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转业士官的想转汉中小学上学可以吗?

信件标题(市长信箱)
兴汉新区,我何时能住上自己的房子?
居民小区乌烟瘴气小区业主苦不堪言
汉水名城阅府业主停车难及三网融合问题
关于失地农民补偿的回复
华盛超市长期占用人行道及盲道
(在线咨询)
主题:市司法局在线访谈
时间: 09:00
嘉宾:邓小虎 贺
勇 张继春 刘
简介:市司法局的嘉宾做客直播间,与大家共同交流汉中市司法局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行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汉中市人民政府主办 汉中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管理维护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 6492
陕ICP备号-2 汉中网安:
建议使用屏幕分辨率 IE8.0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更好体验陕西华图微信号:snhuatucom
2014年汉中市城固县特岗教师招聘120人公告
http://sn.huatu.com/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
  【导读】华图陕西分校同步陕西人事考试网现将:2014年汉中市城固县特岗教师招聘120人公告详细信息公布如下!如有疑问请加,更多资讯请关注(http://sn.huatu.com/)或者陕西华图微信公众号(snhuatucom),2014年汉中市城固县特岗教师招聘120人公告咨询电话:400-078-6677,还可以微博上@陕西华图哦!
按照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募工作的通知》(陕教师[2014]9号)精神,我县申报并实施&特岗计划&,计划招募特设岗位教师<span style="color: #ff名(小学语文30人、小学数学30人、小学英语30人、小学体育10人、小学音乐10人、小学美术10人)。
联系人:肖开彬 联系电话:
信息发布平台:城固县政府网()/城固教育网()
学生登录报名系统:
汉中市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岗位资格条件及要求&
拟招聘人数
大专及以上学历
语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初等教育、历史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历史学
小学及以上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
①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②全日制普通高校2014届师范教育类专科毕业生。③未就业,专科学历限汉中市生源或具有汉中市常住户口;年龄不超过30周岁。
古路坝小学1、包家营小学1、盘龙小学1、宁家湾小学1、韩家营小学1、大盘小学1、小北小学1、水磨小学2、龚家堡小学1
垣山小学1、三官小学1、二里小学2、黄岗小学1、赵家坡小学1、谢河小学1、小河小学1、陈家湾小学1、五堵小学1
双溪小学1、黄沙小学1、玉皇小学1、八角小学1、文星小学1、毛岭小学1、观沟小学1、明珠小学1、文西小学1、杨滩小学1
数学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小学及以上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
谢家营小学1、包家营小学1、五堵小学1、二里山小学1、文星小学1、毛岭小学1、观沟小学1、天明小学1、高坝小学1、孙坪小学1
宁家湾小学1、龚家堡小学1、韩家营小学1、二里小学2、黄岗小学1、垣山小学1、东河小学1、大盘小学1、小盘小学1
陈村小学1、盐井小学1、双溪小学2、水磨小学1、三官小学1、小河小学1、新合小学1、八角小学1、盘龙小学1
英语教育、英语
小学及以上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
古路坝小学1、陈家湾小学1、包家营小学1、宁家湾小学1、龚家堡小学1、韩家营小学1、二里小学1、陈村小学1、大盘小学1、小盘小学1
垣山小学1、三官小学1、盘龙小学1、赵家坡小学1、潘张付小学1、徐家村小学1、广家巷小学1、谢河小学1、天明小学1、高坝小学1
九坝小学1、桔园小学1、盐井小学1、黄沙小学1、二里山小学1、文星小学1、毛岭小学1、观沟小学1、孙坪小学1、高桥小学1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小学及以上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
包家营小学1、天明小学1、西坝小学1、孙坪小学1、高桥小学1、玉皇小学1、二里小学1、盐井小学1、小河小学1、水磨小学1
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学
小学及以上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
七里店小学1、龚家堡小学1、陈家湾小学1、五堵小学1、二里小学1、大盘小学1、文星小学1、毛岭小学1、水磨小学1、盘龙小学1
美术教育、美术学
小学及以上相应学科教师资格证
宁家湾小学1、五堵小学1、西坝小学1、垣山小学1、天明小学1、九坝小学1、二里小学1、小盘小学1、盐井小学1、双溪小学1
&&相关阅读&&(请点击进入)
【成绩查询】&&&
【推荐阅读】 &
【辅导课程】
【备考专题】
【备考关注】|||
【开课地市】 &
教育交流学习平台
(编辑:admin)
[field:content]
关键词阅读:
陕西华图教育:snhuatucom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10万+阅读量100w+粉丝1000+点赞数
考试招聘信息汇总
问 11:42:30问 21:59:07问 14:23:41问 13:17:06
问 11:42:30问 21:59:07问 14:23:41问 13:17:06
陕西华图官方微信
西安钟楼北29号1栋1单元中天国际6层
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
客服热线:400-078-6677
网站:http://sn.huatu.com/那年那月,汉中城固许家庙,代号791-汉中论坛-华商论坛
查看完整版本: [--
那年那月,汉中城固许家庙,代号791
&&&&&& 2012年9月初,在搜索有关汉中资料时,进入“791乐园”http://blog.sina.com.cn/xujiamiao791。看到当年一批知青如今已经超60岁的老人,回忆在汉中城固许家庙的热血岁月。&&&&&&他们在网络的“791乐园”这样介绍自己:曾几何时,在陕南的汉中盆地里,驻扎着一支部队,在那里生活着数千名军人,他们的家属及子女。那曾经是个快乐的天堂……&&&&&&日一一3月31日,有一批791的知青回到了当年下乡的地方——城固许家庙。他们来自上海,北京,深圳,太原,西安。&&&&&& 这里,摘录这些父辈们的一些文字,是为纪念汉中当年岁月,也提醒汉中自己人,不要忘本,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在汉中艰苦奋斗的,已经离去或还未离去的人们!
791甲区&&&&&&&&&&&&&&&& 拍摄:正黄旗里人 [attachment=6386763] [attachment=6386766] [attachment=6386769] [attachment=6386772]
791乙区&&&& 拍摄:正黄旗里人[attachment=6386796] [attachment=6386799] [attachment=6386802] [attachment=6386805] [attachment=6386808]
引用 评分针对楼主客长安于 03:19发表的那年那月,汉中城固许家庙,数千军人代号791:&&&&&& 2012年9月初,在搜索有关汉中资料时,进入“791乐园”http://blog.sina.com.cn/xujiamiao791。看到当年一批知青如今已经超60 .. 蹉跎岁月!
难忘岁月历史印记
讲故事2---小玲之死&& 尿马勺 ( 23:08:00)
&&&&小玲是一个汉中女子,祖祖辈辈都是古朴的农民。当年我下乡时,她才上小学五年级,因此还不用像她的姐姐似的,每天干着同男人一样繁重的农话。&&&&在我离开农村十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可以回村小住。在当年生产队长的家里,我见到了小玲,她己出落成婷婷玉立的大姑娘,身材苗条,有着汉中女子特有的白皙皮肤,说话时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你。我笑着问她:“还认识我吗”?“当然认识”,她用眼睛盯着我笑着回答,“你姐姐出嫁有些年了,你也该说个婆家了”,我开玩笑地跟她说,小玲这时笑容从脸上消失了,那双眼睛依然盯着我,略带伤感地跟我说:“我母亲病逝不到一年,兄弟还小,我怕父亲孤独……”晚上与队长躺在床上,队长告诉我,小玲她母亲得的是一种怪病,你们城里人叫脑瘤,而且这病在她们家还有遗传,农民嘛,得了大病一般都在家里等死,没办法呀。当夜无语,脑海里总浮出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前年夏天又回村小住,黄昏时与队长在后头湾散步,当走到一丘高处时,队长手指着远处丘低处的小坟莹对我说:“那是小玲的坟”,脚步停止了,惊呆地望着队长,队长用手卷了一支旱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哎,小玲这女命苦啊”,“为啥?”,我看着那小小的坟莹,迫不急待地问队长,队长告诉我,上次你回农村时,对了,还在我家里见到过小玲,几年后也得了她母亲得的那种怪病,这女子刚烈啊,硬是在屋把杀虫剂喝了下去,我听到信赶到她屋时,只见她用双手紧紧撕着衣服,头发散落地滚在院坝里,脸上表情痛苦,眼角挂着泪水,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农药味,等医生赶到时,小玲已停止了呼吸。我听着队长讲给我小玲的事情,慢慢地走到了小玲的坟前,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涌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仿佛又在盯着看我,心,一下子被收紧,生命啊,真的那么脆弱吗?竟这么就没了?&&&&太阳刚落山时,西边天空中云彩像燃烧似的,通红一片,在后头湾的小路上,迎面走来一对很年轻的夫妇,且妻子已怀孕数月,小俩口手牵着手一边说着一边笑着,我跟队长赶紧站到一旁把路让开,看到这一对小夫妻离我们还有几步远时,将握在一起的双手分开了,走过去才几步,又将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望着他俩的身影一直消失在张窑村中,扭过头来,再看一眼黄昏之中小玲的坟茔,心中无限感慨。
讲故事4---县城里古老的街尿马勺 ( 07:56:15)&&
&& 不知几位近年来可否回过那座汉江边上小小的县城?可曾逛过县城里那条古老的街道?记得儿时从许家庙到县城去玩,那可真叫进了趟城,说的夸张一些,有点进大观园的感觉。城里只有这南北走向的一条大街,北起县政府,南至钟鼓楼,数千米长,四、五米宽。百货商店、新华书店、电影院、饭馆、旅店及各种杂货铺沿街而建。农闲季节,到了晌午,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涌到了城里,街道被人群挤的水泄不通;而到了傍晚时分,流动的人群早已散去,仅剩下住在城里的人,居民们三、五一伙,七、八成群地漫步在黄昏中的街道上,到也十分休闲自在。记得那时热闹之处是在百货商店及电影院的门前,年轻人集聚的地方,自然离不开时髦元素,当年流行的是,上身穿好几件带着拉链的运动衣,领子一层套一层,下身穿条鸡腿裤,脚蹬一双或白或蓝的网球鞋,每每这些人招摇过市,不管男女,回头率是百分百。乐不思蜀地是,让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场电影,竟把自已也当做了城里人,不时地在那繁华的街道上流连往返。&&&&现如今那座县城早就扩大了很多,新的城区、商业街、住宅小区、休闲广场盖的现代和时尚,而那条曾经热闹非凡的街道却被荒弃了很多很多年。不知是何原因,整条街道末被拆掉,也没有改造,仍保持着当年的面貌。漫步在古老的石板路上,两旁的房子矮矮的,破烂不堪。许多当年的商店或别的什么房子竟门窗大开,屋内空无一人,也没有任何东西,到处杂草丛生,门墙角上密布着蜘蛛网。整个街道上找不出用铝合金做的东西,更看不见在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广告牌。日落后,老式的路灯闪着昏暗的光,映在几乎没有行人的街道上。在当年全县唯一的电影院门前,我停住了:早些年用绿油漆刷的木制大门已斑斑点点,二、三米宽的门显得那么矮小、破旧,远不如现今条件好一点的农户家中大红漆门来的气派,在影院门上,用来拴门的铁锁、还有铁丝早已生了锈,门前石阶上满是垃圾,一派狼藉,墙上宣传栏中仍依稀可见残缺的上世纪的电影海报。&&&&假如这一切是一部电影的话,我要用蒙太奇的方式,将时空切换回三十多年前的今天。初夏的傍晚,街灯初上,整个街道显的熙熙攘攘。电影院门前,年青人穿着大致相同的服装,手里握着晚场的电影票,在街道上等候着相约的朋友。人群之中,也许可能有我,也许可能有你和你的朋友们……
《讲故事4---县城里古老的街》读后感&&阳光灿烂( 09:54:29) &&&&城固县城我太熟悉了。城固二中就从电影院旁边的一条小路走近去,穿过一片农田就是学校的大门,因为我在那里上了两年学。住在学校里面很艰苦,但是因为学校门口有电影院感到很欣慰,只要有新电影上映我一定会去看,不过那个年代新电影少的可怜,好不容易有了朝鲜宽荧幕电影《卖花姑娘》,但是因为城固县电影院的设备不能放宽荧幕电影,好在791的放映设备不错,让我们能够第一次领教什么是宽荧幕电影。&&&&城固县城里我最喜欢的是新华书店和百货商店,一个是看书,一个是买唱片,我们家里当时有一台电唱机,我每周的伙食费(3元钱)就要省出3毛钱来买一张唱片,那时候有一种塑料薄膜唱片,很便宜,但是很难保存,时间久了就会变形。每周六晚上回家就会招呼楼下的小刚来我家听刚买来的新唱片,当时听得最多的是小提琴独奏《千年的铁树开了花》、《马季的相声-友谊颂》……还有《战地新歌》里面的革命歌曲。&&&&当年我爸爸也是电子产品的爱好者,五灯电子管收音机、电唱机……后来较早就买了9寸黑白电视机,还有砖头一样的三洋录音机……,现在子承父业,也是喜欢那些电子玩艺。
讲故事6---被牛粪击中 尿马勺 ( 17:29:06)&&&&都懂得一枝鲜花插在牛粪上是什么意思,可又有谁知道身上被迎面飞来的一泡(抔)牛粪所击中,这其中的滋味怕是无人知晓吧?各位莫急,听我慢慢地道来。&&&&话说小时候在杜阳寺上学,也是一个初夏的季节,这天晌午,一行小学生背着书包,有说有笑,沿着小路朝学校走去。刚刚过了赖狗村,只见窄窄的乡间小路上,当中间有一泡(抔)硕大的、刚排泄不久的牛粪拦住了大家的去路。按说这山沟里、乡村中长大的一群娃们谁还没见过牲口的粪便?但说实话,这泡牛粪确实太大了,如同现今小轿车轮胎似的,横堆在路的当中。要说这牛拉的屎嘛,拉地大的、多的还应属791大院里的那几头奶牛了,这些洋种个头高大,吃的多,自然也就拉的多,但这泡屎决不是那些奶牛拉的。为什么?奶牛吃的好,可以从它的粪便中看见尚未消化的包谷豆。于是众人围着这泡牛粪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知是谁提了一句,谁敢用手将这泡(抔)牛粪捧起来,算他厉害。见无人应答,我指着牛粪又多了一句嘴:“你们谁敢抓它一把,我就站在谁跟前,任由他将牛粪往我身上涂抹”,其时我不过是想诈一下,激激这帮臭小子!谁会敢用手去摸那些脏东西?但我还是犯了一个大错,俗话说的好:自古英雄出少年嘛。从人群中跳出一个楞头青,只见他将衣袖一撸,喊了声:“此话当真,不许返悔”,众人眼前一亮,原来是孙家老小的C学。我心里暗暗地开始发虚,但仍面不改色地死挺着,口中还不住地叫喊:“来呀,你来呀,怕你才怪呢”。L三跳过来将我抱住,也学着我喊叫着。C学一手按住书包,一手叉腰,两眼死盯着牛粪,又盯了我几眼,双脚跨在牛粪的两旁,弯下了腰,慢慢地把右手伸出,,手离那一大泡尚带着体温的粪便还有10来公分的时候,他停了下来,保持着那个姿势,一动不动,抬起头看着我,显然他开始犹豫,最终下不了决心。此时围观看笑话的人,都已经跑到了C学的身后,神经也都绷的紧紧的看着我们三人---我站在距C学对面两米多远的地方,L三仍在身后抱住我,并不时地喊着:“快,快扔啊”。我虽心里没有多少底,但看得出C学仿佛已没有了胆量,正想再激他几句,说是迟,那时快,只见C学将手插进那泡牛粪,往上只一提,满满一掬牛粪便在手中。“坏了,这手一沾上牛粪再不扔,才怪呢,快跑吧”,心里是这样想的,身体也是这样做的,那个L三一见,忙松开我,比免子跑的还快。而且逃遁的路线是正确的,他从C学面前以九十度的角度跑掉,而我呢,却顺着C学的正前方跑去,所以再快也没有飞驰的牛粪来的快,才跑出三、四步远,只听“扑”的一声,感觉到后背上被湿乎乎,黏乎乎的东西所打中,啊!被击中了,我被一泡(抔)牛粪击中了,他居然真的、真的这么干了。脑子里立刻一片空白,只看见C学正甩着那只粘有牛粪的手,脸上显露出得意的微笑;光听见大伙们的狂笑,尤其L三的嗓门最高。哎,无奈呀,我脱下早上刚换的白衬衣,望着呈褐绿色的牛粪,一股草腥臭味扑鼻而来。我看了C学一眼,苦笑了起来。愿赌服输嘛,真要是C学将牛粪扔到我的头上、脸上,我不也得认栽吗?事后,很长一段时间心里一直都在想,若C学第一把未扔准,牛粪并没有击中我,他还会不会再来个第二把甚至第三把呢……? &&&&(写在后面的话:早上去晨练,脑子里就在构思这篇故事,其实太熟悉的事反而不容易写好,往往是当事人看的高兴痛快,而陌生的读者却感到不知所云,的确是不好把握。好几次被故事里的描写逗的忍俊不止、失声而笑,连忙拿手捂住嘴巴,用眼角瞟瞟其他的路人,生怕被误当成神经病患者。回家后急忙打开电脑,将故事写了出来,献给关心过、帮助过我的亲密伙伴们。)
怎能一个美字了的!
讲故事7---- 念娃和他的父亲尿马勺 ( 13:38:24) &&&&在井井村里,有一位年近五十的瓜儿,名叫念娃。他个头不高,头发蓬松,眼睛小小的,嘴唇厚厚的,白净的脸上没有几根胡子,甚至连皱纹都很少,与村里的同龄人相比,要显得年轻很多,也许是瓜儿不知愁滋味,所以长的面嫩吧。念娃天生可不是什么神经病,村里人说他年轻时,在谈媳妇问题上受到了刺激。打那一、二十年过去了,病情时好时坏。奇怪的是,只要病情一发作,口中就不停地念叨着当年下乡知青的名字,有时竟数日数周地从早到晚不断地念叨着。村里这些年出生的娃们虽未见过当年的知青,但从念娃那里早就知道并都能叫出---那几个曾在他们村里下过乡的知青姓名。 &&&&念娃的父亲叫志奎,知青下乡的那几年里,曾是大队的队长,也就三十多岁的样子,是个非常忠厚的老实人,无论见到谁都是先笑呵呵地打招乎,眼睛和脸上的皱纹全挤在了一起。念娃的父亲志奎有一手杀猪的好本领,逢年过节,忙前忙后帮乡亲们屠宰牲口,然后再拉到集上将肉卖掉,尚可挣点零用,以贴家补。记得七四年的中秋夜,念娃的父亲志奎弄了些猪头肉,又灌下了酒,将队上的几个知青都叫到他的家中,大家围坐在一张又破又矮的小桌旁,一盏15瓦的小灯泡散发着昏暗红色的光,将众人的脸映得时暗时明,反到显得温馨浪漫。一大家人叨吃着香喷喷的猪头肉炒莲菜,喝着一股浓浓的烂红苕味的烧酒,说着酒后的豪言壮语,个个好似性情中人,虽然没有月饼及其它更好地吃喝,但这个中秋节过的特有意思。有个知青当晚还喝醉了,后来还闹了些小插曲成为笑谈……几年以后,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念娃的父亲志奎凭着本事来到791大院里卖肉,挣的是791月月发给他的工资,他的日子过的心满意足。可两年后,谁会料到,忠厚老实的他被小人算计、同行排挤,最终丢掉了饭碗又回到了村里,从此便一病不起,身患绝症。在弥留之际,叫来长子念娃,告诉儿子若以后有啥事,要去找你的知青哥哥们……可怜念娃的父亲志奎死的时候才四十多岁。&&&&不知道念娃后来的病根是否是受父亲的影响,反正他一犯病,就双眼发光,炯炯有神,口中振振有词地重复着知青的名字。五年前,我作为当年在井井村下过乡的知青回村探望时,小队长成华告诉我念娃和他父亲志奎的事情,我感动地急忙拉着成华非要一起去看看念娃。碰巧在去念娃家的路上撞见了他,他正自言自语地念叨着我的名字,朝我们这个方向走来,我真高兴,上前一把握着念娃的手连忙说:“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你说的那个人”。哪知念娃用闪光地眼睛望着我,虽停止了自言自语,但一点惊讶的表情也没有。半晌,我失望地看着念娃,松开握住他的手,递给他一支烟,打火想让他点燃,念娃将烟放在双掌中轻轻地揉着,看了我一下,竟自顾个地朝前走去,我又听见了我的名字从他的嘴中冒出。从念娃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信与骄傲。望着念娃的身影,听着他说我的名字,我也跟瓜儿一样,傻傻地站在那里,忘记了手中的打火机还燃着。&&&&去年回村,特意带了些礼物想去看看念娃。听成华讲,念娃的病情好多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干活了。我高高兴兴地来到念娃家的院坝前喊他,哪知念娃躲在房门后,胆怯地伸出小半个头来,呆呆地望着我,就是不出来招呼我。从他的目光里,我似乎只看到了自卑与软弱,完全没有了我曾经见到过的自信和自豪。我的心难过极了,自个寻思着,念娃犯病的时候认不出我来,情有可原;但他现在病好了,难道还是认不出我吗?不不不,莫非他是不敢认我?我可是你念叨了二十多年的人啊!也许,也许在念娃犯病的时候,他才能回到如梦一样的虚幻世界,内心才是充实美丽的,才充满了自信和自豪,才是一个透着优越感的强者?
&&讲故事14---摘食桑果尿马勺 ( 20:54:07)[attachment=6541922] 六一儿童节到了,孩子们的节日。在我们孩提时,天天都是欢快的日子。&&&&&&&&&&&&&&不管你目前是领导或者老板?又如何在自已的部下及员工面前充当正人君子?不管你现在怎样辨解,无论如何---在你小的时候,肯定也绝对偷吃过许家庙生产队老乡们种植的桑果。&&&&在清晰地记忆中,那片较大的桑树林是在湑水河畔。桑树长的不是很高,春天之后,比手掌大一点的桑树叶长的绿油油的,十分茂盛,麦子变黄的时候,桑果便成熟了。小时候在许家庙,曾对两种颜色最为偏爱,其一是橙色,它代表着橙黄色的蜜桔;其二就是紫色,紫为神秘的、浪漫的颜色,但对我来说,紫色就意味着熟透的、鲜美可口的桑果。毋需用语言来描述桑果的甘甜美味,只望望那些淘气的男娃和女娃,望望他们的小脸蛋、嘴巴上以及他们的小脏手,早就被染成了类似紫药水的颜色,无论是谁,只要是一张口说话,映入眼帘的便只有那渗着紫色的牙齿和舌头,除非用毛盖(头发)长短来辨别谁是男娃?谁为女娃?否则你很难区分。&&&&在桑果成熟的季节里,这天下午,太阳正是最毒的时候,我们一群男娃光着黝黑的身子游过湑水河,来到了桑树林下,手搭凉蓬四处一望,哈哈,竟无人看守,“乌拉”叫喊着,众人一拥而上,各自为战,犹如齐天大圣进了蟠桃园,专挑最紫的、熟透的桑果,不顾一切地往嘴里塞,果子分泌的汁液带着阳光的温度,象蜜一样甜。我在大吃特吃美味的时候,觉得左手手腕处发痒,胡乱抓挠了几下,根本不去理会它,继续战斗,绝不放过每个熟透的果实。哎唷,好一阵秋风扫落叶地狂咥(吃),大家伙的小肚子撑涨了,也觉的有点累了,直到此时我才抽出空来,看看发痒的左手腕处。这一看了得,妈呀!手腕上有个五分硬币大小的红包,可能被什么虫子咬了一下,由红包处沿血管向上,一条绿线已走到小胳膊上。伙伴们见状,七嘴八舌说啥的都有,总之就一个意思:即那条沿血管移动的小绿线若游到心脏,小命可就难保。这下众人全都给吓坏了,眼瞅着不知所措的我,c学马上将弹弓上的橡皮条扯下,捆绑在我的左胳膊上方,果断地冲大家伙喊了声:“都别再吃了,赶快穿衣服,回家”,说完拽着我的右手就朝大院的方向跑去。赶到大院门诊部,医生看了看伤口,打开一个小瓶子,用棉签往里蘸了一下涂在那红包上,一股刺鼻的尿烘气熏的我眼睛都睁不开,原来那是氨水,很快血管中的绿线消失了,红包也变小了,大家伙这才轻松了下来,互相一打量,又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何这般呢?你们看看,人人脸上都是紫的,个个舌头都是紫的,连衣襟上也都是紫迹斑斑。&&&&事隔多年,为这摘食桑果之举,一直有两件事搞不懂:一为什么没有农民看守桑树林?二为什么没有农家娃儿去摘食这美味的果子?(反正我是从未碰见过)仿佛这片桑果林子只给791的男女娃儿们?
听马勺讲故事后的回忆 偷吃二三事闲云野鹤 ( 08:14:48) &&&& 1:记忆中 我也干过 留下最深的是 有一天晚上 肚子痛的受不了 不知偷吃多了 还是不卫生!上茅房三次后,彻底把我放翻!&&&& 2: 还有一次 正吃的美 忽听老乡大喊 有人偷桑果!不觉手脚放失控,坠树而下.脑子空白时 被树枝挂住背心.挂在半空.&&&& 老乡真&坏&只喊,并没进来抓! 看着肚皮上的血和破烂的背心,就那样挂了几分钟后.随树下来.回家.赶快换衣服.以免挨打!&&&& 3:汉中的桔子多,品种不一样. 有的特别甜.贾局长房后有一棵桔树,结的桔子又大又甜.很偶然的一次偷吃了几颗,和别的不一样,非常好吃.这棵桔树也成了我主要偷袭对象.一般都是在中午时分行动,每次都是我一人独行.私心有二,一是想一人独享美味.二是人多了,被人发现,断了后路.中午上学时,出门往左拐.随着铁丝网和槐树扎成的院墙潜行.边走边听动静,这时大人一般都睡了,大院很安静,用不了一分钟就到了桔树下,没次都是,先看准了几个,迅速钻过去,摘下几个就撒出,从不多采.一般5-6个.&&&& 然后屁沾沾的,沿着小路,经过大坡那个兰球场,边吃边走.美孜孜的!&&&& 记的有一次,我刚刚钻到树下,还没动手.就听到凉台后面的窗户里传来一声,声音极大的咳嗽声.吓的屁滚尿流,慌不择路,仓慌而逃.跑出大院小后门后.发现后面并没有人.这时心还慌的咚咚乱跳.&&&& 记吃不记打的后果,在我身上发生,让我一直耿耿于怀.大家可以给评评理.也就是三四天后的一个中午.我又悄悄的潜行到那棵树下,没有马上动手,而是环视四周,眼睛紧紧盯着上次发出极大咳嗽声的那个窗子.10秒钟吧,最多20秒钟,四周非常安静,只听到虫子的叫声.我决心下手了.当我靠近桔树,准备下手时,可怕的声音从另一个窗子里发出来,是紧靠铁丝网边小路的那个窗子,我被发现了.我本能向中灶那个方向夺路而去.还没跑出4-5步,只觉的一只脚,踩进到一个软软的东西,还没反映过来,第二只脚也进去了.顿觉一阵恶臭扑面而来.我感觉不对,抓住旁边的小树,一跃而出.上的坑上,方觉裤脚沉甸甸,湿乎乎的,还发出一阵一阵恶臭.回头往坑,发现这是一个长不过1.5米,宽不2米,深只到小腿肚子的汗粪坑,里面是稠状物,上面匀均敷盖着一层干土和杂草.从外观上看去,就和树林的其它平地一样.&&&& 来不急多想.也不敢回家,也不敢就这样去学校,还好,中午时分,大院里没人,边跑边回头,那个窗子又恢复了平静,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我从大舞台后面,进过我家门前翻过铁丝网,那里有一条小水渠,长年都有水, 好象是当地农民浇地用的.我跳进小沟中,用棍子把鞋挑下来,放在小沟中冲洗.再把沟边的青草拔了,用来刷裤子.经过一阵子刷洗,基本上没多大了味了,污物也冲干静了.&&&& 想在想起来,浑身还起鸡疙瘩!&&&& 有一个历史疑问?这个坑是有意设的陷井?还是我慌不择路误入其中?&&&& 惨 惨 惨 ! ! !
讲故事15---勇夺倒数第二 尿马勺 ( 13:47:17) &&&& 很少有人讲在城固五中时的故事,今天我就先来讲上一个。&&&&那一年刚刚打完谷子,收了忙假,城固五中举行了一场秋季长跑比赛。比赛路线以学校操场为起点,出学校大门,沿着公路奔东,跑到东原公后折返,按原路跑回学校,进学校大门,绕操场一周,才算达到终点,即完成全程的比赛。报名参加比赛的同学真不少,但791院里的娃们却不多,只有w风与s维两个人。这俩人参加比赛也真是来着了,均属于膀大腰圆的那一种类型,跑个长跑、越野什么的,绝对没有问题,小菜一碟。w风和s维虽代表着各自的班级,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俩又代表了大院里的娃们,因此许多大院里的同学都前来观战,给他俩助威。w风与s维做好了赛前的热身,和其他参赛的同学挤在起跑线上,蓄势待发。“啪”的一声枪响,w风和s维跃出起跑线,如同射出的弩箭,“嗖”地一下竟双双率先消失在学校大门之外。令观赛的师生,特别是让大院里给他俩助威的同学大跌眼镜,对w风和s维刮目相看,崇敬之情油然升起……&&&&比赛将近尾声,前三奖的名次早已名花有主,却并不是曾最先跑在头里的w风和s维。参赛的同学们已陆陆续续地跑回终点,仍不见w风和s维的影子,同学们望眼欲穿地盯着学校的大门口,都老半天了,还是不见他俩的人影。终点线上,工作人员开始收抬东西,做撤摊的准备,几个当裁判的老师则懒洋洋地斜靠在椅子上,嘴里叼着香烟,漫不经心地哼着秦腔:“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有些同学开始离开了操场,大院里的同学们则显得内心很焦急与纳闷,咋回事呢?比赛刚开始还咄咄逼人地跑在最前边,一副夺冠的劲头,真让人替他俩骄傲!怎么这会儿连个人影却见不上。 &&&&同学们边嘀咕、边眼瞅着学校大门,哈哈,来了,他俩终于回来了,果然在学校大门口处,w风和s维俩人有说有笑、溜溜达达地走了进来,完全不像是在进行一场跑步比赛,那阵式恰似饭后散步。看这个模样他俩八成是退出比赛---弃权了,也不要什么比赛成绩了。同学们失望地、叹气看着他俩。谁知刚刚数秒钟后,怪事情便发生了:俩人像是突然被打了鸡血,那w风盯着s维,s维盯着w风,脚下的步伐却是越来越快,由快步走演变成了小跑,几步之后又变成了急速的奔跑,那速度如同刚开始比赛时。已散开的同学见状又都奔回操场,吃惊地望着他们俩。终点的老师也扔掉烟头,来劲地吹着哨子,手里不停地摇晃着小红旗旗,工作人员又在终点线上,将冲刺用的小红绳绳扯了起来。w风跟s维不知何故,你争我赶地一个不让一个,紧绷着脸蛋,死咬着牙关,展开了争夺倒数第二名的最后冲刺,众同学不停地拍手叫好。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w风,他猫着腰,挺着头,双臂快速地摆动,特别是那双有力的大脚,呼呼生风,脚下飞溅起的阵阵泥土有半米多高,一股尘烟随后飘去,就如同一匹奔腾的草原上的野马。w风和s维俩人几乎同时到达终点,那根小红绳绳飘在了他俩的胸前,他俩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这场比赛,成绩被裁判老师纪录在册。为勇夺这倒数第二名的比赛,他俩不仅跑的像是在争夺冠军似的秀出了最后的精彩,同时还吸引了众多同学们的眼球,大家都在议论着他俩,依然对w风和s维刮目相看,他俩成了城固五中同学们(尤其是女生噢)心目中的明星。
讲故事16---胡豆蒸饭尿马勺 ( 14:26:29)[attachment=6546239]&&&&在陈家湾,每年五月上旬,便可以吃上胡豆了。嫩嫩的胡豆呈翠绿色,生着吃有一丝丝的甘甜,成熟以后的胡豆,豆瓣上面有一条黑线,此时若生吃,口感柴柴的,全没有了当初的甜味。胡豆与其它豆类作物一样,秋天将它点播在田梗地头上,根本不需要照料,等到来年春夏之交,便有了好收成。胡豆一身是宝,初摘时农民们尝个新鲜,以后便将豆子与豆杆一并晒干,用机器粉碎后当做饲料用,可喂养家禽与牲口,一点都没有浪费。&&&&真不知胡豆应属蔬菜,还是粮食?与陈家湾种植的大米一同做道胡豆蒸饭,那才叫香呢,是地地道道的农家饭。农村人喜食猪油,将锅灶烧热,放一大勺猪油,油滚后放葱花或蒜苗炝一下锅,爆出香味后放入洗干净的胡豆,加盐等调料,用铲子翻炒几下,再将已煮了五、六分熟的大米倒在胡豆上面,向锅里匀些米汤,加盖撤火,几分钟后一锅香喷喷的胡豆蒸饭就做好了,将胡豆与米饭拌匀,就着自家腌制的浆水菜及辣椒酱,特别是那黄橙橙的锅渣(锅巴),其味道是一等一地棒,香的简直沫法!&&&&这好东西若是吃多了,也一样会生病的。这不,当年在陈家湾下乡时,六队里有一个回乡的知青,名叫景书,下乡的知青与他关系处的不错。一次景书进山拉柴,行程来回四、五天,啃的都是干粮。返回家时,其母做的正是这胡豆蒸饭,景中狼呑虎咽地连咥了三老海碗,又喝了一大碗米汤。胡豆可不易消化,好俄的神啊,这下把个景书胀的在床上打滚,老妈慌忙跑到知青那里央急,知青得知后,忙带了些治疗消化不良的酵母片,赶到景书家里亲自给他服下,半个时辰后,仍不见好转。景书痛苦地闭着眼睛,双手抱起鼓鼓的肚子,嘴里不停地呻吟着,知青们和景书的老妈焦人地望着景书,一点法儿都沫的。这时景书的婆婆引着一个留着花白胡子的老汉走进屋来,那老汉不慌不忙地将衣袖挽起,从手娟中取出己切好的十几片青萝卜,又拿出一瓶蜂糖(蜂蜜),用手蘸着蜂糖往那萝卜片上涂抹,将那涂有蜂糖的萝卜片又一一贴在景书的肚皮上。望着这一切,站在一边的知青完全被这老汉的举动镇住了。哎哟很快,只一会儿功夫,景书紧闭的双眼睁开了,手也不再捂住肚子,嘴角还露出了笑容,冲着他老妈说了句:“嘿,俄的个咣啊,将才歇火(差点)把俄给涨日塌了”。啊!神了,真神了,一个是香扎的胡豆蒸饭,一个是嘹扎的老汉---神奇的偏方,这胡豆蒸饭,那神奇偏方,是香扎的胡豆蒸饭,还是嘹扎的老汉,哈哈,反正这辈子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伏牛山下的点滴回忆 liping&&( 23:49:59)&&[attachment=6547202]日,作者在当年插队旧地 [attachment=6548298]这张照片是74年的一个夏天,我们三人成为胡家湾生产队新的一户人家才两三个月,为了纪念这个家庭的诞生,我们从城固的一个乡村来到汉中东风照相馆,照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两个姐姐永远是我的亲人!
&&&&&&三月底,随着强海、邢岗的一声召唤,我们一行十八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抚养我们成长的地方———伏牛山下“七九一”部队大院。这里有我们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记忆。小学、中学、下乡插队落户,人生无忧无虑的阶段是在这里渡过的。 &&&&当我们踏进“七九一”大门的瞬间时,我仿佛回到了儿时,年轻了几十岁,脸上的褶皱也难以掩饰我激动的心情。记忆太多太多,一时难以用语言全部表达出来。但为了“她”,我不能不拿起笔…… &&&&三月三十号,我、建香、孟智、常学等多人来到了我们下乡的地方——陈家湾新合大队。我想起了“她”…… &&&&一九七四年的今天,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建香和“她”一同高高兴兴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到了新合大队第三小队胡家湾,我们组成新的一户人家。我们的房子坐落在村边,从“七九一”大院翻过三座山坡,再经过一片墓地,就到了我们的新家。这个家是房东早年的猪圈,为了能够让我们居住,在我们到来之前,房东把它整理成两间小屋,一间睡觉,一间做饭。屋子里面没有顶棚,当年我们三个人躺在床上透过屋顶缝隙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遇到下大雨时,我们就用脸盆接雨水,滴答滴答的雨水声伴随着我们进入睡梦中。冬天,屋子里面非常冷,我们每个人都是两床被子,外加大衣。就是那样一到冬天,我就没有把腿伸直过缩成一团。这个习惯一直影响至今,我依然喜欢缩着睡觉。每天天还未亮,上工的钟声已响,我们三个人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就从床上爬起,扛着锄头就出门了。九点多钟随着老乡一同回家,老乡家里早已给他们准备好了早饭,而我们却要自己起火做饭,建香烧火,“她”做饭,我挑水。半小时之后,上工的钟声再次响起,可我们的饭才刚刚做好,三个人扒拉两口就又要下地干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我们共同度过了两年零九个月的农村生活。那时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们三个女生苦中作乐,“她”和建香悠扬的歌声时常在我们的小屋和田间小路上回荡…… &&&&三十四年后,当我站在我们生活过的小屋前,我流泪了,尽管我想克制自己,但控制不住思念“她”的心情,眼泪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老天爷太不公平,本应该是我们三个人站在这里一起回忆那难忘的岁月,可“她”在哪里?我真想把“她”从天堂中拽回到我们的身旁,问苍天?“她”是否听得到?我们想你——史肖娅!
现更名为57321部队
引用 评分针对第20楼张永强于 15:45发表的:现更名为57321部队 感谢关注
讲故事18---渡槽戏水尿马勺 ( 15:28:42)[attachment=6593564] &&&&读过版主的最新指示:“要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要因为知青一代的攻势凌厉就作出战略上的撤退是不对地。因此、从50后到90后的战士们,守住自己的阵地,冲啊!!!”之后失声而笑,仿佛看见电影《南征北战》中的张军长,咬着牙说放毒气,突围!哈哈,其实50后也好,90后也罢,大伙是一家人。另外感谢许家庙村委会值班员---织布道,几次与村上联系公务,其服务工作搞的好。下面就给村里人讲个故事。 &&时间:1969年夏&& 地点:许家庙大渠&& 主要人物:z秋、 c学 、M智
&&&& 在许家庙与湑水河之间,有一条由北往南流向的水渠,791院里的男娃们都叫它大渠。大渠的起点在北山口,由湑水河上的一条拦河大坝分流而成,至于这条水渠的终点,它最后流到了哪里?这些娃们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从许家庙上街大队出去,沿大渠向北走上一、二里路,便有一座渡槽,何谓渡槽?即修建在一条横跨大沟之上、类似桥梁状的渠道。渡槽的进水口前方本是丈余宽的渠道,渠水突然经过这二米多宽,十来米长的狭窄渡槽,水面由宽变窄,水流即刻波涛汹涌、急流奔腾,瞬息之间便出了渡槽。渠水冲出渡槽之后,又恢复了原来丈余宽的渠道,但水势在这里却变幻无常,一会儿左一个大漩涡,一会儿右一个从水底翻上来的急流,水中泛着白沫,本该顺流而下的渠水此时变成了许多向上翻滚的回转水,竟使得一股渠水逆流而上。若是要在这里面游泳玩耍,必须要面对一定的挑战啊。大院里的娃们,水性大可分为几等:不会水的,只在湑水河的第一道河玩玩趟水;会一点水性的,又以女娃们居多,大都在湑水河的第二道河,即五门堰北边一带游泳;只有这帮“狗都嫌”的臭小子们才有胆量在大渠的渡槽里游泳,他们从渡槽的上游下水,跟漂流似的,任由水浪急速冲过渡槽,到了下游,绕漩涡、避逆流,爬上岸后再跑回上游又跳入水中,如此往返重复,就像在玩滑滑梯。&&&&说了半天,该介绍本故事的人物了。主人公叫z秋,祖籍湖北,共有兄弟二人,家住大坡下紧挨着学生灶的三层楼上。别小看z秋了,他可有一个一般人无法做到的绝话---他的舌头伸出嘴外,若向上翻,居然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孔里。(这些年看港片,才知艺人星仔也有此绝技)这个Z秋也是一个淘气的主儿,M智家就住在他家的楼下,时常可以听到其老爸揍他的动静及Z秋哭天喊地的叫声,有时就跟杀猪一样的嚎叫。一次,施工部队的一辆汽车沿大坡飞驰而下,他手拿石头朝该车扔去,你说寸劲不寸劲,这块石头不偏不斜地从右侧的车窗飞进,正好打在副驾驶的额头上。飞驰而来的汽车与飞驰而去的石头,这两样东西碰在一起,其加速度的撞击力可想而知。被石头击中的副驾驶顿时就被打的血流满面。“吱”的一下,汽车急刹车,跳下两个当兵的,伤者不顾擦拭脸上淌着的鲜血,二话没说揪起Z秋上车就走,“轰”的一脚油门,径直开进了机要区,要找其父理论。(哈哈,Z秋也是因祸得福,他成了791娃们进机要区的第一人。)没等上两根烟的工夫,z秋被他的老爸拽扯着,三步并做两步地飞身上楼,M智跟C学看得不敢吭气,眼瞅着Z秋流着泪的小脏脸吓得面色苍白,“呯”的一声,他家的房门关上了,与此同时杀猪般的嚎叫声传了出来,M智与C学对视了一下,那刺耳的叫声让人不寒而栗。&&&&论年龄,Z秋比M智和C学要小四岁,大院里有一个不成规矩的规矩,即同龄娃们只跟同龄娃们一起玩耍,或跟屁虫似的跟着比自已大的娃们玩,基本上不与比自已小的屁孩们来往,所以Z秋不属于M智和C学这个圈子里的伙伴。Z秋在暑期中看着他们天天去游泳,心里羡慕的不行,找到楼下的M智,央求了很长时间,最后才得到允许,但条件是z秋保证不能下水,只坐在岸上观看。哪晓得到了渡槽之后就不是他了,眼瞅别人玩的高兴,心里那个急啊,Z秋趁大伙在上游的时候,自已脱光衣服在下游偷偷地下了水。可他哪里知道这渡槽的风险,沿大渠边刚走了两步,被浪一冲,又连灌了几口渠水,他开始溺水了。M智与C学在水中突然听到有人在喊救命,那杀猪般的叫声太熟悉了,M智与C学用最快的速度游到了Z秋的面前。只见Z秋在水中光露出个头,水淹在脖子处,不时地有浪往他的嘴里灌。见到这般情景,C学踩着水赶紧用手去拉他,M智则潜入水中,打算将他托起来。然而M智在水下看到的,却是Z秋的双脚踏踏实实地站在水下大渠的地面上,根本没有漂浮着,显然Z秋他只不过是受了点惊吓,基本上没有危险。看到这,气得M智在水下用巴掌狠狠地揍了几下Z秋的屁股,两人将他拖上岸,冲着z秋免不了一顿臭骂。Z秋光着身子坐在大渠边的地上,双手抱住膝盖,浑身上下淌着水,不时地发抖打颤,仰头望着M智和C学,脸上堆着僵硬地笑,伸出舌头舔了舔鼻尖上的水珠,一声不吭。
讲故事19---续渡槽戏水尿马勺 ( 20:06:54)&&&&&&有关在大渠里、渡槽中游泳的故事太多了,只能记起一出是一出,想到哪讲到哪吧。&&&&大院里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娃儿,其大号怕是早已被人遗忘了,而外号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名鼎鼎啊:“二赖子”是也。外号一般都是由兄弟、同学之间所起,而二赖子这个外号竟是他老爸给叫出来的,他老爸那一辈的以及我们这小一辈的都叫他二赖子。这个二赖子可真够赖的,光是那张脸,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烈日炎炎的三伏天,下半部份从来就没有干燥过,鼻涕、哈喇子见天价地淌着,衣襟上、袖口边全是擦拭那两种液体留下的痕迹。八三年除夕前的一个下午,在许家庙791大院里,听见有人在敲我们家的大门,忙去开门观望,却不认识来访者,来者微笑着自报家门,我是二赖子。哈哈,十几年未见,容貌变化已经很大,但一句二赖子让我又仿佛看见他那迟早湿漉漉的下巴壳,让人感到他的真诚与友好。&&&&言归正传,二赖子与前文所讲,跟那帮“狗都嫌”的臭小子们称兄道弟,是个绝对的死党,(所谓死党,即每天相聚在十个小时以上,第二天仍在一起玩耍超过十个小时,天天如此,方可成为死党)。暑期每天早饭后就张罗着要去渡槽,等到其他众人聚齐后往大渠奔时,他又跑前跑后地跟大伙打闹着,玩的可高兴了,早就忘记擦那已过了“长江”的鼻涕。在娃们死党中,有年岁稍大一点的,也有的是个头略高一些的,存在着差别,正是这些微小的差别,决定了这个圈子内“以大欺小”的自然规律。二赖子属较弱小的一类,在圈内被欺负是常事,自然在渡槽游泳时要被别人灌水了。不过二赖子是聪明的,他懂得打“时间差”,他充分利用渡槽水急的特点,等那些爱欺负他的几个人下水之后,他才慢慢下去,与那些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那些人想去灌他,无奈水往下冲,二赖子处在上游,根本没办法靠近他,好多次二赖子在水中得意地大喊大叫,甭提多痛快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想灌着二赖子,其实并不难。这一天上午,二赖子又召呼大家去游泳,几个大点的娃们打着眼色,不怀好意地盯着二赖子咧嘴歪笑。哈,大渠渡槽今天的水势涨了,碧绿的水变成了蔚蓝色,下游处的漩涡也比昨天大多了,真正是个游泳戏水的好时光。几个来回玩下来,大点的娃们开始找机会要灌那正玩在兴头上的二赖子,大点的娃们假装漫不经心地先下水,跟往常一样,顺流而下,只是那几双贼眼却瞟着二赖子;这边二赖子毫不知情地像平常那样,要等片刻后再下水,起码得保持五米以上的距离才是安全的。可他这回哪曾料到,出了渡槽之后,那几个想灌他的人正是利用渡槽出口下游翻水形成的逆流,反而跑到了他的上游处,正随心所欲地张开臂膀去抓他。二赖子惊愕地瞪着眼睛,双手胡乱扑腾,企图逃离危险,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慌不择路地游进了一个漩涡,在原处直打转转,与想灌他的人近在咫尺,二赖子着上了,这下真正给着上火了,可想而知接下来的事…… 二赖子哭泣地爬上岸,指着水里那几个灌他的人一边咳嗽一边大骂,分不清下巴壳上流下的是水、是鼻涕、还是哈喇子?但有一句话,众人听的十分清晰,那就是二赖子发誓地哭喊到,从今往后再也不和大家来大渠渡槽游泳了。&&&&第二天刚刚吃过早饭不久,大人们随着军号声离开了家门,院子里又传来了二赖子召集大家伙去大渠渡槽游泳的喊叫声。
讲故事20---东邪西毒尿马勺 ( 14:28:20) &&&&791院子里可谓卧龙藏虎,人才济济,几样小小的把戏便能让你出人头地。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啰,因为这一切都是“道听途说,决无证实依据”,更不会成为你整蛊的秘密武器。但作为故事,马勺仍要一一道来:
东邪西毒之金花炒豆&&&&有一种樱桃般大小的土白色果子,看着很普通,像随便一种什么草根。但若是被骗吃进嘴里,片刻间嗓子眼被针刺似的,整个口腔像是打了麻药一般,涨涨的、麻麻的,令人十分不舒服。此物由L胖子家独子胖墩发现,曾经风靡一时,效仿者众多,将金花炒豆偷偷放入被整人的饭中或包子里,常被整的痛苦不堪、哭笑不得。后来院里有一个与此物近似同名的人气愤不过,将这害人的东西更名为胖墩炒豆。&&&&&&&&&&&&&& 东邪西毒之 头撞南墙&&&&此物来之可不易,系雄性黄牛生殖器处之毛毛,抜上一撮用剪刀剪碎。塞入被整人的双耳之中,还未等那人来不及掏出此物,整蛊人便急忙敲击锣鼓,可使耳朵被塞毛毛的被整之人像中了邪似的,不顾一切地用自已的头去撞那墙壁,故起名曰:头撞南墙。此物仍由胖墩发现,但直到如今尚未尝试整过任何人,不知可有志愿者,改天做个实验? 东邪西毒之 放屁沫沫&&&&从前在乙区,老M家的三小子有个能耐,特别能放屁,而且是放很大动劲的响屁,他绝就绝在这屁啥时想要,他就啥时能来。三小子用手做打枪状,一抬大腿,一扭屁股“嘣”地一声,一个大屁就能放出来。决不像那Q老大,曾不服气地去找三小子比试高低,也用手做打枪状,一抬腿,一撅沟子,使出吃奶的劲:“吱”地一声,屁声小的如同老鼠放屁不说,一股稀屎挤牙膏似的挤了一裤裆。望着落荒而逃的Q老大,三小子伸出左右手,学着双枪李向阳,一抬腿“嘣、嘣”两声巨响,震得那一边回头张望,一边逃跑回家的Q老大心服口服……笔者曾经专访过三小子有何密芨?他说很简单,找一处流水的小沟,若有一挡在水面上的木棍等物,阻碍小漂浮物的通过,可形成大面积灰白色的水沫沫,将此沫沫捞起,晒干后呈为粉末状,夹在馒头里一并吃掉,久而久之便能成为呼风唤雨的放屁大王。 && (写在后面的话:这篇小故事看似低俗,但的的确确发生过,儿时的淘气可见一斑。)
57321部队食堂饭票作者:&&转载时间( 19:21:50)[attachment=6595877] 我在某网站惊奇发现了这张中灶塑料饭票,中灶在电影场台阶上,南邻生活区开水锅炉房,东临校官楼。看到这张饭票让我想起了曾经在那里就餐过的老领导,想起了在那里曾经工作过的战友和老师傅 ... ...
在中灶工作多年的李世华师傅体态微胖,记得是位特级厨师,当时五十几岁。老伴儿个子不高 ... ... 他的儿子也知道有这个乐园吗?中灶的炊事员来了一拨又一拨,他带出的徒弟一茬又一茬,现在他还好吗? 别小看这个中灶,这里人才辈出。当年曾在这里工作过的食堂管理员和会计中有三位走上了部、局级后勤部领导岗位。在那个官兵“大同”年代里,中灶和各处(部)大食堂(一灶、二灶... ...)供给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烹饪精细而已。中灶又是招待食堂,上级机关、友邻单位和前来慰问演出的文艺团体都在这里就餐。 时过境迁,现在你们就餐都刷卡了吧?
讲故事21---卖芋头尿马勺 ( 16:02:44) 前年夏天,在城固和一位当年县上的知青朋友小聚,去了城里一家较好的馆子。朋友执意要点大菜,我推辞不必客气,唤来老板问贵店之特色菜肴?半老徐娘的老板笑答:“芋头烧鸡块,乃本店吃客必点……”“好,就是它!”不等老板娘介绍完,我回头对朋友说:“吃芋头,有个故事可要讲讲”。&&&&下乡头一年的秋天,九队的知青们第一次分到了用自已汗水和辛勤劳动换来的收获---近千斤红苕、不多一点的稻谷以及百十来斤芋头。红苕全部放入地窖中,以便慢慢吃到来年开春,稻谷本来就少又不怕放坏,直接寄放在队上的仓库里,唯独这些芋头,一时半会儿又吃不完,放又放不住,堆在屋里头,望着都澳煎(着急)。于是大家商量干脆拿到文川街上将它卖掉,并找来后院邻居猪球娃的大哥善娃,请他帮忙将芋头担挑到集镇上,善娃的四川胖媳妇俊秀跑上门来,让知青们以每斤五分钱的价格卖给他们家,并一再地说他家屋里头人多,吃的也多等等理由,但知青、特别是知青户的户长L三,把个头儿摇晃地像个拨郎鼓,硬是未答应。&&&&第二天一大早,知青M智和老B便将善娃唤起,挑上芋头、借了杆称就直奔文川镇。文川镇离陈家湾有十几里路,镇的大小与许家庙、原公街差不了多少,城固六中就在这镇上。M智和老B兴致勃勃地跑在头里,哪管那挑着重担、已被远远抛在后边的善娃。过了文川河,上了公路,车辆和行人逐渐地多了起来,走在前边的俩知青在路旁等候赶上来的善娃,仨人并排一同进了文川镇。&&&&刚是吃过早饭的时间,街道上己人来人住,M智喊着善娃把两大筐芋头担放在集市上的路边,让老B将称放好,再一次叮嘱昨晚已商量好的价钱:“别忘了,一斤卖一毛钱”。然后自已去市场上打探行情,老B与善娃则坐在芋头后面抽烟等待着。不一会儿,M智转了回来,高兴地说今天市场上没见其他人卖芋头,就咱们一家,立马临时决定提价到二毛钱一斤,善娃张着大嘴惊讶地盯着M智,一句“把他家家”尚未说完,便又随着唾沫一起咽回肚去。于是乎仨人摆好摊、扎好势,认真地做起买卖了。很快就来顾客了,几位老太太提着菜篮,用手指着芋头问道:“这咋卖咧?”“两毛一斤”,“啥,好多钱一斤?”一个头上搭着手娟的老太太显然没有听懂M智说的普通话,善娃见状忙用方言回答:“两决(角)钱一斤”,几位老太太听后看都不看一眼,扭身就走。得,第一笔买卖未做成。看啦,嘿嘿,又来了顾客,一位单位食堂采购模样的中年汉子,围着芋头转了一下,在仨人面前蹲下,开口就说:“我全都要了,你给多少钱?”“两决一斤”M智也用方言回应那汉子,“你咋乱要价呢,我实心要,你也安心给个价嘛”,M智还要坚持原价,老B打断M智的话,反问那汉子:“你打算给啥价?”那汉子想了一下说道:“一决钱一斤”,M智一听直摇头,老B与善娃又都让那汉子再加点。那汉子然(交涉)了半天,最后咬着牙说:“一决五卖不?”老B与善娃听后,开始拿称准备卖芋头,哪知M智稳坐钓鱼台,不紧不慢地摆手连说不中、不中,那汉子不耐烦地站起身来,看着M智,又望了望老B与善娃,嘴里叨叨咕咕地、无可奈何地走了。&&&&不知那采购模样的汉子嘴里叨咕的是啥?从他走后就再也无人问津那倒霉的芋头了。知青们年轻,玩性也大,M智和老B见没有生意,撂下善娃一个人看摊,俩人便跑去逛商店,到城固六中里面玩去了,后又在小饭馆里吃了哨子面,半天才回来。给善娃几个钱叫他也去吃了碗面条,整整一上午连半个芋头也没有卖掉,乡村小镇上流动人口少,到了吃晌午时街道上就没有多少人了。见此光景,几人一合计:回吧,打道回府,白忙活了大半天。M智和老B拖着疲倦的脚步,一个肩扛称,一个手拎砣地朝九队的方向往回走,善娃挑着满满的两大筐芋头,面带微笑则轻快地跑在了知青的头里,把俩知青远远地抛在了后边。&&&&当天晚上,L三主动赶到善娃家里,按每斤五分钱的价格全部卖给了他们家,善娃的媳妇俊秀又串上门来,笑(鼾)地用带着川味的城固话,对着屋里头的几个知青道:“你们几哥太有搞唱了,赶早起上该(街),一斤都沫卖,叫俄们善娃担回起,可将芋头卖给了俄们,还给俄们卖面吃,摁是光人的很呀……”&& “芋头烧鸡块来了,请慢用”,跑堂的女子柔声细语地招呼声,打断了我讲故事的兴致,干脆一同与朋友叨吃芋头。芋头放在嘴中,口感依然是当年的感觉---软软的、滑滑的、黏黏的,只是添了许多肉的味道。
讲故事22---红苕与浆水尿马勺 ( 16:07:45)&&&&&&记得十几年前,单位里一个与我关系不错的陕北同事问我:“这辈子有没有过过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有啊,当然有”。我不加思索地回答这位快要退休的同事。他了解我的家庭,见我如此轻松地回答这个问题,他极其认真地解释说,那是一种非常贫困的、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儿?是一种心酸的、饿肚子的无奈。见他如此表情,我也很严肃地回忆着,下乡当知青虽然是很艰苦,但的确还真没有像他所说的那种情况存在。&&&&仔细想一想,所谓的下顿饭在哪儿?对当时的791知青来说,尤其是井井村的知青,并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这些大都吃了上顿不管下顿的主儿,你说下顿饭会在哪儿。在粮柜里?在邻居家?在朋友处?还是在生产队的仓库中?退一万步说,大不了回791找老爸,其实有时无饭吃的现象根本就是知青懒得做,都睡在床上挺尸似的不动弹所造成的。&&&&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九队知青们有个好户长,每当在开春青黄不接的时节,就开始管制了---只让吃少量的大米,主食以存放在地窖中的红苕为主。刚开始时大家还有共识,所以经常粗粮细作,变着法地换花样烹调红苕,大家到也相安无事。可日子一长就盯不住劲了,不管再怎么做,它红苕就是红苕,绝对做不出红烧肉的味道,因此另外几个知青便又以大米为主食了。可好日子未过三天,知青们的户长开始横加干涉,他讲的道理很简单而且也是对的,大家都明白,只不过是不服气罢了。首先户长像个长舌妇似地叨道,让人心烦;其二户长的胃也不好,逞能当装化鬼,长期下去他能吃的消?想到这儿,另几个知青眼前一亮,计从心来,有办法了。&&&&从第二天早饭开始,一天三顿煮红苕,再烧上一大锅缺盐寡油的浆水汤汤,赌气似地骠着劲地连续吃了整整一个星期,共计二十多顿红苕就浆水汤汤。要知道红苕吃多了胃里要反酸水,再喝上一肚子的酸浆水汤汤,该会是个什么味。这不,无时不刻把肚子里已经发了酵的酸性物质使劲往嘴上涌,与人打召呼都透着红苕与浆水的酸味道,害的几个知青一个多礼拜不敢去胡家湾找三队的女知青们玩。最后就连队长成华都在蛮歪知青:“哪有你们这样吃饭的,就是我家喂的猪,过上几天还要换个口味呢”。另几个知青一边忍住反上来的酸水,一边偷笑着看那户长:本来就削瘦的脸此刻变的更长,因不停地反胃使他的精神显得格外焦瘁,特别是他的那双眼晴和脸庞,呈现出队长成华所说的瓜色,即青色。吃红苕与浆水居然将眼睛及脸颊吃成了绿色,怕只有791院里这些捣蛋鬼才会有的吧?
历史的记忆
讲故事31---灭虫记 尿马勺&&( 15:12:05)&&&&&&昨个黑了,一只飞蛾不知咋个飞进了屋子里,“扑扑它它”地直往台灯上撞。我不忍心杀死它,便打开窗户将其哄走,不想却无论如何也赶不走它,于是将台灯关掉,这小东西又撞到电脑上,妈的,敬酒不吃吃罚酒,一怒之下操起“枪手”只一压,一股液体随着一股气喷射出去,那只自寻死路的飞蛾应声倒地---死跷跷了,真应了那句老话:飞蛾扑烛……&&&&在陈家湾的第二年夏天,秧苗已过了返青期,绿油油地长势喜人,可偏偏队上最好的几块田里长了虫子,老乡们急的不行。灭虫吧,队上穷的叮当拿不出钱,看着队长成华焦人地嘴上起泡,几个知青暗暗地回到大院。在大院车间里找平时要好的军人说明情况,他们非常支持并找来一些边角费料,于是大伙齐心协力要制作一个灭虫的装置。灵感来自电影纪录片《新闻简报》中,原理是用一支发紫光的日光灯为中轴,沿中轴做三幅档板,顶部做个斗笠形状的防雨帽,底部支一口大锅,锅中放入农药,晚上一开灯,飞蛾、虫虫被灯光吸引,飞扑过去撞在档板上,落入锅中被药死,看似简单的小东西却整整鼓弄了一天,幸亏有c学,那时他的钳工天赋就崭露头角,台钳上、点焊机上、裁玻璃、总装调试忙的不亦乐乎。&&&&当天晚上打枪的不要,几个知青将秘密武器悄悄地运回村上,在自家的堂屋里拉开了架式。老棒和L三说应该把大门关上,免得飞进蚊虫,咋个睡磕睡?C学却不同意,若将大门紧闭,咋个才知道这秘密武器能引诱飞虫?大家岂不白忙活了一天?言之有理,于是房门大开,将电源接上,一盏似地狱般的莹光亮了起来,映的哥几个脸如小鬼判官。短短的几分钟,飞虫、蛾子雨点般地扑向知青的屋里,档板被虫虫撞击的像打锣,“当当”地响个不停,到后来虫虫们多的不只是撞击档板,而是撞在墙壁甚至我们几个头部、脸上、整个身子上,虽然有一点点疼,但心里甭提多高兴呢。M智赶忙把队长成华从睡梦中喊醒,成华高一脚低一脚地走进我们的屋子,吓的大喊起来:“俄的爷呀,这是啥嘛?”&&&&从此之后,每天晚上在队上那条长长的沟里,那盏能灭虫的灯始终亮着,虽光色不好看,但作用却不小,敢说连其它很远的生产队都沾上了光。很多年以后,村上的知青们早都走光了,那盏能灭虫的灯还再使用着。
讲故事32---决赛尿马勺 ( 14:07:42) &&&& 见到老年子的“预报”,心情非常振奋,如此庞大的“还乡团”杀回许家庙,人多势众好热闹,想吃碗街上的面皮一定是要分成几拨的噢。俄等在此不停地摇旗呐喊,多写感怀的老故事,让更多地791游子回到伏牛山湑水河的怀抱,促进许家庙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及其街上面皮的发扬光大。韩(闲)话少说,讲故事啦:&&&&院里的男孩子们,几乎个个喜欢玩水,幸亏当年791驻在素有“小江南”美誉的汉中,若是驻扎在甘肃某个缺水的黄土高原上,恐怕男孩子们这辈子都会是不识水性的旱鸭子了。男孩们爱水喜水,既便是在无法去外面玩水的冬天,也要每周在澡堂子里那不足10平方的大池中疯上一阵,虽然时不时地呛上几口带着苟夹(谐音)的洗澡水,但男孩们的兴奋决不亚于现在五星级酒店恒温游泳池中玩耍的程度。&&&&从商洛参加全省游泳锦标赛之后,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比赛中,运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在汉中地区的比赛名次中,城固队在逐渐地向前靠。到了七二年夏季地区游泳比赛时,我们城固队的总成绩已经挤进了前三名。&&&&在男子成年组4x100混合泳接力这个项目上,由于城固未组队,只好临时由C学(游蛙泳)、S维(游蝶泳)、我(游自由泳)和城固二中杜X(游仰泳)的少年组来参加比赛。决赛泳道排了出来,汉中成年组在四泳道,我们在五泳道,可谓棋逢对手。嗽叭里介绍着汉中队的基本情况,真把我们吓了一大跳,他们几个是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的,其中居然还有一个是体育教师。我的天,吓死人啦,到底是成人组,他们个个身材高大、体魄健壮,头戴泳帽,眼睛上扣着深色的泳镜,透过镜片看的见他们高傲的眼神,瞧不起我们这几个比他们瘦弱很多的毛头小子。望着北大分校时髦的装备,我们的目光移到了c学手中的两根皮筋上。c学有个毛病,就是一入水后做划水动作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将双手的五指张开,连他自已都无法控制,这就大大影响了划水的质量,教练最后没法,给c学准备了一些橡皮筋,比赛时箍在手指上,这小小的皮筋竟成了城固游泳队当时最好的装备。&&&&不管是田径还是游泳,集体项目接力赛总是扣人心弦,高潮迭起。4x100混合泳接力赛第一棒是仰泳,参赛队员按照裁判的指令,纷纷跳进泳池中,做好了出发的预备,随着发令枪响,八条泳道的选手似蛟龙一跃而起,展开了激烈的竞赛。四泳道的北大分校队第一棒领先了我们有五米多,第二棒是蛙泳,是c学的强项,他凭借自已出发的技术优势,从入水到完成水下动作,再冲出水面,已经距离起点有十多米远,两只用皮筋箍紧的双手似小桨一般,整个身体在水中就像一条鱼,快速追赶着前面的对手。50米到了,c学一个漂亮的转身,双脚用力蹬踏池壁,距离北大分校的队员只差一个身位,观众席上群情振奋,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让紧接下来的s维和我大受鼓舞,我俩各自的竞技状态大大超出以往的水平,我们充分利用出发和转身这两项娴熟的技术,与北大分校队的差距已被拉了回来,在最后急速冲刺之后,终于超过了北大分校队半个身位到达终点,取得了男子成年组4x100混合泳接力赛的第一名。&&&&激动,兴奋啊,少年组打败了成年组,山里娃赢了北大分校的游泳队,这要归功于我们整个团队合作与拼搏的精神,哈哈,当然也要归功于我们最好的装备---那几根橡皮筋了。&&&&(写在后面的话:这次比赛虽然我们赢得了胜利,但后来还是被大会判为成绩无效,取消了比赛名次。申诉是由代表汉中男子成年组的北大分校队提出的,理由是少年组不能参加成年组的比赛,最终冠军仍是那几个头戴泳帽、眼扣深颜色泳镜的北大分校队)。
讲故事33---三月之往事 尿马勺 ( 10:31:09)&&&&&&&&&&&&&&&&这几年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总爱跑跑长途客运站,去看看显示牌上开往汉中、城固方向的车次信息,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里,去听听可有汉中、城固人士的乡音,仿佛世界已经大同,专寻求一种亲切与回归的感觉,当然事情并非如此,不过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啊。&&&&三月底的那次返乡聚会,原本不打算成行的我,曾经感到非常地为难。如果回去,排除我的健康因素,回去的人肯定是要走马观花,这并不符合我以往要小住一段的规律,若不回去呢,那些三十几年未谋面的发小,怕是今生今世没得机会再相见啰。随着聚会日子的不断临近,平时正常地生活节奏被逐渐打乱,何去何从,难下决心。嗨!一天夜晚,心烦意乱地头一次闯进791乐园,十分钟后,慢慢地心跳开始加速,慢慢地吸呼趋于急促,小几届娃儿们的精彩文章、照片、DV以及评论开始麻醉我的大脑,最后这种麻醉终于传导到我的手上,不由得拿起电话冲着里头大喊大叫:“我要回去,我也要回去!”&&&&回到大院的头天晚上,告诉同房间的老同学,我睡觉会打呼噜,怕影响你们,到时推我一下、叫我一声也许会好一点。谁知一向打呼噜的我,半夜竟被临床的呼噜声吵醒,望着他们酣睡的模样,白天的旅途劳累全没了,心情变的异常地兴奋:回到了791,此刻就住在这院子里,窗外下着春天的小雨;身边睡着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是种双重的兴奋啊,真想将他们唤起一叙到天明……许久许久,我吞下两粒安定,关闭床灯悄然睡去。&&&&临别大院的那天晚上,半夜又醒来,整个房间安静极了,没有半点鼾声。听着窗外淅沥的小雨,噼噼啪啪地打落在巴蕉树叶上,黑黑的夜望不见并不远的伏牛山,我被一种突然降临的巨大伤感所附身,竟然情不自禁地泪如泉涌,五十几岁的人,不想抑制自已的情感了,放纵地蒙头痛痛快快哭了起来。这几天的欢笑声变幻成了几十年前的欢笑声,一群半百的老人化作一群童男童女,在这个院子里骑马干仗、在这些笑声中踢锅电报、在这拨人群间大家一起官兵捉贼。你我不必打着虚伪官腔,不必看着脸色行事,不必昧着良心说话,不必……所有这一切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明天就将烟霏雨散,啊,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兄弟和姐妹啊,我想哭就哭,没有任何道理啦,哭完了心里便痛快。&&&&第二天坐在开往西安的大巴上,小声地告诉坐在身旁的JX昨夜发生的一切,她也小声地回应着:“我还不了解你?太了解你了,这才是你啊”,是啊,她是最了解我的人之一,相信她会理解我啊。原本不打算一起回去的我,反而因为回去了,用c学的话说成了收获最大的人,虽已成为往事,却必须要我用后半生细细地来回味。
讲故事39---一生平安尿马勺( 10:11:50) &&&&前些日子看到犀牛的一组照片,其中一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人便是田老师,在此之前并不知道他是否当过老师,只知他当年曾在一所学校工作。如今除了他跟小时候一模一样的眼睛之外,其相貌也和十几年前一样,几乎一点变化也没有,仍那么年轻,根本看不出他竟与我患得是同一种病。人啊,有多少个未知的事能料?&&&&年少时,伏牛山脉,大坡下的一栋家属楼内,他家住西头,我家在东头,虽同在一个屋檐下,但交往不是特深。他挺牛气,整天带帮小的去他家玩。那年他家新买了一辆凤凰牌轻便自行车,那车叫个漂亮,别的不说,光是车铃,就是种新式的能转动的铃,只需按压一下,便“叮叮当当”地响个不停。比起其他人的老爷车,破旧的车铃得用两根手指来回拨弄着才“吱叮”地响上一声,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因此那些日子,他得意地在各个楼道之间不停地骑着那辆崭新的车,卖弄地将这种新式的车铃不住地按着,整个坡下的一大片区域都能听见他家车子悦耳的铃声,把其他人整得直咬牙根。有天晚上,我带着老薛偷偷地窜到西头单元,哈哈,那辆车就摆放在楼道中,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图钉,朝着轮胎猛一阵子乱扎,一分钟后我俩便撤出战斗。第二天果真没那么闹心了,再没有听到那悦耳的车铃声,光剩下院子里其它老爷车单调的“吱叮”声。&&&&九十年代初,在保定开发了市场,夏天给客户送了一车空调器。半夜赶到保定,停车住宿就在干休所。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来到了我的房间,高兴的他不停地讲着话,同他小时那悦耳的车铃铛一样,然后他又给单位请了假,整整地陪了我一天。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我的客户那里,他竟同雇来的搬运工一起,一直忙着卸车,挡都挡不住。一台窗式空调器少说也有几十斤重,大三伏天里,热的他汗流夹背,气喘嘘嘘,却仍跟我讲个不停,真正让人感受到他的热情与真诚。&&&&最佩服他的其实是小时候在暑期学习班里,辅导员老阿叔冲着我们这些小学生问到:“有谁知道英国的全称?”,一时间大家你望我、我看你的面面相觑,不知回答。就在此刻他不慌不忙地大声答到:“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全场一片惊讶,“那美国呢?”他又自信地脱口而出:“是叫美利坚合众国”,“哇”全场又是一片惊叹,他那时的确是个聪明的孩子。&&&&刚过五十岁的第四天,我死过去似的倒在武警陕西总队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几天后听护士说,当时医生用我以前只是在电视剧中才见到过的、类似熨斗的东西将我电击了四次,才把我从鬼门关里拉回到了阳间。手术之后小数点将犀牛的长途电话放到了我的病床上,稀里糊涂地只听到犀牛喊了不下十几句的:“挺住,你一定要挺住!”,朦胧之中仿佛《南征北战》中的张军长在喊叫:“请你坚持五分钟,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再后来又听织布道老弟讲,田老师也去了趟奈河桥,只是他命大、吉人天相地又转了回来,于是我心中特别挂念,他是个好人,好人应该一生平安才对啊!
讲故事41---馋嘴的娃 ( 尿马勺
)[attachment=8720354]&&&&&& 昨晚,和郑州L三的一通长途打了近两个钟头,谈的话题自然多为童年往事,其中又以馋嘴贪吃为主要内容。记得早年在西安住校上小学时,周六才回趟家,身上仅有几毛家里给的公车钱,却舍不得花在坐车上,愣要从小雁塔走着回到远在翠华路上的部队大院。途经小寨时,一定要在商场门口买上一杯冰镇的酸梅汤,大热天里喝上几口,那叫一个清爽,冰凉酸甜,可谓世间最好喝的东西了。&&&&迁到伏牛山之后,从大院后门去许家庙,村口有颗至今仍非常茂盛的参天大树,好像是皂角树吧?同五门堰上的那颗相同,树下有一眼深井,是许家庙村子的一个标志。马路对面有一间很小的饭馆,因全是老汉家在经营,我们称之为老头饭店。这饭店里的招牌菜即也是唯一的菜品其实就是猪杂碎汤,碗中几片煮熟的肝肺及大小肠子,一大勺骨头汤盛在其中,再撒上少许葱花,香喷喷地令人垂涎。我和L三经常光顾这老头饭店,时常在去杜阳寺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嚼着用一毛钱买来的不足一尺长、带着臭臭香的酱大肠头,吃的满嘴冒油,好不快活。老头饭店烙的烧饼也是当街的一绝,做烧饼不用擀面杖和干面粉,案子上涂抹了一层菜油,做烧饼时将面团在案板上拍的山响,常常使路人顿足观望片刻,那做烧饼的瘦高老头儿是个人来疯,观看的人越多,他那案头上的面就拌的越响,非常有节奏“啪啪啪”地像是顽童在用鞭子抽打着地上旋转的“尖皮”。&&&&街上中部有家稍大的国营饭馆,经营的品种还算是多了一点,许多791家娃学会吃辣子,便是在这家饭馆中练就的。有一个时期,一帮小人儿几乎天天去这家馆子,不是面皮就是小笼包子,记住,是小笼包子哦。这件事后来传到了大院,辅导员老阿叔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地冲着我们大喊大叫:“下馆子吃包子,居然一人能吃上一笼,你们也吃得下?”显然老阿叔将这包子当成大灶食堂里用大笼蒸的皮厚馅小的大包子了。那个年代里,若是女人化妆和烫发,男人吃馆子都是不健康的思想,是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虽不至于受到批判,但批评肯定是要的。L三接着回忆,有次和我在饭馆里吃面皮,看见窗户外边有几个军人,吓的我俩不顾碗中的食物,一头便窜到桌子下面躲藏了起来,直到军人们走远后,方才爬了出来,饭馆里的老百姓大惑不解地看看我俩,又扭头望望窗外,迷茫地眨着眼睛。&&&&电话中得知他如今也是“三高”患者,即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并已确诊为糖尿病。俗话说病从口入,是啊,我们必须摒弃我们在儿时就养成的不健康饮食习惯,这一点非常地重要,但真正能完全做到的人却是不多啊,美食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随便给自己一个理由便会让我们美餐一顿,这样健康和科学吗?电话里告诉L三,应再回陈家湾住上三年,全当是又下了回乡,过着自给自足地小农生活,保证绝对不会患上这些“富贵病”,可是,又有谁能做到呢?
怀念汉中槐花[attachment=8720441] [attachment=8720444] [attachment=8720447]
看了楼主的文字感慨万千,也回想起了80年代在汉中的永不磨灭的那段时光!
这是一个好贴。虽然是一个城固人,但对许家庙并不是很熟悉。对部队有所闻,但也没去过。感谢,好贴!
大潘:你好?小赵好吧!!!好久联系不上你了,请加qq:我是谁?qq上聊!!!
乙区中的第四、第五张照片都我家都曾经住过,好熟悉好怀念的地方,儿时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
这些图片把我拉回到那个时刻,那的人,那的砖砖瓦瓦,那路边的枇杷树,那宿舍楼下的橄榄树,院里的花花草草,那曾经的一切,时光仿佛凝固在那个年代,少女如花般美丽的记忆!多少回梦回那里,仍在橄榄树下与你相拥,看月光皎洁,数星星点点,墙外油菜花的香弥漫在空气中......第一次见到你,是刚分到那里时,宿舍的北京姐姐和我一起趴在窗口,看着从外面打球回来的人,一个一个的介绍着名字、工作科室、哪里人,你一边拍球一边走进楼里,样子好帅......看那个篮球场,东边是食堂,北边是招待所,西边便是我们的办公区,晚上这里就是露天电影院了。我喜欢站在这里看你打球......弹指一辉间,三十年过去,你还好吗?你可也如我一样,还留着那段记忆?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50320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汉中城固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