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 绘画情感世界

穿越现实和想象走进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
正值北京BIBF期间,韩国著名图画书大师白希那携新作《澡堂里的仙女》到访北京,8月23日上午在北京市甲骨文·悦读空间跟中国的读者一起分享她的创作经历。
《澡堂里的仙女》通过童话故事展现日常生活中美妙幻想的深刻作品,原来是住在山里的神仙的故事,后来变成以澡堂为背景的仙女婆婆,与前来澡堂的小女孩小志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澡堂里的仙女》上市之后连续占据韩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教保文库畅销总榜首位,并荣获有韩国出版最高奖之称的“出版文化奖”,这也是第一次将奖项颁给图画书作品。
活动当天,通过多渠道报名的近百个家庭,前来与作者见面互动,其中还有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家庭。来自悠贝亲子图书馆的家长表示白希那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想象力,让全家人耳目一新,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想象的大门。活动结束后,白希那和中国的大小读者一起合影留念。
谈新书:作品和作家的姻缘似乎也是需要特定时间的
&&&&白希那可以说是亚洲图画书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人物。2005年,她凭借着图画书《云朵面包》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被选为当年年度插画家,让世界重新认识亚洲图画书的创作,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振。韩国的《东亚日报》曾经组织的调查问卷“谁是韩国最有影响力的图画书作家”,白希那在其中排名第二。《云朵面包》版权被输出至法国、日本、中国及台湾地区、德国、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由该作品改编成的电视动画《云彩面包》风靡全亚洲,据爱奇艺少儿频道统计《云彩面包》中文版的播放量已突破1.5亿次,是名副其实的超强IP。
《云朵面包》之后,白希那创作了《月亮冰激凌》。这本乍看上去是在讲环境问题的作品中白希那表达了更现实的问题。“虽然住在楼房的邻居之间只隔了一道墙,但是邻里之间的心理距离却比以前远了不少。在我营造的情景里,互不关心的邻居们,就因为停电,互相融为了一体。”
白希那说,《澡堂里的仙女》本来是继《云朵面包》以后想出的第二个幻想故事。原来应该是猫兄妹去澡堂遇到了山神的故事,但是因为不是很满意。隔了很多年之后,有一次去出版社玩,和编辑吃饭的时候聊了聊这个故事,突然觉得可以开始写了,所以就动笔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过程,这个故事才会如此具有生命力。“首先,故事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在日常生活里可能会发生的幻想故事,所以才会以我们平时都会去的澡堂为背景,把故事里出现的人物做成人偶,并开始了拍摄工作。”白希那说。
此外,以澡堂作为背景的原因还有一点。作者认为对孩子来讲,澡堂就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空间。因此本书的拍摄特地选在了真实的澡堂,不过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人偶来完成。“虽然人偶的尺寸有些小,但是澡堂在书中确实得到了真实的还原。这样的组合很符合我的理念,现实生活中的幻想故事。所以在5月份开完会之后,8月末的时候这本书就写完了。”白希那说。
《澡堂里的仙女》的整个创作过程只有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并不算长,想把所有的人偶都做好,工作强度可想而知。白希那却说,她在工作的时候并没有觉得累,反而觉得很有动力。整个过程并非全部由白希那自己完成,还有配合她的编辑和工作人员,所以她说整个过程,她都十分幸福。“工作结束之后难免会有些让人觉得疲惫不堪,不过我自己也很惊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这么棒的作品。”白希那补充道。
谈创作:感谢图画书给了我成长的力量
&不管在韩国还是在中国,白希那的创作得到了读者以及学界的一致好评。有韩国作家称,《云朵面包》是韩国图画书创作的分水岭,《云朵面包》第一次在图画书作品中展现了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想象世界。著名儿童文学研究者、著名阅读推广人阿甲老师也表示,白希那作品中的孩子很真,孩子的幻想很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很真,这是一部好作品的天然基因。白希那笑言,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了解孩子,或者喜欢孩子才要创作图画书,而是因为她自己是个孩子,才会创作。而在创作的过程中白希那受到了自己童年经验的影响:“我的作品里胖胖的爸爸和擅长做面包的妈妈就是我亲生父母的真实形象,我的父母对我想要做的一切事情都持有支持态度,我的作品里融进了很多对父母的记忆。如果将这些记忆送给孩子们,应该会对他们有好处吧。”
从《云朵面包》到《月亮冰激凌》,故事的主人公从互相帮助的一家四口变成了邻里间互帮互助的大人们,再到《澡堂里的仙女》,主人公走出了家门去帮助他人。白希那觉得这三部作品跟自己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创作《云朵面包》的时候,我还是新人。当时还没有什么自信,《月亮冰激凌》的创作过程是训练自我质疑和判断的过程,算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澡堂里的仙女》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相信别人,跟别人一起完成了一部作品。”&
谈获奖:带领孩子发现现实生活中真善美
梳着仙女的发型,带着耳环,用心化过妆的老奶奶在用吸管喝小酸奶。最大程度上嘟起嘴,眼睛向上翻着,十分陶醉。但是这位老奶奶没有穿衣服,并且并不是图画,而是做了人偶并把它们拍成照片。老奶奶肥肥胖胖,而且每条皱纹都清晰可见。这就是《澡堂里的仙女》的封面图片。“坦白讲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我也吓了一跳,很难想象这样的一部作品会获得韩国的‘出版文化奖’,要知道这个奖可是最重要的国家级奖项啊。”接力社编辑在向记者介绍本书的时候如实说。的确,《澡堂里的仙女》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美美的图画书。白希那希望通过本书挑战现代消费社会对身材的偏见。“我希望创作的人偶从体型到神情能反映出大多数妈妈们的状态。电视里每天都在播放女子团体曼妙的身材,但是我们有没有直视自己妈妈和奶奶的身材,正是这样的身体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体贴关怀我们,让我们成长。我觉得这对孩子来讲也是中非常珍贵的经验。“白希那说。
《澡堂里的仙女》从一个超越时空,超越年龄,超越世俗的角度,带领孩子自由穿梭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享受冒险,获得安慰,培养丰富的感情,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评审团给出的获奖理由中提到了这部作品更加自由。白希那谈到这些有些害羞:“作为对孩子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图画书作家,我将这份职业当作是一份荣耀,一直倾尽全力。未来我会全力以赴创作,希望大家多多期待。”
本文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张玉_N000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心教育孩子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心教育孩子
---青春期(初中阶段)
一、孩子心理特征& &
女孩十一至十三岁,男孩十三至十五岁,就进入了我们平常说的"青春期"。青春的萌动,使男孩女孩们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灵、情感、梦想由此开始萌发,烦恼也似乎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情绪波动大,心理矛盾突出,易受到心理问题困扰,常常会出现心理失衡:有的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自卑烦恼、嫉贤妒能,有的不适应学习、考试焦虑,有的试图通过早恋、沉溺于网络游戏来排解心中的烦恼……青春的困惑有多少?孩子为什么总不喜欢接受家长的帮助,爱和家长顶嘴?青春期青少年和家长应该怎样面对这些烦恼和巨大的学习、考试与竞争压力呢?
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初中阶段的孩子在生理、心理上的发展和变化吧。
(一)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变化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性激素开始分泌,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了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全身发育迅速,男女呈现出显著不同的体态特点。
2、生殖器宫的发育明显。
3、女孩月经来潮,男孩出现遗精。
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让孩子们面对青春的萌动感到困惑和莫名的烦躁不安,他们往往不太能理解这些变化的发生,但很想了解为什么男孩和女孩会有完全不同的改变。这就导致孩子们可能会从各种途径去了解性知识。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注意常和孩子谈心,向他们灌输一些健康的性知识。鉴于孩子们大多都有害羞的心理,一般交谈的形式多是妈妈和女孩谈,爸爸和男孩谈。当然如果家里已经习惯了父母与孩子谈心,就不需要区分性别来谈了。
& (二)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
& &在此期间,重大心理变化有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更深刻,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但认识问题有片面性,情绪波动大,易激动,感情易冲动。
&&这些变化的原因,除青春期性激素分泌的因素外,主要是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识的渴求、友情的寻觅、热情的释放、才干的显露等需求日趋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丰富。但由于受年龄、阅历、经历、财力等方面限制,情感处于易变不稳定状态。而有时冲动导致的后果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无能,并对他人的批评产生敌对情绪。
&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当通过和孩子谈心,以及在生活中多方面地示范和教育,教会孩子对人、对已、对事物都要有全面客观的分析,失败时不要泄气,成功时不要骄傲。对人要多看长处,要学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恒心,逐步增强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使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2、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在观察和评价身边的人和事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和评价自己,会站在镜子前打量自己长得怎样,还会把自己与电影、小说中的主人翁对比遐想。自我评价一般有三种情况:过高、过低或适当。对自己评价过高会过分自信,受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评价过低导致缺乏信心,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不去努力争取;只有适当的评价才能使自己处于既不自满也不自卑的状态,有抱负有上进心,而且能够经常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克服。家长应当注意在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主动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以及挫折、失败。
这个时期是孩子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家长的逆反日渐增加,这是因为他们有着想要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个体的心理需要,是"心理断乳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二反抗期"。在这个阶段,孩子遇到事情不喜欢和家长交流,封闭自我,家长也无法给予孩子支持。因此,家长更应该多一分耐心,注意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少进行主观的指导和批评,更不可以动辄发火,压制孩子,从而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愿意向家长袒露心声,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助,平和地度过青春期。
3、性意识的萌发。这是最值得家长注意的一个方面,如果在这个阶段的引导不力,或让孩子接受了不良的影响,很可能会对孩子一生的性心理、性道德观以及家庭婚姻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青春期性意识常表现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对异性的暂时疏远。大约发生在小学六年级、初一年级。
&& (2)渴望了解性知识。大约在初一、初二年级。
(3)对异性产生好感。大约在初一、初二年级。
(4)模仿性的"初恋"。其实这种交朋友还只是一种模仿行为,还谈不上"初恋"。如果家长发现了这种苗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对这种交往横加干涉或制止,应当在给予他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男孩女孩之间的正常交往是他们真正接触异性世界的开始,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在这个时期,青少年还不具备恋爱和婚姻的经济和物质条件,在心理上也还不太懂得恋爱和婚姻的真正意义,如果在这个时候就开始谈恋爱,其后果最终就是伤害了自己所钟爱的人,将来会为此而悔恨、内疚终生。
总而言之,青春期是一个矛盾重重的时期:
(1)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却保留着信赖成人的习惯。
&& (2)有明显的成人感,却还处在小孩的身份。
(3)有着闭锁的内心世界,却又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
(4)渴求友谊,又不会择友,常常为哥们儿义气所左右。
(5)好说好动,精力充沛,却又因为对问题的认识较肤浅、片面,常常违反常规,做出蠢事来。
因此有人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十字路口的勇士"。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人生中最危险的时段是从出生到十二岁"。
而家长对孩子宽容的爱和接纳,以及耐心的引导和教育,则是帮助孩子顺利走出这个危险时期的重要因素!
二、常见现象解析
& &(一)家教有方扭转少年逆反心理
心理专家提醒:尊重选择,善于鼓励,以理服人。
一位父亲致电咨询说道:平时我对孩子管得比较严,孩子比较怕我。但孩子母亲很宠孩子。孩子虽然在初一尖子班就读,但学习成绩一般,我们承诺如果他能考到班里前四十名就带他去旅游,但孩子做不到。因为担心孩子因成绩不好而被淘汰,我们曾与孩子谈过话,希望他能"把压力变为动力",但没什么效果,孩子的学习态度仍然没有改变。现在儿子最想做的事就是玩电脑,半年来我们强制性地不让他玩,孩子也还能遵从。但近两个月来,他总喜欢与我们对着干,有什么想法也不愿说,我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才好,希望给予指导。孩子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起来,凡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并且很希望能得到大人的认可。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还是用对待儿童的管理态度对待他,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形成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不良。因此,家长首先应当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在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上注意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言之有理,就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的看法有偏颇,可以心平气和地给他提出建议,希望他能参考大人的意见,这样孩子能够感受到家长对他发自内心的尊重,使其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请家长参谋。
在休息时间,父母不妨试着让孩子自己安排一天的学习和玩的时间,并允许他短时间地玩玩电脑,作为他会自己安排作息时间以及半年来遵守诺言不玩电脑的奖励,这样有利于调动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积极性。
&& (二)儿子逃避学习,家长无计可施
心理专家提醒:先知其心事,再开其"心锁"。
&一位心情十分焦急的家长咨询电话说道:"我的儿子今年上初中三年级,成绩一般排在年级的前五十名。现在学校对初三年级抓得很紧,这个寒假只放了十三天假,作业却布置了很多,用他们老师的话来说,每天要做六个小时才能做得完!前几天,儿子突然跟我说不想再读书了,想休息五个月,在家里睡觉、看书和复习,然后再读一次初三。听了他的话,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儿子平时并不是一个把时间都用来学习的人,除了做完作业以外,他的许多时间都用来看电影,或者玩电脑游戏,对电影甚至可以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什么《星球大战》、《指环王》等美国大片更是如数家珍。而另一方面,不知道他哪来的这些想法,他对生命的本源一直都有自己的思考,有时对于为什么要学习感到很迷茫,所以一直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我想找一个心理医生咨询一下,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最近我几乎要崩溃了!"目前孩子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对于生命的意义、人际交往以及学习的目的等等,可能都开始形成自己的观念,而青春期本身出现的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的发展,也会给他带来莫名的烦躁与不安。现在他进入初中的最后冲刺阶段,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因此他对学习和考试可能有一种厌倦,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
&在这种时候,如果家长平时与孩子之间经常交流,不妨找一个比较充足的时间和他推心置腹地谈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但是,特别注意不要在饭桌上和孩子谈这些问题,因为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厌烦心理,同时也不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可以选择在晚饭后他还未开始学习的这段时间,在谈话中,家长不妨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担心和忧虑告诉孩子,希望他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以便他可以配合进行谈话。
&& (三)家长,您会爱自己的孩子吗
心理专家提醒:父母要学会"推销"辛劳,培养孩子有颗感恩的心。
日前,一位很有气质、打扮非常时尚得体的女士走进了我们咨询室,她似乎被一些事困扰了很久,脸上布满了愁云,她一开口就说"我现在为了孩子的事烦透了心"。
原来,她的女儿上初二了,但是从来不懂得体贴和理解父母。女士委屈地说:"我家的条件还算优越,就是平时的工作很忙,但不管再忙,我的心里总是惦记着女儿,可以说对她的照顾无微不至。比如说我要是出差几天,一定会给女儿留下几百块钱,生怕她上学的时候饿着;在家里,所有的家务事都是我做,女儿从小到大,连饭都没煮过一次;她放学回家时,我会把她的拖鞋早早放在门口,从来不用她动手;女儿说想要手机,我马上就去买,对她是有求必应。然而女儿似乎从来没有体会到父母的付出,好像是患了"感情淡漠症"一样,对我们的爱心一点儿也不领情。平时不管我们多忙多累,她都跟没事人似的在一旁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我叫她去学习,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推三阻四,晚上还经常跑出去和同学吃夜宵。孩子根本不知道我有多累,早知道这样,当初我就不应该生她下来。"我们告诉这位母亲,其实,造成女儿"薄情懒惰"的大部分原因,可能正是出自父母本身。因此,给出了一些建议:
1、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不可否认,父母确实对孩子倾注了极大的爱心,但问题是,父母教导孩子去体验这份爱心了吗?如果很少让孩子去操心任何事,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认识到父母爱的伟大呢?又怎么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敬爱的情感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女孩谈起她的母亲时总是满怀深情。她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懂,母亲经常在聊天时会跟她讲讲工作和生活上的经历,如生活的艰辛和付出劳动后收获的喜悦,让她从小就了解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所以女孩自幼年起就能够体谅父母。有一次,父母因工作太忙就把她放在姥姥那儿寄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空去看她。要是换了别的孩子,可能会埋怨父母对自己不关心而有情绪。而她尽管也很想念父母,但是她能理解父母是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并不是不爱她或不理她,所以她很听话地跟姥姥一起生活,从没有为此埋怨过父母一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虽然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给孩子的付出并不计较是否能得到回报,但是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学会向孩子"推销"自己的辛劳,培养孩子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2、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对孩子的有求必应很容易造成这样一种心理:认为所有得到的东西都是顺理成章的,父母给予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很难出现感激的心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我想要什么、做什么,你们就一定要答应我",这种心理会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心,意志薄弱,控制力较差,也不能忍受外来的任何约束。
当孩子向父母提要求的时候,做父母的是否分析过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呢?有些家长不忍心跟孩子说"不",生怕失去孩子的爱,其实,对孩子真正的爱并不体现在对其娇宠顺从,而是体现在是否能给孩子终身受用的知识,立足社会的本领和良好的个性。要知道,假如今天不去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明天就会有更多的人拒绝他。
&& (四)女儿偷钱引发母亲焦虑
心理专家提醒:肯定优点,接纳思想,用适当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
日前,一位母亲致电,很焦急地诉说其正在上初中的女儿已经连续多次从家中拿钱,数目从十多元至几百元不等。当家长追问孩子钱的用途时,女儿说买了光碟、书和化妆品了,并说手里要留些钱比较方便。母亲从女儿的房间里找到了许多诸如"超级女声"、韩国明星书画和一些动画小人书。
这位母亲认为女儿很懒,不爱学习,只会玩,而且专门玩乱七八糟的东西,从不肯看家长推荐的世界名著。大人讲她她不听,喜欢和大人顶嘴,还爱撒谎。现在批评她多了,她干脆不和大人说话,进家就把房间门关起来,一家人关系弄得很僵。这位母亲非常着急:孩子不求上进,但现在和孩子的关系这么差,根本无法沟通,如何教育她才好呢?我们问她:您发现您的女儿有哪些优点呢?
这位母亲极快地回答道:没有,没有一点是好的。她随即抛出一连串抱怨:"我说她,'大人讲你都不听,这么坏,以后你就准备去坐牢算了'!"
随着谈话的深入,我们了解到:在乘坐公交车时,女儿也会给老人让座,但常常表现出很害羞的样子,于是妈妈又责骂女儿"思想都没有我们老一代人好"。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差,而且是班里的班干。据老师反映,孩子过去上课时常常讲话,吃东西,但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了。女儿曾哭着对妈妈说:"人家都说我好,就是你说我不好!"女儿上学、放学基本上守时,并没有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一起玩,也没有私自去泡网吧或出现早恋的现象。当我们问到平时是否给女儿少量的零花钱时,这位母亲说:以前每个月给过十来元钱,但见她总是买不正经的东西,后来又不给了。
&我们首先肯定这位母亲的用心,对孩子私拿家中钱的现象是应该批评的,但是也应该讲究方法才能收到效果。即使是孩子,也都有消费的需要,如果一个已经十几岁的孩子连日常的零花钱都没有,她一定会设法通过其他的途径弄钱。其结果就是,有的就像这个孩子一样从家里拿,严重的还会跟随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行为去赚钱。所以,家长应当和孩子进行一次民主的谈话,共同讨论出孩子每个月的零花钱数目,并由家长对孩子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如果这样做,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接受的。
其次,我们耐心地向这位母亲解释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和他们的需求: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非常关注自身的发育和美,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识的渴求、友情的寻觅、热情的释放、才干的显露等愿望日趋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丰富。而且由于她们的伙伴意识较强,容易出现对偶像的崇拜和追风现象。为了和同伴有共同的语言,她们会热衷于时尚的一些事物,所以她的女儿喜欢买那些东西。
我们认为,时下风行的"超级女声"和韩剧、韩星热,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大逆不道的东西,超级女声鼓励孩子们勇敢展现自我,韩剧中多弘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追求纯洁的爱情,而且韩星们大多形象靓丽,举止优雅,的确赏心悦目。如果家长毫无根据地一味反对这些业余爱好,正处于成长过程的"第二反抗期"中的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我们建议,家长应当放下自己的架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们的爱好和需求,这样才能和他们一起找到共同语言,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并赢得孩子的尊敬,实现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另外,家长对于平时问题较多的孩子,也应该以正向教育为主,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甚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他的优点。经常性的指责、数落、抱怨、讥讽甚至打骂等负向教育方法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责难他人。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谢。在接纳和友谊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人,也爱世界。所以,家长对孩子都应该少一点批评、讽刺和责难,多一些鼓励、赞扬和欣赏,让孩子在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 (五)怎样才能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呢
心理专家提醒: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一位母亲说:"儿子十三岁了,刚上初一,我觉得和他交流越来越难:他个人卫生比较差,房间经常是乱七八糟的,学习不专心,可我一讲他这些毛病他就不耐烦。孩子很喜欢听光良的歌碟,让我去帮找光良的歌碟,但我没去,不知是不是这样就与父母有了隔阂?"很多父母发现,随着子女的成长,和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困难,找不到好的沟通方法。其实,两代人的沟通是一门艺术,"先做父母,再做朋友"是指若父母与子女之间是朋友关系,就容易成为相互理解、信任、帮助的知心朋友。平等地相处关系能让孩子袒露心声,父母也能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
首先,找到共同点是沟通的前提。循循善诱、充分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他们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父母可以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从兴趣点慢慢聊到其他事情,这样就有了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像这个男孩对光良的歌曲感兴趣,父母平时就可以从"歌"这个话题说起,然后再扩展到孩子身边发生的人,如老师、同学等,渐渐接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父母只是简单地说教,一味地训斥,孩子就会觉得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当孩子想要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从内心真正重视孩子的想法,了解他在想什么,关心什么等等。
其次,自我成长是家长的必修课。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父母的自我成长最为重要。因为孩子在不断地成长,若父母的教育方式从头到尾都滞留在早期,就会产生矛盾。&因此要客观、全面地了解各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学习,观察和借鉴,父母才能用适合孩子发展特点的方式来教养孩子。父母可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接纳孩子,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并随时充实自己,通过书籍、课程让自己处于进步的状态中。这样一来,父母就不会奇怪读不懂孩子的心,以及担心代沟的存在了。
第三,积极倾听孩子的声音。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是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第一步。谁都希望别人能够明白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孩子也有这样的愿望。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见或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的尊重。因此,当父母主动和孩子交流或当孩子想告诉父母一些事情的时候,应该把手中的事放下,专注的倾听孩子讲话,给孩子表达看法的空间。
第四,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说,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意见。一味地数落和责怪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对孩子说理时,要给他申辩的机会,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这样他才会心服口服,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选择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父母负有教导子女的责任,但是不等于说父母就是天生的教育者。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这是走近孩子的前提;其次要尊重孩子,这是走近孩子的关键;最后,要科学地艺术地与孩子相处,这是走近孩子的方法。
&& (六)别培养孩子的依赖心理
心理专家提醒:子不教,父之过。
有这样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他最大的毛病就是时间观念不强,早上叫他七点钟起床,他非要拖到七点三十分才起来;他经常丢三落四,乱扔东西,父母只得一再地提醒他,或者说他几句后再帮他把东西整理好。可是,孩子总不能老是靠父母的提醒吧?孩子怎么就培养不了自觉性呢?
&现在不少孩子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百般呵护,孩子动手机会少,依赖心理比较重。有不少家长感慨地说:"现在为孩子操心的事真的太多了,孩子总是丢三落四、邋里邋遢,让人放心不下。哪像我们小时候,父母根本没有时间管,可我们个个都挺有能力,起码能自己管自己。"感慨的话是说了不少,可一带着这些"小公主"、"小皇帝"出去,家长们还是少不了跟在孩子后面背书包、拿水壶,还不时地要嘱咐几句。殊不知,有时孩子的小毛病正是被家长们一点一滴给惯出来的。
在理论上,独生子女的父母赞赏"磨难"教育。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又习惯于用"双翼"把儿女揽在怀里,舍不得让他们受一点儿委屈,经一点儿风雨,凡事包办代替,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其实,家长过低地估计孩子的独立能力,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自主的环境,就会剥夺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造成他们的人格缺陷。
孩子丢三落四是常见现象,对孩子丢三落四的不良现象应及早矫正,矫正时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躁。可用这些方式来促进孩子改正:
1、家长从自身做起。如果家长平时马马虎虎、乱放东西,家里乱七八糟,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难养成好习惯。双方应该建立一个监督机制,家长要监督孩子的用品是否摆放整齐,同时也应该让孩子监督自己。
2、改变孩子的依赖心理。就初期来说,必须彻底杜绝孩子的"依赖源"--父母长辈。当孩子没有可依赖的对象时,他自然而然就会独立起来。开始实施这个过程会碰到很多"麻烦",如初期的抵触情绪、中期的手忙脚乱等。因此家长需要态度明确,在初期不为孩子的哭闹所动;到了中期,当孩子开始尝试去管理自己的事务时,就算做得不是很好,也千万不能讥笑和打击他,更不能见孩子做得不好而忍不住自己代劳。要经常鼓励孩子、肯定他,让他继续努力坚持下去。孩子的依赖心理并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要改变,家长的坚持很重要,这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弱化孩子的依赖性,强化其自我管理习惯的最大的秘诀就是:不替代。
3、给孩子定点规矩,健全生活制度。家长应指导孩子,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拿放方便等。
&& (七)爱孩子,就给他们自由
心理专家提醒:用自动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个母亲咨询说:"女儿十四岁了,平时还是挺听话的。在家都是自己洗衣服,有时还帮着做饭。她还说我跟别人的母亲比,算是比较开明的。但这个时期的孩子似乎特难沟通。孩子的成绩一般,但语文特别好,作文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这应该是她平时喜欢看课外书如文学作品的缘故。她常常要求我们给她买刘墉的书等等,课余时间几乎都花在看书上了,我们很担心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影响她的学习?&"有时候她学习的时间较短,我就叮嘱她要用功一点,她就会说:妈,我都知道了,你不要啰唆嘛。你说这孩子,啰唆还不是为她好。其实我也看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但是不说又怕她荒废了学业。其实,我和女儿之间的沟通应该算多的,有什么事她也愿意和我说,比如自己将来还是想读高中,所以要好好学习啦,或者和我讨论一些社会话题什么的。可是现在不知道怎么搞的,我的话都听不进去了。"
初中阶段是学习的转型期,许多家长特别注重这个时期孩子学习成绩的变化,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原来听话的孩子突然不愿意再接受他们的意见了,甚至一听到谈学习的话,"真是啰唆"几个字就成了孩子拒绝再听的理由。
这个孩子其实还是很懂事的,母女之间的沟通也不错。问题的产生缘于母亲就一件事情反复向孩子强调,当孩子表明很清楚时,却一再听到"老调重弹",就会觉得母亲是唠叨而不是明理,从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是和孩子一样共同成长的。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但是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譬如说对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方式在其上了初中甚至大学后就应该有所转变。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方式,"自动化教育"的方式是应该提倡的。所谓自动化的教育,就是要把孩子的行动变成他们内心的渴望,这样做起事情才会更有动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变"要他做"为"他要做",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去学。正如这个母亲的女儿喜欢读文学作品,她就会主动找书看的情况一样。因此不妨进一步培养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像上面说的女孩,她之所以学不好数学,有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或基础不牢,父母就应该帮她找到问题的症结,培养她在数学方面的兴趣,这样比成天在她耳边"逼"她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自动化教育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自由。许多父母易犯的错误就是不能"给所爱的人自由"。给孩子选择和发展的自由,能够使他自主、自动、自觉地学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走进孩子的世界 绘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