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灵魂,人格魅力,深度的毛浙东思想活的灵魂

淮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您所在的位置:  
做一名有思想的党员干部
& & &&具有深邃思想和深刻理论,是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党员干部人格魅力的源泉。对党员干部而言,没有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必定站不高、看不远、想不深、干不好。因此,清江浦区台办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让自己变得有思想,成为思想型党员干部。
人的思想从哪里来?学习与思考是产生思想的摇篮。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一名思想型党员干部,就要爱学习、多学习、善学习,就要爱探索、多思考、善总结,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塑造和完善自己的政治品格。学习须从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做到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结合实际,才能让自己从知识层面获得的视野、思想、思路、思维方式等真正变成影响自己行为的东西。毛泽东同志能够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正是他对中国国情实际的正确把握,正是他热爱学习与思考,才有二者的结合。
知行合一是成就思想型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志。知而不行,等于不知。只有把知识和理想结合起来,和事业心结合起来,和扎扎实实的行动结合起来,才能其行将远,其行将高。作为党员干部,不仅思想要实,行动更要实,也就是要讲实话,重实干,求实效。当前在党员队伍中,确实存在&两面人&现象,说一套、做一套,最终走上违法违纪、腐化堕落的道路。所以,一定要坚持把深化学习和强化实践一同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铸就强大内心。古人说:&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一个有思想的党员干部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担当尽责,守土有责,知识不够会主动学习,经验不够会主动积累,能力不足会主动提升。行成于思,行胜于言。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品尝成功果实,成就一番事业,服务一方发展。
& & & &不忘初心才能定准思想远行的标尺。党章中明确的远大理想、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的根本追求,应该贯穿于我们的生命,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但是,路走久了,常有偏离的时候,白天我们要看看太阳,夜里我们要看看北斗,好重新定位方位,继续前进。党章中的奋斗目标正是共产党人的太阳和北斗,是我们的初心。当下,少数党员干部产生了&身份麻痹&,不仅忘了初心,个别人甚至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不严格要求自己,不该张的嘴张了,不该伸的手伸了,不该去的地方去了,心中哪还有什么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从根本上说,这是思想没有根基的表现。这也启示我们各级党组织要对党员干部经常性&身份提醒&,常常拎拎耳朵、念念&紧箍咒&,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不忘根本、不忘承诺。【转载】想提升思想深度?这几个人的书,你不可不读_百度宝宝知道
&&>&&帖子详情
&精&【转载】想提升思想深度?这几个人的书,你不可不读
宝宝9个月LV.24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在思想上。人有逻辑思维和理性能力,但动物几乎没有。
智者与非智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也在思想上。智者拥有高超的逻辑思维和理性能力,而非智者基本没有。
思想的深度,无疑是衡量理性能力和思考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思想肤浅的人,对问题和困难的认识,往往止于皮毛和表象。思想深刻的人,则往往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困难的要害。前者,常常被问题和困难征服。后者,常常能征服问题和困难。
所以说,思想深刻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特点,而是大部分人都应该具备的优点。因为思想的深度,直接关乎一个人的思想的质量。
简单点说,思想深刻有什么好处?&&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提升思想深度,不一定要读书,就好比,潜水不一定需要潜艇。但借助潜艇,你无疑能在海中潜得更易、更深,也更安全。
读深刻的书,正是提升思想深度的捷径。从大学到现在,我完整读完的书有数百本。接下来,我就将其中最能提升思想深度的作者的书(择文采尤优且不晦涩者),力荐给诸位。
此次推荐的书,分为四个种类:心理学类、文学类、哲学类、佛学类。
在豆瓣网上,这些书没有一本是在8.2分以下的。熟悉豆瓣的人,都知道:上8分的书,已经是罕见的了。可见,这将是一份多么美妙的书单。^o^
【心理学类】
罗杰&霍克的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别被书名吓怕了。挺容易读的。40项研究,是通过40个实验来呈现的。每个实验都像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此书对于人类行为和人类思想的规律,进行了非常深刻而严谨的总结。认真读完它,可以大大提高你对人类这一物种的洞察力。
科学心理学已诞生138年了。人类心理学发展的最精华成果,至少有一半,蕴藏在这本书里。如今市面上流行着的很多所谓心理学书籍,连给这本书当丫环,都不配。
【罗杰&霍克深刻语录】
1.空间越拥挤,人受到的消极影响就越大。&&《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2.习得性无助导致的人类抑郁,可产生比抑郁本身更严重的后果。&&同上
3.人的大脑能创造出,实际上对从未发生过的事的记忆。&&同上
【文学类】
一、鲁迅的书:《野草》、《鲁迅杂文》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为深刻的文学家。《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鲁迅曾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 此书很薄,好像还不到100页。其中却汇聚了鲁迅思想中最精华最深刻的内容。同时文采竟也斐然独绝,实在是令人叹服。
鲁迅的杂文是鲁迅思想的主要载体。在其杂文中中,鲁迅对中国旧文化和中国国民性,展开了深刻解剖与沉痛批判。虔心读之,你必然会对自身与周围的人事,多一层深刻的理解。
不必读《鲁迅杂文全集》。认认真真读一本《鲁迅杂文》或《鲁迅杂文精选(集)》即可。只读一遍肯定不行。
【鲁迅深刻语录】
1.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野草》
2.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野草》
3.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鲁迅杂文》
二、史铁生的书:《病隙碎笔》、《灵魂的事》
尽管我对鲁迅的感情更深挚一些,但还是要承认:史铁生作品的深刻性与哲理性,已经超越了鲁迅作品&&至少从形而上的角度来说,如此。
人病的时候,会想一些很深刻的问题。一个非凡的思想者病的时候,会探索人类的那些终极问题。《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在病榻上关于某些终极问题的思考结晶。
史铁生颇善形而上的追问和终极答案的探寻。他通过逻辑式的玄思,所呈现的睿智领悟和通脱文字,每每给人以至深的人生启发。欣喜之余,也让人惊叹理性与沉静中深藏的伟力。
《灵魂的事》凝聚了史铁生毕生的思想果实(与《病隙碎笔》有重复)。在这本书中,史铁生通过严密的思索,走入了智慧的腹地。借由虔诚的灵魂,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与苦难相拥,达观地生,无畏地死&&他对生死的领悟深度,当今世人中罕有其匹。真是&思之极处,生死同一&。
【史铁生深刻语录】
1.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病隙碎笔》
2.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灵魂的事》
3.死,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陈村有一回对我说: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灵魂的事》
【哲学类】
一、周国平的书:《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等。
人类中思想最深刻的那批人,叫哲学家或思想家。哲学书,往往是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最深刻的。
周国平是领我进入哲学世界的引路人。我觉得,周国平是全中国最好的哲学世界引路人之一。他的哲理散文,让我懂了什么是哲学,并爱上了哲学,于是也渐渐养成了深思的习惯。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第一本随感集。其中的一个个句子虽短,却如宝石一般,闪烁着深邃而璀璨的光芒。
《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是周国平的散文集。比起那些大哲学家来,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语言更中国化,也更质朴简单,同时绝不失深度。
除了这几本,周国平还有不少随感集和散文集。读国平,不必局限于上述几本。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些他的书,相信也能让你爱上哲学,并且学会深思。
【周国平深刻语录】
1.一切迷恋都凭借幻觉,一切理解都包含误解,一切忠诚都指望报答,一切牺牲都附有条件。&&《人与永恒》
2.最强烈的爱都根源于绝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爱。&&同上
3.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灵魂只能独行》
二、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
这两本都是享誉全球的哲学入门书。虽然是入门书,但思想绝对不浅。读之,可让你爱上哲学,进而爱上某些哲学家。
《苏菲的世界》通过小说和书信的形式,向你介绍世界著名哲学家们的思想,激起你对深邃真理与人生意义的强烈好奇。
《哲学的故事》通过讲哲学家的故事,来阐述大哲学家们的主要思想。静心研读此书,可进入人类哲学史的核心。深刻的思想性和超凡的生动性,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融合。
【贾德/杜兰特深刻语录】
1.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一般。&&《苏菲的世界》
2.懂得该问什么问题,就已经懂得一半了。&&《哲学的故事》
3.凡事考虑浅显之人,往往很容易下结论。&&同上
三、柏拉图的书:《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柏拉图的书,大都是苏格拉底与其弟子和敌手的对话录。今天我们了解的苏格拉底思想,基本上都源于柏拉图在其著作中的记载。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爱默生曾如此评价本书:&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所有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
《理想国》是一部对话录、一部大综合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等诸面,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的味道与哲理的芬芳。此书着实开阔了我的眼界:原来几千年前的哲人的思想,竟已深刻到这种程度。
《苏格拉底之死》封面宣传语:&这是一部展示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的哲学经典。这是人类精神殿堂的入门书。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耶稣,没有任何人的死像苏格拉底之死,给人类心灵带来如此大的震撼。&
【苏格拉底/柏拉图深刻语录】
1.追求真实存在,是真正爱知者的天性;他不会停留在意见所能达到的,多样的个别事物上的。&&《理想国》
2.只要我一息尚存,肢体能动,我将永远不会停止实践哲学,不会停止勉励你们,也不会停止向每一个遇到的人阐明真理。&&《苏格拉底之死》
3.在这种尝试中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是那些独立地运用理智,尽可能认真地研究每个对象,在思考中不看重视觉,也不以其他感觉充塞推断的人。&&同上
四、叔本华的书:《人生的智慧》《叔本华思想随笔》
大二结束后,我为了痛快淋漓地读书,在家休学了一年。那个暑假,我读到了这本书,当时真是五雷轰顶。它让我生平第一次明白: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深刻&&鲁迅等人,与叔本华比起来,竟显得像个浅薄之徒啊。
读《随笔》时,感觉叔本华像是一个丝毫不懂怜惜人类,只顾自爽于揭露人生真相的残忍哲学家(尽管很深刻)。读过此书后,我终于明白了叔本华整个哲学的真义:让人类悲观而幸福。真正深刻影响我人生观的大书屈指可数,《人生的智慧》位于此列。
请看看下图中的三个豆瓣网友,是如何赞美此书的吧。
【叔本华深刻语录】
1.要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叔本华思想随笔》
2.精神的安宁是幸福的构成基础。&&《人生的智慧》
3.平庸的人喜欢与别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更加容易。&&同上
五、尼采的书:《尼采读本》《尼采散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尼采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与叔本华一脉相承,却又大异其道。异曲同工的是,尼采与叔本华虽然都是哲学家,但他们的作品,都不像经院哲学家那么晦涩、沉闷,而是充满比喻和形象,摄人心魂。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 它震聋发聩,奇见迭出,仿佛一部新时代的《圣经》。
《尼采读本》和《尼采散文》是尼采哲学著作的精选集。读精选集,往往是聪明选择。
【尼采深刻语录】
1.我厌倦了诗人,无论旧的还是新的,我觉得他们都是肤浅的,都是浅海。他们想得不够深,所以他们的情感也不深沉。&&《尼采读本》
2.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只要在其旅程的终点,把一个职位或一种谋生方式树为前景,就绝不是真正的教育。&&同上
3.凡有疯狂之处,也就有天才和智慧的种子。&&《尼采散文》
六、邓晓芒的书:《康德哲学讲演录》
康德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什么地位呢?有这么一个比喻:&康德是一座蓄水池。他以前的西方哲学,都流进了康德这座池里。他以后的西方哲学,都从康德这座池中流出。&
但我不建议各位去读康德的三大批判。因为康德的书在哲学界上以艰涩著称,就连许多专业学者都读不懂,我们又何必在上面浪费时间。
《康德哲学讲演录》是一本系统介绍康德三大批判的读物,是作者根据面向大学生的演讲稿,审定修改而成。通俗而深刻。
邓晓芒是国内研究康德的顶级专家。与其耗费巨时巨力把康德的三大砖头通通啃一遍,不如耐心地嚼完这块并不厚的干面包。
【邓晓芒深刻语录】
1.我们要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留下位置。&&《康德哲学讲演录》
2.二律背反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各自成立,但是在逻辑上又是不可能并存的,是互相消灭,互相背反的。&&同上
3.恶是历史进步的杠杆。&&同上
楼主丁少妈妈
宝宝9个月LV.24
七、老子的书:《道德经》(又叫《老子》)
木心谈《老子》:&《老子》不可以浅读,《老子》浅读,人会变成阴谋家,非常狡诈,玩一些兵法、谋略。可是如果深读,就会练成思想上的内功,会非常强。&
楼主丁少妈妈
宝宝9个月LV.24
如今的中华古籍其实已经不难读了,因为已经有译文了嘛。应该提防的是那些差劲的译文。有不少古文译者,治学很不严谨,或者学养不深,译出来的白话文问题丛生。
《老子》的版本,我向大家隆重推荐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不论是注释还是译文,都显得功底深厚。
楼主丁少妈妈
宝宝9个月LV.24
南怀瑾的这本《老子他说》也力荐给诸君。假如北京大学开一门读《老子》的选修课,那教授讲得再好,想必也干不过南怀瑾。
【老子深刻语录】
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
2.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
楼主丁少妈妈
宝宝9个月LV.24
【佛学类】
一、南怀瑾的书《金刚经说什么》
经过党的政治教育的中国人,恐怕极少会对佛学之类的东西有兴趣。
了解越少,往往偏见越大;偏见越大,往往了解越少。
我认真读了一些佛学书后,发现:佛学无疑是人类思想宝库中最牛逼的财富之一。
佛经中蕴藏的哲理性之丰富与辩证性之伟大,在我看来,甚至超越了马克思哲学和唯物辩证法。
南怀瑾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渊博大师。不过,南先生修养最为深厚的,还是在佛学方面。
《金刚经》是最重要、最基本且在中国流传最广的佛经之一。如果没有心经,&之一&二字也可删掉。
《金刚经》是深得见不到底的那种书。听南先生讲《金刚经》,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南怀瑾深刻语录】
1.《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金刚经说什么》
2.所谓根本的智慧,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同上
3.真正的空,是没有空的境界可得。&&同上
楼主丁少妈妈
宝宝9个月LV.24
二、克里希那穆提的书:《重新认识你自己》《生命之书》《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佛学类,我本打算叫做&超越类&。含义是:超越思想本身。为什么要超越思想本身呢?因为,如果思想本身是有局限性的话,那么你的思想即使再有深度,也是不够的。
我在《想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这几个人的书你一定要读》中谈到:&克里希那穆提学说巨大的震撼力与旷世的深刻性,并不亚于尼采&与尼采不同的是,穆提继承了佛学的灵魂,因而有时干脆站在思想和思考之圈外,去探讨思考本身的弊端与思想本身的局限性。&
在此处,我与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读书人,出现了一道分水岭。一个书蠹推荐提升思想深度的书,十有八九不会把佛经里也加进书单,更不会谈什么超越思想本身。
我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提醒诸位:思想不是万能的。一个人沉溺于繁深的思想,可能也意味着TA的心灵走进了死胡同。当然,我是说&可能&。
【克里希那穆提深刻语录】
1.假如你是在智性的层次理解受限所带来的危机,你绝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因为理念及行动,两者是相互冲突的,因而削弱了你的能量。只有当你把自己的受限制,看作如临深渊的切身危机时,你才会付诸行动。因此,了悟就是行动。&&《重新认识你自己》
2.越是能把一切声音都听进来,你的心就越安静,而这种安静的状态是不会被噪音所破坏的。只有当你在抗拒某个东西时,亦即在你和你不想听的那个东西之间树立起屏障时,心才会出现挣扎。&&《生命之书》
3.一个充满着知识的头脑,只会阻碍你看到崭新的事物。知识便是求道者的障碍,它使得我们无法体悟那个在时间之外的东西。&&《生命之书》
读深刻的书,不易,甚至会很困难。但困难正是进步的垫脚石。只要方向和方法对,最艰难的时候,常常就是进步最大的时候。
以上那些深刻思想家的书,正如一艘艘在大海里窜伏的超级潜艇。
希望你我都能勇敢地踏入这些艇中,甚至凭我们的独立智慧,利用它们,操纵它们。
让这些潜艇载着我们,驶向海之深处吧。在那里,存在着瑰伟绝伦的秘密,闪耀着奇丽至极的景色。
楼主丁少妈妈
宝宝9个月LV.24
楼主丁少妈妈
宝宝9个月LV.24
楼主丁少妈妈
宝宝9个月LV.24
宝宝5岁1个月LV.24
谢谢分享,加油!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推荐您几部阐释佛学思想的电影佳作
&&&&&&&&&&&&&&&&&&&&&&&&&
《阿凡达》:心物一元,体认本然
&&&&&&&&&&&
《阿凡达》的隐喻意涵是杰克代表着人类的肉体,或曰物质的象征;但是现实的杰克却是一个残疾!这里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讽刺意味。虽然杰克和阿凡达是一体不二的(心物一元),阿凡达则象征了奔放的灵魂,或曰精神的升华;只有我们的思想灵魂才是无拘无束,完全的潇洒、从容、自由!阿凡达在美轮美奂的潘多拉星球驾驭着红龙自由地翱翔,那个场面真是一个“酷”字了得!与之相比先前的《龙骑士》简直不可同日而语。3D的魅力风采在这里一览无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再看杰克呢,坐着轮椅晃来晃去,一双瘦小、变形的腿苍白无力,彻底束缚、阻碍了人性的自由、发展。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物质的世界,我们人类也变得越来越依赖物质,但是却忽略了精神的发展!潘多拉星球的原住民虽然保持着原始和淳朴,但是他们完全依靠着心灵的交流和大自然沟通,尊重自然和万物!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还记得,纳威公主,杰克等土著人杀死动物时说的:兄弟,安息吧,你的身体将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多么感人。这便是人与动物的融洽关系。当侵略者袭击潘多拉时,动物们载着土著人不惜生命代价的保护家园,更加体现出他们的和睦相处。再想想我们,每年有多少的动物死在猎人的枪下,它们的鲜血染红了整片森林。而猎人也只因它们的皮毛而不惜生命来追捕它们。想到这些,再想想纳威人和动物是如何相处的,难道我们不觉得惭愧吗?
这是一个纯精神世界,这里没有机器和工业!没有屠杀和战争!没有伤害和分歧!潘多拉是一块幻想中的极乐净土!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睦相助的家园。再看看我们的地球,已经让我们这些儿女折磨的脆弱,千疮百孔。看看那些工厂,灰色的工厂,现代化的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可是它也在潜移默化的销毁那地球上仅存的一点绿色。我们口口声声的说要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但是滥砍树木的人还是有。每年,数以万计的树木被我们所砍伐,难道我们不是在毁灭自己吗?现在全球已经在变暖,北极,南极的动物们已面临灭绝。森林中的绿色也在消减,大熊猫,北美虎等也都在面临死亡的威胁。请听片中阿凡达和纳美人的一段对话:“我们生存的地球已经完全荒芜!人类毁灭了自己的母亲!”在这里地球被称作万物之母,本来地球也应该和潘多拉星球一样的美好!但是就因为我们不善待自己的母亲!盲目的开发资源;野蛮地破坏环境,最终导致地球彻底毁灭,但是人类的欲望却是无止无尽,又像蝗虫一样把目光转向别的星球!继续野蛮、无耻的暴行!我记得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写到:诺贝尔说:“我发明炸药,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我们现在却把它用在与诺贝尔意愿相反的地方来。我们看到土著人为了自己的家园而不惜一切的冲上前去。家园,永远是一个温馨的辞藻。没有家,我们就没有了一切。看到这里,我们就没有一点点的感动吗?潘多拉星球是人类憧憬、幻想的未来世界!阿凡达是脱离了物质束缚的精神世界,充满了仁慈、良知、无畏、勇敢,这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以最终杰克选择了成全阿凡达的自由、爱情而默默地长眠而逝;阿凡达那一双睁开的双眼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当人类能够自我觉醒的一天,不再依赖物质的时候,就是我们的阿凡达再生的开始!
看门人恰巧在前几天写了一篇博文《未来的世界》,好似心有灵犀地为这部电影做了注脚!好一个卡梅隆,本来以为他这一次又是玩弄3D高科技的特效,没想到他居然把科幻片提升到了精神的层次。不知道导演是否温习了佛教的功课还是受到了佛教的启发,总之《阿凡达》把物质与精神统一在了一个和谐的世界!本来我们的世界就是心物一元!我们的心的力量可以转化物质,为我所用。我们的心就是宇宙的实相!我们的心就是如来!它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学佛就是找到这一颗心,它一直都在这里,只不过被我们的无明、欲望所蒙昧!学佛就是以佛菩萨的无我、无畏为榜样,勇敢、坚决地铲除自己的无明和烦恼!剪断十二因缘的锁链;打破因果、摆脱轮回!我们人类都有改造自己、提升自我的能力!佛常说人身难得!但是人道在六道里还不是最高明的生物,我们六道的众生是因为‘想’和‘情’的成分差距而有所分别不同。‘想’是思想精神的升华,好比宗教提倡的无我、慈悲、大同、般若(智慧)等等;‘情’是纯粹的物质生理欲望,好比我们人类对爱欲、金钱、权力的执著和贪婪等等。你的‘想’越多越往上升,六道的天道中就有二十八层天!其中不同的天人随其不同的天的层次而相对有着寿命(正报)和环境(依报)的不同差别。‘情’越重越往下堕,六道中最下层的就是地狱道,那里是纯情即堕!根本没有思想的境界,完全是欲望和无明!所以无间道是永无超脱之日的地狱果报,可想而知,在世时只有犯了五逆大罪才能够堕落无间地狱!地狱道上面是饿鬼道和畜生道,那里就有了微弱的‘想’的成分,但是很少啊。人道恰恰在六道的中间,所以它是‘想’和‘情’各参半,既有善又有恶。当然这是相对于觉悟而言,我们的本性或曰本心本来无善无恶、不来不去,这才是人之初的本然!人之初绝不是生下来的婴儿状态,因为婴儿只是这一次轮回的开始,他是上一个因的果报而已。人之初就是佛的境界,就是如来!学佛就是做回人之初!
从这样的高度去理解认知,《阿凡达》绝不是一部简单的科幻影片,值得我们人类再三地回味。阿凡达是‘想’;杰克是‘情’!这再明白不过。阿凡达在天空自由翱翔;杰克是个瘫痪,离开轮椅根本寸步难行!一个是在天堂,一个在地狱!阿凡达是我们原本自由奔放的生命;杰克是束缚我们,让我们最终无法挣脱的桎梏枷锁!同时佛还告诉我们一个大秘密:学佛不是求生西天,大菩萨就在五欲烦恼中修行证果!这就是化烦恼为菩提!把娑婆转成净土的道理!所以佛法说转识成智,本来烦恼和菩提也是一体不二的的两面!所以阿凡达和杰克也是一个整体!你明白了吗?你不要把眼光单纯放在3D的风光和特效上,那样简直埋没了卡梅隆的一片苦心!难道导演磨剑十三年就为了拍一部科幻片吗?难道导演不知道科幻体裁等同于小儿科根本进不了大雅之堂吗?彼得杰克逊就改变了这一不可能的神话!一部《指环王》风风光光地摘取了十一项奥斯卡金像奖!我们千万不要忽略小觑科幻和动画电影,往往科幻和动画作品寄予着伟大而神奇的想象力和无限探索实践的象征意味。去年的一部动画奇葩《机器人瓦利》没有拿下最佳影片实在是天大的冤枉!有人说阿凡达是一部视觉震撼的巨作,而我却要说,这是一部心灵震撼的巨作!我想,如果今年的评委慧眼识珍、还够眼光的话《阿凡达》真是当之无愧的最佳影片!
&&&&&&&&&&&&&&&&&&&&
《大话西游》的轮回观与时空观
&&&&&&&&&&&&&&
这个题目一直想写,但是始终没有动笔,不知在等待什么?适逢《阿凡达》的降临,看门人刚刚探索了影片中的心物一元,联想起《大话西游》的轮回观与时空观,我想这两部八竿子打不着的影片将佛法的理念绝妙地阐释得淋漓尽致。其实《大话西游》的英文原名就叫《一个中国的奥德赛传奇》,奥德赛是谁呢?是希腊的《荷马史诗》中的两个经典的传奇故事之一。奥德赛是一个人间国王,这部史书当然是神话传说了,里面有海神、有海妖、有宙斯、有女巫,有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好似是一部现代的《绿野仙踪》。奥德赛经过海上的漂流,通过重重历险,终于回到祖国,登上王位,与妻儿再次团聚。《大话西游》既然被称为《一个中国的奥德赛传奇》,不言而喻,就是关于一只猴子的修炼历程,从无明、迷痴中最终醒悟,化身为佛的故事。刘镇伟的这一部经典之作拿《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开起了绝世的玩笑!《阿凡达》也是一个赋予传奇色彩的幻想史诗,里面也有动人的爱情和气势磅礴的战争场景;都有历险和奇遇,只不过西方人和东方的理念不同,东方人擅长心理细节的阐释,西方人注重场面大气的恢弘。仔细地比较一下,阿凡达不是也有猴子的尾巴和特长吗!阿凡达的诞生也是受了佛教和印度教的观念影响,阿凡达就是一个物质的化身,他和杰克的思想息息相关,在杰克的梦中,他就是心物一元的统一体!只要杰克醒来,阿凡达立刻倒下,这说明人类始终无法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没有找到“道”的本质,自然不能随心所欲,来去自如,为什么呢?因为无明和烦恼,因为人类无止境的欲望束缚!既然人类还是一个“残疾人”只能寄托于化身的阿凡达来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使命了!这真是人类的悲哀,所以梅导最终还是选择了抛弃臭皮囊,让杰克“涅槃”,让阿凡达再生!不知怎么的,看西方人阐释东方人的理念总觉得有些缚手缚脚、不伦不类,好像总无法在内在思想和表现方法上达到默契和完美!但是《大话西游》就不同了!完全不同了!
这是东方人自己用影片来阐释佛法的思想,当然做到了酣畅淋漓,且不着斧斫之痕!《大话西游》就是这么一部笑中有泪、苦中作乐的绝世佳作!我想即使不能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评价它,也只能用后人只可仰观而不可项背来形容它了!
看门人少年不经世,《大话西游》刚刚上映时,还品不出个中滋味,直到有一次自己在家无人打扰,闲来无事,静静地坐在角落,将两张DVD从头看到尾,一直看到鼻酸,才惊觉泪流满面。《大话西游》实在太感人了,一部原本是为了搞笑娱乐的作品竟然会有如此惊人的魅力!那一刻看门人知道了情欲的煞人;因果的可怕;轮回的无始无终;无明的烦恼,和时空的交错穿梭,说明白了根本没有时间的限制,时间就是一时!就是这一刻!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你能感受到吗?虽然刘镇伟让猴子在前前后后的500年里来回穿梭,看得人眼花缭乱,但是从唐僧倏忽来去,就是一会儿是罗马武士;一会儿是印度阿三,一直到结尾台前幕后的周星驰大团圆,就是取经的孙悟空和转世的夕阳武士融为一体,我才恍然觉悟:哪里有时间啊!我们不就是生生世世在一刻里和自己重逢来去而不自知啊!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动过分毫!动的都是一念无明和烦恼!悟空和白精精、和小甜甜、和青霞的情欲转换!我忽然想起林夕的那一首《爱情转移》:“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每个人都是这样,享受过提心吊胆,才拒绝做爱情待罪的羔羊。回忆是抓不到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等虚假的背影消失于晴朗,阳光在身上流转,等所有业障被原谅。爱情不停站,想开往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我们何曾有过爱情的永恒!永恒的都是自己的自私和欲望!都是我爱!我不爱了就不爱了!爱情呵!又哪里存在过呢!都是对情欲的执著和迷痴罢了!当荷尔蒙从海底发动,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一股业的力量!一股习气的力量在左右我们!就是这股力量导致了轮回!修道就是控制这股可怕的力量!
一直以为《大话西游》的搞笑不乏低俗和幼稚,一直以为它在考验你的智商和耐性!这一次终于五体投地,终于被它折服了!当然如果不是看门人接触了佛法,明白了道理,恐怕这部电影一辈子会静静地躺在角落里而不被我注意!但是现在我知道,如果没有认真的看过它,将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它让你明白了是谁在轮回?是谁在不断地造因果?是谁在无明和迷痴?是谁在烦恼和执著?就是这个一直在我们身上的业力和习气!就是这个我们必须依靠它才能觉悟的无明和烦恼!它和菩提是一体的两面!没有它就没有菩提!它是一个因(识)!成了佛就是转了这个因(识)成了大智慧!佛的智慧就是空性!就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来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根本就没有动过!动的都是众生的无明和烦恼!所以悟空终于悟到了自我的空性!但是业力和习气的可怕啊!它最后还要煎熬和折磨悟空!悟空那一点最后残留的情欲和因果终于爆发!所以才有悟空和夕阳武士的合二为一!那一幕确是煞人武器!赚尽人的眼泪!但是我们流过之后可曾想到自己也是冥顽不化的猴子?也要生生世世的轮回?错!大错!这时看门人想起那个婆婆妈妈、唧唧歪歪的唐三藏,其实唐僧一直在苦口婆心啊!一直在点化悟空!我们看到真实的唐三藏一点也不拖沓!他还打了一个响指!走!去哪?天竺!就是这样简洁明快!我们的觉悟也要这样斩钉截铁!简洁明快!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觉悟哪里是这么痛快的事啊!如果成佛简单我们不都早成佛了!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要修三大阿僧祗劫!所以悟空要经历重重险阻和磨难来达到觉悟空性!我们呢!现在还不立志发心!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学佛就是发心!发什么心?发成佛的心!发觉悟的心!学佛就是做人而已!做到一天比一天进步!就是儒家所说的观过知仁!见贤思齐!其实学佛绝对是个心的转化!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心的力量!只不过我们每个人的心过于复杂了!我们抓的太多了!名色财食睡!学佛就是去芜存菁!就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贪嗔痴慢疑!放下财色名食睡!《大话西游》就是教你放下!你看到悟空头上的金箍了吗?只要情欲一生,马上将你箍紧!佛法中的戒律就是金箍!它提醒我们不要去做的事!条条框框!确实在和人类天性的劣根做角力较量!但是如果你明白了学佛的道理!知耻近乎勇!就可以轻松的祛除金箍!其实又是谁给你戴的呢?哪里有紧箍咒呀!《西游记》里,悟空取经成功后,找到观世音菩萨,求她摘下头上的金箍,观世姐姐笑着说:“你这只傻猴子,都以为猴精猴精的!谁知道你最傻了!你自己摸摸看!”悟空自己一摸头上,哪里有金箍啊!原来都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啊!我们都是未开悟的猴子!因为我们太自作聪明!因为我们的意识和妄想太多了!悟空就象征了第六意识!想要转识成智就得在意识上下手!只有先转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才能跟着转化!念佛就是念念是佛,就是为了对治妄想杂念!妄想杂念就是金箍!它牢牢套在我们头上!让我们难以自拔!只要你轻轻地放下!就可以心地清净!醍醐灌顶!什么是灌顶?就是让自己的心清净!密宗的灌顶和大手印都是心地功夫!大手印不是武功!是我们的心印!禅宗总讲印心!就是换佛心为我心的意思!
好像有点跑题了啊!看门人这一拉杂感想,不知道跑到十万八千里了!本来是说《大话西游》的轮回观与时空观,但是却连带说了这么多!其实看门人说的都是废话!因为如筏喻者!世间的一切名相和思想统统是筏喻!不是真的佛法!真的佛法你找不到!你摸不到!但是就好端端在我们自己身上!此生不悟!你更待何时啊!我们身上都有再生的阿凡达!都有心猿意马的孙行者!
&&&&&&&&&&&&&&&&&&&&&&&&&&&&&&&&&&&&&&&&&&&&&&&&&&&&&&&&&&&&&
&&&&&&&&&&&&&&&&&&&&&&&&&&&
小活佛的影子
两位来自不丹的西藏高僧在梦中受到指引,千里迢迢来到美国西雅图寻找一位先师的转世灵童。这个金发男孩叫杰西,在喇嘛诺吉的感召下,他的父母终于同意由父亲陪同杰西和喇嘛回到不丹的寺院接受转世灵童的验证。这是故事现代部分的主线,而穿插于其中的,是喇嘛诺吉给小杰西讲述佛祖释加牟尼成道的故事,如何从迦毗罗卫国太子悉达多成为一名出家苦修的修行者,最后又如何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为佛祖。这一段影片将镜头放到了古印度,而扮演释加牟尼佛的是美国演员基努·里维斯。在片中他把脸涂成褐色,从开始一个无上高贵、意气风发的印度王子,到后来身披黄衣,黑发高束的苦修行者,基努·里维斯个人高贵纯净的气质、入木三分的表演,尤其是他清澈无邪的眼神、缓慢磁性的声音、庄严慈悲的气度,当然,还有他近于完美的一张面孔,使得整个影片有了灵魂,这个灵魂就是释迦牟尼。基努不像是在演释迦牟尼,而是在重现释迦牟尼,他的表现是无可挑剔的。特别是他在菩提树下最终成道一段更是美轮美奂。电影镜头、音乐、色彩和特技虽然赶不上今天的技术水平,但还是完美表现出了这段深入人心、并引发人们无穷想象的情节。影片中悉达多以无比的定力和超然,战胜了天魔玛拉派来的分别代表骄傲、贪婪、恐惧、无知和欲望的五位美女,也战胜了用万千燃火的飞箭指向他的天魔军队,然而当战争平息之后大地万物重回安宁和静谧,悉达多望着他面前地上的一滩水,水中是他自己的倒影。影片画外音说:悉达多即将开始最后的战斗。于是看到悉达多伸出手从水中拉出自己的倒影,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悉达多的影子:“敢于进入无人所至之处的你,可否成为我的神?”
悉达多:“建造者,我终于与你相遇。你将无法再建你的房子。”
悉达多的影子:“但我是你的房子,而且你也住在这里面。”
悉达多:“自我的执著,你仅是幻相,根本不存在。大地是我的见证。”
悉达多轻触地面,于是看到他的影子变老、变丑、然后变成天魔玛拉的面孔,最后消失在空气中。尔后,在一片肃穆和静谧中,悉达多的身后和头顶上显出了金色光晕,并且最终消其视像,无影无踪。
据说基努·里维斯的血统中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这大概奠定了他身上那种悠悠散发的东方气质。而据这部影片的相关报道说,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基努·里维斯特意读了不少的佛教书籍,影片拍摄期间他禁绝荤腥,只吃橘子和喝水,而且经常在片场诵读佛经,神情非常虔诚(据说其在之后的影片拍摄中也会在片场诵经)。的确,从影片最后的效果来看,基努与佛祖似乎是有无比殊胜的缘分。而联系到基努·里维斯个人的经历,他虽然身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但是却经历了人生巨大的痛苦,先是怀孕的女友不幸车祸身亡,又接连丧失数位亲友,包括自己的妹妹以及《黑客帝国2》的拍档艾莉雅,他自己又遇上交通意外险些丧命。而基努·里维斯的很多友人也都说,他虽然特立独行,但是却非常注重亲情。妹妹得癌症弥留之际,他不间断地从片场赶回医院,并且斥资千万为妹妹买了养病的别墅,然而妹妹还是在他的别墅里离开了人世。
如今有报道说基努·里维斯已经皈依佛门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真实与否不得而知。这两天看清定上师的开示录,里面提到:能生为人身并能听闻到佛法是一种非常大的福报和缘分。所以相信,基努·里维斯在《小活佛》中与佛教结下的缘分一定会帮他在日后的种种厄运中获得精神的援助和智慧的指引。
最后还想再说说这部电影,寻找灵童的诺吉喇嘛其实有重病在身,知道时日不多。经过验证终于相信杰西就是活佛转世后,当他俯身参拜只有八岁的杰西,在杰西耳边轻轻地说:“也许有一天你将会找到我“。师徒间朴素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无比坚定的信仰和真挚宏大的关爱,是一种穿透生死轮回的力量。最后诺吉喇嘛在打坐三日后安静地圆寂。
悉达多与其影子对话的这一段让我非常感动,但是却是似懂非懂。这段对话是英文原版对白的直译,似乎是比较西化的表达。我暂时的理解是悉达多的影子就是有色的视相,或者是凡人执著的那个我,而当他能看到这个我是一个虚幻的表象时,他真正达到了空我,显出了佛性。希望未来能通过深入学习佛法增长智慧而获得答案。
&&&&&&&&&&&&&&&&&&&&&&&&&&&&&&
春夏秋冬又一春
刚看完《坏小子》的时候心里很难受,决定暂时远离金基德的电影,所以这个片子放了很久才看。
和金基德以前的作品完全不同,这部电影中没有那些扭曲变态的人物和他们那些强烈的爱恨纠缠,反而是一派空灵静谧。但这并不代表他回归主流了,变得温情了,他还是一贯地尖锐和残酷。
这是一个五段式的故事。
春。小和尚天真烂漫,以往鱼蛙蛇身上绑石头为乐。小孩子是最残忍的,因为心中善恶不明,凡事以自己开心为上。老和尚没有制止,而是半夜悄悄在他身上也绑块大石头,让他体会同样的痛苦。
夏。小和尚青春萌动,欲念滋生,在前来修养的女孩那里品尝到了肉体和尘世的诱惑,离寺而去。老和尚并未阻止。
秋。老和尚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当年的小和尚年已30,杀了与别的男人私奔的妻子。老和尚准备好衣服,果然等来了满身怨愤暴戾之气的小和尚。老和尚写下般若波罗蜜心经,让小和尚用杀妻的刀逐字雕刻,小和尚刻完以后心灵平静,安心跟着追踪而来的警察离去。老和尚心无牵挂,自焚仙去。
冬。刑满出狱的小和尚归来,已是目光沉静的中年人。将老和尚的舍利安葬以后,每日勤于修炼。一天突然一个妇人来访,留下了襁褓中的孩子离去,却掉进和尚洗脸凿出的冰窟窿里。和尚背负着沉重的石碾,将佛像送上峰顶。
又一个春天,孩子长大,也成了小和尚,春光烂漫中,又开始了当年的小和尚曾经玩过的游戏,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一个连手机都没有信号的深山里,又是在湖水中的庵堂里长大的小和尚,并没有因为环境的纯净就心灵澄净。年幼时的欺凌弱小,年少时的沉迷肉欲,成年以后的怨念执着,全都不能因为与尘世隔绝的成长环境而可以避免。这说明人之初并不善,欲念本在人心中,俗世不过给它提供了一个展现和满足的舞台。老和尚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这个孩子从欲念里渡到善的那一岸去。
渡的方法呢?不是什么当头棒喝,也不是什么森严的戒规。在折磨小动物取乐的时候,老和尚是让小和尚自己去体会被折磨的痛苦,这样自然就会让他生出对其他生命的体贴与慈悲之心。当然也不要忽视,这种做法的代价是鱼和蛇的死去。是这样的两条生命换来了小和尚的悔悟和慈悲,也换取了以后更多小动物的生命。这就是残酷的自然法则吧,金基德永远是尖锐的,即使在这样诗一般的意境里,他的锋芒还是在时时闪现。
小和尚被肉欲和情欲迷惑的时候,老和尚也没有阻止,而是放他去追逐。等到他自己在尘世中沉浮挣扎,经历过欲念带来的痛苦与罪孽以后,再引他跳出这些执着,到达平静的彼岸。一直都对那些盲目强调戒律的修行方法颇不以为然。被禁止的欲念只是暂时压制住而已,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省悟。没有品尝过诱惑的滋味,能够抵抗诱惑并不稀奇,这种抵抗也不可靠,品尝过诱惑的美味以后还能抵抗的,才是真正看透了。不曾入世,又有什么资格来奢谈出世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基德是真正体会了禅之真义的。
金基德一向都很擅长用画面来讲述,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寺院建在深山之中,寺门进来以后是一面湖水,庵堂就在湖心,想要出去必须用小船摆渡。这个寓意是显而易见的,老和尚后来自焚也是因为不再有需要他来渡的人。而刻意营造的这样一个决绝地与尘世隔离的环境,也是把焦点集中在人的内心。魔由心生,非由境生。在纯粹的环境中,更能贴近生命的本质和人的内心。整部电影都是在美丽幽静的山谷中,平静的湖水,洁净简单的庵堂,一切都充满了空灵的禅义。
最后一段中,新一代的小和尚的演员就是原来演小和尚的,这当然不是因为演员缺乏,而是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一代一代的人,了悟的是自己的人生,参透的是自己的内心,得道的高僧所能做的,也无非是象前辈一样度化新生的一代。纵使有再透彻的禅理,再空透的省悟,也需要每个人用自己的人生去体会。这就是自然的法则与轮回。
当然,金基德的电影很难评论,尤其本片还涉及到玄之又玄的佛教法义等。此前,我写过《高深莫测金基德》和《坏小子》,一篇用了高深莫测来形容,而另一篇则干脆用对话的形式,也足见对于此君的高山仰止。而在老友的盛意拳拳下,也只好硬着头皮冒充一下“得道高僧”。
对于此片的评论不少,很多都集中于影片中四季所代表的人生的四个阶段,以及欲望,暴力与佛理的关系上。但给人一种感觉,这所有的事非,似乎都是源于小和尚的天真闯祸,那金基德是相信人性本恶,或类似于原罪的说法吗?这种问法很难得到答案,如果仅仅是通过影片的话。那我换一个角度,小和尚为什么能在折磨鱼,青蛙,蛇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乐趣?
马克吐温说过,如果可能的话,没有哪一个有自尊心的野兽会愿意和人生活在一起,在《一匹马的故事》中,两匹懂得哲理的马,大尾巴圣人和杂种马在谈论神灵的作风和人们的奸诈。
大尾:我这一生见过许多人,他们生就那个样子,他们残忍,是因为他们具有残忍的本性。
杂种马:依我看来,人是最最奇怪,最最不可理解的,他们为什么要对哑口无言的畜生那么残忍呢?……大尾巴,我们死后,是进天堂,还是和人住在一起?
大尾:我父亲说不会。他认为,除非我们罪有应得,否则是用不着到天堂和人住在一起的。
这些可能是哲人都乐意反省的话题。而为什么说人会连动物都不如?是因为动物只是为了生存下去而杀生,而人类有时只是为了取乐,或无止境的贪念而杀生。
那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做如下的思考:人的思维进化到能够感知,或是自认为感知对方的情绪与感受,所以小和尚在玩鱼时,能感知到鱼的痛苦,而自身的肉体当时又没有相应的感觉,这一种脑体落差自然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愉悦感。
那这一种得天独厚的愉悦感,是否应该被批判和限制呢?或者说,将动物做为精神上的愉悦工具,是否比仅做为果腹之用,来得更有罪孽?那这个问题,可能只有询问心中的上帝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如果上帝拯救罪犯的话,那么犯罪又有什么冒险可言呢?罪行实际上是一种诱惑,是向上帝要求恩惠,是在考验上帝是否博爱众生。
这一种思维,在《春夏秋冬又一春》中,老和尚并不太热衷于让小和尚悬崖勒马,而是马后炮式的给予处罚这一点上,相应的也给了印证。
而至于对罪孽的定义,我觉得不同范畴,群体,宗教背景等等里的人,都在寻找一种行为底线和精神追求的平衡。在佛教中,不杀生,不淫乱……做为一个底线,那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人为的将底线放到食草动物的标准上,当然,还剔除了其中交配的成分。而在世俗社会中,将杀人,无约束的淫乱……作为底线,当然其中还包括了各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不过,这两条底线,被违反的甚多。那原因是否就如影片中所说,淫念唤醒了占有欲,而占有欲望必将惹来杀机。
那我想,如果是将底线降到食肉动物的标准上,那人的自尊心好象受不了,或者伪善的觉得挑战性不大。而且依照动物只是为了生存而杀生这条定律来推断,那好象单纯的杀人要比有目的的吃人,罪孽更深重。这一点,相信《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教授是会举“单”手赞成的。不过,现实并非如此,吃人在绝大多数人类社会中,并非做为底线,而是做为禁忌,那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悖论。
而且在文学,电影作品中,与宗教相联系的,往往就是性爱与暴力,仿佛只有在这两种强烈对比下,才更能产生人性的思考。而金基德做为一个对于性,暴力,变态有着本能般热衷的导演,进入这个题材,好象也是极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另外,我还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就是金基德自己出演“小”和尚的老年时期的原因,相信金是一个将自己完全浸淫在电影中的导演,虽然单从影片中,我不是很能清晰的感觉到他的人生和宗教观点。但相信他对于因果报应一说,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接受的。那影片中的小和尚因为贪玩犯下罪孽,应该得到报应时,金基德在影片中,虽然是由于不同的动机,但同样也策划了类似的罪孽,那他本人似乎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在影片最后,金赤膊上阵,将自己施于动物身上的痛楚,还施己身,以达到一种精神,影像上的和谐。当然,对于因果报应,也还是见仁见智的,你当然不可能对它的合理性作一个科学上的测试。这一种科学与信仰上的冲突与溶合,在罗伯特泽米基斯的《超时空接触》中也有很好的表现。
春,夏,秋,冬,又一春……东方思想中,还是难掩对于自然的崇拜。但这种自然,想来也是经过人工提练的,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只愿意看到性灵的一面,而无视“残忍”,冷酷的一面,又或者像金赛教授一样,在动物习性中寻找人类同性恋,各种体位的理论依据……那这种种的迹象,也只能说明人既本能的想从自然中寻找到自己生活方式的定位,另一方面,又常常任性,自大的觉得有足够的能力跳离自然的范畴,可能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心理,也是人类世代痛苦的根源之一吧。
看金基德的影片,从海岸线开始,但海岸线,
却不是一部典型的金基德影片。《漂流浴室》才是!沉闷的人物、扭曲的性格、赤裸裸的欲望,以及血淋淋的行为,
都表达了金基德对人类状态的绝望。但这些,只是金基德影片的重要内容,却不是影片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一位观众在看过春夏秋冬又一春后兴奋的说:这是一首诗。
金基德说他坚持的是作家电影,我们看到的却是画家的电影。象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的田野里日复一日的描绘着他心中被滚烫的阳光点燃的麦田,莫耐将他的布满大丽花的花园画满了一面又一面的墙,几百张画布,象毕加索将他的每一幅画变来变去,变了几个小时之后,最后的成品已经面目全非,
取而代之的只是他心里的真实;对他们来说, 世界在每一刻都在变换, 不同的形态, 颜色, 光线, 都有其独特的美丽, 绘画的目的,
并不在于发现并不存在的所谓永恒的绝对美丽, 而在于将每一刻稍纵即逝的状态的美丽留在画布上。金基德有一个画家的耐心和观察力,
他热爱他的临摹对象, 他对面前的任何人物, 事物, 动物, 形态, 光线, 色彩, 声响都感兴趣, 他的镜头能捕捉住光影的闪动,
湖水的荡漾, 轻风穿过树梢的声音, 甚至田野的寂静. 对我们被动作片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搞到弱听的耳膜,
眼花缭乱的冲击场面搞到精疲力尽的视线, 金基德的影片带我们回到画家的世界, 安静, 敏感,
让我们平心静气的看四季主导的大地的颜色的变换, 看动物如何移动, 捕捉, 交配, 看生命的起承转合。金基德的镜头, 就象是画家的眼睛,
带领观众去发现世界和人类的存在状态, 在一个山谷, 一片平湖, 一个远离尘世的庙宇. 我们不再是拂光掠影, 浅尝辄止地看,
而是用心的去看, 去感受。&
在尘世和庙宇之间, 原本并没有间隔, 建起一道门, 就是建起了一道心理的间隔, 进入了这道门, 就是进入了庙宇, 出了这道门,
就是进了尘世。
将庙宇和尘世隔开的, 或许是一座山, 一片森林, 在这部影片里, 是一片湖水。湖水是一道物理的隔离, 要通过它, 必须通过摆渡,
发现渡船和摆渡人。
在庙里, 床榻和大厅之间, 也没有隔离, 但却建起了一道门, 小和尚不必通过这道门才能走到大厅, 但他却自愿地出入于这道门,
服从师傅的教导, 是从肉身世界进入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
春天,小和尚发现了朋友。越过物理的湖, 所有的快乐都在尘世, 包括食物, 动物, 以及恶作剧, 小鱼和青蛙,
都是他眼里精彩世界的组成部分, 即使是可能造成伤害的的毒蛇, 只要不让它近身, 又何尝不是个让人挂念的朋友? 失去了它们,
小和尚的生活也失去了乐趣。&
夏天, 小和尚在金环蛇交配的优美扭动中, 发现了身体里成长出来的欲望。尘世化身为一个姑娘, 走进了庙宇,
唤醒了他的青春。欲望来的时候, 摩偈就从脑海中消失了, 多年的苦修顿时烟消云散, 小和尚白天在尘世里享乐, 夜晚还是要回到庙宇里休息,
终于, 为了欲望他不再经过每天必经的形式的门, 数次跨过那道无形的墙,
从而也不可避免地走出了心理的门,去体验尘世的酸甜苦辣。
秋天, 走投无路的小和尚又回到了庙宇, 被伤害的心却不能平静, 老和尚用猫的尾巴, 在木板上写满了摩偈, 但仅仅阅读,
并不能使心猿意马的小和尚体会其中的意义, 让他用钢刀将长长的摩偈在木板上刻写出来,
才能让他的愤怒随着汗水和疲惫而耗尽。摩偈本身写得什么并不重要, 老和尚的方法与泰山朝圣如出一辙, 雕刻一如攀登, 目的在于凝神平息,
摒弃杂念, 只有了恢复了理智, 才能分清是非…… 小和尚终于心甘情愿去服刑, 老和尚也失去了摆渡的意愿, 没有渡船的庙宇,
成为金环蛇栖身的家园。
冬天, 出狱的小和尚变成了老和尚。他推开庙门的声响, 使盘距了他的铁窗岁月一样长的时间的金环蛇抽身离去。也许是等待的时间太长,
他终于开始满心渴望探索佛法, 在冰天雪地里求生存, 练工夫, 将冰块雕塑成佛像, 让冻结的瀑布流淌,
本以为与世无争终于能够找到心灵的平静, 不料无意中又伤害了另一条生命。背着石磨, 捧着佛像, 老和尚历经艰难登上顶峰,
将佛像安置在最高峰。&
金基德的主人公, 从来都是沉默寡言, 但是他们不需要雄辩, 金基德的镜头是更有感染力的语言。庙门上的金刚, 看似凶神恶煞,
却经不住纤纤玉手的轻轻一推, 一道没有上锁的物理的门, 变成了一道心理的门, 区分了肉体和心灵, 尘世和绝尘;
一道不曾存在的物理的墙, 也是一道心理的墙, 小和尚在懵懂中顺其自然循规蹈矩, 欲火中烧时立刻不计后果, 破墙而出.
周围即使摆满了佛像和象征平和的莲花, 却并不能使青春的呼吸变得平缓, 大道理在欲望面前, 被抛到九霄云外; 建立在山间的巨大佛像,
象征着人类寄望于权威神迹来约束自己行为的愿望, 而要求借助外力, 不过是暗示着人类对自己欲望无力控制的恐惧。老和尚自焚的火光,
吸引了金环蛇滑过水面来占领荒废了的庙宇, 在冰面上一个取水洗脸擦身的小洞,
变成了一个被罪恶感控制的女人的葬身之处……在追求佛祖的道路上, 无论是身体中酝酿奔腾的欲望的释放, 还是万物相生互动机缘的巧合,
罪恶感是人类才有的道德反省, 在忏悔和不断反思中,
老和尚终于发现了心灵的平静。&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背景是一格封闭的空间,可以看作是一格有所局限的世界或精神世界的隐喻。结尾金基德饰演的角色,腰间拴了一块石头,爬到山顶,将菩萨放在上面,既是为曾经心里的那块石头赎罪,也是对人生执著的比喻。镜头从菩萨像的角度拍下去,贯穿全片的水中寺院终于成为小小一隅,比喻经过苦难和真诚的人生,终于超越极限,达到佛的,超然的视角。春夏秋冬,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心路,童年时的不经事,青年时受诱惑,中年时彻悟,冬并不时结束,不是悲剧,而是奋发,振作,从头来过。影片本来是描绘的以各幻灭的世界,最后张扬的却是入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影片不仅只为宣扬某种哲理或禅意的作品的原因。
结论并不重要, 过程才重要。前人犯过的错误后人注定要重复, 只是不同的人,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地点。金基德抓住了一个时段,
一个人物, 描述了一个生命的心理体验, 这或许并不是最典型, 最生动, 最让人同情的故事,
却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
一个老和尚和他的幼年的徒弟,生活在湖心的古庙里,
一天,他们一起划着木船到岸边的山上,采药,
回来后,小徒弟到河边玩耍,
把石头拴在鱼、青蛙和蛇身体的一部分,使他们坚于行走,
老和尚看到了,
到了夜晚,当徒弟熟睡的时候,把石头绑在了他的身上,
第二天,小徒弟发现自己的身上绑着石头,寸步难行,
在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背着师傅绑在自己身上的石头,在此来到河边,找寻那被自己绑了石头的鱼、青蛙和蛇,
结果,看到,鱼死了、蛇也死了,他释放了挣扎的青蛙,
知道自己铸成大错,十分后悔~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和尚长成了少年,走到山上,看到两条纠缠的蛇,
在佛洛伊德梦的解析中,蛇好像是代表“性”,这也表现了少年对于性的渴望,
在路上,他遇到了母女二人,少女来到这里疗养,
母亲把女儿交给老和尚,离去,
老和尚说:心情得到平静,身体自然会好。
小和尚面对少女,第一次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和温柔,
在一次与少女交欢之后,沉浸于女性的身体的诱惑,不能自拔,
清晨,老和尚发现二人相拥睡在船里,
拔开船塞,让水渗进船里,惊醒了熟睡中的二人,
少女的病好了,离开了古庙,
老和尚警戒少年:欲望生下执著,执著让人心怀杀气,
可是,少年无法忘记少女,于是,次日,也离开了古庙,
临走时,带走了佛像~
老和尚化缘回到湖中古庙,
在报纸上看到30岁男子杀妻后逃跑的新闻,新闻中的男子正是少年离去的徒弟,
中年男子,回到古庙,还带回了佛像,
他告诉师傅,自己杀了妻子,因为不能忍受她的不忠,
老和尚告诉他:放开手中拥有的,你喜欢的别人也可以喜欢。
中年男子想要自杀,被老和尚用绳子吊在空中,
对他说:杀别人容易,杀自己就难了,
还在地上写了“般若心经”,让他刻在地上,消灭心魔,
最后,警察来了,带走了犯罪的中年男子,
老和尚送走了徒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在河的中央自焚~
经过牢狱洗礼的中年男子,回到古庙,
不见了师傅,只看到师傅留下的衣服,在抽屉里翻出了经书,
于是,开始,整理古庙,苦练经书,
一日,一蒙面妇女,带来一个男婴,
夜里,女人独自离去,掉在冰窟窿里,丧生,
中年男子捞起妇女,发现蒙着的头竟然是佛头,
次日,在冰雪中,他在自己的身上绑上石头,抱着佛像,走向远处的山峰,
日出之前把佛像放在了山峰的顶端。
男婴长大了,中年男子开始步入老年,
小和尚来到河边玩耍,
把石头放进鱼、青蛙、蛇的嘴里,
周围又是绿色遍野,一切仿佛轮回了一样······
&&&&&&&&&&&&&&&
《阿甘正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阿甘正传》的佛教哲学观点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在不执著一切事物的时候,心内无一丝杂念而呈现的真实境地。佛教讲这时候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我们看阿甘的一生完全就是自性的流露:他不执著一切事物,他单纯,被许多人认为是白痴。在原著中,‘白痴’这个词几乎贯穿始终。电影将故事拍得更加紧凑、精致,也美化了阿甘这个人。阿甘不凡的经历一幕接一幕,成功、幸运几乎伴随他一生。这绝不是命运的眷顾!而是阿甘牢牢控制了命运。他拾起那片羽毛就象征他珍惜这份生命的感觉。在他的生命中,质朴与真率是他个人成功的基础。我们都不希望做个白痴,所以我们活得更复杂!更辛苦!有一道道枷锁拴住我们:贪婪、痴迷、傲慢、疑惑,让我们一生苦不堪言,这些就是无明!祛除无明就能生起智慧走向觉悟。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完美;活得更有价值!‘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迎合自然而然的生命本质,不违背‘道’的本意!
晚上,我和父母又重新看了一遍《阿甘正传》,好像这是我第四次看了。说真的,就跟第一次看的感觉一样,仍是崭新的。看到深处,仍被它打动。当然,应该获奖的片子永远是最好的,我仍认为它是我最最喜欢钟爱的!阿甘富于传奇性的一生让人眼花缭乱,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编剧的胡说八道,哪有福气这么好的人!好似幸运全都属于阿甘一身似的。但如你仔细地看,你就会发现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这部片子虽是个人传记似的体裁,其实它的内涵仍是很深的,且很含蓄。
片头的那片羽毛和片尾相呼应。洁白的羽毛随风飘荡,不知飘向何处。但阿甘拾起了它,并珍藏起来。其实他珍藏的就是一份生命的感觉。大多数人看阿甘都看到了他成功的一面,很少有人注意一些细微之处。那就是阿甘单纯、质朴、执著与真率。他从不伪装自己,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活得最潇洒、最充实!也许你会说他不过是个智商低的低能儿,但片中的阿甘却给人一种震撼;一种感动。他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感动了珍妮、丹中尉,也感动了荧屏前的我。我真的看不出他哪点低能,也许我也有点低能罢!?阿甘跑步、上大学、参加越战、打乒乓球、捕虾、环美国长跑,之间接受若干总统接见,许多名人巨星也纷杂其间。但你也看到了,他们一个个很快的就从荧屏中或曰生命中消散了。世事的变换让人感到沧桑,但阿甘呢!他从不曾放弃过或说他一直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也就是那份生命的感觉。
正如阿甘母亲所说:“死亡是生命中一部分,人都要面对它。但生命像朱古力,其感觉滋味往往出人意料。”而且妈妈告诉阿甘:“命运就靠自己掌握!”我们看到珍妮的飘荡、空虚,寻找刺激;丹中尉对生命失去信心,不能面对自己。而世上的人呢!一样的茫然失措。阿甘长跑时很多人跟着他,把他当成神、当成生命的希望。但阿甘突然累了,停了下来,他要回家。那些茫然的人问道:“那我们怎么办?”真的,当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把握时,那是最可怕的!
阿甘的一生就在于好好地把握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并靠执著创造着奇迹。当然他一定也有常人脆弱的一面,他爱珍妮,无日不念。但他不消极,反而积极地投入生命,接受挑战。他是个生命的强者!从宗教的观点来看,他的生活方式颇近禅宗的修为:那就是自然之道。‘云在青天水在瓶’,他的生活是迎合自然而然的生命本质,不违背‘道’的本意。
有时我又进一步的想:全世界的宗教也许表达方式不一致,但也许内在的本质都是让人放下(心的羁累),让人迎合生命的本意。你不去追逐什么(虚幻、浮华、肤浅),反而得到一片宁静、真实的天空。请注意,我不是在空谈唯心之道!我只是想:怎么才能生活得像阿甘一样真率、充实。他是心灵的富者,时时感觉、把握、品尝生命的滋味,不放过属于自己的一份机遇。也许你的机遇正如羽毛一样终会腾空而起、徜徉天际。请相信:命运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你会创造奇迹!生命的本意乃至在于真正的放下它(虚假、肤泛外表),才能真正得到它(真实、内在本质),而一旦得到它(性的本原实相),却是为了更好的放下它(幻化不实的表相)。这里面有一个辩证关系。深深体会这层含意,你会觉得天空其实很宽阔!世界很美好,处处充满着奇迹。
影片把阿甘一生的纷乱经历、沧桑的爱情拍得真实、平淡,不露痕迹。叙事手法也不急不躁、顺其自然,夹叙夹议让人觉得生命也许就是如此罢了!不过阿甘的内心、感情的跌宕与蕴含的激情却能通过汤姆汉克斯的绝妙演技流露出来,让人觉得生命是如此让人震撼。它所孕育的深情与深刻内涵也在不经意间让人了悟。这是一部颇富内涵的思想片!也可以说通过人物的描写,让你了悟生命的妙谛!
曾几何时,看《阿甘》已成习惯。
雨后的城市,寂寞又狼狈。雪白的羽毛,灰空下飘飞。骤然风起,它驰向天宇。蓦然风静,它沉入大地。无拘无束,无牵无绊,飘飞,飘飞。浮躁的时代,喧嚣的尘世,膨胀的欲望,孤独的孩子。在迷梦里沉溺,在困顿中挣扎,在伤痛后觉醒,在流浪时想家。命运像飘飞的羽毛,任凭风吹雨打,邂逅阳光彩霞。
于是,习惯夜阑人静,捧一杯热茶,静静欣赏这个弱智男子简单而传奇的人生。看他的喜怒哀乐,看他的离合悲欢,看他的浮沉冷暖。
不经意间,我落泪了。为挣脱桎梏向前飞奔的笨小孩;为大兵怀里的死去黑人兄弟;为斜阳下海中游弋的丹上尉;为临终时给儿子讲命运的妈妈;为“我虽然是傻子,但我懂得什么是爱”的呐喊;为大海边、群山间、沙漠中执着的奔跑;为珍妮墓前质朴的独白;为傻爸爸的聪明儿子自信地走上校车。
然后我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生活的大智慧我们在幼时便早已熟知。可惜的是,太多人自诩聪明,陷入欲望的泥塘而不知反思,
却往往视智者为傻子。
不错,以智商而论,阿甘确实是一个傻孩子,但他更是一个乖孩子。他纯真质朴、正直善良、脚踏实地,视诺如金,勇敢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而我们呢,我们这些智商正常的“聪明人”却像小学课本中那只掰玉米的猴子,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在顺境中投机取巧,好大喜功。在逆境中手足无措,沦为平庸。
因此,我决定向阿甘学习。
学习他热爱劳动,脚踏实地的精神,踢橄榄就踢橄榄,当兵就当兵,打兵乓就打乒乓,捕虾就捕虾,跑步就跑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哪怕拾垃圾,扫厕所。也要拾出王者的风度,扫出真我的风采。
学习他重情重义,乐于助人的精神。听母亲的话,做母亲的好孩子。为爱人,执着地等待,勇敢地追求,宽容地谅解。为朋友,重返硝烟的战场,直面漫天的炸弹。为社会,盖医院,建教堂,做义工。关爱他人,从自己的家人,爱人,朋友做起。敞开你的胸襟,伸出你的双手,给以需要帮助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学习他节俭自律,淡泊名利的精神。成名不骄矜,为富不舍仁。敬母爱妻教儿郎,锄草跑步打兵乓,一身清爽,自乐恬然。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放开,将会得到一切!任你财大气粗,富甲天下,一日只三餐饭,睡半张床。任你功高位重,权势盖天,生老病死尘埃落定是人常。“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山珍海味终有尽,虚名浮利乱精神。清风明月常相伴,粗茶淡饭度平生。
于是,我学会,在晴朗的日子,陪母亲逛一逛超市。在起风的傍晚,与父亲游一游海河。于是,我通常,在朋友颓丧无助时,伸出友谊的双手。于是,我喜欢,给夜里爬行在步行街那位没有脚的小伙子的铁桶里投下两块钱。于是,我竟然,在大雨的夜晚,快乐的奔跑在寂寥的操场。于是,我不怕,在浮躁的时代,一步一步向前闯。
当父母露出会心的微笑,当朋友走出困失的泥塘。当冰雨打湿的身躯依然滚烫,当残疾小伙投来感激的目光,当艰难的工作一件件做完。我感到了幸福,我感到了有力量。
蓦然间,觉得阿甘像雷锋,像张海迪,像时传祥。爱心无疆界,美德无国界。谁又会在乎一颗美丽心灵的肤色,国籍,性别,还有模样?
说一部《阿甘正传》,作一回老生常谈。惹人笑骂又何妨,谁叫我,看《阿甘》已成习惯。
&&&&&&&&&&&&&&&&&&&&&&&&&&&&&&&&&&&&&&&&&&&&&&&&&&&&&&&&&&&&&&&&&&&&&&&
&&&&&&&&&&&&&&&&&&&&&&&&&&&&&&&&&&&&&&&&&&&&&&&&&&&&&&&&&&&&&&&&&&&99.3.16
&&&&&&&&&&&&&&
观功念恩——看《猫和老鼠》动画片有感
&&&&&&&&&&&&
一个即将被孵出的小鸭子头顶蛋壳跑到猫睡觉的窝旁边,钻进猫的肚子下面。猫被吓了一跳,小鸭子破壳出来,据说它第一眼看见的会动的物体,都会当作自己妈妈,于是小鸭子就亲热扑在猫的怀里,喊:妈妈,妈妈,我亲爱的妈妈。。。。
猫看见小鸭子两眼放光,顿时就把它观想为一顿鲜美的烤鸭。于是立马手脚麻利地架起了篝火,准备烤鸭子吃,放在火上烤着的时候,小鸭子还在观“功德”:妈妈在给我烤火取暖。。。正好老鼠Jerry出来散步,立马跑过去把鸭子扛着救出来,小鸭子却很生气。。。不停的喊,妈妈救我~最后挣扎着从老鼠身上跳下来飞奔着找猫妈妈去了,猫目瞪口呆的看着鸭子又回来,抱着自己又搂又亲,不停说,我又找到妈妈了,我的妈妈爱我,我也爱我的妈妈。。。
猫一阵窃喜,又把鸭子观想成一顿炖鸭煲。。给小鸭子洗干净,喂了很多鲜美调料,小鸭子又开始观恩德:妈妈真爱我,给我洗澡,又喂我吃饭。。。。接着猫把小鸭子煲盖好准备加火。。。。这是见义勇为的小老鼠又出现了,又把小鸭子救出来准备拖到窝里告诉小鸭子猫不是他的妈妈。。。。小鸭子又挣扎着逃跑了。。。跑回去找到猫又是表达了一番久别重逢的喜悦。。。猫这次不再惊讶,而是老道地不理会小鸭子罗唆的亲情表达,而是和起面来,因为他又想到一种吃法。。。。就是烤鸭面包。他用面做了一个小床,被子,枕头,把小鸭子放进去,小鸭子开心极了,不停的念叨,妈妈真爱我呀,小床真舒服啊,被子真合适啊。。。。。
于是就在一阵满足感恩声中被放进了烤箱。。。。。英勇的老鼠拿着锯子出现了,他把烤箱锯开,再一次把小鸭子救出来拖到家里,拿出一本书,上面画着小鸭子和鸭妈妈,小猫和猫妈妈,老鼠让他自己认清自己的妈妈到底是谁。。。谁知小鸭子看了一下扑到猫的图片上,喊妈妈。。。。。一边喊一边又跑回猫的家里。。。
这时猫已经不再担心小鸭子不回来,已经开始准备熬汤了,就等鸭子下锅了。。。。。小鸭子看见了,一把把猫拖回来,说,妈妈你照顾我辛苦了,赶快休息一下吧,我来帮你熬汤。。。。。于是拿起了菜谱,当看到“等水开后把一个小鸭子放进锅里”的时候,愣住了,我到哪里找一只小鸭子啊?随即大叫了一声:啊,我不就是小鸭子吗?随即脑子里立马显现出老鼠给他看得那张图片。。。原来我的妈妈就是要把我煮汤喝呀。。。。。小鸭子愣住了,随即自言自语说:既然我的妈妈想喝鸭子汤,那我就该跳下锅去给她煮汤喝呀。。。。于是一边走向汤锅一边泪如雨下地对猫说,妈妈永别了,妈妈再见了,我依然爱你!一边准备跳下去,就在那一瞬间,一双手接住了跳下去的小鸭子,是猫!感动地也是泪如雨下的猫,把小鸭子抱在怀里,不住的感慨:你真是一只好小鸭子啊。。。。。当英勇的小老鼠再次出现的时候,下巴颏掉在地上,因为它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场景:一只猫正在池塘里费劲巴拉的教一只小鸭子学游泳:)
当时看完这个动画片,不知不觉也是泪流满面,我被这种美好的力量深深的震撼了。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感恩,时刻都在观他人功德时刻念恩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多么地光明!对自己妈妈能做到为了一顿肉汤就愿意跳下去汤锅的时候,那时的心该是多么地柔软,那时还有什么委屈不能受?什么苦不能吃?还会为什么事不愿低下那颗被我慢高抬的头?当这个小鸭子在我们看来生活在死亡的水深火热中时,而他却靠着一颗观功念恩的心,始终活在一片美好的幸福之中,从而也是感化了外敌,最终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
《蝴蝶效应》:假如一切可以重来
&&&&&&&&&&&&
像蝴蝶翅膀大小的东西,可以掀起影响世界的风暴。 --混沌理论
It has been said that something as small as the flutter of a
butterfly’s wing can ultimately cause a typhoon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Chaos Theory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发生了一些微笑的变动很可能产生未来巨大的影响,总而言之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意思。“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当自己发现自己可以回到过去,并且每次从过去回来都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不明所以的情况之中,想想都觉得可怕以及不可思议。对于《蝴蝶效应》一片来说,两位导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花费了6年时间一直在改写和完善剧本,以至于真正开拍之后,不管多么复杂次序安排他们都已经清楚的铭记在心。导演将人物巧妙设置于“过去--现在”,“现在--过去”,间歇性的跳跃,回顾、面对,不断重复,不断循环。&
看到影片的这个名字已经使我产生了相当强烈的好奇感。究竟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飓风”呢?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发现创作者可能不仅对这个“蝴蝶效应”,并且对相对论、哲学和宗教的问题都进行过深刻的思考。编导非常巧妙的把自己的想法在这样一个看起来离奇甚至有些荒诞的故事里表现了出来。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世人来说是一次时空观的彻底革命。他的理论引发出了后人更加神秘的理论,比如虫洞、比如反物质。我第一次听说通过虫洞可以穿越时空的说法时尽管似懂非懂,但是我当即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回到过去杀死了自己的母亲,那么这个人还会存在吗?这个问题一直纠缠着我使我从不相信时间机器有诞生的可能性。我一直坚持认为科学家研究时间机器应当首先从哲学上解决其可能性的问题以免像从前研究永动机一样白费力气。科幻大作似乎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它们让施瓦辛格光着屁股从未来回到从前目的只是为了展示自己漂亮的肌肉块。
是否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可能,就是我们生存的时空并非唯一,而是有很多个并行的时空,在另一个世界还有一个你,但是那个你的命运和现在的你截然不同。而这多个时空又并非完全平行,在它们的交错点就产生了一道可以穿梭时空的门,这把门的钥匙落在了少数的幸运儿手上,他掌握着控制别人命运的生杀大权――他就是上帝。这部电影就是在塑造这样一个上帝。他找到了钥匙,他能更改过去――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决定,之后就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将来。这不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吗?
当科学发展到尽头,就是宗教。当我们遇到了解释不了的事情时,宗教就成为了最好的挡箭牌。我们看过的《终结者》、《时间线》、《大话西游》等影片都在强调“轮回”。以“宿命”和“轮回”来解释时间机器带来的逻辑困惑。但是谁又知道这个“轮回”有多大呢?五百年还是一千年?我们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在这个未知的领域,宗教是唯一的解药。所有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都交给神吧。本片最终也难逃这一命运。当我们看到最后的一幕时,你会想到什么?想到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还是想到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不得不佩服影片的编剧。回忆我们看过的悬念片。《第六感》和《小岛惊魂》都以人鬼视角的转换制造悬念。而《搏击俱乐部》、《神秘窗》则在精神分裂上做起了文章。《非常嫌疑犯》是那种最朴素的悬念,可以称之为逆向思维吧。《野东西》就像是螳螂捕蝉黄鹊在后,黄鹊之后还有老鹰般的悬念。总之手段林林总总,以这种“蝴蝶效应”来制造悬念应该还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我比较孤陋)。龌龊斯基兄弟以一个矩阵帝国使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本片则使我们对我们究竟是在哪一个时空中而深感不安,同时影片还在表露我们对命运的无奈。即便你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但是结果却总是无法预料,并且总是没有完美的。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友情、亲情、爱情以及自我的矛盾。究竟哪一种感情在你心里最重要?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哪一种?影片最感动人的部分就是最后的自我牺牲。如果为了别人的幸福只能牺牲自己,那么就让自己永远不要来到这个人世吧!这个富有宗教意味地救赎点亮了影片的结尾。
这样一部剧情决定一切的电影对演员的要求并不太高。男主角叫什么库彻的应该是《Just
married》中的小白脸吧。本来很讨厌他,不过在这部片子中他的表现倒是还不错,形象的转变很重要哦。
思想的懒惰和身体的脂肪一样,是跟随着年纪一天天增长的。人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失去探索与思考的执着,很多东西都不想去追究了。对于累人的片子,一向也是拒绝看的。这一部《蝴蝶效应》,也是因为朋友说好看,才一起看了。但是真的很累,一边看一边想理清故事的情节,却基本上是徒劳,后来通过查资料,才多少搞明白一点。也许正像很多朋友说的,看这样的片子,是不必太追究情节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重要的是,他是否让你思考,是否对你有一点点启发。
这里,我也就撇开导演的意图以及传说中的四五个版本等等不谈,只谈个人对影片的理解。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部关于记忆的影片。
  伊万是个阳光灿烂的大学生,他在大学里的生活无忧无虑。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了一本小时候的日记,他开始回忆起模糊的童年。而这,成了他噩梦的开始。
  伊万试图找回丢失的童年记忆,因此他去拜访童年的朋友。但是他们都不想告诉他,童年的女友凯丽更因为不想回忆起不堪回首的往事而自杀了。为了挽救凯丽,伊万开始不停地追索童年,他在时光中穿梭,一次次对自己的过去做出修整,但他想要拯救凯丽的愿望却一次次落空。
  童年的伊万是个懦弱的人,他和他的朋友伦尼、凯丽忍受着凯丽的弟弟汤米的欺侮。在回忆中,伊万一次次地试图站出来改变凯丽的命运。
  第一次,伊万在一个大男孩企图猥亵凯丽的时候义正词严地站了出来,他拯救了凯丽,自己也因此飞黄腾达,在大学里呼风唤雨,与凯丽情投意合,但汤米的出现毁了他的美梦。汤米企图袭击伊万,伊万为自卫杀死了汤米,被判入狱。污秽的监狱显然将把伊万的生活推向另一个方向,看起来,这一次的努力是失败了。
  第二次,伊万在汤米试图烧死的他的小狗时站了出来。伊万交给伦尼一把钢锥,要他去解救小狗,伦尼却一锥杀死了汤米。伦尼因此而发疯,将要在疯人院里度过一生,他愤怒地向伊万控诉,躺在疯人院里的本应该是伊万。这一次,伊万的选择伤害了他的朋友,他不得不重新去做选择。
  第三次,伊万回到了第一次的选择上,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在监狱里呆多久,很快就被释放了。但是,出狱后的伊万却痛苦地发现凯丽已经变成了一个妓女。
  第四次,伊万在汤米企图炸伤一个婴儿的时候站出来飞身抢救,结果却炸掉了自己的双臂。在大学里,伦尼跟凯丽成了亲密的一对,而自己只能坐在轮椅上让他们推着到处跑。更要命的是,因为这次爆炸,伊万的母亲也深受打击,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显然,这次的努力又是失败的。
  第五次,伊万再次回到了大男孩企图猥亵凯丽的场景中。这一次,他没有义正词严地谴责,而直接拿出炸药要炸死大男孩,但不幸的是,他炸死的是凯丽而不是大男孩。
  一次次的失败后,伊万终于选择了回到他和凯丽相识的那一刻。在那一刻,他让凯丽从他身边滚开。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因为这样一来,他和凯丽之间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他也就不必再去拯违救凯丽了。
  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吗?至少伊万是不确信的。他不知道他这样做了以后凯丽的生活是否真的会变好,所以在实行这一计划之前,他才会那么焦虑的躲在办公桌下写他的留言。事实上,伊万拒绝与凯丽相识,只是把凯丽从自己的世界里推开罢了,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凯丽是否生活得幸福,他无从得之,伊万要借助这一“无知”才能求得心理的安宁。至于影片结尾,两人擦肩而过的场景,不过是导演给出的一个理想结局罢了。
  让我们回到开头。伊万一切困境的开始就在于他偶然发现了自己童年的日记本,通过这本日记他试图找回自己失落的记忆。假如没有那本日记,假如伊万不去追索,那么也就不会有之后的种种了。读大学,找工作,娶妻,生子,老去,死去,伊万将平平静静地过他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与其回到过去去抹掉过去的生活,不如此刻就不回忆。
  记忆并不总是美丽的,有些令人甜蜜,有些令人伤感,有些甚至是令人痛苦的。回忆的世界里并不总是田园牧歌,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要再去追寻。无根的你我在空中飘荡,总是要比把自己绑在受刑柱上更好一点。
影片开头描写的是主人公发现自己异于常人的秘密,这种倒叙的手法虽然已经是司空见惯,但是导演的细节处理得相当微妙,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很好地引述出来,可谓做足悬念,意在创新!
埃文,这个有着不幸童年的大学生,在小时候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损坏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可怕的是,这些事情就像消失进了黑洞一样,埃文怎么也想不起来。孩童时的那些可怕记忆残留在他的脑海里,缠绕着他现在的生活,不可自拔,痛苦异常。故事从主人公埃文小时候说起,影片一共展现了主人公的四个阶段,小时候不完整的记忆及一系列糟糕的事情都发生在其身上,并且发生的所谓大事都不记得,母亲带他看了医生,脑部确实有问题!这个算不算蝴蝶效应咱先不说,导演很有创意地给这个现象注释了一些理论,且定义了其奇怪的表象。主人公零碎散乱记忆伴随着导演镜头不断闪回再次重现,我们仿佛也进入了埃文这段错落的记忆,日记本里承载着他十几年来散乱的记忆,也说明了其异于常人的思想和举动。
导演在技术方面可谓做足功夫,悬念设置合理得当,颇有看点。时空在埃文的记忆之间自由穿梭,不但没有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反而更加引人入胜,精彩不断。只是导演过于注重制造悬念惊悚的观影刺激,在爱情、亲情方面往往一笔带过,并未深入解析,有些遗憾。不过,《蝴蝶效应》还是一部颇具诚意的影片,导演的心思巧妙,构思新奇,角度多变的理论思想,给人们重新上了一课,甚至给那些科学家们也上了重要的一课,给人们探索新知的道路上画下了一个惊叹号,也给我们这些喜欢科学且对科学存有好奇心的青年人看到了科学上奇特的麟毛凤角,感觉十分过瘾。
总之,《蝴蝶效应》作为一部科学探索片来看,应该是不错的。
这张DVD是新线无限系列中的一个,因为新线强大的无限电影模式的互动性,使得影片在花絮方面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加有特点。看完全片,花中絮最有特点的应该是那个以小白兔功能实现的四结局吧~
对四个结局个人分别做分析如下:
1、导演剪辑版结局:这个导演版的结尾是大家所说的让人震撼的那个印象深刻的结局,片尾婴儿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没有出生,为逃避永远都不能完美的一切,用脐带将自己勒死了。
个人是非常讨厌这个所谓导演剪辑版的结局: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整部片主角埃文都是在通过影片里那种特殊的穿梭时空的方式,想让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都能尽量完美一些,却又总是不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结果。于是在这个版本的结局里,他最终选择了自杀这种逃避的方式来面对这一切,被困难吓倒、因为不能完美而逃避、用结束生命来逃避这一切,还有什么比这种消极的方式更遭的?本片导演原来一直是做编剧的,《死神来了》也是出自他手,也没什么好结果,或者导演本身喜欢这种压抑和宿命的方式?我反正是不喜欢的,多一点希望是好些的。
2、剧场版的结局:这个版的结局里,埃文最后一次穿梭时间,改变自己的历史,最后与本来是他爱人的凯丽在茫茫人海里相遇却只是相视一秒而后擦肩而过。
这个版本的结局我比较喜欢,虽然它不如前一个“刺激”,也是有点悲剧色彩的结尾;虽然最后埃文的努力改变让每个人活得都还不错,但他却失去了自己原来的爱人,尽管同样是个不完美的结局,然而我要说:这就是生活!人总是努力想让一切都更完美,然而不可避免的,总有一些会有缺憾、总有一些你做不到。很多人后悔自己当初做错的某一件事,然而本片导演给了主角这个机会,让他回到过去改变自己认为当年做错的事,然而结果如何呢?影片给了我们答案:他每一次的努力虽然让某一些人或某一些事变得更好,却又总是会让另一个人或另一件事得到不好的结果。那些后悔于自己过去的人们看了影片或者能明白,与其后悔当初的某一个错误,不如努力把握住手中的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百分百的完美。记得罗丹说过一句话:“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是发现美的眼睛。”人生如一次旅行,可不要这一站因为自己的车厢里不够干净而错过了沿途的风景,对吗?
3、4两个版本的结局都是由剧场版派生出来的,一个和第2结局基本相同,而另一个结局则是那种皆大欢喜的结局,埃文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凯丽,两人谈得非常开心,给两人的未来结合一点暗示,这个给那些喜欢看圆满结尾的人还是不错的,但不符电影和主题材。
&&&&&&&&&&&&&&&
《楚门的世界》:梦如人生,人生如梦&
&&&&&&&&&&&&&&
有没有人提醒过你,这一切都是一场梦?
真的是很有想象力的一部作品!难得的是这只是一部电影!但是它不断提醒我们,我们都是楚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不过是“楚门的世界”!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周围的人都是演员,包括你的亲人、朋友,甚至是你的妻子!整个戏里只有你一个“群众演员”!你生活经历的所有一切都是被人精心设计而成,包括你的出生、成长、上幼儿园、上学、交友、恋爱....一切一切,你天天面对的人和事都是早有安排和事先策划好的。只有你一个人蒙在鼓里,你的日常生活正在被全世界所有的人观看,你就是一出戏!你会如何?作何反应?会不会疯掉?还是我行我素,一如既往的活着?告诉你楚门不会!他一直到长大结婚,都是这部戏的主角,一直在忘我的演出,人们通过他的欢喜悲伤而悲伤欢喜,换句话说,我们都是彼此的一道风景!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好: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我们都是互为人生中的那道风景而已!
楚门是个从小就被电视台收养的婴儿,他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中,周围的人全是演员,到处都是摄影机,将他生活点滴二十四小时播送给全世界的观众,可是他直接并不知道这件事,直到有天他开始怀疑,楚门终于发现了破绽,为什么自己的妻子不像个医生,却像个广告推销员?为什么自己的父亲溺死后又神秘出现,又遭被绑架劫持?为什么那个喜欢自己的女孩不断提醒我这是个早有预谋的骗局?为什么自己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巧合?为什么我总感觉自己在被人偷窥?楚门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寻找答案?并且想尽一切方法逃出,最后终于被他找到出口!走出了楚门的世界!澳洲导演彼得威尔暌违许久的作品,片中对于人们的窥视欲、媒体与商业运作的手段、无孔不入的广告、自我膨胀的媒体工作者等加以嘲讽与批判。巨大的摄影棚与外层空间拥挤的人造卫星,显现出资讯时代媒体过剩的景象;真实与虚构的模糊,是主角也是现代观众的困惑。这是一部机智、充满创意与想象力的未来警示预言。
我想说关于情节设计得非常巧妙,简直妙到毫端!从一开始导演就告诉我们楚门是个戏剧中的人物。有很多的摄像机对他全程演播!所以这出电影也叫做《楚门SHOW》——真人秀。不过呢,这出戏也是绝妙的戏剧,因为楚门不是演员!只有他一个人不是!所以我们可以说这出戏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走出现实的封锁,如何看穿人生的假象,如何面对生命的真我!
可能这是一部略带喜剧色彩的黑色幽默,很多人看得非常轻松,都能发出开心的一笑。不过我想说的是,这绝不是一部喜剧片,虽然金凯瑞是出色的无厘头表演艺术大师,但是他在这出戏里没有疯狂搞笑!相反我们感到他内心的悲伤和恐惧!焦虑与绝望!这份悲伤来自生活的空虚,因为他从小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所以他执意要去斐济旅行;他的恐惧来自于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虽然他有同窗好友和结发妻子,但是他没有从他们身上得到安慰和温暖!其实他的妻子说穿了还有兼职卖淫的嫌疑!因为要欺骗楚门,当然戏要做足!不过呢,电影还算有风度,没有现场转播他们的“真人秀”!楚门越来越感觉虚假,这真像是一出戏剧啊!但是他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直到他发现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灵魂 思想基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