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江湖上学书法的人总是直奔草书书法,不学书唐楷

你的书法为什么整不好,归根结底就是缺少“私人空间”|赵之谦|书法|邓石如_新浪网
你的书法为什么整不好,归根结底就是缺少“私人空间”
你的书法为什么整不好,归根结底就是缺少“私人空间”
书法原本是文人把玩,在书斋里挥洒闲情逸致的余事。留心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墨迹,特别是从魏晋宋元直至近代民国的很多手札,适合于在案头把玩,体现了书人的个人情怀,可名之曰“私人空间”。晚明及清代时期的书法扩张成巨幅形式,不再局限于案牍之形,逐渐演化成当代的“展厅文化”,书法的“私人空间”也随之萎缩。目前铺天盖地的展览轮番轰炸,已使书家身心疲惫。在这样的形式下,回归书法的“私人空间”是大势所趋,书法创作必须回到自然状态。当代社会信息传媒十分发达,千里之遥也是近在咫尺,不可能再出现象徐生翁、陶博吾这样被埋没多年的书家,反过来说,如今观照这些“野逸派”书家,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构筑了自身心灵的私人空间。徐生翁一辈子未出绍兴,完全是一种闭门造车式的学书方式,当然,这主要指心态——而非学识,从而使他具备了超然物外的心态,完全按照自己喜好来演绎化裁自己的书风,这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其书法最终形成空冷孤寂的格调,这是他个人情怀的浓缩。陶博吾年轻时曾有求学沪上的经历,学艺有成之后择“匡庐”而居,颇有先祖五柳先生之风,心无挂碍,自运机杼,书风也独树一帜。留心当代书坛,如今六十岁左右的书家,大部分具有相当的实力,原因在哪里呢?近四十年前,正当他们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在万马齐喑的年代,书法以一种艰难而又非正常的方式生存着。当时有志于书道翰墨而如今成为书坛执牛耳者,心无旁鹜,根本考虑不到今后的书法展览和成名,没有任何出人头地的梦想,由此造就了他们对于书法艺术的执著和虔诚,扎实地锤炼基本功,厚积薄发。当今书坛学子,在二十岁左右即要面对功利和名声的追求,一心想攀高枝,哪里还会有心思在书斋里闭门苦练?频繁的展览、过度的交流,无疑消解了书法的私人空间。试想一个人怀着虚浮心态,只有一心想跳龙门的创作动机,能写出精彩的作品吗?书法笔墨语言所展示出的个性特征,是书法私人空间的表层。如果将书法风格看成一个气场的话,必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颜真卿的楷书,邓石如的隶书,吴昌硕的篆书和沈曾植的章草等,都呈现出独立状态,为他人所无法取代。必须指出,个性特征根本上取决于书家本身的审美意识,而非取法对象,如吴昌硕和黄士陵篆刻取法几乎相同,不外邓石如、赵之谦、吴熙载、秦汉印封泥和瓦当等,风格却截然对立,即在于各自独立审美意识发挥了作用,吴昌硕是“既雕且琢,复归于朴”,而黄士陵则认为“奈何要效西子之颦”。留心先贤便不难看出,即使在书风相近的书家中,也存在着细微差别,这种差别即是一个书家毕生所追求塑造的私人空间之所在,如邓石如和吴让之的篆书,吴让之更为严谨流利;赵之谦和莫友芝的魏楷书,同是宗法颜真卿和魏碑,但赵之谦精熟而莫友芝古朴;郑簠和金农的隶书,金农受郑簠影响,撇画夸张,但各有不同;再如民国时期的李瑞清和曾熙,同习北碑,美学观点相近,甚至是用笔方法都酷似,但一方一圆,还是有差别的。从这些事例不难看出,在这些杰出书家的心目中,确立“私人空间”首当其冲。从情感体验方面来说,私人化空间追求自由的心态,这是书法创作必不可少的。只有在稳定的私人空间中,人的情感体验才能呈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充分流露状态,由此进入创作的最佳契机,是不可模仿的,也是不能重复的。留心从古至今的书法,所谓的扛鼎大作未必是宏幅巨制,而是一些残纸、手卷和题跋等,在不经意间创作出来。以赵之谦为例,他的手札艺术水准远胜过他的一些篆隶书创作,这就是私人空间意识问题。因而,所谓的私人空间实质上是一种独立甚至是极端化个人审美意识,不盲从,不跟风,不随波逐流,追求自我个性,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书写自身情感,表明自我存在的方式。今人所能见的碑帖和学书条件比起古人要优越何止千万倍,但书法成就却不能相提并论,原因即在于“私人空间”意识的丧失,缺少一种精神和信念,也就失却了超越时空的力量。像何绍基这样身份地位的人所能见到的碑帖种类并没有如今一般的学书者多,在碑帖选择上是被动的,仅有数本,学习反而更深入透彻,依此而建立私人空间。当今人面对众多碑帖弄花眼,浮光掠影,再加上急功近利,自然不具备构建私人化空间的能力。就目前来说,“私人空间”意识丧失有两个最主要原因,一是表现自我的欲望过于膨胀。在笔者看来,书法应该是一种自我陶醉式的艺术,首先是自我满足,其次才是愉悦他人,而非以取悦他人为第一要旨。如果顺序颠倒,势必本末倒置,书法创作必定变得虚伪矫饰乃至做作。二是从众心理泛滥。展厅效应的扩张使当代书人从众心理不断被强化,认为凡是评委的作品都是好的,凡是展出的作品都是好的,大多数人这样写肯定是好的,在这样的盲从心理作祟下,造成了书人的跟风心态,书风雷同,泯灭个性,私人空间彻底解构。当代是极为注重张扬个性的时代,书法亦然。但目前的书法创作上却近亲繁殖,在追求个性的同时丧失了个性,需要多元却没有多元,因为风格雷同实质上已谈不上风格。只有每个书家都能努力构建自己的“私人空间”,才能真正形成整个书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在当今书坛陷入雷同和炒作旋涡的沦落边缘,必须大力提倡建立书法的“私人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倪萍书法5000一幅,你会买吗?_新浪网
倪萍书法5000一幅,你会买吗?
倪萍书法5000一幅,你会买吗?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如果您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关注我们,我们会出更好的内容。近日,荣宝斋推出倪萍题四字吉语定制专场,上拍作品5000元/幅,限量10幅,每幅作品4平尺,尺寸为33cm×138cm……至于书写水平,大家请欣赏:福寿康宁见贤思齐福慧双增禅茶一味万里鹏程澄怀观道松龄鹤寿五福临门德不孤必有邻央视主持人倪萍书画,竟然是自学的,从没有拜过师!倪萍2010年学画,之后多次举办过个人画展,2011年3月,她的国画《韵》拍出118万元。同年4月,《仙境》又拍出150万元。2012年,倪萍携百余幅作品在荣宝斋举办个展,开展半日所有作品订购一空。对于书画展的承办商来说,明星借着自己的知名度,办起这些事来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不用担心宣传费用,明星也不用担心展览会亏本,赞助商会看到商机主动送上门,而且广大粉丝也会主动献身。不过,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的荣宝斋,近年频繁推出水平底劣明星字画,不免让人大跌眼镜。日,赵本山挥毫“龙腾凤舞”四个大字,被拍出92万元的天价。明星开书画展,噱头十足。大多数书画家,苦学10年、2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自己的作品才有机会示人 。大部分明星由于没有系统研习过书法技法,也几乎没有临摹过传统碑帖,书写出的作品不堪入目,为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倪萍书法5000一幅,你会买吗?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如果您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关注我们,我们会出更好的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这些书法不宜学!|书法|阁帖|魏楷_新浪网
这些书法不宜学!
这些书法不宜学!
我们经常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所以,师法古人,勤临古帖是基本要求。但是临古帖也会有个问题,其中最为糟糕的是,我们临摹的法帖常常还不是真迹原件,习书者的案头大多放置的是拷贝品,如果是唐人的硬黄拓本、双钩等,则要值得庆祝的,但是下面这些字帖不宜学,一定要注意。一、市面上很多是些刻帖拓片,这些很麻烦。米元章就看到这一点,反复地告诉大家:“石刻不可学,便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米芾以切身经验告诉大家,刻字拓版都不是自己的意趣所在,不能学。二、大家争相观览的《阁帖》也不宜学。明代的董其昌是最清楚不过的,他时常提醒说:“书家好观《阁帖》,此正是病。盖王著辈,绝不识晋唐人笔意,专得其形,故多正局。”形聚神散,正是盲学《阁帖》落下的病根。三、到了今天,市场上大量魏碑教材也有很大问题。编撰者根本就不是写魏楷,或一直在错误地写魏楷者,于是在教材里讲的、示范的东西很有问题。讲解的都是用唐楷的方法写魏楷,就好像在用勾股定律来解圆周的算题,效果基本相当于用手抓水喝。学习者效率极低甚至南辕北辙。至于那些自写自体自编的书法教材,说严重点,几乎是谋财害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序言  我们都能成为高手  如何练就武侠小说中的绝世武功?  如可将风起云涌的江湖搬到冰冷如铁的现实生活?  这是每一个武侠迷苦思冥想,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作为一个资深侠迷,我也不能免俗,时常掩卷长叹,惆怅不已,深悟“求不得”之苦。  一日,临窗习书,忽然脑际灵光乍现,茅塞顿开,掷笔大呼:“谁说不能将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搬到现实生活中?姥姥!”  江湖在哪里?  江湖就在你我身边!江湖就在你我的笔端!  书法的世界就是一个瑰丽无比的江湖。  在书法的江湖,你能同样能体验武侠世界的快意恩仇和热血如沸。  在书法的江湖,你同样能感受风华绝代的才子、叱咤风云的英雄、缠绵悱恻的爱情和奇诡莫测的人生。  唯一不同的是,武侠世界是虚幻的,而书法的江湖是真实的。  有人会问,练书法有什么好处?这就多了去了。  简单的说吧。武侠、玄幻、游戏,给你编织的所有美丽梦想是虚幻的,但书法,能在现实生活中让你梦想成真。  书法小成犹如习武小成,对内可以强身健体,心思灵敏,对外可以故作高深,充当吹牛的资本,骗骗小女孩的芳心问题不大。  书法大成,犹如学武大成,开宗立派,财源广进,扬名立万不说,指不定还青史留名,让亲朋好友都忍不住在你背后指指点点,小声议论:“这小子祖坟上肯定冒青烟了。”  若你小子一不小心踩了狗屎运,天赋异禀,在书道上更进一步,参悟造化,天人合一,那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有人会问:“练习书法会不会很无聊?”  怎么会?  书法世界之瑰丽多姿比起让武侠玄幻世界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书法的江湖流派纷呈,热闹无比,每一种书法风格就好比一种武功绝学。只要你乐意,完全可以在书法的江湖中学得一门绝世神功。  喜欢阳刚一路的,魏碑中的《龙门二十品》是上上之选,此外《张迁碑》、《张猛龙碑》、黄庭坚的行书也是不错的选择。一招一式,至大中正,雄浑古拙,练的精熟,其气势劲力不下于乔帮主的降龙十八掌。  喜欢阴柔如玉女心经、九阴真经一路的,那好办!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伯虎的《落花诗帖》,米芾的《蜀素帖》都是潇洒绵密,美不胜收,让人一见倾心,无法自拔的佳品。  如独孤九剑般轻灵飘逸一路的,有没有呢?当然有!唐朝“颠僧”怀素、五代“疯子”杨凝式、清朝“淡墨探花”王文治,这几位仁兄的书法绝对潇洒的让你尖叫,飘逸的你想抓都抓着。总之一句话,在书法的江湖,各种门派、路数、绝学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有人发话了:“墨猪先生,以上你所说的都太俗了,老子要练就练那种惊世骇俗的,书法的江湖不是无奇不有吗?有没有哪种书法风格像李寻欢的小李飞刀,陆小凤的灵犀一指那样既个性无比,绝无雷同,而且还酷的叫人吐血的?”  当你看到我皱起眉头的时候,先别得意,这个还真有。  宋徽宗的瘦金体锋利劲挺,若铁画银钩;刘墉的书法珠圆玉润,似唐朝贵妇;王铎的草书矫矫腾挪,如云龙百变。这几位仁兄的书法绝对个性十足,牛气冲天,只此一家,绝无分店。保准你过目难忘,拍案叫绝!  现在,墨猪先生和你并肩而立,一个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江湖已经横亘在你我的面前。  还等什么?拿起你的笔!  书法的江湖本就是属于我们的,只要你的心还没冷,只要你的血还是热的,那就随我开始书法的征程吧,去争取荣耀!去谱写传奇!去拯救书法,去传承文明!  你,能成为高手!  备注:《书法的江湖》第一季共三十篇文章,每隔一天上传一篇,前五篇分别对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书法成就进行简单的论述,就当给大家先热热身。从第六篇开始就谈论历代书坛中的轶事趣闻、点评风流人物、体悟人生哲理。内容上主要是讲唐朝及唐朝以后的书法,对唐朝前得书法涉略相对较少,对唐朝前的书法感兴趣的读者,我推荐你去读一读康有为先生的《广艺舟双楫》,相当不错! 在文字语言上尽量做到浅显生动,避免故作高深。  至于为什么要写《书法的江湖》,我觉得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喜欢上中国书法,尤其是想让年轻一代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经用毛笔和水墨开创出了一个怎样辉煌灿烂的艺术领域。同时也想让更多的人明白,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中,中国永远都是number one! 在中国书法面前,不管日本的“书道”与韩国的“书艺”叫的多凶,宣传的多卖力,通通都得给我靠边站着。  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偶像李小龙先生为推广中国功夫不遗余力的壮举,希望自己也能为宣传中国书法尽一份绵薄之力。    铁画银钩的瘦金体。《欲借、风霜二诗帖 》纸 楷书 33.2 x 63公分     珠圆玉润的刘墉书法    矫矫腾挪的王铎书法。《临徐峤之帖》轴 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绫本,271×53cm    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李小龙
楼主发言:126次 发图: | 更多
    王铎《临张芝帖》轴 清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绫本 草书 161.5×43.7cm
  雄视千古——唐朝书法  对于唐宋两朝六百年间的书法发展史,后人往往用八个字来概括:“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这八字真言,内行高手能体会其深意,但一般不屑说;半桶水的书法家一知半解,却喜欢把它当做极品雪茄,成天挂在嘴上,炫耀卖弄之余,搂草打兔子,顺带忽悠一下人傻钱多的门外汉,捞点油水;而刚入门的新手则是云里雾里,加上历来书法论著又都是高深莫测,所以基本找不着北。  我们虽然提倡化繁为简的精神,但用八个字概括六百年的书法史,这也忒简了吧!  所以很有必要对唐宋两朝的书法史进行一个通俗形象的概括,让广大书法爱好者有个大概的了解。今天我们先讲唐朝的书法。  历代书家对唐朝书法特点提出四字评语:“唐人尚法”,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诚然,唐朝书法成就最高的是楷书,欧、颜、褚、柳诸位楷书大家,其法度之森整严谨,力量之深沉强悍,历朝历代,无出其右者。  但登峰造极的楷书成就只是唐朝书法的一个侧面,实际上,唐朝书法在楷、行、草、篆、隶等各种书体上都是登峰造极,雄视千古。  我们不要忘了,仅次于《兰亭序》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就出在唐朝,“李斯之后,一人而已”的篆书大家李阳冰也出自唐朝,草书方面就更是英雄辈出了,怀素、贺知章、孙过庭、李白这些牛人在草书上的造诣皆已臻于化境,更何况还有一位将狂草写的惊鬼骇神,天地变色的仁兄——“草圣”张旭。  至于隶书方面,虽然没有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猛人跳出来,但从后世发现的一些敦煌经卷上可以看出,其成就不容小觑。  所以唐朝书法最大的特点不是尚法,而是“能收能放,收放自如”。楷书与篆书法度森严是因为收的住,狂草的汪洋恣肆是因为放的开。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的两句诗可以作为唐朝书法最完美的注脚: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  收放自如,气吞如虎,方是英雄本色,大家气象。收而不能放是病夫,放而不能收是莽汉,谨小慎微,收不住又放不开,这是宋朝书法和清朝的弊病,肆而不蓄,能放不能收,这是明朝书法的不足。  一往无前,雷霆万钧,收放自如,登峰造极,唯大唐一朝耳!  因为支撑唐朝书法的是超迈飒爽,彪悍刚烈的大唐精神,是海纳百川,雄视天下的盛唐气象!    唐人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局部)    怀素僧人的《论书帖》辽宁博物馆藏品    “李斯之后,一人而已”李阳冰的篆书《三坟记》(局部)  《三坟记》,唐李季卿撰文,李阳冰篆书。唐大历二年(767年)立。碑文两面,共23行,行20字。原石早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    我们小时候练习书法时用的颜真卿《颜勤礼碑》局部
    唐人写经之《兜沙經》 ,佚名, 紙本 12開 每頁24×10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乔峰的背影——宋朝书法  金庸先生的小说着力表现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历史变迁。独独没有写唐朝——这个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对于广大武侠迷来说,这是一个缺憾。  但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金庸是塑造过唐人形象的,而且是整个金庸武侠世界中最完美,最高大的英雄人物。  他的名字叫做乔峰!  你不用怀疑你的听力,就是乔峰!  唯有乔峰是将唐人的精神气质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  英气勃勃,神威凛凛,慷慨豪迈、胸襟开阔,粗中有细,智圆行方。这就是唐人!这就是盛唐气象!这就是作为天下第一帝国大唐的子民应有的气派!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乔峰要在雁门关外自杀了吧,因为我们的乔大哥不小心跑错了时代——穿越了。  唐朝的书法就像乔峰的降龙十八掌,一招一式,法度严谨,正大光明,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多余的花巧,一掌拍出,天下之大,无人敢正撄其锋!  反观宋朝的书法则更像姑苏慕容家的武学,形式大于内容,花巧胜过实力,看似满眼飞花,美不胜收,但一旦遇上乔峰这样的绝顶高手,必定败得惨不可言!  一个朝代的书风总是和这个朝代的精神气质相通的。  唐人有尚武精神,讲究文武兼修,大唐方能傲视天下,而宋人崇文抑武,结果让大宋朝的文人变成了清一色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所以宋朝的书风也随之变得柔弱,变得花哨,因为体能下降必然导致精神萎缩。而弱者只会更崇尚技巧,更在乎的华而不实形式和外在的面子。  大宋一朝的书法绝对是历代书法中最花哨最浮华的,没有之一!因为宋人最重视的就是虚无的面子和形式,谁叫宋朝整整三百年被人从头揍到尾呢?  人是怂人,咱也不能指望他书是雄书吧。  宋四大家中,花巧最少,最古拙可爱的是苏东坡,所以他当仁不让的成了宋四家之首,大宋书坛的龙头老大。像米芾之流穷尽变化之能事的,最终难臻书道之极致。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面子和花巧终究是浮云,实力才是硬道理!  我们常说“唐楷宋行”,意思是说楷书唐代为尊,行书宋代称王。宋朝行书为历朝第一,那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为再也没有比行书这种书体更契合宋朝人的性格了。  你想啊,宋人不是唐人,要做到像唐朝书法一样法度严谨,他体力不支。想写个狂草吧,又豪气不足,想收收不住,想放又放不开,所以宋人只能写不温不火的行书了。  也正因为如此,宋人在书法创作的思想上提出“尚意”的观点。其实宋人“尚意”看似雅致,实则是无奈之举。法度严谨不严谨,一看便知,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但意境这个东西却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而且凡事只要往意境上扯就容易装神弄鬼,蒙混过关。就像我们现在很多所谓的抽象派画家,连自己都不知道在画些什么,明明不是在抽象是在抽疯,但他硬是要求你去体会其中的意境,你说骇人不骇人?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鬼容易画人难”。鬼是啥样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容易画。宋代书法家因为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虚荣于是就避实就虚,专门往“画鬼”的路上走。  而且为了彪炳“尚意”书风,宋代书法家还不约而同的对“尚法”书风进行抨击,将“尚意”与“尚法”对立起来,宋四家就没少干过这种事。夜路走多了迟早要遇着鬼,更何况在“画鬼”的艺术道路上前进呢?果然,不久就撞上“真鬼”了。实践证明,这种偏执狭隘的尚意书风在后来的书法发展中对书法艺术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尚意书学思想的危害在北宋时期还不是特别明显。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等北宋书法大家,由于自身基本功扎实,加上丰富文化学养的补充,最终别开生面,自成一家,成了书坛巨擘。但到了南宋,尚意书风的巨大危害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关于宋人尚意的危害,我们在下篇谈论元朝书法时会详细论述。  总得来说,宋朝书法,尤其是北宋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座高峰,但始终无法与雄视千古的唐朝书法并驾齐驱。因为艺术是时代的精魂,只有伟大的时代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  http://img3.l  宋四家之——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纸本 34.3×6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aibafile.cn/p/m/.jpg
    宋四家之——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纸本 34.3×6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四家之——蔡京《听琴图题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四家之——米芾《张季明帖》 约元祐元年(1086年)纸本 纵26.0厘米 横34.5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期待楼主先生的江湖。我要报名,加入江湖!!!!呵呵呵
  兄弟,你是我的第一个盟友,我的心火热火热地,谢谢支持!
  好贴,期待中。。。
    宋四家之——苏东坡《前赤壁赋》(局部),  《前赤壁赋》 卷 纸本 行楷书 23.9X2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墨猪先生 12楼
22:02:00  兄弟,你是我的第一个盟友,我的心火热火热地,谢谢支持!  -----------------------------  O(∩_∩)O哈哈~!我的心也是火热火热的,表示支持到底
  有意思的帖,顶。大浪淘沙,宋朝几百年只剩下三位真正值得传世的大师。从三个人的风格总结出尚意,一直不确切尚意的意思。唐朝也有直抒胸臆的如怀素颜真卿,苏黄米跟他们有啥区别呢?
  @墨猪先生 好
  @晴朗的春天 16楼
11:59:00  有意思的帖,顶。大浪淘沙,宋朝几百年只剩下三位真正值得传世的大师。从三个人的风格总结出尚意,一直不确切尚意的意思。唐朝也有直抒胸臆的如怀素颜真卿,苏黄米跟他们有啥区别呢?  -----------------------------  唐朝书家提倡尚法,但不排斥尚意,而宋代书家尚意却排斥尚法。  简单的说吧,比如这几位大师的书法作品是一碗酸辣粉,怀素和颜真卿会告诉他的学生:“醋和辣椒油虽然让酸辣粉变得美味,但我们首先要把粉做好,切不可急于求成。”而苏东坡和米芾则会对他的学生说:“以后你们烧酸辣粉只要在醋和辣椒油上给老子下足功夫就够了,至于粉嘛,管他娘的好与坏。”这是两个朝代主张上的差异。不知这个回答你是否满意?
  @名师门下 18楼
12:26:00  @墨猪先生
好  -----------------------------  好
    赵孟頫《归去来辞》(局部),  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作。行书,纸本长卷,纵46.7厘米,横453.5厘米。藏上海博物馆
  @晴朗的春天
11:59:00  有意思的帖,顶。大浪淘沙,宋朝几百年只剩下三位真正值得传世的大师。从三个人的风格总结出尚意,一直不确切尚意的意思。唐朝也有直抒胸臆的如怀素颜真卿,苏黄米跟他们有啥区别呢?  -----------------------------  @墨猪先生 20楼
13:07:00  唐朝书家提倡尚法,但不排斥尚意,而宋代书家尚意却排斥尚法。  简单的说吧,比如这几位大师的书法作品是一碗酸辣粉,怀素和颜真卿会告诉他的学生:“醋和辣椒油虽然让酸辣粉变得美味,但我们首先要把粉做好,切不可急于求成。”而苏东坡和米芾则会对他的学生说:“以后你们烧酸辣粉只要在醋和辣椒油上给老子下足功夫就够了,至于粉嘛,管他娘的好与坏。”这是两个朝代主张上的差异。不知这个回答你是否满意?  -----------------------------  高见。苏轼也讲 我书意造本无法。  不过 韵,法,意里面意是最难揣摩的。网上有些解释看了都有点杂乱:只是把宋人书法的特点归纳起来,例如书卷气,抒情,然后讲:这就是意。呜呼,有这样解释的吗
    元人康里巎巎《奉记帖》 纸本行书 29.8X55.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墨猪先生
16:22:00    元人康里巎巎《奉记帖》 纸本行书 29.8X55.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生宣万次水写布 25楼
17:09:00  写的不错 可以摘取转贴吗 楼主  -----------------------------  希望注明出处,尊重墨猪先生的劳动成果哦
  不错。有意思
  @墨猪先生
14:35:16  序言   我们都能成为高手   如何练就武侠小说中的绝世武功?   如可将风起云涌的江湖搬到冰冷如铁的现实生活?   这是每一个武侠迷苦思冥想,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作为一个资深侠迷,我也不能免俗,时常掩卷长叹,惆怅不已,深悟“求不得”之苦。   一日,临窗习书,忽然脑际灵光乍现,茅塞顿开,掷笔大呼:“谁说不能将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搬到现实生活中?姥姥!”   江湖在哪里?   江湖就在你我身边!江湖就在你我的笔端!   书法的世界就是一个瑰丽无比的江湖。   在书法的江湖,你能同样能体验武侠世界的快意恩仇和热血如沸。   在书法的江湖,你同样能感受风华绝代的才子、叱咤风云的英雄、缠绵悱恻的爱情和奇诡莫测的人生。   唯一不同的是,武侠世界是虚幻的,而书法的江湖是真实的。   有人会问,练书法有什么好处?这就多了去了。   简单的说吧。武侠、玄幻、游戏,给你编织的所有美丽梦想是虚幻的,但书法,能在现实生活中让你梦想成真。   书法小成犹如习武小成,对内可以强身健体,心思灵敏,对外可以故作高深,充当吹牛的资本,骗骗小女孩的芳心问题不大。   书法大成,犹如学武大成,开宗立派,财源广进,扬名立万不说,指不定还青史留名,让亲朋好友都忍不住在你背后指指点点,小声议论:“这小子祖坟上肯定冒青烟了。”   若你小子一不小心踩了狗屎运,天赋异禀,在书道上更进一步,参悟造化,天人合一,那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有人会问:“练习书法会不会很无聊?”   怎么会?   书法世界之瑰丽多姿比起让武侠玄幻世界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书法的江湖流派纷呈,热闹无比,每一种书法风格就好比一种武功绝学。只要你乐意,完全可以在书法的江湖中学得一门绝世神功。   喜欢阳刚一路的,魏碑中的《龙门二十品》是上上之选,此外《张迁碑》、《张猛龙碑》、黄庭坚的行书也是不错的选择。一招一式,至大中正,雄浑古拙,练的精熟,其气势劲力不下于乔帮主的降龙十八掌。   喜欢阴柔如玉女心经、九阴真经一路的,那好办!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伯虎的《落花诗帖》,米芾的《蜀素帖》都是潇洒绵密,美不胜收,让人一见倾心,无法自拔的佳品。   如独孤九剑般轻灵飘逸一路的,有没有呢?当然有!唐朝“颠僧”怀素、五代“疯子”杨凝式、清朝“淡墨探花”王文治,这几位仁兄的书法绝对潇洒的让你尖叫,飘逸的你想抓都抓着。总之一句话,在书法的江湖,各种门派、路数、绝学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有人发话了:“墨猪先生,以上你所说的都太俗了,老子要练就练那种惊世骇俗的,书法的江湖不是无奇不有吗?有没有哪种书法风格像李寻欢的小李飞刀,陆小凤的灵犀一指那样既个性无比,绝无雷同,而且还酷的叫人吐血的?”   当你看到我皱起眉头的时候,先别得意,这个还真有。   宋徽宗的瘦金体锋利劲挺,若铁画银钩;刘墉的书法珠圆玉润,似唐朝贵妇;王铎的草书矫矫腾挪,如云龙百变。这几位仁兄的书法绝对个性十足,牛气冲天,只此一家,绝无分店。保准你过目难忘,拍案叫绝!   现在,墨猪先生和你并肩而立,一个波澜壮阔,风云诡谲的江湖已经横亘在你我的面前。   还等什么?拿起你的笔!   书法的江湖本就是属于我们的,只要你的心还没冷,只要你的血还是热的,那就随我开始书法的征程吧,去争取荣耀!去谱写传奇!去拯救书法,去传承文明!   你,能成为高手!   备注:《书法的江湖》第一季共三十篇文章,每隔一天上传一篇,前五篇分别对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书法成就进行简单的论述,就当给大家先热热身。从第六篇开始就谈论历代书坛中的轶事趣闻、点评风流人物、体悟人生哲理。内容上主要是讲唐朝及唐朝以后的书法,对唐朝前得书法涉略相对较少,对唐朝前的书法感兴趣的读者,我推荐你去读一读康有为先生的《广艺舟双楫》,相当不错! 在文字语言上尽量做到浅显生动,避免故作高深。   至于为什么要写《书法的江湖》,我觉得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喜欢上中国书法,尤其是想让年轻一代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经用毛笔和水墨开创出了一个怎样辉煌灿烂的艺术领域。同时也想让更多的人明白,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中,中国永远都是number one! 在中国书法面前,不管日本的“书道”与韩国的“书艺”叫的多凶,宣传的多卖力,通通都得给我靠边站着。   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偶像李小龙先生为推广中国功夫不遗余力的壮举,希望自己也能为宣传中国书法尽一份绵薄之力。     铁画银钩的瘦金体。《欲借、风霜二诗帖 》纸 楷书 33.2 x 63公分     珠圆玉润的刘墉书法     矫矫腾挪的王铎书法。《临徐峤之帖》轴 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绫本,271×53cm     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李小龙  —————————————————  
  @蔚蓝色2009 29楼
22:31:00  @墨猪先生
14:35:16  序言  我们都能成为高手  如何练就
小说中的绝世武功?  如可将风起云涌的江湖搬到冰冷如铁的现实生活?  这是每一个
迷苦思冥想,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作为一个资深侠迷,我也不能免俗,时常掩卷长叹,惆怅不已,深悟“求不得”之苦。  一日,临窗习书,忽然脑际灵光乍现,茅塞顿开,掷笔大呼:“谁......  -----------------------------  请阁下不要再把我前面的帖子复制到后面来了,这样影响其他读者阅读
  @容园 28楼
19:28:00  问好 来学习  -----------------------------  共勉
  (四)  东方的文艺复兴——明朝书法  墨猪先生《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四  哪个朝代的书法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峰?那毋庸置疑是唐朝。  其次呢?  很多人会立马抢答——宋朝!  但墨猪先生认为是明朝!  在中国书法史上,明朝是继唐、宋之后出现的又一座艺术高峰,明朝的书法成就应该是处在一个“超宋追唐”地位,是书法史上能稳坐第二把交椅的朝代。  明朝是一个思想启蒙,人性解放的伟大朝代。  尤其是明朝中后期。  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在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上,明朝中后期,朝廷上昏君批量生产,一个接一个地登时历史的舞台,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减弱。  思想上,明朝一哥王阳明同志的心学在民间大行其道,其徒子徒孙们所创立的泰州学派方兴未艾,人性解放的号角已经吹响。  经济、政治、思想,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已近各就各位,那么文艺上的再不有所表示就逆天了!  文艺界表态了,这一表态立,一场提倡“解放人性,张扬个性”的文艺复习运动立马兴起,这和西方轰轰烈烈被后人吹捧上天的文艺复兴运动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而且两者在思想内核上也惊人的相似——以人为本!  下面,我们把当时中国文化界代表性的人物“江南四大才子”和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中“文艺复兴三杰”的生活年代进行对比一下,保证会给你一个惊喜。  中方代表: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祝枝山——(1460年—1527年)  唐伯虎——(1470年—1523年)  文征明——(1470年—1559年)  徐祯卿——(1479年—1511年)  西方代表: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1483年——1520年)  达芬奇——(1452年——1519年)  米开朗琪罗——(1475年——1564年)  从以上对比中,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和西方的文艺复兴三杰完全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如果当时通讯和交通条件足够发达的话,达芬奇和唐伯虎是可以联合举办画展的,文征明和米开朗琪罗也是可以坐在秋日午后的阳光中喝咖啡的。  想象一下文征明遇见米开朗琪罗会是什么情景,那一定是有趣至极。  米开朗琪罗道:“亲爱的文先生,欢迎你来我的艺术工作室。”  文征明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道:“圣人云: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尚且授受不亲,何况我们两大老爷们乎?阁下若还当在下是朋友,以后言语之中切勿再出现情啊、爱啊等不雅字眼,切记,切记!”  米开朗琪罗瞪圆眼睛,耸耸肩,不知如何回答。  文征明接着道:“不知阁下书画造诣如何?在下急欲一睹阁下佳作。”  米开朗琪罗一听,脸上马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说道:“绘画不忙看,你可以先看一下本人的雕塑作品。”  两人踱步走到一座用油布遮盖着的高大雕塑面前,米开朗琪罗得意得笑道:“这就是在下的拙作,名字叫《大卫》。”说着伸手一把扯下盖在《大卫》雕像上的油布。  一个高2.5米,挺拔有力一丝不挂的男性裸体雕像瞬间展露在文征明面前。米开朗琪罗微笑的看着文征明,征询他的意见。  文征明先是面红心跳,继而双手捂紧前胸,警惕的看着米开朗琪罗,用哆嗦的口吻问道:“你、、、你到底想干嘛?”  墨猪先生几句戏言,聊之一哂。  明朝的书法在明初经历短暂的沉寂之后,到了明代中叶,顺利搭上了文艺复兴这班高速列车,从此一日千里,各种书法天才呈井喷式的出现,一时间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光芒万丈,风光无限!  我们至今津津乐道的书坛大家如:沈周、徐渭、黄道周、王宠、王铎、董其昌、周瑞图、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便是这段时期出现的,甚至清初书坛中的大咖像傅青主、八大山人也是大明书法的余絮。  明朝书法艺术之兴盛是后来的清朝所无法企及的,整个明朝文化的兴盛更是高出了清朝不知凡几。  明朝虽然灭亡已近四百年,但其灿烂文化的巨大魅力至今长盛不衰,现在韩国人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其本质就是大明文化。  在下一篇谈论清朝书法前,顺便先提一下清朝这位大衰哥,清朝在文化方面最拿得出手的成果也就两个:那部编了十多年的《四库全书》,和那部残了四份之一的《红楼梦》。  明朝的《永乐大典》前后只花了三年,但在思想、内容、规模、各个方面皆能完爆耗时十多年才编成的《四库全书》。  《红楼梦》身残志坚,跻身古典四大名著之列,看起来已经很牛了,但我们不要忘了,四大名著的四个名额,大明一朝就占了仨!  明朝最不幸的是不能善终,在他即将从封建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关键时候,却被还处于奴隶社会的满族人乘虚而入,给取而代之了。  就像一个人辛辛苦苦一路攀登,即将攀登上峰顶时,不知哪里跑来一只天杀的野生动物,趁着攀登者精疲力竭之际,在他屁股上猛踹一脚,将他踹入万丈深渊。  或许你看到这个比喻时笑了,但其实这是一个很心酸的比喻,因为这位不幸的攀登者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个不断进取,勇于攀登却又多灾多难的伟大民族。  大明朝的不幸,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幸,满清入关,让中国重新跌入封建制度的泥沼,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整整拖慢了数百年之久,也为后来不堪回首的中国近代史埋下了伏笔。    唐伯虎《落花诗册》(局部)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 ,  纸本长卷,25.1Cm x 649.2cm。
    文徵明 《滕王阁记》行草册页 (局部)苏州艺石斋藏本
19:28:00  不错。有意思  -----------------------------  谢谢
    祝枝山《致元和手札》 印花笺纸本 27X45c 首尾共九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变则通——清朝书法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五  满清入关是遗毒无穷的其中有三大祸害至今依然影响深远。  其一,大大阻碍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把明末时期,即将走出封建社会泥沼的中华民族重新拖入封建社会的泥沼。  其二,将中华民族人性解放之进步思潮扼杀于摇篮。在禁锢思想、等级观念、奴化教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三,清宫戏泛滥,瞎编乱造,至今还在影响着你我的正常生活,欺骗我们大把的青春和眼泪,本人就对此深有感触。  清朝书法艺术的发展史,脉络是很清晰的,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清初至乾隆朝为第一阶段,乾隆朝以后至民国初年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大清帝国国力处于蒸蒸日上的一种状态,康乾盛世,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但这个阶段,清朝的书坛却只能用“惨不忍睹,万马齐喑”八个字来形容,明末百家争鸣,大师辈出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自满清入关到乾隆盛世,近一百五十年间,书坛上能数得出的大家唯八大山人、傅青主、刘墉三人而已。  三人之中,八大山人和傅青主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清朝书法家,因为他们身跨两朝,书风上是晚明书风的延续,最重要的是你若敢称他们为清朝书法家,这两位仁兄估计会从地里爬出来找你拼命。  所以准确的说,这一百五十年间,清朝书坛只出了刘墉这一位书坛大家。  读者问:“到底是什么造成清朝书坛一潭死水的惨境呢?”  墨猪先生答:“是思想的禁锢。”  文字狱的酷烈绝对是中华文化史上最丑恶的败笔之一。  思想带上了镣铐,文化又怎能轻舞飞扬?  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倒是很积极地进行书法艺术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而且绝对不是受雇于书法协会,纯粹是不计报酬的志愿者。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康熙和乾隆两位大爷了。  这两位爷不参和还罢,一参和,全抓瞎。鉴于他俩特殊的职业身份——皇帝,一场外行指导内行,盲人骑瞎马的书坛惨剧就此拉开序幕。  康熙皇帝推崇的是明朝书坛的极品人渣董其昌的书法,而乾隆皇帝推崇的是元朝书风妍媚的赵孟頫的书法。  上行下效,自此,靡弱妍媚的赵董书风笼罩了整个大清书坛上百年之久。传统帖学发展到了极致。  看清初文人的书法有时真是一种折磨,清一色的馆阁体书法,死板呆滞,个性生气全无,感觉像在检阅一群僵尸。  至乾隆朝。总算出了个刘墉,刘墉是帖学的集大成者,刘墉的厉害之处便是将赵董书风中的靡弱之气一扫而空,在姸媚的风格中注入一股浑厚沉着之气。从而成为了称雄一代书坛的巨擘。  但像刘墉这种戴着镣铐还能翩翩起舞的牛人毕竟是凤毛麟角,不是每个人祖坟上都会无缘无故冒青烟的。  清朝书法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乾隆朝以后至民国初年。  乾隆朝末年,大清帝国开始由盛转衰。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天之道也!凡事都不能例外,独霸大清书坛上百年的帖学书派也不能例外。帖学书派在乾隆朝达到顶峰,自嘉庆、道光朝开始,便江河日下。  而与此同时,由于清中期以后金石学的兴起,一种崭新的书学理念——碑学书派正悄然兴起。  在此墨猪先生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帖学书派和碑学书派的概念,有助于后文的理解。帖学书派指崇尚古代名家墨迹,主张将古代名帖作为习书之范本。而碑学书派则是崇尚碑刻书艺的书法流派,主张将古代碑刻作为习书之范本。  邓石如是清代书坛出现的第一位碑学大师,在他之后阮元、包世臣、赵之谦、及清末民初的康有为等人纷纷著书立说,躬身践行,提出“崇碑抑帖”的艺术主张,为碑学的发展摇旗呐喊,推波助澜,完成了中国书法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由此涌现出了赵之谦、康有为、吴昌硕等大批优秀的碑学大家,使日趋僵化的中国书法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挽回了自唐朝以后日趋没落的颓势。  由于清末碑学大盛,所以大清一朝的书法在各种书体中成就最高的是隶书。  综合前面唐、宋、元、明四个朝代的书法论述,最后墨猪先生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元朝太短,暂不加入)的书法成就用两句话做一个总结,即:“唐楷、宋行、明草、清隶,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名人任情、清人求变。”  至此,热身运动结束,从下一篇文章开始我们将正式进入书法这个风云诡谲的江湖,你准备好了吗?    清代书法家赵之谦《为觉轩临郑僖伯白驹谷题字轴》
  @沧海一笑213 13楼
00:03:00  好贴,期待中。。。  -----------------------------  谢谢支持
  周越与李敖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六  提到宋代书法,人们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即所谓的“宋四家”。  问题来了,宋四家活跃在书坛上的时候距离大宋建国已近一百年。难道从大宋建国到宋四家出现这一百年间中国书法就一直停步不前?  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一百年间,宋朝书坛出现过一位承前启后的书法大家,完全填补了书法史上的这一段空白。他的名字叫做周越。  周越传世作品极少,历代书家几乎将他彻底遗忘。  但在北宋初年的书坛,周越却是大名鼎鼎的,后来出现的宋四家年轻时都是周越的忠实粉丝,对周越推崇备至。  那时如果谁敢贬低周越先生的书法,估计苏东坡等人会立马抓起桌上的砚台砸过来,一边砸还会一边气哼哼地骂:“叫你小子说我偶像的坏话,看我不砸死你!”  但随着这群有志青年不断成长,书法功力不断精进,便不约而同地调转矛头批评自己少年时的偶像了。墨猪先生一直认为宋代书法家这种过河拆桥的忘本行为极不地道,看看人家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总出名了吧?也没见他回过头骂自己的老师张旭啊!  其中苏东坡和黄庭坚这两个家伙说话最不地道。  黄庭坚是这样说的:“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这是典型的自己拉不出屎来怪地球吸引力不够。  苏东坡更狠,一句:“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不仅成了千古名句,而且还让周越书法从此背上了“奴书”的恶名。东坡先生啊,难道你不知道公众人物说话要注意社会影响的吗?尤其像你这样的天皇巨星。  “奴书”之名周越同志一背就背负了一千年。何其冤乎?但更冤的是他老人家没有留下什么墨宝以证清白,虽然有些碑刻拓片,但毕竟说服力不够。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周越先生的墨迹居然还真有一件流传了下来。  这件墨迹是一篇跋文,全名叫《跋王著草书&千字文&》,也就是说,这是一段题写在王著《千字文》后面的文字。  说到这件周越先生硕果仅存的墨宝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五代书法家王著写的《草书&千字文&》一直收藏在皇宫中,末代皇帝溥仪偷偷将其带出了紫禁城。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担任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仓惶出逃之际被苏联人逮个正着,溥仪被抓后,存放在伪满洲国皇宫小白楼中的艺术珍品被士兵们哄抢一空,其中就有一个士兵抢走了这幅王著的《草书&千字文&》。  后来文化大革命,全国开展“破四旧运动”。破四旧运动可能有些年轻读者不甚了解,简单的说吧,就是一群愚昧的暴民,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地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将中华数千年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破坏毁灭,甚至挫骨扬灰,连渣渣都不让剩。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丑陋的一页。  收藏有王著《草书&千字文&》的士兵吓坏了,因为当时收藏国宝是有性命之忧的。所以惊惶之下,那位士兵将王著《草书&千字文&》这件国宝付之一炬,或许是因为尺幅较大,烧的不够干净,结果原本附在《草书&千字文&》后面的周越题跋在烈焰下居然逃出生天,流传了下来。  这段劫后余生的跋文经历过怎样的辗转漂泊,不得而知,最后竟漂洋过海,流落到了台北市牯岭街的一个古董摊上。而此时,一个让它重新焕发生命光彩的贵人出现了,他就是台湾著名作家李敖。  李敖先生慧眼识宝,据他自己说只花了200元新台币(大约50块人民的币)就把这就宝物买回家了。  应该说李敖先生是幸运的,捡了个让无数人羡慕嫉妒恨的大漏。但同时周越先生的这件墨宝遇到李敖也是天大的幸运,因为若是落到凡夫俗子手中估计早丢垃圾桶里了,但李敖先生却很够意思,还专门为它写了一部书《周越墨迹研究》。让这件沉寂千年的国宝重见天日,风光无限。  每次看到这件周越墨迹,都忍不住感慨命运流转之奇妙。  虽然苏东坡等大家看不上眼,但我觉得周越的字从容娴雅,韵味十足,并不俗气。  我更喜欢朱文长《墨池编》一书中对它的评价:“如俊士半酣,容仪纵肆。”    周越唯一的墨迹《行楷跋王著草書《千字文》》(局部)絹本設色,縱138厘米、橫51厘米。
    周越《草书贺秘监赋》(选自《郁孤台法帖》)
  墨竹先生,顶你来啦!
咦?墨猪?墨竹?O(∩_∩)O~墨猪先生
  @虎和兔 41楼
14:09:00  墨竹先生,顶你来啦! 咦?墨猪?墨竹?O(∩_∩)O~墨猪先生  -----------------------------  谢谢,这两天比较忙,都没及时更新,惭愧的很。今天应该会更新了,希望继续关注
  唐伯虎之强极则辱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七  唐伯虎先生这一辈子最该感激的人,我想不是劝他潜心读书的祝枝山;不是与他诗酒唱和的文征明;也不是为他料理后事的王宠。而是在他去世两年后才降临人世的古今第一大收藏家——项元汴。  因为项元汴同志收藏之余也不乏幽默细胞,在自己的著作《蕉窗九录》中编织了一段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才子佳人故事——唐伯虎点秋香。  正是项元汴有意无意的一个玩笑,让唐伯虎这个天才惨不忍睹的人生多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而这一抹浪漫的色彩最终彻底掩盖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对此我们只能说一句:“项元汴先生,你这玩笑开大了。”  真实的唐伯虎是怎么样的呢?  唐伯虎的一生,可以用一句来形容:  “这次第,怎一个惨字了得?”  总得来说,唐伯虎先生的童年是幸福的,父亲经商,家境优裕,加上自己又是天生的读书种子,四书五经,一学就会,一会就精,周末闲暇之际也用不着去参加什么兴趣补习班。18岁之前基本过得就是一种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但这种童话般的生活很快就走到了尽头,在唐伯虎20岁左右的时候,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悲伤过度,不久也离开了人世,之后,唯一的妹妹在夫家丧命,几个月后妻子在生育孩子时,难产而死,出世才三天的孩子后也随亲娘而去。  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五位至亲接连死去,如此惨痛的打击,让唐伯虎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彻底消沉。后来在前辈好友祝枝山等人的鼓励下,才重新振作,发愤苦读。29岁时参加应天府公试,一举夺魁,成了南京解元。次年,赴京参加会试,才名动京师。  当所有人都认为状元之位非他莫属时,命运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一场考场舞弊案将他牵连在内,理由很戏剧性:“唐伯虎的答案太完美,所以怀疑他舞弊。”于是将这位准状元打入大牢,从此贬为庶民,永世不得参加科举。  虽然事后证明这是天大的冤屈,但唐伯虎的一生从此被毁了,试问在如此乖张的命运三番两次戏弄之下,又有几个人能不被整趴下?唐伯虎的堕落不是因为他太脆弱,而是命运给了他无法承受之重。  此后的唐伯虎对人生心灰意冷,落魄江湖,卖画为生,受尽世人白眼,饱经世事冷暖。  唐伯虎的悲剧宿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因为上天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完美,而唐伯虎却恰恰是一个接近于完美的天才,完美是一种很可怕的境界,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唐伯虎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当他一步步走向完美的时候也同时走向了悲剧。  在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乾隆皇帝曾经送给弟弟陈家洛一块温玉,玉石上用黄金镶嵌着十六字篆文:  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墨猪先生认为,这深谙道家智慧的十六字真言正是唐伯虎一生的写照。  强极则辱!  这成了谦谦君子唐伯虎一生不幸的根源。  关于唐伯虎的书法造诣,留待下一篇《唐伯虎之落花流水春去也》再叙。
    唐伯虎《秋风纨扇图》 纵77.1厘米 横39.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从这幅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伯虎的绘画和书法造诣
  唐伯虎之落花流水春去也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八  说起唐伯虎这位悲剧天才的艺术成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他那震铄古今的绘画,其次是他那才情横溢,朗朗上口的诗词。再次才是他的书法。  唐氏三大绝学:画、诗、书。三样之中,书法最次。唐伯虎画胜诗,诗胜字,这是定论。  但纵使在唐氏绝学中排行第三位的书法,在中华书坛中依然是一流大家的水准。是无数书法家倾其一生也达不到的境界。  呜呼!天赋薄厚之异当真犹如天渊之别。  唐伯虎存世的书法不多,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的《落花诗册》  当年大画家沈周因丧子之痛,抑郁于心,无以遣怀,因此写下落花七律诗十首以寄哀思。  而此时正处人生低谷靠卖画为生的唐伯虎由落花飘零的凄凉之意,联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不禁悲从中来,情难自已,一口气写下了三十首落花诗与沈周相和。  与文征明等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唱和之作不同,唐伯虎的三十首落花字字情真意切,痛贯心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数百年后,另一位悲剧天才曹雪芹有感于斯,写下了著名的黛玉葬花。  长歌当哭,三十首落花诗便是诗人撕心裂肺的哀啼。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在无数个冷雨敲窗,昏灯如豆的寒夜,当作者用颤抖的笔墨写下这样的诗句时,酸楚的泪珠是否打湿了案上的花笺?  唐伯虎一生写过多少本落花诗,不得而知。留存至今的尚有四个藏本,分别是苏州市博物馆藏本、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和中国美术馆藏本。  虽然四个藏本的创作时间不一,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但从《落花诗》中我们能够窥探到唐伯虎书法的风格特色:洒脱俊逸、妩媚多姿,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温文尔雅的书卷气。  尤其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这名字也太拗口了,由此可见,国宝还是藏在祖国的好。)笔画粗细变化得心应手,行笔举重若轻,典雅灵动,一如他笔下的仕女,婷婷袅袅,美不胜收,明朝三百年,论书风之姸美流丽,唐伯虎《落花诗帖》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用唐伯虎自己的一句诗来形容《落花诗帖》的美丽——“万枝桃花月满天。”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唐伯虎《落花诗册》“万枝桃花月满天”的风采神韵。今年春日的一个月夜,墨猪先生曾独自一人去桃花林中去欣赏月下桃花的风韵。  明月当空,银河晶亮,月下的桃花娇艳之色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月光笼罩下散发出一种珍珠般莹润温软的光彩,有一种洗尽俗尘的空灵之美。  这种气质与《落花诗册》中的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年桃花坞中的桃花仙人唐伯虎或许正是从月下桃花的风韵中领悟到了书法的真谛,让笔下的字也变得空灵飘逸,纤尘不染。出现一种近乎禅境般不可奏泊的空灵之美。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世事浮沉,年华易逝,饱经沧桑的天才唐伯虎,通过他的书法让我们看到了落拓不羁的外表下那颗久经苦难洗礼的灵魂——一如水晶般圣洁空明。
    《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落花诗册》局部
    中国美术馆藏本,纸本长卷,23.5cm x 445.3cm。
  MARK,后天再来拜读墨猪先生的大作。颇受教益,谢了!
  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十  但凡一种产品的推出,总得想方设法给自己编一句响亮的广告词。其中最牛的应该算是“三碗不过岗”了,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土酿,一句广告词居然传响了一千年。  同样的,一个人为了彰显自己某方面的才华或出于某种目的,也习惯为自己打广告,这种广告词一般比较短,我们称之为绰号。这些绰号有些是广大人民群众奉送的,有些是自个一个人躲在书斋里憋出来的。  这些绰号要么闷骚地一塌糊涂,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卧龙凤雏”,要么张狂得不着边际,比如孙猴子的那个“齐天大圣”。  总之一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要让人过耳不忘就对啦了。  历代的书法家也有很多有趣的绰号,比如张旭世称“草圣”,唐伯虎晚年号“六如居士。”、苏东坡自称“东坡道人”、倪瓒自称“云林散人”等等。  书法家毕竟是风雅之人,所以他们取的绰号十之八九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但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两大书法家的绰号——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  这两个绰号一个用官位命名,一个用科场名次入号,真是别开生面,闻所未闻。  “浓墨宰相”、“淡墨探花”。单从两个绰号的字面意思看,一浓一淡,一古拙一清雅,一厚重一轻灵,互相映衬,就已经妙不可言。  浓墨宰相就是刘墉,十多年前《宰相刘罗锅》一剧让这位风趣可爱的小老头着实风光了一把。  历史上的刘墉是不是罗锅,不敢确定,但刘墉是名动天下的书法大家,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刘墉的书法在中华书坛上绝对算的上是一朵不折不扣的奇葩。墨色浓重,笔画丰圆,犹如珠圆玉润的唐朝美女。喜欢的人赞他的字是“厚味深藏,雍容华贵”。不喜欢的人则讥笑刘墉的字是“墨猪”、“兔屎”。  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本人就极喜欢刘墉这种墨色浓重貌丰骨劲的书体,只可惜本人写的字远达不到厚味深藏的功力,是名副其实的“墨猪”。  不过当我第一次看到刘墉的字时脑子里却是出现过一些大不敬的想法,因为我当时脑中瞬间浮现出的是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中吕子乔的一句经典台词:  “我刚刚看见一群母猪排队掉进了水沟。”  相对刘墉而言,淡墨探花王文治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就小的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先生的书法功力差。  王文治喜欢用长锋羊毫蘸青黑色淡墨写字,是以他的书法结体匀净,萧疏秀美,有一种清雅的韵致。  王文治少年成名,二十岁左右便已经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了,晚年笃信佛法,为人清淡文雅,个性平和,颇称“淡墨探花”这个名号。  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这两个绰号都是神来之笔,尤其“淡墨探花”这个称号,有一种无法言明的飘逸之气,就是“小李探花”这个人尽皆知的绰号也要逊色三分
    “浓墨宰相”刘墉的书法
  关注关注关注
    “淡墨探花”王文治的书法
  三位一体学书之法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十一  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强调的是基本功对练武之人的重要性,其实世上任何一门艺术,要想登堂入室,扎实的基本功都是必不可少的,书法艺术又岂能例外?  如何快速有效的在书法学习上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每位书法入门者迫切希望掌握的。  但世间“毁人不倦”的半桶水老师比比皆是,一提到练习书法基本功,就只知道一味地教导学生临帖、临帖、临帖!  学习书法只知一味临帖的做法和武侠小说中练金钟罩铁布衫的笨功夫的傻帽有啥区别?  这种方法不仅收效慢,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俨然一剂毒奶粉,将大批未来的书法家直接就扼杀在摇篮里。唯一的好处就是,开办书法培训的老师可以拖延课时,增加经济收入。  针对这种笨办法,墨猪先生提出一种全新的入门书法学习理念,这种学习理念叫做“三位一体学书之道”。形象点说,有点象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三板斧的基本功打扎实了,他日才有希望叱咤书坛,笑傲江湖。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三板斧”的功夫。  第一板斧:阅读古代书法论著。  详细阅读三十到五十种古代名家流传下来的书法论著,先在书学思想上占领制高点。有读者听到这,马上皱起眉头了:要读三五十种书法论著啊?哪有这么多时间啊和耐心啊?  先别自己吓自己,古人的书法论著大多都言简意赅,不像现代人喜欢长篇大论,一部书法论著也就一两千字,打印出来,一张A4纸就搞定了。墨猪先生我两个多月时间内就读了八十多部书法论著。  第二板斧:临帖。  临帖分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要讲究“贪多不嚼烂”的学习精神,把你能手头能找到的书帖都拿来临摹,走马观花,先临摹个二三十种书帖,权当开眼见,练手感。第二个步骤:等有一定腕力之后,就从所临写过的书帖中挑选出两三本特别适合自己风格气质的,着重练习。这个过程要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一帖临写千百回,力求形神兼备,让自己的书法水准从量变的积累进而达到质变的升华。第三个步骤是基本功练好之后的事了,以后再谈。  第三板斧:读帖。用眼睛,用心灵去欣赏、去体会古代名家的墨宝,感受那毫锋与宣纸相遇的瞬间爆发出的生命力和永恒之美。  现代网络技术是如此之发达,只要肯花时间,你能见到的古代名帖绝对不会逊色于任何古代书法大家。  看书学论著、临帖、读帖,这三板斧并无先后顺序,主次之分,而是同时进行,相互补充印证,三位一体。普通资质的人绩三年之功可成矣。  如此三板斧下去,你会思想通彻、腕力沉稳、眼界开阔,为他日开宗立派、成名成家打下基础。  若只一味重视技巧而无扎实的基本功,纵使天纵英才、技巧百变、标新立异穷一生之精力,写出的字也只是外强中干、徒有其表、一张牙舞爪之跳梁小丑耳!
  @三分梅骨 49楼
15:56:00  MARK,后天再来拜读墨猪先生的大作。颇受教益,谢了!  -----------------------------  非常欢迎,希望多多支持,多多留言。
    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文征明就是以楷书基本功扎实著称的,这幅是他的楷书《醉翁亭记》,一丝不苟,字字见功力。
  不可思议——刘墉和他的大中小老婆们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十二  刘墉,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清宫戏中那个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的“刘罗锅”。  刘墉一生最出名的不是他的政绩,不是文章,更不是子虚乌有的“罗锅”,而是他的书法。  《清稗类钞》一书中曾这样赞美刘墉的书法:“文清(刘墉)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刘墉书法“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刘墉)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帖学之成也。”  墨猪先生认为这几个评价都是中肯的,刘墉的书法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是大清朝帖学之集大成者,当年独步海内,在乾隆一朝众多书家中若论书法功力之深厚,无出其右者。  刘墉的书法造诣如此之高,离不开毕生的努力和渊博的学识,除此之外,更需要过人的天赋。  但我若告诉你,乾隆年间居然有人能代笔刘墉的书法,而且可以以假乱真,你是不是会感到诧异?你先别忙着诧异,因为更让人惊诧的还在后头。代笔之人不是当时的书法名家而是刘墉先生自己家里的小妾。  是不是有点蒙了?这可不是什么娱乐猛八卦,而是确有其事,可信度相当之高。  清人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记:“诸城(指刘墉)有摄夫人黄氏,嘉兴人,笔势极似,惟工整已甚,较诸城疏散韵味微减耳。诸城晚书多出黄手,小真竟至莫辨。有家书个册,黄夫人原书后,诸城批答,皆绝妙,世人罕有知者。”  近人马宗霍《书林纪事》称:“石庵有三姬,皆能代笔,可乱真,外人不能辨,晚年书代笔最多。其但署名‘石庵’二字及用长脚‘石庵’印者皆代笔,署‘瑛梦禅’亦其一也。”  历史记载虽然不尽相同,但从现存的刘墉书法作品来看,代笔之事基本属实。  但这事本身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且不管能代笔的是一个小妾还是三个小妾。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刘墉先生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功力深的人代笔功力浅的容易,书法功力浅的代笔书法功力深的难。要冒充刘墉这样的一流高手,更是难上加难,而代笔之作还要让人真假难辨那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了!  如果有人说能代笔纪晓岚,这倒是一点也不足为奇,因为季大才子的书法相当水,但冒充大书法家刘墉就让人感到有点惊悚了。  天下第一,原本只能有一个,但乾隆朝天下第一的书法大家居然在闺房中克隆出了一个自己,甚至还有人说是克隆出了三个自己,能不惊悚吗?  而且代笔之人居然是女子,要知道在那个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能识文断字的女子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而书法上的造诣竟能与刘墉比肩者,那真的是打开探照灯也未必找得到了。  向来只听说过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相貌会越来越接近,莫非夫妻生活久,连写的字也越来越像?还是那句话——“真不可思议。”  在封建社会妻妾成群的大家庭中,大中小老婆能不吵嘴打架已是万幸,连韦小宝这般八面玲珑的人精也只能勉强修到这个境界。  但刘墉先生显然并非人精可比,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家的大中小老婆不仅摒弃了争风吃醋之类的低级趣味,而且还积极主动地参加“家庭书法培训班”和“老公书法模仿秀’之类进修课程和综艺节目,而且个顶个悟性超凡,功力深厚。真不得不由衷地赞叹一句:“能者无所不能!”
  最后得数落刘墉一下:“老刘啊,你太过分了,这事若传扬出去,你让纪晓岚、袁枚这些个字写不好的大清才子们情何以堪那?”
  上传几张刘墉的书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分辨一下那张是他小妾代笔的,哪张是真
  @虎和兔 52楼
12:42:00  关注关注关注  -----------------------------  谢谢
  墨猪先生好!可否给在下推荐几个古代书法论著?小子也认为这第一板斧相当重要……
  极品人渣董其昌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十三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名气可谓是大的没边了,尤其是在他死后的三百年间,由于康熙皇帝对他书法的推崇,更是声名远播,人尽皆知。  在明清两代的书法家中能在身前死后享有如此盛名的并不多见,当然在明清两代的书法家中像董其昌这般人品之卑贱、人格之变态的,更是绝无仅有。  董其昌除了书法家、画家、这几个响亮的头衔外,还有以下几个更加响亮的头衔:贪官、恶霸、混蛋、变态色情狂、24K纯人渣!  董其昌一生官运亨通,但此人人品却极其卑劣,每到一地,欺男霸女,为祸乡里,对百姓祸害之深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  记载董其昌恶行的专著,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民抄董宦事实》、《黑白传》两种。一个人能坏到有人专门为他的恶行著书立说,可想而知这个人坏到了什么地步。  原本一个地方出了个书画大家,这个地方的人都会为此感到自豪,觉得脸上添光,但董其昌家乡的百姓却是例外。  董其昌晚年居住在自己的老家松江府,百姓对无恶不作的董其昌恨得是咬牙切齿,私底下都称他作“兽宦”“枭孽”。甚至当时有人手持题写有董其昌书法的扇子上街,都会时不时被人莫名其妙的抓起来狠揍一顿,可见百姓对他的痛恨之深。  可是董其昌不知悔改,怙恶不悛,最后当地百姓实在被逼的没了活路,四邻八村的百姓群起而攻之,与董府的家丁护院大战了一场,拼着死伤数百人的巨大代价,最终一把火烧了董府,史称:“民抄董宦”。  董其昌的所做所为到底恶劣到什么程度以至于一向逆来顺受的百姓敢冒着杀头大罪起义造反呢?  有野史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董其昌强抢民女,关押府中供其淫乐,后来此女有了身孕,董其昌命人将其绑在木柱上,然后抬脚踹女子腹部,最后甚至让家丁将女子腹部剖开,取出腹中胎儿为乐。  这则记载不知其真假,但史书上关于董其昌喜好房中术,淫人妻女,令家丁将反抗者家中女眷剥掉衣裤示众羞辱的记载比比皆是,简直令人发指!能够与董其昌相媲美的估计只有当年南京大屠杀时的那群日本禽兽了。  虽然我们不主张因人废书,但平心而论董其昌的书法成就确实不算太高,墨猪先生认为后世对他的赞誉是名不符实的,就书法而言,董其昌在明代书坛也只是中上水准,徐渭、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王铎、张瑞图等人的书法成就都明显高于董其昌,董其昌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康熙皇帝这个书法大外行给捧红的。  董其昌的书法,形单力薄,花哨姸媚,功力平平。清代的康有为在其书法著作《广艺舟双楫》一书中对其书法讽刺的一针见血:“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至于他的绘画,本人对绘画是外行,不作评价,但可以引用一句徐悲鸿评价在此以供参考:“董其昌闭门造车,不求创新,凭借官职左右画坛毁掉中国书画200年。”  董其昌的一生,是恶行累累的一生,死在他手下的冤魂数量远远大于他传世书画的数量,时下有很多人喜欢把董其昌的书画当做镇宅传家之宝,以拥有董其昌书画为荣,我不知道当这些人得知董其昌的真实为人后,再看挂在墙上的董其昌书画是否会背脊发寒,晚上会不会做噩梦?
    形单力薄,名不副实的董其昌书法
  “董其昌除了书法家、画家、这几个响亮的头衔外,还有以下几个更加响亮的头衔:贪官、恶霸、混蛋、变态色情狂、24K纯人渣!”呜呼
  @虎和兔 62楼
19:57:00  墨猪先生好!可否给在下推荐几个古代书法论著?小子也认为这第一板斧相当重要……  -----------------------------  蔡邕《笔论》《九势》、卫铄《笔阵图》   、王僧虔《论书》《笔意赞》 、  孙过庭《书谱》 欧阳修《六一论书.试笔》   苏轼《论书》 、赵构《翰墨志》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个人认为这几部书都不错,尤其是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古代书法论著集大成者  、
  @虎和兔 65楼
11:02:00  “董其昌除了书法家、画家、这几个响亮的头衔外,还有以下几个更加响亮的头衔:贪官、恶霸、混蛋、变态色情狂、24K纯人渣!”呜呼  -----------------------------  历史很有趣,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谢谢!谢谢O(∩_∩)O谢谢
  @虎和兔 68楼
23:03:00  谢谢!谢谢O(∩_∩)O谢谢  -----------------------------  不客气
  先生高见!膜拜!
  @九星七赤 70楼
22:15:00  先生高见!膜拜!  -----------------------------  不用客气,大家一起切磋琢磨
  名寺高僧开光加持,可防小孩受惊下,男人女人首选镇宅之宝——梵静轩天然朱砂鸡血石饰品。梵静轩朱砂所有产品,都经广东南华寺高僧开光加持。现已在淘宝热卖  
  @淮河边上211 74楼
16:19:00  写的不错。我是拍卖公司的。对字画也有一定的专研,尤其是见过大量的真迹。一、八、六、五、四、一、二、一、三、一、四。电话。企鹅:二、五、三、七、五、六、一、二、九、三。。有时间细聊  -----------------------------  阁下是内行,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向阁下多多讨教,你能静距离接触到真迹一定比我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这不仅仅是书法的江湖,楼主还把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给分析了。这无疑增加了本帖的含金量,值得收藏!
  南海双名士  ——《书法的江湖》之十五  岭南书派,自明代书法家陈献章开始,之后数百年间,名家辈出,风光无限。  其中邝露、康有为这两位出生于广东南海县的书法大家尤为耀眼。  这两位仁兄,一位生活在明末,一位生活在清末,中间整整相隔了一个大清朝,但二人却用同样的任性自然,同样的放浪不羁,同样的才情横溢,同样的传奇人生共同诠释了一句话——是真名士自风流!  康有为是大家所熟悉的,“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一介书生,凭一腔热血欲挽国运之倾颓。结果被老女人慈禧疯狂追杀,流亡国外十六年。  其实“流亡”二字用在康有为身上并不十分恰当。因为我们的康先生不仅是一位学术成就一流的硕儒,生活上更是一位能够知行合一、生财有道的事干家。历史书上所谓的“流亡十六年”对康有为来说无非是“潇洒走一回”。  环游世界,妻妾成群,财源广进,这也叫流亡?  康有为在书法上更是一位勇猛无匹的改革先驱,是晚清书坛的最强音,是崇碑抑帖最激烈的倡导者,一部《广艺舟双辑》几乎掘了清代帖学书派的老坟。高雅的书法艺术不仅升华了康有为的生命境界,更加提高了康有为的生活水平,历代书家很少有像康有为这样知行合一,将书法艺术的艺术价值和经济功能结合的这么完美的。  现在明白什么是真名士了吧?墨猪先生认为真名士其实和好女人的标准很相似,概括起来无非就两句话:“一颗赤子心,两般好手段。”  赤子之心,诚心正意,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是真名士最基本的标准,离开这个标准,名士云云,纯属扯淡!  两般手段又是指什么呢?即“出得厅堂、下的厨房”。通俗的说就是才华横溢、风流潇洒之余还能治家有方,生财有道不会遇上“一块钱难倒英雄汉”这样的囧事。  康有为是货真价实的真名士!另外一位同样出生南海县的邝露仁兄,因为年代久远,知道的人相对较少,但其一生的精彩纷呈,放荡不羁丝毫不逊色于康有为。  历史上的邝露是个全才:诗、词、歌、赋、书法无一不精,同时还通晓兵法、骑射、剑术,而且还是一个古物鉴赏大家、收藏大家、琴艺大师,是不世出的才子。  放在今天,邝露先生文韬武略一样不用,就凭一双善鉴古物的火眼金睛,也能成为古代电视台寻宝栏目的宠儿。  邝露在个性上,纵情任性、蔑视礼法,丝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真性情。  元宵之夜,花市灯如昼,血气方刚的邝露,醉眼朦胧,鲜衣怒马,游走于花街夜市,不料因此冲撞了县令大人的仪仗,因此惹祸上身,远走他乡避难。  真名士的风度,不是表现在诗词唱和中,往往在人生磨难面前,那份潇洒从容才会展露无遗。  康有为把亡命天涯变成了轻松愉快的环球旅行,邝露却把他乡避祸变成了浪漫传奇的文化采风。  度桂岭、泛洞庭、涉九江。东至会稽、金陵,北上京华、幽燕,一路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不亦乐乎。据说邝露每到一地都会被当地人以贵客之礼相待,可见其并非迂腐无趣之人,其情商之高和亲和力之强确实不负才子之名。  最有趣的是在广西苗疆游历之时,当地的瑶族女土司云亸娘对他青眼有加、芳心暗许,二人还谱写了一段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  “曾因酒后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这两句话,邝露一人都占全了!  看到邝露如此浪漫传奇的经历,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邝露是从金庸的武侠世界里面跑出来的吗?  说起来邝露和金庸,还真有一点渊源;《天龙八部》中丁春秋的化功大法的法门,《碧血剑》中云南五毒教制作蛊毒的方式,追根溯源,便来源于邝露先生所写奇书《赤雅》中一段关于蛊毒制作的记载:“五月五日聚诸虫豸之毒者,并置器内,自相吞噬,最后独存者曰蛊。”  邝露在书法上尤其擅长草书,其书法风格,无拘无束,活泼自然,与他浪漫跳脱的性格相得益彰。后人评价他的草书“上追黄庭坚”。墨猪先生认为这个评价有待商榷,单从书法功力来说邝露的草书造诣还达不到黄庭坚的这个水平,但其精神性情却比黄庭坚更接近于草书自由豪放的气质。从他一生来看,他在书法上下的功夫也不是太多,更多的情况是“无意为之,自然流露。”  但人奇字亦古,博学多才、浪漫传奇如邝露者,笔下的字自然有一股无法掩饰的动人魅力。  邝露传奇浪漫的一生在他人生的最后关头表现的最是绚烂迷人。当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之时,47岁的邝露用了一种最具中国文人浪漫气质的死亡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自己浪漫传奇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关于邝露的死,我会在下一篇《死亡的艺术》中进行深入的讲述,这里就不多提了。  能文能武风流悲壮,敢爱敢恨浪漫不羁!  后人如斯评价。
    康有为书法赏析
  @linqingxia699 77楼
13:42:00  好  -----------------------------  谢谢
  死亡的艺术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十六  佛家说:“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乃人生七苦”。可见死亡在佛家眼中是一件苦事。  儒家说:“未知生,焉知死?”对死亡避而不谈,可见在儒家眼中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  我最喜欢的是道家的生死观:“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生死变更犹如昼夜交替,自然规律而已。  人生如戏,上场与谢幕同样重要,生与死都应当精彩完美,一以贯之。像孔夫子那种一味回避死亡的态度,我不敢苟同,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结束时,“吧叽”一下从台上摔下来,岂不悲哉?  死亡是一种艺术,只有真正的智者,能将其完美的诠释。  完美者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少年游侠任情,中年创立不世之功业,老年三散家财,成一代商圣,并享百岁仙龄。据说,范蠡死前依然身体清朗,一日临几抚琴,一曲抚毕,安然而逝。  完美者如刘墉,位极人臣,享86岁高寿,去逝当天还在南书房当值,晚上还在家中宴宾客,宾客散尽,复归宁静。至晚,端坐而逝,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可谓功德圆满。  李敖的老师,台湾著名学者姚从吾在书房中研究学问,不知何时去逝。沉浸于自己最钟爱的事情,不知死亡将至,直至人生的最后时刻还是喜悦的,快然而逝,亦不失为一种完满。  像巴金先生,晚年缠绵病榻二十余载,饱受病痛折磨,纵享百岁高龄又有何羡慕焉?还不如像徐志摩,乘着飞机,飞着,飞着,就飞没了来得痛快!  当然,死亡从来都是不期然而至的,像范蠡、刘墉这样完美谢幕的毕竟是凤毛麟角。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众生梦寐以求的,而世事多变,时势使然,许多高贵的灵魂根本等不到秋的圆熟与静美。所以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亦如夏花之绚烂。”在生命弥留之际,书写最美的风光。  南宋高僧无学祖元因元人入侵,避难于温州。温州陷落,寺中僧人尽数逃跑,只有无学祖元盘膝独坐大殿之中。面对着元军的刀剑,高声吟唱道:“乾坤无地草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  刀剑临颈,从容一声“电光影里斩春风”。开悟的风光,何等迷人!  《世说新语》中对嵇康的死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临死犹在挂念《广陵散》的失传。这在佛家看来似乎太过执着,是一种放不下。墨猪先生认为正是有了这份执着,这份放不下,还能神气不变的索琴而弹,才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做不到四大皆空,但看的开生死,才是真正的悟道。  临刑,对嵇康而言更像是临行。远行在即,抚琴一曲,以叙离愁。  在嵇康死后一千多年的明朝,一位旷世才子叙写另一段嵇康式的传奇。  他就是岭南才子邝露。  顺治七年,清兵围困广州城,邝露与守城将士死守十月之久。城破,邝露从容地回到自己的住所“海雪堂”,端坐堂上,将自己平生收藏的怀素真迹与心爱的宝剑、古董环列周身。抚弄着一生的至爱古琴“绿绮台”,抚琴高歌,最后绝食,抱琴而死。  古琴“绿绮台”历经岁月风雨,流转至今。虽说年深日久,难以再发琴音,但它却见证了邝露弥留之际最迷人的生命风光。
  @墨猪先生 79楼
12:30:00    康有为书法赏析  -----------------------------  很感兴趣的是,如果把康有为的字拿回唐宋,不知古人会做何评价?
  @墨猪先生
12:30:00    康有为书法赏析  -----------------------------  @jmyq 82楼
17:00:00  很感兴趣的是,如果把康有为的字拿回唐宋,不知古人会做何评价?  -----------------------------  自愧不如
  @墨猪先生
12:30:00    康有为书法赏析  -----------------------------  @jmyq 82楼
17:00:00  很感兴趣的是,如果把康有为的字拿回唐宋,不知古人会做何评价?  -----------------------------  估计会被当成异类被批判,因为崇尚文雅的南朝风韵,而不是雄豪的北碑。这也是为什么康有为极力批评唐宋书法的原因。
  康有为的字如果拿回唐宋估计会被当成异类批判,因为唐宋崇尚文雅的南朝风韵,而不是雄豪的北碑。这也是为什么康有为极力批评唐宋书法的原因。
  目前金石最有分量的帖,不得不踢上去
  腕底见真章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十七  李小龙当年回港时曾对香港的武术界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很多人只知道讲手,却不进行真正的格斗,这和在陆地上学游泳有什么区别?”  诚然,一个优秀的武术家靠的不是光芒四射的各种头衔、奖杯,也不是吓死人不偿命的各种绰号,更不是自吹自擂的嘴上功夫。  高手还是庸才?拳头说了算!  同样的道理,在书法界,是书法大家还是庸碌蠢货,也得腕底见真章,得让你的笔,让你的字来说话,而不是你的嘴!  当今的书法收藏市场持续火爆,许多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春秋大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一弯腰就捡个天大的漏。  但另一类人更热情,那就是所谓的“大师”、“名家”。俗语说:内行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但这些所谓的“大师”、“名家”却是“捞钱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说句良心话,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一不能怨政府,二不能怨人心不古。  你想想,面对一大群手持人民币,浩浩荡荡、兴致勃勃、前赴后继、日以续夜、心甘情愿、争先恐后排队等待上当受骗的书法白痴,有多少人能不动心?能不动点歪脑筋?  这些“人傻钱多”的主,收藏书法作品的标准很有意思,大多就是看一个书法家前面有多少个头衔。  天!要知道在现在的中国,随便一个书法协会将会长们拎出来都能组出一个加强连来。你若指望这样严重注水的社会头衔能给你的藏品保值,还不如指望你家里的抽水马桶放个五百年变成古董!  我看过很多现代的所谓的书法大家的作品:奇丑、怪诞、扭曲,乍一看声势惊人,吓你一跳,以为草圣张旭从坟墓里跳出来了,再仔细那么一看,通篇作品,居然找不出一个神完气足的字,也挑不出一两个劲力十足的笔画,软塌塌的,像一群忸怩作态的痨病鬼。  有些书法家还语出惊人:“不买本人的书法你会后悔一辈子。”其实他的还有下一句没说出口:“买了本人的书法包你一辈子后悔。”  讲了这么多,读者会提出疑问了:“那如何分辨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呢?”  墨猪先生这里先卖一个小关子,在后面的文章《能打吗?》一文中会详细分析,这里只简单的先讲一下。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最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力道和气韵,笔画神完气足,通篇气韵生动,方是佳品。  若力道不够、气韵不通,那再怎么张牙舞爪也只是徒具其形虚张声势而已,同时也说明这人的楷书功底相当薄弱。就像一个习武之人,若基本的马步都不扎实,姿势再好看也只是花拳绣腿,一旦遇上真正的高手,必定一败涂地,惨不可言。
  @石乞 86楼
21:58:00  目前金石最有分量的帖,不得不踢上去  -----------------------------  多谢鼓励,我会做到的!
  @虎和兔 76楼
11:52:00  这不仅仅是书法的江湖,楼主还把
事件发生的原因给分析了。这无疑增加了本帖的含金量,值得收藏!  -----------------------------  谢谢支持!
  勤能补拙 ——文征明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十八  刘德华和梁朝伟号称是香港影坛的双子星座。两人都是十分出色的演员,但又是对比十分鲜明的两种类型。  刘德华的勤奋敬业是出了名的,出道以来,各种类型的影片拍了有上百部之多。如果影视圈要评选劳模的话,华仔绝对是榜上有名。  反观梁朝伟,影片产量是真的不高,一年也就两三部,加上为人处世的低调,在没有作品放映的时候,娱乐圈好像就根本没有这么一个人存在。  但就是这么一个云淡风轻的人,每次在各大电影奖项的争夺中总是能轻而易举的击败刘德华。只有一次例外,凭借《无间道3》一片中的精彩演出,刘德华获得41届金马奖的影帝,在领奖时,刘德华不无无奈的说了一句:“梁朝伟终于让了我一次。”  不得不承认,在成功的因素中,除了勤奋还有另一样东西存在,那就是——天赋!  任何领域中都有一些天赋异禀的天才,这些人的才华仿佛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比如在学校读书,我们背书背到舌头都抽筋,但有些天才却过目不忘,考试前通宵上网,成绩依然遥遥领先,气死你还真没商量。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祝枝山等人就是那种天赋优厚,吟诗作赋当小菜的艺术天才,相比唐祝二人,另一位才子文征明就显得有点资质平平了。  早年香港的电视剧《精装四大才子》中将文征明塑造成一个开口便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书呆子形象,虽有恶搞嫌疑,但却抓住了人物的神韵。历史上的文征明确实没有唐伯虎祝枝山等人的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他最终能跻身明代一流艺术大家之列,凭借的就是两样法宝。  第一样法宝:勤奋!  《书林纪事》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一天写十本千字文那可是一万个字啊!而且是一万个毛笔字哪!这种训练强度就算放在今天,用钢笔写也是相当恐怖的。墨猪先生我也曾因一时好奇亲自试验过这种训练方法,效果是挺好,写到一两千字后,便有心手相应的感觉,但这几乎接近于蛮力的做法,太费时费事,如非超常的毅力真的难以坚持。由此可见,文征明在书法上的取得的成就绝非凭借着过人的天赋。  文征明最擅长的是楷书,因为楷书中规中矩,无需多少个性的发挥,很适合文征明略显木讷的性格。后人评价说文征明在书法上楷书“尤见功力”。这是事实,这种魔鬼式的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不见功力那才叫一个怪呢!  第二件法宝:长寿!  文征明活了八十九岁,虚岁九十。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这样的高寿几乎是接近于神仙了。而与他同年出生的唐伯虎却只活了53岁,还不到他的三分之二。  如果刨去一个人7岁前喝奶玩泥巴的童年岁月不能进行艺术创作外,那么唐伯虎的艺术生命只有46年,而文征明的艺术生命却高达92年,足足是唐伯虎的两倍!  纵使勤奋如此,长寿如斯,文征明的艺术成就也未必能超越唐伯虎。所以上天总是公平的。  看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如《赤壁赋》长卷、《醉翁亭记》、《落花诗册》等。只觉的法度严谨、功力精深,但略显拘束、稍欠洒脱,有道是字如其人,或许这正是文征明真实个性的外现。  “天才”,看到这两个字,我们常常想到的是天纵英才,但是文征明却用他一生的勤奋努力诠释了天才的另一种含义——勤能补拙。
    文征明小楷欣赏
  子扬曰:【闫凤娇】很有个性  --------------------凤姐是美女吗?  -------------卖弄风骚风情  ----------------------她有【风骚·风情】可卖吗?
  子扬曰:  --------凡吹捧【康有为】【萧娴】【陶博吾】【弘一法师】【徐生翁】【林散之】之流  ------------大抵属于人云亦云之辈  ----------------你先问问你爷爷奶奶老爸老妈  -------------------------------这些东东“好看”吗?
  子扬曰:  --------凡吹捧【康有为】【萧娴】【陶博吾】【弘一法师】【徐生翁】【林散之】之流  ------------大抵属于人云亦云之辈  ----------------你先问问你爷爷奶奶老爸老妈  -------------------------------  @江东鲁人朱子扬 93楼
13:28:00  这些东东“好看”吗?  -----------------------------  书法之门好比佛门,虽然是同一扇门,但没个站在门外的人看到门内的风景都不一样
  射雕五绝与宋四家  《书法的江湖第一季》之十九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号称“五绝”。是《射雕英雄传》乃至整个金庸武林中最出彩的系列人物。  五位性格各异,神龙活现的绝顶高手在大宋朝的武林中翻波涌浪、一通捣腾,好不热闹。尤其是这五位仁兄还特喜欢户外运动,每隔二十年就要相约去西岳华山进行一次登山运动,登上华山绝顶后喝喝生啤,吹吹牛皮,顺带开个习武者联谊会,美其名曰“华山论剑”。真是要多拉风就有多拉风!  有趣的是在大宋的书坛上也有同样拉风的五位猛人。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笔草书书法入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