼条达的原动力,反过来,又促使气塞更甚,壅滞于内。总之,以气结郁塞为病机要点。治当以疏利气机为主。方药选择:越鞠丸或柴胡疏肝散为主,加用郁金、枳壳、青皮。若伴有咽如物阻的梅核气,可选逍遥散合四七气汤;若久郁化热,口苦胁肋胀疼,可加川楝子、延胡;前胸疼者,加木香、郁金、薤白。&& & 2.3心肝火胜引起的暴怒胁胀&& & 证见:素性躁烈,每遇不和而动怒,或时时自相烦扰,面赤口苦,胸胁撑胀,心烦不寐,溲黄便燥,舌红或舌尖鲜红,脉象弦数或弦大。中医认为,气有余便是火,肝气妄动,气逆上行,常可引动心肝君相之火,以致火胜伤阴耗气,故虽初期大多为实证,但久不愈者则必伴有阴血不足之象。治疗应以平肝理气与滋敛肝阴为主。方药选择:丹栀逍遥散合导赤散。口苦甚加金钱草;胀痞嗳气加枳实、青皮;伴有头胀痛目赤生翳,加生石决明、菊花、夏枯草。& & &2.4痰浊蒙窍引起的昏愦自语&& & 证见:精神呆滞,喃喃自语,神识恍惚,或语无伦次,喜怒无常,头重胸闷,恶心少食,嗜寐。舌苔白腻,脉濡或滑。其病多为宿积气郁,痰湿内停,偶因七情所伤,引动痰浊随气而动,上蒙清窍,以致神识不明,多属正气虚而邪气实。治当温化痰湿,清心开窍。方药选择:天麻白术半夏汤或温胆汤,加琥珀、天竺黄。若肥胖或嗜酒,痰浊湿盛者,可酌加葶苈子、竹沥、白矾;涎多少食者,加白蔻、藿香;多寐嗜睡,加黄芪、葛根。&& & 2.5痰火上扰引起的狂妄躁动&& & 证见:躁动不宁,赤足蓬头,骂詈嚎叫,不避亲疏,不惧水火,面红目赤,毁物殴人,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行。舌红苔燥或厚,脉滑数。病多缘于内有宿积,郁久化热,或素体肥盛少动,或嗜酒过度,湿热内蕴,久成痰结,适因气极生化,引动痰浊,以致痰火相结蒸上,扰乱心神,神明蒙蔽,精神内乱。此为邪实之证,体壮者多见。治疗原则为清利痰火。方药物选择:涤痰汤加竹沥、黄连、朱砂、胆南星。大便燥结者,酌加承气汤类;若狂躁渐缓,舌红少津或无苔者,加麦冬、玄参。& & 3病例介绍&& & 女,27岁。于四月前因痛失其子而悲伤过度。近来时觉头昏胸闷,精神呆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时喃喃自语,或悲或泣,不欲寐,不思饮食,时有离家出走的念头。舌淡尖红,苔白滑,脉弦稍滑。中医四诊合参,认为肝郁痰阻,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气互结,蒙蔽清阳,心神被扰,加之素体虚弱,故而正虚而邪实。治疗当以开郁化痰,疏肝健脾为主。药物组成:陈皮15g,制半夏15g,茯苓20g,白术20g,党参20g,菖蒲15g,天竺黄15g,黄连5g,琥珀10g,香附25g,珍珠母25g,生龙齿25g。6剂,水煎日2次晚分服。& & &二诊:自述头晕见乏力,饮食无味。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家属代述,精神状态好转,时欲与人言,生活规律基本复元。效不更方,仍以上方加白蔻15g,藿香15g。继服6剂,服法同前。& & &三诊:面色见有红润,精神状态较前大有改观。自述心情较前愉悦,现已恢复正常工作,但仍食寐欠佳。舌淡红苔白薄,脉濡。病已近愈,但正气仍待于恢复。治疗当易为扶助正气,开郁化痰为主,方选六君子汤与柴胡疏肝散化载:党参20g,白术20g,陈皮15g,制半夏15g,茯苓20g,柴胡10g,川芎10g,香附25g,白芍20g。砂仁10g,白蔻15g。甘草10g。服6剂后可停药,注意劳逸适度。嗣后随访3月示见复发。& &&涤痰汤治疗精神障碍疾患举隅&涤痰汤出自严氏《济生方》,由半夏、胆南星、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专涤痰开窍。笔者临证加减,用治精神障碍疾患,疗效满意,现撷验案数则,介绍于下。1 精神分裂症(抑郁型)李某,男,24岁,未婚,4个 月前,因工作失误,复加恋爱受挫,以致情志不舒,渐至精神恍惚,终日惶恐不安,喃喃自语,谬而无伦,独自闭门而隐,拒绝见人,以至食少不寐,身体日渐消瘦,经精神病专科诊为精神分裂症(抑郁型)。诊见:面容消瘦,神情呆滞,问其所苦,则瞪目不语,舌红赤、苔白如附粉、中根白厚,脉数无力。证系痰浊蔽心窍,治以涤痰开窍。方用涤痰汤加味。处方:石菖蒲、半夏、茯苓、合欢皮各15 g,竹茹20 g,胆南星、枳壳、橘红、郁金各10 g,夜交藤30 g,黄连8 g,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服。25日复诊:症见好转,惟往事悠悠,疑心忡忡,寐而不安。原方加浮小麦30 g,大枣3枚,7剂。6月8日,患者自行来诊,见其神态自然,对话自如,随访至今未复发。按:精神抑郁症,又称感情性精神障碍。本例属中医癫证。癫多因痰起,如《三因方》云:“七情扰乱,郁而生痰”。痰随气逆,与清阳相搏,阻闭清窍,则出现神志迷乱;气郁化火,逆于心包,心失所养,神无所主,以致神明迷乱而不守舍。方用涤痰汤开窍涤痰,加黄连清泻心火,继以甘麦大枣汤合夜交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而取效。2 精神分裂症(躁狂型)女,23岁,未婚,其姐代述:因失恋而情志不舒,失眠多梦,不思纳食,神呆痴迷,经常面对镜子,自言自语;或嘻笑颜逐,或手舞足蹈,或秽语诟詈,躁动不安,动辄骂人打人,经精神病院诊为精神分裂症(躁狂型)。1年来,服药乏效。是时,患者对其姐拳打脚踢,狂躁不已,拒绝就诊,许久稍安。形体消瘦,舌红、苔粗糙,脉弦细。治以清心泻火,涤痰定志。以涤痰汤加味,处方: 石菖蒲、半夏、胆南星、茯苓、陈皮、黄连各15 g,竹茹30 g,沉香(后下)4 g,枳壳、甘草各10 g。5剂,每天1剂,水煎服。8月6日复诊:症状明显减轻,原方加浮小麦30 g,大枣3枚,朱砂(冲)1 g。至8月20日第5次复诊时,精神障碍状态完全消失,语言行为皆如常人。按:本例西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躁狂型),证属痰火扰心。经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火炽痰涌,扰乱心神,神不守舍而躁狂不已。故以涤痰汤涤痰开窍;以大剂黄连清泻心火;重用竹茹清化热痰,宁神开郁而获良效。3 周期性精神病女,22岁,未婚,其母代述:该女近年来情绪反常,急躁易怒,纳呆便干,每逢月 经来潮前,即感头痛头晕,口干喜饮,烦躁不安,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眼睑眨动,不能闭合。继则神识昏糊,四肢僵硬,手足逆冷,牙关紧闭,口唇紫绀,小便失禁,持续2~3天,肢厥渐缓,但神志依然昏目 蒙,似睡非睡,气息不匀,吞咽困难,时发喁喁之声,不知所言。又持续3~4 天后,方如梦初醒。此时患者对周围事物倍感亲切与新奇,自觉全身无力,喉中痰阻,如此月复一月,随月经周期发作,屡治乏效。诊时正值月经前期,患者神清,两目微突,舌红,脉弦滑有力。证系肝郁气滞,痰火扰心。以涤痰汤加味。处方:石菖蒲、半夏、竹茹、胆南星、枳壳、白芍、葛根各15 g,龙骨、牡蛎、钩藤各30 g,柴胡、香附、橘红、远志、栀子、甘草各 10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4月23日复诊:共服药10余剂,此次行经未见上症,随访至今未复发。按:精神障碍状态,与月经同步是该病重要特征。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病因可能与间脑损害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痰厥”。其发病机理系肝郁气滞,痰火扰心。故以涤痰汤涤痰开窍;加柴胡、香附疏肝解郁;重用龙骨、牡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定惊;栀子清心泻火,服10余剂而取效。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扬或低落为基本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并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一、病史及症状:(一)临床表现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二)病程特点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病程,间歇性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二、体检发现躯体、神经系统和化验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诊断以临床作为根据:症状表现、病程以及家族史,有时还可参考躯体治疗的效应。最常见的诊断错误是把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成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鉴别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非常重要,不仅因为锂剂对于后者有效(而对分裂症却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且情感性运动障碍患者应避免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可鉴别的特殊征象,必须综观临床表现、家族史、病程以及其他方面才可以作出诊断。临床表现:1、单相情感性障碍:可见抑郁、激惹、或焦虑,或者是它们的混合表现。然而在隐匿型抑郁症中,却可以相反地在意识中体验不到抑郁心境。取代这种抑郁心境而出现的是躯体不适,甚至会用笑嘻嘻的面貌作为防御性面具(微笑型抑郁症)。有的可能诉述各种各样的疼痛,害怕发生灾难,或害怕自己发疯。有些病例因为病态感情已经达到“欲哭无泪”的深度,如能重新恢复哭泣能力,表示病情有所好转。患有这种抑郁症的病人会诉述自己不能体验普通的情绪一包括悲裒、欢乐和愉快,并且感到世界已变得毫无光彩,死气沉沉。病态心境可伴有自咎自责,往自己脸上抹黑的想法,不能集中思想,犹豫不决,对日常活动兴趣减少,社交退缩,无助和失望,以及反复想到死亡和自杀等。在单相和双相型的抑郁期,都会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和植物神经系体征。患者表现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思维、语言及—般动作的缓慢,甚至会发展到抑郁性木僵的地步,此时所有自主动作完全消失。约有15%抑郁症可有精神病性症状,最多见于忧郁症。2、双相型障碍:躁狂症典型的心境是情绪高涨,但是激惹性较高,具有敌意、脾气暴戾和难驾驭等现象也很常见。病人的整个体验和行为都带上这种病态心境色彩,使他们相信自己正处在最佳精神状态。此时病人显得不耐烦,爱管闲事,频频打搅他人,如果遭到反对,便大吵大闹。结果便与他人产生摩擦,可能由此产生继发性的偏执性妄想,认为自己正被人迫害。精神运动功能的加速,使患者体验到思想像在赛跑一样,可以称为意念飘忽,如果很严重的话,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的思维散漫相区别。注意很容易随境转移,患者常常会从一个主题转向另一个主题。思想与活动的境界都很开阔,进而发展成为妄想性夸大。有时在躁狂极期会出现一时性的幻听或幻视,但均与病态心境具有可以理解的联系。睡眠需要明显减少。躁狂症病人各种活动中都显得不会疲倦,活动过度,凭感情冲动行事,并且不顾有无危险。在病情达到极端时,可能显得十分疯狂,以致在情绪与行为之间没有什么可以理解的联系,呈现为一种无意义的激越状态,称为谵妄性躁狂。【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按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要求进行系统检查。【 精神状况检查 】除《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外,应着重了解如下方面:1. 心境障碍症状群的发生、发展、持续的时间、症状之间的关系,症状的轻重,起病的缓急,突出的症状群(抑郁发作或/和躁狂发作为主?)等。2. 有否轻性抑郁、轻性躁狂、隐匿性抑郁发作、季节性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等情感障碍。3. 有否伴随精神病性症状?若有,与此病是否协调?症状持续时间等。4. 若有与此病不一致的症状时,除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整个临床相何为主、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鉴别外,病人的年龄、学历、生活所在地等方面情况也应考虑。【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除必要的常规检查外。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检查,如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血药浓度测定等。2.心理测查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如PSE、SCID、SCAN、CIDI),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如SDS、HMDS、HMAS、躁狂评定量表等)及有关心理测查量表的检查。西医药治疗(1)单相性精神障碍①抗抑郁药:阿密替林,50-300mg/日;本甲替林,50—150mg/日;丙咪嗪,50-300mg/日;用药2-4周。必要时辅以抗精神病药物,如甲硫哒嚎,300mg/日,分2-3次口服,或氨矾噻吨口服或肌注30mg/日,每日分2—3次用。②心理治疗:对于急性忧郁期有所缓解的病例,采用短程个别心理治疗,可有助于改进患者的应付技巧。夫妇治疗可有助于解决双方的矛盾冲突。长程心理治疗似乎并不合适,除非有明显的人格障碍。(2)躁狂性精神障碍:躁狂性精神障碍往往是一种急诊情况,最好住院处理;而轻躁狂则可门诊治疗。①口服碳酸锂300mg,每日2-3次开始,在7-10日内增加到血锂浓度0.8—1.5mg/L为止。有时需要同时肌注氟哌啶醇5-lOmg(可多达60mg/日)或并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直到躁狂症状得控制为止。②对于躁狂抑郁症的混合状态,用抗精神病药与锂盐合并治疗,井停用抗精神病药物。③严重精神病性兴奋及混合状态的另一治疗方法,为卡马西平1200mg/日。单次躁狂发作的治疗应至少持续6个月。④频繁发作的复发性双相障碍最好予以不限期的锂剂维持,血浓度保持在0.4—0.8mg/L几,一般服用600-1500mg/日。⑤轻躁狂波动或混合状态,可并用氯丙嗪或甲硫哒嗪50-300mg/日,数日或数周1次。⑥治疗双相障碍的抑郁,仍是用锂盐为好,对轻症发作尽量避免应用抗抑郁药,而对中等度发作可应用抗抑郁药。1, 中医药治疗(1)肝郁气滞: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态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方药: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2克、白芍15克、厚朴9克、菖蒲15克、远志6克、郁金10克。(2)痰浊蒙窍:神情呆滞,沉默痴呆,喃喃自语,或多疑多虑,哭笑无常,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治法:豁痰开窍,清心安神。方药:水牛角30克、麦冬12克、钩膳15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川贝母6克、鲜竹沥12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10克。(3)气虚痰结:情感淡漠,不动不语,甚则呆若木鸡,,傻笑自语,思维混乱,甚则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气短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法:益气健脾,涤痰宜窍。方药:党参12克、茯苓15克、生白术11克、清半夏12克、陈皮10克、胆南星6克、枳实9克、石菖蒲12克、淡竹茹12克、郁金6克。(4)心脾两虚:病程漫长,迁延日久,面色苍白无华,少动懒言,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意志衰退,妄想妄见妄闻,夜寐梦多,不思饮食,便溏,舌质淡、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方药:人参12克、炙黄芪12克、全当归12克、川芎9克、茯苓15克、炙远志6克、柏子仁12克、酸枣仁12克、五味子5克、甘草5克、肉桂10克。(5)心肝火炽:洋洋自得,口若悬河,谈笑风生,稍有拂意则勃然大怒,暴跳如雷,甚或毁物伤人,倏忽转怒为喜。终日忙碌,毫无倦容,事无巨细,不知所终。舌边尖红或尖红起刺、苔薄黄或薄腻而燥,脉弦数。治法:清心泻火,养心安神。方药:龙胆草12克、川黄连10克、山栀12克、连翘12克、芦荟10克、生龙齿30克、珍珠母30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柏于仁15克、琥珀屑5克。(6)痰火上扰,烦躁易怒;昼夕无寐,语无论次,狂乱奔走,力敌众人,冒骂不避亲疏,面红目赤,舌边尖红苔黄腻、糙燥乏津,脉滑数。治法:清心涤痰,宁神定志。方药:黄连15克、黄芩12克、龙胆草12克、鲜竹茹12克、石菖蒲10克、胆星9克、远志6克、茯神木10克、生铁落20克、丹参10克、朱砂6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7)阳明腑热,裸体袒胸,旁若无人,狂笑歌号,叫骂不迭,毁物伤人,骁勇倍常,大便秘结,蓬头垢面,口秽喷人。苔黄腻燥裂或上罩焦黑苔,脉沉实有力。治法:通腑泄热。方药:生大黄10克、玄明粉12克、炒枳实6克、黄连9克、山栀10克、鲜竹茹12克、玄参10克、天花粉14克、代赭石15克、生龙齿15克。(8)包络脉淤: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容色晦黯。舌青紫或有淤斑、苔薄骨,脉小弦或细涩。治法:疏淤通络。方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柴胡10克、赤芍药1O克、制香附12克、石菖蒲10克、丹参10克、郁金9克、琥珀粉5克、大黄6克。(9)心肾失济:狂病久延,时作时止,势已轻瘥,妄言妄为,呼之已能自制,寝不安寐,烦惋焦躁,面红升火,口干便难,舌火红无苔有剥裂,脉细数。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方药:黄连10克、牛黄6克、黄芩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6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人参10克、茯神木1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10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生龙齿15克、琥珀粉6克、朱砂5克。并发症:自杀危险自杀是心境障碍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未经治疗的心境障碍患者中15%~25%的人死于自杀;既成自杀中有50%~70%的人是由于抑郁没有被发现或没有进行适当的治疗.自杀在不具备良好社会支持的年轻人和老人中最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临床首次发病的4~5年内.抑郁症开始恢复时(精神运动能力恢复正常而心境仍然不佳),混合状态的双相障碍,经前期以及个人重要的纪念日是主要危险时期(参见第190节).长期滥用酒精和成瘾物质也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性.血清素功能失调看来亦是自杀的生化因素之一,锂剂(它可稳定5-羟色胺传递)可有效预防自杀.在治疗心境障碍的药物中,杂环类抗抑郁药或锂剂超量(见表307-3)危及生命的可能性最大;酒精也往往会使情况复杂化.杂环类抗抑郁药超量导致阿托品状的亢进昏迷;死因一般是心率失常或癫痫.由于蛋白质联结,促排尿和血透对此无效,治疗重点在于稳定心脏和皮层功能.锂剂超量时,以氯化钠或甘露醇利尿,碱化尿液或血透可挽救生命.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现已较少采用,极少引起超量. 新型抗抑郁药(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万拉法新,尼法唑酮,米他扎品,丁氨苯丙酮)在自杀性超量时一般不会致命,这也是它们的主要优点之一.运用经方治疗妇科情志病验案四则1.经行情志异常邵某,30岁,婚后未生育,患者经行量多已经数年,夹有大量血块,7~10天净,痛经持续2天,下腹喜温喜按,服用止痛片之后痛经方有所减轻。每于经前出现悲伤欲哭,烦躁易怒,乳房、小腹发胀,腰酸,畏寒,用手触及凉水时下腹即感不适。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已于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经量虽减,但经行情绪变化依旧,寐不安多梦,醒后乏力,易惊,带黄如水,纳差脘痞,自汗,涎多口淡恶心,大便溏呈泡沫状。末次经期11月10日来潮,今未净。舌淡红,有牙痕,苔薄腻,脉细弱。治法:调气化湿,养心安神。方剂:半夏厚朴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半夏12克 &厚朴10克 &苏叶5克 &生姜4片 &茯苓12克 &甘草6克 &小麦15克 &大枣6个 &甘松10克 &佛手10克,4剂。服药之后情绪明显改善,其母亲告诉,患者在夜寐中也笑出声来。月经已净,大便软,胃脘馁,舌脉如上。半夏12克 &厚朴10克 &苏叶5克 &生姜4片 &茯苓12克 &甘松10克 &佛手10克 &蔻仁(冲)5克 &淮山药15克 &薏苡仁20克,7剂。月经12月11日来潮,经前情绪异常现象消失。中药守11月7日方续进7剂,以巩固疗效。按语:半夏厚朴汤是《金匮要略》治疗“咽中如有炙脔”,即梅核气方剂。梅核气非妇女独有,男子亦然,只不过女子更易罹为患,此缘于女子性格内向之故。观其病因,系七情郁结,肺胃宣降失常,痰气凝滞所致。方中半夏、厚朴、生姜辛开散结,茯苓佐半夏化消痰饮,苏叶行气解郁。经行情志异常多用《金匮要略》的甘麦大枣汤治疗,而此案却以半夏厚朴汤佐甘麦大枣汤者,由于不仅需缓肝心之急,更必解气滞郁结之故。2.心悸怔忡林某,29岁,继发不孕6年,慢性盆腔炎,左侧输卵管因宫外孕已经切除,求子心切,适值排卵期但卵泡未能顺利排出,出现怔忡心慌,夜寐欠安,下腹胀气,矢气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滋阴养心安神。方剂:百合鸡子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味。百合20克 &鸡子黄(打碎,冲)一枚 &酸枣仁20克 &川芎5克 &知母12克 &生甘草5克 &茯苓12克 &赤小豆20克 &薤白10克,3剂。进药一剂,心慌即除,寐已正常,腹胀矢气悉消。按语:百合鸡子黄汤是《金匮要略》治疗百合病,吐之后所用的方剂;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方剂。百合病的本质是阴虚而有火,故滋阴清热是治疗大法。百合病吐后,其阴更虚,阴火得以上乘,清窍为之蒙蔽,故其神志之变更著。鸡子黄《本草纲目》称其“气味具厚,阴中之阴”,能“除烦热”,与“安心,定胆,益志”的百合相伍为用,可以清热养阴以安神定志。该案多年不孕,叠更经治而未效,心力交瘁,又遇困顿,致使心阴暗耗,虚火上炎,怔忡心悸失寐蜂起,治以滋阴养心而安神,用百合鸡子黄汤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酸枣仁汤,一剂而安。3.彻夜失寐王某,32岁,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5年多,妇科检查提示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两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左侧输卵管积水,近来因考虑需要“试管婴儿”助孕,导致彻夜不眠已有一周,头晕,口淡多唾,纳欠,足跟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治法:化痰和胃安神。方剂: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半夏秫米汤加味。半夏12克 &茯苓12克 &生姜5片 &桂枝6克 &炒白芍6克 &炙甘草6克 &大枣6个 &龙骨15克 &牡蛎15克 &秫米30克 &磁石20克 &菖蒲6克 &远志10克,7剂。夜寐已经明显改善,一夜可以安睡6个小时,唾除,纳欠,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鸡内金6克,7剂。按语:小半夏加茯苓汤是《金匮要略》治疗饮停心下出现悸或呕的方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金匮要略》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的方剂。多虑而伤脾,脾湿生痰,心阳不足,痰饮上凌,而出现失寐、心悸、头晕、口淡多唾等症,治疗当以温化痰饮,益心阳,和胃安神。案中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秫米汤佐以菖蒲、远志可以温化痰饮安神,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的桂枝、甘草可温通心阳以行水,芍药敛阴,龙骨、牡蛎合磁石重镇安神,生姜、大枣健脾和中。由于饮化心阳复而神可以安,故一投即中。4.子烦黄某,25岁,妊娠3月,心烦易怒欲哭半月,头晕胸闷,疲乏多寐,口淡纳可,食后恶心,常有便意,无腹痛、阴道出血,白带量多,有臭味。舌淡红,苔薄腻,脉细软。治法:养心清胆,理气除烦。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合枳实栀子豉汤、温胆汤。小麦30克 &生甘草5克 &大枣6个 &枳壳5克 &炒栀子10克 &豆豉10克 &半夏10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竹茹10克 &甘松12克,3剂。除头晕恶心之外,其余症状消失,腰痛,舌脉如上。小麦30克 &生甘草5克 &大枣6个 &半夏10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竹茹10克 &枳壳5克 &菖蒲6克 &太子参12克 &藿香5克 &甘松12克,7剂。按语:甘麦大枣汤是《金匮要略》治疗妇人脏躁的方剂;枳实栀子汤是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上加枳实一味,前方治疗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或烦热,胸中窒,加枳实之后,更增强了理气宽胸的功能。甘草小麦大枣汤其实是一张味甘的食疗方,三味之中的两味即是寻常食物。甘草、大枣味甘能补脾胃而缓诸急,《灵枢》曰:“心病者宜食麦”,小麦养心肝而止躁。子烦一疾,缘由妊娠期间心肝气急所致,取甘缓之剂,可缓心肝之急,故同样可用甘草小麦大枣汤治疗,合以枳实栀子豉汤和温胆汤加味,可以清宣郁热,化痰湿安神,由于方药对证,疗效颇佳。焦虑症从火论治&  肝火:烦燥易怒,面红目赤,惊悸头痛,口苦、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胁痛失眠,舌红脉数。药用龙胆泻肝汤、柴胡疏肝散加减:龙胆草、炒栀子、柴胡、香附、郁金、黄芩、生地黄、当归、牡丹皮、白芍。  心火:心烦少寐,怔忡惊恐,坐立不安,胸闷气短,幻视幻听,恶闻声响,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白或黄,脉细或数。药用黄连解毒汤、安神定志丸加减: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炒薏苡仁、石菖蒲、远志、竹叶、麦冬、牡丹皮、合欢皮、生甘草、柏子仁、天冬。  虚火:如为阴虚火旺,症见情绪焦虑,紧张不安,手足抖动,肢体麻木,眩晕耳鸣,失眠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二阴煎加减:药用生地黄、玄参、麦冬、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灯心草、石菖蒲、合欢皮、百合、赤芍;若脾虚及肾,心胆气虚,阴火上泛,症见情绪低落,头目眩晕,心烦少寐,健忘耳鸣,畏寒肢冷,腹痛纳少,或善惊易恐,坐卧不安,舌红苔白,脉沉细弦,药用补中益气丸、逍遥散加减:黄芪、白术、云苓、陈皮、升麻、柴胡、当归、薄荷、柏子仁、合欢皮、炙甘草、香附、桑寄生、菟丝子。  痰火:心神不宁,善太息,心悸,惊惕不安,心烦易怒,咽中如有物梗阻,痰多呕恶,少寐多梦,胸胁痞满,口苦口黏,头晕头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温胆汤合栀子豉汤加减:陈皮、半夏、竹茹、枳实、茯苓、白芥子、黄芩、炒栀子、淡豆豉、莱菔子、薄荷、百合、合欢皮、远志、石菖蒲。  瘀火:久病入血,痰瘀互结,见情志抑郁,多愁善感,口苦口干,胸胁隐痛或刺痛,多梦易惊,在女子则乳房胀满有块,月经迟滞,色黯有块,舌苔白,质暗有瘀斑,脉弦。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红花、生地黄、怀牛膝、桃仁、赤芍、川芎、柴胡、黄芩、牡丹皮、甘草、合欢皮、百合、柏子仁、钩藤。活用经方治强迫症合并抑郁症患者查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口中异味,面色黯黄。王琦老师思忖片刻,写下处方:川芎30克,香附15克,枳壳10克,神曲15克,苍术20克,丹参20克,鸡血藤30克,玫瑰花10克,益母草30克,百合15克,干地黄15克,苏叶12克。30剂,水煎服。看完这个病人,王琦老师给大家讲道:“这个洁癖的病人是个典型的强迫症,她是先有抑郁症,后来转为强迫症为主兼有抑郁症,今天来我们这,也是主要看她这个洁癖的。通常情况下,强迫症所引发的强迫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得不做。患者目前表现的是洁癖的症状表现,会反复的洗手,在家里不停地洗刷。还有的患者总有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的想法,相应地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今天主要给她使用了越鞠丸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法是解郁调经、滋阴清热,因为有闭经的问题,所以我重用了川芎,也加了鸡血藤、玫瑰花、丹参、益母草这些活血通经的药物。”二诊(日):月经未至,喜悲伤,舌微暗,脉弦细,洁癖症状同前。治法:健脾养心安神,疏肝解郁镇静。处方:甘麦大枣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炙甘草10克,淮小麦60克,大枣10克,柴胡20克,黄芩10克,法半夏20克,党参15克,川桂枝10克,生大黄10克,灵磁石30克(先煎),生龙牡各30克(先煎),晚蚕沙30克(包煎)。30剂,水煎服。三诊(日):月经已至,经期7天,量正常,颜色暗,无血块。洁癖症状表现减轻20%,悲伤欲哭症状控制20%。治法仍宜健脾养心安神,疏肝解郁镇静。处方:甘麦大枣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6克,茯苓2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5克,川桂枝12克,大黄10克,党参12克,磁石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炙甘草10克,淮小麦60克,大枣10克,生龙牡各50克(先煎),合欢皮60克,郁金20克,川芎20克。30剂,水煎服。中间张女士又来看了6次,前后一共10次,王琦老师又加减使用了温胆汤、防己地黄汤、菖蒲郁金汤和孔圣枕中丹等方治疗该患者,治疗过程达一年左右。日,最后一次就诊,张女士脸上洋溢着微笑走进王琦老师的诊室,兴奋地对王琦老师说:“我觉得我大体上好多了,洁癖也几乎没有了,心情也好多了,很感谢王教授这么费心地给我治疗,我最近正在找工作。”王琦老师说:“好啊!这样多好,开心快乐起来,别的都不要想了,去挣钱吧!”然后王琦老师和张女士都哈哈地笑了。随后王琦老师记录下张女士病情改善的情况:洁癖洗涤症状控制90g%,悲伤易哭控制85%,夜间睡眠有7小时,恐慌完全控制,月经每月正常来潮。王琦老师说:“那接下来,我的工作是最后给你巩固一下,可以吧?”张女士笑着说:“好!谢谢王教授。”王琦老师笑着说:“不用谢,你们开心了,我们做医生的也就开心了!”察舌按脉后,王琦老师写下处方:八月札20克,郁金15克,百合20克,夏枯草20克,苏叶15克,法半夏15克,合欢皮20克,炙甘草6克,淮小麦60克,大枣10克,薄荷10克(后下),制胆星10克,干地黄30克,竹茹2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30剂,水煎服。病人刚走,一位同学便向王琦老师问道:“老师,你能给我们讲讲你对这个病人的治疗思路吗?”王琦老师向我们讲解道:“我们在临床治疗这一类疾病时,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核心病机,然后双管齐下地治疗强迫症和抑郁症。在这个病例中,有两个病机,强迫症是阴虚内热、心神浮越,而整个给病人开的方子中,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和柴胡龙骨牡蛎汤正是针对此病机而用,尤其重用龙骨、牡蛎重镇之性以收敛心神;抑郁症病机是肝郁化火、胆气虚怯,温胆汤、菖蒲郁金汤等正是应此病机而用;另一方面是综合四大临床症状(洁癖、喜悲伤欲哭、恐慌、失眠),不断灵活调整处方用药。”后来,在2015年7月时,我们对张女士回访时,得知她一切都好,月经也很正常,洁癖没有再犯,还一直上着班,心里十分感激王琦老师。活血羊肝清心治疗抑郁症案&女,33岁,患者因心烦急躁失眠到省某医院就诊,诊为“抑郁症”,给予百优解等药治疗,经治疗2月余,未见效果。刻诊:表情烦躁,语言仓促,失眠,健忘,不欲与人接触,已独居3月余,舌质黯而少津,苔薄白,脉沉细涩。诊为脏躁(抑郁症),证属气滞血瘀,当用活血化瘀法,予癫狂梦醒汤加味。处方:炒桃仁8克,红花6克,炒香附10克,青皮5克,柴胡5克,清半夏10克,橘红10克,赤芍30克,炒苏子10克,小麦30克,茯神15克,炒枣仁30克,生甘草10克。7剂,水煎服。二诊:症状均有减轻,精神稳定,但仍失眠,上方去橘红、青皮,加黄连6克,肉桂3克,以交通心肾。7剂,水煎服。三诊:近因未服药物,病情有所反复,心烦而郁闷,常独自哭泣,舌质略黯,脉弦细。改用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味,生甘草30克,大枣15枚(切),小麦30克,炒枣仁30克,炒川芎10克,茯神15克,知母10克,黄连6克,肉桂3克,竹叶6克,灯心草5克。7剂,水煎服。四诊:症状明显好转,心烦已解,哭泣已止,表情畅快,谈话自如,已乐于与他人接触,犹乐于与家人交谈。上方加麦冬15克,山萸肉15克,以补益阴精。7剂,水煎服。月余后随访,病告愈。按:此例脏躁,初诊有瘀血之证,如舌黯、脉涩,加之久治不愈,亦应考虑病由气分渐入血分,故取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癫狂梦醒汤治之。经服用果然有效,舌黯脉涩亦有转化。后改用甘麦大枣汤养肝之体,缓肝之急,肝体无燥,肝气无急,自无“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之虞。加用酸枣仁汤,养心肝之阴,润肝之燥。另用交泰丸之黄连、肉桂,及清心火之竹叶、灯心草,虽为治标之品,但可以使心火与肾水上下交济,神志较快得到安宁,但这类药用量要小,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阻遏生发之气,使病情难以控制。大定风珠治疗癔病经验大定风珠出自《温病条辨》,由牡蛎、生龟甲、鳖甲、阿胶、生白芍、生地黄、麦冬、五味子、火麻仁、生鸡子黄、炙甘草11味药组成,原治温病热邪久羁,吸灼真阴,虚火内动而出现神倦瘼疚、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之症。1、症状性癔病一一液亏风动周某某,女,38岁,1998年6月诊。咽阻伴脘胁满闷2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于2年前不明原因而感到喉咽部阻塞,吞吐不出,并伴脘痞胁胀,尤其不时自觉周身筋惕肌麻,曾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形体瘦削,性情急躁,腰膝酸软,性事不遂,大便多结,小便涩少,寝食尚安,咽部及X线胸部检查,均无异常,舌红苔薄,脉虚数。诊断为症状性癔病,辨证阴液亏虚,内风动跃。治宜滋液熄风。药用:牡蛎15g(先煎)、鳖甲(先煎)、龟甲(先煎)、白芍、生地黄、阿胶(烊冲)、麦冬、天冬、茯神、柏子仁、火麻仁、麦芽各10g,石斛、玫瑰花、绿萼梅各6g,全蝎2g,小麦5O粒,水煎,每日1剂。上方先后连服15剂,咽阻及筋惕肌麻等症均见减轻,仍以原方加量研粉水泛为丸,续服3个月后,诸症悉除。2、癔病性昏厥先兆——肝郁动阳朱某某,女,28岁,13诊。患者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平生无他疾,唯时觉胸闷气短。近1周来,常莫明其妙地独自悲泣,且自觉一缕冷气贯膈冲咽,以致频频嗳气。刻诊:神志清醒,情感抑郁,口干咽燥,目涩,便干,经水如期而至,舌绛少津、苔薄黄,脉细微数。X线胸透肺野清晰。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房室率81次/分。诊断为癔病性昏厥先兆,证属肝郁动阳,化火化风。治宜柔肝熄风。药用:牡蛎15g(先煎),龟甲、鳖甲、阿胶(烊冲)、白芍、生地黄、麦冬、石斛、五味子、火麻仁、茯神、麦芽、橘核各10g,全蝎2g,炙甘草6g,小麦5O粒,大枣5枚,水煎,每日1剂。4剂服后,胸腹冲气见止,嗳气亦缓。效不更章,原方再投4剂,悲泣等症消除,前方继服,先后共服2O余剂,病愈后一如常人。3、癔病性激情发作——风阳上冒潘某某,女,45岁,13诊。四肢抽搐3次,头摇5天。患者5天前,因与人争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经针刺急救,抽搐止息,但神呆不语,呼之不应,且伴不时地摇头,连发3次。就诊时,已能言语,自诉倒地抽搐前一刹那,头痛欲裂,心胸躁热,肌肉刺痛,心中明白,欲叫不出,欲言不能。平时口唇干燥,时时手指微颤,头部摇动,心烦不寐,有阵阵饥饿感。询知患者平素善言,情感丰富,颇有显示性和幻想性。舌红少苔,脉细弱。诊为癔病性激情发作,证属阴虚肝旺,风阳上冒。治宜滋阴定风。药用:牡蛎20g(先煎),阿胶(烊冲)、生地黄、天冬、麦冬、白芍、龟甲(先煎)、鳖甲(先煎)、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茯神各10g,炙甘草6g,黄连3g,全蝎2g,大枣3枚,小麦6O粒,水煎,每日1剂。药服5剂,头摇渐止,已能入睡,饥饿感亦失。再服上方5剂,诸症消除。并以前方倍量研粉过筛,水泛为丸续服善后。病愈后2年,未见发作。4、癔病性昏厥——阴虚肝逆张某某,女,52岁,13诊。发作性昏倒3次,失眠3周。患者与夫离异数年,心情多郁,于3周前,曾因家事惹恼,旬13内断续昏倒3次。多在情感暴发时突然倒地,喘气,不言不语,双眼紧闭,面色潮红,全身僵直,当每次医者检查时,似故意逃避,眼球活动尚好,无病理反射,肌腱反射正常,提示意识并未完全丧失。约在10分钟或1小时左右苏醒。自述发病开始时突感清窍如蒙,想言而不能言,发音不出;醒后心中焦烦,时感饥饿,尤其偶闻雷鸣身即汗出,嗳气频繁时则昼夜不能入眠。刻诊:忧郁貌,形瘦,口干喜凉饮,时而头昏头晕,大便干结,小便正常,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沉细微弦。血压128/80mmHg。心电图、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发作性癔病昏厥,证属阴虚肝逆,风扰神明。治宜养阴潜镇。药用:牡蛎20g(先煎),阿胶(烊冲)、白芍、生地黄、龟甲、鳖甲、麦冬、玄参、石斛、火麻仁、五味子、菊花、旋覆花(布包)、茯神各10g,炙甘草6g,全蝎2g,鸡子黄1枚(搅冲),大枣5枚,水煎,每日1剂。5剂服后,头昏头晕减轻,嗳气减少。再投5剂,失眠及心烦等症均有好转,原方续进。共服19剂,诸症悉除。又以原方制丸连服3个月,观察1年余,昏厥未发作。&癔病以女性患者为多,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古今医家学说不一,可能与体质、心理因素和遗传基因有关,但多数是在精神因素作用后起病。中医认为,素体阴液亏虚是其本,“离愁菀结”情志自病是其标,惊恐恼怒动肝生风是发作的诱因。肾为先天之本,主液藏精,肝为风木之脏,主筋主疏泄。肝肾同源,阴阳维系,动静相洽,若阴虚则阳亢,液亏则风动。乃用大定风珠中牡蛎、龟甲、鳖甲育阴潜阳,生地黄、麦冬、白芍滋阴柔肝,阿胶、鸡子黄养液熄风,炙甘草、五味子酸甘化阴并安中,火麻仁养阴润燥,诸药合用,具有滋液填阴、柔肝熄风之功,治疗本病,甚合机宜。其中或加天冬、石斛、茯神、柏子仁、大枣、小麦,意在增强滋阴熄风、养血安神之用,并加全蝎以加强定惊止痉。因其上述4例既有相同病理基础,又有临床表现不同特点,故在运用本方中亦当随证稍事加减。如周案始见咽阻,结合脘痞胁胀、筋惕肌麻等症,以“梅核气”为主,故诊为症状性癔病。依据形瘦性躁、脉虚数、舌红、便结溺涩少,辨为阴液亏虚、内风动,用大定风珠滋液熄风。不用五味子、鸡子黄,因其睡眠犹可;不用炙甘草,乃有脘痞,以防滞塞气机;加麦芽、玫瑰花、绿萼梅轻清疏理肝气之品,皆为咽塞、胁胀之肝气不伸而没。如朱案以悲泣和腹中冷气冲逆为主,兼见频频嗳气,又诊见脉细数、舌绛少津、口干目涩、便硬,可知“自觉冷者非真寒也”,乃阴虚而阳气变化为风、五志过极化火所致,故诊为癔病性昏厥先兆,用大定风珠柔肝熄风,从肝郁阳动治疗。不用鸡子黄,因无明显失眠;加用麦芽、橘核,以其疏肝理气、悦情开郁。如潘案已昏倒抽搐,并有争论情绪波动诱因,故诊为癔病情激情发作;兼之脉细弱、舌红少苔、口唇干燥及头摇等阴虚风动表现,选用大定风珠滋阴定风。不用火麻仁,因未见便结;加用酸枣仁,为有心烦不寐而善安心神;少佐黄连,取其微泻心火,以减轻剧烈头痛、心胸躁热及饥饿阵阵感发作。如张案突然倒地不语,全身僵直,神志虽未完全丧失,仍可诊为癔病性昏厥;诊得脉沉细弦、舌红少津、口干喜凉饮、头昏头晕等症,故用大定风珠养阴潜镇,从阴虚肝逆、风扰神明论治。因其嗳气则不眠,加旋覆花以降逆,又有头昏头晕见症,而加玄参、菊花养阴并清头目,标本兼施。&中国古人是怎么治疗强迫症的中药采用平虑解迫安神剂随证加减,则时配合思想疏导,对其治疗上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肯定。(1)心虚胆怯主证:经常出现不恰当或不必要的想法,并引起紧张不安,又无法摆脱,伴心悸,惊惕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动数或虚弦。治疗时应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原则,选择茯苓、茯神、远志、人参、龙齿、石菖蒲可有治疗效果。其中,人参益气,龙齿镇惊为主,配茯苓、茯神、石菖蒲补气益胆安神,共奏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之功效。(2)阴虚火旺主证:强迫意向比较明显,如有从高处向下跳的想法,烦躁少寐,口干咽燥,头晕目眩,手足心热,严重者有潮热盗汗,或耳鸣,腰酸背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疗时以滋阴降火为原则,选择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中药材可达到治疗效果。(3)气血两虚主证:强迫症状以强迫观念为主,迁延不愈,时作时止,病程较长,伴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体倦法力,气短声低,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中医治疗时以益气补血为原则,选择太子参、山药、白术、生黄芪、麦冬、黄芪、黄精、鸡血藤等中药材可达到治疗效果。(4)心阳不振主证:以强迫性动作为主,如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等症。伴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中医治疗时宜补阳之不足。可用党参、黄芪、茯苓、炙甘草、大枣、桂枝、桂心、细辛、半夏、白芍、当归、麦冬进行治疗。方中党参、黄芪、炙甘草补气;桂枝、桂心、茯苓、半夏健脾化痰;当归、麦冬、白芍补血养心;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凑温心阳、补心血、健脾安神之功。(5)水气凌心主证:强迫症状,无法自我控制,多为强迫性念头,伴心悸,渴不欲饮,小便短少,偶有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面滑。治疗要以“温阳、化饮、利水”为原则,选择茯苓、桂枝、白术、猪苓、法半夏、泽泻、沉香、大腹皮、白芍、沉香、补骨脂、干姜等。(6)心血淤阻主证:强迫症状多表现为强迫性念头,伴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涩或结或代。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赤芍、丹参,当归、生地、郁金,红花、川牛膝、柴胡。胸痛明显加延胡索、降香;气短较甚加太子参、黄精。(7)痰火扰心主证:强迫性症状多为强迫性行为,伴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应以“清心豁痰、镇心涤痰、清肝泻火”为原则。生铁落、天门冬、麦门冬、胆星、连翘心、钩藤、远志、石菖蒲、玄参、朱茯神、丹参、大黄、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神志病&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本证当以烦惊、谵语为特征性症状。同时,上有胸满,下有小便不利,外有一身尽重,显然一身气机之升降出入障碍。治疗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去甘草)和解表里,通达上下,加龙骨、牡蛎、铅丹镇静安神,加桂枝、茯苓、大黄通阳降气利饮。  当代医家冉雪峰在《冉注伤寒论》中指出:“各注均释此条很重,其实只是很杂。观方药甚轻,只用柴胡之半,又煮四升,只服一升,未言再服、日几服,可以深领其旨趣。证象上下内外一身无所不到,散无纪极。少阳生理如是,少阳病变亦如是,虽杂何怪……方名标出柴胡,加味标出龙骨、牡蛎,煞是大眼目,不啻将病理疗法自行注出。龙牡而外,再加铅丹,镇降之力更大,已开后人用金石鳞介潜阳镇逆、熄风宁脑的先导,汉以前医学深厚耐读如此。”  对本方证的解读,历代医家多有歧义,但对本方在临床上的疗效之高,几为历代医家所共识。近代医家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中指出:“方虽杂糅,颇有疑其不可用者,然按证施治,得效者多。经方配合之妙,诚非今日之知识所能尽晓也。”  笔者每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失眠、心悸伴见烘热汗出之患者,每每应手而效。使用日久,发现此类患者舌苔偏腻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有失灵动,进而改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龙骨、牡蛎,或用柴胡桂枝汤合温胆汤加龙骨、牡蛎,取效颇捷。  治疗曹某,女,45岁。日初诊。  近1月来失眠,伴见心烦,心悸,右耳耳鸣,周身不适,时有烘热汗出,纳食欠佳。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腻,脉细弦。证属气机不和,心神失安。治以柴胡桂枝汤合温胆汤加减调畅气机、宁心安神。  处方:柴胡9克,桂枝9克,黄芩12克,生白芍12克,姜半夏9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枳实9克,竹茹9克,生龙、牡各30克,鸡内金15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服上方7剂诸症减轻,又继服14剂,诸症俱失。情志刺激引发脾胃病,叶桂治疗有良方&叶氏重视脾胃,善用人参补中养虚,半夏、枳实、厚朴、姜汁通降胃气,茯苓、陈皮健脾和胃,白芍、乌梅倡养胃阴,壮脾土以制肝木,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理论体系。1)若肝阴胃阴未亏,肝阳亢逆犯胃,立法用药远柔用刚。泄肝用吴萸、椒、桂,通胃用半夏、姜汁,兼运脾阳用姜附加益智、枳实、厚朴,中虚必用人参。方用大半夏汤、附子粳米汤、黄连汤、温胆汤等。如卷三肿胀篇程案“议泄肝通腹,浊宣胀减之义。”卷四呕吐篇朱案“怒动而病,必先制肝。温胆合左金为宜,去甘草、茯苓,加姜汁。”2)若肝胃阴虚,木火炽盛,风阳扰胃,立法用药忌刚用柔。养肝用阿胶、白芍、生地黄、木瓜、麻仁,养胃用人参、麦冬、知母、秫米、粳米。如卷八胃脘痛篇某案“议养胃汁以熄风方:人参、茯苓、半夏、陈皮、麦冬、粳米”。3)平治肝胃,立法用药刚柔寒热兼用,方用乌梅丸、逍遥散、安胃丸。若用四君、六君、异功、戊己,必加泄肝之品,如用性味轻清之桑叶清泄少阳之气热,性味苦辛之牡丹皮清泄肝胆之血热。如卷八胃脘痛篇某案“今食减形瘦,当培中土,而理营辅之。异功加归、芍,用南枣肉汤泛丸。”《临证指南医案》所记载因情志失调所致脾胃病的用药达103味。通过对70例病案叶氏中药处方的中药出现频次统计,按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人参、半夏19次,茯苓18次,陈皮12次,黄连11次,姜汁10次,白芍、杏仁9次,枳实、郁金、生姜8次,牡丹皮、干姜7次,瓜蒌6次,生益智仁、川楝子、乌梅、大枣、厚朴5次,栀子4次,余略。可见,叶氏重视脾胃,善用人参补中养虚,半夏、枳实、厚朴、姜汁通降胃气,茯苓、陈皮健脾和胃,白芍、乌梅养胃阴,壮脾土以制肝木,郁金、瓜蒌行气解郁,黄连、吴茱萸泻肝火而清中焦湿热,生益智仁温脾开胃,大枣安中养脾,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理论原则。4.小结《临证指南医案》所记载情志所致脾胃病,多由“怒”志引发,怫怒动肝,木动则必犯土,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故叶氏治法,以泄肝安胃为纲领,用药以苦辛为主,以酸佐之。治胃之法,全在温通,中虚必用人参,药味皆属平和。治肝之法,药味错杂,或寒热互用,或苦辛酸咸并投。正如华岫云所言:“因呕吐不食,胁胀脘痞等恙,恐医者但认为脾胃之病,不知实由肝邪所致,故特为揭出,以醒后人之目耳。且世人但知风劳臌膈为四大重症,不知土败木贼,肝气日横,脾胃日败,延至不救者多矣,可不究心于此哉!”叶氏医学是当今中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其辨证精细、立法准确、用药灵活,非常值得中医工作者继承发掘并发扬光大。来源:吉林中医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方体香何老师有效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