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在英语日常生活用语中怎样用英语与孩子沟通

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应该怎样和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
 英语老师是学英语最直接的引导者,所以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一定要多和孩子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但是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或是不愿意和和孩子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   一些家长认为自己不懂英语,所以即使和英语老师沟通了,自己也帮不了孩子,所以干脆把孩子学英语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老师。其实这样做完全是不对的,自己不懂,但是作为孩子的家长,了解孩子基本的学习情况还是应该的。隔段时间给孩子的英语老师打个电话,或是的时候直接和老师进行沟通,听听英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家长再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态度一定要真诚,让老师能够感受的家长确实是在关心孩子,家长关心孩子侧面上也反映了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这样老师有时候会自觉不自觉的重点关心一下这个孩子。&   有的家长不善言辞,所以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感觉不知道怎么开口。这种情况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因为毕竟老师每天的工作也很忙,没有大量的时候单独面谈或是电话交流。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给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信件中说说孩子在家学英语的情况,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英语课上表现怎么样,最近学的英语重点有哪些?(家长如果有能力,可以在家先给孩子做预习)……在这样一种无声的交流中,家长和老师得到了最好的沟通。&   还有一种最为快速的交流方式――孩子的英语作业本。每天晚上孩子写完英语作业家长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签个名就行了,孩子的作业本也可以成为一种交流工具,在孩子的作业本签名后面写上几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及想要想要了解孩子在学习的哪些情况。短短几句话老师第二天直接就能看见。作业本上的话不仅能使老师感受到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心,让孩子也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这样,对孩子每天的学习也是一种鼓励。&   所以,那些不愿意或是不善于和老师沟通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了,如果你不愿意,那是你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你的态度。如果你不善于,方法已经交给你了,赶快试一试吧!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相关幼儿教育资料:
没有相关幼教上一篇幼教: 下一篇幼教:
最新教育资料
推荐教育资料家长课堂:与孩子沟通的十大诀窍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家长课堂:与孩子沟通的十大诀窍
  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但也许你并不知道与孩子说话的方式和正确的亲子沟通方法,你保证自己都没有走进亲子沟通的误区吗?有关专家提醒说与孩子沟通,用亲切的话语有利亲子间的沟通,所以家长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时,可以多说一些孩子理解,或能理解到孩子心理的童言,这对于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下面的十点,都是和孩子沟通的经典秘笈哦!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6、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7、回答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孩子都是具有好奇心的,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他们细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如果家长随意对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黄,那么你可能扼杀了孩子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认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运用生搬硬套理论解说或成人化口语,尽量采用拟人化或童话式的方法给孩子讲解,符合孩子“泛灵”的特点。
  8、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也许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因此,当你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你的语言。
  9、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碌幕胺炊鸬礁玫男Ч皇且擞玫玫薄
  10、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与孩子说童言有利亲子间的沟通的重要性,因此,父母在平时对待孩子提的要求,如果是合理的,就不应该只是答应而不兑现。而对于孩子提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一味的使用严厉的词语来拒绝,以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做出正确的反应是父母们应努力做到的。
本文选自的博客,点击。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如何和初中孩子沟通!给初中孩子的家长们推荐学习: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
我的图书馆
如何和初中孩子沟通!给初中孩子的家长们推荐学习: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
&&&&&& 赋予孩子一个好人生,父母不光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更要掌握迷信的教育方法:人生引导+研习指导。初中生的教育,特别是七-八年级孩子的教育,对于所有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都是必需面对的一个难题。对此,许多家长频频向教师解惑:有什么好主见?有什么灵丹妙药?事实上,灵丹妙药是没有的,但迷信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却是可以通用的。在《7-8年级改换孩子一生的关键》中,我们将站在教师与家长的双重角度,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从分析七-八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成长?征角度入手,向广大读者充分呈现《7-8年级改换孩子一生的关键》的四大特色:特色一:更注重的是方法;特色二:更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特色三:体现家校联合教育思想;特色四:倡导家长与七-八年级的孩子做友人。做友人,孩子才会与你无话不谈;做友人,才能让亲子之间的干系日益亲切;做友人,孩子才会愿意接受你所做出的正确指导或引导……
多年的教学经过中,我保持下来了这样一个风气,每当我接触新一批孩子时,我都会给他们的家长开一个会。在会上,我会问这些孩子的家长们:“你们认为初中三年哪一年最关键?”家长们的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说七年级重要,有的说八年级重要,但大多半的家长还是认为初中的末了一年——九年级最重要。
从小学到初中,孩子读了九年的学,为的就是中考时的末了一博,所以九年级对孩子来说确实很关键。但在这里,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必需向家长们明确的是:没有七、八年级的知识积聚,纵使孩子在九年级再努力,往往也会与好成绩失之交臂。
有过教育初中生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在刚刚升入七年级,以及在八年级的研习和生活经过中,需要翻越很多道“坎儿”。也正因如此,很多教育专家乃至把七~八年级这个阶段称之为“翻坎”阶段。例如:
在七年级,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合,对新的环境不适合、对科目的增加不适合、对老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在这些“不适合”的影响下,很多孩子的心理开始出现问题,因此很多原来研习很好的孩子成绩开始大幅“下滑”;很多原来成绩不好的孩子干脆放弃了研习……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到了八年级,孩子遇到的“坎儿”会更多,由于没有了刚刚升入初中的那种新鲜感和拘束,他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有些孩子喜欢拉帮结伙地打架,有些孩子开始出现了早恋现象,有些孩子贪恋上了网络……也就是说,只要家长和老师稍不留神,孩子就有可能走上舛讹的道路。在八年级这个“多事之秋”,孩子很有可能就会“悬崖勒马”。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家长们必需要树立这样的意识:七~八年级不光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期,更是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在与很多七~八年级家长们接触的经过中,最令我担忧的问题是,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的长大成人而感到欣喜,学习。但他们却不知道,在这一阶段,孩子要面临很多重大转变。当家长们对此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不适合”时,他们只能是无从下手。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如果事前已经知道了天气的变化情况,我们就不会畏怯暴风雨的突然袭击。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变化洞若观火,那家长就能提前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的准备,从而就能做到自在地应对。
一般来说,到了七八年级,孩子和家长都要面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从研习方面讲,七~八年级,孩子将经由过程一个成绩渐变期。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以前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容易就“翻身”,而以前成绩很好的同学也很容易进入“差生”的行列。所以,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重视和利用这一研习成绩的渐变期,那孩子就能很轻易地步入优质研习的良性轨道。
从身体发育方面讲,七~八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最易叛逆的青春期。他们会对自己身体产生的变化感到极度迷茫,因此很易走向消极和内向。
从心理方面讲,七~八年级是孩子的心理动荡期,最易出现问题。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资助孩子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呢?这也正是本章向要向您呈现的形式。
在当班主任的经过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开学不到一个月,一个七年级孩子的家长来找我,说是要给孩子转学。如何和初中孩子沟通。问他为什么,这位家长无法地告诉我:“孩子说不适合这里的教学方式,不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而且经常会莫明其妙就冲我们发脾气……最近说什么也不肯来学校了,没主见,只能给他再换个学校试试!”
看着这位家长为孩子的事情急得焦头烂额,我告诉他,孩子不用转学,他只是患上了“初中再生综合症”,只要资助孩子让这种症状消失,孩子很快就会投入到初中的研习、生活中来。
孩子刚刚升入初中,出现不适合的现象很一般。七年级是小初相连期,面对新环境、新科目、新老师等,孩子在心里不可必免地会有一些排斥成分。当然,当孩子的这种排斥转变成了不适合,他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易怒、厌学等问题,这就是我所说的“初中再生综合症”。如果家长真的因此而给孩子换了学校,家长浪费精神和财力不说,到了新的学校,孩子的症状只能越来越严重。
事实上,大多半的孩子在刚刚升入七年级时,都会或多或少地生存着“初中再生综合症”,这是由于孩子自身的变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决定的。
到了七年级,孩子已经从儿童期迈进了青春期的大门,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并且要求独立的意识在迅速增进;另外,由于性激素分泌的增多,他们的身体也在呈加速度成长。思想和身体的变化使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小孩儿了,因此,这些孩子经常会对父母说这样的话:“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们不要再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我。”
但是这些“小小孩儿”在升入七年级后却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合,不适合新的同学和老师、不适合初中科目的增加、不适合研习形式难度的增加……前后落差的生存让他们感觉到迷茫、困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便出现了“初中再生综合症”的种种症状。
其实,要想孩子不患“初中再生综合症”也有很好的一个主见,那就是提前给他们打“预防针”,即家长提前告诉孩子:升入初中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将面临什么。
我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位妈妈,孩子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她都会阅读大宗的教育书籍,从而使孩子少走很多没有必要的弯路。
在孩子升入七年级之前的那个寒假,她不时地会这样与孩子沟通:
“你说到了七年级之后,要学的科目将近十门,比以前都要多一半了,你会感觉到有压力吗?”她好像无意间与孩子提到这个话题。
“对呀,妈妈,到时候这么多科目我要忙不过来怎么办?”孩子也有点担心地说。
“不过我问过那些年级比你高的同学们,他们说如果在研习时能够做到有所偏重,就会紧张很多。比如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上少花时间、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上多下点工夫等,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妈妈紧张地说。
“这些问题我要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去探讨一下。”孩子认真地说。
从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其实孩子的年龄只长了一岁,但孩子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初中知识难度的突然提升、初中科目的增加、初中老师教学方式的改换等,都有可能使孩子产生不适合的感觉。但如果家长提前把这一切告诉他们,并为他们推荐可行的解决方法,那孩子再面对这些问题时,就会从容的多。
针对于此,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中学与小学在以下方面有着很明显的不同:
第一,从教学方法方面而言,中学与小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学的老师已经不像小学老师那样盯着孩子学、手把手地管着孩子学,而是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让孩子主动自发地去研习,因此进入七年级后,孩子应该提高研习的主动性。
第二,从教学形式上而言,小学的研习课程最多有5门,但中学的课程一下子增加到了10几门,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点应接不暇的感觉。针对这一点,家长可以鉴戒下面那位家长所提到的方法。
第三,从研习方法上讲,在小学阶段,只要孩子多记、多背、多写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到了中学,除以上这几“多”之外,孩子还需要掌握知识的规律,养成精良的研习风气,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家长还应无意识引导孩子总结有效的研习方法。
当然,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去向那些刚刚走过七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去取取“经”,那就最好不过了。因为那些刚刚走过七年级的孩子肯定会有很多感想,也会搜求出很多的经验,当孩子掌握了这一切后,他就能以“伟人”的高度去看待他将要遇到的那些“不适合”了。
需要提示家长们的是,以上方法只适用于那些行将进入七年级,或者刚刚进入七年级不久的孩子。那么,对于那些已经患上“初中再生综合症”的孩子,家长如何做,才能引导他们尽快离开这些症状呢?
方法一:利用“新开端”让孩子重建信心
七年级对孩子意味着“不适合”的同时,还意味着“新奇”、意味着新的开始。也许孩子在小学时研习并不出色、也许孩子在小学时与老师之间发生过矛盾、也许孩子在小学时与同学之间有过误会……这一切都没有干系,因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我曾教过的一个孩子就这样,在小学时他的成绩很一般,怎样当好家长。但到了初中,家长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他信了。也正因如何,在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中,他一跃进入了前十名,从此他的成绩一直在呈上涨状态。
信心的气力是巨大的,如果孩子真的想改换,七年级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现在我所教的那个孩子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以下是他的原话:
当爸爸妈妈告诉我“七年级,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时,我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做一个研习好的孩子。”自从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我觉得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我好像抓住了一个我守候很久的时机来“翻身”,来改换自己、来证明自己。于是,整个七年级,我都在投入地研习。
正是由于信心的支撑,我会主动地去寻找最有效的研习方法,每天晚上除了做完作业之外,我还会把白天老师所讲的形式温习一遍,然后再预习明天将要学到的形式。尽管每天晚上都会到很晚,但我一点也不感觉委靡,而且睡觉也会睡得特别香。
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是我过得最充实的日子,真有点“猖的七年级”的感觉!
看了他的自述,我真的会意到了这个孩子的投入。也许有家长要说,孩子这样投入会不会变成“书呆子”呀?其实不然,这个孩子不但研习好,而且人缘也很好,他身上似乎有一种奇怪的气力,使得当时班上的很多孩子都抢着与他做同桌。深入思索之后我终于明白了,正是因为他的那种“投入”精神,他不但研习投入,玩也玩得投入,做其他一切事情都“投入”,所以很多同学才喜欢与他接触、与他交友人。
所以,对于那些想改换的孩子来说,七年级一概是个最佳契机。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可能这样无意识地去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研习不好,那家长就告诉他:“在七年级,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去努力,任何人都有时机当冠军。”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不喜欢与人交往,那家长就告诉他:“七年级,是一个全新的开端,。只要你主动与别人交往,任何一私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成为你的好友人。”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与老师的干系不好,那家长就告诉他:“幸亏有七年级,你可以离开以前的环境,在新的环境里,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当家长拿出足够的理由让孩子去改换自己时,七年级很有可能成为孩子人生的“转折点”,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间。
方法二:为孩子的“崛起”寻找理由
新的开端意味着新的开始,在七年级,面对很多的“不适合”,家长要想孩子尽快崛起起来,需要给他们足够的理由。
七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小孩子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而且基本上已经可以达到成人的理性思考水平。所以,家长要想让他们去努力、要想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初中的研习和生活中去,就必需给孩子一个充分的理由,让他以此说服自己、激励自己。
下面的这两段家长与孩子的对话把孩子的这种心理描述得极度清楚:
家长:升入初中了,你有什么打算吗?
孩子:有,好好研习。
家长:为什么好好研习?
孩子:不知道。
不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很听话,老师或家长让他们研习,他们就去研习;但如果老师或家长不提示他们,他们决不会主动去研习。这品种型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去研习,他们的研习没有动力,因此他们的成绩永远都不会太突出。但在这时候,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帮孩子寻找到认真研习的理由,那孩子研习的劲头就会大不一样。
家长:在六年级的时候,你的好友人被选为优秀学生,代表班里去参加角逐,孩子。你是不是很钦慕他?
孩子:是呀,我好想有一天我也能被选中,不过小学六年我都没有这个时机!
家长:你的时机来了,你马上就可以超过你的好友人了。
孩子有点惊讶,又有点怀疑地看着家长。
家长:到了初中了,你和你的好友人,包括所有的同学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只要你比他们的迅速快一些、比他们跑的时间长一些,你很快而且一定可以超越他们的。
相信孩子听到家长这样说,心里肯定是一阵欣喜。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孩子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的研习中去,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而去努力了。可以遐想,当孩子有了足够的理由去研习时,“初中再生综合症”不但不会发生,纵使孩子会遇到很多的“不适合”,他们也会自己寻找解决的措施。
在七年级,家长很容易就能找到让孩子“崛起”的理由,比如孩子在小学时很想当班干部,但一直没有如愿,家长可以以此为理由鼓励孩子在七年级好好表现自己;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就已经很出色了,但他想在初中时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家长也可以以此为理由激励孩子继续去努力;
在小学时,孩子没有完成的心愿,以及孩子在中学阶段想达成的方针,都可以成为他们在七年级“崛起”的理由。如果家长的引导得当,这些都足以成为孩子“崛起”的动力。就像一位七年级孩子所说的:“在七年级,当我找到足够的理由去努力时,我觉得自己身体里积蓄很久的气力,在那段时间齐备爆发进去了。”如果每个孩子能够以这样的状态去应对七年级,其结果一定会另孩子以及家长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欣喜!
方法三:教孩子学着列研习计划
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研习是没有计划的,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但进入初中以后,如果孩子还是按着小学的思维方式去研习,那研习成绩只能是一点点地“下滑”。
到了七年级,孩子要研习的科目与小学时相比,增加了将近一半,面对突然之间增加的这些新科目,很多孩子开始理不清头绪,乃至有些应接不暇了。就拿晚上造作业来说吧,在小学时,孩子天天围着数学、语文、英语三大主科转,时间还觉得不够用。现在一时之间增加了这么多新科目,孩子们的感觉只能用“难、乱、烦”来表示。因此,要想过初中科目多这一“难关”,家长就要教会孩子学会列研习计划。
我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她年龄要比同班的大多半孩子小一岁,但当大多半孩子都对突然增加的科目感到很累或者是无从下手时,她却学得很愉快、很紧张。当我让她给同学们分享研习的经验时,她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们列一个研习计划表,学起习来就不会那样累了。”
原来,在意识到初中科目单一有可能成为孩子研习的一大障碍之后,这个孩子的家长早早就开始教孩子做研习计划。当孩子能够自己列研习计划,并真正按着计划研习时,研习对她来说也就不算什么难事了。
那么,如何做研习计划呢?我们还是先来听听这个孩子的经验:
其实我的研习计划很单纯,完全是按着课程表来做的。比如,即日学了四门课程,数学、语言、历史、地舆,那我在即日晚上就会先把这些科目的作业先做完,然后再把白天老师讲的笔记和课文认真地看一遍,末了再把明天将要研习的几科形式大致地预习一下。
其实,这个孩子的研习计划之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招术”,但却很具迷信性。我在她的研习计划中看出了这样两点很重要的研习方法:
一是及时温习。每天晚上把白天所学科目的笔记和课本认真地看上一遍,便是很好的温习。因为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如果新学的东西及时温习,便会记得很牢固。另外,由于初中的知识有很强的联贯性,及时温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后背知识的研习也有很大的资助。
二是提前预习。提前预习可以使孩子从主动研习向主动研习转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一般来说,预习科目以第二天的所上的课程为主。
孩子刚刚升入中学,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如果此时父母能够引导孩子列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研习计划,任何一个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孩子,都不会再为科目单一而愁,从而也能很轻易地离开“初中再生综合症”了。
方法四:与老师和孩子都多多交流
升入七年级之后,任何一个孩子在研习和生活上都要经由过程一个“适合期”。但由于孩子们之间生存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这个“适合期”也是长短不同的。迷信表明,这个“适合期”短则半学期,长则一个学期。
但正是由于这个“适合期”长短的不同,也造成了孩子在初中的成长速度不同。因此,家长越快资助孩子离开这个“适合期”,孩子的成长速度就越快。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资助孩子离开这个“适合期”呢?有数个事实表明,家长应该首先做到两个“多沟通”——多与孩子沟通、多与老师沟通。
很多家长都了解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因此总是寻找时机为孩子的“崛起”寻找理由,总是会寻找时机说服孩子去努力。但大多半家长却忽略了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
在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许就是因为老师很随意的一句批评的话语,孩子就有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讨厌上研习。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患“初中再生综合症”的倾向,便要及时跟老师取得联系。
天翔是个很活泼的男生,但妈妈发现,自从天翔进入七年级之后,还不到两周的时间,这孩子就像变了私人似的,情绪低落,而且经常向妈妈抱怨班主任的不好。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
天翔妈妈意识到了孩子的变化,便总是问孩子:“是不是在新的学校有什么不适合的地点呀?”每次孩子都说他不喜欢班主任,妈妈再问他为什么,他就不好好与妈妈说话了。
为了弄清楚孩子变化的原因,天翔的妈妈主动找孩子的班主任谈了一次。在与班主任的配合探讨中,终于弄清楚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原来,在七年级再生报道那天,天翔早退了,严厉的班主任批评了他一句,并且由于当时同学们的座位都已经安排好了,班主任就先让个子并不是很高的天翔暂时坐到了末了一排。自后班主任因为事情太多,就把给天翔调座位的事情忘掉了,所以天翔就认为班主任对他有意见,从而研习、生活都打不起精神来。
在七年级再生刚开学的那段时间,班主任是最忙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时间和精神去研究每个孩子的心理。因此,在这段时间,家长只要发现孩子的情绪或心理有不对的地点,就应该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你知道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心得。及时沟通。
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有这样一种心理,他们很注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老师的话他们也很愿意听。就像下面事例中所说的天翔,如果在妈妈与班主任沟通之后,班主任能够及时给天翔解决座位的问题,并对他说几句鼓励的话,那天翔对班主任的意见就会马上消失,而且很快就会回复复兴以前的活泼。
所以,在这一阶段,尤其是孩子患有“初中再生综合症”时,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和交流更是十分必要的。
二、八年级——帮孩子顺利渡过“多事之秋”
经常听到一些同事这样抱怨:“这些八年级的孩子真不好管,他们好像总是故意挑拨老师的权威,有时一个孩子的一句话就能引起全班同学长时间的大笑、起哄、耻笑老师等现象,真不知道该拿这些孩子怎么办!”
与此不谋而合,家长们更是拿这些八年级的孩子没主见,曾有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我家孩子到了八年级就像变了私人似的,研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说,他还学会了撒谎、打架、谈恋爱……感觉一不小心他就会走上弯路,但我们好心资助他,他却不领情。”
实在,八年级是一个“多事之秋”,孩子变好变坏往往就在这一时期。在多年担任初中班主任的经过中,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八年级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是矛盾与纠纷最多的时期,也是初中最危险的时期。
在八年级,大多半孩子在思想品德、研习成绩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许多原来研习成绩很好的孩子,成绩开始大幅下滑;许多原来遵守纪律、积极与老师配合的学生,开始变得有对抗情绪、有破坏行为;很多原来不是很优秀的孩子,更是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内向、抑郁、放弃自己等心理问题……因此,很多教育界专家把孩子在八年级出现的这些问题,形象地称为“八年级现象”。
其实,在我看来,孩子们出现这些“八年级现象”是很一般的,这是由于八年级孩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八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不再是对世事懵然无知的儿童,但他们的心智也尚未幼稚,因此心理的变化和身体的发育会给这些孩子带来很多的困惑。在这段困惑期,他们很容易就会研习精神不集中、早恋以及熏染上抽烟、喝酒、看黄色书刊等不良习气。
例如,这些进入青春期的八年级孩子,由于对“性知识”的了解很少,他们会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和变化感觉很迷茫,当然,他们又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很强烈的需求。在学校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大多半的家长又羞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因此大多半的孩子会依赖黄色网站、黄色书刊等渠道获取“性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其次,八年级的孩子少了七年级孩子刚刚进入初中时的羞涩感,也没有九年级孩子的升学压力,因此在研习方面他们很容易和缓。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研习很好的孩子升入八年级,成绩突然下滑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八年级,孩子有绝对较多的时间来张扬、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很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举个例子来说,到了八年级,大多半的男孩子会一改自己在小学,或七年级时楞头楞脑的毛头孩子形象,他们开始变得爱打扮,头发经常梳得光光的,衣服鞋帽开始讲究品牌。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为了追求“个性”、“不同凡响”,开始熏染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我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孩子,在初一时还在班级前几名,但上了初中后变得爱打扮、讲“个性”,成绩直线下降,到了九年级时,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差生”的行列。
第三,到了八年级,孩子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因此这段时期也是他们心灵最易受伤的时期。八年级的孩子对中学已经很熟悉、对小学已经冷淡了。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希望他人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渴望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然而,在大多半的情况下,他们面对的实际是:沉重的研习负担、老师不信任的眼神、家长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封闭心理开始表现进去,他们上课出神、经常会说自己很孤独、写日记、自己的事情不愿让别人知道、给自己的抽屉上锁等怪异行为。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很明显的逆反行为,如故意与老师和家长对着干等。
如果在孩子升入八年级之前,家长们了解了孩子将要发生的这些变化,相信家长们就能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这些变化了。当然,家长们也能提前采取措施来预防孩子向不好的方面发展,或者采取措施引导孩子改掉某些不良风气。
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资助八年级的孩子顺利渡过这个“多事之秋”呢?
方法一:给八年级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八年级之所以成为“多事之秋”,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由于孩子与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障碍造成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论在研习还是生活上,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总会向老师或家长寻求资助。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进,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强烈希望家长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然而大多半的家长却并不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
他们要么仍然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八年级的孩子,过多地参与孩子的事情,如规定孩子交什么样的友人、限制孩子的自在等;
要么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如孩子放学后略微晚回家一会,家长就盘根问底地打探孩子的影迹;
要么总是打击孩子,孩子刚刚买回一件自认为很“酷”的衣服,家长就会浮夸地冲孩子大呼小叫:“你穿的什么奇装异服,赶紧给我脱下来!”
也许在家长看来,这些作法都是为孩子好,然而在孩子看来,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自我意识极强的青春期,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关闭心门,要么专门与家长对着干,这些都会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
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沟通障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它只会助长这些八年级孩子的不合作行为,或者是逐渐把孩子向逆反的道路上一点点推进。
那么,家长们如何才能与八年级的孩子畅通、有效地沟通呢?每当八年级孩子的家长这样问我时,我都会为他们开一付“灵丹妙药”——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行为。
也许有些家长会对我的这个方法产生怀疑,“仅仅是理解和尊重他们,这些八年级孩子的叛逆行为就能得以有效制止吗?”
是的,如果家长能够做到理解和尊重这些八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叛逆行为不但可以取得制止,而且家长很容易就会赢得这些孩子合作。改变孩子一生。
在教八年级的时候,我曾接触过很多家长们所谓的“坏孩子”、“问题孩子”,但在我的尊重和理解之下,大多半的坏孩子都进入了好孩子的行列。
林衡曾经是八年级一班“最坏”的一个孩子,给老师顽皮、捣乱不说,他还经常故意损坏班上研习好的同学的东西。在发现这个孩子的这些坏毛病之后,我没有批评他,更没有惩罚他,而是用理解和尊重赢得了他的信任,从而让他对我说出了心里话。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破坏那些研习好的同学的东西?”
他说:“那些研习好的同学瞧不起人,我要让他们不舒服一下。”
真的是那些研习好的同学瞧不起人吗?其实更多的还是林衡嫉妒那些研习好的同学,他也想像那些同学一样研习好,但一时间又达不到,因此只能用破坏那些研习好的同学的东西,来发泄一下心坎的失落感。
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这样对林衡说:“原来你是想成为研习好的学生呀,只不过你误解了自己心坎的需求。”
林衡疑惑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其实要想研习好并不是很难,老师来资助你。”林衡更加疑惑了,有点感动又有点惊奇地看着我。
“你不是对数学很感兴趣吗?只要你加把劲儿,你的数学成绩一概不会比那些研习好的同学差。等数学赶上来之后,再冲击研习语文、然后是英语……一科科地突破,你的成绩很容易就会赶上来。”
最终,通过努力,林衡不但改掉了那些坏毛病,而且很快就进入了“好学生”的行列。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正处于青春期的八年级孩子更是如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一定要坚信这样一个观点: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坏孩子”,那些所谓的“坏孩子”在大多半情况下是被“逼”进去的。对于改变。
是的,很多家长喜欢高高在上地教育孩子,总是摆出“我教你怎样做”、“你必需这样做”的架式来教育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结果只能是“逼”着孩子不与自己合作、逼着孩子叛逆。就像下面事例中的林衡,如果他的家长试图用惩罚的方法来制止他的坏行为,那林衡的这种坏行为只能是愈演愈烈,只会铸就教育的失败。
通过多年与八年级孩子的接触,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不论孩子的表现多么的恶劣,在他们的心坎深处都隐藏着很强的上进心,就像下面的林衡一样,他不喜欢那些研习好的同学,但他又强烈地想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因此,他们需要的不是家长的批评和打击,而是家长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家长的理解和尊重,把他们的上进心勉励进去。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大多半八年级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很多坏行为,往往是因为在研习或生活上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并且不知道如何向外界寻求资助,。于是便以一种叛逆的形式发泄进去。在这时,他们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尊重,需要家长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逃离“坏孩子”的深渊。
方法二:不要马上反驳八年级孩子
八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叛逆心理极强的青春期,他们已经具有了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尤其不喜欢听到他人反对自己的声响。因此,不论八年级孩子的观点有多么的可笑、八年级孩子的行为有多么的幼稚、八年级孩子的表现有多么恶劣……做家长的也不要马上反驳他们,而要用下面的话来庖代反驳的话语:
“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吗?”
“能告诉我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
“你希望爸爸妈妈帮你做些什么?”
八年级的孩子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在进一步地完善,但在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心坎的真正需求,并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或接下来要做什么。有时他们会很随意地就提出一种观点,但如果家长马上就对他们所提出的这种观点进行反驳,那孩子就会越来越坚持这种观点,进而使原先是很随意说出的一个观点,转变成了孩子的真正观点。
所以,当孩子说出自己随意的观点时,家长不应马上反驳他们,而是要对孩子提出下面提到的那些问题。这样,就能帮孩子廓清自己的想法,从而做出理智的决定。
一位家长曾这样介绍他的育女经验:
一天,我正上八年级的女儿突然告诉我:我不知道。“爸爸,我要把头发染成火赤色。”听到女儿宣布这个消息,对比一下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在惊奇的同时,我感到有点气愤,并且一直在心里抱怨:“现在孩子的想法真是无法让人理解。”
但为了弄清孩子的想法,我隐藏了自己的满意,装作很平静的样子对孩子说:“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你能告诉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吗?”
“中国奥运会金牌数目世界第一,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为中国祝愿,所以我想把头发染成与中国的国旗一样的色彩。”
我强忍着想大笑的冲动,用微笑的表情对孩子说:“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动运员都很少有你这样的创意。就拿奥运现场的那些礼仪小姐来说,她们头发的色彩和发型就很传统。”
“爸,这你就不懂了,那叫有中国特色。”孩子很认真地说。
“那你把头发染能赤色,人家会不会不把你当作中国人呀?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作为中国人真自豪,可不能被别人误认为是外国人。”我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与女儿说话。
女儿认真地想了好一会儿,突然对我说:“我还是先不考虑染头发的事情了,以免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外国人!”
看看,我就是这样使女儿放弃了一个很奇怪的想法。
在八年级孩子的头脑中,总会“蹦”出很多奇怪的想法,往往他们不经过思考,头脑一热,就会宣布要实施这些想法。在这时,如果家长屏绝他们,他们反而会坚持。但如果家长都能像下面的那位家长一样,先赞同并玩赏孩子的这种想法,然后通过分析,让孩子认识到他们想法的不合理性,到那时候,一般不用家长直接屏绝他们,他们就会主动放弃这些奇怪的、不合理的想法。
另外,也许家长们都会有感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乃至是过分的要求。其实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真的要去达成这些要求,而是通过这些要求来试探父母,通过父母的反应来判断父母是否真的在意他们、尊重他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做家长的更不能直接反驳孩子了。
方法三:不要给孩子贴反面“标签”
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八年级的孩子:
“这孩子头脑很聪明,但这聪明就是不向研习上用,整天想些与研习有关的事情!”
“这孩子就像没长脑子一样,做什么事也不知道思考!”
“这孩子总是很忽略,就凭他这忽略劲儿,他也考不上重点高中!”
其实家长这样评价孩子,是给孩子贴标签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往往会使孩子放弃努力、放弃改换自己,从面真正供认家长给他们贴的这种“标签”。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做事总是很鲁莽,同学叫他去打架,他从不思考,跟着就去打,因此惹出了很多麻烦。我曾屡次劝他,做事情之前要用大脑思考一下,但他好像总是听不进去,总是在重复这样一句话:“我像我爸爸一样鲁莽。”
听他这样说,我感到很惊奇,于是我决定去他家做一次家访。见到他的父母,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了。原来,孩子爸爸的性格确实很鲁莽,而孩子的妈妈又整天抱怨孩子:“你像你爸爸一样鲁莽!”“真是遗传呀,我看你这种鲁莽的性格是改不掉了。”……这样的话听得久了,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鲁莽。
父子之间的性格确实有遗传的因素,但是,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在给孩子贴“鲁莽”的“标签”,那孩子就会对这种“标签”深信不疑,进而他的性格只能是越来越鲁莽。
其实,大多半的孩子都有改正自己坏毛病的欲望,相信下面的那个孩子也不例外。当老师或同学提示他性格很鲁莽时,他一定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但如果家长一直在他耳边唠叨:“你总是很鲁莽”、“你的鲁莽是遗传的你爸爸的性格”……那孩子就会完全供认这种性格,想改掉这种坏毛病的欲望也越来越小。而且,当有人劝他改正这种鲁莽的性格时,他乃至会这样反驳别人:“我的性格是遗传的我爸爸的,是改不掉的。”以此来为自己的行为推托责任。
任何反面“标签”的作用都是这样的,它会使孩子供认这种反面“标签”,乃至以这种反面“标签”为理由来推卸责任。因此,在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能给孩子贴反面“标签”。
当然,正面的“标签”是对孩子有激励作用的,例如,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很细心”、“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这样,孩子也会供认家长所贴的这种“标签”,进而也会为达成这种“标签”而努力。
方法四:巧妙运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八年级的孩子正值青春期,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最强烈的,他们往往会因为一点大事不顺心,或是自己心情不好等,就与父母对着干。
对待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不要对他们所表现进去的怪异行为,或逆反心理而感到惊奇,而是要理解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家长们乃至还可以巧妙运用一下孩子的逆反心理,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运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装“傻”,例如,孩子对上网有点贪恋,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妈妈(爸爸)也想赶潮流,也想学上网,你教教妈妈(爸爸)吧!”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但家长们接下来会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当你慢慢对上网产生兴趣了,孩子对上网的兴趣却越来越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孩子上网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父母的不同点,如果上网也变成了父母的一种喜好,那孩子只得自愿放弃这种喜好。
我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八年级的孩子:
她是一位有名的“王菲迷”,她的房间里贴满了王菲的照片、宣传画;电脑里全是王菲的歌、王菲的电影;不光这样,她还效法王菲的发型、穿衣服的风格;一听说王菲在某地开演唱会了,她纵使没有主见去演唱会现场,也要旷课在电视上看现场直播。
女儿这个样子,她的妈妈十分着急,于是向教育专家求救。教育专家给这个孩子的妈妈提了一个建议,让她也装作“王菲迷”。于是妈妈也效法起了王菲、听起了王菲的歌、看起了王菲的电影……结果女儿很快就把王菲的照片收起来了,也不再效法王菲的造型,并且一听到妈妈放王菲的歌她就很烦,“怎么又是王菲的歌呀?妈妈,你就不能换换口味吗?”
看,这就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需要与父母有区别,这也是他们逆反情绪的表现。当这个孩子的妈妈知道孩子贪恋王菲时,如果妈妈强制着孩子不去“追”王菲,那孩子肯定会想:“妈妈不让我喜欢王菲,对于家长怎样教孩子。我偏喜欢,看她能拿我怎么办?”而且对这种“与妈妈对着干”的游戏会越玩越起劲儿。
但如果妈妈不压制她,反而认同她,她逆反的动力就会消失,就像游戏失去对手一样,孩子最终也会放弃这个没意思的游戏。 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很多七八年级的家长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研习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孩子,突然之间成绩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原来成绩很好的孩子,突然之间成绩会下滑一大截。因此这些七~八年级的家长,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实在,升入初中之后,大多半孩子的研习成绩都会发生或上或下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中考时的成绩。因此,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七~八年级,是孩子研习成绩的渐变期,到了八年级下半学期,孩子的研习成绩便基本上定型了。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一些孩子升入七年级之后,研习成绩突然之间提升了很多,这是因为他们把七年级当作一个新的开端,在七年级这个新的起跑线上加快了速度,所以跑出了比别人优秀的成绩。当然,能够抓住七年级这个新起跑线的孩子并不是很多。
其次,大多半的孩子在七~八年级成绩会大幅度的下降,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小学是研习尖子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将大大削减。因为这种现象斗劲典型,家长们也最关注这个问题,所以在此我们就重点分析这种情况。
孩子的研习成绩之所以会在七八年级时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七~八年级的研习与小学研习有很大的不同。整个初中时期都可以称作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将要研习的形式、研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孩子是否能适合以及适合速度的快慢等,都将能够引起孩子成绩的渐变。
我总结了一下,说七~八年级是孩子研习成绩的渐变期,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七~八年级的研习形式逐步深化,很多孩子不能完全适合。
小学期间,孩子的研习形式斗劲单纯,主要研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基本课程。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以重复教学为主,便于孩子理解和记忆。
但到了七~八年级,孩子的研习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习的课目逐渐增加,形式也逐步加深。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经学过的科目,由直观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到了八年级,物理、化学等科目也相继开设,历史、地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研习形式。
这些科目对于七~八年级的孩子来说,都必需要掌握,这就使孩子学业上的负担大大增加了。而且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了,除了要求孩子记忆大宗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使得很多还处于小学研习思维中的孩子无法接受,因此研习成绩只能是大幅下降。
2.到了七~八年级,孩子的成绩与所下的工夫已不再成正比。
每次考试成绩发表之后,总会有孩子这样向我抱怨:“老师,我每天都在认真的研习,而XX研习并不是很认真,他好像整天都在睡大觉,为什么每次考试时,我的成绩却不如他呢?”
是的,我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七八年级的孩子,他们研习很刻苦,但研习成绩却总是不理想,而那些看起来并不很用功的孩子,却次次都能考高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也许大多半的家长会说,这两类孩子的智力有差距。实在,智力的差距确实会影响孩子的研习成绩,但很多教育学家的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因为智力因素对孩子研习成绩的影响是极度小的,大约只占总因素的5%。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两类孩子之间成绩的差距呢?
——是研习方法的不同。初中与小学的研习方法是有很大折柳的,在小学时,只要孩子认真去学、认真去记,仅靠重复记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到了初中却完全不同,它不光需要孩子记忆,更需要孩子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规律。因此,有些孩子由于能够掌握迷信的研习方法,研习显得紧张自在而依旧学不足力;而有些孩子还在套用小学时的研习方法,所以越学越费劲,末了研习变成了孩子的负担,研习成绩只能是越来越下滑。
另外,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七年级,孩子所学的科目比小学时多出几门,在研习方法上就处于一种“爬陡坡”的状态,“爬”下去的孩子在八年级阶段的研习就会八面见光;没有“爬”上的孩子在八年级阶段的研习就会力不从心,并且会因此受挫而失去研习的信心,造成研习上的恶性循环。
3.很多孩子不能改正小学时不良的研习风气。
在七~八年级,孩子的研习成绩大幅度下滑,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孩子沿袭了在小学时的不良研习风气。
就拿考试时做题的速度来说,小学高年级考试形式用120分钟完成,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斗劲宽松的。因此孩子在考试时不会紧张,他们会慢慢地做题;而老师和家长也要求他们慢慢做,这样孩子就养成了“慢”的风气。
一到七八年级,考试时间异样是120分钟,可是考试形式多了,难度大了,很多孩子都还不适合,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试题才做了一半,考试成绩可想而知会有多差。
其实孩子的这种“慢”的风气不光仅表现在考试中,在平常的研习中也会有很明显的表现,比如造作业慢、记笔记慢……这些都会成为孩子研习成绩下滑的隐患。
另外,孩子在小学时沿袭下来的忽略、边学边玩等坏风气,也将成为孩子研习的障碍,促使孩子的成绩下滑。
那么,在七~八年级,家长应该如何预防和制止孩子研习成绩的滑坡呢?
方法一:引导孩子做好初中开学前的准备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用在孩子的读书方面也是如此,家长和孩子在了解到初中与小学的不同之后,就应该为适合这些变化做好准备。
然而,事实上,大多半孩子七年级开学前的那一个假期都是玩过来的。放假了,小学因为孩子们已经毕业而不再给他们留作业,中学则因为还未报到也无法要求什么,所以这些行将升入七年级的孩子就会认为:我可以利用这60天的时间好好休息了。
其实,升学考试的结束,只说明小学阶段的研习任务完成了,为了顺利进行中学阶段的研习,寒假中除了积极地休息外,相比看给初中孩子的家长们推荐学习:7。聪明的同学还会做好如下准备:查缺补漏;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准备适合中学的研习方法;通过阅读、参观等扩展知识面;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安排时间;积极锻炼身体;准备一些其他的物质准备,等等。
当然,要求这些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去做这些事情是不实际的,在大多半情况下,这需要家长的引导。
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位家长:
在孩子行将去读初中的那个寒假里,他帮孩子借来了七年级的历史、地舆、生物等课本,让孩子去读。
一开始,孩子很不理解,便问:“爸爸,你为什么让我读这些‘副科’的课本,而不让我预习那些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形式呀?”
这位家长笑着对孩子说:“到了初中,研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很多的技巧和研习方法可言,这些在老师讲课的经过中才可以体现进去。爸爸希望你到时候认真听课,所以不赞同你提前预习那些学科。而历史、地舆、生物则不同了,这些学科记忆性的东西很多、有意思的形式很多,你现在翻一翻这些书,日后等老师讲完课,你基本上就可以把这些形式记住了,就不用在这些科目高低太大工夫了。所以,到时候你再学起习来就八面见光了。”
孩子真的按着爸爸所说的去做了,结果在七年级,这个孩子很快就进入了初中的研习状态。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家长的英明,让孩子在假期里像阅读课外读物一样阅读初中的历史、地舆、生物等课本,孩子极有可能就会对这几本科目产生兴趣,因此当孩子开学后再学起这些形式来就会紧张的多,从而能把大部分精神都放在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上。
当然,在初中开学前的那个假期,家长也可以不引导孩子去预习功课,但却必需引导孩子多与那些高年级的孩子多多接触,引导孩子去了解初中的环境和生活、引导孩子去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生活……这些对孩子适合初中的研习状态、适合初中的生活等,都是有很大资助的。
方法二:热处理——让孩子产生明确的研习目的
到了七~八年级,孩子们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女生喜欢收藏漂亮的首饰,男生迷上了手枪、汽车。在学校里,我们老师常把孩子们的这些“喜好”称为孩子的“热点”。
大部分家长都会认为孩子的这些“热点”会影响孩子的研习,因此家长们对这些东西十分反感,经常把孩子的这些东西锁起来、藏起来,或者干脆毁掉,对比一下7-8。并且还会很生气地教训孩子:“现在都上初中了,哪有时间玩这些东西,还不赶快去好好研习!”但家长这样做不但没有使孩子好好研习,反而会使孩子怨恨家长。
其实,我认为,对待孩子的“热点”,家长就要实行“热处理”。“热处理”不光能使孩子心甘甘愿地去研习,而且能使孩子明确为什么去研习。
我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很不爱研习,但特别喜欢汽车,他的卧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模型,并且每种汽车的标志他都能清楚的记得,而且能够很流利地说出这些汽车的出产国。他不光爱汽车模型,而且爱真车,每当听说他所在的都会有汽车展时,他都会旷课去一饱眼福。
这个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热点”深恶痛绝,又不知如何对待,于是他们找到了我,我给他们提了一个这样建议——对孩子的“热点”进行“热处理”。即家长也要培养自己对汽车的兴趣,努力理解孩子的行为。
于是,这两位家长阅读了大宗关于汽车的书籍,参观了好几次车展,在做好了准备之后,家长开始与孩子聊天。这次不聊研习,专门聊车,什么世界上最贵的汽车、世界上名目最好的汽车……从世界最顶级的造车技术,到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一家三口有问有答,聊得不亦乐乎。
在这种聊天氛围中,亲子之间的感情在一点点升温,孩子对父母既感激又尊崇。这时,孩子的爸爸趁热打铁道:“你对汽车如此熟手,说不定你将来能成为汽车研发人员呢?”
孩子听了很高兴,说:“爸,你知道我为什么对汽车这样感兴趣吗?我就是想成为一名汽车研发人员。凭什么外国的造车就得先进,凭什么中国人制造汽车还要从外国进口零件呀?”
“真没想到你有这样大的抱负,你看家长育儿心得。但汽车制造行业需要的是高科技人才,一般人是进不了这个行业的。”
“那怎样才能进入这个行业呢?”
“只有进入高等学府去进修,掌握大宗的迷信知识,在古人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说到这样,孩子真正明白了:他应该去好好研习了。自后,这个孩子真的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的汽车制造系,正用自己的行动在一点点达成自己心中的理想。
对孩子的“热点”进行“热处理”,其实就是帮孩子确定研习目的的经过。到了七~八年级,家长利用这种方式对孩子进行研习目的教育,不光容易使孩子接受,而且不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当你的孩子出现痴迷的“热点”时,做家长的不要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而是要玩赏孩子的“热点”,并利用这种“热点”引导孩子明确研习的目的。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如果孩子痴迷漫画,家长可以告诉他:“为了将来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漫画家,现在就为画漫画打好迷信知识的基础吧!”
如果孩子对化妆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为了成为著名的形象设计师,那就从现在开始来增加自己的内涵吧!”
如果孩子对武器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为了能够成为军事家,那就向着军校的方针迈进吧!”
方法三:帮孩子战胜惰性
到了七~八年级,孩子研习成绩忽然下降,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与他们自身的惰性也有很大的干系。
家长们应该有会意,这些七~八年级的孩子只要在家,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躺在沙发上;家长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喊累;纵使什么事情都不做,他们还是喊累……
其实,七~八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体的第二个“迅速发育期”,身体的快速生长会斲丧大宗的能量,所以这些孩子经常会感觉到很累。同时,由于青春期孩子的自控能力斗劲差、意志力也正处于微弱阶段,所以在研习方面,孩子很容易就会成为惰性的“俘虏”。
惰性不光包括身体的怠惰,还包括思想的怠惰。身体的怠惰会使孩子慢慢遗忘研习的方针、失去研习的动力;思想的怠惰会失孩子找不到初中研习的规律,丧失创造力。因此,在惰性的影响下,孩子的研习成绩会一天天下降。
那做家长的应该如何资助这些战胜惰性呢?一位家长这样介绍经验:
上初中以来,孩子慢慢变懒了,为了资助他战胜惰性,在我和他的磋商下,我们决定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帮孩子克服惰性心理。
这个作息时间表很详细,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整天的安排都明确地标示进去。例如,每天的作息安排是这样的:
7:00——起床;
7:05~7:20——洗漱完毕;
7:20~7:35——吃早餐;
7:35——准时出家门,去学校;
晚上放学回家
6:00~6:45——看电视、玩;
6:45~7:20——吃饭,饭后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好;
7:30~9:30——写作业、看课外书,中间可以休息10分钟;
9:30~9:50——洗漱、洗澡;
10:00——准时睡觉。
从这个时间表执行之前,我就告诉孩子,要想完全战胜惰性,就在严酷按着这个作息表的时间安排行事,否则这个作息时间表就是一张废纸。
孩子也怕战胜不了自己的惰性,就这样对我说:“爸,早上起床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了,这样吧,就先辛苦您两天,如果7点的闹钟响了,我还是不肯起床,你就把我‘拎’起来。”
就这样,我“拎”了孩子两天,他就能自己战胜惰性,自己准时起床了。在这个作息时间表的资助下,孩子比以前勤快、积极多了,当然研习成绩也一直在上涨。
这位家长做得很对,作息时间表能够资助孩子战胜惰性。但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表现未必就这样理想。就拿早上起床来说吧,不论是春夏秋冬,想让孩子离开舒服的床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可能也学学这位家长的做法——与孩子达成协议后,“拎”孩子起床。
家长们这样做是不给“惰性”可乘之机,起床的时间到了,如果孩子头脑里到现的是“我是不是可以再多睡一会”,那孩子与“惰性”的“战争”就开始了。在这种情况下,哪方取胜就很难说了。但在时,如果家长不给“惰性”介入的时机,直接“拎”孩子起床,就这样坚持几天,孩子都会能够做到准时起床。
从起床这些大事做起,如果家长能够胜利地帮孩子战胜“惰性”,那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就会便得积极起来,从而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研习了。孩子的研习态度积极起来,提高研习成绩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方法四:给孩子介绍迷信的研习方法
到了七~八年级,父母不应该过多地介入到孩子的研习中去了,但也不可对孩子的研习情况一点都不关注。到了初中,孩子的研习状况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孩子仅仅是埋头苦学并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时,家长可能给孩子介绍一些迷信的研习方法。
一位家长是这样教孩子研习的:
李晓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小学时,。她从来没让父母为她的研习操过心,每天放学回家就会主动写作业,研习成绩一直都是压倒元白。但上了初中之后,8年级。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她开始觉得老师所讲的形式有点难了,研习成绩也一直呈下降状态。
一次测验之后,李晓的成绩很差,她的情绪悲哀极了,这时爸爸这样对他说:“爸爸刚考上初中的时候,在研习方面也感觉很费劲,但那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位高人,高人教我了一个有效的研习方法,从那以后,我的研习就进入了状态。”
“什么高人呀?也介绍给我认识吧?”李晓有点兴奋地说。
“只可惜那位高人现在不在了,不过我可以把那个有效的研习方法传授给你。”爸爸神秘地说。
“爸爸,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说吧!”李晓有点着急了。
“这个研习方法叫做‘过电影’,也就是每天在睡觉之前,躺在被窝里记忆、思考当天学过的形式,想想当天学了些什么?哪些懂了?哪些还没弄懂?然后起床翻书看一下不懂的部分,看完书后闭上眼睛回想一下,归纳一下要点,以加深记忆。这样,当天学过的知识,就在这种‘过电影’中消化了、记住了。”
李晓觉得爸爸的这个方法很有道理,便火烧眉毛地去试用了。没想到试用了还不到一周,她便告诉爸爸这个方法很有效,因为她觉得研习不再像以前那样费劲了。
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内里有很强的迷信性: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像放电影一样,把一天所学的知识在大脑里过一遍,就等于是把所学的知识做了个总结,并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所学的知识都串起来。这其实是一个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经过。并且在这一经过中,孩子对知识的记忆也加深了,等于把所学的知识又温习了一遍,所以研习的效果会很好。
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高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学不会知识,家长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们;当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家长不可能再像小学时那样教孩子,但家长们可以在大的方向上予以孩子指导——教孩子有效的研习方法。这样在“高人”的陪伴下,孩子在学业上才能一点点走向胜利。
(注:关于研习方法的介绍,我们将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中具体介绍。)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一再表示:“七~八年级的孩子真难管、真难教。”其实,孩子是否好管、好教,与孩子所读的年级没有太大干系,但与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却有很大的干系。七~八年级的孩子大都十三、四岁,正处在青春期初期,而青春期恰恰是孩子成长的“危险期”。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青春期孩子的三个特点:
一是脾气不好,情绪容易冲动。每位做家长的都知道,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脾气会莫名其妙地变得很大,而且因为一点点大事就会闹情绪。如果家长跟他们理论,他们的反面情绪就会越来越多,乃至会发生离家出走的事件。
其实,家长们不应该过多地责怪这些孩子脾气坏,他们坏脾气的酿成是有一定原因的。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身体的“第二个迅速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孩子赢来了他体内激素大宗分泌期,在这些激素的影响下,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小孩儿,但由于他们短缺生活经验,因此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想像与实际的差距使他们不能接受,所以情绪就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频频追求个性、自在,但父母和老师满意的指责和管制,频频会成为这些孩子坏脾气的直接诱因。
二是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感觉很迷茫。到了七~八年级,男生和女生都惊奇地发现,自己以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们的身体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女生的胸部开始突起,男生的喉结开始长出,声响也开始变得浑厚起来。
而且,男生和女生的身体都在经由过程着不好意思的变化,女生开始来“月经”,男生开始出现遗精现象。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相比看沟通。这些孩子会感觉到很迷茫:“我这是怎么了?我病了吗?”当然,由于不好意思跟家长说这些事情,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这些变化:一些女生开始束胸;一些男生以为自己病了,乱吃一些药。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强壮发展。
三是性意识开始崛起,对同性开始产生好感。陪伴着身体的这些变化,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发现自己对同性有了莫名的好感,很多孩子都已经有了自己心仪的同性,而且很多孩子过早地出现了校园恋情。
以上的三个特点是令家长们最头痛、最担心的问题,如果对孩子的行为不闻不问,那容易冲动的孩子很容易就会走上斜路;如果说得重了、管得严了,孩子又很容易叛逆,这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待这些青春期的孩子,才能使他们顺利渡过这个“危险期”呢?
方法一: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宽严相济
在给七~八年级的家长开家长会时,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抱怨:“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穿奇装异服、留爆炸式发型不说,还男生和女生打扮成一个样子,真不知道他们哪里美!”“整天满嘴都是鸟语,自以为很时髦、很酷,其实只会招人烦!”……
家长们对这些青春期孩子的满意还有很多,很多家长就是因为看孩子不顺眼,初中。经常指责孩子,所以亲子干系特别紧张。
青春期的孩子是极具叛逆性的,同时他们又格外主张个性、自在,在他们眼中,那些奇怪的衣服、个性的发型、时尚的话语等都是美的,家长们可以不接受他们的观点,但他们不希望家长阻止他们去喜欢这些东西。如果家长真的去阻止了他们的行为,那么这些叛逆的青春期孩子就会故意与家长对着干,并且还为理所应该地这样认为:我有喜欢这些东西的权力,你越是不让我喜欢,我偏喜欢。
所以,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没有必要在穿衣服、留发型等大事上与对他们寻瑕索瘢,因为这样只会使自己与孩子的矛盾更加深化。与其这样,家长不如在把握孩子成长精致向的基础上,对这些大事宽容以待。
对此,一位爸爸曾这样介绍经验:
教育青春期的女儿,我只注重最重要的方面,也可以说是宽严相济,因为这样不会使我们之间的干系总是紧张,还可以给女儿更大的成长空间。
具体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就是:
虽然我对女儿染赤色的头发、涂赤色的指甲感觉到很厌烦,但我不会去计较这些事情,但当女儿满口脏话时,我就坦率地告诉她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
她可以借妈妈漂亮的衣服来穿,但如果她不小心把妈妈的衣服弄坏,她必需为这一行为负担;
因此,虽然我周围的家长都说自己与青春期的子女很难相处,因为这些孩子情绪不稳、脾气极差,但我和女儿一直都相处的很好。
这位爸爸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与青春期的孩子计较太多,那家长每天都有生不完的气,孩子也会有说不完的委屈,所以。教育这一时期的孩子最好的主见就是宽严相济,关注最重要的那些事情。
当然,8年级。做家长的一定要把握住孩子成长的精致向,那就是,当孩子的行为违反品德,或不利于精良品格的培养时,家长一定要严酷地指出孩子的舛讹,并引导他们去改正舛讹。
方法二: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说,青春期的孩子是颗不定时炸弹,说不定在哪个时候就会突然爆炸。实在,在我多年与这些“不定时炸弹”相处的经过中,我屡次领教过他们“爆炸”时的表现。当然,根据他们性格的不同,会有明显不同的表现:外向型孩子的“爆炸”是热烈的,当他们不顺心或者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摔东西、摔门、跟人打架等;内向型孩子的“爆炸”是外表平静但心坎热烈的,当他们不顺心或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更多采用自我伤害的手段,如用小刀在自己的胳膊上刻字来发泄怒气等。
不论是哪种性格的孩子,如此发泄自己的坏脾气,对他们性格的培养以及心理的强壮发展,都将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做父母的应该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说想主见通过正确的渠道让孩子去发泄情绪。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呢?这是很多家长都头痛的问题,每当家长们为这个问题一愁不展时,我都会这样给家长们支招:
首先,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坏情绪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危害。例如:
一个孩子因为生气而把同学的MP4摔到地上而摔坏,等孩子平静后,家长就应该告诉他,做人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担,就要赔偿同学的MP4。当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勤工俭学,或帮家里做家务的方式来获得赔偿同学MP4的费用。
其次,家长可以帮孩子找到正确的渠道发泄怒气。例如,当孩子发怒时,父母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可以生气,但不可以伤害别人或自己,也不能用摔东西来发泄怒气。当然,家长还可以把孩子带降生气的环境,并试着分别他的注意力。如果这样孩子还是生气,家长先暂时不要理会孩子,先不要介入其中,让孩子明白家长不会被孩子的怒气所控制。
另外,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一些消除怒气的方法,例如,让孩子对着自己的毛绒玩具发泄怒气,或者让孩子去打打篮球等。
当然,要想把孩子的坏脾气扼杀在萌芽状态,做家长的最应该学会肯定和领受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放学一回到家里就噘着嘴,并不停地挑父母的毛病:饭做得不好吃、不让他看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面对这种情况,大多半的父母肯定也会为孩子坏脾气的影响,而生气地冲孩子大嚷:“我生你、养你,不是为了看你发脾气的!”那肯定会引起孩子一连串的坏脾气,亲子之间的战争也将由此开始。
但明智的父母一概不会这样做,以下是一位明智父母的做法:
学校组织看电影,琪琪从电影院回来,显得极度生气。她看到桌子上的晚饭,禁不住大声抱怨:“妈妈,你又做胡萝卜!你知道我不喜欢胡萝卜!”接着她又喝了一口汤,然后大嚷道:“连汤都这样咸,为什么就没有一件事情顺心呢?”
看到女儿的在理取闹,妈妈没有跟她计较,而是很自然地问她:“你即日好像不开心呀。”
“我很生气,我坐得很靠后,什么都看不到!”
“怪不得你不高兴,坐得那么靠后就没什么意思了。”
“当然了,而且在我前面是一个高个子男生,他险些挡住了我的齐备视线,而且他的头还不停地晃来晃去!”
“那更是雪上加霜了。一直坐在后背,还有一个坐不住的高个子男生。太糟糕了!”
“确实够糟。”琪琪慢慢平静了下来,“妈妈,你即日做的胡萝卜馅饼好像比以前好吃。”
青春期的孩子们动不动就会给父母们演一场“戏”,他们经常会莫名其妙地生气、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在这个时候,父母最舛讹的做法就是否定孩子的情绪。例如,下面的事例中,面对女儿的挑剔,家长教育孩子文章。妈妈这样对她说:“你又在为什么而发脾气,我辛辛苦苦给你做饭,可不是让你来挑剔的!”“就是因为电影没看好,你至于见到谁都发脾气吗!”……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喜欢自己的感觉、情绪遭到别人的否定,所以,当他们的情绪遭到他人的否定时,他们的坏情绪只能是愈演愈烈。
青春期的孩子强烈需要他人的理解和领受,当他人不是认为他的情绪莫名其妙,而是体谅并领受他的情绪时,他心中的怒气就会消减一大半,并且他还会意识到自己以前坏脾气的冲动。例如,下面事例中的琪琪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坏脾气,所以,用“妈妈,你即日做的胡萝卜馅饼好像比以前好吃”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方法三:通过正确的渠道让孩子了解必要的性知识
七~八年级,孩子的性意识已经萌芽,他们对“性”充满着猎奇,总想想方设法地了解它。在中国现行的教材制度中,还没有专门的“性”教育课,所以孩子在学校并不能学到性知识,但是,如果孩子不通过正确的渠道了解必要的性知识,他们很可能就去黄色书刊、黄色网站上寻找那些令他们猎奇的知识。因此,让青春期的孩子了解必要的性知识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而在大多半情况下,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家长身上。
大多半的家长都会抱有这样的观点:“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情呀!”“这些事情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明白!”……然而,据权威调查,大多半孩子性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家长那里,而是从同龄的孩子那里、从黄色书刊、黄色网站上,正因如此,很多无知的青少年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因此,每位做家长的都要予以这件事情以足够的重视,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渠道了解正确的性知识。
那么,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呢?
其实,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很多时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一位妈妈的做法便十分聪明:
当儿子唇上的小胡须变得浓密、声响逐渐浑厚低沉时,她既没有张惶,也没有陷入对同性子女进行有关教育的狼狈。而是走进书店,精心拣选了一本形式强壮、文字流畅的有关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书籍,放在儿子的床头,并且告诉儿子:“你长大了,一些事情应该懂得,有空时把这本书读一读吧。”
还有一位母亲,在女儿第一次月经来潮时便将其中的道理及与此相关的生殖、生命知识一一讲明清楚。当然是妈妈和女儿单独谈的,谈话中没有一丝诡秘的滋味,而是体现着生命迷信的精神。
但在性教育方面,有些家长的做法却很不利于孩子成长:
一天,一位七年级的男生从卫生间进去后,惊奇地向父母宣告说自己的“小鸡”上长毛了!妈妈的反应很灵敏,严肃地对儿子说:“是吗?儿子,那我要恭喜你了,你长成大小伙子了。让我摸摸你喉结是不是也长进去了?啊呀,真是有一点了,你自己摸摸腋下,就是胳肢窝里,是不是也有毛了?告诉你,以后毛还会越长越多呢。不过,可别容易对别人说,自己的身体变化有些属于隐私,知道吗?”
这个小男生很严肃地点颔首。
但就在这时候,爸爸发出了一阵笑声,并且不停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傻呀,是不是缺心眼呀……”随着爸爸的笑声,孩子原先坦然的表情逐渐转变成不好意思,末了他的脸变得通红,他开始有点生气了。
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性教育可谓圆满,但却被孩子爸爸的那阵笑声破坏了。确切地说,这位父亲的做法有点渎职。首先,这位父亲放弃了一次迎刃而解与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机,原先他可以因势利导,和儿子单独谈谈,告诉他一些男人的“隐秘”,比如遗精现象、生命的起源等等。
其次,他的笑声使孩子很受伤害。这位父亲的这种做法,暗示了孩子触及了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秘,将原先一般自然的事情变得似乎很不体面。也许孩子再也不会说这样的“傻话”了,但从此在他与家长的交流中完全封锁了一条通道,这对孩子的顺利渡过青春期是很不利的。
方法四: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恋爱观
到了七~八年级,出于对同性的猎奇心理,很多孩子开始搭上了早恋这班列车。很多家长把初中生谈恋爱视为“洪水猛兽”,总想采取措施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但家长的这一做法很容易就会引起亲子之间的对抗,进而使孩子感觉到很受伤。
其实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进,身体发育越来越接近成人,岂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更加幼稚,因此,遇到一些男女感情上的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曾仔细研究过这些早恋的孩子,这些孩子大致可以分为三品种型:
一是,生活在“问题家庭”中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在家里找不到爱和关怀,于是便想在同性身上取得抵偿;
二是,自作多情型的孩子,这些孩子频频会认为某人对自己有意思,或者自己对某人有好感,因此逐渐走进感情的漩涡之中,乃至还会出现单相思的现象;
三是,没把心思齐备投入研习中的孩子,这些孩子频频会感到精神空虚、落莫,又不愿意研习,没有事情可以做,那就谈恋爱吧;
四是,趁波逐浪型的孩子,这品种型的孩子异样对研习不感兴趣,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在谈友人,反正没有事情可以做,于是便跟随着“潮流”谈起恋爱来。
了解了孩子早恋的原因,家长应分析自己孩子早恋的具体原因,然后再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第一品种型,家长首先要自我反省了,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并且尽量做到不要因为成人之间的感情问题而影响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第二品种型,家长就要正确引导孩子,帮孩子快刀斩乱麻。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第三、四品种型,那家长就应该帮孩子树立信心,激励孩子好好研习。
但不论孩子属于哪品种型,家长都不要用粗暴的手段去阻止孩子谈恋爱,而是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念。
上八年级的儿子谈恋爱了,爸爸没有对儿子的这种行为做任何评价,而是跟儿子讲起了自己当年的恋爱史。
“爸爸在上初中的时候也谈过恋爱,但是没谈几天,爸爸就‘失恋’了,原因是当时那个小姑娘嫌爸爸研习不好,说爸爸以后不会有前途。”爸爸很平静地说。
“那自后呢?”儿子猎奇地问。
“自后爸爸考上了大学,到了一个大都会,而那个小姑娘却在那个县城里早早地嫁了人。相比看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爸爸觉得很幸庆,因为我在大学里遇到了那个值得我爱一生的女人。”
“那就是妈妈吧。”孩子笑着说。
“是呀,你看现在我和妈妈多幸运呀,还有一个这么优秀的你。对了,跟你好的那个女孩怎么样?”爸爸很自然地问。
“我不知道,我就感觉她很会关心人。”
“会关心人,应该是个很不错的女孩。不过爸爸给你一个建议,要想真正对这个女孩负担、真正对自己负担,那就给彼此一个期限。比如,等你们都考上大学后,再开始一段美妙的爱情也不晚呀!”
儿子认真地点颔首。但不久后,爸爸就听说儿子与那个女孩已经离婚了,儿子是这样与那个女孩说的:“我们要想对彼此负担,要先对自己的未来负担。”
对于这些早恋的孩子来说,父母的理解是把他们拉出感情旋涡最好的方法。这位爸爸做得极度对,他没有把自己放在高不可攀的位置上,而是用自己的经由过程去劝儿子,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大多半的父母都认为“早恋猛于虎”,一旦发现了孩子“早恋”,就忙着责骂孩子,还有些家长向孩子灌输“早恋光荣”的思想。父母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这种反应态度而叛逆:“你越不让我谈恋爱,我越谈!”乃至有些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所以,对于青春期的这些孩子,家长要予以他们足够的理解、关心和耐心,巧妙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大开心扉。这样,父母想要向孩子传输的恋爱观才会深入到孩子的心坎中去。
五、七~八年级,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期
一个七年级的女生,看到另外两名同学有说有笑,而且有时还说些悄悄话,她心里就不舒服,并且总认为这两位同学在说她的坏话。于是,趁别人不注意,她将这两位同学的书包扔到了楼下……
一个八年级的男生,研习成绩一般,在班里很少说话,但他记了厚厚两本日记,并且这些日记的形式大多都是“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好……”
很多家长经常向我反映这样一个问题:自从孩子上了初中之后,他们的很多行为都变得很古怪,例如,孩子频频会表现出暴力倾向;孩子有时很自信但突然一下又变得很内向;孩子经常会莫名其妙地不说话、不理任何人……
孩子的每种行为面前都隐藏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其实家长们反映的这些问题,还有下面的两个事例,都说明了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到了七~八年级,孩子在心理上进入了一个关键期,这也就是教育学家所说的“心理性断乳期”。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的个性将在这一时期初步定型,而且很多的心理问题也会在这一时期显露进去,并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发展。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取得及时解决,那这种心理问题很容易演化成孩子性格的缺陷,孩子很可能就会变成第二个“马加爵”,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和幸运。
在多年与这些初中孩子接触的经过中,我把这一年龄阶段孩子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总结成了以下几点:
1.暴力心理。
孩子的暴力心理表现熟手为上就是,对他人或自己进行伤害。现在具有这种心理问题的孩子很多,他们经常因为一点大事不开心,就会对他人大打出手,或骂骂咧咧,有些孩子乃至以伤害、打击别人为乐趣。
2.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指一种长期的心境低落状态。这些初中的孩子在研习方面、交友方面、与父母沟通方面等,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如果这些问题和困难长远生存,就会招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进而出现内向、寡言少语、情绪低落等现象。
3.多疑心理。
孩子的多疑心理表现熟手动上就是敏感,很多孩子频频把别人无意中说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是对自己的轻视或耻笑,并为此温文尔雅,严重影响到一般的研习和生活。
4.内向和自信交替出现。
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智力潜能,他们很难对自己做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而只凭一时的感觉对自己下结论。每当取得成绩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每当遭遇失败时,他们又会因为自己的极度无能而内向。其实确切地说,这些都是孩子不够自信的表现,都是孩子的内向心理在做怪。
5.有自戕倾向及行为。
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自戕倾向和行为是很少出现的;而在初中阶段,孩子们的这种倾向和行为就会明显上涨。有时,这些孩子因为一点大事就会产生自戕念头,如成绩没考好、与父母发生辩论、与同学发生矛盾等。不论是处于什么具体原因,总体来说都是由于青春期孩子需要面对的困难和郁闷突然增多而引起的。这些困难和郁闷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积聚起来而招致心理崩溃,进而使这些孩子产生自戕的倾向及行为。
因此,从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方面讲,很多教育专家都把七~八年级这段时期定义为“危险期”。因为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相处,我曾翻阅了大宗资料,并根据教学实践研究分析过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我发现这些孩子之所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他们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不协调而引起的。
在人生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此人的身心发展才能处于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十分迅速,大约两年的时间身体发育就会达到幼稚状况。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是绝对迟钝的,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幼稚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七~八年级孩子的身心就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容易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例如,身体的幼稚会使这些七~八年级的孩子产生强烈的成人感,他们希望尽快离开小孩子的状况,进入成人的世界,他们渴望取得社会、老师、家长等予以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由于他们短缺社会经验,他们的行为频频会表现出幼稚感,因此,他们很容易出现认识和情绪方面的障碍,事实上家长三生教育心得体会。如窄小、抑郁、内向、对抗、猜疑等。
了解了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采取措施资助孩子预防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了。当然,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具体的做法家长们可以鉴戒以下几点:
方法一:及时帮孩子排解“压力”
与小学相比,到了七~八年级,孩子将面临很多“压力”:研习任务越来越重了;人际干系越来越复杂了;家长越来越不理解自己了……孩子每天都在承受着来自于不同方向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不及时取得排除,那孩子还不算太幼稚的心灵很容易就会不堪重负,产生心理问题,乃至会引起孩子性格的缺陷,影响孩子的一生。但如果孩子心灵的“压力”能够取得及时的解决,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在多年教学的经过中,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教学风气:让孩子们写“日记”。说是“日记”,其实每周写两篇就可以了,在“日记”中,同学们可以把他们的想法、遇到的困难、对家长和老师的满意都写进去,然后我会帮每一位同学出计算策,解决问题。因此,在这一经过中,我对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把握得很准确。事实也证明,只要把他们遇到的郁闷和问题及时解决掉,这些孩子的心理永远都会处于强壮的状态。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成绩很好,是个很文静的女生,但有段时间她的研习很不在状态,上课经常出神。自后,我在她交上的“日记”中发现,是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们聊小孩子的话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