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我的图书馆
标准耳穴图(耳朵人体全息图)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骨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分布规律表 身体部位 耳穴分布区域头面部 耳垂或附近上肢 耳舟下肢 对耳轮上下脚躯干
对耳轮胸腔脏器 耳甲腔腹腔脏器 耳甲艇盆腔脏器 三角窝消化道 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穴位名称: 膈 [耳穴]
【定位】:在耳轮脚上。【主治】:呃逆,黄疸。穴位名称: 直肠下段 [耳穴]
【定位】:在耳轮起始端,近屏上切迹处(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便秘,脱肛,里急后重,痔疮。穴位名称:
尿道[耳穴]【定位】: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的耳轮部(在与膀胱穴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遗尿,尿急,尿痛,尿血,尿潴留。穴位名称:
外生殖器 [耳穴] 【定位】:与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耳轮部(在与交感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阳痿,睾丸炎,阴道炎。穴位名称: 耳尖
[耳穴]【定位】: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面的顶端处。【针刺方法】:点刺放血。【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视物模糊。②自汗,心悸,发热,高血压,炎症。
穴位名称: 轮1-6 [耳穴]
【定位】: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中部的下缘等分成6点,分别为轮1、2、3、4、5、6。【主治】:炎症,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穴位名称:
指 [耳穴] 【定位】:在耳轮结节上方的耳舟部。【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穴位名称: 腕
[耳穴]【定位】:在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穴位名称: 肘 [耳穴]
【定位】:在腕与肩穴之间。【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穴位名称: 肩
[耳穴]【定位】:与屏上切迹同水平之耳舟部。【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穴位名称: 肩关节 [耳穴]
【定位】:在肩穴与锁骨穴之间。【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穴位名称: 锁骨
[耳穴]【定位】:在与屏轮切迹的耳舟部,同水平偏耳轮尾侧。【主治】:相应部位疼痛或疾病。穴位名称: 荨麻疹点 [耳穴]
【定位】:在指、腕两穴之间。【主治】:止痒,抗过敏。 穴位名称: 踝 [耳穴]
【定位】: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如扭伤、疼痛等。穴位名称: 膝 [耳穴]
【定位】: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的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主治】:相应部位疾病,如扭伤、疼痛等。穴位名称: 臀
[耳穴]【定位】:对耳轮下脚上缘后1/2处。【主治】:坐骨神经痛。 穴位名称: 坐骨神经
[耳穴]【定位】:对耳轮下脚上缘前1/2处。【主治】:坐骨神经痛。穴位名称: 交感
[耳穴]【定位】: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主治】:对内脏有解痉镇痛作用。推拿按摩中常用的耳穴.一 、 耳
轮 脚 1 、 耳 中 【 曾 用 名 】 零 点 、 膈 、 神 经 官 能 症 。 【 位 置 】 耳 轮
脚 。 【 主 治 】 呃 逆 、 荨 麻 疹 、 皮 肤 瘙 痒 症 、 小 儿 遗 尿 症 、 咯 血 等 。 二 、 直
肠 【 曾 用 名 】 直 肠 下 段 【 位 置 】 近 屏 上 切 迹 的 耳 轮 处 , 与 大 肠 同 水 平 。
【 主 治 】 便 秘 、 腹 泻 、 脱 肛 、 痔 疮 等 。 3 、 尿 道 【 位 置 】 直 肠 上
方 , 与 膀 胱 同 水 平 的 耳 轮 处 。 【 主 治 】 尿 频 、 尿 急 、 尿 痛 、 尿 潴 留 等 。 4
、 外 生 殖 器 【 位 置 】 尿 道 上 方 , 与 交 感 同 水 平 的 耳 轮 处 。 【 主 治 】 睾 丸 炎
、 副 睾 炎 、 外 阴 瘙 痒 症 等 。 5 、 肛 门 【 曾 用 名 】 痔 核 点 。 【 位 置
】 与 对 耳 轮 上 脚 前 缘 相 对 耳 轮 处 。 【 主 治 】 痔 疮 、 肛 裂 等 。 6 、 耳 尖
【 曾 用 名 】 扁 桃 体 1 。 【 位 置 】 耳 轮 顶 端 , 与 对 耳 轮 上 脚 后 缘 相 对 的 耳 轮
处 。 【 主 治 】 发 热 、 高 血 压 、 急 性 结 膜 炎 、 麦 粒 肿 等 。 7 、 肝 阳
【 曾 用 名 】 肝 阳 1 、 2 , 枕 小 神 经 。 【 位 置 】 耳 轮 结 节 处 。 【 主
治 】 头 晕 、 头 痛 、 高 血 压 等 。 8 、 轮 1 ~ 轮 6( 共 六 穴 ) 【 位 置 】 在 耳 轮 上
, 自 耳 轮 结 节 下 缘 至 耳 垂 下 缘 中 点 划 为 五 等 分 , 共 六 个 点 , 由 上 而 下 依 次 为 轮 1 、
轮 2 、 轮 3 、 轮 4 、 轮 5 、 轮 6 。 【 主 治 】 扁 桃 体 炎 ,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 发 热 等 。
三 、 耳 舟 9 、 指 【 曾 用 名 】 阑 尾 1 。 【 位 置 】 将 耳 舟 分 为 五 等 分
, 自 上 而 下 , 第 一 等 分 即 为 本 穴 。 【 主 治 】 甲 沟 炎 、 手 指 疼 痛 和 麻 木 等 。
10 、 风 溪 【 曾 用 名 】 过 敏 区 、 荨 麻 疹 点 、 结 节 内 。 【 位 置 】 指 、
腕 二 穴 之 间 。 【 主 治 】 荨 麻 疹 、 皮 肤 瘙 痒 症 、 过 敏 性 鼻 炎 等 。 11 、 腕
【 位 置 】 耳 舟 五 等 分 之 第 二 等 分 即 腕 。 【 主 治 】 腕 部 疼 痛 等 。 12
、 肘 【 曾 用 名 】 睡 眠 诱 导 点 。 【 位 置 】 耳 舟 五 等 分 之 第 三 等 分 即 肘 。
【 主 治 】 肱 骨 外 上 髁 炎 、 肘 部 疼 痛 等 。 13 、 肩 【 曾 用 名 】 阑 尾 2
。 【 位 置 】 耳 舟 五 等 分 之 第 四 等 分 即 肩 。 【 主 治 】 肩 关 节 周 围 炎 、 肩 部 疼
痛 。 14 、 锁 骨 【 曾 用 名 】 肾 炎 点 、 阑 尾 3 。 【 位 置 】 耳 舟 五 等 分
之 第 五 等 分 即 锁 骨 。 【 主 治 】 肩 关 节 周 围 炎 。 四 、 对 耳 轮 15 、 趾
【 位 置 】 对 耳 轮 上 脚 的 后 上 方 近 耳 尖 部 。 【 主 治 】 甲 沟 炎 , 趾 部 疼 痛 。
16 、 跟 【 位 置 】 对 耳 轮 上 脚 的 前 上 方 , 近 三 角 窝 上 部 。 【 主 治 】
足 跟 痛 。 17 、 踝 【 位 置 】 跟 、 膝 两 穴 之 间 。 【 主 治 】 踝 关 节 扭 伤
。 18 、 膝 【 位 置 】 对 耳 轮 上 脚 的 中 1/3 处 。 【 主 治 】 膝 关 节 肿 痛
。 19 、 髋 【 位 置 】 对 耳 轮 上 脚 的 下 1/3 处 。 【 主 治 】 髋 关 节 疼 痛
、 坐 骨 神 经 痛 。 20 、 臀 【 位 置 】 对 耳 轮 下 脚 的 后 1/3 处 。 【 主 治
】 坐 骨 神 经 痛 、 臀 筋 膜 炎 。 21 、 坐 骨 神 经 【 位 置 】 对 耳 轮 下 脚 的 前 1/3 处
。 【 主 治 】 坐 骨 神 经 痛 。 22 、 交 感 【 位 置 】 对 耳 轮 下 脚 的 末 端 与 耳 轮 交 界
处 。 【 主 治 】 胃 肠 痉 挛 、 心 绞 痛 、 胆 绞 痛 、 输 尿 管 结 石 、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23 、 颈 椎 【 曾 用 名 】 甲 状 腺 。 【 位 置 】 在 对 耳 轮 体 部 将 轮 屏 切 迹
至 对 耳 输 上 、 下 脚 分 叉 处 分 为 五 等 分 , 下 1/5 为 本 穴 。 【 主 治 】 落 枕 、 颈 椎 综 合 症
等 。 24 、 胸 椎 【 曾 用 名 】 乳 腺 。 【 位 置 】 按 上 述 分 法 , 中 1/5 为
本 穴 。 【 主 治 】 胸 痛 、 经 前 乳 房 胀 痛 、 乳 腺 炎 、 产 后 泌 乳 不 足 等 。 25 、 腰
骶 椎 【 位 置 】 按 上 述 分 法 , 上 2/5 为 本 穴 。 【 主 治 】 腰 骶 部 疼 痛 等 。
26 、 颈 【 位 置 】 颈 椎 前 侧 耳 甲 缘 。 【 主 治 】 落 枕 、 颈 项 肿 痛 等 。
27 、 胸 【 位 置 】 胸 椎 前 侧 耳 甲 缘 。 【 主 治 】 胸 胁 疼 痛 、 胸 闷 、 乳
腺 炎 等 。 28 、 腹 【 位 置 】 腰 骶 椎 前 侧 耳 甲 缘 。 【 主 治 】 腹 痛 、 腹
胀 、 腹 泻 、 急 性 腰 扭 伤 等 。 五 、 三 角 窝 29 、 神 门 【 位 置 】 在 三 角
窝 内 , 对 耳 轮 上 、 下 脚 分 叉 处 稍 上 方 。 【 主 治 】 失 眠 、 多 梦 、 痛 症 、 戒 断 综 合 症 等
。 30 、 盆 腔 【 曾 用 名 】 腰 痛 点 。 【 位 置 】 在 三 角 窝 内 , 对 耳 轮 上
、 下 脚 分 叉 处 稍 下 方 。 【 主 治 】 盆 腔 炎 等 。 31
、 角 窝 中 【 曾 用 名 】 喘 点 、 肝 炎 点 。 【 位 置 】 三 角 窝 中 1/3 处 。
【 主 治 】 哮 喘 等 。 32 、 内 生 殖 器 【 曾 用 名 】 子 宫 、 精 宫 、 天 癸 。
【 位 置 】 三 角 窝 前 1/3 的 下 部 。 【 主 治 】 痛 经 、 月 经 不 调 、 白 带 过 多 、 功
能 性 子 宫 出 血 、 遗 精 、 早 泄 等 。 33 、 角 窝 上 【 曾 用 名 】 降 压 点 。
【 位 置 】 三 角 窝 前 上 方 。 【 主 治 】 高 血 压 等 。 六 、 耳 屏
34 、 外 耳 【 曾 用 名 】 耳 【 位 置 】 屏 上 切 迹 前 方 近 耳 轮 部 。
【 主 治 】 外 耳 道 炎 、 中 耳 炎 、 耳 鸣 等 。 35 、 外 鼻 【 曾 用 名 】 鼻 眼
净 、 饥 点 。 【 位 置 】 耳 屏 外 侧 面 正 中 稍 前 。 【 主 治 】 鼻 前 庭 炎 、 鼻 炎 、 减
肥 等 。 36 、 屏 尖 【 曾 用 名 】 珠 顶 。 【 位 置 】 耳 屏 上 部 隆 起 的 尖 端
。 【 主 治 】 发 热 、 牙 痛 。 37 、 肾 上 腺 【 位 置 】 耳 屏 下 部 隆 起 的 尖
端 。 【 主 治 】 低 血 压 、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 腮 腺 炎 、 间 日 疟 、 链 霉 素 中 毒 性 眩 晕 等 。
38 、 咽 喉 【 位 置 】 耳 屏 内 侧 面 上 1/2 处 。 【 主 治 】 声 音 嘶 哑 、 咽
喉 炎 、 扁 桃 体 炎 等 。 39 、 内 鼻 【 位 置 】 耳 屏 内 侧 面 下 1/2 处 。 【
主 治 】 鼻 炎 、 副 鼻 窦 炎 、 鼻 衄 等 。 七 、 对 耳 屏 40 、 对 屏 尖 【 曾 用
名 】 平 喘 、 腮 腺 。 【 位 置 】 对 耳 屏 的 尖 端 。 【 主 治 】 哮 喘 、 腮 腺 炎 、 皮 肤
瘙 痒 症 、 睾 丸 炎 、 副 鼻 窦 炎 等 。 41 、 缘 中 【 曾 用 名 】 脑 点 、 遗 尿 点 。
【 位 置 】 对 屏 尖 与 轮 屏 切 迹 之 间 。 【 主 治 】 遗 尿 、 内 耳 眩 晕 症 等 。
42 、 枕 【 曾 用 名 】 晕 点 。 【 位 置 】 对 耳 屏 外 侧 面 的 后 上 方 。
【 主 治 】 头 晕 、 头 痛 、 哮 喘 、 癫 痫 、 神 经 衰 弱 等 。 43 、 颞 【 曾 用
名 】 太 阳 。 【 位 置 】 对 耳 屏 外 侧 面 的 中 部 。 【 主 治 】 偏 头 痛 等 。
44 、 额 【 位 置 】 对 耳 屏 外 侧 面 的 前 下 方 。 【 主 治 】 头 晕 、 头 痛 、
失 眠 、 多 梦 等 。 45 、 皮 质 下 【 曾 用 名 】 卵 巢 、 睾 丸 、 兴 奋 点 。 【
位 置 】 对 耳 屏 内 侧 面 。 【 主 治 】 痛 症 、 间 日 疟 、 神 经 衰 弱 、 假 性 近 视 等 。
八 、 耳 甲 腔 46 、 心 【 位 置 】 耳 甲 腔 中 央 。 【 主 治 】 心 动
过 速 、 心 律 不 齐 、 心 绞 痛 、 无 脉 症 、 神 经 衰 弱 、 癔 病 、 口 舌 生 疮 等 。 47 、 肺
【 曾 用 名 】 肺 点 、 结 核 点 、 肺 气 肿 点 。 【 位 置 】 耳 甲 腔 中 央 周 围 。
【 主 治 】 咳 喘 、 胸 闷 、 声 音 嘶 哑 、 痤 疮 、 皮 肤 瘙 痒 症 、 荨 麻 疹 、 扁 平 疣 、 便 秘 、 戒
断 综 合 征 。 48 、 气 管 【 位 置 】 在 耳 甲 腔 内 , 外 耳 道 口 与 心 穴 之 间
。 【 主 治 】 咳 喘 等 。 49 、 脾 【 位 置 】 耳 甲 腔 的 后 上 方 。
【 主 治 】 腹 胀 、 腹 泻 、 便 秘 、 食 欲 不 振 、 功 能 性 子 宫 出 血 、 白 带 过 多 、 内 耳 眩 晕 症
等 。 50 、 内 分 泌 【 位 置 】 耳 甲 腔 底 部 屏 间 切 迹 内 。 【 主 治 】 痛 经
、 月 经 不 调 、 更 年 期 综 合 症 、 痤 疮 、 间 日 疟 等 。 51 、 三 焦 【 位 置 】 耳 甲 腔
底 部 内 分 泌 穴 上 方 。 【 主 治 】 便 秘 、 腹 胀 、 上 肢 外 侧 疼 痛 等 。 52 、 口
【 位 置 】 耳 轮 脚 下 方 中 1/3 处 。 【 主 治 】 面 瘫 、 口 腔 炎 、 胆 囊 炎 、 胆 石 症
、 戒 断 综 合 征 等 。 53 、 食 道 【 位 置 】 耳 轮 脚 下 方 中 1/3 处 。 【 主 治 】 食 道
炎 、 食 道 痉 挛 、 癔 性 球 。 54 、 贲 门 【 位 置 】 耳 轮 脚 下 方 后 1/3 处 。
【 主 治 】 贲 门 痉 挛 、 神 经 性 呕 吐 等 。 55 、 胃 【 曾 用 名 】 幽 门 、 下
垂 点 。 【 位 置 】 耳 轮 脚 消 失 处 。 【 主 治 】 胃 痉 挛 、 胃 炎 、 胃 溃 疡 、 失 眠 、
牙 痛 、 消 化 不 良 等 。 九 、 耳 甲 艇 56 、 十 二 指 肠 【 位 置 】 耳 轮 脚 下
方 后 部 。 【 主 治 】 十 二 指 肠 溃 疡 、 胆 囊 炎 、 胆 石 症 、 幽 门 痉 挛 等 。 57 、 小 肠
【 位 置 】 耳 轮 脚 上 方 中 部 。 【 主 治 】 消 化 不 良 、 腹 痛 、 心 动 过 速 、 心 律 不
齐 等 。 58 、 大 肠 【 位 置 】 耳 轮 脚 上 方 前 部 。 【 主 治 】 腹 泻 、 便 秘
、 咳 嗽 、 痤 疮 等 。 59 、 阑 尾 【 位 置 】 大 、 小 肠 两 穴 之 间 。 【 主 治
】 单 纯 性 阑 尾 炎 、 腹 泻 等 。 60 、 肝 【 位 置 】 在 耳 甲 艇 的 后 下 部 。
【 主 治 】 胁 痛 、 眩 晕 、 经 前 期 紧 张 症 、 月 经 不 调 、 更 年 期 综 合 症 、 高 血 压 、 假 性 近
视 眼 、 单 纯 性 青 光 眼 等 。 61 、 胰 胆 【 位 置 】 肝 肾 两 穴 之 间 。 【 主
治 】 胆 囊 炎 、 胆 石 症 、 胆 道 蛔 虫 病 、 偏 头 痛 、 带 状 疱 疹 、 中 耳 炎 、 耳 鸣 、 听 力 减 退 、 急
性 胰 腺 等 。 62 、 肾 【 位 置 】 对 耳 轮 上 、 下 脚 分 叉 处 下 方 。
【 主 治 】 腰 痛 、 耳 鸣 、 神 经 衰 弱 、 肾 盂 肾 炎 、 哮 喘 、 遗 尿 症 、 月 经 不 调 、 遗 精 早 泄
等 。 63 、 输 尿 管 【 位 置 】 肾 与 膀 胱 两 穴 之 间 。 【 主 治 】 输 尿 管 结
石 绞 痛 。 64 、 膀 胱 【 位 置 】 肾 与 艇 角 两 穴 之 间 。 【 主 治 】 膀 胱 炎
、 遗 尿 症 、 尿 潴 留 、 腰 痛 、 坐 骨 神 经 痛 、 后 头 痛 等 。 65 、 艇 角 【 曾 用 名 】 前 列 腺 。
【 位 置 】 耳 甲 艇 前 上 角 。 【 主 治 】 前 列 腺 炎 、 尿 道 炎 等 。 66 、 艇
中 【 曾 用 名 】 脐 中 、 腹 水 、 醉 点 、 前 腹 膜 、 后 腹 膜 。 【 位 置 】 耳 甲 艇 中 央
。 【 主 治 】 腹 痛 、 腹 胀 、 胆 道 蛔 虫 症 、 腮 腺 炎 等 。 十 一 、 耳 垂 67
、 目 1 【 曾 用 名 】 青 光 。 【 位 置 】 耳 垂 正 面 , 屏 间 切 迹 前 下 方 。
【 主 治 】 假 性 近 视 。 68 、 目 2 【 曾 用 名 】 散 光 。 【 位 置
】 耳 垂 正 面 , 屏 间 切 迹 后 下 方 。 【 主 治 】 假 性 近 视 。 69 、 牙 【 曾
用 名 】 拔 牙 麻 醉 点 、 牙 痛 点 、 升 牙 点 。 【 位 置 】 耳 垂 正 面 , 从 屏 间 切 迹 软 骨 下 缘 至
耳 垂 下 缘 划 二 条 等 距 水 平 线 , 再 在 第 二 水 平 线 上 引 两 条 垂 直 等 分 线 , 由 前 向 后 , 由
上 向 下 地 把 耳 垂 分 为 九 个 区 。 一 区 即 本 穴 。 【 主 治 】 牙 痛 、 牙 周 炎 、 低 血 压 等 。
70 、 舌 【 曾 用 名 】 上 颚 、 下 颚 。 【 位 置 】 按 上 述 分 区 之 二 区 为 本
穴 。 【 主 治 】 舌 炎 、 口 腔 炎 等 。 71 、 颌 【 曾 用 名 】 上 颌 、 下 颌 。
【 位 置 】 按 上 述 分 区 之 三 区 为 本 穴 。 【 主 治 】 牙 痛 、 颞 颌 关 节 功 能 紊 乱 。
72 、 垂 前 【 曾 用 名 】 拔 牙 麻 醉 点 、 神 经 衰 弱 点 。 【 位 置 】 按 上 述
分 区 之 四 区 为 本 穴 。 【 主 治 】 神 经 衰 弱 、 牙 痛 。 73 、 眼 【 位 置 】
按 上 述 分 区 之 五 区 为 本 穴 。 【 主 治 】 急 性 结 膜 炎 、 电 光 性 眼 炎 、 麦 粒 肿 、 假 性 近 视
、 内 耳 眩 晕 症 、 耳 鸣 、 听 力 减 退 等 。 74 、 面 颊 【 位 置 】 按 上 述 分 区 之 五 、
六 区 交 界 线 周 围 为 本 穴 。 【 主 治 】 周 围 性 面 瘫 、 三 叉 神 经 痛 、 痤 疮 、 扁 平 疣 等 。 75
、 内 耳 【 位 置 】 按 上 述 分 区 之 六 为 本 穴 。 【 主 治 】 耳 鸣 、 内 耳 眩 晕 症 、 听
力 减 退 。 76 、 扁 桃 体 【 曾 用 名 】 扁 桃 体 4 【 位 置 】 按 上 述 分 区 之
八 区 。 【 主 治 】 扁 桃 体 炎 、 咽 炎 。 十 二 、 耳 背 77 、 上 耳 根
【 曾 用 名 】 郁 中 、 脊 髓 1 。 【 位 置 】 耳 根 最 上 缘 。 【 主 治 】 鼻 衄
。 78 、 耳 迷 根 【 位 置 】 耳 背 与 乳 突 交 界 的 根 部 , 耳 轮 脚 对 应 处 。
【 主 治 】 胆 囊 炎 、 胆 石 症 、 胆 道 蛔 虫 症 、 鼻 塞 、 心 动 过 速 、 腹 痛 、 腹 泻 等 。 79 、 下
耳 根 【 位 置 】 耳 根 最 下 缘 。 【 主 治 】 低 血 压 。 80 、 耳 背 沟
【 曾 用 名 】 降 压 沟 。 【 位 置 】 对 耳 轮 上 、 下 脚 及 对 耳 轮 主 干 在 耳 背 面 呈 “
Y ” 字 形 凹 沟 部 。 【 主 治 】 高 血 压 、 皮 肤 瘙 痒 症 等 。 81 、 耳 背 心
【 位 置 】 耳 背 上 部 。 【 主 治 】 心 悸 、 失 眠 、 多 梦 。 82 、 耳 背 脾
【 位 置 】 耳 轮 脚 消 失 处 的 耳 背 部 。 【 主 治 】 胃 痛 、 消 化 不 良 、 食 欲 不 振 。
83 、 耳 背 肝 【 位 置 】 在 耳 背 脾 的 耳 轮 侧 。 【 主 治 】 胆 囊 炎 、 胆 石
症 、 胁 痛 。 84 、 耳 背 肺 【 位 置 】 在 耳 背 脾 的 耳 根 侧 。 【 主 治 】 咳
喘 、 皮 肤 瘙 痒 症 等 。 85 、 耳 背 肾 【 位 置 】 在 耳 背 下 部 。 【 主 治 】
头 晕 、 头 痛 、 神 经 衰 弱 等 。 ( 图 例 ) 常 用 耳 穴 关 于 耳 甲 腔 耳 甲 艇 部 各 穴 分
区 的 说 明 1 、 设 耳 轮 脚 切 迹 至 对 耳 轮 下 脚 下 缘 与 耳 轮 的 交 点 之 间 作 一 弧 线 , 其 上 、
中 1/3 交 界 处 为 A 点 。 2 、 设 耳 轮 脚 消 失 处 向 对 耳 轮 耳 甲 缘 作 一 水 平 线 ,
其 外 、 中 1/3 交 界 处 为 B 点 。 3 、 设 外 耳 道 口 后 壁 上 1/4 与 下 3/4 交 界 处 为 C 点 。
4 、 由 耳 轮 脚 消 失 处 向 后 作 一 水 平 线 , 该 线 与 对 耳 轮 耳 甲 缘 交 界 处 为 D 点 。
(1) 从 A 点 向 B 点 作 一 条 与 耳 轮 耳 甲 艇 缘 弧 度 大 体 相 仿 的 曲 线 。 (2) 从 B
点 向 C 点 作 一 条 与 耳 轮 脚 下 缘 弧 度 大 体 相 仿 的 曲 线 。 (3)BC 线 前 段 与 耳 轮 脚 下 缘 间
分 成 三 等 分 。 前 1/3 为 口 、 中 1/3 为 食 道 、 后 1/3 为 贲 门 。 (4)AB 线 前 段 与 耳 轮 脚
( 及 部 分 耳 轮 ) 上 缘 间 分 成 三 等 分 。 前 1/3 为 大 肠 、 中 1/3 为 小 肠 、 后 1/ 为 十 二 指
肠 。 (5) 耳 轮 脚 消 失 处 AB 曲 线 的 前 方 为 胃 。 (6) 对 耳 轮 下 脚 前 、 中 1/3 交
界 处 与 A 点 连 线 , 该 线 前 方 的 耳 甲 艇 部 为 艇 角 。 (7) 对 耳 轮 下 脚 后 1/3 与 AB 线 之 间
为 肾 区 , 肾 与 艇 角 之 间 为 膀 胱 区 。 (8)B 点 与 轮 屏 切 迹 连 线 , 该 线 后 部 的 耳 甲 腔 为 脾
区 。 (9) 以 耳 甲 腔 中 央 为 圆 心 , 圆 心 与 BC 间 的 距 离 为 直 径 所 作 之 圆 为 心 区 。 心 区 与
外 耳 道 口 之 间 为 气 管 。 5 、 将 外 耳 道 口 的 最 下 点 与 对 耳 屏 和 耳 甲 腔 交 线 的
中 点 相 连 , 再 将 该 连 线 与 屏 间 切 迹 间 的 区 域 大 致 分 为 上 、 下 两 等 分 。 下 1/2 为 内 分
泌 , 上 1/2 为 三 焦 。&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耳穴的分布有哪些特征?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与头脑、面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 垂和对耳屏;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舟;与躯体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 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甲艇;与胸腔脏器 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轮脚周围;与耳鼻咽 喉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屏四周。由此看来,耳朵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这为耳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出了完整的理论依据。
耳穴分布与人体的对应规律表现为:(1) 耳垂相对应的是面部。(2) 对耳屏相对应的是头和凶部。(3) 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4) 耳屏相当于咽喉、内鼻、肾上腺。...
耳郭虽小,腧穴繁多,星罗棋布,较难记忆。但经仔细研究分析,发现耳穴的分布是有一定 的规律的。一般地说,耳穴在耳郭上的排列好像是一个在子宫内“倒置胎儿”,头部朝下...
答: 你好,心绞痛患者是可以服用一些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平时的生活中要少吃盐,少吃肉,不吃动物内脏,戒烟戒酒,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利于改...
答: 茄子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止痛止血、宽肠利气的功效
答: 你好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采以采用中医调理治疗疗效确切标本兼治并且治愈后不复发有需要再联系
答: 最好的方法是疏通肠胃。你的结肠处(左下腹)会摸到硬块或硬结,妇科受压,这些症状吃药效果较慢,可以尝试针灸方法。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耳穴的定义及分布规律
耳穴的定义及分布规律
耳穴是耳郭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当人体某处患病时,耳郭穴位产生阳性反应。
耳穴是耳郭表面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当人体某处患病时,耳郭穴位产生阳性反应。因此耳穴是耳郭和施术的部位。 根据耳穴的电特性、反应特点、原理假设等,有人把耳穴叫做良导点、反射点、敏感点、阳性点、压痛点、刺激点等。 耳穴与体穴一样,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疾病斗争中之经验积累在历代医家和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使耳穴不断地增加,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耳郭正面穴位的分布规律,象一个在子官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及下肢朝上,胸腹躯干在中间。即头面部位的耳穴,分布在对耳屏和耳垂上肢分布在耳舟;躯干分布在对耳轮;下肢及臀分布在对耳轮上脚和下脚;盆腔分布在三角窝消化道分布在耳轮脚周围;腹腔分布在耳甲艇;胸腔分布在耳甲腔;鼻咽部分布在耳屏;内分泌分布在屏间切迹。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本页关键字:&&&&
上一篇:&&&&&&&&下一篇:
无相关新闻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客服电话:010-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投诉电话:010-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zh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 举报邮箱:人耳穴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一般来说好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 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部在中间。大体上,与头
面部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上肢相应的穴位分 布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 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与胸腔相
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多在耳轮脚 周围呈环形排列。
耳郭虽小,腧穴繁多,星罗棋布,较难记忆。但经仔细研究分析,发现耳穴的分布是有一定 的规律的。一般地说,耳穴在耳郭上的排列好像是一个在子宫内“倒置胎儿”,头部朝下...
耳郭虽小,腧穴繁多,星罗棋布,较难记忆。但经仔细研究分析,发现耳穴的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地说,耳穴在耳郭上的排列好像是一个在子宫内“倒置胎儿”,头部朝下,...
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上;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上;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与耳甲腔内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与头脑、面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 垂和对耳屏;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舟;与躯体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 对耳轮体部和对...
答: 肉芽肿能治好、可以首先口服消炎药、头孢类的药物可以酌情选用
同时可以多饮水、保证营养、有利于病情快速的恢复、情况持续不见好转必须输液治疗
答: 一般只要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就可以了,另外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加做户外运动.这对你的好处要大过饮食上的控制的.祝健康
答: 慢性咽炎系咽粘膜的慢性炎症常为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延误治疗转为慢性或者各种鼻病后因鼻阻塞而长期张口呼吸及鼻腔分泌物下流致长期刺激咽部或慢...
答: 鼻咽癌常见症状和体征
1、血涕:70%左右的病人有此症状,23%的病人以此为原发症状来就诊。由于软腭表面与肿瘤表面相磨擦,肿瘤表现血管破裂引起血涕。 
  2、...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络的生理功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