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要学国学经典三字经

  上海家长尤尔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不知道学经典到底有什么作用,大家可否说说?宝宝快三岁了,这么大的宝宝应该先学什么呢?  赖国全老师这样回答:正如一栋大楼,有地基,有墙,有装修材料,也有栋梁。你不学经典,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的孩子不学的话,将无法成为杰出的人物。你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些名垂千古的杰出人物,哪个不是学习经典出来的,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诸葛孔明,精忠武穆。  一栋大楼,最先要做什么?要有设计图,要开始打地基、做结构,什么是人生的地基?什么是人生的结构?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叫三岁看大?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参天大树的种子,将来孩子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你什么也不种,孩子的心田上,就会长满杂草,我们不反对做小草,但是如果你根本不知道要给孩子做什么,你的孩子将无法确保未来的方向。即使是做小草,也应该是一颗良性的,能够悦人耳目的小草。但是很多小草,却变成一颗毒草,没有基础,没有结构的人,就像是建筑中的豆腐渣工程。当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升学、就职、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时,这个豆腐渣工程就可能无法抵抗人生的地震。  我们翻开报纸,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因受不了父母的责骂,或离家出走,或杀亲灭友,这样的毒草,难道还不能让我们警醒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重庆楠楠妈接着问:9岁的孩子才读,是否有点迟了?  赖国全老师回答:没有迟,只有不行动,在学习时机上,越晚,越难!  因为孩子的心田里杂草太多,需要除草。但不外乎一心,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看你的心有多诚,决心有多大。  0至3岁,是人生的第一黄金期,孩子学习能力最强,全盘吸收听到的东西,绝对不会和大人讨价还价,说我要听这个,不听那个,这个时候,孩子的先天性也非常俱足。但是,作为不研究教育的家长,99%在这个阶段无所作为,浪费了孩子最宝贵的学习时机。  3至7岁,是人生的第二黄金期,作为惯性,多数家长仍然会浪费这段时间,他们的口头语就是“孩子还小呢。”  7至13岁,是最后的校正期,就像一件工艺品,差不多要成形了。13岁以后,自生自灭,木已成舟,除非特别的原因,一个人很难再有什么改变。有一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是什么时候定的?读一下《三字经》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就是最初的几岁定的,所以叫“三岁看大”,而不是让你看着孩子长大。  人生中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来组成我们的生命。《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诗经》、《金刚经》这些是人生的结构,一个人要有大格局,大气魄,大眼界,大胸怀,就需要这样的经典,去组成他的生命。还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有这些经典打基础,你就不用担心你的孩子不成才。什么时候学习这些东西好呢?越小越好。比如《易经》,家长都喜欢说:“这么难的东西,我都看不懂,等孩子长大再学吧。”自己就长大了,结果自己就不会学,还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再学,一个没有头脑的人。看到一个个孩子,浪费在自己的父母手里,是的,哀其不懂,悲其不学,怒其不教,恨其不育。
  人生,有三件事,是不能等的,孝敬父母是不能等,教育子女不能,提高自身修养不能等。如果这三件事没有做好,我们要骂人了,怎么骂?第一件事,没有做好,我们骂他们的孩子,是不孝之子;第二件事,没有做好,我们骂他们的孩子,没有家教;第三件事,没有做好,不管你赚多少钱,我们都会骂你,没有素质没有修养,三件事归成一件事,就是教育。
  别一天打广告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国学经典?
我们都知道结交朋友的重要性,
聪明的父母一定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一些品质端正,
成绩优秀的同学交朋友。
我们也经常把书比喻成良友,
其实像人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良友,
其中有好书,也有不好的书。
经典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好书,
与这样的朋友相交相识,
自然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我们也知道,一个人必须上大学,
去学习科学知识,比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等,
这些公式和定律,是前人为我们留下来的科学经典,
很难想象,现代人如果不学习这些科学经典,
怎么能在科学上有所作为?
我们现在主张让孩子学习的国学经典,
是人文领域里的经典,是做人的公式和定律,
同样,我们的孩子如果不学习这些圣贤经典,
不懂得做人的真谛,不懂得为人处世的智慧,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
缺乏幸福的能力,丧失成长的动力,
埋没成功的潜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喜欢学习的亲们,请跟我来,
阳光心态,幸福生活从早起学习开始,
怎样听早课:
1、听课,每天只要十分钟就可以了,不必每天都在课堂上。
2、自己是生命的主人,达爸告诉你——你本来就是太阳!
3、学会包容,学会居安思危。腐败往往是从内部产生的
4、要学会相信儿女,相信别人,学会包容。
5、读经,就是替圣贤说话,教导后人,受益的是自己。
6、读经是简单的,不思不议,简单相信,听话照做,跟着读就可以了。
7、用儿童的心态来读,跟着录音读,是正音的一个过00程。
8、读经的过程就是吃五谷杂粮的过程,系统读经就是营养均衡。
9、达爸告诉你:你本来就是太阳,你是太阳,你给家人带来希望,带来温暖,带来光亮。
10、别人读不读,没关系,你自己读,自己的幸福最重要,一人读经,全家受益。
11、家庭幸福,夫妻和睦了,事业就兴旺了。
12、学易经就是能让我们学会趋吉避凶,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3、独行,一切苦难都会过去;坚持,成功就在最后一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学经典孩子要怎么学?_网易亲子
国学经典孩子要怎么学?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之初,性本善……”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等国学名著近来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严禁中小学向学生全文推荐《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内容,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其心灵。
这在教育圈中引发不小的争议:现代社会,青少年还要不要读《三字经》?它还能做现代启蒙读物吗?
经典“过时”了?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国学等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日益显露出来,存在落后之处。比如,《三字经》中一些内容主张“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弟子规》中的一些内容,其劝学思路是“学而优则仕”,也不符合现代人才观。
此外,一些家长对少儿读国学也存在疑问。5岁孩子的母亲陈女士说,她给孩子讲过《三字经》,但讲到“夫妇从”、“君则敬,臣则忠”等内容时,就很为难,说不下去了。还有家长说,现在有些学校让学生读经,一群孩子摇头晃脑,来回诵读不知多少遍,真担心会把孩子读呆掉。
《三字经》该如何读?
据了解,上海正在使用的“二期课改”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没有选入《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内容。上海实验附属小学校长毛福敏说,无论是课堂使用的教材还是各年级配套的《语文综合学习》等推荐材料,都没有任何涉及《三字经》的内容。尽管如此,一些教育专家仍认为读经并不过时,不应该全面禁止或删改经典国学,它们完全可以成为课外阅读内容。毛福敏说,作为一本启蒙教材,《三字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从父母、子女、长辈、他人等方面讲述人际关系,也对待人、接物、求学等进行了详尽论述和规定,其内容总体上符合当今道德价值取向。
国学经典如何读?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读经主要是让孩子认字,培养基本的语感。家长汪女士说,这些经典语句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很有律感,适合诵读和记忆。“就像小时候读唐诗,其实根本不明白读什么,但很有节奏感,这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对文字的兴趣。 ”
一些专家表示,孩子们对经典国学的理解会随着成长慢慢悟出“味道”,作为教育者也可对其进行新的解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说,北京市教育部门日前推出《〈弟子规〉新解》,作为第一本国学地方教材,它渗入了现代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如《亲有疾药先尝》一节中,教材还教学生跳出原文去理解,由此引出成长账单、感恩父母情等话题,而不是一味强调“给父母喂药前,要自己先尝冷热”。
是“灌输”还是“探究”?
一些专家指出,从《三字经》存废问题可以看出一种教育心态,即“宁可错过,不要误读”。如今,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包罗万象,有国学经典、校园文学,甚至还有网络、动漫等,一些家长怕孩子接触到不良内容读物,规定他们只能读文学经典著作。
“担心孩子接触糟粕,就给他们营造‘纯净’阅读环境,其实没有必要。 ”高等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比喻:好比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学坏,就禁止他们上网,不准阅读休闲读物,不准看电视娱乐节目等,这些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熊丙奇认为,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文本,老师和家长不能“因噎废食”,关键在于其教育思想是“灌输”还是“探究”。在灌输、说教式教育中,教育者站在教学主导地位,以居高临下的方式给某些教学内容下“精华”或“糟粕”的定义;而在探究式教育中,老师和学生是教学共同体,老师不会简单要求学生背诵经典,囫囵吞枣,而是真正研读、分析经典。在这一过程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学生们自会作出选择和判断。
本文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热门搜索:
栏目分类:
&|&|&|&|&|&|
国学经典学习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责任编辑:
发表时间:
  在孩子们的国学习过程中,除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之外,相信家长们最关心的那就是对孩子的学习会产生的好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下,孩子们学习国学经典,对学习会产生的好处,孩子们一起开始精彩的学习吧。
声明: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丰富孩子的国学知识
  在孩子们的语文知识考试中,国学基础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们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比如会积累和总结不少的国学知识,孩子们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就可以丰富自己的国学常识,从而,轻松应对语文中的国学考试部分。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孩子们的国学知识学习,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让孩子们借助国学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视觉和大脑上的双重思考,保证孩子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核心因素,孩子的思维能力提升,必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帮助。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其中的国学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孩子们通过长时间的诵读,会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个的形成,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阅读,带给孩子们较好的阅读生活体验,让孩子的阅读学习变得更加趣味。
  幼儿学习国学,可以带给孩子们的好处很多,总之,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好处而无不利,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们要鼓励孩子学习国学。
声明: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猜您可能需要以下教材
(已有2109人购买)
(已有1951人购买)
(已有2083人购买)
(已有1739人购买)
(已有1732人购买)
(已有1839人购买)
(已有1733人购买)
(已有2080人购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1超赞0不解1顶起0已阅0愤怒0鄙视0晕阙0震惊
您已经表达过心情了,保持平常心有益身心健康!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这家伙真懒什么都没留下!
下次自动登录
文明发贴,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暂无网友评论
相关视频推荐
支付/配送方式
Copyright (C) 234.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16号之一栋5楼(厦门益智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今天,我们该怎么学国学_二十四版_金华晚报_金华新闻网
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该怎么学国学
清华等名校自主招生特招国学人才会引发新一轮国学热吗?
提示: 近日,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报名进入收尾阶段。
近日,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报名进入收尾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少国内顶尖大学的自招简章中,都表现出对国学人才的青睐。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所高校,均增设了招收国学人才的实验班。
清华大学提出将选拔在语言、逻辑、智力、记忆、国学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赋或才能的学生,首次推出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经学),报考学生要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周易》《诗经》或&四书&中的一种。其中,还有&能用篆书默写540部首,能简单讲解六书&等要求。武汉大学也提出&申请弘毅学堂国学班的考生将优先录取&的诱人条件。而人大自主招生涉及的国学专业,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古文基础,研读过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了解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追求;参与国学相关竞赛或活动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发表过国学方面的论文&。其中&国学基本知识&占据考分的50%,古代汉语、语文常识、写作等占50%。
此外,国内第一套自主研发的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预计将于今年9月出版,四册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而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工作也已完成。根据课程改革方案,以及中高考考试说明等,均显示传统文化作为考试内容已成必然。
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直都在争论中前行。可是,社会各界对国学经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这些有关国学推广的新信息扑面而来,市区的&国学热&也随之发生了某些变化。市区某小学的家长吴女士反映,今年开学以来,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中,关于古文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在市区古子城开办文礼书院的杨敏老师表示,今年来报名就读国学班的孩子比去年同期多得多&&
国学渊源厚重,蕴藉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根源。然而,目前&国学热&所带来的这些变化,却令人不得不思考:现代人对国学经典究竟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为什么学国学?我们该怎样学国学?
先行者言:
&一锤定音&后,怎么学才是最重要的
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国学&特招、即将走进学校的国学教材等信息,让市艾青小学郑新启老师很是感慨:&多年以来,关于学不学的争论,到如今终于&一锤定音&,现在大家要讨论的是&怎么学&。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郑新启从事国学推广工作20多年,他在课堂上讲国学的教学方式,一度曾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2004年,郑新启进入艾青小学,所接的那一届的学生,班级纪律很差。&我就让学生们学习了整整两个月的《弟子规》,希望他们能从中感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家长们对此非常不解,他们担心为了学习《弟子规》而松懈了课业的学习,成绩下降怎么办?即使后来他为学生们编排了《学说周报》,出了一本厚厚的集结学生作文的册子,但依然在家长中存在争议。
郑新启说,后来再接班时,他没有立即采取家长所认为的&偏激&的教学方式,而是一边按照课本教学,一边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全班同学进行家访,不厌其烦地与家长们沟通&知识是学不完的,一辈子都可以学,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才是当务之急&。郑新启说:&随着社会上国学热的渐渐兴起,家长们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没有之前那样忧心,开明的家长越来越多,这让我在课堂上占据部分时间教国学吃了&定心丸&。&
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教国学?常人眼里,比较功利的说法就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在文言文学习上较有优势,而且写作时也有文采。去年有一届学生毕业,郑新启除了给他们汇编了《学说周报》,还集结了孩子们填写的古诗词。&小学生的创意空间很大,有些孩子下课去上了个厕所,转身回来,一首小诗就在脑海里形成了,很有意思。&
不过,郑新启更看重的是国学对学生品德、教养的培养。2004年,他教的班里有一个小男孩特别调皮,平时放学外婆来接他回家时,孩子常常在校门口故意和外婆&躲猫猫&,老人有时会心急如焚地找孩子找到天黑才能回家。
《弟子规》中说:&出必告,反必面&、&父母责, 须敬听&,意思是出门时要告知家人,回来时也要跟家人见面报平安,而父母责备自己的时候,要敬重并悉心听讲。郑新启回忆说,通过学习,这个小男孩半个月后有了小小的变化。如果放学后不能及时回家,他会先给外婆打个电话,让她迟点出门来接。这小小的变化在孩子外婆眼里尤为惊喜,她还特意打来电话向郑新启感慨:&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觉得这个孩子像是我的外孙了。&
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郑新启发现,学生们孝顺多了,礼貌多了,笑容多了,而家长们也纷纷认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行,太重要了。&教书多年,碰到的孩子多了,郑新启认识到品德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所以后来每接手一届学生,讲习《弟子规》就成了他必做的工作之一。
培训机构:推广国学,弥补道德教育缺失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如今,这些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不只在大学、中小学校园里常见,连很多在幼儿园上学的孩子也开始接触国学教育,比如诗文诵读、德行礼仪、琴韵书画等。
去年在市区古子城落户的文礼书院,前身是一家童学馆,成立于2012年。虽然目前依然以儿童国学教育为主,但也开设早教部、成人部的国学教学课程。其中日制班招收3~7岁的学龄儿童,实行15人以内的小班化教学。有时,孩子们会穿上汉服,拜孔子,学茶道,诵国韵,习礼仪,在这里进行传统文化的浸润。
文礼书院的主人叫杨敏,她本是一名小学老师。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尤其是身为大学老师的父亲,平日里爱读《论语》 以及古典诗词,早早地给她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后来,杨敏学的是文学类师范专业,毕业后从事一线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当遇到孩子们写作困难时,杨敏会跟孩子们分享古典诗词。
2007年,杨敏怀孕后,开始尝试以传统文化为内容进行胎教,并用国学早教等方式培育自己的孩子成长。
&没想到,这样的尝试很成功。从胎教开始,我就有系统地读《三字经》《千字文》等给他听,也让宝贝听古琴曲等古典音乐。国学教育让孩子有了快速的识字能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礼貌礼仪方面特别好,这让我有了推广国学的动力。&杨敏说。
一次,杨敏去学校接孩子回家。在校门口,她看着孩子跟班里同学排着队,在老师带领下走向校门。还没到校门口,其他孩子一哄而上地跑到各自家长跟前,可她的孩子却跑向了往回走的老师,鞠躬行完告别礼才走出校门。孩子的行为大方自然,毫不矫柔造作,令杨敏很为儿子自豪:&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教他的。《弟子规》中有&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说的就是走路要不缓不急,问候别人也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
杨敏说,自己从事过一线教育,才知道常规教育中孩子在品德方面的缺失,不是光靠学校和一己之力就能弥补的。现代家庭中,&小霸王&、&小公主&层出不穷,更需要礼仪教育。
童学馆开班之初,很多人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当时杨敏特意开设了视听课,可效果只是流于形式,违背了她开童学馆志在推广传统文化、以弥补现代生活在教育品德方面缺失的本意。&现在陆续推进的这些国学教育政策,就像一阵春风扑面而来。&杨敏还表示,自今年开学以来,来咨询以及报名的家长陆续增多,&看来家长们开始真正关心国学教育了。&
家长心态:习惯变好了,又学了文言文,何乐而不为?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我们都希望孩子接触些国学内容,这样可以让他拥有良好的德行礼仪和行为习惯。&市民吴女士的话道出了目前不少送孩子学国学的家长心声。
不过,吴女士最初的&动机&与后来所想的有些不一样。平日关注新闻的她,去年就感觉出传统文化教育在未来考试竞争中的比重将加重。所以,去年下半年当她听说朋友的孩子在市区一家国学班上了两年课,便让自己的孩子也去试听。
吴女士说:&今年,孩子说还要去上国学班。国学班的老师也很有方法,以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些经典语录教给孩子,孩子现在跟我们说话,经常一套一套的,出口成章。&
有一次,路上有两辆车发生了刮擦,看车主们在争论,吴女士的儿子就念叨着&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后来,吴女士才知道,此话出自《增广贤文》,儿子是说,饶恕别人并不代表你很傻,恰恰是大智若愚,也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大智慧。吴女士认为:&学习国学经典,既有助于认识文言文,又能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市区汪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去年下半年,汪先生给孩子报了一个周末国学班。&发现孩子有些任性,西方教育提倡孩子与家长平等,比如说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是有助于沟通,但一味地放低姿态,也可能是对孩子任性的纵容。该有的规矩还是要立,所以就给孩子报了这个班。&汪先生说。
汪先生表示,学习国学之后,孩子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现在晚上睡觉前,他会跟家人道晚安,早上家长叫他起床也不会赖床了,因为《弟子规》中有说&晨则省,昏则定&。
汪先生说:&现在,我们大人也争取晚上早睡。每天跟孩子一起读点国学,我们的行为习惯似乎也慢慢变好了。&
如何学国学?要有的放矢
高考国学比分加重,国学教材进学校,这一系列的政策势必再次推动学习国学的新风潮。但是国学推广者们提醒家长,一定要理智对待,正确选购国学书籍,并不是每本国学经典都适合所有孩子,不宜盲目从众。
郑新启认为,古人读书自有一套体系。&旧时入学开蒙,必读的初级篇目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时没有拼音,读了这三本书,就有了3000字左右的识字量。孩子们初读这些书时,每天的背诵量建议不要超过100字,但要持之以恒。等孩子有了语感后,接着读《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等。等孩子到了10岁左右,可以读四书五经,然后再是诸子百家、二十四史等。&
同时,传统的国学内容是古老的智慧和习俗积淀,新时代的国学教育还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不能没有选择的全盘接受,而应该进行筛选后再给孩子学习。比如给孩子们读《增广贤文》时,郑新启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从《增广贤文》中选取了孩子们易于理解和运用的语录。
在文礼书院,《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是孩子们会接触到的内容。杨敏说,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先接触一些内容简单的国学知识是有益的。古语有云: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儿养志。在幼儿阶段对孩子进行礼仪教导和德行的熏陶,教给他们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将使其一生受益。
不过,在修身养性的道路上,家庭对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配合至关重要。比如,孩子跟家人道晚安,大人若视而不见,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大人及时、礼貌地回应孩子,就会促进家庭的礼仪环境改善。
此外,也有不同的声音在质疑:让孩子多背诵一些经典作品,孩子小又不知其意,囫囵吞枣式的背诵会不会加重孩子的思想包袱?事实上,诵读经典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还能趁着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
杨敏认为,在教导孩子学习经典过程中要以孩子喜欢的形式加以引导,用诵读的方式来加强孩子们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循序渐进,而不是死记硬背,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文礼书院面对的主要是幼儿阶段的孩子,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和乐趣,所以在教学中,会辅以较多的游戏来寓教于乐,让孩子接触并了解一些简单易懂的国学内容,如读图形文字等。
&少儿国学教育的重点不是要求在这个阶段读会多少经典,认识多少字,学会多少技能,而在于对孩子的心性、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拔苗助长。&杨敏说。
[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
这几年,国家、社会、家长越来越重视国学教育,认识到在孩子心中埋下中国文化的种子的重要性。
我们的孩子,既需要有中国灵魂,又要有国际视野。这样的认识,是学国学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也是国学复兴的动力源泉。
通过这次采访,接触了国学推广者、学习国学的孩子和家长们,记者切身感受到国学是人生之学的意义。国学里蕴含了太多做人的哲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学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优良品质极为重要。
&做事先做人&。学习国学经典,砥砺我们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并在国学经典中找到精神信仰、道德信仰的支柱,积累我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文/本报记者 滕谦
来源: 作者:滕谦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学经典名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