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主要有哪些途径

水保专业土壤学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土壤? 土壤分为哪两类? 2、土壤的物质组成是什么? 3、土壤肥力的概念。什么是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肥力的分类。 4、土壤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章 1、岩石、母质、土壤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2、自然界中的矿物分为几类?名称是什么? 3、什么是原生矿物?其来源是什么?什么是此生矿物?其来源是什么? 4、次生矿物分为哪几类? 5、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化学组成有什么特点? 6、什么是同晶替代?同晶替代的条件是什么? 7、什么是铝氧八面体?什么是硅氧四面体? 8、粘土矿物有哪些类型? 它们的性质如何? 9、什么是土壤粒级?通长把土粒分成哪几个级别?常用的土粒分级标准有几个? 10、建树土壤各粒级的矿物组成及肥力特征。 11、什么是土壤的机械组成?什么是土壤质地?一般把土壤质地分为哪几类?常用的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有哪几个? 12、各土壤质地组的理化性质和生产形状有什么区别?
13、什么是土壤质地剖面? 14、哪些土壤质地需要改良?常用的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 1、什么是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哪些? 2、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什么是有机质的矿质化率? 3、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什么是腐殖化系数? 5、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在沤制土壤肥及秸秆还田时应加入适量的速效氮肥? 7、腐植酸主要有哪些含氧功能团? 8、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哪些? 9、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的途径有哪些?
第三章 1、什么是土壤吸湿水?吸湿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吸湿系数? 2、什么是膜状水?什么是最大分子持水量?什么是萎蔫系数? 3、什么是毛管水?毛管水分为哪几类?什么是田间持水量? 4、土壤含水量有哪些表示方法? 5、土壤有效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是什么? 6、什么是土水势?土水势包括哪几个分势?
1 7、什么是土壤水吸力?它和土水势的区别是什么? 8、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是什么? 9、什么是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的指标有哪些? 10、土壤通气性机制有哪些?其推动力分别是什么?
第四章 1、什么是土壤容重?什么是土壤比重?如何用容重进行土壤的各种计算? 2、什么是当量孔径? 3、土壤孔隙分为那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基本特点分别是什么? 4、什么是孔隙度?旱地适宜的三相百分比是多少? 5、什么是土壤结构体?什么是土壤结构性?土壤的结构体有几种类型? 6、土壤结构体稳定性从哪几个方面评价? 7、什么是土壤孔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8、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包括哪几种性质? 9、什么是土壤耕性?耕性好坏从哪几个方面衡量?如何调节耕性?
第五章 1、土壤胶体的种类有哪几种? 2、土壤胶体的表面类型有哪几种? 3、土壤胶体所带电荷有哪几种?其来源分别是什么? 4、简述土壤胶体构造。 5、什么是土壤吸收性能?分为哪几个方面? 6、什么是离子吸附?什么是离子解吸?什么是离子交换作用? 7、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8、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9、什么是阳离子交换量?什么是盐基饱和度? 10、影响交换性阳离子对作物的有效性是什么? 11、土壤酸性是如何形成的? 12、土壤酸度类型有哪些?什么是活性酸?什么是潜性酸? 13、土壤碱性是怎样形成的? 14、 什么是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酸度的数量指标有哪几种?什么是交换性酸度?什么是水解性酸度? 15、土壤的碱性指标有哪些?什么是总碱度?什么是碱化度? 16、如何调节土壤的酸碱性?调节土壤酸度时如何计算石灰用量? 17、什么是土壤缓冲性?什么是土壤缓冲容量? 18、什么是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是什么?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有哪些? 2、作物对土壤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3、最低因子定律。耐性定律。 4、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有哪些? 5、土壤养分的存在形态有哪些?
2 6、什么是土壤的脱氮作用? 7、土壤中的无机态磷有哪几种? 8、什么是土壤磷的固定?磷的固定有哪几种机制? 9、影响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10、如何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11、土壤中钾素的形态有哪些?其有效性如何? 12、什么是土壤的供肥性?如何调节土壤的供肥性?
第七章 1、土壤水分的来源有哪些?消耗途径有哪些?写出土壤水分平衡表达式。2、如何利用土壤水分平衡原理计算灌溉时间? 3、调节土壤水分的措施是什么?
第八章 1、土壤热量来源有哪些?消耗途径有哪些? 2、土壤的热性质有哪些?什么是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到温率? 3、什么是土壤导热性? 4、如何调节土壤温度?
第九章 1、什么是土壤背景值? 2、什么是土壤的自净作用?自净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3、什么是土壤环境容量? 4、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 5、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哪几类? 6、土壤污染的危害是什么? 7、土壤农业污染的特点是什么?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8、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有哪些? 9、如何防治土壤污染?
第十章 1、什么是土壤退化? 2、什么是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的结果是什么? 3、土壤退化的类型有哪些(中国)? 4、我国土壤退化的背景是什么? 5、什么是土壤质量? 6、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哪些?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中国农业新闻网
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09:02|作者:|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肥力因素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用有机肥,严重影响了养分对农作物的有效供给,粮食产量难以提高。因此,提升土壤有机质势在必行。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它既能熟化土壤,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又能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不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以小麦、水稻、玉米等秸秆还田及喷施腐化剂技术,既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农作物间套种轮作技术近年来,农作物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致使许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实行轮作、间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还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地制宜种植绿肥种植绿肥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减少连作障碍及下茬化肥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养分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它能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养分,达到有机与无机养分平衡,减少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李友良
责任编辑:高晓川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大力推进扶贫产业园区建设...
|||||江苏农业|||福建农业|||湖北农业||||海南农业|重庆农业|||陕西农业|||宁夏农业|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中国农产品网|||中国牧草网|||中国种植技术网||
|农产品加工网|||灌溉网|||
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制作单位:农民日报社新媒体发展中心怎么做?好想提高土壤有机质
想要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作物质量及产量,常用途径有哪些?
简单来说,就是种、还、施。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力。开源就是多施有机肥、补充有机质。节流是尽量减少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消耗。
■种,适当种绿肥绿肥既作土壤覆盖,又增加土壤有机质,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据试验,无论何种土地,每年每亩翻压1吨绿肥鲜草,5年后土壤有机质可增加0.1-0.2%,全氮提高0.01%,总腐殖酸增加6.1%,活性有机质提高17.4%。
种植绿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素,促进用地与养地结合,减少连作障碍及下茬化肥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喷施有益菌加速绿肥的分解。
■还,秸秆要还田利用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生物产量的返还率。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营养元素,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 个百分点。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对于旱作农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秸秆还田对减少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的作用,也功不可没。
让小麦、水稻、玉米等秸秆还田,以及喷施腐化剂技术,既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好处极多。
■施,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它既能熟化土壤,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又能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不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在使用有机肥时,须使用利用有益微生物充分腐熟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是土壤有机质的最直接来源。增施有机肥不但能稳定持久补充氮,弥补土壤中氮素营养的消耗,且能提供锌、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
■另外您还可以实施间套种及轮作近年农作物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致使许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以实行轮作、间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对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可以维护农地健康。
■以上信息希望对您有帮助。图片及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及其它平台,仅供参考学习版权属原作者。
《两岸新农村暨环保科技交流协会》相关活动需求请洽
E-mail:twht-
已投稿到:您的位置:&&&&&&
冬种绿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十分重要
  雁山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丰富。尤其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稻草每亩可达500公斤左右。但是近年来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外销数量增加,在装车过程中所需要的铺垫和隔离层均需要大量的稻草。加上在粮食生产上农民喜欢轻松和简单的操作而选择偏施化肥,少数农户错误认为火烧后也有很好的肥效,很少施用猪、牛、羊鸡、兔粪、土杂肥等有机肥,秸杆还田也很少,大量秸杆用于产品装车铺垫和隔离层等其它方面,或者直接在田里(地上)焚烧。这些错误做法直接降低了秸杆肥效,增加生产成本,造成粮食产量不高,降低了种粮效益,为了降低成本反过来引起长期施用化肥,进而造成了大量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微生物分解活动大大减弱,最终结果使土壤中氮、磷、钾的速效养分含量降低,直接降低了土壤的肥效,间接增加化肥施用量,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粮食和其它农作物产量,况且土壤里缓效钾的含量比较丰富,但它一般不能被作物吸收,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激活它,变成速效钾,再被作物吸收利用。由此可见,在我区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非常必要。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主要是围绕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空气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增强农民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意识,实现耕地养分的投入产出平衡,在逐年提高单产的同时,使土壤肥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因此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我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要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提高土壤有机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冬种绿肥。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哪些是主导因素 混分的和不懂的勿进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自然因素:光照,大气,水,温度,微生物,各种化合元素等都自然存在的条件影响土壤的优劣,如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光照,温度,水源等都比较充足,所以形成“鱼米之乡”,而更有代表性的东北地区的“黑土”,岭南的“黄土”都是这样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当然自然因素也会引起恶劣的土壤环境,如沙漠.人文因素:包括化肥,有机农药,重金属等一切人类对土壤施与的改造活动.良田,废地?那就看人们的使用了.一般情况下人文因素是主导的.因为人在自然界占了支配的地位.考试也一般考污染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