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的例子,是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育儿方法
很多父母一直在思考,怎样的育儿方法更适合孩子。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育儿书,微信里成百上千的育儿公众号,父母们每天都被这些各种各样的育儿信息影响着。孩子的教育是关乎其一生的问题,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实,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常苦恼于生活中遇到的熊孩子,而通常这些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爸妈”,正是因为爸爸妈妈的错误教导,导致孩子不辨是非,惹人讨厌。每个孩子出生都干净得如同白纸一张,是污点还是绚烂的色彩全靠后天的勾勒。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行为习惯不是一夕一朝就能建立起来的,它有自我认知及他人影响两个构成部分。所以,要想孩子长大以后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父母要注重从小事做起,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引导。比如,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家长可以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旁边有需要的乘客,例如老人、孕妇或抱有婴孩者。也可以是在排队付款的时候,尊重规则有序地站在警戒线以外的地方,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都是那样做的,那理所当然我也该这样去做。
在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就已经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了。而早期教育将是父母对于孩子早期行文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父母为小孩构造的世界就是他们所能观察和学习的最佳场所。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语言,来告诉孩子一些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另方面,家长也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实施影响。让宝宝们主动地去接收信息,去学习,去感悟。
在每个做爸爸妈妈的人眼中,宝宝都是活波可爱的小天使。所以在言传身教中,父母难免流露出对孩子的一种主观情感,处处希望孩子比别人的小孩优秀,所以一旦小孩的表现与预期有差距,家长的言语与行为难免就会带来负面信息。这样的言传身教带给小孩子的信息,也许就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或者自己还不够优秀,从而更多地去模仿想要成为父母期望中的样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丢失一部分的自我。
在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怎么想的同时,自己必须也要做到言行如一,这才更是从本质上影响孩子的关键所在。所以,在父母说出口之前,首先一定要是自己先做到,切忌太过随便,否则,会让孩子觉得有被欺骗的感觉,将来在对诚信的理解上多少也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成为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所以,在对小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言传和身教这两方面都不可缺少,并且要统一,这样对小孩的成长才真正有益。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教育的导师,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因为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会去信任的人,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10次课程,系统学习,专栏订阅,社群辅导,让孩子远离游戏和手机,让孩子爱上阅读
10次课程,系统学习,专栏订阅,社群辅导,让孩子远离游戏和手机,让孩子爱上阅读
今日搜狐热点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赵树芬【摘 要】本文结合生活中孩子成长的事例,概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应做到:虚静、谨言、慎行、读书。【关键词】家庭教育;言传身教现在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让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头疼的问题,诸如:厌学、网迷、玩手机、欺骗、唱反调、爱干出格的事……,数不胜数!其结果,家长总是责怪老师没教好,社会责怪学校没管好,却很少深刻反思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环境是否出了问题!殊不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被污染,身体咋会健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一根本污染源!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意味着孩子从一开始就接受了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言行、扭曲的是非观,一生的成长从根本上受到了细菌的污染。学校、社会的教育将苍白无力!好比河流源头被污染,只管下游,本末倒置,怎么可能治理好?一颗再好的种子,撒在贫瘠的土地上,不可能长出健壮的好苗;一颗带病毒的种子,撒在再肥沃的土地上,长出的仍然是不健康的病苗。一颗兰花,土壤受到污染,病毒感染了根茎,发展到叶,怎么喷洒药物都无法挽救,连发出的小苗都全身带有病毒,不可能长好。曾经有一个出生在“麻将声声”家庭的孩子,开口说话第一个词竟是“八万”,父母还不以为然!长大后父母、老师怎么管教就是不好好读书。同样有一个男孩子,父亲是医生,母亲是中学教师,孩子从小很懂事,很有责任心,很小就会安排自己的事,读书、玩耍很有规律,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性格开朗,心理健康,高中毕业后考入国内重点大学,硕士毕业后考博士被国内两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我们惊叹其成长的顺利,很想知道其父母的教育是否藏有“绝招”。经了解,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目瞪口呆!其父母工作很忙,顾不上过多地管教孩子。但是父母从来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下班、吃饭、带孩子一起散步、交流,之后各自钻进书房看书,做自己的事,也从来不打麻将,交往的朋友大多数都是些爱读书、好运动、事业有成的人,闲暇时父母喜欢逛书店,带孩子跟朋友喝茶聊天。孩子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读书。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每当看到这样的事例,都让人感概教育家孔丘的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育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被教育者也会跟着行动;教育者本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被教育者也不会听从。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由此可见,父母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父母用实际行动影响、引导孩子,使其从小就对读书产生兴趣,乐在其中,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的方法,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必将事半而功倍。许多家长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惜挂在嘴上,没有付诸行动,或总是借口工作忙、应酬多,难以持之以恒。入学前不去研究孩子发展的关键期,不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发展孩子的语言和兴趣,入学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才慌不择路怪东怪西,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建议大家抽点空闲时间,去看看动物世界,看看母豹是怎样教会孩子捕猎的技能,猴子怎样示范给小猴吃坚果的技巧,你就会明白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别忘了还有一个词叫唤醒。醒醒吧,家长们,孩子出了问题,别都去一味地指责老师,责怪社会,应该多反省自己身上有没有问题?多反省自己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还存在哪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污染源。早一点发现,早一点治理,早一点还给孩子一个干净、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成长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并不难。只需家长坚持不懈地做好四件事:首先,多一点虚静,少一些浮躁和功利,坚持正面引导;其次,管好自己的嘴,谨言!言多必失,在孩子面前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起责任;再次,管好自己的行为,慎行!在孩子面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有原则,明确地给孩子做出榜样。最后,家长要多读书,读好书,与孩子一起成长。读书才能明智,读书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孩子。孩子是最好的模仿家和心理学家,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别让孩子离开父母,别推卸为人父母应尽的社会责任,别总是只挂在嘴上不见行动,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参考文献:[1]傅敏编,《傅雷家书》[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新一版.[2]刘墉著,《做个快乐的读书人》[M],接力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都市家教·上半月的其它文章【言传身教那点事】教育孩子需要方法【言传身教那点事】教育孩子需要方法宝宝知道百家号作者:宝宝知道
青藤紫琳今天走亲戚,所以见到了我弟弟家的女儿。通过两个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事情,我很有感触,教育孩子方面妈妈也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找方法。事例一:孩子手里拿到了一个别人给她的棒棒糖,孩子的小姨其实像很多人的思想一样,就是想试试可不可以要出来,也就是孩子会不会给她。当然结果是没有要出来,然后孩子小姨采取了硬夺的方法,把孩子弄哭了。抢夺几次之后孩子更加的维护这个棒棒糖,不允许别人拿走了,别人试图拿走,就哭闹。硬抢肯定是不可取的,只能激怒孩子,让孩子更想保护自己手里的东西。可以试着让孩子把手里的东西让你尝一下,或者拿着东西交换一下。要让孩子觉得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事例二:我家的地上有堆玉米没有装起来,孩子对玉米特别的稀罕,非常喜欢抓着玩,当然少不了的是,地上到处都是玉米。我弟妹不想让孩子玩就会硬把孩子抱走,孩子继续去玩,几次三番也阻挡不了孩子玩玉米的决心。孩子玩玉米,避免不了抓起玉米吃到嘴里,我就告诉她,玉米不干净,做个呸呸呸的样子,孩子听话的把玉米吐了出来,然后几次下来,就专注于玩,不再往嘴里吃。同样的,试图阻止孩子的玩耍的乐趣,也会让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甚至哭闹。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玩别的,或者就是在确保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不要阻止孩子,满足她的好奇心。文章来自宝宝知道,更多孕产育儿精彩内容,请下载“宝宝知道”APP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宝宝知道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科学孕育,为爱成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教育反思: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
教育反思: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
现在,有许多的父母亲苦于找不到教育孩子的好办法,认为孩子太调皮了,怎么教都不听,似乎孩子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其实,教育孩子的方法永远也没有现成的方法没有刻板的教条,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就在孩子和自己的身边。
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孩子,父母亲的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那些指责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好教的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不是没有言传身教,而是对言传身教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正确的使用好言传身教这个教育方式。他们也许会说,我也天天在说啊天天在教育孩子啊,可孩子就是不听,怎么办呢?可是,我们做父母亲的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想想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哪里出了问题,孩子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呢?经过反思,我们发现,孩子不听父母亲的话,是我们做父母亲的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是我们的说话的方式不恰当,是我们说的太多了,是我们说的不是时候,是我们说的不是地方,是我们把问题说大了……看看吧,为了能说好一句话,为了能打动孩子,父母亲的一句话就要思之再三就要反复掂量掂量,这样才能把教育孩子的一句话说到点子上,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我们认为孩子天生的是最听父母亲的话的,孩子天生的都是好孩子,世界上绝没有天生的坏孩子,有人说,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都有令人怜爱的地方。所以当孩子有些不听话的时候,作为父母亲不要放弃对孩子的爱,不要认为孩子坏得不可救药了,要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期待充满信心,要积极的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
回到言传身教上面来。教育孩子还得认真的从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开始。我们认为父母亲教育孩子自始至终不能脱离日常生活,把对孩子的教育就放在日常生活中展开。言传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麻烦遇到了问题,孩子自然对解决问题会有所期待,这时作为父母亲给予必要的言传身教,给予必要的帮助,孩子自然会欣然接受父母亲的教育。言传也可以提前,当孩子做一件从来没做过的事情,感到心理茫然没底的时候,作为父母亲这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并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孩子也是可以欣然接受父母亲的教育的。言传也可以置后,先放手让孩子去做,等到孩子把事情办砸了,彻底没辙了,傻眼了,父母亲这时出场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说明,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孩子也是可以心服口服的接受父母亲的教育的。当然,对孩子的言传教育不能多不能婆婆妈妈完没了,点到为止,以孩子可以理解了可以接受为限度。对孩子的言传教育还要注意地点场合还要看清场面的气氛和孩子的心情状态。一句话,要说得孩子高兴,要让孩子快快乐乐的接受教育。
身教应该说是一种更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古人说,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身教的意义对孩子来说更重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示范。父母亲的一言一行当做孩子的表率。我们这里强调的身教,对孩子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俗话讲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其实并不是龙天生的就是龙,凤也并不是天生的是凤,而是龙和凤以其自身的言行影响教育好了他的下一代的结果。一个家长如果律己不严而要去要求他的孩子去做到,那是没有一点说服力的。一个自己沉溺于撮麻打牌的家长要求孩子不要玩牌,能有说服力么?在家庭里父母亲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去做到,否则就不要去提出那种苍白无力的要求。在家庭里父母亲必须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看到一个值得信赖值得仰望的形象。在家庭里父母亲可以给孩子树立生活榜样的方面有很多,而且生活方面的榜样对孩子健康成长也非常重要。比如,处理家务的能力,让孩子跟着父母亲做家务,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热爱家务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因为从做家务中就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办事认真的品质,养成有序性讲条理的良好习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规范和秩序,懂得生活要讲条理,懂得幸福的生活就在我们的手中……所以好孩子一定是父母亲首先教出来的,父母亲以其身体力行为榜样,一定会感染和感动自己的孩子,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一个好的父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候,往往是把言传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的。身教是父母亲进行家庭教育基础。言教是对身教的深化和展开。言教只有与身教紧密结合,言教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失去了身教的基础,只有嘴上工夫,那么父母亲的家庭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父母亲教育自己的孩子,就要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看成是教育自己孩子的一种有效资源,而且要认真对待认真处理好这种教育资源,把自己的言行举止化作孩子可以接受和吸收的并且乐于接受吸收的东西。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父母亲和这样的孩子,就会把他们的情感和生活完全融合起来,孩子的成长一定会向着健康的美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孩子一定是一个好孩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